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效率

2024-08-18

物流企业效率(精选9篇)

物流企业效率 篇1

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它连接着供应、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 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效率的提升, 在全球, 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通常是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比率越低, 表明物流效率越高。目前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平均约为10%左右, 中国这一比率约为18.6%, 相差甚远, 说明中国的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企业低效率的运作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通过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以获得企业发展已成为每一家物流企业深深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国物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民营物流企业, 与其他类型的物流企业相比, 其竞争主要以低价、便利服务取胜, 这就使得这些企业的盈利空间大大缩水。企业若要保持一定的利润增长率, 必须从控制内部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入手。这就需要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在此之前, 企业要明白目前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运作现状。

1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主要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方式为主向现代物流过渡。随着物流业在国内的扎根发展壮大, 许多与货运略有沾边的企业都挂上了物流两字, 摇身演变成了“物流公司”。这些物流公司名称虽然换了, 但人还是那些人, 管理还是那套管理, 运作方式还是原来那套方式, 这与正规的物流企业相比, 各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在这类企业中, 中小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而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都面临着以下的现状:

1.1 政策配套没有真正落实

虽然政府一再强调要扶持民营企业, 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小而多的局面, 阻碍了政府对其顾及和扶持力度, 就现实而论, 政府只能有计划, 有选择地进行。因此, 这就成了某些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如民营物流企业在用地政策上享受的工业用地的优惠政策等始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福建省盛辉物流集团是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该公司想用商业地价在工业路周边购买一块成规模的土地, 但始终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拍板和真正落实。大的物流企业用地如此艰难, 小的物流企业那就可想而知了。

1.2 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中国的物流业整体实力较弱, 产业集中度低, 民营物流企业更是“弱、小、散、差”, 几辆车、十几个人的物流公司比比皆是, 相当多的企业仍然处于原始落后的经营状态。企业小规模的经营, 受到物力、财力、人力方面的制约, 致使大部分企业服务功能单一, 服务品质不高, 也没有很好的物流保障体系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物流方案策划、提供一体化的物流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小, 投入受限, 不少企业往往只能借助外包运力, 因此货物的控制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 小规模的公司很难承接大量的业务, 在时效、质量、安全等方面保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3 竞争档次低

相较于大的物流企业比拼服务和速度,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竞争的主要杀手锏是价格, 为了能占有一定的市场, 有些物流企业以微利、保本甚至亏损价报价, 其用意就是要挤走同类竞争对手, 使得这些企业出现了有量无利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陷入了一个泥潭式怪圈, 欲罢不能。

1.4 效率低下

受财力的影响,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在设备添置方面投入较小, 加之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便宜, 企业货运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据调查统计, 一般托运人的货物需要搬运5~6次才能到达收货人手中, 假定60箱的双鹿电池刚好装满一个托盘, 如果采用托盘搬运, 用铲车铲5~6次即能完成任务, 而用人工一箱箱搬运, 则需要300~360人次, 效率差异可见一斑。

1.5 管理落后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经营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的居多, 一方面因为企业的运作流程比较简单, 人才的能力施展空间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企业对物流人才重视程度也没引高度重视, 物流从业人员缺乏现代物流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缺少管理经验。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不了台阶, 停滞不前,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如何摆脱束缚、跨步向前是目前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所希望的, 为此, 需要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立足于企业现状, 寻找自身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

2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效率提升方法

针对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共有性现状, 可以考虑从“一心二面”加以改进。“一心二面”, 即以提升效率、服务顾客为核心, 进行软件、硬件二方面的建设与改造。

2.1“一心”:以提升效率、服务顾客为核心

中小民营企业应该走出自杀式的价格战, 立足于物流市场, 对物流市场进行细分, 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那块领域, 将其做强、做深、做精。企业应该立足于顾客的需求, 在财力允许的最大范围内, 通过一系列改进, 提升效率。唯有效率提升了, 效益才会提高, 服务才会到位, 企业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而不倒。

2.2 软件的建设与改造

(1) 管理改进。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要提升管理, 首先要转变管理思想, 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迈进;其次要提升管理方式, 将企业的粗放型管理慢慢向精细型管理转化, 从企业的人、财、物入手, 重视对流转货物的管理改进。鉴于目前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对货运环节的管理比较落后, 企业应该根据货运活动流程确定应设岗位, 根据岗位配备相应的人员, 并明确每位员工的责、权、利, 杜绝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现象。

物流企业对货物的管理要注重货物的流转踪迹, 做好相应的交接记录, 以便对货物进行查询。在理顺货运环节的前提下, 企业可以连带地做好对相关部门的改进与完善工作, 并出台相应的考评机制加以配套。

(2) 流程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而是一个周而复始、持续渐进的循环, 企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机制来保证这个循环的持续运作。

企业可以将流程简化到最小化流程, 即小流程。这些小流程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用到,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程度, 将这些小流程组合成企业所需的中流程, 以指导企业的工作。在确认了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方案后, 企业需要从当前流程着手, 根据业务流程优化的目标, 选择要实现的业务流程, 进行重新设计或优化, 最终完成优化的业务流程体系。在这样一个优化的过程中, 一般都是遵循ESIA准则 (即Eliminate-消除、Simplify-简化、Integrate-整合、Automate-自动化) 。

(3) 信息系统的逐步实施。中小民营企业一方面资金有限, 另一方面货损、货失现象严重,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 企业可以考虑对运输车辆配备GPS定位装置, 对运输货物进行实时追踪, 确保货物在途安全, 减少货损, 减少理赔, 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投入不是很大, 却可以掌握货物的流转方向, 实行有效监控。宁波曾有一家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因自身运力有限, 借用了外面的社会车辆, 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但防不胜防, 遇上居心叵测的驾驶员觊觎所装货物的价值, 将货带车一并卖掉, 给这家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当企业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可以逐步引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以帮助企业完成货物的收集信息处理、配货、配载等工作。

(4) 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中小民营企业应该转变对人才的使用观念。如果企业的财力允许, 企业可以考虑引进企业必需的物流人才;如果企业的财力紧张, 可以引入兼职人才;如果企业希望从内部培养人才, 可以将选拔员工出去培训或送入高校深造;如果企业希望大面积的员工获益, 可以通过培训机构对公司现有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 使员工的技能、操作、思想意识、物流专业知识等方面有所提升。

