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2024-07-24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精选12篇)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篇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发展速度以及规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物流企业规模也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膨胀,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其内部管理中遇到诸多困难。经验表明,财务控制是改善内部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是发展壮大物流业的重要保障。

一、财务控制含义与特征

(一)财务控制的含义

财务控制是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以有关财务法规制度、财务计划目标等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督促、约束和调节,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组成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财务控制的特征

1. 财务控制以实现企业财务预算为主要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个:公司法、公司章程、公司财务预算。其中财务预算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对企业经营目标进行具体细化。利用财务控制功能,可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保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管理的实施,使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落实。

2. 财务控制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

由于日常财务活动的过程表现为现金流转,因此,控制现金流量成为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在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控制过程中,应以现金预算为依据,对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二、物流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难问题

首先,从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分析,物流企业利润率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企业自有的资产有限,同时资产信用不足,而在我国金融机构贷款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贷款抵押或较高的信用。其次,从物流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地域分布较广,面对同行的竞争较大,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只有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过渡。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

在物流企业外部融资相对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物流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但是物流企业现有的资金使用效率却普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流动资金在物流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但是当前物流企业在流动资金使用方面并没有充分利用上下游结算以及银行支付等方面的时间差异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不动产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在物流企业融资相对难的情况下,其实物流企业可以充分盘活企业优质不动产,通过不动产融资以获取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财务监管失效

大多数物流企业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力度不够,制度贯彻不抓落实,现有的核算和内控制度不尽合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紧缺,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督缺少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出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核算不规范,有章不循,违纪违规等情况。

三、现代物流企业财务控制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经济环境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方面,现代物流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经营权。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资本需要量,到市场上进行资金的筹集,再将资金投放到高效益的项目上,最后根据需要将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另一方面,随着物流企业商品与服务贸易范围的扩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日渐明朗,这意味着各种资源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和使用,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经济全球化直接影响着经济格局和竞争形势,相关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准确性对企业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2. 金融环境原因

金融市场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直接场所,它不仅为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提供场所,而且为企业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条件。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筹资、投资和风险规避提供多种选择。入世后,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行业将进一步加强自律性管理,国家也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会更加有效地得以发挥。但同时,金融市场存在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将会加剧企业的外部金融风险。

(二)内部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转变

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物流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不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各相关利益主体,企业理财要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是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管理,它主要关心的不仅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着重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筹资、投资、运用与分配,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企业资产结构转变

世界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致使企业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质量及环境体系认证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资产,使得传统财务管理职能变得不合时宜。

四、完善我国物流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措施

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经营网点的增多,企业已经无法有效地直接管理各地区的经营网点。于是,一般地设立公司总部后,对经营网点按地域的不同进行了归口管理。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总公司只能对各经营网点进行间接地控制。为了适应这种跨地域经营模式,适应这种多层级的组织结构,满足公司总部对各经营网点及其成员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以保证公司总部对各地区经营网点的有效管理。一般地,公司总部对各地区经营网点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资金控制、成本控制、财务信息控制等方面,在这些控制领域中建立了符合公司总部要求的制度。

(一)资金控制

企业所有管理活动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物资基础,资金管理的效率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总体效益的优劣。因此资金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包括各营业网点的建设、运输设备的购置等),在日后经营中又会收到持续不断的现金流。物流企业这种大量资金的经常性收入、支出,更突出了对资金的管理的重要性。

1. 资金来源控制

物流业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内部筹措资金、外部筹措资金以及经营收入。内部筹措资金的控制方面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地方经营网点资金封闭管理;第二种方式是公司总部对内部资金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第三种方式则是前两种方式的混合,即在基本保证地方经营网点资金封闭管理的情况下,为提高企业总体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适度的内部资金的调用。笔者认为,物流业企业应该采取第三种模式进行资金管理,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总体范围内的整体经营风险,还可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外部筹措资金的控制方面,为了降低企业因贷款产生的风险,减少地方各经营网点盲目贷款,各经营网点的所有贷款,都必须经企业总部同意。除了对贷款进行统一审批外,还应对贷款的借入、归还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在贷款到期前就与地方经营网点进行沟通,为归还贷款做好准备工作。当地方经营网点出现归还贷款资金紧张时,由企业总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企业整体范围内统一调度资金,确保到期归还贷款。经营收入控制方面,严格监督各经营网点的现金收入情况,防止坐支、白条抵库等违反财务会计准则的现象出现。此外,各经营网点除保存日常必需的现金外,所有现金收入均上缴总部,实现统一管理。

2. 资金使用控制

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是资金使用控制的关键。作为企业总部,首先要关心的是所属各地区营业网点的资金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为了能确保企业所属营业网点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必须在资金的支出流程上和资金使用制度上进行明确。笔者认为,物流业企业必须结合会计法规和自身情况,对资金的使用作出如下规定:(1)遵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2)印鉴分离,财务专用章、企业法人名章必须由不同人员分别保管;(3)公司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4)规范支付款流程,为规范公司款项的支付,企业总部必须规定开支项目的审批程序。

(二)成本费用控制

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各种税金等。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是物流企业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利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目标能否完成。成本控制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成本费用标准(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与调整、执行结果评价。

首先,制定成本费用标准。企业可以通过统计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工程法等制定成本费用标准。此外,由于部分成本费用支出是按国家或地方规定征收的取费标准征收的,因此对于此类成本支出可以直接引用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作为标准,如各种税费。然后,执行成本费用标准,并根据客观情况进行调整。为了确保成本费用控制标准的实现,由企业总部依据确定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同下属地方经营网点负责人签署《经营管理责任书》,明确其成本费用控制标准。由下属地方经营网点根据既定控制标准,结合经营计划对成本标准按时间进度进行进一步分解。此外,为了使控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使控制系统能适应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任何原因引起的成本细项的成本控制标准的增加和减少要进行成本控制标准的调整。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对成本费用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在成本费用控制中,对成本费用标准执行情况的评价关系到成本责任人的业绩认定及由此而带来的利益,也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的有效性,进而关系到成本费用控制动力机制的作用程度。

五、小结

当今社会,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相对于常规内部管理工作而言,其资产安全性与记录正确性显得更加重要。物流企业财务问题主要是物流企业运用资金时出现的问题。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受其本身特点的制约,所以必须形成物流企业的规模化,从而改变物流企业资金上的缺乏,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会使其出现潜在的资金风险,而这些资金风险会影响物流企业政策的运行以及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构建切合实际的物流企业财务内部体制,才能使得物流企业健康迅速地发展。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篇2

主要考点:物流企业的主要功能:基础性服务功能;增值性服务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物流企业财务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利润分配活动。

物流企业财务关系:与投资者的关系——经营权与所有权关系

与被投资者关系——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债务与债权关系

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债权与债务关系

企业管理目标——生存、发展、获利 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量指标来衡量;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1)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2)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3)容易导致短期行为(4)没有考虑企业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配比关系。

2、每股利润最大化

每股利润最大化考虑了企业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配比关系,但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而且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能给投资者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所折成的现值,所以,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考虑了风险因素;也克服短期行为,也体现了企业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配比关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克服了前两种观点的缺陷。同时,而且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财务管理环境

金融环境: 广义金融市场——指一切资本流动场所 包括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即股票和债券发行、买卖的市场。重点金融市场的分类。

法律环境:——企业组织法的类型。

经济环境——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汇率变化。

二、货币时间价值

1、货币时间价值含义:是指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价值差额,它表现为资金周转使用后的价值增值额。表示方法:相对数表示 利息率

绝对数表示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

(1)单利终止和现值:

FVn= PV0*((1+ i n)PV0 = FVn /(1+ i n)

(2)复利终止和复利现值 FVn = PV0 *(1+ i)n = PV0*(PVIFi.n)PV0 = FVn /(1+ i)n = FVn * FVIPi n(3)计息期短于一年的时间的价值按复利计息

FVAn = PV0 *(1+ i/m)n/m(4)年金终止和年金现值

后付年金终值:FVn = A *(1+ i)n – 1/ I = A * FVIPAi.n 与复利终止的关系:(1+ i)n – 1/ i= Σ(1+ i)t-1 后付年金现值:PVA0 = A*(1-(1+ i)--n)/ i = A * PVIFAi n 与复利现值的关系:(1-(1+ i)--n)/ I = Σ1/(1+ i)t = PVIFAi n = 1-1/(1+ i)n ==(1+ i)n – 1/ i(1+ i)n – 1(5)先付年金终止:Vn = A* FVIPAi.n*(1+ i)= A*(FVIPAi.n+1-A)= A*(FVIPAi.n+1-1)先付年金与后付年金的关系:在后付年金的期数+1,系数-1 先付年金现值:V0 = A* PVIFAi n-1 +A = A*(PVIFAi n-1 +1)与后付年金的关系:在后付年金现值的期数-1,系数+1(6)递延年金——只研究现值

V0 = A* PVIFAi n * PVIFm = A* PVIFAi.m+n-A* PVIFAi m =A*(PVIFAi.m+n--PVIFAi m)(7)永续年金 V0 = A *(1/ i)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

1、某人持有一张带息票据,面额为2000元,票面利率5%,出票日期为8月12 日,到期日为11月10 日(90天)。按单利计算该持有者到期可得本利和。(2025)解:2000*(1+5%*90/360)=2025元

2、某人希望在五年末取得本利和1000元,用以支付一笔款项,在利率为5%,单利方式计算的条件下,此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800)解:1000/(1+5%*5)=800元

3、某公司年初向银行借款10000元,年利率16%,每季计息一次,则该公司一年后应向银行偿付本利和多少?

