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安全论文

2024-07-17

建筑企业安全论文(精选12篇)

建筑企业安全论文 篇1

1 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基本建设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途径,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总的程序是按照计划、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进行。施工阶段又分为施工准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交工验收阶段。实践证明, 凡是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积极为拟建工程创造一切施工条件, 其工程的施工就会顺利地进行;凡是不重视施工准备工作, 就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麻烦和损失, 甚至给工程施工带来灾难, 其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 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不是分离的、孤立的, 而是互为补充, 相互配合的。为了提高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加快施工准备工作的速度, 必须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 建立健全施工准备工作的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 使施工准备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和分期分批地进行, 贯穿施工全过程的始终。

2 预防为主, 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2.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 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

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需要制定安全措施的方面包括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各类临时支撑体系、大型施工机械 (塔式起重机等的安装、使用和拆除) 、各类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机具、设备、“四口五临边”防护、现场消防安全、高空作业、 (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 、现场周边环境安全, 等等。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 各分部

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 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 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 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2.3 评标办法中, 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

求内容, 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 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 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 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甲, 采用综合定量评标的, 除响应性评审中应当体现对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措施要求的响应外, 应当对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独立设立评分标准, 安全措施的评分不得少于总评标分值的5%;评审的标准应包括安全安全措施的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等等;乙,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 安全措施作为符合性评审的重要方面进行评审, 安全措施不完整、缺乏针对性、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的, 不得进入后续的评审, 也失去成为中标候选人的资格;与安全措施有关的费用构成投标人个别成本的一部分, 评标委员会在评判是否低于个别成本时必须纳入评审范围, 对其报价与措施结合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判。丙, 有关安全措施的评分或评审细则应当分类细化, 属于技术标的评审内容的, 在技术标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 (如总体安全措施,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安全保证措施等等) , 属于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内容的, 在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戊, 施工和监理合同的合同条款中应当纳入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岗位人员要求、奖罚规定以及其它与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要求有关的条款。监理合同条款中应当确立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 确保监理工程师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 杜绝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3 加强日常管理

3.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 建立稽查、巡查

队伍, 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 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 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 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 出了问题的地区, 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 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 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3.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

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 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3.3 要重视科技进步, 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

工艺和设备, 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 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3.4 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 加快转变政府职

能, 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 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 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 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 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要做好安全工作, 还要抓好安全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企业安全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角度、工作规律。众所周知, 安全员在一个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上传下达、具体落实的中枢地位, 可谓任重道远。要履行好“不容有失”的职责, “万无一失”地做好工作, 既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强的专业能力和朴实的工作作风等基本素质外, 还要善于运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经常不间断地寻找支点事半功倍地做好安全工作。具体说来, 就是要敏于抓势、善于借势、勤于造势, 即把安全员自身的岗位职责与单位整体工作的任务形势、发展趋势联系起来, 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各个层面职工的创造性结合起来, 个人与团队、岗位与单位的有效链接, 调动发挥好方方面面分头推动、协同互动、落在行动、共同驱动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形成“大安全”的合心, 抓安全的合力, 促安全的合奏。

建筑企业安全论文 篇2

为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施工生产安全的工作责任心,现对生产安全值班作如下规定。

一、安全值班人员

1.各分公司安全值班领导人员由各自的安委会确定,名单报总公司安全部备案。

2.各分公司安全值班人员,原则上是每月一人,轮流进行。

二、安全值班人员的职权

1.各分公司安全值班领导主要是协助主管安全领导的工作。在值班期间,行使同级主管安全工作领导的职权和主管安全领导者一并对当月的施工生产安全工作负领导组织责任。

2.安全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集中精力抓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和组织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施工、教育等业务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工作。宣传、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规程和上级有关要求;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和省、市、县及总公司有关规定,检查本单位的施工生产安全情况,奖优罚劣,及时纠正违章,改进安全设施,使本单位的安全工作不断提高。

3.安全值班人员有权拒绝执行违章冒险作业的指令,并立即向上级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或上级安全值班领导报告。

三、交接班

1.安全值班交接手续,一般应召开会议布置履行交接程序和手续。交接会的时间安排每月末或月初第一天。

2.安全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做好值班记录。主要是记录值班期间所做的安全工作内容和结果;在交接会前要做好准备,以便将值班时已解决的问题和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交接清楚。

3.交接班会的主要内容是上一月安全值班领导向下一月值班领导交接和上一级安全值班领导布置下一月安全值班中的工作重点和有关要求。

4.总公司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安全值班交接例会(例会时间用电话通知)。各分公司的当月值班领导和接班领导应届时到会,特殊情况不能到会要请假,但应保证一名分公司值班领导到会。要尽量避免由安全业务部门人员代替到会的现象。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领导值班奖罚制度,使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的工作好坏和施工生产安全情况在经济上与安全值班人员挂钩(如工伤事故率情况,各分公司安全检查评分情况等)。主管安全工作领导和其他人员的经济挂钩问题,仍按各分公司的现行办法执行。

建筑企业如何抓好职工安全培训 篇3

建筑企业;安全培训;安全素质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然而职工安全培训是企业在现有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较为客观的指出了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的出路。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职工培训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

安全管理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整体素质就必须要抓紧抓好职工培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职工培训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审视,要调查、研究、思考和实践,要能够总结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同时还要看到存在问题和不足。

1.进一步抓好全员思想认识的再提高

建筑安全重点是现场管理,地面的重点是职工培训。单就职工培训而言,就要从以下三点抓起:

首先,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各单位要建立严密的责任网络,确定第一责任人。

其次,是要层层签定责任书,各负其责。要充分利用班前会进行组织学习,并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生产中的不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让每位职工都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再就是要加强学习内容的优化与考核。安全好不好,知识是保障。各单位一定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知识,使其明白什么是标准、该怎么干、如何干才能更安全。为检验学习效果,还要设置两道关卡:一是安全知识考核关,坚决做到持证上岗。二是每月进行安全技能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职工的工资奖金进行有机结合。

