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模式

2024-09-24

企业物流模式(精选12篇)

企业物流模式 篇1

现代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服务性的机构, 以现代物流理念为基本思想, 配合现代组织方式及物流技术, 为各类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对物流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也推动着各类物流企业不断寻求创新, 如经营理念、运营模式、服务范围、信息技术、组织形式等。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 利用相关的功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实现效益的生产方式, 该方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态、收益大小、发展方向, 也决定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 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基础条件, 值得研究与探索。

物流模式发展趋势

物流模式的基本特征包含两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将经验推广应用于实践。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现在从发展趋势看, 物流模式有四个特点:一是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大的潮流, 因此物流模式也逐步显现为全球化。二是环保化。物流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包括车辆噪音、尾气排放、大量废弃物处理等, 与现代社会的环保主题相冲突, 因此追求环保也是新的发展趋势。三是技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渗透到物流企业的各个方面, 如存储保鲜技术、科学配送技术、包装技术等。四是第三方物流普遍化。第三方物流作为提供中间信息及其他技术的机构, 能够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 达到共同合作, 互利双赢, 因此, 这类机构的发展也很快。

物流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1.专业化经营模式

据调查, 物流企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基础项目, 因此, 做好基础性物流服务, 是保证企业有一定客源, 或者吸纳更多的客户, 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条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物流业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专业化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1) 服务对象广泛化。物流企业不可能为单一对象服务, 要根据受众的行业特性、服务要求、行业需求、市场行情及周期性等, 进行全面调查, 准确的把握市场定位, 并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服务计划方案, 或侧重于电子产品, 或侧重于药品物流, 或侧重于钢铁物流、服装贸易物流、家电物流、汽车产业物流、民生物品物流、石油物流、生活日用品物流、书籍文化用品物流等……物流服务对象的广泛化及针对性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共识。

(2) 服务功能多样化。一般来说, 物流企业功能较为丰富, 包括仓储选择、仓库管理、库存、订货、搬运、外包装、货物运输等, 根据客户需要, 在上述功能中选取服务项目, 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3) 专项服务。该服务的针对性较强, 一般不以某一个行业为标准, 而是针对某一个项目, 如展会物流, 包括展览会、博览会;建设项目物流, 如水电站、变电站项目、体育馆建设、公路桥梁工程等;公共活动物流, 有运动会、大型体育赛事等等。先对项目的规模、特点、性质、形式等进行全面了解, 再进行服务方案的制定。专项物流服务, 涉及到许多行业、各个领域及项目的各个环节, 对于物流企业的组织能力及经验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2.联盟经营模式

物流联盟的经营模式, 是指多个物流企业既独立又互补, 形成共同承担风险、收益共享、互惠互利共揽业务的一种经营组织模式, 按照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横向物流联盟、纵向物流联盟及混合性物流联盟。

(1) 横向物流联盟。该类联盟一般是由主打服务方向不同的多个企业, 签订合作协议, 在互相合作中进行合理运作。其主要形式为三种:一是平行联盟。处于物流过程中不同环节, 但合作关系处于平等地位的企业联盟。按各自特色做好分工, 如某个物流企业的专项功能为仓储保管、库存管理或加工包装等, 另一物流企业的主要服务方向为货物装卸、运输、配送, 两者可以分工合作, 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 最终形成利益的共享体。二是异类联盟。主要是指资产性物流企业和非资产型物流企业构成的联合组织。资产型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完善的设施及丰富的硬件资源, 如仓库、车辆、场地等, 其缺陷在于信息化程度不足及人员素质不高, 而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掌握的物流信息丰富, 信息的收集及整理能力强, 但是缺少硬件设施作为后盾, 因此两者可进行优势互补联合, 形成一个功能全面的联合体。三是发散性联盟。这种组织形式较为特殊, 一般以一个大型物流企业作为核心, 吸纳其他小企业进行各项物流活动, 发挥大型企业的核心优势, 也带动各个小型物流企业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合理分配客服资源, 因此不会在小企业中形成恶性竞争, 保证一定范围的行业良性发展。

(2) 纵向物流联盟。此种联盟是指联盟成员中生产、销售企业不直接参与物流活动, 而是通过成员中独立的物流企业提供的各项信息来了解各种物流情况, 并据此从整体上调节物流计划, 中间的实际环节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第三方物流负责完成各种实际运作, 如储存、货运、初级包装、装卸货物、搬运等, 最后把货物送至客户指定方位。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降低联盟中的物流企业成本, 也为第三方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货源和指导。物流企业与物流劳务企业在相互联合的同时, 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 互惠互利, 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该模式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 在中国尚未形成系统。我国物流企业应积极寻求与货主企业结成该模式的联盟。货主企业负责进行物流系统及具体过程的设计, 物流企业则负责活动, 两者的责任和分工要明确。双方在这类活动中不断交流、相互合作, 为客户提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共同发展, 形成“双赢”的局面。

(3) 混合物流联盟。是指在物流过程中, 处于平等地位的企业与上下游的企业相联合, 组成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基础形式的组织联盟。该联盟中, 既有平行功能的企业, 一般是相同行业中有业务类似的物流需求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又有纵向深度上下游阶段的企业, 结构较为混杂。该联盟通过某一个或者多个物流企业构成的第三方物流机构的协商, 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合理的调配, 形成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互相信赖、风险公担、利益共享的稳定合作体。它能够有效的降低联盟成员中非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使之将战略方向放在经营商, 联盟的所有成员都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 大大的弱化了风险的威胁, 使联盟成员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完善

现代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为客户提供了许多便捷。但是高效便捷的实现需要有中间物流企业来“一担挑两家”。因此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也可以将物流的模式更加完善, 加强上下游的衍生服务, 向顾客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增加物流活动的附加值, 以适应不同层次客户的各种需求。

物流企业在经营模式选择上, 应根据企业的实际, 如经营特点、受众群体、企业规模、人员结构等, 全面分析, 合理选择。经营模式作为一种经济调配关系, 可以与其他企业的各项模式相融合, 也可以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 更加吸收其他类模式的可取之处, 取长补短, 探索出更先进的经营模式。一般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根据不同的侧重方向, 可以分为特色经营方式、成本领先方式、锁定目标市场方式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更新十分迅速, 且普及面很广, 现代物流企业应将中心转移至信息、知识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 对于企业应对市场挑战、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物流模式 篇2

摘 要:对现代企业的三种物流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及物流联盟进行分析比较,将企业物流模式选择中考虑的关键要素作为衡量指标体系,构建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方案。

关键字 :物流 ;物流模式;现代企业

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在商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水平成了衡量商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准之一。选择适合企业的物流模式,运用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物流系统来支持商业企业更好的发展,已成为管理者们决策的重点。

一、商业物流模式的类型

商业物流是构成消费品供应链的终端环节,也是形成商品使用价值最重要的环节,涵盖从商品采购到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的整个物流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采购、进货运输、商品储存、加工配送、门店物流以及为各环节提供配套服务的信息系统等。根据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一般将其运作模式分为以下四类:

1.自营配送模式。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便于管理的目的出发,许多能力较强的商业企业采取自建物流系统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方面,这一现象更加普遍。2.外包物流模式。自营物流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也便于管理,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

3.共同化配送模式。共同化配送是指多家商业企业联合起来,组成物流联盟,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配送中心,制定共同的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联盟各方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相互信任、二、商业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依据

商业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自营物流,什么条件下将物流外包,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从定性方面分析

企业物流采取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服务,主要基于两个因素:即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1.应当注意的是采用自营物流的企业物流能力一般比较全面,但许多企业受自身业务规模的限制,其物流要素的利用率偏低。为了提高物流要素的利用率,这类企业可以采用反向外包物流业务的战略,即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能力,在保证本企业的客户服务被满足的前提下,同时为其它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物流要素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而且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开辟新的利润源泉。海尔物流便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2.如果物流在企业战略中起关键作用,但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却较低,组建物流联盟将会在物流设施、运输能力、专业管理技巧上收益极大。

3.如果企业一方面物流业务规模不大,在其战略中地位并不很重要,另一方面物流能力也不是很强。这类企业多为一些初创的企业或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企业,可以考虑将其物流业务直接外包给那些定位于为客户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这类物流公司,可以使企业对其客户的服务承诺更有保证,并减少了要素能力建设方面的投资。

4.对于物流在其战略中不占关键地位,但其物流服务能力却很高的企业来说,可以寻找伙伴共享物流资源,通过增大物流量降低成本来获得规模效益。

(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

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借鉴量本利分析的模型,来解释商业企业是采用自营物流还是采用外包物流。其计算公式为:P=R-(V+F)= KQ-(VCQ+F)=(K-VCQ-F其中P表示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成本差;VC表示自营物流的变动成本;F表示固定成本总额;K表示外包物流单位物流量的价格;Q表示物流量;R表示外包物流成本。假设商业企业的物流总量在达到一定的数额后,外包物流成本等于自营物流成本时,P=0即: KQ=VCQ+F在这种条件下,得到一个商业企业物流外包还是自营的物流业务量分界点QO,即:QO=F/K-VC

