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2024-10-12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精选12篇)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1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新时期下建筑企业工会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企业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确保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由于传统工会的工作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工会的发展,工会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给工会带来的影响,要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子,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会发展的方向,提升建筑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工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企业工会要落实国家政策,创新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同时要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建筑企业工作的作用,实现建筑企业长远发展。

一、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工会工作是建筑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相应的也要提高职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当前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所以提高工会的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协调和处理好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要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强化内部管理从而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和生产经营离不开人才,优秀的“复合化”工会干部人才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充分的认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高度的重视对工会内部的管理,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1]。

二、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1.企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企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一些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工作态度消极,对工会工作没有积极性,思想上对工会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形成唯利是图的观念,认为工作只是听领导讲话,在实践中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同时没有落实创新理念,将一些不良思想带到工作中,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使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能立足,对工会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企业的壮大发展,无法提高管理水平,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2.工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建筑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都不是很高,缺少基本的工作素质,工会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结构不合理,这些原因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部分员工没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思想觉悟不高,没有意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企业没有相关的培训机构,导致工会工作者素质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会要求,对自身的业务知识了解的不够,企业没有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没有创新意识,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够重视,工会的工作人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专业结构上,对建筑工会专业知识不了解,或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的太慢,当今社会发展给工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是工会人员素质不高无法迎接挑战,企业也忽视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2]。

3.工会工作方法过于传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工会实践工作中要不断更新工会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树立创新理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会工作,这样可以避免被淘汰,目前工会工作方法过于传统没有与时俱进,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了解网络平台,实际工作中仍然运用陈旧的工作方法,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工作中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工作方法不能深入开展工作,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下不能利用网络创新工作方法,单一传统的工作方法,滞后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在网络平台上不能实现实时互动交流,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导致整个工会队伍工作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及时了解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能利用网络渠道提高自身的素养,传统的工作方法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严重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3]。

三、新时期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应对措施

1.加强企业对工会工作的重视

建筑企业工会是我国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企业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工作人员受到中国主流思想的影响出现拜金现象,工作人员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工会工作,没有意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开展工作时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工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对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要求各个建筑企业要提高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工会管理意识,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从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

2.提升企业工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工会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当今社会对企业工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作中可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以“精通自身业务,了解其他业务”为目标的“复合化”工会干部要求,为建筑企业培育出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在网络中可以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工作人员如果只停留在原有的素质和水平上,将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不能很好地为建筑企业服务,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种才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才能更好的推动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建筑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员工对工会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助于建筑企业蓬勃发展[5]。

3.创新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方法

面对新形势,工会组织要按照“巩固、发展、创新、提高”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创新是企业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工会工作人员要树立创新理念,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企业要勇于创新直面迎接挑战,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新思路,完善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将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员工们的思维模式和利益诉求,为工会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大力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为工会工作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使工会各项业务工作信息和工作情况得到及时传递,有效提升工会工作效率。围绕工会的基本职能进行创新,加大维权力度的创新,给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创新工会的工作方法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新,贯彻落实创新理念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创新工作方法要维护职工的利益,确保企业工会可持续发展,要围绕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和优势,突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树立创新意识和理念,建设创新型工会,创新建筑企业工会工作方法要以群众为出发点,以创新的工作方法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工会的工作方法,才能推动建筑企业工会稳定发展,新形势下对建筑企业工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建筑企业要明确工会工作,为了确保工会工作顺利开展,建筑企业必须联合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作用和优势,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使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为适应形势要对工会工作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新局面,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企业的工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鹏辉.试论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企业工会工作[J].经营管理者,(9):163-164.

[2]龙小伟.发挥工会工作优势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以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4(1):14-17.

[3]孙际刚.试论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J].改革与开放,(4):177+179.

[4]李德奎.把握企业工会工作着力点促进企业工会工作上水平[J].中国工运,(3):11-13.

[5]郭松,巩军.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构筑和谐社会——北京外资企业工会工作调查报告[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4):35-40.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2

机遇

汽车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 拉动了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最终销量为938万辆, 比2007年全年新车销售量提升约6.7%。2009年上半年, 全国汽车销量实际已达609.88万辆, 于是业界将2009年汽车销量增长幅度调整为10~15%, 预计全年销量将达1120万辆左右, 从而我国可能超越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销量国。据有关专家预测, 2010年我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466万辆, 2020年达到7200万辆。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物流业的落后, 为汽车物流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高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物流技术落后, 物流服务范围有限、内涵单一,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物流供应商在帮助客户降低成本, 扩大服务范围, 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赢得客户的满意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汽车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集中地。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在中国生产, 然后通过物流渠道运送到美国和欧洲地区。有报告预计, 2012年之前, 从亚洲到欧洲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物流业务将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 而亚洲到美洲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物流的年均增长率为10.6%。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涌入了中国, 成为世界零部件生产基地的中国, 必将带动汽车零部件物流的蓬勃发展, 同时也向汽车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挑战

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跨国巨头来势汹汹。近几年, 跨国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 抢占汽车物流市场。同时, 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如中远、中海、中邮、中铁也纷纷将业务扩展到汽车物流领域。中国现代汽车物流的发展已进入以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零部件售后物流以及进出口物流方向延伸的竞争新格局。

总体来看, 成本过高是目前我国汽车物流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有数据显示, 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8%左右, 日本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达到5%, 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而且, 我国汽车商品车运输空返率约为39%, 车辆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3倍;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国外一般水平为8.8%, 而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远远高于国外的一般水平。全国运输汽车空驶率约37%, 其中汽车物流企业车辆运输空驶率达37~40%, 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缺乏合作。企业规模小, 技术装备落后。虽然目前汽车物流业出现了几个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 但总体来看, 市场上还存在很多靠几辆车就参与汽车物流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安全系数、服务质量以及赔偿能力很难有所保障。

