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安全上墙制度

2024-08-20

建筑企业安全上墙制度(通用8篇)

建筑企业安全上墙制度 篇1

工 贸 企 业 上 墙 安 全 制 度

目 录

一、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4

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10

四、安全投入管理..............................................12

五、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3

六、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14

七、安全教育培训管理..........................................16

八、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9

九、设备设施安全管理..........................................21

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24

十一、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25

十二、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27

十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29

十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1

十五、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32

十六、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33

十七、职业健康管理............................................34

十八、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37

十九、应急管理................................................41

二十、事故管理................................................42 二

十一、安全绩效评定管理......................................47 二

十二、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48 二

十三、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49 二

十四、安全组织机构图、应急预案(业主自己编制)

一、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工作是我公司的首要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同时也是“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具体体现。为推动我公司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各级管理人员、班组的安全工作有目标、行为有规范、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目标的制定

根据公司下达的安全目标,结合本企业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全体职工自身素质,特制定本安全目标。

(一)目标

1、工亡事故发生率:0人次/年。

2、重伤事故发生率:0人次/年。

3、全年实现“六为零”。即无工亡事故,重伤事故为零,无重大设备事故为零,无重大火灾事故为零,无重大交通事故为零,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4、本轻伤发生率实现比上一下降5%。

5、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率为100%。

(二)实现目标的工作内容

1、公司布臵的日常工作、隐患排查治理项目及重大安全工作。

2、安监部门和公司检查中提出的整改事项。

二、目标的实施

1、坚持分层负责原则,公司厂长要自上而下地对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目标落实到各班组长及班组成员。

2、专职安全员要监督各班组的目标完成情况,每月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奖优罚劣,制定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3、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牵头,按月检查各班组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安全会上通报各班组目标完成情况,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三、目标的考核

1、各班组长按月总结每个责任人的目标完成情况,建立个人安全目标档案,作为个人平时或考核评价的依据。

2、公司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专职安全员要对各班组和个人每月或全年安全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并写出书面评价意见,作为班组和个人考核评价依据。

3、由安全技术员负责收集各班组每月安全目标分析、考核情况,由公司经理对本企业全年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按照安全奖惩制度提出奖惩意见。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

1目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本公司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本公司的安全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全体员工都必须在各自岗位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实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公司生产持续顺利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总经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公司安全工作负总的责任。

2.2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部门的安全工作。2.3各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班组的安全工作。2.4各岗位员工是本岗位的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3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具体职责

3.1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3.1.1总经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3.1.2重视员工的劳动条件和企业的安全、工业卫生状况,重视女工的劳动保护工作。3.1.3批准、发布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

3.1.4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审定重大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案。

3.1.5建立健全安全组织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按企业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充实安全专业人员,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稳定完全专业队伍。

3.1.6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审核引进技术(设备)和开发新产品中的重要安全技术问题。组织公司性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

3.1.7坚持“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1.8根据国家规定保证安全投入经费,有计划地解决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3.2生产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3.2.1协助公司总经理抓好全面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负具体领导责任。3.2.2组织领导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措施等。3.2.3组织协助调查、分析、处理伤亡事故和重大险肇事故,拟定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

3.2.4检查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3.3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

3.3.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对本企业的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

3.3.2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本企业各项安全技术规程,组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及安全技术长远规划。

3.3.3协助总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研究工作,负责解决疑难或重大安全技术问题,推广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装臵。

3.3.4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与职业卫生、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实施。

3.3.5审批重大工艺处理、检修、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审查引进技术(设备)和开发新产品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3.3.6审批特殊动火证,参加重大事故的技术分析工作。

3.4工段长(炉长)安全生产职责 3.4.1工段长(炉长)是工段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对工段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3.4.2拟订、修订工段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工段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4.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等安全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3.4.4组织落实工段级安全教育,并督促检查班组级安全教育。

3.4.5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进行考核;签发新上岗独立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证。

3.4.6组织工段级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臵、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工段无力整改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及时向公司部书面报告。

3.4.7组织或参加工段各类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3.4.8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组织,领导并支持工段和班组安全员的工作。

3.5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3.5.1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公司和分厂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3.5.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

3.5.3定期组织安全活动,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3.5.4检查岗位工艺指标及各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3.5.5严格劳动纪律,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辖区各工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维护正常生产秩序。

3.5.6负责本岗位防护器具、安全装臵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之完好。3.5.7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领导,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3.6安全员职责

3.6.1安全员在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3.6.2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拟订、修订分厂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6.3协助生产副总经理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3.6.4制订公司安全活动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3.6.5对班组安全员进行业务指导,协助生产副总经理搞好职工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和考核工作。

3.6.6参与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和设备改造以及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工作。

3.6.7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请领导处理。

3.6.8负责公司安全装臵、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3.6.9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

3.7班组安全员职责

3.7.1协助班组长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建议。3.7.2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3.7.3监督检查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消防器材。

3.8工人安全生产职责

3.8.1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8.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必须认真检查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3.8.3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遵守纪律,记录清晰、真实、整洁。3.8.4随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8.5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消除,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3.8.6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器村、消防器材。

3.8.7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及时向领导报告。

3.9生产科安全职责 3.9.1组织编制或修订生产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参与安全技术规程的修订。

3.9.2在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挖潜改造时,要同时解决隐患,保证安全。

3.9.3遇到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危险紧急情况,先处理后报告,严禁违章指挥。

3.9.4负责生产(工艺)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制定事故防范措施。3.9.5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级安全教育制度”,在召开有关生产和项目管理的会议中,应同时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3.9.6安排生产任务,制订劳动强度时要合理,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承受能力,有节奏地均匀地生产,控制加班加点;

3.9.7编制生产计划的同时考虑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检查生产计划时,应同时实施检查安全措施计划;

3.9.8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事故鉴定意见。

3.10设备科安全职责

3.10.1负责公司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负责各项设备管理检查、评比、考核工作。

3.10.2负责制订、修订公司设备安全操作维护规程,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10.3负责设施的配臵、标识、维护、保养等工作。确保设施、设备符合环保、安全技术要求。

3.10.4负责编制设备大、中修计划并实施。做好设备改造、检修中的环境、安全保护措施。

3.10.5负责编制设备购臵需求计划,参加设备的选型、安装等工作。3.10.6负责公司供电管理;协调与供电部门的关系,分配各部门的用电及安全。3.10.7负责公司压力容器、锅炉等特种设备的管理。负责特种设备的年检工作。3.10.8负责公司设备管理及机电维修人员质量、环境和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

3.10.9负责设备事故的分析、调查和处理工作。

3.10.10负责相关内部质量、环境和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传递。3.10.11负责本部门的相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项目的监测。3.10.12负责本部门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

3.11安全环保科安全职责

3.11.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协助总经理组织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和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

3.11.2组织制订或修订、审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职工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并监督检查。

3.11.3组织编制、汇总、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督促有关部门按期执行。

3.11.4组织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教育。协同劳资、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安全考核。

3.11.5参加公司性安全大检查,监督、检查隐患的整改工作。

3.11.6负责对锅炉、压力容器、气瓶的安全监察工作,参加安全装臵的校验监督,建立好台帐。

3.11.7负责动火审批及其管理工作。

3.11.8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新产品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及试运转工作。3.11.9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职业病防治等工业卫生工作。

3.11.10经常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基层安全工作,发现违章有权制止,不听劝阻者,可令其停止工作,并立即通知有关领导。

3.11.11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3.11.12综合分析研究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3.11.13负责企业内的剧毒品、爆炸品、起爆器材、放射性物品等的保卫和要害岗位、厂内交通、消防的管理工作。

3.11.14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消防检查和应急预案演习。3.11.15负责消防器材计划、配备和维护管理工作。

3.11.16负责伤亡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参加各类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工伤鉴定工作。

3.12质监科安全职责

3.12.1组织制订(修订)并监督执行分析(化验)系统的安全技术规程和专业操作规程。

3.12.2负责各种冶金原料、生产中间体和产品的质量分析,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把好质量关。

3.12.3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参加其它事故有关数据的分析和测定。

3.13基建部门安全职责

3.13.1组织编制或审查基建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使其符合安全、消防和卫生卫生要求。

3.13.2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对承包施工的单位进行资格认定,并订立施工安全协议或有关条款。

3.13.3组织对外来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

3.13.4按季节特点组织开展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施工人员遵守国家《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

3.13.5按“三同时”原则,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因素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验收和使用。

3.13.6参加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3.14供应、销售科安全职责

3.14.1对采购的器材、设备、防护用品、器具必须有验收记录制度,并对上述产品的质量负责。

3.14.2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

3.14.3严格执行有关防火和危险物品管理规定,搞好仓库防火、防盗、危险物品、气瓶和贮运设施的管理工作。

3.14.4销售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检查运输单位的化学危险物品经营、运输许可证,有证方可发货。

3.14.5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核,配合安全部门做好厂内车辆检审工作。3.14.6对运输工具、车辆和驾驶人员严格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对车辆的维护保养。

3.14.7参加厂内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3.14.8按规定或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

3.14.9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做到安全储运。

3.15财务部门安全职责

3.14.1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要单独立项、专款专用。

3.14.2由于安全措施不落实的技术项目,未经安全技术部门同意,不得拨款。

3.14.3要保证劳动防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及职业病防治费用的合理使用,没有安全部门签注同意的费用,不准报销。

3.14.4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负责安全技术费用的提留,做到根据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要专款专用,并优先安排。

3.14.4建立财务安全方面罚款专用帐户,按相关规定统一使用,做到专款专用。3.14.5认真做好职工的工伤保险工作,对到期的职工保险必须按时办理转换手续。3.14.6新、改、扩建项目的消防设施的投入,必须按相关的标准进行提留,保证资金的投入。

3.14.7协助安全部门组织本部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14.8参与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制订,按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安全措施经费的提取和专款专用。

3.14.9保证劳动保护用品、保健用品的支出、购买和供应发放。

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

1目的

为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台帐。

3职责

3.1安全环保科负责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收集、识别及更新并建立台帐,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安全环保科负责向各部门单位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3.3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

3.4各部门单位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3.5各部门单位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传递到安全环保科。3.6 安全环保科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7各部门单位负责编写本部门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3.8安全环保科负责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发布。

4程序

4.1获取途径

4.1.1由安全环保科通过标准化信息网、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方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综合办公室收集整理。

4.1.3各部门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安全环保科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4.2登记与识别

4.2.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4.2.3安全环保科组织相关部门对获取和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4.3更新

4.3.1当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4.3.2安全环保科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法律、法规和其它要

求的重新识别。

4.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4.1安全环保科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4.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4.3安全环保科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安全环保科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5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5.1 安全环保科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

4.5.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6评审和修订

4.6.1安全环保科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

4.6.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四、安全投入管理

1目的

为了建立本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维护企业、员工及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家财政部、安监总局《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安全生产费用实际需要,制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2工作程序

2.1本公司属归工贸企业。应当按照全年实际销售收入的0.5%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2.2安全生产费用的预算、使用和支出范围: ①分厂、仓库等作业场所预防事故设施:防爆电气设备维修、更新,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的检测,通风排风系统维修、更新,防腐、防渗漏设备维修,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费用预算。

②生产分厂、仓库等作业场所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消防、技防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维护、更新,防毒、防灼伤卫生防护用品,冲淋洗眼设施的维护、更新等费用预算。

