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2024-10-29

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共5篇)

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篇1

1创投企业的财务经营特征

创投企业是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经营的领域十分广泛, 涉及各种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投企业经营的特征是把高科技与新兴技术结合起来。

从创投企业财务经营特征来看, 特别是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角度看, 创投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企业经营的资产上看, 有形资产少, 无形资产占比重相对较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具备的魅力在于它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技术秘诀、人才、管理和投资机会等。在高新技术创业公司的经营资产中, 实际上是无形资产在起作用。

(2) 从企业投入资本看, 前期阶段投入高、风险大, 尤其是创业期需要的资金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种子期即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品试验阶段。在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后, 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了创业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该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以实现商品化, 一旦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 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显然, 这两个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大, 在现金流动上支出大于收入, 甚至有的企业将一直亏损。

(3) 从企业的利润回报看, 利润增长速度快, 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当企业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加速发展时, 企业跨入了成长期。当经历了一段以递增速度发展的快速扩张期创投企业将进入成熟期, 这时企业的软硬件及组织结构已趋于成熟。企业生存已不是主要的问题, 提高经济效益和活力将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一旦过渡到成熟阶段, 企业已拥有了一定市场的规模, 与传统产业相比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因而经济效益好, 回报率高。

由于创投企业的行业特征, 使它成为既是获利最高, 同时又是风险最大的行业。高风险、高回报成为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2创投企业的融资决策

2.1存在融资“瓶颈”

作为创投企业大多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相当的开发经营能力, 但是, 风险大, 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发性资金需要, 这些特点决定其在建设初期对外部资金来源的要求是:数量大, 期限长, 能承受暂时的损失, 风险小, 能随时满足企业的突发性资金需求。但由于创投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使其面临着融资的困难。

2.2投入过高, 影响自有资本

知识经济要求知识不断创新, 对高科技研发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应该不断投入, 而这一投入的直接支撑往往又是足够的自有资本, 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往往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企业为了留住某些关键技术人才, 不得不为其投入相当于普通技术人才数倍的额外费用。另外, 随着科技的发展, 研究与开发某种技术的周期大大缩短, 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术都在迅速的更新, 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不停的学习充电, 增加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在企业研发的同时, 由于信息处理需要所建立的信息部门也要求企业在管理应用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支持, 加之许多客观因素影响, 使企业的资本投入十分巨大。

2.3风险高, 增加融资难度

传统的商业融资往往会选择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既方便又快捷, 但这要求企业拥有相当的固定资产、信誉高、资信好。而对于创投企业, 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 这些条件是不具备的, 无形资产比重过大、企业资本少、规模小、市场前景不确定等不利条件都间接隐含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巨大风险。出于对风险规避的考虑, 谨慎的银行系统在强调贷款安全性的前提下, 往往会降低自身的贷款积极性, 无疑给创投企业融资带来相当难度。

2.4创投企业的特有融资渠道

(1) 创新基金融资。

1999年, 根据我国高新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经国务院批准, 在国家科技部率先创立了专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基金, 基金总额为30亿人民币。以贷款贴息, 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 通过支持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培育和扶持创投企业。

(2) 风险基金融资。

风险基金是专门从事投资高风险, 高收益的资金, 其投资对象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创投企业, 风险基金利用自身优势, 不仅向创投企业注入资本, 而且提供管理、经营、技术、营销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3) 股票筹资和借贷。

当创投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其投资风险下降, 投资前景明朗, 由于风险资本的自身限制, 此时便会逐渐淡化, 退出。这时的普通投资者对企业已有了一定的信心, 企业可适时适量的增发股票, 增加自有资本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 经过投资前期的经营后, 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资信, 风险也越来越小, 这时可向商业银行借入大量资金以弥补自有资本的不足, 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3创投企业的投资决策

3.1创投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无形资产投资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后, 在商业化领域中, 拥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攫取了超额利润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创投企业中, 企业投入的主要是知识、智力、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 原材料的价值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即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重视并管理好无形资产, 对处于现代化阶段的企业非常重要。

3.2创投企业的投资比例

据国际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调查, 创投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 一个企业可拥有的无形资产达数十项, 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也曾估计“一个单位的智力投资通常是账面价值的3-4倍”, 这种情况在国外比比皆是, 而有形资产在使用中会发生有形消耗, 其价值也会逐渐下降。

我国公司法第24条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 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第80条规定:“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现实中我国许多地区对于以无形资产出资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20%, 北京中关村曾出现了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90%的公司。

