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精选12篇)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1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不同模式物流金融服务, 并对比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希望给不同规模、经营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参考意见。并对物流金融的完善发展提出建议, 希望能借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中小企业融资
一、物流金融简介
(一) 物流金融的含义
物流金融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 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 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 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达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狭义的物流金融是银行和3PL提供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的服务过程。本文中的相关研究是针对狭义的物流金融展开的。
(二) 3PL参与物流金融的发展过程
国外有第三方参与的物流金融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前期, 只有少量的仓储物流企业开始作为第三方参与最简单的存货质押业务, 为贷款企业质押给银行的存货提供仓储保管服务。随着3PL的产生及其参与物流金融服务的程度不断深入, 到20世纪80年代, 3PL成为供应链上的“超级管家”, 沟通银行与贷款企业。1999年UPS成立了专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UPS金融公司, 开始了专业的物流金融的探索之路。2001年5月UPS收购了美国银行, 成立UPS资本公司, 使其专业的物流金融服务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之中。到目前为止, UPS的物流金融仍走在世界前列, 是我国3PL发展的方向标。
我国物流金融开始于1999年, 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银行在无锡推出第一笔存货质押业务, 2005年又与建设银行签署协议, 共同推进物流金融创新。2006年中国外运集团与工商银行签订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 开始了双方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合作。2007年UPS资本公司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及招商银行相继合作, 推出“UPS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至此UPS终于开始与本土银行联合, 利用其成功经验为中国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2010年11广西在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中引入“金融物流”。
(三) 3PL参与物流金融的意义
1.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增加物流金融的辐射面
3PL是连接中小企业与银行的桥梁, 物流金融业务中3PL通过融通仓或帮助银行保管质押物的同时承担担保责任, 或直接与银行签署协议直接对中小企业授信等。将中小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变现能力强但又不能立即出售的动产转化成质押物, 获得流动资金投入生产运营。同时也减少一直以来阻碍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壁垒, 增加了银行的信贷渠道, 缓节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的局面。
2. 增强3PL的整体实力
3PL企业从事或参与物流金融服务有助于其自身扩大市场, 增加利润。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例如UPS) 直接开展针对客户的物流金融业务, 不但吸引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 巩固了其在物流行业的地位, 而且还获得了资金融通的收入。由于有效的风险控制, UPS自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以来没有出现过一笔坏账。
而我国的物流金融主要是3PL与银行联合提供服务, 其业务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程度低, 物流企业分散, 低层次恶性竞争异常激烈, 传统物流服务的利润率下降到2%左右, 再提高的可能性比较小。3PL企业通过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增加3PL企业的客户来源, 并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3. 成为实现供应链无缝化运转的关键
3PL已成为现代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 其自身的传统业务可以在保证供应链上物流顺畅, 而物流金融有助于实现资金流的反向流动, 这样3PL完全融入到客户的整条供应链中去。为客户尤其是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运营过程的资金支持, 而资金支持是基于其对客户流动资产的实时监控和这条供应链末端的商品价值的实现, 这样3PL成为物流金融服务于供应链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化运转提供保障, 将物流和资金流完美统一在一起。
二、3PL参与物流金融的模式
我国3PL参与物流金融运行模式主要有代客结算模式、保兑仓业务、存货质押业务。
(一) 代客结算模式
代客结算业务是一种卖方信用模式, 分为垫付货款模式和代收货款模式两种。
1. 垫付货款模式
垫资货款服务模式之一是由发货方、收货方和3PL参与的。3PL在承运供应商货物时先预付一定比例或全部货款给发货方, 并且按合同约定取得货物的运输代理权和收取货款权, 收货方在提货时一次性将货款付给3PL。3PL将余款扣除物流服务的费用, 付给发货方。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时间差, 产生货币的时间价值, 成为3PL的利润来源之一。
还有一种垫付货款模式是由发货方、收货方、3PL及银行共同参与的, 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3PL资金不足, 垫付货款有困难, 借助银行的资金实力完成物流金融服务。其操作方式为:发货方先将货物的所有权移交给银行, 银行根据供货方、收货方资信及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向发货方提供资金。当收货方向银行支付货款时, 3PL根据银行指令为收货方送货。如果收货方按规定向银行支付货款, 银行可以拍卖手中的货物或者要求发货方回购, 来获得贷款的偿还。
2. 代收货款模式
3PL接受发货方的委托, 以自身信用为担保, 为发货方提供物流服务, 在货物送至收货方时, 代发货方收取货款, 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给发货方。这种模式被广泛用于Bto B或Bto C的电子商务中, 供货方与3PL企业一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且货物的价值一般较低, 通常3PL与发货方的结算时间为一个星期或更长。对3PL而言这种模式下的长期合作与货币的沉淀期是其关注的稳定利润来源。
(二)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模式属于买方信用, 由银行与3PL企业 (保兑仓) 合作向收货方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根据银行、3PL、出售方及采购方签署的协议和出售方与采购方签署的购销合同, 由买方向银行提交一定比率的保证金, 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 由3PL作为此银行承兑汇票的担保方, 出售方用货物向3PL企业提供反担保。出售方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 向3PL (保兑仓库) 发货, 将仓单质押给银行, 完成业务流程。3PL实时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 并接受发货方的反担保, 降低担保风险, 获得相应的收入。
(三) 存货质押模式
存货质押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是物流金融未来发展的主流。质押存货按照3PL中介作用不同可分为融资中介方式和统一授信方式。在融资中介模式中, 货主 (企业) 把货物存储在3PL的仓库中, 然后凭3PL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 (企业) 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同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监管货物, 这三者的关系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担当中间人和担保人的角色。这种方式下的融资企业的局限相比较小, 只要其担保物满足要求, 即可通过3PL像融资。金融机构根据3PL的规模、经营业绩, 资产负债情况以及信用水平等, 授予融3PL一定的信贷额度, 3PL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 此时的金融机构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三、三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三种模式的相同点
以上几种物流金融模式均是基于3PL的传统业务发展而来的, 且为其自己客户服务, 扩展自身的业务及利润来源渠道。一般物流金融的不同模式都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融通的担保服务或直接融资, 以真实的贸易活动为基础, 风险较传统信贷业务小。
(二) 对参与主体有不同的要求
参与垫付货款模式物流金融的发货方多为中小企业, 其经营规模较小, 对资金的需求欲望较强, 而3PL实力较强, 用能力垫付全部或部分资金或依靠自己的信用为从银行获得贷款。
代收货款模式下, 对发货企业的约束很少, 但对3PL企业的信用程度要求较高。3PL甚至可以是规模较小, 刚刚成立的新企业, 但其必须诚实守信, 按合同将客户 (发货方) 的货物送到收货方, 代收货款并按期与客户结算。这种模式下没有银行的参与, 资金被3PL占用, 利于其扩大业务。
在保兑仓模式中, 采购方在购买某货物的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或者不希望把有限的流动资金用于当前的采购, 这时通过向银行申请承兑汇票, 获得了间接融资, 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状况。3PL企业应关注采购方的资信情况, 了解其背景、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等。
存货质押模式下对3PL的要求比较高。在无论是静态质押还是动态质押模式中要求3PL能被银行充分信赖并实施实时监控质押物的市场情况, 保证贷款安全。动态质押的业务更加复杂, 是对3PL专业能力的挑战。此外, 还要求3PL对贷款企业的资信有充分的了解, 尤其是在统一授信的模式下, 一旦发生损失, 只能由3PL自己承担。因此, 从事存货质押业务的3PL一般是规模较大, 信用较好, 经营能力强的企业。
(三) 业务操作流程不同
业务流程最简单的是代客结算模式, 参与方只有三个, 由发货方和3PL签署协议即可。最复杂的是保兑仓模式, 不但参与者为四方, 而且首先要签署四方协议, 在根据具体的销售情况申请银行承兑汇票, 提交质押物。对于存货质押模式, 统一授信的方式简化了中介方式式的业务流程, 可以不通过银行, 而直接贷款给资金约束企业, 提高资金流动效率。
(四)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固有的风险, 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等;其次, 开展物流金融及配套的监控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商业银行还是运用一般的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物流金融业务, 对质押物进行监管的3PL其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不足, 不能完全实现实时监控;最后, 我国物流金融的信贷资金来源单一, 这使中小企业虽然能融到资, 但在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监管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 通过物流金融融资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 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四、物流金融发展建议
(一) 3PL应加强风险防范
3PL要注意风险防范。为自己的客户即融资方建立信用评级制度, 当然这是我国信用体系建立的一部分, 要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但3PL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对自己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 交易的真实性及担保物的市场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一方面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 另一方面提高风险补偿能力。3PL还要和银行紧密结合, 建立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 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3PL与商业银行及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 增强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意识。
(二) 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给予多种优惠政策, 但对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的支持有限。在政策上减免3PL企业针对中小企业服务收入可以直接减少3PL企业的成本, 增加收益, 间接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给予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必要的政策扶持, 根据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分别确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等。
(三) 加强物流金融服务的创新, 培养专业人才
要适应日益完善的物流行业发展变化, 就要加强物流金融的创新。创新的主体不仅仅是商业银行, 还有3PL和中小企业。另外支持创新的必要条件就是人才的培养。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3PL需要专业人才来评价抵押物的价值, 把握物流金融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开发新的物流金融产品, 丰富物流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更需要全方面的人才来经营运作, 提高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小芃, 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 2004, (5) .
