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建筑企业

2024-06-27

施工建筑企业(精选12篇)

施工建筑企业 篇1

1 施工管理的基本特点

我国施工管理一般分为5个阶段, 依次包括前期决策阶段、设计工作阶段、建设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

(1) 前期决策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决策、设计计划书。

(2) 设计工作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总概算、施工图预算。

(3) 建设准备阶段包括征地拆迁、三通一平、设备订购、组织招标、选定施工单位。

(4) 项目施工阶段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5) 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包括验收准备、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竣工资料移交、交付、保修。

2 建筑施工管理内容

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可以划分为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个部分。

(1)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过程的管理, 包括工程预算的编制、施工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项目竣工结算、项目试运行等几个部分。

(2) 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标准的制定、施工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分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3) 施工进度管理。

生产进度管理包括进度计划制定、施工任务分解、施工进度监控等。

(4) 施工成本管理。

生产成本管理包括人工费用管理、材料费用管理、机械费用管理、间接费用管理、成本明细和成本统计。

(5) 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计划的制定、安全设施的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安全记录、安全评估等。

3 建筑企业建筑施工管理中措施

3.1 施工过程管理

(1) 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包括施工是否按图施工,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贯彻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是否遵守操作规程, 要求符合图纸规定, 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对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均须由供应单位提出合格证明文件, 隐蔽工程要符合质量检查的规定, 并做必要的记录。

(2) 保证现场交通道路和排水系统畅通以及文明施工。

3.2 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措施

(1) 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

(2)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 由于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 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 并认真落实, 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3)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 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 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 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 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4)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每个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养成不断学习提高的好习惯。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技术标准, 学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 还应积极参加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的有关建筑工程的科研活动。

3.3 制定和修改施工进度

(1) 制定进度计划。承包商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 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

(2) 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 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 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3) 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 找出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 采取纠正措施。

3.4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必须根据预算和施工进度, 月初做出用工、用料以及机械数量, 结合市场价格计算出本月控制指标。施工过程中, 依据分部分项对每天用量连续记录, 完成一个分项后, 应同控制指标进行对比、评价, 找出存在问题, 以便对控制指标加以修正。

参考文献

[1]张建林.现代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初探[J].中华建设, 2007, (8) .

[2]陈穗茵, 李文雄.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况[J].山西建筑, 2009, (7) .

施工建筑企业 篇2

目 录

一、总 说 明...........................................................................................2

二、会计科目...........................................................................................3

(一)会计科目表.............................................................................4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

三、会计报表.........................................................................................54

(一)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略)...............................................54

(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54 附录 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略).............................................65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文件号:(92)财会字第70号 成文日期:1993-01-08

一、总 说 明

一、为了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施工企业。

三、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查阅帐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各企业不要随意改变或打乱重编。在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四、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会计报表应按月或按年报送当地财税机关、开户银行、主管部门。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同时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15天内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于年度终了后45天内报出。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

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行业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

五、本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六、本制度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二、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表

序号科目编号

一、资产类科目名称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预付帐款内部往来备用金其他应收款物资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材料周转材料序号科目编号129科目名称低值易耗品16******303***56789101112***21091111121***1***123124***9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物资库存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拨付所属资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专项工程支出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二、负债类20***34204352093621*********45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141***6***1***132

2四、成本类5240***5

5431五、损益类5650***59511605126***5316454165542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

三、所有者权益类301实收资本46305上级拨入资金47311资本公积48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附注:1.有调进外汇业务的企业,应增设“外汇价差”科目;2.有发行不超过一年期债券的企业,应增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3.企业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业务,可参照相应行业的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成本、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01号科目 现 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单位使用的备用金,通过“备用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全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帐款相符。

企业收付的现金,如果有外币现金的,应另行设置外币现金日记帐。

第102号科目 银 行 存 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收入的一切款项,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都必须当日解交银行;一切支出,除规定可用现金支付的以外,应按现行有关结算规定,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

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或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应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并结出帐面余额。“银行存款日记帐”应与“银行对帐单”核对清楚,至少每月核对一次,发现差额,应及时查明更正。月份终了,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将银行存款的帐面结余与银行对帐单余额调节相符。如有不符,属于银行对帐单差错的,应即通知银行查明更正;属于企业记帐差错的,应由企业作更正的会计分录或补记入帐。

四、企业应指定专人签发银行支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签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也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企业不准出租、出借银行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

五、有外币存款业务的企业,可在本科目下设置“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两个明细科目。

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所有外币帐户的增加减少,一律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时,可按业务发生时的国家外汇牌价(原则上采用中间价,下同)作为折合率,也可按业务发生当月月初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折合率。月份(或季度、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帐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帐户人民币余额与原帐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列作财务费用。

外币现金以及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均应比照银行存款的方法记帐。

六、有在外汇调剂市场买入外币的企业,买入外币增加的外币存款仍应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外汇调剂价与国家外汇牌价的差额,增设“外汇价差”科目核算。买入外币时,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借记本科目(××外币户)(同时登记外币金额),按照调剂价与国家外汇牌价的差额,借记“外汇价差”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本科目(人民币户)。用买入的外币购买物资、支付费用,应分摊的外汇价差,借记有关材料物资、费用科目,贷记“外汇价差”科目。用买入的外汇偿还债务,按外汇牌价折合的人民币,借记有关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按偿还债务所用外汇应分摊的外汇价差,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外汇价差”科目。

在外汇调剂市场卖出的外币,减少的外币存款应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记帐,实际取得的人民币与按国家外汇牌价折合的人民币的差额,应区别不同情况

处理:卖出的外币如为自调剂市场买入的,应冲销外汇价差,如有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卖出的外币,如为其他来源取得的,应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企业在调剂市场购入外汇额度支付的人民币,也在“外汇价差”科目核算。购入外汇额度时,按实际支付的人民币,借记“外汇价差”科目,贷记本科目(人民币户),并将买入外汇额度同时在备查簿中登记。

企业因发生销售等业务而取得的外汇额度,应在备查簿中登记,卖出外汇额度取得的收入,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第109号科目 其他货币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二、外埠存款是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企业将款项委托当地银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采购员交来供应单位发票帐单等报销凭证时,借记“物资采购”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多余的外埠存款转回当地银行时,根据银行的收帐通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了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在填送“银行汇票委托书”并将款项交存银行,取得银行汇票后,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委托书存根联,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应根据发票帐单及开户行转来的银行汇票第四联等有关凭证,经核对无误后,借记“物资采购”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有多余款或因汇票超过付款期等原因而退回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向银行提交“银行本票申请书”,并将款项交存银行,取得银行本票后,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申请书存根联,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付出银行本票后,应根据发票帐单等有关凭证,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因本票超过付款期等原因而要求退款时,应填制进帐单一式两联,连同本票一并送交银行,然后,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帐单第一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汇解款项,在月终时如有未达的汇入款项,应作为在途货币资金处理。根据汇出单位的通知,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到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在途资金”等明细科目,并按外埠存款的开户银行,银行汇票或本票的收款单位和在途资金的汇出单位等设置明细帐。

第111号科目 短 期 投 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购入的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各种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等。

二、企业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已经宣告发放,但未支取的股利和利息,应将其作为应收款项处理。企业应按照实际成本(即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的股利和利息),借记本科目,按照应收取的股利和利息,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发放的股利和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企业转让、出售有价证券,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帐面实际成本,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12号科目 应 收 票 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材料等而收到的商业汇

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收到的支票应存入银行,并记入“银行存款”科目,不包括在应收票据之内。

二、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逐笔记录每一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期和利率,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簿”内逐笔注销。

三、企业收到应收票据,应按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将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扣除贴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贴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帐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和支款通知时,按应收票据票面金额,借记“应收帐款”科目,按所付利息,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所付本息,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帐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时,不足部分记入贷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五、企业对出票人进行追索清偿,获得票款及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票面金额,贷记“应收帐款”科目,按追索的利息部分冲减垫付的利息,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追索的利息部分大于垫付的利息,差额部分冲减财务费用,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不同的票据种类分别设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13号科目 应 收 帐 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承建工程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和列入营业收入的其他款项以及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作业,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收取的款项。企业为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预收的款项包括工程款、备料款、购货款等,应在“预收帐款”科目内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应向发包单位、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收取的结算或销售款项,贷方核算已经收取的款项,以及按照规定从应收帐款中扣还的预收款项,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收到的应收帐款。

三、企业应收帐款如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的,收到商业汇票时,应将应收帐款自本科目转入“应收票据”科目。

四、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经确认为坏帐的应收帐款,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未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时,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借记本科目,贷记“坏帐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未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应设置“应收工程款”和“应收销货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发包单位和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作业的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114号科目 坏 帐 准 备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金。

二、企业根据应收帐款扣除相关预收帐款后的年末余额按规定比例提取坏帐准备金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当期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大于已提取帐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小于帐面余额的,冲减管理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三、发生坏帐损失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对于有预收帐款的单位,发生坏帐损失时,应将已收取该单位的预收款先行结转,借记“预收帐款”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然后,将应收该单位的款项净额,冲减坏帐准备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四、已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以后年度又收回的,应按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帐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提取的坏帐准备金。

第115号科目 预 付 帐 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包括预付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

二、企业预付分包单位工程款和备料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拨付分包单位抵作备料款的材料,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等科目。企业与分包单位结算已完工程价款时,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按规定预付货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所购商品、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后,根据发票帐单的应付金额,借记“物资采购”等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同时,应将预付的货款自本科目转入“应付帐款”科目,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分别设置“预付分包单位款”和“预付供应单位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分包单位和供应单位名称设置明细帐。

第117号科目 内 部 往 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或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由于工程价款结算,产品、作业和材料销售、提供劳务等业务所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暂收、暂付往来款项。

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的往来款项,可以通过企业(公司,下同)集中核算,以便掌握所属内部单位之间的结算情况,也可以由各内部单位直接结算,月终通过企业集中对帐,以简化核算手续。

二、下列各项结算业务不在本科目核算:

1.企业与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有关生产周转资金的下拨、上交,在“拨付所属资金”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

2.企业拨给非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的周转金,应在“备用金”科目核算。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和转销的应付、暂收的款项,贷方核算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及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应付、暂收和转销的应收、暂付款项。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应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差额相等。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反映应收内部单位的款项,贷方余额合计反映应付内部单位的款项。

四、本科目应按各内部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企业与所属单位之间、所属单位与所属单位之间对本科目的记录应相互一致。

为了确保往来单位之间往来款项的记录相一致,应使用“内部往来记帐通知单”(格式、内容由企业自行规定),由经济业务发生单位填制,送交对方及时记帐,并由对方核对后,及时将副联退回。每月终了,由规定的一方根据明细帐记录抄列内部往来清单,送交对方核对帐目;对方应及时核对并将一份清单签回发出单位。如有未达帐项或由于差错等原因不能核对相符的,应在签回的清单上详细注明。发出单位对于对方指出的差错项目应及时查明并作调整分录。

第118号科目 备 用 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拨付给非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如职能部门、施工单位、车间等,下同)备作差旅费、零星采购或零星开支等使用的款项。

