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

2024-09-29

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精选7篇)

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 篇1

一、引言

现代企业进行任何财务决策都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服务,而财务弹性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进行财务决策时,越来越重视财务弹性的储备。财务弹性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企业获取和储备财务弹性不是最终目的,灵活有效地运用财务弹性,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获取和储备财务弹性的价值所在。企业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目标资本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企业拥有较好的财务状况,保持适度的财务弹性,企业应对难以预料的外部不利冲击的能力就越强,因而也能更容易以较低的调整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现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迫切需要切实有效的财务决策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研究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理论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国内外财务弹性相关文献;实践方面,对企业如何合理储备财务弹性、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财务弹性概念争论

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财务弹性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在概念界定上有待统一。

Heath认为财务弹性是一种“企业能迅速采取行动以消除所需现金支出超过现金流入困境的能力”。在Heath观点的基础上,FASB认为,财务弹性是一种企业能够釆取有效的财务行动改变现金流数量和时间以应对不确定的需求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相对而言,国内对财务弹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各方观点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延续弹性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关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战略整体弹性,属于国内学者首创。另一类概念从融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企业对动态环境中非预期事件发生时获取所需资金的能力,该观点与国际主流观点接轨。

三、财务弹性产生的原因研究

财务弹性是近年来财务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且逐步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企业为什么保持财务弹性?现有研究大多从环境不确定性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加广泛的风险和计划,是财务弹性存在的前提,财务弹性是企业主动适应并有效处理、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也是财务弹性存在的价值所在。然而环境不确定性是绝对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纵向上可分为企业个体不确定性、行业不确定性、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从横向上可以分为产品市场的确定性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必须保持必要财务弹性以满足企业的日常支付及投资需求,特别在环境剧烈波动时有足够的财务资源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现实资本市场的不完备使大部分企业都受融资约束的影响。而且,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环境不确定性越强,财务弹性的价值越高,企业更有必要储备高水平的财务弹性。这些客观条件必然要求企业保持一定的财务弹性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四、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企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财务弹性的储备。一是超额现金持有,二是保持较低的负债比率,即增加未使用的举债能力。财务弹性是企业微观行为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财务弹性具有两种属性,分别是预防属性和利用属性。企业当期储备的财务弹性会在将来某一时点或期间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时实现其价值。这两种属性能使企业抵御不利冲击的损害以及通过获取投资收益提升企业价值。较高的财务弹性水平,可以使企业保持更大的财务灵活性,保障企业在环境不确定下有较高的现金获取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财务决策。这两种属性的经济后果最终都体现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上。

五、政策建议

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不再单一地依靠传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应重点关注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战略体系的构建。财务弹性的提出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企业价值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较高财务弹性的公司在危机中能够抵御风险并有效把握投资机会,从而受到较低的影响,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具有现实的促进意义。企业应提升财务弹性的储备意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储备适当水平的财务弹性,以应对未来不利冲击并把握有利投资机会,提升企业价值。财务弹性会降低财务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弹性越高越好,企业在储备财务弹性时,要兼顾成本效益,遵循财务弹性适度原则。与此同时,企业应积极构建基于财务弹性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资本结构,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财务弹性是企业对于财务活动中环境变化以及由其引起的不确定性,以合理价格及时获取和调动财务资源以便预防和利用未来不确定性事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本文详细梳理了财务弹性概念争论国内外文献,系统研究了财务弹性产生原因,分析阐述了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后提出企业应提升财务弹性储备意识、构建属于自身特色的财务战略体系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弹性,企业价值,环境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周心春.财务弹性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赵华,张鼎祖.企业财务弹性的本原属性研究[J].会计研究,2010,(6):62~69.

[3]刘名旭.企业财务弹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企业财务管理之弹性问题研究 篇2

管理学上的“弹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调整、自由发挥的空间, 简言之, 就是留有余地。众所周知, 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 影响企业管理的各种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且这些因素本身带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 加上各种管理措施的不完备性, 导致企业在管理中无论哪项措施, 即使在当时看来很有成效, 也不能一成不变, 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有充分的弹性, 要求企业进行动态管理。

(1) 弹性化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有余地”。也就是说, 在一定弹性限度内有一个弹性范围。

(2) 弹性化管理的实质是体现了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通过弹性化管理, 使管理者能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 促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 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3) 弹性化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 它既能使组织系统内的各环节能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以加强整体配合, 又能使组织系统整体能随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以具有适应性。

2 企业实行弹性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2.1 从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角度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人, 企业内的一切财务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人这一主体来完成的, 人尽其才是物尽其用的基础。因此, 财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人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给人以充分的发挥空间, 才能使人的创造性转化为企业的前进动力。同时, 人存在个性差异, 具有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即人本身具有“弹性”。这些都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实行弹性化管理。

2.2 从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角度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复杂的财务关系。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作为财务管理对象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等均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会随时间不断变化, 从而使之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要留有调整的余地。同时, 企业的各种财务关系也日趋复杂, 未来的情况变化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 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要与此相适应, 实行弹性化管理。

3 企业财务管理弹性化的财权效果

3.1 财务组织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组织是直接从事和领导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财务组织的设置必须与该公司的经营类型和业务规模相适应, 并符合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要求, 机构内部的分工应明确具体、做到责任清、任务明。但是,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这就相应要求企业在不同阶段应依据业务需要来建立组织机构和分配财务权力。而组织工作的集权与分权, 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就是一种弹性的体现。财务组织一般有集权型组织和分权型组织两种, 两种形式的组织各有优劣, 集权型组织结构与分权型组织结构相比, 财务权力集中, 信息传递效率高, 但工作量大;分权型组织则相反。因此, 财务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不能一成不变, 选择何种财务组织要根据企业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适时做出调整。

3.2 财务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决策是指对企业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 一般包括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一般而言, 对于确定性的项目是不需要决策的, 决策本身就是对不确定的项目进行抉择的过程。因此, 在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中, 弹性化管理是客观存在的:

(1) 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弹性化管理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对现金、存货应留有一定库存的安全储备。企业预计的现金需要量一般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需要量, 但有许多意外事件会影响企业现金的收入与支出。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便可使企业更好地应付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存货决策为例, 在企业财务实践中, 存货的日需要量、交货时间均有可能发生变化, 为避免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现象而造成的损失, 企业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 以备应急之需。

(2) 长期投资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决策方法必须要根据市场环境和内部运营能力适时做出调整, 而这种调整的前提就是投资决策应有弹性。长期投资决策的弹性化管理应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期投资规模的弹性。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金的可供能力、投资效益或市场供求状况, 适时调整企业的投资规模。二是长期投资结构的弹性。投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风险或市场价格的变动, 对现有投资结构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只有在投资结构具有弹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将弹性投资和固定投资进行适当结合, 弹性投资的多少决定了投资存量结构的可调整程度。三是投资决策方法的弹性。投资决策方法有多种, 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风险报酬率调整法等。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其决策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决策项目的特点灵活、合理地加以选择和应用。

(3) 筹资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筹资决策是依据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对企业资本结构、筹资渠道和方式做出选择, 筹资决策的弹性化管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本结构的弹性。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 保持资本结构弹性是财务运作的必要前提。长期以来的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实践表明, 企业并没有最佳资本结构, 对于大多数企业, 最佳资本结构只是一个区间, 即资本结构的弹性空间。二是筹资渠道和方式的弹性。众所周知, 企业筹资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 金融市场因受各种因素影响, 而将引起不同筹资渠道和方式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发生变动, 如市场利率、汇率、贴现率变动等。因此, 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选择筹资渠道和方式。

(4) 利润分配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利润分配决策是对分配政策的选择和分配数量的确定, 利润分配决策中的弹性化管理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配数量上的弹性。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 企业对当年实现的利润, 不能“吃光用光”, 应该做到“以丰补歉”, 除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外, 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未分配利润。二是分配政策上的弹性。在股利分配政策上通常有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等, 一般来说, 企业应尽量选择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种分配政策的灵活性较大, 对那些利润水平在各年之间浮动较大的企业来说,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股利分配政策。

3.3 财务计划中的弹性化管理

企业财务计划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在编制企业财务计划时, 要特别强调“留有余地”, 也就是说, 企业应该利用弹性预算的方法来编制各种财务计划。弹性化的财务计划最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经营活动情况的变化, 扩大预算的范围, 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避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 对预算作频繁的修改;另一方面能够使预算对实际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 建立在更加客观比较的基础之上。