因此,当已知商业企业自营物流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发生的总固定成本F(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企业管理费和养路费等),外包物流的单位价格K(如每吨公里的运价),和自营物流的单位变动成本VC(如燃料费、人工费等)后,即可计算出在同期内(比如一年)商业企业的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的边界物流量Qc,如果某商业企业的年物流量小于QO,此时外包物流成本小于自营物流成本,则适合采用外包物流的战略;反之,则适合于自营物流。

(三)企业实证分析

商业企业选择的物流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物流量的大小以及自身能力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以山东三联集团为例,山东省三联集团是一家经营家用电器为主的全省连锁的大型商业企业,他们的物流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物流量较少,再加上没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以自营为主。将配送对象主要局限在三联商店所经营的地区内,而外地少量的客户则通过中国邮政等第三方物流企业来配送;第二阶段是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这是由于自身物流规模的不足,特别是网上销售分散配送的需要,利用第三方物流的效率高于自营物流;第三阶段主要是以自营配送为主,这时集团的物流量随着销售量急剧增加,用自营物流的配送网络逐渐替代第三方物流,这主要是基于连锁经营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为了增加本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以其自营物流的总成本最低、快速性和可靠性形成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商业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既要考虑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又要考虑外包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成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1.规模大、实力雄厚、年营业额多的连锁企业集团,在经过可行性分析后,当物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建立自有的物配中心,为整个连锁集团服务。

2.如果企业物流业务规模不大,在其战略中地位并不很重要,同时物流能力也不是很强,可以考虑将其物流业务直接外包给那些定位于为客户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3.原有批发企业或储运企业可以改造或联合建立社会性物配中心。对原国有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物流设施进行改造和利用,建立起为各种零售商业企业服务的社会性物配中心。

4.由多个中小商业企业联合建立共有的物配中心。这样能把分散于各中小型商业企业的物流设施集中起来并形成合力,从而能高效地为有关企业服务。

5.企业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物流决策。

企业物流合理化意义重大,有人说:“从一个企业的物流状况,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物流贯穿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企业物流的改善可以带来预想不到的收益。物流系统的改善对缩短原材料流转周期是起决定作用的。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企业提高物流能力的路径及外包战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32001).[2]赵杰.浅谈我国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J].北方经贸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途径

前言:烟草企业是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烟草企业物流是烟草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烟草企业的卷烟到零售商之间的配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烟草企业实现了“网上下单,物流配货”的新模式,但当前烟草企业物流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烟草企业分析当前物流模式应用现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进物流模式的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以促进我国烟草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烟草企业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进了我国市场营销环境的变革,形成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企业的营销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实体店销售转移到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的模式,客户线上下单,通过第三方线上支付,再通过物流进行货物派送[1]。网络销售模式的迅速崛起,促使了大批的实体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的兴起,通过网络推广平台,宣传公司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实现了向消费终端的服务。因此,烟草企业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巩固和提升烟草企业物流的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物流模式,为零售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倡导绿色、环保的物流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途径

(一)实现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烟草企业可利用自身资源

优势建立物流综合服务站,将物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将传统的零售商库存留货转变为货架上货,为零售商提供货架,物流随时进行补货,并做好物流仓储的货物名称、数量统计工作,补货记录要随时更新,备份以便与零售商进行核对。通过此种方式可减少物流运输周转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缩短了送货周期,减少了零售商的库存负担。除此之外,可利用烟草物流独有的配送优势及良好的信誉,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扩大物流宣传,进行卷烟以外的产品配送,以此扩大烟草物流的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对象,有利于提高烟草物流的竞争力。

(二)加大信息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创新物流模式。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烟草企业能够向零售商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服务,烟草企业应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物流模式的创新中[2]。POS终端销售技术是烟草企业利用POS系统向零售商提供无纸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立,烟草企业能够迅速将货物信息发布到平台上,零售商能够在最快时间内获得企业的零售信息,根据卷烟的零售情况进行订货,能够有效地对零售商的订单进行处理,派送,促进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为对卷烟的配送状态及仓储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可利用

RFID无线射频技术对货物的整个运输过程进行跟踪,并自动进行仓储的流动管理,避免了误发,提高配送效率。

(三)促进物流的高效、环保,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烟草企业物流模式的创新既要满足服务的高效性,又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节约,以促进烟草企业物流的长远发展[3-5]。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规模、布局等方面进行整合,提高设施的利用率;装卸设备要选用耗能低,排污少的,以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产品的包装上,尽量在包装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尽量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和国内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烟草企业面对日益竞争的国际及国内市场经济,要想占据烟草市场经济的前列,就必须重视烟草企业物流模式,科学合理的物流模式才能成为烟草行业的主导方向,应对当前烟草企业物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寻找物流模式的创新路径,以促进我国烟草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星星.烟草商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探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1)

[2] 刘一之.基于物联网的烟草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0)

[3] 曾中良.物联网技术提升卷烟现代物流管理[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03)

[4] 杨良评.烟草物流安全管理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32)

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研究 篇4

1、零售及零售企业的物流

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分解成购、销、运、存四大环节。其中的运和存, 就涉及到零售企业基本的物流活动。一般而言, 运和存是零售物流的核心内容, 围绕着这两项核心内容, 会发生大量的辅助性活动, 如商品包装、商品保管、商品的装卸和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送等 (高艺林, 2001) 。本文所讨论的零售物流特指零售企业的运、存活动。

物流对于零售企业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第一, 零售物流不仅是零售企业必须的, 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人、财、物资源, 是零售渠道成本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二, 零售物流也是零售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 目前理论界对零售物流的研究主要有人通过对沃尔玛进行深入研究 (Stalk等, 1992) , 将其成功的关键要素归结为其独具特色的“跨码头 (cross-docking) ”存货和运输系统。

2、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分类

零售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与协商, 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在零售企业的交易活动中, 零售物流的承担者不同, 发生物流的地点及路径也不同。

根据零售物流的承担者 (物流费用由谁承担) , 可以将零售物流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供应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M1) ;零售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M2) ;物流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M3) 。物流商主导的物流模式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模式。

(1) 供应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包括: (1) 供应商→消费者 (M11) , 即零售物流全部由供应商承担, 零售企业只起展览商品、媒介交易的作用; (2) 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 (M12) , 即由供应商将商品送至零售商, 再由零售商负责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或消费者自己取回; (3) 供应商→零售商—物流商→消费者 (M13) , 即供应商将商品送至零售商, 零售商委托物流商将商品送至消费者。

(2) 零售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主要是 (1) 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 (M21) , 即零售商到供应商处提货, 并负责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或由消费者自己取回。M12和M21从形式上看是相同的, 但实际上有根本区别:M12物流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而M22物流费用则由零售商承担; (2) 供应商→零售商—物流商→消费者 (M22) , 即零售商到供应商处提货, 然后在需要时委托物流商将商品送至消费者。

(3) 物流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主要是物流商→消费者 (M3) , 即由供应商或零售商委托第三方物流商承担全部的物流工作, 零售商只需将订购与销售信息传递给物流商, 物流商则根据要求完成全部的物流任务。

二、不同物流模式的优劣分析与调查结果

对于一个零售企业而言, 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就意味着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成本、利益和对物流的控制权。比如, 一个零售企业如果选择模式M1, 那么这就意味着供应商需要承担主要的物流责任, 零售商会减少各种物流成本和费用, 规避物流风险, 但同时意味着它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对于物流的控制权, 并在与供应商打交道时失去了一些讨价还价的能力;如果选择M2, 就意味着零售商在零售物流中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包括各种物流成本和费用以及承受物流风险 (如运、存中的损耗) , 同时也会因此而享有对物流整个过程具有较大的控制权, 并在与供应商打交道时拥有较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当选择模式M3时, 物流成本、利益和对物流的控制权则取决于是供应商委托还是零售商委托。如果是零售商委托物流商, 零售商承担物流成本, 享有较大的物流控制权, 在与供应商讨价还价时较有力。反之, 则是供应商承担物流成本, 享有较大的物流控制权, 在与零售商讨价还价时较有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零售物流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每一种模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好与不好全在于企业能否恰当使用。因此, 选择恰当的零售模式, 就是零售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做出的决策。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 试图了解在实际工作中, 零售企业都采用了哪些物流模式。通过与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确定了九家跨国零售企业和三家青岛市企业为调查对象, 每一家公司, 至少走访一个零售网点。由于跨国零售企业中有三家的被调查人员对企业的物流情况不清楚, 没有提供可用的资料, 所以在最后的分析中, 没有把它们的资料包括进去。

