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多层建筑

2024-08-06

民用多层建筑(精选8篇)

民用多层建筑 篇1

1 前言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和结果的迅速产生, 通过计算机得出运算结果的方法较为普遍, 但是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往往较为理想, 也忽略了一些变化因素和不定性的因素。所以计算机的结果并不能代替实际结果, 应当利用自身的头脑, 综合考虑后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本文对于计算机结果下的梁柱数据调整进行说明, 指出应当考虑的内容, 提出解决办法。

2 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体和柱体的横截面积应当和总体的设计相互配合, 对于文件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并且要考虑柱子的强度大于梁的强度一倍以上, 在强度非常大的地震情况, 可以有利于抗震。节点一方面要求非常稳定, 并且有足够的弹性来支撑,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应当充分注意。

3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 独立基础埋置较深, 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 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 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丙类建筑, 建筑场地为ll类:层高33m, 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 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 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 首层层高取3.35m, 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

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 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 第一, 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一2002) 第7.3.11条规定, 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 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 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 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 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 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 层2层高为3.35m, 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 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 一般情况下, 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 对这样的计算简图, 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 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 并复算一次, 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4 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 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 但真实情况不一定如此, 如果发生晃动, 受力最大的点是角柱。不但受到重力和水平方向的剪力。还受到旋转力作用。受到横梁的控制很小, 在平时的情况下多个方向受力, 所以受伤最大的是内部结构。质量分布有差异的框架更为突出。所以计算的时候应当以情况最坏的地点进行计算。此外也能针对横竖两个方面开展运算, 将最大值考虑进来。根据水平对称的原则进行运算。若想要满足各个力相互作用的情况, 应当将下列应当注意的问题考虑进去。

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 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 其中角柱1.4倍, 边柱1.3倍, 中柱1.2倍;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 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 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 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 并应焊接。

多层框架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忽略温度导致的变形和下降不均匀产生的问题, 如果框架的各个长度都比较长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配筋的的尺寸也放大, 并且最好要在上下和左右两个方面增设基础梁。配筋应当以框架的梁体作为参照主体, 并利用加密配筋的工作增大坚固程度。

5 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 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5.1 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裂纹的宽度计算由于数值较小常常被忽视, 应当特别关注, 宽度的影响应当从两方面进行维护, 一个是混凝土的硬度, 另一个是结构上的等级, 因为混凝土的硬度和钢筋的规格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 所以针对通常的混凝土结构, 不是说强度与裂缝的宽度之间有多大影响, 所以通过梁的配筋率和尺寸之间的关系来使裂纹变窄是不切实际的。此外应当注意到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 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 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 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 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 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5.2 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 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 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 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 (一般放大1.1~1.3倍) (2) 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 (3) 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 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5.3 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 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 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 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 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6 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框架结构的形式选择应当统一, 不可采用多种方式。在楼梯和结构特殊的地段不可选用砖墙作为结构。因为应当保证房屋整体的变形一致, 不可将硬度较高者和较低者混合在一起, 这可能造成相互不融合, 产生变形冲突。

施工操作常常考虑在屋顶装置其他设备, 为了减少资金花费, 常提出不和设计规定的要求, 例如在填充墙减少尺寸或是直接在墙上开洞用于窗户或挂饰等, 这样就改变了墙体的结构, 因为柱子脆性较强。如果弹性不足或抵抗力不足就会瞬间断裂。并带来房屋和居住点的倒塌。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减少这一点发生:第一, 降低高度。使得稳定性更强, 连接方式采用铰接。第二, 使箍筋数量变大, 减少箍筋相间距离, 要小于100mm为宜。纵向配筋距离不应大于150mm, 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因为施工建设的原因, 框架梁的形状可能涉及成外挑型。并在下方架设混凝土柱子。在计算柱子和配筋之间的关系时候, 将承力柱与构造柱之间的关系弄不清楚, 实际操作时候也会误将构造配筋的设计方法是用进来, 因此带来承重能力下降, 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其实, 在运算结构时, 这个柱并不是中心受压点。对于节柱点的设置应当考虑整体变形的协调性。因此, 这个柱的位置应当是作为竖直方向的结构部件被进行分析的。梁和柱的中介点应当是作为节点部分。

7 结束语

在框架结构的运营和实现过程中, 应当将结构框架熟记于心, 不但应该参照设计规范来实行, 更应该活学活用, 懂得结构原理和必要的结构设计依据, 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一手的处理。提升完成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陈风杨, 赵琳.工程建筑抗震.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2]陈风杨, 赵琳.工程建筑抗震.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民用多层建筑 篇2

摘 要:多层民用住宅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包括很多工序,其中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多层住宅建设工程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多层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必须认真对待,以确保我国的多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总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粗放落后,对建设过程的监控难以量化考核,跟踪评价、准确把握,导致工程质量起伏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套真实、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因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将信息化技术与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有机的融合才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摘 要:众所周知,保障多层民用住宅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就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监理的重要关口,就多层民用住宅。