3.4 财务控制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控制是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按既定的财务计划要求进行, 使之不偏离财务计划的一项管理工作。如果要使财务控制在计划出现失常或预见不到的变动情况下保持有效性的话, 那么企业所设计的财务控制系统就应该要有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即是财务控制的弹性化管理。财务控制的弹性化管理要求企业在影响财务活动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原先制订的财务计划出现错漏的情况下, 要适时调整财务控制方法和思路, 及时地对控制标准进行修订, 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等,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5 财务评价中的弹性化管理

财务评价是以企业的实际核算资料和财务计划指标等为依据,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考核各项财务指标的执行结果, 把财务指标的考核纳入各级岗位责任制, 运用激励机制, 实行奖优罚劣。企业财务评价环节中的弹性化管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评价指标上的弹性。目前, 在绩效评价中, 很多企业引入了非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本身就具有弹性特征, 正是利用非财务指标来弥补刚性的财务指标所无法反映或反映不够的信息, 起到客观评价决策者行为的作用。二是在激励方法上的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在部分企业实行的弹性工资、效益工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等方法就是一种弹性化的管理方法。弹性工资、效益工资和股票期权激励给员工的努力工作提供了弹性空间, 激励员工, 使其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 约束员工使员工不发生或少发生违反规定和道德的行为。

4 结论

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面临的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外部环境, 企业唯有主动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 不断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才能在市场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弹性化管理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 弹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它可以在企业财务组织、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弹性化管理,财务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知识经济管理会计的新特点[J].中国经济问题, 2004 (7) .

[2]吕立伟.浅议弹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 2000 (3) .

[3]季道瀛.弹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经济, 2001 (5) .

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 篇3

(一) 研究假设

Robert.C.Kings曾在《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sis》中指出: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 企业的增长不总是“上帝的恩赐”。快速的增长虽然给企业带来看似丰厚的利润,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样会给企业带来资源紧张的困扰, 高速增长的企业在大规模扩张自身业务以及疯狂追求高收入的同时将面临各方面的高风险, 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弹性在高风险的作用下不断被削弱。另一方面, 低速的增长不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同时还会给企业的财务造成诸多难题。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紧张相反, 企业的过慢增长会使得企业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 从而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 使企业逐步丧失市场领导主权。

基于以上的分析, 本课题提出了如下的研究假设:

H: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降低企业财务弹性, 适度增长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弹性

(二)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课题的研究样本选自2012年到2013年在沪深上市, 证监会二级行业-制造业的99家食品与饮料上市公司, 选取了中国企业整体环境全面开放后的十年段作为研究的时间跨度。行业选取上为银监会二级行业-制造业的食品饮料行业是基于此行业的收入以及增长相对可观测且连续。所有数据样本均来自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 (CSMAR) 》, 数据筛选和计量分析分别由Excel2007以及SPSS17.0软件完成。

本课题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基于数据获得的可行性, 剔除了数据不全或未被披露的样本数据。

Ⅱ.由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是一个相对比值, 其计算过程需要运用到前一年的数据, 因此剔除了2000年的样本数据。

Ⅲ.对初步筛选的数据进行Excel排序处理, 对每家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降序排列, 以行业平均增长偏离度为基准, 分别选取偏离程度最大以及偏离程度最小的数据进行最终样本筛选, 结果得到有效代表性样本300个。

2. 样本分组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企业增长与财务弹性的关系, 本课题在以行业平均增长偏离度 (Volatility) 为标准的排序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如下分组 (下文皆用V表示行业平均增长偏离度) , 高速增长组 (V>30%) , 适速增长组 (30%≥V≥-30%) 以及低速增长组 (V<-30%) , 其中每组样本容量为100, 具体见表1。

3. 变量设计及控制变量

基于财务弹性的理论支撑, 并遵循可行性、全面性以及重要性的原则, 本课题构建了以下指标衡量企业的增长与财务弹性。

Ⅰ.企业增长指标

主营业务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行业平均增长偏离度= (实际增长率-行业平均增长率) /行业平均增长率

Ⅱ.财务弹性指标

此次整理了以下5个变量作为实证研究中衡量企业财务弹性的指标。基于这5个指标, 本研究对这些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资本购置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债务再融资能力指数=行业平均负债率-企业实际负债率;股权再融资能力指数=净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净资产回报率>6%) ;现金性资产比率= (货币资金+银行贴现票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资产总额

二、结论与启示

财务弹性是衡量企业财务素质的重要变量, 企业适度增长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弹性, 本实验以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控制变量, 再次证明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降低企业财务弹性, 适度增长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弹性。由此可见:如何树立正确的增长理念, 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完善财务规划流程和现金预算制度以及保持与银行、中介机构等的良好沟通。仍然是投资者、管理层、政府监管机构需要共同关注的现实课题。

摘要:项目, 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企业的管理层所关注重视。为了研究企业增长和财务弹性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以企业增长速度为切入点, 就企业增长与财务弹性的关系提出假设: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降低企业财务弹性, 而适度增长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弹性。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库, 收集了食品与饮料子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运用Excel2007对初步筛选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构建资本购置比率、债务保障率以及现金性资产比财务指标, 运用SPSS17.0对指标进行分析, 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最终证明了假设成立。根据得到的结论, 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正确的增长理念、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完善财务规划流程和现金预算制度以及保持与银行、中介机构等的良好沟通。

关键词:企业增长,财务弹性指标,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何承丽.浅谈财务弹性的重要性[J].财会研究, 2011 (11) .

[2]马春爱, 孟瑾.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 2011 (11) .

[3]卓敏, 鲍璐.财务质量评价中的财务弹性研究[J].Accoutant, 2012 (7) .

[4]韩鹏.基于财务弹性指数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测度[J].财会月刊, 2010 (5) .

情绪弹性的研究述评 篇4

一个人想要良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必须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 这就离不开情绪弹性的作用。相对于心理弹性而言, 情绪弹性是近几年情绪心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 本文试就情绪弹性的定义、要素、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与展望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以期能给更多心理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一、何谓情绪弹性

当前的心理学界对弹性的概念性界定还存在异议, 人们普遍认为, 弹性是人们处理压力或逆境的能力, 而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个体遭遇外界变化了的环境时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动态调控和适应, 从而良好发展自己的反应状态。国内已有学者的研究认为, 情绪弹性的概念与经济学中的有关概念更具有相似性, 而并非心理学中所指的弹性概念。目前, 情绪弹性被普遍的定义为当经历一些消极情绪刺激时, 个体可以产生积极情绪, 并从消极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的能力。由此可见, 情绪弹性是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事务所具备一种情绪能力。抑郁、焦虑、燥狂等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绪弹性的缺失造成的, 而且会导致各种情绪障碍, 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适应不良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有的人经历伤痛后, 悲伤情绪久久不能平去, 有的人却能很快的恢复平静心情, 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弹性在起作用。也就是说, 当个体面对相同的负性情绪刺激时, 高情绪弹性的个体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甚至产生了负面情绪也可以从负性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 而低情绪弹性的个体, 想要快速从负性情绪体验中恢复是极其不易的, 因为这些个体很难产生积极情绪。国内部分研究者将情绪弹性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情绪变化的性质或特点, 即情绪弹性可以反映情绪的变化, 同时, 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对外界环境刺激等因素的反应度和灵敏度。

( 2) 动态性。情绪弹性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而且重复发生的外界刺激也会影响到人们对它的情绪反应。例如, 个体对同一事件的情绪变化一开始可能反应很强烈, 情绪起伏很大, 而当该事件反复出现时, 人们可能会对其产生麻木感; 也可能人们本来没有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但随着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 能让人的情绪产生极其敏感的反应。如频繁的灾难性事件, 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和紧张状态。

( 3) 个体的差异性。情绪激活阈限、体验的程度会随着个体的年龄、性别、生理因素和需要的不同的而不同; 个体的生活环境不同, 便具有不同的情感经历, 在输入情绪线索时就会体现出差异性; 个体的人格特质有放大或缩小的可能, 所以每个人的情绪特点便会不同。