二、备用金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转借给他人或挪作他用。支用的备用金,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报销手续,交回余额。前帐未清,不得继续支付。

三、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的单位,备用金领用部门支用备用金后,应根据各种费用凭证编制费用明细表,定期向财会部门报销,领回所支用的备用金。财会部门根据费用明细表,将支用数直接记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并给备用金领用部门补足备用金。除增加或减少备用金定额外,都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向各内部单位拨付的备用金,贷方核算企业向各内部单位收回的备用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各内部单位占用的备用金。

五、本科目应按备用金领用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119号科目 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内部往来和备用金等应收款项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职工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如水泥纸袋押金、保函押金等)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二、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收回各种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帐。

第121号科目 物 资 采 购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购入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的材料,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包括:(1)买价。(2)运杂费。(3)采购保管费,即企业的材料物资供应部门和仓库在组织材料物资采购、供应和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中买价应直接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运杂费能分清负担对象的,直接计入有关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按材料物资的重量或买价的比例等分摊标准,分摊计入各有关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采购保管费

一般应先通过“采购保管费”科目核算,月终分配计入各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三、购入材料物资在途中的损耗,除合理损耗(定额内损耗)以及按规定应由供应单位、运输单位负责赔偿的以外,凡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留待查明原因的损失,应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再作相应的帐务处理。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外购材料物资支付的材料物资的价款,发生的运杂费,分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以及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的材料价款;贷方核算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以及应向供应单位、运输单位等收回的材料短缺或其他应冲减采购成本的赔偿款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物资。

五、对于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已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物资,企业应于月份终了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借记“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帐款——暂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用红字作相同记录予以冲回,待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再按正常程序记帐,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六、本科目应设置“物资采购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七、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另外设置“在途物资”科目。

第122号科目 采购保管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材料物资供应部门及仓库为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材料物资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采购保管费一般包括:采购、保管人员的工资、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减检验试验收入)、材料整理及零星运费、材料物资盘亏及毁损(减盘盈)等。

二、企业发生的采购保管费,应于月份终了时全部分配计入本月购入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采购成本。为均衡年度内各月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的负担,采购保管

费也可按预先确定的分配率进行分配,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采购保管费与实际发生的采购保管费的差额,平时可留在本科目内不予结转,在编制月份资产负债表时,列入“待摊费用”项目,如为贷方余额作抵减待摊费用处理。年度终了时,本科目的余额应全部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不留余额。

三、本科目借方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采购保管费用,贷方核算已分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采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采购保管费的企业,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际发生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实际发生数小于计划分配数的差额。

四、本科目应按采购保管费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23号科目 库 存 材 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二、企业各种库存材料一般应作如下分类:

1.主要材料。指用于工程或产品并构成工程或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如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木材、硅酸盐材料、小五金材料、电器材料、化工材料等。

2.结构件。指经过吊装、拼砌和安装而构成房屋建筑物实体的各种金属的、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和木质的结构件等。

3.机械配件。指施工机械、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等各种机械设备替换、维修使用的各种零件和配件,以及为机械设备准备的备品备件。

4.其他材料。指不构成工程或产品实体,但有助于工程或产品形成,或便于施工、生产进行的各种材料,如燃料、油料、饲料等。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外购、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发包单位转帐拨入、其他单位投入、盘盈等原因增加的材料物资。已经验收入库,但月终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外购材料,应在借方按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待下月初用红字予以冲回。贷方核算领用、发出加工、对外销售以及盘亏、毁损等原因减少的材料,期末余额反映库存的材料物资。

四、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对于发出的材料,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价。对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

五、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按月结算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六、本科目应按材料的类别、品种、规格和保管地点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24号科目 周 转 材 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周转材料是指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如模板、挡板、架料及其他周转材料等。

二、企业可根据使用周转材料的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不同的摊销方法: 1.一次摊销: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2.分期摊销: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3.分次摊销: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分次摊入成本、费用。4.定额摊销: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计算本期摊销额。

三、本科目应设置以下三个明细科目:

1.在库周转材料;2.在用周转材料;3.周转材料摊销。

四、企业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比照“库存材料”科目的核算方法,在“在库周转材料”明细科目中核算。施工现场领用主要

材料等作周转材料使用时,应将其成本自“库存材料”科目转入本科目(所属“在用周转材料”明细科目)。

领用的周转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明细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明细科目)。根据采用的摊销方法,计算周转材料摊销时,借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明细科目)。

采用一次摊销办法的周转材料,领用时应将其成本一次全部计入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明细科目),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周转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于月份终了,分摊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借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

周转材料报废时,应由负责使用部门填制周转材料报废单,财会部门应根据报废单进行检查核对,并计算报废周转材料的已提摊销和应补提的摊销。对于报废周转材料按月汇总后,将已提摊销借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明细科目),将应收赔偿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将入库残料价值,借记“库存材料”科目,将应补提的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将报废的周转材料价值,贷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明细科目)。

五、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周转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并应随着计划成本的转销而转入有关科目。

第129号科目 低值易耗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所有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低值易耗品是指使用年限较短,或价值较低,不作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

二、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低值易耗品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 1.一次摊销:价值较小的,可以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玻璃器皿等

易碎物品可不论其价值大小,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

2.分期摊销:价值较大的,可以根据耐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3.五五摊销:即领用时摊销50%,报废时再摊销50%。

三、本科目应设置“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明细科目,库存低值易耗品的明细核算与库存材料相同,在用低值易耗品应按各使用部门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企业库存及在用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贷方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价值及盘亏、报废、毁损等减少的低值易耗品价值,期末余额反映期末所有在库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以及在用低值易耗品的摊余价值。

五、企业要建立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报废、以旧换新和损失赔偿制度,并按制度规定办理凭证手续及进行会计处理。各使用部门应设置在用低值易耗品明细帐(包括数量和金额),定期与实物核对,并与财会部门的帐面金额进行核对。对于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的低值易耗品,按领用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库低值易耗品);对于需要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按领用的金额,借记本科目(在用低值易耗品),贷记本科目(在库低值易耗品),并将应提摊销数,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低值易耗品摊销)。

企业的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应由负责使用部门及时填制低值易耗品报废单。财会部门应根据报废单进行检查核对,并计算报废低值易耗品的已提摊销和应补提的摊销。对于报废低值易耗品,按月汇总后,将已提摊销借记本科目(低值易耗品摊销),将应收赔偿款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将入库残料价值借记“库存材料”科目,将应补提的摊销数,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将报废的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贷记本科目(在用低值易耗品)。

六、采用计划成本进行低值易耗品日常核算的企业,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应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并应随着计划成本的转销而转入有关科目。

第132号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应认真制定材料价格目录,列出各种材料的名称、规格、编号和计划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除有特殊原因可及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二、购入、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自制及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差异,应分别自“物资采购”、“辅助生产”和“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转入本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借方;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贷方。库存材料(包括库存低值易耗品、库存周转材料)因调整计划成本所发生的差额,应自“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数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数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三、领用、发出或报废的各种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自本科目转入“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管理费用”、“采购保管费”等有关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蓝字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登记。

四、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可按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也可按上月差异率计算。计算分配成本差异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年度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五、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各种外购、自制、委托加工入库材料(包括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核算各种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及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月末借方余额反映各种库存材料、在库和在用低值易耗品、在库和在用周转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六、本科目应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133号科目 委托加工物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委托加工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1)加工中耗用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2)支付的加工费用;(3)支付加工材料物资往返运杂费。

三、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发送外单位加工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和发生的加工费用及往返运杂费,贷方核算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和退回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反映委托加工但尚未完成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以及发生的运杂费及加工费。

四、本科目应按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帐,记录发出材料物资的名称、数量、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发生的加工费和运杂费、退回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以及加工完成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等资料。

第137号科目 库存产成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及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附属工业企业库存的各种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企业或企业附属工业企业接受外单位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产成品,一并在本科目核算。制造或修理完成后,直接发交委托单位的代制品和代修品,由“工业生产”科目直接转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已经完成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以及盘盈的产成品的实际成本,贷方核算售出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以及结转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盘亏、毁损产成品的实际成本。月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三、企业自用的产成品,如税法规定需要缴纳产品税或营业税的,应视同产品销售处理;不需要缴纳产品税或营业税的,可将其实际成本自本科目直接转入有关科目,不作销售处理。

四、各种库存产成品也可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增设“产成品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产成品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并应按月将产成品成本差异按照存销比例进行分配,将售出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产成品种类、名称、规格和存放地点设置明细帐。

六、采用赊销、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产品,并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销售收入实现的企业,可增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产成品发出或办妥赊销、分期收款销售合同(手续)后,将赊销或分期收款的产成品实际成本,从本科目转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按合同规定期限收取销售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并按当期收回的价款占应收价款总额的比例计算结转已销售实现的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第139号科目 待摊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付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及施工机械安装、拆卸、辅助设施和进出场费等。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费用,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均不属本科目核算范围。

二、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各项待摊费用按受益期限分期摊销时,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照费用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第141号科目 长期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二、债券投资应按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计帐。

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三、本科目应设置以下四个明细科目:

1.股票投资;2.债券投资;3.其他投资;4.应计利息。

四、企业进行股票投资,按实际投资金额,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含有已宣告发放的股利的,应将这部分股利从长期投资成本中减除,作其他应收款处理。即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股利后的股票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按应收的股利,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股票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收到发放的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购买股票价款中含有已宣告发放股利的,还应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根据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持股比例计算本企业所拥有的权益的增加额,借记本科目(股票投资),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作相反分录。分得的股利,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对于购买股票价款中含有已宣告发放股利的,还应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科目。

五、企业认购的债券,应于付款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应计利息的,还应将这部分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企业应于会计期间终了时,计算本期应计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企业购入债券价格高于或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分期平均分摊,即于各会计期间终了时,按应计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或折价金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借贷方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按本息合计数,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本金数贷记本科目(债券投资),按已计利息数,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未计利息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六、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向其他单位投资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或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其他投资),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或投出资产的帐面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以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还应按其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向其他单位投资分得的利润,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比照股票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收回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借记“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收回数与帐面数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七、本科目应按股票、债券种类和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145号科目 拨付所属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拨付所属内部独立核算但不独立纳税单位用于生产和经营的资金。

企业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之间因购销和其他业务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和收付款项等,应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和“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拨出的固定资产,按帐面净值入帐;拨出的流动资产,按帐面实际拨出数入帐。

三、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应与所属单位使用的“上级拨入资金”科目的核算内容相一致。

四、本科目的借方核算拨付给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资金,贷方核算从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收回的资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拨付给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资金的期末数额。

五、本科目应按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第151号科目 固定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企业应依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订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依据。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并根据管理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明细分类。

二、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入帐原价:

1.购入的固定资产,为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买价或售出单位原价(扣除原安装费用)、支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安装成本以及缴纳的税金;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为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

3.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以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记帐价值;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为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设备价款及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为原固定资产帐面原价,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受赠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入帐,或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据确定其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7.盘盈的固定资产,为同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

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其他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折合差额,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企业已经入帐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其帐面价值: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四、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计入“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再转入本科目。