最后,各单位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职工编写、购买学习书籍,力求干什么活就有什么书,就有参考、提高和借鉴的专业知识可供学习,以便于职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为职工培训工作的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抓好职工培训工作内容的再深化重在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

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在于职工素质的提高。职工素质涵盖了职工对工作的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劳动技能、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而提高职工素质的唯一途径是狠抓职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多种多样,我认为这里边最重要的是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归根结底就是管好每一位职工。假如说这个职工对整个工作流程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那么我们的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无疑就是空中楼阁。

重在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建筑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工地,所以说职工培训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应该是施工现场,应该是职工培训的重点和难点。这其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要结合农民工多的实际,采取班前学习、严格考核、易处着手、循序渐进的办法;各工种操作人员则要针对岗位工种多的特点,采取岗位培训、突出重点、定期考核、长远规划的办法。特定的环境、特殊的人群必然要有特别的办法,这就需要我们联系工作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要贪大求全,关键是抓好基础工作,看职工培训是不是深入到项目单位,是不是深入到班组,是不是真正深入到个人内心,职工培训工作的重点是不是下移,安全关口是不是前移。

职工培训只是搞好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它解决的是人的认识和技能提高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配合、努力,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生产、安全、经营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健康良好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因此,各单位在职工培训上,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设备管理作为重点来抓,着重抓好设备巡视、消除缺陷和技术改造三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要增强职工技术改造信心,要出台相应的技改奖励办法;要鼓励职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要对技术改造中贡献大,成绩突出的集体或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3.进一步抓好职工培训措施的再细化

目前,我们在职工安全培训管理上,还缺乏定性和定量考核,没有一个严格、严密、严肃的运作程序,尤其是还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必须在职工培训措施上再具体、再完善、再细化,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每一个细节抓好,把每一个环节抓好。

责任落实好。职工安全培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可以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就容易进入都管都不管的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积极性不高的散沙状态,不利于职工培训的长远发展。目标同向、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要成为各级管理人员搞好职工培训工作达成的共识。这就需要职工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把责任真正落实到实处。牵头部门切实负起责任,超前考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参与部门不要有依赖思想,对本部门负责的内容要认真抓好,基层区队则要认真实施,认真落实。

检查要到位。检查是推进职工安全培训进一步开展最好的动力,是对基层的工作一个很好的促进。在以往的检查中,形式的东西多,照抄的东西多,浮在面上的多,不够深入,创新也不够,有的为了检查而应付检查,有的则是迎接检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在今后的检查中,不听或者少听汇报,检查要更加全面、深入、到位,把基层区队当成重点,严格检查验收,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职工培训工作真真正正取得实效。

浅析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 篇4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2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2.1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需要制定安全措施的方面包括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各类临时支撑体系、大型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等的安装、使用和拆除)、各类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机具、设备、“四口五临边”防护、现场消防安全、高空作业、(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现场周边环境安全等等。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2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2.3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1)采用综合定量评标的,除响应性评审中应当体现对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措施要求的响应外,应当对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独立设立评分标准,安全措施的评分不得少于总评标分值的5%;评审的标准应包括安全措施的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等等;(2)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安全措施作为符合性评审的重要方面进行评审,安全措施不完整、缺乏针对性、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的,不得进入后续的评审,也失去成为中标候选人的资格;与安全措施有关的费用构成投标人个别成本的一部分,评标委员会在评判是否低于个别成本时必须纳入评审范围,对其报价与措施结合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判。(3)有关安全措施的评分或评审细则应当分类细化,属于技术标的评审内容的,在技术标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如总体安全措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安全保证措施等等),属于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内容的,在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4)施工和监理合同的合同条款中应当纳入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岗位人员要求$奖罚规定以及其它与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要求有关的条款。监理合同条款中应当确立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确保监理工程师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杜绝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3 加强日常管理

3.1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3.2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3.3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3.4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篇5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付的安全职责。

2.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配备满足需要的专兼职安全员。

3.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履行签字手续。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目标分解到人。

5.制定安全生产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办法,并严格落实执行。

6.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

7.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根据企业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落实执行。

8.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性定量进行安全评价。对查出隐患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落实整改,从而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

9.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10.建立安全技术措施制度,控制和消除工程施工的隐患,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事故。

11.建立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提取和使用制度,保证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需要。

12.建立施工机具和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和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机具、机械设备使用安全。

13.建立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14.建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15.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的验收、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符合要求,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16.建立因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抢救、事故快报、调查处理、事故分析,从而达到防止发生类似事故的目的。

17.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确保职工每天工程施工前了解当天工作情况及安全注意事项,防止违章作业,从而保证作业安全。

18.建立健全安全档案,掌握安全动态,对每个时期的安全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事故的目的。

第二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安全职责

(一)生产副总经理安全职责

1.生产经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二)项目经理安全职责

1.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方面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3.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

4.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5.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作业;

6.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纪律教育;

7.发生伤亡事故要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

8.做好本项目工程的劳动保护工作,保障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及防护措施。

(三)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安全职责

1.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总的责任。

2.在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3.负责提出安全技术项目和实施措施并组织实施。

4.监督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6.参加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四)安全科长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规定指示并监督检查。

2.负责组织本科和各级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法规学习。

3.负责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的长远计划。

4.组织制定、修改、审查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5.参加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医务劳动鉴定工作。

6.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大修理工程,新产品项目的“三同时”工作。

7.在安全管理上不断探索新方法,逐步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8.对企业中存在的重大隐患负责逐级上报,对一切违章、违法行为有权越级向上级反映。

