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精选8篇)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1
1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成为了全球碳排放最高国家的行列之一。同时, 我国又是世界上年新建筑量最大的国家, 每年新建筑竣工约为20亿平方米, 消耗标准煤6亿吨, 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 建筑的CO2排放占总排放接近50%, 这一比例远高于工业和运输业的总排放[1]。
在我国, 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是住宅建筑的10~20倍。大型公共建筑的总面积虽然仅占我国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5%, 但是用电量却占建筑总用电量的25%。例如, 上海地区各类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年平均能耗分布如表1所示[2]:
近年来, 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目标, 并且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保证。到2015年, 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 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0%以上;重点城市改造完成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 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原则上为每平方米20元。
因此, 对公共建筑的设计进行节能优化, 将有效控制建筑能耗的无序增长, 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计算机集成建筑环境模拟技术和绿色建筑
2.1建筑节能性能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经历了从绘图工具、计算工具、设计工具到模拟工具的演变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深入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 成为各类节能、生态建筑设计、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评估、能效标识和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工具[3,4]。
现实中, 建筑物是一个物理整体, 它的内部空间、功能、运行、使用、用户互相关联, 和建筑物的周界构成一个相关的综合环境。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商业建筑工程模拟软件逐渐为设计人士接受, 已经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中。但是由于商业软件的局限性, 这样的计算机模拟分析通常需要将相关联的物理现象分割并简化为相对独立的物理现象来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一个“串连”的流程来完成整体的设计。同时由于商业软件间的不兼容, 需要重复建模, 重复引导, 将一个软件的输出转换处理成另一个软件的输入, 不仅影响了模拟分析的准确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时间和信息资源的浪费。现有常用的模拟技术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如图1所示。
2.2集成节能性能化设计方法
集成节能性能化设计是以建筑物各用能设备和系统的优化方案为变量, 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目标函数, 基于大量集成模拟性能分析的最终优化设计方案。
性能化设计和模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后者为前者的手段和工具。初学者往往仅满足于对某个特定节能设计措施或方案的模拟分析, 确定该措施在特定条件下的节能量, 进而借助模拟软件的后处理手段来进行美化, 例如采用CFD软件生成云图或流线图来展示。通常, 这样做的目的更多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
采用整体计算机模拟为手段的性能化节能设计, 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 对大量的节能设计方案及其组合进行整体性能分析和评估, 创建方案—节能—经济性能指标数据库, 从而可以按照节能 (能耗) 和经济指标目标函数进行优化, 为设计项目制定最佳节能设计方案。显然, 要这样做, 采用图1所示的“串连”式流程就有很大的难度。
集成性能化设计环境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要素:
(1) 只需建立一个模型, 实现CAD数据共享。
(2) BIM信息平台, 支持模拟过程中建筑信息的无缝连接。
(3) 整体性能模拟, 实现信息增值。
集成模拟环境下进行建筑性能化设计的概念, 如图2所示。
2.3 BIM技术和集成设计平台
自2002年以1.33亿美元巨资收购了Revit技术公司后, AutoDesk公司开始推出以Revit为核心的BIM解决方案, 并在媒体和业界做了很大力度的推广, 由此引起了业界高度的关注。很多国家已经应用BIM技术标准进行建筑设计、施工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管理, 并以此建立了在AEC业界BIM标准。当然, 业界其他公司的BIM产品, 如Graphisoft、Nemetschek和Bentley公司的建筑业解决方案BIM, 相比AutoDesk都有很多独到之处。
事实上, 国际上在BIM领域及其数据结构的研究更早时间就已经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建筑产品数据模型 (Product Data Model) 领域的研究, 关于STEP数据交换标准的理论和实践, 以及其后发展的gbXML数据结构是构成当代BIM数据信息结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5]。
在BIM技术中, 建筑空间数据如何与建筑物理性能整合依然是BIM整体技术上的一个瓶颈。最新McGraw Hill Construction关于绿色BIM的报告指出, 48%的建筑、机电设计公司, 58%的工程承包商尚未采用BIM技术就是出于这个原因[6]。
3计算机集成节能设计的应用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 对集成节能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演绎, 在建筑设计的初期, 采用集成建筑模拟技术对众多节能方案进行优化和技术经济分析, 最终为项目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模拟软件平台采用visualesp-r[7], 如图3所示。
案例项目位于大庆市, 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由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室外步行街、高档住宅和高端写字楼组成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节能性能化设计针对其购物中心部分进行, 地上面积约9万平方米 (包括步行街) , 地下约7万平方米。
节能性能化设计针对目标建筑物的能源系统进行整体优化, 通过技术和经济性分析, 为项目提供具有可选性的节能技术和投资采购方案。
性能化设计针对以下能源分系统进行:幕墙系统、冷/热源、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空调系统和运行、电气系统、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设计中, 首先对各个能源分系统建立可选技术方案, 对每一种方案进行集成模拟分析, 由此建立能耗和经济参数的目标指标数据库, 如图4所示。
例如, 在幕墙方案中针对五种不同方案进行了整体技术经济分析。同样, 对冷、热源系统指定了五种可选方案。五种方案的运行经济指标比较, 如图5所示。
项目中针对一系列专题进行了整体节能技术经济分析, 包括:CO2空调新风量控制的节能性能与投资成本分析和控制策略;室内步行街采用自然通风式开窗位置优化;室内步行街采光顶采光面积减少15%、30%、45%对能耗的影响;过渡季和冬季采用新风供冷的适用条件;采用日光感应器调光控制系统的节能和经济性;采用LED灯照明为商场照明的视觉效果和节能经济性;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的运行控制优化。最后, 根据整体节能分析的结果、建设的约束条件, 制定最终节能优化设计方案, 为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给出了11种方案, 按投资回报排序的可选节能措施整体技术经济指标, 如表2所示。