自行建造完成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单独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长期应付款”科目。租赁期满,如按合同规定将设备所有权转归承租企业,应进行转帐,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累计折旧”科目。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按估计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五、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应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

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累计折旧”科目,贷记本科目。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本科目。

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六、临时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另设备查簿进行登记,不在本科目核算。在租入固定资产上进行的改良工程,独立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发生的工程支出,列作固定资产并按其性质进行分类。

第155号科目 累计折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二、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四、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和实际使用年数等资料进行计算。

第156号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企业临时设施的清理可在本科目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应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逐一设置明细帐。

第157号科目 临时设施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建造的各种临时设施的实际成本。

二、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需通过建筑安装活动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其支出可先通过“专项工程支出”科目核算,发生费用支出时,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完成交付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

三、出售、拆除、报废不需用或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设置“临时设施清理”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按临时设施帐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按已提摊销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帐面原值,贷记本科目。发生的变价收入和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净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按临时设施种类和使用部门进行明细核算。

第158号科目 临时设施摊销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临时设施的摊销。

二、企业各种临时设施应根据使用年限和服务对象合理确定分摊方法,按月分期摊销。月份终了,企业按月计算的临时设施摊销,借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的临时设施转入清理,按临时设施帐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按已提摊销数,借记本科目,按临时设施帐面原价,贷记“临时设施”科目。

企业盘亏的临时设施,按其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摊销数,借记本科目,按临时设施原价,贷记“临时设施”科目。

第159号科目 专项工程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各种专项工程,包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固定资产修理,购入需要安装设备的安装工程以及建造临时设施等各种专项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企业购入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不在本科目核算。企业外购的专门用于专项工程的物资,应在本科目单独设置“专项工程物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企业购入的专项工程使用的材料物资,借记本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等科目。专项工程使用的材料物资,借记本科目(××工程),贷记本科目(专项工程物资)、“库存材料”等科目。应负担的职工工资,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按规定以售价结算的,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辅助生产等部门为专项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和运输等劳务,应按月根据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辅助生产”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专项工程发生的其他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

三、专项工程以出包方式出包给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施工建设的,应于办理工程结算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内部往来”科目。承包工程的内部施工单位应借记“内部往来”科目,贷记“工程结算收入”科目。

出包给外单位施工的专项工程,预付的工程款,借记“预付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工程完工与承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应付的工程款,借记本

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结转预付的工程款,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预付帐款”科目;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应付帐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企业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属于工程在建期间的借款利息,列为专项工程支出,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即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等科目;专项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后的借款利息,计入企业财务费用,不在本科目核算。

用外币借款进行的专项工程,因外币折合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在项目尚未完工交付使用之前,列入专项工程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即借记本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等科目;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汇兑损益,直接计入企业财务费用,不在本科目核算。

五、企业购入的需要安装设备在交付使用之前,有关设备的购入成本,以及发生的安装费用,应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按其购入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的安装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再将全部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六、企业融资租入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之前,有关融资租入设备的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均先通过本科目核算,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再将全部成本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七、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工程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临时设施”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八、本科目应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九、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专项工程实际支出及购入尚未使用的专项工程物资。

第161号科目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实际成本记帐。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应当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记帐。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帐。

1.企业购入或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各种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确认的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企业用已入帐的无形资产向外投资,按确认价值,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4.企业转让已入帐的无形资产,收到转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各种无形资产应分期摊销,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类别设置明细帐。

五、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

第171号科目 递延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其他待摊费用等。

二、企业发生的各项递延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各种递延费用均应分期平均摊销,其中开办费应当在企业开始生产经营以后的一定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在修理间隔期间分期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内分期平均摊销;其他递延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

限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递延资产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181号科目 待处理财产损溢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二、盘盈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库存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

三、各种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财产物资,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转销: 流动资产的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固定资产的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科目; 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的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和损耗,除合理的途耗应计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自“物资采购”科目转入“应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外,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经批准才能转销的损失,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属于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借记“应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料价值、过失人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定额内短缺或超定额盘亏和报废损失,借记“采购保管费”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本科目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六、本科目月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

第201号科目 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帐,并按借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第202号科目 应付票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二、企业开出、承兑或以承兑汇票抵付货款时,借记“物资采购”、“应付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银行支付本息通知时,借记本科目和“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企业应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详细资料。应付票据到期付清时,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第203号科目 应付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以及因分包工程应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

企业按照规定预付供应单位的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和预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备料款,应先通过“预付帐款”科目核算。

二、企业购入材料物资发生的应付帐款,应按全部金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上述材料物资已经预付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的,则应将预付的定金或货款自“预付帐款”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帐款”科目。支付货款时,应扣除已付的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以免重复支付。补付的货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采购材料物资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帐单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一般应在月份终了,根据收料凭证按材料计划成本暂估入帐,借记“库存材料”科目,贷记本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分录,予以冲回。收到发票帐单时,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本科目或“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帐单,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企业与分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根据经审核的分包单位提出的“工程价款结算帐单”结算应付的已完工程价款,借记“工程施工”科目(按规定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工程),贷记本科目。按合同规定以预付的工程款和备料款抵减应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预付帐款”科目。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作应付帐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五、本科目应分别设置“应付工程款”和“应付购货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分包单位和供应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204号科目 预收帐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收发包单位的款项,包括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以及按照购销合同规定预收购货单位的购货款。

二、企业按规定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发包单位拨入抵作备料款的材料,借记“库存材料”科目,贷记本科目,材料结算价格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企业与发包单位结算已完工程价款时,从应收工程款中扣还预收的工程款和备料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三、企业按合同规定预收的销货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结算销货款时,应将预收的货款结转记入“应收帐款”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四、本科目应分别设置“预收工程款”和“预收销货款”两个明细科目,并分别按发包单位和购货单位设置明细帐。

第209号科目 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内部往来和其他应交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等。

二、企业发生的各项其他应付、暂收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应付和暂收款项的类别和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帐。

第211号科目 应付工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发给职工个人但按规定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和技术改进奖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月应付的职工工资,不论是否全部在本月内支付,都应在本月内记入本科目。

三、企业按照规定手续向银行提取现金,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支付工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科目。从应付工资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代垫房租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应由发放工资的单位及时交回财务会计部门,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月应付的工资按职工的工作部门和服务对象进行分配,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采购保管费”、“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设置“应付工资明细帐”按照职工类别分设帐页,按工资的组成内容分设专栏,根据“工资单”或“工资汇总表”进行登记。

第214号科目 应付福利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福利费。

二、企业提取的福利费,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支付的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用以及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福利费结余。

第221号科目 应交税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如营业税、产品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特别消费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以及其他不需预计应交的税金,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月份终了,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当月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应按其不同的列支渠道,借记下列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1.营业税、产品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产品销售、劳务供应等业务发生的营业税金);

2.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3.所得税,借记“利润分配——应交所得税”科目; 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

三、企业交纳各种税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后,补交的税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退回多交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应交税金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应交未交的税金,借方余额为多交的税金。

第223号科目 应付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包括应付国家、其他单位以及个人 的投资利润。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合作项目,如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应付给合作单位或个人利润的,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月份或年度终了,企业根据利润分配办法,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润,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的利润,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投资单位、投资人姓名分户设置明细帐。

第229号科目 其他应交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交税金、应付利润以外的其他应上交的款项,如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教育费附加等。

二、企业计算出应交纳的各种款项,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上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应交款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231号科目 预提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出的各项费用,如预提收尾工程费用、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二、企业按规定的条件预提收尾工程费用时,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可直接计入本科目的借方。收尾工程完成后,实际支出与预提费用之间的差额,应全部转入当月“工程施工”科目,不得保留余额。

三、企业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时,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通过“专项工程支出”科目核算,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修理完成后,将发生的支出结转记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实际支出总额与预提费用总额的差额,应全部转入当期有关成本费用科目,不得保留余额。实际支出数大于预提数的数额较大时,可分摊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四、本科目应按照费用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241号科目 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二、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长期借款,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固定资产购建完成交付使用并且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以及其他长期借款的利息和外币折合差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借款单位和借款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251号科目 应付债券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有发行短期债券的企业,应另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设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和“应计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并按债券种类和期限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债券面值),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还应按

实收金额与票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债券溢价)或借记本科目(债券折价)。支付的债券代理发行手续费及印刷费,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企业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债券,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债券票面金额的差额,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

分期计提利息及摊销溢价、折价时,应区别情况处理:

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溢价发行的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本科目(债券溢价),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折价发行的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专项工程支出”、“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本科目(债券折价),按应计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

五、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本科目(债券面值和应计利息),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企业在准备发行债券时,应将待发行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还本期限与方式、发行总额、发行日期和编号、委托代售部门等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第261号科目 长期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如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二、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应支付的融资租赁费,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安装调试等费用,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支付融资租赁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长期应付款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付的各种长期应付款数额。

第301号科目 实收资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二、企业对于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应当按实际投资数额入帐。国家拨给企业的专项拨款,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作为国家投资入帐。

三、收到投资人现金投资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投资人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时,应以确认的价值在验收后入帐,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收到投资人无形资产、材料物资投资时,以确认的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库存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将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拨给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供其使用的生产经营资金,应通过“拨付所属资金”科目核算,不从本科目中直接冲销;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收到上级拨给的生产经营资金,通过“上级拨入资金”科目核算,不使用本科目。

六、本科目应按投资人设置明细帐。

第305号科目 上级拨入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收到上级企业拨给的用于生产经营使用的资金。

所属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与上级企业之间因购销和其他业务而发生的债权债务

和收付款项等,应在“内部往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收到上级企业拨入的固定资产,应按其净值入帐;拨入的流动资产,按其实际拨入数入帐。

三、本科目借方核算上级企业从本单位收回的拨入资金,贷方核算上级企业实际拨入的资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上级企业拨入资金期末数额。

四、本科目的记录应与上级企业的“拨付所属资金”科目的有关记录相互一致。

第311号科目 资本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取得的资本公积金。包括接受捐赠、资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

二、企业收到现金捐赠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收到实物捐赠时,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

对于投资人缴付的出资额大于注册资本而产生的差额,应作为资本溢价。投资人实际缴付资本时,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出资额,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按投资人在新增注册资本中应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借贷方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企业按规定对财产价值进行重估产生的增值,借记“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企业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四、本科目按资本公积金形成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资本公积金结存余额。

第313号科目 盈余公积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企业提取的公益金在本科目内设明细科目核算。

二、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科目。将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为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结存余额。

第321号科目 本年利润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二、企业应于月末将“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即借记“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即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科目。将“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科目,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投资损失,作相反会计分录。

三、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亏损,作相反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322号科目 利润分配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存余额。

二、本科目一般应设置“应交所得税”、“应交财政特种基金”、“盈余公积补亏”、“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

三、企业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应交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应交所得税)。

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应交财政的特种基金,借记本科目(应交财政特种基金),贷记“其他应交款”科目。

企业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盈余公积补亏)。

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借记本科目(提取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企业应分给投资者的利润,借记本科目(应付利润),贷记“应付利润”科目。

