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共11篇)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1
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摘 要:当今社会产品质量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日益关注。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一个企业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能否取得顾客信任,保证顾客忠诚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本篇论文就是通过讨论企业如何落实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让消费者能更安全舒适的享受企业给他们带来的方便。纵观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从产品的源头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要与质量挂钩。因此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把好每一关,同时也要提高销售产品的服务质量,拉近与顾客的关系,通过从顾客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仔细的研究,结合不断创新的技术,将提高质量落实到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当中,从而优化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产品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争取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
关键词:质量管理 的八项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创新
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企业产品的质量无时无刻的被顾客所关注着,企业要想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升产品的质量,就要将质量贯穿到产品生产的始终。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的目标就是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在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因此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之所在。
要想切实的落实好企业的质量管理,企业就应该要理论联系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双管下,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科技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领域的创新都将推动这个行业一次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当然也不例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创新技术同样也要创新质量管理机制,企业人员有时就是抓住新的质量管理机制,才能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工作起来如鱼得水,从而推动了质量创新和技术进步。
1.要想成功的实现企业的质量管理,首先企业要明确质量管理的精神实质,那就是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1·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企业依存于顾客顾客。因此,组织应该明确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企业只有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够生存。每个产品演进的过程中,在最开始时,顾客关注的通常都只是最基本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目标只是简单的能够使用,如衣服·手机等。那些技术驱动的公司一直没有向前跨越这个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是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企业要想在经营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更高质量的产品,已达到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顾客的需求,使顾客不断的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如果想成功的做到这一步,企业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步骤:1)分配·明确和落实与顾客保持联络的职能;
2)准确·热情和友好的的与顾客沟通;3)及时了解顾客关心的问题,并得到妥善解决;4)系统的收集顾客的询问·建议和抱怨,进行分析;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持续改进体系个过程,提升顾客服务质量。但是企业要注意的是顾客的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的需求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因此必须动态的聚焦于顾客,开展质量改进,力求同步的满足顾客的要求。
1.2领导作用
领导的作用就是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及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这就是说组织的领导者首先要确立组织的方向,要将一些基本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把思考的结果与与组织中的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一种能够让人们全力以赴的环境以动员整个组织的力量;其次还要明确实现组织追求所必须的那些关键的少主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分解到组织的每一个成员,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工作是如何与企业的目标相联系的。从而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1.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组织是人的集合。企业组织要实现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组织转变,没有人员的转变是不可想象的。员工的参与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性,使人们懂得并高效的工作,从而极大的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员工
合理化的建议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质量改进,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参与质量改进和质量计划团队,使员工成为业务再造小组的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统计质量控制,充分的利用员工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职权来决策和行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公司的成功承担义务。
1.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效果。”
过程即一套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首尾相连的活动。除非把所有的努力都整合起来,否则就很难实现企业所渴望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先进公司纷纷跨入到了过程改进的过程当中,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加明确起来。如果工厂的装配线上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或产生甁劲,整条生产线都会受到影响。质量管理的过程对关键过程进行持续改进的步骤已经相当明确。首先要辨识组织的关键过程,然后要建立组织的测量指标。最后一步是要真正的确实的来管理这些质量改进的过程。企业是一系列过程的组合,顾客只有根据这些过程的输出来认识一个公司。要成功的管理这些过程,就必须采用一种团队的方式,团队要求具有新的技能,具有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新的工具。这样 质量管理才能有新的进展。
1.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系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