根据建设项目希望达到的节能目标, 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星级指标一星和二星的节能和减排指标相比。与参照建筑相比时的节能、运行费用和减排量, 如表3所示。与参照建筑相比较, 本项目 (实施一星时) 节电达20%。与表1中上海地区公共建筑商业类的单位面积年平均能耗比较, 本项目节能达45%以上。
4建筑整体能耗计量和节能运行优化
4.1能耗计量的传统意义
能耗计量作为节能运行优化的一个关键, 是建筑性能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管理大型商场节能运行的方法虽然很多, 但传统的方法往往仅注重空调系统运行和管理, 通过能耗分项计量, 来控制和消除非正常操作, 从而使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和节能。通常情况下的能耗分项计量, 其目的仅仅是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 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异常现象, 从而进行分析和诊断, 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如图6所示。
4.2建筑物整体能耗性能优化和控制
事实上, 能耗 (分项) 计量只是一种手段, 对计量结果深层次的处理和利用, 对节能运行和控制有更深的意义。基于整体集成节能性能化设计的能耗 (分项) 计量以计量各参数来进一步修正和标定建筑物的整体集成能耗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分析, 以现代数学手段找出实际建筑物及其系统、室内外环境参数、使用、运行状态与建筑物整体节能目标之间的动态规律和函数关系, 从而为建筑物和系统的运行量身定制可计量、可预测、可控制、可实施的优化运行方案。
本文介绍从建筑物整体性能出发, 以节能性能化设计、实时计量和模拟预测为手段, 实现最佳节能运行的方法。
在实施分项计量之前,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和系统的实际配置对建筑模拟的模型进行标定,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室内、外环境参数:运行年的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的实际参数。
(2) 建筑物和系统参数:实际建筑物围护结构材料, 空调、照明、电气、水等系统的实际配置、运行和控制参数。
(3) 建筑物的使用参数:包括商场的运营日程和时间, 各区域的使用特征, 人员密度时间表。
以实际测量和分项计量的环境和运行参数为依据, 以性能化设计方法, 搭建建筑物整体性能模型对不同运行情景和运行状态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分析, 对影响目标函数 (如能耗) 的敏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 利用相应的数学工具和手段, 最终导出与能耗目标函数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 从而对实际建筑物和系统的运行以节能为目标进行优化, 为运行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如图7所示。
5结束语
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是住宅建筑的10~20倍。国家和地方政府单独对公共建筑节能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整体节能设计优化的性能化设计和BIM平台为公共和商业建筑节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整体节能性能化设计从设计方案阶段开始到建筑物建成运行的整个阶段对节能目标进行优化, 为商业地产的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本文根据大型商业建筑能耗的特点, 提出整体节能设计优化的理念, 以BIM建筑物理模拟技术为手段, 对大型商业建筑从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开始到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进行节能优化, 为商业建筑提供量身订制的节能方案, 为商业建筑的运行制定能耗可监测、可计量、可预测、可控制、可实施的运行优化方案, 为商业地产的绿色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公共建筑,集成模拟,综合节能,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林益彬.低辐射 (Low-E) 镀膜玻璃与建筑节能.上海绿色建筑, 2011 (6) :27-28
[2]徐强, 等.上海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分析.城市发证研究, 2011增刊 (1) :322-326
[3]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指南.2007年
[5]Eastman C M, Siabiris A.A generic building product model incorporating building type information.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ume3, Issue4, pp.283-304, 1995, Elsevier
[6]Green BIM.McGraw-Hill Construction SmartMarket Report.2010
[7]唐德超.建筑自然通风模拟技术的回顾和应用.暖通空调, 2011, 41 (12) :99-104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2
资料目录
一、申报篇
1、示范工程立项文件
1)、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申报表;
2)、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文件;
4)、建筑节能施工方案;
2、节能设计概况(根据节能设计专篇)
1)、总体节能技术指标.2)、建筑节能各分项工程设计要求
(1)、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的节能系统及材料、构造、设计参数、设计技术要求、应用范围(部位)及数量等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根据节能设计专篇按系统对设计技术指标(要求)、设计参数、设备主要节能、性能指标、应用范围(部位)等进行描述和各专业系统的做法要求
(3)、太阳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节能系统设计技术指标(要求)、设计参数、设备主要节能、性能指标、应用范围(部位)等
3、围护系统及设备系统选择
1)、选择依据﹙根据建筑节能设计及规范要求﹚
2)、围护系统及设备系统供应商的基本情况
3)、供应商提供的系统性能指标、配套材料和设备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应用范围、部位和数量
5)、主要应用技术和产品的相关资料;
6)、新墙材的相关证明。
4、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审查意见资料
1)、设计(建筑节能篇(章)和方案设计审查意见;
2)、节能评估报告和审查意见;
3)、节能专篇和施工图审查意见;
4)、幕墙节能设计;
5)、消防审查资料等;
5、实施计划
1)、示范工程实施计划
2)、示范工程实施小组
6、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基本情况确认表
杭州市建协建筑节能分会
建筑节能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篇3
