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

2024-09-19

多层住宅(共12篇)

多层住宅 篇1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加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层住宅建设成为了现代住宅发展的新趋势。但是, 目前我国的多层住宅设计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只有对多层住宅设计环节进行全面的思考, 解决多层住宅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够使我国的多层住宅不断地发展,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多层住宅设计的原则

1.1 住宅舒适性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多层住宅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住宅能够承载多少人口, 满足人们的住房需要, 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人们居住时的舒适性, 包括采暖、光照、美观、方便以及自由等因素。尤其是在很多气候特殊的地区, 在进行高层住宅设计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住宅的舒适性。通过对现代先进技术的利用, 设计出和自然贴近的高层住宅, 在为住宅设计时代元素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住宅的舒适和温馨。

1.2 住宅细节性设计

从目前住宅的整体设计效果来看, 未来多层住宅的设计标准将会大大的提高, 甚至很多的细小部分也将会被设计得十分完美。这些都是在保障住宅整体布局设计和住宅功能齐全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对细微部分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更加看重的是住宅的整个文化内涵, 让住宅的整体效果体现出某种风格。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对住宅的尺寸和体量等进行设计。人们在第一瞬间感受到的住宅的舒适感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地反映出多层住宅设计的好坏。因此, 在对多层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 从人的需求出发, 重视各种细节的设计。

1.3 住宅统一性设计

现在的住宅建设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修建方式, 从单个的建设向着大规模的集团组建方式进行。因此, 现在大多的多层设计也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区作为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和规划的。在多层住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居室内的功能和结构的安排, 而且还要对住宅的环境进行统一的营造和美化。合理地搭配室内室外的各种功能, 让居住者能够感受到住宅的舒适、方便和安全。

2多层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的多层住宅在建造方面, 每年都会有10亿多平方米, 在新建的住宅方面的投资达到了1400亿元, 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了8%的比例。但是, 在多层住宅发展的同时, 在住宅的设计结构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只有找到了这些问题的所在, 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2.1 框架结构上的不足

在多层住宅设计的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普通框架结构, 普通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比较起来在平面布置方面比较的灵活, 在建筑刚度方面比较的坚韧, 并且抗震性也比较的好, 明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 住宅的建筑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梁柱给侵占, 出现各种柱楞的情况, 严重地影响了住宅的功能以及美观。所以在进行多层住宅设计时, 往往在结构方面要选取异形柱框架来建设, 但是, 这种异形柱的框架也有很多的问题, 比如, 在住宅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占用的时间比较长, 柱的截面面积也比较小, 这样就会使钢筋比较的密集, 给施工带来很多的问题。此外, 异形柱的肢高和肢宽都比较大, 要加强住宅的局部构造。

2.2 住宅套型的设计不合理

在目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 大面积的住宅套型备受开发商的青睐和喜爱, 而小套型的住宅则受到了开发商一致冷落。各种房地产的开发市场中小中型的多层套房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体制的改革, 现在人们在买房方面一般都是通过个人的积蓄和个人贷款来进行住宅的购买, 这种情况就使得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住宅的时候对于大面积的住宅的购买力不足。从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房地产市场以贷款消费者为主力军, 这些消费者对大户型住宅的购买能力不强, 导致人们对于中小型的住宅需求呈增长趋势。因此, 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对多层住宅的套型设计通过市场调查之后进行进一步的更改。

2.3 砖混结构不足

在多层住宅设计的过程中, 大部分的住宅使用的都是砖混结构, 这种结构的房屋大都采用的是粘土砖, 导致大量的耕地被占用。此外, 砖混结构在抗震方面的性能比较差, 尤其是底框砖混结构, 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最差的。在住宅设计的过程还要考虑到住宅将来的改造以及装修问题, 而砖混结构住宅的墙壁都是承重墙, 这就给住宅的改造和装修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2.4 高层结构的危害

多层住宅除了各种结构上的问题之外, 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危害, 比如“三高一少”问题。所谓的三高就是指多层住宅的售价比较高、物业管理费用比较高、住宅的维修基金比较高;一少就是指高层住宅的使用面积比较少。同时, 多层住宅使得人们之间的人情味缺乏, 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多层住宅中的居住者在户外活动方面的频率比较少,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差,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此外, 多层住宅容易导致城市的“风洞效应”等, 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对多层住宅设计的思考

3.1 规范设计

在对多层住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要保障住宅的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 所以就需要我们对住宅进行规范的设计。多层住宅的设计人员从设计方案开始就要规范的工作, 对于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问题及时地发现, 并给予更正。如果不能够对住宅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就会给开发商以及居住者留下负面的印象。在对住宅的高度和层数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严格地遵照我国多层住宅的相关法律规定, 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高度和层数。

3.2 实现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 如果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和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或者是出现抵触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需要与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理解, 在尊重结构规范性的原则下, 通过相互协调来解决问题, 切勿以自我为中心。此外, 还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要与电气设计、建筑设计以及设备设计进行良好的配合,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其他的专业提供方便。

3.3 提高住宅的抗震性

我国在住宅的抗震性方面颁布了许多的法律法规, 通过这些文件来为我国住宅的抗震性设计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在对住宅的抗震性设计的时候, 要对住宅的构造柱进行合理的布置, 在构造柱的关键部位做好加强措施, 让住宅的抗震性功能符合我国规定的建筑物的抗震标准。

3.4 计算机程序使用和实际情况的良好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对多层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够完成。但是, 计算机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不能够完全满足住宅的设计需求, 很多的设计只有通过简化才能够在计算机中成图。此外, 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出现简略, 导致计算结果上的误差, 对于住宅设计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 在计算机程序使用时, 我们应该尊重计算机计算出来的设计结果, 但是, 同时我们要以住宅设计的实际情况为前提, 只有尊重了住宅建筑的真实情况, 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4结语

我国的多层住宅设计要严格地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的标准来进行, 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影响住宅舒适和美观的因素, 以及各种技术性的手段, 在尊重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下, 让多层住宅设计得更加完美, 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摘要:对多层住宅设计的理念、设计中存在的以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思考, 为多层住宅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层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参考文献

[1]唐理, 张建雄.浅析多层住宅常用几种结构体系特点[J].民营科技, 2010 (9) .

[2]黄蓝.浅谈我国节能建筑设计[J].广东科技, 2009 (18) .

[3]陈健.东莞市报业大厦的设计浅析[J].广东科技, 2010 (8) .

[4]董晋明.高校图书馆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5) .

多层住宅 篇2

置身室外,视觉上的建筑空间环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立面的整体色彩,另一部分是建筑相关的景观色彩。两者对比、调和,共同形成多层住宅的园区景观色彩氛围。以绿化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植被树木在春夏秋三季呈现绿色调,冬季落叶则呈现棕褐色调。在考虑建筑与景观主色调的搭配时,不宜选择互补色范畴内、色彩对比关系强烈的颜色来搭配。以绿化较少、人造小品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设计时要整合景观主色调,然后考虑建筑立面色彩与景观色彩的搭配关系。由于两大块的色彩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设计发挥的余地较大。多层住宅建筑色彩的设计要依托于其园区景观的风格定位,选择色彩相貌,在建筑与景观的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关系中选择色彩相貌,调适色彩明度,确定色彩纯度。

多层住宅工程整体倾斜的纠偏处理 篇3

【关键词】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纠偏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一幢六层住宅工程,建筑物东西长118.18m,南北宽15.80m,地上总高度为18.20m(水平方向从①—○54轴,垂直方向从○A—○C轴),建筑面积8470㎡,其中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地基持力层属于淤泥质粉质亚粘土层,地耐力为80KN/㎡,基础为钢筋砼筏板式基础,砼强度为C30。主体为框架结构,其中首层框架柱砼强度为C30,其余结构砼强度为C25,框架填充墙体采用轻集料砼空心砌块,且砌块的容重应小于等于1200kg/m3 ,外墙设计为XPS保温板材施工,外刷涂料。