2.3 硬件的建设与改造

物流企业进行硬件建设, 应从公司的实力出发, 寻找见效快价格低的工具进行改造或添置, 当企业积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再逐步推进其它硬件建设。

(1) 工具改进。企业合理利用工具不仅可以减少货损、货失、货错现象, 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

(2) 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添置及改进托盘。对于数量比较多的同种类的箱装货或袋装货,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托盘。当然托盘的投入还需要配以铲车, 两者的投入虽然占用企业一定的资金, 但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将很快弥补这部分的资金占用所带来的影响。托盘铲车的引入将使企业的搬运效率以倍数形式提升。货运公司需要的托盘可以定做或定制。如长途运输的货物最好能固定在托盘上, 这种托盘只要在托盘的一侧装几根可伸缩的绳子即可。打造卸货滑梯。打造一些专用的卸货滑梯, 货梯最好能伸缩、调节, 以适应不同车型的货车。利用卸货滑梯, 可以借助货物本身的重力减少搬运工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 同时还可以减少抛货、扔货等现象,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搬运的效率。

(3) 设计活动折叠箱。按标准模数设计一些活动折叠箱。活动折叠箱的应用主要面向不规则的货品或少量小箱的货品, 这样既可以将不规划的货物变成规则化, 易于装卸, 也可以将几件小箱的货品放入折叠箱, 使几件货品缩减为一件货品, 不但易于查找, 而且可以减少货损、货失现象。

(4) 搭建仓库小型物品货架。针对小件货品易丢难找的问题, 企业最好能对这些货品实行定位放置。将小件货品上架, 不但易于查找, 而且会减少货失现象。当然这类货架的设计不宜过高, 也还宜过宽, 货架平板的设计还可以从后向前略微倾斜。

2.4 场地规划改造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受资金的限制, 场地一般比较狭小, 当业务繁忙时, 场地会显得更拥挤。这样的运作不仅效率低下, 而且容易发错货物。鉴于此, 企业应该对所使用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改造, 考虑货物的进出、货物集中的时间段、人员的安排、设备的配置等因素, 结合合理化的设计方法, 对场地进行正常运转时的规划和繁忙时的错落式规划。比如按货物流转的方向, 设置入场和出场通道、理货和配载专区等。

从“一心二面”对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效率提升进行研究, 一方面是物流市场的价格已逐步趋于透明化, 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刚有发展趋势的物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 制造业生产疲软, 造成物流资源短缺, 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除了面临物流货源锐减的危机, 油价的上涨对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而言, 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 使举步维艰的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企业能否在这次风暴中立足并发展, 对其有深远的意义。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应立足自身, 分析现状, 系统性地挖掘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对应的一些措施,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同行之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郑秧军.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货运效率提升方法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3.

物流企业效率 篇2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柔性选择效率不确定

一、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现状

现今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主要分为自营式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自营式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方式。第三方物流就是指由第三方来对物流体系进行设计、维护等工作,完成装卸、配送等行为。这种运营方式和自营式方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更加的专业化。更加的节省成本,而且服务会更加的优质,因此这种运营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可是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自营性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还处于最初的阶段,还应该得到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

为了方便后来的分析,故只将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这两种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中进行了比较。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分析结果

1、物流服务效率影响

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来,企业的自营物流的模式的效率越高,企业就会继续使用自营模式的这样物流管理方式,那么就会更不愿意选择第三种物流运行方式,那么这个选择的门槛就会更大,那就意味着对使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其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目前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不多,这与第三方物流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的效率不高。所以,第三方物流能否得到更好地发展,和第三方的物流本身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2、企业原有资产损失影响

从上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来,企业原有的资产的损失程度对于物流模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损失程度越大,那么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要想促进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就是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之间形成战略性的联盟,通过二者之间的写上,尽可能地减少原有企业的资产的损失。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公司还可以通过借鉴一些外国的管理经验,使得提供的物流更加的标准化,尽可能地来降低企业的损失程度。

3、物流服务效率不确定影响

这种不确定的程度越高,那么企业改变物流的运营模式的可能性就会越小,企业就会更加的不想改变运营的方式。这是因为物流服务的不确定性越高,生产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企业就会对这种物流模式带来的利润产生怀疑,因此企业就会推迟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模式。然而,企业的利润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也有可能更高,所以是否选择,与决策者的风险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结束语

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运营的狀况,对物流的管理模式进行最佳的选择。越合适的物流方案,就能够提供更好地服务效率,从而给公司带来更高的效率,因此决策者的选择应该慎重。本文对于这种物流管理的选择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波,罗一新.效率不确定下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柔性选择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09:88-91.

[2]韦智伟.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李永威.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李亚静.供电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物流企业效率 篇3

1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现状

中国物流国际化竞争趋势增强,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这类企业大多是从传统的储运企业发展而来,物流服务能力较低,市场辐射范围也比较有限;他们的服务功能较单一,很难与大企业抗争;各个物流企业各自为政,造成了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由于技术、资金以及管理的制约使得它们的运营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前进的道路愈行愈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民营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设施与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规模小,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物流企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小,设施结构和运输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范围交叉严重。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各具产业和地方特色,虽然他们的物流服务和资产规模同大型物流企业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在中国的物流市场上,这些企业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有一些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自发整合资源,经过有效重组,依靠自身优势,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集中形成规模化和信息网络化,从而使企业在物流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这种新模式,为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但这样的企业在目前的民营物流业中所占的比重为之甚少,因此这类模式有待于积极推广。