三、物流模式与操作方法

被调查的九家零售企业,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物流模式。

1、物流模式M1

采用模式M11的零售商只有海信广场。海信广场只进行展览商品、媒介交易的活动, 其零售物流全部由供应商承担;除海信广场外, 其他八家零售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模式M12, 即由供应商将商品送至零售商, 再由零售商负责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或消费者自己取回;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模式M13的有三家, 即青岛法宝、百安居和雅泰电器。青岛法宝由供应商送货至零售店, 在需要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时, 采用第三方短期合作。百安居的大部分商品由供应商直接送店, 在需要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时, 如果一次购买量较大, 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雅泰电器的进货主要由供货商送至配送中心, 在送货任务较多时, 由一些订有合作合同的个体运输者承担部分送货任务。

2、物流模式M2

有四家零售商部分采用模式M21, 即青岛法宝、大福源、青岛利群和雅泰电器。其中, 青岛利群设有物流公司, 物流公司除了承担自己的物流配送业务以外, 也承担其它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雅泰电器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虽然进货主要由供货商送至配送中心, 但有时零售商也自己取货, 并由配送中心根据订单送货。青岛法宝生鲜食品比重较大, 需要进行加工后送店销售。大福源是大型超市, 虽然主要由供货商送货,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如节假日之前和一些紧俏产品) , 零售商也自己组织运力到生产厂家提货。只有雅泰电器在特殊情况下采用M22, 即零售商自己提货, 然后在需要时委托物流商将商品送至消费者。

3、物流模式M3

百安居和欧培德两家仓储式建材超市采用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进行物流配送的模式, 即M3。百安居有30-40%的商品, 物流全部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欧培德与青岛海尔联合, 借助海尔的物流公司实现物流配送。

四、结论

由调查结果不难看出:

1、大部分零售企业使用了两种以上的物流模式, 使用一种物流模式的企业只有三家。这反映了各种因素对于零售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综合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零售企业在保证服务质量不降低甚至提高的前提下对物流成本最低的追求。

2、在目前的零售物流中, 供应商主导的物流模式占居主导地位, 而其中以M12 (即由供应商将商品送至零售商, 再由零售商负责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或消费者自己取回) 最为普遍;虽然其他物流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 但是似乎只有仓储式建材超市更重视物流商主导的物流模式M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中国营销渠道中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力量对比:在目前的环境下, 零售商拥有较大的渠道权力, 供应商需要承担更多的物流功能来平抑这种权力。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模版) 篇5

【摘 要】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迅速的发展着。中国企业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就要提高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企业 物流模式 选择

一、物流模式的基本概念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存储效率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简单说来就是指企业本身的物流业务由谁来负责经营管理。选择正确的物流模式,才能使物流产业成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泉,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效益。

二、物流模式的种类及特点

现代企业一般有三种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自主物流、物流联盟。

1.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协第三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之外的第三方承担物流货运的一种物流模式。他的特点是通过与发货方、收货方的合作,以专业的管理来为第一方和第二方服务,他不参与商品的买卖,也不拥有产品,只是为顾客提供以结盟为基础、合同为约束、个性化、信息化、系列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内容包括:EDI能力、报表管理、选择承运人、海关代理、货代人、设计物流系统、运费支付、谈判、咨询、信息管理、仓储等。

其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已经开始从外部物流专业公司中外协物流服务,而不再作为工商企业直接管理的活动。目前在美国一些主要市场上,外协物流的利用率已达七成,且国际物流方面也有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和的趋势。而据中国仓储协会最近的一次调查也可以看到: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委托第三方代理物流的占一半比例,另外还有近四成的企业在寻找新物流代理商。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模式已成为各国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优点:首先,可以让选择此种物流模式的企业集中精力于主要业务,将物流等辅助业务委托给别的公司,可以节约企业资源;其次,物流公司在物流方面的技术相对比较先进,可以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的目的;再次,企业可以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加速企业资金的流转速度;最后,物流公司可以提供多样的服务方式,为顾客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第一,市场形成初期,对第三方物流模式的需求不足,所占市场比重较轻,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经济环境;第二,物流公司服务缺少个性化服务,服务形式过于单一,虽然近来配送业务有所提高,但真正增值性服务却很少,且大多数物流公司市场定位雷同,造成了表面上的仓储能力、运力过剩;第三,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手段较落后,信息系统、服务网络不完善,效率低,货损高,作业错误率高等,说明物流企业缺乏经营意识,没有建立“高服务高效益”的观念;第四,经营分散,缺少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小规模的较多,横向联合较弱,组织化程度低,网点分散,不能充分发挥整体协同效应,这就导致在成本空间上发展的潜力不会很大。

2.自主物流。自主物流经营是指什业建设全资或控股的物流子公司,运营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业务,就是企业自己建立一套物流体系。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一般会在居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网点,在接到消费信息后,将相关的货品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配送站,然后再由配送点人员将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种物流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掌握主动权,控制物流最新动向,盘活企业资产,避免商业秘密泄漏,降低交易成本,利于推进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针对性强,适应性强。如果物流服务形成规模,企业还可以在物流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甚至可以将物流服务业做为企

业的核心竞争业务。

缺点是风险大、投资大,管理难度增加,资产利用率波动幅度大,跨行业风险以及降低专业化水平的管理机制的约束。如果企业内部物流的规模不大,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则会造成资源闲置,成本增加。而且需要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入驻,而且对物流业务量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总之,企业在选择自主物流服务经营业务是,一定要慎重,如果投资过大,管理不善,容易造成成本沉没,甚至引起经营风险;如果投资过小,则可能导致服务能力低下,降低流通效率,制约企业的发展。

这种物流模式一般适用于有一定物流资源的传统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时。运行比较成功的企业有沃尔玛、海尔等。

3.物流联盟。此种物流模式是指需要物流服务的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时,选择有较多业务往来、稳定的物流公司,通过合同、契约形式,形成长期互利、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共担风险、互相信任、共享利益、优势互补的物流伙伴关系,属于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

优点是可以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利润水平,提长企业形象,拓展经营领域,获得一定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等;缺点是降低企业主业专业化水平,冲击主业发展,还有可能破坏旧的客户关系,物流联盟的关系很难形成,但是却非常容易被破坏。一般适用于物流内容相对单

一、区域配送系统较完善、物流规模较稳定的企业,比如珠三角一些中小型企业,产品集中生产区域,像顺德的电器、中山的灯具、东莞的电子、服装等。

三、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的影响要素

1.物流对于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

1.1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一般大中型企业实力比较雄厚,所以有能力建立企业自主经营的物流体系,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需求计划,从而保证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他们还可以得用过剩的物流资源向外拓展业务,为其它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小型企业则受人员、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导致物流管理的效率不高,那么小企业就比较适合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的专业物流代理公司,把所节省的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

1.2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果企业最大优势集中在生产类,那么就应该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进行配送服务,如果企业经过评估确实自己有能力做物流服务,那么就可以考虑建立自主经营的物流模式。

1.3企业的产品性质和行业性质。因为企业的产品和行业不同,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别,所以物流模式的选择也有很大的不同。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模式更适于用规模较小的行业,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而自主经营的物流模式,则更适用于经营零售行业,因为这一行业的物流配送环节,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占重要地位,有战略意义,而且规模较大,比较容易开成物流配送的规模效应。

1.4物流成本预算。择物流模式之前,要先预算三种物流模式总成本的情况,进行对比后再做选择。

1.5物流的客服能力。尽管成本对于选择物流模式很重要,但物流公司的客户服务能力也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即要把物流企业在满足服务对象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对于企业的最终顾客或者零售商不断变化的要求、反应能力等方面作为选择的重要因素。

2.企业物流管理的能力。如果企业本身对于物流管理的水平较低,那么不管企业的规模有多大,都比较适合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或者与其它企业结合,组建物流联盟;反之,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较强,拥有丰富的物流网络资源,则可以考虑自主经营物流服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模式时,应当结合各种物流模式的特点,适时的考虑上述的影响因素,做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选择。当然,也可以采用混合物流服务选择的经营模式,即综合以上三种物流模式,比如可以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来进行自主经营或者外包,按照企业对物流业务的重视度来考虑自建或租赁仓库等。总之,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但都需要企业因势利导,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的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宇,龚国华,第三方物流决策研究[J],物流技术, 2000(1)

[2]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5)

[3]苑明珠,企业物流模式选择[J],市场周刊, 2006(6)

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篇6

关键词: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并购

一、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物流企业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即专业化服务的内含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并购的扩张模式和企业战略联盟的共赢模式。

1.专业化服务的内含发展模式

现代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模式具体体现在:物流功能服务、行业服务、项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专业化等方面。