3.3人力资本投资占企业投资比重大

创投技术企业需要有多种知识、多种学科的科技人才共同合作, 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高创投企业的产品是技术知识, 大多是无形的, 决定产品的是人力资源。当人力资源被用以作为赚取利润的手段时, 即被赋予了人力资本的内涵。人力资本在本质上符合会计上“资产”要素的内涵, 是企业的一项可单独确认的资产。人力资本能够创造出远远大于其自身的价值, 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能够“提供未来效益”;其次, 企业通过契约等形式取得或控制了人力资本的使用权, 满足为特定个体所“拥有或控制”;最后, 人力资本的取得和其他资产的取得一样必须花费一定的相应成本。

4创投企业的收益与分配决策

创投企业高风险的背后是高收益, 当企业在大的会计周期末实现完全收益时, 便会涉及到相关利润分配的问题。由于创投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定形势, 使股利分配会占据其分配内容中的大部分。公司用多少盈余发放股利、多少盈余为公司所留用 (即内部融资) , 都可能会对公司日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1对创投企业, 在创业初始阶段的收益和分配

由于企业融资筹资比较困难, 很大程度上会对内部融资产生依赖, 所以当公司在提取盈余公积金时, 除去法定10%的比例, 一般应由股东会商讨决定继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增加内部筹资金额。相对于公积金的提取, 初创期的创投企业在公益金、股利等的分配上可能会只占很少的比例。公益金一般保持在最少的5%-6%的范围内。由于此时企业盈利甚少甚至不盈利, 所以企业往往会出现公益金、股利空白的情况, 这也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4.2当创投企业发展成熟以后的收益与分配

在取得高收益、高利润的同时, 也将会是股东们享受投资成果和公司回报的时候。此时, 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会下降, 而公益金的提取比例会升至最高点10%左右, 股利分配也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5创投企业风险管理决策

创投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 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 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风险, 但其风险的程度很高, 既可能给企业带来繁荣与发展, 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与危害。

5.1创投企业的风险

创投企业的风险有:一是筹资风险:由于自身的产品研发, 则很难保证企业高新产品的成功, 创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融资。另外, 在筹资具体操作中会遇到系列技术方面的障碍——由于创投类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因素的制约, 使其难以顺利的筹措往往高于注册资本数倍的资金;二是投资风险:创投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无形资产的投资, 无形资产的投资不象固定资产那样, 风险只存在于投资发生之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 既存在于投资完成之后, 也存在于投资进行的过程中。无形资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主要是针对采用自行研究开发方式进行无形资产投资而言的, 其风险主要表现为因投资失败而引起的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因此, 对投资风险的规避, 既要做在投资完成之前, 也要做在投资完成之后;三是管理风险:在传统的企业中, 管理是相对有形的, 面对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创投企业, 管理对象大都是无形的。在创投企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及组织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 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 都有可能成为管理风险的关键。此外, 技术知识得不到合理管理, 缺乏对科技成果的量化制度, 使科技人员的复杂劳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往往影响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积极性, 结果造成低水平的开发或重复他人的劳动。

5.2创投企业规避风险

(1) 规避筹资风险。

在创投企业对外筹资时, 不能把筹资作为获取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 并且向外部筹资的金额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所需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不应太高, 最好低于国际上通常公认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警戒线50%。因为, 企业负债率高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 特别对于创投类企业, 一旦超出警戒线, 企业产品研发失败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

(2) 规避投资风险。

对于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些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高新技术经营管理状况欠佳的企业, 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要量力而行, 最好不要将巨资投入到消耗大且不确定性强的产品研发中, 先易后难, 以免给企业带来重大甚至灭顶之灾。企业可以从一些小投资的改进型产品的技术研发入手, 从而既减少了融资的数额、风险和难度, 同时, 也将大大增加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能性。

(3) 规避管理风险。

团队领导一方面要有危机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要有创造精神, 在知识、智力、素质、能力、尤其是觉悟方面上需要特别突出;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规范内部组织制度和管理理念, 在用人上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人性管理, 使企业的结构与发展保持一致;在吸引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的策略中, 可以使用员工持股, 共同管理的方法;另外,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信息要求的严格高效性, 可以设立专门的新闻信息部门, 及时搜索、整理内外有用信息, 为企业的需求提供必要及时的综合情况。

综上所述, 创投产业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 也是本世纪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对其进行财务管理研究十分必要, 由于创投企业的行业特征, 使它成为既是获利最高同时又是风险最大的行业, 因此对创投企业的一些特殊的财务管理问题应当认真分析, 以利于其加快发展、规避风险, 使企业走向成熟、完善、壮大!

参考文献

[1]梁玉红, 程爱娣.基于生命周期的创业投资风险管理[J].投资研究, 2007, (12) .

[2]张景安.中国风险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 (9) .

[3]盛立军.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0) .

[4]曹欣.中国创业投资退出方式研究[J].当代财经, 2003, (6) .

[5]王晓津.美国创业投资的早期发展[J].财经科学, 2005, (3) .