2 事故调查

工程开工于2007年4月,2007年11月完工。之后陆续有业主开始入户装修,某日一业主反映其在装修时发现室内南北两房间的水平高差较大,于是我们就立即组织开发、施工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利用专业设备对该建筑物进行现场测量,结果发现该建筑物的南北两侧平均沉降差为143mm左右,按照《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中规定:建筑物高度≤24m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时,建筑物的基础倾斜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允许值≤0.004,而此时为143/15210=0.0094。鉴于此,可以认定该住宅业主反映的情况属实,建筑物整体向北倾斜超标,为工程质量事故。

3 事故原因分析

为准确查找事故原因,我们在详细的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本着对工程质量负责,对业主安全使用负责的精神,成立了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从工程地质勘察、图纸设计、土建施工及竣工后业主装修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3.1 地质勘察方面,该工程采用的天然地基,且持力层地质为淤泥质粉质亚粘土层,属于中、高压缩性土,其承载力较低,经检测其承载力仅为80KN/㎡,这为基础的大沉降差提供了前提,后期经测量,该建筑物平均沉降达400mm左右。调查发现,勘察部门开始建议建设单位应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建筑物的沉降量,但建设单位为了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未予采纳;

3.2 设计方面,由于该建筑物属于体形复杂的建筑,且施工时,采取的设计变更后未进行相关验算,所以专家在对竣工后建筑物进行基础形心与质量重心计算时发现,该建筑的基础形心与质量重心相差较大,即向北偏移420mm,这也为后期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并向北倾斜产生倾斜率超标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3 施工方面,调查得知,由于工程施工工期特别是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短,造成了建筑物前期沉降量小,而后期沉降较快,从而使建筑物的倾斜现象进一步加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对南侧○A轴上的所有室内填充墙体予以全部取消,且相关单位在意识上只局限于减荷对结构有利,而忽略了荷载偏心的效应,所以这无疑又加大了建筑物基础形心与建筑物质量重心的偏移,为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同时,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未能充分重视和利用沉降观测这一质量控制手段,及早发现问题,最终使问题形成后才得以曝露;

3.4 业主装修方面,由于该住宅平面设计上所有的卫生间、厨房等后期装修荷载较大的房间均布置在建筑物的北侧,加之业主后期的超荷载装修,客观上也加大了建筑物北侧的固定荷载,也加大了基础形心与建筑物质量重心的偏移程度。为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又加了一码;

以上因素即是造成该建筑物倾斜率超标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

4 结构可靠性鉴定

为了彻底地保证建筑的结構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我们专门聘请省相关部门专家组成事故鉴定专家组对工程结构进行全面鉴定,包括基础砼强度,梁、板、柱等重要的结构的砼强度及其在受力状态下是否存在结构裂缝以及存在结构裂缝的部位、长短、深度等情况,通过专家组成员多日的工作,最后,给出了科学的鉴定报告,报告认为,该建筑物整体结构完整性较好,但由于其整体向北倾斜且倾斜率超过规范要求标准,所以须经整体性纠偏处理,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 处理方案设计及施工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及专家组给出的建议,处理该事故最有效的纠偏措施是确保该建筑物的基础形心与质量重心尽可能地接近或重叠。我们根据该建筑物地基土的特性,采取了对建筑物南侧加载,北侧卸载的措施加以纠正。

因为该建筑物基础设计为筏板式钢筋砼基础,其埋深1.5m左右,室内地面以下到基础筏板上皮之间,采用素土回填后夯实,所以首先将北侧○B—○C轴间的所有基础回填土取出,代以80mm厚预制板为车库地板,这样就实现了北侧卸荷的目的;而南侧则尽可能地堆载以便对基础进行压迫式沉降,从而缩小了南北两侧的沉降差。

6 检查验收及结论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隔段时间后再进行实地观测,该建筑物的南北两侧沉降差明显缩小,最后降为45mm,倾斜率为0.0029,已满足规范所允许的沉降倾斜率0.004要求,但考虑到建筑物后期使用,经设计院对基础进行验算后,采取将临时平衡堆载(红砖)变成永久性平衡荷载施加在砼筏板基础上。具体做法为在南侧○A—○B¬—①—○54区域内的砼筏板上面浇注1000mmC20砼,最后经省有关专家对该建筑物进行检查验收,结论为,该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倾斜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为保证结构安全,业主后期装修荷载应限制在0.3KN/㎡以内,在此条件下使用,该建筑物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7 经验总结

7.1 勘察设计方面。必须充分重视和研究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详情,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的地基和基础类型,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利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有效地降低基础的沉降量。如本工程所处的地质,我们可采取水泥喷粉桩对软弱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同时要充分地重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性,以防止建筑物基础形心与质量重心不重叠而产生较大偏移,从而避免因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另外,还要严把图纸变更这一环节,特别是针对框架结构工程,消除人们在脑海中存在的普遍误区。

7.2施工方面。要充分重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工作,严格执行规范规定,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关人员对此重视不够,而造成的工程隐患。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不仅应做到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层层观测,而且在竣工后仍然按要求坚持观测,尽早地发现不均匀沉降现象,从而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为工程事故处理在时间上赢得主动。同时,针对软弱土地基,应适当控制施工进度,实践证明,加荷速率越慢,越有利于地基土承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不均匀沉降发生。因此建议,在地基土较弱,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应适当控制施工进度。最后在施工中应坚持按图施工,相关单位提出变更时应要求其提供相应的图纸变更手续,以维护设计图纸的权威性。

参考资料: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作者简介:

宫新全(1968.4) 男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多层住宅 篇4

我们国家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 这两种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和子女的养老需求,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所谓居家养老就是老人在自己的家里居住, 但一些服务比如医疗、康复中心, 文化活动等由社会机构或所在社区提供。这种养老模式既可以不让老年人离开熟悉的住房, 又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而老年人住在自己的家里养老, 就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家里已有的资源进行养老, 既可以节约家庭开支又可以让老人不离开原来的社交网络。

1 住房适老改造的必要性

在初次购买住房时, 很多人在选择房子时是为了孩子上学和夫妻俩人上班, 很少会考虑所购买的房子是不是适合我们老了以后居住, 当然这和买房者买房时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调查显示, 我们国家初次置业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至35岁, 在这样的年龄段买房子时一般不会考虑5至6层的多层住房带不带电梯, 也不会在装修时考虑到蹲式便池和坐式马桶有多大的差异等等问题, 因为一般在年轻时, 不会考虑到二三十年后的事情。

现在国外一些很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比如日本、英国提出任何住宅在兴建之初, 都应该考虑居住者在不同的生理年龄或生活阶段都能方便居住在原来的住宅, 这也是满足居家养老的条件之一。理想的养老居住建筑应该是允许老年人自由且独立的生活, 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而这种协助可以来自社区服务或志愿者服务等。但是对很多基本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来说, 不需要一切包办, 否则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因此, 改造后温暖舒适、大小合适、价格合适的住房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生活时独立自理的能力, 而不适合的住房则将加重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这也是对现有住宅进行适老改造的必要性所在。

2 住房适老改造的方向

居家养老模式中, 老年人很多时间都会在家里活动和生活, 就会对居住的内部空间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这些要求也是住宅适老改造的目标, 具体为:安全性、独立性、舒适性。

这里安全性是首要的,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老小孩”, 这句话不仅说明老年人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子女产生依赖, 在生理机能上的老化也让老年人要求自己居住的环境有很好的安全性, 比如插座的高度, 房间地面的高差经过适当的改造后都可以易于使用, 从而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

