建筑施工企业

2024-07-23

建筑施工企业(精选12篇)

建筑施工企业 篇1

建筑行业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 功能、材料、施工工艺不断更新。现代化建筑除了实用性, 还要考虑外形是否美观、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安全性如何、舒适性如何等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 施工越来越复杂, 无形中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般而言,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等硬件方面占有优势,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 要想提高竞争力, 还需重视软件部分。作为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关乎企业运行与未来发展, 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的界定及功能

1.界定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实践中, 经不断总结而形成, 且全体员工都认同遵守的精神、价值观, 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的总和。它包括很多内容, 简单来说, 既有企业实体、机械设备等物质文化, 也有制度纪律等制度文化, 还有员工素质、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是其核心内容。一流的企业靠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占据着灵魂地位。

2.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 可称之为企业文化力, 这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力具体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功能上, 它能够提升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 企业文化主要有六大功能:

第一, 导向功能。它指明发展方向, 对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把员工引导到既定的奋斗目标上来, 文化提倡什么, 崇尚什么, 员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文化越强有力, 越用不着详尽的规章制度。

第二, 激励功能。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让员工有盼头, 让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 对客户激发其信心, 从而达到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效果。

第三, 凝聚功能。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 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 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如同一面旗帜, 可以使员工自觉团结在其周围, 同时还会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的人跟入, 对企业合作伙伴和客户产生吸引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 尤其在创业初期和企业危难之际更显示出其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使全体员工将自身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 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

第四, 约束功能。企业规章管理制度是一种刚性行为控制。企业文化一旦确立就会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和动力, 使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心理约束进而起到对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信念时, 其心里会有一种内疚感, 同时还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由此造成一种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 而是不成文的“软约束”。这种约束的影响力往往会更强大、更持久、更深刻。

第五,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自身的形象, 一是内部形象, 它可以激发职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 它能深刻地反映企业所特有的文化特点和内涵, 并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六, 提升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可以提高企业形象的社会美誉度,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从而增加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的附加值。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 它不仅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 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员工通过各种渠道 (宣传、交往等) 与社会各方面的交往, 会折射出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企业产品的销售、服务也会反映出该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即是一种公关宣传, 能够起到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作用。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例分析

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过长期发展, 具有市政工程、房建工程、公路建设工程、建筑装演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在全国各地都有市场, 现有区域公司25个, 控参股的子公司82家, 企业共有员工10.3万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 400余人, 总资产230亿元, 每年的施工面积超过3 000万平方米, 具有国际性质的工程和省级建筑工程近百个。

该企业建立于1965年, 起步十分困难, 过程异常艰辛, 能发展到今天并取得如此成功, 有很多原因。其中企业文化始终发挥着灵魂作用, 如诚信、团队、超越、创新等。尤其是创新, 高层领导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建筑行业发展较快且市场多变, 企业文化不能守旧, 也应随着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实践也证明, 通过创新文化, 企业才能取得当前的成绩。

企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片面化、形式化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不够充分,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抓住塑造企业价值观和人文环境的核心而造成的。目前,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每个建筑工地都挂着“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牌子,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没有具体的制度和保证措施。此外, 企业文化活动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然而, 目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普遍存在简单化的倾向。

2.企业文化简单化、模式化

不少管理者认为, 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 只要把规章制度制定出来, 定期考核, 兑现奖惩, 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还有一些企业喜欢寻找参考模式, 照搬成功企业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 每个企业都应根据企业实际, 构建企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 绝不能照抄照搬。

3.企业文化等同化、雷同化

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企业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 则多是走走形式, 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 有的仅仅是搞些文娱活动、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标志、贴贴标语了之。大多把建筑企业文化等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不注意研究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特色, 没有将企业的特征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甚至照抄照搬其它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的经验, 致使企业文化缺乏个性, 员工认可度不高。

4.缺乏规划, 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

不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没有建立相应的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和少数人员, 没有形成分工负责的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 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企业发展战略之外。企业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

5.建筑企业普遍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文化水平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才匮乏。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中农民工约4 000万人, 大约占90%左右, 由于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 因此, 他们很难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 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责任心难度就会更大;建筑施工企业虽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但为了承揽更多的施工任务, 常常对招投标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对人才往往只重引进而不重培养, 有的企业考虑成本问题以及对员工忠诚度的怀疑, 缺乏人才的培训计划, 缺乏吸引人才的良好条件, 导致人才流失。同时由于机制不合理, 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致使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创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议

1.加大制度文化创新力度, 确保制度落实

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制定制度的目的是将其落实, 以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要重视其执行情况。首先在制定制度时, 要保证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 而且要全面具体, 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将其落实, 最终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制度要适应环境变化, 不断调整修改, 在实践中, 如果发现冗余或无效的制度, 必须要及时删改。

2.加大诚信文化创新力度, 重视诚信作用

在企业内部, 创新诚信文化表现为:一是要注重合约诚信, 信守合同, 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二是要对员工诚信, 严格兑现职工的工资、福利及各种待遇;三是要注重质量诚信, 坚决杜绝各种粗制滥造, 偷工减料行为;四是确保工期诚信, 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工程任务。

3.加大和谐文化创新力度, 突出以人为本

如前文提到的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 一方面借助其特有的党团组织、工会等机构为平台, 以创建“职工之家”为契机, 为广大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对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视,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增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从而创造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4.加大服务文化创新, 提高综合实力

又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该企业高层领导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 一旦房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就算完事了, 施工方与建设方的关系于是就此终结, 而应该具备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 要树立起长期服务的思想, 踏实认真地去做好工程后期回访以及保修服务方面的工作, 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开拓市场, 提升企业形象, 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5.加大品牌文化创新力度, 打造精品工程

作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 工程质量的好坏, 品质的优劣, 与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同时, 一个好的精品工程, 除了创造经济效益, 还可以为企业树立好的形象, 赢取广泛的市场, 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作用与影响力可以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徐爽, 张娟, 何朋志.论建筑业企业文化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16 (4) .

[2]王锦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 2014 (8) :186-188.

[3]樊涛.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8.

[4][美]帕斯卡尔, 阿索斯.日本的管理艺术[M].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4, 42.

建筑施工企业 篇2

为指导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做到稳步有序复工复产,根据《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要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工作。

二、加强员工管理和健康监测

3.有序组织员工返岗。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对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员工,合理组织分批次返岗。对返岗员工能够集中运送的,鼓励采取专车或包车等方式运送并做好防护。

4.严格返岗员工管理。建立员工健康台账,按照当地要求进行报备和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

5.做好日常体温监测。每天在员工上下班时进行体温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工作场所疫情防控和管理

(一)矿山企业

6.厂区出入口登记与管理。对进出厂区的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7.井工矿防控管理。按照采矿、掘进等不同工序作业特点,采取错时上下班制,合理分流,有效避免人员集中出入井。合理组织安排班中餐,确保分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就餐。

8.露天矿防控管理。穿孔、装载、运输作业优先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带空调驾驶室的设备,司机换岗时应当对驾驶室进行消毒处理。车辆进出时,门卫室值班员和司机应当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9.其他矿山开采防控管理。针对有多人操作的设备,应当定时对操作按钮、把手等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进行消毒,允许佩戴手套操作的岗位,员工尽量佩戴手套进行操作。

(二)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企业

10.厂区出入口登记与管理。对进出厂区的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11.工作场所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消毒。做好工作场所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应当对操作按钮、把手等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定时消毒。

12.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工作场所应当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辅以机械通风。

(三)建筑施工企业

13.实施封闭式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严格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实行进出场登记和体温监测,24小时设岗。生活区远离工地的工程项目,鼓励专车接送员工。

14.减少人员聚集。控制活动单元人数,分散开展班前教育、技术交底等活动。优化工序衔接,控制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

15.优化施工工艺。应当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施工设备、试验器具等应当由专人使用,原则上“一人一机”,轮流使用的,要做好消毒处理。

四、公共区域疫情防控和管理

16.会议管理。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尽量缩短会议时间。提倡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会议。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17.就餐管理。员工食堂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员洗手消毒。

18.宿舍管理。员工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设置可开启窗户,定时通风,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时清洁。

19.清洁消毒。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活设施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当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20.做好医务服务。设立医务室的企业要调配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配合疾控部门规范开展隔离观察和追踪管理。

21.垃圾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五、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22.强化宣传教育。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教育,让员工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清洁消毒等防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3.加强个人防护。员工在进入厂区或施工现场后,应当全程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24.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手部卫生,尤其是在佩戴和摘除口罩/面具、更换滤棉后,应当及时洗手。

25.加强班后活动管理。休息期间,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不得聚集聊天、打牌等,降低聚集感染风险。

六、做好异常情况处置与报告

26.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当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及时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27.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发现可疑症状员工后,立即隔离其工作岗位和宿舍,并根据医学观察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工作场所以及员工宿舍等生活场所。

建筑施工企业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文化;思考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的分散性和施工人员的流动性等特点,相比其他行业,工作环境艰苦。这种艰苦有物质上的,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因而如何运用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为新入职学员设定职业生涯规划。每年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所接纳的新学员(大学毕业生)都非常多,这当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新学员由于无法忍受建筑施工企业的艰苦环境,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逃离”。从根本上说,逃离的这部分学员对建筑施工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如何让他们对企业文化产生快速的认同感呢?为他们设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走出校门的天之骄子大多是满腔热情,对前途充满期待的,但刚刚步入职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却往往没有成熟的设计。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帮助他们搞好规划,比如三年达到什么目标,五年、十年达到什么目标。帮助学员迅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从学习到工作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各级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切实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相关工作,让员工觉得虽然暂时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但在事业上有奔头,有实现理想的机会和岗位,以便新学员能迅速调整心态,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加强学习,尽早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但现实的情况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新员工在接受一番岗前教育,分到基层项目后,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规划的状态,鲜有人再关注和关心他们内心的想法,自己将来是龙是虫,全凭个人本事。但是,企业不仅需要龙,也需要能单兵作战的“虎豹”和团结作战的“狼”。如果企业能帮助他们搞好规划,就会让这些学员快速找准位置,找准方向,迅速成长,让新学员充分认识到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只要你充分努力,可以有所作为,可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学员因事业迷茫而逃离的概率,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事业留人”是一致的。

二、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引导和干预。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常年在外,生活分散、流动,有的员工常年工作生活在大山深处,远离都市文明的耀眼和光鲜,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如果得到不及时的排解,就极容易产生心理偏差,甚至是心理疾病。近些年,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一线职工的生活环境已经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有的项目为员工定期检查身体,大多数项目按工会组织要求都设有医药箱或医务室,如遇大病组织上一般都会给予大力帮助。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员工物质生活和个人健康问题基本不用担心。但员工心理上的问题却常常被忽视。虽然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爆发“富士康”式的悲剧,但是员工心理层面的问题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的。

施工企业的项目员工由于工作性质独特,生活圈子相对狭小、封闭。再加上施工项目本就男多女少,使得有的男员工长时间找不到另一半,有的生活中的伴侣一到施工一线后就成为牛郎织女,一年半载难得见上一面。情感的失落和苦闷、亲情和爱情的厚重,常使很多员工深感痛苦和折磨。在别的地方也许属于各人问题,但在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一线,就是一个群体性问题。加强心理引导和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施工企业不仿参照这方面有成功经验的跨国企业,尝试引入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即员工帮助计划。这一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简而言之,EAP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有效机制。美国有将近四分之一企业的员工享受EAP服务。在中国EAP也在不断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引入EAP,再进行企业化的改造,一定会对稳定员工队伍产生重要影响。