2、企业之间并购的扩张模式

西方学者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简称为M&A(merger and acquisition),我国通常将其译为并购或购并。兼并是两家或更多的独立公司合并组成一家公司,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家公司。收购是一家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以控制该目标公司的法律行为。物流企业通过并购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被收购企业的资源和经验,实现快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目的。

3、企业战略联盟的共赢模式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或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者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其经营模式主要有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和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三种:

(1)横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其联盟一般表现为:

在物流上处于平行位置的几个物流企业结成的联盟。该联盟是为资源优势的互补而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如专业负责仓储、库存、包装的物流企业和专业负责运输、配送的物流企业可以联手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物流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等。如图1所示,

资产型物流企业与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结成的联盟。资产型物流企业大多拥有一定的物流设备资源,主要从事实物物流,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非资产型物流企业是指不拥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而掌握较多的物流信息,专门从事物流业务中介的企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双方的合作,协调物流作业将更为便捷。

(2)纵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是根据物流供求关系建立的链状合作关系,物流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

合作,形成供应链战略联盟。如图2所示。

(3)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是在物流上处于平行位置的物流企业和处于上下游位置的非物流企业进行联合,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的联盟形式。该物流联盟经常发生在上游或下游,一般是几个属于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它们经常存在极为相似物流需求,通过组建物流联盟,由联盟中的第三方物流机构进行共同采购、共同送配,构成共同的物流市场,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受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

二、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利弊分析

物流企业要成长壮大,实现规模和品牌扩张,应该从内含发展、企业并购及战略联盟这三种经营模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与内含发展和企业并购相比较,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内含发展模式利弊分析

物流企业内含发展是通过自身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来发展壮大自己。具体途径可通过功能服务、行业服务、项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专业化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品牌和形象,逐步实现业务、品牌和规模的扩张。

2、企业并购模式利弊分析

并购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方式受到了国外物流企业的欢迎。但是,我国物流业内的并购却往往难以发挥诸如UPS收购飞驰这样的效用。关键就在于:一方面国内缺乏像UPS、CDBX这样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中外运这样的公司也是风毛麟角;另一方面受制于国内物流的发展水平,缺乏合适的收购对象;还有政策和体制的约束也制约了国内物流业的并购。因此,我国很少有物流企业通过并购成长为物流巨头的成功案例。

三、结论与建议

对于经营模式的取向,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作为组织关系中的一种制度创新,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突破了物流企业一味追求挖掘内部竞争力的局限,转而寻求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战略联盟可以使物流企业迅速有效地获得规模经济,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满足制造业、连锁业等行业的一次性销售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联盟的方式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实现物流企业联盟成员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我国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性的组建战略联盟,并注重联盟的合作与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才能成功的利用戰略联盟实现向现代物流方向的发展。当然物流企业在确定经营模式中,既可以以动态的战略联盟模式实现自身的壮大发展,也可以将战略联盟作为实现实力强大后走内含发展道路的过度。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娟.信息化时代的现代物流发展[J].管理世界2005,12:152-153.

[2] 刘鹏飞,谢如鹤.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6,2:48-49.

企业物流模式 篇7

关键词:港口物流,物流金融,价值链

1 物流金融的涵义与起源

物流金融是基于物流业务而开展的金融服务, 是物流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从广义上讲, 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 应用各种金融产品, 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 从而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 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 物流金融也可以理解为金融机构借助物流企业的帮助而开展的企业融资服务的全过程[1]。

物流金融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916年, 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 (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 , 建立了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 当时主要面向农产品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中国的物流金融业务相对起步较晚, 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物流金融业务是1999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开展的质押监管业务[2]。

2 港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需求背景

2.1 港口物流企业延伸自身价值链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 中国对外贸易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4.16万亿美元, 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随着贸易的高速发展, 中国的港口物流同样经历了辉煌的30年。目前世界10大港口中, 中国独占7席, 港口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港口的发展自然带动了港口物流企业的迅猛发展, 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国内对外贸易政策整体上虽没发生大的改变, 但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抑制政策, 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对外贸易严重受阻,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放缓。在这样的国内外大背景下, 港口物流企业长期以来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增长源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中国“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 各港口物流企业摆脱对进出口贸易量的高度依赖, 延伸价值链, 积极拓展增值服务, 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拓展物流金融服务, 是港口物流企业延伸价值链, 融入供应链系统的有效选择。

2.2 加工贸易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美、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全球普遍推行离岸生产和外包管理模式 (包括制造业外包和服务外包) , 使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融入到了全球的供应链网络中, 这给这些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全球订单, 也带来了运营成本的成倍增加。同时, 随着VMI管理思想的兴起, 全球赊销模式逐渐盛行。据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出口的产品中, 80%以上采用的是后T/T的结算方式。这种贸易结算方式通过延缓采购商的付款时间, 极大地降低了核心企业的财务成本, 但同时也将资金压力转嫁给了上游大量的中小加工、贸易企业。这些数量庞大的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本身资金就不充裕, 加上规模小, 信用等级低, 拥有的往往是原材料、半成品、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或运单、提单等货权凭证, 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 要想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大。面对这种资金面的极度饥渴状态, 寻求新的融资模式, 缓解资金压力, 是当前大量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这些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资产特点, 物流金融是解决其资金困境的最佳途径。

2.3 金融机构弥补操作能力不足的需要

在当前资金面并不宽松的环境下, 国有四大行并不屑于大量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贷款业务, 但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却瞄准了这些资质相对较好的中小企业。因为这些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流动资产基本上是现货、原料及有物权凭证做保障的应收款, 变现率高且相对变现速度快, 这是其一;其二是与大型企业相比, 这些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在人员配置上高度精简, 基本没有专业的融资管理人员, 无人、无力应付复杂的融资谈判业务, 对融资业务更追求高效、方便, 相对比较不关心贷款利率, 从而为金融机构在一定范围内上浮利率, 扩大自身利润提升了空间。基于这些原因, 中小金融机构开始设计适合中小加工、贸易企业资产特点的物流融资产品, 典型的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资料、货权凭证等并不像固定资产一样难以移动, 金融机构在监管货物及交换货权凭证方面不但缺少场地、缺少物流企业特有的经验, 更缺少与物流相关的网络关系。为了降低风险, 减少工作量和节约成本, 金融机构在开展中小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资料和货权抵押担保的融资业务过程中, 急需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参与。

基于上述供、需双方的强烈需求, 近几年, 针对港口相关业务的物流金融产品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民生、招商、中信等银行都推出了适合港口物流企业参与的物流金融服务产品。除此以外,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小额贷款公司也逐渐将目标瞄准了这些还款能力较强的中小加工、贸易企业, 联合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开展专门针对进出口货物的抵押贷款业务。再有就是目前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 如中远、中储、中外运, 最近几年都在极力发展针对港口物流的物流金融服务。在这个“需求”与“创新”都达到最佳时点的转折期, 大量港口物流企业应适时抓住机会, 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3 港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目前, 中国的港口物流企业大部分处于单链操作状态, 形成一体化物流操作模式的企业极少。为了给这些单链操作状态下的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现有主要的物流金融模式按照与目前港口物流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仓储、货代两大行业的相关度分成两类, 即适合仓储企业的模式和适合货代企业的模式。但由于各个业务流程都是整个供应链的连续过程, 这种划分只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并不是绝对的。而且港口物流企业也不止仓储、货代两大行业, 其它的港口企业可以根据各类物流金融产品的性质及特点, 结合自身价值链的拓展方向和业务能力, 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

3.1 适合仓储企业拓展的业务模式

3.1.1 传统仓单质押业务模式

所谓仓单质押是指融资企业将其拥有的具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出具仓单以供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质押, 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企业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3]。仓单质押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传统仓单质押业务模式下, 由融资企业将货物送至金融机构指定仓库, 物流仓储企业根据送入的货物情况开具仓单;金融机构根据仓单上开列的货物价值直接向融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资金;当融资企业需要提取质押货物时, 必须先向金融机构存入提货保证金;金融机构在收到保证金以后向物流企业开具放货指令;物流企业按照金融机构的放货指令放货或送货给融资企业或其指定客户。在整个流程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根据金融机构与融资方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对融资企业和质押品进行管理控制, 以保证质押物始终处于银行的有效控制中, 但并不参与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传统仓单质押业务普遍适用于加工、贸易企业完成出口备货或进口商品清关以后。由于生产任务的安排, 出口产品备完货到真正装船出运往往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同样, 进口的商品或原料往往成批进口, 受生产进度限制, 按批清关后的货物有很大一部分需滞留在仓库。针对这两种情况, 港口仓储企业容易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到进出口企业的产销供应链中, 成为金融机构发展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传统仓单质押业务的最佳合作者。一方面获得了更多优质而稳定的货源, 扩大了仓储、监管等传统的业务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协助金融机构对担保品的评估等创新业务取得相应的评估咨询收益。

