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楼面裂缝分析

2024-10-12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分析(共9篇)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分析 篇1

1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的种类及其特征

1.1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的种类

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 墙体刚度相对增大, 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 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 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 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以及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1.2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的特征

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约束, 二是抗拉能力。对楼板来说, 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 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 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 楼板成为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 楼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楼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 也就是说, 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为薄弱。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 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

2 民用建筑发生楼面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 或使用过量粉砂, 这些都容易导致裂缝的发生。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 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由于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 流动性好, 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 此时, 砼脱水干缩时, 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 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 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体型上的差异, 楼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 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 (或大于) 梁、柱、墙, 使楼板内出现拉应力, 梁内呈压应力。另一方面是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 经历热胀和冷缩的反复作用, 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以上两个作用力的叠加, 对楼板形成最不利状态, 当楼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 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 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 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吸水量大, 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 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 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 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 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而过迟养护, 由于受风吹日晒, 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由于此时的混凝土强度比较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 因昼夜温差大, 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 承受弯、压、拉应力, 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 把板面负筋踩弯等, 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 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 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3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的防治对策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率的干硬性混凝土, 专门用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上。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有条件的不妨采用“放”的特殊构造措施。例如, 可将端跨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 即在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在混凝土浇捣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 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楼板浇注完毕后, 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 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注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 更要避免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从而造成变形等现象的发生。浇注后,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严格施工管理, 浇捣楼板混凝土时, 必须铺设操作平台, 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 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 确保其位置准确。设计楼板底模及支架时, 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混凝土浇捣后, 必须留有足够的养护时间。

以上几种方法由于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 故应以提高楼板含钢率为主, 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外墙转角楼板处增配放射性配筋, 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墙面, 要采用加贴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 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 减少到最低限度。

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 还要适当地施工速度,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做到科学施工, 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使当前民用建筑楼板结构裂缝的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摘要:楼面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十分复杂, 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 也有施工等方面的原因。但在目前,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 文章将分别从民用建筑楼面裂缝的种类以及特征等入手寻找其形成的原因, 最终找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民用建筑,裂缝原因,防治办法

参考文献

[1]姚春敏.论住宅楼面裂缝的防治[J].江西建材, 2007, (2) .

[2]梁兴平.浅析楼面裂缝的成因和防治[J].重庆建筑, 2007, (9) .

[3]方兴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 2007, (19) .

[4]吴晓宁.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及预防措施[J].石河子科技, 2007, (4) .

论楼面裂缝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篇2

【关键词】裂缝;防治

1.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效果显著。

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3.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3.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3.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3.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4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4.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建筑施工中楼面裂缝的治理措施 篇3

1.1 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

一般常见的裂缝不会对结构的安全造成影响, 存在较小的危害性, 从建筑物方面进行分析, 影响有:

1) 贯穿墙体的裂缝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造成影响, 特别是砖混结构的建筑物最为常见。

2) 在外墙中存在的裂缝。当存在严重的开裂现象时, 通常会有墙面渗水现象出现, 导致内装饰损伤及污染, 对外表及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当裂缝特别是温度裂缝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有窗口变形的现象出现, 对窗户的使用造成影响。

4) 当外抹灰出现开裂时, 不仅对外观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而且一旦出现外抹灰进水, 冬季冻胀会导致外抹灰层脱落, 从而对周围行人的安全造成影响。

1.2 裂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 形成由个人出资对住宅进行建设。所以, 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关注, 也给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楼面裂缝的主要防治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在楼面混凝土板中, 钢筋的抗拉受力发挥着抵抗外荷载而形成的弯矩的作用, 并能避免混凝土收缩及温差裂缝, 还能在钢筋位置设置上下合理的保护层。有效地对楼面上层钢筋网进行保护, 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 下层钢筋相对较细, 施工人员对其进行踩踏之后会有弯曲、下坠及变形产生, 而钢筋与楼层模板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 模板无法对其形成依托。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应运用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对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在对底板钢筋进行绑扎完成之后, 应及时对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进行穿插及完成。初始板面钢筋绑扎后, 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及管理, 减少施工人员数量, 充分认识初始板面钢筋保护的重要性, 必须行走时, 应从支撑点上通过。

2) 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采用临时活动跳板, 对常出现裂缝位置及负弯矩受力的最大区域进行铺设, 初始接触面扩大, 尽可能避免重新踩踏时上层钢筋的变形。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对足够数量的钢筋进行护筋处理, 初始钢筋位置达到正确状态。

