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腰麻

2024-06-27

单次腰麻(共3篇)

单次腰麻 篇1

关键词:腰麻

肛门手术常用能管阻滞麻醉,但存在起效慢,阻滞不完善,肛门松弛欠佳,时有局麻药中毒等。单次腰麻起效快,阻滞完善,肛门松弛良好,有逐渐替代骶管阻滞用于肛门手术,60例。现将两种麻醉方法,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25~50岁,体质量55~65kg,ASA I级,心功能I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平均分为能管阻滞及单次腰麻两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常规给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SPO2、ECG、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快速晶体液扩容,给予乳酸林格液5~7mL/kg。单次腰麻用新乡驼人公司生产的单次腰麻针,以L3~4间隙为穿刺点,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液2.4mL,(0.75%布比卡因3mL+50%GS0.4mL),注药时间15~20s平卧后调解平面在T10以下,15min后转为侧卧位。骶管阻滞麻醉组,取左侧卧位,常规行能管穿刺,回抽无血液,脑脊液注入0.2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5mL,观察5min后无脊麻反应,追加20mL,平卧20min后转为侧卧位。手术开始前,静滴芬太尼50μg,氟哌利多2.5mg,术中麻醉效果欠佳者,静脉小剂量注入氯胺酮(0.5~mg/kg),术中常规监测BP、HR、SPO2、ECG。收缩压下降大于基础值15%时,加快静脉输液和给予麻黄碱静注纠正。HR<50次/min,用阿托品纠正。术中以有无针刺及切皮痛,局麻药中毒反应,手术医师感觉肛门松弛暴露病灶难易来评价,均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

2 结果

腰麻组,无疼痛反应肛门松弛良好,无局麻药中毒反应产生。骶管阻滞麻醉组,有轻微疼痛5例,给氯胺酮辅助麻醉后完成手术,肛门松弛不完全10例,2例发生轻度局麻药中毒反应。两组疼痛反应、肛门松弛程度及局麻药中毒反应差异显著(P<0.05)。

3 结果分析

单次腰麻和骶管阻滞麻醉在麻醉镇痛效果,肛门松弛程度及局麻药中毒反应等均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局麻药作用部位不同。腰麻组,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后跟和脊髓,所以阻滞完善,用药量小,小剂量局麻药就能阻滞所有骶部神经,使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而骶管阻滞麻醉组,主要通过骶裂孔穿刺,将局麻药注入骶管腔阻滞骶脊神经,用药量大;由于骶管有丰富的静脉丛,穿刺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局麻药吸收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同时有约20%的人骶管存在解剖差异,骶裂孔畸形或闭锁,容易导致阻滞失败。随着腰麻穿刺针技术不断改进,对组织损伤小,由于脑脊液外流等引起的并发症逐渐减少,本研究无1例腰麻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单次腰麻在肛门手术中不失为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3.

单次腰麻 篇2

关键词:单刺腰麻,笔尖式25G针,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近几年, 我国的剖宫产手术率逐年升高, 目前已高达20%[1]。剖宫产手术时间虽较短, 但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增加与更新, 对麻醉方式和麻醉效果等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因此, 术前选择何种麻醉方式、麻醉药用量及用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 腰硬联合麻醉仍是剖宫产手术的规范化麻醉方式, 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效果[2,3]。笔尖式25G针单次腰麻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改良后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具有起效快、镇痛良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点[4]。本研究将笔尖式25G针单次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做一比较, 探讨其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产妇,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产妇年龄22~38岁, ASA为Ⅰ~Ⅱ级, 体质量50~78 kg。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n=150) :A组孕妇采用笔尖式25G腰麻针单刺麻醉, B组产妇采用针内针技术行腰-硬联合麻醉。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

两组产妇在术前均未使用药物, 术前产妇禁食、禁饮, 常规给氧, 流量为2 L/min。对产妇的血压、心电图等进行密切监护。各组处理方法如下, A组:给予25G腰麻针单刺麻醉, 产妇取左侧卧位, 在L2~3间隙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 给予1.5 m L 0.75%罗哌卡因, 在30 s内注射完成。产妇仰卧位后痛觉阻滞可以达到T8~T6。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在L2~3间隙进行穿刺, 向蛛网膜下腔注射1.5 m L 0.75%罗哌卡因, 在30 s内注射完成;同时在硬膜腔外头侧置管, 产妇仰卧位后痛觉阻滞可以达到T6水平, 若没有达到, 则追加5 m L的2%利多卡因。