( 4) 有限度的。人的情绪弹性就像弹簧一样具有弹性限度, 弹性限度以内的反应可视为正常的情绪反应, 一旦高出正常限度, 就要引起注意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 5) 可塑造性。随着主体的成长经历, 社会经验的丰富, 尽管情绪弹性有其稳定的一面, 但也变化的一面, 可适当的对情绪弹性进行调节。

二、情绪弹性的构成要素

已有研究报告指出, 情绪弹性包括积极情绪能力和情绪恢复能力两个基本要素。积极情绪能力指一个人在遭遇消极情绪刺激时产生积极情绪的能力; 情绪恢复能力指一个人经历消极情绪时能快速从该情绪体验中恢复过来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可统称为情绪能力, 在情绪弹性的有关研究中被广泛的用于研究。

三、影响情绪弹性的因素

人们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 情绪状态会因环境的不同和个体自身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有些人的情绪变化前后起伏较大, 还有些人的情绪比较稳定, 很少受到影响。由此可见, 情绪弹性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 1) 人口学变量, 如性别、年级、年龄等,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的情绪弹性是有差别的, 张敏等学者通过收集研究青少年的情绪弹性问卷发现, 男生的情绪弹性总体上要好于女性, 高中生的情绪弹性要好于初中生。

( 2) 心理学变量, 如认知、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等, 个体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的过程中, 情绪弹性作为一种情绪能力, 必然会受其认知方面的影响, 张敏, 卢家楣分别就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和注意偏向的情绪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低情绪弹性的青少年表现出较明显的记忆偏向和注意偏向; 国外有学者的研究发现, , 在情绪恢复的速度方面, 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个体其正性情绪衰退的速度要比外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快, 而负性情绪的衰退速度却明显的比后者慢。

四、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为情绪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情绪弹性不仅可以作为衡量个体心理成熟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体现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 国内外心理学领域对情绪弹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Conway等学者对婴儿的情绪弹性进行了追踪研究, 目的是为了检测婴儿的负性情绪对情绪弹性的影响, 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Arce等学者通过判断中性面孔对个体的情绪弹性水平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认为判断面部表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对评估不确定情况下的情感背景是很重要的, 这些和个体的情绪弹性水平都是有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 低情绪弹性的个体尤其在判断中性面孔时, 偏向于快乐情绪。国内学者对情绪弹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如张敏, 卢家楣对青少年的情绪弹性问卷做了研究报告 ( 张敏, 卢家楣, 2010) ; 同时, 张敏等人还分别对情绪弹性与注意、社会信息加工等认知方面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 ( 张敏, 卢家楣, 2013) ; 王亮, 张英对中学生的班级环境、情绪弹性和习得性无助进行了相关研究,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学生提高应付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消极刺激的能力 ( 王亮, 张英, 2013) 。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增加, 抑郁、焦虑、燥狂等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 能否乐观的面对负面刺激或及时的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是衡量人们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一个标准。从目前情绪弹性相关领域的研究来看, 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 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情绪弹性研究相对较少, 中年人和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两大群体, 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 思维认知、情绪情感都在发生变化, 情绪能力也将随之变化, 尤其是大部分空巢老人, 常伴有孤独、寂寞、失落等不良情绪, 所以对他们的情绪弹性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 大多学者把情绪弹性和心理弹性看作同一心理现象, 常按照心理弹性的研究角度去研究情绪弹性, 对情绪弹性缺乏实质性的理论研究, 抹杀了二者的区别, 希望更多学者可以对情绪弹性进行较多的实质性研究, 增加其理论说服力。最后, 情绪弹性的问卷编制单一, 适合对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 想要对更多人群的情绪弹性进行研究, 需要对这一测量工具进行深入的考察和验证。

摘要:作为一种情绪能力, 情绪弹性逐渐开始进入心理学家的研究视角。不少研究表明, 不同群体或个体的情绪弹性是有差异的, 适度的情绪弹性有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就情绪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基本要素、研究现状和展望进行简单的述评, 以期帮助更多学者深入了解情绪弹性。

关键词:情绪能力,情绪弹性,述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彭冉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54.

[2]丁乃姝, 石文典.试论情绪弹性[J].心理学探新, 2009, 29 (03) .

[3]张敏, 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科学, 2013, 36 (02) .

[4]张敏, 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 2010, 33 (01) :26-27.

[5]张敏, 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学探新, 2012, 32 (04) :347-350.

[6]张敏, 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 11 (01) :61.

[7]Conway, A.M., &McDonough, S.C..Emotional resilience in early childhood: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s to behavior problems.Annals of Academy of Science, 2006, (1094) :272-277.

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 篇5

在Watts (2003) 提出会计稳健性的观点后, 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逐年增多。其中,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契约的影响问题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如Watts (2003) 认为通过协调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 稳健的会计行为能够增强债务契约的有效性。La Fond和Watts (2008) 以及La Fond和Roychowdhury (2008) 通过研究财务报告稳健性与企业债务水平、债务成本、以及债务契约限制条款之间的关系, 用经验数据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在权益市场和债务市场 (Zhang, 2008) 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利益双方的矛盾。Ball (2008) 进一步发现一个地区债务市场的发展情况与会计稳健性的程度正相关。沿着上述研究的思路, 会计稳健性的信号传递机制降低了债权人的违约风险预期, 会计稳健性增强使得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提供者更乐意增加对企业融资的支持, 使企业取得更有利的债务融资条件 (陶晓慧、柳建华, 2010) , 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 提高其财务弹性。

然而, 也有研究者认为稳健会计会低估企业的报告收益以及净资产, 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估和企业价值低估。这样必然削弱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实力, 有损企业的形象。朱松、夏冬林 (2009) 发现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导致企业更多的投资不足。他们分析, 稳健的会计行为既降低了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 又降低了企业获得资金的预期,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压力。如此看来, 企业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又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 降低其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是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难以通过特定指标来准确描绘, 因而直接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财务弹性的关系存在一定的难度。管理层是会计政策的选择者, 其可以根据稳健政策选择的程度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弹性状况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而这个预期会对其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观察企业的现金持有、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等财务决策结果来反向推断企业的财务弹性, 进而理清其会计稳健性与财务弹性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1) 会计稳健性越高的企业, 其现金持有越多, 这表明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使得企业的财务决策趋于保守, 产生更强的预防性动机来持有现金; (2) 会计稳健性越高的企业, 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高, 这表明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使得企业更多地依赖经营性现金流来积累所需要的资金; (3) 会计稳健性越高的企业, 其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越高, 这同样表明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使得企业在有投资机会时往往因外部融资相对困难而对内部融资有着更强的依赖。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财务弹性

实践证明, 企业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是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需要, 同时也是最小化外部环境管制和避免诉讼的需要 (Holthausen和Watts, 2001;Watts, 2003) 。Ball和Shivakumar (2005) 指出, 会计稳健性一方面限制了债务人通过各种途径损害债权人的不道德行为, 例如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及时地向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 以保证债权人在债务人出现财务困难的情况下, 及时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 甚至通过重组等法律途径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 债权人更希望债务人的财务报告体现出较高的稳健性。究其原因, 首先,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财务状况的了解主要来自其财务报告, 所以他们更希望债务企业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 以降低自身的信息风险 (La Fond和Watts, 2008) 。其次, 债务契约在主契约以外往往还有一些附属契约, 而这些契约通常是为了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 对企业负债期间的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再贷款等指标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而这些指标的确定往往是一个双方长期激烈的谈判过程, 成本很高, 所以债权人也倾向于企业执行稳健的会计政策, 以增加各种限制性指标的“含金量” (Watts, 2003;Guay、Verrecchia, 2006) 。

上述分析已有大量的实证证据支持。如Zhang (2008) 发现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可以带来较低的初始利率, 并降低了违约的可能性, 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都是有利的。Beatty、Weber和Yu (2008) 、Wittenberg-Moerman (2008) 的研究提供的实证结果表明, 在公开债务市场、非公开债务市场以及担保债务市场等, 会计稳健性都可以缓解企业与债权人的冲突。陶晓慧 (2010) 也发现, 稳健的会计行为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长期资金的支持。此外, 会计稳健性还有利于缓解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Srivastava和Tse (2009) 的研究证实, 会计稳健性给股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去限制管理层从事有损企业价值的利己主义活动, 保护了股东的权益, 也使得股东更愿意向企业投入资源。