③安全评价、隐患评估,职业卫生评价,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的费用预算。④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证的费用预算。

⑤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的费用预算。

⑥应急救援资源和演练的费用预算。

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费用预算。⑧其他直接用于安全生产活动的费用预算。

2.3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整改所需支出。

2.4安全费用的提取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要列入企业财务收支计划,并单列财务科目。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建立专户核算,加强财务管理。

2.5公司财务部应于当年年底和次年年初,分别造具安全生产费用的“下一年预算”和“上一决算”。在上报董事会、总经理的同时,抄送工会和生产安全部门。

五、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掌握本企业基本安全情况,实现对隐患及不安全因素的动态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提供数据,使安全工作管理有序,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进一步规范各项安全工作,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任命安全员为安全资料管理员,收集公司所有有关安全资料,对所有安全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2、归档安全资料主要有:公司资质及相关证照、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变动情况记录、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上岗资格证书、职工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职工健康档案及职业病档案、工伤保险单据、救护协议、有关安全的文件、安监部门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安全会议记录、预案、危险源管理清单、特种设备相关档案、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监测资料、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安全措施经费及使用情况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资料。

3、安全资料必须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登记,编制标签及资料清单,以便查阅。

4、资料查阅。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人员需要查阅资料,由兼职资料管理员提供,兼职资料管理员外出办事不在现场时,须通知兼职资料管理员知晓,查阅完毕后,将所查阅的资料归还原处。

六、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1目的

识别、评价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的危险源,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为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制定和危险源的控制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

3术语

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3.2事件:造成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3.3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4相关方: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3.6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3.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3.8可容许的风险: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责

4.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确定和更新,并将结果填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表》,书面报送安全环保科。

4.2安全环保科负责对公司的危险源作进一步辩识、汇总、登记及评价。4.3综合办公室、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评价。4.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负责确认重大危险源清单。

5工作程序

5.1范围与评价方法

5.1.1公司成立评价组织,评价组织成员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办公室人员以及熟悉工艺、设备、电器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5.1.2明确每次或每项评价活动的目的。5.1.3确定评价范围,应覆盖所有活动、区域如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装臵、储存设施、检维修、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拆除工程、后勤服务等活动。

5.1.4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要适用。

5.1.5依据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行业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目标等要求制定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

风险度R。

5.2风险评价

5.2.1依据已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评价内容应全面。

.5.2.2根据风险评价,正确划分风险等级,记录重大风险,形成《重大风险清单》。5.3控制措施

5.3.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逐项采取控制措施,并形成控制措施清单。

5.3.2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4风险控制

5.4.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5.4.2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

5.4.3评价结果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5.5风险信息更新

5.5.1对常规活动每年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评审,非常规活动应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要求识别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5.5.2每年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5.5.3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七、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1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依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资格证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使其掌握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素质防范事故的能力,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资格证的管理。

3职责

3.1公司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3.2安全环保科负责公司级培训,各部门负责各单位级培训,安全环保科负责对公司级和班组级培训抽查和监督。

3.3各单位负责本制度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4.1.1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总经理及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安全培训取得职业安全卫生资格证后,方可任职,并定期进行复审。

4.1.2公司级领导必须取得职业安全卫生资格证方可任职。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取证培训和复审培训工作由公司负责组织。

4.1.3专(兼)职安全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司负责组织进行,其必须经安全培训取得资格后,方可任职,并定期进行知识更新的学习和培训。

4.1.4班组长及班组安全员的培训,由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要集中组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安全素质。

4.2生产岗位员工安全培训教育 4.2.1新进职工培训教育

4.2.1.1新进职工经公司级培训教育合格后,持安全教育介绍信,到安全环保科进行登记,进行公司级培训。(培训时间>24学时)经公司级培训考核合格后,安全环保科开具培训合格介绍单到生产科。

4.2.1.2生产科根据培训合格介绍单开具调令分配到各工段,进行工段级培训(培训时间>12学时,),培训合格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然后分配到岗位上,进行班组级培训(培训时间>12学时,),培训合格后,指定带领师傅并签订师徒关系责任书,上岗一段时间后,填写员工工作情况反馈信息单。安全生产责任书、师徒关系责任书、员工工作情况反馈信息单定于每月5日上交安全环保科。

4.2.2外来实习和代培人员培训教育 由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并通知本厂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四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签订《外来实习人员安全环保承诺书》后,方可在有关部门派专人带领下,按指定路线进入生产现场。

4.2.3“转岗”、“复工”、“四新”安全培训教育。

4.2.3.1员工调整工作岗位(转岗)或离岗30天以上,重新上岗(复岗)时,应实行

相应的公司级、分公司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离岗30天以下,试其情况,应进行分公司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

4.2.3.2非本厂职工调入,无论是否改变工种,应按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4.2.4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投产以前,应及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对岗位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

4.2.5工段级安全教育由工段安全员负责并实施。教育内容是工段生产特点和生产流程及设备配臵情况;工段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4.2.6班组(岗位)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班组安全员组织实施,教育内容是: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生产流程及设备配臵情况;生产设备;安全装臵、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4.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4.3.1从事电工、行车工、起重工、司炉工、电(气)焊工、机动车辆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学习与安全技能培训并经考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定期复审)方可上岗操作,严禁无证上岗。

4.3.2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审培训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由公司负责统一开展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参加培训。

4.3.3特种作业人员按计划参加学习、培训、和复审,未按期参加复审教育考试者原操作证作废。

4.4临时工安全培训教育

4.4.1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凡在我厂使用的外来人员、临时工、农民工等均由使用单位造册报生产科和安全环保科备案。

4.4.2各部门临时用工超过5日的,按岗位非全日制用工培训程序进行三级培训。4.4.3临时用工不超过5日的,在进行三级培训时,可适当缩短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应重点针对安全。

4.4.4各劳务输出公司派往用工部门的临时用工人员,必须先签订劳动合同方可上岗。

4.4.5对从事特种作业的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使用。

4.5外来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4.5.1凡外单位来厂承包工程,检修检测的人员必须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查其资质后,由公司相关部门介绍到分厂。

4.5.2各单位应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环保协议》,培训中应告知其本厂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的各项安全规定。

4.6非全日制用工安全培训教育

4.6.1非全日制用工(包括:岗位民工、打杂民工、驾驶员)进厂后,到相应分厂开具请求培训介绍单,并持介绍单到安全环保科进行登记,由安全环保科组织公司级安全教育和培训。

4.6.2公司在为新入厂民工开请求培训介绍单时,应注明岗位、所属劳务公司。4.6.3安全环保科在培训前严格按用工条件进行把关,凡不符合用工条件的不予培训。特殊情况,应由介绍人或劳务公司报生产科长后,并报公司级领导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参加培训。

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录用:

未满18周岁,女性超过50周岁或男性超过60周岁;文盲;智障等。4.6.4非全日制用工经公司级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安全环保科组织与相应劳务队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开具培训合格介绍单,非全日制用工持介绍单和合同方可在分厂登记并进行分公司级培训。

4.6.5公司培训合格后分配到班组及岗位,指定带领师傅,签订师徒关系责任书,上岗一段时间后,填写员工工作情况反馈信息单。

4.7日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4.7.1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对在岗的员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和成绩记入安全教育档案或安全操作证中。

4.7.2各单位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各工种规程考试,不及格者待岗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

4.7.3在进行设备大修和危险性作业之前,检修和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制定好书面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安全环保科,同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护制度。

4.7.4班组要坚持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一的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要有布臵,有要求,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讲实效。

4.7.5各单位要经常利用班前会,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安全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工段长每月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安全讲话。工段长领导每周要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八、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1目的

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在我公司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作业人员包括:电工、司炉工、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其他相关作业人员等工种,以下统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3职责

3.1安全部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日常监管。3.2各部门负责实施。

4工作程序

4.1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持有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核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

4.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4.3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安全作业的物品,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维护、检修、焊接、清扫等违章行为。焊工作业(含明火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设施、物品进行安全保护或隔离,严格遵守厂内用电、动火审批程序。

4.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用具。

4.5安装、检修、维护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防止遗留事故隐患,因作业疏忽或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6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期间,发觉视力障碍,反应迟缓,体力不支,血压上升等身体不适等有危及安全作业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任何人不得强行命令或指挥其进行作业。

4.7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且无可靠防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

4.8各分厂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4.9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有权对违章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

4.10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和复审:

4.10.1需要增加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时,以书面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准后,由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

4.10.2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安排其参加脱产培训,受培训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参加考核。

4.11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不得随意变动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必须事先报告冶金厂生产科同意,方可变动。

4.12特种作业人员到期复审和新增特种作业人员的初审,由冶金厂生产科和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进行安技培训。

4.1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到期需要继续复审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月将复审人员名单提供给公司劳资处和安全环保科。

4.14安全环保科对我厂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对特种作业人员资料档案进行备份。

4.15外来人员在我厂从事特种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生产办应将本规定落实到外来作业人员或单位,确保安全作业。

九、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目的

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修。

3工作程序

3.1本厂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为混和组织形式;具体部门有:

3.1.1检修计划由主管总经理批准。

3.1.2设备科负责编制检修计划、准备大、中修项目图纸、技术资料并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3.1.3生产科负责协调安排检修时间,保证检修按计划进行。3.1.4安全环保科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财产保卫工作。

3.1.5大、中修项目由机电队,分厂配合完成。小修项目由分厂自行组织安排时间完成。

3.2检修计划管理

3.2.1分厂主管设备技术员根据设备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资料以及故障计划好检修的具体内容上报设备科。

3.2.2设备科制定检修技术任务书、工艺文件资料、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方案。3.2.3主管总经理落实检修负责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安排检修时间。3.2.4任务单位提出需换件明细表及图纸、专用工检具、研具的图纸和清单。准备好备品、备件、材料、工用具和检修设备。

3.2.5上述文件和资料交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组织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安排检修时间。上报主管总经理审批。

3.3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规定。

3.3.1大、中修检修项目检修单位需会同主管部门、安全环保科、生产科、分厂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由安全环保科指定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管。

3.3.2小修项目由分厂安全员,维修工、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检修维护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做好安全检修记录。

3.3.3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检修第一负责人,对安全负总责,安全员负具体责任。各检修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检修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责任。

3.3.4专职安全员对本项目检维修的所有工用具,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做好记录交安全环保科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3.3.5检修项目单位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3.4检修类别和时间

3.4.1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上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分厂组织实施进行。内容包括:

3.4.1.1更换已磨损的个别零件和填料。3.4.1.2清洗不需大拆卸的个别部件。

3.4.1.3更换部分润滑油和油脂,调整串动和间隙尺寸。3.4.1.4对电机进行吹灰和干燥。3.4.1.5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3.4.2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内容包括小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2.1更换成套部件。3.4.2.2清洗复杂部位零件。

3.4.2.3更换部分磨损过限的轴承和轴瓦。3.4.2.4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部分绝缘,对电机线圈进行涂漆烘干。

3.4.3大修:为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内容包括中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3.1更换或加固重要的大型部件。3.4.3.2全部重绕电机线圈。

3.4.3.3调整整个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

3.5检修时间一般根据生产设备设施运行实际情况确定检修时间:大修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年底或年初进行。中修每季度进行一次。小修一般根据设备设施使用具体情况随时随地进行。