一、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的现状

在我国多层民用住宅施工项目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用住宅施工项目呈现着高技术、高尖端的趋势发展,并且在民用住宅施工项目上取得不小的成绩,在美观性也有很大的进步。从而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住宅的不同要求。然而,在我国民用住宅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当中,相继的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也频频出现。一些施工单位,出于想要节约成本,减少投资等等,从而在工程施工时偷工减料,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出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建设过程的监控,加大对违规建筑单位的处罚力度,从多方面加强对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的控制。因此,在当今建筑环境下,哪个建筑企业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项目,并且通过合理管理项目开发成本,以最低的项目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建筑项目单位只有严格的控制施工的质量并且合理的降低工程的造价成本,成为建筑项目单位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能在经济利益上和社会利益上获得双丰收,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从而通过合理的质量监管,建造出合格安全的民用住宅。

二、多层民用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我国居民住宅建筑的工程造价一般比较低,并且施工过程非常简单,正因如此,参与竞争的施工单位越来越多,会形成竞争压力增大。当前居民住宅建筑的招标在很多情况下采用的是固定总价合同,因此各企业以采取减价的策略增加了中标的概率。中标价格压低,在施工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质量,这样使工程质量问题大大增加。在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基础建筑设施的投资,希望可以拉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因此政策实施,民用住宅工程建设成为建筑商们投资的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在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中的总体水平比较低,时常会出现一些重大质量问题,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了各种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同外国比较先进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相比,我国的管理机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管理水平较差,缺乏管理经验,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很难得出比较准确的数据,再加上工程量比较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全面综合起来,以至于逐渐形成了我国民多层居民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三、多层民用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

设计阶段是多层民用住宅施工的前提和基础,该阶段的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说对这个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首先需要选用设计经验丰富以及专业技能较强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前需要实地考察施工地点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等影响设计的因素,进行详细记录,为设计工作打下基础,以免因忽略哪一方面的因素而埋下质量隐患;其次,需要借鉴先进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实地设计情况制定出一种最佳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设计质量,从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最后需要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取最佳的方案,并建立起对设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施工中的首先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对于备料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各种配件等需要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出示查验证明、检验报告以及合格证书,对于质量不过关的材料禁止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事先制定出质量管理的方案,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随时变动,安排现场动态管理者,及时监督管理现场的施工质量。作为施工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方案进行,遇到设计方案中不能实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和技术人员沟通,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变更设计方案。

(三)监理方面的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多层民用住宅的质量,需要完善监理制度。要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对质量的要求目标,编制出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标准,并且要加大质量过程检查密度和实测点数,需要变常规的抽样检查为普查,实现对工程内部质量验收的层层把关,通过以上内部三级检查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同时注意在开展监理工作的时候,还要实现动态检查,建立动态检查信息平台,实现检查数据共享,以便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四、结束语

民用住宅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如何能够保证自身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生存,是各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企业相同的开发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保证工程质量才是赢得竞争力的法宝,为此,在多层民用住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协调好工程进度和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对施工企业有所帮助,促使自身企业建立起可靠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永峰.浅谈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论民用多层建筑施工的监理 篇3

1 我国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监理现状

目前我国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多数是在工程中标后, 将整个工程分包给数个有关的专业队伍, 中标公司只派驻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 而分包的队伍又将分包得到的工程在转手分包, 这种人员配备本身的不足, 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的不足, 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工程的项目经理主要以挂牌形式或者有权无职的形式出现, 种种情况导致施工现场质量及安全管理十分困难的。加上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为数不少的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 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安全生产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 增加了现场的安全隐患, 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加上务工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安全培训, 种种原因也导致了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十分困难。

2 多层民用住宅施工监理质量管理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多层民用住宅施工管理混乱, 监理工作任重道远。其主要工作内容应集中在质量管理及现场安全管理两方面。

2.1 多层住宅施工质量监理控制重点

质量控制点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施工过程中结构承重部位、操作技术参数、材料、自然条件、施工环境等等都可以成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可以根据施工地域、季节、进度的不同而不同。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质量形成的阶段, 因此,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着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 以保证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控, 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 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 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 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应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材料质量, 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 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常见进行必要的审核, 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 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 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上述两点对于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的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上述的监控后还需在供需交接过程中进行监控, 以保证工程质量。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方能移交给下一道工序的过程称为工序质量交接检查。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起到一个有力的保障。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中必须本着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进行, 这样才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所保证。

2.2 多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的监理

为了增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必须在施工现场增加保护装置, 使用屏护方法与手段把人体与生产活动中出现的危险部位隔离开来。一般来讲, 施工现场中主要危险部位有“四口” (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 、“五邻边” (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 、机具、车辆、暂设电器、高温、高压容器及原始环境中遗留下来的不安全因素。经常检查这些地区的防护装置, 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房户或缺少、意识的现象。随时检查增补, 做到防护严密。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机械施工中电气的安全及常用的吊栏架、外挂架子的安全性, 还须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试验, 如施工用的钢丝绳、钢材、钢筋、机件及自行设计的吊栏架、外挂架子等, 在使用前必须做承载试验。这种试验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注意电气绝缘方面的检验。电气设备的绝缘是否可靠, 不仅是电业人员的安全问题, 也关系到整个施工现场财产、人员的安危。由于施工现场多工种联合作业, 使用电器设备的工种不断增多, 更应重视电气绝缘问题。因此, 要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 使机电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不断更新老化及被损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必须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及时发现隐患, 消除危险源, 则要求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均应对电气绝缘进行检验。

