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商业建筑(共12篇)
多层商业建筑 篇1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商业建筑建设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商业建筑内人员数量较多, 若建筑的防火安全性出现问题, 将会对人员生命造成重大损害。特别是对于多层的商业建筑来说 (一般建筑层数大于3层而小于等于7层的建筑为多层建筑) , 一般是设计成开敞的楼梯间, 很少会有楼梯间上层面。当发生火灾时, 产生的大量浓烟会将建筑的楼梯间包围。若建筑中的楼梯间不能通至平屋顶, 则楼内的相关人员就会陷入上不能到屋顶, 下不能通过楼梯间进入到下层的困境中, 被浓烟围困的人员由于精神紧张很可能会出现跳楼的情况。有些人不敢跳楼, 就会被围困在浓烟中窒息死亡。所以, 对于多层商业建筑来说, 楼梯间防火设计十分重要。通过增加楼梯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例如:增设防烟楼梯间、增设楼梯间上层面、增设室外疏散楼梯以及优化楼梯间细节部位设计等, 可以很好地增加建筑内的储烟量, 明显增强建筑的防火性能。
1 多层商业建筑存在火灾危险性的原因
对于多层商业建筑来说, 存在火灾危险性的原因包括:建筑内具有较多的可燃物、商业建筑用电量较大、建筑内货物的摆放易引发火灾、建筑内人员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大、商业建筑的安全出口较隐蔽等。
1.1 多层商业建筑内存在有较多的可燃物
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 现在的多层商业建筑内所经营的商品数量及种类越来越多, 除了包括金银首饰、不同材料的工艺品以及各种类型的化妆品之外, 还包括很多容易燃烧的商品, 例如:衣服鞋帽、床上用品以及电气电子产品等商品。其次, 虽然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商业建筑装修材料的性能有严格要求, 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很难完全遵守相关规定, 有些多层商业建筑进行装修时为了节约成本, 所采用的装修材料很多都是可以燃烧的, 而且有些材料燃烧后会产生有毒物质。这就导致了多层商业建筑的火灾载荷密度较大。
1.2 多层商业建筑用电量较大
商业建筑是经营性场所, 一天之内需要十多个小时的通电运行, 同时由于不同营销方式的需要, 建筑内用电方式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在电器销售区域, 为了吸引顾客以及方便顾客进行现场感受, 往往会有很多的通电运行设备, 并且设有很多的临时用插座, 这些都导致了多层商业建筑内的用电量较大。若发生火灾, 波及的范围将会很大, 对建筑内的人员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1.3 多层商业建筑内货物的摆放易引发火灾
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 在商业建筑内, 特别是服装鞋帽区以及床上用品区域, 在四周的围墙上挂满了各种展品, 更有甚者在区域的天花板上也挂着展品, 这些商品在性质上都是易燃品, 若发生火灾, 由于这些产品的“助燃”作用, 火灾会迅速地扩大, 同时将会燃烧得越来越剧烈, 不易被扑灭, 这就造成了多层商业建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火灾隐患。
1.4 多层商业建筑内人员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在多层商业建筑内购买商品的数量越来越多, 在商场内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 一种休闲方式。这就造成了多层商业建筑内的人员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在多层商业建筑内, 按照相关规定会在醒目的位置 (例如墙面、墙脚等) 粘贴禁止吸烟等警示标志, 虽然这样但是还会有很多人仍然不管不顾地吸烟。同时, 商业建筑内处于美观的考虑, 垃圾箱的设置一般都是在比较偏远的角落位置, 这就使得很多的吸烟人员将吸剩下的烟头随便乱扔。另外, 有些人虽然将烟头等扔到垃圾箱, 但是并没有将烟头熄灭就直接扔进垃圾箱中。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多层商业建筑火灾的发生。
1.5 多层商业建筑的安全出口较隐蔽
现在的多层商业建筑设计中大多数是以垂直升降梯或者自动扶梯作为主要的通行方式, 而且为了方便顾客的进出, 常常将这些通行方式设置在多层商业建筑中比较醒目的位置, 占据了建筑内最好的区域。相对而言, 多层商业建筑内的安全出口 (即安全疏散楼梯) 往往设置在比较隐蔽的角落位置, 不仔细找很难被发现。所以, 一旦商场内发生火灾, 商场内的人员可能无法快速地找到安全出口,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拥挤在自动扶梯的位置, 除了由于浓烟造成的熏坏之外, 还会由于拥挤、踩踏等造成人员的伤亡。
2 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防火设计措施
对于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的防火安全性来说, 通过增设防烟楼梯间、增设楼梯间上层面、增设室外疏散楼梯以及优化楼梯间细节部位设计等, 都可以很好地增加建筑内的储烟量, 明显增强建筑的防火性能。
2.1 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内增设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所谓的防烟楼梯间主要是指与建筑物主体的使用空间相隔离的楼梯间, 此楼梯间具有防烟前室、阳台、凹廊以及相关的防排烟措施。对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的防烟楼梯间进行设计时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 设计一个具有防烟前室、阳台或者凹廊的防烟楼梯, 按照相关规定, 防烟楼梯间的前室设计面积应≥6 m2, 若在楼梯间内具有消防电梯, 则防烟楼梯间的前室设计面积应≥10 m2。同时, 防烟楼梯间必须采用至少是乙级的防火门。另外, 在设计防烟楼梯间时还要设计出一个管道井, 此管道井用于保证正常通风, 从而可以为楼梯间内避难的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空间。
2.2 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内增设通向屋顶的设计
现在的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大多数没有设计通向屋顶的区域, 这就造成一旦发生火灾产生浓烟, 就会导致高层楼的人员既不能向屋顶走也不能往低楼层疏散, 最终造成窒息死亡的现象。所以, 在进行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设计时一定要将楼梯间通向屋顶, 并且在楼梯间与屋顶连接处设置相应的防火门。这样一旦发生火灾产生浓烟, 处在低楼层的人员可以快速地从建筑物地面通道逃离火灾发生区, 避免被上部的浓烟熏到;而处于高楼层的人员可以不用往楼下跑, 而是选择往屋顶上跑, 这样可以缓解全部人员向楼下跑造成的人员拥堵、疏散困难的现象。同时, 若火情较大, 跑到屋顶的人员可以将防火门关闭, 避免火情蔓延到屋顶, 造成二次受灾。在屋顶的人员除了可以不受浓烟熏到, 还可以安全地等待相关的救援, 有效地降低人员的死亡率。
2.3 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增设室外疏散楼梯
所谓的室外疏散楼梯就是指采用耐火结构制成, 同时与建筑物室内分离、建设在建筑物墙外的楼梯, 此楼梯一般都作为辅助防烟楼梯来使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的室外疏散楼梯应采用不可燃烧的材料制作, 同时室外楼梯每层的出口平台也要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并且出口平台的耐火程度要较高, 其耐火极限应≥1 h。为了防止火灾向室外楼梯扩散, 室外疏散楼梯的门至少采用乙级的防火门。要注意的是, 在室外的疏散楼梯中, 不能增设其他的窗、门等洞口, 防止由于逃生人员慌张跳窗逃生而造成摔死摔伤的现象。室外疏散楼梯宽度、扶手高度以及楼梯倾斜角度都有一定的行业规定, 以防人员在慌乱逃生中造成二次伤害。规定中, 室外疏散楼梯的限制宽度应≥0.9 m, 楼梯的扶手高度大约在1.1 m左右, 楼梯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应≤45°。
2.4 优化楼梯间的细部设计
多层商业建筑的楼梯间往往采用的是开敞的楼梯间设计, 如果可以把楼梯间的出入口改设成为具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门洞,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发生火灾的楼层容纳的烟气容量比不设门洞的楼层多很多,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加商场的防火性能。另外, 防烟楼梯间应增设较为完善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要具有火灾自动报警以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可以在发生火灾时快速将其熄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分析了多层商业建筑中存在火灾危险性的相关原因, 包括:建筑内存在着较多的可燃物、商业建筑的用电量较大、多层商业建筑内货物的摆放易引发火灾、多层商业建筑内人员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大、多层商业建筑的安全出口较隐蔽等, 同时阐述了多层商业建筑火灾危险性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火灾隐患, 并且提出了相关设计措施来解决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的防火问题, 包括: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内增设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内增设通向屋顶的设计、在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增设室外疏散楼梯、优化楼梯间的细部设计等。在多层商业建筑中只有增加了楼梯间的防火设计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才可以安全、快速地疏散内部人员到安全的位置, 为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切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军, 王庆华, 李国富.多层商业建筑楼梯间防火设计措施[J].江西建材, 2013 (02) :15-17.