独立性是个相对的概念, 它是在社区服务健全的前提下, 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独立生活, 独立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 减缓身体机能的老化, 而独立性的前提就是房间改造后能让老人无障碍的安全使用和居住。

随着老年人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对住房的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里住得舒适, 除了考虑安全外, 在房间的装饰和娱乐设施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研究表明, 色彩明亮的房间可以减缓人的压力, 而对老年人来说装饰明亮有生气的房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3 多层住宅的适老改造设计

有了对住房内部生活环境的要求, 对养老住宅的改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电梯

现在的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是没有装电梯的, 对于有些需要借助轮椅行动的老年人来说不装电梯会大大减少他们外出活动的时间, 即使现在可以走楼梯的老年人, 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 电梯也会成为必要的交通工具。所以对用以居家养老的住宅安装电梯, 费用可以由政府、社区、家庭共同分担。

3.2 门

在现有的小区单元门口台阶旁边铺设坡道以便轮椅通行, 如果现有的入户大门和房间门的宽度不够的话, 应适当加宽, 以便轮椅通过。同时降低门把手和入户门“猫眼”的高度。

3.3 卫生间

卫生间地面应防滑, 可以在整个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地板。原来的蹲式便池改为坐式马桶, 马桶旁边增设扶手, 便于起身。卫生间如果放洗衣机, 应降低插座的高度。

3.4 厨房

厨房地面应该防滑, 降低燃气灶和洗涤池的高度, 同时操作台应有凹进的空间, 以便坐轮椅的老年人方便做饭。

3.5 卧室

卧室是老年人在房间待的时间相对较多的房间, 除了原有的床、衣柜、书桌等基本家具外, 可以增加娱乐设施比如电脑, 有些老年人喜欢观看或收听戏剧, 有些喜欢下棋, 这些都可以通过上网进行, 在老人不出门时也可以自娱自乐。

4 结语

对居家养老住宅的改造方向, 老年人的感受最重要, 因为老年人对周围环境依赖性比较强, 因此在对住宅内部空间适老改造后, 还要注重与社区环境的结合, 比如社区应有不露天的老年活动场所, 医疗保健中心等, 可以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 这些场所的设计必须可接近.这样才能保证居家养老的住宅改造更具有有价值和实用性。

摘要: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老龄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养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 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而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 对现有的老年人居住的房子在安全和舒适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该文以多层老年住宅为例, 指出了现有适老住宅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从养老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独立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居家养老住宅改造的方向, 和多层住宅内部空间改造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住房改造

参考文献

[1]张雅.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文献综述[J].财经政法资讯, 2010 (5) :59-62.

[2]周春发, 付予光.居家养老:住房与社区照顾的联结[J].城市问题, 2008 (1) :68-72.

[3]李忠.住得近分得开叫得应长来往 (一) [J].住宅产业, 2009 (4) .

[4]刘庆顺, 付琳琳.居家养老型住宅改造与设计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10 (2) :87-89.

多层住宅 篇5

论文摘要: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排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对材料选用、施工方法、质量通病及其防治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同层排水技术将成为我国多层住室内排水技术发展方向的观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论文关键词:多层住宅;排水技术;同层排水;堵塞与渗漏

针对多层住宅排水系统安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的结果,建议从诸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以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一、材料选用

目前,多层住宅使用最广泛的排水管材是UPVC塑料管,它是由合成树脂加添加剂经熔成型加工而成的产品,由于原材料的组成决定了塑料管的特性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缺点与不足。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性,不受环境因素和管道内介质组成的影响;

(2)导热系数小,热传导率低,绝热保温,节能效果好;

(3)水力性能好,管道内壁光滑,阻力系数小,不易积垢,相对于铸铁管道而言管道阻塞机率较小;

(4)材质轻便,运输与安装方便、灵活。

其主要缺点表现在:

(1)力学性能差、抗冲击性不强、刚性与平直性不好,管卡及吊架设置密度较大;

(2)热膨胀系数大,安装时需设置伸缩节;

(3)耐热性能差,在60℃以上环境抗拉强度下降;

(4)阻燃性差,在穿越楼板、上人屋面的屋面板、防火墙、管道井井壁处需设置阻火圈和防火套管;

(5)抗机械冲击性差,需强化施工技术,精心施工,及时防护;

(6)隔声性能差,塑料管的噪声大于铸铁管,因此管道布置时应远离卧室。

二、施工方法

多年来,室内UPVC排水塑料管道施工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一直存在诸如堵塞、渗漏等问题。施工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在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严格进行技术交底的同时,在施工时不妨采纳以下几点建议:

1.在进行UPVC排水管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用砂纸对管壁进行打毛(施工规范中未作要求),这样粘接效果会更好。

2.穿越楼板洞口处的UPVC排水管外壁亦应打毛,使其表面粗糙,这样管道与混凝土结合会更紧密,以达到防水目的,对要求较高的部位应安装橡胶止水环。

3.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及时安装管道支、吊架,防止管道断裂。

4.对所有水平主管段作灌水试验,立管作通水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渗水点。

5.立管底部弯头噪音最大,可采用在主管底部设置管道支墩,并用柔性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等)将弯头包裹起来,使立管中的水流落在实处并可达到消声的目的。

6.安装伸缩节时,必须留出伸缩缝10~15mm,否则无法起到伸缩作用,反而因橡胶圈活口而增加漏水机会。

7.排污系统是靠水封来防止臭气上冒的,而塑料排水管由于水阻力小,在管道的抽吸作用下水封容易被破坏,尤其在我国北方,气候干燥,蒸发作用很强,水封高度应保持在50~100mm,在安装P型或S型存水弯时中间套接的一截短管的长度要适中,太长会造成水封过深,水流不畅,易发生沉淀堵塞;太短又保证不了水封高度,造成臭气上冒。

三、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室内UPVC排水塑料管道施工带来的常见通病主要有两种:堵塞与渗漏。

(一)管道堵塞的主要原因

1.主要原因。(1)设计缺陷。如:横管管径偏大,使横管流速过低造成沉淀堵塞;管道转弯过多,致使水力条件不好,流动阻力增大,转弯处容易滞留杂物而堵塞。(2)施工缺陷。由于室内外管道可能不是同时或由同一班组(工种)人员施工,因而在标高控制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导致室内排出横管的管底标高低于连接室外检查井排水干管的管底标高,在用户使用后很快产生堵塞;横管未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放坡,产生坡度过小或倒坡现象;不注意成品保护,存水弯或立管底部积存建筑垃圾,导致管道不通畅。

2.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1)工程开工前,要求现场技术人员会同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严格进行图纸汇审:在保证管道充满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使介质的实际流速大于规范中的最小设计流速;在建筑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转弯数量,以改善水力条件;最大限度地放大管道坡度。

(2)施工时除加强各专业工种协调外,安装人员还应严格按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操作,加强成品保护,及时在管口裸露部位做好临时封堵。

(3)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试验:用通球和通水的方法检查管道的通畅性,验证是否堵塞。

(二)管道渗漏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因材料不合格引起的粘接管件漏水,如:管材与管件的间隙过大、管材的椭圆度超出规定、粘接剂质量不合格或不配套;

(2)因操作方法不当漏水,如:粘接一个直径较大的管件时,许多操作者将管件插至规定位置后没有继续保持所施加的外力,导致管件缓缓退出,造成管头插入较短,粘接面积不够,导致漏水;

(3)因成品保护不当漏水,如:粘接后固化时间短且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就继续施工;

(4)因工作环境不适宜漏水,如:在环境温度低于5℃或在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施工,粘接剂凝固不起来导致漏水。

2.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严把材料质量关。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许进入施工现场,管材、管件及粘接剂必须是由同一个厂家或配套厂家生产,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2)施工方法适宜。如:安装伸缩节时,要求操作人员留出伸缩缝10~15mm,在管材插口处做插入深度记号,防止插管时直接插到底,无法起到伸缩作用,造成天冷时插口脱出橡胶密封圈的保护范围,臭气外泄,天热时管材又无处可伸,胀坏接口;