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建立 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相互关系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来实现质量改进·成本的降的过程的集合构成了组织系统。组织中的多种因素组成了系统 低和生产率的提高。质量 成本和生产率是果,而体系是因。具体而言,就是要: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的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明确职责和资源需求;规定测量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方法;应用这些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针对制订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1.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改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生活方式。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1.7基于事实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来决策,是质量管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因此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用于测量·加工和分析数据的有效系统。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测量,企业可以找出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而才能对症下药找出改进质量的方法。
1.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于目标的设定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于运作管理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于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
当供应商被视为与顾客追求共同目标的伙伴而非讨价还价的敌手时,只有当供应商关系建立在合作和信任的基础上时,供应商关系才能够成为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供应山关系开始从对手之间的对抗演化为合作火伴的协助双方携手努力以实现共同的顾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终端满意。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企业要想成功的将质量管理落实到企业中,就要领会到质量管理八项原则里的精髓,从而将其落实到行动中,结合实践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
2.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工作纷繁复杂,长期以来难以形成清晰的管理层次。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加大,涉及的部门增多,质量管理的层次更为复杂。因此,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也就势在必行。产品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它是企业形象的内涵所在,也是顾客是否认可企业的首要因素。“质量第一”不再仅仅是口号,而是加快企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举措,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加剧的今天,无论怎样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都不过份。加强质量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可以从下六个方面着手:
2.1领导者应建立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目标。
为满足各受益者需求,最高管理者应制订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提出要求,充分动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激发企业上下共同完成质量目标的决心,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发挥、潜力得到挖掘。通过不断扩大管理能量、拓宽管理辐射面和提升管理层次,不仅达到了质量管理的目的,也会带出一个重视质量的团队,十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2.2主营者的重视是做好内部质量审核的关键。
内部质量审核,对完善质量体系和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内部质量审核关键在于领导对内审的重视。领导质量意识,不仅表现在控制不合格产品,使之不能出厂或是出了不合格品及时采取措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内部质量审核体系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促进内部体系的保持和改进。领导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内审机构,任命干部确定其职责和制定工作方针,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固定的管理统率者,时刻关注质量,常抓不懈,忌讳调换频繁,专职管理不稳定。
2.3管理者要正确处理质量与自身的关系。
按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有关规定,管理者应是领导的一名成员或几名成员,一般不能任命一名中层干部作为管理者的代表。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相应组织程序,培训人员,制订计划,实施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审批报告,必要时亲临生产现场指挥,特别是在产量与质量发生冲击时,产量无疑应服从质量。管理者抓质量要全身心投入,把好各道关口,保证产品正常流通。
2.4建立健全的网络体系、加速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光靠有限的质检员来抓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激发全员来齐抓共管,形成广泛网络层,从而保证每一个细小环节乃至各道关卡都严格过关。企业应制订个人与部门质量目标,制定奖惩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自我结果评价,定时业务培训,推进公开双向和各种观点交流,与专职人员上下形成一个整体,能使各个过程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有效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样一个管理网络阶层才更有效。
2.5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立内在质量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因地制宜并结合我国一系列的质量管理程序,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全面开启质量管理途径,确定实施目标所需的过程和职责。可从七个步骤考虑 1)建立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2)应用测量方式,确定当前每一过程的有效规划。3)确定防止不合格和消除其原因的措施4)寻找和改进效率的机会。
5、要明确指出最佳效果,并对改进的效果测良 6)对目标与成果进行评价。7)评定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
3.确定质量改进的工作流程
组织质量改进的战略目标一般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第一,重大的战略性改进项目。第二,有组织的成员对现有的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活动。尽管两种类型的质量改进活动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遵循着基本的工作流程。于是,质量改进的流程包括以下五个流程:
3.1项目的提案与选择。大多数的项目都是通过提案与选择的过程来确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项目的提案;项目的审查和选择;项目使命陈述的编写和公布。项目的提案是本程序中首要的步骤,提案可以来自企业的所 有层次。由此,提案的来源也就来自于多个层次。在这些层次中,基层的普通员工则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了激发员工进行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增加提案的数量,可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利用他们在车间的优势,识别并推测出产品的质量问题的原因,这样就十分有利于质量管理的实施。其次,项目的选择。当提案较多时,就要对项目进行筛选并识别出最有收益的提案。再次,项目的使命陈述。每一个被选定的项目都应该是有一个书面的使命陈述来归规定项目的最终成果。经批准后这一使命陈述便确定了承担该项目的团队责任。