[2]冯耕中.物流金融:企业融资的钥匙[J].中国储运, 2007 (, 1)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2
1、基于以上分析,物流企业开展冷饮物流业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蒙牛、伊利等国内龙头企业;二是立足重点地区,分别以上海、北京及广州、深圳为中心,在华东、华北、及华南区域开展业务;三是实施精细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开展冷饮物流业务有其优劣势。优点在于,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业务操作相对简单,随着冷饮产量稳步上升,物流需求持续增加,企业本身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操作经验和客户渠道。而劣势在于,增值服务需求少,必须承担生产厂家转嫁的物流成本风险,收入随需求增加,利润却逐渐降低,
2、物流企业如果以肉制品物流作为冷链物流主营业务,需要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企业,如:双汇、金锣等。另外还须立足重点地区,使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山东、河南成为企业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和肉制品集散中心。而且,冷链肉制品增值服务较多,要充分挖掘,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业务创新,增加除冷链运输以外的冷链物流收益。
3、物流企业以速冻食品物流作为冷链物流主营业务,锁定大客户,重点开拓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大企业,如:三全、思念等。立足连锁超市和大卖场,利用其店面渠道,建立起自己的配送网络。另外可开展增值服务,速冻食品的分类包装和标签粘贴等增值服务需求较多。
目前物流企业开展速冻食品物流业务的优势在于其物流需求持续增加,增值服务需求较多,行业利润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不足之处在于,速冻食品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客户渠道缺乏。
4、物流企业以乳制品物流作为冷链物流主营业务,锁定重点客户,以区域性运输配送为主要业务。输出管理和运作模式,与生产商建立合作联盟,利用生产商现有冷链物流资源,开展相关业务。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航空物流 财务风险 控制
财务对航空运输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但是财务管理系统相对脆弱,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财务危机,致使企业时刻处于危险的边缘。为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应加强对航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进行了解,并针对性的提出控制措施,将风险降至最小化,以保证航空物流企业健康、和谐的运营环境,促进航空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航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一)投资风险
航空物流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且不断呈现出扩张的势头,不断的开展投资项目,导致投资风险越来越大[1]。部分企业对于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航空物流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认识模糊,存在着过度自信的现象,同时又存在胆怯的心理,唯恐大企业的强势发展将其吞并,使其时刻处于恐惧之中。投资有风险,尤其是对于大额度的投资来说,若航空物流企业只为眼前利益或追逐排名,导致盲目投资,并未对其股市发展情况和投资价值进行评估,导致投资风险滋生。
(二)制度风险
一般情况下,航空物流从事国际贸易运输较多,我国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在约束方面可能有所限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对市场风险的评估能力不足,在制度中并没有针对性的约束,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风险的发生。部分航空企业还将飞机的折旧年限予以延长,以降低在购置新飞机上的成本[2]。管理人员寻找会计制度的不健全点,以此为突破口,在制作财务报表时加入了虚假的内容,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重大决策,可能会导致更大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风险
航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内部监督与控制力度不足。航空物流企业以大型规模为主,在管理上存在着权利高度集中的现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在领导、管理人员方面的审计力度不够,将领导的权利和地位凌驾于审计工作之上,具有坚实不可动摇的特点。例如,南方航空公司是我国的知名航空公司之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其在内部营销环节中缺乏透明性,审核部门无权涉及营销内部,导致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制约着南方航空公司的发展。
二、航空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为降低风险的发生提供条件
加强对航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应从财务管理人员着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为降低风险的发生提供条件[3]。由于航空物理企业主营国内外市场,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感应,利用其专业化的视角来对待航空企业的财务运转问题,货物的仓储、运输、等都会对财务产生影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可为降低风险创造条件。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及时进行国外进修,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并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一旦出现财务风险问题,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罚,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二)注重对资金的及时回收,保证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由于航空物流企业的投入相对较大,运输的成本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在资金回收方面受到阻碍,导致客户对运输费用进行拖欠的现象,对航空物流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了有效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风范,在运输项目开展之前,应对所服务的客户信用进行全面的了解,建立客户信誉评价机制,对客户的信誉度进行调查,以此作为依据,来决定与其的合作力度,若遇到信誉度不高的客户,可进行小笔或不合作的方式,能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同时,航空物流企业可以采用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客户端支付的方式,能有效保障客户的及时付款,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运作的透明化
防范与控制航空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运作的透明化与公开化,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全面审计和监督,对投资项目、融资风险、客户风险等方面的财务表现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核,以避免盲目投资、过度开展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客户信誉风险等的发生,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摇篮里。在航空物流企业中,应建立财务审计与控制小分队,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现金流、票据、财务报表等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透明化與公开化的财务运作制度,对航空物流企业财务的防范与控制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
加强对航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力。航空物流企业可聘请财务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对当前的财务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的定位,严格做好风险的预警工作,保证企业具备稳定的现金流。若企业的资金一旦逼近标准值,应及时进行风险的预警,制定出紧急预警方案,设定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的界定,能时刻保持警惕的心态,以实现对航空物流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航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具有必要性。由于财务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阶梯,若始终面临财务风险的威胁,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务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加强对航空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应注重对资金的及时回收,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完善的会计运行机制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控制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保证,以促进航空物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艳.试析财务人员如何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15,04:210+212.
[2]诸葛真怡.现代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管理研究——基于物流类上市公司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2,15:141-142.
