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2024-07-15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共10篇)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1

木材作为一种可持续供给的自然资源,凭借其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等对环境友好的优势,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而新的建筑方法和设计工具的使用,更使木结构成为一种高效的建筑方式,能提供良好的性价比。木结构的应用范围,正在从传统的低层、单(双)户为主的型式,向多层(甚至高层)和多户的型式发展和转化。

然而,木材是可燃的,火灾危险性始终是制约木结构在多层建筑中应用的最主要原因。随着木结构火灾安全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新设计方法、模型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他消防技术措施如火灾探测报警和自动喷淋系统的应用,木结构的应用日趋广泛。不少国家都着手修改或已修改了其建筑防火规范,以适应木结构建筑日益广泛的应用需求。挪威、瑞典和新西兰等国的规范对木结构建筑没有特殊要求,也不限制木结构建筑的层数。在欧洲和北美,6~9层的多层木结构建筑已有不少的应用实例。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类型体系为:轻型木结构建筑、重型木结构建筑和正交层压板建筑体系。各种体系具有各自的对火反应特性,并都能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

自2010年起,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加拿大开展合作,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应用于中国建筑节能与减碳领域以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2月,一系列木结构建筑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列为中加合作“多层木结构建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其中,天津泰达悦海公寓项目就拟建两栋轻型木结构客房楼,每栋木结构建筑层数为4层,建筑面积为2 350 m2,每层约590 m2。就建筑高度来说,该示范项目突破了我国现行规范对最高层数的规定,其火灾安全性能,自然成为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笔者针对国内外多层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规范要求进行了对比调研,同时收集了多层木结构建筑的实际应用现状,为了解多层木结构建筑的火灾安全性能提供参考资料和佐证。

1 国内外规范对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

1.1 国内规范对木结构建筑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第5.5.2 规定:“木结构建筑不应超过3层。不同层数建筑最大允许长度和防火分区面积不应超过表5.5.2 的规定”。“建规”表5.5.2的内容见表1所示。表1中,对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木结构建筑,每层楼最大允许长度、面积可按表1规定增加1.0 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建规”中的表5.5.1还对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作了规定。

1.2 国外规范对木结构建筑的规定

2002年,瑞典开展了一项针对欧洲及其他国家防火规范对木结构建筑相关条例规定的调查研究。表2显示,截至2002年各个国家规范对木结构住宅建筑最高允许层数和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的规定。

欧洲各国近二、三十年来对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木结构建筑火灾安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由于防火技术的不断提高,木结构建筑在欧洲各国的应用逐渐放宽,对其建筑高度的限制也逐渐开放。图1显示的是欧洲各国对木结构建筑最大允许层数规定的变化。

2 国内外规范对比

2.1 层数和面积

表3为中国规范与北美、欧洲和澳洲国家规范的对比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规范对木结构建筑层数和面积的要求都最为严格。尤其是在安装有喷淋系统的情况下,中国对层数的要求仍然限制在3层,而不少国家允许层数做适当增加。

2.2 耐火极限

按“建规”的规定,我国对不超过3层的木结构建筑中承重构件,如承重墙、楼板、梁、柱等的耐火极限的规定为60 min,而对非承重构件,如隔墙和吊顶的耐火极限的规定则为30 min或15 min。

而北美、欧洲和澳洲的国家,对允许建造的3~4层木结构建筑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的规定一般为60 min,而非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在30~60 min不等。如果允许建造5~6层的木结构建筑,则这些国家对其建筑构件(承重或非承重)耐火极限的规定一般为60~90 min。

我国对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层数限制在3层。因此,对比我国对3层木结构耐火极限的规定和国际上对3~4层木结构耐火极限的规定,应该说处于相当的水平。

3 木结构建筑在国内外的应用

3.1 木结构建筑在国外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国际上的木结构生产应用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逐步克服了木材的一些传统缺陷,而且现代木结构建筑体系已大量采用工业化生产,提高了原木的利用率,使强度和耐久性能大大提高。

在美国、加拿大,轻型木结构是住宅建筑的主要型式。随着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公寓、宾馆、办公楼、学生宿舍和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也采用了木结构型式。在许多欧洲国家,如德国、奥地利、法国、瑞典、芬兰等国家,木结构也是常见的建筑型式。在地震多发国日本,大部分民居也采用木结构建造。

对于木结构建筑的层数问题,欧洲各国经历了从保守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见图1所示。1990年之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只允许建到两层,只有北欧少数国家允许建到3~4层;到了2000年,不少欧洲国家已经允许木结构建筑建到5层及以上。而从2010年开始,不少欧洲国家开始放宽对木结构建筑层数的限制。在加拿大,其国家规范允许木结构建到4层,在部分省(如卑诗省)则允许建到6层。从目前各国的实际应用情况看,大部分国家都允许木结构建筑建到6层,出于经济和实用性原因,也不乏7~9层的案例。例如,2009年在英国伦敦Hackney区建成一栋9层楼的住宅建筑,采用了最先进的正交层压板建造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栋木结构住宅建筑;瑞典Växjö的多层木结构住宅项目为4栋8层木结构住宅建筑,每栋有33套住宅,建筑面积为3 374 m2;德国柏林的E3工程于2008年建成的一栋7层住宅建筑,采用的也是正交层压板建造。

3.2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

在中国,木结构建筑作为传统的建筑型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多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有纯木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杭州、广东、海南等地出现了许多现代轻型或重型木结构建筑物。如,汶川地震后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卑诗省政府援建的四川都江堰向峨小学就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全木结构建造的大型公用建筑,也是一所抗震防火及各方面安全性都堪称高标准的木结构小学。学校建筑面积5 749 m2,主体建筑由一栋多层教学楼、一栋3层学生宿舍以及食堂和行政中心大楼组成,其宿舍楼为3层轻木结构建筑,食堂为2层胶合木和轻型木结构混合结构。但是,由于建筑技术和防火规范的限制,木结构建筑的层数、建筑面积和建筑间距都受到较大的局限。

多年来,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对木材的防火阻燃处理以及燃烧特性参数等也开展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应用需求以及我国制定标准和规范的需要,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还对木结构典型足尺构件进行了大量的耐火极限试验研究,验证了木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也为我国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4 总 结

通过对各国规范中木结构建筑防火要求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对木结构建筑层数和建筑面积的要求过于严格。在安装有喷淋系统的情况下,我国对层数的要求仍然限制在3层,而不少国家允许层数做适当增加。仅对3层木结构建筑的耐火极限而言,我国的规范要求与其他国家相当。

得益于对木结构建筑防火性能的不断深入了解和防火技术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消防规范对木结构的限制,如层数等,在最近一、二十年内逐渐放宽。对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案例分析表明,多层(特别是6~9层)木结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规范对木结构建筑层数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多层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因此,开展多层木结构建筑防火研究,从火灾安全理论基础出发,确定不同使用类型的木结构建筑的层数、面积、耐火极限和安全疏散等参数,制定出符合中国建筑特点和安全水平的木结构防火规范要求,对于安全使用木材这一健康环保、可持续的天然建筑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Lennon T,Bullock M J,Enjily V.The fire resistance of medium-rise timber frame buildings[C].Whistler:Proceedings of WCTE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2000conference,2000.