1.2.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25、30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镇痛效果、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注:与麻醉前比较, *P<0.05;与B组比较, #P<0.05

注:与B组比较, *P<0.05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成组t检验;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及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与麻醉前比较, 腰麻后5、10、15、20、25、30 min时各组均出现收缩压, 舒张压下降, 心率增快 (P<0.05) 。两组产妇不同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与B组比较, A组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P<0.05) 。两组间的穿刺成功率、新生儿评分及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与B组比较, A组产妇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及头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近年来, 我国的剖宫产手术率明显升高, 特别是因产妇怕痛而主动要求行剖宫产手术者日渐增多。因此, 选取何种麻醉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成为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又一问题。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快, 镇痛及肌松效果均较佳, 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性较高, 且不良反应小, 非常适用于剖宫产手术[5,6,7]。但腰-硬联合麻醉仍然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与不足。对于足月孕妇, 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时, 由于硬膜外腔静脉充血, 故易置管入血管内而引起局麻药中毒, 甚至发生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另外, 剖宫产手术后残留的大量羊水及渗血, 若长时间浸泡已固定好的硬膜外导管, 可引起局部红肿。麻醉后头痛, 特别是腰疼的发生率比腰麻细针单刺麻醉高很多, 由此还可产生医患纠纷。

笔尖式25G针单刺腰麻可避免腰-硬联合麻醉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也可降低硬膜外粗针意外造成硬脊膜刺伤后穿透性头痛的发生率。且采用笔尖式25G针单刺腰麻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腰背疼痛, 特别是穿刺部位的红肿及触痛。笔尖式25G针单独直接穿刺其优点是穿刺点损伤小, 患者痛苦少, 减少硬膜外血肿、麻醉后腰痛等并发症[8]。腰麻细针质软, 不易操作, 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方可胜任, 且手术时间可控性稍差, 麻醉效果不佳时不能于椎管内追加局麻药, 但可静脉辅助给予适量麻醉药配合腰麻。同时, 可以使用静脉镇痛的方式替代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硬膜外镇痛。总而言之, 笔尖式25G针单次腰麻的临床应用为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提供了又一新的思路和麻醉选择, 且经临床实践的长期论证, 证实这种麻醉方式的确能为麻醉医师带来便利, 也可为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9]。

本研究中, A组产妇采用笔尖式25G腰麻针单刺麻醉, B组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结果显示:A组产妇的腰痛发生率为5.0%, 与B组产妇相比,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进行比较, A组耗时更少。这再次证实, 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 笔尖式25G腰麻针单刺麻醉对于剖宫产产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4]。在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穿刺成功率、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等方面,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 笔尖式25G腰麻针单刺麻醉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少, 尤其适用于行剖宫产的孕妇。

综上所述, 笔尖式25G腰麻针单刺麻醉对于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较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快、更简单, 效果更确切, 损伤更小, 母婴更安全, 是剖宫产手术更为可取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宁平, 潘志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6) :37-38.

[2]郭佳岚, 郭晓琴.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9) :4617-4618.

[3]任利兵, 王义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580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 :88-89.

[4]刘力生, 吴华, 刘笑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用于急诊剖宫产术[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1) :54-55.

[5]王月秀.浅谈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15) :94-95.

[6]李金彪, 朱菊英, 袁莺, 等.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8) :734-735.

[7]轲俊峰.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8) :113.

[8]冯志惠, 高彬, 郑惠敏.细针单独穿刺手法在剖宫产腰麻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16 (26) :3033-3034.

21G针头引导下单次腰麻的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无腰椎畸形, ASAⅠ~Ⅲ级;男39例, 女11例;年龄17~85岁;体重45~85kg。穿刺包选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杭州建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AS- E/SⅡ) , 针头选用21G针头 (即B- D公司生产的10ml注射器针头, 规格21G, 0.8mm×38mm) 。

1.2 方法

选取腰3~4棘突间隙作穿刺点, 采用正中入路方法, 先将21G针头垂直进针约2cm (针头一半长度) , 再把腰麻针穿入针头。缓慢进针, 当腰麻针穿破黄韧带时有第一次突破感, 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时有第二次较弱的突破感。拔出腰麻针针芯, 见有脑脊液自然流出, 注入局麻药。再将21G针头和腰麻针一并拔出, 盖以穿刺包内的创可贴。患者转为平卧位, 待平面稳定后行手术。