[2]许金浩.多层建筑的楼梯间防火设计对策[J].中华建设, 2014 (05) :28-29.
[3]杨乃雷, 郭得山.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措施[J].科技信息, 2007 (14) :18-19.
多层商业建筑 篇2
色彩的小面积与大面积的视觉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从城市地块规划及项目整体性考虑,多层建筑所构成的居住区一般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其建筑立面的色彩延展、群化之后的可视面积也是较大的,这样就需要考虑其构成的心理影响力。每一种色系都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力与影响力,在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又是多元的。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中要遵循选定色彩、调试色彩、色彩搭配、群化扩大的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色彩的选择定位。在初步选定建筑立面色彩后,再反之从空间体验者的角度感受群化后的色彩氛围,最终确定主色调及具体色彩构成元素。
3.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与城市规划
(1)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色彩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与之相对应,不同区域的建筑会有各自功能性的色彩表现。建筑的色彩总是要有其功能、风格、适用人群的定位表达,这样就要求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时要宏观考虑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所属区域、地块的功能形象定位,找到表达功能相呼应的色彩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风格协调。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属国家、所处地域、居住人群、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会有独特的风格面貌,每个城市的独特性格可以由色彩来构建印、表达。在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前期,要综合考虑政策性、文化性的总体要求,在色彩定位中做到个体精彩服从整体风格。
4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心理影响力
建筑是抽象的艺术,建筑色彩更是抽象的视觉表现因素,建筑色彩由其广阔的空间面积、围合的空间氛围,以及与自然光线的复合变化决定,对于人们的居住感受有着潜移默化、印象深刻的覆盖性影响。色彩作为独立的符号因素,以视觉示人,形成氛围、给人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又会产生新的视觉形象、衍生出丰富的表现可能性。我们认识到的色彩是剥离了形象、体积、空间、质感等因素而独立存在的视觉符号,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可塑性。
5结语
探讨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篇3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住宅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
如前所述,多层住宅一般是指4--6层的住宅,通过公共楼梯解决人们的垂直交通,借助6层的户内楼梯越入7层,使顶层住户获得屋顶花园或露台,改善其居住条件。一层住户免费获得私家花园,来弥补日照不足的缺点,提升一层住房的卖点。多层住宅的优点归纳如下:第一它比别墅类住宅占地节省,平均计算,建设用地费用大大节省,房价降低;第二购房者易于接受。公摊面积少,多层住宅不需像高层住宅那样设置公共走廊、消防连廊、电梯间、屋顶水箱间,设备管道井洞等等大量的公共面积,使住房的有效使用面积大大提高;第三多层住宅建筑具有较长的设计历史,成熟的设计经验和简单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第四多层住宅结构体系简洁,投入机械设备少,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工期短,销售快,开发商贷款周期短、利润高。基于上述优点,多层住宅是开发商和购房群体首选的住宅类型,是城乡最普遍最大量的住宅类型。
2.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
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
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施工面过于分散
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
4.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
4.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
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質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4.2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4.4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验收的优化
样板管理制度是质量控制的发展纲要在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中,可以套用传统的优秀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优化,比如《项目经理部样板管理办法》是本项目经理部在工程质量管理上的主要举措之一,样板施工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施工质量的最终考评,而将其扩展到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施工程序的正确性、合理性的确认,使参与样板施工的分包队伍,在实施中接受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培训,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施工做法、统一质量验收标准,为推广施工后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保证。为保证多层民用住宅工程质量,实现过程精品,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质量目标,编制了高于国标的项目质量验收内控标准,并加大质量过程检查密度及实测点数,由常规的质量抽检,变为普查。在工序验收管理上项目部设立了内部三级检查制度,实行内部质量验收的层层把关。通过内部三级检查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在监理公司验收中,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部分施工工序达到免检。
6.结语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施工材料设备等管理等工作,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等都要正规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多层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管理工作,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从技术、人事制度上等方面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提高每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2]杨洋.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J].建筑工程资讯,2008,07.
[3]马洪涛.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实施重点[J].工程监理,2009,10.