三、坚持实行人才的本土化管理。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基本都在实行本土化管理。中国人的乡土情节是很重的,实行人才的本土化管理,可以解决员工很多后顾之忧,比如恋爱、成家、赡养父母等问题。试想,一位家在江南的员工,如果常年工作在东北,或一个沿海的员工常年工作在内地的山沟里,纵使网络的发达也不能改变关山难越的事实,对员工的生活会带来困扰,进而影响工作。笔者曾有一位朋友,当年毕业时在四川项目工作,一心想调回东北,这样就可以和读研究生的女朋友在一起了。由于迟迟不能实现心愿,内心非常苦闷,一度想辞职。后来调回东北,虽然仍不能天天和女朋友在一起,但他再也没有提过辞职,如今已经成长为独立管理几亿元项目的经理了。

人才的本土化管理,也有助于区域经营的发展。一个本地人和一个外在人,在构筑人脉时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人才的本土化容易造成“藩镇”和“诸侯”,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政治上也许不够“五湖四海”。但是,作为企业,政治因素的考量是应该让位于经济利益的。人才的本土化管理对稳定员工队伍是极有好处的,在组建项目时充分考虑员工的地域特点,安排岗位时尽量离他的生活圈子近一些,这即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又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各级党团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上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各级党团组织。但是,在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党团组织的作用常常被人互视,党团组织甚至有被弱化的趋势。这是非常错误的作法。党团组织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可以大有作为。因为它最直接常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最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因而在凝聚人心,提升团队整体战斗力上起重要作用。我们常说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却很少有人把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提升到企业文化层面。基层党团组织工作往往被动让位于生产经营工作,却没想到如果积极主动地从企业文化角度开展工作,对施工生产更加有利。找不到党团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切入点,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有很多人以为施工项目的企业文化,就是几张宣传展板落地,几条宣传标语上墙就行了。这是非常肤浅的认识。这些具体工作只是企业文化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属于初级阶段,对于深层次的对于企业管理有重要作用的价值观、信念、行为方式等精神内核没有触及。实际上施工项目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与施工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的全新要求。这就需要党团组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走出纯粹党团工作与生产经营双轨平行的误区,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实现大有作为。

五、多角度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一线员工的业余文化生产,虽然不再是一片沙漠,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项目上的业余文化生活,基本上还是集中在元旦、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平时活动就比较少一点,而且样式单一,主要是一些体育或文艺活动。在这方面,企业还可以再开动脑筋。某年,处在深山的水电公司为单身员工和外单位的员工搭“鹊桥”,就称得上是一个好点子。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我们常说的“情感留人”是一至的,这也是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手段。员工的心灵有了寄托,群体上的孤独感才会消除,才会稳定工作。

总之,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需要各部门、各级组织站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思考,深入挖掘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不断促进企业飞速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会,中心工作,维稳,双爱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 (以下简称:工程管理部) 是承担广州市众多标志性建筑项目的公司。承建的广州市新电视塔、广州新电视台及地下空间 (花城广场)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等项目, 都在亚运期间, 让广州的城市建设“红”了一把。作为这个公司的工会, 既担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使命, 也负有团结、发动职工积极参与、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重任。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如何促进企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何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为企业争市场、创效益、保稳定助一臂之力呢?工程管理部工会认准了两条途径:1) 主动插入,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2) 利用自身的优势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打开了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开展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内容的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 为企业奉献精品工程

谁都希望创出安全文明施工的优势品牌, 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文明控制, 使工地不出或少出事故, 令工程按期保质胜利完成, 但要如愿以偿, 决非易事。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难。难就难在不可能马虎应付, 而要持之以恒;难就难在不可能贪利图省, 而要舍得投入。能否迎难而上, 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 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关乎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业道德建设是工会的重要职责, 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是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 工会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 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也是职责所在。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为工会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解的平台。工会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有效的平台, 通过扩大工地的覆盖面, 提高员工的参与率, 掀起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高潮, 也通过创建活动出精品、出效益, 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上规模, 经济实力上台阶的目标。

工会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全面介入创建的各项工作, 不辞劳苦, 勇挑重担, 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为公司创建工作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 为企业赢信誉、树形象、立口碑作出了贡献。工程管理部工会创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1) 为创建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援。工会积极参与制定创建目标滚动计划, 与有关部门一起调查研究、科学分析, 选取队伍强、实力足、基础好的工地作为“尖子”, 精心扶持, 重点培养, 通过共同努力, 将工地建成省“双优”工地或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树立学习的榜样, 追赶的目标, 以点带面, 促进整体水平的不断上扬。

2) 强化监督职能。工会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除参加公司组织的季度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大检查外, 还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追踪调查, 一究到底。工会还首创了职工代表视察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的制度, 组织职工代表对工地创建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地视察, 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给领导和工地, 督促工地落实代表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3) 对专业分包、合作单位的宣传教育。面对越来越多的专业分包、合作队伍, 工会不回避、不推卸, 主动将宣传教育的职能延伸、覆盖至各专业分包、合作队伍, 对工作落后的队伍晓之以理, 从安全劳动保护、维护职工权益的角度向队伍的各级责任人灌输工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在工会和各部门的齐心推动下, 创建工作硕果累累, 仅2009~2010年, 就创出15个广州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6个广东省“双优”工地。这些样板工地是公司的宝贵资源, 成了投标部门的抢手货。在公司送交投标中心的标书业绩栏内, 我们的安全文明样板工地总是排起了“长龙”, 令对手望尘莫及, 大大增加了投标的胜算。

二、插入以维稳为目标的“双爱”活动, 为企业凝聚人心

没有员工队伍的稳定, 企业的改革发展必然一波三折, 虚耗内功。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 与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密切协作, 广泛开展“我爱企业、企业爱我”的“双爱”活动。共同精心打造“命运共同体”, 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根植于全体职工的心中。

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企业党组织实施“民心工程”, 凝聚人心、留住人才的好帮手。开展“双爱”活动, 无疑为工会提供了大展身手、尽展所长的绝佳机会。

工程管理部工会全力支持公司的“双爱”活动, 将“双爱”活动作为工会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为企业营造团结、和谐、友爱的内部环境, 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职工爱企业, 首先就要企业爱职工。工会将企业的关爱送到有困难、有需要的职工, 向有经济困难的职工伸出了援助之手, 向被思想困惑的职工递交了开锁钥匙。

1) 关心离岗退养人员的生活, 为他们排忧解难。针对离岗退养人员产生的情绪、怨气多源于收入偏低和经济困难, 工会建议抓稳定抓源头, 并带头登门探访, 嘘寒问暖, 深入了解离岗退养人员的实际困难,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2) 开展职工困难互助活动。工会每年都发动职工参与公司济难基金会的募捐活动, 提高了救助职工的能力。为生病职工提供住院自付起付线经济救助, 范围覆盖至全体退休人员。

3) 保证外来工工资的发放。工会与劳资部门不断总结、完善外来工工资应急预案, 通过堵塞纠纷源头和落实问责制度, 防止出现拖欠, 克扣外来工工资的现象, 做到工完结帐, 让外来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工资, 高高兴兴回家。

“双爱”活动好比一个情结, 紧紧地栓住了职工的心, 稳定了队伍, 留住了人才。企业的各类专业人员流失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绝大部分的职工安心工作, 热爱本职, 岗位奉献, 使企业的各项重大生产经营任务顺利完成。2010年, 公司完成总包工作量达46亿元。

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和“双爱”活动, 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局面。这亦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我们找准了这条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途径, 不断为广州城市建设及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篇5

目 录

一、总 说 明...........................................................................................2

二、会计科目...........................................................................................3

(一)会计科目表.............................................................................4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

三、会计报表.........................................................................................54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略)...............................................54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54 附录 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略).............................................65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文件号:(92)财会字第70号 成文日期:1993-01-08

一、总 说 明

一、为了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施工企业。

三、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查阅帐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企业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四、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15天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45天内报出。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

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六、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序号科目编号

一、资产类科目名称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预付帐款内部往来备用金其他应收款物资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材料周转材料序号科目编号129科目名称低值易耗品16******303***56789101112***21091111121***1***123124***9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物资库存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拨付所属资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专项工程支出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二、负债类20***34204352093621*********45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141***6***1***132

2四、成本类5240***5

5431五、损益类5650***59511605126***5316454165542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

三、所有者权益类301实收资本46305上级拨入资金47311资本公积48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附注:1.有调进外汇业务的企业,应增设“外汇价差”科目;2.有发行不超过一年期债券的企业,应增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3.企业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业务,可参照相应行业的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成本、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01号科目 现 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单位使用的备用金,通过“备用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全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帐款相符。

企业收付的现金,如果有外币现金的,应另行设置外币现金日记帐。

第102号科目 银 行 存 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收入的一切款项,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都必须当日解交银行;一切支出,除规定可用现金支付的以外,应按现行有关结算规定,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

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或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应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并结出帐面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与“银行对帐单”核对清楚,至少每月核对一次,发现差额,应及时查明更正。月份终了,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将银行存款的帐面结余与银行对帐单余额调节相符。如有不符,属于银行对帐单差错的,应即通知银行查明更正;属于企业记帐差错的,应由企业作更正的会计分录或补记入帐。

四、企业应指定专人签发银行支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签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也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企业不准出租、出借银行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

五、有外币存款业务的企业,可在本科目下设置“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两个明细科目。

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所有外币帐户的增加减少,一律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时,可按业务发生时的国家外汇牌价(原则上采用中间价,下同)作为折合率,也可按业务发生当月月初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折合率。月份(或季度、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帐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帐户人民币余额与原帐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列作财务费用。

外币现金以及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均应比照银行存款的方法记帐。

六、有在外汇调剂市场买入外币的企业,买入外币增加的外币存款仍应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外汇调剂价与国家外汇牌价的差额,增设“外汇价差”科目核算。买入外币时,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借记本科目(××外币户)(同时登记外币金额),按照调剂价与国家外汇牌价的差额,借记“外汇价差”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本科目(人民币户)。用买入的外币购买物资、支付费用,应分摊的外汇价差,借记有关材料物资、费用科目,贷记“外汇价差”科目。用买入的外汇偿还债务,按外汇牌价折合的人民币,借记有关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按偿还债务所用外汇应分摊的外汇价差,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外汇价差”科目。

在外汇调剂市场卖出的外币,减少的外币存款应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实际取得的人民币与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的人民币的差额,应区别不同情况

处理:卖出的外币如为自调剂市场买入的,应冲销外汇价差,如有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卖出的外币,如为其他来源取得的,应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企业在调剂市场购入外汇额度支付的人民币,也在“外汇价差”科目核算。购入外汇额度时,按实际支付的人民币,借记“外汇价差”科目,贷记本科目(人民币户),并将买入外汇额度同时在备查簿中登记。