物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篇4
一、财务控制含义与特征
(一)财务控制的含义
财务控制是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以有关财务法规制度、财务计划目标等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督促、约束和调节,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组成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财务控制的特征
1. 财务控制以实现企业财务预算为主要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个:公司法、公司章程、公司财务预算。其中财务预算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对企业经营目标进行具体细化。利用财务控制功能,可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保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管理的实施,使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落实。
2. 财务控制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
由于日常财务活动的过程表现为现金流转,因此,控制现金流量成为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在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控制过程中,应以现金预算为依据,对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物流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难问题
首先,从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分析,物流企业利润率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企业自有的资产有限,同时资产信用不足,而在我国金融机构贷款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贷款抵押或较高的信用。其次,从物流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地域分布较广,面对同行的竞争较大,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只有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过渡。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
在物流企业外部融资相对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物流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但是物流企业现有的资金使用效率却普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流动资金在物流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但是当前物流企业在流动资金使用方面并没有充分利用上下游结算以及银行支付等方面的时间差异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不动产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在物流企业融资相对难的情况下,其实物流企业可以充分盘活企业优质不动产,通过不动产融资以获取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财务监管失效
大多数物流企业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力度不够,制度贯彻不抓落实,现有的核算和内控制度不尽合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紧缺,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督缺少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出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核算不规范,有章不循,违纪违规等情况。
三、现代物流企业财务控制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经济环境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方面,现代物流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经营权。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资本需要量,到市场上进行资金的筹集,再将资金投放到高效益的项目上,最后根据需要将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另一方面,随着物流企业商品与服务贸易范围的扩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日渐明朗,这意味着各种资源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和使用,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经济全球化直接影响着经济格局和竞争形势,相关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性对企业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2. 金融环境原因
金融市场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直接场所,它不仅为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提供场所,而且为企业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条件。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筹资、投资和风险规避提供多种选择。入世后,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加强自律性管理,国家也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会更加有效地得以发挥。但同时,金融市场存在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将会加剧企业的外部金融风险。
(二)内部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转变
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物流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不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各相关利益主体,企业理财要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是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管理,它主要关心的不仅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着重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筹资、投资、运用与分配,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企业资产结构转变
世界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致使企业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质量及环境体系认证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资产,使得传统财务管理职能变得不合时宜。
四、完善我国物流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措施
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经营网点的增多,企业已经无法有效地直接管理各地区的经营网点。于是,一般地设立公司总部后,对经营网点按地域的不同进行了归口管理。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总公司只能对各经营网点进行间接地控制。为了适应这种跨地域经营模式,适应这种多层级的组织结构,满足公司总部对各经营网点及其成员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以保证公司总部对各地区经营网点的有效管理。一般地,公司总部对各地区经营网点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资金控制、成本控制、财务信息控制等方面,在这些控制领域中建立了符合公司总部要求的制度。
(一)资金控制
企业所有管理活动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物资基础,资金管理的效率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总体效益的优劣。因此资金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各营业网点的建设、运输设备的购置等),在日后经营中又会收到持续不断的现金流。物流企业这种大量资金的经常性收入、支出,更突出了对资金的管理的重要性。
1. 资金来源控制
物流业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内部筹措资金、外部筹措资金以及经营收入。内部筹措资金的控制方面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地方经营网点资金封闭管理;第二种方式是公司总部对内部资金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第三种方式则是前两种方式的混合,即在基本保证地方经营网点资金封闭管理的情况下,为提高企业总体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适度的内部资金的调用。笔者认为,物流业企业应该采取第三种模式进行资金管理,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总体范围内的整体经营风险,还可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外部筹措资金的控制方面,为了降低企业因贷款产生的风险,减少地方各经营网点盲目贷款,各经营网点的所有贷款,都必须经企业总部同意。除了对贷款进行统一审批外,还应对贷款的借入、归还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在贷款到期前就与地方经营网点进行沟通,为归还贷款做好准备工作。当地方经营网点出现归还贷款资金紧张时,由企业总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企业整体范围内统一调度资金,确保到期归还贷款。经营收入控制方面,严格监督各经营网点的现金收入情况,防止坐支、白条抵库等违反财务会计准则的现象出现。此外,各经营网点除保存日常必需的现金外,所有现金收入均上缴总部,实现统一管理。
2. 资金使用控制
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是资金使用控制的关键。作为企业总部,首先要关心的是所属各地区营业网点的资金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为了能确保企业所属营业网点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必须在资金的支出流程上和资金使用制度上进行明确。笔者认为,物流业企业必须结合会计法规和自身情况,对资金的使用作出如下规定:(1)遵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2)印鉴分离,财务专用章、企业法人名章必须由不同人员分别保管;(3)公司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4)规范支付款流程,为规范公司款项的支付,企业总部必须规定开支项目的审批程序。
(二)成本费用控制
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各种税金等。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是物流企业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利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目标能否完成。成本控制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成本费用标准(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与调整、执行结果评价。
首先,制定成本费用标准。企业可以通过统计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工程法等制定成本费用标准。此外,由于部分成本费用支出是按国家或地方规定征收的取费标准征收的,因此对于此类成本支出可以直接引用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作为标准,如各种税费。然后,执行成本费用标准,并根据客观情况进行调整。为了确保成本费用控制标准的实现,由企业总部依据确定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同下属地方经营网点负责人签署《经营管理责任书》,明确其成本费用控制标准。由下属地方经营网点根据既定控制标准,结合经营计划对成本标准按时间进度进行进一步分解。此外,为了使控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使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任何原因引起的成本细项的成本控制标准的增加和减少要进行成本控制标准的调整。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对成本费用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在成本费用控制中,对成本费用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价关系到成本责任人的业绩认定及由此而带来的利益,也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的有效性,进而关系到成本费用控制动力机制的作用程度。
五、小结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5
作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在我国信息化早已成为物流企业的关注点。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比比皆是,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尽人如意,物流信息化标准的缺位、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足,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失等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障碍、瓶颈。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使得其对作业系统信息化的需求相应的呈现灵活化、个性化的状态。由此一来,很多物流软件就不能针对性的对个性化的物流公司提供个性化程序。再加上二次开发成本过高,中小成长型物流企业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一旦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续的再次开发变更成本更高,这就在物流软件供应商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矛盾:既有的物流信息化系统成本高昂、功能刚性化与需求方可用资金有限、需求个性化的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则导致了物流信息技术大系统和中小企业低需求之间形成了一个严重的错位,使中小物流企业在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化盲区的困境。
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足以及对信息化意识的淡薄,也会成为物流信息化的一种障碍。一些中小物流企业还停留在勤奋地、单纯地搞运输和仓储的阶段,他们谈到信息化软件,认为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求资源是一种浪费,是一种不值得的做法。选择大于努力,一味的走传统模式的物流流程不是当今信息时代选取,第三方物流服务行业网站是现在一些中小物流企业推广、寻求资源的一个选择之策,像中国物通网—中国最大最专业的物流行业网站,在这里各类物流从业公司注册会员超过30万,参与物信通会员即会赠送企业个性网站、线路竞价优先、第三方认证、专享绿色通道、企业在线订单五大服务,对中小型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网站推广。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6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004-03
Abstract: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distribution park has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rough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scope-effect. During the 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ion park, many areas encounter a problem of low rate of use. The writer tries to analyze logistics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in order to figure out solutions and promote advise as well.