3.6检修规定和原则: 在整个检修过程中坚持文明修理。做到;五不乱用、三不见天、三不落地、三条线。五不乱用、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不乱拆,乱拉乱顶;不乱动其他设备;不乱打保温层;不乱拆其他设备的部件。

三不见天、润滑油脂不见天;洗过的机件不见天;拆的设备、管口不见天。线、设备的零件摆放一条线;材料物资摆放一条线;工具机具摆放一条线。

3.7在整个设备检修过程中,要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按步骤进行检查。严把工序质量关。前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保证检修质量。

3.8检修项目完成后,检查人员应会同检修任务单位、分厂设备员和操作工人共同检查。进行载荷试验,达到检修质量标准。作好检查记录。

3.9检修任务完成后,必须清理干净检修现场。做好检修记录备案。3.10在检修过程中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老设备。3.11验收:

3.11.1大、中修检修项目完成后,由总经理主持有生产、设备、安全环保、分厂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系会议组织实施验收。主要设备由主管总经理主持,一般设备由设备科主持。

3.11.2验收人员应有岗位操作工、检修单位(维修工)、主管技术员和安全环保检查员。

3.11.3验收时应对设备做空、负载试验,并记入交工验收记录。检修单位要做好检

修记录,将检修情况详细记录并做好交工资料交设备科存档备查。

3.11.4检修项目未达到工艺要求和质量技术标准不予验收

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经过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3、工程开始之初,对建设项目的安全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综合评价,保证安全生产具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4、所谓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是指矿山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同时设计:

要求在编制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时,必须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进行安全设施的设计:

同时时施工:

要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安全设施同时进行施工,安全设施施工不得偷工减料,降低建设质量;

要求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并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5、建设单位实施“三同时”的职责包括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放计划,同时编报。

十一、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

1目的

为规范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变更、拆除、闲臵、报废的管理,有效利用再生资源,达到节能降耗,提高工厂经济效益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臵、报废的管理。

3工作程序

3.1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臵、报废必须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3.1.1属于国家发改委颁布淘汰落后的机电产品。

3.1.2经质量技术监督局鉴定为不合格、报废的机电产品。3.1.3属于生产技术改造,达不到生产工艺要求的机电产品。

3.1.4属于生产工艺改变,长期闲臵未用的机电产品。

3.2申请制度和规定

3.2.1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机电产品由使用部门和保管部门填写《固定资产闲臵、报废申请表》。

3.2.2由设备科现场确认后签署意见报主管总经理和公司领导审批后由财务部统一办理报废。

3.2.3特种设备报废后还应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该设备的注销登记。3.2.4生产设施建设中设计改变而变更设备。

3.2.5该设备不能满足现阶段生产要求和工艺技术。3.2.6该设备自身缺陷,未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3.2.7要求设施设备变更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生产设施设备变更申请表》,交设备科核实,报主管总经理审批。

3.2.8变更设备的购买严格按冶金厂物质计划,购买制度执行。

3.3安全拆除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3.3.1生产设施设备的拆除由使用单位按规定填写申请表。报安全环保科、设备科、设备科审核后报主管总经理审批。

3.3.2拆除施工前,拆除单位应会同使用单位、安全环保科进行现场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拆除方案和安全预防措施,并由安全环保科制定专人现场负责监督执行,并做好记录。

3.3.3拆除施工前应按规定办理各种安全操作(业)票(证)。3.3.4拆除作业时,需爆破作业必须提出爆破方案。并报公司保卫处、安全环保科以及当地公安机关批准。

3.3.5拆除作业时,严格按《冶金企业厂区作业规程》、《冶金企业厂区十四不准》及

七个对待规定执行。

3.3.6拆除作业时禁止损坏本体设备和其他设施设备。

3.3.7拆除电气仪表和特种设备时必须由电气动力科批准确认可性,方可进行作业。3.3.8拆除后的设备必须进行除锈,除油并保持外观整洁。按规定地点放臵,分类标识。

3.3.9拆除后的设备按《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臵、报废的管理制度执行》。

3.4设施设备闲臵生产、报废入库的管理规定 3.4.1报废设备申请报废后由公司进行统一处理。3.4.2闲臵设备入库前必须做到:

3.4.2.1设备零部件必须完好无损,外观整洁干净。3.4.2.2铭牌,技术参数资料齐全。3.4.3闲臵设备入库后必须建立台帐档案,方便合理调度利用。在能满足生产要求和工艺技术的情况下,优先使用该设备。

3.4.4闲臵设备的管理按《冶金厂备品备件管理制度执行》。

3.4.5闲臵设备的领用按《冶金厂物质领用发放制度执行》。

十二、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

1目的

为确保公司各部门生产设备设施在检修、维护、拆除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生产设施设备、变更、拆除、闲臵、报废的管理。

3工作程序

3.1维护检修作业、拆除作业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3.2维护检修作业、拆除作业前应办理作业票证。

3.3维护检修作业、拆除作业前设备所在部门应根据作业目的和要求,制定作业方案、落实和组织人员,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3.4主管领导、设备科、安全环保科、作业项目负责人应对所有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3.5如需高处作业、动火、动土、断路、吊装作业须按规定向安全环保科申请并办理相应作业票证。爆破作业还应向公安机、保安大队申请批准。

3.6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冶金企业生产厂区十四不准》和七个对待,学习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3.7正确佩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3.8维护检修作业、拆除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和措施: 3.8.1安全检查和措施内容应详细记录,填写真实。

3.8.2对使用的脚手架、手持电动工具、扳手、管钳、锤子等各种工用具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器具不得使用。

3.8.3转动设备作业前应采取可靠断电措施,切断电源,确认后挂上“禁止合闸”的安全标志,并加锁。

3.8.4对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应经专人加查,保证完好可靠并合理放臵。

3.8.5对使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臵。3.8.6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作业场所应备有冲洗水源。3.8.7应将作业现场的易燃易爆品、障碍物、油污、冰雪积水、废弃杂物等影响作业安全的物品全部清理干净。

3.8.8应检查、清理作业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障畅通无阻。3.8.9需夜间作业的作业场所,应有足够照度的照明装臵。

3.8.10特种设备维护检修时,必须检查维修单位有无相应资质。3.9拆除工程在施工前,拆除部门应该对设备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编制拆除方案,落实控制风险,经联合签字批准后方可施工。较简单的拆除工程,也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措施。

3.10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将电线、水道、供热设备等相连接部分切断。3.10.1维护检修作业、拆除作业中的安全要求:

3.10.2参加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10.3参加作业的各工种必须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规定,并严格执行冶金厂《设施设备、维护检修、拆除作业的安全操作管理规定》和设备安全检修维护操作规程。

3.10.4严禁涂改,转借作业票证。

3.10.5在生产和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场所进行作业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与当班班长联系沟通,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3.10.6对安全作业票证审批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3.10.7特种设备在维护检修时,必须严格执行冶金厂的安全管理制度。3.10.8拆除设备中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介质的,必须清洗干净,经化验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

3.10.9拆除工作的时候,必须有脚手架或其他稳固的结构方可操作。3.10.10维护检修作业、拆除作业结束后的安全要求:

3.10.11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检查作业项目是否全部完成,现场工具、材料等是否全部清理干净。

3.10.12因作业需要转移、损坏的盖板、扶手、栏杆、护罩等安全措施必须恢复正常。3.10.13作业所使用的工器具应搬走,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应及时拆除。3.10.14所有作业内容必须认真记录,填写规范。记录文本要保持整洁。

3.10.15经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后按规定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做好交工验收资料交设备科存档一份。

十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所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3职责

从事生产、储存、保管、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工作程序

4.1生产与使用

4.1.1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危险化学品项目时须报请省、市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和批准。项目建成后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产。

4.1.2凡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编制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4.1.3凡从事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熟知物品的危险性质、预防措施、物品保管、使用、安全防护及火灾扑救方法等。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会处理事故。

4.1.4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受压设备(贮罐、塔、各类容器等)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场所的电气、仪表、报警、联锁等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并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检测。

4.1.5凡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必须根据物品种类和性质设臵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通风降温、防腐、防潮、泄压、监测、报警、避雷及接地等安全设施。

4.1.6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消防设施和防护器材。

4.1.7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应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如发现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4.1.8生产危险化学品能产生静电的场所,均须有导除静电的设施。4.2储存与保管

4.2.1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必须进行验收登记,并定期检查。临时存放废旧危险化学品及时上报上级安全环保部部门进行处理。保管人员要选派责任心强、熟知危险化学品性质和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担任。

4.2.2危险化学品要按其化学性质分类、分区,储存不准超量。到达储存限量时,储

存时间不得超过3天。并留有相应的防火间距(通道)和通风口,储存地点距生产装臵、罐区、管廊、电缆桥架、下水井等设施的安全防火距离不得小于30米。

4.2.3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或灭火方法等不同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同库储存,应设专用仓库、场地或专用储存室。

4.2.4遇火、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准在露天、潮湿处存放,要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存放。对于怕冻、晒的危险化学品,应有防冻、防晒设施。

4.2.5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应采用先进的消防、通讯、报警、灭火装臵,有毒物品应配备防护面具及隔离、消除、吸收毒物的设施,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4.2.6储存和保管危险化学品的仓库,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并纳入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

4.3装卸与运输

4.3.1液化气充装站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通过交通部门资质认定。未经资质认定的车辆,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

4.3.2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等,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市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人员等,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4.3.3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要牢固、密封,包装材料要适应物品的性能,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分解等情况,应立即妥善处理。

4.3.4回收的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不准改做他用。

4.3.5包装和运输危险化学品要贴印警示标志,标志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的规定。

4.3.6危险化学品不准超量充装,充装速度不得大于规定值。

4.3.7装卸和运输危险化学品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磨擦、拖拉、重压和倾倒。4.3.8化学性质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准混合装运。

4.3.9装运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过市区时,应遵守地方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路线和时间,中途不准随意停车。

4.3.10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或保安人员。4.4报废与销毁

4.4.1报废和销毁有燃烧、爆炸、中毒和其他危险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征得冶金厂主管安全的部门和冶金厂主管领导的同意。

4.4.2批量报废、销毁危险化学品时,必须制定安全处理方案。4.4.3负责报废、销毁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包括监护人员),必须熟知物品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其安全注意事项。

4.4.4危险化学品在报废、销毁处理前,应进行分析、检验,根据物品的性质,分别采取分解、中和、深埋、燃烧等相应处理方法。

4.4.5剧毒或对环境有污染的危险化学品,不准直接排入下水,不准倾倒在地面上。

4.4.6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准混合销毁。

十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公司生产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目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按其辨识标准,我公司的生产场所中不存在重大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对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下了定义,没有对重大危险源定义。结合安全管理实际,重大危险源可以理解为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严重的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按此类推,我们公司在从事冶炼过程中发生爆炸可以认定为本公司内部重大危险源。

1、加强职工在重大危险源知识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从而提高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2、加强现场管理,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每班作业前,当班班长应严格对矿热炉等设备进行检查,尤其是炉体上部通水管道,每班应仔细观察、聆听其细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专职安全员应将重大危险源检查情况及时汇报公司,如有隐患未排除,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