[4]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多层建筑新型粘土砌块 篇4
为多层住宅和商业建筑创造的一种新的WS砖系列产品“Unipor WS 10 Coriso”———这种新型粘土砌块用矿棉颗粒填充, 独特之处在于其良好的绝缘隔音性能与高强度结构组合。新型砌块在保温隔热方面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导热系数为0.10 W/m·K。特别开发的“Unipor's W07 Coriso”绝缘隔热粘土砌块能被住宅全方位使用。因为粘土砌块的导热系数为0.07 W/m·K, 就使建筑物整体外墙的传热系数的值约为0.14 W/m2·K成为可能。此砌块使用后墙体最大传热系数值达到0.15 W/m2·K。此外还有专用粘土砌块产品, 这个相当特别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以粘土为基础的百叶窗”。担当一个外部百叶窗辅助部件, 它能提供足够的空间以正常大小的百叶窗为形状阻止夏天过热的热气侵袭室内空间。
对多层建筑室内消防系统的思考 篇5
一、国内多层建筑室内消防体系的现状及弊端
尽管在新修改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增加了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但我国多层建筑室内灭火系统仍以设置室内消火栓为主。实践证明,室内消火栓系统能有效使用的机率不高。火灾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车水带接龙的方式将消防车内的水送入室内使用,或者利用消防车在室外对着火部位进行灌救的情况较多。这样,室内消火栓设置的意义无法得到体现。主要原因:一是在当前全民消防意识普遍不高,灭火技能和基本的灭火器材操作知识缺乏的现实条件下,火灾时一般民众不可能有效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来灭火。所以室内消火栓系统最终还需要有严格训练的消防队员来使用。但火灾时起火单位熟悉本单位室内消火栓系统的人员不一定在现场,消防人员又对内部系统情况一般都不熟悉,很难快速有效利用室内消火栓来灭火;二是调查发现,室内消火栓系统多数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保养,或是阀门锈蚀不能开启,或是水带水枪缺失,导致关键时候无法使用。三是从安全角度上讲,在可以利用外来水源灭火,特别是又没有人员被困火场的情况下,消防队员没必要冒险进入建筑内取用室内消火栓来灭火。
还有,众所周知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扑救初期10分种内的火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规》制定时的许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已使得住宅、办公场所、消费场所的装修标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建筑的火荷载,相应的火灾危险性和大火蔓延速度也大幅提高;灭火程度极低的室内消火栓系统极易耽误火灾初期极为宝贵的扑救时间,造成火灾的蔓延。
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及设置必要性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优点是:不需人员到起火点操作,值班人员只要在消防控制室就可以完全监控整栋楼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救。灭火成功率高,特别是对控制初起火灾极为有效、可靠。据国外的资料介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以美国为例,从1925年到1969年的45年中,安装这一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81425次,灭火、控火成功率达96.2%。又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1886年到1968年的几十年中,安装这一系统的建筑物共发生火灾5734次,灭火成功率达99.8%。国内也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如1958年建的厦门纺织厂,曾发生过四次火灾,均由喷水头自动启动将火扑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其目的性强,直接面对着火点,效率高,水渍少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可以普及使用的主动固定消防设施。在美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仅在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工厂和仓库中普遍使用,而且已经发展到在家庭住宅中安装这一系统。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我国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经有40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现在在技术、产品配套、全自动化程度、操作等方面都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以及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使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相对价格大幅下降。据统计,国内安装该灭火系统的费用一般占工程总投资的1~3%。与室内消火栓系统相比,费用并没有升高多少,而灭火成功率却增长了数倍。完全符合经济利益的要求。
结论:
纵上所述,多层建筑建立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体的灭火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也是可行的。但受《建规》中以消火栓为主进行室内消防系统设计的规定以及消防设计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影响,要实现以自动喷水为主的目标,势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修改《建规》,使设计者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以室内消火栓为主或以自动喷水为主的消防设计方案。肯定自动灭火系统的主力军地位,在多层建筑中逐步淘汰室内消火栓系统。
多层商业建筑 篇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19-01
摘要:
对多层砌体建筑地震破坏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特别强调了进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筑抗震概念结构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砌体建筑;结构抗震;震害破坏;概念设计
由于多层砖混砌体建筑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抗剪、抗拉、抗弯强度都很低,因此,砖混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较差。造成砖混结构在地震中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所以,从根本上说,提高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必须从改进材料着手。同时,无论从发生地点、时间和强度来说,地震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做到准确预测建筑将遇到的地震特性和参数,以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來看,是非常困难的。大量的抗震调查资料和破坏试验显示,静力作用下合理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未必合理。从结构动力计算、材料的时效性及阻尼变化等因素考虑,单靠“计算设计”是很难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因此,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也就是本文笔者所强调的“抗震概念设计”。下面,通过对多层砌体建筑结构震害的破坏情况加以分析,论述有关多层砌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步骤。
1 震害破坏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许多有关震害破坏实例、破坏试验和有关资料分析研究中,可以发现,多层砖砌体建筑震害破坏的主要情况有以下几方面。
1.1 承重横墙。承重横墙破坏情况主要表现在由剪切变形引起的剪切破坏,一般呈斜向交叉的X型,也即通常所说的交叉裂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砌体抗拉应力不足,在地震力的反复作用下而形成的,其变形特点表现为剪切变形,也是震害破坏的主要形式。当墙体高宽比不同时,裂缝的变形形式也有所不同。多层砌体建筑的承重横墙破坏具有以下特点:一般表现为底层比上层严重且大部分发生在底层,特别是当上层结构无大开间时尤为严重;与圈梁设置有重要联系。实践表明,地震破坏时,在上下圈梁间墙体往往会发现锯齿形塌落破坏,说明圈梁设置对墙体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增强了纵横墙连接,增加了建筑整体性及整体刚度,增加了墙体稳定性,提高了墙体抗剪能力,约束了墙面裂缝开展,抵抗了建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造成破坏等等;横墙门洞大小及布置的影响。横墙墙肢是以其抗侧移刚度的比例来分别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因此,砖墙开洞比例要适当控制且洞口位置尽量上下对齐,保持一致。开洞位置不能影响纵横墙体整体连接,不要在砖墙上任意预留施工洞。
1.2 纵墙。纵墙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外纵墙整片倒塌。主要起因是施工中内外墙没有同时咬槎砌筑,交接处留有直缝或马牙槎;外纵墙窗间墙剪切破坏。其破坏情况与承重横墙破坏情况相似且多发生在底部1~2层墙体,主要起因是窗间墙抗剪能力较差;外纵墙受内横墙项推破坏。主要起因是由于内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开裂而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顶推两侧外纵墙而使得外纵墙发生破坏;内纵墙墙肢出现斜裂缝或交叉裂缝。这种破坏往往在内纵墙开有规则门洞且洞口间距较小时发生,其变形属于剪切变形。
1.3 墙角。这种破坏形式也经常出现。主要起因是地震对建筑扭转作用在墙角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加之墙角们于建筑尽端,建筑对它的约束作用相对偏弱,其破坏形式按墙肢高宽比不同而不同。特别当建筑端部存在楼梯或大开间建筑,由于其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墙角破坏更为严重,甚至会出现天面墙角被局部抛出,也即通常所说的“鞭端效应”的现象,危害特别严重。
1.4 楼梯间墙体。大量震害调查表明,楼梯间部位的墙体破坏往往比其它部位墙体破坏严重的多,而楼梯构件本身则很少破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部位墙体横向支撑较少,其整体刚度相对较弱,从而导致该部位容易产生较大变形而破坏。特别是当楼梯设置在建筑端部时,这种破坏更为明显。