3.2建立项目团队。每选定一个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相应的团队来负责实现。这样的按对我们称之为质量改进团队。团队一经建立后就应该进行专门的培训,以达到质量管理要求,使项目团队能真正的为企业落实质量管理而服务。
3.3诊断过程。
诊断过程是从症状到原因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症状·推测原因·验证推测并确定原因。3.3.1分析症状。诊断过程始于分析慢性质量问题的症状。对于症状的分析一般只通过语言进行的。为了准确的把握现实状况,一般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来获得大量的关于“症状”的的客观信息。
3.3.2推测原因。
诊断是通过一个个推测来进行的,是对提出的推测进行确定或否定的过程。推测的获得应当采取系统的方式,采用系统的方法,其中效果较好的系统方法有“头脑风爆发”“名义小组发”。
3.3.3验证推测并确定原因。
推测原因的数目一般会很多但大多数都可能是重复的或无效的。因此,项目团队需要就待验证的推测的优先次序进行讨论并形成共识,这样就可以节省团队的时间和精力。验证推测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能够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下一阶段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案的决策奠定基础。验证的方法很多,但都遵循帕累托原理,即对少数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问题。
3.4治疗过程。
一旦确定原因诊断过程即告结束,治疗过程开始启动。所谓治疗过程是指从原因到治疗的过程,具体包括:
3.4.1备选方案的选择。
大多数项目都有多种治疗方案,其基本的原则要有三个:第一,能够去除或抵消问题的原因。第二,有利于优化成本。第三,能为最终决策者所接受。由于很多治疗措施和实施过程很复杂,因此项目团队在选择治疗措施时应该检查治疗措施的副作用从而确保公司产品整体上质量最好,成本最优。
3.4.2在实际条件下的测试和验证。治疗措施在被采用之前通常要进行实际条件下的检验。如果治疗措施涉及的是产品的改进时,通常都要求进行实验室验证。
3.4.3克服阻力实施变革。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推诿和拒绝,我们称之为“变革的阻力”。为了克服阻力,企业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以确保质量改进的顺利进行。
3.5建立控制,巩固成果。
如前所述质量改进是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方式进行的,为了保证每一次改进都能够切实的提高组织的水平,实现质量的突破,并且能够使改进的成果得到巩固,在治疗方案实施之后,还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3.5.1效果评价。判断治疗方案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效果评价。效果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第一,问题及其根源是否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第二,是否改进的目标已经实现。有些情况下,尽管使命陈述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但是还是解决了部分的问题,这样的成果也需要通过建立控制进行保持。
3.5.2在新水平上控制。如果效果评价的结果显示新的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优于原来的方法和流程,组织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系统的保持所获得的成果,一般是通过将新的方法确立为新的控制标准来实现的。为了确保新的标准和规范发挥作用,巩固改进成果,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组织在新水平上稳定的运转。控制措施通常是一个反馈的闭环,包括:建立控制标准;评价实施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差异;采取行动消除差距。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要想提高我们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竞争的实力,我们不仅要深入的领会理论知识,还应该有创新的意识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的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技术创新就自然而然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中华学术论文网()
焦书斌,陈运涛《 管理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于献忠《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美)洛丝特著《 全面质量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报刊《如何建立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业扩报装业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 内部控制简述
狭义来说, 内部控制是从供电企业的内部开始, 由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和管理, 审计人员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成果。因此, 供电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和管理, 形成企业内部的组织体制。广义来说, 在供电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是管理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内部控制和管理并不尽相同, 管理具有广阔的内容, 而内部控制需根据当时的经济需求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内部控制主要是保证企业资产和资源的安全性, 采取正确科学的管理措施, 有效实施企业活动。
2 内部控制在供电企业应用中表现的局限性
2.1 风险观存在的风险性
供电企业应用内部控制是为了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 而这体现出很强的局限性。供电企业只注重日常管理中制度和业务流程的风险, 以及所存在的潜在风险, 但对制度和流程的关系并未明确, 同时也忽略了制度和流程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而所忽略的部分对企业有较大的影响。
2.2 控制手段存在的风险
供电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时, 主要是审批、审核以及配置规范流程, 但未采取有效控制手段, 对企业战略和业务进行控制。比如供电企业的结构、管理客户导向等都欠缺合理的控制手段, 使得企业很多整体层面具有较高的风险。
2.3 控制机制存在的风险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根据日常控制程序, 以制度和流程为主体, 重点是常规控制业务流程的固有风险, 但对于企业整体层面的风险无法有效解决, 需要企业整合管理的风险也无法有效解决。再加上企业环境和企业风险的不断变化, 使内部控制无法适应。
3 供电企业基于风险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
3.1 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方案
根据供电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在风险控制方案中, 需对企业整体层面和流程层面实施风险控制, 以此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贯彻落实企业各项控制措施。
3.2 评估供电企业的整合风险
在评估供电企业的风险时, 主要以业务活动为基础。在供电企业的业务活动中, 存在着诸多的变动因素, 而在实际业务活动中, 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影响活动, 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准确评估企业整体层面和流程层面的风险因素, 对供电企业规避风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全面分析供电企业风险的引导因素和影响, 并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3.3 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责
根据供电企业风险的控制措施和方案, 对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组织职责进行具体调整和优化。比如审核供电企业基建部门的工程设计图, 风险管理专职部门需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控制, 并检查管理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明确企业的廉政风险, 做好客户服务中心的中间职责, 加强营销部门业务程序, 控制职责, 同时要明确调度中心、发展策划的风险控制职责。对于业扩报装的不相容职责也需具体明确, 并要规范各部门在关键流程上的分工界面等。在业扩报装的不相容的职责包括:供电方案设计和审批, 与供电合同工审批、工程招标, 工程招标和工程竣工验收, 装表接电与运行检查等工作。
3.4 监督与改进