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篇2

中国创新投资行政总裁向心接受经济通访问时表示,未来将朝着“三新能源”(即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继今年5月斥资6000万元收购两项新能源项目:“中图”及“太阳创建”后,未来继续透过并购,强化“三新能源”产业链,捕捉绿色政策带来商机。

根据中国创投5月份发表公告指,购入60%股权的“中图”从事LED照明技术、设计、制作军民两用新光源照明产品,主要用作装备照明、街道照明、室内照明等。

向心指,LED光源是世界公认最省电的产品,该公司的产品技术含量及节能程度在国内属数一数二,行业竞争者少。

他指,传照明灯需要4瓦才能产生的亮度,LED照明系统只需1瓦,更换LED照明系统后,省电量可达75%。

中国创投之所以拥有领先的新光源技术,主要源于08年初,该公司已入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光电行业项目。军用工业向来领先民用工业,主修兵器系统的向氏深明此道,故透过投资军工企业,吸取合适民用产业的技术。

基于创投融资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 创业投资;融资;风险管理

创业资本的筹集是创业投资运作流程的起点,创业投资家凭借自己的信誉和能力与企图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投资者签订合伙契约,组建创投,规定所筹资金的投资范围,并保证按照投资者的最大利益投资。事情并不到此为止,在创投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创业投资家需要连续不断地筹集资本,以补充投资资金的不足,从而出现了持续筹资的问题。与此同时创业资本家还要考虑,尽可能使所筹资金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实现财务风险的最小化,以及经营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创业投资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风险投资家不断对原有项目再投资和对新项目投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创业投资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措创业投资资金,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创业资本的运作过程是融资与投资的结合,正是由于融资过程的艰难性,才使创业投资家面临压力和约束,也才促使其对投资过程负责。

一、创投融资的风险

1.创投融资风险的表现。(1)创投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资金需求迅速膨胀,能否及时获得后续资金的支持,将直接关系其成长与扩张;(2)创投有一定时效性,适当时候应从所投资的企业或项目中退出来,然后进行新一轮投资。创业资本需要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周转率,才能不断地获取项目在高成长阶段的高利润,用以弥补失败项目上的损失,如果退出机制不完善,退出渠道不顺畅,创业资本将被锁定在投资项目中,创业投资将失去其本色与功能,也为创投进行下一轮融资带来严重的影响。

2.创投融资风险的类别。创投在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为静态融资风险和动态融资风险。静态融资风险是指创投进行长期资本筹集带来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出于对其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资本来源渠道、资本结构以及负债水平等一定程度相对稳定,不宜发生经常性的变更。动态融资风险是指创投在经营的过程中,出于短期资金安排的需要进行融资从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创投的“存货”,即被投资的创业企业的流动性是非常差的,这样就要求创投在对短期资金进行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对手中现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保留足够的流动资金,或者是寻找可以快速进行短期融资的渠道,避免企业陷入支付危机之中。

二、创业资本筹集的原则

1.理性合作原则。从本质上看,融资过程就是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理性合作的过程。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融资者完全有可能借助主观或客观上的便利条件,隐瞒某些不利实情,以达到筹集到所需资金之目的。这种“欺骗”对于资金供需双方来讲都是非理性,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缺乏完备的调查研究将会导致自身利益的损失;从融资者的角度看,虽然短期内侥幸地获取了所需的资金,这是以自身的信誉损失为代价的;从长期看,投资者终将是理性,否则最终将导致资金来源减少,筹资难度加大,进而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经营上的风险。理性合作是风险投资公司采用的首要融资策略。

2.规模适当原则。就创投而言,首先面临着如何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以发挥规模效应,从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问题。这就要求创业资本家对各种因素全面权衡,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预测最佳规模,确定发展战略,并以此战略指导公司长期资金的融通。其次筹资成本率与筹资渠道有密切关系并随着筹资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如果企业不恰当地过度融资,就会使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的效益。再有在运作过程中,由于业务的波动性较大,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常常也有很大的变动。创业资本家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准确预测资金需求数量,既能避免因资金筹集不足而影响正常投资活动,又可以防止资金筹集过多,造成资金闲置,不必要地增大财务费用。

3.筹措及时原则。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等量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由于融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公司在开始筹资之后,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取所需的资金。创投在筹集资金时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预期,以便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得所需资金。否则,容易出现或是由于过早筹资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因资金到账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造成经营损失。

4.来源合理原则。筹资渠道是筹集资金的源泉,资本与货币市场是筹资的场所,它们共同反映了资金的分布状况和供求关系,决定着公司筹资的难易程度,对成本与收益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5.方式经济原则。公司在制定融资计划时,必须认真研究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比较在不同筹资方式条件下的资金成本,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公司还应关注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问题,力争在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三、创投融资的风险管理