[2]Walford G B.Multistorey timber building in UK and Sweden[J].NZ Timber Design Journal,2006,2(10):6-13.

[3]Smith I,Frangi A.Overview of design issues for tall timber build-ing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2008(18):141-147.

[4]stman B.National fire regulations limit the use of wood in build-ings[C].Lahti:Proceedings of WCTE2004Conference,2004.

[5]stman B,Rydholm D.National fire regul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wood in European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2002[R].Stock-holm:Trtek publication0212044,SP Trtek,2002.

[6]SP Trtek.Fire safety in timber buildings-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urope[R].Stockholm:SP Report2010:19,2010.

[7]Ni Z,Qiu P,Mehaffey J,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fire protec-tion of timber assemblies[C].Prague: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Fire Engineering,2009.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2

关键词:斜山坡;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处理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的不断进步,但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却给建筑工程发展造成了阻碍,这就迫使建筑工程向着斜山坡等地形上发展。但是,相对于平地而言,斜山坡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场地整体的稳定性、局部与地基的稳定性等都较差,这就给多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保证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的安全,必须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并做好基础处理工作。

一、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

在进行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对斜山坡的场地情况进行了解和处理,然后再进行挡土墙和上部结构的设计。所以,斜山坡上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其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一)斜山坡场地情况分析和处理

1.斜山坡场地情况分析

首先,对斜山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勘察斜山坡的土体情况,分析其土层的组成,进而计算其在受到建筑物荷载、地震作用等外部荷载后,土体的稳定性失衡情况,得到土体滑坡值的范围[1]

其次,对斜山坡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多级台阶的挖、填土施工过程中是否会使斜山坡土体原有稳定结构的破坏、局部土体中是否有风化土夹层受外部荷载或者水影响引起坍塌、斜山坡中是否有溶洞、溶蚀或风化严重的基岩以及地表下土洞等。

第三,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斜山坡多层建筑物的地基是否能能够承载建筑物的自重,其沉降值是否低于建筑物正常使用时的限值等。

2.斜山坡场地的处理措施

上述稳定性问题在斜山坡中是同时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处理时,要综合考虑,具体处理措施有:

首先,为保证地基原有稳定性不受破坏,在设计标高和台阶时,就要尽量顺着地形的坡度来设计,并考虑最少的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且不会对基岩的顺层产生破坏,降低临空陡坎出现的概率,避免场地整体滑移问题的发生。

其次,利用人工孔桩来加强地基的局部稳定性,在设置人工孔桩时,要保证桩体的末端位于完整基岩中,其嵌入的深度不小于0.5m,并保证所有的上部荷载作用于稳定的基层。

第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对不稳定基层进行加固,比如通过插入稳定岩层的锚杆连接破碎层和稳定层,使其重新成为稳定的整体;或者可以通过排水措施,来避免地下水、地表水给不稳定基层造成的进一步侵蚀。

(二)斜山坡多层建筑挡土墙和上部结构设计

1.挡土墙的设计

挡土墙对于多层建筑上部结构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保证挡土墙设计的合理。

首先,挡土墙的设计要与场地情况相适应,不同的斜山坡在地基的稳定性、土层的构成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固定的挡土墙设计模式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斜山坡,应根据斜山坡实际情况对挡土墙构造、受力点等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挡土墙性能满足多层建筑的要求。

其次,在设计挡土墙时,要保证其在刚度上满足相应标准,受到土体的压力后,墙体自身不会出现转动或移动等问题;同时,挡土墙不能作为多层建筑的支撑体,所以要避开建筑物的柱或墙体位置;另外,多层建筑的地下室位于挡土墙的内部,如果将泄水孔设置在地下室内,就会给挡土墙结构造成破坏,因此,要设置专门的排水盲沟,将水沿着挡土墙顺坡引入外侧的边沟中[2]

2.上部结构的设计

斜山坡上的建筑物前后部位的高度差、层次上都会有着较大的差别,地基不均匀问题容易使建筑物发生裂缝、倾斜等问题,同时,地基又容易受建筑物水平荷载、地震作用等影响发生局部的稳定性变化或者滑坡等问题。因此,在设计上部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设计。

首先,加强上部结构整体性设计,通过在建筑开间的部位设计合适的框架柱,来使多层建筑的结构变为纵横向交叉的空间结构,然后利用现浇楼面的方法,来使结构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的整体性得到增强;同时,还可以在窗台、门窗洞顶等位置设置连续拉梁,在空心砖砌墙内加入钢筋混凝土柱,从而提高多层建筑各个部位之间的连接性,达到改善上部结构抗变形能力的目的。

其次,注意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协调性设计,为降低建筑不均匀沉降问题,可以通过采取桩基础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其措施有:(1)对桩基础的密度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桩体在水平方向和滑坡问题的抵抗能力;(2)通过连系梁将建筑物下的人工孔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将各个影响建筑物稳定水平荷载力、地震作用力等分布到多个桩基础上,如此一来,即使桩基础中有个别桩发生损坏,也不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在上部结构中加入变形缝,在斜山坡的多层建筑中,有许多部位会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变化,这些部位在遇到外力影响时,极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给建筑物稳定性造成威胁,针对此问题,可以在这些不稳加入变形缝,提高其对温度变化、地震作用等不利影响的抵抗能力,从而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稳定。

第四,建设过程中的变形检测,结构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完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可能给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还需要通过对多层建筑的变形检测,及时了解施工中地基沉降、滑移等变化情况,从而根据观察的结果对建筑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整,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二、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的基础处理

(一)常见的斜山坡基础处理措施

在近些年的斜山坡多层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基础处理措施主要有:柱下独立、条形和筏形基础三种。这三种基础处理措施都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且不会给地基造成较大的反力,但独立和条形基础的方法在防水性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对于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无法适用;梁板式筏形基础虽然满足了防水性的要求,但在变形值控制上仅能在理论上符合,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较大的误差,给多层建筑的安全造成隐患[3]

(二)人工挖孔灌注樁

桩基础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基础处理方法,根据其桩孔施工方式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两种。由于斜山坡基础中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有许多岩土层并不适合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还有一些地质较为松散,经常容易出现滚石等问题,这就给钻孔灌注桩方式造成了限制。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人工挖孔灌注桩应用较多。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以实际层位控制为准,保证桩长能够符合承载力标准。在挖孔过程中,要以钢筋混凝土制成护壁,爆破孔的选择要遵循冲击波较小且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的原则,并在孔口处采取有效的预防碎渣措施,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斜山坡上建设多层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后斜山坡上的多层建筑规模和数量还会不断增加,所以加强斜山坡上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基础处理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结构设计前,首先要对斜山坡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挡土墙设计和上部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要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提高基础的稳定安全,从而为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烽.斜山坡上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基础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4-5.