企业因发生销售等业务而取得的外汇额度,应在备查簿中登记,卖出外汇额度取得的收入,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第109号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二、外埠存款是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企业将款项委托当地银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采购员交来供应单位发票帐单等报销凭证时,借记“物资采购”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多余的外埠存款转回当地银行时,根据银行的收帐通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了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在填送“银行汇票委托书”并将款项交存银行,取得银行汇票后,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委托书存根联,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应根据发票帐单及开户行转来的银行汇票第四联等有关凭证,经核对无误后,借记“物资采购”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有多余款或因汇票超过付款期等原因而退回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向银行提交“银行本票申请书”,并将款项交存银行,取得银行本票后,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申请书存根联,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付出银行本票后,应根据发票帐单等有关凭证,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因本票超过付款期等原因而要求退款时,应填制进帐单一式两联,连同本票一并送交银行,然后,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帐单第一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汇解款项,在月终时如有未达的汇入款项,应作为在途货币资金处理。根据汇出单位的通知,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在途资金”等明细科目,并按外埠存款的开户银行,银行汇票或本票的收款单位和在途资金的汇出单位等设置明细帐。

第111号科目 短 期 投 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购入的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各种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等。

二、企业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已经宣告发放,但未支取的股利和利息,应将其作为应收款项处理。企业应按照实际成本(即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股利和利息),借记本科目,按照应收取的股利和利息,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发放的股利和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企业转让、出售有价证券,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帐面实际成本,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12号科目 应 收 票 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材料等而收到的商业汇

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收到的支票应存入银行,并记入“银行存款”科目,不包括在应收票据之内。

二、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逐笔记录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期和利率,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簿”内逐笔注销。

三、企业收到应收票据,应按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扣除贴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贴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帐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和支款通知时,按应收票据票面金额,借记“应收帐款”科目,按所付利息,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所付本息,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帐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时,不足部分记入贷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五、企业对出票人进行追索清偿,获得票款及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票面金额,贷记“应收帐款”科目,按追索的利息部分冲减垫付的利息,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追索的利息部分大于垫付的利息,差额部分冲减财务费用,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不同的票据种类分别设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13号科目 应 收 帐 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承建工程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和列入营业收入的其他款项以及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作业,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收取的款项。企业为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预收的款项包括工程款、备料款、购货款等,应在“预收帐款”科目内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应向发包单位、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收取的结算或销售款项,贷方核算已经收取的款项,以及按照规定从应收帐款中扣还的预收款项,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收到的应收帐款。

三、企业应收帐款如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的,收到商业汇票时,应将应收帐款自本科目转入“应收票据”科目。

四、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经确认为坏帐的应收帐款,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未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时,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借记本科目,贷记“坏帐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未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应设置“应收工程款”和“应收销货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发包单位和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的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114号科目 坏 帐 准 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金。

二、企业根据应收帐款扣除相关预收帐款后的年末余额按规定比例提取坏帐准备金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当期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大于已提取帐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小于帐面余额的,冲减管理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三、发生坏帐损失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对于有预收帐款的单位,发生坏帐损失时,应将已收取该单位的预收款先行结转,借记“预收帐款”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然后,将应收该单位的款项净额,冲减坏帐准备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四、已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以后年度又收回的,应按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帐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提取的坏帐准备金。

第115号科目 预 付 帐 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包括预付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

二、企业预付分包单位工程款和备料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拨付分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等科目。企业与分包单位结算已完工程价款时,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按规定预付货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所购商品、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后,根据发票帐单的应付金额,借记“物资采购”等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同时,应将预付的货款自本科目转入“应付帐款”科目,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分别设置“预付分包单位款”和“预付供应单位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分包单位和供应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帐。

第117号科目 内 部 往 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或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由于工程价款结算,产品、作业和材料销售、提供劳务等业务所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暂收、暂付往来款项。

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往来款项,可以通过企业(公司,下同)集中核算,以便掌握所属内部单位之间的结算情况,也可以由各内部单位直接结算,月终通过企业集中对帐,以简化核算手续。

二、下列各项结算业务不在本科目核算:

1.企业与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有关生产周转资金的下拨、上交,在“拨付所属资金”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

2.企业拨给非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的周转金,应在“备用金”科目核算。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和转销的应付、暂收的款项,贷方核算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应付、暂收和转销的应收、暂付款项。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应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差额相等。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反映应收内部单位的款项,贷方余额合计反映应付内部单位的款项。

四、本科目应按各内部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企业与所属单位之间、所属单位与所属单位之间对本科目的记录应相互一致。

为了确保往来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记录相一致,应使用“内部往来记帐通知单”(格式、内容由企业自行规定),由经济业务发生单位填制,送交对方及时记帐,并由对方核对后,及时将副联退回。每月终了,由规定的一方根据明细帐记录抄列内部往来清单,送交对方核对帐目;对方应及时核对并将一份清单签回发出单位。如有未达帐项或由于差错等原因不能核对相符的,应在签回的清单上详细注明。发出单位对于对方指出的差错项目应及时查明并作调整分录。

第118号科目 备 用 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拨付给非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如职能部门、施工单位、车间等,下同)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或零星开支等使用的款项。

二、备用金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转借给他人或挪作他用。支用的备用金,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报销手续,交回余额。前帐未清,不得继续支付。

三、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的单位,备用金领用部门支用备用金后,应根据各种费用凭证编制费用明细表,定期向财会部门报销,领回所支用的备用金。财会部门根据费用明细表,将支用数直接记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并给备用金领用部门补足备用金。除增加或减少备用金定额外,都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向各内部单位拨付的备用金,贷方核算企业向各内部单位收回的备用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各内部单位占用的备用金。

五、本科目应按备用金领用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119号科目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内部往来和备用金等应收款项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职工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如水泥纸袋押金、保函押金等)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二、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帐。

第121号科目 物 资 采 购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购入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的材料,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包括:(1)买价。(2)运杂费。(3)采购保管费,即企业的材料物资供应部门和仓库在组织材料物资采购、供应和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中买价应直接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运杂费能分清负担对象的,直接计入有关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按材料物资的重量或买价的比例等分摊标准,分摊计入各有关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采购保管费

一般应先通过“采购保管费”科目核算,月终分配计入各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三、购入材料物资在途中的损耗,除合理损耗(定额内损耗)以及按规定应由供应单位、运输单位负责赔偿的以外,凡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留待查明原因的损失,应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再作相应的帐务处理。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外购材料物资支付的材料物资的价款,发生的运杂费,分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以及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的材料价款;贷方核算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以及应向供应单位、运输单位等收回的材料短缺或其他应冲减采购成本的赔偿款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物资。

五、对于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已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物资,企业应于月份终了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借记“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帐款——暂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用红字作相同记录予以冲回,待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再按正常程序记帐,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六、本科目应设置“物资采购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七、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另外设置“在途物资”科目。

第122号科目 采购保管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材料物资供应部门及仓库为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材料物资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采购保管费一般包括:采购、保管人员的工资、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减检验试验收入)、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材料物资盘亏及毁损(减盘盈)等。

二、企业发生的采购保管费,应于月份终了时全部分配计入本月购入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为均衡年度内各月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的负担,采购保管

费也可按预先确定的分配率进行分配,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采购保管费与实际发生的采购保管费的差额,平时可留在本科目内不予结转,在编制月份资产负债表时,列入“待摊费用”项目,如为贷方余额作抵减待摊费用处理。年度终了时,本科目的余额应全部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不留余额。

三、本科目借方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采购保管费用,贷方核算已分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采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采购保管费的企业,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际发生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实际发生数小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

四、本科目应按采购保管费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23号科目 库 存 材 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二、企业各种库存材料一般应作如下分类:

1.主要材料。指用于工程或产品并构成工程或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如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木材、硅酸盐材料、小五金材料、电器材料、化工材料等。

2.结构件。指经过吊装、拼砌和安装而构成房屋建筑物实体的各种金属的、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和木质的结构件等。

3.机械配件。指施工机械、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等各种机械设备替换、维修使用的各种零件和配件,以及为机械设备准备的备品备件。

4.其他材料。指不构成工程或产品实体,但有助于工程或产品形成,或便于施工、生产进行的各种材料,如燃料、油料、饲料等。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外购、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发包单位转帐拨入、其他单位投入、盘盈等原因增加的材料物资。已经验收入库,但月终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外购材料,应在借方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待下月初用红字予以冲回。贷方核算领用、发出加工、对外销售以及盘亏、毁损等原因减少的材料,期末余额反映库存的材料物资。

四、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对于发出的材料,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价。对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

五、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按月结算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六、本科目应按材料的类别、品种、规格和保管地点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24号科目 周 转 材 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周转材料是指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如模板、挡板、架料及其他周转材料等。

二、企业可根据使用周转材料的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不同的摊销方法: 1.一次摊销: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分期摊销: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3.分次摊销: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分次摊入成本、费用。4.定额摊销: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本期摊销额。

三、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三个明细科目:

1.在库周转材料;2.在用周转材料;3.周转材料摊销。

四、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比照“库存材料”科目的核算方法,在“在库周转材料”明细科目中核算。施工现场领用主要

材料等作周转材料使用时,应将其成本自“库存材料”科目转入本科目(所属“在用周转材料”明细科目)。

领用的周转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明细科目)。根据采用的摊销方法,计算周转材料摊销时,借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明细科目)。

采用一次摊销办法的周转材料,领用时应将其成本一次全部计入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明细科目),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周转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于月份终了,分摊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借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

周转材料报废时,应由负责使用部门填制周转材料报废单,财会部门应根据报废单进行检查核对,并计算报废周转材料的已提摊销和应补提的摊销。对于报废周转材料按月汇总后,将已提摊销借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明细科目),将应收赔偿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将入库残料价值,借记“库存材料”科目,将应补提的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将报废的周转材料价值,贷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明细科目)。

五、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周转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并应随着计划成本的转销而转入有关科目。

第129号科目 低值易耗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所有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低值易耗品是指使用年限较短,或价值较低,不作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

二、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低值易耗品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 1.一次摊销:价值较小的,可以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玻璃器皿等

易碎物品可不论其价值大小,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

2.分期摊销:价值较大的,可以根据耐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3.五五摊销:即领用时摊销50%,报废时再摊销50%。

三、本科目应设置“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库存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与库存材料相同,在用低值易耗品应按各使用部门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库存及在用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贷方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价值及盘亏、报废、毁损等减少的低值易耗品价值,期末余额反映期末所有在库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以及在用低值易耗品的摊余价值。

五、企业要建立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报废、以旧换新和损失赔偿制度,并按制度规定办理凭证手续及进行会计处理。各使用部门应设置在用低值易耗品明细帐(包括数量和金额),定期与实物核对,并与财会部门的帐面金额进行核对。对于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的低值易耗品,按领用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库低值易耗品);对于需要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按领用的金额,借记本科目(在用低值易耗品),贷记本科目(在库低值易耗品),并将应提摊销数,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低值易耗品摊销)。

企业的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应由负责使用部门及时填制低值易耗品报废单。财会部门应根据报废单进行检查核对,并计算报废低值易耗品的已提摊销和应补提的摊销。对于报废低值易耗品,按月汇总后,将已提摊销借记本科目(低值易耗品摊销),将应收赔偿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将入库残料价值借记“库存材料”科目,将应补提的摊销数,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将报废的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贷记本科目(在用低值易耗品)。

六、采用计划成本进行低值易耗品日常核算的企业,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并应随着计划成本的转销而转入有关科目。

第132号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应认真制定材料价格目录,列出各种材料的名称、规格、编号和计划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除有特殊原因可及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二、购入、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自制及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差异,应分别自“物资采购”、“辅助生产”和“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转入本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借方;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贷方。库存材料(包括库存低值易耗品、库存周转材料)因调整计划成本所发生的差额,应自“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数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数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三、领用、发出或报废的各种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自本科目转入“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管理费用”、“采购保管费”等有关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蓝字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登记。