(一)静态融资风险的控制

创投静态融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公司对筹集渠道、筹集方式的选择以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问题。

1.筹资渠道与渠道选择。综合考察国内外创业投资的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创业投资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渠道:

(1)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如可以通过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的方式将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创业资本。

(2)政府。适度的政府参与是创业投资发展的必要前提,政府在创业投资资金筹措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财政资金还是我国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

(3)大企业资金。大公司目前在美国的创业投资者构成中居第二位,是仅次于养老基金的重要资本来源,而且发展很快。国内近年来成立的创业投资公司中,产业资本也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如资本金为3.1亿元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清华同方、首钢总公司等公司注入产业资本成立。

(4)养老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风险资本来源,约占风险资本的1/2左右。国内目前,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社会保障基金还无法进入中国的创业投资领域,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来看,养老基金都是创业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

(5)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也提供了一定的风险资本,在目前,中国并不允许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创业投资。

(6)外国资本。近年来,以美国太平洋创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外国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接触和实践,新加坡、日本等国也组建了旨在投资于中国大陆创业项目的投资基金。只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配套能跟上,进入中国的外国创业资本一定也将非常可观。

2.选择筹资渠道,控制筹资风险。一个国家(或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阶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幼稚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美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经历表明,不同创业资本供给主体在创业投资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据专家估计,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已过了幼稚期,目前正处于初创期,再过1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创业投资将进入成长期,市场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到2018年左右我国创业资本的规模将得到极大的扩张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完善和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

影响创业资本的供给因素划分为创业资本的潜在供给和有效供给两个概念。潜在供给是指有可能开发和挖掘的创业资本供给量,有效供给是指实际能够利用的创业资本供给量。中国目前创业投资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创业资本潜在供给十分丰富,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为了扩大我国现阶段的创业资本筹集的渠道,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发展策略:

(1)重点培育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创业资本供给机制。上市公司参与创业投资,不仅可以拓展创业资本的来源,改变我国目前创业资本供给规模小并由政府为主导的格局,而且能够通过参与创业投资调整其产业结构,培养新的增长点。在创业投资发展的初创期,上市公司将成为推动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第一主动力。

(2)鼓励证券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创业投资。证券公司有着优秀的人才,具有参与创业投资的人才优势;证券公司作为直接投融资的中介,在长期的投融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上市公司等已经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参与创业投资的投融资优势;证券公司在长期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具有明显的资本退出优势。

(3)适当放宽对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投资的法律限制。由于受到《养老基金管理办法》、《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制度的约束,目前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还不能参与创业投资。在现行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下,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资金还不能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应对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参与创业投资,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对它们参与创业投资的最大法定比例作出严格的规定。

(4)建立有效的信用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创业投资供给机制,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强化社会信用秩序。

3.筹资方式与资本成本。创业投资公司在进行企业长期资本的筹集的时候,应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做出合理的安排,正确、合理地计算各资本要素的资本成本,以此来确定最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保持合理的债务-资本比例。在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债务风险,降低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以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二)动态融资风险的控制

创业投资公司的动态融资风险是指在经营的过程中,出于对短期资金需求而进行的筹资并进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创业投资项目的流动性是非常差的,在一般的情况中,创业资本要留在项目中长达4~7年,直到目标公司成长起来,达到资本退出的要求,而且创业投资公司投入的资本能够增值或者保本,并成功退出的概率只有40%,其余60%资本的结局都是血本无归。这样就对创业投资公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和预测。使创业投资公司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余额,避免企业陷入支付危机。资本都是有机会成本,如果在流动资产中沉淀了过多的资金,将使企业丧失很多盈利的机会。创业投资公司应该寻找可以进行快速短期融资的融资渠道,以利于企业能够在短期资金匮乏的时候进行快速的融资。

创业投资公司在对项目进行注资的时候,往往并不是一次性注入该项目所需要的所有资金的,而是分阶段、视情况进行资金的投入。创业投资公司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并不需要在最开始的时候一次性融得所需要的资金的全部,只需要根据实际投入的资金总额,安排合理的资金筹集时间表,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创业投资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有很大的部分是会失败的,此时,创业投资公司不但无法获得预期的盈利,而且会出现收不回原有的投资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公司原有的融资计划受到了干扰。

这些资金构成了创业投资公司的营运资金,创业投资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运资金政策以及如何利用短期负债来及时补充风险投资公司的营运资金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创业投资公司应该结合公司财务管理的实际,采取合理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筹集政策。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采用的营运资金筹集政策有配合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和稳健型筹资政策。创业投资公司应利用短期负债来及时补充营运资金。短期负债筹资具有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筹资富有弹性;筹资成本低;筹资风险高等特征。对创业投资公司而言,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短期负债筹资的机会很小,所以应充分利用短期借款来进行短期负债筹资。