相当多的汽车物流企业主要靠自己组织, 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资源不能共享, 这是造成整个汽车物流总体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虽然已有较多的汽车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资源共享与合作, 但这种合作只是为了缓解短时期内的物流资源不足, 而非抱着持续改进, 降本增效的目的。

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据了解, 现在车辆运输车执行的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2004年制定的箱式半挂车国家标准, 即GB1589-2004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外廓尺寸、车辆轴荷、车辆质量的限值。但是, 作为特殊运输工具的车辆运输车却难以执行这项国家标准, 因为这项国家标准对半挂车的车长限制为16.5m。2004年6月20日中国治超开始后, 有80%以上的车辆运输车超出该标准, 整个物流企业的超限车辆无法正常运行, 到处罚款、扣车, 车辆运输业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物流服务形态需改进。如果单从中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业务总量来说, 物流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汽车物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如果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成熟程度来衡量的话,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汽车物流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即孩提时代。虽然, 近年来汽车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 但大部分公司充其量只是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 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汽车物流服务的标准。

应对措施

发展第三方汽车物流, 增强市场竞争力, 应对跨国集团挑战。汽车物流业不只是仓储、配送整车, 而是对物流有需求的所有汽车零配件进行配送, 因其包含了对汽车1万多种零配件的供应链管理, 一辆汽车零配件的配送量相当于整车的1万倍。因此, 随着分工的日益细化, 汽车物流必将会由专业的汽车物流公司来承担。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 可以使汽车企业以无资产方式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并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 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重视水路铁路运输, 降低汽车物流成本。汽车物流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水 (海) 路和铁路三种方式。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汽车制造和经销商选择公路运输, 约占90%, 少量选择水 (海) 路运输, 约占10%, 铁路运输很少采用, 不到1%。但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汽车制造商开始重视成本控制以提升竞争力, 并将成本控制的注意力放在物流环节。由于水 (海) 路运输的成本比公路运输成本低20~30%, 水 (海) 路运输成为必然选择。

中国的汽车水 (海) 运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的汽车生产基地中的长春、北京、上海、广州主要集中在沿海,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通过沿海港口及长江码头串连而成的江海互通的运输系统, 能够大大降低汽车物流成本。汽车的进出口贸易更是主要依靠远洋运输。

铁路运输也是汽车物流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自1999年铁路介入汽车运输市场以来, 通过不断发展, 积累了较丰富的汽车运输经验。目前, 铁路已为全国十几家大型汽车生产商提供物流服务, 与一些大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2年, 全路汽车发送量为11.79万辆, 到2007年则增长到28.99万辆, 年均增长率达到35%。

构建汽车物流信息平台, 整合汽车物流资源。汽车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 将有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汽车物流资源有效整合, 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增强汽车物流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3

随着化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关注度的提高,罐式箱作为能够循环使用的液体化学品包装和运输工具,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属桶和塑料桶。这种转变使得化学品物流的安全性大幅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对环境更加有利。罐式箱可最大程度地满足水路、公路和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配备绝缘层、加热系统、制冷系统和恒温系统等辅助设备的专用罐式箱还能装运温度敏感货物。在欧美,罐式箱已占据液货运输市场65%的份额。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罐式箱20万台,且使用率非常高。2002—2008年,全球罐式箱需求增长率约为207%(见表1)。

2市场供给

20世纪90年代以前,罐式箱生产企业主要位于欧洲。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罐式箱生产转移至南非。我国自2002年开始生产罐式箱,目前我国罐式箱生产市场占有率已由当年的3.62%猛增至55.51%。随着新企业的加入,我国罐式箱生产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球罐式箱年产能近4.7万台,主要生产企业见表2。

3罐式箱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1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罐式箱需求显著减少。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6个月我国罐式箱出口量仅台,而2008年同期出口量近台,可见此次经济危机对罐式箱市场的冲击非常大。目前罐式箱生产企业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1)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对罐式箱生产企业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和货币汇率等方面。过去,用于生产罐体的不锈钢的价格翻了1番,目前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仍然较高。此外,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元相对主要罐式箱生产企业所在国的本币走软,而罐式箱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和薪资却以本币结算,导致企业利润显著减少。以我国为例,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20%,罐式箱生产企业的利润也相应下降。

(2)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与普通干货箱相比,罐式箱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特点突出。由于不同货物对罐式箱的设计要求不同,加上罐式箱首次采购成本较高,因此每批订单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罐式箱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这是我国罐式箱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罐式箱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国外(主要是欧洲或南非)已退市企业的专利技术进行生产,虽然能确保我国企业尽快掌握现有技术,但如果仅停留在购买技术的层面上而不实行自主研发,企业就无法真正掌握自身的发展命脉。

(3)替代品的冲击罐式箱的替代品主要是液体化学品船和集装箱液袋。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单次运量在以下,则使用罐式箱运输的效率较高;如果单次运量超过,则直接使用液体化学品船运输更为经济。集装箱液袋是能够储存和运输非危险液体货物的新型容器,液袋与干货箱结合的运输方式在非危险液体货物国际联运领域很有竞争力。据统计,集装箱液袋的需求量由2003年的约5万个发展到2008年的约20万个,短短间增长300%。尽管2008年集装箱液袋的需求增长率大幅下降,但绝对量仍然很大。业内人士预计,集装箱液袋的需求增长趋势仍将延续,液袋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无疑将对罐式箱市场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4)产能过剩当前全球罐式箱需求量约2万台,而年产能近4.7万台,产能严重过剩。