四、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可按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也可按上月差异率计算。计算分配成本差异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年度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五、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各种外购、自制、委托加工入库材料(包括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核算各种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及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月末借方余额反映各种库存材料、在库和在用低值易耗品、在库和在用周转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六、本科目应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133号科目 委托加工物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委托加工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1)加工中耗用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2)支付的加工费用;(3)支付加工材料物资往返运杂费。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发送外单位加工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和发生的加工费用及往返运杂费,贷方核算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和退回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反映委托加工但尚未完成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以及发生的运杂费及加工费。

四、本科目应按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帐,记录发出材料物资的名称、数量、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发生的加工费和运杂费、退回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以及加工完成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等资料。

第137号科目 库存产成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及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附属工业企业库存的各种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企业或企业附属工业企业接受外单位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产成品,一并在本科目核算。制造或修理完成后,直接发交委托单位的代制品和代修品,由“工业生产”科目直接转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已经完成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以及盘盈的产成品的实际成本,贷方核算售出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以及结转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盘亏、毁损产成品的实际成本。月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三、企业自用的产成品,如税法规定需要缴纳产品税或营业税的,应视同产品销售处理;不需要缴纳产品税或营业税的,可将其实际成本自本科目直接转入有关科目,不作销售处理。

四、各种库存产成品也可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增设“产成品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产成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并应按月将产成品成本差异按照存销比例进行分配,将售出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产成品种类、名称、规格和存放地点设置明细帐。

六、采用赊销、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产品,并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销售收入实现的企业,可增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产成品发出或办妥赊销、分期收款销售合同(手续)后,将赊销或分期收款的产成品实际成本,从本科目转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按合同规定期限收取销售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并按当期收回的价款占应收价款总额的比例计算结转已销售实现的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第139号科目 待摊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付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及施工机械安装、拆卸、辅助设施和进出场费等。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费用,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均不属本科目核算范围。

二、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各项待摊费用按受益期限分期摊销时,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照费用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第141号科目 长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二、债券投资应按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计帐。

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三、本科目应设置以下四个明细科目:

1.股票投资;2.债券投资;3.其他投资;4.应计利息。

四、企业进行股票投资,按实际投资金额,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含有已宣告发放的股利的,应将这部分股利从长期投资成本中减除,作其他应收款处理。即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股利后的股票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按应收的股利,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股票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收到发放的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购买股票价款中含有已宣告发放股利的,还应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持股比例计算本企业所拥有的权益的增加额,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作相反分录。分得的股利,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对于购买股票价款中含有已宣告发放股利的,还应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

五、企业认购的债券,应于付款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应计利息的,还应将这部分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企业应于会计期间终了时,计算本期应计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企业购入债券价格高于或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分期平均分摊,即于各会计期间终了时,按应计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或折价金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借贷方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按本息合计数,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本金数贷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已计利息数,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未计利息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六、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向其他单位投资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或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其他投资),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或投出资产的帐面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以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还应按其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向其他单位投资分得的利润,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比照股票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收回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借记“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收回数与帐面数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七、本科目应按股票、债券种类和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145号科目 拨付所属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拨付所属内部独立核算但不独立纳税单位用于生产和经营的资金。

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因购销和其他业务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和收付款项等,应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拨出的固定资产,按帐面净值入帐;拨出的流动资产,按帐面实际拨出数入帐。

三、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应与所属单位使用的“上级拨入资金”科目的核算内容相一致。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拨付给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资金,贷方核算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收回的资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拨付给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资金的期末数额。

五、本科目应按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51号科目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企业应依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订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依据。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并根据管理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明细分类。

二、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入帐原价:

1.购入的固定资产,为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买价或售出单位原价(扣除原安装费用)、支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安装成本以及缴纳的税金;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为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

3.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以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记帐价值;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为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设备价款及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为原固定资产帐面原价,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受赠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入帐,或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据确定其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7.盘盈的固定资产,为同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

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其他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折合差额,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企业已经入帐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其帐面价值: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四、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计入“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本科目。

自行建造完成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单独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长期应付款”科目。租赁期满,如按合同规定将设备所有权转归承租企业,应进行转帐,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累计折旧”科目。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按估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五、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应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

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累计折旧”科目,贷记本科目。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

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六、临时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另设备查簿进行登记,不在本科目核算。在租入固定资产上进行的改良工程,独立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发生的工程支出,列作固定资产并按其性质进行分类。

第155号科目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二、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四、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和实际使用年数等资料进行计算。

第156号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企业临时设施的清理可在本科目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应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逐一设置明细帐。

第157号科目 临时设施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建造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

二、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需通过建筑安装活动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其支出可先通过“专项工程支出”科目核算,发生费用支出时,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完成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

三、出售、拆除、报废不需用或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按临时设施帐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按已提摊销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帐面原值,贷记本科目。发生的变价收入和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净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按临时设施种类和使用部门进行明细核算。

第158号科目 临时设施摊销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临时设施的摊销。

二、企业各种临时设施应根据使用年限和服务对象合理确定分摊方法,按月分期摊销。月份终了,企业按月计算的临时设施摊销,借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的临时设施转入清理,按临时设施帐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按已提摊销数,借记本科目,按临时设施帐面原价,贷记“临时设施”科目。

企业盘亏的临时设施,按其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摊销数,借记本科目,按临时设施原价,贷记“临时设施”科目。

第159号科目 专项工程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各种专项工程,包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固定资产修理,购入需要安装设备的安装工程以及建造临时设施等各种专项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企业购入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在本科目核算。企业外购的专门用于专项工程的物资,应在本科目单独设置“专项工程物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企业购入的专项工程使用的材料物资,借记本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等科目。专项工程使用的材料物资,借记本科目(××工程),贷记本科目(专项工程物资)、“库存材料”等科目。应负担的职工工资,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按规定以售价结算的,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辅助生产等部门为专项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和运输等劳务,应按月根据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辅助生产”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专项工程发生的其他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

三、专项工程以出包方式出包给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施工建设的,应于办理工程结算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内部往来”科目。承包工程的内部施工单位应借记“内部往来”科目,贷记“工程结算收入”科目。

出包给外单位施工的专项工程,预付的工程款,借记“预付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工程完工与承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应付的工程款,借记本

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结转预付的工程款,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预付帐款”科目;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企业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属于工程在建期间的借款利息,列为专项工程支出,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即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等科目;专项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后的借款利息,计入企业财务费用,不在本科目核算。

用外币借款进行的专项工程,因外币折合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在项目尚未完工交付使用之前,列入专项工程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即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等科目;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汇兑损益,直接计入企业财务费用,不在本科目核算。

五、企业购入的需要安装设备在交付使用之前,有关设备的购入成本,以及发生的安装费用,应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按其购入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的安装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再将全部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六、企业融资租入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之前,有关融资租入设备的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均先通过本科目核算,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再将全部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七、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工程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临时设施”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八、本科目应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九、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专项工程实际支出及购入尚未使用的专项工程物资。

第161号科目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实际成本记帐。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应当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记帐。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帐。

1.企业购入或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企业用已入帐的无形资产向外投资,按确认价值,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4.企业转让已入帐的无形资产,收到转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各种无形资产应分期摊销,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类别设置明细帐。

五、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

第171号科目 递延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其他待摊费用等。

二、企业发生的各项递延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各种递延费用均应分期平均摊销,其中开办费应当在企业开始生产经营以后的一定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在修理间隔期间分期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内分期平均摊销;其他递延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

限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递延资产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81号科目 待处理财产损溢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二、盘盈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库存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

三、各种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财产物资,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转销: 流动资产的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固定资产的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 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的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和损耗,除合理的途耗应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自“物资采购”科目转入“应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外,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经批准才能转销的损失,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属于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借记“应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料价值、过失人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定额内短缺或超定额盘亏和报废损失,借记“采购保管费”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六、本科目月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

第201号科目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帐,并按借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第202号科目 应付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企业开出、承兑或以承兑汇票抵付货款时,借记“物资采购”、“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银行支付本息通知时,借记本科目和“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企业应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详细资料。应付票据到期付清时,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第203号科目 应付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以及因分包工程应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

企业按照规定预付供应单位的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和预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备料款,应先通过“预付帐款”科目核算。

二、企业购入材料物资发生的应付帐款,应按全部金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上述材料物资已经预付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的,则应将预付的定金或货款自“预付帐款”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帐款”科目。支付货款时,应扣除已付的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以免重复支付。补付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采购材料物资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帐单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一般应在月份终了,根据收料凭证按材料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借记“库存材料”科目,贷记本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分录,予以冲回。收到发票帐单时,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本科目或“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帐单,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企业与分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根据经审核的分包单位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帐单”结算应付的已完工程价款,借记“工程施工”科目(按规定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工程),贷记本科目。按合同规定以预付的工程款和备料款抵减应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帐款”科目。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作应付帐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五、本科目应分别设置“应付工程款”和“应付购货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分包单位和供应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204号科目 预收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收发包单位的款项,包括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销合同规定预收购货单位的购货款。

二、企业按规定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的材料,借记“库存材料”科目,贷记本科目,材料结算价格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企业与发包单位结算已完工程价款时,从应收工程款中扣还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三、企业按合同规定预收的销货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结算销货款时,应将预收的货款结转记入“应收帐款”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四、本科目应分别设置“预收工程款”和“预收销货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发包单位和购货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209号科目 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内部往来和其他应交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

二、企业发生的各项其他应付、暂收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应付和暂收款项的类别和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帐。

第211号科目 应付工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发给职工个人但按规定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和技术改进奖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月应付的职工工资,不论是否全部在本月内支付,都应在本月内记入本科目。

三、企业按照规定手续向银行提取现金,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支付工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科目。从应付工资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代垫房租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应由发放工资的单位及时交回财务会计部门,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月应付的工资按职工的工作部门和服务对象进行分配,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采购保管费”、“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设置“应付工资明细帐”按照职工类别分设帐页,按工资的组成内容分设专栏,根据“工资单”或“工资汇总表”进行登记。

第214号科目 应付福利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福利费。

二、企业提取的福利费,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支付的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用以及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福利费结余。

第221号科目 应交税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如营业税、产品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特别消费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以及其他不需预计应交的税金,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月份终了,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当月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应按其不同的列支渠道,借记下列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1.营业税、产品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产品销售、劳务供应等业务发生的营业税金);

2.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3.所得税,借记“利润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 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

三、企业交纳各种税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后,补交的税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退回多交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应交税金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应交未交的税金,借方余额为多交的税金。

第223号科目 应付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包括应付国家、其他单位以及个人 的投资利润。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合作项目,如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应付给合作单位或个人利润的,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月份或年度终了,企业根据利润分配办法,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润,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的利润,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投资单位、投资人姓名分户设置明细帐。

第229号科目 其他应交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其他应上交的款项,如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教育费附加等。

二、企业计算出应交纳的各种款项,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上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应交款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231号科目 预提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出的各项费用,如预提收尾工程费用、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二、企业按规定的条件预提收尾工程费用时,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可直接计入本科目的借方。收尾工程完成后,实际支出与预提费用之间的差额,应全部转入当月“工程施工”科目,不得保留余额。

三、企业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时,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通过“专项工程支出”科目核算,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修理完成后,将发生的支出结转记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实际支出总额与预提费用总额的差额,应全部转入当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不得保留余额。实际支出数大于预提数的数额较大时,可分摊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四、本科目应按照费用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241号科目 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二、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长期借款,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固定资产购建完成交付使用并且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以及其他长期借款的利息和外币折合差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借款单位和借款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251号科目 应付债券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有发行短期债券的企业,应另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和“应计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并按债券种类和期限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债券面值),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还应按