[2]杨雪宁,万修国.斜山坡地多层砖混住宅建筑下部砖砌挡土墙设计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09:91-94.

[3]郝艳伟.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与处理[J].四川水泥,2014,09:142.

作者简介: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3

1 多层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

多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只要求用来扑救初期10 min内的火灾, 10 min以后则由城市消防队来扑救, 所以在多层建筑的临时高压消防系统中, 水箱或气压水罐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方式是设置重力自流的高位消防水箱, 现行规范对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是与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的静压联系起来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第8.4.4条“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置消防水箱 (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 ”, “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 条文说明中是这样解释的“由于重力自流的水箱供水安全可靠, 因此, 消防水箱应尽量采用重力自流式, 并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 (最高部位) , 且要求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静压的要求”, 而最不利消火栓栓口静压值的大小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又无明确说明, 据笔者的理解, 保证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主要是保证开启安装在水箱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和克服管道以及栓口的压力损失, 保证平常消防管网里面有水, 着火时消火栓栓口能顺利出水,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7.4.7.2条中规定 “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 m时, 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 MPa”, 关于该值在《甘肃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水-E30801地方规定条文中对多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压有如下要求:仅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 (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 m的其他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当设有高位消防水箱且设有水泵接合器时, 可不设消防泵, 高位水箱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不低于0.07 MPa, 当不能满足时应设增压设施。

综上所述, 多层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不低于0.07 MPa, 但对于多层民用和工业建筑来讲, 因其建筑功能 、建筑结构形式及建筑高度的限制, 仅靠消防水箱设置高度来满足最不利消火栓栓口静压是不现实的, 应该通过在屋顶水箱间设置增压设施的方式, 来满足规范的要求。

3 高位消防水箱增压设施的常见做法

目前, 屋顶水箱间设置增压设施的常见做法有以下几种:

1) 在消防水箱的出水管上增设成套增压稳压装置 (包括隔膜式气压罐, 稳压泵、远传压力表、电控箱等) , 它能使消防给水管道最不利点始终保持消防所需的压力, 利用气压水罐所设定的运行压力, 控制水泵运行工况, 达到增压和稳压的功能。

2) 在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增压泵, 在多层建筑顶部几层 (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低于0.07MPa) 的消火栓处设消防按钮, 着火时, 通过手动消防按钮启动增压泵, 来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处水压要求。

3) 在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增压泵, 并在出水管上设压力传感器, 通过压力传感器的上下限压力值与增压泵联动, 来实现稳压泵自动启停, 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处水压要求。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如果在水箱间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在出水管上增设成套增压稳压装置, 成套增压稳压装置其实就是气压供水装置, 这种系统平时由气压罐中消防储水量供给系统所需的流量与压力, 着火后消防稳压泵能及时自动启动, 较为安全可靠;若采用第二种则应由电气专业配合进行详细的电控设计, 特别是通过消火栓处的手动消防按钮启动增压泵的电控设计更要注意, 因为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8.4.3.8条说“高层厂房 (仓库) 和高位消防水箱静压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 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并应有保护设施”, 规范只是说启动消防水泵, 并没有说启动水箱间的增压泵, 笔者认为在多层不设消防主给水泵的建筑中, 消火栓处的手动消防按钮应与屋顶水箱间的增压泵联动;第三种方式出水管上的压力传感器常规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出水管上设置电接点压力表, 通过电接点压力表的上下限压力值来实现增压泵的起停;还有一种是在出水管上设置水流指示器, 这里的水流指示器和湿式喷淋系统上面的水流指示器有别, 这里的主要作用是水流指示器动作后联动启动增压泵, 由于水具有不可压缩性, 管网少有渗漏压力就会迅速下降, 而一旦泵启动压力又很快上去, 这样就会造成增压泵频繁启动, 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且不节能, 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少采用。

3 增压泵设计参数确定

若在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了增压泵, 那增压泵的技术参数又该如何确定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上面没有同样详细的说明,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7.4.8.1条 “增压水泵的出水量, 对消火栓系统不应大于5 L/s”, 所以多层建筑消防水箱间增压泵的流量可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中的规定, 也就是一个消火栓的用水量, 但不能小于5 L/s。增压泵的扬程笔者认为既然已经设置了增压泵, 压力不仅要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压要求, 而且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处水枪的充实水柱的要求, 对于多层民用建筑而言, 最不利点消火栓处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宜小于7 m, 多层工业建筑不宜小于10 m, 现以19 mm的水枪喷嘴, 出水流量5 L/s计算, 造成11.0 m充实水柱所需压力为0.154 MPa, 再加上消防水带的水头损失、水箱直栓口的管网水头损失以及栓口损失水泵扬程不会低于0.20 MPa, 故在工程设计中水箱间增压泵的流量不小于5 L/s, 扬程不小于20 m, 扬程具体根据实际工程计算确定。

4 结语

结合规范和工程实践, 多层民用和工业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不低于0.07 MPa, 若不满足静压要求, 应设置稳压设施, 在屋顶水箱间使用面积许可的条件下, 宜尽量采用气压水罐成套增压设备, 若采用稳压泵作为稳压设备时, 应由电气专业配合进行电控设计, 稳压泵的流量不应小于5 L/s, 扬程不小于20 m。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3]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给水排水)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4

【关键词】钢结构;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安装;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结构类型中,钢结构体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其主要是以钢材为主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与施工,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质量。高层、多层建筑物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保证其稳定性与质量,施工人员开始将这一结构体系应用在其中,不仅具有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还能够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承载力及整体性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由于我国已命令限定钢材的使用,导致钢材成本较大,这就提高了工程造价,并且在施工中对于其防火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中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采用有效解决措施进行施工,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钢结构在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钢结构的预检工作及配套设施的准备工作