Key words: distribution park; logistics enterprise; game theory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资料显示,我国物流产业产值一直以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而物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或间接给相关的行业带来利润,因此,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地思考对策解决物流流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是在各地兴建物流园区,以期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园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这个新兴行业。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也称物流基地、物流团地或物流中心,是指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或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结点[1]。通过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可以使城市货运交通有序,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城市由于不合理的物资流动而造成的交通混乱、物流效率低下,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废弃物的集中处理问题;物流园区有利于集约资源和统一管理,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物流园区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可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同时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正是因为物流园区有上述种种优势,能够对当地经济有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所以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事业在各地蓬勃发展,各地纷纷上马物流园区项目。但是在物流园区的实际规划建设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园区的空置率比较高、规划缺乏合理性、“圈地运动”现象严重等等。据统计,多数地方的物流园区空置率都在20%左右,有些甚至超过了30%,这将大量地浪费国家土地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动辄投资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物流园区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说明政府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博弈的角度对园区中的物流企业作一分析,以期找到物流园区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物流园区形成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2]。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进行区位选择的结果。物流企业选择加入某一区域的物流园区时,将面临其他意欲进入该区域其他物流企业的竞争。因此,物流园区形成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本文以两个企业为例,进行博弈分析,过程如下:
1.1基本模型
假设有两个企业E1、E2代表本博弈的博弈方,它们各自都有“进入”、“不进入”两种可选择的策略。决策是同时做出的,而且,其中任何一方选择决策时,都不知道另一方的选择是什么。本博弈基本模型如下:
企业E1、E2不进入某一区域时,总收入分别为R1, R2,总成本分别为C1, C2。现在,若只有E1进入该区域形成物流园区时,这一地区的一些因素,如劳动力成本低,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使E1的总成本降低了△C11,但是,E1进入该区域后,其他一些因素(如运费的增加)使El的总成本增加了△C12,另外,E1进入该区域后,其总物流量增加,其总收入也增加了△R11;由于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后,其区位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一定的顾客流失,使其总收入减少了△R12。同理,若只有E2进入该区域时,这一地区的一些因素,如劳动力成本低,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使E2的总成本降低了△C21,但是,E2进入该区域后,其他一些因素(如运费的增加)使E2的总成本增加了△C22,另外,E2进入该区域后,其总物流量增加,其总收入也增加了△R21。由于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后,其区位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一定的顾客流失,使其总收入减少了△R22。
当E1、E2同时进入该区域,由于它们同时做出决策,所以,其收益与各自单独进入这一区域时相同。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支付矩阵:
1.2模型分析
在表1中,两博弈方各自都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因此,有四种可能的结果,分析如下:
(1)当R1-C1+△R1l-△R12 +△C11-△C12>R1-C1,且R2-C2+△R21-△R22+△C21-△C22>R2-C2时,即:△R11
-△R12-△C12-△C11>0,且△R21-△R22-△C22-△C21>0,企业E1、E2的策略组合(“进入”,“进入”),对应的支付R1-C1+△R11-△R12 +△C11-△C12, R2-C2+△R21-△R22+△C21-△C22比其他三个组合的支付都多,因此,(“进入”,“进入”)是这一条件下本博弈唯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即是说,当企业E1,企业E2同时进入该区域,各自的总收入增量△R11-△R12, △R21-△R22,减去各自的总成本增量△C12-△C11, △C22-△C21均大于零时,即企业E1、E2同时进入,双方都有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E1、E2都会选择进入该区域,形成物流园区。
(2)当R1-C1+△R11-△R12+△C11-△C12>R1-C1,R2-C2+△R21-△R22+△C21-△C22 -△C12-△C11>0,△R21-△R22-△C22-△C21<0时,企业E1、E2的策略组合(“进入”,“不进入”),对应的支付R1-C1+△R11-△R12+△C11-△C12, R2-C2比其它三种策略组合高,所以(“进入”,“不进入”)是这一条件下本博弈唯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即是说,当企业E1进入该区域聚集时,其总收入增量△R11-△R12,大于总成本增量△C12-△C11,即聚集是有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E1会选择进入该区域,形成物流园区。但是,对E2而言,情况正好相反,它进入该区域时,总收入增量△R21-△R22小于总成本增量△C22-△C21,即企业E2进入该区域聚集是会亏本的,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E2会选择“不进入”策略。 (3)当R1-C1+△R11-△R12+△C11-△C12 -△C12-△C11<0, △R21-△R22-△C22-△C21>0时,企业E1, E2的策略组合(“不进入”,“进入”),对应的支付R1-C1, R2-C2+△R21-△R22+△C21-△C22比其它三个策略组合的支付都多,因此(“不进入”,“进入”)是这一条件下本博弈唯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即是说,当企业E1进入该区域聚集时,其总收入增量△R11-△R12,小于总成本增量△C12 -△C11,E1进入该区域聚集是亏本的,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E1会选择“不进入”策略。在这一条件下,对E2而言,它进入该区域时,总收入增量△R21-△R22大于总成本增量△C22-△C21,即企业E2进入该区域聚集是使有利可图的,所以,E2会选择进入该区域,形成物流园区。 (4)当R1-C1+△R11-△R12 +△C11-△C12 -△C12-△C11<0,且△R21-△R22-△C22-△C21<0时,企业E1、E2的策略组合(“不进入”,“不进入”),对应的支付R1-C1, R2-C2比其它三个策略组合的支付都多,因此(“不进入”,“不进入”)是这一条件下本博弈唯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即是说,当企业E1、企业E2同时进入该区域,各自的总收入增量△R11-△R12,△R21-△R22,比各自的总成本增量△C12-△C11,△C22-△C21小,所以,E1、E2进入该区域去聚集是要亏本的。因此,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E1,E2而言,它们的最优选择都是“不进入”。 综上所述,企业E1、E2选择是否进入某一区域去聚集形成物流园区,所依据的标准是:进入该区域后,企业的总收入的增量△R是否大于其总成本的增量△C,即聚集是否有利可图;当△R>△C时,企业在该区域聚集有利可图,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将会去该区域聚集,形成物流园区;反之,当△R<△C,聚集是亏本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不会进入该区域聚集的。所以物流园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某一区域聚集时,通过充分利用当地大量的价格相对廉价的要素、较好的产业基础、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或者良好的市场条件等因素,来降低生产成本;并利用地理接近性来节省相互间物质流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同时,与当地企业之间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使物流企业聚集在物流园区有利可图。 2物流园区的发展 物流园区要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并长居于此,就必须从物流企业的角度降低其运营成本,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着手。 2.1政府方面 物流园区的最终目标是为园区企业服务,物流园区要吸引企业的入驻,在制定物流园区初期的准入规则的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 2.1.1土地政策。对列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的土地征用,考虑减免土地出让金。考虑对企业所需用的土地实行土地期权制,即一次性锁定土地价格,企业先采用租用和合作的方式,待企业发展以后,再办理有关手续。如广东东莞市对物流基础设施用地免予缴纳土地出让金。南京市规定,经南京市市政府批准的重点物流企业,土地出让金市留成部分亦全免,企业经批准原划拨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凡未涉及产权变更、转让或出租的,免予缴纳土地出让金。深圳市规定物流园区用地可分期支付地价款,新申请的用地项目地价可优惠20%,物流园区用地使用年限延长至50年。 2.1.2贷款优惠和建设资金来源政策。根据银行的有关规定,考虑给予长期低息贷款。考虑建立物流园区发展基金,提供融资服务。对列入规划的物流园区,有关部门统筹对周边交通市政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所需要资金。对重点企业新上马的物流园区项目,考虑由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贴息。 2.1.3税收政策。对列入规划的物流园区,考虑实行“税收属地化”的政策。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涉及城建税、配套费、土地使用税、营业税、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对这些税收,可以考虑一定方式的减免,如南京市市政府决定,凡到龙潭、禄口、王家湾三大物流园区注册经营的物流企业,南京市市政府权力范围内的相关规费一律免除。 2.1.4协调各职能部门,消除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为物流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打破部门界限,加强部门横向协调方面,建议组成一个由政府综合经济部门牵头,交通、海关、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高层次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协调物流园区发展工作[3]。打造反应迅速、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组织探究城市物流业态变化和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律,努力打造反应迅速、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主持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司法机构规范企业行为、行业协会协调运作和物流企业自主经营的城市物流发展管理体制。 2.1.5与园区发展的其它相关政策。可以考虑给予龙头物流企业用电上的优惠,加大行政监管支持,包括简化办证手续或取消物流相关服务企业的行政审批限制;融资优惠政策,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行政监管支持,包括简化办证手续或取消物流相关服务企业的行政审批限制;考虑海关、商检等部门进驻物流园区,开辟保税仓库和监管仓库,以在物流园区可以直接办理国际贸易业务。 2.2物流企业方面 在政府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的同时,物流企业更应千方百计地采取各项措施来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 2.2.1降低直接的运输与配送费用。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其高效的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各个供应商、各个客户群之间的界限,使各个客户分散的、随机的采购方式,整合成集中的、有计划的采购,运用其专门的运输,配送体系和专业化的管理手段,通过控制运输时间,运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运输批量,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商品的损耗率和装卸时间等,将货物单位运输配送费用降低,从而节省经营成本。 2.2.2理顺物流作业成本关系,加强成本核算。