(3)成品保护及时有效。由于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硬物进入管道,掉到立管底部,砸坏管道,导致漏水。因此在施工时,要随时封堵裸露的排水管口,防止杂物落入管道;

(4)管道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高于5℃及空气湿度不能过大,否则应停止作业;

(5)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试验:采用灌水及通水的方法检查管道的.严密性,验证是否渗漏。

四、发展方向

虽然UPVC排水塑料管应用于室内排水系统多年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要想完全克服上述质量通病还是很困难。目前,商品房及新农村居住房的普及与推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住宅隐私性得到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一旦发生上述问题,要想方便排水横支管的维护和检修,又不影响他人,只有通过同层排水技术的应用,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同层排水技术势必取代传统的排水技术(本层的排水横管布置在下一层顶板下口)成为室内排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同层排水技术顾名思义即是本层的排水横管布置在本楼层内。特点是:卫生间的排水管路系统布置在本层住户家中,管道检修可在本户内进行,不干扰下层住户;用户可自由布置卫生器具,满足卫生洁具个性化的要求,开发商可提供卫生间多样化的布置格局,提高了住房的品位;排水管布置在楼板上(或墙体内),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从而排水噪音大大减小;卫生间楼板不被卫生器具管道穿越,减小了渗漏水机率,也能有效地防止病菌传播。其模式有三种:欧洲模式(墙体隐蔽式)、中国模式(升板式降板式)、日本模式(设排水集水器),其中前两种在我国应用较多。本人于至在阿联酋施工的阿布扎比员工住宅楼(1.8万平米)及50栋别墅群的排水系统均采用了同层排水技术的第一种模式――墙体隐蔽式(即欧洲模式),本人对同层排水技术有了详细的理解。当然,至于采取何种模式,要看建筑结构的设计形式。总之,技术是方向,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特点不同,采用的卫生洁具、管材及配件均应配套考虑。

在我国,同层排水技术提法最早出现在出版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中,该规范第6.1.6条明确指出,“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当必须设于下一层的套内空间时,其清扫口应设于本层,并应进行夏季管道外壁结露验算,采取相应的防止结露措施。”《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3.8条亦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

五、结语

作为给水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美观实用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李亚峰.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化学工业大学出版社,.

[3]张祥全.关于住宅建筑排水设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陕西建筑,,(8).

浅谈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 篇6

关键词:多层件宅住宅施工建筑施工管理

0引言

在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我国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IGB50352—2005)中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在这里我们着重笔墨论述一下多层住宅的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1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归纳

正如引言部分所说,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多层住宅在我国目前新建或正在建造的城镇住宅中占90%以上。多层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第二、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第三、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价格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总结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施工面过于分散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

4如何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

4.1做好施工预案的重要性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2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管理也要重视监理的工作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有经验、阅历比较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5.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5.2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多层住宅不均匀沉降的防治 篇7

(一) 勘探资料缺乏

近来年, 大多数新建住宅小区均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远郊县, 勘探资料积累较少, 且多数小区内项目多、范围广, 一些住宅小区在建设过程中, 不重视勘探工作, 没有足够的勘探点地址剖面图作依据或勘探点位间距过大, 造成地质剖面图的连续性不可靠。软弱土层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与分布范围反映不全面、不准确, 甚至有明显差错。少数勘探单位选用的取土器不规范或取土不当, 致使原状土样扰动较大, 室内试验得出的土样指标不可靠。一些勘探单位布孔数量少或布孔不合理, 对暗浜、沉坑杂填土、流砂层等不良地基土的范围确定不准确, 甚至有明显的遗漏。

(二) 设计方面不失误

部分设计人员对勘探资料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当, 对局部不良地基土的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忽视了处理后的局部地基同未处理地基的强度差异等, 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房屋体型过大,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协调。部分房产商盲目节省投资, 不尊重科学技术规律, 往往提出诸如大幅度放大悬挑阳台、改变水箱位置, 甚至取消原设计要求的地基加固措施等不合理要求, 少数设计人员违背设计原则, 不加验算就草率签证或出设计变更图。

三、地基处理施工质量较差

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粉喷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和振冲成孔灌注桩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缺陷, 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施工质量无损普查技术又相对滞后, 难以有效地全面检测沲工质量, 加固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一些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责任心不强, 单纯追求进度, 或错误地认为局部坚实土体的允许承载力超过周围土体可以不做处理, 施工中发现基土与勘探资料有出入时, 也不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因而埋下隐患。

四、施工中及竣工后对沉降观测不重视

一些施工单位将水准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内的建筑物、电线杆或其他物体上, 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测, 致使观测数据不可靠, 观测点不按规定方法和间设置, 或点位布置不当, 不做层层观测, 观测仪器精度不够, 或在观测过程中随意更换观测仪器和观测人员, 观测误差大。目前, 由于住宅竣工后的沉降观测没有明确的责任单位, 造成竣工后沉降观测工作有名无实, 当出现较大的危害或居民投诉后, 才进行分析、鉴定和处理, 不但增加了处理难度, 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对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建议

(一) 严格按照程序分阶段进行地质勘探, 按规定确实勘探点数、钻孔深度、土样数量, 根据勘探工程量投入勘探费用。

科学地布设勘探点位, 使点位有充分的代表性, 以有足够的勘探点地质柱图为依据, 使地质剖面图能准确地反映软土层或不良地基上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及分布范围。

根据不同土质采取不同的取土器和取土方法。对扰动敏感的淤泥粘土, 应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 用静力缓慢连续压入土体以采取土样;一般粘土, 可采用敞口式厚壁或薄壁取土器, 只有当静力压入困难时, 才能采用重锤轻击的方法采取土样。这样可以最低限度地扰动原状土样, 使室内试验得出的土样指标可靠。

(二) 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勘探资料, 根据不同地基设计相应基础。

对不良地基土的处理采用与之间相适应的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要有针对性, 并注意处理后的局部地基同未处理的地基强度差异。

房屋体形如过大时, 要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建筑物各部分的荷载、刚度、平面形状差异较大时, 相应地设置变形缝。纵向长度较长的住宅基础中部的地基附加应力大。沉降量大, 两侧沉降量小, 设计时要验算基础和建筑物整体强度及刚度, 提高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设置沉降缝后, 考虑相邻部分沉降的相互影响。或各部分的形心、重心偏差, 避免造成缝两侧的部分向缝侧倾斜。在地基土体较软的局部地区, 进行地基汁算时, 除计算地基允许承载力外, 还应进行沉降验算, 以控制建筑物的总沉降量。

(三) 随着新建工程的加载, 房屋周边的地基土体也会

产生一定的沉降, 所以应将水准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 作必要的防护, 并按规定不定期进行复测, 使观测数据可靠。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按规定方法和间距设置, 施工中层层进行观测。观测仪器按规定定期检测, 以保证其精度。在观测过程中, 不应更换测量仪器和观测人员, 以减小观测误差。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探讨 篇8

1 多层住宅建筑的概述与结构分析

1.1 多层住宅建筑的概述

多层建筑是指由2个户型或者2个以上的上下进行结合的住宅, 一般是4到6层的建筑。多层建筑不同于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一般由两户型加成, 由于户型较少, 所以采光会较好。当然许多事物都无法趋向于完美, 只能慢慢完善。在此就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2 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点

多层住宅建筑相对于地层住宅建筑来说, 多层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小, 同样的占地面积, 多层建筑的利用率就会更高些, 现在的土地资源那么稀缺, 寸土寸金, 所以利用好土地面积非常重要。多层住宅建筑相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来说, 多层住宅建筑由于没有高层建筑的高度, 反而成就了它采光效果较好的机会。而且多层建筑的工期也会短些, 楼房的维护成本也低些。由于地层住宅可以不设置电梯, 高位水箱, 高压水泵等, 所以建设、装修、维护等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因此购房成本不会太高, 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这就是多层住宅的优势所在。

1.3 多层住宅建筑的缺点

相对于高层建筑, 多层住宅没有高层建筑的视野开阔, 而且容易受噪音的影1.