1.5 其它部位。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破坏情况外,还有建筑附属结构破坏、山墙破坏、楼盖与屋盖破坏、施工质量影响以及伸缩缝太窄而引起的撞坏等其它破坏情况,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2 多层砌体建筑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意义
我国建筑设计的总原则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也即“多遇地震下不坏,设防裂度下可修,罕遇地震下不倒”的原则。对于多层砌体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保证实现我国建筑设计总原则,必须首先进行抗震概念设计。
2.1 前面已经讲过,提高砖混结构抗震性能,从根本上讲,必须从改进砌体材料着手。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全面改进砌体材料还不太可能,只有通过抗震概念设计,才可以尽量避免由砌体材料脆性性质而引起的地震破坏;
2.2 第二:对于多层建筑砌体结构静力设计,设计人员比较容易控制。但大量震害表明,单靠静力计算设计是不可能设计出具有良好抗震概念设计思想,许多规定来自于震害经验的宝贵总结,并吸取了试验研究的成果。
3 多层砌体建筑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步骤
多层砌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在抗震设计基础上再进行静力计算设计,其具体设计步骤可按如下进行:
收集基本资料和数据→选择结构体系(对于6度区建筑,直接采用静力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确定结构布置和构件尺寸→计算基本参数→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底部剪力法)→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及必要时的变形验算)→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满足要求,需相应调整结构布置或构件尺寸重新计算基本参数或者调整材料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等)→抗震构造措施→施工图设计。
4 多层砌体建筑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4.1 结构选型和布置的一般要求。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布置均匀、对称和上下对齐;词语平面突出部分长度和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长宽比不宜过大;建筑物立面刚度和质量分布力求对称均匀。布置时尽量减小刚度偏心,尽量避免楼梯单独布置在建筑的端部;在选择结构体系时,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或纵横墙壁承重体系;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宜采用防震缝,缝宽建议取80~120mm;
4.2严格按照抗震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控制建筑高度、层高和层数,限制建筑局部尺寸,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建筑总高度要用高度和层数两项指标来进行双控。有些设计人员经常疏忽这个问题;限制总度和总宽度比值。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性;限制抗震墙最大间距。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强纵墙横向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控制横向地震力作用。
4.3 改善结构和构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主要措施有: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合理布置钢筋砼现浇圈梁;采用配筋砌体等。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墙体发生剪切破坏。此外,对于软弱地基采用砖墙条基础时,还应在基础相应部位设置闭合圈梁一道且该处圈梁高度宜适当加大。
4.4 加强墙体纵横墙交接处的拉接。主要包括:纵横墙交接处要同时咬槎筑或留坡槎,不应预留直缝槎和马牙槎;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纵横墙交接处及构造柱与后砌墙体间的拉结钢筋。
4.5 其它构造措施。如在阳台转角处和女儿墙每隔半开间设置一后浇钢筋砼小柱;突出墙外的小烟囱配置双向构造钢筋;门窗洞口最好采用钢筋砼过梁等等。
综上所述,对于多层砌体建筑的抗震设计,熟悉静力设计的技术人员,必须把握并较深入地理解抗震概念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工程不断进行实践、分析、总结。这样,设计抗震结构的能力必定会有一个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多层建筑的隔震技术研究 篇7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利用结构的强度和结构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抵抗外来的地震力。主要是采用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加大空间刚度,设置剪力墙、圈梁、构造柱,改善支撑体系,改进节点构造,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延性等措施。隔震技术则是采用一种特殊措施来隔离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使建筑物在地震时只产生很小的振动,不致造成结构和设施的破坏,还能保证结构上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采用设置叠层橡胶支座的措施对兰州某商住楼工程进行了隔震设计,检验了多层框架结构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后的隔震效果,提高了其抵抗超烈度地震的能力。
2 工程概况
房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参数见表1。设防烈度为8度(0.30g),设计烈度为7度(0.15g)。场地类别为Ⅱ类二组建筑场地,场地特征周期Tg=0.4 s。房屋至发震断层距离大于10 km。
3 隔震方案和隔震支座
3.1 隔震方案
1)将隔震支座设置在1层楼面以下,使1层以上结构与基础隔开,以达到隔离地震能量、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的目的。2)将长段与短段分开,两者之间设置隔震缝,柱边至柱边的净距离为50 cm。
3.2 隔震支座
1)隔震支座位置。a.隔震支座放置在基础墩上,其形心与基础墩截面形心重合。b.隔震支座顶面标高的确定原则:不同规格的隔震支座其顶面都设计在同一标高上。具体确定方法为:由一层地面的结构标高减去该层梁板中最大一根梁的高度,若一层地面的结构标高是-0.03 m,该层梁板中最大一根梁的高度为1.00 m,那么支座连接钢板的顶面标高即为-1.03 m。c.隔震支座底面标高的确定:由隔震支座连接钢板顶面标高减去两块连接钢板的厚度(20×2=40 mm),再减去支座的高度即为支座底面标高。
2)隔震支座的型号及数量。本工程是丙类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限值应不大于15.0 MPa,即可由上部结构按7度(0.15g)设防计算出每个支座处的轴力设计值,确定出每个支座的直径。隔震支座的型号及数量统计见表2。
3)隔震支座上部楼板设计。隔震支座上部楼板采用现浇板,以加强隔震层的整体性,其厚度为140 mm。
4)梁柱节点设计。为了保证隔震支座的安装,隔震支座上部梁柱节点的最小平面尺寸可取为:GZY400型:550 mm×550 mm;GZY500型:650 mm×650 mm。梁柱节点的高度至少应取隔震层最大一根梁的高度。梁柱节点处适当加强。
5)隔震支座的连接。隔震支座与基础墩和梁柱节点的连接见图1。
4 隔震分析与验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具体规定,按设防烈度8度(0.30g),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的隔震与不隔震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及验算。
4.1 计算简图
1)楼层示意图见图2。2)时程分析计算简图见图3。
4.2 计算参数及地震波选用
1)计算参数。隔震层和上部结构计算参数列于表3~表6中。
2)计算用地震波。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选用计算用地震波的要求,在每一时程分析时都选用了三条地震波(两条天然波和一条人工波)。鉴于隔震小震、隔震大震、不隔震三种情况的结构基本周期不同,每栋建筑共选用了9条地震波。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取为:
多遇地震:110.0 cm/s2;罕遇地震:510.0 cm/s2。
在选择地震波时还考虑了所选地震波的地震影响线曲线在结构基本周期附近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线曲线比较靠近,可实现三条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线曲线与规范地震影响线曲线有良好的统计意义相符。其中,EL-centro地震波的时程曲线见图4。
5 计算结果
1)结构周期。结构隔震与不隔震状态的基本周期见表7。从表7可知:隔震后结构的第一周期比不隔震动第一周期延长了很多。大震下结构的第一周期比小震下结构的第一周期大。
2)减震系数。减震系数与对应设计烈度见表8。
3)罕遇地震时隔震支座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剪力。计入扭转和偶然偏心后,支座的最大位移及最大剪力见表9,表10。
4)隔震前后各层最大层间剪力对比、最大层间位移对比。以下利用ANSYS分别对该建筑在EL-centro波、TAFT波与人工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取用三条波结果的平均见表11~表18。
kN
kN
kN
由分析可知,该商住楼工程通过在基础墩上安放橡胶隔震座,有效降低了结构的地震作用,即在设防烈度8度(0.30g)地环境下,隔震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降低到7度(0.15g)反应水平隔震支座强度和罕遇地震下支座的水平位移也满足要求。
kN
cm
cm
cm
cm
6 结语
经分析研究表明,用橡胶隔震支座对多层框架结构进行隔震处理后,结构地震效应比未隔震时大幅减小,隔震效果突出;且大震下体系的控制效果较小震下体系的效果更为明显。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体系的隔震进行分析设计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家祥,刘再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3]陈.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7):67-68.