3.1.2 融通仓业务模式

融通仓业务是仓单质押业务的一种延伸模式, 是物流与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 最早由罗齐和朱道立两位学者提出[4]。对于融通仓业务的具体操作模式, 不同金融机构、不同地区的具体操作模式和合同条款略有不同, 本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进行分析, 具体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融通仓业务模式下, 金融机构不再直接向客户提供融资, 而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行状况、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等级, 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向相关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同融资企业沟通谈判并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和仓储管理协议。融资企业按照合同在指定时间将货送指定库位, 经物流企业检查评估后放款;在货存仓库期间, 融资企业因生产、销售的需要, 可以不断地进行补库和出库操作, 此项操作只需要得到物流企业的确认即可, 省却了金融机构的确认、通知、审核等环节, 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贷款和产销供应链运作效率。同时, 金融机构不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直接运作, 而是将这个权力全部下放给了物流企业, 由物流企业按照金融机构的规定开展物流融资业务, 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工作效率。

根据融通仓业务的特点及国内操作该业务最多的中外运的反馈, 该类业务非常适合出口产品或进口原料规格少或单一的加工、贸易企业采用。出口企业可以将生产的产品直接送入港口仓库进行融通仓业务融资, 然后持续补货并根据与外商签订的外销合同指示仓储企业装箱发运;进口企业经清关以后直接将货物储存在港口仓库, 避免了多次短驳、装卸的费用, 同时进行融通仓业务融资, 然后持续进口补货并指令仓库按照其生产进度配送在仓货物。这种模式不但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解决了融资问题、节约了多次驳运的成本, 更为港口仓储物流企业更加有效地融入企业的产销供应链创造了条件, 并进一步延伸了其在金融领域的价值链。从利益角度来说, 港口仓储企业不但获得了更多优质而稳定的货源, 扩大仓储、监管、配送等传统的业务收入, 还取得了来自金融业务衍生的评估咨询收益以及业务操作服务费。

3.1.3 保兑仓业务模式

保兑仓是近几年国内金融市场出现的新的业务项目。其目的是适应有些行业铺货的特殊需求, 既克服先货后票的质押模式的弊端, 又能保证金融机构资本金的安全。实现保兑仓业务的基本前提是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存在着基本的买卖合同关系且供应商愿意向金融机构作出相应承诺。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保兑仓业务模式下, 先由经销商根据《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申请开立由金融机构承兑的承兑汇票以用于支付货款, 同时, 由仓储物流企业向银行出具承兑担保, 经销商向仓储物流企业出具反担保。供货商收到金融机构开出的承兑汇票以后, 根据《购销合同》向仓储物流企业交付货物, 同时, 供货商承担因经销商不提货付款状态下的回购义务。收到货物以后, 仓储物流企业对金融机构的承兑担保转化为仓单质押。此后, 根据经销商的还款情况, 仓储物流企业采取逐笔、逐批放货。在这种模式下, 仓储物流企业介入供应链的程度更深, 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更大。首先是来自经销商的风险, 在仓储物流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承兑担保的时候需要经销商提供反担保, 经销商提供的反担保的有效性对仓储物流企业来说存在着风险;其次是来自供货商就经销商不付款提货状态下的回购义务, 供货商回购实力的大小构成了仓储物流企业的潜在风险;再是经销商还款提货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 往往采取的是分批还款、分批提货的方式, 这就要求仓储物流企业分批逐笔控制质押物的出入库, 这样一来, 监管控制要求也相对提高, 责任加大。

在当前国外供货商纷纷瞄准中国市场, 积极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而国内各大港口抓紧转型升级, 拓展增值服务, 争创全球物流分销中心的背景下, 在港口物流中, 保兑仓业务具有更强的拓展空间和生命力。首先是国外供货商抢占中国市场份额的强烈需求。目前国际市场整体疲软, 而中国凭借其人口优势和经济发展速度, 整体消费力量相对强劲, 国外生产商瞄准了这个商机, 需要向中国大量铺货, 抢占足够多的市场份额, 愿意承担保兑仓业务下的责任。其次是目前国际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绝大部分采取代理商制度, 这些代理商总体资金实力相对薄弱, 无力承担进销的全部资金压力, 这是其一;其二是这些国外商品在中国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营销失败的可能性偏大, 需要供货商共同承担这个可能失败的后果, 保兑仓业务中供货商回购义务满足了这一要求。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下, 港口物流企业在承担更大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无限商机。首先是传统仓储、监管、装卸等业务带来的收益;其次是提供了仓储企业发展一体化物流模式的机会。国外供货商发送至保兑仓的货物往往都不是完全适合中国市场销售的商品, 需要经过分装、贴标、装配、包装等后续增值服务, 再加上经销商提供的配送等增值服务需求, 这给参与保兑仓业务操作的港口仓储企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的机会。

3.2 适合货代企业拓展的业务模式

3.2.1 开证监管 (提单质押) 业务模式

通常情况下, 开证监管模式指物流企业从接到开证行质押的提单开始, 将质押监管与货代、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针对信用证结算条款下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其业务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

开证监管模式的业务流程比前面的三种流程涉及到的主体多且复杂, 除了流程图中显示的开证行、议付行、出口商、船代、货代、仓库、进口商, 还包括省略的船公司、海关、港口等。在这种模式下, 当货物到达目的港后, 进口商不能及时偿还银行开证时的贷款, 就有可能转入需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的监管状态。一般情况下, 从图中第10环节开始看作是该模式下物流金融的起点。货代公司接受开证行提供的提单后, 会出现二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进口商不提供清关文件导致货物留滞港口, 此时的货代承担着对其进行港口现货监管责任;第二种情况是进口商提供相关的清关资料配合货代清关业务, 货代在完成清关手续后, 将货物转入仓库。此时货代的监管义务由在途监管转为现货监管, 而进口商对开证行的质押由提单质押转为仓单质押, 直至进口商归还开证行贷款, 货代接到开证行放货指令, 通知仓库放货或送货给进口商。

这种模式在货代与银行的合作中逐渐增多, 目前主要是针对一些大进口商主导产品的进口为主。因为这些大进口商进口的主导产品涉及的金额大、批次频繁, 随时需要银行资金短期灵活融通, 而办理传统贷款手续繁杂、时间占用长;同时, 货代企业青睐这些大型进口商稳定的货源, 银行也同样重视这些大型进口商的开证业务。三方共同的愿望奠定了开证监管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2.2 出口海陆仓业务模式

中国的海陆仓业务模式最早由中远物流于2008年推出。这是建立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 在传统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基础上向进出口贸易两端延伸而形成的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5]。根据延伸方向不同, 可以分为“进口海陆仓”和“出口海陆仓”两种。由于“进口海陆仓”与“开证监管”模式相似, 可以参照“开证监管”模式操作, 不再赘述, 仅介绍“出口海陆仓”业务。“出口海陆仓”业务具体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

(1) 出口商向金融机构申请将准备出口的货物出质进行融资;

(2) 金融机构委托物流公司通过其在海外分公司、代表处或代理机构按照其要求调查国外收货人的信用情况;

(3) 出口商、金融机构、物流公司三方签订出口货物质押监管协议, 物流公司按照协议要求接受货物监管;

(4) 在监管过程中, 物流公司要根据出口商与进口商签订的贸易合同的要求及时安排代理订舱、报关、出运等相关服务;

(5) 待货物出运以后, 出口商将已经背书的提单和目的港需要的相关清关资料统一递交给金融机构;

(6) 金融机构经审核无误以后, 通知物流公司对该提单项下的货物进行在途监管;

(7) 物流公司确认有效监管以后, 向金融机构开具全程海陆仓仓单;

(8) 金融机构接到物流公司的海陆仓仓单后向出口商发放贷款;

(9) 货物抵达目的港, 出口商向金融机构还款、补充质押或者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由进口商TT直接付款给金融机构, 并申请提单解押;

(10) 金融机构向物流公司下达解押指令;

(11) 物流公司通知目的港的操作点清关放货;

(12) 目的港操作点按照指令及时清关并放货或送货给进口商, 完成该批次的操作业务。

在当前中国出口货物中后T/T结算比例居高不下的前提下, 大量的出口商受流动资金短缺所困, 急需新的融资渠道。出口海陆仓业务模式非常适合解决海运远距离运输的物流融资, 也是在目前已有的物流融资产品中, 最适合国际货运企业拓展的业务模式, 尤其适合拥有成熟的海外分公司、代表处、代理等相关海外机构的国际货运企业进一步延伸价值链。