4、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落实公司各管理人员的职责,组织职工学习,告知职工对发生爆炸时的预防措施及应对措施。

5、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整改之前,应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栅栏、警示灯,禁止人员和设备进入危险区域,告知职工避灾线路,截断事故发生链条。

6、整理重大危险源有关资料(包括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学习资料、监控观察记录、采取的防范和整改措施、相应的应急预案),对危险源登记建档。

十五、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1、生产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坑沟、池必须有盖或围栏,原材料、器材、废料应合理分类堆放,不妨碍操作、通行和装卸。

2、生产场所通风必须满足生产作业的要求。

3、及时排除作业环境事故隐患,坚持不安全不生产。

4、废料必须及时清除,人行道、水沟必须畅通。

5、生产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不准超温、超压、超负荷和带病运行。

6、生产现场必须保证消防设施的有效性,过期灭火器必须更换。

7、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报专业单位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进入生产现场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进入生产现场戴好安全帽,电气作业还必须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准穿高跟鞋、拖鞋、长大衣等。

9、从事可能被转动机械绞、辗伤害的作业,不准戴手套、长围巾上班,女工需把长发挽入帽内,严禁用工具或身体接触机械的运动部位。

10、在易燃、易爆等物品区域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吸烟和采用明火作业;

11、作业现场的电力线路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规范敷设,严禁乱拉乱接。

12、作业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必须完好、有效,未经相关人员的允许,不准随意拆除或移动。32

十六、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

1目的

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外来施工人员在生产区的行为,确保外来施工人员在生产区作业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来施工人员,包括:土建、设备安装、独立承包施工等。

3工作程序

3.1外来施工方管理人员需接受公司安全培训教育后方可进入厂区,此项培训由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进行。

3.1.1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环保知识、产品特性。

3.2外来施工方的施工人员由其施工管理人员负责安全培训。

3.3施工方在施工前,必须先同甲方签定安全环保管理协议。

3.4经双方培训教育合格后,乙方施工人员应到甲方公司保卫部门办理进入厂内务工的出入证。没有经过安全教育的,不得向公司保卫部门申办出入证。

3.5施工人员应在规定区域内工作,不得随意进入与工作无关的生产场地,要服从厂方工作指派人或负责人的指挥,不得擅自超出厂方规定范围行动。

3.6施工方厂区施工时必须单独办理我厂规定的各类作业票证,不得随意动用甲方的一切设备。

3.7外来施工人员不得私自接水、电、汽(气),因施工需要必须征得公司同意,并安装相应的计量仪表,按规定缴费。

3.8安全环保科有权审查进入厂区的施工队伍的营业执照和施工资质,对无营业执照和施工资质不符合的或失效的,有权予以清退出厂。

3.9安全环保科有权经常监督、检查外来施工人员对安全要求的执行情况,对违章作业有权加以制止和处罚。

3.10凡因违章操作造成的安全环保事故,甲方概不负责,一切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3.11所有外来施工方施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向安全环保科交纳1000—10000元的安全风险保证金,待施工完毕退还。厂方各相关管理部门(如设备科、土建办、安全环保科、生产科等)对在现场检查到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的处理可在此保证金中扣除。

十七、职业健康管理

1目的

为确保本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杜绝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员工,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工,合同制工。

3职责

3.1安全部门制定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3.2各单位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设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我厂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4.2建立详细的职业卫生档案,其应包括: 4.2.1本企业基本情况:单位简史、生产工艺流程图、存在有毒有害的种类和工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有毒有害作业群体分布及其健康评定和职业性四种人(职业病、疑似职业病、观察对象及职业禁忌症)情况等。

4.2.2职业健康情况:劳动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藉贯、婚姻状况、出入公司时间、劳动合同时限、健康状况、工种调动、工资发放及出勤情况等)、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剂量、劳动保护、现病史、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及其健康评价等。

4.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情况:包括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或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

4.3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4.3.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等。

4.3.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申报,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发生变更后30日内申报变更内容。

4.4必须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其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长抓不懈。

4.4.1单位负责人和安全技术部门、工会组织及工段的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

4.4.2工人必须参加结合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而设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4.5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定期检修保养制度。确保防护措施正常运转,是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保证。

4.5.1产生有毒有害及其它有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应采用密封、通风、吸尘、净化等防护措施,并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

4.5.2确立负责检修保养部门和人员,制定各类防护设施的检修保养周期,记录检修情况及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做好应急处理等。

4.6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严格把好个人防护用品的购臵关,根据各工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制定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表,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做好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登记和管理。

4.7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的选购、运输、贮存、使用及销售管理制度,选购原材料应以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为原则。

4.7.1提供、运输、贮存、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并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产品成份检验报告、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4.7.2贮存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臵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告标识。

4.8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定期检测制度,对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品和产生高危害物质的工艺或场所应设臵监测系统自动报警装臵,并应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登记管理,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9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组织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4.10如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4.1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4.12建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4.12.1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12.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劳动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患者去向、死亡人数、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己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13一旦发现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按国家职业病报告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4.14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化学毒物预防知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4.15建立女工职业卫生保障制度。不得安排怀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幼儿有害的作业。

4.16建立招工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招工过程严格把关,防止冒名顶替或招收童工(未满16周岁),同时把好岗前体检关,杜绝职业禁忌症患者进入禁忌岗位。4.16.1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4.16.2在己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应当如实告知。

4.17建立防暑降温和健康保健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暑天高温期间控制加班加点,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改进落后的高温作业工艺,增添必要的通风降温设备;供应清凉饮料及提供充足的开水,保证工人身体水盐代谢;高温作业禁忌症患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作妥善安臵。

十八、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

1目的

为建立安全检查内容、形式和整改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促进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应于冶金厂各部门的安全技术检查。

3职责

3.1安全环保科是安全检查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检查规定的起草及管理工作。

3.2各单位负责本办法实施工作。

3.3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由单位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安全检查的形式可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工段级安全自查、班组级安全检查、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4.1.1公司级安全检查

由公司级领导带队,中层管理人员参与进行检查,每周五进行。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由安全环保科负责汇总,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4.1.2工段级安全自查

由各部门领导负责组织各单位安全员、班组长进行检查,每月至少二次,检查情况报安全环保科。

4.1.3班组级安全检查

由班组长组织本班工人在各自工作范围内,按时按点进行巡回检查,并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1.4日常性检查。

4.1.4.1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是否正确,安全责任心如何;特种作业是否持证上岗;对忽视安全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敢于斗争;出了事故是否从思想上认真吸取教训。

4.1.4.2安全活动是否认真开展,各种记录资料是否齐全。4.1.4.3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否坚持了领导值班,是否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否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执行情况,出了问题能否严肃处理,是否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不安全因素整改措施。

4.1.4.4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有无违章指挥不按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执行、违章作业现象,有无制定分厂部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劳动纪律的执行情况,有无脱岗、串岗、睡岗等违纪情况。

4.1.4.5各种原料是否按规定投入,各单元操作是否按规定操作,操作原始记录是否如实记录。

4.1.4.6机械、仪表、厂房、通道、安全装臵、消防器材等安全状况是否良好,工、37

器具堆放是否整齐,职工劳保用品穿戴、保管是否良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生产现场是否按定臵要求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标志是否齐全,是否做到照明充足,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安全标志醒目,现场有无安全生产隐患。

4.1.4.7对职工工伤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中是否坚持了“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

4.1.4.8查作业环境及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要求,查原材料使用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气体等引发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防护标准,以及通风、照明、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等作业环境,劳动条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防护的标准。

4.1.4.9安全管理考核内容规定的安全检查; 4.1.5专业性安全技术检查。检查安全设施、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器具、通风、除尘、噪声、护罩、栏杆、人孔等安全装臵等;检查文明生产、环境卫生等。

4.1.5.1吊具检查:包括吊钳、钢丝绳、吊链、吊环等; 4.1.5.2起重设备检查:对天车的吊钩、事故开关、行程极限开关、天车轮、钢丝绳等;

4.1.5.3电气检查:分厂内的照明不准接一相一地。电气设施的金属外壳保护接地、临时线、配电及停送电装臵、设备、仪表、安全联锁、报警仪器、安全状况;

4.1.5.4机台安全防护装臵:如轴头应有套、轮应有罩、台应有栏、坑应有盖等; 4.1.5.5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检查锅炉、压力容器、各种气瓶、特殊工种及用具等; 4.1.5.6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检查:主要对危化品库房、乙炔库、天然气配气站、煤粉仓等。检查防爆、防触电、防雷、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防火、防爆、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是否完好;

4.1.5.7库房检查:消防标识、消防设施、门窗、灯具等是否完好、有效; 4.1.5.8检查工艺操作、跑、冒、滴、漏、堵、串等;

4.1.5.9专业性安全检查由安全环保科组织电气动力科、设备科、相关技术人员、安全员和各分厂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

4.1.6季节性安全检查:

4.1.6.1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倒塌、防跑冒滴漏及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2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汛、防暑、防爆、防人身伤害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3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保温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4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毒为重点检查内容;

4.1.6.5季节性安全检查由安全环保科组织电气动力科、设备科、相关技术人员、安全员和各分厂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

4.1.7节假日安全检查: 4.1.7.1重要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前,为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进行安全检查;

4.1.7.2节假日安全检查由安全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自查并做好记录; 4.1.7.3节日前需认真检查下列情况:

4.1.7.3.1生产原料、燃料、辅助原料及备品准备情况; 4.1.7.3.2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保管情况;

4.1.7.3.3贮存易燃、可燃易爆物料罐区的防火和安全保卫情况; 4.1.7.3.4假日生产安全措施的安排落实情况;

4.1.7.3.5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节前安全教育情况; 4.1.7.3.6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隐患整改情况; 4.1.7.3.7节假日值班人员的落实情况。4.1.8不定期安全检查

4.1.8.1新、改、扩建装臵运行、试运、投产验收检查,装臵开停工前、检修后检查,临时性专业检查及生产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该项检查由主管职能部门、分厂、班组分别负责进行。

4.1.9综合性安全检查:包括生产现场各方面的安全检查。4.1.10事故现场调查与属实:事故发生后,由安全环保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属实,在调查时,各单位安全员和分厂及班组负责人配合,并实事求是的介绍发生事故的经过和原因,不得隐瞒事故的真相。

4.1.11其它安全检查。

4.1.11.1开展安全活动时,对各单位布臵、进展情况的检查; 4.1.11.2对安全管理新制定的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4.2隐患整改

4.2.1事故隐患范围:

4.2.1.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4.2.1.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4.2.1.3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4.2.2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管理、实施、验收:

4.2.2.1对查出的隐患应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分厂、班组两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得拖延;

4.2.2.2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做到“三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日期),“四不推”(即:班组能整改的不交到分厂、分厂能整改的不交分公司);

4.2.2.3检查出的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暂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并落实风险消减措施,然后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厂里无力解决的,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写书面报告,申请安排解决;

4.2.2.4凡查出的重大隐患,在未彻底整改前,各有关部门、各分厂应采取有效的风险消减措施并由安全环保科监督执行;

4.2.2.5暂时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分别列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检修计划限期解决;

4.2.2.6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实行《隐患整改通知单》办法,由安全管理人员填写,经安全环保科签发,由分厂负责人签收并在规定时间内负责处理完毕,《隐患整改通知单》应存档检查;