3.2应对措施

虽然罐式箱生产企业无法改变宏观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但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保持成本优势虽然我国已进入营运力价格的快速增长期,但劳动力价格仍然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罐式箱生产企业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结构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保持成本优势。此外,货币汇率变化对在位企业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到美元硬通货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除非生产企业与客户达成以其他货币进行结算的协议,否则只能努力从其他方面消除汇率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2)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由于我国罐式箱生产企业的成本较低且交货期较短,国外罐式箱生产企业在标准罐式箱生产领域已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其转向主攻非标准罐式箱。比如,德国的WEW Gmbh和比利时的Van Hool利用自身较强的研发能力,为客户生产特殊用途的罐式箱,目前特种罐式箱已占这2家企业总产量的70%左右。特种罐式箱对企业设计研发水平的要求较高,价格也比标准罐式箱高得多。我国罐式箱生产企业只有努力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才能在罐式箱生产领域确立完全竞争优势。

(3)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行商业合作与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有助于罐式箱生产企业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特色产品,比如,罐式箱生产企业可与石油化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游供应商实行合作,可有效降低生产企业的采购成本。此外,与供应商建立联盟关系,让供应商参与生产企业的产品改进和研发,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技术及商业资源,能使生产企业更快速地应对市场变化,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扩大经营范围罐式箱生产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罐式箱生产企业,应当努力扩大经营范围,设计开发生产各种罐类产品,如气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等,从而减少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规避市场风险,缓解产能过剩。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4

新的世纪,中国取得了新的成绩,相应地,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然,成绩、机遇以及挑战都是各方面的,在外交方面也是如此。

俗话说“树大招风”,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贴切不贴切。中国愈发强大,其一举一动在国际舞台上就愈发引人瞩目,甚至被某些好事者理解成为别有用心。“中国威胁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样的观点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试问对于一个“威胁”,有哪个国建能够安心与其发展外交关系,加强沟通与合作呢?

上述一段是我认为中国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再有,中国与周边国间的外交关系的处理,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严格的讲,这并不算得上是本世纪新生的挑战,但是新的时期我国与周边邻国对外政策、领导人甚至是周边国家执政党的变换都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关系在每一时期都有着每一时期不同的问题,所以我暂且把它归入新的挑战。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中日、中菲都存在着领土纠纷问题,国内舆论界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我想,这不仅是中日、中菲问题,其中牵扯到的是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如何解决好类似问题,者也考验着中国的外交。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外,中国外交面临的新的挑战还是很多的。像全球反恐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气候变化与全球风险社会问题、对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四处扩散的危险的紧张情绪问题„„

那么,中国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呢?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思考。首先,中国应该继续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保证我国外交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再有,积极顺应经济圈全球化发展的大潮,在气候、人权等问题上做出积极响应,在化解国际社会对我国一些情况误区的基础上,争取利用对我国有力的形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局面;发展大国战略建立大国形象,即培养大众与决策层的“大国意识”,重视国际社会的“民意”有所作为,积极进行“国际参与”,重视国家形象传播的技术机制建设。最后,对外交部的工作机制做出一定的调整,建立和强化海外风险的评估体制,建立和强化涉外风险的预警体制,建立和强化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的危机处理体制,把现有的不完整不充分的一些做法和机构整合起来。总之要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5

挑战

一是生产线升级改造困难。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中,我们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设备较为落后,能源消耗大,对原有生产流程改造、产品升级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面临重大资金缺口。

二是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压力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技术压力难关,目前的生产技术、能源选择、资源利用率以及传统观念都在阻碍着企业进行借低碳改革的步伐。无论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改履行温室气体减排国际责任的角度考虑,必须加速发展低碳经济。但新能源技术成为制约的瓶颈。三是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尽管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因难以执行而未执行。另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措施

一是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向外整合资源,向内调整产品、渠道、产业链等,抓住一些新兴的领域和新兴的产业,超前做出部署,抢占稀缺的低碳商机,就很可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

二是中国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时机积极与国际联系,改造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学习先进经验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创新,研究开发新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屹立不倒。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6

建筑企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所涉及到专业性知识较广,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都涉及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各种技术,极其复杂。它的安装生命周期始于设备采购,再到安装、调试、运行、竣工验收,技术含量较高,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目前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要边做边学习安装技术及施工方法,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设备的安装固然有自身的特点,又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各种手段,来保证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二、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

(1)、机电设备的连接螺栓的问题;螺栓、螺母连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连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连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

(2)、机电设备的振动问题;对于机电设备中的泵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壳体与转子同心度差、定子与转子相互摩擦、轴承间隙大以及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对于电机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定子与转子之间相互摩擦、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在泵操作过程中因实际参数与泵所标注的额定参数相差较大,就导致泵的不稳定运行,因此操作人员使泵在规定的额定参数下运行。

(3)、机电设备安装中的超电流问题;对于泵而言,当泵内存在异物、壳体与转子相互摩擦、轴承损坏等都会引起超电流问题。对于电机而言,当电机电源缺相、线路电阻偏高、过载电路整定偏小、功率偏小时都会出现超电流问题。对于工艺操作而言,当泵实际送介质远大于设计水平时就可能出现超电流问题。

(4)、电气设备安装存在问题;在隔离开关的安装时,若操作不当、接触面积不够、开关松动等都会使接触面发生氧化,进而增大电阻,导致触头出现烧蚀或者灼伤问题,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触头未按照要求进行装配,分合闸速度、同期性、接触压力以及插入形成等不合要求,会出现熄弧时间过长,引发机电设备的绝缘质出现分解,进而可能导致断路器发生爆炸。