综上, 当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现出较高的稳健性时, 债权人和股东将更乐意给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 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较低, 因而可增强其财务弹性。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财务报告稳健性越强, 财务弹性越高。

但从另一方面看,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也不能忽略。正如前文的分析, 稳健会计会低估企业的报告收益和净资产, 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系统高估和企业价值的系统低估。而债权人决定向企业提供资金之前, 通常都会通过财务报告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债权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符合自己的要求、企业违约的风险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时, 债权人才会做出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决策。再者, 债务契约中往往包含基于各种财务指标的限制性条款, 稳健会计导致的财务指标扭曲, 显然会增加企业债务违约的可能性。Guay和Verrecchia (2006) 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由于更及时地确认坏消息而引起财务信息低效的机理。Gigler等 (2009) 通过理论模型更深刻地论证了会计稳健性在减少负面会计信息含量的同时, 也容易发出错误的信息。因此, 企业在融资约束方面通过会计稳健性获得的收益很可能被其成本所抵消, 表现为难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以及有着更高的债务违约可能性。由此本文在假设1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 财务弹性越低。

(二)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财务决策

由于财务弹性难以直接刻画, 而企业的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务弹性。因此, 本文下面通过分析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来推断会计稳健性与企业财务弹性的关系。本文采用的财务决策指标包括现金持有、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以及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1.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

现金持有具有交易、预防和投机等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为安全起见, 把一部分资产以现金形式保存起来”, 以预防意外货币需求。可见, 预防动机体现了企业对未来融资情况的预期。因为企业持有现金直接获得的收益通常远低于将之用于偿债而节省的利息支出, 而且过多的现金持有还会使经理层为了自身需求而任意进行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 增加代理成本。Faulkender和Wang (2006) 研究发现, 企业持有现金的边际收益仅为0.94,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现金持有实际上降低了企业价值。如果资本市场是无摩擦、平稳运行的, 企业可以随时获得所需资金, 那么其现金持有就不应当超过其交易需求。如果资本市场融资存在不确定性, 那么企业在交易动机之外还会出于预防性动机持有更多的现金 (Opler等, 1999) 。这样企业才能做到在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时不会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放弃投资 (Denis和Sibilkov, 2010) 。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强, 财务弹性越低, 其现金持有比例会越高 (Pinkowitz、Stulz和Williamson, 2006;Dittmar和Mahrt-Smith, 2007) 。因此, 如果会计稳健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其现金持有将会较少, 反之企业应当持有更多的现金。结合假设1和假设2, 本文提出如下具体假设:

假设1a: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现金持有量越少。

假设2a: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现金持有量越多。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Almeida (2004) 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视角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财务弹性低的企业从当期现金流中积累现金的愿望强烈, 故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较高;而财务弹性高的企业由于可以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因而更倾向于将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而非增加现金储备, 故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也较低。Campello、Graham和Harvey (2010) 也发现那些有融资约束的企业建立了较多的现金储备来应对信贷冲击, 其自由现金流更多地用于积累资金, 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需求。因此, 如果会计稳健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那么企业现金持有与现金流的相关度将会降低;反之, 企业持有现金与现金流的相关度会增强。结合假设1和假设2, 本文提出如下具体假设:

假设1b: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

假设2b: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高。

3.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相类似, 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也与企业的财务弹性密切相关。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 因而企业使用外部资金的成本会高于内部资金成本, 投资项目因而更为依赖内部现金流的供给, 使得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更有敏感性。如果会计稳健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那么企业将更容易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外部资金, 并降低对内部资金的偏好, 最终表现为较低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相反, 如果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那么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的敏感度将相应提高。结合假设1和假设2, 本文提出如下具体假设:

假设1c: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越低。

假设2c: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越高。

三、实证研究模型

(一) 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Givoly和Hayne (2006) 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是一种会计政策的选择, 它通过延后的收入确认和提前的费用确认导致最小化累计利润, 最终形成较高的负债价值和较低的资产价值。邱月华、曲晓辉 (2009) 研究证明我国的会计稳健性主要来源于操控性应计利润。所以, 我们采用操控性应计利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计量。对操控性应计项目的计量以Jones (1991) 经典模型为起点可以拓展出许多不同的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构造计量模型将应计项目总额区分为操控性应计项目和非操控性应计项目。其模型如下:

式中:TAit是总应计项目, 等于第t年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REVit是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差额;PPEit是固定资产原值, 是残差用来表示操控性应计项目。Dechow对这个模型进行了修正, 因为经典的Jones模型中没有反映经理对收入操控的项目, 但在现实中经理可以通过赊销等方式提高销售收入, 可见经典的Jones模型低估了操控性应计项目。因此Dechow提出如下修正模型:

式中:△RECit是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差额。

Ball和Shivakumar (2005) 认为, Jones模型本质上存在缺陷, 因为它没有反映出在确认收入和损失及时性上的不对称性, 应计项目和现金流量不应该是线性的。据此, 他们提出了增加现金流量的应计项目模型:

式中:TAit是总应计项目, 等于第t年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REVit是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差额;PPEit是固定资产原值;△RECit是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差额;CFi是第t年现金流量净额;DCFit是t-1年现金流量净额, 小于0则为1, 否则为0;△CFit是现金流量净额第t年与t-1年的差额;D△CFit是虚拟变量, 如果企业现金流量净额差额小于0则为1, 否则为0。我们利用回归模型的残差 (残差表示了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额, 也就是操控性应计项目) 乘以-1, 计量会计稳健性, 结果越大表示稳健性越强。根据上述模型中的四个模型计量出来的会计稳健性, 我们分别标注为COV1、COV2、COV3和COV4。

(二) 构建研究模型

1. 为了检验会计稳健性对现金持有的关系, 我们参照Bates、Kahle和Stulz (2009) 的思路, 建立如下模型:

式中:CASH为现金等价物;COV为会计稳健性;MB为市价与账面价值之比;LEV为资产负债率, INV为企业的投资规模;CFO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2. 为了检验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关系, 我们根据Almeida、Campello和Weisbach (2004) 及连玉君 (2009) 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 同时增加了会计稳健性变量和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流的交叉变量, 得:

式中:△CASH为现金等价物的变动额;△SALE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

3. 为了检验企业会计稳健性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我们根据刘志远 (2010) 的模型, 同时加入会计稳健性变量和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流的交叉项, 得:

(三) 样本及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 数据来源于CCER和CSMAR数据库。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IPO的公司、被ST的公司、年度数据缺失的公司以及数据异常的公司, 保证样本公司2007~2009年的年度数据齐全。总共得到2 906个样本。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上述模型对选取样本公司2007~2009年的2 906个财务数据的会计稳健性进行了检验,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COV1、COV2、COV3和COV4均为正, 企业持有现金流量变动均值为0.123, 说明样本公司这几年持有现金有所增加。为了验证这个结论, 我们对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的关系进行了置信度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下同) 。

由表2可以看出,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呈正相关关系, 四个模型都通过了置信度检验, 且模型3和模型4在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这证明样本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稳健性有所提高, 而企业财务稳健性越高, 企业便越有动机持有更多的现金。相反, 企业的财务指标恶化, 便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企业只有通过内部积累来增加现金流。这证实了假设2a, 即企业稳健性的增强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MB与企业持有的现金量呈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MB代表了企业的稳定程度, 表明企业越稳定需要持有的现金越少, 因为财务稳定的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资金。LEV与企业现金持有量呈负相关关系, 这是由现金持有的代理成本造成的, 债权人不允许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所以越高的资产负债率要求企业持有更少的现金, 以防止管理层发生只考虑自身利益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道德逆向行为。托宾Q值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当企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往往会持有更多的现金。

表2还表明, 企业现金持有和现金流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说明企业的现金更多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为了验证这个结论, 我们对会计稳健性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关系进行了置信度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呈正相关关系, 并在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会计稳健性作用下的现金流与现金持有的变动交乘项COV×CFO的四种模型检验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表明会计稳健性越强, 企业持有现金变动与自由现金流的关系更密切。这证明了假设2b是成立的。实证研究还发现, 模型3与模型4增加会计稳健性现金流的系数比没有稳健性变量之前明显地提高, 这说明在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下, 企业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增强。有些文献 (连玉君, 2009) 同样证明, 在企业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的情况下, 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更高。由表3还可以看出, 现金变动与企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并且通过了置信度检验, 这可能是因为企业规模越大, 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越强, 所以企业持有现金的变动性就越小。