9.对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制定政策。

10.参加企业各种类型的.安全生产检查,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负责督促整改。

(五)班组长安全职责

1.班组长要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领导本组安全作业,认真执行安全交底。

2.不违章指挥,有权拒绝上级部门违章指挥。

3.班前要对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品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改进措施。

4.组织班组安全活动日,开好班前安全生产会并做好纪录。

5.发生工伤事故要立即向施工员报告。

(六)技术员安全职责

1.对本人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技术问题负责,深刻理解工程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

2.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确保本职范围的安全生产。 3.严格贯彻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大修理工程,新产品项目的“三同时”原则。

4.审查本职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生产、检修、施工中安全可靠。

5.参加本职范围内的重大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七)施工员安全职责

1.施工员对所管工程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对施工现场搭设的架子和安装电气、机械设备等安全反复装置都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3.不违章指挥,并有权拒绝上级部门的违章指挥。

4.组织人员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工人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并做好纪录;

5.认真消除事故隐患,发生伤亡事故立即上报,保护现场,参加调查处理。

(八)岗位工人安全职责

1.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听从领导和安全人员的指挥,遵照规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2.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整洁,做好文明生产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懂的机械和设备,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参加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4.特种作业人员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5.及时反映处理不安全因素,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6.有权拒绝接受违章指挥,并对上级单位或领导人忽视职工安全健康的错误决定和行为提出批评或控告。

7.上岗前,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然后立即报告。

第三节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一条: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制定检查项目和标准。

第二条:实施定期检查。

1.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2.公司下属单位及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3.车间及施工队每半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第三条:专业性安全检查。

专业安全检查应由有关业务部门及有关专业人员对某项专业(如垂直提升机、脚手架、电气、塔吊等)的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单项检查。

第四条:经常性安全检查。

1.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检查。

2.各级安全员及安全值日人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

3.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同时检查安全。

第五条: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季节性安全检查是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夏季、雨季、风季等)可能给施工(生产)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等进行的检查。

第六条:施工现场还要经常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

第七条: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和相应的检测工具。

第八条:安全检查要认真、详细记录,特别是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

第九条:根据安全检查定性定量进行安全评价,研究对策,进行整改和加强管理。

第十条:对查出的隐患要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在隐患未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要立即停止作业。

第十一条:要建立隐患登记,下发整改通知单并建立复查、销案制度。

第四节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第一条:公司年度内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单位”,公司给予经理、分管经理五百元奖励,给予相关单位及部门五百元奖励。

第二条:年度内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及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大贡献、显著成绩者,公司给予其三百元至五百元奖励。

第三条:公司年度内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安全生产不合格单位”,公司给予经理、分管经理五百元处罚;给予相关单位及部门五百元处罚。

第四条:发生工伤死亡事故其主要责任者除须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外,公司将另给予其五百元处罚,并不得参加本年度晋级、评先。

第五条:公司下属各单位及项目部奖惩办法,根据“安全生产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办法”执行。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篇6

1、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

①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建设方不关心;建设方关心的主要是质量、工期、造价 这就是施工企业特别是项目容易造成对安全工作忽略管理。有一种“只投入不产出,无明显效益”的感觉。

②不少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 认为干了许多工作,或者是干了多少年都没出安全事故,这个工程今年怎么会出事故呢?所以有些项目经理对上级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得过且过,拖拖拉拉,安全意识不强。

③主要是资金问题 中小城市,特别是小企业,所施工的项目都较小,本身工程造价就不高,多数又出现垫资和压级压价现象,且工程进度款又很难按工程进度支付,所以造成施工现场资金非常紧张,材料费要拖欠,大多外援工的人工工资被拖欠,其他方面受支配的资金也很有限。所以对那种光投资不见明显效益的安全经费,总是被挤占或挪用。

④安全专业知识欠缺 一是企业安全教育讲的多,做的少。二是对学习安全知识多数人无兴趣,不用不学,用的时候又不想学,所以现场有许多很简单的事情总是做不好。

⑤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无法按要求履行职责 由于受资金、人员、材料供应设备维修等因素的影响,专职安全员纯粹管安全很难有效,兼职安全员一般在项目部的领导下,安全方面的工作多数被其他工作冲淡了或挤占了。

⑥企业的管理不到位,不到底,有许多工作浮在表面,没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当然还有许多方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存在这么多的不利因素,致使安全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2、安全管理工作有利条件

任何事情都得一分为二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它难的一面,也应该有它有利的一面。从社会总的发趋势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项事业都在进步,安全管理工作在中小企业只是相对而言有些滞后,但与以前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如现在的施工围档、大门等越来越美观大方;触电保安器的使用已经基本普及;建筑物外围的封闭网使用也越来越多,封闭也越来越美观;现场临时用电的配电箱、配电盘也较前越来越实用,越规范;安全方面的技术资料的整理,不论是内容还是观感都有很大的提高,当然还有许多的方面都较前有很大进步。这是对安全管理较有利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党中央到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对安全工作都非常的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对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也都非常重视抓安全工作。每年对基层的安全工作都有检查、有评比、有专项治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确实有很大的促进。再则,安全的好坏同招投标工程挂钩,安全工作做得好就给企业加分,否则就扣分,如有重大伤亡事故扣的分就更多,这一项便给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现在职工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比以前越来越迫切。而且由于各级管理部门不断抓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得企业的全员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和提高,这些都是抓好安全工作的有利条件,只要能够进行很好的利用,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变难为易,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3、如何抓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无论对哪个施工企业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多数企业的宗旨、目标中都能体现出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这项工作到底怎样才能管好呢?怎么才能管出成效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①领导必须重视 这个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要真抓实干,动真格的。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制定保证措施,特别是在资金紧张和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保证安全资金到位,同时,对安全经费的使用也要精打细算,排好计划,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能打着安全经费的幌子到处乱用。要支持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对单位的安全工作要多介入,经常深入实际,并带头学习安全知识,对单位的安全工作做到领导心中有数,注意预防较大事故的发生。