尽管国内还没有物流成本核算的统一标准,但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仍然可以以具体作业为基础,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相关的成本纳入成本分类中,通过分摊的方式将间接成本和其他费用按比例计算到各个作业环节中,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详细成本,通过和历史数据的分析比较,挖掘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的潜力[4]。 2.2.3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信息化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从而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运营模式,这也是降低客户经营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加强信息技术的网点建设,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2.2.4结成企业联盟。企业联盟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战略性的合作形成的一种协作性竞争组织,它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的交易费用,可以减少有限理性和防止机会主义。在实施第三方物流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联盟,如:马士基(MAERSK)与宜家家具(IKEA),DELL与UPS,P&G与宝供物流等。 3结束语 通过应用博弈方法对物流园区中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分析,得出使得园区利用率不高的根本性原因是物流企业进驻园区后,由于其运营成本偏高,致使其不能够获得理想的收益水平。为此,政府作为园区规划者需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吸引并留住物流企业;同时物流企业自身应该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发挥物流的规模化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国全,王转,鲍新中. 现代物流网络与设施[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任鄂湘. 试论政府在城市物流中应发挥的作用[J]. 商场现代化,2006(2):130.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异军突起, 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被誉为“第三利润”。不同层次、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数量、服务质量、经营业绩等方面取得不俗成果。其中, 财务管理成为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然而, 就整体而言,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制度和系统构建方面仍不成熟,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 1. 预算管理实际效果不理想。 和传统物流企业不同, 现代物流企业更加重视建设和使用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以完成对各项业务流程的准确对接。在此基础上, 许多物流企业开始进行产业链整合, 建立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对业务收支、服务成本、现金流等进行统一的财务预算。然而,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预算环节设置过多、企业财务状况缺乏公开透明性、财务预算账务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部分企业出于减少人工成本的考虑, 使得实际的财务预算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混乱, 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和预想的效果相差甚远。 2. 会计核算分工不明, 情况复杂。 会计核算在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居于核心地位。目前, 国内物流企业虽然发展迅速、数量众多, 但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有能力垄断定价的大型物流企业较少。这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在规范及细化会计核算模式时面临不小的障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 在会计核算中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二是许多物流企业没有针对自身的会计核算业务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对一些舞弊行为较严重的会计业务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核算。三是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 没有对会计业务进行明确分工, 经常一人身兼多职, 情况复杂混乱。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物流企业日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3. 流动资金管理混乱, 利用率低下。 流动资金管理是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保证物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前,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还比较混乱, 资金闲置和资金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 流动资金利用率不高。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许多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 中高层管理人员仅靠基层财务人员编制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流动资金收支现状, 对资金具体的使用方向和成效却不甚了解;而且由于财务报表有一定的滞后性, 致使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作出决策。二是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其分支机构众多且所在地分散, 这使得总公司无法准确掌握流动资金在各分公司和各业务环节的分布情况, 易造成流动资金预算不准确、分配不均、调配不及时、管理混乱的局面, 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 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优化策略 1. 优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当前, 很多物流企业已经建立了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是由于企业对这一体系的贯彻执行不够彻底。为此, 物流企业要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具体包括:财务部门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 全程参与企业目标和决策的制定, 确立自身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分解预算指标, 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 明确指标控制部门的权责及利益;对收益、现金的流入流出及成本费用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反馈和评价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 如果产生偏差, 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确保实现财务预算的目标。 2. 构建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要求物流企业在确保资金使用及财务独立自主的权利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 实施集中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全面预算、财务分析、财务人员委派等方案, 使企业能对自身的经营和流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控制, 有效处理总公司与下属分支机构间的财务管理关系, 既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集中财力, 又能激发分支机构的生产积极性。 3. 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对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财务管理, 有利于信息顺畅流通, 从而使企业对市场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判断, 整合自身财务资源, 实时在线处理相关业务, 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将网络财务逐步纳入整体资源规划系统中,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充分发挥财务职能, 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实现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 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丁兆梅.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物流, 2010 (5) [2]水梅.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 2012 (2) [3]郑军.大物流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J].物流研究, 2012 (3) 1 物流企业财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及原则 物流企业的财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体系的建设, 财务预算体系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运行中资金的预算安排, 而财务核算体系主要由流动资金的审批和核算组成, 因此,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 资金的周转力度较大, 与相关企业间短期资金的借贷十分频繁, 财务体系下的资金管理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要构建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物流企业财务体系, 必须首先明确财务体系所符合的理论及原则。 1.1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 属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体系, 包括企业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内部经济活动的一系列措施。财务体系下的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 通过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分析企业内部信息及报告, 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和评价。其实, 企业财务体系的构建及存在, 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极大完善, 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体系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2 物流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原则 与其他行业企业不同, 物流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要尤为重要。流动资金是物流企业财务体系构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主要表现为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物流企业由于业务的流动性, 对应的分支机构有很多, 相应的流动资金需求较大。而流动资金的管理, 也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的交易性需求, 还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对日常危机的预防性需求。 2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代物流企业财务体系构建中的内部控制理论与流动资金管理原则分析, 结合该类企业业务流程系统中的各运行环节, 可知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体系主要分布在运输计划、仓储管理接连环节和经销到货、返单结算接连环节, 如图1。在这两大环节实践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问题, 也就是物流企业内部整个财务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2.1 预算管理实施效果较差 现代物流企业不同于以往的物流企业, 更加注重对物流网络的建设和运用, 特别离不开整个物流企业诸多环节的业务接洽。在此背景下, 物流企业的财务预算体制就显得更为必要, 必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加以把握, 也就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从实际情况来看,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整合自身所处的多重产业链, 开始设立全面预算体系, 包括物流服务预算和长期业务预算, 其中物流服务预算下的服务成本预算与成本预算、长期业务预算下的资本支出预算共同汇聚成对于企业现金流的预算, 最终设立为财务报表预算, 包括预算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现金流量表, 如图2所示。但是物流企业众多的预算环节设置, 也成为了限制其预算管理体系健全的一大因素。尤其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的财务状况缺乏透明、财务预算联合管理体系混乱, 更有甚者许多物流企业不按会计法等法规规定建立健全的预算账务, 在预算环节中多开户头, 超支预算大额现金交易, 预算不注重区分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2]。还有些小型物流企业, 根本就不注重对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控制预算环节的人工成本, 将其流于形式。 