四、结论

创投融资是创业投资公司运营的首要环节,增加资本供给和合理的筹资方式是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创业投资运作的整个阶段中,创业投资家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的筹集,补充投资资金。创投融资应遵循理性合作原则、规模适当原则、筹措及时原则、来源合理原则、方式经济原则。创投融资风险可以从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来考虑。静态筹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创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控制筹资风险,以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动态筹资风险控制主要指创投采取合理的运营资金筹集政策,并充分利用短期借款来及时补充运营资金缺口。

参考文献

[1]顾骅珊.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管理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2]徐建华.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阶段的风险管理[J].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2000(2)

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 篇4

创投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向创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在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企业组织。创投企业可以有一般企业拥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也有其独特的特点。结合创投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市场和我国创投市场来看,创投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1)公司制。采用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创投企业的投资者以其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创投企业承担责任。公司制形式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中针对创投企业经营运作的特殊性也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目前我国大多数创投企业采用公司制形式。(2)有限合伙制。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以有限合伙制为代表。有限合伙制是有限合伙人(LP)与普通合伙人(GP)合资成立的创投企业,其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及其他相关制度遵从 《合伙企业法》规定。创投企业的典型特征包括:(1)创业投资家通过集中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成立创业投资公司,投资较好的项目,刚好满足被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2)创投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属于长期投资;(3)投资对象大多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新兴行业。创投企业退出模式主要有:一是公开上市(IPO);二是股权交易;三是企业回购;四是清盘结算。其中,公开上市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是门槛高、费用大、周期长;股权交易比较方便快捷,收益次于公开上市;企业回购或清盘结算是前面两种方案失败之后的选择,收益率较低。在我国,创投偏好于IPO退出,而在国外,则是选择股权交易的方式居多。

二、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风险控制难度大

(1) 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是创投企业投资项目资金的来源,没有资金,项目也就无从谈起。我国创投家的投资基金有很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我国资本市场多元主体的潜在资本没有得到聚集,单一的渠道使创投家的筹资能力非常有限。

(2)筹资供需失衡。被投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创业资金的筹集应该根据创投企业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来进行。若财务计划与企业发展阶段需求的资金数量失调将导致创投筹资的困境。例如,若被投企业发展比预计的速度缓慢,创投企业筹集的资金将会提前供应从而导致闲置,创投企业将会支付额外的财务利息给投资人;如果创投企业发展速度比预计要快,创投企业将会出现筹资的瓶颈,临时筹资困难,严重的情况将会使项目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被投企业资金需求与创投筹资供应与筹资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资本浪费或者是投资项目的夭折。而我国创投在评估预测筹资供需的准确性上还比较缺乏专业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导致资金供需失衡状况时有发生。

(二)投资风险复杂难控

投资环节是创投运营的主体,也是周期最长的环节,处于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其财务风险与大多数非创投企业相比更为复杂多变且难以评估和控制。

(1)项目本身的风险大。项目风险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评估失误的可能性始终存在。项目的选择是投资活动成功的关键,整个投资过程围绕着项目而展开,如果对项目的评估失误,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创投企业投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从而冻结在错误的项目里,将会使企业面临巨额偿债压力,若无法从其他渠道筹集到偿债资金,将会直接导致破产。一般项目回收期越长,风险越大。从2012年China Venture和Thomson Reuters发布的相关数据综合来看,我国创投在项目评估上失误率仍然偏高。二是项目单一,风险集中度高。我国创投家们在投资领域选择上存在“一窝蜂”式的投资现象,这样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会造成某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并且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大家都集中追捧的项目,忽视了投资项目的多样化,使风险高度集中,若项目成功则可大获一笔,若项目失败就全盘皆输,血本无归。

(2)管理风险难以控制。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一是来自创投本身;二是来自于被投企业或被投项目。两方面的风险都聚焦于项目管理上,既要求创投企业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又要求对被投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高标准考量。而我国创投企业在管理上比较混乱,存在诸多问题。既涉及被投企业本身管理经验的缺乏,也涉及创投企业自身缺乏优秀的团队和健全的制度安排。例如在种子期或初创期,创投企业在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时犯下错误;进入扩张期,双方管理者在规划项目规模时预计失误;进入成熟期,管理者没有处理好行业竞争风险等。资金的投放管理不善会导致企业资金沉淀,周转率低,报酬率下降,与预期收益率严重偏离。再加上被投企业管理者过于冒进或者是保守,管理知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造成投资浪费或闲置等失误都会给双方带来严重损失。