在供电企业业扩报装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中,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需加强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监督和内控评估和审计方法。在过程监督中, 风险管理专职部门根据关键控制点的检查方案, 对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纪检监察部门需对供电企业的廉政情况进行监督, 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内控评估需要业务流程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定期审查, 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内控审计是审计部门对企业年度风险评估情况进行分析, 选择与企业业扩报装业务相关的重大风险, 并执行相应的内控审计。
3.5 流程内部控制
在供电企业流程内部风险控制中, 需完善风险控制职责, 对实施流程内部的具体方法进行控制。首先要确定企业业扩报装各项流程的流程目标, 强化流程相关部门的职责, 采取流程图方式对具体流程程序予以肯定和说明。其次要明确每项流程的关键部分。控制部门可以采取内控矩阵, 确定关键控制部分的控制部门、目标、方法、标准和程序, 采取有效的控制方式。并要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 明确检查责任, 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标准, 使供电企业业扩报装内部控制有完善的制定保障。
4 结语
供电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角度, 实施业扩报装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形成的系统性方法具有相对优势, 对于供电企业风险管理来说,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是科学有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朱占荣.基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在当前业扩报装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科技创业家, 2013 (10) :223-224.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业扩报装;装表;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62-02
业扩报装业务是电力公司执行客户用电操作的第一步,具体工作业务范围包括:根据客户提交的用电需求,综合考虑电力供电网络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合理、高效、性价比高、安全的用电解决方案,一旦确定解决方案,供电公司便要根据客户要求对委托的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以及监督客户委托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开展中间检查及验收,最终与客户签订供电协议、为客户装表接表等操作。业扩报装业务是客户从提出用电需求开始到用户与供电公司签订合同、到能够实际用电的整个流程中电力公司业务流程的全称。只有使得电力企业业扩报装业务管理规范,才能确保电力公司的业扩报装业务实施起来更加安全、规范以及有序,从而不仅可以保证电力企业高效率、高质量的行业服务,还能够为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1管理原则
制定管理办法必须遵循电力行业的管理原则,具体管理原则如下:
坚持“一口对外”原则。营销部门负责业扩报装一口对外,牵头组织协调规划、生产、调度等部门完成业扩报装工作。业扩报装工作实行客户经理制、绿色通道制。
坚持“便捷高效”原则。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内转外不转”,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做到对内不推诿,对外不搪塞,实现业扩报装流程畅通、信息共享、过程可控、服务高效。
坚持“办事公开”原则。在营业场所、客户服务网站或通过宣传资料,公布业扩报装的办理流程、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公布具备电气工程设计资质和承装(修、试)资质的单位,并提供便捷的查询方式,让客户了解业扩报装进程。
坚持“方便客户”原则。在业务受理、方案答复、图纸审查及竣工检查等环节,客户代表应明确告知客户下一环节的办理时限,并提供书面回执,接受客户监督。
坚持“信息化管理”原则。业务流程工作传单实行电子化,主动与客户交互的资料信息应全部取自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档案只保存客户签章的交互资料。
坚持“标准化管理”原则。实行省公司组织编制统一下发的供电方案答复、供用电合同等模板,推广使用客户工程典型设计。
2业扩报装管理
县级业扩报装具备一定的特性,因此管理办法也相对比较特性化,具体的实施细则如下:用电变更与新装用电业务统一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办理;针对一些低压客户群体则在客户所在的供电所区域办理,供电所进行办理的同时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以备存档;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办理县级10 kV级以上的报装业务;业务报装客户从申请业务到签订供用电合同均在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办理,接下来负责现场勘察,最后提出应用解决方案,计量等工作则由营销部全权负责,电力施工由客户委托的施工单位负责,而技术部门则审核应用方案;业扩业务工程实施结束,电力公司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工程进行全方位验收,别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配合,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必须按时参加,及时、准确的为客户提供完美的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需要技术全方位的调度相关业务流程及对外业务范围,准时完成相关工作。
3业扩报装流程
业扩报装流程工作的制定是影响整个业扩报装工作的核心,流程一旦制定将严格按照流程办事,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具体流程如下:
业扩报装业务要精简操作流程、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处处为客户着想,使客户办理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客户服务中心和供电所负责接受呈报所有的客户用电申请,并按照详细的申请流程进行办理,填写相关流程单(如“用电申请单”),然后逐级上报审批。
电力公司报装员接收到“用电申请单”,即开始审查业扩报装资料、用电性质、用户的用电设备容量等信息的准确性,接着对申请单进行登记、编号,并将最终申请单交给相关勘察人员到客户处进行实地考察。
勘察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审查供电的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并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影响到客户使用的因素详细告知客户,为客户解决一切疑问。
审查客户委托的设计、施工相关单位资质,在施工过程中,必要时需开展中间检查。
工程实施完毕之后,报装员需要负责任务转接,将客户申请单以及通知单转接给接电员,接电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验收,以客户需求为准,有问题及时和客户协商、解决。
现场验收合格,接电员需将装表接电日期当面通知客户,现场无法确定的,则需要回到本部核实时间之后通知客户。
按照批准的供电容量和国家规定的电价分类,确定电度计量方式,并与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及有关协议。
接电员领取相关材料,报装员填写“用电工作传票”,接电员到现场进行装表接电操作,任何工作人员不得私自装表送电。
第一次申请接电的客户,在接电员进行装表接电之前需要提供实验合格证明给报装员存根。
装表接电应至少两人进行,一人将表装好并填写齐全工作单,另一人检查装表接线情况并工作单填写项目、数字复查一遍,无误后再接电,接电后要带负荷验看电度表计数是否正常,最后加封。
接电员装表接电后,要在工作单上签字,待客户签字(盖章)后交回报装员,并要交代清楚接电中有无遗留问题。报装员接工作传票后,要在申请单和工作单登记薄注明,并将工作单转给电费管理人员办理有关手续。最后报装人员将申请单、工作单等资料全部归档保存,建立抄表卡片及用户档案管理。
4结语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电力供应的唯一国企单位,为了切实搞好优质服务工作,各县(区)电力公司业扩报装工作需要按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原则,通过简化手续、增加透明度,逐步实现业扩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方便、快捷服务,保证安全、经济、及时、合理地供电。
参考文献:
[1] 石义渊.试论客户中心在电网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财政监督,2008,(20).
[2] 罗梦颖.电力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J].管理观察,2008,(24).