1.4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混凝土宅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框架轻板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不同, 其影响也不同, 对自然的承受力也不同。

(1) 混凝土宅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混凝土宅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雨水容易从建筑砂浆缝隙渗入。抹灰难度大, 易渗漏, 易开裂; (2) 框架轻板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内墙与外墙的承重能力都不是很高, 但建设便捷。维护方便; (3)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这类结构体系的外墙设置可以就地完成, 研究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和特点有利于施工的管理。

2 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

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需要了解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关注建筑关键部分着重进行修饰完善。管理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控, 从材料到施工过程都要实行监控, 做好质量大关。

2.1 成本管理

做好成本管理, 不是要做成豆腐渣工程, 而是严格做预算, 以免造成浪费。材料的购进, 施工人员的工资, 工程建筑师的设计费等等都需要做好预算。监控成本的过程, 做好成本管理。

2.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建筑的核心所在, 是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人民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材料的购进到施工过程方法, 都要把好质量大关。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 结合结构体系择优施工。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都要考虑, 提出最佳应对措施。

2.3 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不仅是施工人员的安全还有建筑的安全, 做好防护带的布置, 防治土砖块掉落, 保证人员安全。

2.4 施工过程监理

多层住宅建筑过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 经验丰富, 对建筑的分析研究都会比较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提出有效的建议。造价建议, 过程监控, 时间控制等等。监理要做到协调单位与施工方的关系, 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 积极考虑对建设过程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工作。加强多层民用住宅的施工管理, 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以及质量保证, 也可从中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总得来说,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多层民用住宅的施工管理:第一,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 使得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得到施展第二, 在成本、安全、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做好工程监理, 了解现代建筑结构特征;第三, 考虑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人为的或是自然的都要在范围之内, 控制好施工过程。

3 结束语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工程施工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工作, 尤其要抓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要点, 加强施工过程监理, 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摘要:近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 多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从分析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缺点和结构体系入手, 探讨了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承重体系的研究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居住理念的更新, 可以说粘土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已是问题多多, 主要表现在:

1.1 粘土砖的烧结过程中破坏环境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能源和土地紧缺的国家, 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传统房建材料耗能毁田严重, 每年实心粘土砖产量约6000亿块标砖, 砖瓦企业12万个, 占地30多万公顷, 每年烧砖毁田数万公顷, 与此同时, 每年排放2亿多吨粉煤灰和煤矸石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不仅占用大量土地, 而且污染环境。

1.2 粘土砖维护结构的房屋使用过程中节能效果差

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住宅外墙保温隔热性能相差4-5倍, 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为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倍, 每年北方房屋采暖能耗高达1.2亿吨标煤, 南方空调降温能耗每单位建筑面积是北方采暖能耗的3倍, 每年仅墙体材料生产能耗和北方房屋采暖能耗就占我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5%以上。

1.3 建筑的科技含量低, 无法使建筑行业成为支柱产业

可以说.粘土砖住宅己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了。

2 技术分析

2.1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系

2.1.1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加气混凝土砌块体系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加气温凝土砌块是近年来比较多见的一种结构体系, 它主要同剪力墙结合, 应用于小高层住宅中。现在我们做一创新, 把剪力墙去掉, 将异型柱纯框架结构引入多层住宅, 它的优点有:

2.1.2 统框架结构相比, 房型简洁, 不露梁祝。同砖混住宅相比, 增加有效使用面积2%。

2.1.3 施工工艺成熟, 施工速度快, 质量易保证。

2.1.4 相同地震等级下地震力较小

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毕竟不同于普通框架结构, 它有自己的一些问题:柱 (尤其是L形、T形桩) 为单轴对称, 在偏心受力和水平受力下会产生扭转, 对柱体产生附加剪应力, 这就要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柱 (如角柱) 进行剪扭验算以调整配筋。根据外省市的经验, 在设计中宜将柱箍筋沿柱全高加密以做到强剪弱弯;柱的轴压比应偏严, 比之规范要求减小0.05, 许多结构设计软件也是这样做的;将框架抗晨等级提高为二级, 更充分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以上几条都是自己的体会加上先进单位的设计经验而总结的, 待异型柱的国家规范出台后可再做调整。

2.2 新型砌体材料黄河淤泥砖承重围护体系

2.2.1 黄河淤泥砖承重围护体系的特点

黄河淤泥砖顾名思义是以黄河淤泥为原料烧结而成的新型砌体材料, 它同传统的粘土砖相比有如下优势: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鼓励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休材料, 以替代量大面广的实心粘土砖.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列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建设政策性投资项目, 可享受政策性贷款;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应用新型墙体建造的北方节能住宅,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等等。黄河淤泥砖的生产是因地制宜、变废为宝 (这两条是国家墙改文件中多次强调的) , 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设计、施工与粘土砖相比无需做大的改动, 创新带来的问题少;黄河淤泥砖比粘土砖容重小30%, 可减轻建筑自重10%-15%, 从而减小基础造价和地基处理费用。

2.2.2 黄河淤泥砖承重围护体系施行技术措施

前面我们讲了, 设计、施工与粘土砖相比无需做大的改动, 只需做一些细部处理即可。应用之前急需做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黄河淤泥砖同砂浆组合砌体的力学指标要具体化, 比如抗压、抗剪、抗折强度, 在暂时无规范的情况下可参照兄弟单位的经验取值、或自己组织做力学实验、或参照规范中粘土砖相关条目做折减处理;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要适合黄河淤泥砖的特点, 比如砌砖前适宜的含水量、孔型砖砌筑时砂浆的调配等都要在大规模应用前做好实验;工程中如何套用定额也需预算人员根据砖的单方造价尽早得出。总之, 这些数据都是不难得到的, 技术措施比较简单这也是如前所述黄河淤泥砖应用起来的一大优势。

2.3 轻型钢结构

继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轻结构之后, 配合国家有关限制使用粘土砖及鼓励建筑业多用钢材的政策, 新型钢结构住宅正引起建筑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目前天津、北京、上海、长沙等地正在进行相关试点工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轻钢结构体系住宅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2.3.1 结构方案:

轻型钢结构多层房屋中最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 根据建筑方案的需要有时也采用悬挂体系。梁柱多为轧制或焊接工程截面, 有时柱也可采用箱形截面。由于受到我国型钢品种和供应的限制, 目前主要采用焊接构件。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 各部分刚度比较均匀, 构造简单, 易于施工。其自振周期较长, 自重较轻, 对地震作用不敏感。但其侧向刚度小, 侧向位移难以控制。对于一些设有电梯的多层房屋, 为增强侧向刚度, 结合其电梯井的布置, 还可以采取框架--抗剪架体系或框架--剪力墙 (通常为钢板剪力墙) 结构体系。

2.3.2 支撑体系:

为了加强多层房屋钢结构的侧向刚度, 抵抗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通常用槽钢或角钢在墙体平面内布置垂直支撑体系。根据要求可以沿纵、横单向布置或双向布置。支撑与框架衔接, 按拉杆或压杆设计。考虑到门窗的布置, 可以采用x形、单斜杆形、人字形、倒人字形、w形、倒w形、门式等形式, 还可采用偏心支撑。在不影响建筑功能的前提下, 在平面上支撑应均匀布置。对后五种支撑应验算梁上支撑轴力引起的附加弯矩。偏心支撑的优点是在较小或中等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刚度, 而在严重超载 (如大地层) 时具有良好的延性, 是一种较好的抗剪支撑。