三、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7

一、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的意义及内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营业税征收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通常表现为重复征税,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在此背景下,国家明确提出了要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调减营业税等税收的指示,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此,营改增范围不断扩大,建筑企业也被纳入营改增范围之中,营改增后,建筑行业实行11%的税率,购买材料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而有些材料供应商抵扣税率为3%,较营业税税率有了较大变化。因此,要做好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就必须了解二者的关系。

(一)营业税及增值税都属于流转税,二者都是在企业流通环节进行征收,二者不能重复征收。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征收对象不同。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为价外税,营业税以营业额作为征税对象,增值税以流通环节中的增加额作为征税对象。

(三)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纳税地点不同。营业税的征收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在业务发生地点进行征税,若从事跨省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税务机关申报。增值税的纳税地点在企业注册地,并且后续可能发生变更。

(四)营业税存在重复纳税现象,而增值税是以增加额为纳税对象,不存在重复征税,其应纳税额是企业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是抵扣之后的余额,如果当期抵扣不足,可以结转下期进行抵扣。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及会计核算影响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

1.可能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税负

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税率为3%,对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税率为11%,其中,小规模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并不能实现进项税税额抵扣,在不考虑城建费、教育附加的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可以从3%降至2.9%,税负会降低。

2.税负增加原因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与普通企业不同的费用,例如建筑材料、水电费、农民工工资、临时采购、个体承包、固定资产购置等,这些需要的存在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花费资金,然而,上述几个方面在费用发生过程中,要么发票不够规格无法实现抵扣,或无法取得专用发票,例如个体经营供应商、施工移动过程中的水电费、临时采购、个体承包等;要么不允许进行抵扣,例如农民工工资、固定资产租用等。因此,由于生产经营特点,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手段对建筑业进行结构性减负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增加企业税负。

3.税负持平的实现

建筑施工企业缴纳营业税等于应税收入与营业税率的乘积,增值税等于应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率-可抵扣进项税额,如果不考虑附加费,设应税收入与进项税分别为a、b,如果要实现营改增后的税负持平,则有:a/(1+11%)*11-b=3%*a,计算得7%a=b。因此,如果要实现流转税的持平,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将进项税额控制为应税额的7%才能实现持平,如果税负继续下降,则要获得高于营业收入的可抵扣进项税额。在营改增后,企业进项税额是影响企业税负大小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进项税额的原因则是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否可以取得进项发票。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营改增前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会计核算

在营改增前,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核算科目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两个科目,分别为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应交营业税费,在进行营业税会计核算时,涉及的业务处理较为简单,主要是计提与缴纳。

2.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必然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的变化,会计科目在营改增之后应该包括:

主要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其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

出口退税、转出多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转出未交增值税、免税款等;应交增值税还需下设“新增增值税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对原有增值税业务进项进行区分。

在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增值税缴纳、销项税及进项税计提、转出未缴增值税等。首先,在增值税缴纳时,纳税主体应该将当月缴纳增值税额借记“已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将欠缴税额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第二,在销项税计提时,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结算时需按照实际收到及应收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科目,同时,按照结算金额、应缴增值税额、建造合同确认收入,分别贷记“工程结算”、“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在建造合同确认收入中借记“毛利”、“主营业务成本”。第三,在转出未缴增值税处理上,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其差额计算出来,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转出未缴增值税”项,同时贷记“未缴增值税”。

三、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应对方案

(一)建筑施工企业业务环节中的应对举措

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过后的税收及会计核算都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业务流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应对。

1.营改增之后会实现汇总纳税,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将下属公司分别进行工商注册,才能够确定为增值税纳税主体。

2.项目投标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应对机制是针对投招标环节中建筑产品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差额进行的,企业销项税只有大于进项税,产品才会承担税金。在这一环节,应该严密测算进项税额,掌握招标概算变化,设计投标文件。

3.合同订立环节。一方面,要在合同额方面,力争由业主支付合同额外所需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从而提高企业收入。另一方面,要在合同内容上进行设计,由建设方采购大宗材料与主要设备,明确合同额中是否包含甲供材料。

4.项目立项环节。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对立项相关文件的核查及研读,在施工方案制定时重点明确增值税负降低的关键点,在关键点上设控制措施及控制人员。

5.项目实施环节。这一环节中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应规范采购及纳税行为。要集中采购具有纳税人资质分包、供应商的工程材料,明确发票提供时间;纳税时应该避免销项、进项税发票之间的时间差异;确认在抵扣期内完成抵扣。

6.项目结算环节。这一环节中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应该将结算分为营改增前工程及营改增后工程。对营改增后实施项目,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增值税存在与否、增值税项列示与否进行清点。对营改增前实施项目,要尽早进行结算,防止税费损失。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应对举措

1.建筑施工企业要将自身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自身流程进行梳理,规范采购,方便抵扣凭据的生成。

2.强化内部培训。要提高内部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文件,避免因政策变化出现的违规核算。主要可以运用开展培训、引入新人才、举办讲座等方式。

3.强化项目管理,提高监控水平。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特殊性很强,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施工组织、目标成本管理及单项成本核算工作,在监控方面提高对施工采购、工作地点及纳税时间方面的力度,要提高纳税筹划水平。

4.跟上政策变化。只有对新政策进行及时把握,企业才能及时与税务管理部门沟通,及时获得支持,提高自身业务规范性,提高竞争力。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生产地域分散,资金投入大,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对营改增的理解,在经营过程中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营改增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不会在税制改革中受到损失,才能借此契机实现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措施;税收筹划

早在2011年11份,我国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文简称“营改增”)试点方案的相关通知。到2012年年初,“营改增”方案在上海地区首先进行试点。到12年7月份,国务常务会议上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大营改增的试点。下文简要介绍了营改增的主要内容、实施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以及提出了企业该做的应对措施和相关税收筹划建议,从而帮助建筑企业能够顺利度过政策的改革期。