加强企业管理 落实安全责任 篇4
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是我们乐陵长途客运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充分认识到抓好“十八大”期间安全稳定的旅客运输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把保安全、促稳定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我公司进一步明确安全稳定的旅客运输工作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安全问责力度,确保安全稳定职责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一个人。我们将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特别是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和时限,确保各项安全稳定保障措施落实到工作全过程。
一、指导思想
“十八大”期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三个服务”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畅通、和谐稳定”的工作主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运输能力,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及时总结和推广以往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一以贯之地落实安保、安全生产、稳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一以贯之地抓好运输管理和安全生产。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
“十八大”期间我公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握“十八大”期间工作的特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组织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八大”期间工作的目标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安排运力,狠抓生产、措施落实,努力实现不发生旅客滞留、积压和严重超员现象,不发生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不发生重大服务质量事件,不发生无照无证经营和无序竞争现象,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优质”的工作目标。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责任落实
为切实加强“十八大”期间运输生产和安全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以总经理王和林同志任组长,副总经理张宝荣、高贵勇、王建军、宋小波、董立军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十八大”期间的运输和安全工作,由公司统一领导,有关科室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层层签定《“十八大”期间安全生产责任书》。杜绝超员,超限现象发生;各科室都要实行“十八大”期间工作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按照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领导小组将对各单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责任追究。
四、科学高度运力,满足运输需要
认真分析、预算“十八大”期间的客流量,制订科学的运输方案,准备充足运力,特别对北京方向可能出现的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和紧急疏散预案。树立全公司一盘棋思想,科学调度运力,各部门服从公司统一调度,确保“十八大”期间不出现压客现象,确保乘客走的了,走的好,走的及时。
五、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十八大”期间安全生产
各科室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每个关口,确保“十八大”期间的运输生产安全。
1、以旅客运输安全为重点,确保客运生产安全。各科室认真贯彻落实《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省厅《关于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严把“三关一监督”,切实加强客运车辆和客运驾驶人员以及客运场站的安全监管。“十八大”前夕,我们对长途、村村通公司全部营运车辆驾驶人进行了一次集中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进一步增强驾驶人的安全意识,认清“十八大”期间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严禁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业户、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客运车辆和不符合资质的驾驶人员从事“十八大”期间的运输工作。加强道路运输全过程的监管,单程400公里(高速600公里)以上客运车辆必须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驾驶人员连续驾车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禁止在高速公路上和未经批准的站点上下客。省内客运班车和包车,严禁22时到次日5时始发。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GPS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强对车辆运行过程中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的监控,及时查处违章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客运报班、验证、签字制度和安全卡检查及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认真落实“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度。狠抓源头管理。
2、以安全生产检查为重点,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十八大”召开前夕,对参运车辆尤其是进京车辆进行班次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检查覆盖率达到了100%。
各科室严格做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向被查科室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导被检查科室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限期整改的隐患,要制定整改计划,作到整改资金、人员、责任、时间“四落实”;对逾期未完成整改计划的,要继续进行整改,直至隐患消除。
六、启动进京人员购票实名制
要求乘车前往北京的乘客,在购票前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到总服务台填写《进京旅客实名制售票登记表》,如实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等信息后才能购票。上车时,检票员对进京人员要再次进行检查核对,确保身份证、人、票统一。同时,安检人员对发往北京的货物进行严格检查,也要实行实名登记。
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劝返,对发现的可疑人员及携带违禁物品进京的人员要及时上报负责人或相关上级主管部门,对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控。
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宰客、甩客、倒客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客车超员等违规行为。对于发现的超范围、超员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都按有关规定规章严肃处理。进一步规范了运输市场秩序。做到无一辆超员、超限车辆,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
八、宣传、值班、紧急处置和信息统计
1、宣传:大张旗鼓的宣传“十八大”期间运输安全、文明服务活动,及时报道运输生产和安全工作动态,宣传好人好事,展示交通良好形象,张贴安全生产口号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积极营造和谐安定、服务优良的氛围。
2、值班:“十八大”期间,各科室建立了24小时综合值班制。并建立““十八大”专业值班听班制度,领导同志亲自带班,负责“十八大”期间工作的业务部门轮流值班或听班,及时处置综合值班传送的业务事项,认真做好“十八大”期间的工作联络、协调、统计和信息收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投诉事项。遇有紧急情况及时处理并逐级上报。通过本次工作的开展,使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意义,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篇5
发布时间:2011-7-12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马绍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
(1)年龄结构年轻化。我国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历史不长,人员比较年轻化,这使得企业富有朝气,思维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常常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闯出一条新路,这类企业一般在创业初期发展较快。但人员过于年轻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如经验不足、缺乏冷静,只习惯顺风扯帆、不善于逆水行舟等。
(2)学历结构二元化。一方面,在某些高科技民营企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占有绝大比例。这样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是企业宝贵的智力资源和无形财富。另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传统的第二、三产业,如采掘、制造、服装、餐饮、修理等行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人员素质要求偏低,民营企业大量雇用外来廉价民工,大多是中学以下学历,这样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结构上存在很大的缺陷,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和产业升级转型能力。
(3)人员流动性大。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当灵活,因需而设,不会为了安插某些特殊人员而设置福利性岗位。用人机制是典型的双向选择,来去自由。因此,民营企业人才的流动性相当大,可以不断“吐故纳新”。这种精细而又务实的做法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但客观上也造成企业人员巨大的流动性,给企业带来了相对的不稳定。
(4)聘用兼职人员,流行向外“借脑”。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规模偏小、实力有限的企业。对于一般业务,流行向外“借脑”,其选择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或者其他单位有意兼职的人员。这样做既廉价也方便。兼职者作为非固定员工,可按员工的边际贡献大小和人员稀缺程度支付其报酬,而且双方合作期限可长可短、十分灵活。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是民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人才引进在方式方法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1)缺乏规范的招聘流程,企业需要人时就到人才市场去招聘,呈现出“现要现招的特点”,招聘企业往往多次重复性地到本地区的人才市场去寻找所需的人才。这样费时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也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2)选拔人才的方法上单一落后。科学地选拔人才应该是采取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试和背景调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进行的。而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在招聘时仍然是只采用传统的面试的单一方式,很少采用多种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综合考察应聘者的能力。面试法具有简单、直观、节省时间等特点,但仅靠面试是很难测试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招聘时仅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言谈,不重应聘者的实绩,甚至以貌取人,难以保证人才的进入。
2.2 绩效评估随意性强。缺乏客观标准
绩效评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和其他各项工作联系密切,但实际中,民营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估时缺乏相应的标准,随意性强。