实收金额与票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债券溢价)或借记本科目(债券折价)。支付的债券代理发行手续费及印刷费,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企业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债券票面金额的差额,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

分期计提利息及摊销溢价、折价时,应区别情况处理:

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溢价发行的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本科目(债券溢价),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折价发行的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本科目(债券折价),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五、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本科目(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企业在准备发行债券时,应将待发行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还本期限与方式、发行总额、发行日期和编号、委托代售部门等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第261号科目 长期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二、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应支付的融资租赁费,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安装调试等费用,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支付融资租赁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长期应付款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付的各种长期应付款数额。

第301号科目 实收资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二、企业对于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应当按实际投资数额入帐。国家拨给企业的专项拨款,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作为国家投资入帐。

三、收到投资人现金投资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投资人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时,应以确认的价值在验收后入帐,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收到投资人无形资产、材料物资投资时,以确认的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将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拨给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供其使用的生产经营资金,应通过“拨付所属资金”科目核算,不从本科目中直接冲销;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收到上级拨给的生产经营资金,通过“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不使用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投资人设置明细帐。

第305号科目 上级拨入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收到上级企业拨给的用于生产经营使用的资金。

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与上级企业之间因购销和其他业务而发生的债权债务

和收付款项等,应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收到上级企业拨入的固定资产,应按其净值入帐;拨入的流动资产,按其实际拨入数入帐。

三、本科目借方核算上级企业从本单位收回的拨入资金,贷方核算上级企业实际拨入的资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上级企业拨入资金期末数额。

四、本科目的记录应与上级企业的“拨付所属资金”科目的有关记录相互一致。

第311号科目 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包括接受捐赠、资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

二、企业收到现金捐赠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实物捐赠时,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

对于投资人缴付的出资额大于注册资本而产生的差额,应作为资本溢价。投资人实际缴付资本时,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出资额,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按投资人在新增注册资本中应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借贷方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企业按规定对财产价值进行重估产生的增值,借记“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四、本科目按资本公积金形成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资本公积金结存余额。

第313号科目 盈余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企业提取的公益金在本科目内设明细科目核算。

二、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科目。将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结存余额。

第321号科目 本年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二、企业应于月末将“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即借记“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即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科目。将“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科目,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投资损失,作相反会计分录。

三、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亏损,作相反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322号科目 利润分配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存余额。

二、本科目一般应设置“应交所得税”、“应交财政特种基金”、“盈余公积补亏”、“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

三、企业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应交所得税)。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应交财政的特种基金,借记本科目(应交财政特种基金),贷记“其他应交款”科目。

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盈余公积补亏)。

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借记本科目(提取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企业应分给投资者的利润,借记本科目(应付利润),贷记“应付利润”科目。

四、年度终了,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本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所属“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如有余额,借方为未弥补的亏损,贷方为未分配的利润。

年度终了,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本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五、企业上年度年终结帐后发现的上年度需要调整的会计事项,如果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应在本科目“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核算。调整增加的上年利润或调整减少的上年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应补交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调整减少的上年利润或调整增加的上年亏损,借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贷记有关科目,调整减少应交的所得税,借记“应交税金”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

六、本科目的年末余额为历年所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第401号科目 工程施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工程施工费用,包括房屋、建筑物、设备基础等的建筑工程,管道、输电线路、通讯导线等的敷设工程,特殊炉的砌筑工程,金属结构工程,上下水道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矿山掘进工程,以及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等各种需要安装设备的装配、装置工程等的施工费用。其中房屋等建筑物工程施工费用,除了包括其本身的施工费用外,还应包括列入房屋工程预算内的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等设备的价值。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费用以及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进行的试车费用,一般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二、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可根据本企业施工组织特点、所承包工程实际情况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而确定。成本项目一般应包括:(1)人工费;(2)材料费;(3)机械使用费;(4)其他直接费;(5)间接费用(指企业各施工单位,如工程处、施工队、工区等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其中,属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可先在本科目设置“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月份终了,再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工程成本。

三、企业发生的各项施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应根据工程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按月或按期结算已完工程成本。采用按月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应按月结算已完工程(即本月结算工程,下同)实际成本,借记“工程结算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竣工后一次结算或分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应按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期结算已完工程成本,借记“工程结算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按月或按期结算的已完工程成本,可根据期末未结算工程成本累计减未完工程成本进行计算。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是指期末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

四、本科目的月末余额,为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411号科目 工业生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如预制构件厂、机械加工厂等)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进行产品(包括代制品、代修品)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

本科目是附属工业企业的专用科目。不实行内部独立核算的车间或部门为工程施工服务所发生的自制材料、修理等费用,在“辅助生产”科目内核算,不使用本科目。

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运输队、材料供应部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分别在“机械作业”、“采购保管费”等科目核算,也不使用本科目。

二、附属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可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

成本项目一般应分为:(1)人工费;(2)材料费;(3)机械使用费;(4)其他直接费;(5)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以上1—4项),一般应直接记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不能直接计入的,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发生的间接费用,可先在本科目设置“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进行归集,月份终了时,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

三、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月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其实际成本转入“库存产成品”科目;生产完成直接发交定货单位的代制品、代修品等工业性作业,可将其实际成本直接转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等)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421号科目 机械作业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包括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台班费定额支付的机械租赁费,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机械使用费”成本项目中,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以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确定。

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机械作业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三、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

1.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为本单位承包的工程进行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的成本,应转入承包工程的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

2.对外单位、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以及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在月份终了时,应无余额。

五、本科目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承包工程;2.机械作业。

在明细科目下,再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431号科目 辅助生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和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的现场制作、铁木件加工、固定资产清理、供应水、电、汽、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的辅助设备的搭建工程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下属的生产车间、单位或部门,如机修车间、木工车间、混凝土车间、供水站、运输队等,如果实行内部独立核算,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在“工业生产”、“机械作业”科目核算,不使用本科目。

二、辅助生产部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可按生产的材料和提供劳务的类别确定。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指为组织和管理辅助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三、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月份终了,按受益对象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其中对外单位提供的部分,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本单位专项工程提供的部分,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本单位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管理部门等提供的部分,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为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车间、单位或部门和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501号科目 工程结算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企业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各种索赔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按规定向发包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的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如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费、施工机构调迁费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应于其实现时及时入帐:

1.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合同,应于合同完成,施工企业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时,确认为收入实现,实现的收入额为承发包双方结算的合同价款总额。

2.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合同,应分期确认合同价款收入的实现,即:各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时,确认为承包合同已完工部分的工程收入实现,本期收入额为月终结算的已完工程价款金额。

3.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分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合同,应按合同规定的形象进度分次确认已完阶段工程收益的实现。即:应于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形象进度或工程阶段,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确认为工程收入的实现。本期实现的收入额,为本期已结算的分段工程价款金额。

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合同,其合同收益应按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确认为收入一次或分次实现。本期实现的收入额,为本期结算的已完工程价款或竣工一次结算的全部合同价款。

三、企业实现的工程价款收入和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列作营业收入的款项,借记“应收帐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按合同有关违约责任条款规定向发包单位收取的索赔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月份终了,本科目余额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2号科目 工程结算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工程实际成本。

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办法的合同工程,其本期已结算工程的工程成本,是指合同执行期间发生的累计合同工程成本。实行按月或分段结算办法的合同工程,其本期已结算工程的工程成本,应根据期末未结算工程成本累计,减期末未完工程成本进行计算。未完工程成本是指期末尚未办理价款结算的工程成本,可采用“估量法”或“估价法”计算确定。

二、月份终了,企业应根据本月已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工程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三、月份终了,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即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4号科目 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从事建筑安装生产活动取得工程价款结算收入而按规定应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随同营业税一并计算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企业开展其他经营业务按规定应交纳的营业税、产品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随同营业税一并计算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月份终了,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由建筑安装工程价款结算收入负担的营业税金以及随同营业税金一并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

三、月份终了,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11号科目 其他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如产品销售收入、机械作业收入、材料销售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

二、企业取得的各项其他业务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月份终了,本科目余额应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512号科目 其他业务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他业务收入相关联的各种支出。如产品销售成本、已结算的机械作业支出、材料销售成本、无形资产转让成本以及有关的税金及附加支出等。

二、企业将本月销售实现的产品销售成本、机械作业支出、材料销售成本、无形资产转让成本及其他业务支出等,结转记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工业生产”、“机械作业”、“库存材料”、“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等有关科目。应交纳的税金及附加,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等科目。

三、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类别设置明细帐,并按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521号科目 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技术开发费、劳动保险费、坏帐损失等。

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 投标报价 策略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ids quoted price strategy

Li Junhua

Abstract: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bid the work reality,has analyzed the item which the bid quoted price should pay attention,has pointed out the bid quoted price skill and the strategy.

Key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id quoted pric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16-02

投标报价是建筑施工企业按照业主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种因素和要求,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各种环境条件等,对投标工程所需的成本、拟获利润、相应的风险费用等进行计算后提出的报价。

投标报价是承揽工程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是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招标人把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作为主要标准来选择中标者,中标价也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就工程承建进行合同谈判的基础。因此,投标报价是投标人进行工程投标的核心,报价过高会失去中标机会;而报价过低,虽然可能中标,但会给工程承包带来亏损的风险。

确定投标报价是十分重要、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的工作,需要结合工程性质、范围、技术规范、工期要求、拟采用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所需人、材、机预算价格,各种管理费及利润等综合考虑,不仅需要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投标报价的经验和技巧也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如何科学地选择报价策略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共同探讨。

1.投标报价应注意的事项

投标报价应结合工程条件和当时、当地各种具体情况,以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基础,灵活地做出决策。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1 注意报价资料的积累。投标报价期限一般较短,只靠投标所给时间搜集资料是很有限的,因此平时就应做好有关资料积累和经验总结的工作。所积累的资料和总结的经验越多在投标报价中就越容易做到心中有数,报价效果就会愈加理想。

1.2 注意标价计算的合理性。有的投标人在分析标价和最终决策报价时,为了争取中标而毫无根据地压低报价。这种压低报价增大风险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

1.3 慎重核算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核算的准确性和综合费用确定的合理性是影响报价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投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慎重对待。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等有关资料,特别是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所包含的内容等确定报价,同时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工程情况、自然气候条件、工人素质、机械装备水平、工程技术规程、工程监理情况以及其它因素综合确定投标报价的各项内容。

2.投标报价的技巧

在投标有效期内,投标人与业主澄清问题时应注意策略和技巧,不要让业主为难,也不要让对手摸底,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如招标文件中存在有利于投标人之处或某些含糊不清的条款,投标人不宜轻易提出澄清要求,以避免竞争对手从提问中窥探出己方的种种设想和施工方法。

2.2 对于含糊不清的重要条款、工程范围、招标文件和图纸相互矛盾、技术要求中明显不合理等问题,投标人均可要求业主澄清解释,但不宜提出个性合同条件或个性业主标准。

2.3 投标人应要求业主或咨询工程师对相关问题的答复以书面形式发出,并宣布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效力,切勿以口头答复作为报价依据。

2.4 编制过程应保密。宜将了解报价的人数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允许旁人对投标报价摸底。有关报价的计算方法、施工组织设计、取费标准等均应注意其保密性。