2 结果

50例操作, 腰麻效果好, 均符合手术要求, 且术后72h随访患者均未诉头痛和腰背部特殊疼痛。2例腰麻针穿刺顶到骨质, 后改变针头方向重新进针成功穿刺。2例当穿入21G针头时有少许液体流出, 后证实为皮下局麻药外流, 继续置入腰麻针, 后穿刺成功。

3 讨论

21G针头规格为0.8mm×38mm, 25G腰麻针可顺畅穿过, 与之前报道的细针引导行腰麻的9号针头[1]和20G针头[2]相当, 适合用于作引导针。

用21G针头作引导针可不用进行阻力消失试验, 也可避免直接用腰麻针穿刺时腰麻针细软难于进针和穿刺过程无突破感而致穿刺过深损伤神经的危险。对于老年韧带钙化患者, 普通硬外针穿刺黄韧带阻力很大, 而腰麻针为笔尖式, 穿透力好, 穿刺时突破感亦强, 穿刺效果满意。但是, 此法不是常规操作, 所以操作前应该掌握操作要领。

我们认为:这种操作的关键点是将21G针头正中穿入固定, 难点是感受腰麻针前面的阻力变化和突破感, 其安全性在于21G针头不宜进针太深。腰麻针穿入21G针头后, 应感受阻力变化, 一般穿过棘间韧带有厚实感, 穿破黄韧带有第一次突破感, 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有第二次较弱的突破感。有第一次突破感后, 最好每进针2mm左右 (根据Hogan[3]报道, 过了黄韧带后, 腰麻针要再进入2~2.5cm才能刺破硬脊膜) 拔出管芯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反复推进, 直至见有脑脊液流出后确定穿刺成功。退针时应将腰麻针和21G针头一并拔出, 因退腰麻针时向后牵拉硬脊膜和蛛网膜, 如果21G针头穿入硬外腔, 有将硬脊膜和蛛网膜刺破的危险。

腰麻正中入路可以减少腰麻后头痛的概率[4]和增加穿刺成功率[5], 穿刺时先保证21G针头的正中方向。根据Hogan[3]报道, 成人腰椎部皮肤到黄韧带的距离大于3cm。故为了避免针头穿破硬脊膜和蛛网膜, 建议进针不超过3cm, 使针固定即可。对于偏瘦或小儿患者, 可于21G针针尾滴入一滴液体, 穿刺时如果针尖穿透黄韧带, 由于硬膜外负压作用, 液滴有被吸进的趋势, 此法可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21G引导单次腰麻亦有局限性: (1) 21G针头置入深度难于把握, 如果过深有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的危险; (2) 腰麻针进入针头的难度大, 有损坏腰麻针针头的可能; (3) 对于韧带钙化明显或者进腰麻针阻力大的患者, 如果强行进针, 可能损坏腰麻针; (4) 此法仅适用于时间较短、不需要硬外置管的手术; (5) 和普通腰麻一样, 腰麻针可将组织物带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神经并发症。

综上所述, 用21G针头引导行单次腰麻, 操作简单, 创伤小, 可用于单次腰麻行剖宫产术、下肢手术等的麻醉[6,7], 但亦有局限性, 掌握操作要领后, 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路有明, 唐群杰, 洪军.一次性注射针头引导腰穿针行腰麻的可行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5) :706.

[2]SOTO R, SCHULTETUS R R.Using a spinal needle as an In-troducer for a spinal needle[J].Anesthesiology, 2001, 95 (3) :814.

[3]HOGAN Q H.Epidural anatomy:new observations[J].Can JAnaesth, 1998, 45 (5) :40-44.

[4]TURNBULL D K, SHEPHERD D B.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Br J An-aesth, 2003, 91 (5) :718-729.

[5]MURANAKA K, MIZUTANI H, SEO K, et al.A comparisonbetween midline and paramedian approaches fo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J].Masui, 2001, 50 (10) :1085-1088.

[6]喻金政.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量效关系[J].现代医学, 2011, 39 (6) :718-719.

【单次腰麻】推荐阅读:

上一篇:Flash实训下一篇:施工建筑企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