3) 在楼梯及施工缝等频繁通行的位置, 设置简易通道, 为施工人员的通行提供便利。

2.2 预埋管线处裂缝的整治

预埋管线较为集中的位置, 因较多截面混凝土削弱, 从而产生应力集中, 引发裂缝的出现。特别是预埋管直径较大, 也有较大开间宽度存在时, 且管线铺设的走向与混凝土的收缩方向保持垂直, 则容易产生裂缝。因此,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整治:

1) 对垂直于管线的短钢筋网进行增设, 使其之间控制在≦150 mm即可, 将其两端的锚固长度进行控制。

2) 在敷设线管的过程中, 尽可能避免立体交叉穿越现象, 运用线盒对交叉处进行设置。当存在较多线管数量时, 应根据预留孔洞构造的要求, 在其四周上下位置设置“井”字状抗裂构造钢筋。

2.3 材料吊卸区域楼面裂缝的整治

由于施工中工程质量及工期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且楼层施工速度较快。所以, 当楼层混凝土浇筑结束后不到24 h时, 上面即可对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进行操作。该方法的运用造成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 大开间的楼面很容易产生受力裂缝。而该类裂缝一旦出现, 则会具有永久性。在防治该类裂缝的过程中, 应运用以下方法处理:

1) 不宜运用过快的施工速度。当楼层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 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 促使楼面混凝土有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 当楼面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2~4 h内, 应尽可能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钢筋绑扎施工;其次, 在对少量材料进行吊运时, 应尽可能做到轻拿轻放。当2~3 h后, 即可对正常支模等进行施工。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 禁止集中对材料进行堆放, 采用分散就位的方式, 使楼面集中荷载得到有效减少。

3) 在模板支撑架搭设之前, 对大开间楼面运用加密立杆的方式, 增加其刚度, 通过减少变形的方式, 进一步加强该区域抗冲击振动荷载。在已浇筑的楼面上对木模进行铺设, 使其压力得到有效扩散, 进一步避免裂缝的出现。

2.4 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

模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模板的原因会造成楼面裂缝的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整治:

1) 采用具有足够刚度的模板进行支撑, 禁止对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随意更改, 防止模板出现变形及支撑下沉出现。

2) 模板接缝达到严密效果, 避免模板出现漏浆现象。

3) 由于施工速度较快, 且施工单位在模板上的投入相对较少, 导致模板出现周转不足、顶板支撑过早进行拆模等。在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拆模申请单的制度进行执行, 在实施拆模的过程中, 应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合格的状况下进行施工。

2.5 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 而且还容易出现表面裂缝现象。在施工过程中, 应运用以下措施进行裂缝的防治:

1) 禁止私自对商品混凝土加水, 以免导致混凝土出现较差的和易性。

2) 禁止运用较快的速度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以免造成内部有振捣不足的现象。

3) 合理地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搓平, 掌握搓平的时间及遍数, 避免搓平的时间少于2遍。

2.6 裂缝处理方式分析

若楼面已经由于各类原因造成裂缝时, 应及时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维修处理。结合房屋建筑施工的经验, 当住宅楼上部存在较厚的找平层时, 可在找平层中设置钢板网, 或加强抗裂短钢筋。其次, 当上部经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覆盖时, 会出现较小的问题。但是, 由于板底存在较薄的装饰层, 且无吊顶遮盖, 此时则容易出现裂缝暴露的现象, 对美观造成影响, 从而形成投诉问题。因此, 应对底板进行妥善处理, 在处理裂缝的过程中, 应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加固单位, 运用压力灌浆的方式进行改善, 使裂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 对楼面存在的裂缝, 应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 及时发现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 并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分析, 采取应对措施, 切实有效的对裂缝进行整治。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逐渐发展,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结构形式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极为广泛, 该形式的运用裂缝几率较高,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病害, 要求建筑行业对该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文章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楼面裂缝的治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面裂缝,治理,施工

参考文献

[1]杨建中, 肖琼丽.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和施工控制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7) .

[2]王小赫.浅谈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5) .

[3]田世彬.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0 (12) .