2.5 投标报价中必须充分考虑必要的风险费,一个对风险缺乏预测的投标人将不会取得成功。

3.投标报价的策略

确定一个最优报价是提高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一。在最优报价条件下,施工承包商中标机会将大大增加,从而可能获取较为可观的利润。投标报价的策略通常有:

3.1 不平衡报价法。是指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投标报价基本确定后,调整内部各个项目报价的方法,目的是既不提高总价,也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考虑采用不平衡报价法:一是能够早日结帐的项目,可以采用较高报价,以利于资金周转,后期工程项目可适当降低。二是经过工程量核算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适当提高单价可以在竣工结算时获取更多利润;而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降低单价对于工程结算时损失不大,却提高了中标几率,适为可行。三是设计图纸不明确,估计修改后工程量要增加的项目,可以提高报价;而工程内容说不清楚的,则宜降低单价。四是暂定项目,对这类项目要做具体分析,因这一类项目要开工后由业主研究决定是否实施和由哪一家承包商实施。如果工程不分包,即只由一家承包商施工,则其中肯定要做的单价可高些,不一定要做的则应低些;如果工程分包,即该暂定项目也可能由其他承包商施工时,则不宜报高价,以免抬高总价。五是在单价包干混合合同中,业主要求有些项目采用包干报价时,宜报高价,一则这类项目多半有风险,二则这类项目在完成后可全部按报价结算,而其余单价项目则可适当降价。

不平衡报价一定要建立在对工程量表中工程量仔细核对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于报单价的项目,要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如果工程量增幅一旦超出预算范围,将导致承包商的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单价提高也一定要控制在合理幅度内,以免引起业主反对,甚至导致废标;有时业主会选出报价过高的项目,要求投标者进行单价分析,从而围绕单价过高的内容压价,以致承包商得不偿失。

3.2 多方案报价法。有时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或对于一些招标文件,如果发现工程范围不明确,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或技术要求过于苛刻时,则要在充分估计风险的基础上,按多方案报价法处理。即按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然后再提出如果基本条款做某些变动,报价可降低的额度。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总价,抓住业主的目光。这时投标者应组织一批有经验的设计和施工工程师,对原招标文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仔细研究,提出更理想的方案以吸引业主,促使自己的方案中标。这样新的建议可以降低总造价或提前竣工或使工程运用更合理。但要注意的是对原招标文件方案一定要报价,以供业主比较。

提出建议方案时,不要将方案写得太具体,要保留方案的关键技术,防止业主将此方案交给其他承包商。同时要强调的是,建议方案一定要成熟,最好是过去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因为投标时间往往较短,如果仅为中标而匆忙提出一些没有把握的建议方案,可能引发许多后患。

3.3 突然降价法。报价是一件保密的工作,但是对手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刺探情报,因此在报价时可以采用迷惑对手的方法。突然降价法即先按一般情况报价或表现出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到快要投标截止时,再突然降价。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在准备投标的过程中考虑好降价的幅度,在临近投标截止时间前,根据情报信息再作出决策。

采用突然降价法而中标,因为只能降低总价,在签订合同后可按照不平衡报价的思想调整工程量表内的各项单价和价格,以期取得更高的效益。

3.4 先亏后盈法。对大型分期建设工程,在第一期工程投标时,可以将部分间接费分摊到第二期工程中去,少计算利润以争取中标。这样在第二期工程投标时凭借第一期工程的经验、临时设施及创造的信誉,就容易拿到二期工程。

另外,有的招标文件规定,对某些技术规格指标的评标,当投标人提供优于规定的指标值时,应给予适当的评标奖励。投标人应当努力使业主比较注重的指标优于规范标准,这样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加分,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但要注意,技术性能优于招标规定时将导致报价相应上涨。如果投标报价过高,即使获得奖励加分,也难以与报价上涨的部分相抵,这样的奖励加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 篇7

信息化的建设不能脱离管理, 同时要重视和应对“管理变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要建设“有生命力”的管理信息系统。

1. 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 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宏观调控持续进行、民工工资不断上涨、发改委密集审批投资项目、“营业税改增值税”步伐越来越近……一系列的建筑业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不得不让建筑业企业经营者审视企业的以前、现在和未来 (如图2) 。

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如何生存, 如何发展的问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的摆在了管理者面前, 需要企业管理思考我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2. 核心竞争力打造的三个途径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焦

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三个基本竞争战略。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为:总成本领先战略 (Overall Cost Leadership) 、差异化战略 (Differentiation) 及目标聚集战略 (Objectives Focus) 。

这里的涉及管理最多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 总成本领先不是简单的压低供应商的材料价格、克扣劳务人员的工资, 关键在“总”字上, 是在更加长远、更加宏观的角度看成本以及产生“价值”的关系。比如, 某企业在劳动力紧缺的整体大环境下, 调整公司人才战略, 对技术工人进行劳务直管、工资直发, 这虽然引发了部分项目劳务人员“窝工”但照拿工资的情况, 但是, 他保证了技术工人的稳定性, 从而保证了其建筑产品的品质, 保证了企业“精装施工第一品牌”的核心地位, 保证了新项目的“利润空间”。

3. 总成本领先又离不开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正如上面举例, 各个建筑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最低价中标、地方保护与重复征税、偏向出资方的保证金制度等等, 但是企业实现“总成本领先”的管理实践可以结合企业现状进行:小企业做大, 大企业做强, 强企业做百年老店。

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包括了企业区域市场的扩张;包括在抑制房地产过度开发以及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情况下的企业对行业以及专业市场的扩展;包括在施工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 对建筑业上下游价值链, 如设计、半成品加工销售、BT、BOT项目合作、物业等的上下游市场的开拓;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总包、设计施工总包、管理总包、项目代建等多种承包模式的开展;包括与建筑业产业相关的多元化发展, 比如建材市场、劳务输出、担保公司等。

当然, 这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实践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开拓区域市场, 势必会有异地管理风险;开拓行业市场、上下游市场需要资质、需要人才、需要技术;进行承包模式的变革需要更加清晰合理的绩效;相关多元化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这些挑战, 需要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来应对, 包括:标准化能力、知识积累与传承能力、信息沟通能力、责权利明确能力、企业资源最大化利用能力等 (如图3) 。

4. 管理思想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落地需要信息化工具的支持

正如 (图3) 所示, 在企业新的管理实践中, 势必会发现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这就像火车, 管理实践是火车头, 各种机遇和挑战是车厢, 只有通过“能力”这一铰链把火车头和车厢连起来, 企业这列和谐号才可以快速的运营和发展。

众所周知, 信息化在计算能力、标准化能力以及信息积累沟通能力上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 将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创新真正落地, 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 利用信息化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 降低管理风险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与工具。比如, 某企业进行了合格供方入库审批制度, 所有的项目分包必须是合格供方数据库中的企业, 但是在传统手工模式下,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某的“骗子公司”在某施工企业下属第一分公司 (北京) 进行项目合作期间, 被项目部及时发现风险, 果断地中止合作;三个月后, 这家公司又与我下属第三分公司 (天津) 进行了合作, 公司的损失在继续……

又比如, 某企业进行了管理标准化的建设, 请了咨询公司进行管理流程的梳理, 为规避项目支付风险, 要求项目支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项目账户上有足够的钱;二是分包或采购必须有合同 (或协议) ;三是必需有收款单位盖章以及项目部完工确认的请款单;大家都知道, 这是好事情, 可以规避风险, 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手段, 这项制度在推行了三个月后, 由于配合的项目部越来越少, 逐渐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再比如, 某企业规定, 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采购合同支付比例控制, 专业分包合同达到90%以上的支付, 需要公司总经理审批, 但是执行一年后的公司内部审计发现:工程量“超审”和合同“超支”现象还是经常在发生。

5. 信息化利用其标准化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信息积累能力, 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实践的落地与执行

企业的标准化包括制度的标准化、流程的标准化、表单与报表的标准化, 信息化以此为基础, 同时又为这些标准化的执行提供帮助 (如图4) 。

通过信息化协助后的企业管理标准化, “骗子公司”可以在项目合作前被禁止 (如图5) ;通过信息化协助后的企业管理标准化, “流程”在业务指导、知识帮助以及工作要求的驱动下, 快速流转 (如图6) ;通过信息化协助的企业管理标准化, 支付在审批过程中“被提醒” (如图7) ;审计工作也被提前, 并且自动进行 (如图8) 。

6. 信息化建设需要重视变化, 重视“生命力”

前面说到了信息化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支持, 是个好东西, 但是信息化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 不能一蹴而就。同时, 需要重视管理创新与变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重视信息化的“生命力”!

首先, 信息化是一个项目建设的“过程”, 特别是本文主要介绍的管理信息化, 它不像塔吊、施工用升降机, 是个产品化的东西, 买来就可以用。管理信息化更像一个“项目”:需要结合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设计”工作;需要进行搭建服务器网络、制定信息化制度、进行编码规范等“基础”工作;需要对集团、分子公司、项目部进行功能建模, 搭建信息化应用“框架”;需要进行流程设计、表单设计、报表设计等类似“水电安装、初装修、精装修”等, 这样的建设过程, 需要信息化的“生命力”。

其次, 信息化的应用是为管理服务的, 不是来束缚管理的, 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管理的范围, 考虑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找到“想不想管”和“有没有必要管”的平衡点, 信息化要做到“能用”、“易用”、“想用”, 才能有生命力, 才能用起来, 信息化才能“活下来”。

最后, 信息化“活下来”以后, 一方面伴随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在不断进行, 另外一方面信息化也在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势必会在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流程、管理表单、管理报表、管控的深度、频次等等方面进行变化。这里就存在一个信息化实施与运维的重点, 即“信息化的循环系统” (如图9) 。

只有解决了信息化生命力的问题, 信息化才可能与管理结合, 与企业管理创新结合, 为企业管理标准化、管理创新服务, 并且最终产出信息化应用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 篇8

一、加强资金集中,控制“隐性成本”

总体而言,资金集中有节约资金成本和降低“隐性成本”两个方面的好处。节约资金成本是资金集中的直接效益,特别对贷款总额较高的企业,所起的作用更大。从目前企业资金成本总体情况看,每增加1亿元的贷款,就要增加资金成本600万元左右,资金利息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水涨船高,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在企业集团内资金不能实现集中管理和内部统一调配,企业银行存款也会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持续增高,形成突出的“双高”现象。这样,一方面企业要支付大量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金,形成了巨大的浪费,对企业整体利润指标的完成形成了重大影响。

降低项目隐性成本是企业资金集中的第二个好处,是资金集中的非直观间接效益,也是最实质、最核心的效益。项目“隐性成本”,通俗地讲就是项目的弹性可控成本,通过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或不发生的成本。项目隐性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项目部层面可以通过自身力量进行管控的成本,比如一些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进行控制的项目间接费用,项目分包合同成本等;另一类是需要企业本部给予帮助进行控制的成本,比如项目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因资金不足赊购材料而额外支出的成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资金短缺而停工造成的工期延误成本等。一般来说,项目发生亏损,多是因为隐性成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项目管理失控造成的。而所有发生重大亏损的项目,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财务失控。如何解决隐性成本问题,如何解决项目财务失控问题,就成为亟需仔细研究并着力解决的课题。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控制点。通过静态的资金集中管理和动态的资金集中管控,就能够牢牢掌握项目部的资金流向,确保项目资金在企业本部的监控下“透明”流动,进而降低隐性成本。实现资金集中后,项目部如果有违规操作,就会在资金流动上有所反映,企业本部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这些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二、以公司本部“资金池”为平台,满足项目均衡生产资金需求