2.3.3 楼盖体系;

多层房屋钢结构的楼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性。当前较常采用的是在钢梁上铺设压型钢板.再浇柱100-150mm的钢筋混凝土板, 即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与钢梁之间用栓钉连接。

另外还可用预应力薄板加混凝土现浇层或一般钢筋混凝土楼板, 此时应保证楼板和钢梁之间的可靠连接。设计时如考虑钢梁和楼板的组合作用, 可显著提高梁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并有效降低梁高。主梁与次梁的连接一般为简支等高连接, 有时也做成不等高连接, 如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时, 为便于铺设压型钢板, 主次梁顶面相差压型钢板厚度, 同时还可以增大建筑净层高。

2.3.4 围护结构:

为了减轻多层房屋钢结构的自重, 围护结构多采用轻质材料。外墙墙体多采用轻质填充材料, 如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等, 有时可采用压型钢板加轻质保温层组成的复合墙体, 也有很多房屋外墙采用轻质美观的玻璃幕墙结构。内隔墙可采用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等轻质填充墙或轻钢龙骨石膏板, 目前也有采用铝合金框玻璃隔断的。对轻型钢结构房屋来说, 传统的油毡加沥青的屋面防水层很不经济, 现大都采用卷材防水。屋顶也放气了传统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和炉渣保温层, 而采用轻质保温材料, 如JQN板、聚乙烯混凝土扳等, 可根据要求做成变厚度而取消屋面找平层。

2.3.5 基础形式:

多层轻钢房屋基础常用柱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形基础, 有时也可采用片筏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时, 应注意各基础相对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基础梁常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时根据要求也可采用钢基础梁, 但通常将设置在地面以下的柱脚和钢梁外包混凝土, 以解决防腐问题。

3 结论

如前所述.三种承重、围护体系技术性能优异、经济合理、并各有其独持的优势, 它们的一些不足经过我们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

摘要:多层住宅的承重 (围护) 体系有多种多样, 而粘土砖承重围护结构无疑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 “秦砖汉瓦”之说就充分说了它的悠久历史。在千百年的应用过程中, 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归纳总结了成熟的设计理论, 加之取材方便, 使之成为建筑、尤其是住宅建设中一种十分成熟、廉价的承重围护结构。

关键词:多层住宅,承重体系,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多层薄板轻钢住宅防火技术研究 篇10

1.1 薄板轻钢住宅应用概况

薄板轻钢房屋体系也称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CFSF) 体系, 在欧美、澳洲和日本等地区的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住宅相比, 薄板轻钢房屋具有建筑空间布置灵活、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综合经济效益好、可以实现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和产业化等优点。在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紧张而钢产量相对充裕的情况下, 国家倡导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薄板轻钢住宅在国外主要用作3层以下的别墅、公寓及其他低层住宅, 高于3层的住宅不多见。北美地区有将薄板轻钢房屋体系用于3层以上多层住宅的情况。如加拿大温哥华建有六层轻钢住宅, 也有将轻钢板肋结构体系应用到8层旅馆的实例。美国有用薄板轻钢房屋体系建成的6层公寓, 俄亥俄州还建造了6层和9层的轻钢住宅。我国近几年开始从国外引进低层薄板轻钢房屋体系, 并已在北京、上海、大连、武汉、天津等地应用, 主要用于建造1~3层的独栋/联排住宅或别墅。低层薄板轻钢房屋体系在我国住宅的应用尚属起步、发展阶段, 多层、高层住宅的研究应用几乎空白。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城镇住宅要以多层和高层集合住宅为主。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宏观调控, 将逐渐禁止开发别墅和低密度住宅, 迫使薄板轻钢房屋体系在我国的开发必须考虑在多层或高层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

1.2 多层薄板轻钢住宅的防火问题

钢结构为不燃结构, 但对高温或火灾十分敏感, 因此钢结构本身的防火保护是此类结构建筑应用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薄板轻钢结构也不例外。

目前, 国外建造的薄板轻钢房屋多为低层住宅, 用于多层住宅建筑的情况较少, 其防火设计依据多为综合性建筑规范, 相应多层薄板轻钢建筑的防火要求几乎没有。我国的建筑主要是以砖混和钢混等结构为主, 在薄板轻钢结构体系住宅建筑防火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相对滞后, 不能满足当前在中国推行此结构体系多层住宅建筑的需要。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防火规范规定的不同, 提出了建设多层薄板轻钢住宅防火的原则性建议。

2 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要求

2.1 各国参考规范简介

目前, 国外对薄板轻钢住宅的防火设计主要参考现有建筑或防火规范中对多层住宅的要求。笔者主要对比了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瑞士、日本等国与我国的相关防火规范。所参考的规范情况如下:

美国:《国际建筑规范》, 该规范是为统一美国《国家建筑规范》、《统一建筑规范》和《标准建筑规范》而制定的, 其内容主要以这3项规范为基础。《国际建筑规范》将供人员睡眠休息的居住建筑划分为Group R, 包括R-1、R-2、R-3和R-4等四种类型。其中多层住宅属于R-2类居住建筑 (人员长期使用的, 含有超过两个居住单元的建筑物, 如住宅楼、宿舍、修道院等) 。

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和《国家防火规范》, 《国家建筑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的设计、建造。《国家防火规范》主要适用于既有建筑的火灾预防与消防安全管理。在《国家建筑规范》中, 居住建筑包括公寓、寄宿场所、宿舍、宾馆、住宅、汽车旅馆等, 建筑类型属Group C。

瑞典:《建筑条例》, 该条例包括强制性条款和一般性推荐条款, 是瑞典建筑设计的依据。在《建筑条例》中设独立的章专门讨论建筑火灾安全问题。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和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将建筑分为3类, 并根据火灾荷载的不同规定了相应构件的耐火极限。

德国:《通用建筑规范》, 多层建筑属于该规范中规定的中等高度类的建筑 (最高楼板高度小于13 m, 层数不超过5层) 。

瑞士:《通用建筑规范》, 多层住宅属于居住、办公、教育类建筑。

日本:《建筑基准法》和《消防法》, 《建筑基本法》主要涉及建筑物本身构件、材料和平面布局, 而《消防法》则侧重于对建筑中附加的消防设施做出规定。

中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住宅建筑规范》, 此外,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在编制过程中, 但该规程只适用于低层和别墅建筑。

2.2 各国规范内容比较

(1) 耐火极限。

基于不同的建筑分类, 各国规范都对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作了规定, 作为建筑物耐火性能好坏的基准。与我国采用单一的耐火极限概念不同, 欧美国家 (如瑞士、德国、瑞典) 和日本将统一的耐火极限分解成稳定性 (S) 、隔热性 (I) 和完整性 (E) 3个指标, 从而可以根据具体部位分别要求。美国和加拿大虽然也采用单一的耐火极限, 但分别针对多种建筑构件的分类或是多种具体的楼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低层住宅以3层为例, 各国规范对楼板、承重外墙和承重隔墙的耐火性能规定为:美国对这些构件的燃烧性能没有规定, 但要求耐火极限都达到1.0 h;加拿大规定各构件可采用不燃、可燃或组合结构, 耐火极限0.75 h;瑞典要求各构件的耐火极限稳定性达到0.5 h、整体性和隔热性达1.0 h;瑞士要求各构件的耐火极限稳定性、整体性和隔热性均为1.0 h;德国规定各构件均为难燃烧体, 要求耐火极限稳定性、整体性和隔热性均为0.5 h;日本对构件的燃烧性能没有规定, 但要求耐火极限整体性和隔热性都达到1.0 h;中国要求采用难燃性楼板、耐火极限0.5 h, 承重外墙和隔墙均要求为耐火极限1.0 h的不燃性墙体。