2.3 多层建筑工程监理日程工作总结分析

监理工作无论工地巡视还是工程报验检查, 都要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严格坚持质量控制的监理程序, 从组织组织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到审批承包商的施组, 承包商在具体施工中的技术指导书和承包商对施工班组进行作业交底, 都认真对待从不懈怠。坚持日常工程巡查和每道工序的质量报检检查, 除驻地监理每日对各个作业面进行巡查外, 我部总监理工程师亦对各标段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认真检查, 在巡查中及时指出施工单位在材料使用、工器具准备、具体工法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令其整改, 从而既保证了工程质量, 又提高工程进度。对砼浇筑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 坚持全过程旁站, 做好旁站记录。并坚持对全部使用材料先抽查, 检验合格后方同意使用的制度。在前期施工中除极个别焊接因使用设备功率不够不合格后改用其它焊接工艺外, 其余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抽查频率也符合施工规范及地铁公司的具体要求。通过踏实的工作保障工程质量。

3 多层建筑施工监理的重要性

由于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 监理工作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因此, 必须加强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 使监理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各个监控点心中有数, 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也要提出合理化的要求, 以保障施工安全。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 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等。这些专业知识必须熟记于心, 在进行现场监控过程中随时发现随时进行整改, 以此降低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4 结论

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就是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 工程监理作为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关口, 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因此,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牢记质量是生命这一原则, 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 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多方面的质量监控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通过加强工程现场施工安全降低和减少工程施工事故, 通过报告引起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视、通过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等多方面工作, 使工程顺利完成, 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宏斌.多层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 2005, 6.

[2]艾嘉.住宅工程质量控制及监控[J].建筑工程, 2005, 1.

[3]李辉.高层建筑质量控制点的设置[J].工程监理, 2005, 12.

[4]李树威.建筑工程施工监理[J].工程监理, 2006, 7.

浅谈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需求已得到了基本的满足, 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以及造型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这使得建筑越来越多样化, 其复杂性越来越高。对于民用建筑来说, 人们更加关注其实用性以及个性, 所以为了确保民用建筑项目质量达到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对民用建筑项目的结构进行优化处理设计, 提升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 使其更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下面对增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2选取有效的设计参数, 并做好抗震性能设计

一般在设计多层框架结构时, 需计算好建筑的抗震等级。对于民用建筑来说, 其抗震等级的确定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民用建筑的抗震等级需根据建筑类型、结构类型、场地类别以及结构高度等确定。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民宅以及办公楼等普通建筑归属于丙类建筑, 因此需根据丙类建筑的要求开展建筑结构设计;振型组合数。 振型组合数和结构层数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其同样为民用建筑项目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参数。一般随着建筑层数的逐渐增多, 振型组合数会随之增大, 反之振型组合数会逐渐减少;科学制定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折减系数。由于框架结构的建筑需设置填充墙, 这导致计算出的刚度要略小于实际刚度。另外由于计算周期一般会超过实际周期, 若基于计算周期计算民用建筑的地震剪力大小, 往往会导致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远小于预期。因此可通过降低民用建筑计算周期, 来达到提升民用建筑项目建构强度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计算过程中需科学计算, 并注意比例;基础拉梁。为了保证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质量, 需考虑到结构的拉梁设计。一般基础拉梁设计需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中若建筑的埋设深度较深, 可通过短柱的设置来提升建筑的抗震性, 若埋设深度较浅, 可根据建筑的主轴方向设置拉梁, 拉梁截面需基于建筑深度以及实际情况确定。

另外在地震出现之后, 整个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部分位置可能会出现损坏情况, 所以为了保证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稳定程度, 一定要保证其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 除了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场地, 以及明确、简洁的框架传力体系, 均匀布置两个方向的框架抗侧力构建之外, 还需要以“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概念设计原则, 预判塑性铰的大致位置。在框架结构中, 如果塑性铰出现在柱中, 则结构属于脆性破坏, 结构倒塌前, 变形较小, 抗震性能较弱。若出现在梁端, 由于结构在受到破坏之前本身存在一定的变形, 可以吸收以及消耗大量地震能量, 从而通过增加结构的延性, 减轻结构破坏程度, 使得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另外通过相关实验调查发现, 由于现浇楼盖框架, 可能存在设计因素或者施工因素, 造成了强梁弱柱, 使得框架的破坏模式改变, 由此可以得知强梁弱柱会导致框架结构出现严重的地震损坏。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 要注意结构的概念设计。不要人为地加强梁端纵向配筋, 从而导致强梁弱柱。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加强横向抗侧力构建框架柱, 有意识地针对个别框架柱加强, 如角柱、楼梯间四周框架柱等。