3.2.3“D条款”下垫付货款业务模式

垫付货款业务模式与传统仓单质押模式相似, 都以质押为前提, 但质押的主体以及还款资金的来源不同, 导致银行放款客户和最后还款客户的分离。其基本的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从图6的业务流程图来看, 垫付货款的业务模式似乎更适合国内仓储企业进一步拓展物流金融方向, 但目前在广州、浙江等地, 出现了尝试性的针对外贸“D条款” (DDU、DDP条款) 下的一种新的垫付货款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缺陷, 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但却有一定的市场, 尤其是在北美市场。由于近年来“D条款”货物不断增加, 加上北美市场的提单中, 货代单占的比例较高, 一些有实力的货代企业开始试水“D条款”下垫付货款业务。从当前的发展态势看, 有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势头, 具体的业务流程如图7所示:

这种模式目前基本上适用于DDP、DDU贸易条款下的货物。出口商委托货代企业根据其签订的外销合同向国外采购商发货;货代企业接到委托代理合同后, 及时组织订舱、报关等相关手续;使货物装船发运以后, 出口商凭已装船发运的货物提单与货代企业签订融资合约并将已经背书的提单及目的港清关资料等移交给货代企业;货代企业按照合约条款将扣除运费、仓储费等物流费用以后的部分或全部应收货款垫付给出口商, 并向其在目的港的操作点发送对该货物的操作指示及注意事项;待货到目的港以后, 目的港操作点根据货代企业相关指示进入清关工作, 并同时联系采购商, 协商送货、收款事宜;收款完毕, 目的港操作点告知货代企业收款情况并汇划货款, 同时, 货代企业与出口商结算余款后解除合约。在“D”条款下垫付货款业务模式中, 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隐患, 即货代企业与出口商签订的融资合约的合法性问题。如何让业务操作简易、方便又能合理规避这一法律问题,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 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各大港口物流企业实力的增强, 对打造自身价值链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尤其是以其核心能力———“物流”为基础的“全程物流+融资”的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从而形成了如提单质押、海陆仓、融通仓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在参与这些产品的运作中, 港口物流企业对国内外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从而提高了广大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对其的依赖程度, 为港口物流企业深度融入产销供应链开辟了途径。同时, 也为物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物流金融在中国的起步较晚, 实践时间更短, 其中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风险。尤其是针对港口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产品, 往往要涉及到国际贸易相关流程, 其不确定性和风险就更大, 广大物流企业在进行大胆创新的同时要保持适度的谨慎。

参考文献

[1]李雪辉.基于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模式分析[J].管理观察, 2009 (16) :7-13.

[2]胡恩生.基于区域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9) :187-189.

[3]付旭东.关于动产质押的研究 (二) :试论提货权利质押[J].中国储运, 2011 (2) :79-82.

[4]陈祥锋, 石代伦, 朱道立, 等.仓储与物流中的金融服务创新系列讲座之三——融通仓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6 (1) :97-99.

物流企业的“3+1”模式 篇8

我说的这个案例是“3+1”模式,也就是绿色集团推行的“到了么”智慧平台,这个平台利用了“互联网+物流+金融”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工具,物流上游客户从原有一个客户对应一个物流公司的模式,通过“到了么”智慧平台形成多个客户对应一个平台,也就是说把物流业务集中起来然后统一对物流公司派单和对接,实现了物流业务资源的有效匹配。

这样达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提升,也给物流企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正好可以通过金融来撬动,因为现在传统的物流企业相互之间都是多年合作,有很多的潜规则或者是很深的关系,一个新的企业如何进入呢?

我们做到了三点。第一点就是通过社会化保险来解决货主的货物安全问题,从过去的可能出险不理赔或者是理赔不到位到现在社会化保险,货物的价值100%赔付到位。第二点就是服务质量,众多中小的物流企业难以从小做到大,因为多种条件的限制,包括团队、资金以及中国的地域,还有全球一体化。因此我们把拥有不同触角的中小企业,把这些拥有优秀触角的物流公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化标准的运作,从而达到了整体的质量保证。第三点是做到了如何在物流的价格上通过成本转移方式,互联网有一句流行语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熊来拿”,实际上要实现成本转移模式,这个成本不一定非要从这里出。我们现在所设计的从资本市场的自营率放大中可以补贴给上游企业和货主,让上游货主进平台补贴现金,让下游供应商成为战略伙伴,你既扩大货源获得企业发展同时获得原始股权。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模式探讨 篇9

近年来, 随着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也带动了化工物流业的繁荣。根据化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 如何抓住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化工物流产业, 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小型化工企业, 在相对较高的经营成本下, 其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受到威胁, 但在化工物流领域却潜力巨大。因此, 科学合理的理顺化工物流各环节的关系, 强化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多种物流管理模式, 降低化工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 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小型化工企业物流业现状[1]

化工物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成品一般量较大, 且常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因此, 化工物流在生产、仓储、运输过程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现状具体如下:

(1) 化工企业管理者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物流模式的建立, 管理机构的设立, 流程的设置, 规章制度的要求等方面研究不细, 要求不严。

(2) 物流作业方式原始。很多小型化工企业物流过程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 物流过程中的车况和装卸设备差, 不符合危化品运输要求, 使运输效率和作业质量较低。

(3) 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 数据没有实现共享, 物流数据存在更新慢、不完整、不准确的缺点, 常常无法实现有效的库位管理, 从而使管理者不能准确掌握物料在仓库中的分布状态等重要信息;

(4) 外包业务隐患大。为控制物流成本, 中小化工企业往往选择资质不全、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诚信度的小物流企业甚至个体运输户完成外包作业。这些不正规的外包物流作业半径小, 提供的专业服务内容少, 卫生状况堪忧, 安全隐患严重。在物流作业过程中, 诸如液体泄露、粉尘污染、堆放杂乱、空间拥堵等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

(5) 生产物流链布局不合理。小型化工企业小批量多次采购比例高, 自然成本就高。如果生产物流链的布局不合理, 就易于造成能源的浪费。

三、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

1. 物流第三方外包服务模式[2,3]

小型化工企业外包物流服务选择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预选阶段, 即了解外包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需求、期望的绩效水平、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及其公司背景、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从众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选出能较好匹配企业要求的几家候选公司, 进入第二阶段的模型精选。第二阶段中对物流服务供应商做深入分析, 要求其具备安全程度高、服务价格有竞争力、固定资产投入多、服务个性化程度高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点。

小型化工企业选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流程可分为3步:

第一步:供应商资质审核。首先由采购人员进行供应商能力审核, 包括营业执照, 固定资产规模, 服务表现, 增值服务提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然后由安全部门负责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安全审核, 包括各类安全资质, 安全管理流程, 实施经验和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等;原则上, 上述2项审核内容为基础考核目标。

第二步:完成供应商的选择。采用招投标方式, 采购人员通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 确定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形式和要求, 业务量预估和其它招投标必要信息;随后制作物流需求建议书, 计划招投标实施时间表, 并报管理层批复;然后设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并完成实际评估。根据评价指标的评估结果, 运用恰当有效的选择方法, 完成供应商的最后选择, 并与被选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签署相关的物流服务合同。

第三步:物流服务合同实施和绩效管理, 具体包括: (1) 双方协商制定出操作标准流程 (SOP) 和绩效考评系统 (KPI) ; (2) 物流供应商准备人力物力, 并积极参与化工企业安排的各项操作前培训; (3) 双方定期对服务绩效考评进行回顾和总结; (4) 投诉或处罚事宜处理等。

2.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集群发展模式[4]

小型化工企业一般存在数量多、物流整体发展层次偏低的特点, 基本没有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工物流模式。因此, 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则是提高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水平的良好途径。目前, 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传统经营思想, 化工企业物流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物流集群化发展基础弱, 使产业集群区域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少, 配套的物流业务内容简单, 专业化工物流人才匮乏。

3.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5]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园区的出现是化工产业规模化, 集群化发展的产物。化工物流园区为化工产业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 具有监管部门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 有多种物流运营模式可供选择。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将使小型化工企业在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营, 并且产生更大的集体经济效益。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主要考虑以下3方面的因素。

第一, 安全管理。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化工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营时, 通过建立规范详细、符合专业特点的操作规程, 使得管理更有针对性。

第二, 设备设施布局。对于化工物流园区集中式布局模式, 可集中设置危险货物装卸、仓储作业区, 使得危险源相对集中, 便于进行安全管理, 统一购置安全检测、报警、消防、救援等设备, 体现规模化布局优势。

第三, 从业人员素质。物流企业负责化工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营时, 配备有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 由专业人员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储存作业, 可有效地控制作业过程、规范人员操作。

4. 小型化工企业绿色物流模式[6]

在小型化工企业物流过程中, 常常出现非绿色的物流操作模式, 特别是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的非绿色现象比较严重。在运输物流方面, 大部分小型化工企业只注重工厂区域的安全、环保, 一定程度放任了危险品运输无证经营、无证运输、超载超限。此外, 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现代物流技术在化工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应用还很有限。在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 仍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为主。