一、营改增改革的主要内容

营改增的主要内容有:在进行营改增的试点地区的交通运输、建筑、文化体育、现代化服务、邮电通信等行业,以及不动产销售业在自税制转换的那天起,自动将缴纳营业税变成缴纳增值税。试点地区的纳税人以前享有的技术转让营业税的减免政策,在营改增以后调整为增值税免税的政策;现在一般纳税人向营改增试点地区的纳税人购买服务的话,可以抵扣进项的税额;另外在试点地区的纳税人营业税差额的征税政策,在试点期间依然可以延续,试点原归属地区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税收的归属权不会改变。

二、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企业产生的影响

1.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担率的影响

在部分地区实施营改增政策以后,会对该地区的建筑企业的整体税负担率产生影响。第一,在企业建设初期投入的各种设备及建筑材料库存、监测仪器等固定资产的所产生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扣出,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财务状况,缓解企业谁去压力,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第二,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在增值税中有关无形资产转让的相关政策,提高了企业对自身建设的重视,促进企业引进人才,对各项技术的研究深入,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到可以开具发票的供应商那里购进新的建筑材料、设备、办公日常用品及其他的固定资产,这样就可以抵扣进项的税额,企业将人力资源承包给具有纳税人资格公司,也可以将人力资源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从而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2.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的影响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经营范围还是比较广泛,对于材料及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相对较大,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购进材料及固定资产抵扣税额,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这给企业对扩大企业规模、加强设备更新、引进先进技术都提高能够了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前,部分建筑企业因为营业税政策,很难有效的减少企业成本、难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在面对相同行业的竞争者时处于劣势;营改增政策后,这些企业在面对其他企业竞争的时候,拥有统一的税收制度从而可以享受更加公平的竞争,增多企业赢得市场的机会,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企业营业税不能进行扣除,因此核算工作相对简单,在营改增之后,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进、项税额等科目,也就增加了核算的难度。而习惯了之前营业税的工作人员可能对于增值税发票的使用管理及增值税如何报税的问题还不太清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三、建筑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措施

1.基于企业自身特点,做好应对准备

营改增的实施对完善我国税率制度、缓解企业负担,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企业要想顺利度过政策的过渡期,享受其带来的良好效果,就必须掌握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提早做好应对政策过渡期的准备;并且企业还要主动地给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不予以阻挠,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动员,让员工在行动及思想上支持营改增的落实,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消除不利于政策实施的因素,以最好的企业面貌适应新政策。

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在营改增实施后,各建筑企业一定要转变企业经营理念、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同时,企业必须通加强对财务人员相关知识进行严格培训,或者重新聘请增值税业务熟练的新财务人员,以便于准确核算进、销项的税额,熟练掌握增值税的核算环节,提高财务会计的核算水平。

四、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的税收筹划建议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变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更好的税收筹划,以便于降低企业成本。企业要根据财务情况及时的调整报价,避免营改增实施后税务不减反增现象的出现。如果是营改增政策还未出台的地区,企业要采取的观望态度,根据自身特点关注并调整报价,在营改增实施的第一时间,吸取其他行业竞争者的优点,根据政策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综合所述,营改增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提出缓解企业税务压力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在国家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过渡期中提高自身的企业效益,保证自己的建筑领域的地位,就必须提高企业自身建设,加强企业内部发展,在引进科学研究适应国家新政策的同时更新设备及技术,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进一步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市场,从而推动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其成,张琨,王丽妍.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对建筑业影响分析[J].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011,19:77-78.

[2]林雯.浅析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60-61.

[3]王宝华.浅析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3,20:110-111.

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应对措施 篇9

作者:李承玮 点击量275次 文号:时间:2013-08-26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港口企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文中分析了港口的安全生产现状及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港口;生产现状;安全管理;措施

港口生产是一种动态的立体交叉形式的特色生产过程。它受限于人、机械设备、货物、环境等多种因素,要求各个环节紧密联接,而且相互制约,若是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生产无法正常开展,更严重的将造成机损、货损事故甚至伤亡事故。

1、港口安全生产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港口重特大事故及主要港口的年千人死亡率和每百万吨货物吞吐量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是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形式依然严峻。

集团目前正处于全面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高科技设备投入生产,货物吞吐量逐步攀升,多个专业化码头相继投入建设,在未来将按瓯江南北两岸来划分港口功能,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港口功能专业化。但是现阶段集团下属的几个码头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都不高,普遍存在多个货种及人、机交叉作业等现象,而由各类原因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认真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不难发现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⑴、港口的生产设备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码头生产离不开设备,现代化码头装卸作业基本上都是由机械设备来完成的,已经远远脱离了原来的人力搬运的作业模式。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是在效率提升的同时带来的是屡见不鲜的机损事故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人会生病,机械设备也一样会“生病”,机械设备的各个机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若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排除,将导致机损甚至是伤亡事故。龙湾公司一辆装载机曾经就是由于一条线路表皮破损,结果与车身接触造成短路,短路引发的电火花导致车辆发生自燃事故,造成了几万元的经济损失,幸好没有人身伤亡。

⑵、操作人员自身素质与日益发展的港口生产存在矛盾

在港口生产日益发展的现在,对作业现场操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码头,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不仅会操作,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果操作人员自身素质高、自律性强、团队配合意识高,那么在生产现场就不会盲目作业,而且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高。

集团下属几个码头企业目前的操作人员均是劳务公司的派遣工,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劳动纪律性不强,一些操作规程及与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往往履行不到位。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或为了加快装卸速度往往进行冒险作业、违章作业,而习惯性违章更是屡见不鲜。根据有关资料表明,6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于思想麻痹、纪律松弛、自我防范意识差、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状元岙公司就曾有一名工班班长在前勤作业时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在煤炭船舶的密封仓内睡觉,结果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⑶、港口专业化程度不高,广泛存在人机交叉作业现象