②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要制定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各种制度一旦建立,从单位领导到所有职工,必须做到一视同仁,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

③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应专设安全管理部门。基层单位要设职能科室,项目部要设专职安全员,另外,基层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都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必须管安全并对安全工作负全责,当然还要有专人分管安全工作。

④抓好全员安全教育 单位年初要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特殊工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对新工人的岗前培训由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对单位的全体员工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对一些专业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安全常识有:安全法规、劳动保护与消防、中小型机具、土方作业、现场临时用电、高空作业、垂直运输设备、模板工程、起重吊装、文明施工、现场急救等。

⑤注重抓好施工现场和班组活动 施工现场应当做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做到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施工现场的围档、大门标牌应尽量美观大方,现场料具合理有序堆放,生活设施应整洁,职工行为要文明,尽可能作到不扰民;现场材料、设备等标识应清晰明了,安全警标应醒目,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必要时也要一式三份交到各责任方。施工班组上岗前,还要按照当天的生产内容,针对作业环境、天气状况和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确保所有上岗操作的施工人员都能够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下班。

⑥所有安全活动和管理工作都要留下记录 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资料,技术资料的有无、质量好歹,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单位的企业管理水平。所有的资料都应该是真实有效的,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经有关部门和人员检查验收,决不允许将不合格不安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在工地上。

⑦强化安全检查,抓好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安全工作一定要奖惩,对出现安全事故的项目或人员要不讲情面的按规定严格处罚。

⑧安全工作的好坏要与内部承接工程挂钩 与个人评先挂钩,与奖金及工资挂钩等。

浅析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现状 篇7

施工安全无小事, 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 再小的安全问题, 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 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所以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 就是要坚持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根本安全和利益, 作为建筑主管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 就是要彻底转变陈旧的管理机制和作风, 关心建筑施工人员安全, 倾听建筑施工人员呼声, 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和愿望, 当做建筑主管机构管理监督的第一信号。

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 建筑施工安全极其严竣;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 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 责任不落实, 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故而对待施工安全不可掉已轻心, 侥幸对待, 但解决问题不能只治标, 应抓源头、抓重点、抓重大隐患、抓造成群死群伤的萌头, 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 重过程, 强抓不懈, 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一、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 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 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 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二、预防为主, 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1、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

中, 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需要制定安全措施的方面包括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各类临时支撑体系、大型施工机械 (塔式起重机等的安装、使用和拆除) 、各类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机具、设备、“四口五临边”防护、现场消防安全、高空作业、 (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 、现场周边环境安全, 等等。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

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 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 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 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 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评标办法中, 对施工安全的要

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 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 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 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 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三、加强日常管理

1、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

要主动出击, 建立稽查、巡查队伍, 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 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 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 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 出了问题的地区, 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 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 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

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 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3、要重视科技进步, 积极推广和

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 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 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

筑监管资源,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 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 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 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 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四、加强对模板承重架的检查

施工方案审查主要应对支模架系统的承载力计算及稳定性验算、构造能否满足系统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安装和拆除的施工程序、作业条件以及运输、堆放的要求等。对于模板和支撑系统的材料规格、接头方法、构造大样及剪刀撑、水平杆均应详细注明并绘制施工详图。立杆底部支撑结构必须具有支撑上层荷载的能力, 同时, 由于模板立杆承受的施工荷载往往大于楼板的设计荷载, 因此常需要保持两层或多层立柱 (应计算确定) 。为合理传递荷载, 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 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为保证立柱的整体稳定, 应在安装立柱的同时, 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立杆高度大于2m时, 应设两道水平支撑;满堂模板立杆的水平支撑必须纵横双向设置, 其支架立杆四边及中间每隔四跨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立杆每伸高1.5-2m时, 除再增加一道水平支撑外, 尚应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严禁使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 应采用钢柱、钢托架或钢管门型架的组合支撑体系, 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搭设模板承重架所用的钢管、扣件进场后应按要求进行抽样复试, 如测试结果不合格, 必须根据测试强度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和加固。

现场搭设质量控制首先应对搭设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 其次应检查搭设是否按批准的方案内容进行, 最后应检查立杆、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的搭设、各部位扣件的数量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五、认真检测建筑机械

建筑机械同建筑材料一样, 进场前应向监理单位进行报验。监理工程师应检验其生产 (制造) 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重点应查验相关资料的有效期, 相关证书、检测报告与实际进场设备的型号是否相符。

六、加强对施工临时用电的管理

施工临时用电方面的监理工作, 首先应由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临时用电专项安全方案》进行审批, 方案必须由施工单位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 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 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要真正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监工作, 在施工安全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施工人员不但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的专门知识, 学习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充分发挥在安全方面的预控作用, 实现施工安全目标。

建筑企业本质安全经济分析 篇8

建筑企业的安全观是随着建筑企业制度和建筑企业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也可以说这是安全观这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传统的建筑企业理论——即古典建筑企业理论通常将建筑企业的制度 (包括安全观) 外生化, 人在里面是被动的生产要素。因此, 与此相对应的传统建筑企业安全观强调的是禁止、服从、被动性、后发性、事件本身以及共性。这种安全观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1、禁止。

否认人的本质需求———安全, 突出对人的限制, 而忽视了系统、制度、物等方面协调统一的因素。按照经济学中经典的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 禁止的缺陷在于由于剥夺了人的参与需求, 从而对人的激励不足。

2、被动和后发。

现行的规章制度大多起源于对已发事故的分析归纳提炼,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条条规程血染成”。这样就使得规章的形成和落实总是被动地滞后于事故的发生, 而事故的发生才是我们禁止的目的, 没有体现安全事故预防为主的要求。安全的目的被异化为单一的对制度的遵守。