(3)投资监控不足风险。创投企业从投入资金开始,其财务风险和报酬就与被投企业捆绑在了一起,如果不加以严密监控投资执行和财务状况,代理成本和风险都会增加。目前由于我国创投企业在市场上的“圈钱”现象比较严重,只重视后期的利益分配,而缺乏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监控,导致最后分不到蛋糕也只能认赔,投入资本有去无回。很多投资者更是以一种“赌博”的心态在市场上从事投机行为,对企业的经营只赌结果,不重过程,这种现象对于创投企业和被投企业都是有弊无利的,以至于最后双双走向破产。

(三)退出风险大

我国创投企业退出渠道偏好集中,拥堵现象严重,相较于国外创投企业,退出风险较大。每一轮投资活动都会面临退出风险,例如被投企业成长后无法上市,企业股权转让受限,股权交易滞后,被投企业中途宣告破产,寻租行为毫无结果等,这些都将致使创业资本不能收回。创投企业如果退出失败,资本被套牢在前一个项目里,错过后面的好项目,那么创投企业本身不但没有实现资本增值,反倒额外承担资金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这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偿债压力,严重时瞬间就会破产。若企业资产负债率适中或较小,大量股权资本被冻结在前一项目里,股东报酬率降低甚至无法收回成本,这时创投企业将遭受严重的声誉风险,到最后资本就退出了项目,在以后的经营中也很难再次筹到资本,导致创投企业因经营失败而走向灭亡。不论企业的资本结构良好或是不佳,若资本无法退出项目,创投家们都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三、创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一)优化筹资管理

(1)拓宽渠道增加所有者投资。由于投资项目周期长,长期借款利率高,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创投企业应该选择增加所有者投资的方式来增加企业资产,而不是增加债务。而且要多渠道吸引那些规模和实力比较强的机构投资者,富有的个人及其他民间资本,也包括大公司的资金、政府财政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等以保证丰富的资金来源。

(2)科学评估筹资供需。企业在筹资活动之前应该运用相关评估技术做好科学准确的财务预测,筹资活动开始之后,企业应该根据被投企业的资金需求对筹资计划做出调整,使资金供需匹配。这样既不会浪费资本,又不会使资金断裂而让被投企业“忍饥挨饿”,既能有效地降低筹资风险,又能确保项目健康顺利地进行,但是达到目标的前提是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筹资供需数量。

(二)重点防控投资风险

(1)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一是精选项目,降低失误率。筛选项目过程中要运用专业技术方法对项目的前景以及投资回收期加以准确预测,对项目的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性等进行有力论证,确保所选项目正确,降低失误率。二是科学管理项目。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技术是项目的支架,技术失败就预示着项目的夭折,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带来收入,有了收入企业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创投企业应该对项目建立针对性较强的识别评估体系对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可行性、盈利能力进行论证。对潜在的市场需求进行精密的分析,供需吻合之后,产品的生产才有必要。而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创投企业要选拔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对项目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对被投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履历、管理偏好、开拓能力、冒险精神等进行准确的评估。

(2)分散投资,控制风险。一是分段投资,降低风险。创投企业应该准确把握创业资金的投入时机、投入数量逐步投入资本,这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思路。由于在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风险而且投资周期较长,资本很容易套牢在项目里,所以创投企业切忌在项目初期将资本一次性投入。而且在初期投入巨额资本,其筹资压力和筹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项目进行了一段期间之后,失败的迹象较为明显,这时应该慎重考虑是否还要继续投资还是根据协议退出项目等。二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组合投资是投资家们经常采用的投资策略。理论上根据资本市场线、证券市场线、CWAP模型、投资组合的标准差和相关性等方法就可以确定投资组合。若创投企业将资本集中放在一个项目上,则非常危险,一般在一个项目上的投放资金不能超过20%,而投资于30个左右的项目则会有效避免非系统风险。三是联合投资,转移风险。若投资项目资金需求量大,风险过高,企业可以联合多个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其他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这样不但有利于被投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创投企业本身风险的控制。

(3)加强对被投企业的监控力度。创投企业要加强对被投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的监控。尤其是要对被投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评估,时时跟踪企业经营绩效,不断调整投资经营决策,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管理成本。切忌奉行一旦投入资金就“三不管”的侥幸投资行为。只有扩大参与程度,加强监控力度,才能有效地将低投资风险。

(三)提高退出的灵活性

(1)灵活选择退出时机。对于中小规模的创投企业来说,一般进入项目较早,若项目成功机率大,会吸引一些大的创投机构加入到项目投资中,从而削减了中小创投的竞争力,此时中小创投企业可以考虑“退位让贤”,转向其他项目。大型的创投企业一般应该在被投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当超额利润下降到行业平均水平时,就可以考虑退出。因为在此阶段,资金继续压制在项目里面已经不能为创业资本带来更多的增值。