国外一些专业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港口,作业场地内几乎看不见人,所有的作业过程均是由专业人员操纵机械设备来完成,中间流程不需要额外的辅助作业人员,甚至一些先进的集装箱港口连机械设备也无需人员在现场操作,只要在中控室进行远程操控就可以了,设备会根据中控室的指令自动进行作业。设备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高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概率就越小。

温州港口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弊端。就集团下属几个港口企业来看,规模在温州应该算是较大的,但是由于航道、货源、集疏运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港口接卸的货

种非常的复杂,无法形成一个专业的散货码头或集装箱码头,先进的、专业的机械设备就没有用武之地。码头前沿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人、机、货接触密度很高,基本上是一个立体交叉的作业空间,势必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这就给生产现场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⑷、安全管理人员与港口发展不匹配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其素质的高低对能否搞好安全生产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够透彻,或者根本就不懂安全管理,那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集团下属的几个港口企业还是比较注重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但是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不高、老龄化等现象。虽说老工人可能对生产各个环节比较了解,知道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点,但是他们对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工艺流程,新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新的技术接受度不高,习惯用老的一套思想来看问题。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安全管理人员拉不下面子去管理,发现违章只是口头警告一下,没有严格的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去执行。殊不知这样是纵容违章人员再次违章。

2、改进安全生产的应对措施

如何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有序的进行,是各个港口企业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努力的方向。但是现阶段要做到完全没有安全生产事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做到尽量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现结合以上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⑴、健全机械设备巡查制度

设备巡查制度的建设对一个港口企业尤为重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巡查工作可以在设备故障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就被发现并及时解决,保证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有效的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港口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设备巡查应根据岗位的不同分为三类,分别是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岗位的检查。操作人员检查应该在设备开始作业前完成,侧重于设备工作性能、安全装置等方面的检查。技术人员应该每月不少于一次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检查。管理人员应该不定期的对设备整体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现阶段我们这三种检查工作做的都不够,特别是操作人员的工前检查更是做不到位,大部分人都是敷衍了事,而有的操作人员甚至没有进行工前检查,只是收工后在检查表上做个记录。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对工前检查记录的抽查和处罚力度,使工前检查真正的得到落实。

⑵、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推进港口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港口安全文化建设是稳定港口生产、构建和谐港口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员工自身防护能力,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前勤辅助作业人员等特殊岗位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要保证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对培训工人进行考试,考试类型可分开卷和闭卷考试,经考试合格的员工方可上岗作业,不合格的则继续学习。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按章作业,严禁无证人员上岗。

其次要提高员工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通过相关的培训,要求作业人员在面对各类不同的突发事故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予以紧急处置,努力使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最后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介,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可以举办例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咨询日,分发安全知识卡片等活动和手段,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

⑶、提高码头专业化、自动化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港口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化、自动化码头建设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通过对一些事故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下,作业条件越恶劣,作业强度越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大。专业化、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对于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减少交叉作业概率、改善作业条件有很大的帮助。现阶段我们可能无法做到集装箱全自动化作业或散货皮带机流水线,但是可以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比如像龙湾公司的散货装卸工艺改进,用卸料漏斗替代原有的装载机装卸作

业,可以避免因装载机与自卸车交叉作业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⑷、加强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规范作业减少伤害

现场管理是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而规范作业则是保障生产有序进行、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做好现场管理、保证规范作业首先要做好对重点作业现场的管理,比如清仓作业、件杂货作业、堆高作业现场的管理及规范作业,要明确班组长及现场指导员的职责,要做好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衔接沟通工作,严禁违章作业、冒险作业。其次要重点关注夜间及特殊气候环境下的生产现场管理,夜间作业一定要穿戴反光背心,尽量避免在强风、大雾等气候条件下作业,如果确实生产需要,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最后要做好生产现场无关人员的管理,应明确禁止外来无关人员出现在生产现场,原则上应禁止外来提货人员在现场提货时从货车上下来,如确实有必要则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⑸、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

有时候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这其中的关键是从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中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提出应对措施。现阶段大家普遍都是发生事故才召开事故分析会,这样是典型的亡羊补牢式做法。我认为安全部门应该收集已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然后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原因、类型等进行归纳分类,然后总结每一类事故的应对措施,最后整理装订成册,分发给员工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可以让员工比较全面的了解各类事故,提高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⑹、加强港口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是生产现场的一道防护网。专业的高素质的安全管理员能有效的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现阶段我们应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年轻员工先到安全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熟悉业务流程,然后半脱岗或脱岗针对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专业学习。这样员工就可以针对工作岗位的性质及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能更好的掌握相关安全管理的知识,完成学习后一定能大幅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充分运用科学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港口的生产作业提供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要把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要让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要真正的把做好安全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要做到让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为安全生产分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

[1] 谢进光.对当前港口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交通企业管理,2006,(08).[2] 杨军,曹斌,赵继新.北部湾港口安全生产与职业人才培养研究.安全论坛,2011

[3] 张建军.港口企业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研究.安全管理与技术,2008,(08)

[4] 王磊.科学管理结合人文关怀提升港口安全管理水平.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5]张广进,陈波,陈全,崔新明,张超.我国港口安全管理机制研究探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10

实施新企业结构应对新环境挑战--一个企业应对中国加入WTO的策略

一、企业的.现状分析 这是一家专门生产汽车、摩托车灯具的企业,经过一些年的发展,该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它的问题.