小型化工企业应该构建绿色的物流模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它是保证安全运输的关键所在;第二, 合理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第三, 把好运输车辆关卡。企业要严把关, 保证运输车辆有较好的技术状况;第四, 建立事故施救信息网络和应急预案;企业应把化学危险品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 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 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 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 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小型化工企业生产物流绿色化措施: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要不断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 加强领导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环境管理标准及规定。首先, 企业应该建立环境现场管理、三废治理生产过程污染物控制、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及规定。还要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使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同国际标准接轨。其次, 要优化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工艺技术、工艺操作以及安全操作三大规程, 使操作规范化, 生产现场达到消除跑、冒、滴、漏的要求, 避免物料、能源资源的流失和造成污染。总之, 企业必须优化其管理体系, 保证与清洁生产的一致性以及保证清洁生产的持续推进。

四、物流模式评价

小型化工企业在构建物流模式的基础上, 同时应该制定出科学的物流评价体系。物流评价体系一般包括物流要素诊断及物流流程诊断两方面。首先, 从物流环节本身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两个方面, 对企业物流运作的现状进行诊断。其次, 应用物流系统理论, 针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各个物流环节进行诊断。

五、结束语

小型化工企业通过对其物流模式的改进, 将使其在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小型化工企业选择构建怎样的物流模式, 也应该因地制宜, 依托其本身环境的有利条件, 实现合理物流模式的构建。

摘要:我国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的水平还非常落后, 根据小型化工企业自身的特点, 完善其物流体系, 是提高小型化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利途径。本文探讨了几种适合于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模式, 并指出其物流模式评价的要点, 借此希望对小型化工企业在构建企业物流模式时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物流管理,化工企业,物流模式,物流评价

参考文献

[1]赵洋.中小化工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24) :67.

[2]曹俊峰.M化工企业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案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董迎新, 王云青.化工企业第三方物流外包探讨[J].现代营销, 2011, (5) :148.

[4]刘长军.湖南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策略分析[J].物流科技, 2011, 34 (7) :8-10.

[5]蔡运磊.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及运营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电商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 篇10

一、电商物流主要模式

1. 自建物流模式

自建物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建设物流所需的仓库、配送中心、配送团队和运输设备等,并对企业内的物流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见图1),选取这种模式的电商代表是京东商城。

面对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并预测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京东早在成立之初就有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体系的打算。2007年,京东正式启用独立域名“京东商城”。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京东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配套物流体系。京东商城每年业绩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2008年,京东融资得到2100万美元,将其中70%的资金用来营建物流。此后,京东陆续在全国购买1200亩土地用于打造物流体系,2010年,在上海成立圆迈快递公司,2011年筹建“亚洲一号”物流中心等。经过几年的积累,京东已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六大物流中心,配送站网络已覆盖300多个重点城市,已可以向全国2551个县区提供自营配送服务,基本拥有自己较为完善的物流体系,并且是国内首家提供“211”限时达的企业。

2.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见图2)。选取这种模式的电商代表是当当网。

当当网是以图书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1999年正式上线。在成立之初,当当网的物流配送全部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货品种类以及订单数量迅猛增加,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当当网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仓库。目前当当网的注册用户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每天有450万独立UV,每天要发出20多万个包裹,当当网在全国11个城市设有21个仓库,共37万多平方米。当当网虽然也尝试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但是它与京东商城物流模式有本质区别,当当网与国内上百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当当网只负责物流仓储环节,而把物流配送环节全部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负责,所以本质上当当网是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

3. 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是介于以上两种模式之间的物流模式(见图4)。采用这种物流模式的电商代表是菜鸟网络。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3年宣布,与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顺丰集团、“三通一达”、宅急送、汇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共同筹建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菜鸟)。菜鸟名小志大,其目标是用5—8年时间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做到24小时送达。马云提出菜鸟网络是希望整合社会资源,菜鸟网络主要负责物流大数据的调度,整合“三通一达”与顺丰、中国邮政这些中国的“物流大佬”来组成一个物流联盟。所以,菜鸟网络几乎就是物流联盟模式的升级。

二、三种物流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1. 自建物流模式的优劣势

自建物流的优势:(1)物流系统贴合企业实际。电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建设物流系统,构建规模、形式、投资方向受自己控制。(2)优化用户体验。自建物流自行操控物流系统,有自己的配送团队,方便管理,可以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消费体验,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用户粘性,有助于电商企业抓住消费市场,扩大市场份额。(3)实时优化监控。自建物流具有反应快速灵活、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有助于电商企业对货物的全部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企业资源良性运转。

自建物流的劣势:(1)前期投资与收益不匹配,经营风险大。自建物流前期投资大、很难与电商企业的利润相匹配,如京东自建物流体系必须靠巨额的资金做后盾,甚至以营业亏损来支撑物流建设,资金链的风险性很高。(2)企业管理难度加大。物流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经营,并非是电商企业所擅长的,尤其是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相对匮乏,给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带来压力。如京东近来扩大物流人才的招聘并且实行管培生实习,加大了企业管理难度。

2. 第三方物流模式优劣势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势:(1)电商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物流作为电商企业的一项辅助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企业有限的人财物集中起来发展核心业务;(2)减少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一方面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如仓储、物流硬件设备、技术、信息系统等,减少资金占用;另一方面可以把物流建设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物流企业。(3)减轻人员管理压力。省去对物流人才的招聘、培训与管理费用。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劣势:(1)失去对物流过程的控制权。电商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不能像自建物流一样能对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无法保证服务质量与物流效率,而且对第三方物流的过度依赖,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例如传闻的“申通封杀淘宝”。(2)物流服务水平无法保障。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良莠不齐,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差,常常会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使电商企业名誉受损、丧失顾客。(3)反应速度慢、信息反馈不及时。由于电商企业和第三方企业站在不同的利益点上,所以常常对电商企业的营销计划不能及时反应,例如:天猫“双十一”的爆仓。

3. 物流联盟模式优劣势

物流联盟模式的优势:(1)降低物流成本,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电商企业通过物流联盟,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全社会来讲,避免了物流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2)降低各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优势互补。电商企业可以借助于物流联盟节省自建物流所需的巨额资金,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物流企业可以借助电商企业的资金优势,采用先进设备、培养优秀人才,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投资方可以从两者的良性发展中获得收益,物流联盟是一个“共赢”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的劣势:(1)主导权问题。如菜鸟物流的主导权问题一直是合作各方争论不休的话题,“三通一达”都有自己完整的仓储、信息网络等,将其整合并非易事。(2)联盟稳定性问题。联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各个合作伙伴未必都能获得自身最大收益,这就会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在合作方式上难以达成一致,也不利于联盟稳定性。(3)如何使配送方式标准化、格式化、集成化也是物流联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电商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1. 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

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是企业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是电商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选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自建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故自建物流离不开足够大的企业规模和足够强的盈利能力支撑,所以,企业规模大、发展稳定且盈利能力极强的电商企业比较适合自建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建物流体系使自身处于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更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升用户体验,使企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即使是自建物流过程中出现问题,这类企业也可以凭借较大的企业规模和较强的盈利能力来应对,不至于出现倒闭风险。而规模较小、正处在起步阶段或盈利能力不稳定的中小型电商企业切忌盲目投资于自建物流,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电商的发展,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竞争优势。

2. 企业战略

电商企业选择何种物流模式,往往跟企业战略有关。如果物流在电商企业战略中是一个较为核心的子系统,企业所售商品或服务确实需要专业的配送团队,例如同城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这类企业可以着手构建符合自身要求的自建物流,从而符合企业战略。如果电商企业的核心业务并非需要特定的物流体系,例如销售化妆品或者书籍的电商企业,消费者看重质量,对物流的要求相对较低,那么这类电商企业选择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就是首选。

3. 物流管理能力

物流并非电商企业的核心业务,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相比,电商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相对不足,所以,电商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要对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建物流不只需要考虑资金问题和企业战略,还要具备经营物流的软硬件设备、仓库存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配套的物流人才计划等。京东商城在成立之初就为自建物流做足准备,其物流管理水平就比其他电商企业更具优势。没有物流管理基础和经验的电商企业,选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4.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物流模式选择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硬性指标。一般来讲,自建物流模式的成本会大于第三方物流模式和物流联盟模式下的成本,此处应分两种情况:如果自建物流的成本稍大于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成本,在企业盈利能力稳定向好或企业规模足够大能支撑到自建物流开始盈利,此时可以选择自建物流;如果自建物流成本远远高于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成本,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将成本收回并开始盈利,此时自建物流成本已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会带给企业很大的经营风险甚至倒闭,企业应该或者至少暂时选择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模式。而自建物流成本小于第三方物流或物流联盟成本的情况在现实中很少见,如果有这种情况,企业也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对电商企业来讲,自建物流无疑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建物流的益处将会日益放大,但短时间内完全依靠自建物流很难实现,在某些二三城市,京东还是会与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对于规模没有那么大、实力没那么强的电商企业和小型电商企业来讲,服务完备的第三方物流依旧是较好的选择;物流联盟模式在我国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它实质上是以物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整合,在供应链之争上获得竞争力将会是企业成功的有力法宝。电商企业应该顺应环境变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物流模式。三种物流模式是可以配合运用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以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已选择自建物流的电商企业,并非要将所有的业务都依赖自建物流,可以将某些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自建物流系统不擅长的业务外包;而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的电商企业,也可以根据涉及企业核心客户、核心商业机密、核心竞争力业务的物流活动来组建自有物流子系统,防止对第三方物流的过度依赖,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采用物流联盟的电商企业可以博采众长,在发展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加强对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做好利益分配工作,保持联盟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浩,王婷睿.电子商务物流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陈修齐.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蔡燕聪.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2):122-123.