2 中小民营企业提高物流效率的意义与环境分析

(1)提升物流企业效率的重要意义,有利于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物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所产生的分工合作机制的产物,新的“大而全、小而全”形式仍然存在,许多企业自己建仓库、自己买货车、自己负责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这种形式下很容易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低下,进而导致企业竞争能力弱化。全面促进物流企业效率的提高就可以打破这一瓶颈,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另外,物流企业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物流企业的效率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从国家的政策法律环境来看,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物流市场的成熟程序以及各地的物流规划都不均衡,这为中小民营企业在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例如,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和粗加工产品物流服务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交通不便利,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等因素,使得手拉、肩扛都成为发展本地物流业的方式,这恰恰是国有企业无法涉足的。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范围来看,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在体系、资金还是在技术、设施上都很弱小,不可能而且也不必要进行规模经营。不可否认的是,每家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针对的每个服务市场都是其他企业的“真空”地带。从市场环境来看。物流产业具有适合多种规模企业共存的特点,如物流产业的竞争性。从技术和投入特性来看,物流产业适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共存。从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来看,虽然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物流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往往需要在路线设计、运输工具安排和分拣包装等服务方面有定制化要求,这种产品的定制化对于较为灵活的中小企业较为有利。另外,物流产品可分为多种子产品分别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报关、系统设计等等,可由不同的企业分别完成。再如物流服务需求的网络性、区域性和多层次性。这也是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共存的一个条件。长距离运输需求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较有优势,但物流服务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服务,配送活动中的运输常常是短距离的;不同位置的仓库难以相互替代,加工增值服务也以靠近客户为好,这种地域的差异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这就给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物流需求市场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中小企业是完全可以满足低端市场的服务需求的。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来看。除了物流业本身的特性之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较为有利。从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自身的优势来看。这些企业具有提供库存管理、运输、加工装配或通关代理等服务的经验,其成熟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可以直接引入新的物流服务中;这些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可以用来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省去了更换设备设施的麻烦;它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关系客户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商资源,这些资源在企业进入现代物流业时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3 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效率提升方法

针对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共有性现状,以提升效率、服务顾客为核心,进行软件、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与改造。

(1)选择正确的物流模式,以提升效率、服务顾客为核心。中小民营企业应该走出自杀式的价格战,立足于物流市场,对物流市场进行细分,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那块领域,将其做强、做深、做精。企业应该立足于顾客的需求,在财力允许的最大范围内,通过一系列改进,提升效率。唯有效率提升了,效益才会提高,服务才会到位,企业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而不倒。

(2)推广绿色物流建设,软件的建设与改造,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要提升管理,要转变管理思想,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迈进;要提升管理方式,将企业的粗放型管理慢慢向精细型管理转化,从企业的人、财、物入手,重视对流转货物的管理改进。根据岗位配备相应的人员,并明确每位员工的责、权、利,杜绝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现象。物流企业对货物的管理要注重货物的流转踪迹,做好相应的交接记录,以便对货物进行查询,并出台相应的考评机制加以配套。要逐步实施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考虑对运输车辆配备GPS定位装置,对运输货物进行实时追踪,确保货物在途安全,减少货损,减少理赔,提高经济效益。

(3)人才引进和培养。中小民营企业应该转变对人才的使用观念,企业可以考虑引进企业必需的物流人才,可以通过培训机构对公司现有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员工的技能、操作、思想意识、物流专业知识等方面有所提升。

(4)硬件的建设与改造,应从公司的实力出发,寻找见效快价格低的工具进行改造或添置,当企业积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逐步推进其它硬件建设。如工具的改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并进行场地规划改造。

4 提高中小物流效率的建议与分析

(1)从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的效率提升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物流市场的价格已逐步趋于透明化,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是全球性的金融状况对我国刚有发展趋势的物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制造业生产疲软,造成物流资源短缺,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除了面临物流货源减少的危机,油价的上涨对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而言,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使举步维艰的中小民营物流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应立足自身,分析现状,系统性地挖掘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一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现代中小企业物流是横跨众多产业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全国现代中小企业物流业专项规划。

(3)加大对中小企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中小企业物流节点建设。

(4)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中小企业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从传统中小物流到现代中小物流的转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来说,主要要靠自身更新观念,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培养人才使自身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总之,中小民营物流企业目前的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也不乏像宝供和宅急送这样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存在。效率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运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性和发展力。中小民营物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提升自身效率,以服务顾客,提升效率为核心。

摘要:效率是影响物流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运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性和发展力。企业需要依靠自身优势,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效率、以服务顾客为核心。

关键词:物流成本,效率,方法

参考文献

[1]郑秧军.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货运效率提升方法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3).

物流呼叫中心运营效率的提升 篇4

关键词:物流;呼叫中心;管理

我国物流公司的呼叫中心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亚太呼叫中心市场中排在日本和印度之后,居第三位。一般呼叫中心由人员和信息系统组成,常会使用到四个系统,分别是OA系统、CC系统、FOSS系统和CRM系统,可以将物流运费中的上门接货费、运费和送货费进行了整合,就像智能机一样,客户的要求客服不用手动计算 ,直接轻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操作。

在呼叫中心,有话务组、400业务支持组、400销售管理组、400流程与标准管理组、400运营支持组、400质检组和经营服务管理组构成,其中话务组俗称前台,其他的都属于后台,一个话务员在接电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便是引导客户下单即承接客户的订单,并收集客户五要素信息,为客户匹配最近的营业网点。通过下单的方式通知营业部为客户接货;协助咨询即针对已经发货的客户查询其货物的出发信息、中转信息、到达信息,以及增值业务的完成情况;查询运单即解决客户对于公司的疑问,以及业务知识的理解,帮助客户更好的理解公司服务流程,争取有意向的发货客户;投诉反馈即帮助客户反馈在发货过程中所遇到的时效问题、费用问题、货物丢损问题和服务态度问题。质检组是归属于400运营支持组的,里面还有一个部门就是后勤。也就是负责整个地区员工生活服务的。而异常处理组和投诉处理组就是两个和话务组关系很密切的小组,客户来电反馈和投诉的问题都需要话务组用工单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上报流到这两个小组,由他们处理。400流程与标准管理组便是业务知识的更新由他们操作,他们更新的每一个知识点话务组都要执行并操作。400销售管理组就是通过话务员的每一通电话记录来营销,话务是呼入,那他们就是呼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挖掘新客户,为呼叫中心盈利,为物流公司创收。