作 者:孙纯怡 徐福缘 于长锐 何静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刊 名:企业经济  PKU英文刊名:ENTERPRISE ECONOMY 年,卷(期):2003 “”(4) 分类号:F27 关键词: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11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89-01

我国现状施行的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税制,由于营业的税扣税链条的不完整性,造成了重复的征税的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为应对这一问题,国家于2011年开始试点运行营业税收该增值税,这是当前税收改革的重要趋势,有利于企业的的发展。虽然当前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暂不包括建筑行业,但是建筑企业的营改增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建筑企业运行营改增,有助于改善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的支出,便于企业管理,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营改增的出台,也会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发挥营改增的优势,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一、营改增的含义

营改增是指将企业要缴纳的营业税改变成增值税进行缴纳,目的是消除重复纳税问题,主要针对的对象为企业增值部分的纳税。营改增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同时缴纳问题,减少了对增值税作用的限制,有利于税制的发展。营改增在企业中的运用,减少了税收企业的束缚,便于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转变企业生产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营改增在建筑企业中,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核算。建筑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根据计提以及缴纳过程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目前,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这就使得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部分更加复杂,需要对人员、材料以及产品验工计价等进行具体会计核算,大量的工作,增强了会计核算的科目,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产总额核算。建筑企业在施工中,需要大型设备以及原材料,这些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中,按照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这样就导致建筑企业资产总额不断下降,最终影响企业负债情况。

(二)收入核算方面。建筑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在缴纳营业税时,一般根据建筑企业工程的总体造价以及相关利润进行,但是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之后,增值税它属于一种价外税,缴纳的依据变为不含增值税的这个工程造价,针对这种营改增状况,在建筑企业中,部分增值税可能出现无法抵扣的现象,相应地企业的增值税就会增加,这些税务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润不断下降,给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面。随着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税制,该企业之前的成本核算为价加税,通常按照实际成本和进项税额来实施具体的缴税。但是税制在改革之后,由于企业的增值税是按照建筑企业的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发票减抵扣具体计算税额的,因此这就造成进项税和销项税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并且该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也在不断上升,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成本核算。

(四)税制改革后对现金流和利润核算的影响。通常企业的现金流增减和企业整体税负的增减成反比,另外企业的收入、成本以及营业税具体决定着建筑企业的利润状况。当建筑企业缴纳营业税时,在受到相关税制缴纳的影响,对资金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整个企业资金实际运转。

(五)营改增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目前,在现代建筑企业中,普遍实行的是代扣代缴营业税方式,建筑企业在验工计价时,通常采取从验工计价和付款中直接代扣营业税,但是在目前实行了营改增后,这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加大企业资金紧张程度。

三、实施营改增,建筑企业的应对措施

目前,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对建筑企业还存在很多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造成整个企业资金不能正常运转,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收入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上述介绍和研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一些解决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有效性,在认清该企业形势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税制应对措施,及时实施营改增,建筑企业也能正常运转,加强税务的计算和缴纳管理应对措施。具体的应对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企业正确积极应对。建筑企业在应对营改增过程中,首先要认清该企业的形势,具体分析营改增对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要求相关部门要降低对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并且下调保证金等措施,积极应对营改增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压力。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会计核算的科目相应地增加了,并且比较复杂,因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针对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建立新的增值税核算体系,确保企业在运转过程中税务工作与会计工作协调进行。

(三)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按照新的税务制度,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要提升自身的财务素质,扩展会计知识,不断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建立健全财务资料系统,确保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更加标准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经营方式。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要从公司组织机构,子分公司的设立和发展战略以及重大投融资项目上做出相应调整。如前所述,营改增对于非法转包、分包,挂靠以及联营项目等经营方式更容易实现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规范经营方式,规避法律风险。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营改增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体系,对于国家、政府以及企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确保营改增在实施候,减轻企业的负担,在完善税制的前提下,增强企业的经济利润,促进资金流正常运转。对于营改增涉及到的会计核算、税收工作等,会计人员与涉税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会推动营改增的进一步发展,营改增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又一定会推动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艳芹.对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现实研究[J],财经界,2011(9)

[2]戴国华.建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影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2(3)

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 篇12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文件,明确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在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大幕,建筑业亦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范围。自2012年在上海部分行业进行试点以来,“营改增”不断扩大试点行业和试点区域,至2014年6月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目前仅剩生活性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未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历程和进展情况如下图所示。目前,国家对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

二、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主要内容

营业税和增值税在本质上都属流转税,但两者在课税对象、计税方法、税率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一)营业税、税率及征收方法

(1)营业税是以计税营业额为课税对象,属于价内税;(2)施工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为实际工程结算价款乘以相应的营业税率,施工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扣除其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计税基数;(3)施工企业营业税税率为3%,流转税附加以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为基数乘以附加税率计算,附加税率为12%,其中教育费附加3%,城建税7%,地方教育费2%(不同地区的附加税目和税率会有所不同);(4)对施工企业征税的节点在开营业税发票阶段,同时税法规定施工企业营业税及附加实行总包单位代扣代缴征税制度。

(二)增值税、增值税税率及征收方法

(1)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属于价外税;(2)施工企业应缴纳增值税为工程结算价款除以(1+ 增值税税率)再乘以增值税税率,并且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企业当期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3)根据《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文件规定,施工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1%,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增值税的纳税额 =[工程结算价款 /(1+11%)]*11%- 可抵扣进项税额,流转税附加以其缴纳的增值税为基数乘以附加税率;(4)增值税的缴纳环节也是在开票阶段,由施工企业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纳税。