2.2 会计核算业务复杂混乱 与其他类型企业一样, 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其财务核算环节中的核心, 但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均衡, 一般都以中型规模存在, 很少有能够垄断定价的巨头企业存在。这也就为推动现代物流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规范及具体化产生了一些障碍。在实践过程中, 尤其表现出会计核算中的信息失真, 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的中级财务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有:财务制度、财务流程、财务岗位职责、财务管理权限分配、财务审核标准及制式单据、财务绩效考核。另外, 会计核算业务中, 最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财务会计业务有:支票的借支与使用、现金的收接与支付、费用的发生与报销、财产物资的收发等。当前, 许多现代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 不能设立针对性的预警机制, 难以对相应舞弊行为频发的会计业务作出更具体的核算。除此之外, 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 经常有一人多职、一人多岗的现象, 对会计业务及核算职责的分工不明确。这就为企业内部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增加了企业正常运营的财务风险。其实, 即便是会计职责分工明确, 在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核算程序的情况下, 也无法形成对财务的严格管理。 2.3 财务体系下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从物流企业财务预算流程的总过程来看, 现金起着核心的联结作用, 是联系物流预算、经营预算与报表预算的中心环节。预算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及预算现金流量表整合企业物流服务预算与经营预算中的服务成本预算、成本预算, 主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现金的流转及使用情况。其实, 现代物流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业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常需要按照就近原则设立分支机构, 以便于企业组织物流活动, 因此分支机构经常遍布全国各地。物流企业的业务特性, 使得各个分公司其账户每日根据物流计划需要配置大量的货币资金以备日常业务之用, 这就给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物流企业各分支机构的大量存在, 势必会影响整个企业及时调配资金, 这样一来, 物流企业集团也难以准确掌握资金在各个分公司、各个周转环节的准确信息, 尽管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每日需要大量的货币资金储备, 但总企业无法精确地测算货币资金的保有量, 因此, 物流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现金保有占据很大部分, 这就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运用的效率低下, 多部门或者是多分支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更是加剧了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可能性。 3 物流企业财务体系优化管理策略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 可知物流企业财务体系存在着许多本行业固有的问题, 如财务体系起初阶段的预算管理体系实施效果不明显、会计核算业务的复杂和混乱、财务体系实施过程中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结合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及企业财务体系构建及优化的实践, 本文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对企业财务体系的起初环节预算管理进行优化,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对财务核算体系的构建和优化管理, 最后必须对物流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流动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优化, 以使得物流企业的财务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 3.1 对预算体系的优化管理 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需要将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 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分支机构身上, 以此作为各分支机构经营成果及管理业绩的考核指标。鉴于物流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必须革新企业物流的预算管理程序和理念, 从制度规章上加以明确规定:一方面, 企业应积极建立预算网络系统, 将企业下属物流分支机构的预算执行状况和预算资金的应用情况集中记载在网络系统中, 总公司必须设置对于该网络系统的监督和检查, 并且保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预算调查并出具相应报告, 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 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预算状况进行全局把握。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总公司必须根据各个子公司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和业务特征, 结合本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成本预算控制, 仅仅对物流企业日常活动相关最大的现金进行预算收支管理是不够的, 最终的现金等预算情况都会反映在企业整个财务预算成本之中, 因此, 物流企业还必须重视对于成本项目的预算管理, 使其与企业的流动资金预算管理结合起来, 形成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3.2 对核算体系的优化管理 针对物流企业财务核算体系混乱的情况, 物流企业应根据总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特点和实际业务情况, 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会计核算制度。尽管物流企业既可以采取总公司核算为主的核算体系, 财务也可以分支机构分别核算为主的核算体系。但综合国内外成熟物流企业的情况来看, 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一种细化分工的财务核算体系, 即分支独立核算并定期提交会计核算报告, 公司总部直接掌握各分支机构的独立核算情况并作出监督和鉴定。对于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人多职, 必须做好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还要严格规定会计核算程序并确实按照执行。除此之外, 会计核算模式及程序的规定也必须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 对于涉及现金流转及应收应付款项的流程进行特别仔细的核算, 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3.3 对流动资金使用的优化管理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 现金的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企业现金的优化管理也就是资金合理配置问题, 具体是对企业全部资金的管理, 通过资金活动的调节和组织, 来确保各项物质资源具有最优化的结构比例关系。物流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较快, 每个分支机构的数额不统一, 而且涉及到的业务保有量也有差异, 因此, 现金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环节的业务控制, 必须应用到其他所有环节中, 不能从分支机构的角度去理解, 必须从各业务环节做好相应的现金管理准备和规定。此外, 物流企业必须积极扩大信用业务在总业务中的比重, 与各级各地商业银行深入开展信用业务的合作, 减少自身业务活动中的现金使用频率。同时, 现金管理在预算体系管理和核算体系管理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 这也就要求资金管理必须在符合预算和核算的前提下进行,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物流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摘要:财务体系的构建, 是企业得以正常持续经营的一大前提, 也是企业日常业务得以进展的保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财务体系的优化管理, 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相关要求, 但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其更加注重对财务预算和核算体系中的流动资金管理的运用。本文正是基于此, 主要研究现代物流企业财务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管理策略, 以便于企业财务体系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体系,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荆新, 王化成, 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逆向物流能够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带来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不少国家和企业已经从逆向物流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逆向物流成本发生流程分析 我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 D P产值的25%。在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均效率相对不高的情况下, 供应链中显然会产生巨大的隐含成本, 这其中除了库存成本的因素之外, 导致成本畸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反向物流成本.下面以家电产品为例, 对逆向物流成本的发生流程进行分析: (1) 回流物品的资源化选择可分为以产品回收为特点的再制造和以材料回收为特点的再循环, 其中因再制造能够最大化回收原产品的附加值, 是最优化的资源化形式.不同的资源化选择方式对逆向物流的要求不同, 其中, 再制造要求物流中保证末端产品的完好性。如对家电产品因非合同原因或个别配件不合格引发的商品退回, 就会对回流产品有很高的包装要求。另一方面, 对于废旧家电的再循环则需要尽量减少末端产品的运输体积和运输成本, 可以预先根据材料的各种形状进行必要的拆解分类并建立低成本的运输通道。 (2) 末端产品在用户认定报废后, 通过用户运送或者收购人员 (企业员工或第三方物流企业) 收集的形式被运送到收集点。根据产品的品质情况和法规规定, 采用不同的计费方式。例如报废家电由用户将其送到最近的回收处理中心, 或企业上门去取 (收费服务) 。然后经评估师评估, 决定先决定该家电产品是否具有可再制造性, 如有, 则对末端产品进行合适的包装和储存;如不具有再制造价值, 则评估其是否具有可再循环性, 如果有, 则进行必要的拆卸、分类, 减少产品体积, 明确运送目的, 将相同材料的零件包装后储存, 如不具备资源化价值, 则直接进入环保处理。末端产品形成批量后, 根据资源化工厂的需求情况, 及时运输, 以保证资源化工厂生产中对末端产品的需求, 这里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根据适当的成本动因对相应的作业成本进行计算和归集。 二、逆向物流系统体系结构 1、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 从物品反向流动本身来看,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从消费者或终端市场退回或回收的商品在时间、地点、数量、质量和类别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系统对逆向物流有效控制的难度。此外不同物品的物流还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也会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2) 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即系统结构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效益成本和供应的要求外, 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国家行业标准等因素。 (3) 系统具有天生的供需失衡本性, 即回流物品的供应常常与生产商的需求不匹配。 (4) 系统具有“从多到少”的特性, 即系统物流从多个方向向着少数地点汇聚.回流物品是逆向物流的原材料, 这一点与正向物流系统是不同的。 2、逆向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 (1) 对逆向物流成本发生起点进行控制。在逆向物流流程的起始入口, 建立完善的电子产品评估检验指标体系和培训高素质员工, 对有缺陷或无依据的回流物品进行审查, 加速逆向物流流程。首先要辨识退货原因, 如积压返运原因、产品质量原因、非正常合同原因等;其次, 在检验退货时, 根据公司退货政策, 仔细核对退货单据注明的退货原因是否与实际相符, 确定退货的必要性和成本, 降低无谓损失。第三, 将退货检验视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随着企业产品线扩展和新品种开发加快, 应及时将产品更新信息传递给逆向物流检验人员, 定期进行质量知识和标准的培训, 减少“隐性流失”。 (2) 构建低成本逆向物流传输网络。建立分层次集中式回流物品处理中心, 这是逆向物流系统高质量运营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逆向物流追求不同层次的目标, 例如:资源缩减、重复利用、再生循环、废弃处置等.逆向物流首先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缩减, 使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活动量最低化;其次是重复使用, 物流管理者应尽量使产品零部件的材料本身的形态被多次重复使用;再生循环是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后, 使废弃材料再资源化的过程;废弃处理才是最后的选择.