随着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逐步被人们重视。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何使我们生存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有效的控制, 建筑节能是一大关键问题。搞好建筑节能工作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能效、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设计、建造等使用节能建筑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目前所能利用的能源效率较低, 加之我国人均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导致了我国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 也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节能新型材料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节能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概况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主要包括:墙体、屋面、门窗、采暖、通风、中水、地面及非采暖公共间等, 其材料、施工、工艺、管理、检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的标准要求。单位面积采暖、空间能耗与房屋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相关, 因此, 在寒冷地区推广墙体节能, 通过控制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从而降低国家的总能耗是民用建筑发展的总趋势。
20世纪70年代, 石油危机使得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 建筑节能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 随后节能建筑体系逐步完善并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北欧丹麦地处严寒, 是个全年采暖国家, 仅供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50%, 每年进口燃料费用高达9亿美元以上。因而政府非常重视节能工作, 先后制定了BR61、BR77、BR82等节能法规, 尤其在BR82中限定了建筑各部位的传热系数。丹麦要求对于旧建筑必须按照节能法规进行节能改造。自实施节能法规的二十年间, 丹麦全国供暖面积增加了39%, 而供暖总能耗却下降了31.1%, 单位面积供暖能耗下降了50%。
美国是世界头号能耗大国, 其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35%, 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 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已大幅降低。石油危机前, 其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年采暖能耗为22.9kg标准煤, 第一次节能浪潮后降到13.7kg标准煤, 第二次节能浪潮后降到10.3kg标准煤。美国现行的节能标准是每平方米6.8kg标准煤。另外, 美国自1979年起对实行住宅隔热措施的工程给予补助或无息贷款。
三、应用与示范
世界各国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 促使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取得了重大成就。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居住建筑的墙体、屋面、地面等均采用了高效的保温材料, 如发泡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玻璃棉等。采用这些高效的保温材料做内外保温, 使房间能达到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研究外保温技术, 历经数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墙主体结构的外表面加保温材料做外保温可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而采用内保温复合墙体则节能效果相差甚远, 如采用6cm厚聚苯板做24cm砖墙的内保温, 只能达到京津地区节能30%的要求, 而同样厚度的聚苯板做24cm的外保温, 则能达到我国严寒地区节能50%的要求。
虽然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以下难题:一是基层保温板的强度不够;二是粘结胶浆强度达不到要求, 保温材料容易脱落;三是外饰面的耐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天津市某小区一期工程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也是整体达到三步节能标准的规模化住宅小区。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提高屋面、墙体、楼地面、门窗等维护结构体系的保温性能, 加强“冷桥”部位的保温处理, 从而降低建筑热损耗,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从而解决了上述基层保温板强度等三项技术问题。
第一, 保温材料采用绝热用挤塑苯聚乙烯泡沫塑料 (XPS) , 其压缩强度达到350KPa以上, 导热系数小于0.03W/ (m·k) , 热阻大于0.83 (㎡·k) /W, 吸水率小于1%, 既达到了保温效果, 又保证了足够的强度。
第二, 将保温材料夹砌在装饰砌块和承重砌块之间的缝隙中, 不用粘接胶浆, 避免了因粘结胶浆的粘结强度达不到要求, 从而导致保温材料容易脱落的问题。
第三, 外饰面采用90mm厚装饰砌块砌筑, 用钢丝网片与保温板内侧承重砌块拉接, 保证了外饰面足够的耐久性。
此外, 该工程在屋面、楼地面、门窗等维护结构中均加设了保温材料, 尤其对传热敏感的部位均做以断桥保温处理, 控制了空气渗透消耗热量, 使整栋建筑物的建筑热损耗降到了最低限。
该工程的节能技术是在二步节能50%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节能15%, 从而实现三步节能65%的节能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先进的供热系统设计理念和技术设备, 配合供热改革政策, 运用新型环保供热锅炉、小型换热站、新材料二次管网、新型市内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等新设计、新技术, 大大提高供热效率,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三步节能技术在能源局势日趋严峻的我国具有极大推广意义, 能使我国的规模化小区建筑节能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结论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4
工程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政策,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技术,指导河北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节能示范工作。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建村函[2009]167号)文件要求,参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建村[2009]115号),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总体要求
1、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要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就地取材、利于推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
2、对C级局部危房,只修缮加固,不再进行节能改造;对房屋场地危险和D级整体危房在新建、翻建时采取建筑节能技术和措施。
3、各试点县应至少选择一个相对集中的建筑节能示范点,其他可以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几个不同地理特征的乡镇进行示范。
4、建筑节能示范应重点在房屋的墙体、门窗、屋面等部位采取节能措施。改造后的农民住房节能效率和居住舒适度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布局节能。住房宜采用南北向布置,主立面朝南向,可充分利用太阳能。住房体型应简单、规整、高度一致,1