在采用钢结构体系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已进场的钢结构进行复查,保证材料的尺寸、质量、规格等都符合设计规定之后再进行施工。在对钢材的质量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尽量以生产商提供的质量报告为准;针对较为关键的钢结构,必须要对其数量进行全面检查,而对于一般的钢材,那么技术人员可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并将检查结果全部记录。

钢结构配套设施在检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循施工流程,然后将准备好的钢构件分类堆放在施工现场,在每一个施工流程开始实施之前都需要对钢构件进行再一次检查,如果发现存在质量差或已损坏的钢构件,必须及时处理,严重者必须弃之不用。然后再将一检查好的配套运往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加以保护,一旦出现损坏,就会严重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质量,到最后也就无法有效施工,其施工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2、钢柱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在安装钢柱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稳定性,施工人员一定要将钢柱的第一节直接渗入到钢筋混凝土板上,并且在施工之前应对钢筋混凝土板的轴线以及标高进行全面分析与检查。其主要措施有:1)在进行基础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对基础底板的定位轴线进行全面的检查,也就是制作控制桩并对其进行浇筑之后再对其定位轴线进行检查;2)需要对钢柱的间距进行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标准尺等测量工具对其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其间距的误差不得超过±3mm,这样才能够便于钢柱及后期工程的施工;3)钢柱中心线也是施工人员需要检查的重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据此明确地脚螺栓的预埋位置;4)最后在对基准的标高进行检查,当检查完毕之后可在其底板合理位置設置一个标高,并对其加以保护,便于后期施工人员就根据这一标高进行施工。

3、标高控制块的设置要求及钢柱底部的灌浆措施

首先,需要对钢柱的规格、尺寸等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在降低进行吊装施工,当该施工完成之后就需要施工人员采用无收缩砂浆对钢柱安装的位置进行浇筑,等到钢柱安装达到设计的强度之后在其中埋设一块合适的钢板。等到施工完毕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表面凿毛,再进行一次混凝土的浇筑,以保证其施工质量。

当上述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人员可以在钢柱的周边设施一定的模板,并且必须要保证模板的清洁度,以保证后期灌浆的质量。在对其进行灌浆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连续性,然后灌浆完毕之后在对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为止。

4、钢构件现场堆放

按照安装流水顺序由中转对称配套运入现场的钢构件,利用现场的装卸机械尽量将其就位到安装机械的回转半径内,由运输造成的构件变形,在施工现场要加以矫正。

5、安装机械的选择

高层钢结构安装均用塔式起重机,要求塔式起重机的臂杆长度具有足够覆盖面,要有足够的起重能力,满足不同部位构件起吊要求:多机作业时臂杆要有足够的高差,达到不碰撞的安全转运。各塔式起重机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臂杆不与塔身碰撞。

如用附着式塔式起重机,锚固点应选择钢结构,以便于加固,有利于形成框架整体结构和便于玻璃幕墙的安装,但需对锚固点进行计算。

6、安装流水段的划分

高层钢结构安装需按照建筑物平面形状、结构形式、安装机械数量和位置等划分流水段。平面流水段划分应考虑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和对称性、安装顺序一般由中央向四周扩展,以减少焊接误差。

立面流水段划分,以一介钢柱高度内所有构件作为一个流水段,一个立面流水段内的安装顺序为:第N节钢框架安装准备→安装登高爬梯→安装操作平台、通道→安装柱、梁支撑等形成钢框架→及诶单螺栓临时固定→检查标高、垂直度、位移→拉好校正用缆索→整体校正→中间验收签证→高强度螺栓终拧紧固→接柱焊接→梁焊接→超声波探伤→拆除校正用缆索→塔式起重机爬升→第N+1节钢框架安装准备。

二、钢柱的安装

1、绑扎与起吊

钢柱的吊点在吊耳处(柱子在制作时于吊点部位焊有吊耳,吊装完毕再割去)。根据钢柱的质量和起重机的起重量,钢柱的吊装可用双机抬吊或单机吊装。单机吊装时需在柱子跟步垫以垫木,以回转法起吊,严禁柱根拖地。双击抬吊时,钢柱吊离地面后在空中进行回直。

2、安装与校正

钢结构高层建筑的柱子,多为3~4层一节,节与节之间用坡口焊连接。在吊装第一节钢柱时,应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架设保护套,以免钢柱就位时碰坏地脚螺栓的丝牙。

钢柱就位后,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移,最后调整垂直度。柱子应按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数值进行校正,标准柱子的垂直偏差校正到零。

当上柱与下柱发生扭转错位时,可以连接上下柱的耳板处加垫板进行调整。为了控制安装误差,对高层钢结构先确定标准柱,一般选择平面转角柱为标准猪。正方形框架取4根转角柱,长方形框架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时取6根柱,多边形框架则取转角柱为标准柱。

三、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钢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承载力、稳定性、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向祎,潘娜.浅谈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7)

[2]郝志成.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8)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5

关键词:多层建筑,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一、我国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及其主要的结构

1) 特点:在我国, 多层建筑指的是建筑高度在10以上, 24米以下, 并且建筑物层数多于3层, 小于7层的建筑。多层住宅建筑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建设周期比较短;二是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性价比较高;三是建筑技术成熟, 相关建筑材料容易采购;四是多层建筑工艺简单, 已经做到工艺成型, 所以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较为呆板, 缺乏创新空间。

2) 主要结构:我国多层建筑的结构体系随着建筑材料科学以及施工技术的发展, 主要发展为三大类:一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即建筑物的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二是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体系。这一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 由钢筋混凝土内柱和砌体外墙组成内框架结构、底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上部砌体结构组成底部框架结构结合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砌体混合结构是多层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三是钢结构体系。在多层建筑的钢结构中, 混凝土砖主要用来作为填充和装饰、隔离使用。

二、我国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业主和住户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国家相关标准的缺失以及多层住宅建筑市场施工主体的繁多, 使得多层住宅建筑长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主要有:

1) 施工市场环境竞争恶劣。由于多层住宅建筑总体投资相对较低, 对施工单位资质要求不严格, 市场参与者众多, 良莠不齐, 为取得合同极力拉低报价, 取得合同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给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工程后期加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 对多层住宅建筑基础选型不重视。“万丈高楼平地起”, 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受到极大重视, 而由于多层住宅建筑在施工前期花费较少, 施工单位对基础选型往往很随意, 虽然多层建筑施工工艺已经模型化, 但我国国情千差万别, 还必须做好建筑物的基础选型工作。