因此, 要根据企业产品回流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从成本效益最优化出发来分层次建立必要的一级、二级甚至更多层级的回流物品处理中心, 利用低成本运输通道进行连接, 并据此建立树状逆向物流运送网络。 (3) 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逆向物流, 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回流物品信息, 进行归类和分别处理, 直接跟踪回流过程及处理成本, 对每次回流物品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编订代码, 统计回流商品的回流率、再生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 以便管理者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在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基于供应链思想设计的信息系统还能实现制造商与销售商间共享退货信息, 为服务商提供包括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 使退货在最短时间内分流, 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决策时, 应对产品回收的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作周密分析论证, 同时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 逆向物流业务是由供应链上各企业共同运作的, 因而企业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充分协商, 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能力集体做出决策。总之, 在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时, 只有做到科学决策、周密计划、精心组织, 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宇, 唐春勇.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策略分析[J].软科学, 2004, 18 (1) 1.1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影响 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实力和影响力有限,一般没有比较稳定的订单,订单批量小、品种多、不稳定,造成生产严重不均衡,销量也不稳定,数量一般也不大,导致生产的计划性差,生产安排随机性大,生产均衡性也不能保证。由于物流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直接增加了运输和仓储成本。中小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装卸设施,设备设施保有率较高,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空载和损耗居高不下,物流成本较高,最终增加了产品的运营成本,加上服务质量上的欠缺,使市场的声誉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 1.2技术和设施落后,成为中小物流发展的瓶颈 机械化、立体自动化仓库、多功能配送中心、机器人搬运装卸、托盘联营、单元化堆码,自动分拣机械、条码识别、电子扫描、自动化包装作业等物流技术,成为现代化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EDI(电子数据交换)、RF(射频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等。这些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需要很大的投资,这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几乎没有,使中小物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没法与技术和信息设备完备的大型物流企业相齐媲美。 1.3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粗放经营难于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只能从事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服务,无力承担综合性的服务,更别提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了。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利益的驱使下,少数中小物流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违规违法经营。以公路运输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违反道路安全运输规定,存在着不同程度地超载现象。这种超载现象不但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而且对商品运输本身也存在不少隐患。虽然,国家经常进行道路运输安全整治,但是由于通过超载等不合法运作行为,中小物流企业能以较低的运输成本得以生存,所以超载等违规违法行为还是屡禁不止。加上管理体制的落后,采用原来的粗放式、低效的管理,使中小物流企业没有能力参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一体化、综合性的现代第三方物流服务。只能被动的满足客户企业的要求,在市场开拓方面能力不足,难以形成高效的反应机制。造成企业的许多客户是通过熟人介绍,而非通过市场获得,而且还存在企业运作过分依赖大客户的现象。而且与客户关系多数不稳定,合约期短,以单纯的承托关系和传统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为主,而不是长期的、战略性的现代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 1.4物流管理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 目前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传统物流行业转型而来的,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物流管理知识结构滞后,缺乏现代物流知识、缺乏市场观念的问题。物流企业的老板和管理层,很少受过正规的物流理论培训,经验主义居多。在校的大学生和物流培训市场又脱离社会严重,无人可用。人力资源的缺乏,特别是具有现代第三方物流知识,接受过先进的物流企业培训的专门管理人才的稀缺,造成了中小物流企业执行能力差,效率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运作的需要. 2 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2.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的多元化 面对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不足的状况,一方面,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处理公共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使得运输、仓储、流通、配送等物流作业相关领域切实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企业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货主对物流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以与客户需求同步成长。可以利用、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物流企业是从事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全过程服务的新型企业。现代物流不是单一的货物运输,货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物流公司不仅从事物流的实际运作,而且更要进行物流全过程的策划。所以,发展现代物流必须要成立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来运作,通过组织机构对物流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尽管物流的最大需求集中在企业的供应、生产、库存、销售环节,从企业到用户的配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2.2转变物流管理理念,重视物流服务品质,提高整体规划水平 由传统物流“大而全”的思想转变为“小而精”的现代物流思想。传统物流讲究“大而全”的思想,其实质就是“我什么都做”。这种思想最大的弊端就是我什么都做,但做的结果都不怎么样,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得到的却微乎其微,最终结果是物流整体效益不佳。“小而精”的物流思想是放眼未来,根据物流企业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需要,将物流企业打造成供应链上特有的、不可或缺的专业性物流实体,提供高质量的精益物流服务。这些“小而精”的物流实体在供应链上的相互协作和有机集成,将会打造出一条精简高效、刚柔并济、无与伦比的供应链条,这将成为中小物流竞争必胜的法宝。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模拟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规划水平和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流各环节的损耗和费用,注重物流服务品质的培养,在准时、准点、准质、准量等方面打出特色,建造一流的物流服务品牌,切实维护客户的利益。尽可能以最低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使物流真正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 2.3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为此,必须加速人才的培养,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发展非学历、职业培训教育。这就要求中小物流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更要为专业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并确立合理的薪资结构、良好的福利保障和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着重制定人才战略计划和措施;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利用社会资源,与大学、培训机构合作提高企业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从而实现“人才兴企”战略,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摘要:伴随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占绝大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小物流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成为中小物流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小物流现状的考察, 分析了我国中小物流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提升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出路 参考文献 [1]刘静.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2009, (9) :103. [2]王佶伶.浙江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与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15-16. [3]袁中英.新经济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J].中国市场, 2008, (15) :34-35. [4]肖建中.中小企业物流优化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20-21. [5]冯文龙.成都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4) :20.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市场营销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發,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潘锦华:《自控高手海尔》,《环球供应链》,2004年第5期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载体 经济越发达的国家, 物流业也越发达, 且全社会物流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会降低到某一水平, 这种变化实际上体现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物流企业的要求更高, 同时也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源。同时, 由于其独特的行业特性, 我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这也加大了物流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如果物流企业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与控制, 盲目扩张其业务, 有可能使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 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报酬率。然而财务风险并未得到物流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 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探讨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以及财务风险传导的载体, 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传导涵义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概念之分, 狭义概念是指企业由于负债行为而产生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 广义的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使企业可能产生损失。本文的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即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物流企业产生财务损失的可能。