[4]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5]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6]徐忠根,周福霖.我国首栋橡胶垫隔震住宅楼动力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6,12(1):38-42.
多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探讨 篇8
多层建筑的工程场地, 容易出现浅层的土质无法满足建筑物基础承载力以及变形的设计要求的问题。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地基处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深基础方案。桩基础, 沉进和地下连续墙都是在坚实层或者岩石层作为持力层深基础的常用类型, 但以桩基类型应用最为广泛。
优先选用桩基础方案的建筑类型:
(1) 能够承受较大的垂直拔力和水平力防止建筑物倾斜, 如重工业的烟囱、电力输送塔等具有高结构的建筑物;
(2) 不允许有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的高层建筑物, 如大型仓库、粮仓等需要承受大载荷以及重型工业厂房;
(3) 对需要最大限度减弱基础的振动对建筑物的结构影响, 可控制建筑的沉降速率的基础, 如精密设备的基础;
(4) 软土层或松散土层上建设的永久性建筑, 为了达到最好的减震目的, 优先选用桩基础方案。
总之, 桩基的设计首先一定要做好对建筑工地的勘查, 选择最适合地基的基础结构, 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二、桩基的施工技术要点
1.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施工的设备主要包括桩管、桩锤、桩架、卷扬机滑轮组以及行走机构, 主要适用于粘土、淤泥、砂土等软土质的施工场地。对于砂砾石、岩层等密实坚硬的土质则不能使用。首先要埋设一些混凝土的预制标杆, 然后对桩机进行精确的定位。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之后, 就可以进行锤击沉管打孔工作。灌注混凝土之后, 就可以成桩了。在施工时, 用桩架起吊钢制桩管对准混凝土预制标杆, 并且将麻绳垫在桩管和桩尖处防止有地下水渗入。在桩管上方要套上桩帽, 缓慢的将桩管和桩尖压入土中。在此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桩管的垂直度偏差在5%以内, 并且桩管和桩锤一定要在同一直线上。开始锤击一定要轻, 以防过重造成不垂直。当轻击到标准程度并且没有偏移出现, 再用正常力进行敲打。深度达到标桩高度的时候, 一定要检查桩管内是否进水或者泥浆。检查完毕之后, 再灌注混凝土。
在拔管的过程中, 一般的土质每分钟拔出1 m左右, 在软硬土质交界处速度要尽量慢一些。因为在这些部位容易出现塌方, 速度控制在每分钟0.3~0.8 m。有时候会采用倒打拔管, 如果采用单动气锤, 每分钟不能少于50次;若采用自由落锤, 每分钟不能少于40次。
中心距大于3.5倍桩径的桩属于稀疏类型,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连打的方法。如果两个桩的中心距小于3.5倍桩径的情况, 适合采用跳跃打桩的方法,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断桩现象的出现。如果土质比较差, 并且淤泥较多, 应该采用控制时间的连打方法。在相邻桩的混凝土凝固之前, 把在影响范围内的桩全施工完毕。
(2) 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与锤击沉管灌注桩不同, 振动和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更适合稍密和中密的砂土土质中。这两种施工中分别采用振动桩锤和振动冲击锤, 施工工艺完全相同。都是先将桩管先沉入土中, 然后再灌注混凝土。
施工时同样先安装好桩机, 将桩管下的活动桩尖先合起来。再把桩位对准, 保证桩管的垂直度, 然后慢慢的放下桩管, 压入土中。启动激振器, 直到桩管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振动。随后将准备好的钢筋笼放入到桩管内, 再把混凝土灌入, 再次开动激振器。一边将钢管拔出, 同时还能将混凝土振实。
一般施工中比较常用单打法的施工方法。在桩管达到要求的深度后, 一边灌注混凝土一边拔桩, 同时振实混凝土。但是在含水量比较少的土质层, 比较适合使用预制标杆, 一般土质适合用活瓣式桩尖。在灌入混凝土之后, 保证激振器先振动5~10 s, 然后再边振边拔。在每拔0.5~1.0 m时, 振动5~10 s然后再继续拔。如此这样反复进行, 直到桩管全部拔出。如果采用活瓣式桩尖, 拔出的速度不宜过快。在一般的土质中, 1.2~1.5 m/min为宜;在软土层中, 0.6~0.8 m/min为宜。
2. 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1) 预制桩的施工准备
首先要清理打桩的施工场地, 保证打桩的部位地下管路不会受到损坏, 或者存在阻碍打桩的硬基础设施。在地面上, 场地要平整,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不影响桩机的移动和平稳性。基础桩最好是选用具有知名度的厂家生产的, 并且带有详细的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文件。对于运送到场地的桩, 要对其强度和表面平整度进行仔细检查, 配备型号相符的桩机。工程技术人员最好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 既保证了团队有新鲜的成员, 又不失团队的经验性。员工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施工技术、图纸的阅读、工艺流程的掌握, 尤其是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 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 预制桩施工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打入式预制桩的施工方案。
1) 抄平放线及定桩位
在施工现场不影响打桩的位置, 设置不少于两个水准点。目的是时刻检查预制桩的入土深度, 同时也能起到抄平场地的作用。控制桩的轴线, 保证桩的位置的准确度, 偏差不能超过20 mm。
2) 土方开挖和回填夯实
在土方开挖时一般采用工程机械, 一般选用一辆挖掘机和装载机, 留够回填用土。基础回填一般按顺序从下到上的分层铺筑, 每层铺筑30 cm左右。然后夯实3~4遍, 并且在周围50 cm需要用人工进行夯实。对回填的土一定要严格审查, 有机含量不能过高, 不能有垃圾掺杂。
3) 桩承台及承台梁的施工
桩基施工完毕之后还有承台和承台梁的施工项目, 但是施工的前提必须是桩基验收合格。首先要准确测量出承台梁的位置, 然后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地基的检查验收合格之后, 才能全面的施工。
4) 打桩的注意事项
开始打桩时, 落距一定要短而且力度要轻。当桩入土达到12 m时, 用全落距击打。记录桩每下降1 m所用的时间, 便于观察记录桩的下降速度, 并且保证下降均匀。还要注意, 每次锤击的间歇时间不能过长, 并且防止锤子的偏心造成桩的损坏或者偏心。经常检查桩机的工作状态, 如绳索是否牢固、桩机是否水平。最后为了保证设计的标高, 需要将桩头按要求截掉。
三、桩基的施工质量管理
1. 审核边缘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由于工程中原因的不确定性, 沉桩施工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 尤其是锤击桩特别容易出现偏差。承台的边缘尺寸一定要满足规定的要求, 不然很容易出现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但是桩身已经超出了承台梁的边缘的情况。
2. 审核桩顶标高正确性
在施工中, 经常会出现质量上的通病。在设计中, 施工图的桩标高经常会定的比较低, 这会给施工带来诸多问题。大部分原因可能是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经验不足, 在确定沉桩的桩顶标高的时候, 应该考虑到锚筋焊接长度、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嵌入承台的长度。
3. 规范破桩工作
在桩基开挖之后, 有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那就是破桩头。破桩头需要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去管理这项工作, 并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技术的交底工作。
破桩工作的顺序:去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凿出四角主筋→剔除凿出钢筋网片→松散混凝土块, 注意嵌入承台的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4. 统一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的控制最后主要取决于质量验收的标准和规范。由于技术规范的不断更新, 很容易造成许多旧的规范没有及时更新, 造成规范的执行出现混乱。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 必须严格规范统一规范标准, 按照新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四、结语