3) 建筑物施工现场控制不严格。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空间较为狭窄,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地区以及地区中心城市,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还要考虑到对人流、交通、地下管道等的影响, 施工环境更为复杂, 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控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许多现场管理及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4)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缺乏创新, 新材料、新技术得不到推广, 并且在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方面考虑较少。这既是由于施工市场低价恶劣竞争导致的结果, 也有国家政策引导不到位的原因。

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改进措施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类:一是施工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施工市场竞争环境、国家相关政策、多层住宅建筑的设计等;二是施工企业内部的原因。例如施工现场的控制、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质量的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等。本文具体探讨施工企业内部的原因引起的施工问题改进措施。

1) 做好施工规划。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规划往往比较简单, 但对于多层住宅的建设却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一些重点内容包括:建筑物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选择、施工工序的安排流程、复杂工序的质量控制预案、建设施工的进度安排等等。施工规划是建筑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2)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工程图纸是施工方施工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尽量避免变更设计图纸施工, 在设计图纸确实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出现缺陷时, 需要通过一定程序进行变更, 并充分核算更改图纸带来的成本控制问题。

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综合体现了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多层住宅建筑的质量控制主要要注意几点: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 加强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 在一道关键工序完成之后要进行内部检查, 必须符合要求之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二是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建筑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 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保管、运输以及使用制度, 并建立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三是要确保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符合严格的质量要求。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质量是建筑物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 它不但关系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而且还关系到施工现场所有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是建筑物结构中的重中之重;四是做好建筑物的装饰质量。装饰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施工阶段, 建筑物装饰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长久使用及安全, 还会对施工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 建筑物装饰质量上的创新和特色是施工单位最好的名片。

4) 加强多层建筑物施工的成本控制。施工单位必须要在合同价内, 并保证企业能有合理例利润的情况下按质、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由于多层住宅建筑关系多方面利益以及施工现场控制的复杂性, 成本控制制度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执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 对消耗的人力、物质资源以及其他费用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确保施工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同时建立成本控制责任人制度, 责任人对施工过程的及时了解和分析以及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能有助于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

5)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控制。施工安全是施工企业的生命。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安全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有严格的安全责任书, 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管理的要求责任到人;二是要强制安装各类安全设施, 绝对不能节约必要的安全设备费用;三是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普及施工安全知识, 将安全教育的考核结果和员工的经济奖惩挂钩。

6) 注意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使用。多层住宅建筑使用建筑原材料较多, 施工现场对周围群众生活环境影响也比较大, 有着推广节能环保施工技术的必要性。现在, 在国家环保节能政策的推动下, 建筑施工的环保节能技术已经得到了初步推广。例如在桩基施工中采用无噪音的机械设备、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在技术和原材料等方面加强多层住宅建筑的环保。

四、结语

虽然本文限于篇幅主要论述了多层住宅建筑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但其实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关的改进措施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别建筑的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科学之友, 2012.

[2]王艳.探讨多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建材与装饰, 2010.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6

1. 概念

框架结构, 是指将梁与柱通过刚接或铰接的方式, 相互连接, 形成相应的承重体系结构, 也就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 共同承担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在框架结构中, 建筑的墙体仅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而不用承担相应的负荷, 因此, 可以使用新型的保温材料进行砌筑或装配,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建筑自身承受的重力作用, 还可以促进建筑整体的保温, 减少能源的消耗。

2. 优点

框架结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其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 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施工效率高, 工程质量好。框架结构建筑的优点主要有: (1) 空间分隔灵活, 自重轻, 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 降低成本; (2) 可以对建筑的平面进行灵活配置, 便于对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进行安排; (3) 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结构简单, 易于进行标准化、定型化生产, 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 以缩短施工工期; (4)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 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 如果进行合理设计处理, 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各样的截面形状。

二、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框架结构问题及处理

1. 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

(1) 刚柔并济

刚柔并济是指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过刚则易折, 会导致结构的变形能力差, 如果应力瞬间增大, 则建筑框架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很容易出现局部受损, 进而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过柔则会导致强度的降低, 使得建筑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 变形过大, 甚至出现整体倾覆的现象。因此, 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需求, 对框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 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

(2) 层层设防

层层设防是指将抵抗外力的功能分担在所有的结构构件上, 确保其都拥有相应的抵抗外力的能力, 一层一层对外力进行削减, 从而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危害。例如,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框架剪力墙, 相比于单纯的框架结构, 更加稳定, 更加安全。

(3) 抓大放小

无论如何进行防范和设计规划, 也不可能存在绝对安全的建筑结构, 因此,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 要根据不同构件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设计, 做到抓大放小。这样, 一旦出现意外事故, 可以从对建筑影响较小的构建开始损坏, 减少主要构建损毁的机率, 将事故的危害降至最低。

2. 基础梁的设置

在对基础梁进行设置时, 要确保其深度适当, 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果基础梁的埋设较深,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按照一层框架梁的标准进行设计, 对于梁以下的柱, 按照短柱进行处理。结合建筑的抗震需求, 可以沿建筑主体的两个主轴方向, 对基础梁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 基础梁的截面高度, 为柱中心距的1/15。如果基础梁需要承受相应的荷载, 如楼梯柱、填充墙等, 则需要适当增加梁的截面, 切实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同时, 为了减少基础梁的计算跨度, 应该将其与锥形斜坡之间的空隙部分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 使其保持与基础顶面的平齐, 之后再对基础梁进行浇筑。简单地说, 在对框架结构的基础梁进行设置时,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不设置基础梁, 则可以使用混凝土条形基础作为填充墙的基础形式;如果设置基础拉梁, 则需要将其安置在框架柱之间, 对于不在框架柱之间的墙体基础, 可采用素混凝土基础。

3. 框架结构梁的设计

框架结构梁的设计也是框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需要设计人员的重视。在设计过程中, 如果梁上存在相应的次梁, 则需要对附加箍筋和吊筋进行考虑, 以提高梁体的负荷能力;如果次梁的端部与框架结构梁相交, 又或者在墙体上弹性支承, 则可以按照简支梁的形式, 对梁的端支座进行处理, 同时要对梁端的箍筋进行加密处理, 切实保证梁的强度和质量。

在对抗扭梁进行设计时, 需要增加腰筋, 以提升梁的抗扭, 通常情况下, 纵筋的间距必须小于200 mm, 同时也要小于梁截面短边的长度, 而锚入支座内的纵筋和腰筋, 也必须可以达到相应的锚固长度。框架梁的高度, 可以取梁跨度的1、1/10~1/8。扁梁的宽度可以取到柱宽的两倍, 且其上的箍筋要延伸到另一侧梁的边缘。