对于多层住宅以6层为例, 各国规范对楼板、承重外墙和承重隔墙的耐火性能规定为:美国要求这些构件采用不燃结构, 耐火极限达到2.0 h;加拿大规定各构件采用不燃结构, 耐火极限1.0 h;瑞典要求楼板的耐火极限稳定性、整体性和隔热性均为1.0 h;要求承重外墙和隔墙的稳定性达到1.5 h、整体性和隔热性达到1.0 h;瑞士要求各构件的耐火极限稳定性、整体性和隔热性均为1.0 h, 与对3层住宅的要求一样;德国规定各构件均为难燃烧体, 要求耐火极限稳定性, 整体性和隔热性均为1.0 h;日本要求耐火极限整体性达到2.0 h, 隔热性达到1.0 h;中国要求采用不燃性构件, 要求楼板、承重外墙、承重隔墙的耐火极限分别为0.75 h、1.5 h和1.5 h。

以上为各国规范对3层或6层住宅主要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最低要求。可以看出, 对低层住宅, 各国规范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均在0.5~1.0 h之间。与低层住宅相比, 各国规范对多层住宅的耐火极限要求都有大幅提高, 规范间的差异也变得明显。

此外, 当建筑物内另设有额外的消防措施保护时, 建筑的相关防火要求可以降低, 如国外规范中对构件耐火极限、材料燃烧性能、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等都有相应放宽要求的规定。

(2) 防火间距。

住宅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用途、耐火等级、建筑高度以及外墙防火构造等因素确定。不超过6层的多层住宅, 当外墙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外墙面积的10%时, 各国规范对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要求见表1。

注:数据未考虑采取加强防火保护措施或分隔措施后间距可以进一步减少的规定

可以看出, 我国、德国、瑞典和瑞士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较大, 为4~8 m;美国、加拿大的次之, 为1.2~3 m;日本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最小。

(3) 消防设施。 各国对住宅类居住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规定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我国规范对多层建筑没有具体的室内消防设施要求。国外的多层住宅在消防系统的设置要求严格得多, 相应的配套程度较先进。

3 我国应用多层薄板轻钢住宅的防火技术要求

3.1 防火技术要求

与国外现行规范相比, 我国规范对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建筑物间防火间距的要求总体上较为严格, 对于低层住宅尤为明显。但我国对多层住宅的消防设施配备则弱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强调保证建筑构造的被动防火性能, 通过限定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实现良好的防火分隔, 把住宅防火问题引入单个住户单元。而国外类似规范则在考虑将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使其不向相邻建筑扩散的同时, 更注重火灾发生时的人员逃生, 通过采取疏散、灭火救援等主动防火的措施来弱化对被动防火的要求。这种国内外规范不同的制定原则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与水平, 以及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上存在的差异在技术标准上的反映。

结合我国的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规范编制等情况, 要解决在我国发展多层薄板轻钢住宅所面临的防火安全问题, 最可行的办法还是应保证建筑的被动防火系统的性能。这需要使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其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的防火间距、面积、长度和装修材料, 管道及其包覆材料, 构件的内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等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由于我国拟建造的轻钢住宅建筑多为小户型, 其建筑的面积、长度等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控制来满足规范要求。因此, 如何保证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达标是解决多层薄板轻钢住宅防火问题的关键。

目前我国多层钢结构建筑多采用型钢。这种建筑多为梁柱体系, 楼板多为砼组合楼板, 墙体多为非承重墙。由于型钢结构住宅楼板和墙体的耐火性能要求较低, 容易实现, 故其防火侧重于梁柱防火, 多采用防火涂料喷涂的方法。而轻钢结构是墙板体系, 墙体多承重, 在防火侧重点上与型钢结构住宅是不同的, 主要需要提高墙、板的耐火性能。表3总结了我国规范对多层轻钢住宅主要构件的耐火性能要求以及国外轻钢构件的耐火性能规定。可以看出, 若引进国外先进的薄板轻钢结构用于多层住宅建设, 首先需要采用不燃性墙、板, 且墙体的耐火极限要提高至1.5 h。

3.2 实现措施及建议

轻钢结构体系主要依靠对构件进行防火包覆, 以阻断火焰与构件直接接触来保证其耐火性能。传统做法是在薄板钢龙骨间添加保温隔热材料, 再在其外面覆盖石膏板。要提高墙、板的耐火性能, 可通过增加石膏板的厚度或敷设层数、改变填充材料等方式实现。

以承重隔墙为例, 一般构造做法为:不燃水泥基外墙板+钢龙骨+不燃水泥基外墙板。要提高承重隔墙的耐火性能, 可以改进构造做法为:防火石膏板+不燃水泥基外墙板+钢龙骨 (内填充玻璃棉) +不燃水泥基外墙板+防火石膏板。此时要注意防止包覆板材等脆性材料受力脆断、出现裂缝, 导致材料的防火隔热保护性过早丧失等状况发生。无论耐火极限还是燃烧性能都应从整体构件 (包括薄板钢骨、填充材料、覆盖面等) 的角度考虑。

上述保护方式需要足够的试验结果作为支持, 因此建议我国在轻钢构件的耐火性能及材料的燃烧性能上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 建议我国的住宅防火规范也积极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规定安装一些辅助的避难器具、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等方法来强化疏散, 进而可以部分降低对轻钢构件耐火性能的要求, 使规范对建筑防火的要求更趋合理、完善。

4 结 论

在我国建造多层薄板轻钢住宅, 应从建筑的被动防火功能入手确保其建筑消防安全, 主要是提高薄板轻钢住宅的耐火性能, 以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现行规范的要求。其中提高墙板、楼板等的耐火极限是重点, 需要采用不燃性墙、板, 且墙体的耐火极限要提高至1.5 h。可以通过加覆石膏板, 改变填充材料等方式来实现, 此时需要从整体构件的角度考虑其耐火性能, 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支持。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区, 还可以在住宅内采取一些主动防火和强化疏散的措施, 如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安装火灾探测器、安装辅助的避难器具等。总之, 无论是加强被动防火系统还是着重主动防火系统, 都应使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水平达到既保障人员安全又与建筑投资相统一。

摘要:薄板轻钢住宅对高温和火灾敏感, 应加强防火保护。我国规范强调保证建筑构造的被动防火性能。提高轻钢结构耐火性能多采用薄板钢龙骨间添加保温隔热材料并在其外面覆盖石膏板, 可通过改变填充材料和增加石膏板的厚度和敷设层数提高耐火性能。建议强化主动防火能力, 达到部分降低对轻钢构件耐火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多层住宅,薄板轻钢结构,防火规范

参考文献

[1]徐磊.加拿大轻钢结构住宅体系[J].上海建材, 2001, (6) :38-40.

[2]童悦仲, 娄乃琳.美国的多层轻钢结构住宅掠影[J].世界建筑, 2005, (1) :77.

[3]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GB50368-2005, 住宅建筑规范[S].

[5]美国国家标准.美国国际建筑规范 (2000年版) [S].

[6]加拿大国家标准.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 (2005年版) [S].

[7]瑞典国家标准.瑞典建筑条例 (2002年版) [S].

[8]德国国家标准.德国通用建筑规范 (2002年版) [S].

[9]瑞士国家标准.瑞士通用建筑规范 (2002年版) [S].