某施工企业(以下简称C公司)于2007年初开始推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断强化,资金已实现高度集中,分公司本部资金集中度达到近90%。以最近一期资金周报数为例,C企业资金总额6261万元,其中公司本部货币资金5693万元,本部资金集中度高达90.92%,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池”效应。有了这个资金池后,C企业就可以用均衡的资金来保证各项目的均衡生产,对项目的顺利施工起到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作用。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业主资金拨付是不均衡的,有时一个月拨一次款,有时三五个月才拨一次,但项目的生产是均衡的,对资金的需求是均衡的,这样就存在一个项目部本身无法解决的阶段性资金短缺问题。业主资金刚拨付时资金充裕,大量闲置,后期生产时又资金紧张,无法保障项目的正常施工,遇到抢工等突发事件时不得不赊购材料,额外增加成本。而企业实现资金集中后,本部就有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可以把项目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达到“以均衡的资金保障项目均衡的生产”的目的。项目资金闲置时集中在公司“资金池”,项目资金短缺时公司“资金池”及时对其进行补充。这样,就可以借助公司资金池的“规模集聚”效应,以闲置补短缺,以有余补不足,项目的资金流就可以保持在相对均衡状态,与项目均衡生产中的资金需求相匹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会更加顺畅。

三、资金集中原则与推进过程

C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以“钱账分离,额度管理,集中调配,奖罚兑现”十六字原则为指导,通过大“资金池”的规模集聚效应,全面实现了货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和项目隐性成本。“钱账分离”就是“钱在上面,账在下面”。项目部在公司本部开设资金归集账户,归集账户的货币资金集中在城轨公司本部,但资金账建在项目上,公司本部对各项目资金归集账户的资金只做虚拟反映。这样,项目部货币资金存量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存在施工所在地开户银行的结算货币资金,另一部分是存在公司本部资金归集账户的归集货币资金,两部分存量货币资金之和构成项目部的资金总存量。“额度管理”是指项目部在当地开户银行存款和在公司本部资金归集账户存款之和构成项目部可用资金额度,项目部享有额度内资金的使用权。为保证项目部这一权力的正常行使,C公司在“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项目部享有额度内资金的支配权,除公司总经理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影响项目部额度内资金支配权的行使”。通过这一明确的制度规定,项目经理对自己所能支配的资金心里都有一本账,既在客观上满足了项目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也从主观上消除了项目经理在额度资金使用权归属上的顾虑。从C公司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近两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影响项目部额度内资金使用权行使的情况,C公司企业本部与所属项目部已建立起良好的互信机制,实现了资金流动上公司本部与所属项目部间的无障碍高效流动。“集中调配”是指公司在对资金进行全面集中的基础上,建立起全公司范围内的大“资金池”,再通过“资金池”的规模集聚效应,以有余补不足,进而完成货币资金在全公司范围内的统一调配。在2006年四季度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公司内部资金闲置与资金紧张的情况同时并存,一方面有的项目资金闲置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有的项目因资金紧张致使“隐性成本”增加,影响了项目正常施工生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借助本部资金池平台,在公司内部对资金进行集中调配。自2007年元月C公司开始推行资金集中管理以后,本部给各项目核定了当地结算银行存款额度,即最高200万元,超过额度的必须汇回公司本部,交由公司“资金池”统一调配;低于额度的,可向公司提出资金使用申请,公司本部在两个工作日内补足额度。随着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C公司在2007年6月中旬开始尝试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低资金存量运行。尝试期内,通过对公司整体资金的高效调配,在保证8个在建项目正常生产的基础上,C公司整体资金存量(含项目资金)始终控制在700万元左右。尝试结果显示,在资金的高度集中调配下,低存量货币资金运行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任何影响,并保证了公司投标的资金需求。“奖惩兑现”是指C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通过一整套有效的奖惩机制,保障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最终形成了管理办法的“闭合效应”。根据C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对各项目存放在公司本部资金归集账户的货币资金,公司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项目经理占奖励额的70%,项目财务主管占奖励额的30%,每月定期发放。同时,欠缴公司资金的,对项目经理和财务主管进行处罚。经过两年时间的平稳运行,C公司所属各项目部已基本形成“资金管理出效益”的共识。一方面,项目部加大了对业主的请款及资金清算力度,另一方面,延迟了应付款的支付,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公司的内部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项目部采取了“量出为入”的办法,根据实际资金支付需求向公司本部申请资金,有意识地降低本地结算账户货币资金存量,进一步加大了公司的资金集中力度,提高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从目前C公司各项目货币资金情况看,虽然公司给各项目部核定了150万元~200万元的当地存款额度,但各项目当地银行存量货币资金基本控制在50万左右。有大额支付需求时项目部才向C公司本部报告。借助网银平台,C公司本部在12小时内完成资金审批回拨工作,项目部与公司本部的互信机制进一步增强,公司本部资金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四、产值资金闲置(保障)率指标提出与应用

根据两年来资金集中管理的经验,C公司总结了一个产值与货币资金存量相关联的指标———产值资金闲置(保障)率。所谓产值资金闲置(保障)率就是企业年平均货币资金存量与企业年完成产值的比率也就是完成单位产值需要多少存量货币资金来保障。之所以叫产值资金闲置(保障)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存量货币资金存放在银行,只要没投入使用,严格意义上讲就是闲置的,是不发挥效用的,但它又处于备用状态,对产值的完成起到保障作用,所以,也称之为产值资金保障率。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该指标越小说明企业货币资金使用效率越高,单位货币资金发挥的效用越大。这个指标有些类似于“零库存管理”指标,只不过一个是货币形态的,一个是实物形态的。经综合测算,结合C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一个月时间低存量货币资金运行的成功尝试,C公司在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后产值资金闲置(保障)率可控制在3%以内,基本稳定在2.5%左右。将来,随着C公司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所产生的规模放大效应的出现,这一比例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研究综述 篇9

学者们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研究大都以经济全球化、知识化、我国加入WTO为背景, 认为我国建筑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而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1.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黄晔 (2004) 认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存在四大问题:人才观念陈旧, 缺少规划, 管理方式静态化;人力资源组成复杂且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入不敷出, 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僵硬, 绩效考核步履维艰。王金强 (2007) 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产权名存实虚, 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不紧密相关, 缺乏把企业办好的最基本的利益冲动;领导更换频繁, 导致企业行为明显短期化, 只重眼前利益;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准亟待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 内容陈旧, 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高文广 (2002) 则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 员工知识层次偏低;用人机制缺乏激励性;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2. 对策建议。

王金强 (2007) 提出四大对策建议:企业要树立大人力资源观, 简而言之, 大人力资源观即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地看待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两种职能, 分别是行政职能和战略职能;人力资本应拥有企业部分股权并享受收益;企业应实行多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黄晔 (2004) 的建议是, 思维上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规划上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力资源战略;机制上建立科学人力资源管理。高文广等 (2002) 的建议是,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精心培育留人体系;健全的激励机制;重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体系。李联营 (2002) 也认为,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实现吸引、留住人才的目标。

3.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流失研究。

乔戎宇 (2006)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流失的原因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为人力资本流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人力资本短缺的现象加剧了人力资本争夺的竞争;随着企业社会职能的逐步剥离, 在对于人力资源的福利待遇问题上, 国企已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等外部原因。除此之外, 他认为还有条件艰苦, 流动性大;薪酬、待遇相对较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滞后;重引入而轻培养和使用等内部原因。他认为防止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流失的对策有: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提高人力资本的地位和待遇;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企业内部信息调控工作;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研究

1. 成本管理方面研究。

国内学者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结论大体趋于一致, 首先都认识到成本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认识到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成本管理战略化是企业生存发展必要的选择。他们认为国内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缺乏对成本管理的激励机制, 缺乏可操作性的控制依据, 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他们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实施成本管理与各项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管理;编制企业内部定额, 开发成本管理软件, 实行动态成本管理;将目标责任具体化, 建立和完善权责结合的奖励机制;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思维观念, 实行对全体员工灌输成本理念,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实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机制 (罗赍业, 2006;沈福元, 2004;李盼, 2006;徐朗, 2004;李宏卓, 2006;翁壮伟, 2005) 。

2. 安全管理方面研究。

王宗怀 (2004) 通过例举2003年我国各类伤亡事故人数, 认为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通过对某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回顾与分析, 认为该企业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思想麻痹、盲目乐观, 有章不循、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未杜绝, 重揽轻管, 两场失衡, 认识不足, 素质不高;提出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素:提高认识是关键, 狠抓落实是根本, 安全标准工地是载体, 必要投入是条件, 全员培训是基础, 技术进步是保证。于继光 (2001) 提出做好安全管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安全技术措施费要正常提取。

3. 项目管理方面研究。

张彦明 (2006) 认为, 项目管理的重点是项目目标成本的合理核测与控制、项目经理角色的科学界定与评判、项目团队的激励制度设计与落实。傅淼成 (2005) 提出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九大问题, 并提出十大应对策略。聂凯 (2004) 从项目管理有两个层次即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理和项目部对项目的管理出发, 提出施工企业总部对项目管理要把握八个要点, 即:管理模式适中, 组织结构合理;慎选项目经理, 合理有效授权;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资源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运作程序;实时监控管理, 及时调整偏差;明确目标责任, 强化激励约束;加强各方交流, 促进有效沟通;注重团队建设, 提升企业文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国内学者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研究还有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汪文忠 (2003) 认为, 在目前的施工管理中, 大多数企业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 极大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 并指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为:内部发展不平衡, 对信息系统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 与管理的结合性不好, 忽视标准化建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领导重视, 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坚决性, 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不盲目追求先进性, 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体系, 有硬件和软件咨询顾问作保障。王红兵等 (2006) 认为,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已成为决定其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如何制定信息化战略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议题, 他在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市场需求及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及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篇10

1 做好物资采购工作, 从源头上把好质量、成本关

要坚持物资采购归口管理的原则, 由企业专门的采购供应部门负责所有的物资采购工作。这样才能够形成批量采购优势, 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中占据强势地位, 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也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减少差错、杜绝漏洞, 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与此同时, 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 加强各方信息交流, 及时掌握市场行情, 构建较为完备的价格信息网络

工程项目的部分物资 (特别是钢筋等主材) 有时是由业主提供, 剩余部分则由施工企业自己采购供应。这就涉及到业主、材料供应商、分包商等多方, 加强信息交流, 才能保证物质供应及时、顺畅, 支持工程进展以减少不必要损失。同时, 采购供应部门应有专人负责了解、采集主要物资的市场价格信息, 随时掌握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构建较为完备的价格信息网络, 并对确定所需物资品种的价格进行分析筛选, 为招标采购或议标采购或小额直接购买做好必要的工作准备。

1.2 合理制订采购方案, 努力集中招标采购, 从源头上取得质优价廉的材料

工程所耗材料品种繁多, 数量各异, 差别很大。应对所耗物资进行分门别类, 根据材料供应商信誉与稳定的供货能力、材料到场情况、材料价格等综合考虑, 以便合理确定采购方案, 同时, 应尽可能地采用批量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优先的原则, 可先根据工程用料预算测算出标底, 再行公开招标, 然后由招标小组统一组织进行开标、评标, 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标底、资质级别、产品质量、产品单价、运输费用等因素来确定中标单位。对于批量小、品种杂、单种物资采购价值低、零星采购次数频繁但却难形成批量采购的物资, 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采购限价, 尽量实行定点采购。同时, 对采购物资, 应尽量与供应商订立合同, 对采购标的之名称、品牌、质量等级、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到货日期, 争议解决方式等双方权利、义务给予详细约定, 为进一步的物资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2 严格物资验收手续, 严把材料发放关, 做实物资管理基础工作