为了验证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规模的关系, 我们利用上述模型进行了置信度检验, 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 会计稳健性在四种模型下都与企业的投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 且在1%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 说明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冲动, 但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这很可能是因为企业选择稳健性会计政策之后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力加大所造成的。实证研究还表明, 会计稳健性变量增加之后, 投资规模与企业现金流之间的系数有明显的提高,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流量交乘项同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反映了企业在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之后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提高, 企业投资对于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依赖更强。还有一些文献 (刘志远, 2010) 证明, 企业对现金流的依赖越强说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 因为企业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的支持, 转而依赖企业内部现金流以支持企业的未来投资。这证明我们提出的假设2c是成立的。随着会计稳健性的增强企业会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五、稳健性检验

1.为了防止因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不同影响研究结果, 我们又对会计稳健性的计量采取了另外的方法, 即采用基于应计项目的稳健性指标, 用三年累计应计项目来证明利用净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前净利润计算应计项目 (朱松、夏冬林, 2010) 。结果显示并没有与前述结论产生较大差异。

2.检验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影响必须避免内生性问题, 本文研究表明, 若用当期的会计稳健性去检验当期的财务数据, 难以避免内生性的问题, 所以我们采用提前一年的财务数据检验会计稳健性, 这样可以比较好地避免内生性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出现内生性问题, 我们又滞后一年检验样本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会计稳健性对内部财务决策 (现金持有、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的影响, 间接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财务弹性的作用, 发现财务报告体现出越高的稳健性会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 降低企业的财务弹性, 这反映出会计稳健性越高的企业持有更多的现金、更高的现金与现金流敏感度和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由于会计稳健性要求及时地确认损失和费用, 因而会导致低估企业的净资产、弱化财务报告反映的企业财务实力、降低企业的财务弹性。因为管理层能够预知会计稳健性给企业带来的成本, 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政策时显得更加谨慎保守。

本文的实证结果为理解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实证表明会计稳健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限制企业管理上的盈余管理, 缓解代理冲突。可见, 会计稳健性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因为管理层是会计政策的选择者, 如果企业选择了稳健的会计政策, 那么管理层预期企业将来的融资能力会有所下降, 所以在决策时会更加谨慎, 避免无效率投资。

虽然我们发现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弹性的影响, 但是本文的研究并没有能够给两者找到直接的关系, 这主要是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 所以在后续研究时需要从两者的直接关系上去找出证据, 以更充分地说明问题。

本文主要就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会计稳健性与财务弹性的关系、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如上的初步结论。后续设想可以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单位现金持有量价值之间的关系, 通过现金持有价值随会计稳健性的高低而变动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随着稳健性的提高企业持有单位现金的价值变低, 说明企业不需要持有大量的现金, 当企业面临资金需求时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 证明会计稳健性改善了企业的融资条件, 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弹性。反之, 会计稳健性与单位现金持有价值正相关时, 证明会计稳健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弹性, 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企业投资时所需资金更多地依靠自有资金。这种方法可以更直接地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1].Watts R.L..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2].陶晓慧, 柳建华.会计稳健性、债务期限结构与债权人保护.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32

[3].朱松, 夏冬林.稳健会计政策、投资机会与企业投资效率.财经研究, 2010;36

[4].Holthausen R.W., R.L.Watts.The relevance of value-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31

[5].Opler T., L.Pinkowitz, R.M., Stulz R., R.Williamson.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52

[6].连玉君, 苏治, 丁志国.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假说吗?.统计研究, 2008;10

[7].刘志远, 张西征.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能反映公司融资约束——基于外部融资环境的研究.经济管理, 2010;5

[8].Guay W., R.Verrecchia.Discussion of an economicframework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2006;42

[9].Wittenberg Moerman R..The role of informationasymmetry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in debt trading:Evidence from the secondary loan market.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2008;46

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 篇6

自从研究中发现儿童、青少年在经历着压力和逆境而呈现不同发展状况的问题以后, 有关心理弹性的概念一直受到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尽管对心理弹性的本质至今未有统一的看法, 不同学者对心理弹性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见解, 但总结大量心理弹性的文献, 主要有三种定义心理弹性的方式: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心理弹性。如Masten认为心理弹性是一类现象, 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 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表现良好[1]。过程性定义将心理弹性看成是一种动态性的发展变化过程。如Luthar等人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2];Kathleen心理弹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并成功应对的过程[3]。品质性定义将心理弹性看作是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 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Werner心理弹性是个体能够承受环境的高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4]。尽管研究者对心理弹性从不同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但是总体来说, 所有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 都公认心理弹性的两个操作性定义要素: (1) 个体遭遇逆境; (2) 个体成功应对或适应良好。

近几年, 随着人口流动的大量增加, 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日渐凸现, 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研究者的大量相关研究[5,6,7,8], 但从已有文献看来, 留守儿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使用自编问卷或相关的测量工具对留守儿童某些方面的特征进行调查或测量, 以了解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9]。但这些研究在研究导向上存在盲点, 研究者大多专注于探讨导致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即由亲子分离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留守”是儿童不良发展的风险因素。但也有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的发展尽管存在“风险因素”的影响, 但在其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实际上, 在留守儿童中间有适应不良的个体, 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 有很多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导致发展困难。申继亮[10]认为, 环境和人的发展并非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留守”只是一种生存状态, 并不能直接解释个体发展的差异, 在留守环境中, 导致不同适应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个体发展的主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关于心理弹性 (Resilience) 理论对于研究个体在面临逆境时的积极适应过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李永鑫 (2008) [11]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初步探索。虽然国外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已发展几十年, 但国内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方面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自此国内所进行的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方面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尤其以社会支持和人格、自我效能感等为代表。

1. 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有显著的关联。如:亲密的家庭关系很久以来都被看成是儿童面临困境的时候有良好适应的关键因素[12,13];教师的支持对儿童对抗逆境具有保护性作用[14];积极的同伴关系也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性因素[15,16]。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骆鹏程 (2007) 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研究发现, 心理弹性和主观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然而, 虽然主观支持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略高于客观支持与心理弹性的相关, 但主观支持对心理弹性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而客观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7]。李志凯 (2009) [18]对儿童心理弹性调查研究和骆鹏程的研究结果一致, 并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对心理弹性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而客观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其研究中的留守儿童除了部分得到的客观社会支持极少外, 其余都得到了基本的客观社会支持。父母虽然不在身边, 但大多数人对孩子还是很关心的。他们都能通过各种途径从经济上和精神上给孩子一定的支持。同时, 孩子从祖父母、亲戚、同学、邻居等人那里也能得到社会支持。而且研究中的留守儿童对社会支持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感受性。所以, 虽然客观支持和心理弹性的相关不如主观支持高, 但那部分得到极少社会支持的留守儿童往往是低心理弹性者, 导致客观支持对心理弹性还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的。也就是说极其低的客观支持导致了留守儿童低心理弹性。客观支持一般或较好不一定会导致留守儿童高心理弹性。同时, 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弹性具有最高的预测力也表明, 虽然得到了基本的客观支持, 也有一定的支持感受性, 但如果对支持的利用度不够的话, 还是会导致心理弹性不高的结果。

2. 人格与心理弹性

以往研究表明, 儿童的心理弹性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积极的人格品质呈现正相关, 与消极的人格品质呈现负相关。如Block (1996) [19]关于心理弹性和人格关系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人格中良好的交际能力、情绪稳定性、责任心、主动性、自信心、积极的自我肯定、热情、乐观有正相关。

骆鹏程 (2007) [17]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 (CPQ) 对留守儿童研究表明, 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大部分人格特质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 证实了Block的观点。其中和敏感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是负相关, 和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聪慧性、轻松性、敢为性是正相关。

此外, 研究也表明了心理弹性和人格中聪慧性的正相关, 这与Masten (2001) [20]以及Luthar (2003) [21]关于IQ较高的个体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的研究是一致的。心理弹性和治理智力显著相关。

3.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是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保护因子, 能很好地预测心理弹性, 并在构建心理弹性量表时将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弹性的内在保护因素中的维度或者子维度[22]。如Wright&Masten (2005) [23]列举的与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相关的资源和保护性因子中, 儿童的自我悦纳 (自信、高自尊和自我效能) 是一个保护性因子。许书萍 (2007) [24]在对上海市吸毒子女的心理弹性进行研究时也发现,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发展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特质, 吸毒人员子女弹性组与非弹性组在自我效能的因子上差异显著。