民用建筑楼面裂缝分析 篇4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全现浇钢筋砼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也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等一系列的问题。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从施工角度来分析如何防治楼面的裂缝。

关键词: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1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桕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即按照技术导则一的第6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琶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①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②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③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④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處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⑤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干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中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2.3.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3.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2.3.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2.3.4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建筑施工中楼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篇5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全现浇钢筋砼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 也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 往往会引起投诉等一系列的问题。

2 裂缝对建筑的影响及社会影响分析

2.1 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通常情况下, 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 危害性较小, 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

(1) 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 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2) 发生于外墙的裂缝, 当开裂较为严重时, 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 影响表观和使用。 (3) 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 会造成窗口变形, 影响正常的使用。 (4) 外抹灰开裂后, 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 一旦外抹灰进水, 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 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2.2 社会影响分析

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 特别是住房体制的改革, 住宅建设资金将由个人出资, 因此, 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

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0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常见的两类: (1) 预埋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2) 施工中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

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可防治楼面裂缝:

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但是,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下层钢筋一般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 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而在施工过程中, 各工种交叉作业, 上面又有大量人员走动、踩踏, 这就造成了上层钢筋容易弯曲、变形。所以, 这些原因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改进, 具体措施如下:

(1) 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 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 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 ni Fn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 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 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 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 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板面钢筋的重要性, 必须行走时, 尽量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3) 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扩大接触面, 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 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4) 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的集中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消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部位。尤其是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士的收缩方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裂缝。所以可以采用:

(1) 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 (2)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处可以采用线盒。并且当线管数量很多时, 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由于目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楼层施工速度过快, 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 h的时间, 上面就已经开始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工作。这就使大开间的楼面非常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而引起受力裂缝, 而且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缝。对于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 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定要保证 (不宜小于24h) , 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 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2h~4h之内, 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 并且在吊运少量的材料时做到轻卸、轻放。两三天以后方可进行正常支模等施工。在模板安装时, 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 应做到分散就位, 以减少楼面集中荷载。 (3) 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3.4 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要求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 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 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 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系, 不得随意改变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 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 (2) 模板接缝应严密, 严禁模板漏浆。 (3) 由于施工速度快, 而施工单位又不愿意过多的在模板上投入, 这就造成模板周转不足、顶板支撑过早拆模。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单制度, 只有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台格的情况下才允许拆模。

3.5 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还易造成表面裂缝, 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 (1) 商品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 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2)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3) 混凝土表面搓平要得当, 合理掌握搓平时间和遍数, 搓平不宜少于2遍。

4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楼面裂缝防治的几点问题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面裂缝,防治

1 概述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 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 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我公司在鸡西所建的民用住宅中的经验和教训, 来阐述一些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防治措施。

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阳台处, 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 即在楼板配置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 这在现浇楼板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 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从设计角度看,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 对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 配筋构造量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 限制了楼面板的自由变形, 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 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 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 但在有水源等情况下会产生渗漏缺陷, 容易引起住户投诉, 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述原因分析, 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 十分注重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阁板配筋进行加强,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 并在房屋屋面阳角处和跨度≥3.9米的楼板, 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毫米, 跨度≥3.9米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毫米,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8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方形钢筋, 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 钢筋间跨不宜大于100毫米;房屋长度大于40米时, 在楼中部位置设后浇带做好加强措施。

2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 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中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特别是后一点, 施工工人常常不注意, 所以发生相当普遍, 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

受抗拉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 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至1.5米时, 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跨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块。与此相反,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 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弯曲、变形、下坠, 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 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 尤其砼泵管装拆时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 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过大, 甚至不设。

根据施工实践, 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 (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筋) 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 其横向间跨不应大于700毫米,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 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 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 同时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板底钢筋绑扎后, 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 以供施工人员通行。c.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 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 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 (一般应不少于3~4人) 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 应重点检查和修复。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扩大接触面, 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 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

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较大, 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 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8, 间距≤100毫米。

2.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 (一般不宜≤24小时) ;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后, 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 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 避免冲击负载。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 做到轻卸、轻放, 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模板安装时, 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 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 (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 的模板支撑架设前, 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 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 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铺设旧木模板以保护和扩散外力, 防止裂缝的发生。

2.4 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混养护对其强度增涨和各类性能的

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 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3 结论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护措施 篇7

关键词:楼面,裂缝,控制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大家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望愈加强烈。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速, 楼房建的是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高速发展扩张, 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搅乱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质量问题电视曝光率高, 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 也是政府最近几年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问题的严重性

楼面开裂, 裂缝问题是建筑质量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一般的楼面开裂只是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 对房屋结构质量不产生太大影响, 但是较大的楼面开裂或是在重点给排水部位发生开裂, 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房屋漏水、降低建筑的抗震等级和使用寿命等) ,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 成为重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人们辛辛苦苦几十年才买了一套房子, 一旦出现了楼面开裂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他们找谁评理, 因此这将可能成为其他很多社会矛盾问题的导火索。

由此可见, 楼面裂缝问题绝对是一个民生问题, 严格控制楼面裂缝必将是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只有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控制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保证其不偷工减料, 保证按照强制的技术要求严格执行,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楼面开裂问题, 下面就楼面开裂的原因深入分析一下。