四、年度终了,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同时将本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所属“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如有余额,借方为未弥补的亏损,贷方为未分配的利润。

年度终了,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本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五、企业上年度年终结帐后发现的上年度需要调整的会计事项,如果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应在本科目“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核算。调整增加的上年利润或调整减少的上年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应补交的所得税,借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调整减少的上年利润或调整增加的上年亏损,借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贷记有关科目,调整减少应交的所得税,借记“应交税金”科目,贷记本科目(未分配利润)。

六、本科目的年末余额为历年所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第401号科目 工程施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工程施工费用,包括房屋、建筑物、设备基础等的建筑工程,管道、输电线路、通讯导线等的敷设工程,特殊炉的砌筑工程,金属结构工程,上下水道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矿山掘进工程,以及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等各种需要安装设备的装配、装置工程等的施工费用。其中房屋等建筑物工程施工费用,除了包括其本身的施工费用外,还应包括列入房屋工程预算内的暖气、卫生、通风、照明、煤气等设备的价值。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费用以及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个设备进行的试车费用,一般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二、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可根据本企业施工组织特点、所承包工程实际情况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而确定。成本项目一般应包括:(1)人工费;(2)材料费;(3)机械使用费;(4)其他直接费;(5)间接费用(指企业各施工单位,如工程处、施工队、工区等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其中,属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可先在本科目设置“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月份终了,再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工程成本。

三、企业发生的各项施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应付工资”、“辅助生产”、“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应根据工程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按月或按期结算已完工程成本。采用按月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应按月结算已完工程(即本月结算工程,下同)实际成本,借记“工程结算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竣工后一次结算或分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应按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期结算已完工程成本,借记“工程结算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按月或按期结算的已完工程成本,可根据期末未结算工程成本累计减未完工程成本进行计算。期末未完工程成本是指期末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

四、本科目的月末余额,为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411号科目 工业生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如预制构件厂、机械加工厂等)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进行产品(包括代制品、代修品)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

本科目是附属工业企业的专用科目。不实行内部独立核算的车间或部门为工程施工服务所发生的自制材料、修理等费用,在“辅助生产”科目内核算,不使用本科目。

企业所属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运输队、材料供应部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分别在“机械作业”、“采购保管费”等科目核算,也不使用本科目。

二、附属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可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

成本项目一般应分为:(1)人工费;(2)材料费;(3)机械使用费;(4)其他直接费;(5)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以上1—4项),一般应直接记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不能直接计入的,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发生的间接费用,可先在本科目设置“间接费用”明细科目进行归集,月份终了时,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

三、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月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其实际成本转入“库存产成品”科目;生产完成直接发交定货单位的代制品、代修品等工业性作业,可将其实际成本直接转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等)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421号科目 机械作业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包括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台班费定额支付的机械租赁费,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机械使用费”成本项目中,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以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确定。

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机械作业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三、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科目。月份终了,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

1.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为本单位承包的工程进行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的成本,应转入承包工程的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

2.对外单位、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以及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在月份终了时,应无余额。

五、本科目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承包工程;2.机械作业。

在明细科目下,再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431号科目 辅助生产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和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的现场制作、铁木件加工、固定资产清理、供应水、电、汽、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的辅助设备的搭建工程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下属的生产车间、单位或部门,如机修车间、木工车间、混凝土车间、供水站、运输队等,如果实行内部独立核算,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在“工业生产”、“机械作业”科目核算,不使用本科目。

二、辅助生产部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可按生产的材料和提供劳务的类别确定。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指为组织和管理辅助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三、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库存材料”等有关科目。月份终了,按受益对象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其中对外单位提供的部分,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本单位专项工程提供的部分,借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对本单位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管理部门等提供的部分,借记“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为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车间、单位或部门和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帐,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第501号科目 工程结算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企业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各种索赔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按规定向发包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的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如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费、施工机构调迁费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应于其实现时及时入帐:

1.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合同,应于合同完成,施工企业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时,确认为收入实现,实现的收入额为承发包双方结算的合同价款总额。

2.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合同,应分期确认合同价款收入的实现,即:各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时,确认为承包合同已完工部分的工程收入实现,本期收入额为月终结算的已完工程价款金额。

3.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分段结算工程价款办法的工程合同,应按合同规定的形象进度分次确认已完阶段工程收益的实现。即:应于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形象进度或工程阶段,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确认为工程收入的实现。本期实现的收入额,为本期已结算的分段工程价款金额。

实行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合同,其合同收益应按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确认为收入一次或分次实现。本期实现的收入额,为本期结算的已完工程价款或竣工一次结算的全部合同价款。

三、企业实现的工程价款收入和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列作营业收入的款项,借记“应收帐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按合同有关违约责任条款规定向发包单位收取的索赔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月份终了,本科目余额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2号科目 工程结算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工程实际成本。

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结算办法的合同工程,其本期已结算工程的工程成本,是指合同执行期间发生的累计合同工程成本。实行按月或分段结算办法的合同工程,其本期已结算工程的工程成本,应根据期末未结算工程成本累计,减期末未完工程成本进行计算。未完工程成本是指期末尚未办理价款结算的工程成本,可采用“估量法”或“估价法”计算确定。

二、月份终了,企业应根据本月已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已完工程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三、月份终了,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即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04号科目 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从事建筑安装生产活动取得工程价款结算收入而按规定应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随同营业税一并计算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企业开展其他经营业务按规定应交纳的营业税、产品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随同营业税一并计算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月份终了,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由建筑安装工程价款结算收入负担的营业税金以及随同营业税金一并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

三、月份终了,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511号科目 其他业务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如产品销售收入、机械作业收入、材料销售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

二、企业取得的各项其他业务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月份终了,本科目余额应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帐。

第512号科目 其他业务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他业务收入相关联的各种支出。如产品销售成本、已结算的机械作业支出、材料销售成本、无形资产转让成本以及有关的税金及附加支出等。

二、企业将本月销售实现的产品销售成本、机械作业支出、材料销售成本、无形资产转让成本及其他业务支出等,结转记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工业生产”、“机械作业”、“库存材料”、“无形资产”、“累计折旧”等有关科目。应交纳的税金及附加,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等科目。

三、月份终了,企业应将本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本科目应按其他业务类别设置明细帐,并按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521号科目 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技术开发费、劳动保险费、坏帐损失等。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制度

1 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措施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从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水电采暖通风安装等,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规格繁多,施工班组多、杂,而且各工人的水平基本素质高低不一致。这样要求我们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技术准备,首先熟悉施工图纸,对每一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每一分项、分部工程,都要仔细考虑各工艺、工序、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不可预见偶然因素(如天气气候突变等),综合上述各项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等因素原因,合理的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安排,以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的横道图或网络进度计划图表,做好质量、进度的技术交底,深入浅出,以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全部纳入受控状态之中。

另外,根据工程特点,除了按施工组织设计外,还要合理的、具体的安排施工工序、施工工艺,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科技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人、材、物的准备。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技术工人,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施工的难点、重点、工艺标准、质量及规范要求。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熟悉掌握具体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了然于心,作好处理各项突发事件的准备方案,得以保证按时按量的完成。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对工人进行培训,技术交底,使技术工长、技术工人熟悉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的特性及新检验评标准,共同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当然,从技术角度出发,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仅仅依靠施工过程中每一工序严格要求是不够的,而且还得有必须的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及标准,应用科学的技术、科学的质量检测制度和方法反复论证。所以,技术力量的储备是对每一施工工序,每一施工工艺做出优等质量的可靠保证。

2 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验收与控制措施

在施工质量控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材料质量的把关。优质的建筑产品来源于优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从砖、灰、砂、石到水泥、钢材、木材及装饰材料、卫生洁具等,要提供合格证及现场取样检验报告,坚持合格和符合设计的原则,切实抓好材料的进货、验收、保管和使用。不但要了解所购材料自身的质量,还应了解产品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测试手段和管理水平等,符合要求的方可购买或与之签订供货合同。在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进场验收时,不仅要进行外观检查,而且还要检查它的质量保证书和复检数据,符合质量要求的方可验收入库或进场使用。同时要求对隐蔽工程、人工挖孔桩等,不经检测、验收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混凝土工程实行全天候监理I搅拌混凝土或砂浆,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规定全部砌体、抹灰、油漆等分项工程必须先做样板间,经验收合格后,才准予全面铺开。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察投资效益,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工程项目竣工时,监理单位首先要会同承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预验收,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及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正式验收,对照设计图纸,按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全面的严格验收,检查核对工程技术资料、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和分部分项验收记录等。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期限,直到合格为止,然后报质检部门备案。同时,根据工程保修的有关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在交工一定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另外,所有竣工资料要做到齐全、规范、准确、全面、真实,确保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 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制度保障

(1)要对现场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法规意识,熟悉掌握现场管理的要求和方法。由于建筑行业使用了较多的民工,他们从农村到工地,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法律法规意识不强,遵守规章制度意识差。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施工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重大事故,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家庭造成不幸,更重要的是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带来社会问题。

(2)要结合项目实际完善现场管理细则,让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按各种管理细则施工。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行业法规为依据,完善符合实际的实施细则,规范现场职工行为,强化职工自觉性。反之,如果忽视细则的制定,就会使职工遇到问题无所遵循,只能是事事请示样样汇报,什么都等领导拍板,结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难以避免对现场的粗放管理。

施工建筑企业 篇4

关键词:绩效考核,建筑企业,宽带薪酬

1 引言

面对逐步成熟和开放的建筑市场以及愈演愈烈的企业竞争, 建筑企业想要谋求新的发展, 必然要实现由粗放型的经验管理向集约型的制度管理转变, 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企业利润新增长点的突破。

2009年, 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开始实施一种全新的薪酬管理模式———绩效薪酬。绩效薪酬是一种现代薪酬模式, 原则上打破了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 “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这是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薪酬改革措施, 为公司在薪酬管理方面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绩效薪酬实施以来, 无论在公司机关还是项目、实体, 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与肯定, 每季度一次的绩效考核, 提高了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 增加了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同时, 也增强了各部门的荣誉感和危机意识。

但与此同时, 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显现出来。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经验总结以及与部门人员、项目人员等交换意见, 现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经验与问题分析如下。

2 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优势

2.1 制度化企业管理的基础

2009年, 公司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改革, 进行制度流程的再造, 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施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在公司的管理制度流程文件汇编和岗位职责付梓印刷后, 绩效考核管理更是有章可依, 有据可循。在公司岗位职责一书中, 各部门、各项目部的每个岗位都划分了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并明确了绩效考核重点, 这为绩效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2 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部门的考核和员工的考核两大部分。部门考核采取了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360°评分方式, 具有公平性及合理性。员工的考核由其直属领导进行考评, 覆盖到公司每个员工, 并且分级分层进行考核, 具有直接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年终的部门绩效考核, 将公司年度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纳入了考核范围, 使绩效考核实现和公司发展相结合, 同时, 公司设立了绩效考核小组办公室, 进行专人专项考核, 使绩效考核管理具有了规范性。