4. 结构薄弱层的处理

(1) 薄弱层的判定

一般情况下, 可以使用三种方式对薄弱层进行判定。首先, 是个人指定, 在建筑结构软件中, 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相应的规范, 对薄弱层进行直接指定;其次, 是计算判定, 指如果某一层的抗侧移刚度仅为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80%, 或者小于上一层的70%, 则可以判定其为薄弱层;然后, 如果框架结构存在相应的转换层, 则无论是十分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都必须强制判定其为薄弱层。

(2) 薄弱层的处理

框架结构中薄弱层的存在, 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 是加大该层的柱截面或梁截面;如果施工条件允许, 也可以对该层的层高进行改变。如果因建筑的特殊要求, 无法避免薄弱层的出现, 则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对该层的屈服强度系数进行验算。如果验算的结果小于0.5, 则需要对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如果不符合, 则必须对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

5. 现浇楼板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 多层建筑的楼板结构体系有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 而双向板可以使得建筑整体的受力更加均匀, 厚度相比单向板较薄, 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对现浇楼板进行设计时, 可以根据框架结构域自身的荷载、跨数以及实际施工情况, 对其进行设计和调整。一般来说, 框架结构的楼板厚度要在100 mm以下, 如果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 则钢筋的间距不能大于150 mm。在斜面屋顶结构中, 可以采用混凝土现浇天沟, 确保建筑屋顶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

三、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动了多层建筑的发展。而由于多层建筑自身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作为多层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框架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 容易出现相应的问题, 需要设计人员的重视和解决。

摘要:作为当前城市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 如基础梁设置、薄弱层处理等。因此, 需要对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并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问题,处理

参考文献

[1]傅喆.概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问题及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2) .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7

1 加强管理责任划分

首先, 现场的临边区域和洞口的安全防护设施通常是施工方来建设, 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指定专人来开展日常的检查维护和管理工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保证巡查记录的质量和水平, 项目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 此外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保证现场验收工作的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次, 在移交作业面的时候, 安全管理的主体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其安全管理工作就变成了之后施工队伍的主要工作内容。再次是项目部门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区域挂牌负责人来对不同区域开展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工作, 同时还要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者是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追究其责任。

2 预留洞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 在施工的过程中, 应该将楼板、屋面和平台上面积超过1.5m2预留洞口位置的配筋加以保留, 在拆除了模板之后还要留下相同板筋的钢筋网片, 网片上还要镶嵌木枋, 采用厚度不超过3.5cm的模板对其加以覆盖, 同时还要保证其钉制的牢固性, 避免其出现异动的问题, 同时还要用醒目颜色的油漆书写禁止拆除的字样。

这样的做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安全防护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在这一过程中减少了同期防护的成本投入, 在不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我们还要采用电焊或者是其他有效的方法将原来预留的洞口钢筋切断就达到了目的。楼板、屋面和平台要预留尺寸在3cm—50cm的小洞口。同时还要将下方嵌入到木枋当中, 此外还要采用加固钢钉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防护的质量及效果, 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洞口盖住。盖板应该充分的确保四周搁置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 这样也就充分的避免了盖板出现严重的移位问题。

第二, 边长超过1.5m的洞口四周的位置应该设置立杆长度为1.2m的扣接钢管防护栏杆, 其间距必须要在2.0m以上, 在立杆为10cm、60cm、110cm三个位置应该设置三道横杆, 在施工地点还要悬挂当心坠落或者是施工危险的警示牌, 栏杆上还要加设密目防护网, 防护网在绑扎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非常强的牢固性, 洞口上还要设置安全平望, 这样也就可以十分有效的避免物体坠落出现安全事故。

第三, 对于边长不足1.5m的预留洞口, 我们应该积极的应用扣件扣接钢管支撑的钢管网格, 网格间的间距应该在80cm以上, 其表面还要铺满竹笆脚手板, 脚手板在应用之前一定要用铁丝将其绑扎严密, 避免这一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挪动或者是移位的现象, 周边还要搭设钢管扣件防护栏, 立杆的高度为1.2m, 其间距要在2.0m以内, 在10cm、60cm、110cm的位置设置三道横杆, 栏杆上还要设置安全警示牌。

第四, 经常有运料车通过的洞口、沟坑、槽等所设置的盖板或者是搭设的跑道一定要能够充分的承受其额定车辆有效承载力2 倍的荷载, 此外, 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悬挂安全警示牌。

第五, 井道和隧道层砌筑抑或是安装而消除洞口, 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参照洞口防护抑或是电梯井防护工作, 每一层都要设置水平安全网的防护工作。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 除了要按照上述的原则去处理之外, 还要设置一个更为科学明确的警示牌,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临时型的拆除或者是移动的情况, 必须要事先经过施工负责人的批准, 在工作结束之后, 一定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的处理, 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安全验收工作。

3 楼梯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楼梯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拦杆, 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张设安全网。拦杆的材料, 选用扣件钢管搭设, 立杆间距≥2.0m, 应设两道防护拦杆张设安全网, 其高度为40cm和110cm。安装楼梯扶手时随安装随拆除, 不得大面积拆除。

4 深坑、安全通道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4.1 深坑周边1.2m内严禁堆放材料、停放机械。基坑临边要求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防护栏杆立杆高度1.2m、间距2.0m, 在栏杆高度20cm、60cm、110cm处设置三道横杆, 刷黄黑警示色油漆。行人坡道必须有扶手及防滑措施, 夜间出入口须设红色警示灯。直径 (或边长) 50cm以上的桩孔及砼杯形基础也应参照小型洞口防护。

4.2 建筑物底层的出入口、过道, 采用钢管扣件搭设安全通道, 通道的上方必须采用竹跳板搭设双层防护棚, 棚宽应大于通道口, 进场通道作为安全警示长廊, 挂设危险源公示牌、安全警示语、安全漫画等供职工学习, 栏杆和通道均采用黄黑相间的警示色油漆涂刷。

5 电梯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5.1 电梯口离楼层面60cm和110cm高处各设一道安全防护拦杆, 下设18cm高挡脚板, 张挂安全网并在洞口的醒目处挂设安全警示标志, 并在洞口的醒目处挂设“当心坠落”的警示标志。

5.2 电梯井内每隔两层采用预埋钢管形式搭设井字形平台, 每层铺设竹笆或张挂安全网并用铁丝绑牢, 平台上的杂物应定期清除。

6 工业建筑框架结构周边防护

6.1 施工用外脚手架时, 脚手架应高于操作面1.5 米, 架子外挡张挂密目安全网, 内部搭设操作平台。架子内档与主体结构空隙应用架板和安全平网间隔封严, 平网内的杂物要及时清理。