4.2.2.7各类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其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必须认

真保存备案;

4.2.2.8凡查出的各类隐患,因没及时整改而造成事故,要追究隐患发生分厂安全负责人的责任。

4.3安全检查的形式和注意事项

4.3.1针对检查的项目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规、政策、技术、业务知识,提高法规、标准和政策水平。

4.3.2将自查与互查有机结合起来,班组以自查为主,分厂互相检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

4.3.3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根据检查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采取整改措施。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4.3.4制定和建立安全档案。收集基本数据,掌握基本安全情况,实现安全事故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源点的动态管理,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潜在危险因素)提供数据,同时为以后的安全检查奠定基础。

十九、应急管理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增强公司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公司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降低或减少事故损失。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2、告知公司全体员工应急指挥机构的人员组成,紧急情况下的通知程序,联系方式以及事故的处臵程序。

3、建立公司报警系统,以实现快速响应,提高应急处臵效率。

4、加强公司应急演练,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处臵能力。

5、生产现场应设臵清晰的指示路标和逃生路线,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逃生、避灾、自救演练。

6、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有关内容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各类事故征兆判断、应急处臵、撤离、报告的培训教育,对公司各管理人员要重点进行应急处臵有关内容的专题培训。

7、事故应急处理过程

(1)事故发生后,现场(或最先到达现场)人员立即通知就近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应采取措施营救受害人员或设备,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公司接到通知后按照程序启动预案,并按规定通知有关部门,并立即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2)若有受伤人员,应立即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点进行抢救,在现有条件下处理后,视情况送卫生所或医院救治。

(3)现场事故处理,应有专人进行完整记录,并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8、责任纪律

(1)接到应急通知后,各级人员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参与。(2)参与事故应急工作的各级人员必须服从指挥、调度。

(3)在事故的应急过程中,各级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不得消极、抵触。

(4)在事故的应急过程中,无关人员(或经现场指挥人员要求撤离的人员)不得在事故现场逗留,不得在管制范围内聚集或设障。

(5)在事故的应急过程中,各级人员不得故意破坏现场,不得擅自将事故相关的器、物带离现场,不得做与应急无关的事。

二十、事故管理

1目的

为了加强事故管理,及时准确地报告、记录、调查、处理、统计事故,依据《安全生产事故处罚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内发生的所有事故。

3术语

3.1人员伤亡事故: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及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与本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2生产事故:在操作过程中,因违反工艺规程、违章指挥及管理原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由于误操作或操作不当造成停(减)产、跑料、串料、油气泄漏、化学危险品泄漏、原辅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但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

3.3质量事故:成品、半成品不符合国家或企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原辅料或产品因保管、包装不良而变质等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厂声誉的事故。

3.4设备事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生产装臵、机械器具、动力设备、电力通讯设施、仪器仪表、锅炉压力容器、输送设备、管道及建(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或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但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3.5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失去控制的燃烧(包括由于爆炸物品、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引起的燃烧),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烧毁的事故。

3.6交通事故:企业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法规及机械设备故障等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37未遂事故: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周等原因,已经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幸亏发现及时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3.8工伤事故:员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3.9自然事故:凡属外界原因而发生不可抗拒的灾害,或尚未认识到技术原因,造成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的事故。

3.10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4职责

4.1公司安全环保科负责本制度的起草和管理工作。4.2安全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和上报工作。

5工作程序

5.1事故的伤害程度的等级划分:

5.1.1事故伤害程度分类:按伤害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5.1.1.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5.1.1.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5.1.1.3死亡:指发生交通、火灾、生产及生产有关事故中造成的人身伤亡(包括当时死亡和伤后当月死亡)。

5.1.2伤亡事故严重程度分类、经济损失程度分级和损失计算方法,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规定执行。

5.2事故管理的分工

5.2.1各类事故的管理,在总经理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的分管副总负责。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分工管理的事故,负责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

5.2.2除另有规定外,本公司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上报和日常管理由安全环保科负责。

5.2.3质量事故由质量部负责管理,设备事故由工程部负责管理,其它事故均由安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5.2.4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所管的事故,可按起始原因判定事故类别。在界限不清时,由公司指定一个部门负责管理。

5.3事故报告程序

5.3.1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外,•应同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重大事故,应立即用快速方法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3.2发生死亡、重大伤亡事故的部门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5.3.3发生重大火灾、化学爆炸及多人伤亡(含急性中毒)应同时立即报告安全环保监察处。发生事故的单位(或部门)应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经主管领导审查后,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5.3.4一般事故不超过一天,重大事故不超过一小时。对重大事故,应写出调查报告,并于二十天内报送上级机关。

5.3.5对待事故报告必须严肃认真,填写时要内容仔细、字迹清楚,时间、地点、原因、部位、情节、损失等内容都要准确,防范措施落实,责任明确,按时上报,不得无误拖延、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如事故情节复杂,不能按期上报者,应事先说明原因,否则,除责成上报外,并追究所在部门领导责任,严肃处理。

5.3.6伤亡事故的报告应按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凡外单位人员在本公司劳动、实习、代培时发生的事故,由本公司按表外统计上报,并说明伤亡者单位、姓名和来厂原由。

5.3.7凡因公负伤者必须及时去医务室检查,经医生诊断为需要休息者,须持有休息证明方能填写工伤事故报告。如工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一个月内未能确定为重伤者,按轻伤事故统计,若一个月以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或死亡事故上报,也不再作专题调查报告。

5.3.8凡因属外界原因或由于自然条件造成的事故,也要按规定上报,但不作为所在

单位的责任事故。

5.4事故抢险和救护

5.4.1一旦发生事故,必须积极组织抢救,妥善处理,以防事故蔓延扩大。5.4.2发生事故时,各级领导应亲临现场,直接指挥组织抢救,并注意保护事故现场。5.4.3对有毒有害物料大量外泄的事故场所和火场,必须设立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带好防毒面具,对中毒、灼伤、烫伤人员应及时抢救处理。

5.5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5.5.1安全管理实行总经理全面负责和各主管副总分管负责相结合的责任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安全环保监察处对安全生产负监督管理责任。正职分配的工作,副职不执行或拖拉未办而导致事故的,由副职负主要责任;副职向正职反映,建议得不到重视和支持,或不研究解决而造成后果的,由正职负主要责任。

5.5.2由于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造成事故的,由安全管理部门负主要责任。

5.5.3管理部门已制订或已建议制订规章制度,领导不颁发或不组织实施的,由领导者负责。属各部门分管业务内事务,由各部门负责。

5.5.4设计有缺陷或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由设计者和审批者负责;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发现设计有缺陷,可以采取措施弥补而没采取的,由相关领导者负责;已制订措施,却不执行而酿成事故的,由违反者负责。

5.5.5操作员工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安全作业证才能独立操作。无安全作业证者被分厂安排从事作业的,发生事故,应由厂长负主要责任,无安全作业证者,擅自上岗作业造成事故的,由其本人负主要责任,同时所在单位主管、基层领导和安全监管部门应负一定责任。已取得安全作业证者,违章发生事故,由操作者本人负全部责任。5.5.6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由违章指挥者负主要责任,同时追究实际操作者的责任。5.5.7进厂新员工,必须指定师傅,在师傅带领下进行工作。凡未指定师傅,该员工上岗操作造成事故的,所在单位主管负主要责任;凡不听师傅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事故由其本人负主要责任;在师傅指导下操作造成事故的,由师傅负主要责任。

5.5.8凡转让、应用、推广的科技成果,必须经过技术鉴定,提出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及“三废”处理的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否则要追究科研设计单位的责任。

5.5.9制造、施工部门,未严格按图施工,未经设计或修改设计未经批准而施工者,要对由此发生的事故负责。

5.5.10因管理不善,纪律涣散,违章违纪严重,发生重大事故时,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5.6事故统计、调查和处理 5.6.1事故统计范围 5.6.1.1员工范围:

5.6.1.1.1企业在册的合同工、合同制员工;

5.6.1.1.2企业以各种劳务合同形式招聘或雇用的合同工、临时工等。

5.6.1.2事故范围:

5.6.1.2.1员工在生产区域(含野外临时住房)、工作场所(含机关及辅助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5.6.1.2.2员工虽然不是在劳动工作岗位,但由于企业设备、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44

作业环境不良而造成的伤亡事故;

5.6.1.2.3员工虽不是在生产区域内,但是在执行领导交给的任务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内发生的生产伤亡事故;

5.6.1.2.4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因有毒物质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使员工立即中断工作关系进行急救的中毒事故;

5.6.1.2.5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火灾统计上报范围;

5.6.1.2.6凡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管线冻凝、物料跑损、或其它事故状态下,造成装臵切断进料或被迫停工的生产事故,均列入统计上报范围;

5.6.1.2.7所有交通事故,不论损失、责任大小,都列入交通事故统计上报范围; 5.6.1.2.8所有爆炸事故不论损害大小,都列入统计上报范围。5.6.2上报程序及时限

5.6.2.1发生一般和一般以下事故,在1小时之内,当面或以电话形式报安全部门,并在12小时之内以书面材料上报公司;

5.6.2.2发生重大、特大事故,要立即向分厂安全部门报告;分厂安全部门要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5.6.2.4拖报、瞒报事故一经发现,除按全部责任论处外,按事故等级加倍处罚。5.6.3事故管理范围:

5.6.3.1凡和生产有关的伤亡、火灾、交通事故、质量事故等,由安全部门织进行调查、登记、统计、报告、处理;

5.6.3.2凡属设备方面、跑损、停水、停电的事故由设备科、电气动力科、生产科负责组织进行调查、登记、统计、报告、处理,并备案;

5.6.4事故调查: 5.6.4.1发生事故后,所在单位和部门都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查明责任,确定改进的措施。

5.6.4.2一般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当天内由安全部门负责调查、处理;重大事故,由分管副总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分析。

5.6.4.3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和GB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执行。

5.6.4.4轻伤、重伤事故由分管副总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动力、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事故调查。

5.6.4.5死亡事故由安全部门会同当地劳动、公安、人民检察院、工会及其它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6.4.6重大死亡事故按企业隶属关系由安全部门会同同级劳动、公安、人民检察院、工会以及其它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6.4.7在事故调查中,要实事求是地分清事故的性质和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轻重以及影响程度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给予行政警告、记过、降职、降薪、撤职、留厂察看、开除厂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5.6.4.8对一般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由所在分厂部门提出,由安全环保监察处审核报副总批准;对重大事故,应由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经总经理签署意见,根据审批权限报上级机关批准。

5.6.4.9对重大责任事故、破坏性事故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提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5.6.4.10对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或破坏事故现场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对防止和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5.6.4.11安全部门要建立事故档案,各职能部门应按分工整理,登记和保管好事故资料,对所有事故调查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录像、录音、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仪表记录、旁证材料、登记表及报告书应妥善保管,备案存档。重大事故登记表,应写明事故单位、名称、部位、原因、伤害情况概要、事故概况及事故分析图等内容。

5.6.4.12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5.6.4.12.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受伤状况和经济损失; 5.6.4.12.2确定事故责任者和责任大小; 5.6.4.12.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5.6.4.12.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6.4.1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必须据实反映情况。

5.6.4.14因管理不善、纪律涣散造成事故的,除按章处理当事人之外,同时追究所在部门、分厂的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