解:R=16%/4 T=1*4=4 PV0=10000元 PVT=10000*(1+4%)4 =10000 * 1.170=11700元

3、某公司将一笔123600元的资金存入银行,希望能在7年后用此笔款项的本利和购买一套设备,该设备的预计价格为240000元,若银行复利率为10%。要求计算:7年后该公司能否用这笔资金购买该设备。解:123600 *(1+10%)7=123600*1.949=240896.4元

4、在银行存款利率为5%,且复利计算时,某企业为在第四年底获得一笔100万元的总收入,需向银行一次性存入的资金数额是多少? 解:PV0=100*(PVIF5% 4)=100*0.855=85.5万元

5、某人欲购房,若现在一次性结清付款为100万元,若分三年付款,每年初分别付款30、40、50万元;假定利率为10%,应选那种方式付款比较合适。解:可比较两种方法的现值,也可以比较两种方法的终值.若用现值:一次性付清的现值为100万元,分次付款的现值为 30 + 40* PVIF10%.1.+ 50* PVIF10%.2 =30 + 40*0.909 +50*0.826 =107.66万元

两种方法比较应是一次性付款比较合适。

6、某公司生产急需一台设备,买价1600元,可用10年。若租用,需每年年初付租金200元。其余条件二者相同,设利率6%,企业选择何种方式较优。

7、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付款条件是;从第7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100万元,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则相当于该公司现在一次付款的金额为()万元。

A.10[(P /A,10%,15)-(P/A,10%,5)] B.10(P/A,10%,10)(P/F,10%,5)

C.10[(P/A,10%,16)-(P/A,10%,6)] D.10[(P/A,10%,15)-(P/A,10%,6)] 【答案】AB 【解析】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

①递延年金现值=A×(P/A,i,n-s)×(P/s, i,s)=A×[(P/A,i,n)-(P/A,i,s)] s:递延期 n:总期数

②现值的计算(如遇到期初问题一定转化为期末)

该题的年金从9第7年年初开始,即第6年年末开始,所以,递延期为5期;另截止第16年年初,即第15年年末,所以,总期数为15期。

现存款10000元,期限5年,银行利率为多少?到期才能得到15000元。

该题属于普通复利问题:15000=10000(F/P,I,5),通过计算终值系数应为1.5。查表不能查到1.5对应的利率,假设终值系数1.5对应的利率为X%,则有: 8% 1.4693 X% 1.5 9% 1.5386 X%=8.443%。

3、风险报酬的计算 :期望值、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及其风险报酬率的计算。标准离差仅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情况,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越大;标准离差率适用于期望值相同或不同的情况,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它不受期望值是否相同的限制。

【例题1】某企业面临甲、乙两个投资项目。经衡量,它们的预期报酬率相等,甲项目的标准离差小于乙项目的标准离差。对甲、乙项目可以做出的判断为()。A.甲项目取得更高报酬和出现更大亏损的可能性均大于乙项目 B.甲项目取得更高报酬和出现更大亏损的可能性均小于乙项目 C.甲项目实际取得的报酬会高于其预期报酬 D.乙项目实际取得的报酬会低于其预期报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标准离差是一个绝对数,不便于比较不同规模项目的风险大小,两个方案只有在预期值相同的前提下,才能说标准离差大的方案风险大。

根据题意,乙项目的风险大于甲项目,风险就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可能报酬也高,所以,乙向慕的风险和报酬均可能高于甲项目。【例题2】企业拟以100万元进行投资,现有A和B两个互斥的备选项目,假设各项目的收益率呈正态分布,具体如下: 要求:

(1)分别计算A、B项目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并根据标准离差率作出决策;

(2)如果无风险报酬率为6%,风险价值系数为10%,请分别计算A、B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答案】(1)

B项目由于标准离差率小,故宜选B项目。(2)A项目的投资收益率=6%+1.63×10%=22.3% B项目的投资收益率=6%+1.18×10%=17.8%。

三、资金筹集的管理

1、实际利率的计算

实际利率 = 名义借款金额*名义利率/名义借款金额*(1-补偿性余额)=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

1、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2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为()。A.10% B.12.5% C.20% D.15% 【答案】B 【解析】实际利率=10%/(1-20%)=12.5%。

【例题2】某企业与银行商定的周转信贷额为200万元,承诺费率为0.5%,借款企业内使用了120万元,那么,借款企业向银行支付承诺费()元。A.10000 B.6000 C.4000 D.8000 【答案】C 【解析】借款企业向银行支付承诺费=(200-120)×0.5%=4000(元)。

2、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

债券发行价格=Σ(年利率/(1+市场利率)I)+ 面值/(1 + 市场利率)n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面值为100元,年利率为12%,期限为2年的债券一批。要求:测算该债券在下列市场条件下的发行价格,(1)市场利率为10%(2)市场利率为12%(3)市场利率为14%

3、资本成本的计算

利息(1—所得税率)

①长期债权资本成本= 借款总额(1—筹资费率)②债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资本成本=×100% 分子当中的面值和分母当中的发行额 在平价发行时是可以抵销的,但是在溢价或是折价时则不可以。

优先股每年股利

③优先股资本成本= 优先股发行价格(1 –筹资费率)

④普通股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⑤留存收益成本: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不考虑筹措费用,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率与普通股资本成本率计算方法一致.例

1、伟明公司拟发行债券,面值1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若发行债券时的市场利率为10%,债券发行费用为发行额的0.5%,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0%,则该债券的资本成本是多少?(PVIF10%.5=0.621

PVIF8%.5=0.681 PVIFA8%.5=3.993 PVIFA10%.5=3.791)。计算过程保留三位小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债券价格 = 100*8%* PVIFA10%.5 + 100* PVIF10%.5 = 92.428元

债券资本成本 =100 * 8% *(1—30%)/ 92.428*(1—0.5%)= 6.09% 例

2、某公司拟筹资40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15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筹资费率为1%;发行优先股500万元,股息率为12%,筹资费率为2%;发行普通股2000万元,筹资费率为4%,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按4%递增,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

(1)计算债券资金成本;(2)计算优先股资金成本;(3)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

(4)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以账面价值为权数)【答案】

(1)债券资金成本:(2)优先股资金成本:(3)普通股资金成本(4)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Kw=1500÷4000×6.77%+500÷4000×12.24%+2000÷4000×16.5% =2.54%+1.53%+8.25%=12.32%。

4、筹资总额分界点的确定。

筹资总额分界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率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金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5、三个杠杆系数的计算和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运(1)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营业额变动率

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杠杆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简化公式: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此处的息税前利润为财务杠杆系数同期)

(2)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就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杠杆风险就越低。

(3)联合杠杆 = 营业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 = 每股收益变动率/营业额变动率

【例题1】某公司全部资产120万元,负债比率为40%,负债利率为10%,当息税前利润为20万元,则财务杠杆系数为()。A.1.25 B.1.32 C.1.43 D.1.56 【答案】B 【解析】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20÷(20-120×40%×10%)=1.32 【例题2】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财务杠杆系数为3,预计销售将增长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股利润将增长()。A.50% B.10% C.30% D.60% 【答案】D 【解析】=6 所以,每股利润增长率=6×10%=60%。

【例题2】某企业2001年资产平均总额为1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80%,总资产报酬率为24%,负债的年均利率为10%,全年包括利息费用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32万元,所得税率为33%。要求:

(1)计算该企业2001年息税前利润;(2)计算该企业2001年净资产收益率;

(3)计算该企业2002年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复合杠杆系数。【答案及解析】

(1)息税前利润=1000×24%=240(万元)负债平均总额=1000×80%=800(万元)净资产平均总额=1000-800=200(万元)利息=800×10%=80(万元)

净利润=(240-80)×(1-33%)=107.2(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07.2÷200=53.6% 4)边际贡献=240+(132-80)=292(万元)经营杠杆系数=292/240=1.22 财务杠杆系数=240/(240-80)=1.5 复合杠杆系数=1.5×1.22=1.83

6、资本结构决策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例题7】某公司目前发行在外普通股100万股(每股1元),已发行10%利率的债券400万元,该公司打算为一个新的投资项目融资500万元,新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息税前利润增加到200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按12%的利率发行债券(方案1); 按每股20元发行新股(方案2)。公司适用所得税率40%。要求:

(1)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利润。

(2)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3)计算两个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4)判断哪个方案更好。【答案及解析】(2)(EBIT-40-60)×(1-40%)/100=(EBIT-40)×(1-40%)/125 EBIT=340(万元)

(3)财务杠杆系数(1)=200/(200-40-60)=2 财务杠杆系数(2)=200/(200-40)=1.25(4)由于方案2每股利润(0.77元)大于方案1(0.6元),且其财务杠杆系数(1.25)小于方案1(2),即方案2收益性高,风险低,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第五章 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

1、现金流量的计算

假定:各年各年投资在年初一次进行;各年营业现金流量在各年年末一次发生;终结现金流量在最后一年年末发生。

现金流出量:购置固定资产成本和垫支的流动资金。现金流入量:初始投资时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营业现金流入=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终结现金流量:指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回收额 现金净流量 =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通常按年计算)简算法: 建设期某年净现金流量NCF =--原始投资额 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 NCF = 净利 + 折旧

例1:某企业一项投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年初厂房机器设备投资160万元,土地购置费1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建设期为一年,寿命为5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目终结时固定资产残值为10万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为150万元,第一年的付现成本为7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40%。要求:计算该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

解: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60—10)/5=30万元

第一年净利=[150--(70—30)]*(1—40%)=30万元 第二年净利=(150—75—30)*(1—40%)=27万元 第三年净利=(150—80—30)*(1—40%)=24万元 第四年净利=(150—85-30)*(1—40%)=21万元 第五年净利=(150—90-30)*(1—40%)=18万元