胡会丽 (2009) [25]对留守初中生中高心理弹性组和低心理弹性组进行了比较研究, 高心理弹性组在自我效能的各个因素上的得分都要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这也证明了, 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 心理弹性的得分也低。之后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有所提高, 这表明, 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来提高心理弹性的实验是有效的, 该干预方式可以作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有效形式。

总之, 目前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这些因素的研究仍停留在单独对这些表面因素的单独探讨, 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有交互作用?儿童对社会支持的认知或感受是否更为直接地影响了心理弹性?如果影响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方面依旧是个空白。

三、心理弹性作用机制

要想探究心理弹性的结构和特性, 仅仅静态地考察个体和环境因素是不够的, 还要考察因素间的动态过程。下面简要介绍五个心理弹性模型:人际情境影响模型 (general model of interpersonal influences) 、系统模型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ofresilience) 、心理弹性的社会建构模型 (social construction model of resilience) 、心理韧性过程模型 (resilience in process model) 和心理弹性动态模型 (framework ofresilience in action) 。

1. 人际情境影响模型 (general model of interpersonal influences)

这个理论模型认为[26], 人际关系情境塑造了个体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关于自身的信念 (自我) , 这些信念导致了个体不同的行为模式, 不同的行为模式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另外, 个体的行为模式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际关系情境。该模型重视个体对情境的意义建构, 也就是图1中的自我部分, 而且自我不是一种特质, 而是一种动态适应日常生活及外界规范的过程。该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的下面部分是人际情境影响模型具体应用在学生学业表现方面的心理弹性模型, 感知到的父母参与 (忽视或拒绝) 是指学生在家庭里所受的心理方面的对待;感知到的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校中表现出的能力的评价;感知到的自我是指对价值和健康的整体感觉;感知到的与他人的关系是指学生所感受到的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积极结果 (心理弹性) 和消极结果出现的原因。如果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评价, 并会感受到周围良好的人际氛围, 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 进而获得优秀的学业表现;反之, 如果孩子体验到的是冷漠、缺乏交流的心理环境, 就会造成学业不良等表现。

2.系统模型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of resilience)

Mandelc和Peery[2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心理弹性模型。如图2所示:

内部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内因素和家庭外因素。具体来说, 生物因素包括身体健康、基因、气质和性别等;心理因素包括智力、认知方式、问题解决技能、人格特点等;家庭内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外因素包括成人、同伴、学校、教堂、幼儿园、青少年组织、保健/社会公益机构等。

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不仅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而且内部因素内部、外部因素内部也发生着相互作用。虽然图2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大小相等, 但如果内部因素缺失或变小, 外部因素又能及时补偿的话, 也是能够达到平衡, 表现出心理弹性的。例如:虽然一个儿童的智力和问题解决技能不算优秀, 但如果他的父母、祖父母能提供支持和关爱, 他也可能会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

3. 心理弹性的社会建构模型 (social construction model of resilience)

Ungar[28]提出了一个青少年心理韧性模型, 强调自我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同一性建构的重要性, 如图3:

青少年心理韧性发展的动力来自两方面, 即被接纳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其他监护人、同伴和社区、整个社会等, 它们对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过滤和限制某些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同一性建构。如果环境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 青少年就会采用积极的自我建构措施, 反之就会采用消极的自我建构措施。青少年采取的措施不同, 自我建构的结果也就不同, 或者是心理韧性自我建构, 或者是心理脆弱自我建构。

4. 心理弹性过程模型 (resilience in process model)

心理弹性过程模型描述的是一个人身体、心理、精神在某一个时间点上适应了外界环境时的暂时平衡状态, 它受到来自个体内外的各种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的联合影响。此模型如图4[29]:

危险生活事件与保护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系统失调是否会发生。如果保护因素无力抵抗危险生活事件的冲击, 那么就会产生系统失调。随着动态平衡的打破, 在意识或无意识领域会出现一种机能重组, 并导致下面四种情况中的一种发生: (1) 心理韧性重组, 即个体生物心理精神系统不仅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而且还在原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 回归性重组, 即个体生物心理精神系统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 (3) 缺失性重组, 即个体在达到新的平衡态时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动机、理想或信念; (4) 机能不良重组, 即个体通过药物滥用、危险行为等来应对危险生活事件。

5. 心理弹性动态模型 (framework of resilience in action)

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 从1998年开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科研机构联合一批心理学家专心致力于建构心理韧性模型和开发测量工具。图5就是他们在2003年提出的心理韧性模型[30]:

这个模型认为, 心理弹性是青少年的一种天生潜能。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安全、爱、归属、尊敬、掌控、挑战、才能、价值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赖于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同伴群体的外部保护因素, 也就是图5中所呈现的亲密关系、高期望值和积极参与。如果外部保护因素获得了满足, 那么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就得到了满足, 进而, 青少年就会很自然地发展起一些个体特征, 也就是图5中的心理韧性特质。这些心理韧性特质会保护青少年免受危险因素的影响, 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这个模型已经得到了个体毕生发展研究脑科学、以及在健康家庭、成功教育、社区发展、学习型组织、预防等方面研究的证实。

综上所述, 前面所述的几个理论模型从自角度出发阐述了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这些模型除了系统模型涉及到生物因素外, 其它四个模型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 就是在解释心理弹性的时候, 模型涉及的因素以及运行机制几乎都是在心理社会水平上。系统模型虽说考虑进了生物因素, 但并没有详细分析生物因素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人的存在首先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 人的心理与生物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 脱离生物因素而建立起来的心理弹性理论是不全面的。传统上心理弹性研究都是在心理社会水平上开展的, 积累的实证资料大多也是从行为指标上获得的。但如果要更加完整地分析心理弹性的话, 就要从生物水平、心理水平、社会水平等各个层面上综合考虑来建构心理弹性模型。来自遗传学、内分泌学、免疫学、脑电技术等的研究方法对留守心理弹性研究有重要的启示,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这些技术生物学技术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 从而为心理韧性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资料。

四、对未来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 目前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大多是对现状的描述, 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 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系统、更多视角的研究。

首先, 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作用需要深入发掘。目前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集中在对不同不利处境下的个体心理弹性的问卷的编制、探索它的保护性因素和影响因素及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人格等的关系上, 而讨论其保护性因素对心理弹性的作用以及保护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少, 通过对其保护性因素进行训练进而提高心理弹性的干预性研究也极为少见。虽然从已有研究间接地表明了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弹性内在保护性因素的一个重要因子,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理弹性, 但是没有研究直接从二者关系入手对此进行验证。

其次, 对儿童认知因素与心理弹性研究有待发展。研究者所评定的一个压力或逆境, 在当事者比如一个儿童看来未必对其构成压力或逆境。研究发现社会认知对心理弹性具有补偿和调节作用, 并且二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31]。KumPfer等认为[32,33,34]:对自己的处境、能力的觉知, 对情景和他人心理的判断, 对压力或逆境的分析, 对资源的把握和利用的可行性论证, 是作出合理的决策并有效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心理弹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认知的变革可以很好地预测心理弹性, 减少负性事件的伤害, 促成环境适应。基于此, 未来的研究可以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会认知这一研究变量, 为探测心理弹性的本质及其机制提供了主题整合的契机与内容侧重。如研究有关留守儿童对他人理论的推断能力 (心理理论) 与心理弹性关系。