(1)绩效评估目的单一。民营企业实施员工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均基于加薪、发放年终奖金等人事决策的需要,以追求企业短期业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员工发展这一主要目的,使得评估结果未能与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发展目标关联,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优势大大下降。
(2)绩效评估等同于绩效管理。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重考核结果,轻考核过程,重绩效,轻对产生绩效的行为的激励与控制。
(3)绩效评估的公正、公开性不高。由于家族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绩效评估中受到“情”、“关系”、“亲戚”等种种因素的干扰,使得员工有机会通过政治技巧以及逢迎等手段去换取薪酬,而不是靠工作绩效去赢得薪酬。
(4)绩效管理随意性强。受到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在具体的评估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随意性突出,评价标准相当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且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
2.8 过分强调制度管理,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
企业可以利用薪资福利作为一个“留住人才”的有力手段。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初始阶段往往或是“挂靠”某个集体或国有单位;或是从国有或集体单位演变而来;或是在更大程度在依靠家族成员的帮助。因此,当其完成原始积累谋求进一步发展时,现金与持股计划薪资的非理性特征也就进一步凸现出来。有的民营企业制定不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薪资系统。企业不会按照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分析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员工的不同激励措施,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更严重的极端是不少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压低工资、克扣工资和拖欠工资等现象。这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增长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日益显示其负面的影响。
2.4 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论认为,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员工出现技能上的差距是发展的表现,是正常现象,因而客观上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新的技能、观念及素质教育上的再培训。而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往往忽视了培训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培训认识不到位。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往往把培训资金仅仅作为企业的成本而非长远投资。有的企业根本就不搞培训。因此,在民营企业中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很少,少数民营企业就根本没有培训经费。
(2)没有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首先是没有—个合格的培训规划人员;其次就是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培训规划,或者培训课程设置不适合员工,或者只培训高级人员,忽略基层人员等。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分析
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经营者首先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新经济时代,人力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能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要注重员工的利益需求,变控制为尊重,变管理为服务。从而留住和吸收更多优秀人才,使人才优势成为竞争优势。
3.2 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工作。要加强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科学分工,职责明确,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互
相制约的管理机制。
(2)建立科学的人才选用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企业内外人员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吸引和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3)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职责和报酬标准,完善员工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4)完善机构设置,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注重培养和吸纳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入管理者队伍,使人力资源管理走上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3.3 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关系密切,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
(1)建立客观的绩效评估标准。对个人的任务结果和行为标准进行评估,而不是针对人,评估中不能加入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
(2)选择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员工可参与评估,从而获得全面的、准确的评估结果。
(3)企业要强化绩效考评和奖惩、报酬、职务晋升、培训等的关系。在企业内部真正形成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府者下”的良好工作氛围。
3.4 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要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应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来激发员工的求胜欲和进取心,形成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局面。
3.5 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在其培训教材中说:“企业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民营企业要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的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感到自己被企业所重视,工作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又能使他们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高,以不断适应新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加大培训投入,企业员工的素质才会有大的提高,企业的发展才不致因人才匮乏而停滞不前。
(1)抓住重点培训对象。在民营企业里,决策者、核心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的素质如何,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把这部分人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2)选择正规培训机构。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让员工到正规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即企业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员工队伍的状况,制定企业近、中、长期培训规划,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培训预算、培训对象的选调、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和手段、培训师的培养、培训效果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等。
3.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的知名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并大力宣传企业精神,使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观念贯穿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个体系和所有环节,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管理上充分体现对员工尊重,加强管理沟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3.7 坚持管理创新,不断适应竞争需要
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状况决定了民营企业无法直接套用西方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创新是根本,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上百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方法,学习西方文化及科学理性管理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东方文化,创建适合中国中小企业特点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6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司 关于转发集团《关于严格落实“八个严禁”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区)公司、控股公司、直属单位、机关各部室: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升企业效益,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安全生产,现将集团《关于严格落实“八个严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望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严格落实“八个严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司
2016年8月9日
—1—
抄送:公司领导
山西煤销集团阳泉有限公司总经办
2016年8月10日印发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7
此前, 工信部曾公布了《联合收割 (获) 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入条件》要求, 生产企业需取得国家行业信用等级A级以上资质, 首次将企业信用等级纳入农机行业准入制度的条件之中。
在《准入条件》的基础上, 工信部制定了《办法》。《办法》要求, 列入公告的企业, 应按照准入条件每2年开展一次自查, 并形成企业自查报告。工信部将根据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监督检查情况实施公告动态管理。
工信部将视情况开展抽查和复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公告企业有不符合准入规定的, 可向各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工信部要求, 公告内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将撤销其公告资格。其中包括,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拒不接受监督检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
《办法》明确要求,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企业, 两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公告申请。
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运营 资金管理 策略 研究
一、引言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企业整体的资金运作。营运资金贯穿在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它是企业最基本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前提条件。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营运资金管理仍处于混乱的阶段,由此,在现实当中加强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
在现实工作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营运资金的良好管理和运作,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我国企业的先天性不足,在营运资金的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薄弱的环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具体问题如下:
(一)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认识不足
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是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首要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科学的资金观念。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周转性和增值性,由此使得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远远高于行业标准,不仅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还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使企业破产。其次,管理者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资金的需求量,由此企业的资金持有量过多或过少,都会遏制企业的发展。最后,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过于单一,认为营运资金的管理只是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忽视了流动负债这一部分,从而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导致企业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较低。
(二)营运资金使用的监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企业营运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健全的监管制度,导致其在使用过程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营运资金中的现金使用过于随意和盲目,缺乏有效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只是随着自己的意志使用现金,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现金管理失控。二是应收账款很难回收,造成账本存在大量的问题。由于企业在账款发生后不采取及时的管理,而使得部分应收账款逾期,打乱了资金的正常营运,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致使其破产。三是存货管理制度不严谨。由于企业人员比较少,使得部分部门和员工交叉,产供销等关键环节如果仅一人管理时,有可能导致存货损耗丢失、账实不符、采购无控制、销售无监督等问题发生。
(三)营运资金的预算体系不科学
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的程序,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或是预算体系较为落后,在运营过程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现金支付的随意支付、赊销超越企业的最大承受能力、存货储蓄量缺乏科学的计划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企业的不良因素,限制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由于上面種种原因,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由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纠正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认识偏差
随着经济的了快速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抛弃传统的紫金冠,重新审视营运资金。首先,要正确的使用企业的闲置资金,或用于生产周转,或用于对外投资;其次,保证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过程中,实现资金的增值。只有树立正确的资金观念,重视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才能正常的迅速发展。
(二)完善营运资金在使用中的监督制度
营运资金的监督制度主要有三种方式:企业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客户信用评价制度。一是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货币资金收支管理制度,经常进行现金的盘点和银行账款的对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二是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实行资产的记录、检查和核对的分开管理,并定期盘点财产货物的实有数量,处理好盘盈盘亏,保证账实相符。三是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重视客户的信用。在进行交易过程中,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减少企业的财产流失。
(三)实施营运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作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方式,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以企业的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严格控制控制的流入和流出,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具有真正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要编制企业的整体预算,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一个体系,从而更好地运用到营运资金的管理过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处理好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公司的财务运作才能够走上正轨,公司才能够正常的运转。因此,管理好企业的运营资金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需要管理者正确的认识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还需要企业完善营运资金的使用和监督制度,并真正地实施营运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敏.浅析政策性粮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5(20):34-35.
[2]朱浩鹏.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3(2):45-46.
[3]赵铁.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4(8):76-77.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工作的通知【颁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字号】安监总管四〔2009〕201号【颁布时间】2009-10-9【失效时间】【法规来源】
http:///newpage/Contents/Channel_6288/2009/1013/75270/content_75270.htm
【全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工作的通
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管四〔2009〕2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6号,以下简称《冶金规定》)已于2009年9月8日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做好《冶金规定》的贯彻落实,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冶金规定》公布施行重要性的认识
《冶金规定》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第一个关于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规章,是规范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我国冶金行业安全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支撑。各地安全监管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冶金规定》公布施行的重要性,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并把执行《冶金规定》作为提高冶金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作
为强化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切实抓紧抓好。
二、制定计划,深入宣传贯彻《冶金规定》
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把《冶金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实可行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冶金规定》宣传教育活动,让各有关部门、冶金企业及有关人员了解《冶金规定》的意义、作用和内容;要认真学习《冶金规定》的内容,增强有关安全监管人员和冶金企业管理人员贯彻执行《冶金规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理解透彻,掌握准确,落实到位。
三、明确职责,进一步做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理清思路,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程序,切实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监管,认真实施监督检查,对拒不执行《冶金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严格依据《冶金规定》中的相关条款实施处罚。
各冶金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冶金规定》,完善相应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监控,依法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合实际,把贯彻《冶金规定》落到实处
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贯彻《冶金规定》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和紧密结合起来,与其他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拓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全面排查、集中抓好整治,提高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对冶金企业煤气、制氧等重点环节、关键部位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冶金企业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严格制定并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冶金规定》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及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告,以便总结推广,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作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10
员工对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反应调查研究
为了解和评价企业建立OSHMS后,员工的主观反应和正、负两方面评价意见,对已建OSHMS 64家企业中的1602名职工(观察组)和未建OSHMS 的` 61家企业中的1517名职工(对照组)做了标准化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标准化问卷、统一调查程序和系统质量控制等技术方法.问卷中设置了经过专家筛选的12个问题,分A、B两组每组6个问题,其中5个为正面,1个为负面反应问题,依据回答问题的程度不同划出a、b、c和d四个级别,分别赋予不同分值.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在企业职工全员参与、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作业环境整改和搞好安全生产信心与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与提高,与未建OSHMS企业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同时分析结果也提示:企业推行OSHMS过程中可能增加员工心理压力和给工作带来一些不便,一小部分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发生的一些变化还不能完全适应,应引起注意.作者认为,企业通过建立和运行OSHMS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获得显著职业安全卫生绩效,企业职工在OSHMS建立后安全生产的意识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明显加强.建议应进一步在企业推行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于企业自主采取的先进的管理体系应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如给与某些政策上的支持.