3、事件本身。

忽视了对安全问题全局的深度思考, 就事论事, 使得安全管理缺少了前瞻性, 如同“救火”一般, 只能疲于应付。

4、共性。

重点体现在制度、教育和管理形式上。比如, 所有的职工手捧相同的教材参加一样的培训, 一年如此、年年如此, 枯燥乏味。而诸如工作环境、人员身体心理等方面变化而产生的安全特殊需求被漠视。

然而, 随着现代建筑企业制度和建筑企业理论的创新———特别是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理论 (如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 , 建筑企业被看成是一个团队生产, 在这个团队里面各种生产要素 (包括机械设备等物) 都是被雇用的生产要素, 都存在着合理安排生产,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利用率的团队生产问题。而另一方面, 随着现代建筑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建筑企业家的有限理性已成为共识。

二、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的定义

所谓本质安全, 本来是一个形容电器设备的定语。顾名思义, 本质安全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肯定安全”, 为什么肯定安全?因为不存在危险因素。

三、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的构成要素

1、设备和机具的本质安全。

即选用的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 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剃须刀”理论, 传统的剃须刀刀锋暴露, 需有具备一定经验的理发师操作, 极易划破脸部, 后来在刀片两边安装上夹具, 操作变得简单, 对人的伤害程度受到限制, 但稍不注意仍有造成伤害的可能, 现在的电动剃须刀, 刀片外加上细致结实有弹性的安全网, 刀片与皮肤之间有隔层, 很难划破皮肤, 既是“傻瓜型”又是本质安全型。如果职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具有这种性能, 就可以弥补人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2、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即生产场所设计确保职工的安全, 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可以描述为“桥”理论, 过独木桥人很容易掉下去, 全凭技巧和胆量、运气, 如果是现在的桥面宽阔、护栏高大的钢铁大桥, 行人不必小心翼翼, 不论是跑还是跳也不会掉下去。

3、人员的本质安全。

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 即有想 (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会 (安全技能+专业岗位知识) 、能 (能遵守制度+能创造安全环境+能正确操作设备) , 要加强培训和思想法治教育, 提高职工素质。

四、建设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的关键———本质追问

1、什么是本质追问。

本质追问, 是对现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进行本质反思和评估的结果, 它立足于系统, 强调以联系的、整体的、细节的思想路线去认识解决建筑企业安全问题, 形成于追问。这一理念突出代表了本质安全型文化的特色, 即把安全管理的过程与目标融为一体, 是一个不断趋近目标的过程, 也是由许多过程累加的目标。它有如下特点:第一, 本质追问立足于人的主动思考。追问的程度愈大, 人的思考判别的力度也就愈强。而在追问中不断锤炼提高的思考能力会使得下一步的追问具有更高的质量。第二, 本质追问强调以系统为平台。本质追问可以由任一安全元素点导入, 但又绝不仅限于一个点或若干点, 它的基本平台是建筑企业系统, 包括人、物、制度和实物系统相互交融的大系统。其广阔的运行空间使之不会步入传统安全管理的死胡同。按其理念指导, 任何状态下都会有新发现、新追问、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这些发现、追问、解决问题, 均因基于大系统平台产生而具有相应的高度, 这一高度又因其对系统的总揽程度而处于动态上升之中, 促使整个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的建设呈现递进性。第三, 本质追问强调“系统分析”, 应用“冰山理论”或20/80规律。第四, 人在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建设的诸影响因素中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地位。系统追问据此提出本质安全之人的构成要素。

本质安全之人=想 (安全意识) +会 (安全技能+专业岗位知识) +能 (安全设备+环境+制度)

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 要求全员的认同和参与, 要求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本质追问的功能

第一, 本质追问引导着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建设。其思维流程概括如下:创建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与以前的创建安全建筑企业最明显的区别→本质→本质→最根本的、最原始、最难以改变的→怎样才能做到本质→做本质的事→哪些是本质的事→本质安全最后达到怎样的效果……系统追问的结果, 在职工中有了各自对本质安全表述方式不同, 但却极其趋近本质的过程。

第二, 本质追问推动了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建设的实践。本质追问作为本质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 表现在其思维方式, 具有突出的实际操作意义, 使管理者有了更明确的系统改进的目标。

第三, 本质追问是本质型安全建筑企业的本质要求。实现本质安全就要在安全管理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现象抓本质。而本质追问则科学地提出了有效的安全事件的分析方法和精力分配办法。

五、总结

谈建筑企业与安全管理 篇9

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 在某种意义上讲, 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感。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 是与自己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体员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 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 必须要得到全员的认同, 包括决策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 强调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 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安全措施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的决策负有最终责任。另外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是举足轻重的, 要真正起到管理作用, 不能仅仅是安排任务、告诉工人如何处理发生的问题, 而应该和所有员工一起投入工作,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可以说是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全员参与”。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建筑工人, 在工作岗位上长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是真正的专家, 往往能提出一些极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 所以建筑工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2安全管理要注意风险管理

在管理学中, 把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来管理最大范围的风险, 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一个建筑企业因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繁荣走向衰落甚至破产的事情已屡见不鲜。因此, 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安全管理要求考虑来自对客户、员工、组织、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对客户和员工而言, 必须考虑人的健康和安全因素;对组织而言, 必须考虑有缺陷的产品或重大危害事故可能导致的企业形象或信誉损失、失去市场以及索赔、产品、责任、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等风险;对社会和环境而言, 必须考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破坏, 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风险。

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增强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安全感;通过对潜在性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 可以事先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可以增强员工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使企业经营立于不败之地。项目部是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者, 与安全管理的好坏有直接责任, 因此, 要尽快建立和推行项目自治机制通过企业激励、约束政策, 增强项目部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主动管好工程的能力。要完善制度, 落实职责, 理顺程序, 提前管理, 提前设防, 有效防范, 严格考核, 责任自咎, 促使项目部积极主动搞好项目各项工作, 不断提高项目自治水平, 使项目部人员真正为自己所管理的项目负责, 为安全生产负责。项目经理、安全员应该不断总结经验, 在搞好项目自治上积极探索。