2.3 广泛的群众基础

公司领导重视, 在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中, 也获得了各部门的支持, 各部门大力参与, 不断修订, 并且实施一年半来, 绩效考核管理走上正轨, 为各部门、实体、项目人员所接受, 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

3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经过绩效考核实践, 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基础, 但在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

3.1 员工观念上的障碍

绩效管理模式实施一年半以来, 根据部门员工与项目人员的考核信息反馈, 80%以上的员工都认为绩效考核仅仅是奖金分配的依据。员工们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同时也是一种让自己认识到自身不足, 从而更好地提升和改进自己的工具。

另外, 广大员工和管理者在观念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 即“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干好干不好都得人力资源部来负责”。应该说, 绩效管理工作理应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 但是人力资源部门只能制定绩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具体的考核实施办法, 考核工作如何落实、考核的实际效果如何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执考部门和直线管理者, 因为实际考核工作都是由执考部门和直线管理者完成的, 而人力资源部门仅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而并非最终实施者。

这种观念导致的部分管理者及项目人员对考核抱着“走过场”的态度, 并没有认真负责地对待考核, 直接影响了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3.2 绩效考核的激励性和局限性

绩效考核结果的兑现是关系到考核实施效果的关键步骤, 也是对员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要环节, 因此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 绩效考核结果的兑现关系到整个绩效考核工作的成败。

公司现有绩效考核管理, 采取的是部门整体排名奖励的办法, 对综合排名前三的部门实施季度绩效薪酬上浮10%的奖励。这种方法对鼓励争创优秀部门, 激发部门荣誉感与竞争性, 增强部门内部团结, 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但同时, 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最优秀的部门也不乏偷懒之人, 最糟糕的部门也并非就无优秀之人, 因此, 仅靠部门综合评比的“一刀切”法, 还是具有片面性。根据过去的绩效考核结果显示, 在没有排名前三的一般部门中, 也不乏积极工作的优秀员工, 但并没有在其绩效薪酬或通过其他方式予以肯定。长此以往, 不利于鼓励一般部门优秀员工的成长, 也不利于促进部门之间在合作中竞争的良性循环。

3.3 考核口径不统一

从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上看, 针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 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 原则上, 不存在考核口径不统一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 对于同一层级的管理人员, 考核者并非同一个人, 或者同一个考核团队, 例如, 同是对部门经理的考核, A经理与B经理的工作绩效其实不相上下。A经理由A分管领导考核, B经理由B分管领导考核。A分管领导要求严格些, 因此评分较低, B分管领导要求不太严格, 因此评分较高。最后, 在对部门经理考核结果做横向比较时, 就会显示出A经理不如B经理的反馈信息, 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性。

4 解决对策与建议

4.1 正确认识绩效考核, 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公司员工应该刷新对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绩效考核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公司实施绩效考核,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参与度, 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使员工牢固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 息息相关的观念, 作为企业的一份子, 都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发展中去。

其中, 尤其应该提高直线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直线管理人员的考核 (即部门经理对部门管理人员的考核) 占据着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绝大部分, 对绩效考核的效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直线管理人员必须透彻地理解绩效管理的理念, 了解绩效管理体系, 确保考核质量, 从而客观、公正、全面地对下属进行绩效考核。

另一方面, 应该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双赢”的认识。绩效考核, 并非仅仅是绩效薪酬的核发依据, 绩效考核更是一面镜子, 能够照出员工德、勤、政、能等各方面的不足。因此, 要加大绩效考核“双赢”的宣传力度, 让员工们认识到绩效考核不仅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且有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 促进绩效考核对提升员工能力和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牵引作用。

4.2 工作年限与贡献相结合, 将绩效考核与档别工资挂钩

在员工树立正确的认识后, 绩效考核过程的客观性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此时, 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兑现, 便成为了关系到绩效考核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也成为建立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 共同发展的信任纽带的关键步骤。

公司现有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分为四级 (部门一般管理人员、部门主管、部门经理、副三总师) 五档。档别工资的划分依据比较单一, 仅仅是依据工作年限来定。考虑到绩效考核排名“以面盖点”的弊端, 可以将绩效考核与档别工资挂钩。例如, 任意一个部门, 连续4个季度都得本部门最高分的优秀员工, 次年开始, 档别工资顺应上浮一个档别, 连续评为优秀员工的可以累计增加。同时, 增加同一档别工资的幅度, 细化档别内部的级差, 使拿最高档别工资 (工作20年以上) 的优秀员工, 在没有晋升机会的条件下, 依然能够感受到公司对其的肯定。这也是现代企业比较盛行的“宽带薪酬”理念。

4.3 成立统一的考评小组

由于考核者对考核细则的把握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 公司现有考核体系, 在进行对部门经理、部门主管、部门一般管理人员的横向比较时, 存在事实上的考核标准的差异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就是成立统一的考核小组。但这一解决办法的缺陷在于, 时间要求长, 考核过程比较慢。所以, 如果对于横向比较的需求不高时, 可以不作这一点改变。

4.4 有效利用对项目人员的考核结果

现在, 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 人才缺口已经日趋凸显, 而且公司缺的不是数量, 而是熟练能手。而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也显示, 由外部招聘的人员流失严重, 因此, 挖掘、培养企业内部人才, 才是企业人才发展的长久之策。

而在绩效考核体系中, 与对部门员工考核同时进行的, 还有对项目人员的考核。但是, 与对部门员工的考核不同的是, 由于项目人员实行的是包干工资, 对项目人员的考核结果仅作为项目人员以后晋升、评优等的参考依据。

目前, 由于绩效考核实施时间较短, 对于项目人员考核结果进行了归档, 但还没有利用起来。考虑到公司日后的人才储备需要, 以及激发项目人员对考核的积极性, 要提高项目人员对考核的重视程度。

以一年为周期, 以项目为单位, 以项目人员绩效考核为基础, 评选出年度优秀专业工长、年度优秀责任工长, 年度优秀内业员、年度优秀见习生等, 张贴公告启示, 发向全公司, 不但能提高项目人员参与绩效考核的意识, 同时也能为公司发现和储备人才。

4.5 长期设立意见反馈信箱, 可匿名投递意见

在听取项目人员的意见过程中, 收集到这样的信息:对绩效考核有意见, 但认为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 提了也没有用, 因此有意见也不提, 采取消极抵抗策略。或者, 想提意见, 但担心得罪人, 因此提的意见不痛不痒, 不能深入问题实质。

建筑企业异地施工如何纳税 篇5

2010-6-2 9:03:26来源:作者:郭思彤【大中小】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在综合了《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号)以及《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文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地对建筑行业的实际征管状况,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对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纳税问题进行了规范。企业所得税处理的三种情形

1.总机构直属的项目部跨区施工情形。一般由总机构与建设方签订施工合同,且直接以总机构的名义组织施工。施工企业凭有效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根据国税函〔2010〕156号文件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要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度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总机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其余额就地缴纳。

对于一些手续不齐全的挂靠单位,若没有按税法规定的时间、程序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及开具的证明超过税法规定的有效期限的,或者没有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工程项目所得税由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结合当地实际就地征收。

2.二级分支机构的异地施工情形。具体可分两种情况处理:

属于跨省经营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应在项目所在地按月或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例外的情形为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设立当年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若总机构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先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属于在同一省内经营的,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的第三十九条规定,居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市(区、县)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场所的,其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参照本办法联合制定。根据这一规定,各省均作出相关管理规定。如浙江省地税局、国税局、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省内跨地区经营建筑安装企业有关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发〔2009〕52号)规定,对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判定标准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如总机构直接设立的项目公司、工程部等),若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该分支机构在向施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后,其经营所得由总机构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在施工地不预缴企业所得税:

(一)分支机构未在施工地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

(二)分支机构持有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三)由总机构出具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该分支机构在财务、业务、人员等方面纳入总机构统一核算和管理的证明。

对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如二级分支机构设立的项目公司、工程部等),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施工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供由总机构出具并经总机构和二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该分支机构在财务、业务、人员等方面纳入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核算和管理的证明后,该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总额和资产

总额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

3.分支机构直属的项目部跨区施工情形。建筑企业跨地区在二级分支机构之下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若以分支机构名义与建设方签订合同并组织施工,则其收入汇总计入该分支机构,适用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的分级管理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异地施工管理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6〕104号)第三条规定,对外来经营的纳税人(包括超过180天的),只办理报验登记,不再办理临时税务登记。据此对于未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施工企业采用由机构所在地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经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后,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由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代开工程款发票并申报缴纳营业税等相关税费。

若施工企业在工程所在地设立二级分支机构,则要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

营业税纳税地点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异地施工,无论总、分支机构还是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其营业税纳税地点的规定是一致的,均应在应税劳务发生地申报缴纳营业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防洪费等税费。

建筑企业在外地施工,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在项目所在地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是多少?

2013-07-18 16:15hongyanhf | 分类:财务税务 | 浏览457次

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持有《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在项目所在地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是多少?持有《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在项目所在地企业所得税预缴比例是多少?

分享到:

2013-07-18 19:24 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持有《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在项目所在地缴纳千分之二的企业所得税,持有临时税务登记证的再项目所在地缴纳全额企业所得税百分之二,回公司当地应该可以抵扣。

追问

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 投标报价 策略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ids quoted price strategy

Li Junhua

Abstract: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bid the work reality,has analyzed the item which the bid quoted price should pay attention,has pointed out the bid quoted price skill and the strategy.

Key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id quoted pric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16-02

投标报价是建筑施工企业按照业主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种因素和要求,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各种环境条件等,对投标工程所需的成本、拟获利润、相应的风险费用等进行计算后提出的报价。

投标报价是承揽工程的一个决定性环节,是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招标人把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作为主要标准来选择中标者,中标价也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就工程承建进行合同谈判的基础。因此,投标报价是投标人进行工程投标的核心,报价过高会失去中标机会;而报价过低,虽然可能中标,但会给工程承包带来亏损的风险。

确定投标报价是十分重要、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的工作,需要结合工程性质、范围、技术规范、工期要求、拟采用的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所需人、材、机预算价格,各种管理费及利润等综合考虑,不仅需要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投标报价的经验和技巧也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如何科学地选择报价策略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共同探讨。

1.投标报价应注意的事项

投标报价应结合工程条件和当时、当地各种具体情况,以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基础,灵活地做出决策。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1 注意报价资料的积累。投标报价期限一般较短,只靠投标所给时间搜集资料是很有限的,因此平时就应做好有关资料积累和经验总结的工作。所积累的资料和总结的经验越多在投标报价中就越容易做到心中有数,报价效果就会愈加理想。

1.2 注意标价计算的合理性。有的投标人在分析标价和最终决策报价时,为了争取中标而毫无根据地压低报价。这种压低报价增大风险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

1.3 慎重核算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核算的准确性和综合费用确定的合理性是影响报价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投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慎重对待。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等有关资料,特别是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所包含的内容等确定报价,同时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工程情况、自然气候条件、工人素质、机械装备水平、工程技术规程、工程监理情况以及其它因素综合确定投标报价的各项内容。