桩基工程是整个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万丈高楼平地起, 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把握各个环节, 严格履行规范要求, 并且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只有保证桩基的质量,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新峰.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 2011 (11) .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探讨 篇9
1 多层住宅建筑的概述与结构分析
1.1 多层住宅建筑的概述
多层建筑是指由2个户型或者2个以上的上下进行结合的住宅, 一般是4到6层的建筑。多层建筑不同于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一般由两户型加成, 由于户型较少, 所以采光会较好。当然许多事物都无法趋向于完美, 只能慢慢完善。在此就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2 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点
多层住宅建筑相对于地层住宅建筑来说, 多层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小, 同样的占地面积, 多层建筑的利用率就会更高些, 现在的土地资源那么稀缺, 寸土寸金, 所以利用好土地面积非常重要。多层住宅建筑相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来说, 多层住宅建筑由于没有高层建筑的高度, 反而成就了它采光效果较好的机会。而且多层建筑的工期也会短些, 楼房的维护成本也低些。由于地层住宅可以不设置电梯, 高位水箱, 高压水泵等, 所以建设、装修、维护等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因此购房成本不会太高, 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这就是多层住宅的优势所在。
1.3 多层住宅建筑的缺点
相对于高层建筑, 多层住宅没有高层建筑的视野开阔, 而且容易受噪音的影1.
1.4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混凝土宅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框架轻板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不同, 其影响也不同, 对自然的承受力也不同。
(1) 混凝土宅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混凝土宅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雨水容易从建筑砂浆缝隙渗入。抹灰难度大, 易渗漏, 易开裂; (2) 框架轻板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内墙与外墙的承重能力都不是很高, 但建设便捷。维护方便; (3)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这类结构体系的外墙设置可以就地完成, 研究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和特点有利于施工的管理。
2 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
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需要了解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关注建筑关键部分着重进行修饰完善。管理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控, 从材料到施工过程都要实行监控, 做好质量大关。
2.1 成本管理
做好成本管理, 不是要做成豆腐渣工程, 而是严格做预算, 以免造成浪费。材料的购进, 施工人员的工资, 工程建筑师的设计费等等都需要做好预算。监控成本的过程, 做好成本管理。
2.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建筑的核心所在, 是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人民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材料的购进到施工过程方法, 都要把好质量大关。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 结合结构体系择优施工。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都要考虑, 提出最佳应对措施。
2.3 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不仅是施工人员的安全还有建筑的安全, 做好防护带的布置, 防治土砖块掉落, 保证人员安全。
2.4 施工过程监理
多层住宅建筑过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 经验丰富, 对建筑的分析研究都会比较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提出有效的建议。造价建议, 过程监控, 时间控制等等。监理要做到协调单位与施工方的关系, 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 积极考虑对建设过程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工作。加强多层民用住宅的施工管理, 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以及质量保证, 也可从中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总得来说,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多层民用住宅的施工管理:第一,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 使得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得到施展第二, 在成本、安全、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做好工程监理, 了解现代建筑结构特征;第三, 考虑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人为的或是自然的都要在范围之内, 控制好施工过程。
3 结束语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工程施工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工作, 尤其要抓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要点, 加强施工过程监理, 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摘要:近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 多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从分析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缺点和结构体系入手, 探讨了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设计浅谈 篇10
1 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
多层住宅建设的设计理念大多来自于沿海地带, 在新疆地区的住宅建筑开发企业中也以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居多。但是, 根据新疆特有的气候条件, 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必须以符合新疆人民的生活习惯为基础, 满足新疆地区居住人群的不同需求。因此, 需要体现舒适性、合理性、统一性的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1.1 住宅建筑舒适性设计
在需要满足人们现代化居住要求的条件下, 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能够“住得下”, 更要能够“住得好”。也就是说, 现在的住户越来越看重的是住房在居住时的舒适性, 他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主要包括了景观、采暖、通风、日照、室内采光、美观、自由、舒适、方便等多方面的因素, 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的多层住宅建筑, 由于新疆的气候早中晚温差大, 冬天较为寒冷, 所以人们会更加多地去关注住宅的采暖、日照、通风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因而对于舒适性的满足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 使住房更加趋于自然, 不仅要具有当下的时代感, 还要体现出家庭、自由的那份温馨、舒适感。
1.2 住宅建筑合理性设计
就现在住宅建筑的整体设计趋势来看, 未来的多层住宅标准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 最为明显的就是在细微之处, 小的细节将会得到更大的重视。当然, 这是要在整体布局相对合理、功能性比较齐全的基础上再进行的。细部的设计更加看重房屋的深刻文化内涵, 体现出房屋主人的某种特殊风格。任何一个设计的体量、尺寸都应当从人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去考虑。作为房屋的最主要接收者———主体人在接触到建筑时感觉到的那种舒适感就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该设计的好坏程度。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千万不能够忽视一些很细小的细节问题, 从人的需求方面考虑才是获取成功的最大关键所在。