三、“营改增”后对施工企业的影响

(一)整体税负增加

根据2012年初住建部委托其下属的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组织的一项涉及全国范围的建筑业“营改增”调研测算的结果表明,按照其对60余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调研并实际测算,3%的营业税(扣除分包方发票的税金后,实际税负不到3%)改为11%的增值税后,税负增加的企业达到85%以上,整体税负为5.8%,增加比例为93.47%。本企业在2014年5月~7月对所属10个项目部进行“营改增”模拟运行,通过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计税模式下的账务对比,结果显示“营改增”后根据测算增值税税负在5%~6%之间,整体税负增加明显。在目前建筑业普遍微利的情况下,税负的增加将会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盈亏情况,甚至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危机。

(二)对甲供材管理的影响

甲供材由建设单位采购并负责与厂家结算和付款,发票由供应厂家直接开给建设单位。在营业税缴纳中,此部分计价在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缴纳范畴当中。建筑业“营改增”后,若延续甲供材此种管理模式,将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甲供材料普遍金额较大,计入大量的销项税额,但由于发票抬头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不能抵扣该部分材料的进项税额,将会增加施工企业的税负;再者,甲供材可抵扣进项税额税率为17%,高于销项税率11%,因此,即便将甲供材从验工计价中分离出去,以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的实际结算金额为计税基础,也将间接导致企业税负高于正常水平。

(三)对现金流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我国现行增值税条例规定,可抵扣进项税额如本期未抵扣完全,可结转后期继续进行抵扣,但不予退税。施工前期,材料、设备投入较大,会产生大量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而增值税是按每期的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为基数进行缴纳的,大量的进项税额留抵会给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延迟计价和建设单位拖欠验工计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影响;(2)增值税必须在当期验工计价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的规定期限内缴纳,如果施工企业当期未能及时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期就不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这也会给施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带来一定压力。

(四)增值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影响

施工企业一般是以总部的名义和资质对外承揽工程,然后设立单独的项目部专门从事建筑施工活动,跨地区施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纳税,因此,“营改增”后,异地施工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就会给施工企业增值税的缴纳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要准确、及时地掌握异地项目施工的进度情况、当期工程验工计价情况以及建设单位款项支付等情况,将会加大主管税务机关、施工企业的增值税征纳税难度。

四、施工企业“营改增”应对策略分析

(一)采购、分包决策中对报价实行价税分离

无论营业税税制还是增值税税制模式下,对施工企业来说,税负绝对值的高低都只是财务评价的中间指标,最终评价指标是其盈利和创效能力。建筑业“营改增”后,材料、设备采购及专业分包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用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的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等所提供的发票所能抵扣的税率和进项税额是有差异的,所能抵扣越多,对应的实际负担的成本也就降得越多。

(二)整体税负增加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应对税负增加的有效措施是降低销项税额,并争取进项税的足额抵扣。降低销项税额可以通过降低税基、争取低税率或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本文侧重于研究在销项税额一定时,如何合理地争取进项税额的足额抵扣和抵扣最大化。

1.加强供应商和分包商管理,规范进项税票的取得。“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应改变以往注重报价低的企业作为材料或分包供应商的选择模式,而应对报价、可抵扣税额、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地选用有实力和信誉良好、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分供方进行合作,从源头上规范和保证进项税发票的取得,通过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争取足额进项抵扣。

2.加强地材、零星材料采购管理。针对地材、零星材料采购不能取得发票或只能取得低抵扣税率发票的问题,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这部分材料采购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其采购规范,尽量选择从正规的地材生产厂家和零星材料供应商处采购,以取得正规增值税发票;当厂家不能领购相应的增值税专票时,施工企业应督促其去当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施工企业应合理引导企业合格分供方名录中提供这部分材料的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科学转型、合理升级,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资格。

3.探索商品混凝土来料加工模式。目前,国家对以水泥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混凝土厂家实行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增值税税率为6%,其采购的水泥等原料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在建筑业“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只能以6%的税率进行商品混凝土的进项抵扣,远低于一般材料17%的抵扣率。由于水泥、外加剂等原料的进项税额对商砼厂家来讲不能进行抵扣,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与商砼厂家的协商和沟通,探索商品混凝土来料加工模式,由施工企业自购水泥、外加剂等,然后委托商砼厂家进行混凝土加工,将水泥、外加剂等材料发票、混凝土加工增值部分的发票用于施工企业的进项抵扣。

(三)甲供材管理的应对措施

由于甲供材往往金额较大,可抵扣税率高(17%),因此在总包合同的签订中,要严格控制甲供材的约定。同时,由于建设单位提供材料用于工程建设,材料费用直接计入工程成本,不能进行进项抵扣,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同建设单位的沟通,尽量争取以以下方法处理甲供材问题:(1)取消甲供材,全部归施工单位自行采购;(2)将甲供改为甲指乙供,由施工单位采购并付款;(3)甲供材继续由建设单位采购和付款,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采用施工企业委托建设单位采购的形式,发票开给施工企业。

(四)现金流问题的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应充分考虑进销项税额的平衡和匹配问题。按现行增值税暂行规定,增值税进项税额要在180天内认证完毕,因此,在材料、设备及分包的招标及合同签订中,要有针对性地对付款条件和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等条款进行约束,使其与项目验工计价和收款相挂钩;成本部门应及时进行当期工程计价和收款,尽量避免出现滞后计价和长期拖欠工程款的情况。项目材料、财务、成本和工程部门应紧密沟通和协调,建立合理高效的协作机制,以合理平衡进项和销项,减轻“营改增”对企业造成的现金流压力。

(五)纳税地点问题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后,为了应对纳税地点问题,建议施工企业采用项目部预征、企业总部汇总纳税的形式。项目上配备具有“营改增”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根据项目进项、销项税额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征税款的计算,然后各项目汇总到总部,由总部根据结转来的所有项目的预征税额,再结合总部自身的进销项情况缴纳应缴税款,并在年终进行汇算清缴。

五、小结

上一篇: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下一篇:仁爱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