2.投标报价的技巧

在投标有效期内,投标人与业主澄清问题时应注意策略和技巧,不要让业主为难,也不要让对手摸底,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如招标文件中存在有利于投标人之处或某些含糊不清的条款,投标人不宜轻易提出澄清要求,以避免竞争对手从提问中窥探出己方的种种设想和施工方法。

2.2 对于含糊不清的重要条款、工程范围、招标文件和图纸相互矛盾、技术要求中明显不合理等问题,投标人均可要求业主澄清解释,但不宜提出个性合同条件或个性业主标准。

2.3 投标人应要求业主或咨询工程师对相关问题的答复以书面形式发出,并宣布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效力,切勿以口头答复作为报价依据。

2.4 编制过程应保密。宜将了解报价的人数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允许旁人对投标报价摸底。有关报价的计算方法、施工组织设计、取费标准等均应注意其保密性。

2.5 投标报价中必须充分考虑必要的风险费,一个对风险缺乏预测的投标人将不会取得成功。

3.投标报价的策略

确定一个最优报价是提高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一。在最优报价条件下,施工承包商中标机会将大大增加,从而可能获取较为可观的利润。投标报价的策略通常有:

3.1 不平衡报价法。是指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投标报价基本确定后,调整内部各个项目报价的方法,目的是既不提高总价,也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考虑采用不平衡报价法:一是能够早日结帐的项目,可以采用较高报价,以利于资金周转,后期工程项目可适当降低。二是经过工程量核算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适当提高单价可以在竣工结算时获取更多利润;而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降低单价对于工程结算时损失不大,却提高了中标几率,适为可行。三是设计图纸不明确,估计修改后工程量要增加的项目,可以提高报价;而工程内容说不清楚的,则宜降低单价。四是暂定项目,对这类项目要做具体分析,因这一类项目要开工后由业主研究决定是否实施和由哪一家承包商实施。如果工程不分包,即只由一家承包商施工,则其中肯定要做的单价可高些,不一定要做的则应低些;如果工程分包,即该暂定项目也可能由其他承包商施工时,则不宜报高价,以免抬高总价。五是在单价包干混合合同中,业主要求有些项目采用包干报价时,宜报高价,一则这类项目多半有风险,二则这类项目在完成后可全部按报价结算,而其余单价项目则可适当降价。

不平衡报价一定要建立在对工程量表中工程量仔细核对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于报单价的项目,要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如果工程量增幅一旦超出预算范围,将导致承包商的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单价提高也一定要控制在合理幅度内,以免引起业主反对,甚至导致废标;有时业主会选出报价过高的项目,要求投标者进行单价分析,从而围绕单价过高的内容压价,以致承包商得不偿失。

3.2 多方案报价法。有时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或对于一些招标文件,如果发现工程范围不明确,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或技术要求过于苛刻时,则要在充分估计风险的基础上,按多方案报价法处理。即按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然后再提出如果基本条款做某些变动,报价可降低的额度。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总价,抓住业主的目光。这时投标者应组织一批有经验的设计和施工工程师,对原招标文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仔细研究,提出更理想的方案以吸引业主,促使自己的方案中标。这样新的建议可以降低总造价或提前竣工或使工程运用更合理。但要注意的是对原招标文件方案一定要报价,以供业主比较。

提出建议方案时,不要将方案写得太具体,要保留方案的关键技术,防止业主将此方案交给其他承包商。同时要强调的是,建议方案一定要成熟,最好是过去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因为投标时间往往较短,如果仅为中标而匆忙提出一些没有把握的建议方案,可能引发许多后患。

3.3 突然降价法。报价是一件保密的工作,但是对手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刺探情报,因此在报价时可以采用迷惑对手的方法。突然降价法即先按一般情况报价或表现出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到快要投标截止时,再突然降价。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在准备投标的过程中考虑好降价的幅度,在临近投标截止时间前,根据情报信息再作出决策。

采用突然降价法而中标,因为只能降低总价,在签订合同后可按照不平衡报价的思想调整工程量表内的各项单价和价格,以期取得更高的效益。

3.4 先亏后盈法。对大型分期建设工程,在第一期工程投标时,可以将部分间接费分摊到第二期工程中去,少计算利润以争取中标。这样在第二期工程投标时凭借第一期工程的经验、临时设施及创造的信誉,就容易拿到二期工程。

另外,有的招标文件规定,对某些技术规格指标的评标,当投标人提供优于规定的指标值时,应给予适当的评标奖励。投标人应当努力使业主比较注重的指标优于规范标准,这样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加分,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但要注意,技术性能优于招标规定时将导致报价相应上涨。如果投标报价过高,即使获得奖励加分,也难以与报价上涨的部分相抵,这样的奖励加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浅论建筑企业施工安全 篇7

基本建设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总的程序是按照计划、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进行。施工阶段又分为施工准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交工验收阶段。实践证明, 凡是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积极为拟建工程创造一切施工条件, 其工程的施工就会顺利地进行;凡是不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就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麻烦和损失, 甚至给工程施工带来灾难, 其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 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不是分离的、孤立的, 而是互为补充, 相互配合的。为了提高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加快施工准备工作的速度, 必须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 建立健全施工准备工作的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 使施工准备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和分期分批地进行, 贯穿施工全过程的始终。

2 预防为主, 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2.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 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

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需要制定安全措施的方面包括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各类临时支撑体系、大型施工机械 (塔式起重机等的安装、使用和拆除) 、各类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机具、设备、“四口五临边”防护、现场消防安全、高空作业、 (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 、现场周边环境安全, 等等。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 各分部

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 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 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 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2.3 评标办法中, 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

求内容, 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 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 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 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甲, 采用综合定量评标的, 除响应性评审中应当体现对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措施要求的响应外, 应当对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独立设立评分标准, 安全措施的评分不得少于总评标分值的5%;评审的标准应包括安全安全措施的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等等;乙,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 安全措施作为符合性评审的重要方面进行评审, 安全措施不完整、缺乏针对性、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的, 不得进入后续的评审, 也失去成为中标候选人的资格;与安全措施有关的费用构成投标人个别成本的一部分, 评标委员会在评判是否低于个别成本时必须纳入评审范围, 对其报价与措施结合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判。丙, 有关安全措施的评分或评审细则应当分类细化, 属于技术标的评审内容的, 在技术标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 (如总体安全措施,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安全保证措施等等) , 属于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内容的, 在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戊, 施工和监理合同的合同条款中应当纳入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岗位人员要求、奖罚规定以及其它与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要求有关的条款。监理合同条款中应当确立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 确保监理工程师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 杜绝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3 加强日常管理

3.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 建立稽查、巡查

队伍, 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 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 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 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 出了问题的地区, 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 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 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3.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

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 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3.3 要重视科技进步, 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

工艺和设备, 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 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3.4 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 加快转变政府职

能, 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 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 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 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 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篇8

1 做好物资采购工作, 从源头上把好质量、成本关

要坚持物资采购归口管理的原则, 由企业专门的采购供应部门负责所有的物资采购工作。这样才能够形成批量采购优势, 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中占据强势地位, 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材料;也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减少差错、杜绝漏洞, 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与此同时, 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 加强各方信息交流, 及时掌握市场行情, 构建较为完备的价格信息网络

工程项目的部分物资 (特别是钢筋等主材) 有时是由业主提供, 剩余部分则由施工企业自己采购供应。这就涉及到业主、材料供应商、分包商等多方, 加强信息交流, 才能保证物质供应及时、顺畅, 支持工程进展以减少不必要损失。同时, 采购供应部门应有专人负责了解、采集主要物资的市场价格信息, 随时掌握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构建较为完备的价格信息网络, 并对确定所需物资品种的价格进行分析筛选, 为招标采购或议标采购或小额直接购买做好必要的工作准备。

1.2 合理制订采购方案, 努力集中招标采购, 从源头上取得质优价廉的材料

工程所耗材料品种繁多, 数量各异, 差别很大。应对所耗物资进行分门别类, 根据材料供应商信誉与稳定的供货能力、材料到场情况、材料价格等综合考虑, 以便合理确定采购方案, 同时, 应尽可能地采用批量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优先的原则, 可先根据工程用料预算测算出标底, 再行公开招标, 然后由招标小组统一组织进行开标、评标, 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标底、资质级别、产品质量、产品单价、运输费用等因素来确定中标单位。对于批量小、品种杂、单种物资采购价值低、零星采购次数频繁但却难形成批量采购的物资, 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采购限价, 尽量实行定点采购。同时, 对采购物资, 应尽量与供应商订立合同, 对采购标的之名称、品牌、质量等级、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到货日期, 争议解决方式等双方权利、义务给予详细约定, 为进一步的物资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2 严格物资验收手续, 严把材料发放关, 做实物资管理基础工作

采购物资的验收进场、入库, 应由独立于采购供应部门的物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物资验收人员往往也是仓管人员) , 并坚持2人以上的验收制度, 同时, 应根据物资采购的类型, 按照内部牵制制衡的原则, 采取灵活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 (1) 对有签订合同的批量小件物资, 应严格对照合同规定, 由验收人员抽样验收, 验收完毕, 验收人员应在材料进库单上签名确认, 若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物资, 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 协商解决问题, 保证工程物资供应, 维护公司权益。 (2) 对有签订合同的集中大件招标采购物资 (如大型安装设备等) , 因其体积、质量较大, 不便直接入库后再出库, 这也可以避免二次搬运, 减少运输费用, 于是, 可将该等物资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 由验收人员直接到施工现场对照合同验收, 并交付施工项目负责人施工使用 (项目负责人应在验收单/出库单上签名确认) 。这样物资就完成了入库、出库的全过程。 (3) 对没有签订合同的零星小件物资, 应注意其价格是否在公司制订的采购限价之内, 品质是否有保证, 是否尽量到定点采购等。

验收是确保采购物资满足工程施工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是物资管理内部单据产生与传递的起点;而物资出库使用是仓管的终点, 它是工程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在物资出库管理方面, 应严格执行物资发放程序与限额领料制度。仓管部门应根据工程预算分解出分项 (部) 工程, 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 对单项工程用料进行数量上的控制。同时, 做好与施工技术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根据工程变更及时更新单项工程领料限额, 对即将超量或略微超量使用的单项工程, 及时反馈信息给技术部门和施工队, 以便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节省用料, 减少工程成本。

在物资入、出库的过程中, 它至少涉及到采购供应部门 (知道所采购物资验收合格, 采购行为基本完结) 、计划财务部门 (知道采购执行计划以及验收合格物资应按合同付款) 、物资仓管部门 (知道物资入、出库及结余情况) 和物资使用部门 (物资领用、工程成本结算) 。为了规范物资管理, 对材料物资的入、出库不论其是否经由实物仓库, 都应做到手续完备、单据齐全。物资入库时, 仓管人员凭验收组成员签字后的发票 (单据) , 对入库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摆放, 同时, 及时制作“材料入库单” (一式三联, 一联送采供部、一联连同发票送财务部、一联自留) , 并及时将入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材料出库时, 仓管人员应根据审批完毕的领料申请单发放材料, 并及时制作“材料出库单” (一式三联, 一联送施工队、一联送财务部、一联自留) 并将出库材料登记入“材料明细账”。月底, 应将材料的入、出库及结余情况与财务部门核对, 做到账账相符。