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NCF0 = —(160+10+50)=220万元 NCF1 =0 NCF2 =30+30=57 NCF3 =27+30=57 NCF4 =24+30=54 NCF5 =21+30=51 NCF6 =18+30+50=108 例

2、某公司准备投资上一新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共80万元,第一年初和第二年初各投资40万元。两年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达到正常生产能力。

(2)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10万元。

(3)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8万元。

(4)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20万元,以后4年每年为85万元(假定于当年收到现金),第一年的经营成本为10万元,以后各年为55万元。(5)企业所得税率为40%。

(6)流动资本于终结点一次收回。要求:计算该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解:固定资产年折旧=80—8/5=14.4万元

NCF0-1 = —40万元 NCF2 = —10万元 NCF3 =20—10=10万元 NCF4-6 =(85-55-14.4)*(1-40%)+14.4=23.76万元 NCF7 =(85-55-14.4)*(1—40%)+14.4+8+10=41.76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1)非贴现指标

投资回收期 投资方案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投资方案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等时:

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最后一年为负数的期数N+(N年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第N+1年的净现金流量。

平均报酬率平均报酬率=年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2)贴现值指标

净现值:NPV=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

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则NPV=年金现值 – 原始投资现值 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等,则 NPV = 各年现金流量复利现值之和 例3: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1000万元,建设期为一年。该项目寿命为10年,期满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投产后每年获利润100万元。设定折线率为没10%。要求:(1)计算每年折旧;(2)计算建设期净现金流量;(3)计算经营期净现金流量;(4)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5)计算净现值;(6)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10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14457,(11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49506,(1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0.90909,(1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90909 解:年折旧=1000/10=100 建设期净现金流量

NCF0 =-1000万元 NCF1 =0 NCF2—11 =100+100=200万元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1000/200=5年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5+1=6年

净现值NPV=-1000+0+200*(6.49506—0.90909)=117.194万元 因为:不包括建设期投资回收期=5=10/2 NPV=117.194 大于0,所以,该项目在财务上基本可行。

例4:已知某投资项目采用逐次测算法计算内部收益率,经过测试得到以下数据: 设定折现率R 净现值NPV(按R计算)26%--10万元 20% +250万元 24% +90万元 30%--200万元 要求:(1)用内插法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

(2)若该项目的行业基准收益率I为14%,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IRR = 24% + 90/(90--(-10))*(26%-24%)=25.8% IRR=25.8%大于14%,所以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例5:某企业急需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71000元,经营成本50000元。若购买,其市场价格为100000元,经济寿命为10年,报废无残值;若从租赁公司租用同样设备,只需要没年末支付15000元租金,可连续租用10年。已知该企业的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为12%。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要求:(1)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评价企业是否应当购置该项设备

(2)用净现值法对是否应租赁设备方案作出决策 解:(1)年折旧=100000/10=10000元

年净利润 =(71000—50000—10000)*(1—33%)= 7370元 NCF0 =-10000 元 NCF1—10 = 10000+7370 = 17370元 NPV =-100000 + 17370*5.65022 =-1855.68元小于0(PVIFA IRR 10)= 100000/17370 = 5.757 IRR = 10%+6.14457—5.75705/66.14457-5.65022 *(12%--10)= 11.57 净现值小于0,内部收益率小于资金成本,故购买设备方案不可行。

(2)NCF0 = 0 NCF1—10 =(710000—50000-15000)*(1—33)= 4020元 NPV = 0+ 4020*5.65022 = 22713.88元大于0 所以租赁方案是可行的。

3、债券投资 债券价格的计算

【例题1】在200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10%,于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要求:

(1)假定2001年1月1日金融市场上与该债券同类风险投资的利率是9%,该债券的发行价应当定为多少? 【答案】

(1)发行价格=1000×10%×(P/A,9%,5)+1000×(P/F,9%,5)=100×3.8897+1000×0.6499=1038.87(元)

4、股票投资 股票估价模型 固定成长股票价值

假设股利按固定的成长率增长。计算公式为:

【例题2】某种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年增长率为5%,预期一年后的股利为6元,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11%,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等于16%,而该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2,那么,该股票的价值为()元。A.50 B.33 C.45 D.30 【答案】A 【解析】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1%+1.2(16%-11%)=17% 该股票的价值=6/(17%-5%)=50(元)。

5、证券投资组合

【例题3】甲公司准备投资100万元购入由A、B、C三种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三种股票占用的资金分别为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即它们在证券组合中的比重分别为20%、30%和50%,三种股票的贝他系数分别为0.8、1.0和1.8。无风险收益率为10%,平均风险股票的市场必要报酬率为16%。

要求:(1)计算该股票组合的综合贝他系数;(2)计算该股票组合的风险报酬率;(3)计算该股票组合的预期报酬率;

(4)若甲公司目前要求预期报酬率为19%,且对B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变,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答案】该题的重点在第四个问题,需要先根椐预期报酬率计算出综合贝他系数,再根据贝他系数计算A、B、C的投资组合。

(1)该股票组合的综合贝他系数=0.8×20%+1.0×30%+1.8×50%=1.36(2)该股票组合的风险报酬率=1.36×(16%-10%)=8.16%(3)该股票组合的预期报酬率=10%+8.16%=18.16%(4)若预期报酬率19%,则综合β系数=1.5。

设投资于A股票的比例为X,则:0.8X+l×30%+1.8×(1-30%-X)=1.5 X=6%,即A投资6万元,B投资30万元,C投资64万元。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一、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存货模型:N = 2 X 全部需要量 X每次转换成本 有价证券收益率

成本分析模型:总成本=机会成本 +管理成本 + 短缺成本

因素分析模型:最佳现金持有量 =(上年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X(1 ± 预计营业额变动百分比)

例1:某企业预计每月货币资金需要总量为100000元,每次交易的转换成本为100元,储备每元货币资金的成本为0,05元(即有价证券的月利息率为5%)。要求计算最佳货币持有量。

二、应收帐款收帐政策决策

决策要点:最终比较各方案“信用后收益”

某方案的信用后收益 = 信用前收益 – 信用成本 信用前收益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现金折扣 信用成本 = 机会成本 + 坏帐损失 + 收帐费用

(1)机会成本 = 维持赊销所需资金 X 资金成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360 / 应收帐款周转期 =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 销售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期(平均收帐期)= 360 / 应收帐款周转率

维持赊销所需资金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X 变动成本率(2)坏帐损失 = 赊销金额 X 坏帐损失率(3)收帐费用

例2:某公司由于目前的信用政策过严,不利于扩大销售,且收帐费用较高,该公司正在研究修改现行的信用政策。现有甲和乙两个放宽信用政策的备选方案,有关数据如下:

项目 现行收帐政策 甲方案 乙方案 年销售额(万元/年)2400 2600 2700 信用条件 N/60 N/90 2/60 N/80 收帐费用(万元/年)40 20 10 所有帐户的平均收帐期 2个月 3个月 估计50%的客户

会享受折扣

所有帐户的坏帐损失率 2% 2.5% 3% 已知甲公司的变动成本率为80%,应收帐款投资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坏帐损失率是指预计坏帐损失和销售额的百分比。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要求:通过计算回答,应否改变现行的信用政策?如果要改变,应选择甲方案还是乙方案? 解:

项目 现行收帐政策 方案甲 方案乙

销售额 2400 2600 2700 信用成本前收益 2400 *(1—80%)2600 *(1—80%)2700 *(1—80%)

= 480

= 520--2700*50%*2%=513 信用成本

平均收帐期

60*50%+180*50%=120 维持赊销所需资金

2400/360*60*80%

2600/360*90*80% 2700/360*120*80% =320 =520 =720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 320*15%=48 520*15%=78 720*15%=108 坏帐损失 2400*2%=48 2600*2.5%=65 2700*3%=81 收帐费用 40 20 10 信用成本后收益 344 357 314 因此应当改变现行的信用政策。改变信用政策应当采纳甲方案。

三、存货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定货点的确定

1、存货最佳经济批量 Q =√2*全年需要量 * 每次进货成本 / 单位储存成本

2、经济订货批数 全年需要量A/经济批量Q =√全年需要量A*单位储存成本C/2每次进货成本F

3、全年总成本 T = √2*全年需要量A*每次进货成本F*单位储存成本C

4、最佳订货点 R = 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时间*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2/1(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体前天数+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天数

例3:某企业全年需要外购零件2500件,每次定货成本300元,每件平均储存成本4元。根据资料计算最优经济采购批量及其总成本。

民营物流企业物流一体化风险评价 篇3

关键词:一体化风险 风险评价 AHP

一、AHP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为AHP),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AHP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AHP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關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二、AHP法的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绘出层次结构图。

通过以上分析,将民营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一体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其风险的因素分为三层,第一层民营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一体化风险评价为目标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准则层(因素层) 和子准则层(子因素层)。因素集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集合,由图1可见,民营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各项风险因素被分成两级,第一级因素集A={ C1, C2, C3}={供应链管理风险,特种货物监管缺失风险,环境污染风险}。

C1={ P11, P12, P13, P14}={时间风险,安全风险,业务外包风险,信息传递风险},

C2={ P21, P22, P23}={货物属性不明风险,货物仓储风险,货物运输事故风险},

C3={ P31, P32, P33}={交通拥堵,机动车尾气,噪音}

进行风险评价时先要对二级因素集分别构造判断矩阵进行计算,然后再对上层因素进行相应的计算。不同考评对象的考评指标侧重点不一样,指标权重也不一样。本文采用AHP法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首先总结出递阶层次结构图(见图1),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而用和积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个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民营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一体化风险评价A