企业财务弹性研究述评 篇7

静态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等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都认为,适度负债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理论上,企业应首先通过内部融资筹集投资资金,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发行股票。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却与理论预测不相符,它们倾向于更保守地使用债务和持有更高的现金头寸,并表现出持久性(Graham,2000)。在本文所使用的3072 个样本观测值中,杠杆率最小的为0.71%,杠杆率不超过20%的企业比例为6.45%。De Angelo和De Angelo(2007)指出:财务弹性是资本结构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缺失环节。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张功富、宋献中,2009),导致资源浪费严重、配置效率不高。我国学者对非效率投资的研究一般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制度背景和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寻找企业融资与投资之间不协调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杨华军、胡奕明,2007;程仲鸣等,2008;窦炜、刘星,2009;徐晓东、张天西,2009),而从财务弹性和财务决策角度研究非效率投资的很少。财务弹性可以保持经营灵活性,使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配合经营的需求,增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不利冲击及捕捉有利投资机会的能力。已有学者验证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行为存在重要的影响(Marchica和Mura,2010;Arslan et al.,2014),但企业财务弹性如何影响非效率投资,企业财务弹性对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研究财务弹性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从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层面寻找提高投资效率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及时采取行动来改变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使自身能够应对意外现金需求并把握意外有利投资机遇的能力(葛家澍、占美松,2008)。在国外,关于财务弹性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主要研究其与支出政策、投资政策、企业业绩等的关系(Gamba和Triantis,2008;Marchica和Mura,2010;Rapp et al.,2012;Meier et al.,2013;Arslan et al.,2014)。从现有的文献看,其中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国外学者对财务弹性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较少将其与非效率投资结合起来研究,而我国学者对非效率投资的研究却颇为丰富,对财务弹性的研究却较少;第二,国内少数学者虽然基于财务弹性的视角研究了非效率投资行为,但只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马春爱,2011),并未深入研究;第三,我国学者所使用的财务弹性综合指数的效度存在争议。

对于财务弹性的计量,现有文献有单指标判断法,如用剩余负债能力衡量财务弹性(Marchica和Mura,2010);也有多指标判断法,如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杠杆、净负债等衡量财务弹性(Meier et al.,2013)。本文将综合运用现金持有量和剩余负债能力衡量财务弹性,比较深入地研究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财务弹性企业同一种非效率投资的严重程度及企业财务弹性相当时不同类型的非效率投资的程度差异。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代理问题及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企业出现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代理问题常被用来通过自由现金流假说和隧道行为理论解释其所引发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信息不对称则被用来通过融资约束理论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进行分析。

基于代理理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导致股东—经理冲突。管理者通过构筑帝国大厦,减少企业被收购的风险,最大化自身利益。而使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是经理牟取私利的重要手段。Jensen(1986)研究发现,经理将闲置资金投资于能够扩大企业规模却损害股东利益的非营利项目上,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充足,过度投资越严重。因为自由现金流较多的公司,管理层可自由支配的资源较多,因此,容易产生过度投资行为。隧道行为理论分析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对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影响。在我国,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股权结构不尽合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比较明显。我国资本市场缺乏对小股东的有效保护机制,大股东可能通过虚假出资、内部交易、资产重组、配股或增发新股等“隧道行为”牺牲小股东的利益、转移上市公司资源。而“一股一票”决策机制并不能抑制控股股东的“隧道行为”,反而为其披上合法化的外衣。Shleifer和Vishny(1997)研究发现,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越趋严重。

财务弹性是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和财务松弛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公司的财务弹性不仅反映了公司规模等特点,也反映了公司资本结构、流动性和与投资相关的战略决策结果。为了更好地为未来投资进行融资,公司将倾向于保持较高程度的财务松弛,即高财务弹性公司的投资支出更倾向于依赖财务弹性(Booth和Cleary,2006)。高财务弹性的公司受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外部资本市场筹集所需的资金,为过度投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Marchica和Mura(2010)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杠杆,企业增加了资本性支出和非常态支出,即一个旨在保持财务弹性的低杠杆政策能够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而经理具有利用现金等进行过度投资的倾向和欲望,代理问题越严重,经理越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伺机利用企业的财务弹性,由此可能导致企业产生过度投资,降低企业的价值(Gamba和Triantis,2008)。Kalcheva和Lins(2007),Pinkowitz et al.(2006)证实了这个观点,他们发现多余的现金会导致价值减少决策。徐晓东、张天西(2009)检验发现,在企业投资过度的情况下,与代理问题的解释一致,自由现金流越多、代理问题越严重的企业,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财务弹性加剧过度投资的严重程度,投资过度与财务弹性正相关。

H2a:富有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而不是投资不足。

H3a: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投资过度对财务弹性的敏感性更高。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假设下,MM理论认为投资额取决于投资机会,企业总能够以内部资金相同的成本筹到外部资金,以满足投资的需要。由于现实中资本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导致内部和外部融资成本产生差异。融资约束假说分析了事前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企业融资行为进而导致非效率投资的产生。Myers和Majluf(1984)认为,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逆向选择增加了市场的摩擦,为达到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会选择公司内部信息敏感性较低的融资渠道筹集所需的资金,从而导致内部融资优先于外部融资。

股东和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相对贫乏的债权人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债权人会通过对资金的用途设置限制性条款及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来约束股东与经理人的投资行为,从而导致更大的外部融资成本和内部融资成本差异。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会形成强有力的融资约束,使得管理层不得不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从而引发企业投资不足。股东和债权人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股东道德败坏。Myers(1977)研究发现,通过发行风险债券融资的企业将会拒绝那些能够产生正净现值、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投资项目,从而导致投资不足。徐晓东、张天西(2009)检验发现,在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与融资约束的解释一致,外部融资的缺口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的企业投资不足更为严重。

而财务弹性能够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增强企业抓住投资机会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宁宇(2011)研究得出结论:具有财务弹性的企业在投资机会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下降时,由于内源资金充足、外部资金容易取得,能够很好地把握投资扩张的能力,因此其投资对于现金流的敏感性会低于非弹性企业。Faulkender和Wang(2006)发现,现金持有量所形成的财务弹性对于受到融资约束公司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没有受到融资约束的公司。Gamba和Triantis(2008)发现,流动性政策能够显著降低融资约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研究认为,持有大量的现金以及较低的债务水平能够增强企业应对收益不足、外部融资困难的能力。Marchica和Mura(2010)发现,富有财务弹性的企业较少受到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影响,其投资能力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受到更多的损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弹性的公司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带来的不良后果。Arslan et al.(2014)发现,在正常时期公司采取保守政策显示出比在异常时期更高的外部融资能力,降低了次优投资和次佳业绩出现的可能。此外,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越轻,则意味着资本交易成本越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冲突越不严重,利益越趋向一致。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b:财务弹性可以缓解投资不足的程度,投资不足与财务弹性负相关。

H2b:缺乏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不足,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严重。

H3b: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程度越轻的公司,财务弹性越能缓解投资不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 ~ 2013 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按以下原则进行筛选整理:①剔除在研究期间退市的公司;②剔除曾被ST、PT的公司;③剔除年度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④剔除同时发行A股、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⑤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经过筛选,本文最后得到512家样本公司的3072个样本观测值。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软件为Excel2010 及Stata12.0。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变量进行了上下5%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1. 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

本文借鉴Richardson(2006)构建的一个企业预期投资支出模型的残差计量非效率投资。此模型在张兆国等(2011)、黄珺和黄妮(2012)等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估算企业正常投资水平的模型如下:

使用面板数据对模型(1)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残差。回归残差大于零,则其值为投资过度,用符号Overinv表示;回归残差小于零,其值为投资不足,其绝对值用符号Underinv表示。

2.财务弹性。

本文选用现金持有量和剩余负债能力作为财务弹性的代理变量。现金持有量用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衡量。Frank和Goyal(2009)在研究资本结构时建立了一个目标财务杠杆预测的基本模型,此模型在Marchica和Mura(2010)关于财务弹性、企业投资和公司价值的研究中得到运用。对于剩余负债能力,本文也借鉴该模型的残差的相反数计量。估算企业目标杠杆的模型如下:

使用面板数据对模型(2)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残差,用此模型回归残差的相反数表示剩余负债能力Sdc。回归残差大于零,Sdc小于零;回归残差小于零,Sdc则大于零。

3.其他变量。

本文借鉴现有文献,以公司产权性质、上市年龄、公司规模、管理费用率、股权集中度等作为控制变量。

4.模型构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徐晓东、张天西,2009;张兆国等,2011),建立模型如下:

本文中所有变量的定义和计量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 单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下页表2可以看到,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观测值分别为1488和1584个,约占总体的48.44%和51.56%。从非效率投资看,投资过度组平均值为0.049,高于总体的0.047和投资不足的0.046。即从非效率投资的程度上来说,投资过度要比投资不足严重。从剩余负债能力和现金持有量上看,投资过度组的平均值均高于总体的平均值,而总体的平均值则高于投资不足组的平均值。投资不足企业的平均实际资产负债率高于目标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过度负债融资的情况。投资过度企业的财务弹性高于投资不足企业,说明弹性较好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而财务弹性低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不足,初步支持H2a和H2b。