住房室内净高不宜超过3m,住房开间不宜大于6.0m。住房在满足日照、通风前提下,南向宜适当采用大窗,北向宜采用小窗,窗墙面积比限值宜按照减少散热的要求确定。严寒地区住房入口宜设置门斗(门斗方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或入口设置双层门,双层门间距大于300mm。住房屋面可根据当地建房传统和特点,优先选用节能型屋面。
能源利用和采暖通风方式。农民生活用能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优先选择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沼气、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可采用单户分散利用方式,也可采用集体利用的方式。住房采暖宜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优先选择改良火炕、吊炕、地下燃池、火墙等燃用生物燃料的采暖方式。推荐使用节能炉灶,也可试点使用太阳能取暖。夏季应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
三、围护结构节能
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围护结构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保温措施的选择应采用适合农村现有经济和应用条件的保温节能材料和施工工艺。改造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具体指标确定参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要求。
1、墙体。住房的墙体宜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体组成的复合墙体,且优先选用国家、省推广应用的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构造形式、保温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前外墙处理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严寒地区建筑外墙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适当向土壤以下延伸。
2、门窗。外门和外窗的选用可根据住房具体情况确定,在满足安全、采光、通风等性能要求下提高其保温性和气密
性。推荐使用平开型塑钢门窗和中空玻璃。
3、屋面。各类型屋面均应增设保温层。屋面保温材料可优先选用当地常见的麦秸、稻壳、锯末、稻草等保温性能好的生物质材料,具备条件的可选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型材料(XPS)。结合农民住房不同屋面类型及状况,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同时,应特别做好屋面防漏、防火和耐久性处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工作,成立专门指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要把每一个工程落实到乡镇、村庄和农户,并指导实施。
2、制定技术措施。试点市要结合本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农村住房不同类型,参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制定具体节能示范技术措施。采取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明确施工方法和指标要求。同时,要考虑与已开展的在农村推广节能住宅相结合。
3、强化工作指导。各级工作机构要加强沟通联系,对下做好工作指导。各县指导小组要做好对口指导的衔接工作,加强对示范项目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督导,并探索在节能示范工作中如何搞好施工组织,保证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实起到节能效果。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5
3年来, 全省建设领域累计实现节能282.81万吨标煤。
与2005年相比, 建筑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由75.3%提高到99.1%, 竣工阶段执行率由不到50%提高到94.42%;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比例由35.74%提高到66.23%;“禁实” (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目标全面完成。截至2008年底, 全省第二批国家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27个城市, “禁实”达标率100%。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由1350万吨提高到2684万吨, 水泥散装率由32%提高到43%, 创综合经济效益30.63亿元。
一、法规政策和协同推进体系基本形成
湖北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 狠抓法规政策建设。2005年, 湖北省政府在全国各省率先颁布了省政府令《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6年, 省人大批准颁布了《武汉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2009年3月, 省人大又通过颁布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加上省政府1998年颁布的《湖北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2002年颁布的《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规章, 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法规基本形成。
在制定节能政策方面, 2006年,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 规定了利用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推动建筑节能和“禁实”的政策;2008年, 省财政厅等八部门出台了将建筑节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列为重要考核指标的《2008年省对市 (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激励性转移支付办法》;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出台了《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在全省创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激励考核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权重并列为关键指标;2009年, 一系列有关建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优惠政策已列入法规规定。法规政策明确了建筑节能的约束条件和激励机制, 为推进建筑节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工作管理涉及政府许多部门。为了强化协调管理, 形成合力, 省政府将原“省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领导小组”, 分管省长担任组长, 省发改委等十多个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全省各城市也先后成立并调整了各级“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领导小组”, 加强了相应的专门机构建设。2005年和2008年, 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省建筑节能工作大会。在省政府领导下, 各相关部门、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运转协调的协同推进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目标责任制和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构建