6.2 无外用脚手架又未砌围护墙的楼层周边, 应采用钢管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高度为60cm和110cm, 挂设安全网防护, 底部必须挂满或安放挡脚板与楼层面边沿封闭。

6.3 屋面上的水箱、水塔和无女儿墙平屋面周边, 须设置两道安全防护栏杆, 其高度为60cm和110cm立杆应固定牢固。

6.4 凡能随楼层安装拦杆时, 均应随楼层同步安装拦杆。

结束语

除了按上述方法严格执行外, 每处防护设施均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并实行挂牌负责, 班前、班后认真检查,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安检人员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和巡查力度, 发现防护设施有损坏、移动、私自拆除等现象要及时制止, 监督恢复, 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责任追究。

摘要:多层工业建筑建设的过程中, 施工预留洞口和临边设施存在着非常强的复杂性, 土建和安装交叉施工频率非常高,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特点, 安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完成非常多的巡视工作, 而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 如果可以采取统一的规则对其进行管理和验收, 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工程建设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洞口,临边防护,统一验收标准,管理细化

参考文献

[1]王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5 (46) .

多层及高层建筑论文 篇8

1 加强管理责任划分

1.1现场临边区域、洞口的安全防护设施, 由负责作业面的施工方搭建, 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检查和管理维护, 并做好巡查记录,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随时监督检查, 并做好现场验收记录。

1.2 作业面移交时, 安全管理的主体也发生变化, 由后续施工队的负责。

1.3项目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安检员, 按照区域挂牌负责人对各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日常检查和责任追究。

2 预留洞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2.1施工时, 将楼板、屋面和平台上面积>1.5m?预留洞口处的配筋予以保留, 模板拆除后, 会留有等同板筋的钢筋网片, 网片上嵌入木枋, 使用厚度≤3.5cm木板进行覆盖并钉牢防止移动, 用红漆书写“禁止拆除”的警示语。 (如图1)

这样加强了同期安全防护强度, 又降低了同期防护成本。在不防碍后续工序安全施工的前提下, 适时用电焊或其它剪切措施将原预留洞口的钢筋切除即可。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50cm但大于3cm的孔口 (小洞口) , 用可用木板作盖板, 并采取下方嵌入木枋, 用钢钉钉牢的措施盖住洞口。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 防止盖板挪动移位。 (如图-2)

2.2边长1.5m以上的洞口四周, 设置立杆1.2m的扣接钢管防护栏杆, 间距≥2.0m, 在立杆10cm、60cm、110cm处设置三道横杆, 悬挂“当心坠落”警示牌和责任人牌。栏杆挂设密目防护网, 密目防护网必须绑扎牢靠, 洞口上张挂安全平网, 防止有物体坠落。 (如图-3)

2.3边长<1.5m预留洞口, 采用扣件扣接钢管而成间距≥80cm的钢管网格, 其上满铺竹笆脚手板, 脚手板须用铁丝绑扎牢靠, 防止挪动移位, 周边搭设钢管扣件防护栏杆, 立杆高度1.2m, 间距<2.0m, 在10cm、60cm、110cm处设置三道横杆, 栏杆上悬挂“当心坠落”警示牌。 (如图4)

2.4有运料车辆行驶的洞口、沟、坑、槽, 所加盖板或搭设的跑道应能承受不小于额定车辆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悬挂警示牌。

2.5井道、随楼层砌筑或安装而消除洞口, 参照预留洞口防护或电梯井防护, 每层张挂水平安全网防护。除了按上款办理外, 还应设明显的警示标志。如有临时性拆除或移动, 需经施工负责人核准, 工作完毕后必须及时恢复防护设施, 并报安全负责人验收。

3 楼梯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楼梯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拦杆, 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张设安全网。拦杆的材料, 选用扣件钢管搭设, 立杆间距≥2.0m, 应设两道防护拦杆张设安全网, 其高度为40cm和110cm。安装楼梯扶手时随安装随拆除, 不得大面积拆除。

4 深坑、安全通道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4.1深坑周边1.2m内严禁堆放材料、停放机械。基坑临边要求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防护栏杆立杆高度1.2m、间距2.0m, 在栏杆高度20cm、60cm、110cm处设置三道横杆, 刷黄黑警示色油漆。行人坡道必须有扶手及防滑措施, 夜间出入口须设红色警示灯。直径 (或边长) 50cm以上的桩孔及砼杯形基础也应参照小型洞口防护。

4.2建筑物底层的出入口、过道, 采用钢管扣件搭设安全通道, 通道的上方必须采用竹跳板搭设双层防护棚, 棚宽应大于通道口, 进场通道作为安全警示长廊, 挂设危险源公示牌、安全警示语、安全漫画等供职工学习, 栏杆和通道均采用黄黑相间的警示色油漆涂刷。

5 电梯口防护具体实施方法

5.1电梯口离楼层面60cm和110cm高处各设一道安全防护拦杆, 下设18cm高挡脚板, 张挂安全网并在洞口的醒目处挂设安全警示标志, 并在洞口的醒目处挂设“当心坠落”的警示标志

5.2电梯井内每隔两层采用预埋钢管形式搭设井字形平台, 每层铺设竹笆或张挂安全网并用铁丝绑牢, 平台上的杂物应定期清除。

6 工业建筑框架结构周边防护

6.1施工用外脚手架时, 脚手架应高于操作面1.5米, 架子外挡张挂密目安全网, 内部搭设操作平台。架子内档与主体结构空隙应用架板和安全平网间隔封严, (如图-5) 平网内的杂物要及时清理。

6.2无外用脚手架又未砌围护墙的楼层周边, 应采用钢管搭设两道防护栏杆, 高度为60cm和110cm, 挂设安全网防护, 底部必须挂满或安放挡脚板与楼层面边沿封闭。

6.3屋面上的水箱、水塔和无女儿墙平屋面周边, 须设置两道安全防护栏杆, 其高度为60cm和110cm立杆应固定牢固。

6.4 凡能随楼层安装拦杆时, 均应随楼层同步安装拦杆。

6.5未安装阳台拦杆的侧边, 施工中无外脚手架时, 可在距楼面50cm和110cm高度各设一道防护栏杆, 其固定点可与墙内的预留钢筋连接, 防护栏杆张设安全网, 安全网的底部必须与阳台边封闭。

7 结语

除了按上述方法严格执行外, 每处防护设施均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并实行挂牌负责, 班前、班后认真检查,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安检人员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和巡查力度, 发现防护设施有损坏、移动、私自拆除等现象要及时制止, 监督恢复, 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责任追究。