3 加强物资日常管理, 保持合理库存,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筑施工项目往往与公司总部相距甚远, 甚至处于荒野郊原。工程项目的材料物资部门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及物资储存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周转量大小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 因地制宜地设置仓储设施, 合理划分物资堆放区域, 保证物资收发、保管、盘运正常作业, 符合有关技术安全规范。物质保管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美观、做到库内物资及设施无积尘, 露天货区无杂草、无积水。加强现场保安, 防止物品失窃。同时, 应坚持物资盘点制度, 坚持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相结合, 努力做到账实相符, 对盘盈、盘亏物资要有记录, 并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严防物资流失和浪费。平时, 应加大修旧利废的工作, 对通过维修等就可重新使用的物资 (如周转材料等) 应充分利用, 对边角废旧物资, 应收集后, 尽量通过招标拍卖的形式, 提高废旧物资回收效益。

由于施工企业的物料用量较大, 如:钢筋、水泥等, 因此, 仓储部门应根据工程施工预算, 密切工程进展与材料库存情况, 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 充分利用物流市场的作用, 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能性。用料既要确保工程需要, 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库存, 杜绝积压, 保持合理的用量库存, 以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摘要:工程物资管理是工程效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工程物资的管理应贯穿于物资采购至出库使用的全过程, 通过工程物资管理, 可规范企业管理, 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参考文献

[1]邵冲.《管理学概论》第3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王利.对现代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探讨[J].管理世界.2007, (3) :79-79

[3]翁雪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J].安徽建筑.2005, (6) :166-167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 篇9

关键词:施工项目,特点,内容,管理

1 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的管理,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

建设单位 (业主) 和设计单位都不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监理单位只把施工单位作为监督对象, 虽与施工项目有关, 但不能算作施工项目管理。

1.2 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

施工项目管理的周期也就是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 包括工程投标、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施工及交工验收等。施工项目具有的多样性、固定性及庞大性的特点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了特殊性, 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特殊性是生产活动与市场交易活动同时进行;先有交易活动, 后有产成品, 买卖双方都投入生产管理, 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很难分开。所以施工项目管理是对特殊的商品、特殊的生产活动, 在特殊的市场上, 进行的特殊的交易活动的管理, 其复杂性和艰难性都是其它生产管理所不能比拟的。

1.3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之中, 按阶段变化的。

每个工程项目都按建设程序进行, 按施工程序进行, 管理者需根据施工项目管理时间的推移带来的施工内容的变化, 必须做出设计、签订合同、提出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 并使资源优化组合, 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效益。

1.4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施工项目的生产活动的单件性, 参与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需采取特殊的流水方式, 组织量很大, 由于施工在露天进行, 工期长、需要资源多, 还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法律、行政和人际关系, 政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艰难、复杂、多变, 必须采取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主要强化方法是优选项目经理、建立调度机构、配备称职的人员、建立动态的控制体系。

1.5 施工项目管理与建设项目管理在管理的任务、内容、范围上均不同。

2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以施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 即作业管理层, 管理的客体是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活动及相关生产要素。

2.1 且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一项目经理部

由企业采取适当的方式选聘称职的施工项目经理, 明确项目经理部各组织机构的责权利和义务, 制订项目管理制度。

2.2 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进行工程项目分解, 形成施工对象分解体系, 以确定阶段控制目标, 从局部到整体地进行施工活动和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 绘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工作信息流程图。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确定管理点, 以利执行。

2.3 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

施工项目的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 实现各项目标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所在, 施工项目的控制目标有:进度控制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控制目标;施工现场控制目标。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 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 各种风险因素有随时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应经过组织协调和风险管理, 对施工项目目标进行动态控制。

2.4 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以及信息、环境、资源。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分析各要素的特点;按一定原则、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并对配置状况进行评价;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2.5 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

从投标开始就要加强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 还要注意搞好索赔, 讲究方法和技巧, 提供充分的证据,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6 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 更要依靠大量的信息及对大量信息的管理, 并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

3 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

3.1 正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进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市场条件, 施工项目是产品, 也是商品。施工项目管理要以市场为“舞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可以搞活企业, 规范企业行为, 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进行, 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 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 使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分离, 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企业可以按项目的特点建立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可以按合同要求独立地实现各项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的项目管理机制, 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最优地实现生产为标准的要求。

3.2 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

3.2. l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班子, 置于项目经理的领导之下,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必须按照优化和动态管理的原则, 坚持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 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 而且一个项目经理部只能承担一个工程项目, 项目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必须解体。

3.2.2选择称职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 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者, 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是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

项目经理应具有良好政治、领导、知识素质, 实践经验和身体素质。项目经理的选择可以通过竞争招聘、经理委任、内部协调、基层推荐等方式选定。

项目经理一经任命产生后, 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 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直接对企业经理负责, 既是上下级关系, 又是工程承包中利益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按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时间、权限和范围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 不能越权。

3.3 全面推进和强化项目经理责任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 施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线一点”的承包经营体系。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 (业主) 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要求最终要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转到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上来;另一方面, 企业对国家要确保完成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也要通过项目管理承包、目标分解到项目上来, 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点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强化建立项目经理全面组织生产诸要素优化配置的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机制, 以利于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各项目标实施全过程强有力的管理, 否则项目管理就缺乏动力和压力, 也缺乏法律保证。因此, 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两条承包主线的内部结合点, 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和责任风险性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指标突出、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考核严格”的基本要求。

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企业按照三个层次进行改组, 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 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 施工队为劳务作业基层, 三个层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之间, 应是服务与服从, 监督与执行的关系。

项目层次与作业层次的关系应是甲乙双方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劳务作业层可面向企业, 也可以面向社会, 实行双向服务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劳务承包企业人经营决策层应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保证决策、监督、协调、指导、服务职能的履行, 并保持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

论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 篇10

1 施工管理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施工管理是对建筑工程对象或建筑产品的施工全过程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一个建筑安装企业在同一时期内,往往承包有若干个工程对象,这些工程对象的施工,就是建筑安装企业的基本生产。施工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键。

1.1 施工管理的基本任务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合理地组织完成最终建筑产品的全部施工过程,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有效地使用时间和空间,保证综合协调施工,使建筑工程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安全生产的目标,迅速发挥投资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基本任务,必须坚持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即先签订合同,后做准备工作;先准备,后施工;先施工,后验收的顺序进行。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和法令,掌握运用科学技术规律,按照建筑产品的特点组织施工,讲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组织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树立社会信誉,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1.2 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在施工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具体内容不尽相同。在施工中,人力是否组织的合理,物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财力用的是否得当,机械设备和劳动力搭配的是否合适,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可靠等,都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成效。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缜密地计算和组织管理。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编制施工预算;建立施工条件;全现场或单位工程施工准备。

2)编制计划,拟定措施,保证供应,检查监督,平衡调度。

2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施工准备工作不仅在准备阶段进行,它还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随着工程的进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之前,都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因此,施工准备工作是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实践证明,凡是重视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的工程就能够顺利地完成;反之,忽视准备工作,仓促上马,虽然有着加快工程进度的良好愿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工程进行中缺少东西,延误时间,浪费力量,工程进度的反复,这样必然推迟建设速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按照准备工作的性质,施工准备工作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的工作包括审查图纸及有关资料,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及施工预算。2)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控制网的测量,平整场地,修通道路,水通和电通,临时设施。3)物资准备。物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物资需用量计划安排货源,工业生产设备的订货与加工,预制构件的制作加工准备,施工机械和机具的准备。4)施工队伍的集结和后勤准备。

3 现场施工管理

组织施工在整个建筑生产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施工,才能最后形成最终建筑产品。要把一个施工现场安排的井井有条,使其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和安全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概括地说,组织施工应达到的目标是: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和生产安全。组织施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按计划组织综合施工;二是如何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3.1 按计划组织综合施工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进度的要求,科学地组织综合施工。所谓综合施工,就是不同工种、不同机械设备、以及使用不同材料的工人对组,在不同的地点和工作部位,按既定的预案协调地从事施工作业。

施工的综合性要求施工组织具有严密性。施工组织的严密性,要靠周密的计划来保证。为搞好综合施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计划的可靠性。施工计划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要求计划顺序要合理,符合施工工艺程序和技术规律;采用的定额水平要合理;要进行综合平衡等。2)合理地组织指挥。施工中组织指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单位工程负责人、工长或栋号负责人是现场施工的直接组织者,他们要把现场的工人队组、机械、材料等协调地组织起来,进行综合施工。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施工能否正常进行关系极大。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承包制。建立和健全单位工程责任制和承包制、班组定包责任制,有利于提高组织指挥班子和队组在综合施工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也可弥补并计划和指挥上的不足。4)做好技术物资保障。施工中,技术物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技术物资保障,施工就成了一纸空文。要组织好综合施工,技术物资保障就是基础。

所谓技术保证,就是指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等,这些技术资料必须齐全和清楚。所谓物资保障,就是指施工用的材料、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车辆、施工工具等等,这些物资要按计划规定的时间、数量供应,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3.2 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

控制包括检查和调节两个职能。建筑生产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检查要伴随生产过程时时进行。调节就是根据检查发现的差距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就是对施工过程在进度、质量、节约、安全等方面实行全面控制,目的在于全面完成计划任务。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

1)施工过程中的检查;2)施工调度工作;3)专业业务分析;4)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场容管理)。

4 工程的交工验收

工程的交工验收是建筑生产组织管理的最后阶段,是对设计、施工、生产准备工作进行检验评定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基本建设成果和投资效果的总检查。

现场施工管理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顺利开展,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的关键。建设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从思想上统一认识,结合工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各项内容做到具体而细化,使其能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只有按照上述所论述的那样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及现场施工管理,才能强化施工企业,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现场施工管理成为建筑安装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下面就从施工管理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施工阶段的组织和管理谈起怎么才能搞好现场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定额;编制方法

施工企业以施工成本为基础,依据自身生产力和自身情况编制的与实际利润额相符的利润额被称为施工企业定额。在企业对外报价和对内核算成本时,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现行的计价模式编制的定额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需要。同时,企业定额作为衡量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的标准,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定额的编制和使用极具紧迫性和重要性。

1.常用定额种类

1.1按生产要素分类

施工企业定额可以按照生产要素不同划分为劳动、机械和材料三种类型的定额。该种分类方式反应了施工中必须的生产要素,所以上述3种定额是其他类型定额的基础部分。

1.2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定额可以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划分为预算、概算、施工等类型。

(1)预算定额。其不仅包含建筑安装公司在人力、物力和机械方面的损耗量指标,也包含工程内容和质量的需求。(2)概算定额。它是指完成定量建筑工程中所需的人力、机械、物力的数量标准。(3)施工定额。它是指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消耗的定额。施工过程和工艺是其衡量的主要对象,且要求对象具有同质性,衡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定量建筑工程中所需的人力、机械、物力的数量标准。