2.财务弹性不同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的均值检验。

在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组内,我们进一步把剩余负债能力大于零且现金持有量大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划入富有财务弹性组(FF),把剩余负债能力小于零且现金持有量小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划入缺乏弹性组(NFF),其余企业划入一般财务弹性组(AFF)。

各组非效率投资的均值检验如表3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从表3 可以看到,投资过度样本中,FF的样本数为292个,AFF的样本数为786 个,NFF样本数为410 个,分别约占投资过度总数的19.62%、52.82%和27.55%。从投资过度的水平看,FF企业的投资过度水平均值为0.054,比AFF企业的0.048高12.5%,比NFF企业的0.047 高14.89%,且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财务弹性越高,投资过度越严重,初步支持H1a。

投资不足样本中,FF的样本数为274个,AFF的样本数为762 个,NFF的样本数为548 个,分别约占投资不足总数的17.30%、48.11%和34.59%。从投资不足的水平看,NFF企业的投资不足水平均值为0.051,比AFF企业的0.042 高21.43%,比FF企业的0.044 高15.91%,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财务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初步支持H1b。

3.财务弹性相当的企业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的均值检验。

从表3可以看到,FF企业投资过度的样本数为292个,高于投资不足的274个,投资过度的非效率投资平均水平为0.054,比投资不足的0.044 高22.73%,并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富有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投资过度更严重,H2a成立。

对于AFF企业而言,过度投资的数量和程度均高于投资不足的数量和程度,并且程度差异在5%的水平上显著。NFF企业投资过度样本数为410 家,低于投资不足的548 个,投资过度的平均水平为0.047,比投资不足的0.051 低8.51%,P值为0.106,非常接近10%的显著性水平。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缺乏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可能产生投资不足,且投资不足的严重程度要高于投资过度,H2b成立。

(二)实证检验

考虑到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进行了VI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VIF值均小于2,表明各变量之间均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选用随机效应广义最小二乘(GLS)回归方法,并采用稳健标准差来消除异方差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选用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以控制内生性的影响( Duchin et al.,2010)。

1.财务弹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实证检验。

为了验证H1a和H1b,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组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1)投资过度回归检验与分析。从表4 第2 列可以看到,剩余负债能力及现金持有量与投资过度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财务弹性与投资过度正相关,财务弹性加剧了投资过度的严重程度,即H1a成立。财务弹性高的企业内部资金充足,融资约束小,容易进入资本市场。经理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伺机利用企业的财务弹性,由此可能导致企业产生投资过度,降低企业的价值(Gamba和Trian⁃tis,2008)。

Frank和Goyal(2009)建立财务杠杆预测基本模型的同时也进行了模型拓展。为了尽量减少选择特定杠杆模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扩展了该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结果在表4的第3列列示,与回归检验显示了一致的结果。本文再一次证明H1a成立,财务弹性会加剧投资过度。

财务弹性是一个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现有文献没有关于其计量的良好定义。本文借鉴Arslan et al.(2014)、Marchi⁃ca和Mura(2010)的做法,把财务弹性设置为虚拟变量(dum⁃my),富有弹性的取值为1,缺乏弹性的取值为0,对研究假设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回归结果在表4的第4列列示。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H1a成立。

(2)投资不足的回归检验与分析。从表4 第5 列可以看出,剩余负债能力与投资不足负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H1b成立,财务弹性能够缓解投资不足。现金持有量与投资不足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明投资不足企业在利用财务弹性为投资项目筹集资金时主要依赖外部债务而非内部现金。对扩展模型(2)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其回归结果在表4的第6列列示,与前文检验显示了一致的回归结果。使用虚拟变量对财务弹性进行检验的回归结果在表4 的第7 列列示。可以看出财务弹性与投资不足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再一次证明H1b成立。

2.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同的企业非效率投资与财务弹性的实证检验。

Booth和Cleary(2006)研究发现,小公司会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以及更高的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本文借鉴其做法,用企业的总资产规模表示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总资产的规模将企业分为小、中、大型企业,代表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次递减。比较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与财务弹性的关系,回归结果分别在表5 的第2、3 和第6、7列列示。

(1)投资过度的回归检验与分析。从表5中第2、3列可以看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剩余负债能力与投资过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系数非常接近,但均不显著。从现金持有量角度看,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均与投资过度正相关,但是大型企业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小型企业的相关性在10%的水平上显著,即H3a成立,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越严重的企业,投资过度对财务弹性越敏感。

奢侈的在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东与经理人的冲突,而在职消费一般会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中。本文使用管理费用率作为分类变量,对H3a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结果在表5的第4、5列列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回归结果发生了变化。对于低管理费用率即代理成本低的企业,剩余负债能力和现金持有量均与投资过度在5%的水平上正相关;而对于代理成本高的企业,相关性不显著。H3a并没有得到再次验证。

(2)投资不足的回归检验与分析。表5中第6、7列分别列示的是投资不足的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剩余负债能力与投资不足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并且大型企业的系数绝对值0.153比小型企业系数绝对值0.104高47.12%。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程度不同的企业,财务弹性均可有效缓解投资不足的严重程度,并且对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相对较轻的大型企业,财务弹性缓解投资不足的作用更为显著。从现金持有量的角度看,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其均与投资不足呈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说明现金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比较弱。综合剩余负债能力和现金持有量与投资不足的关系来看,H3b初步成立,即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程度越轻的企业,财务弹性缓解投资不足的效果越显著。

使用管理费用率作为分类变量进行进一步检验的结果在表5的第8、9列列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代理成本高还是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剩余负债能力均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且代理成本高的企业比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更为显著。对于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现金持有量和投资不足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对于代理成本高的企业,这一关系则为不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H3b并没有得到再次验证。

3.用两个指标综合衡量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后的进一步检验。

H3a和H3b没有得到再次验证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国股东经理冲突没有发达国家的企业那么严重,管理费用率单个指标并不能很好地衡量我国企业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二,富有财务弹性的企业较少受到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影响,其投资能力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受到更多的损害(Marchica和Mura,2010)。为了验证是哪个原因起主导影响,本文用企业规模和管理费用率综合起来衡量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对其交集进行检验。企业规模小且管理费用率高(ss-ha)的代表更严重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反之,企业规模大且管理费用率低(bs-la)的代表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轻。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限于篇幅,只节选了部分回归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H3a和H3b得到了再次验证。这一结果支持了上述分析的第一个可能,即仅用管理费用率单个指标不能很好地衡量我国企业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克服模型(1)用残差表示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产生系统偏差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张兆国等(2011)的做法,将残差按降序排列分成三组,删掉中间的一组,前一组是投资过度组,后一组是投资不足组,然后分别进行检验。Richardson(2006)定义的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了企业的必要维持性投资和预期投资后剩余的现金,可以可靠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本文使用自由现金流替代现金持有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限于篇幅,未列示回归结果)。因此,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比较稳健的。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财务弹性和投资过度显著正相关,财务弹性加剧了企业投资过度的严重程度;财务弹性和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财务弹性可以有效缓解投资不足。第二,富有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过度,而对于缺乏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倾向于投资不足。第三,对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程度不同的企业,财务弹性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不同。对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的企业,投资过度对财务弹性更敏感;而对于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轻的企业,财务弹性更能缓解投资不足的严重程度。

近年来,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在我国当前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很多学者都从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的公司治理层面来寻找企业融资与投资之间不协调的原因与解决对策。事实上,抛开制度性的治理问题,作为企业财务资金来源的融资决策与作为财务资金运用的投资决策之间有着毋庸置疑的因果关系与必然联系。企业也可以从财务资源的配置层面寻找提高投资效率的长效机制,这对我国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Frank M.Z.,Goyal V.K..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s:which factors are reliably important?[J].Financial Management,2009(1).

黄珺,黄妮.过度投资、债务结构与治理效应--来自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2(9).

张兆国,曾牧,刘永丽.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1(5).

Myers S.C.,Majluf 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2).

马春爱.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研究:一个财务弹性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1(2).

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

徐晓东,张天西.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J].财经研究,2009(10).

窦炜,刘星.所有权集中下的企业控制权配置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兼论大股东的监督抑或合谋[J].中国软科学,2009(9).

上一篇:形态布局下一篇:支撑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