1.3 住宅建筑统一性设计
现在的住宅建筑修建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私人一幢或是几幢的修建, 而是一个集团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因此, 设计也是以规模性的小区为前提来进行相应的小区规划和设计。那么, 在进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时, 就不光要考虑到室内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安排, 还要综合考虑到室外优美环境的营造, 室内外功能的合理搭配。以做到让我们的居住者在其中能够更加舒适、卫生、安全、方便地生活。如在新疆地区, 还要结合该地区的自身城市特色、气候环境等, 主要保证该居住区内的房间通风良好、日照充足, 各种暖气供应设施齐全, 不仅能够达到取暖的效果, 还要能够满足节能要求。这样对小区的总体进行规划, 可以帮助提升小区整体的建筑风格品味, 还能保证内部设施的齐全, 是进行设计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2 新疆地区特殊设计分析
2.1 错层式的户型
在多层住宅建筑的发展进程当中, 有一段时间“错层”式的户型曾经在新疆的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市场当中出现过, 它主要是通过将整个套型内的原来就是同一个标高的这样一部分地面、楼提高大约300毫米到450毫米左右, 就以此来进行使用功能区的划分, 那时的房地产销售商曾大肆宣传, 以此来作为房屋的一大卖点, 并且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一大客户群。但是后来因为对于建筑的抗震设防非常不利 (新疆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是8度) 、又不方便家中的那些行动较为不便的老年人们使用, 所以就又渐渐地退出了房地产市场, 但是现在它又伴随着基本没有抗震要求的那些南方房产商再次回到了新疆的房地产市场, 重新掀起了购买一个小高潮。
2.2 屋面的独特设计
1) 新疆的屋面是直接选用的南方住宅方案当中的多层式住宅建筑, 在冬季, 气候寒冷, 特别是雨雪天气, 屋檐挂冰的现象尤为严重, 经过我们专业的建筑师进行改造设计之后, 在屋檐口处加设了檐沟并且将坡屋面的排水向平屋面引导, 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冬天发生挂冰现象伤到人的危险情况发生。
2) 新疆的气候通常是昼夜温差大, 冬季漫长, 每当冬春交接、降雪后、或是秋冬交接时, 屋面的积雪开始融化, 屋面的采用外部排水设置的檐口挂冰的现象就会尤为突出, 因为冰柱的断裂在坠下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事故, 因此新疆在两千年之前在设计这样的多层式住宅建筑时, 大多数都是采用的平屋顶的、有组织的内排水系统。
2.3 飘窗、凸窗的设计
不能否认, 住宅建筑的飘窗、凸窗能够为建筑增加非常立体的造型上的视觉变化, 我们的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也非常地喜欢采用这样的设计, 同时, 该设计还能够为业主们提供一定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可供使用的空间, 并为房地产商们销售房屋带来了又一个卖点。但是, 飘窗、凸窗这些大量被南方的住宅建筑设计所应用的惯用手法, 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入到新疆地区市场后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因为房地产商只一味要求多增加飘窗、凸窗的设计, 而不管该住宅建筑是什么方向的走向。其实, 对于向新疆地区那样的天气气候要求, 也就是严寒地区, 除了南向以外就不应该再设置凸窗了, 在这时候就该调整一下施图设计及设计方案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当中, 多层式的住宅建筑应当在设计的方法上严格应按照国家所规定的多层住宅建筑标准来施行。并且, 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最切合实际的建筑设计技术和建设条件, 按照住宅的类型和工程项目来具体选择, 尽量保证实现多层住宅建筑设计在标准化上的完善。总之, 住宅建筑的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的各种需求, 以最优化的方式呈现出最完美的住宅形式。
参考文献
[1]严剑斌.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J].四川建材, 2009.
[2]农晓英.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元素[J].陕西建筑, 2008.
[3]王振东.房地产商开发多层住宅设计的经济意义之我见[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多层商业建筑 篇11
多层建筑基层以深基坑形式进行修筑,对其加固可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国家最新出台的建筑工程管理条款中,将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定义为深基坑。在挖掘过程中,由于支护结构是临时的,很容易出现边缘土壤流动,或者大面积坍塌,对施工安全要加强管理。
多层建筑修筑过程中对上部结构的强度以及抗震性能要求极高,基层进行加固处理后可通过优化结构来满足使用需求。现有的施工技术可做到多个结构同时进行,为工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对质量的要求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在广泛引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建筑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做出整改,可使结构得到优化,增强承载力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自重。多层建筑在设计阶段要保障上下部分的对称性,各承重结构相对独立,但互相之间又起到促进作用,使功能得到更完全的发挥。
其承重结构常使用的修筑材料为混凝土与钢筋,墙体下部结构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更具有稳定性。具体加固方案要根据建筑物的楼层进行设定,其高度大于等于6层时可采用条形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可将作用在墙体上的剪力均衡,并在内部形成与之抵消的应力,降低建筑物受到的损伤,可有效延长使用年限。
多层建筑地上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
1.斜爬模技术的研发和使用
多层建筑上层结构施工地点距离地面较高,传统的保护以及支护措施并不能满足多层施工的需求。斜爬模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可应用在承重墙体修筑中。传统结构的多层建筑外部结构纵向垂直,使用升降梯支撑架等器材便可完成施工任务。但随之城市建筑的发展,多层外部结构也丰富多样,纵向支护结构并不能满足其需求。斜爬模在搭建过程中要重点检查固定点是否牢固,避免出现松动现象。随着工程的开展,多层施工点也随之升高,对斜爬模进行升高时要将顶部的支撑结构扳回,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升降杠的上升高度不可超过50mm,若超出此范围会对承重性能造成影响。斜爬模顶面的高低落差不可超过100mm。在升降过程中可借助千斤顶等承重支撑设备,避免结构发生松散。
2.多层建筑施工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的应用
多层建筑是分阶段性进行施工的,在对整体框架结构进行搭建时,通常会借助可收分整体提升平台。采用金属钢材料修筑的提升平台可承载更多的建筑物资,同时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以传统承载平台相比,其使用平面更为宽广,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升降,定位在需要的施工点。在建筑结构的中心部分安装固定点,选用质量较轻但强度可达到使用标准的钢板或来搭建此平台。起到防护作用的脚手架需安装在平台的下面。使用过程中借助升降设备将其移动至需要的楼层,在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可能要将脚手架卸载,来进行墙面的修筑,此时可在承重剪力墙表层安装临时结构。
项目完成后要对各楼层临时安装的防护设备进行拆除,并对墙面开展复原处理,使之恢复原有的完整性。可收分整体提升设备的应用对多层建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促进施工高效进展,最大限度的节省作业时间。
多层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
城市建筑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绿色施工技术的提出也使得多层建筑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新型施工技术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作用效果同时表现在多个方面,解决了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1.多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讨论对象,传统施工方法中最常见的恶劣影响是高空坠落物体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绿色施工技术中大量使用清洁材料,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从自重角度分析,同等体积的新型砌块其重量要远远低于传统的红砖砌块,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先进工艺,承载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由于其单位体积较大,在施工时可快速完成墙体的堆砌,为工程节省了大量时间。