我们调查发现呼叫中心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导致与其它部门的关系需要改善:一是与区域营业部的关系问题。呼叫中心与营业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沟通障碍,主要体现在投诉的处理过程中,客户来电反馈和投诉的问题都需要话务员用工单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上报到异常投诉两个小组,由他们的组员处理。投诉对于营业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而投诉对于责任的划分就完全依靠物流公司制定的文件。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关于投诉的文件在投诉组内部也需要学习之后才能正确的划分营业部的责任。现在只要客户投诉就必须下结论,所以当投诉组组员还没有弄懂文件就开始划分责任,一旦出现结论错误对于营业部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有可能当月的绩效就没有了。因为投诉匹配的问题,很多内部同事都会打400电话来反馈,来投诉划分责任的员工。营业部普遍对呼叫中心存有偏见,所以在物流公司的OA系统里面,呼叫中心主管以下的都不会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由于在投诉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所以首先呼叫中心在投诉匹配上应该更加权衡客户和营业部双方的利弊,加强制度学习的培训。一般情况下,物流公司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源有三个渠道,分别是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内部员工异动。现在的人员大多数年龄不大,领导和员工的年龄差异小,有共同语言,在管理上比较容易、气氛也较为和谐。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因为年轻,人际沟通经历缺乏,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差,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心理辅导和培训。因为人数的限制,培训专员很少,培训的内容也相对单一,非常需要定期对新推出的文件和业务知识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可以通过报名的形势来选出主讲人。这样也可以锻炼员工的临时应对能力和演讲能力,为以后的储备打下基础。 其次应制定考核制度。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对公司制度往往并不是很了解。因此需要对员工学习文件、公司制度和业务知识的成果进行考核,这么做的好处主要是提醒员工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来操作,加强员工对公司制度的切实了解,以利于准确处理投诉。再则需要完善后勤服务, 现在的接电系统并不够成熟,有时候经常会出现问题,所以话务员也需要自己的解决技能。对于日常的系统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都需要有人来做,而这一类型人才可以直接从呼叫中心选拔培养,可以兼职,既有利于平时迅速解决故障,又可以节约人力成本。

第二是呼叫中心与运营部门的协调问题。客户查询、对时效价格等不满意都需要运营部门配合,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客户查询快递落地配状态下的货物走货路径和运输时效状态,快递落地配不能告知客户,所以需要话务员反馈到营业部门,然后由营业部门电话联系客户处理。货物在运营部门的时候运营部门不可能回电处理。所以客户又不断地打话务热线进来查询。这样的情况导致运营部门不理解呼叫中心,觉得话务员把责任推给了他们,而话务又会认为设立呼叫中心有什么意义。由于运营部门不直接面对客户,所以运营部门信息不能反馈的话,话务员很难给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来更好处理,如新的CC系统,和智能手机一样,在计算的运费的时候,话务员不用再翻阅知识库,直接根据客户的要求,输入数值,就可以计算送货的运费、进仓的运费以及打木架情况下的运费。物流公司的IT部门还能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如果规划新系统,可以从话务组抽部分人员参加设计研讨,话务员是使用和操作者,有更多的想法可以提供。话务员们认为这样能为打造更好的呼叫中心做出贡献,也便于更好的管理呼叫中心。

第三是呼叫中心与客户的相处问题。与客户的沟通不存在运营机制的问题,是直接体现话务员语言理解能力并能同步操作的问题。有时候在受理客户订单的时候,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他的信息记录的那么详细,往往客戶会说你直接派个人来就好了,其实这也是内部系统完善与否的表现。话务员在与客户通话过程中,要兼顾客户和质检,这样会让很多客户觉得很繁琐,但是又必须做给质检看。在查单的时候,客户问具体货物到达时间,一般都不能明确说,很大的原因就是要保护自己。客户的期望值并不能和实际的走货时效在一个平衡点上,这样客户就会追问自己的货到底什么时候到。如果你估计的时间并不准确,那么客户很可能就会投诉客服。我们通过话务员在物流公司已经被投诉过而且都成立的事件反思,话务员说话并不严谨,有时候后也会曲解客户的意思。遇到投诉类的问题,客户情绪激动,出言不逊等都不是针对客服,但是又要在很短时间内结束电话,那就真的考验客服的能力问题了。所以呼叫中心与客户的问题其实就是物流公司和客户的问题,只有物流公司改善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和回访频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做到更专业更高效,客户才会对呼叫中心的看法有所改观,对物流公司的评价有所改善。现在模范的公司存在并发展壮大的原因很多归结于售后服务做得很好。所以,在呼入时不仅要注重客户的感知度、下单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要在呼出时体现物流公司的无微不至。客户后期跟踪,完善客户信息,制定客户营销计划,将客户分钻石客户、黄金客户、普通客户等都是很好的策略。在处理问题时,不仅仅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同时也为营业部谋取最大的利益。

在未来物流行业中,物流信息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呼叫中心在里面的作用也尤为重要。而呼叫中心最为一个服务的平台,服务于质量是关键。现在的市场也正在从“产品经济”过渡到“服务经济”,所以,呼叫中心完全有能力取代营业部的位置,通过声音为物流公司创造利润和价值。但是前提是呼叫中心自身话务员及其他人员的管理和发展必须是要能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物流企业效率 篇5

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着类似的苦恼:

1、看着别人使用的软件好, 可是好像自己的企业不太适用。

2、无论是从客户角度还是从公司经营角度都需要信息系统, 可是适合自己公司的物流信息系统到底是个什么样, 既缺乏经验, 又缺乏人才, 心里没底。

3、费尽千辛万苦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成了手工业务操作的计算机翻版, 计算机成了手工记录与账目的记录载体, 对业务操作与运营效率的提高并起不了实际作用;公司的KPI指标并不能提高。

4、好不容易开发的一套物流信息系统, 刚完成客户新的需求、业务新的模式又出现了, 信息系统就要不断地进行修改, 不停地打补丁, 结果操作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不好用, 软件公司成本不断增加, 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 最后不欢而散。有的物流企业干脆挖来软件人员自己维护, 成本高不说, 效果并不好, 变成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5、原计划上了物流信息系统以后可以降低成本, 可实际上上了信息系统以后要增加计算机、增加网络、增加耗材、增加管理成本, 甚至还要加人, 成本反而高了。

6、上了信息系统之后, 具备了条码管理、EDI通讯等功能, 客户的要求更高, 可是这些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反而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盈利能力, 等等。

这些苦恼不仅反映了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软件行业的问题。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我们就会发现根本的原因是物流信息系统的特殊性造成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信息系统与运营操作的融合性。物流服务的特点是个性化, 没有一模一样的客户, 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流程, 同一个客户还会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如果脱离了个性化的物流运营模式而自成体系, 必将僵化信息系统的操作, 从而与实际的运营操作形成“两张皮”, 自然让物流企业的老总苦恼不已了。