建立目标责任制是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法规的关键措施。2006年以来, 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 与省建设厅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2007年, 省建设厅首次与各地建委签订了建筑节能目标责任书。2008年, 省政府首次与各地政府签订了2008—2010年建筑节能目标责任书, 将部门考核改为政府考核, 极大地增强了工作力度。各地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 有的地方建委还同建设、设计、施工等市场主体签订目标责任书, 使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得到明显强化。
监督管理制度是长效、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根本手段。湖北省从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两个关键环节为切入口, 制定了《湖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先后印发了《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制度。与此同时, 还建立了建筑节能季度统计通报制度, 节能专项检查制度、节能信息公示制度、节能材料产品备案制度、推广应用与限制淘汰制度、政府机关与大型公建节能运行监管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建立, 加上各地具体实施等制度的配套, 使建筑节能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加强建筑节能执法检查是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2005年以来, 湖北省一方面将建筑节能纳入工程质量监督的常规检查, 另一方面每年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执法专项检查。到2008年底, 已组织全省专项检查4次, 已督查的城市 (州、林区) 17个, 县级市 (县城) 21个, 督查在建项目280个, 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下发了21份执法建议书和87份整改意见通知书, 对各地检查的结果连续3年进行排序和通报表扬或批评, 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机制和各类示范项目逐步建立
科技创新和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湖北省充分发挥地区的人才优势, 依靠科研院校和社团组织建立研发推广平台, 全省先后成立了“湖北省绿色建筑研发中心”,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建材及制造中心”, 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 省土木建筑学会地源热泵专业委员会、太阳能建筑应用专业委员会等。2005年以来, 省建设厅在建设科技经费渠道不畅的情况下, 坚持每年投入百多万元或数十万元支持建筑节能科技项目, 累计组织科技立项71个, 鉴定科技成果62项。同时连续四年发布《湖北省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技术管理目录》及其限制淘汰目录, 累计推广新技术289项, 限制淘汰落后技术37项;连续三年举办全省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博览会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 初步形成了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及其技术体系。
技术标准是推广科技成果的技术载体。为适应建筑节能和“禁实”需要, 近几年湖北省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工程技术规程》、《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目前, 正在组织编制武汉城市圈居住建筑节能 (65%) 设计标准。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发布了《建筑节能构造用料做法》等6项省级标准设计图集, 牵头编制发布了《钢塑共挤节能门窗》等9项中南地区标准设计图集, 正在新编《外墙自保温墙体构造》、《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等12项中南地区标准设计图集, 不仅为湖北省, 也为中南地区六省建筑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坚持示范引路, 发挥示范工程辐射效应。省建设厅制定了《湖北省建筑节能试点示范 (小区) 管理办法》和《湖北省贯彻<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5年, 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武汉绿景苑住宅小区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推动了全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建设。目前, 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工程25个, 省级示范工程54个。示范类型包括低能耗、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康居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各方面。2008年, 省建设厅投入15万元补助资金在谷城县堰合新村建立了首批2栋农村抗震节能示范工程。太阳能应用方面, 建立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武汉日新科技光伏工业园, 该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1.2兆瓦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项目核准, 对推动全省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具有突破性的示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在建筑中已利用太阳能光热面积1455万m, 太阳能光伏面积6.7万m, 地热能面积163.05万m2。
四、既有建筑节能运行监管及其改造开始起步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6
1 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对建筑环境、结构、设备及其能耗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 查找建筑节能改造方向, 采用适宜的集成技术, 从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大型用能设备系统以及建筑智能化方向, 对既有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
本文通过示范, 对某办公建筑采取适应性的节能改造措施, 分析节能改造前后能耗普查结果的对比状况, 得出该建筑节能改造后的能耗效益, 并通过改造, 建立能耗监测系统, 能够针对性的对电能使用状况进行更合理的管理。
1.1 节能改造前
该建筑物分为北楼和南楼, 层数为9层, 无地下室, 实用总面积约7800m2, 于90年代初建成投入使用。
通过对主要用电设备和不同楼层人数的归类和统计, 得出不同楼层的分项用电量, 并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各楼层北楼和南楼的年总能耗、人均能耗及单位面积能耗如表1.1、表1.2所示。
由于各个楼层部门之间工作性质的不同, 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工作时间也各不相同, 在对各个部门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后, 得出改造前各楼层单位面积年能耗如表1.3。
1.2 节能改造措施
该大楼经过20多年的使用, 存在办公环境差, 外立面效果为脏、乱;存在结构、消防安全隐患;室内舒适性差, 建筑能耗高;生产流线不合理;部分建筑设备及建筑构件老化及超过使用年限等问题。这次改造采用的技术主要有:遮阳、通风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外窗改造优先的围护结构改造技术;以人为本高能效的空调系统改造技术;高效节能的供水系统改造技术;切合实际的供配电和照明系统改造技术;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智能可控的空调集中系统及能耗监测系统。