供应链管理风险C1货物监管缺失风险C2环境污染风险C3

时间风险

P11安全风险

P12业务外包风险

P13信息传递风险

P14货物属性不明风险

P21货物仓储风险

P22货物运输事故风险

P23交通拥堵

P31机动车尾气

P32噪音

P33

图1 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二)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在确定各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容易被别人接受,因而萨蒂等人提出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

经专家咨询,分别构造各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表所示。

表1 “供应链管理风险C1”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C1P11P12P13P14W1

P1114680.58

P121/41460.24

P131/61/4150.13

P141/81/61/510.05

表2 “货物监管缺失风险C2”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C2P21P22P23W2

P2111/41/50.10

P22411/20.33

P235210.57

表3 “环境污染风险C3”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C3P31P32P33W3

P3111/41/20.14

P324130.63

P3321/310.23

表4 民营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一体化风险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AC1C2C3W

C111/350.28

C23170.65

C31/51/710.07

(三)确定各指标权重

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其元素的一般项 ,然后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最后,对向量 T归一化,得到权重向量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式中 表示 的第 个元素。

将最大特征根代入 ,计算CI。

2.由表5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5 随机一致性指标

n123456789

RI000.580.891.121.241.321.411.45

3.计算一致性比例CR

,当CR<0.1时,表明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应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步驟3、4,得到各指标权重系数,同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见表6),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1-表4中所示。

表6 各个判断矩阵和各层次的一致性检验

AC1C2C3

3.054.183.023.02

CI0.030.060.010.01

RI0.580.890.580.58

CR0.050.060.020.02

三、结束语

现代物流服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经济活动。在现阶段,民营物流企业不能只是关注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追求利润,因为现代物流增值服务多,供应链因素多,物流过程的环节多,极易发生错收错发、货损、质变、遗失、延误等事故,这就要求民营物流企业必须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和风险控制。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民营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大量的定性信息和少量的定量信息综合考虑,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字化,最终为民营物流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非确定性的风险因素进行清晰和系统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闫伟.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市场,2012.

[2]常民,李忠立,宋文华.层次分析法(AHP)在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罗鲜花.湖南民营企业经营风险研究[J].《湖南大学》,2007.

[4]汪泓,李红艳.基于可拓评价法的3PL资源整合风险研究[J].《现代物流管理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企业物流篇,2009.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篇4

1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指:物流企业依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人员对本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决策,处理与本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具体的来讲是实现企业自身的成本最小化和净利润的最大化。要实现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得要求自身能够具有充分应用资金的能力,能够有投融资决策方案,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有效筹集资金并确保资金的高回报率。

2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现状

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还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存在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高级人才短缺、内部控制制度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物流企业进行筹资、融资、投资等活动时困难重重,资金的使用管理方面控制不到位,使用效率偏低,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监管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3 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存在的若干问题

3.1 物流企业外部融资困难导致的企业资金链断裂

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他们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扩张,就必然需要财务杠杆的支持。企业的自有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这时也必须得通过外部融资。对于大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讲,他们一般不能通过股权融资方式,从而只能进行债务融资。造成这种原因一是因为信贷条件苛刻,融资成本较高,二是银行考虑到自己的盈利目标,在进行贷款评估的过程中只考虑行业利润率高、资金回收速度快的企业,而物流企业属于基础服务行业、资金的回收速度较慢,因此商业银行一般不想给与资金方面的支持。

3.2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规范导致的企业管理失败的风险

有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财务部门可能存在资金管理方式落后,资金体外循环、随意投资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物流企业资金管理漏洞百出,资金面临巨大的风险暴露。有的下属企业存在大量的货币资金,而有的出于新设的原因,需要大量的货币资金,集团没有一个整体的货币资金管理体系,财务监管粗放,下属机构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大量的基础会计工作薄弱。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它主要包括: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力度不够;制度执行不到位;先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紧缺;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缺少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等。

3.3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严重导致财务分析投融资决策不准确

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账务处理手段,即使使用财务软件也是单纯的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的编制,很难做到实时的业务流程跟踪,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常常受到客户利益、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能力的影响,使会计核算的数据不准确,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有些物流企业的财务核算人员做假账、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这些财务管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企业之中。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不能为企业的经营者的未来投融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基础,进而也不能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财务管理目标。

3.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企业管理风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物流企业的竞争市场也从单纯的国内市场逐渐扩展到了国际市场之上,经济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这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才素质还偏低,涉及一些专业领域不能够发挥专业理论,仅仅能够对一些生产加工企业的成本会计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企业管理上的风险,针对这些现象,物流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关注,时刻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

4 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建议

4.1 积极拓宽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受限会引起该行业止步不前。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扩宽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变物流企业的融资环境,给物流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快速扩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充裕的现金流。首先,国家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对该行业进行整合,加快兼并重组,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国家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发展基金,并可以在资金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对该企业进行政府补助。其次,随着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同行业领先企业合作逐步加深,物流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向自己的合作伙伴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引入外国投资者对物流企业进行投资,达到缓解资金不足的困境。

4.2 推进物流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

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拥有快速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的企业管理才能促进物流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物流企业可以自己委托第三方针对自己的业务特征开发和使用恰当的财务软件,统筹兼顾,做出全面的财务管理系统。在设计财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财务指标的可量化性,财务数据要便于收集汇总,物流企业的财务人员也要参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编制,反馈企业自身的需求,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进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应该将网络财务逐渐地引进到企业的财务资源中,实现企业的远程控制,减少财务管理风险。

4.3 加强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物流企业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物流行业营业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会计核算都需要专业人士的职业判断,都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财务的最新变化和相应的会计准则变化情况,具有丰富的日常财务管理知识经验,还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以便适应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地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总而言之,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在实际工作中也已经有所体现。先进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业绩,能够有效地控制财务活动,能够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收入支出情况,促进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企业及时跟踪信息和处理信息,避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风险的扩大,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致远.论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职工教育的影响[C].科学发展现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2004.

[2]倪德磊.现代企业财务风险与风险防范创新[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物流企业财务结算与系统设置 篇5

物流企业财务结算与别的行业有较大的不同,且行业内也没有标准的参考模式;现在根据我们客户业务实践经验,我们整理成文档,用于各位参考,有不当之处,请指出。

物流业务结算分为两大类:现结(现付)和挂账,其中挂账又分为:提付、回付、月结;

1、提付:货物送达后,由提货方支付运费,到货方收取;

代收货款:在提货方提货时支付货物的款项,由物流公司代收;这种结算方式大都是提付模式。货款扣:托运方不支付运费,直接由物流公司在代收货款中扣除。

2、回付:货物送达提货后,托运方根据物流公司提供的提货方的签单进行结算。

月结:与回付相同,只是每个月集中一起结算。

一、总部(发货方)开单:

1、本地代理:

俗称炒货,卖货;及本公司将自己接到货物委托给别的物流公司托运。

财务处理

如接货100元,委托其他物流公司运输,运费80;

1)现结: 借:现金-发货方100贷:主营业务收入-发货方20

贷:其他应付款-中转费用80

结算借:其他应付款-中转费用贷:现金 -发货方80

2)提付:借:应收账款-货物中转 20贷:主营业务收入 -发货方20

或者借:应收账款-货物中转-到货方100贷:主营业务收入-发货方20

贷:应付账款-货物中转-XX物流公司80

3)回付:借:应收账款-XX客户100贷:主营业务收入 -发货方20

贷:其他应付款 -货物中转802、分单配栽(自行运输):

如接货100元,代收货款50000元

1)现付:借:现金-发货方100贷:主营业务收入 -发货方100

2)提付:

A、开票借:应收账款-到货方 100贷:主营业务收入-发货方100

B、提货借:现金-到货方100贷:应收账款-到货方100

代收货款:代收货款50000元

开票借:其他应收款-代收货款-到货方 50000

贷:其他应付款-代收货款-XX客户50000

提货收款结算

借:现金-货方50000贷:其他应收款-代收货款-到货方50000

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货款-XX客户50000贷:现金 49000

贷:手续费收入1000

货款扣业务:代收货款30000元,运费:3000元

开票:借:应收账款-提付-XX客户 3000元贷: 主营业务收入:3000元

借:其他应收款-代收货款-到货方30000元

贷: 其他应付款-代收货款-XX客户30000元

提货收款结算:

借:现金-到货方30000元发货方贷:其他应收款-代收货款-到货方30000元借:其他应付款-代收货款-XX客户30000贷:现金:27000元

贷:应收账款-提付-XX客户3000

3)回付:1000元

开票:借: 应收账款-回付-XX客户1000元

贷: 主营业务收入-回付-XX客户1000元

签单返回与客户结算:

借:现金-发货方1000元贷 :应收账款-回付-XX客户1000元

特殊情况:提付改回付(异动之一)

借:应收账款-回付-XX客户贷:应收账款-提付-到货方

月结与回付财务处理一样。

二、终端代理(异地中转)

货物到达到货方,再次中转

长沙到凯里 700元货物到达怀化运费500元中转 怀化到达凯里运费200元现付业务:

开票:借:现金-到货方 700发货方贷: 主营业务收入-发货方700

异地中转:借:主营业务成倍-中转费-XX物流公司200

贷:现金-到货方

提付业务:

开票:借 :应收账款-到货方700贷: 主营业务收入-发货方700

异地中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中转费-XX物流公司200

借:应收账款-中转提付-到货方-XX物流公司500

贷; 应收账款-到货方700

收款结算:借:现金-到货方500贷:应收账款-中转提付-到货方-XX物流公司

200

回付业务:

开票:

借:应收账款-回付-XX客户700贷 :主营业务收入-回付-发货方700

异地中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中转费用-到货方-XX物流公司200

贷:现金-到货方或应付账款-中转费用-到货方-XX物流公司200

签单回收结算:

借:现金-发货方 700贷 :应收账款-回付-XX客户700

借: 应付账款-中转费用-到货方-XX物流公司贷:现金-发货方200

三、中转接货(代垫费用)

上面是说明我们将货物在异地中转给别的物流公司,而这里正好倒过来,我们承接其他物流公司中转货物。北京到怀化运费1500元,北京到长沙运费1000元,我们在长沙承接货物,运到怀化,运费500元。

现结模式:

借:现金-发货方5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500元

提付模式:

开票借:应收货款-到货方1500贷:现金或应付账款-代垫费用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

提货结算借;现金-到货方1500贷:应收账款-到货方1500

借:应付账款-代垫费用1000贷: 现金1000

回付模式:

开票:借 :应收货款-XX物流公司 500贷 :主营业务收入500

系统科目设置根据管理的需要:

如要主营业务收入考核业务员,就必须加上职员辅助核算,在录入每笔主营业务收入分录时就必须录入是哪个业务员。这样就可以按业务员进行主营业务收入统计。

以上物流业务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有:

资产类科目: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代收货款、员工欠款)

负债类科目: 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代收货款)

损益类科目: 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支出:主营业务成本(中转费、长运费、送货费、装卸费)

相关考核项目:

主要核算项目:部门、个人、车次、客户、客户应该分类:主要客户、零散客户、物流客户(异地中转)

部门分为总部、机构等,如现金分总部现金、发货方现金、到货方现金,应收账款也同样处理;

大客户(应收运费、手续费、送货费)、零散客户(应收运费、手续费、送货费)、物流公司(代垫运费)

应付账款类客户分为:

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及评价 篇6

关键词:物流企业;风险;模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08-04

Abstract: From the complexity of risk and the importance of risk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ult deflection, expectation deflection, risk loss and psychology feeling, this paper displays the connot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risk, sets up AHP-GRAM model on the risk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makes an empric analysis of Shanghai Jinban Logistics Company.

Key words: logistics company; venture; model; evaluate

物流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型行业和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行业较一般行业的风险种类更多、影响更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物流企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可为物流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物流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以预测,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风险对应的收益进行取舍,可以为物流企业及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正是基于此,本文试图展开对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及评价。

1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

物流企业风险是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物流企业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目标偏离预期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包括:

(1)结果偏离说。物流企业风险的结果偏离说是指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所实现的结果具有波动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某百分比之间波动,交货期仅能确定在某小范围之内,物流企业投资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与最低收益相差甚远,等等。物流企业风险的结果偏离说揭示出,物流企业的观念偏差与行为误差可能会导致实际经营活动的结果不确定性,尽管该不确定性未必一定会给物流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但在特定的事件中(如应对突发事件、特殊物品的运输、客户需求较为苛刻的服务等)必然会触发一系列不利后果。

(2)预期偏离说。物流企业风险的预期偏离说是指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无法按照其承诺兑现基于投资者的承诺;物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目标、产值目标、利润目标等偏离预期值;物流企业实际提供的服务偏离消费者预期等。显然,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偏离必然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如投资者的预期偏离在影响投资积极性之后会导致财务风险,物流企业自身追求目标的预期偏离会阻碍下一轮目标的实现,消费者预期偏离会降低顾客感知质量与品牌忠诚度,等等。同结果偏离说一样,即使物流企业在未能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偏离预期目标,但仍然会影响物流企业的后续风险。

(3)风险损失说。物流企业风险的风险损失说是指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遭受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物流企业生存的目的在于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获取经济利益,基于此风险损失说相对狭义地认为任何可能会导致物流企业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均可称之为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说,损失是风险产生的最终结果,但该损失包括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后者可看作风险损失的外延或者间接经济损失,具体包括物流企业信誉丧失、品牌形象受损、市场地位降低等。

(4)心理感受说。物流企业风险的心理感受说是指物流企业管理者以及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执行者在遭遇外部环境复杂性以及经营条件局限性时的具体心理感知。显然,物流企业风险的心理感受说具有相对性,其受到管理者与具体执行者风险偏好、心理承受能力、经济实力的影响。比如,同样面对政治局势的变动或者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实力较强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对于风险感知的敏感程度要远低于经济实力较弱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物流企业;面对不可多得的市场机会,风险偏好型的决策者感受程度要低于风险规避型的决策者,等等。

2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模型

2.1物流企业风险的AHP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辉霞. 供应链管理与复杂性科学[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1):57-60.

[2] 彭良涛,姜大立.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虚拟物流组织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06(6):27-29.

[3] 谢季坚,刘承平. 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 丁蓉. 虚拟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5] 刘联辉.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J]. 物流技术,2005(9):107-118.

浅论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7

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物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核心,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在物流活动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 物流企业组织物流财务活动, 处理物流企业财务关系, 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因为它决定着物流财务管理的方向。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获得企业本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而加强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目标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企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必须有可供使用的资金。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从各个渠道筹集到资金后, 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资产, 运用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 使之形成有规律的资金活动。同时, 资金运动过程也体现了企业的财务关系, 即企业与各利益集团的经济关系。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是指物流企业在物流活动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的管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

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方针,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组织物流财务活动, 处理物流企业财务关系, 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这个目标既要符合物流行业特点的总目标, 也受到财务管理本身的制约, 要求考虑资金的合理调度和资金的时间价值, 如何规避风险, 合理安排物流资金长短期计划以及避免资金的闲置浪费, 制定能够确保让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保值增值的可行性方案来决定投资方向。

2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成本结构复杂

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 而物流企业是由传统交通运输业转型, 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需要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根据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来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以满足物流企业开拓市场、有效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价的管理要求, 确保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水平。除此之外, 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构成较为复杂, 还包括与主营业务间接相关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正是由于物流业务的这些特殊性, 使得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出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征。

2.2 物流企业融资困难

随着国内外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我国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企业的规模也向国际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 这就需要雄厚的基金作为后盾。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数目众多、规模较小、地域分散,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物流企业融资需求总量大、困难多、审核要求高等问题, 物流企业的成功贷款面临着重重障碍。同时, 金融机构贷款又存在着审核严、限制多、时间长、费用高等诸多问题, 导致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物流企业前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 出于风险控制和自身利益的考虑, 金融机构严加控制对物流企业的贷款。再就是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证监会对融资企业有严格的硬性规定, 而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不能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 所以进行直接融资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3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物流企业外部融资相对比较困难的前提下,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就是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为一项高流动性的资产, 资金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的核心内容, 物流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与否以及有效性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资金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手段, 因此资金体外循环、随意投资、使用效率偏低等问题在所难免。这种局面不仅使资金不能统筹使用,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整体资金运作负担和经营风险, 影响企业整体效益的发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还比较混乱, 主要表现在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无法有效流转、资金运用的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主要是很多物流企业采取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 只是笼统了解企业资金的总收入、总支出和总结余状况, 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及其使用效果却不关心, 加上财务人员编制的信息具有滞后性, 企业管理人员决策不及时, 致使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4 财务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必要的事前和事中监督, 我国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监管大多采用事后监控的做法, 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激

Management经管空间

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物流企业在逐步实现向大型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的同时, 企业规模的扩大、分支机构的增多、关联企业的增加, 也使得物流企业对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难度加大。虽然有些物流企业设置了具有监管职能的部门, 也制定了相应的监管制度, 但未能及时地发挥财务监管的作用, 也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监管制度;而各级独立核算单位只顾“小家”, 不顾“大家”, 使财务监督只停留在形式之上。

3 探索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之路

3.1 加强财务管理, 健全监督机制

随着物流企业数量的增多, 规模的扩大, 财务管理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要从企业内部加强财务管理, 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监控制度, 建立财务规章制度和业务处理流程, 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财务人员的控制力度, 成立独立审计部门, 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这就需要做到:合理设置优化财务管理机构, 做好组织机构方面的准备工作;重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通过预算编制来加强对物流企业财务的约束与监管, 使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 降低物流企业经营风险,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2 推进信息化管理, 优化整合资源

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拥有快速、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和完善的服务管理。现代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做到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信息不畅通是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这就需要对企业物流系统做出专门设计, 开发和使用恰当的财务软件, 使财务管理程序全面化、系统化。作为物流企业的财务人员, 要根据财务管理需要及时调整系统的某些功能, 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 将网络财务纳入企业的资源规划系统中, 实现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处理, 协同处理财务与业务, 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迅速整合财务资源, 对市场做出快速互动的反应。

3.3 拓宽融资渠道, 创造融资环境

我们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物流企业针资金难、融资难的问题, 以此推进物流企业的发展。例如可以适当放宽物流企业的上市审批条件, 鼓励资质好、具有发展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 增加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与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作为信贷标准, 对物流企业增加信贷资金支持, 推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3.4 完善法律法规, 规范经营秩序

在经营环境和市场条件都比较成熟优越的情况下, 现代物流企业才能发挥其经营管理和技术等优势, 因此需要规范现有物流的运作模式、服务标准和价格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依托,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和使用物流资源。政府部门也要与时俱进, 与国际接轨, 建立健全物流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5 培养物流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

我国物流企业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作为物流管理者, 必须具有对物流诸环节进行协调的能力和积极的创新意识。物流企业的领导者既要重视人员的教育培训, 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又需要不断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企业财务人员也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 培养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计指标应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 保持物流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只有物流财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 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 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3.6 拓展管理内容, 创新管理手段

第一是拓展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的内容既包括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物管理, 还应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和知识资本管理方面拓展, 加强资金筹集的有效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减少盲目性。第二是更新财务管理方法。如定盘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应得到更多的应用, 还要重视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 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第三是改良财务管理手段。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逐步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实现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处理, 实施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 便于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便于企业迅速整合财务资源, 以对市场做出快速互动的反应。

总之, 对于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和全面、客观的业绩评价, 才能有效控制财务活动的运行, 正确预测财务活动的未来, 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兆梅.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物流, 2010 (3) .