2.多层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粉尘对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新型施工技术中针对此类现象做出了解决方案。噪音主要是在浆料振捣阶段产生,绿色施工技术对现场做出了隔离处理。在对混凝土浆料搅拌时会有粉尘出现,可对现场湿度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进行排放,其中提炼的废弃物质在加工后可再次投入到生产加工中。
3.多层建筑施工的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
因为在进行多层建筑施工的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怎样穿越人行道或者使用中的楼层等问题。所以,我们根据这些问题设计了门架式泵管支架以及配套的回收利用截止阀,有效的解决了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特殊泵管布置和泵管里面的余料进行回收的问题。在建筑现场的地面上,通过有效的交通协调,将人行道的一部分临时划归为非机动车道,把机动车道来进行泵车的布置,地面泵管使用门架式泵管跨越人行道,减少施工队交通带来的影响。
小结
多层建筑施工在整体的建筑施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工程建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层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必然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重点问题。我们要想更好的完成多层建筑施工,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多层施工中的应用技术。
多层砌块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篇12
目前我国仅烧制粘土砖一项每年就毁坏耕地1万多公顷, 其中良田六千多公顷, 用煤量超过四千万吨, 同时砖厂占地约七万公顷。与国外同体积材料相比, 单位生产能耗高一倍以上, 实心粘土砖占我国墙体材料的87%的局面必须尽快扭转, 在这种状况下, 我国每年不光要毁掉农田, 还要付出破坏自然生态的代价。混凝土砌块与传统实心粘土砖的比较优势: (1) 节约土地资源。粘土砖采用优质粘土烧结而成, 经计算每万块粘土砖需取土毁田0.0007~0.01亩; (2) 节省能源。每块粘土砖仅烧结就需900kcal, 而混凝土砌块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气养护的总耗能, 折合成标准砖为429kcal, 其能耗不足粘土砖的一半; (3) 自重轻, 有利于地基处理和抗震。混凝土砌块标准块尺寸为390×190×190, 空心率46%, 重18kg, 有效减少墙体自重20%~40%。从而相应地减少基础设计宽度, 基础处理费用要降低10%~12%; (4) 小型砌块, 对多层及中高层房屋均可采用190 厚墙, 在同等建筑面积条件下, 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3%~5%; (5) 小型砌块的砌筑工作量小, 砂浆用量也少。每平方米190 厚小型砌块墙的砂浆用量, 仅为粘土砖的20%~30%。另外由于小型砌块外型比粘土砖做得更规整, 外型尺寸误差更小, 墙面抹灰可减薄或作成清水墙, 简化了抹面工序, 使墙面抹灰厚度也较粘砖墙减少25%以上, 减轻了墙的重量; (6) 缩短建设周期20%, 提高劳动效率。由于砌筑1m2 的小砌块墙需标准块12.5 块, 而1m2 240厚砖墙需用128块砖, 工人砌筑同面积的小砌块墙时弯腰取块挂灰的次数将可减少90%, 不仅降低了砌筑的劳动强度, 而且提高了砌筑速度。 (7) 降低建设成本, 节约资金。根据实际工程决算, 每平方米降低成本约10%, 相同建筑面积的材料用量减少15%~20%; (8) 装饰面层可工厂化生产, 可变性强。以房屋外墙而言, 当采用劈裂块、凸凹块, 或某些表面加工的砌块时, 其造价也低于贴釉面砖或马赛克的墙面。
2 砌块结构住宅的一些设计要点
砌体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要求一般由相应的构造来保证, 除采用砖混结构中常用的构造柱、圈梁、柱墙拉接钢筋、梁墙连接钢筋、马牙槎等构造措施以外, 砌块砌体还通过设置混凝土芯柱、钢筋混凝土芯柱、局部或全部孔洞混凝土灌实、配置通长钢筋网片等方法来改善砌体的脆性和不均匀性, 提高砌体的弹性模量和剪变模量, 增强砌体的抗弯、抗剪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空间整体性, 最终达到减少裂缝数量和宽度的目的。
(1) 保证砌体的稳定性。
墙太宽 (净宽≥6.0m) 时宜在墙中部配合门窗洞边设置稳定构造柱, 主筋锚入上下层圈梁内;墙太窄 (净宽≤0.3m) 时宜采用芯柱或构造柱;对于水平方向无收头的悬墙端部应设置芯柱或构造柱;对于垂直方向无收头的悬墙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
(2) 减少干缩裂缝。
砌块的干缩和受潮膨胀值较普通砖大得多, 而建筑结构本身的整体性阻碍了砌体的自由收缩, 导致干缩应力的产生, 当某些部位的附加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墙体就开裂。因此一方面要严把施工质量关 (如控制砌块28d 龄期以后才能上墙;严禁受潮和浸水砌块上墙;保证砌块间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饱满度、均匀性;限制每天的砌筑高度等) , 对易受潮墙体做好墙面的防水处理工作, 减少干缩变形量, 降低附加应力值。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加强对易产生干缩裂缝部位的刚度, 如设置通长钢筋网片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剪能力;在抹灰层中设置钢丝网片或掺加界面剂 (防裂纤维的一种) 以提高墙面的抗裂性等。
(3) 减少温度裂缝。
温差变化引起砌体的热胀冷缩, 加上砌块、砂浆和钢筋混凝土楼屋面之间线膨胀系数的不一致, 使得各部位变形量的不同, 结果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墙体内产生程度不一的温差应力, 薄弱处墙体开裂。因此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和永久性温度缝、加强保温措施、改变局部结构形式等方法达到减少温差应力的目的, 如在顶层、次顶层外墙的砌块孔洞内, 填充膨胀珍珠岩等保温隔热材料;改变局部屋盖与支承结构之间的连续连接为可滑动连接;屋盖封顶时间避开炎热夏天和寒冷冬季, 以秋天为最佳;在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或设置架空通风屋面;对屋面保温隔热层上的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设置分隔缝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温差应力比较敏感部位的刚度, 减少发生裂缝的机率, 如在房屋的顶层、次顶层设置圈梁;顶层墙体内设置通长钢筋网片;在外墙窗台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门窗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或芯柱等。
(4) 调整建筑结构布置, 增加抗震能力。
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抗震缝, 调整建筑物的形状满足规则建筑的布置要求, 调整墙体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满足规则结构要求, 减少扭转影响, 避免应力集中, 形成薄弱部位、薄弱层;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构造措施 (构造柱、芯柱、圈梁等) 的实施,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施工图绘制时可借助程序进行, 对自动布置的构造柱和芯柱、需要填实的孔洞位置等, 通过交互修改编辑方式, 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3 结束语
本文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说明了多层砌块住宅设计的一些要点, 当然要点通俗易懂, 但是在设计中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粘土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力度的加大, 混凝土砌块必将成为墙体材料的主导品种, 砌块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随着研发工作逐步深入, 实践经验不断积累, 技术难点将逐步地克服, 这一新型建筑材料所产生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将是十分明显的。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997年版) .
[2]GBJ68-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3]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