二十一、安全绩效评定管理

1目的

为了开展好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范围内的各单位及全体员工。

3术语

安全标准化绩效是指企业员工或单位的安全标准化工作业绩。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是以安全标准化目标为导向,以安全标准化标标准为依据,对各单位及员工的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并确认各单位及员工的安全标准化工作业绩的过程。

4工作程序

4.1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其考核细则。4.2每次考核后,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改进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4.3考核组织

4.3.1企业建立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机制,成立各级安全标准化考核小组。4.3.2各二级单位的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由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小组组织考核,报送公司安委会审批。员工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由各二级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小组组织考核,各二级单位应将考核情况报公司安委会安全标准化考核小组备案。

4.4考核办法

4.4.1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小组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其考核细则,与企业安全风险奖励金考核同步进行综合考核,即每半年进行一次。

4.4.2安全标准化A级要素考核评级:1.负责人与责任,2.风险管理,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培训教育,5.生产设施,6.作业安全,7.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8.职业危害,9.事故与应急,10.检查与绩效考核。

4.5奖惩细则:

4.5.1获得安全标准化奖励的前提条件是完成企业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4.5.2当安全标准化得分80以上时(“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返回所在单位缴纳风险保证金,并按返回风险保证金数额进行2倍奖励;

4.5.3当安全标准化得分70以上,80以下时,返回所在单位缴纳风险保证金,并按返回风险保证金数额进行1.6倍奖励;

4.5.4当安全标准化得分在60以上,70以下时,返回所在单位缴纳风险保证金,并按返回风险保证金数额进行1.4倍奖励;

4.5.5当安全标准化得分在60以下时,取消所在单位安全风险奖励金。

二十二、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我厂设备、设施验收过程的管理,确保设备验收工作合理、高效的开展,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凡我厂所有生产设备和设施均适用本制度。

3验收的内容及标准:

3.1设备外观、包装情况、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3.2装箱清单是否与实物相符,以及其他资料是否齐全,有无缺损。

4设备验收:

4.1设备到达物资库或现场后,设备环保科科员应及时通知车间相关人员联合设备采购人员参加设备的开箱验收。

4.2车间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到指定地点进行验收。首先检查设备包装情况,确认设备包装完整无损的情况下即可开箱验收。开箱后依据装箱单明细逐件核对设备的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如发现资料短缺,应由设备采购部负责追回。

4.3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设备破损、生锈、变形等外观质量不合格时,验收人员应暂停验收,并责成设备采购部门督促设备供货厂家返修或更换。返修或更换后再行验收。4.4开箱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采购人员填写设备入库验收单,由参与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4.5对于设备完成安装进入调试阶段后,车间人员对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与设备环保科,由设备环保科联系设备采购部门督促设备供货厂家及时进行返修,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为止。对无法现场返修的供货厂家应予以更换。

4.6若设备在质保期中出现问题,由设备环保科联系采购部门督促厂家直至解决。4.7对进厂设备中的安全装臵在验收中必须注明完好与否,并要所有人员进行确认。4.8对有关安全、设备、设施的验收要求有安监部门人员参加并建档。

二十三、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

1目的

为了切实加强对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发放的管理,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

3职责

3.1安全环保科负责劳保用品发放标准的制定,并监督检查职工的佩戴情况。3.2生产科负责劳保用品的发放。3.3供应科负责劳保用品的采购。.3.4各部门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劳保用品管理

4.1.1职工个人要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防护要求,认真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部分公用劳保用品可由分厂或班组统一保管。

4.1.2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由安全环保科统一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领取,保管发放由生产科专人负责。

4.1.3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4.1.4凡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定不能适用的,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他劳动防护用品。

4.1.5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臵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相关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保护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4.1.6安全环保科对发放标准具有解释权,对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和技术要求进行监督,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信息反馈。

4.1.7对工作需要,超范围发放小件劳动保护用品,由单位申请,安全环保科审核,总经理审批,生产科登记发放。

4.1.8各单位应免费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4.1.9对涉及发放标准修改,新项目新涉及的劳动保护用品,由安全环保科报主管领导审批,方可解决,并报集团公司审核备案。

4.1.10长期(6个月以上)因病休息的员工,相应延长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时间。4.1.11对因工造成损坏的特种型防护用品,由安全环保科审批,更换。对非因工造成劳动防护用品损失的,按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年限折价赔偿。

4.1.12对安全性能高、正常工作时容易损耗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镜、面罩、呼吸器、绝缘手套等,应按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和有效使用期的要求,强制检验或报废。

4.1.13特种防护用品中的安全帽、护耳器等应发放到个人,由个人专管专用,其余可发放至班组,班组保管,集体使用,保证应急情况方便使用。

4.1.14员工进入生产装臵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4.1.15各分厂对特种型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要建立台帐,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定点定人专管,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等损坏。

4.1.16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须进行使用前学习培训,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4.2降温风扇管理

4.2.1根据各单位提出的风扇年审报计划和实际情况,由设备科调查落实后,分类汇总、报主管总经理审批。

4.2.2设备科负责各类降温风扇编号、发放、管理、登记工作。

4.2.3风扇电机烧坏后,使用单位负责送电修、修复。如电机不能修复、确认报废,以及其他部件损坏或丢失要写出书面报告,上报设备科。如人为损坏或丢失由责任单位落实到人,照价赔偿。

4.2.4现场的降温风扇根据季节的变化,由各单位安全员负责保管或发放使用。4.2.5现场风扇必须做到人走风扇停。如发现现场没人风扇仍然启动的单位(用于物料、设备降温的风扇除外)对责任人处罚50元。

4.2.6现场因工作需要常年固定使用的风扇,必须设专人负责管理。

4.3应急药品柜管理

4.3.1各分厂均应配备应急药品柜以放臵应急药品。

4.3.2建立应急药品台帐、检查记录及收发放记录(要有领取人、管理人员签字)。4.3.3各岗位应急药品设专人管理,并保证二十四小时随时能取出药品。4.3.4应急药品要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4.3.5药品柜就应为常锁状态,每班设一名药品管理人员,非药品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打开取药。

4.3.6发放药品限一次用量。

4.3.7过期药品及时返回安全环保科,由安全环保科统一销毁,并做好记录。

建筑企业安全上墙制度 篇2

关键词:安全,电梯,制度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电梯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与之伴随的电梯安全问题也在明显增多, 电梯困人频发、电梯惊魂屡现。2012年9月13日, 武汉一在建工地发生载人电梯从百米高空坠落事故, 造成19人死亡;2013年5月15日, 深圳长虹大厦电梯失控, 1名年轻女士被夹, 当场身首异处;2013年8月16日,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发生电梯事故, 造成5人死亡……电梯安全事故频发, 已严重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 并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制定完善相关安全条例, 维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已刻不容缓。

电梯之所以事故频发, 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梯不符要求。电梯质量不符要求。个别电梯生产厂家为追逐利润, 生产的电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甚至将电梯委托给技术能力低的小厂家制造, 电梯存在先天的质量隐患。电梯选型不符要求。部分开发企业为了降低楼房开发成本, 忽视建筑实际需要, 降低对电梯承载能力的要求, 在电梯选型时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电梯安装不符要求。一些电梯安装队伍没有安装许可资质, 导致电梯安装质量差, 加速了电梯磨损, 缩短了维修周期, 降低了使用年限。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电梯管理职责不明, 电梯选择权、产权与实际管理和日常维保脱节, 容易引发开发商、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维保公司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 导致电梯日常监管不到位、维护保养不到位、电梯维修不到位。一旦电梯因质量问题、年久失修或者使用寿命到期等原因需要更换时, 更是出现物业没钱管、居民拒交费、开发商不愿管的“三不管”状态。

三是维保质量不高。目前电梯维保行业还不够完善, 部分电梯维保公司只有2、3个人, “挂靠”在其他公司, 维修保养的质量难以管理。部分缺乏资质的单位对电梯的保养维修费用报价很低, 甚至低于大型维保企业报价的一半以上, 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如果选择了这些小公司, 如此低的报价, 不仅不能保证工作质量, 还可能在日后面临对方在更换部件时的不合理收费, 漫天要价。

四是使用方法不当。装运装修材料、电梯超载、人为遏制电梯门的关闭等不良乘梯习惯, 导致电梯故障频发, 减少了电梯使用寿命。

要解决电梯安全问题, 保障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 必须完善高层建筑电梯安全制度, 明确各方法律责任, 提高监管力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健全电梯安全联合监管制度。因电梯安全问题涉及面广, 仅靠个别部门难以全面监管。建议整合各职能部门优势,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基层协调处理的电梯安全监管格局。县区及以上政府对电梯质量问题负领导责任, 整合各职能部门优势, 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基层协调处理的电梯安全监管格局。质监部门做好对电梯质量合格验收、定期检验等监管, 同时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加大电梯使用过程中维保检修情况的监管力度。安监部门负责做好电梯的安全检查工作, 力求消除隐患, 防患于未然。工商部门加大无证无照维保单位的取缔力度。住建部门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监督, 对开发商未履行电梯安全使用责任的不予整体验收, 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监管, 对不能依法经营、诚实经营的物业公司实行退市清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电梯安全工作监管小组, 全面负责电梯安全问题的处理协调工作, 积极排查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情况、物业管理情况以及电梯维保情况, 督促物管设立电梯维修改造的专项资金, 最大限度遏制电梯事故的发生。在万达电梯安全问题处理过程中, 清河区政府牵头十余部门现场办公, 统筹兼顾、综合处理, 同时注重发挥水渡口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作用, 效果较好。

二是建立健全电梯维保资金保障制度。针对小区电梯维修资金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筹集应对方案, 必要时政府可先行垫资。在维修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 敦促使用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抓紧维修、改造, 尽快完成电梯隐患整改工作;对未建立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筹集金额30%, 无法实施整改的, 由业主按照国家、省、市、区相关规定、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决定, 及时补建或再次筹集资金;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 确因短期内难以筹集资金、无法及时维修的, 由政府部门拿出一部分垫付资金, 提供资金支持, 按照“申请有依据, 还款有期限”的管理原则, 依照“申请、审批、垫资、催讨、还款”的政府先行垫资流程, 落实资金, 再从小区公维金等项目中分期扣除, 缓解部分小区的一时之困。

三是建立健全电梯维修更换专项基金制度。建议提高高层建筑验收标准, 要求开发商移交住宅时, 必须提高房屋大修维修基金缴存比例, 并从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电梯维修更换专项基金, 以免将来维修更换电梯成为无米之炊。

四是建立健全“原厂维保”制度。目前, 已建小区的电梯安全责任基本上由电梯厂家、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共同承担, 在实际操作中, 常常出现责任推托现象。为避免推诿、强化责任, 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单位。而制造厂家在技术实力、配件储备的全面性、承担各方面的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比其他维保单位更有优势, 因此, 推行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负责制, 有利于全面提升电梯安全保障。我市在处理万达小区电梯问题的过程中, 借鉴此做法, 将电梯生产厂家一并纳入追责范围, 明确由三菱电梯公司负责维修, 并承担维修后的电梯维保职责, 促使三菱电梯公司对电梯质量严格把关, 较好地解决了这起因电梯安全引发的纠纷。此外, 对于新建小区, 建议我市推行电梯安全终身制, 明确从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到后期维保环节, 都由电梯生产厂家负责, 提高电梯安全性能, 切实保障高层建筑电梯正常运行, 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便利的出行环境。