[2]徐维维.物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 2010 (1) .

[3]费连才.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业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交通财会, 2009 (4) .

[4]韩晓莉, 郭欣.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J].物流科技, 2009 (02) .

[5]宋国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审计月刊, 2007 (06) .

[6]迟凤敏, 迟凤丽.企业财务控制模式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7) .

[7]陈丽京.企业全面预算控制[J].财务与会计, 2007 (9) .

[8]佟成生.浅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 2007 (7) .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财务,财务报告

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 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物流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 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 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现行的物流企业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一、现行物流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是现代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 企业通过它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 这种交流不论是对信息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1. 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较为单一

物流企业的财务报告也遵循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 采用规范、通用格式进行编制, 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 即财务报告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但是这种标准式的报告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对信息需求上的差别性和使用上的差别性, 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应如何妥善解决信息使用上的差异问题, 给财务报告的未来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问题。

2. 披露的信息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 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巨额利润, 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良机。由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够, 给物流企业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的严格限制, 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 报告周期过长, 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这严重制约物流企业的管理的时效性;又如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 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2个月内报出, 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可见, 现行的物流企业财务报告的传递程序和时效性已远远不上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

3. 无法反映非货币性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 物流企业的声誉、其物流传递的速度及客户的来源渠道等会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 反映了物流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市场价值和企业未来的潜力、发展前景, 非常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 但是由于现有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 在财务报告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 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 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 无法满足对物流企业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 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而物流企业对客户提供服务的前瞻性信息主要包括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大投资计划、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企业管理部门的主要计划、企业主要财务安排和企业管理部门对一些主要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与评价。现行的财务报告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但是物流企业的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 更希望了解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性信息。而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缺乏对企业未来经营环境事前评估前瞻性信息, 不能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 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判断失误。

5. 缺乏对风险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随着金融创新, 衍生工具 (如期权、期货等) 种类日益繁杂, 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日益迫切。这类金融衍生工具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物流企业投资的对象。而现行财务报告中对这些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 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报告的极少, 这可能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另外对于知识经济时代, 物流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 投资人为获得未来利润, 更关心物流企业未来的增值空间, 而不是企业现在的价值。

二、改进物流企业财务报告的具体措施

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并传递会计财务信息的手段, 其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特征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了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使财务报告能更准确、及时、完整的披露物流企业的财务信息, 反映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 更好地提升物流企业管理的效率, 建议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 提高报告的及时性

知识经济时代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 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 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使得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企业未来前途是否乐观, 而观测未来的变化, 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另一方面, 在定期报告存在的前提下, 物流企业在编制报告, 信息取代了传统物流中“运力”的第一要素的地位, 物流信息系统将是现代物流赖以发展的重要支柱,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反应更迅速、作业更规范、服务更全面、功能更多样、信息更现代化。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不再有技术上的问题。

2. 增加报告前瞻性信息的披露

在充分揭示历史信息的前提下, 增加物流企业未来经营机遇和风险的前瞻性信息。随着物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于了解物流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 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的信息, 尤其是财务预测信息。管理当局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 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作出预测披露。披露物流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 主要是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 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3. 将无形的资产在报告中全面披露

由于财务会计本身固有的限制, 只要有复式记账存在, 就必须使用货币计量。而事实也证明, 只有货币计量才能统一衡量经济交易与事项。然而, 正是因为这样, 货币计量的基本假设却限制了财务报告所能反映的信息空间。最显著的就是当前已日趋重要的无形资产, 有不少因为难以用货币计量而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顾客满意度、企业制度文化管理水平等无形资产, 由于不符合财务会计确认的标准或难以使用货币进行记量而被排除在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无形资产的日趋重要, 物流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已经开始转向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 这样, 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对经济决策有用, 反映物流企业的价值和风险, 就必须对无形的资产进行全面披露, 而不是简单的报告。

4. 披露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和风险的信息

与知识经济并驾齐驱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另一种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其特点是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经济沿着持续健康的轨道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仅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而且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二者相互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由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联系, 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消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计量, 以此为依据做出应有的补偿, 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通过发挥其核算、反映和监督的职能, 一方面可以使物流企业清楚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了解自己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通过物流企业对这些信息的披露, 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了解更加充分, 这对其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 决策者应该把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相应的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5. 财务报告的方式要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物流企业的经营方式, 组织形式, 信息交流的手段、对象和方法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更加及时和丰富地向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奠定了基础, 未来物流企业财务报告的方式将会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不断进行创新。

(1) 编制全面收益和差别式报告的结合

物流企业为全面反映收益状况, 可以将收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净收益, 即已确认及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一部分是其他全面收益, 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编制全面收益报告可以较好的报告能够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的未实现价值的变动, 对于那些由于市场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也能较好的确认, 从而如实报告企业期间的总括收益。另一方面, 在现阶段应根据物流企业规模大小、组织形式及经营的复杂度, 实行有差别的财务报告信息揭示制度, 使适用于大型物流企业、上市物流公司的会计规范和会计报表与一般的中小物流企业适当有所分离。对上市物流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进一步要求其提供更为详细的表内和表外信息, 鼓励物流企业向国际标准化趋同, 尽可能的编制高质量、复杂化、更能表述决策相关特征的报告

(2) 多样化财务报告

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未来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化的报告。物流企业用户可以方便的从总括信息转入明细信息甚至原始数据, 获取企业经济事项的表述、文字、图像、声音等诸多信息资源, 可以及时、有效地采集和利用财务报告信息, 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有用性。

(3) 提供预测财务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之间收购、重组、兼并等整合行为的日益频繁, 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师必须对目标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以服务于决策活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未来信息是投资者与贷款人所需要的五类信息之一, 它包括管理部门的计划、机会与风险的评价和财务预测。在现实中, 财务预测信息即使不公开, 也会通过非正常渠道传播, 为少数投资者利用, 并可能因误传而误导投资者。所以, 物流企业有必要按照规范的要求披露财务预测信息。

会计作为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 物流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 由传统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前瞻性的非财务信息扩展, 从而扩大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所以, 物流企业的财务报告要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反映一个主体的全部资源、资源的所有权和它们的变动, 需要不断改进, 为提高财务报告的清晰度、一致性和透明度而做出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7 (1) :380-381.[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7 (1) :380-381.

[2]王孝贵, 谢祥涛.对财务报告发展的几点思考.军事经济学院报, 2007 (1) :46-47.[2]王孝贵, 谢祥涛.对财务报告发展的几点思考.军事经济学院报, 2007 (1) :46-47.

[3]李艳.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管理, 2007 (1) :89.[3]李艳.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管理, 2007 (1) :89.

[4]刘晓兰, 孙灿明.论完善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家天地, 2006 (10) :69-71.[4]刘晓兰, 孙灿明.论完善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家天地, 2006 (10) :69-71.

[5]何日胜.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财会研究, 2006 (10) :35-37.[5]何日胜.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财会研究, 2006 (10) :35-37.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篇9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是东北三省的中心, 是欧亚大陆桥连接的重要节点, 西边连接着辽宁, 东部靠近黑龙江, 同时毗邻北朝鲜。吉林省不仅仅是一个农业大省, 而且还是一个汽车大省, 石化大省, 为物流发展业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为中型企业与大型企业提供了极大地支持与地位置的保证。在2011年, 吉林省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了1881.8万亿元总额达到2.74万亿元,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近吉林省物流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吉林省物流企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成本居高不下, 物流信息失真, 政策支持度不够,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大等, 其中财务管理问题也较为重要。

2 吉林省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企业对外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首先, 对于物流企业的本身特征来看, 物流企业利润率比较低相对于其他行业来看, 因此物流企业自己所具有的资产是有限的, 同时资产的信用也不足。而金融机构贷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贷款抵押或者是有较高的信用。其次, 从吉林省物流企业的规模来看, 吉林省现有的物流企业的数量较多, 但是规模较小, 并且规模分散, 面对同行业的竞争较大, 这样的情况下, 物流企业为了实现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企业过度只能通过自身规模扩张了。

(二) 资金管理松散, 使用效率低

目前来看, 吉林省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闲置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 导致资金没有办法有效率的运转, 资金管理方式的落后, 缺乏有效的措施, 资金体外循环, 使用率不高。大部分集团的各下属企业中有些账面可能存在多余的资金, 然而有的需要资金, 有的却并不存在。从而暴露出了资金不足, 因为其他的目的的存在而频繁的向母公司要资金, 而母公司仅仅凭定期的报表, 不容易掌握下属企业真实的资金存盘, 周转效率等一些信息。仅仅是根据各个部门上报的报表进行统计和汇总, 这种情况下, 不仅使资金不能统筹使用, 并且无形当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资金运行的负担和经营风险。

(三) 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 物流企业成本机构复杂, 部分企业还是沿用传统核算的方法, 信息采集依然靠传统的手段, 即使使用办公财务软件也只是单一的核算报表的系统, 不能跟踪及时, 这种情况下很难保障财务信息准确性。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具备真实性, 完整性。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财务人员或受内部的控制, 物流企业的单位利益与业务能力因素的影响, 经常使得会计核算不准确, 报表也就不真实, 账务不符, 账表不符, 从而掩盖了企业真实经营状况, 甚至财务人员做假账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