2 原因分析

造成楼面开裂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有人为主观的原因, 有技术、设备不到位的原因, 也有周围环境条件的原因。

2.1 浇筑混凝土时没有严格执行混凝土配比

很多时候, 技术人员, 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比不够合理, 搅拌不够均匀, 导致混凝土凝结滞后, 部分地方的应力过大, 有些地方的混凝土应力变小, 整个楼板不能均匀受力, 楼面开裂就在所难免了。造成这种开裂还有一种主要的因素就是楼板中钢筋含量、粗细程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有些建筑方为了降低成本, 将钢筋拉细, 导致其抗震系数大幅度下降。其中混凝土和钢筋的比例国家是有强制要求的, 一旦偷工减料, 将导致楼面的开裂。

2.2 混凝土用水不符合要求

在配比混凝土时, 加注水时, 没有重视水质量的监测, 水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混凝土以后的质量问题, 例如, 水中的氯元素含量不宜过高, 高含量的氯元素将在混凝土凝结后腐蚀其中的钢筋, 降低钢筋的使用强度, 为以后混凝土开裂埋下的很大的隐患, 有的企业为了降低建筑成本, 有意增加沙子和石子的含量, 但是这个含量一旦超过一定的标准后, 混凝土的强度将大大减弱, 混凝土凝结后开裂问题不可避免。

2.3 涨缩率考虑不充分是楼面缝隙的又一诱因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涨缩过程, 混凝土里的水大量挥发, 混凝土的体积和质量进一步降低, 涨缩过程伴随混凝土硬化凝结的全过程, 如果是环境温度较高的夏天, 在混凝土成型后没有及时进行喷水养护等后期处理, 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将随着涨缩过程不断集中, 造成事后房屋开裂问题。

2.4 自然环境条件考虑不足

一般在盛夏或严冬, 外界的气温比较极端, 在这个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将导致冷热涨缩量较大, 成为楼面应力集中的又一重要因素, 长时间的应力集中不利于楼面的建设, 这种张缩量将最终导致楼面开裂。

3 预防和控制

楼面裂缝问题是困扰居民的民生问题, 也是建筑业出现最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这样的楼房质量问题, 主要从建造过程着手, 严苛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严把钢筋水泥质量关, 注重工期与自然环境温度的关系, 严防偷工减料, 各种事前问题成分加以考虑。

3.1 严格按照国家强制要求配比混凝土

这个配比问题是防止楼面开裂的主要措施, 设计施工之前, 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气温、混合剂的负作用、应力等诸多因素, 因为这个配比随着这些因素不同而变化的。在钢筋的建构过程中, 钢筋用量、粗细、密度、材质等要完全满足设计建筑的需求, 严防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这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旦混凝土浇筑完成而没有满足相应的要求后, 楼面开裂便是自然的了。

3.2 严苛把控水泥、钢筋的质量

在招标的过程中, 拒绝商业贿赂。对于市场上各种类型的水泥、石子和钢筋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购买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严禁用低标号的水泥代替高标号的水泥, 而石子的大小, 均匀度也是招标的主要要素。混凝土硬化之后水泥浆释放大量的热量, 这样浇筑的混凝土将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 因此选用水泥是一个关键。

3.3 浇筑后养护是防止楼面裂缝的最后一道关

科学合理的养护是将混凝土降温工作摆在首位, 利用抗拉强度不断提高楼面的抗裂能力, 同时可以降低楼面内外温差的应力约束, 这样就能控制楼面温度变化造成的楼面开裂。在混凝土养护中, 25度是最为适宜的温度。一旦出现极端气温要停止作业。浇筑后出现降雨, 可以用彩条布遮盖楼面, 如果在地势较低, 或是地基浇筑时发生降雨, 可以挖一些排水槽, 防止没有凝固的混凝土长时间受到雨水浸泡。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养护混凝土当中, 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现浇板的养护, 若这部分养护做不好, 不但会因为缺水而导致出现裂缝, 而且还会使混凝土强度得到降低。

4 结语

楼面开裂、裂缝是建筑质量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建筑企业要严格控制混凝配比, 重点把控水泥钢筋的质量关, 浇筑作业之前, 及时掌握天气温度和情况的变化, 同时做好浇筑作业完成之后的养护工作, 建筑全过程把控混凝土质量关。同时加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 提高质量意识, 保质保量的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作为监理方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施工质量严格检查。只有从上述这些方面, 楼面裂缝问题才能有效遏制, 居民楼房漏水现象才会避免, 遇到地震等地质灾害, 楼房才能经得起考验。