由于原来的屋面为架空预制钢筋砼隔热板, 开裂老化严重, 防水年限过期。外墙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粘土多孔砖, 外窗是铝合金框普通玻璃推拉窗, 没有外遮阳措施, 且气密性、水密性差。这次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采用倒置式防水屋面进行防水层改造, 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敷设保温隔热层, 进行了局部屋顶绿化, 并增加太阳能光伏板。建筑外墙基本不变, 减少南向带型窗面积, 增设窗间墙。改动墙体部分采用自保温墙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南向窗台部分加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增强内保温。减少南向外墙面积, 控制窗墙比。南、北、东、西向外窗更换为普通铝合金框中空玻璃。结合建筑外立面增设外遮阳, 沿街北、西、部分南向外墙立面增设固定翼型遮阳百叶, 沿街东向外墙立面增设电动式固定翼型遮阳百叶。
通风设计结合内装修平面调整, 通过室内办公空间分隔和家具排列顺应和引导自然通风, 合理组织通风线路。
供配电方面重新对供配电容量、敷设电缆、供配电线路保护和保护电器的选择性配合等参数进行核算;低压配电室、层分配电箱尽量设在负荷中心;低压配电室设集中无功补偿和“电容器+电抗器”组合的无源滤波治理措施。结合屋面节能改造, 安装总容量50KWp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 供配电系统结合屋顶50KWp太阳能光伏发电进行配电。
照明部分因为原有照明系传统照明灯具, 采用电感整流器, 无照明自控系统。现在选用发光效率高的光源、灯具效率高的灯具及能耗等级高的镇流器, 如办公室均采用T5细管径荧光灯和格栅灯盘, 选用能耗低的电子整流器;公共部位采用光控和时间控制等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式, 根据照度、人员活动区域自动控制照明。另外办公区照明结合办公功能和自然采光, 合理采用分区、分组、集中和分散方式来安排照明;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采用合理的灯具安装方式;在满足安装高度及美观需求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
供水方面原来一层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二层以上由合用水箱上行下给供水;埋地合用水池、合用水箱、镀锌钢管给水管材不能满足卫生需求;无水表计量装置。现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的层数提至三层;四层以上由屋面生活水箱供水, 并根据季节和用水状况采用市政压力之二组补水或加压泵补水;水箱改用不锈钢材质, 给水管材改为卫生、综合造价低的管材;增加了水表计量装置;增设了水池、水箱超高水位报警功能;并增加了直饮水系统, 为办公人员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饮水条件。
空调原来是分体空调, 无新风系统;室外机设置在临近外墙, 显得比较凌乱。改造采用分区VRV+部分新风系统;VRV变冷媒新风机组采用高效能的变频一拖多空调系统, 能效4.2以上;利用冷热交换机组, 利用排风的余冷 (热) 量来预冷 (热) 室外新风;室外机组集中屋面, 不影响外墙整体效果。
另外还设置了相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立和利用福建省能耗监测系统展示平台, 对节能改造系统集成展示。
1.3 节能改造后
节能改造后, 对各部门的房间格局进行了重新设计, 集体办公区主要以大开间为主, 并将分体式空调改造为中央空调。改造后各楼层北楼和南楼的年总能耗、人均能耗及单位面积能耗统计如表1.4、表1.5所示。
分析计算改造后各楼层单位面积年能耗量如表1.6所示。
为了更直观的对比改造前后各楼层单位面积年能耗量, 以柱状图的形式表示如图1.1所示。
2 数据及效益分析
该办公楼节能改造项目已于2013年完成, 经数据对比、分析和计算, 改造后建筑节能率可达到50.17%。其中, 供水系统改造后, 由于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及减压控流等技术措施, 每年可节水约为0.2万吨, 节水率约为22.5%。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改造后, 同比预期每年可节省3.2万k Wh电量, 屋顶50k Wp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发电约4.5万k Wh。暖通专业节能改造后, 一方面因建筑围护改造, 隔热保温性能提高, 设备配置的负荷容量降低了8%左右, 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 另一方面, 大楼改造前空调采用分体空调, 效率低下, 设备的能效比仅为2.6~2.7kw/kw, 采用能效高的VRV空调系统后, 制冷COP值达4.2kw/kw, IPLV值为5.4 kw/kw。核算改造前空调年耗电量约45万k Wh, 改造后空调年耗电量仅约为25万k Wh, 改造前后空调年耗电节省量约18.13万k Wh。
总计年节约的电能, 按发电煤耗计算, 共能节省65.3吨标煤, 实现减排161.4吨CO2, 削减4.9吨SO2等。
由此可见, 本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特别是, 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采用的技术和方案基本上都是常规技术, 除增加屋顶50k Wp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外, 改造所花费的投资也是正常的需求投资, 但采用这些技术的理念都是先进和最适宜的。改造取得了节能的效果外, 外立面有了焕然一新的现代建筑风格, 室内办公环境极大改善, 舒适性提高, 生产流线合理、建筑设备使用便捷、安全。
3 能耗监测系统
改造前, 该建筑物没有安装能耗监测和分析系统, 所以各分项能耗和总能耗只能通过人工统计和估算得出,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由于部门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时段工作时间长短的不同, 导致所得能耗统计数据与实际能耗有一定的偏差, 准确性不高。改造后, 该建筑物引进了能耗监测和分项计量系统, 系统如图1.2所示。
该系统分为现场监控层、通讯管理层和监控主站层。现场监控层由多功能电能仪表组成, 分别就地安装在各自的配电箱上, 并以现场总线形式接入通讯管理层, 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 主要完成测量、电量参数等相关信号采集上传等功能;通讯管理层主要由通讯管理机组成, 其主要任务是数据的处理、存放、调配, 通信规约的转换, 各个区间的通信衔接以及对本地系统状态的监视等;监控主站层由监控主机、UPS、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 分项计量及能耗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组成。
监控主站层通过以太网与通讯管理层相连, 实时采集现场监控层的监控数据, 可完成包括能耗数据采集、能耗分项计量、能耗区域管理、能耗设备管理、能效数据分析评估、系统优化策略、节能潜力评估、能效信息发布和用户定制等若干系统功能。
能耗监测平台能够简化人工抄表及统计的烦琐工序, 只要各仪表根据标准接入采集网络, 监控中心就能定时、定点地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在平台上简单的设置及操作即可对各建筑数据统一管理。而且数据采集设备采用的是系统开发商自主研发的控制代码, 不需操作系统支持, 不被网络病毒侵害, 能够免受外界网络攻击。另外, 要求采集设备能保证断电一定时间内数据不丢失, 或通讯异常时, 设备能保存重要数据, 通讯恢复后向监控中心断点续传重要数据。
4 结语
本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以人为本, 以安全舒适、适用为前提, 从实际出发, 与使用功能相结合, 采用当下最适宜的节能技术, 具有较好的实施推广意义。通过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能耗数据远程传输功能, 对既有监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视, 及时发现问题、完善用能管理;也可以通过对建筑实际用能状况的定量分析, 以及同类建筑的能耗指标比较, 评估和诊断建筑的能耗水平, 充分挖掘被监测建筑的节能空间, 提供有效的节能改造方案。
参考文献
[1]孙晓慧.浅析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J].矿业工程, 2010, (03) :64-65.