这就存在了一个典型的“穿西装、踩拖鞋”的问题。再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 如果与自身企业的发展不匹配, 反而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的效果, 让企业的运转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就得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分析。

一、简单计算机化

现在的中小物流企业, 基本上是对现有业务流程的简单计算机化, 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却较少考虑在新技术条件下, 原有的业务流程是否还具有合理性和存在的必然性。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生产力优势, 必须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建立适应IT支持的新工作流程、新工作方法和新工作模式。

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 只有极少数的中小物流企业的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这说明物流企业本身不成熟等原因, 使得他们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了一定的盲目性, 很多用户对自己的信息化需求并不了解, 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结果导致“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与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缺乏联系与沟通, 不能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必然降低投资的效益。

三、缺乏员工的信息技能培训

虽然普遍的中小物流企业都引入了物流信息系统, 但是, 其员工却普遍缺乏对系统的了解, 也缺少相应的信息技能, 导致操作不当, 录入不标准, 许多功能得不到有效利用。

四、系统缺乏变更管理和维护

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厂商发现很多综合管理系统在刚刚引入的时候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规模的扩大, 原本先进的系统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了。其实这就是考虑到系统的更新问题了, 倘若坚持地认可原来的系统, 迟迟不肯更新的话, 将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谁也不敢保证一款软件的引入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懂一点技术或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可是, 往往很多企业都忽略了这点, 导致在问题出现时需要花时等待维修人员而耽误了企事业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 首先, 对中小物流企业而言, 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企业的信息成功与否, 所选择的专业物流软件公司是关键所在。

1、所选择的软件公司在物流行业内要有一定的知名度, 具备相应研发和技术能力, 最重要的是具有物流管理专业分析或咨询人员。有的公司的知名度高, 但是它可能刚刚由其他行业转到物流行业, 用其以往的成功经验来开发物流软件, 效果并不见得很好。

2、价格要适当, 企业要承受得起。企业选择软件公司时应该特别关注性价比, 将其作为主要的定量分析指标。一般而言, 中小物流企业所需的信息系统总费用应该在50万元以下, 对于价位高的ERP软件可以完全不予考虑。

3、要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及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而言, 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都拥有自己的软件产品, 这些产品一般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 但对企业的特殊要求, 很多产品就很难解决了。当其产品不能满足要求时, 看他愿不愿意或能不能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

4、要有良好的人员培训及相关人员咨询服务。引进新系统, 必须要有相应的人员来操作、管理及维护, 因此人员培训是在选择物流信息系统时应该着重考虑的。

5、要能够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及升级技术支持。对于大型企业而言, 根据80/20法则, 中小物流企业只是其一般客户, 它们不会在产品售后再给予充分的重视。如外国某电脑巨头对个人电脑用户的服务态度还不如国内竞争对手, 而太小的IT企业, 其售后服务也不能保证, 不仅人员和技术力量有限, 其开发的系统问题也会很多。因此, 选择中等规模的专业物流软件公司, 对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它们可以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 有一定的规模, 能够满足客户的售后服务要求, 为了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它们会重视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从而为客户的长远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及服务。

不过据最新调查显示, 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都在为推出专门适合中小成长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而努力着。经过了2000年的狂澜、2004年的低迷和2006年的复苏, 物流软件市场的起起落落在某种程度上向大众告示了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导向随着物流软件市场再次迎来春天, 博科咨询也在其研发的全球首款自主配置平台和原先大型物流供应链产品的基础上, 推出了专门为中小成长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定制开发的成长型物流资源计划MyLRP系统。定位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应用、保护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IT投资, MyLRP既可以满足中小成长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的业务需求, 也可以满足成长型持续发展的特殊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需求, 还可以结合博科预配置应用ERA、商业职能MyBI等产品, 进一步提升MyLRP应用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其次, 中小物流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 企业应该充分分析自己的现状, 明确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必须符合公司的市场定位与实际要求, 符合公司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必须具有满足公司业务发展要求的良好扩展性, 必须能够促进与改善公司业务流程的工作效率, 必须能够为客户供应链信息管理提供支持。

第二, 各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大力培养员工的技能素质, 对他们进行基本操作及对系统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与新系统的引入、运行阶段完全接轨。避免出现单方面的高人才, 例如, 有些物流企业的高管专注于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却不具备IT专业知识, 对实体流程和信息流程的需求, 无法明确深入地提出, 面对众多的物流软件无所适从, 更不能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整体统筹规划。

物流企业效率 篇6

1 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

1. 1 中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下企业实践,像企业工作人员一样上班下班,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使教师们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和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重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中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下企业实践,教师们了解了物流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了物流企业的现场工作环境。熟悉物流的仓储、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岗位操作技能、作业流程中的有关单证,进行了详细的工作过程记录,并拍摄了许多仓储配送中心的现场照片。一方面,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另一方面,这些资料还可以充分应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3 实践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于下企业实践,教师要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任务深入生产一线。经过具体岗位工作的锻炼,发现一些物流中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这些小案例需要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积累,今后在教学上就可以给学生讲故事一样,让学生从中了解企业用人之道,从而加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企业需要的中职人才。其次,教师们今后在专业课程中将不再是纸上谈兵,可以非常自信的给学生介绍物流企业的运作,以及仓储库房设备的功能和使用,并把实践操作的经验写入校本教材。另外,教师们还切实地感受到企业所需人才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差距,学校应该以不断变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来适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使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

2 教师企业实践的内容

企业实践可以根据专业的方向,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践内容也可以丰富多样,具体内容可以让教师到企业后和企业相关领导协商决定,通常有: 1了解实践企业的作业流程; 2熟悉实践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人才需求标准等具体内容; 3实践仓储配送客服的账务和客服岗位,库房中的库工岗位; 4结合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教学能力,等等。教师在企业实践之前要明确企业实践的目的及内容。

3 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3. 1 学校和企业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认识存在差异

教师是学校的人,学校担负管理的职责,教师在派往企业之后,是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应当服从企业的安排,接受企业的管理,但在这方面很多企业对实践教师管理不够严格。由于教师与企业之间没有经济利害关系,企业不会轻易给教师安排工作,当然,如果教师很顺利完成工作,作为企业肯定很乐意,但是假如完成不好,影响到企业生产,企业又没有权力扣除教师的工资,最后导致有些企业不太重视教师的企业实践,不敢轻易地给教师安排重要工作,对教师的过程性管理比较缺乏,常常使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处于比较尴尬局面。