作 者:邢娟娟 XING Juan-juan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51(2)分类号:X92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问卷调查 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 影响 经济
1 就企业而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义
1.1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可以通过制定高质量的准则来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提高资本市场活力,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对于资本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为更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完善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市场的运行,财政部发布实施新会计准则。因此,制定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于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高低能够有效维护社会公众与投资者们的知情权,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于信息透明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关系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关系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关系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全面系统的对会计信息公开进行了在时间、范围、内容上的详细规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氛围。
1.3 新会计准则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好的融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用利于我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资本市场,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因为有了这个更加健全的平台,外资企业能够有一个好的经济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我国进行经济贸易。对提高我国市场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意义深远。
2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2.1 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新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第一条就是透明可靠,对于这个明确规定要求进行会计确认等,能够按照实际发生的交易进行计量和确认。对此能够使企业的风险得到降低,新会计准则考虑对企业所处的具体市场、市场变化对资产值的影响与要求企业对市场上不确定市场的防范等几个措施。新会计准则对不同的市场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济政策。新会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利润表基础债务法采用“递延税款”概念,在资产负债表上根据各项递延所得税轧差后的余额作一个独立项目反映,既非真实资产也非真实负债。能够如实的反映计量要求与商品确认等各项要素,以达成信息的可靠性,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2.2 新准则将人员的能力不断提升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节奏。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准则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思考和阐述。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要求上市公司按要求执行,鼓励其他公司同时执行的政策,相比较旧政策而言,该政策体现了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了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适应该政策,发挥自身的职业思维能力,树立自身不断学习的信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同时需要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思维发散性与灵活性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2.3 新会计准则填补上了新型企业处理规定的空白。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没有对捐赠及补助给出严格的定义,也没有系统地阐述捐赠及补助的会计处理。有关捐赠及补助的会计处理、披露要求零散地出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问题解答中。旧会计准则对工商企业有所侧重,然而新会计准则则覆盖了农业、保险、投资等领域,对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处理规定的空白得到了补充。其设计领域的广泛性与处理方法的改革性,是新会计准备的特点。旧会计准则与其差别较大,例如,公允价值等变化较大,还有资产减值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践中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
新企业准则的主要目的不仅要理解这种转变给诸多方面带来的变化,而且要将新会计准则运用到财务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多种选择的会计方式,做出果断处理方案,找出合适自身发展的会计体系。对于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变化只是占了其中之一,而且还有带来诸多其他的改变,严重影响着企业业绩、生产与价值评估等方面。对于如何将新准则纳入财务报告与活动流程当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考虑新准则的影响调整企业经营策略。企业都会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我们需要了解自身企业的特点,对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找到合适自身发展需要的一套策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方案,在企业的行动当中做出积极的回应。
3.2 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处理方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具体包括下面几点:第一,新的会计方案被制定,取消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第二,新会计方案的实施需要检查资产减值能否转回。第三,新准则中计入无形资产的开发费,需要与研究费用区分开来。第四,投资性房地产需要确定换入资产的公允值,需要对公允值计量进行选择,同时对其价值变动作不同处理。
3.3 将新会计准则纳入财务报告流程。新会计准则当中公允值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国际各个国家的财务准则的新概念进行总结分析,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表与负债表,准确的对此进行了评估。与此同时,在新旧会计准则的切换当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财务报告数据。新会计政策的推出,需要对根据新的外部报告调整预算与管理流程,企业指南报告数据库同时被推出。第二,管理资金。管理企业在资金方面,新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评估其有效性与文档记录管理包含在了套期关系当中。第三,评估的影响。根据评估新会计准则对交易的影响,所采取的执行相关的程序,其中包含监控研发活动,租赁分类、资金与税务对报告的影响,以及契约中嵌入衍生品情况。
参考文献:
[1]于莹.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刘永泽,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1:9-16+95.
[3]付磊.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7,12:23-28+96.
[4]卢新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9,12:47-54+96-97.
[5]刘玉廷,王鹏,薛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基于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06:3-12.
【工商企业业管理论文对企业落实质量管理的研究】推荐阅读:
工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09-06
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 工商管理论文09-30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210-20
人才培养企业工商管理论文06-27
企业工商管理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论文05-24
[毕业论文]新旧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比较及对企业影响的研究-管理学学士10-19
浅析政治经济学对企业财务管理学的意义论文08-12
企业信用工商企业管理05-14
知识经济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07-09
工商企业管理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