1.3按定额管理层次和执行范围分类

(1)公司定额。公司已自身的技术和经济为基础,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类标准定制的仅在内部使用的定额。通常,公司内部定额应高于国家定额。内部定额不仅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节约管理得用等方式提高公司的效益,也成为公司对外投标和管理的根据。(2)地方定额。它是仅在直辖市、自治区、省内使用的由该地行政部门制定的定额。(3)主管部门制定的定额。它是由不同国家级部门针对部门运行和管理特色而定制的,因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该类型定额的编制基础是国家发布的相关准则,但只在其部门的管辖范围内使用。(4)全国统一定额。它是由国家相关建设部门和主管单位依据施工情况而编制的基本定额,在全国范围均适用。

2.企业定额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定额作为企业的内部资料,在其编制过程中会受到企业自身条件、招标人要求以及工程现场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2.1招标人不同质量要求对企业定额的影响

由于不同工程的重要性不同,因此招标人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比如西安市内不同的招标单位对建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强调质量,有的强调建筑的设计。鉴于此,施工单位要调整公司定额来适应投标项目。对于高质量的工程,无论是机械、施工人员,还是建筑材料和管理都需要与工程的质量相匹配,这些方面无形的消耗无疑影响了企业的定额。

2.2不同施工组织计划对企业定额的影响

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每个施工团队的人员不同,核心领导人员之间的观念也不同,所以面对相同的建筑施工项目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施工方案。故投标企业应根据不同施工队的施工方案,及时调整建筑材料类型、人员数量、设配类型、工作时间和材料数量,使得资源配置和人员分配尽可能的合理,有效缩短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虽然,这会改变企业部分定额消耗量。

2.3施工企业资质对企业定额的影响

施工资质低的企业,其各方面的配置和人员素质都较差;而施工资质高的企业,各部分配置都相对较为优秀。所以,不同制止的施工企业的资质标、资金数量和承包能力也存在着不同。资质高的施工企业定额水平也较高,反之,资质低的定额水平低。

2.4施工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对企业定额的影响

不同地区环境和气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施工要求也存在不同。北方的建筑施工大部分要考虑保暖问题,而南方的建筑施工主要考虑排水问题。同时,不同季节施工,施工要求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定额的分配。

3.企业定额的编制原则要求

3.1平均先进水平原则

定额水平是编制定额的核心问题。平均先进水平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经过努力,施工企业都能接近达到、达到或超过的标准,比平均水平难度高、比先进水平的难度低。故多数企业要求施工团队达到平均先进水平标准,以此增加企业地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定额要想到达平均先进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处理好资源数量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所有资源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合乎规范;其次,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排除误差因素和错误因素;然后,选择合理的对象进行观察,明确资源材料的分配,合理安排施工设备、机具、操作方法和作息时间。同时,还要对施工方案、方法、条件作出正确的选择,合理分工作人员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最后,注重从实际出发,考虑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平衡企业定额子目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引起生产率水平不平衡的因素,确保企业定额达到平均先进水平。

3.2简明适用原则

企业定额编制体系应简明适用。为使企业定额编制有助于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定额应协调好简明性和适用性之间的矛盾,简明性听从于适应性。在管理过程中,坚持简明适用的定额分配,合理划分项目粗细,选用合适的利用系数与资源材料,适当对项目进行说明和辅助。保证项目实施中各项资源、人员充足,合理步距效果。

3.3独立自主的原则

企业属于经济实体,且拥有法人地位。施工企业在遵守市场法律原则的情况下,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市场目标,为投标时的价格做准备,也为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立足奠定基础。

3.4实效性原则

企业定额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管理能力。因此,它在某个阶段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企业定额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定额不能满足成本管理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需求时,企业就需要对定额进行调整和完善,不然会产生负面影响。

3.5保密原则

企业所有员工不得泄露企业定额的内容。从现在的企业定额来看,如果在投标的过程中建筑项目被对方得到,那么企业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遭受很大的损失。

3.6以专业人员为主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企业定额时,需要对建筑市场进行长时间的摸索,这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任务,企业必须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操作。企业一般把工人当作实施定额的主要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制定定额的对象。工人是参与工程实施的主体,企业需要征集工人的意见来制定企业定额。这种企业定额的制定方法不仅提高了制定定额的效率,也有助于企业定额的顺利实施。

4.企业定额的编制形式

企业制定定额的形式原则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单计价开始实施的初期阶段,要充分利用现行预算定额来指导计价,分析投标的价格是否合理。比较科学的方法有,根据造价管理部门的意见和现行预算定额,针对企业的现状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整,分析各个项目的造价,计算项目实际的耗费值,为投标做好准备工作。随后企业需要对项目计价作出诸多探索,在制定企业成本和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定额体系。

依据以上的制定定额的方法,笔者绘制了下图的企业定额制定方案。

图 1.1 企业定额编制形式示意图

Fig.1.1 Sketch of the form of the 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 norm

5.结语

企业对定额的制定,既可以原则化,又可以系数化、具体量化。针对各工程情况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只有站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上,始终贯彻竞争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才能是顺应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1]潘立新.浅谈工程量清单下企业定额的编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4,30(6):129-130

[2]温国锋.加强定额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J].商场现代化,2007,499(4):166

[3]李建峰.工程定额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 Frederick E.Gould. Manag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 New York:Prentice Hall,2012

[5]张建宾.中小企业如何编制企业定额[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16):208-209

[6]白清泉.浅谈大中型施工企业信息网络化建设[J].铁道工程学报,2007,104(5):116-118

作者简介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篇1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 其本质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是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 由内部控制人 (不仅仅局限于财会人员) 依据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对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的过程。

众多的事实和教训, 使许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根据企业各自的特点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把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要求结合起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 会计控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企业内部权力和约束的失衡, 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问题, 导致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以及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制约因素客观存在, 诸如“做假账”、贪污、挪用等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为适应不断变化和日益繁荣的经济环境的需要, 确保有效监控企业的经济财务状况, 建立和完善更为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显得越来越紧迫。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无论企业规模和结构形式如何, 最突出的一点都表现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以项目为独立的基本财务管理单元, 然后依次形成子 (分) 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 以至总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建筑施工项目的最终产品具有一次性和唯一性, 由于同一类型和规模项目的各种费用支出受到地质、气候和施工时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极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项目, 由于采用的施工方案、施工布局安排、进度计划不同也会产生极大的费用支出差别, 所以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较,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比较性差, 形式上表现为计划管理性相对较弱。

三、构筑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为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必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通过建立高效有力的会计控制体系, 可以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 避免出现会计控制的“真空地带”、“控制盲点”, 以体现现代会计控制的协调、约束特点。一是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 纳入各级会计委派机构。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工资、福利等均由会计人员委派机构负责。二是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机构和岗位的监控机制。不允许由一人单独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要形成一种既能相互协调合作又能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 从而使内部人控制得以强化。三是明确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出纳员负责保管企业的空白支票、空白票据及其他银行凭证, 保管库存现金并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或会计主管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核、登记账簿、编制单位的财务成本计划、银行借款计划、参与经营决策、负责货币资金业务的核销记录、保管企业的财务大小印章。四是完善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办理货币资金要认真填写请款单, 由单位审批负责人进行审批, 出纳员根据请款单支付并填写支票和银行凭证, 会计或会计主管进行审核后方可在空白支票上或银行凭证上加盖财务大小印章。请款单要一式两份, 负责保管企业财务大小印章的会计或会计主管保存一份, 以备查记录、核销记录。五是定期对单位内部财务审核清理。会计或会计主管对申请支付的每一笔货币资金要随时清理核销, 对核销的每一笔货币资金的原始发票要进行审核, 出纳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发票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实现

只要建立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并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作业道德水平, 才能有效地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对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检查考核时, 每个建筑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各个管理层次, 且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工程项目管理部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财务独立核算单位, 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各个项目部财务管理目标状况来决定, 所以各建筑施工项目部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是建筑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会计控制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层次。每个项目部由于各自管理的项目特点不同, 项目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也不同。为此, 根据建筑项目的不同特点建立符合本项目的财务管理激励机制, 才能有效地实现本项目财务管理目标, 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通过激励机制, 激发工程项目内部人员控制行为的积极方面;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行为的消极方面。完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现在大多数建筑项目推行的项目法人管理制度就是完善建筑项目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项具体措施, 因为明确划分了项目经理部的权、责、利, 特别明确了项目经理对项目经济收益所承担的责任和对财务管理所具有的权利。并确立了项目部内部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资设备保障管理和财务计划管理各智能部门对成本费用控制所对应权利和义务, 具有良好的相互制衡关系;而内部会计控制则可以视为连接着多方信息的桥梁。在实施激励约束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并把握好度。在项目部内部人员中, 会计人员居于重要地位, 由于会计人员一般受制于项目经理, 又由于他们追求个人收入最大化的本性, 在缺乏激励或监督不力时, 他们就会与其他内部人员一起把私人利益放在项目和企业利益之上, 侵蚀所有者权益。只有当激励和约束都有效存在, 即存在既能使项目内部人员获得与其付出的努力和责任相匹配的报酬与授权, 又可以从制度和程序上限制会计人员“越轨”行为的这样一种机制时, 才能使项目内部人员趋向于循规蹈矩, 为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根本保障。

(二)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强化建筑企业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衡机制,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监督其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建筑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设置, 关键要把握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要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 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 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使每项工作都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二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三是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保证建筑企业, 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运转;四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把好内部审计关;五是使内部审计外部化, 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与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或其他机构签约, 由其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 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 实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度。

加强项目财务管理、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有效实现对项目部经营管理、成本管理、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可以对项目财务人员的管理实行内部委派制度。也就是说, 财会人员作为相对独立于项目经理部的人员参与项目管理, 这些人员的绩效考核独立于项目部之外, 由委派部门组织进行。他们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也由委派部门从项目管理费中发放。

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使项目部的一部分权利受到约束, 但这种约束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实现企业主管部门的经营战略, 促使项目部恰当地行使经营自主权, 保障项目部的有序性, 而不是削弱项目部的经营自主权。如果会计委派过分地强调集权, 而忽视了项目部的经营自主权, 可能会打击项目部的经营积极性。同时, 财务人员应有独立性, 项目财务人员属企业委派的, 不能只围着项目管理单位小团体利益打转, 也不能围着项目领导的意图转, 要有当家管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真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既要站得住, 还要顶得住。

(四)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主体。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能否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 提高财会、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 特别是以诚信为标志的职业道德水平, 显得十分重要。“打铁必先自身硬”, 专业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 准确把握政策精神, 切实贯彻相关制度, 把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做好。一是深入学习《会计法》, 使内控主体熟悉《会计法》、宣传《会计法》, 确立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质量意识, 使单位内部每一个人都能把每一环节的工作效果有意识地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相比较, 并自觉地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要求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二是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人才管理机制。控制是对舞弊的防范、是对行为的约束、是对权利的限制, 要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因此, 各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实际出发, 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 促使内控主体财会人员自觉地提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 真正担负起内部会计控制的重任。

五、结束语

上一篇:单次腰麻下一篇:毛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