(2)灵活选择退出渠道。创业资本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处于高风险状态,且市场中投机机会的增多也使得退出成本增加,由于以回收、实现增值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实现退出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退出决策,减少退出风险。例如,在缔结项目合约时可以增签条款,股权回购有困难时,则可以考虑结合运用多种退出方式,以增加退出的可能性。近年来,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的相继推出,也拓宽了创业资本的退出渠道,活跃了创投企业投资市场。

参考文献

[1]许华:《浅谈创投企业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11期。

创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篇5

创业企业多为新兴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可以顺利渡过创业起步期。经营管理问题和缺少资本常常是中小企业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创业投资 (创投) , 又称风险投资, 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技术创新领域, 以期成功后获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

在风险投资的投资阶段, 作为委托人的风险投资家和作为代理人的创业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Sahlman (1990) 的研究显示超过1/3的创业投资最终会失败, 约有50%仅能收回其投资, 仅有15%左右最终可以获得超额回报。造成创业投资失败的因素很多, 除了有投资本身的风险以外, 最主要的是创业企业与创投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创业企业自身掌握着本企业的技术、所研发项目的质量以及管理人员能力等自身内部信息。投资项目生产出的产品能否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 是否会带来预期的高额回报, 创业家因为对其专业领域、项目质量以及替代产品和互补产品的了解, 往往能比风险投资家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同样, 创投公司掌握着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等外部信息。当两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信息时, 就可能因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进行投机活动, 最终造成逆向选择问题。当逆向选择产生以后, 风险投资家由于无法辨别创业家的能力和投资项目的质量, 只愿意提供平均水平的投资额、一般水平的咨询服务和管理建议及较为苛刻的惩罚约束, 这样, 拥有好项目的高能力创业企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资金, 满足不了自己资金需求, 就会离开风险投资市场, 选择其他融资方式。而留在市场中的往往是能力较低的创业企业以及质量不高的投资项目, 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交易。根据信号传递模型, 当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时, 可以采取信号传递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制造和传递信号作为一种重要手段, 能使由于非对称信息而瘫痪的市场重新运转起来。但是一个有效的信号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即信号的传递要有成本, 而且不同的行为人发送同一个信号时所需要的成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此得出启发, 通过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工具, 分析两者之间的逆向选择的产生过程, 并且认为当创投企业和创业企业之间产生了这种具有成本的信号传递时,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就可以解决。

二、逆向选择产生的博弈分析

(一) 模型假设

1.参与人:博弈的理性决策主体是创业企业和创投企业, 各自按自身效用即支付水平最大化选择行动。

2.战略:创业企业的策略有两个, 即进行高质量的项目研发和进行低质量的项目研发。创投企业也同样有两种策略, 即注资和不注资。

3.信息:相互都是不完全信息。对于创业企业而言, 其自身了解企业的技术能力, 研发的项目质量以及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内部信息;对于创投企业而言, 它同样有自己的私有信息, 如投资目的, 市场需求等外部信息。对于创投企业而言, 它并不知道创业企业研发项目所属于的类型, 认为研发的是高质量项目的概率是p, 研发的是低质量项目的概率是1-p。

4.支付:对于创业企业而言, 无论研发的是高质量的项目还是低质量的项目, 只要获得了注资, 就认为其净收益是1;若没有获得注资, 则表明创投企业认为其存在着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这必然造成其在市场上申请注资的难度增加, 因此本文认为只要没有得到注资, 就认为其净收益是-1。对于创投企业而言, 当创业企业研发的是高质量的项目时, 若注资了则净收益是1;若没有注资, 则其失去了获得高收益的机会, 因此其净利润是-1。当创业企业研发的是低质量的项目时, 如果注资了, 创投公司不但没有得到收益同时还失去投资的资本, 因此净收益是-2;但若未注资, 则创投企业没有任何的损失, 因此最终的净收益是0。

5.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是由参与人的博弈均衡决定的, 其他变量如体制、政策等影响因素都视为外生变量。另外, 博弈方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串谋、共谋等协议。

(二) 模型分析

如图1, 设创投企业注资和不注资所得到的期望净收益分别是U1和U2, 则U1=p×1+ (-2) × (1-p) =3p-2;U2= (-1) ×p+0× (1-p) =-p。令U1=U2, 得p=1/2。当p>1/2, 创投企业将进行注资;当p<1/2, 对于创投企业来说, 不注资严格优于注资;当p=1/2时, 不论创投企业选择注资还是不注资, 其混合策略都是最优的。

上述博弈均衡说明, 创业企业能否得到风险投资, 取决于创投企业对其的信任程度。于是在竞争性市场上, 创业企业为得到风险投资, 就会隐藏自身部分真实信息而向对方提供对己有利的信息, 从而提高对方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导致一些低质量被认为是“高质量”而获得风险投资, 而部分高质量却可能得不到风险投资, 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由此发展下去最终导致创投企业的投资收益和成功率大大减少, 从而创投的投资会越发谨慎, 这将造成创业企业更难得到风险投资资本。