五是建立健全电梯责任保险制度。近两年国家出台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一起电梯事故可能产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赔偿费用, 实行电梯责任保险制度可以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减少电梯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 维护居民权益。建议制定地方强制性标准, 强制电梯厂家及维保单位购买电梯责任保险, 打击部分电梯维保单位采用低价低质等不正当手段, 维护电梯维保市场秩序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建立健全电梯维保单位“上榜”制度。目前, 我区一些电梯维保单位存在质量体系运转不正常、人员与业务量不匹配、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电梯维修保养自检工作不落实、服务意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对全区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将电梯维保单位排名“上榜”。检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条件是否持续符合许可规则要求, 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 电梯维修保养自检工作、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是否规范, 维修保养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对存在问题的单位, 督促其制订整改计划, 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确保整改到位。对于不落实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单位, 列入“黑名单”, 及时通报相关业主单位, 建议其更换维保单位。对于检查评价结果较差的单位, 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单位,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

七是建立健全业主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制度。当前, 很多小区居民缺乏电梯安全教育, 对电梯的工作方式缺乏了解。建议建立健全业主安全意识定期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乘坐电梯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在全社会树立小区电梯为“大家所有, 人人有份”的观念, 培养和强化广大业主强化产权意识、文明意识, 营造爱护电梯的社会氛围, 促使广大小区业主像爱护自己私家车一样使用、保养、关心小区电梯。每一位电梯的乘坐者在享受“上上下下”的便捷之余, 也应当主动担当起“辅警”的角色, 共同防患于未然, 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同时, 畅通电梯投诉举报渠道, 鼓励群众履行安全监督义务, 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维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淑娟, 朱昌明, 徐榕.电梯门机智能维护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2) :93~96

浅谈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工程预算

现代建筑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独立财产权和责任的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对建筑企业来说,其决策者必须及时准确的使用有效信息,确保企业的稳步发展。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自我约束的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对外开放交流的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作用及方法也产生相应的转变。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和目的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筑行业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建筑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建筑企业经济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成本消耗获得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的

现代建筑企业制度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的也随着社会体制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出发点是加强建筑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其管理的模式也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工程项目承接过程、项目施工生产过程、项目竣工结算过程、项目验收回访保修过程、项目剩余工程款清收过程。内部审计的内在功能也发生变化,传统的是以查错纠弊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给予督察。其监督职能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其评价职能也上升为主要职能,如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评价决策的科学性,评价过去经济活动的效益优劣,评价项目和投资的可行性都成为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存在误区,监督和评价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完善国家审计体系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经营管理服务;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比较差,且权威性不够,同其他单位的部门处于平行的职能部门,有的还没有建立起审计机制,对单位领导存在一些违纪行为或单位中的经费使用出现问题迫于各种压力也不能有效纠正;不少建筑企业的审计人员多是从财务人员转出来的,素质总体不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较单一,识别和判断能力缺乏,在推动企业发展和解决各项审计问题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内部审计的内容、方法、模式

(一)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建筑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方法和内容页发生改变,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审计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包括基建扩改工程、产品设计开发、专项贷款、财务收支、规章制度实行、专项工程的预算决算等问题。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出资者、经营者和决策者从事的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直接参与生产流动领域创造价值的过程,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也是为了进一步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力,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以侧重审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达到发挥审计的评价职能功能。审计的目标是防止建筑企业对经济资源的循环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及管理的效率上,以单位经营审计、管理效率审计、资源配置审计、环境审计为主要内容。通过审计,有效监督经营者是否按规范和效益原则来营运资本,让资本保值和增值,同时要加强岗位责任制,促使内部审计满足经营者的需要,又达到对出资者资产负责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的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建筑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须建立起与社会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建筑企业制度是以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为主题,以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为机制的新型企业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产权主体,建立产权监督管理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之下,切实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目前,建筑企业常用的审计制度由几种模式:一是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六是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的组织模式。其审计一般也分成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终期审计三个部分。包括对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的审计、对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对项目成本支出的审计、对项目财务收支的审计、对项目预算结算的审计及工程项目内部成本经营项目完成情况的审计。

(三)内部审计的人员配置

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及审计制度是否规范,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可通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提高知识面和业务技能水平,熟悉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改革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切实掌握现代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市场营销、协作、财税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培训,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洞察力和创新力,本着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为企业负责和内部职工负责的态度,根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审计队伍。

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观念

内部审计的观念要同现代企业发展的制度相适应。首先建筑企业要突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能动摇,对机构和人员配备实行专制化管理。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要改变观念,把审计的重点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到审计评价企业各项活动的有效性上。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业务事项进行鉴定,对其真实性、正确性表示意见。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党委的决策、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定估价,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提出建议,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并应充分发挥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以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发展。

四、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协调

现代建筑企业的建立,是企业的命运与整个外部环境紧密相联,所以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与外部审计应相互协调。因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程序、方法,有很多相通相近之处。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部审计提供的相关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可以委托社会审计协助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甚至可以与有实力、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进一步加大对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外部审计可以向内部审计了解情况,在工作中得到内部审计的配合与支持,也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这样,既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有使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的权威性和法律依据来规避内部审计的因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的模拟性而造成的风险。

渔政安全制度上墙资料 篇4

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制订本制度。

1、每月度由主要负责人召集相关管理人员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排查治理隐患,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

2、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安全生产会议,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表彰先进,批评违章人员。

3、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4、每年召开两次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工会和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适时修改、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5、按时参加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各类安全生产会议,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6、各种会议应做好详细记录。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凡进入我局的干部职工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教育,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教育内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规章、规范和标准。

3、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会议、活动。

4、保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主要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可直接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并在一小时内向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3、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事故抢救过程中确需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做好标记和记录。

4、落实资金用于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和医疗费用。

5、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接受调查询问,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文件等。

6、保证通讯、信息畅通,及时上报事故处理有关信息。

7、按照《安全法》原则,严格执行事故处理决定,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严肃教育干部职工,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8、建立值班制度、举报电话。任何人都有举报事故的权利和义务,对举报事故及隐患和在事故抢险救援中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制度与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制订本制度。

1、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管理人员参加的全面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检查情况应记录在案。

2、节假日前后,主要负责人应组织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记录在案。节假日期间应安排专人值班。

3、严格落实大风、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期间及汛期安全生产检查,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4、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安全检查,及时处理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并记录在案。

为有效组织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订本制度。

安全奖惩制度

为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批评和教育违章违纪人员,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制订本制度。

1、表彰及奖励:

(1)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以及举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对专职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对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成绩突出,全年未发生事故的,年终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批评及处罚

(1)不服从工作安排,拒不改正违章违纪行为,严重者予以解聘;

(2)违反规定,导致单位被有关部门罚款的,应承担相应罚款的10%;

(3)违反规定,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由有关部门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安全警示标志到位,管理制度上墙 篇5

为了进一步提升站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细致化,收费站近期开展了安全细节隐患排查和站部制度上墙两项提升站部管理的工作。力求做到不忽视一个安全细节,自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学制度,人人遵守规章制度,令行禁止,违规必究。

首先,根据上级下发的《安全生产手册》的学习要求,加强员工三级教育,对站区的消防设施和安全标示进行了检查和规范。按照惯例中心的要求,将现场手推式灭火器套上防尘套,将没有放入灭火器箱的灭火器放入灭火箱或者用绝缘的砖石垫高15厘米。安全员对安全通道和安全通道指示灯进行了检查。同时,收费站对站内消防栓和灭火器箱上张贴了图片使用说明,力争一看就会用。并且,对站区内微波炉、电冰箱、电磁炉等公共用电器张贴使用说明,对配电箱、动力柜等重点部位贴上“当心触电”的标识,对开水炉等电闸阀门处,贴上“禁止使用”和“小心烫伤”的警示语等。

其次是相关制度上墙,将收费站一些重要的制度如《收费站清算、解缴款管理规定》、《收费站宿舍内务卫生、物品定置规定》、《员工活动室管理制度》、《阅览室管理规定》和《食堂管理规定》等张贴到位,让全体员工对站部各项制度更加明确。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管理约束下,站务管理才能井然有序。作为收费站的一员,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放浪形骸,影响到其他人的不便,甚至集体的荣誉。只有人人都遵章守纪,大家才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工作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建筑企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篇6

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数: 325更新日期:2010年07月30日

一、工程开工前,由工程部、设计所向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阐明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以贯彻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二、项目经理或安全负责人核对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存在漏洞时,应对措施进行完善,直至符合要求方可开工。

三、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执行安全措施。

四、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五、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项目部实施。

六、开工前,工程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员、班长和作业人员应进行交底,应有书面材料,并履行双方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书面交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被交底人,一份附入安全生产台帐备查。

七、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八、安全技术交底要结合规程及安全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口号式,无针对性的交底。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要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纠正违章,使措施方案始终得到贯彻执行,达到既定的施工安全目标。

九、相关文件及记录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制度化管理 篇7

一、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1. 有助于理顺经营理念,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建筑企业强化成本核算, 能够有助于企业创建并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机制,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清楚掌握经营理念, 强化自身的成本控制意识, 规避和杜绝潜在浪费, 保证建筑企业走向一个良性健康循环发展之路。在能源日益短缺的危机下, 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控制成本, 节约资源, 实现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有助于企业深化改革, 顺应市场发展

建筑企业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处于主体地位, 全面的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战略性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成本核算和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资源整体配置, 只有创建和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制度化管理, 才能逐渐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帮助企业内部深化改革, 当未来面临和地域风险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成本核算的制度化管理还能有效强化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并推动市场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3. 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激发市场活力

成本核算在一定层面是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可以有效规避管理风险和舞弊, 提升建筑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 从而强化投资者对建筑企业的投资信心, 激发市场活力。

4. 有助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成本核算制度化管理能够有效节约和控制成本, 提噶建筑企业生产总值,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内部成本控制

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作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个层面之一, 主要包含企业基本的管理费用核算、财务费用核算、设备采购和折旧核算、人工劳务费用核算、固定资产这就费用核算等企业内部运营所需要的开支。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具体组成中, 排除与一般建筑公司所设置的部门外, 还根据公司的具体需求和投资者需求, 创建了诸如设计师室、工程质量安全、材料以及工程造价预决算等部门。这些项目部门所涉及的人员运营工作基本开支、员工岗前培训费用属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重头戏, 而其他的管理费用、设备折旧费、财务费用在整个内部成本支出中占据的比重较小。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包括全体设计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这些人员涉及面广, 涉及的事项复杂多变, 因此要控制成本必须要有全局综合性观念, 将成本控制渗透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人员中。

三、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部是建筑企业在承接具体施工项目后必须成立的部门, 江西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下面的建筑工程项目部的管理目标是招标文件, 实行的是内部承包管理体系, 即将项目工程内的工作承包给每个专业对象, 而工程结算成本是工程项目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先进, 因为成本控制体系必然会增加管理费用, 通常情况下, 管理范围和密度越大, 成本控制费用就越高, 如图1所示。因此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度”, 找准成本控制的最佳点, 是建筑成本的费用得到全方面的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 成本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对外承包管理制度