多层住宅 篇11

【关键词】 多层住宅 光纤到户 FTFH技术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宽带在我国的应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用户对宽带网络的要求逐渐由原本的通信需求扩展为更加高级的消费需求、娱乐需求等。通信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FTFH技术在宽带接入中的应用具有多种优势,因此对FTFH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FTFH系统

1、FTFH系统的组成结构。FTFH系统是由ONU、OLT以及ODN这三部分组成的。其中,ONU是指用户设备,用户通过用户设备完成局端设备所传送的相关业务的接收,进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宽带服务。OLT是指本地交换机与广域网之间的接口,也就是局端设备。用户的通信过程是通过ODN完成的。ODN的作用主要是为用户设备和局端设备提供光传输通道,按照功能的不同,将ODN分成光纤终端子系统、馈线光缆子系统、入户光缆子系统及配线光缆子系统。在这些光传输通道中,入户光纤子系统的实施难度最高[1]。

2、FTFH系统主要的实现方式。1)点到多无源光网络。点到多无源光网络实现方式的英文简称是PON。点到多无源光网络的结构是树形拓扑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光纤和光接口的节约,进而实现成本的降低。点到多无源光网络中包含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等。2)点到点光以太网。与PON相比,这种实现方式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并且维护工作的难度较高,因此,这种实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较少出现[3]。

3、将EPON应用到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的优点。EPON是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宽带业务提供过程是通过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实现的。与其他技术相比,EPON数据传输的精确性特点更加明显。EPON物理层是1000BASE的以太PHY,数据通信由MAC控制命令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优化。通常情况下,EPON系统是由POS、OLT以及ONU三部分组成的。就EPON的传输路径而言,它不需要加设相关电子部件和电源,相对于其他结构而言,铺设EPON结构所需的成本较少,且运营和维护工作的难度较低,因此将EPON在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4]。

二、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FTFH技术的应用

1、合理配置信息点容量。为了使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的FTFH系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需要对信息点容量进行合理配置。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应该以具体用户数量为参考标准,如果无法确定用户数量,可以在住宅的不同楼层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分纤盒,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光纤容量的预留,当信息点数量确定之后,从分纤盒将光纤铺设到用户。就多层住宅而言,每户设置一个信息点。在设置信息点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在目前的多层住宅光纤到户FTFH系统中,单条皮线光缆引入设置单口信息插座法较为常见,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安全程度较低,但能够降低光纤到户所需的成本,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如果用户更加注重光纤安全,应该将皮带光缆从不同的不同的路由分别引入,并在需求点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两个信息插座,通过这种方式满足用户对光纤到户安全方面的要求。

2、ODN设计。ODN是ONU与OLT之间提供光传全通道的光配线网络。光纤分配设施的配置在多层住宅光纤到户的FTFH系统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FTFH系统的加设过程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运用在住宅楼梯间及弱电井等靠近用户侧位置完成光分路器和光缆交接箱的安装和设置。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所设置的光缆交接箱的容量应该小于288芯。在实际的多层住宅光纤到户FTFH系统架设过程中,如果安装的皮线光缆数大于12条,应该运用设置光缆分纤盒的方式保证FTFH使用功能的良好发挥。就光缆分纤盒的设置而言,应该保证其所容纳的皮线光缆数量处于12-36条范围内,保证光缆分纤盒的正常使用。就光缆交接箱接到光缆分纤盒的实际光缆芯数而言,应该在满足用户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预留一定数量的光缆芯,当用户的光缆芯出现破损问题时,使用这些预留的光缆芯进行及时替换,减少光缆芯损坏现象对用户正常使用宽带的影响。在多层住宅中,光缆交接箱被设置在进楼单元的楼梯二层墙壁中,光缆分纤盒被设置在其他单元中,光缆分纤盒与光缆交接箱之间的连续是通过暗管道预埋集束光缆实现的。

结论:FTFH技术能够提升接入承载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FTFH技术应用到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FTFH技术的应用包含合理设置信息点容量、ODN设计。FTFH技术在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高永雄. 多层住宅光纤到户中FTTH技术应用研究[J]. 电子世界,2013,16:20-21.

[2]魏践峰. 基于PON技术的住宅小区FTTH通信设施工程设计[J]. 建筑电气,2013,11:13-22.

[3]张德云. 浅析EPON FTTH技术在多层住宅光纤到户工程中的运用[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7:34.

浅谈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 篇12

关键词:多层砌体结构,裂缝,控制

施工时多层砖房通常会发生开裂现象。房屋建成后一年, 有的2-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后。墙体产生裂缝, 裂缝的形态有斜缝, 垂直裂缝。水下裂缝, 八字缝等, 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 严重的导致结构安全度降低, 抗震性能差。因此防止砖墙开裂十分重要。

1 概述

砌体结构是我国应用较广的房屋建筑, 在多层住宅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住宅建筑商品化, 为了满足其基本功能和它的特殊性, 对建设和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已从过去的单一满足使用安全功能延伸到满足视觉安全功能,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出现建筑病害。住宅建筑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便是其病害之一, 墙面裂缝引起建筑饰面受损、脱落, 影响建筑物的装饰和使用效果, 严重的会给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砌体结构房屋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地基不均匀沉降; (2) 结构荷载过大; (3) 材料质量差; (4)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质量低劣; (5) 自然界温度的影响; (6) 设计构造措施不完善等。对于前 (1) ~ (4) 项原因在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文件中已有了具体规定, 只要严格执行, 即可以避免。对于后两项原因, 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 只是依照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认识程度, 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这些因素往往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和疏漏, 须引起高度警惕。本文主要谈一谈由温度原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2 施工因素

2.1 施工速度过快, 有的一周一层, 甚至更快, 此时砌体的强度尚未达

到设训强度, 且地基快速变形, 土应力调整滞后, 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导致在砌体内部已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 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 主体完工装修, 居民入产后, 进一步加载, 裂缝因子发生作用, 导致墙体开裂。

2.2 砂浆未充分搅拌, 和易性差, 操作时。饱满度不够, 水下灰缝厚度不均匀, 造成砌体强度下降。

2.3 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如砂子含泥量较大, 不均匀, 不严格训量,

配合比不准, 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 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 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 施工工艺错误。

砌体施工缝处留直, 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 外檐墙无支顶, 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 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 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 水分过早被吸收, 水泥水化反应不足。

在冬季, 机砖内吸收水分, 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 导致发生冻胀, 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 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 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 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 建筑物过长, 内纵墙过少,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 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产生墙体开裂。

3.3 外墙设置暖气炉窑, 墙体局部减薄, 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

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 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 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 门窗洞口开得过宽, 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 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 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 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 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 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 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 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 而抗拉强度比较低, 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在大多数情况下, 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 且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 有时也成对角“X”形, 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 而且不均匀,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 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上宽下窄, 窗台墙竖直裂缝多数出现在底层, 二层以上较少发现。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而发展, 有些要延续数年才能稳定。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上宽下窄, 比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相邻结构变形等原因而承受负弯矩作用的墙体。

4.4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的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建筑物裂缝形式单一、走向规则、宽度有规律, 一般引起这样裂缝的原因也比较明确简单;而有些裂缝形式多样且走向变化, 不同部位宽度规律不明显, 一般这样的墙体裂缝原因也较为复杂。

5 墙体裂缝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中, 设计者大都习惯于从强度方面考虑问题, 而忽视了温度这一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结构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在承载力、抗震、风荷载条件的强度要求, 如在选择砌块及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时, 一般是底层砌体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和砂浆, 楼层越向上选择的砌块及砂浆强度等级越低, 建筑顶层及女儿墙甚至选用MU10砖、M2.5砂浆砌筑。这种习惯作法虽能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但远不能满足顶层砌体在温差应力下所需要的强度。为此, 控制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 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的强度, 以加强整体抗剪能力。

5.2 在工程实例中, 砌体温度裂缝多是沿砌体水平灰缝或阶梯形灰缝发生的, 即为砌块的强度高于砂浆的强度所致。

为此顶层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5, 且必须为混合砂浆。

结束语

控制砌体结构墙体温度裂缝应从其特性入手, 采取相应措施, 减小温差应力, 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 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到控制和减轻。

参考文献

[1]唐岱新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GB 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上一篇:电解铝液下一篇:英语语言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