3安全管理要突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手段, 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 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企业安全文化要求在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 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它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 从而形成客观物态环境的安全质量。企业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具有保障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战略意义。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包括安全宣传、文艺、管理、教育、文化、经济等软手段的建设, 还包括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具等硬技术的建设, 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4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在从事建筑施工过程中, 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 还必须兼顾到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乃至国家的利益, 并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 安全生产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安全系统以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生产,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首先, 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和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 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 它既是一种消费活动 (以生命健康安全为目的) , 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

综上所述, 作为施工企业一名安全管理人员, 就要根据建筑市场不断变化的形势、环境和出现的问题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等, 在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措施上进行创新。特别是面对,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要结合实际, 调整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办法, 创造性地落实条例精神。只有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目标责任到位, 措施落实到位, 监督管理到位, 责任追究到位, 不断提高工员素质, 持续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共努力, 相信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也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起色。 [ID:5376]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建筑产品的使用安全, 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安全工作重在预防, 而所谓预防, 即实现超前控制。安全生产要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 要常抓不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现代科学, 蕴含着现代管理的理念。

建筑企业安全投资项目决策分析 篇10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投资,决策

1 建筑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基本概念

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 总是要受到各方面如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资金条件等的限制, 而同时又各有其特定的目标。因此经济主体必须以特定的条件和目标为依据, 设计多个经济活动的可行方案, 然后本着低投入高产出, 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对方案进行选择并付诸实施、监督和调控。经济决策分析就是经济主体根据对经济活动过程规律性的认识, 对解决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案加以理性分析和经验比较, 然后对自己的经济活动作出选择的程序化过程。决策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决策主体, 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经济主体, 建筑安全经济决策的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就是建筑企业, 而这个建筑企业是指建筑企业承包商。国内外对经济决策虽尚无统一的定义, 但基本概念大同小异。经济决策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 经济决策是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 没有经济目标也就无从决策;

(2) 经济决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寻求目标优化, 不追求优化的经济决策是没有意义的;

(3) 经济决策是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进行比较;

(4) 经济决策总是要具体的措施来付诸实施的, 不准备实施的经济决策是多余的。

建筑安全事故不仅能够导致人身伤害以及一些其他经济损失, 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导致工人的施工质量和生产率的下降, 对工程质量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形象也是巨大的损失。反之, 安全的建筑施工企业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且获得质量和工期方面的回报。所以建筑安全决策对建筑企业自身的生存来说也是息息相关的。

安全经济决策是对工程设计及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需要解决的特定安全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运用安全科学的理论和分析评价方法, 系统地收集分析信息资料, 提出各种安全措施方案, 经过论证评价, 从中选定经济上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建筑安全经济决策是把安全经济决策的范围局限在建筑安全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领域, 使得一般含义上的经济安全决策方法可以用在建筑这个实体上。

2 建筑企业安全投资决策的过程和程序

决策理论认为制定有效的决策需要有几个逻辑步骤, 我们称其为“合理的决策模式”或者“基本模式”。它包括一系列步骤——查找问题、总结方案、评估方案 (使用正确的分析办法) 、根据决策目标比较每种方案的预期效果、选择和决定出与目标最吻合的方案。一个决策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因此, 一个决策过程需要包括决策的反馈。对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问题的决策, 需要经过多次反馈, 调整方案, 反馈本身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结下来现代经济决策分析大致包括六个步骤:

(1) 明确决策的问题, 建立决策的目标;

(2) 进行调查研究, 收集分析信息;

(3) 设计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4) 预测、分析各方案,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5) 比较和评价各方案, 选取最优 (合适) 方案;

(6) 组织实施方案并予以监督、检验。

相对而言, 建筑安全经济的决策方案比较容易确定, 即按照建筑投资的主要方向来进行设置;比较、评价和优选投资方案是经济决策分析的核心, 也是经济投资决策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选定一个好的决策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决策模型是建立在对某种环境下的行为方式的假设之上的, 这些假设可以使数学家根据可能性理论得出一些公式。这些决策工具包括成本分析和收益分析, 目的均在于帮助管理者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最后通过对决策方案的实施和检验, 决策者可以把执行结果同预期结果相对比, 是对前几步的反馈, 以便对前面某些阶段的决策进行修正和进一步的调整。

建筑企业应当根据所制定的安全政策与目标, 依据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对人员、设备、材料、生产、技术、质量、成本、环境以及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风险管理等方法手段, 对目标方案、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等进行计划以及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消除危险和规避风险的措施, 以及采取这些措施的步骤和先后顺序, 建立各种标准以规范各种操作;集合最佳方案, 逐级审查把关。在计划的基础上, 做出责任制度、安保体系、安全目标、培训教育、措施费用以及投保、保险等经济投入和资源配置的决策, 同时接受企业内、外的安全事件和事故的反馈信息、随时评价和修正决策。

3 建筑企业安全投资决策的分类

(1) 按对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的认知程度划分,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①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比较简单, 就是指决策者和分析者完全能了解决策事物状况下的决策。②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客观自然状态不甚了解, 但对未来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根据经验和历史资料等信息合理地估计出来, 在已知概率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自然要冒一定风险, 故称风险型决策。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案的优选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风险决策过程。③不确定型决策。在决策中, 如果决策者和分析者对事物发生的概率也不能知道时就为不确定型决策, 在对决策条件完全未知的情况下, 只能凭决策者的态度和意愿进行决策。

(2) 按决策性质划分, 决策又可分为以下五种:

①定性决策。定性决策是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可以说定性预测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专家为依据。因此, 要选好专家, 注意专家的知识结构和专家对所要决策问题的研究和理解的深度。②定量决策。定量决策方法要进行必要的检验, 以验证实际效果和决策预测中模型的可靠性。③模糊决策。模糊决策就是将模糊技术应用到决策过程中, 使用模糊事实、模糊规则来描述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 使用模糊推理技术获得决策候选方案, 使用模糊综合评判以获得最佳决策方案。④灰色决策。灰色决策则是考虑决策时信息不完全和过程非唯一状态下的发展起来的一种决策理论。⑤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般决策是以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 根据所收集资料的情况, 或以定量为主, 定性为辅, 或相反。为了提高定性决策的准确度, 可以采用几种方法建立几种模型来综合进行, 并利用组合决策方法加以汇总决策结果, 以充分利用决策的信息。

决策方法的选取服从决策的目的和资料、信息的条件。在决策工作中要优先选取简单的模型, 一般简单模型直观意义易为决策者接受, 而且所花费用小。在建立决策模型时,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建立决策模型的基础, 定量模型是定性模型的具体化、规范化、数量化。

4 建筑企业安全投资决策的目标

建筑安全投资决策目标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理解, 政府是站在市场中宏观决策的地位, 是对建筑安全起监督和引导企业以及个人加强安全的主体, 它的决策最终来保障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企业是中观的层次, 是直接进行安全决策和管理的主体, 企业的目标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但由于事故成本的加大, 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将受损, 要维护自身的利益, 企业进行决策时由于利益的驱动, 加大了安全投入, 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也保护了劳动者, 使企业和个人利益达到一致, 从而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个人是微观的主体, 他们是安全决策的直接受益者, 他们更多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安全要求。它们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 共同促进的。在实施时, 政府和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手段 (包括法规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和科技等手段) 促使企业中的直接对象建筑承包商能够采取适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来预防建筑伤亡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文龙, 高爱厚.经济决策分析[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3, (12) .

[2]梅强.安全投资方向决策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 (9) .

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篇11

关键词:安全 管理 标准化 安全文化 危险源

0 引言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给伤亡者本人或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效益,搞好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课题。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科学的决策,周密的计划,精心的组织和严密的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它损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防范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还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及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企业特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安全文化建设是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一种“软”力量;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文化有导向、凝聚、激励和辐射同化功能。①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人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的一致性和同一性。②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④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企业安全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内部和外部文化特征,充分认识安全文化的功能,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在企业中形成重视安全、重视生命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3 重大危险源管理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和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的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重大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因此,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控制问题。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企业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使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能够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分类状况,使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②企业应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预防重点。③企业应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在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和措施。④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系统,防患于未然,当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把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之,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某企业总部建筑消防安全分析评估 篇12

该企业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块内根据不同功能分为酒店区、接待中心、生态居住区、企业总部、企业总部配套区、特色旅游区等区块。其中,E3地块位于企业总部区域的核心地段,划分为6个小地块,可开发总建筑用地12.42万 m2,总建筑面积18.565万 m2,综合容积率1.5。地块功能定位为中小型、成长型企业驻滨海的集聚区。整体建筑单位应适应“中小型、成长型”的定位,以300~500 m2一个办公单元为主,并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可自由组合或分割的建筑单元。中小企业总部建筑形式以底层、中小规模为主,以“低强高密”的布局手法形塑类似天津市五大道的城市街区特色。图1所示为 E3-1地块位置分布示意图。

E3-1作为起步区,是E3地块的实验基地,其业态资源的分布对E3整体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E3-1地块形状近似矩形,比较规整。南北向长96m,东西向长240m,交通便捷。地块南北东三侧均为企业总部用地,西侧为生态住宅区用地。该地块作为企业总部区域的起步区之一,它的建设将为实现整个区域建设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E3-1地块内建筑标号如图2所示,其中1#~10#楼为独栋企业总部,建筑层数均为3层;11#和12#楼为分层企业总部,11#楼建筑层数为5层,12#楼建筑层数为7层;13#和14#楼为商业区,建筑层数均为5层。

2 消防设计难点

E3-1地块南北向长96 m,东西向长240 m,其内居中设有绿化草坪,并且总部建筑沿街设置有院墙,使该建筑地块形成封闭内院。按照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需设置进入小区内部的消防车道,且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 m。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车道布置如图3所示。

由于多方面功能限制,E3-1地块难以在园区内部设置消防车道,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绿化及景观限制。

出让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规定,该项目区容积率不大于1.5,建筑密度不大于60%,建筑高度控制在24 m以下,绿地率不低于20%。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设计单位将该地块容积率设计至上限要求1.5,建筑密度也尽可能趋近最大值,然而,在此基础上,满足绿地率不低于20%的要求的同时,该地块内已经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通向区内的消防通道。

(2)高差限制。

为使E3-1地块达到上部形成种植庭院兼作人行步道,下部完成地下车库的使用功能,自然形成人车分流的效果,建筑设计中将基地整体抬高1.45 m,使得整个建筑功能区内道路平时仅作为人行步道使用。该设计方式导致消防车进入区内存在一定的难度。

(3)地下车库限制。

E3-1地块地下一层为停车场,设有停车位465个,其中商业停车位29个,企业总部办公停车位436个。地下停车场的设置使地面建筑处于架空状态,由于该地块对地面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都作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对地基的承重要求可适当放宽,因此区内平时也严格限制诸如消防车等重型车辆进入。若允许重型车辆进入区内,则需投入大量成本对地面承重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采取限制重型车辆进入区内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因此,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E3-1地块区内不具备设置消防车道的条件,难以满足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车道的要求。

3 性能化设计方案

该项目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区内设置消防车道,致使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难以到达起火部位。针对这种情况,强调“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通过自动消防设施的强化来弥补上述缺陷,尽可能实现极早期报警,控制火灾发生及蔓延。