[2]谭杨威, 刘玲.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中外建筑, 2007, (6) .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7
揭牌仪式上,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介绍了建筑节能新材料基地的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司长王宁和房山区区委书记刘伟为“建筑节能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落成揭牌。
房山区区长祁红认为,“建筑节能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的落成,对于全区大力发展节能、绿色、循环经济,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地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工业园区的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建筑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通过ISO三标一体认证,是北京市首批24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现有注册资本金7300万元,总资产31482万元,年销售收入2亿元,年创利润400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
在几年的发展中,该公司始终不断完善制度并坚持不懈的开展创新工作,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公司就走完了国外同行业数十年的创业路,并跻身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木塑行业的排头兵,现有各类木塑生产线60余条,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年销售整体房屋100万平方米,开创了以木塑复合材料为主体的绿色节能环保产品——赛木整体房屋在全国村镇住宅中的首例成功应用。
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理念和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并大胆拓展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上应用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创新之路,自2008年起,与北京化工大学建立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的“木塑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并真正通过产学研合作,圆满完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科技计划课题“环境友好型建筑业的科技示范——木塑复合型材应用技术开发与示范”,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公司不断研发木塑复合材料的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技术49项,尚有10余项正在申请中。主要产品有墙体材料、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建筑施工材料等四大类100多种赛木LuxWood材料制品,其中赛木轻质墙体、模压强化板材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 篇8
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全社会所重视, 我们提倡建造绿色建筑, 低碳消耗, 那么, 何为绿色建筑呢?所谓“绿色建筑”中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那么简单和表面, 它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 且能高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浪费,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建造和运行, 这样的过程是可持续的, 这样建造出的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的建筑、节能环保建筑。
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定义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 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 最低限度地影响和改变环境的建筑物。由此, 我们可以将“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 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 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有着后者所没有的诸多特征:
(1) 它在满足目前需求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物的经济性能之间的矛盾关系得到改善; (3) 提高了建筑物的系统效率, 节约能量和资源; (4) 有助于提高在其内工作和生活的人的工作效率, 也改善了室内环境的品质; (5) 整合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 减少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运行费用。
绿色建筑所追求的更高目标是零能耗建筑, 也就是建造及运行过程不需要常规能源的建筑。在建设绿色建筑的同时, 我们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在满足当前的住房和基础设施需求的同时, 不会危及到未来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要求的建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可持续建筑的定义是“建筑行业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具体而言, 它涉及到建筑设计和管理、原料和建筑性能、能源和资源消耗等多个问题。而所有这些都属于城市发展与管理范畴。”
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 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 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 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要实现高性能绿色建筑需要从设计、建造、运行这一建筑全寿命过程筹划整体方案, 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生命周期价值的概念, 强调从项目的规划阶段即最初方案设计到综合考虑规划、建筑、结构、设备、园林等各专业有机整合, 从多角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以确保在实现业主意图的同时, 使舒适、节能、环保、高效的设计原则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 保证项目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高性能。
对于绿色建筑的整体方案考衡主要通过六大方面进行, 以期在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即达到减少整个建筑对环境和使用者的影响: (1) 可持续选址及规划; (2) 水资源的有效率用; (3) 材料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有效利用; (4) 能源消耗对大气的影响; (5) 最终建筑成果的室内环境质量; (6) 设计方面的创新。
这几方面具体分析如下:在可持续选址及规划方面应注意的是:水土流失和沉积控制、建筑场地选择、开发密度、废置用地恢复和发展、新型便捷的交通, 尤其是便捷的公共交通;减少建筑物的地点干扰, 保护公共绿地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径流管理, 减少泛流以及对不可避免的泛流的处理;在景观设计方面, 应尽可能减少和降低建筑物的热岛效应, 努力通过不止于屋顶的其他表面的美化和外观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减少建筑物光污染;景观处理应充分考虑节水, 力争在节约水源消耗的同时实现景观的美化, 减少饮用水灌溉, 充分利用废水回收及处理技术。