3科学调整民用建筑结构的框架柱配筋

为了保证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需科学调整框架结构的框架柱配筋。这是由于框架柱结构在受到地震作用时, 其不同部分会受到不同的扭转剪力, 特别是角柱, 角柱遭遇双向地震作用, 属双向偏心受力构件且扭转效应对内力影响较大, 受力复杂, 再加上横梁的约束相对来说比较弱, 导致框架柱的震害程度要高于内柱。所以为了保证框架的抗震性能达到预期, 需根据最不利的方向计算确定建筑的框架。其次还可以在计算好框架横方向配筋值以及纵方向配筋值之后, 选择较大的配筋值, 同时使用对称配筋这一基本原则, 保证框架柱的配筋。一般在进行配筋计算工作时, 需考虑以下情况:在地震的影响之下, 抗震墙端柱、角柱以及边柱极易出现偏心受拉, 就此柱内纵筋总截面需超过计算值的25%;另外框架柱的配筋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大至计算值的1.2~1.6倍, 一般中柱需要增大至计算值的1.2倍, 边柱要增大至1.3倍, 角柱要增大至1.4倍; 为了使箍筋更好地捆绑约束所浇筑的混凝土, 框架柱的箍筋手段需设置为井字形复合箍或者是菱形;需使用焊接方式连接二级与三级框架结构的底部加强结构以及底层柱底的纵筋, 如果柱纵向钢筋结构的总配筋率大于3%, 所使用的箍筋直径需超过8mm;由于多层框架在进行电算过程中, 往往会忽略基础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及温度应力, 所以如果地基土质不均匀或者是软弱土层较厚, 与多层框架的垂直以及水平尺寸相对来说比较大时, 需合理提升框架柱的配筋, 同时于框架的纵向以及横向建立基础梁, 需注意的是该处的配筋需根据框架梁加以规划设计, 同时根据规范要求规定建立箍筋加密区, 不可根据构造设置。

4对框架梁裂缝宽度以及斜截面配筋进行有效调整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着重处理框梁的裂缝宽度大小, 一般裂缝的宽度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受力筋的直径大小以及纵筋配筋率, 与构建所浇筑使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影响, 设计人员需要基于这两种因素, 适当提升梁的配筋, 同时合理地提升梁的横截面尺寸大小。另外, 在使用计算机方法开展结构模型设计时, 为了更好地计算内力组合以及裂缝宽度, 需分开输入各个恒活载数值。为了更合理、科学地使用弯矩调幅, 以保证电算结果的可靠性, 可使用以下两种措施, 也就是在对梁端固定弯矩进行调幅处理后, 再合理分配力矩, 也可以先以力矩分配方法为基础, 将梁端弯矩准确计算出, 再将结果和调幅的系数相乘, 如此就能够更为合理、有效地应用弯矩调幅。

5框架结构类型一定要保持一致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多层框架结构展开设计时, 一定要确保框架结构类型相同, 避免框架结构中出现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结构类型, 尤其是电梯间、楼梯或其他特殊房间不可使用砖墙结构。这是由于框架结构一般为柔性结构, 但是砖混结构通常为刚性结构, 上述两种结构之间具有互不相融的特性, 所以在对多层框架结构加以确定时, 一定要确保多层框架结构变形的协调性, 避免选择混合结构, 从而提升建筑的安全程度。

6做好基础联系梁的设计

由于部分建筑项目的基础埋设相对较深, 就此可通过基础联系梁的使用, 达到缩短底层柱结构计算长度的目的。 因为大部分建筑均存在有抗震设计要求, 就此需要基于两个主轴的方向开展基础联系梁的设计作业, 与此同时还应当使基础联系梁结构的配筋符合梁的受力要求。通常基础联系梁结构所具有的标高需要与基础顶端标高相同, 若是建筑结构属于独立扩展基础形式, 则需要通过混凝土材料密封好独立基础以及基础联系梁结构之间所具有的缝隙, 并做好基础联系梁结构的浇筑施工。在对基础联系梁结构展开设计时, 可以通过基础联系梁结构的运用, 使得柱底弯矩达到平衡, 就此设计人员应基于框架梁设计来确定基础联系梁结构的配筋与其截面尺寸, 并确保于框架柱中, 基础联系梁结构纵筋的加密程度以及锚固程度。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多方面性, 设计人员在对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 需利用自身的丰富经验, 扎实的理论知识,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要求, 以及设计计算结果确定民用建筑结构体系, 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地处理, 使得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质量达到建筑使用要求, 以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雅梅.谈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认识[J].山西建筑, 2014 (6) :42-43.

[2]舒兴平, 邹浩, 袁智深.钢框架风荷载作用下侧移限值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 2011 (12) :71-78.

[3]顾道生.提高多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能力的设计构思[J].山西建筑, 2011 (33) .

[4]孙君, 周红侠.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心得[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9) .

[5]莫庸.台湾9.21大地震多层框架结构震害特点和经验[J].工程抗震, 2002 (04) .