3.1 强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

极早期报警对于控制火灾发生及蔓延可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及时有效地探测火灾的发生,需要选择灵敏度较高的火灾探测器,气、烟、温复合型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安全可靠、无误报、能准确探测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含量,这种探测器是集气、烟、温三元素复合火灾探测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性能火灾探测报警器,可提高火灾探测性能,扩展火灾探测范围,能极大地提高探测的灵敏度。由于该种探测器可从多方面搜集火灾信息,较单一火灾信息来源的感烟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更广,灵敏度更高。所以,为了提高火灾探测的灵敏度,及早发现火灾并报警,建议在企业总部办公楼内采取该种复合探测器。

E3-1地块中的办公建筑,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可按每栋楼一个防火分区进行划分。因此,每栋楼至少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建议在每个楼层均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并设置在楼梯间出入口等明显位置。

3.2 强化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

当火势在建筑内失去控制,发展为大规模的火灾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控制火灾蔓延和消灭火灾的作用,在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车辆不能及时到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密室外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同一起火点可以受到两个或多个消火栓保护。

为了增强E3-1地块的防火安全性,保证该地块在火灾发生情况下具备充足室外消防设施,除按照规范要求在该地块周围道路上布置市政消火栓之外,还应在该地块内增设几处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分别从E3-1地块东侧和西侧接市政管网,消防给水管道在区内呈环状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60 m,每处室外栓保护范围取保守值100 m,总数增设6处,使该地块内任何一点均保证有两个室外栓的充实水柱到达,如图4所示。

为了不影响整个建筑群体的景观效果,建议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同时设置手抬机动泵作为应急取水设施。

3.3 强化兼职消防队伍的建设

灭火救援工作需要经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在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车辆不能到达的情况下,建议在该建筑功能区内建立一支兼职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并定期在专业消防队的指导下进行灭火实战训练,以便能够具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该项目中,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将兼职消防队办公室设立于12#楼内,考虑火灾发生在距离兼职消防队办公室最远点的10#楼内。

从火灾发生时刻开始,至兼职消防队展开灭火工作止,其间经历的时间主要为:火灾报警时间Td ,兼职消防队出警时间Tr ,兼职消防队运动时间Tm 。以上时间均按照最不利情况下的数值计算,到达火场的总时间为T=Td+Tr+Tm=60 s+90 s+120 s=270 s,即4.5 min。

公安消防队自接到火警到到达火场的过程包括:接警,119值班员了解情况,通知管界消防中队,消防中队拉警报,中队全体指战员接到警报着装、出警,到达火场。接警时间Td相同,取60 s。119值班员了解情况并通知管界消防中队的总时间取60 s。消防中队接警后拉响警报,中队全体指战员着装、出警的时间取60 s。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距离E3-1地块较近的消防中队距E3-1地块4.8 km,按60 km/h的平均行车速度计算,公安消防队到达的时间为288 s。综上所述,最近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大致是:60 s+60 s+60 s+288 s=468 s,即7.8 min。

经过以上计算不难看出,在最不利情况下兼职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比专业消防队更短,在E3-1地块内设置兼职消防队比依靠专业消防队救火更为及时,为扑灭早期火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兼职消防队较专业消防队的优越性,将二者做比较,如表1所示。

但是,该工程所设立的兼职消防队需要经过专业的消防培训,并进行定期消防演练,以增强消防队员的专业素质,尽量减少实际火灾发生时兼职消防队到达火场的时间,及时展开早期灭火救援工作;专业消防队人员到达后,兼职消防队可协助其扑灭剩余火灾,增强救火力量,以最大程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为确保兼职消防队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为其配备一套消防装备。建议为兼职消防队配置如下装备:机动消防泵两台;四套公用专业个人防护装备;多具ABC类干粉灭火器;多套备用的消防水枪、水带;一部专用直播外线电话;手电筒若干只。

4 结论及建议

由于使用功能及景观要求的限制,E3-1地块内难以按照现行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车道。在对其建筑特点及消防设施进行分析评估后认为,E3-1地块在不设消防车道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消防强化措施来保障该地块的消防安全:

(1)该地块分层式企业总部和独栋企业总部建筑内每层至少在疏散楼梯出口等明显位置设置一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同时设置一个复合型火灾探测器。

(2)在E3-1地块内设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增压设施采用手抬机动泵;室外消防栓的间距不应大于60 m,消防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00 m;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小于15 L/s,最不利点消防栓压力不小于0.1 MPa,保证两路进水管与环状室外消防给水管网相连接,并且保证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小于DN100。

(3)在E3-1地块内设立一支兼职消防队,并且为兼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装备。

为了保守和安全起见,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还给出了如下建议:

(1)分层式企业总部内不设置送回风道(管)的集中空气调节系统。

(2)分层式企业总部12#楼内设置无加压消防水泵、无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增设消防水喉设备,选用自救式小口径消火栓来进行初期自主灭火。

(3)严格禁止在建筑外窗上设置防盗网等设施。

(4)加强兼职消防队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5)定期组织兼职消防队员灭火工作的实战消防演练,确保火灾发生时所有人员能及时到位。

(6)完善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诱导系统,譬如可以多采用蓄光、自发光装置、智能型人员疏散指示等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7)加强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加强消防措施的日常巡检,使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8)避免在主要通道和门口处摆放货架或其他杂物,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通道的畅通。

参考文献

[1]冯凯,徐志胜,杨淑江.消防站布局规划及可视化系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1):97-99.

[2]李峰.城市消防规划中线性优化模型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6):686-688.

[3]范平安.产业集聚区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1):854-856.

[4]尤飞,蒋军成.城市消防安全前沿技术及研究进展——新型主动和被动消防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6):457-462.

上一篇:双离合器变速器下一篇: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