天津首个低碳示范建筑, 即2013年建成的泰达MSD-H2低碳示范楼, 坐落在滨海新区内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泰达) , 是中国首个同时获得中国绿色三星认证、美国Leed认证、英国BREEAM认证以及日本CASBEE认证的商业楼宇 (上述三个国外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绿色环保项目的标准化认证体系, 代表了世界绿色项目的发展方向和理念) 。泰达作为“中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明确提出了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将立足滨海新区、天津市及周边区域的低碳技术需求, 搭建促进低碳经济技术交流的国际合作平台, 开展低碳示范项目, 力争成为低碳技术汇集地,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
2010年3月成立了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 并在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 (MSD) 内建设H2低碳示范楼。泰达MSD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 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定位国际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群体, 打造现在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平台, 促进金融产业、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及生产型服务业的集聚。
H2低碳示范楼位于泰达MSD拓展区内, 占地约480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地上9层, 地下2层, 为国际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建筑建成后, 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将入驻, 并吸引低碳产品企业入驻。低碳示范楼的相对节能量比国家2005年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节能约30%, 节碳35%。
H2低碳示范楼的节能数据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 在建筑外围结构方面, 采用了高保温隔热材料, 合理的窗墙比。建筑南立面采用双层呼吸式通风幕墙, 底部和顶部设置百叶风口, 根据季节不同开启和关闭百叶风口, 利用热压进行通风, 减少室内负荷。
其次, 建筑平面上采用集中式布置, 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 将核心筒布置在东西两侧, 以减少能源消耗。
第三, 绿化设计方面, 将地面绿化、立面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融为一体, 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态建筑外环境, 提高了室外空气品质, 降低热岛效应。室外广场采用透水地面, 雨水通过渗水表面进入地下水, 涵养地下水资源, 同时降低广场地面温度。
第四, 利用自然采光。地下室设置采光天井, 通过地下采光天井, 将绿化和自然光引入地下, 美化环境的同时节约电能消耗;地下室局部采用垂直光导管技术, 通过高效反射材料, 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室, 用于地下室的照明;办公区域采用水平光导管技术, 通过水平光管技术将自然光引入到建筑内部, 节约建筑照明消耗, 同时可以起到自然光杀菌的卫生效果。
第五, 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 土建用材尽量采用可回收、可循环材料以及废弃物材料, 并优化设计节约材料用量, 室内装修材料选用环保型材料, 追求舒适、高雅但不奢华的效果。
第六, 充分利用自然低碳能源。在裙房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板, 满足地下室卫生间及淋浴用水;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建筑物日常运营提供部分电力能源, 通过日照分析, 选取日照比较充足的南立面和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每年发电量预计约46MWh, 能够为建筑运营提供4.1%的电能;充分利用地热能源, 空调冷热源均采用地源热泵技术, 利用地表浅层地热资源, 吸收或放出热量, 达到冬季供热夏季制冷的目的, 并同时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 为建筑使用者提供生活热水, 从而大幅度降低空调电耗。
在H2低碳建筑示范楼中采用了高效率机电系统及设备: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溶液调湿新风处理机组与地缘热泵结合, 达到温度与湿度独立控制, 节约了除湿的能耗, 大大降低了空调电耗;地板送风空调系统, 该系统的采用使得气流循环效果好, 提升空间舒适性, 同时减小空气输送动力, 减少风机能耗, 并且减小机电管线占用空间的高度, 增大了建筑层高;无机房电梯及电梯能源再生技术, 采用无机房电梯减少了设备用房面积, 同时采用电梯能源再生回馈技术, 将电梯重载下行或轻载上行运行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回馈于电网;应用变频风机与水泵及高效电机, 空调水泵和风机均采用变频技术, 根据负荷的变化, 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改变大马拉小车的状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技术措施, 该建筑还从设计角度考虑其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比如, 在通往城市公共交通方向上设置便捷的人行出口, 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提供便捷的环保型机动车专用停车点, 鼓励人们使用小排量及环保能源的机动车;设置适量的自行车存放点, 鼓励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增大楼梯间的采光面积, 提高装饰标准, 鼓励工作人员多走楼梯, 节约电梯能耗;使用中水冲厕, 同时安装节水型洁具, 减少用水消耗;自然采光与灯光、窗帘控制系统结合, 减少照明用电;增大过渡季节风量及自然通风, 减少制冷机开启时间, 节约电能。
在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愈发为社会所重视, 并逐步融入我们生活的今天, 泰达MSD先行迈出这一步, H2低碳示范楼的建设和日后运行虽然只是一个开始, 但它对于绿色建筑整体方案的筹划和实现提供了实验性的实物范例, 也为今后的绿色建筑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参考文献
[1]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USGBC)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M]. (Leadership in Energy&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
[2]宗敏编著.绿色建筑设计原理[M].
【民用建筑整体节能示范】推荐阅读: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10-17
民用建筑电气节能10-20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05-27
民用建筑结构节能06-29
节能分析民用建筑11-13
民用建筑节能潜力12-13
民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07-14
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07-29
民用建筑节能和建议08-10
民用建筑的节能措施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