民用多层建筑 篇5

由于计算机软件计算能力的快速和精确度较高, 因此我国的框架结构受力计算也都采用此办法分析受力, 但是, 应当看到, 工程设计不应仅仅以计算结果为准, 实际上, 因为计算结果过于理想化, 忽略细微因素, 可能导致结果与实际差异巨大, 这也是危险发生的隐患问题。本文对多层框架电算产生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当中的差异所在, 也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办法。

2 截面尺寸的选择

柱子和梁的截面大小应当根据框架结构来判定。在数字的取用上面应当努力实现柱和梁的线刚度之比超过1, 这样, 如果发生了强烈地震, 梁端形成塑性铰时, 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 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 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3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 独立基础埋置较深, 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 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 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丙类建筑, 建筑场地为ll类:层高33m, 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 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 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 首层层高取3.35m, 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

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 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 第一, 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一2002) 第7.3.11条规定, 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 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 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 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 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 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 层2层高为3.35m, 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 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 一般情况下, 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 对这样的计算简图, 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 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 并复算一次, 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4 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对于框架柱来讲, 配筋率都不高, 电算结果得到的数据往往是构造配筋, 不符合实际, 如果发生了地震, 包括角柱在内的框架柱都将受到极大的转动拉力, 并且有双向弯矩的情况, 并且衡量的限制不大, 工作时, 是偏心受压的情况, 因此, 比起内柱将受到更大的伤害, 在质量分布有差异的地方更为突出, 所以, 选择计算的目标要考虑方向最不利的一个, 此外, 应当从横纵两方面开始, 将一面的配筋进行对比, 找到数值较大的一个, 原则上选择对称配筋, 为了使得框架柱能够承受各种力的相互平衡和互动, 计算时必须要考虑:

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 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 其中角柱1.4倍, 边柱1.3倍, 中柱1.2倍;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 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 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 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 并应焊接。

多层框架电算可能会忽略温度变化导致的应力以及沉降不平衡产生的力, 如果框架的整体较大, 而地基的土层较软弱或者密度不均匀的时候, 应当使得配筋的比率增大, 最好设置横纵两方向的基础梁, 配筋最好不依照结构来安排, 而要以框架梁为标准, 按照规范, 对特殊地区进行加密处理。

5 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 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5.1 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对于框架梁的裂缝问题, 对于其宽度进行二次审核常常不被注意, 这是不正确的。裂缝宽度的大小是两种因素引起的。一个是砼的强度大小。第二是钢筋的大小和强度, 因为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强度之间有直接联系, 所以并不能说等级高的混凝土就一定能减小裂缝的宽度, 通常可以使用提升配筋率的方法, 也可以提升梁的横截面的大小使得裂缝宽度下降, 此外应考虑到, 使用辅助计算办法, 把建模荷载输入中的活载数值以及恒载数值分两个方面进行输入, 这有助于裂缝宽度以及内力平衡, 不可因为省力, 就把这两个数值一并输入, 否则将引起计算偏差, 而根据此计算得到的施工方案也将作废。

5.2 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 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 即“强剪弱弯”。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 可采用以下方法: (1) 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 (一般放大1.1~1.3倍) (2) 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 (3) 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 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5.3 在电算中合理、准确运用弯矩的调幅

规范规定只有在竖向力作用下梁端弯矩可调幅, 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弯矩不允许调幅, 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后, 再将水平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叠加。在此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梁端的固定弯矩调幅后, 再进行力矩分配;二是将由力矩分配法算得的梁端负弯矩直接乘以调幅系数。

6 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时一定注意不可两种以上的模式共同使用。在结构较为特殊的地方例如电梯, 屋顶等地方, 不可以使用砖墙承重。这是因为, 框架结构性状较柔, 和刚性的砖混结构之间有差异, 为了得到较为平衡和可靠的变形状态, 不可以使结构遭受不平衡力。提升短住构造能力的办法:工程肯定要考虑到顶棚的装修和吊顶问题。为了减少这方面的花费, 可能会要求施工方将填充墙的位置放低, 或者不和规定的开设洞口。这会引发短柱。因为短柱的刚性较强, 遇到晃动的时候较容易承重。这时候, 如果砼的强度不够, 就会发生交错型断裂。会带来的后果就是结构的损坏, 房屋的毁坏。因此, 设计此结构应当注意的问题是:第一, 是楼层限制情况降到最低, 可以从两个连接梁的水平高度, 以及柱和梁的连接入手。第二, 提升箍筋的配比效果, 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 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 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因为结构本身的需要, 可能会要求外框架梁, 并在下梁的位置架设砼柱, 在某些结构和力的观察和计算上, 一些人员无法明确力的分配。将柱子看做构造柱来计算, 在悬臂梁配筋工作上也不和规定, 这就会发生水平荷载能力不够, 容易在未来的时间里出现危险。

7 结束语

结构设计者, 在考虑房屋结构的整体设计时, 必须将规范上的要求以及自身独立的判断结合起来, 以最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判断设计中所发生的情况, 提升设计的水准, 使得结果最优化。

摘要:本文将民用建筑多层框架作为描述对象, 探讨了其结构的诸多影响因素。并且说明了柱子和梁的面积, 钢筋, 砼材料以及裂缝宽度的对待方式, 将结构的设计与建筑的稳定性相结合。