作为学校,希望教师下企业能真正参与企业工作过程,和企业正式员工一样工作以及考核,能在企业生产一线体验不同的工种,丰富自身企业工作经验,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技能储备和教学资源。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由于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导致的专业种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不相同,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能力有所差异。

学校应鼓励并帮助教师在总结平时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带着问题、任务或项目去企业实践,以提高实践的目的性。比如,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在物流客户服务专业上,在强调学生掌握物流知识的基础上,要有全局思想,为客户服务的思想以及电脑办公软件WORD和EXCEL的熟练运用,这两种软件通常应用在订单的处理和统计,同时还要熟练运用网络邮件进行业务来往; 开发适合企业订单培养的校本教材。

3.2 教师对下企业实践的认识不够

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缺乏物流企业实践经验,下企业实践能使教师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规律。但有些教师认为到企业实践就是去走马观花,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就可以了。笔者基于在某一服装物流企业实践的经历,认为要想真正知道该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就必须跟企业员工一样到一线去工作。在服装仓储配送中心实践期间,了解到该仓储配送中心的具体工作有: 新货到货、验货、新货分货、新货按所到门店归位、门店调拨、门店补货、入库上架、出库扫描、盘点等。只有经过一线工作,才体会到服装物流行业的确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只有经过在库房的不同岗位的实践和思考,才会提高仓储配送能力。教师在一线实践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在今后教学工作上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3 所选的企业必须具有代表性

教师下企业是为了学校的专业建设或是丰富自身企业经验,所以要有目的地筛选相关企业,必须是某一行业标杆企业,在管理和设备等方面都是最先进的。教师要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业务范围、运作方式; 学习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行业标准等基本情况; 实践物流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岗位职责、任职条件; 熟悉企业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吸收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掌握物流设备设施操作和物流作业的技术和技能。

4 如何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效率

4. 1 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待遇上,要解决合理,使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在学校上班待遇相当,若要鼓励教师下企业,则应在待遇上有所倾斜; 而企业实践的教师应每天坚持写好实践工作日记,按照学校下达实践任务时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由实践单位出具鉴定。同时,必须根据所学专业对实践的工作流程、设备使用、管理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或创新制作一件作品。回校后须将实践总结、实践鉴定、实践期间考勤表、论文或作品一起交给领导小组成员考核。

4.2 提高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下企业的教师,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收集现场资料,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等,均可作为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问题和任务。由于实践方案的制订由教师亲自参与,所有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贴合教师需求,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必将认真对待,积极行动,这将大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

4.3 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岗位应该多样化

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如果长时间从事一个岗位工作,会限制教师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最好能在不同岗位上实践,这不仅能体验企业不同工种对技术的要求不同,而且能丰富自身的企业经验,从而也储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4.4 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

实践教师要遵守该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实践结束后,企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这也可以激发教师实践的积极性。

5 结 论

物流企业效率 篇7

1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想要持续生存与发展,效率是重中之重。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与传统的以企业利益为目标的业绩评价体系有较大区别,其构建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长期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原则等。

1.2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投入指标。冷链物流企业的投入指标包括了三大方面,即投入的指标能够满足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要求、投入指标的数量要能够满足进行数据分析的量、投入指标的筛选按照重要性进行。

(2)产出指标。企业绩效评价中,常规的产出指标只能够反映其盈利的水平。在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效率的评价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只能反映冷链物流企业运营中的财务绩效部分。因此,可选取以下六大产出指标。一是财务管理指标,此项指标中冷链物流企业的年利润的总额数和年利息相加再乘以10%,即可得出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二是冷链物流流程;三是顾客服务指标;四是协同能力,此项指标强调的是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兼容性水平、信息共享化水平;五是绿色环保,这项指标中强调的是能源的消耗率、绿色包装的使用率、包装的回收率、环保的投资率、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六是发展能力,在这项指标中,强调的是新客户的开发能力、新服务的收入水平、员工的素质、员工的培训率。同时要加强顾客的服务标准监督,强调的是交货的准时率、交货的准确率、客户的投诉率、食品质量的安全等。

(3)环境变量影响指标。该指标主要是指冷链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水平受一定外部环境影响的指标,其中包括企业年资产、年人均GDP、企业成立的年数等指标。

1.3 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

绿色供应链坚持追求企业的协同能力、保绿色环保的目标,因此冷链物流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有十分高的要求。再者,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对物流效率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构建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

2 模型的选择

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是一种用于多产出组织最优绩效评估的分析技术。三阶段DEA模型是弗瑞德等提出的一种能够更好地评价决策单元效率的非参数评价方法,其估计过程能有效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等系统自身不可控因素对效率的影响。

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该阶段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使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DEA分析,投入导向即为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投入最小化的效率评估。

第二阶段:构建相似SFA模型。为了分离出受外部环境及随机误差因素影响的效率值,必须调整投入量,在第二阶段通过构建相似SFA模型可分别观测出环境因素、随机误差、管理无效率三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仅是由管理无效率造成的决策单元投入冗余。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用调整后的决策单元投入数据代替原始投入数据,再次运用BCC模型进行效率评估。此时得到的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即为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的技术效率,更能反映各决策单元的实际运营状况。

3 冷链物流企业效率分析

前文我们分析了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DEA方法的原理,在通过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三阶段DEA绩效分析后,其结果表明平均规模效率值越来越高,这说明在不考虑误差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冷链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相对较高,并且规模效率平均值在纯技术平均值上要高出很多;而以企业的人均GDP值、企业资产规模、企业成立年数和样本投入指标分别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得出企业成立的年数和职工的薪酬、业务成本等形成正相关关系;在调整投入后的DEA模型分析中,对外部因素和可能存在的误差做出了调整,得出的结果是企业的平均技术明显下降了很多,这个结论说明冷链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低,在此空间上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冷链物流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