摘要:多层工业建筑施工中预留洞口、临边设施错综复杂, 土建、安装交叉作业频繁, 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工作繁杂, 安监人员检查巡视强度繁重。统一规范的防护标准和验收、管理细则, 可有效落实现场的管理措施, 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探讨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篇9

【关键词】多层住宅建筑;住宅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

如前所述,多层住宅一般是指4--6层的住宅,通过公共楼梯解决人们的垂直交通,借助6层的户内楼梯越入7层,使顶层住户获得屋顶花园或露台,改善其居住条件。一层住户免费获得私家花园,来弥补日照不足的缺点,提升一层住房的卖点。多层住宅的优点归纳如下:第一它比别墅类住宅占地节省,平均计算,建设用地费用大大节省,房价降低;第二购房者易于接受。公摊面积少,多层住宅不需像高层住宅那样设置公共走廊、消防连廊、电梯间、屋顶水箱间,设备管道井洞等等大量的公共面积,使住房的有效使用面积大大提高;第三多层住宅建筑具有较长的设计历史,成熟的设计经验和简单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第四多层住宅结构体系简洁,投入机械设备少,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工期短,销售快,开发商贷款周期短、利润高。基于上述优点,多层住宅是开发商和购房群体首选的住宅类型,是城乡最普遍最大量的住宅类型。

2.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

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

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施工面过于分散

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

4.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

4.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

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質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4.2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4.4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验收的优化

样板管理制度是质量控制的发展纲要在多层民用住宅施工质量控制中,可以套用传统的优秀管理制度来对其进行优化,比如《项目经理部样板管理办法》是本项目经理部在工程质量管理上的主要举措之一,样板施工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施工质量的最终考评,而将其扩展到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施工程序的正确性、合理性的确认,使参与样板施工的分包队伍,在实施中接受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培训,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施工做法、统一质量验收标准,为推广施工后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保证。为保证多层民用住宅工程质量,实现过程精品,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质量目标,编制了高于国标的项目质量验收内控标准,并加大质量过程检查密度及实测点数,由常规的质量抽检,变为普查。在工序验收管理上项目部设立了内部三级检查制度,实行内部质量验收的层层把关。通过内部三级检查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在监理公司验收中,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部分施工工序达到免检。

6.结语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施工材料设备等管理等工作,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等都要正规化、标准化,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多层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管理工作,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从技术、人事制度上等方面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提高每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2]杨洋.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J].建筑工程资讯,2008,07.

[3]马洪涛.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实施重点[J].工程监理,2009,10.

[4]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浅析多层与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篇10

一、多层给水系统

1、直接供水与水箱供水型。

直接供水, 一般适用于市政管网压力稍高的地区或水厂附近压力较高的范围内。缺点就是水量、水压不能保证。但是, 对于规模较小的管网这种供水方案的经济性能很好, 不需要任何其他设备或措施。水箱供水就是将市政管网的水引至屋顶水箱, 然后靠水箱与用水器具的高差, 重力供水, 克服了水压水量的不稳定性。但是, 由于水箱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 而且, 水箱体积较大, 因此这种方式不提倡。

2、水箱、管网联合型。

平时水量水压足够时, 直接由市政网供水, 超压时, 多余水进入屋顶水箱, 当压力或水量不足时, 水箱靠重力自动向用户供水。该方案问题是如果长时间的稳压供水 (现在的市政管网可以办到的) , 水箱中的水的停留时间反而大大增加, 更容易受污染。而且, 所有使用水箱的系统中水箱都必须放在建筑的最高处, 在某些场合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甚至建筑的结构设计。

3、气压罐供水。

由于水箱的不安全因素, 所以用密封可靠的气压罐代替, 气压罐不需要高位摆放, 不影响建筑美观与结构承重, 近几年很受欢迎。但是气压罐系统需要水泵和自动控制系统得配合, 使得成本有所增加。

4、二次加压型。

对于小规模的用户, 如单幢建筑, 气压罐系统可以应付。但是, 目前住宅向小区化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为多层建筑的集群布置, 集中稳压。以气压罐的容积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出现了水泵集中加压为主, 气压罐稳压 (消除系统水锤) 为辅的方式。只是经济成本上升, 也需要专人维护。

另外, 管网系统由于层数不多, 属于低压管道, 均分层直接接入用户即可, 较为简单。

管道材料以低压钢管和低压PPR塑料管为主。

二、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如前所诉, 十层的民用建筑至少在30米, 即使以24米的公用建筑计算, 市政管网的压力肯定需要二次加压才能满足要求, 不存在直接供水的可能。但是, 根据建筑的高度、管道的承压能力、用水器具的压力要求, 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分区减压系统。

这种系统目前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 因为减压阀的价格已经降到3000元/件左右, 相比而言, 管材和安装工程量以及系统得维护难度等均大幅度下降, 其经济效率大大提高。系统的组成方式为:、生活水池、水泵、主管道、直接入户管、减压阀、阀后入户管等。目前的高层或小高层采用这种方式的很多。系统原理:一般由建筑地下室的泵房进行一次性集中加压, 高压水沿主干管送至建筑上部用户, 并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建筑下部的用户水压过高, 则需要进行集中减压 (减压阀组) , 再送至用户。缺点就是减压区的水头损失大, 水泵功耗较大。

2、水泵并联加压系统。该系统同

样对建筑的供水系统进行分区, 但是不同的是, 每个分区各设置一台水泵供水 (一台备用) 。其缺点很多, 如设备费用剧增, 占地面积大, 主干管多, 系统复杂。但是优点也十分独特:供水可靠性高, 水泵功耗利用率高, 不会发生能量浪费。

3、水泵串联加压系统。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 超过100米的建筑已经不足为奇, 甚至高到三四百米。这样就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水泵压力不够, 或即使压力满足, 流量相差很大;二即使流量压力都满足, 管道不能承受如此高的压力, 发生爆管。所以必须采用这种接力棒式的方式。系统结构:各分区分别设置水泵或调速泵与吸水箱或吸水池, 然后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启动。优点:供水可靠, 能耗少。缺点是:设备分散, 水泵等设备多, 需要专用设备层等。

三、分析

在比较以上的几种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供水是不同的两种系统, 虽然目的是一样的。在多层给水中, 市政管网的压力已经满足要求, 追求的是稳定性, 而高层不同, 高层给水则是为了能够将水送到用户用水处, 其次才是稳定性。所以设备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别。多层一般采用低扬程的小型泵, 管材为低压力管材。高层则相反。

上一篇:奶牛乳房炎中西药治疗下一篇:风振计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