关键词:框架梁,电算,配筋率,独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陈风杨, 赵琳.工程建筑抗震[M].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2]陈风杨, 赵琳.工程建筑抗震[M].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浅谈多层民用钢结构建筑结构设计 篇6

在施工过程中, 为促进工程结构体系的健全, 满足其建筑的抗侧力及其承重力的需求, 需要对房屋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框架的相关链接模式的应用, 促进其实际难题的解决。在框架的纵、横方向上我们要进行其刚接模的应用。在此过程中, 如果不存在其他的抗侧力体系, 我们就称之为纯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抗侧力及其承载力的提升, 需要实现对刚接框架的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中承重墙环节的优化, 有利于实现对建筑空间的有效应用, 从而促进其建筑功能的提升。实现对其空间功能的有效应用, 促进其建筑立面设计环节的优化。方便其结构构件的有效控制, 方便实际施工环节的优化。通过对框架结构各个环节的刚度均匀性的控制, 来保障其抗震能力的提升。由于其框架结构体系的优越性, 其得到了多层钢结构住宅的有效应用。由于其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问题, 容易导致比较大的侧向位移的出现, 不能实现对其整体结构的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非结构构件以及整体结构的破坏, 这也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缺点。在设计时要注意梁柱的截面尺寸和连接节点刚度, 因为它们对该结构的侧向刚度影响很大, 同时要遵守“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 从而减小地震反应, 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2 关于框架支撑体系及其剪力墙体系的分析

所谓的框架支撑体系就是针对框架结构的应用, 通过对建筑的纵横方向的控制, 进行其结构体系的优化, 其相应用模式与框架结构体系类似。其框架支撑体系的平面设置也具备灵活性的特点, 实行了建筑空间的有效应用, 有利于促进其制作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的优化, 从而促进其高层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的深化应用。正是由于框架支撑体系的应用, 才促进框架结构的优化, 从而促进其抗侧能力的提升, 实现其框架系统及其支撑系统的有效应用, 实现对水平剪力环节的有效控制, 从而有效降低结构的侧移距离, 促进整体施工工程的完善。框架和支撑两系统的侧向变形协调一致, 降低了支撑上部和框架下部的较大层间位移角的数值, 从而使各层的层间位移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框架-支撑体系作为一种双重抗侧力体系, 即使在罕遇地震下支撑系统发生破坏, 结构自动进行内力的调整, 使框架结构承担相应的水平荷载, 起到了两道抗震设防的目的, 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安全度。由于受到支撑系统的影响, 框架-支撑体系的钢结构房屋在建筑立面设计、门窗布置不像框架结构那么自由, 并且经常与支撑的布置发生冲突。这也是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最主要的缺点。

在实际工作中, 剪力墙体系的应用有效, 促进结构水平剪力的有效控制, 保障结构的侧向刚度的有效控制, 满足了建筑施工的需要。框架剪力墙体系仍作为一种双重抗侧力体系, 并且框架与剪力墙两者协同工作, 也使层间位移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减少了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可能性。由于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很大, 尤其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在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应力集中, 结构发生脆性破坏, 通常的做法是在墙体中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竖缝。对于钢板剪力墙结构, 应力集中相对较小, 但仍能起到刚性构件的作用。

3 关于框架-核心筒体系及其墙板体系的分析

该模式的应用离不开对框架剪力墙体系或者支撑体系的应用, 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应用, 促进其外侧周边设计钢框架环节的有效应用, 从而保障了高层建设的应用需要。确保其多层钢结构房屋综合效益的提升, 实现了其相关性能的有效使用。在应用过程中, 由于其筒体的抗侧刚度的影响, 其抗扭能力是比较强的, 我们通过应用于日常楼梯建设、电梯建设等, 这一环节的应用, 有利于其材料的利用率的提升, 有利于建筑的内部施工环节的优化。和框架支撑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类似, 筒体承担90%以上的水平力的作用和全部扭矩, 竖向荷载则由核心筒和框架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来承担。核心筒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同样很容易满足结构的层间位移以及整体变形的限值。虽然该体系中的核心筒的刚度很大, 但其延性相对较差。尤其是在地震持续作用下, 筒体很容易产生裂纹造成刚度下降, 造成结构整体侧移过大。因此在强震地区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者改用筒中筒等体系。

其框架墙板体系的应用是以框架作为应用前提的, 它实现了对框架这一基本结构的应用, 通过对其建筑纵、横方向的有效应用, 实现对其预制墙板结构体系的优化, 该体系的应用, 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墙板的有效预制, 促进其竖缝环节的应用, 从而实现对其壁柱环节的优化, 确保其耗能环节的控制。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地震能量的吸收, 有利于抗震性能的提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我们需要进行其墙板预制环节的优化, 避免出现刚度突变的现象。多层民用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各有优缺点, 但最主要的区别是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不同, 因而抗侧能力也不同。对于层数不多、抗震设防要求不高的建筑物, 应优先考虑采取框架结构体系, 对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宜优先考虑采取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因为其抗侧力效果显著且构造相对简单。

结语

尽管在多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我们仍需要继续进行结构系统的优化, 确保结构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 以满足民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静.高层建筑钢框架支撑形式的不同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J].安徽建筑, 2003 (1)