3.1 冷链物流的流程

在冷链物流企业中主要的业务流程为运输、仓储和装卸等方面,而运输和仓储是其主要的物流功能。由于冷链物流的特殊属性,它对运输工具有很高的要求:货物运输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事实上的低温,还要避免较大的温度波动。从绿色供应链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冷链运输的货损率来考量冷链物流效率。冷链运输的货损率越低,物流企业运输的安全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绿色物流的发展。在仓储方面主要可以通过冷库利用率来考量冷链物流效率。冷链物流运行的主要物质基础和设施是冷库,冷库的利用率可以反映冷链物流对于冷库的利用水平。冷库利用率高也表示冷链运作的水平较高。我国冷库利用率为10%左右,设施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现代化和专业化冷库偏少,低温加工的配送中心和冷藏库等建设投入不足,导致相当多冷库的利用率较低。

3.2 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是冷链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战略的必然要求,其基本原则就是减少资源消耗,对产品进行再利用和再循环,主要可以从能源消耗率、包装回收率和环保投资额等角度来考量。在冷藏货物运输、储存、包装和加工等过程中运用冷库和冷藏车等制冷装置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包装回收率可以反映冷链物流企业对于包装物的实际回收再利用情况,其数值越高表示冷链物流企业对于资源回收利用的水平越高。环保投资额则表示企业对于环保方面所进行的投资,可以反映其环保的水平。对于环保冷藏车等设备购置花费的费用都属于环保投资额,企业环保技术的优劣也可以反映其降低环境污染的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绩效低的原因主要是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冷链物流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工的薪酬;环境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影响同样很大。因此,冷链物流企业今后的发展想要扩大规模,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可以考虑从加快企业资本经营、开展冷链金融服务等方式,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笔者认为,冷链物流企业首先可以考虑通过加快资金经营脚步,通过一系列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其次冷链物流企业可以从实施资产重组方面入手,对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扩大内部职工的专业化、具体化分工,进而带领内部人员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再者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可以打造企业品牌,做品牌中的强者,做企业中的强者。因为对于冷链物流这个行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便是品牌,同时品牌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而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想要做强者中的强者,就必须重视品牌工程的建设,并且往系统、创新的方向发展;最后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改造等方式不断提高技术效率,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企业的迅速扩张。

参考文献

物流企业效率 篇8

由上可知, 国内外学者在物流效率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缺乏基于企业角度对于其运营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此,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2010—2012年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研究, 以期在反映物流行业的经营效率的动态变化和现状的同时, 利用Tobit模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进而通过两阶段分析的实证结果, 提出相应的改进我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供企业参考。

一、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上市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评价

(一) DEA模型概述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数据包络分析是Charnes等[5]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是通过使用线性规划模型, 评价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的若干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的一种非参数评价方法。相比于作业基础成本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效率评价方法, DEA方法在评价各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时, 不需要考虑因素量纲的影响, 也不需要假设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关系, 评价结果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更具有客观性。因此, 本文选择DEA方法评价上市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 为评价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 本文选择BCC模型对决策单元进行分析。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 σ表示DMU的纯技术绩效值, λi表示决策单元线性组合的系数, 而sr+, si-表示松弛变量。令σ*, λ*, s+*, s-*是式⑴的最优解, 则有如下结论: (1) 若σ*=1, 则DMU为相对纯技术有效; (2) 若σ*<1, 则DMU为相对纯技术无效。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樊刚等[6]在《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中将经济效率定义为: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的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一般也称为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 经营效率考察的是企业的经营总投入和经营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基于对于经营效率的界定、物流公司的实际情况, 以及以前学者所做的研究, 本文选择了以下几个指标。其中, 投入指标包括企业职工人数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主营业务成本;产出指标则包括企业净收益、主营业务收入、权益净利率。

(三) 数据的选取与收集

本文是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所界定的“物流上市公司”, 截止到2013年1月, 我国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物流企业共有76家。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有效性, 剔除IPO后前两年的样本数据, ST、SST、*ST的上市公司, 以及缺乏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的样本。因此, 本文最终选取了24家上市物流企业作为样本, 数据源于上市物流公司所发布的年报, 以及国泰安数据库。

(四) 实证结果与评价

本文根据所选取的指标数据, 利用Matlab软件, 分别用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2010-2012年的经营效率进行运算, 具体运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表明, 所选择的24家上市物流企业的总体平均效率在2010—2012年呈现下降趋势, 2012年的平均效率值仅有0.79, 总体技术效率并不高, 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空间。与此同时, 2010—2012年24家上市物流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均达到0.90以上, 并且波动幅度不大, 呈现出不错的发展态势, 但仍有10%左右的改进和提高之处。其中, 大秦铁路等11家上市物流企业, 在2010—2012年间保持了纯技术效率的DEA相对有效, 占样本总量的46%。就规模效率而言, 虽然2010年所选24家上市物流企业的平均值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0.96) , 但在2011—2012年间呈现十分显著的下降趋势, 规模效率值从0.96下降至0.87, 并且仅有4家企业在所研究的3年间保持了规模效率的DEA相对有效。

因此, 由上述分析可知, 在2010—2012年间,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总体的规模效率水平表现不佳, 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并且, 我国物流行业总体技术效率的不优, 主要是由于各企业规模效率值不佳所致。

二、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 Tobit回归模型与变量选取

Tobit回归模型是Tobit于1958年提出的采用极大似然法的截取回归模型。Tobit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解释变量可以选取实际的观测值, 但被解释变量只能以受限制的方式被观测到。而这一特征正好与运用DEA方法测算出的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值介于0和1之间的特征相符。因此, 选择Tobi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

将Tobit模型设定为:

其中, 被解释变量为通过DEA模型测算了上市物流公司2012年的综合效率, 而解释变量Χ1代表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 (即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比例) , Χ2代表企业的发展能力 (即净利润增长率) , Χ3代表企业的类型 (其中0表示运输物流上市企业, 1表示仓储物流上市企业) , Χ4代表企业的营运能力 (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 , Χ5代表公司的上市年限。

(二) 实证结果与结论

本文根据所选取的指标数据, 利用Eview6.0软件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2012年的经营效率和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具体运算结果如表2。

根据表2的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 在0.05的显著水平下, 上市物流企业的发展能力 (Χ2) 、企业类型 (Χ3) , 以及企业的营运能力 (Χ4) 均对上市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说明上市物流企业的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是影响其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且,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仓储类物流企业的效率普遍高于运输类物流企业的效率。