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 是指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 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导致物流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其财务风险在物流企业中积累形成风险流, 当风险流超过一定的阈值时, 便承载于相关载体, 沿着某条路径, 传导至物流企业的多个环节, 从而使物流企业可能产生财务损失的过程。 二、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 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因受外部客观环境影响而产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影响范围广泛, 整个物流行业普遍都会受到该风险的影响。物流企业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物流企业系统性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法规风险 目前,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为了稳定物价, 抑制通货膨胀对整个市场的影响, 国家制定了包括上调准备金率、上调银行利息率等一系列政策。由于物流企业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筹资的, 因而银行利率的上调必然会增加物流企业的成本。 2. 经济环境风险 与其他行业一样, 物流行业也会受宏观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变了传统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 也加大了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运输服务是物流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 油价的飙升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 对整个物流行业的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开放, 外企、民企纷纷进入物流领域, 使得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再加上我国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剧, 由此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财务风险。物流企业差异化很小, 势必要通过压低价格、增加技术配置和专业性人才配置, 但劳动市场成本加大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而言是一个挑战, 其财务风险必然会增加。 3. 金融环境风险 金融市场为物流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了平台, 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物流企业的筹资提供了更多途径。我国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日趋成熟, 但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 金融市场上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法律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物流企业融资风险的产生。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往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 这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 单凭物流公司自身是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由于物流行业起步晚、自有资金有限、资产信用不足, 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明显受到限制, 困难重重。另外,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 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 不愿借款给前期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物流企业。 (二) 非系统性风险 1. 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不经过事先调研就随意投资的现象, 这直接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很多物流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仅根据相关会计数据来了解企业的资金情况, 而对资金的具体投放领域和使用效果没有深入研究, 也没有就此事宜与市场研究人员进行沟通。物流企业落后的资金管理方式不仅使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运用, 还会增加企业的资金负担和运营风险。 2. 内部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 很多物流企业都向规模化、大型化、集团化发展, 设立了相关下属机构, 这就给整个物流集团的财务监控增加了难度。很多物流企业的财务监控力度不够, 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物流企业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 不能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监管。 3. 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部分物流企业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在未对市场进行详尽分析的情况下, 通过购买运输、装卸搬运等设备来盲目扩张市场, 造成企业无法取得预期收益, 甚至无法收回本金,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再者, 部分物流企业过于注重营业收入, 给客户提供大量的赊销, 这会给企业增加账面利润, 但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企业可能会因为流动资金有限而影响正常营运。 4. 物流服务质量不高 若物流承运企业对运输的产品存在服务质量上的问题, 如未按照约定时间到达、运输过程中存在货损、运输单证未在规定时间内送交结费方等, 从而造成委托方拒绝履行合同, 使得物流承运企业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就会使物流企业占用其他流动资金, 无形中造成了企业资金困难, 进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载体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载体, 是指承载或传递物流企业财务系统风险的各种物质, 在企业财务风险传导中起着“媒介”、“工具”、“链条”的作用。没有载体的承载功能, 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不能得以传导。 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载体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只能积极、正确地识别它, 必要时控制它。本文从资金载体、信息载体和财务技术载体三个方面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载体进行研究。 (一) 以资金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传导 资金贯穿物流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 在以资金为载体的财务传导活动中, 财务风险在物流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进行传导。 1. 筹资风险传导 物流企业的筹资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筹集不到运营所需的资金, 二是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背景下, 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势必要扩大规模, 扩张所需的资金很难由企业自身来承担, 因而物流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资金, 这就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负担。物流企业主要依靠仓储设施、交通设备来进行经营活动, 这些设备、设施的筹资可以通过借贷、股票发行等融资来实现, 而这些高负债的经营方式会加大物流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所需的设施设备, 由此产生的筹资风险势必会通过资金载体传导至投资环节和营运环节, 使物流企业无法取得预期收益。同时, 物流企业不能到期还本付息, 会使财务风险传导至债务人, 耽误债权人的生产或投资计划。 2. 投资风险传导 投资风险是指物流企业投资后无法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物流企业投资项目收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由于物流企业本身所处的行业特殊性, 其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占了现代物流企业80%的固定成本。物流企业通过购买各种设施和技术投入来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扩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加大了物流企业的资金负担。再者, 在当今传统物流行业转型的大环境下, 物流企业必须要加大信息化、规范化的投入, 以及专业人才的配置, 由此而产生的成本必然会加大企业的资本负担。若物流企业在投资阶段无法获取收益甚至不能收回本金, 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将传导至筹资、利润分配等其他环节, 还会通过一定机制传导至相关联的企业。 3. 利润分配风险传导 物流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其核心内容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利润分配是物流企业财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下一轮财务活动的资金来源, 决定着下一轮资本运动的规模。如果物流企业的投资者对利润分配感到不满意, 可能减少投资额, 由此产生的风险将传导至下一轮筹资环节中。 (二) 以信息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传导 在物流企业财务活动中, 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证券市场上, 如果物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 诱使股民购买该公司的股票, 会使股民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物流企业由于前期设施投入量大, 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 部分物流企业为了能申请到更多的贷款, 可能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完全了解借贷方的情况。如果物流企业的投资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 势必存在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这种风险以信息为载体传导至银行。 (三) 以财务技术为载体的财务风险传导 财务技术包括财务预测技术、财务决策技术、财务计划技术、财务控制技术、财务核算技术、财务分析技术等。物流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风险的产生以及财务风险的传导。物流企业财务人员只有在对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财务关系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正确的财务活动, 实现预期收益。如果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技术, 就难以分析相关财务关系, 容易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 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另外, 目前物流企业传统的财务信息采集手段, 已经不能做到实时跟踪, 单凭财务软件、报表系统也不能确保核算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技术的不足而使物流企业某一环节产生财务风险时, 很可能以财务技术为载体传导到其他财务环节。 四、结语 物流企业财务活动的某一环节产生风险后, 将动态地传导至其他环节甚至是关联企业, 因此, 研究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问题就很有必要。本文界定了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传导的概念, 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和传导载体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若银, 张昌霖.新形势下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国商贸, 2005, (11) :139-140 [2]经权财, 我国物流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浅析[J].企业研究, 2011, (18) :76-77 [3]杨亮.物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3) :65-66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推荐阅读: 物流企业经营研究09-01 企业物流外包问题研究07-05 企业物流研究现状综述09-22 汽车物流企业优选研究10-30 企业物流金融分析08-16 钢铁物流企业分析10-24 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07-17 电线电缆企业物流研究09-06 物流企业客户开发研究09-27 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分析08-21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研究 篇7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8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9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10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篇11
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