参考文献

[1]何星华, 高小旺.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篇8

1.1 现浇混凝土楼面的裂缝,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

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 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 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 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 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 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 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 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 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 容易引起住户投诉。

1.2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

走向又重合 (即垂直) 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的同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1.3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 但受剧烈的市

场竞争, 导致各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 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 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

1.4 在施工中由于楼面上层钢筋网一般较细较软, 受到人员踩踏

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 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 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 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 甚至不设 (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

1.5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

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1.6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不到位, 使混凝土表面脱水造成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2 防治楼面裂缝的措施

2.1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1.1 在施工图纸会审中, 监理应建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对四

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 (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 全长配置, 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2.1.2 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要增设的抗裂短

钢筋采用Φ6-Φ8, 间距≤150,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当线管数量众多, 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 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1.3 对商品混凝土厂商要提出质量标准和要求, 控制好原材

料质量, 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 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 同时现场应逐车对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

2.1.4 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板底钢筋绑扎后, 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3) 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 必须行走时, 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 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4)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 (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 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 应重点整修。 (5) 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 扩大接触面, 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1.5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保证混凝土质量

(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 (一般不宜≤24小时) 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 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 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 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 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 做到轻卸、轻放, 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 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 (或传递) 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 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 (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 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 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 和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 以增强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1.6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

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 因此楼面混凝土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 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并建议采用混凝土养护液进行养护, 达到保证质量和提高工效, 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2.2 混凝土楼面裂缝修复措施当楼面裂缝发生较严重时, 板上

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 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 更易暴露裂缝, 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 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 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 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 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 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篇9

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如果站在住宅工程现浇楼板发生的位置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最为常见的就是房屋四周阳角位置的房间在距离阳角1米左右。也就是说在楼板分配式配筋负弯矩筋和角部放射筋末端或者是在其外侧45度的位置等地面斜角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裂缝。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自身的特性以及温差对其产生的影响。如果站在设计的视角上来看, 当前的设计准则当中比较重视的就是强度的因素, 而对剪力墙的刚度没有予以全面的考量, 所以在配尽量方面也就很难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而房屋的阳角会受到横纵向刚度的限制, 所以楼板的变形也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了沿着房间进行全长配置, 此外对其还要进行加密处理, 效果十分的明显。

2 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当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泵送商品混凝土完成浇筑环节, 但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使得市场内部的竞争日益的激烈起来, 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会掺入大量的杂质以降低混凝土的质量水平, 所以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 同时严格的按照成本投入的具体比例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促使企业不断的转变自身的观念, 树立质量意识, 提高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水平。

此外, 承包商在完成原材料订购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不同位置对混凝土要求的差异, 在选择混凝土的时候不能只是追求较低的价格, 不能因为价格问题而完全不顾混凝土的质量, 这样也就有效的避免了混凝土质量下滑或者是材料的品质无法保证, 此外在施工现场应该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半成品可以充分的满足施工要求。

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压受力在施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充分的抵御外部荷载所产生的弯矩问题, 同时还能在这一过程中避免混凝土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裂缝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 就一定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在钢筋的位置上设置保护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 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了混凝土垫块和模板的作用之后, 控制工作就变得更加的简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当垫块之间的距离已经超过了1.5米的时候, 钢筋网就无法保证其稳定性, 因此应该适当的对横向和纵向垫块之间的距离予以全面的控制。

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在施工的过程中, 多根先关的集散位置通常都是截面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作用, 这样也就使得应力更加的集中。从而使得建筑的薄弱部分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当预埋管线的直径长度并不是很大, 同时开间的宽度也比较小的时候, 通常是不会产生楼板裂缝问题的, 反之就会出现楼板裂缝的问题。所以针对那些相对较粗的管线或者是多根管线管线集散的地方, 就应该使用和线管保持垂直关系的段钢筋网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处理。

3.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 (一般不宜≤24小时) 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 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 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 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 做到轻卸、轻放, 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c.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 (或传递) 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 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 (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 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 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 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 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 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 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4 结论

当前的建筑施工工作中, 比较常见的就是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楼板结构, 该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会对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都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但是因为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全面的控制, 对其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 同时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裂缝问题给工程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这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摘要: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楼板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 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楼板位置是非常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的, 而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整个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子菲.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江西煤炭科技, 2007 (2) .

[2]吴斌.建筑施工中楼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包钢科技, 2012 (5) .

[3]叶华一, 吴东, 刘静.分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江西化工, 2012 (2) .

上一篇:无线DR下一篇:照明系统的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