3 加强吉林省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 拓展融资渠道

首先是金融市场要对外开放, 物流企业要积极主动的引进项目资金, 可以通过兴办各种物流方面的合作项目来吸取国外的良好经验, 在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上, 化解物流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 进一步提高财务核算的水平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 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积极支持具有规模效益, 服务质量较高的, 经营管理比较完善和盈利水平好的物流企业上市。最后, 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政策性银行, 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 调节信贷结构。

(二) 实行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率

首先, 物流企业应该提高物流资金的运转效率。受行业性质的影响, 流动资金成为物流企业中的重要位置。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上下游结算在时间上面的差异, 借用电子银行等支付手段, 对结算的模式进行创新, 合理积极的使用浮游资金。其次, 利用现代物流集成信息化模块, 对物流企业信息进行整合, 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最后必须要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 为物流企业的监督提供准确的考核依据。物流企业要进行科学的预算, 这样有利自我控制与调整。财务部门应该摆脱单纯的记账, 要全程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 也要进行事后考核, 通过财务预算来保证实现物流企业的目标。

(三) 确保财会信息真实性, 推进财会信息化管理

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强物流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传播、处理、加工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 物流企业要想实现管理的高效率进行, 就要利用自身所有的资源管理系统, 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 并且, 尽可能保证这一系统的覆盖范围, 吸引更多的客户人群需要更加广泛的信息网络系统。以至达到物流服务与全球的网络连接。这样可以有利于实现财会信息化管理, 打破以往的粗放经营, 保证了物流企业管理向着全新的发展模式迈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 物流企业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全新的面貌和迎接全新的挑战向前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也恰好顺应了时代的改革要求。在新的物流企业的背景下, 对吉林省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 利用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试图为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积极拓展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以财务管理工作为核心。对改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篇10

一、A公司运输供应商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 针对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 采取两种物流外包形式, 一种是联盟的形式, 还有一种是临时物流外包形式。对运输供应商的选择主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 比如从货物的种类、规格、流向、对运输的要求、到货准时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从而初步圈定合适的供应商, 以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及时、优质, 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的服务需求。针对联盟和临时物流外包形式, 采取了长期运输供应商和非合同运输供应商两种模式。

1. 长期运输供应商。

目前该公司的运输供应商大多是长期合同供应商, 因而合同的完整性、合法性和时效性事关重要。供应商货物运输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货物运输相关法律法规, 双方就各自责、权、利等相关事项, 经友好协商, 达成协议, 以资共同遵守。合同分为九大部分:承运货物, 承运线路,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违约及索赔, 保密责任, 运价与费用结算, 合同生效以及其他事项。

2. 非合同供应商。

非合同供应商主要是针对短驳运输和公司业务过多是采用。在短驳运输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货物流向过于分散, 货源不足现象, 此时只需和非合同供应商签订简单的运输协议, 且不需进行长期关系维护, 选择环节也少于合同运输供应商, 相互之间更多的是买卖关系, 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临时性强, 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全方面的考核, 因而选择非合同运输供应商时, 在对供应商基本信息, 包括规模、车辆情况进行简单考核的基本上, 在相同的供给条件下, 对运输价格的考虑占绝大分量。

3. 日常运输供应商管理办法。

目前, 主要定期对合作运输供应商进行KPI考核与评估的方式实现运输供应商的管理。企业关键绩效指标 (KPI) 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 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是一种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性的工作目标的工具。考核与评估后, 关系的维护与合同的续签是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必要的保证, 因而定期的与供应商交流活动是必要的。

通常的做法是:在运输业务决定外包给供应商后, 作为供给人, A公司会对对其提供的运输服务尽可能做出明确的量化, 从而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如订单完成率要达到的百分比, 货物的灭失率控制的范围, 回单的返还率等等。然后, 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以期达到规范运输供应商的行为的目的。这种供应商管理办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问题已经发生, 公司的形象已经受损。

二、运输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 交货准时率低。

在实践中, 许多供应商在货物的到货率与及时率上往往达不到指标, 因为供应商在承接货物后, 通常以诸多理由如车辆不足, 承接过晚, 天气状况, 吨位不足等不及时发货, 因而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客户直接面对的却是A公司, 因此, 客户的投诉对象也是公司A,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A公司的形象遭到巨大的影响, 严重的话, 甚至使集团失去这个客户。

2. 运输质量达不到期望值。

根据公司每月意外事故和货损情况统计可以看出, 意外事故的发生和货物外包装在途破损的情况往往是由于供应商在运输途中劳累驾驶, 安全意识过差所导致的。这些事故和货损在造成巨大的人员与经济的损失的同时, 也是集团的形象受损, 从而挡住了更多已有和潜在客户的步伐。供应商安全意识过差已成为集团运输供应商管理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顾客满意度下降。

经过调查, 在所接收的客户投诉中, 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在面对客户的其他苛刻要求时, 而与客户在交接过程发生冲突。同时, 驾驶员又不及时把情况反馈于跟踪员, 使得交接工作很难完成, 严重的情况下则导致客户直接拒收货物, 造成客户不满, 集团公司的形象在客户心中留有不好的印象, 在之后的业务往来中往往出现诸多连锁问题。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供应商管理对策分析

1. 优化供应商选择机制, 控制好源头。

从目前公司在运输供应商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中可以发现, 与之合作的运输供应商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追本溯源, 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公司未有健全的供应商选择机制引起的。目前, 公司在选择供应商上, 更多的是考虑的外包成本因素, 虽然也有对运输供应商各方面的经营资质做出考虑, 但大多是建立在主观判断即定性分析的基本上, 这势必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这就要求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解决相应问题。可以考虑, 全面构建运输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对合作供应商的各方面资质进行定量考核, 从而选择最佳供应商。从而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 加强运输过程监控, 实行过程质量控制。

不讲过程只讲结果的做法, 哪怕运输供应商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 但这种只能算是一种补偿性的处理方式, 客户的利益已经受损, 这无形中, 损害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的形象。因此, 针对运输质量达不到期望值的风险, 可以采用运输途中实时监控的方式, 即对每次外包的运输业务进行实时的跟踪, 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次选派一人随车送货。运输途中监控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货物在途状态以免货物在途流失和途中意外事故的及时处理, 并及时通报客户方便其第一时间掌握货物在途情况, 同时有利于货物的高效率交接以免造成货不必要的回流和储存空间补给和不足情况。即变事后控制为事中控制, 甚至于事前控制,

3. 引入竞争机制, 加强对合作企业考核力度。

在A公司进行调研可以发现, 在选择了长期供应商之后, 基本上将会把相关业务承包给某一固定的运输供应商, 在合同的处理上, 选择定期补签合同即可, 认为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这种现象导致运输供应商自我膨胀, 从而出现上面所述风险。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将会出现运输供应链断裂的情况。因此, 在供应商的数量上, 可以考虑适当增加1-2个合作供应商, 在选定的供应商之间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 引进竞争机制。与此同时, 在实践中, 应加强对各合作运输供应商日常行为的跟踪和考核力度, 定期进行考核, 从而在外包业务的比例上进行相应调整。只有这样, 合作运输供应商才有忧患意识, 规范其日常行为, 严格履行其职责, 从速度、质量、客服等各方面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同时, 当出现某一家运输供应商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进行提供运输服务时, 公司的外包物流业务能够快速得到顶替, 这也能减少A公司对合作供应商的依赖性, 增加合作谈判上的话语权。

4. 加强与合作运输供应商沟通与交流, 实现共赢。

从A公司在运输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可以看出, 出现风险的根源之一是公司与各家运输供应商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这导致在发生问题后, 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甚至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因此, A公司应加强与合作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某些运输供应商不规范的行为, 可以选择免费为运输供应商进行定期培训的方式, 从而建立运输供应商的合作意识, 规范其日常行为。这虽然将花费A公司的一部分成本, 但这种培训的形式将会改善合作运输供应商的素质, 从而无形中提升A公司自身的形象, 实现双方之间的共赢。

5. 通过签订合同约束运输供应商行为, 保护自身利益。

虽然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 但是, 在合作中, 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本公司的利益。这也要求在合作开始之前, A公司要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约束运输供应商的行为。在制定合同的时候, 要注意条款订的越细越好, 不要存在模棱两可的条例。在签订合约时, 尤其要关注例如业务范围及需求、服务要求和关键绩效指标、保险与理赔、价格报酬、违约责任、合同终止等方面的条款。这样, 当出现不能提供服务或者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要求时, 及时拿起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 建议将这一类型的企业拉入黑名单, 及时更换运输供应商, 已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四、结论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外包供应商这个新课题。这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改革是一场革命, 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将供应商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抓住机遇, 规避风险, 利用风险管理对运输外包问题进行全面规划, 从而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相信, 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外包供应商的共同努力, 积极应对, 会把企业的物流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层面, 创造新的利润空间, 实现共赢。

摘要:风险管理是日常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流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业务外包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也导致外包供应商风险问题的提出。本文以A公司为例, 探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供应商管理问题, 从而寻找突破外包供应商风险的途径。

关键词:风险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供应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便芳.基于风险分析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 (08)

[2]韩丹丹, 张淑媛.随机需求下的供应商选择研究.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05)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风险与防范 篇11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相对第一方生产方和第二方销售方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合作来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由于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第三方物流为“外协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风险来自多方面,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如错发错运、遗失、错单等。

1、与分包商的合作风险。第三方物流运作是以货主为服务对象,以材料和产品为中心而展开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物流方案设计等多环节活动,其中有的环节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己负责,有的环节需要委托分包商来具体实施。在与分包商合作中,当发生损失时,无论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失还是分包商的过失,都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先承担赔偿责任。即使可以向负有责任的分包商追偿,如果分包商无理赔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会有理说不出来,陷入责任和经济的纠纷之中。