三、信号传递博弈分析

(一) 模型假设

1. 参与人:

创业企业和创投企业, 二者都是理性经济人, 都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且都是风险中性者。假设创投企业如果注资, 向创业企业投资数额为D的资金, 并且约定项目成功获益后, 创业企业分得α成的利润, 创投公司分得1-α成的利润。

2. 创业企业研发的项目有两种, 分别是高质量项目和低质量项目。

研发高质量项目的企业在申报时会提供真实资料, 以反映自己真实的类型;而研发低质量项目的企业往往需要经过造假来获得所需的资料, 期间必定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即造假成本为Cj。

3. 设高质量项目研发企业的实际盈利率为R1, 低质

量项目研发企业的实际盈利率为R2, 显然R1>1, R2<1, 即研发高质量项目盈利, 而研发低质量项目亏损。创投公司自身了解与创业企业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因此一般会组织鉴定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鉴定, 出动的鉴定专家组有高水平和低水平之分。设聘请高水平鉴定专家组的成本为Ch, 聘请低水平鉴定专家组的成本为Cl, Ch>Cl;对于高质量的项目, 无论高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专家组, 都可以通过, 但对于低质量的项目, 高水平的专家组可以将其检验出来并不予通过, 而低水平的专家组则可能检验不出来, 并让其通过。

4. 对于创投公司来说, 它认为创业公司研发高质量项目的概率是p, 研发低质量的项目的概率是1-p;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 认为创投公司聘请高水平的鉴定专家组的概率是q, 聘请低水平的鉴定专家组的概率是1-q。

(二) 模型分析

加入信息传递后的创业企业和创投公司的博弈模型如下:

注:E1=D×R1×α;E2=D×R1×α;E3=-Cj;E4=D×R2×α-Cj;F1=D×R1× (1-α) -D-Ch;F2=D×R1× (1-α) -D-Cl;F3=-Ch;F4=-Cl-D.

创业企业研发高质量项目的期望效用为U1=D×R1×α×q+ (1-q) ×D×R1×α=D×R1×α, 研发低质量项目的期望效用为U2=-Cj×q+[D×R2×α-Cj]× (1-q) =D×R2×α× (1-q) -Cj。创投企业聘请高水平的专家鉴定组的期望效用为Uh=[D×R1× (1-α) -D-Ch]×p-Ch× (1-p) =[D×R1× (1-α) -D]×p-Ch, 聘请低水平的专家鉴定组的期望效用为Ug=[D×R1× (1-α) -D-Cl]×p+ (-Cl-D) × (1-p) =D×R1× (1-α) ×p-Cl-D

由以上四个式子可知, 创业企业不进行低质量项目研发的条件是U2≤0, 即创业企业进行低质量项目研发没有利润可得时, 就可以避免创业企业研发低质量的项目, 即D×R2×α× (1-q) -Cj≤0, 得出Cj≥D×R2×α× (1-q) 。因此, 当创业企业造假所花成本Cj很大时, 创业企业在进行低质量的项目研发时无利可图, 就可以避免出现低质量项目。同时, q越大, 则可以避免企业进行低质量的项目研发。因为q代表创业企业对创投公司聘请高水平的专家鉴定组的预期, 预期越大创业企业进行低质量的项目研发的可能性越小;创投企业避免逆向选择的方法是聘请高水平的专家鉴定组, 为此必须满足的条件是Uh>Ug, 即当聘请高水平的专家鉴定组所获得的期望收益要大于聘请低水平的专家鉴定组所获得的期望收益, 只有这样创投企业才有可能聘请高水平的专家鉴定组。即[D×R1× (1-α) -D]×p-Ch>D×R1× (1-α) ×p-Cl-D, 得出Ch-Cl

四、结论

就创投企业而言, 聘请高水平的专业鉴定组将可有效防范与创业企业间逆向选择的问题。但是影响企业聘请高水平的专业鉴定组的关键不在企业本身, 而应要求市场上鉴定专家组的收费合理化, 从而降低企业聘请高水平鉴定专家组的成本费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创投公司内部可以培养具有一定鉴定能力的人才, 如能够了解财务的相关人员等, 这就要求创投公司内部人员的多样化。当然, 创投企业要提高对项目甄选的要求, 提高企业自律能力, 再加上政府通过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 从而减少市场上的低质量项目, 提高市场上项目的整体水平。

摘要:创业企业和创投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同时由于创业企业自利动机会产生逆向选择, 导致双方达到低效的均衡, 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信号传递来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本文从博弈的视角, 分析了逆向选择产生的过程, 并加入信号传递, 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将低质量项目和高质量项目区分开来, 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投,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信号传递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行政管理学专业下一篇:投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