[2]周学军.全新多层住宅钢结构体系的开发研究[J].钢结构, 2001 (6)

民用多层建筑 篇7

多层民用建筑设计多采用钢筋砼结构和砖混结构, 很少采用钢结构, 钢结构在民用房屋的应用主要还集中在高层建筑上, 近年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随着钢结构在实际工程的应用经验和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入, 及钢结构厂家不断推出新的钢结构产品, 钢结构在多层民用建筑上的应用日渐增长, 相对钢筋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轧制H型钢的大量生产, 楼承板的多样化, 防腐涂料及防火涂料的成熟也为多层民用房屋钢结构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多层钢结构有如下特点:

1.1 质量易控制:

钢结构构件工厂加工, 节点螺栓连接, 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精度有保证, 干作业, 质量易于控制。

1.2 施工工期短:

钢结构工厂化生产, 现场安装, 工序简单, 工作面大, 施工速度快。

1.3 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钢结构相对钢筋砼结构梁柱截面小, 可以降低层高, 增大有效使用面积, 结构布置灵活, 容易获得大空间, 能够悬挑较大跨度。

比较分析了钢结构与钢筋砼结构方案在相同技术条件下, 设计结果的区别和特点。

2 工程实例的设计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一层, 地上八层, 抗震设防烈度8度, 建筑类别为丙类, 耐火等级一级, 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独立柱基, 基础埋深1.50米, 基础向外延伸1.50米。建筑物长38.4m, 宽16.2m, 结构总高36.8m, 柱距7.8X6.3m, 层高为2.70m、4.8m、4.2m、6x3.5m、7.0m。基本风压:0.45kN/m2, 基本雪压:0.40kN/m2, 楼面恒载:4.00kN/m2, 楼面活荷:2.00kN/m2, (2.50kN/m2) 。

2.2 结构方案布置

钢结构方案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考虑邻近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基础轴线偏离已有建筑基础3000米, 地上部分层层外挑3000米, 地下室柱为劲性混凝土柱, 地上部分为钢箱形柱, 梁为焊接H型钢, 楼盖为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电梯井亦采用焊接H型钢柱和梁, 框架带支撑结构布置五道支撑。

钢混框架剪力墙结构方案采用筏板基础, 未能解决基础与已有建筑基础相邻问题, 占用原建筑物基础0.50m, 混凝土框架柱, 布置四道剪力墙, 楼盖为现浇混凝土楼盖, 电梯井为混凝土剪力墙筒。

2.3 结构分析方法

三种结构体系均采用建研院PKPM系列软件STS与PMCAD建模, 接力SATWE计算。

2.4 计算结果

结构方案在满足规范配筋率、构造、及稳定、高宽厚比等的要求的前提下, 应力比取为0.85~0.9, 结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 均满足规范要求, 结构计算周期合理, 且两方案楼层位移等结果接近或相同。 (见表1)

钢框架结构与钢框支结构除钢柱截面不同, 板厚因高宽厚比要求较厚外, 其他技术指标基本相同, 由于支撑的存在, 在建筑布局使用上, 钢框架优于带支撑结构, 柱截面较大的要求是钢框架结构的缺点, 相对于钢筋砼结构, 钢结构梁柱截面较小, 例如柱截面, 钢支撑构件截面是钢筋砼构件截面的50%, 重量仅为钢筋砼重量的20%, 降低层高250mm, 减少基础截面和造价, 并且支撑较剪力墙轻巧灵活, 采用灵活的支撑形式可解决开门窗洞口的问题, 剪力墙的开洞给施工增加难度。

3 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比较

根据以上的结构设计, 对三种结构体系的基础工程、楼盖及楼层梁柱工程、其他工程进行优化汇总, 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3.1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占结构工程总量的20~40%, 占结构造价的比重比较大, 各结构体系工程量对比是非常有意义的。 (见表2)

钢框架结构与钢框支结构, 基础工程量区别仅在地下室劲性混凝土柱截面, 钢结构基础混土用量是钢筋砼结构基础混凝土用量的73.57%, 钢结构方案基础工程量小, 造价低, 基础受力合理, 技术处理简单,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 更具优势。

3.2 楼盖及楼层梁柱工程:

结构工程量主要集中在楼盖和梁柱上, 钢筋砼体系之间的对比可以通过此部分工程量的多少, 直接得出结论。 (见表3)

两方案的最大区别在与楼盖与楼层梁柱的工程量, 但钢结构与钢筋砼结构在此数量上不具可比性, 楼板混凝土用量两方案虽然相同, 但仍有较大区别, 本钢结构方案为组合楼盖, 未考虑组合作用对楼板和钢梁的贡献, 所以在结构安全度上, 还是远优于钢筋砼现浇楼盖的, 钢结构由于构件截面小, 可降低层高, 增大有效使用面积, 此部分的经济效益是长期的, 尤其是住宅钢结构的商业效益更加突出, 钢筋砼结构在此方面显然不具优势。