2、提供物流方案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专门针对客户的原有业务流程、经营管理及今后的发展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后,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运作方案,细化客户差异性需求,确定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模型,据此相应地设计物流运作方案。如果日后的实践证明,其提供的方案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甚至有严重错误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会像建筑工程设计商一样,对其设计的方案承担法律责任。

3、“突发事件”风险。物流服务的运作常常会受到意料之外的事件影响。比如,SARs病毒肆虐对中国国际货物运输带来的影响;美西港口的劳资纠纷导致东西贸易的中断;“9·11”事件引发美国海关采取一系列反恐措施。这些实例证明,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卫生方面的“突发事件”,都会使设计上完美无缺的物流运作方案陷入瘫痪。

4、商品特性风险。物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与商品打交道,原材料和产品都有各种各样的特性,主要包括6个方面:易损坏性、易腐烂性、易自燃性、易爆炸性等。商品的特性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商品损坏的风险程度以及导致的索赔事故。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特殊货物的运输服务,如展览会或文艺演出所需的展品、道具和物资,价值昂贵的艺术品或珍藏品时,其风险更大。

5、财产损失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长期、合法地从事业务活动中都要拥有建造、购买或租赁办公、营业用房,购买或租赁集装箱、汽车等运输工具和一定的装卸搬运工具,购置计算机、信息存储设备等,有时客户委托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代为仓储、保管物品。在物流企业占有、使用期间都存在一些不可预见、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造成财产的损失,甚至是预期利润损失和相关费用损失。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运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获得经营活动的成功,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物流法制的健全。目前,与物流有关的各种政策和法规为数不少,但专门针对物流的法律法规尚没有,而现存的法规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适应的问题。现代物流的政策和法规无疑是影响现代物流发展和降低物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律滞后,就会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造成不公平竞争。呼吁立法部门尽早制定有关现代物流的特别法来调整这一全新的法律体系。该法律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监督管理,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谨慎设计物流方案。现代物流不是代理、运输、仓储、保管、报关等业务环节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方案,是按一定流程管理的设计方案,该流程要解决企业的各种疑难问题,达到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效果。物流方案涉及的环节多、要求复杂,在设计时要注意方案的合理性、完善性、可行性及经济性。

3、灵活的应急管理机制。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无论设计的物流方案多么完美无缺,都会被突发的政治事件和卫生事件破坏得体无完肤,陷入瘫痪状态。所以应当成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中心,由具有权威性和有经验的人员组成,在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上,建立起风险发生的应急管理机制。

4、高度重视商品特殊性。对每一种物流商品都要进行评析,分析存在的主要风险的种类,找出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从而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对一些特殊商品,如危险品,运输及储存条件要求苛刻;急需商品,运送时问要求严格,所有这些,都应充分利用物流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支持,并对于特殊商品要有一套对应的机制和处理办法。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研究 篇12

1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的优越之处

1.1 可以节约在物流业务中的项目成本

跟企业自营的物流业务比较起来, 第三方的物流供应服务商所运用的运输系统和分销网络模式都相对完善, 而且组织企业进行物流活动项目也比较有经验, 专业性更强。由此可见, 实行物流业务外包活动,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因需要运输设备或者仓库或者其它物流储存设施所要耗费的投资成本。

1.2 可以分担企业物流外包项目的风险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柔韧性

通过物流外包业务, 企业就便于企业跟用户两者间独立拥有的一些储存跟运输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散了一些因政府、市场跟财务等项目因素所产生的不利风险, 进一步推进了整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增加了市场供应链的柔韧度, 使得企业可以更适应外界所发生的环境变化影响。

1.3 可以对物流业务的客户需求快速地做出一定响应

在现阶段的信息化社会, 各企业间的竞争点主要是在时间跟速度两方面的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业务供应服务商依靠其在专业方面跟规模效应方面的优势之处, 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做出一定回应。而且正因为物流外包业务愈加明显的优越之处, 愈加多的企业都比较偏好这一点, 慢慢地这已经成为了物流业务运作的一个主要渠道。

2 影响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因素分析

2.1 在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项目风险认知上存在着一定分歧

对于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全过程里所存在的一系列风险以及主要风险成因, 各学者在认知力上有着很大的分歧点。另一方面, 物流外包业务风险通常缺乏比较科学的划分标准, 有的仅仅简单从外包业务的风险来源跟外包全过程的一个角度出发进行最基本的分类, 根本就不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划分, 就使得分类比较随意, 从而阻碍了对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深入性研究。

2.2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的研究内容有一定局限性

与企业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相关的资料信息, 大部分是针对外包业务风险问题里某一特定方面, 所以比较局限在解决个别问题跟研究定性项目上。通常是对于物流外包业务过程里所存在的风险跟控制防范措施研究得比较透彻, 而对外包业务风险的定性定量跟实证研究就比较表面化, 尤其针对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调控管理的实证性研究到现在还空白着。

2.3 对于外包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缺乏理论性分析

跟物流风险控制防范措施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多, 可惜的是, 这些资料多数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描述的, 没有一点理论性分析论述, 特别针对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成因及后果两者间映射联系, 以及物流外包业务风险成因跟防范风险措施两者间的相互对应, 都缺乏了理论性基础知识。

2.4 缺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管理的整体性研究

目前已经有少部分文献在讲述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管理这类问题, 还借鉴了风险管理知识的一般理论概念和方法模式, 并且探讨了企业内部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识别方向、分析、评价决策、预警及防范控制问题, 却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比较完整系统的风险识别模式, 在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预警评价系统构建上, 在风险定量模型的分析研究上都相对欠缺, 到现在还没有构建起绝对准确的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框架结构。

3 对企业物流外包项目风险进行控制防范的措施

3.1 加强对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的重点研究

对物流在外包业务风险上的深入研究作为目前企业有效控制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一大前提基础。只有深入剖析企业物流外包业务实际风险, 才能掌控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提出最为有效的防范手段。研究通常强调下面几点:

第一, 加强研究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风险项目因素。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一系列因素不单单会影响到物流外包业务里的各项活动, 还会对整个物流外包运作系统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要积极地进行探索, 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对各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做出评测, 再弄清出怎样根据不同类别的风险因素来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并分担风险。

第二, 加强研究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风险项目管理。现阶段获得的研究成果只包括了对风险识别与简单应对、对风险的评估测定、对风险的项目管理等, 而对于内部企业环境、业务目标设定以及信息资料的沟通等一些方面的研究还是较为薄弱, 有的还是一片空白。所以, 应该对这部分知识加强研究、探讨。

第三, 加强研究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风险项目中的预警机制。现代社会, 对于风险预警机制的深入研究, 已经广泛开展运用, 可对于物流外包业务风险这一方面,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性理论成果, 但有的却没有一点实用性, 都缺乏了实证性的探索。由此可见, 要对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预警机制加以深入、实际的探讨。

3.2 注重对企业物流外包项目风险的有效识别跟测估

风险识别就是指项目管理者要预先识别出风险的来源途径, 要确定出风险发生的前提条件, 描述出风险的基本特征, 最终评价业务风险的主要影响。所谓的风险识别跟决策评估作为风险防范的基本前提。现阶段, 理论界跟实务界对于物流外包业务所存在的风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力, 可对风险的预测评估以及管理的深入研究却比较局限。在我国的企业界中, 评估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率, 很多都是依靠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实际经验跟物流提供业务商的企业信誉来估测风险的, 从而缺乏了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跟方法模式。最开始要对物流外包业务风险加以识别, 然后创建物流外包业务风险评估的整体指标系统, 进一步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物流外包业务风险评估的模式, 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一评估模型来确定所有风险指标的权数, 按所有评估对象的得分指标最终求出综合性的评估数值, 并为物流外包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奠定坚较为扎实的基础前提。

3.3 把握好物流外包项目全过程里的各个细节性环节

物流外包项目通常能分成事前的、事中的跟事后的这三项。事前的是指对部分物流服务业务提供商进行选择;而事中的是指在外包业务过程里跟提供服务商的关系调节;事后的是指对服务提供商获得的绩效加以评估。由此可见, 事前必须要选择那些诚实守信、业务能力强、条件比较优越的外包物流服务供应商;而事中项目应处理好在外包业务里跟提供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让彼此间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 不断进行协调, 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事后, 就要考核提供商所获得的绩效成果, 从而确定是否还应该继续合作下去或查看是否有理赔事项。

3.4 强调对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的有效控制

想要控制避免物流外包业务风险, 就应该对外包项目进行全盘监控。也就是说, 企业就算已经跟第三方的物流供应客户商签订了相关协议合同, 也不可以直接甩手不管了, 不能任由第三方进行单方面业务操作处理, 而应当要全方面地监控外包业务绩效, 另一方面还应该及时地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数据给他们做参考。而且对于物流作业具体流程的制订、对信息渠道的确定、对操作指引的编制等一系列问题, 最好都要跟第三方物流客户商进行探讨, 让双方都能参考并使用。并且对于外包伙伴所获得的业绩, 要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再制订统一的业绩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 物流外包业务不仅只带给企业很多的好处, 更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 针对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风险项目, 要仔细分析其存在的优越之处和不足点, 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

摘要:现阶段, 物流外包业务发展迅猛, 使得外包业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各理论界跟实务界的高度注目, 渐渐地, 更多的人都投入到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去。先分析了企业物流业务实行外包的利于弊, 针对一系列的不利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局限性,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永胜, 刘萍萍.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研究述评[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11) .

[2]张洁.企业物流外包的利弊分析及风险防范[J].中国商贸, 2010, (6) .

[3]许芳, 徐国虎.物流业务外包企业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基于委托代理的视角[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5, (5) .

上一篇:高校下一篇:应用组件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