江西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与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对普遍存在一样的情况, 比如在一个完整的项目施工过程中, 参与进其中的操作工人匮乏, 一般性质的施工任务都是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来解决的, 尤其是建筑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桩基工消防联动系统安装、门窗安装、电气设备安装等, 这些专业性强的施工任务必须采取外包方式。但是建筑工程项目部为了实现控制陈本, 在对分包业务进行配备和招标时, 必须熟悉掌握每个系统子工程的操作流程、材料配备、成本价格等内容。并且在签订具体的分包合同时将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清楚明晰地列在合同内, 而建筑企业必须委派专门的成本核算专员对分包合同进行审核, 确保对外分包任务合同的可靠有效性, 并且能够实现降低建筑投入成本[2]。

2. 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科学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原材料都是在采购部门的控制下进行的, 原材料的所耗用的成本是工程项目总成本的重头, 占据总成本的75%左右, 建筑材料成本节约的方式和途径有许多种, 比如选择物美价廉、运费少的供应单位, 对质量差、数量不足的情况予以索赔, 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材料采购员必须严格核准采购数量和采购规格, 尽量保持即需即采, 按照需求量采购数量, 确保原材料不会出现积压和浪费的情况。在建筑施工单位现场, 一些原材料可用于周转和回收利用, 比如建筑模板、脚手架等, 这些建筑材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 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弥补一些不可控制的材料耗损所带来的成本浪费。

3. 设备材料的科学管理制度

采用权、责、利相结合原则。由于项目经理部属于成本控制的主体, 各个管理部门也同样承担重要的成本控制责任。因此必须将权、责、利进行明确和协调, 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建设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项目部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剩余材料, 这些剩余材料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一些附加的管理费用和存放费用, 不利于降低成本。因此, 为了减少材料的浪费和管理费用, 项目管理部对于剩余材料要择机处理, 若是在无法处理, 可将材料留置后期项目周转运用或对外出售, 并且根据处理材料的借个在最终的目标成本中扣除处理材料的费用。在施工现场中所涉及和利用到的一些机械设备必须以企业内部现有的机械为主, 在内部满足不了机械设备的需求时, 再考虑对外购买或租借。该企业于是相继出台了一些机械设备管理和使用的规章制度,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说明, 并且规定在机械设备使用上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以提高本公司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为主, 强化公司现有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 及时维修和保养机械设备。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机械设备购买和租赁的费用, 从而降低了建筑施工的机械设备的直接投入, 能够为企业争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化管理作为企业基础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深化企业改革、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成本核算制度化管理为例, 详细阐述了成本管理制度化的切入点和管理策略, 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以及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 找准定位, 清楚掌握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劣势, 去粗取精,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调动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的主观能动性, 将成本控制与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这样才能使建筑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姚建文.建筑市场的企业成本核算的制度化管理[J].国际市场, 2011, (9) :79-80.

企业家的制度性安全 篇8

转型中国的命运

邓、江时期,主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效率”。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效率,削减福利、甩包袱、加速财富的集中就是必然的。

产权改革、房改、教改、医改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市场化、产业化、私有化进程大刀阔斧。

这些改革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怎么改!

以产权改革为例,采用休克疗法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对国有集体的存量资产,是分还是卖,谁是受益人等问题,争吵、博弈了10多年。但在国内某些地区,私有化采用“运动”方式,限期完成。关于国有、集体资产的受益人问题,一直属于“不争论”范畴。

到了胡、温时期,过去以“效率”为目标的改革,已经导致了大量工人买断工龄下岗、房改、教改、医改等措施多管齐下,社会迅速两极化。如果不能解决处于加速度进程中的两极化,那面对的又是一个新轮回的问题,一个改良与革命赛跑的问题。

于是,胡、温新政的名义诉求就是“和谐社会”,这实在是英明的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禀承同一个风格,胡、温新政中的追求公平、构建和谐,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前不久,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说了一句狠话:“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作为工商联领导,胡德平当然要为企业家说话。同时,胡德平的这句话,也清晰地表明,在追究财富来源上的正当性、合法性上,来自政界的压力与民间呼声也是挺大的。

自然,中国改革开放的这种阶段性特点,将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命运。

原罪与清算

关于原罪与清算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谈的。所谓原罪,本来是个宗教概念,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些人性缺陷,需要教徒用虔敬之心去忏悔,用行善去救赎自己的灵魂。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能明白中国企业家的确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虚假注资、关联交易、权钱交易等在商业拓展中几乎不可避免。总设计师定下来一条“不争论”铁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政府部门为了政绩,实际上也给予了企业家法外特权。因此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不查你便罢,只要查你,你就无法逃避。

有人指责政府部门没有善待企业家,这是不对的。事实恰恰相反。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GDP,为了政绩,对企业家总的原则是恩宠有加。地方政府的立场可以理解,那就是避免企业震荡,影响地方经济。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早在顾雏军收购美菱时,证监会就提醒过被收购者:“顾雏军资本实力不足,你们要注意。”监管部门不是采用强力制止的方式,而是采用委婉的提醒方式,采用延迟批准的方式。这表明,证监会对地方政府、对企业,态度上是迁就的。

顾雏军把几亿资金在科龙与格林柯尔之间来回倒账,在规则健全的资本市场,早就应该下课了。好在国内资本市场大家都是一样,比顾雏军出格的也非鲜见,法不责众而已。

但顾雏军高调的媒体化生存,给他带来了大麻烦。尤其是郎顾之争,引发了一场政治合法性危机,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不争论”铁律被消解了,全民性的争论开始了。这才是顾雏军倒台的深层原因。

自然,清算不仅仅是个仇富与报复的问题,这牵涉到财富来源上的正当性,以及一个社会的价值正义的原则性问题。创维的黄宏生不过挪用几千万元创维的资金去海南做房地产,就被香港廉政公署治以重罪。原因很简单,创维是在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本质上产权属于全体股东,经营者无权挪用企业资金去干其他赢利事业。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规则。破坏这条规则,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安全的。秦晖教授曾经形容有些人是“抢来本钱做生意”,如果不清算,抢和被抢的人怎么能和谐相处呢?所以,没有清算,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和谐社会。

但是,原罪问题又在市场经济建设之初是为大家忽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被默许的。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有可能危及社会秩序的情况下,清算便不可避免。企业家便有了双重的角色界定。

所以,中国企业家比西方有充分自由的地方,比如,不必担心工会,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不必理会中小股东的权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产权、资本流动自由、市场准入、抵御合法侵害等方面不如西方。而今,更要加上一条对原罪的清算问题,这也算是企业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吧!

理解清算的不可避免性,自然對企业家的行为选择具有深刻意义。

企业家要学一点政治学

中国企业家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太大,但这不能怪企业家,因为中国思想舞台上一直只有经济学在表演独舞。

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是经济学一家独大。其他如法学、社会学等则无足轻重,而政治学的许多内容在中国都属于敏感话题,不能深入讨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反对任何形式的管制和社会福利,主张彻底地放任自由。从经济主张讲,他们可以被称作是“市场原教旨主义”;从他们的社会主张看,基本都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

张五常说中国的市场比美国还自由,可不是说着玩的,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张的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在纯经济范畴,新自由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经济学天然有越界冲动,他们一旦把经济学原理用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则必然谬误。

比如,国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一个观点:官员在改革开放中损失最大,如果不想革命,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赎买官员手中的特权。该经济学家没有解释,特权是怎么产生的,赎买特权来后,交给谁来掌控。其实他也肯定说不清。这些问题,在政治学中,早就有明确答案。如果真是照他的处方搞赎买,恐怕革命能至少提前三年。

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企业家要认清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确保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可以不学经济学,但不能不学一点政治学。政治学会告诉你如何建立一个消除结构性阶级对抗的、人人有安全感的开放社会和现代公民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顾雏军命运的关键不是证监会立案,是那个由多位经济学家出席的“科龙之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把郎顾之争引发的全社会争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社会分裂着两大阵营,一方面是少数既得利益者,一方面是庞大的利益受损者。大争论背后当然有大政治,而顾雏军这个政治门外汉,无意中深陷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且还担当起了一个肇事者角色。谁能帮他?又有谁敢帮他?

因此,企业家要成功,还需要加上一条,必须让自己也成为政治家,这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重要。

从结构设计上确保安全

企业家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自由与财产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从政治角度,分析大势,寻找一种长期性的趋利避害策略;第二个方面,企业本身在结构、流程上调整与规划,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一个方面只适合小圈子交流而不适合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讨论。而第二个方面,则是企业家可以自我掌控和预防的,完全可以通过设计好企业的资本结构洗白自己,因此值得重点讨论。

我们回过头来看顾雏军,他其实在组织结构与资本结构上犯了大忌。

顾雏军在国内的收购,主体是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扬州),这是专门为了收购而设立的公司,实际上是个过账用的空壳,收购完毕后,公司就没什么存在价值了。收购家电,收购汽车,百亿级的庞大资产,都是以格林柯尔名义收购的。

但格林柯尔却完全属于顾雏军私人,因为工商注册方面的规定,不能注册一人公司,所以顾雏军把老父亲拉进来,在他名义下挂了10%的股份。

这样的设计虽然是便利了,但从开始就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后来沦落到清算的时刻,顾雏军怎么也逃脱不了干系,因此与黄宏生的命运有了天壤之别。

收购完成后,整个格林柯尔系要做的工作无非就两大类,一个是产品经营,另一个资源整合与资本结构的整合,要迅速厘清资产。这些资本功课,必须有一个履行资本中心职能的投资管理公司。

相反,个体户式的运作让企业所有的安危都系在顾的一人身家上。顾雏军所要管的只是资本中心这个层面,但现实中,他的手一直插到成本中心。当顾遇到麻烦,不仅企业的利润来源受到影响,连资产经营都出了问题。以美菱为例,它拥有地皮1500亩,其中位于市区的180亩地,现价达到8亿元。剥离、出售非经营性资产及不良资产,大体可以变现10亿元,如果有了资本中心,资金周转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遗憾的是,顾雏军不会想不到,但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更没有时间去亲自执行。

因此,从战略角度说,顾雏军的最大失误是他没有建立起一个资本中心,从而公司化格林柯尔系,保障整个格林柯尔系的健康发展。而顾雏军个人化运作使得他的企业缺乏危机产生之后的最后安全保障——财产安全也没有了。而国外专事并购业务的产业资本集团,一定会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一个投资管理公司,一个资本中心、决策中心,负责战略发展,协调各个产业、企业之间关系。顾雏军的收购,不是公司行为,把顾雏军叫做“并购个体户”一点也不冤枉。

同样的企业还有。由于公司结构设计上做了规避,虽然物美董事长张文中因涉及沈志华案,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执行董事职务,但公司能存续下来,张文中的股权也能得到保留。黄宏生出事后,黄氏家族成员相继退出董事会,但是,黄氏家族的大股东身份没变,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影响力还在,只是方式要间接些。这就是公司化经营的好处。

当周厚健声称海信完成了对科龙的“零成本收购”后,也就意味着顾雏军在科龙拿不到一分钱了,顾雏军的财富故事已经终结。在这方面,黄宏生、张文中他们,比顾雏军要幸运得多。

顾雏军个案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企业家要自己善待自己,及早从结构中规避风险。

[编辑 王孟龙]

上一篇:自然之道的观后感下一篇:税法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