注: (1) 钢结构用量按截面大小乘轴线尺寸所得, 并考虑1.1的放大系数 (2) 钢结构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而定 (含安装费) (3) 钢筋砼结构造价按现行市场价格而定 (砼采用商品砼) 。

3.3 其他工程:

此部分工程在钢筋砼结构体系中所占比例要高于钢结构体系。 (见表4)

钢结构的其他工程量占主结构工程量的17.01%, 钢混结构的其他工程量占主结构的工程量27.87%, 可见钢筋砼结构工程量比较大, 为实现大跨度外挑和建筑立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钢结构, 对于钢结构方案来说, 技术简单, 而钢筋砼方案, 技术上难于实现大跨悬挑, 施工难度也较大。

3.4 工程结构造价:

影响工程造价因素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钢结构体系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 不象钢筋砼结构体系价格比较稳定, 所以取费是按照市场价格。 (见表5)

钢框架方案与钢框支方案在结构造价上差距不大, 区别主要在建筑使用和布局上, 钢框架的柱截面大于钢框支结构, 钢框支结构在建筑布置上不如钢框架结构灵活, 钢筋砼结构造价低于钢结构约13%, 平米造价低80元/m2左右, 本工程总价低40万元左右, 为结构部分总造价的10%左右, 如果计入装修、设备等费用, 占比例则更小。

4 结论

4.1 综上所述, 可知钢结构体系多层民用建筑在技术上比传统钢筋砼结构体系更为先进, 经济上, 结构造价相差无几。

4.2 从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 钢结构体系也更为合理, 经济指标优于钢筋砼结构体系。

4.3 钢结构体系, 制造工场化, 施工干作业, 工期短, 工业化程度高, 无污染, 无建筑垃圾, 符合建筑市场发展趋势。

可见随着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钢结构体系值得在多层民用建筑中推广使用。

摘要:多层民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多为钢筋砼结构或砖混结构, 随着钢结构应用, 钢结构在多层民用房屋也有应用, 实际工程的设计方案分析, 比较了钢筋砼结构、钢框架结构、钢框支结构设计结果的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 表明钢结构比钢筋砼结构在综合技术经济上更具优越性。

关键词:多层民用建筑,钢筋砼结构体系,钢框架体系,钢框支体系,技术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国周.钢结构-原理与设计.

[2] (GBJ17-88) .钢估结构设计规范.

[3]刘歌青, 石永久, 陈宏.多层轻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建筑增刊 (2001年) .

民用多层建筑 篇8

1 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健全性

目前政府主要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该项投资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日渐发扎使得住宅建设成为了投资方面的重点。

从目前房地产建设方面来看,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与工程建设规模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契合性,实际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实际的市场将官并不是非常的理想,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落后性,因此,多层民用住宅建筑实际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工程质量方面也存在着不稳定性,实际的建设质量并不是非常理想。

1.2 投资管理方面的不规范性

考虑到多层民用住宅实际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技术上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要求,非常具有吸引力,在施工单位竞价中的价格竞争非常的激烈。从施工单位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提升多层民用住宅建设实际的工程质量,需要特备投注投资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投资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混乱性,诸如,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投资管理相关规划不科学,等等,实际的施工质量缺乏保障。

此外,由于施工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这就使得其在实际工作过程钟缺乏安全以及质量方面的意识,实际的工程操作缺乏规范性,无法满足施工质量方面的需求,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缺乏保障。

2 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2.1 健全质量管理相关制度

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管理制度方面的建立健全,从施工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等多个环节来进行质量的把关工作,实现相关管理制度方面的建立健全。从传统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多层民用住宅建筑的质量管理需要从管理制度来进行体现,这就需要从样板施工入手,实现施工质量考评范围的日渐扩展,实现各道工序上的日渐拓展。

参与施工的工作队伍需要更加注重施工工作人员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施工工作人员实际的施工水平,保证施工工作的实际施工质量。

2.2 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各个施工单位严格的审查工作,特别是施工资质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为多层民用住宅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实际的审查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施工的方案、进度、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审查工作,特别是在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施工工作的质量以及工期,实现施工质量的有效预防。在进行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参与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教育上的培训,同时还需要制定组织结构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的体系建设,实现岗位责任制度。

同时,还需要从审查工程的图纸以及资料等方面入手,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条件、编制预算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为实际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质量问题、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为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保障。

2.3 做好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多层民用住宅的质量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是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坚持全面性的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各项工程的明确分工,提升施工的规范性,严格的把握质量关,实现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科学管理,规范各项发展工序,建立单个工序质量签证制度,避免出现质量方面的事故。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材料、建筑配件等方面进行查验,对出厂检验报告以及合格证明书等进行和擦汗,追求材料问题的厂家以及相关责任人,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 结语

建筑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基础性以及支柱性,多层民用建筑建设实际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坚持为公民负责的原则,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将理念落实到实处中,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监管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为公民更加高质量的放心住宅。

摘要: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层民用建筑成为了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保障多层民用建筑实际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更加注重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规模的增长,多层民用建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关键词: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宁.加强管理确保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67.

[2]夏永峰.浅谈多层民用住宅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247.

上一篇:物流企业财务分析研究下一篇:博物馆的空间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