采购物资的验收进场、入库, 应由独立于采购供应部门的物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物资验收人员往往也是仓管人员) , 并坚持2人以上的验收制度, 同时, 应根据物资采购的类型, 按照内部牵制制衡的原则, 采取灵活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 (1) 对有签订合同的批量小件物资, 应严格对照合同规定, 由验收人员抽样验收, 验收完毕, 验收人员应在材料进库单上签名确认, 若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物资, 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 协商解决问题, 保证工程物资供应, 维护公司权益。 (2) 对有签订合同的集中大件招标采购物资 (如大型安装设备等) , 因其体积、质量较大, 不便直接入库后再出库, 这也可以避免二次搬运, 减少运输费用, 于是, 可将该等物资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 由验收人员直接到施工现场对照合同验收, 并交付施工项目负责人施工使用 (项目负责人应在验收单/出库单上签名确认) 。这样物资就完成了入库、出库的全过程。 (3) 对没有签订合同的零星小件物资, 应注意其价格是否在公司制订的采购限价之内, 品质是否有保证, 是否尽量到定点采购等。

验收是确保采购物资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是物资管理内部单据产生与传递的起点;而物资出库使用是仓管的终点, 它是工程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在物资出库管理方面, 应严格执行物资发放程序与限额领料制度。仓管部门应根据工程预算分解出分项 (部) 工程, 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 对单项工程用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同时, 做好与施工技术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根据工程变更及时更新单项工程领料限额, 对即将超量或略微超量使用的单项工程, 及时反馈信息给技术部门和施工队, 以便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节省用料, 减少工程成本。

在物资入、出库的过程中, 它至少涉及到采购供应部门 (知道所采购物资验收合格, 采购行为基本完结) 、计划财务部门 (知道采购执行计划以及验收合格物资应按合同付款) 、物资仓管部门 (知道物资入、出库及结余情况) 和物资使用部门 (物资领用、工程成本结算) 。为了规范物资管理, 对材料物资的入、出库不论其是否经由实物仓库, 都应做到手续完备、单据齐全。物资入库时, 仓管人员凭验收组成员签字后的发票 (单据) , 对入库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摆放, 同时, 及时制作“材料入库单” (一式三联, 一联送采供部、一联连同发票送财务部、一联自留) , 并及时将入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材料出库时, 仓管人员应根据审批完毕的领料申请单发放材料, 并及时制作“材料出库单” (一式三联, 一联送施工队、一联送财务部、一联自留) 并将出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月底, 应将材料的入、出库及结余情况与财务部门核对, 做到账账相符。

3 加强物资日常管理, 保持合理库存,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筑施工项目往往与公司总部相距甚远, 甚至处于荒野郊原。工程项目的材料物资部门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及物资储存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周转量大小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 因地制宜地设置仓储设施, 合理划分物资堆放区域, 保证物资收发、保管、盘运正常作业, 符合有关技术安全规范。物质保管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美观、做到库内物资及设施无积尘, 露天货区无杂草、无积水。加强现场保安, 防止物品失窃。同时, 应坚持物资盘点制度, 坚持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相结合, 努力做到账实相符, 对盘盈、盘亏物资要有记录, 并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严防物资流失和浪费。平时, 应加大修旧利废的工作, 对通过维修等就可重新使用的物资 (如周转材料等) 应充分利用, 对边角废旧物资, 应收集后, 尽量通过招标拍卖的形式, 提高废旧物资回收效益。

由于施工企业的物料用量较大, 如:钢筋、水泥等, 因此, 仓储部门应根据工程施工预算, 密切工程进展与材料库存情况, 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 充分利用物流市场的作用, 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能性。用料既要确保工程需要, 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库存, 杜绝积压, 保持合理的用量库存, 以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摘要:工程物资管理是工程效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工程物资的管理应贯穿于物资采购至出库使用的全过程, 通过工程物资管理, 可规范企业管理, 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参考文献

[1]邵冲.《管理学概论》第3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王利.对现代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7, (3) :79-79

[3]翁雪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J].安徽建筑.2005, (6) :166-167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篇11

【摘 要】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是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标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则充分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因此,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我们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使企业走上质量效益的轨道。建筑产品的质量更是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1.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结果往往保护了落后,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薄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市场建设的有序的管理工作,而且针对参与建设各方是否能够从整体上予以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搞私下交易等等,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1.4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大部分都是由施工或者是管理造成的,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等,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2.提高工程质量要严把六关

2.1严把市场准入关

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第三、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

2.2工程图纸设计关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并且必须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造成工程还没建,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2.3工程质量监督关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应该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建立“阳光监督”。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4工程质量控制关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进度的质量控制工作也是为了确保工程的总工期控制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树立质量意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它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优良的工程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层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工程质量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

2.5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2.6工程竣工验收关

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作为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的检查总结工作。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对于重要部位以及具有特殊工艺施工工艺过程(下转第94页)(上接第80页)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全天候着,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试块抽取以及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亲自取样,并监督后台上料的计量,在施工过程中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若是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进行整改,消除质量隐患。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型作用。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起到了表率作用。建筑质量管理问题关系着人民生命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提高工程质量要从细部着手,警钟长鸣。 [科]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浅析 篇12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通常包括建筑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园林古建筑工程、钢结构工程、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起重设备工程及公路施工等, 其涉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等地方税种, 是地方税收收入的重要税源, 在各税种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 2008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3253.61万人, 建筑工人90%以上来自农村。其建筑安装产品和生产活动都具有行业技术经济特点, 主要表现为:价值运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产销关系具有定向性, 一经投产就明确了供需方的特征;结算方式具有施工开始时预收备料款或垫资, 施工过程中按进度中间结算、施工结束后竣工决算的特征。针对上述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本文拟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探讨, 并对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现状

其一, 自有资金缺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以内源融资为主。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热, 利润微薄, 建筑材料价格变动幅度较大, 同时有些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 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做强做大。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有失平等, 建筑施工企业属弱势地位, 98%的建筑施工合同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或提供担保 (交履约保证金、开具银行保函) , 而建设单位却不必向施工单位提供担保, 因此许多建设单位项目资金不足就可以开工, 这是直接造成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严重的原因。

其二, 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通道过窄, 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到2008年底, 共有建筑施工企业64152个, 其中股份制上市公司20个左右 (上市公司数量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筑建材板块中统计出来的) , 其他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各国对于股份有限公司上市都规定了较为严格乃至苛刻的条件。公司从准备上市到批准其上市进行交易至少要三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要花费大笔的费用, 如果不能成功上市, 企业将会耗尽财力。

其三, 难以得到银行免第三者担保的贷款支持。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大部分为流动性的施工设备, 土地及房屋构筑物少, 缺乏抵押资产, 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银行的贷款标准很高, 企业要向银行贷款如果没有不动产按60%以下的评估价作抵押, 就要有第三企业提供担保。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失败的原因, 就是由于无法提交有效的资产抵押或合格的但保人, 同时, 银行也缺乏具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

其四, 缺乏为建筑施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要从银行贷款资金, 只有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如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属有限责任公司, 是特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 也是该公司所在地区建筑施工的龙头企业, 对其所在县地方财政收入及农民工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 建筑承包工程开工项目以及规模不断扩大延伸, 经营业绩迅猛发展, 需要增加大量流动资金投入, 主要用于工程投标保证金、工程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项目进场各项费用等。但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的资金需要。银行凭该公司在该行资金流量及信誉等级, 给予5亿授信额度, 但必须由一家或几家注册资本金和资产总额与5亿相近的企业提供担保, 由于该公司所在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大, 最后由两家公司为该公司的该笔授信额度提供担保, 同时该公司也为这两家公司提供了他们在银行的贷款担保, 据了解这两家公司不但与该公司贷款互保, 还与其他公司贷款互保。这样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 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使本处弱势地位的建筑施工企业更走进灾难。

二、解决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其一, 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如部分地区出台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特定扶持方法。2007年11月14日经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 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集合发行的10亿元“07深中小债”面向境内机构投资者正式发行, 成为我国首只由中小企业捆绑发行的债劵。开创了打包捆绑、集合发行的新的融资模式。通过政府组织协调, 将一批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偿债能力较强的优秀中小企业集中起来, 进行集合公开发债, 以发挥规模效应, 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承销等费用, 降低融资成本, 从而有效解决单一中小企业难以发行企业债劵的难题。

其二, 积极推动对建筑施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与体制机制的创新, 鼓励与支持金融机构参照2007年9月30日央行公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 允许企业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这是缓解因不动产担保缺乏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 应收账款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 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 且该债权且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应收账款质押多发生于银行与债务人之间, 而银行一般对申请人做出限制。如宁波银行在应收账款质押条件中明确规定: (1) 申请人为“具有一定数量自有资金, 并进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 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2) 质押的应收账款在合同约定的期限以内, 账龄不超过六个月; (3) 付款人能出具应收账款证实书, 并承诺付款期限不超过一年; (4) 付款人有按约如期付款的能力; (5) 贷款限额按不超过合同双方确认的应收账款金额的60%执行; (6) 开立应收账款专用账户。宁波银行规定的以上 (1) 、 (2) 、 (4) 、 (5) 、 (6) 等5个条件建筑施工企业都能提供并具备, 企业要提供的第 (3) 个条件有困难,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付款人主要有政府部门、房地产及其他企业, 要让这些政府部门及单位出具“应收账款证实书, 并承诺付款期限不超过一年”有困难, 这个困难需要地方政府协调解决。此外, 厦门市建行也推出了专门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融资”, 该产品专门为解决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担保难、融资难的情况而开发, 可用于所融资工程的前期工程准备用款, 包括购买工程设备、施工材料、工程模板、支付工资等。该业务手续简便, 费用低, 可以为施工企业降低约20%的融资成本。

其三,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信用协会的金融担保公司运作,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的崛起, 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优势将不断凸现。商业性担保机构的经营机制优势在于:一是内部管理比较完善, 特别是责、权、利考核机制严格;二是业务流程设置比较科学;三是业务经营完全市场化;四是防范担保风险的手段多;五是员工素质与工作积极性比较高。地方政府要用政策鼓励与支持商业性担保机构做大做强。

其四, 鼓励金融机构让建筑施工企业的法人与股东提供个人担保, 这样能更直接地追究个人连带责任。同时减少第三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不要再让企业之间互相担保, 以免出现一旦一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蒙受损失而引发别的相关企业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我国目前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的股东大部分是建筑公司的老一辈项目经理 (“包工头”) , 其通过企业改制购买本公司的股权, 这些股东有一定的个人资本积累。

其五, 加大对恶意违约信贷的惩罚力度, 严肃惩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法人及其股东。尽快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信用体系, 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方法应培育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家的信用意识, 提倡与宣扬信用观念, 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的实质实际是信用危机, 改善企业与银行双赢的机制建立, 在根本上要靠双方互信, 要靠信用记录、信用制度的建立。对恶意违约, 不讲信用, 逃避银行债务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有一个严厉的惩罚机制。

上一篇:腹腔沟疝下一篇:Flash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