与此同时, 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 (Χ1) 和上市年限 (Χ5) 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首先,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普遍偏低, 并且主要集中于高层领导之中, 这反映了我国物流企业缺少对于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视, 缺乏合理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 未能充分发挥公司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这也可能导致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不能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其次, 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 行业内缺乏较为统一的技术标准, 物流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也仍不完善, 较早进入市场的物流企业也未能形成一定的学习效应, 因此, 上市物流企业的上市年限并不能有效解释企业的经营效率情况。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24家主要物流上市企业2010—2012年间的经营绩效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上市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不高, 而且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 通过对于2012年物流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的Tobit回归分析可知, 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营运能力, 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和上市年限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并不大。

基于上述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合理扩张, 加强管理控制。物流企业的规模效率是影响总体效率的主要因素。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不是要一味地做大, 应认清市场形势, 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做好规划, 并根据目标值有效整合企业现有资源, 以提高规模效率水平。与此同时, 企业应增强内部管理能力, 不断完善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第二, 加强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 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共享建设, 能够及时获取物流过程中仓储、订单以及实时的运输信息。同时, 企业也应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既包括企业内部管理, 也包括对外联系上的网络化。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设施利用率低, 货运汽车空载率高, 返空现象严重等问题, 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也普遍不高, 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能够使得企业各运作信息得到及时共享, 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盈利能力。

第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专业能力, 做到人尽其用。我国物流上市企业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普遍较低, 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物流人才, 并且由于企业本身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等问题, 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未能在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上得到体现。因此, 我国物流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建立合理的人力管理机制, 保证员工能够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并且,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应建立一支高端人才和基础技术人员相结合的企业人才梯队, 加强基层员工的岗位培训, 并通过公开招聘和适当的优惠政策不断引进适合本企业的物流人才。

第四,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体制。目前,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 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以本文所研究的24家上市物流企业为例, 其中大多数均属于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 有着管理体制的弊端。因此, 物流企业应积极向国际优秀的物流企业学习管理经验,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 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率。

第五,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于资源配置和经营效率的绩效考核机制, 把握市场机遇, 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 还处于发展阶段, 较早上市的企业还未能形成一定的学习效应, 产生绝对的市场优势。因此, 各物流企业应积极把握市场机遇,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于资源配置和经营效率的绩效考核机制, 激励企业管理者关注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效率,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企业的市场优势, 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摘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Tobit模型研究, 结果表明, 2010-2012年间我国物流上市企业整体效率不高, 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并发现企业的发展和营运能力对经营效率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物流企业,经营效率,数据包络分析,上市企业

参考文献

[1]Rogers K J.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of 3PL Logistics Ope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7 (5) :1—10.

[2]邓学平, 等.我国物流企业生产效率与规模效率[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04) .

[3]陆勤丰.影响区域物流中心物流效率的因素[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4]王琴梅, 谭翠娥.对西安市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3 (5) .

[5]Banker R1 D, Charnes A, Cooper 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in Dada Envelop-ment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 (9) :, 1078-1092.

物流企业效率 篇9

1.1物流配送的现状

物流配送是指在一定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对商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1]。物流配送是整个物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是商品从工厂到客户流通的最后一环,它把商品送达客户手中,同时配送环节又是直接和客户接触的环节,因此, 配送效率的高低可以代表整个物流系统的形象和效率。配送活动一般都是在城市或者城郊进行的,这样配送运输就不同于长距离的干线运输。配送运输通常面对众多的用户,它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的商品的运送,路线短且复杂。

我国物流配送近几年发展比较迅猛,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都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发达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1.2小型超市物流配送企业兴起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南方的大城市,人们生活便利程度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一些便民超市和超大型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和更高效。

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区便利店( 小型超市) 开在社区周围,离顾客很近,靠近消费者市场,方便人们的生活,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社区便利店( 小型超市) 的不足和弊端开始慢慢出现: 比如每天社区店的店主要去批发市场进货耗费很长的时间、社区店一般也就只有一个人在看管,如果去进货就要关门歇业等。这些原因影响了一些社区便利店的正常营业。

大型超市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供应商来配货以满足超市的需求,因此超市的运营成本就会减低很多。而这些社区便利店因为更靠近消费者所以他们比较分散,处的地理位置交通不太方便,需求量相对于大型的超市来说很小的。基于以上的原因,所以大型的供应商都不愿意给这些便利商店进行配送。

这时一些社区小店就显得很尴尬: 每天浪费很多时间来进货、离便民还有一定距离、商品的价格比一般大型的超市要贵、在批发市场上也处于弱势地位等。随着这种现象的产生就需要一种企业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是缓解这些问题。

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应运而生: 就是一些人在市场上购买了一大批货,存在自己的仓库中。再给一些小型的超市 ( 400平方米以下) 送货,从中赚取货物的差价,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产生盈利。

2小型物流配送企业的效率和模型仿真优化的探讨

这种商业模式在市场的运作中就会慢慢的形成一些企业或一些小型的分销商。一些大的企业比如大名快销、小型的分销商也会挂靠在一些分销企业的名下。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和自身资金的规模不够,所以企业的运行中需要找出自己效率低的地方来改进和优化。对于小型的分销商来说现金流很重要, 资金流不能断裂,必须很好的把握自己的业务: 对自己的业务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要用数字来说明每个业务程序效率的高低,以便来优化企业的流程,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1DEA的介绍

DEA方法是运筹学、管理科学与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新方法,它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的非参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 DMU,decision making units) ,再由众多DMU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DEA有效[2]。

通过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每个相类似的过程化为一个被评价群体。通过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来计算投入产出比,对于产出比小的步骤我们单独挑出来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对一个公司还是个人都希望能更有效率的做事情。短板是制约着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通过DEA来找出这个短板,找出效率低下的环节为以后的改进指出方向。还有通过DEA我们能看到某些环节的效率比较高可以给我们提供改进的标杆等。DEA方法的应用步骤:

2.2模型仿真优化介绍

系统仿真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仿真( Simulation) 就是通过建立实际系统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

系统仿真是一项技术,根据它的基本概念和求解问题的出发点及思路,在实施系统仿真应用时,一般遵循一定的基本步骤,它的逻辑图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企业处于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环境。物流管理成为企业发展不可不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对物流配送企业来说更加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该集中主要资源用在关键环节。文中对目前物流配送企业面临的困境,提出用DEA方法和系统仿真方法对找出的短板环节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法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运作质量。

上一篇:护士职业下一篇:运营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