[4]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回顾与展望[EB/OL].http://www.ccidgroup.com/sdgc/7154.htm.

[5]六部门印发电商物流发展规划:202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电商物流体系[EB/OL].http://money.163.com/16/0323/09/BIR7AP9R00253B0H.html.

[6]任博华,董行.中国电商企业自建物流问题研究——以京东商城为例[J].物流科技,2013(1):104-108.

[7]付永军.电商自建物流:变瓶颈为竞争力[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3):40-42.

[8]熊慧.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 篇11

【关键字】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

物流管理模式,作为现今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首先得到了各大型企业的重视。但作为中小型企业,虽然也致力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但由于对于物流管理模式的认知度不够,实际操作工程中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少,风险抵抗力低,而且生产批量较小,产品品种的变化比较频繁,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更应该施行物流管理模式。

一、现代物流与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所谓现代物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产品由起始点到消费终点过程中,从产品的原材料、中间库存到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开始,到消费终点而进行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它是一个企业价值链的基础环节,它的完善与提高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而根据统计,物流成本在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高达百分之50到60左右,零售商在物流上所花的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流通费用的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高出百分之10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空间还是很大的,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产品的成本。先今企业的竞争,价格之间的竞争仍然是其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我国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证質量的前提下,生产成本已经得到了极大地缩减,所以在生产成本方面进行缩短,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如果物流成本在全营销成本中所占比重仍在百分之50之上,那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足,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可以看出,由于企业物流的运作空间是很大的,采用合理的物流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的降低成本,从而得到较强的价格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也因此被企业界誉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完善物流管理重要性就相比要明显了许多,主要体现在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节约人力、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具体来讲,中下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降低了物流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总成本;第二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周期得到了缩减,加快了资金的周转;再就是对库存有有效的压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动资金的占用;最后就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决策

中小型企业的物流模式可以分为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这两种主要模式,所以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的选择时,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自身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物流系统总成本、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企业自身物流的管理能力、自己产品流通的特点和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等五个主要因素进行选择决策,选择最优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其中对于物流系统总成本,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选择和对物流系统设计时,要严格计算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各方面不及大型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时有点难度,所以最好还是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来进行,如果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能很高的话,也可以选择自营物流。

三、第三方物流是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可取模式

所谓第三方物流,就是指除物流劳务的供方与需方之外的第三方进行物流服务的五六运作模式。有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最适合中小型企业的五六管理模式。因为其具有关系契约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等特征,可以为供方及需方提供专业,系统的物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物流费用,以低成本达到物流目的。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其特征上,中小型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还是由于第三方物流对于中小型企业,其集成物流的运作模式可以是中小型企业供应链中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加经济,而且其相对于自营物流模式来说,更加的快捷,服务专业度更高,成本更加的低廉。其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3.1 使中小企业集中经营核心业务

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与资源较之大型企业明显不足,如果将大量的资源与经历放在物流上面,对于企业核心业务必然会有影响,核心业务受到影响,企业整体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则可以用较少的资源交付于物流公司,让其负责物流事务,企业本身则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核心业务上,提高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3.2 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

由于早起企业一直致力于在成产方面缩短成本,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提升,到了现在,想要在生产方面进行成本缩减已经是极其困难了,只能选择运作空间很大的物流管理模式上的优化,从而缩减成本。第三方物流则可以利用其规模经济优势及成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减少了费用,从而达到成本缩减。

3.3 增强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改变营销策略,而对于多变的市场,如果企业选择自营物流策略,则在进行策略改变时,物流设备的改建是一项耗时耗财的工作,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但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不用考虑因市场变化而需要改建物流设施的问题,物流公司会根据市场变化自己做出调整,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产生变化的时候及时改变策略并反应市场,企业也可以接种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将产品的营销面积扩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想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生存,首先就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于企业竞争中的主要竞争手段——价格竞争,企业降低成本就成了竞争的主要方面,而较之于以达到限度的生产方法的改善,运作空间大的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就至关重要了,分析各个要素,中小型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最优方案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宇虚.拟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J].商贸经济,2001(2) .

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比较研究 篇12

1 物流外包决策的定性分析回顾

1.1 一般性的外包决策模型

Ulli Arnold[1]结合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一个外包决策的一般性模型,指出外包决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如果服务具有较高的专用性,通常交流和协商的市场交易成本很高。从经济上考虑,外包不是很好的选择。

(2)如果资产的专用性很低,但是它们对于企业的生存能力具有很关键的意义,则不应该选择外包。

(3)对企业竞争力没有贡献的活动是典型的外包对象。随着贡献的程度,逐步从外部外包到内部外包,再到自营。

把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核心能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两者相互补充,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辅助进行外包决策。

1.2 关于物流外包的决策模型

传统上,物流外包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备,有技术就选择自营,以便于控制。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物流能力,就选择外包。并没有严格的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物流系统之间的关系,物流的总成本和顾客的服务水平更是放在其次。

Ballow(1999)[2]注意到了传统物流外包决策标准的局限性,提出了二维的决策模型,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的决策主要基于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如果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物流外包;若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时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较低,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若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企业物流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Ballow决策的最大特点,但是这个决策标准有一个缺陷,即没有考虑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James Brian Quinn和Frederieko.Hilmer[3]首先将核心能力概念引入外包决策过程,并提出了判断一项业务是否属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的7个标准。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个基于战略考虑的决策框架。

田宇和龚国华[3]在Ballow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成本评价,并提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物流外包决策模型。该模型由三个层次组成,依次为:物流子系统(或各项物流业务)的战略重要性、企业物流资源和能力、成本竞争力。在进行决策时,首先考虑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然后将企业物流业务按功能分类。当企业有能力进行物流自营时,还要考虑自营的物流成本有无竞争力,然后再决定是自营还是采用第三方物流。

黄群、陈晓剑[4]认为:社会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水平也就成为客户关注要点,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因此有必要把物流服务竞争力引入决策模型。他们沿袭了田宇第三方决策的基本程序,只是考察完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后,没有贸然得出自营或外包结论。他们认为,成本有竞争力也不一定自营,还要考虑服务水平如何,自营物流服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服务比较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服务水平不具备竞争力,明智选择仍然是外包;除非服务水平也具有竞争力,才应该自营。

王淑云[5]也提出了基于交易费用、核心能力和战略重要性相集成的物流外包决策模型,在这个模型下提出了企业物流外包必须弄清4个问题。并从成本的角度讨论了物流外包的效益和分析了外包的区域。

1.3 物流外包定性分析的总结

以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定性分析,虽然给企业一些总体上的指导,但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所列出的影响决策的因素不够全面;其次,在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否有该项物流能力和企业在该项物流功能上成本是否有竞争力等关键因素判断上,以上的研究并没有给出各个具体的评价指标,这给企业决策的可操作性带来一定的难度。

2 物流外包决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2.1 以往的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的张静波[6]构造了一个两阶段的物流决策评价模型,第一阶段是企业的物流能力分析,找出企业的物流缺口;第二阶段即物流外包的决策阶段,把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分为两类,战略因素(战略因素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和经济因素。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把两阶段各因素的指标具体化。最后,在各具体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最终确定企业的哪些物流活动应该外包。

李电生[7]等从经济和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分析了企业物流外包的成因,并以此确定了物流外包的评价指标,不同之处在于,认为把成本作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评价指标是不妥的,因为成本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私人信息,很难准确得到,而报价是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因此把报价和与报价相关的因素作为必要的评价指标。另外为了避免物流提供商夸大自己的物流服务能力,从而给物流外包企业带来风险,把物流提供商的企业信誉也列为评价指标。除此之外,还有运输期限、运输可靠性、物流能力和资源状况共6个评价指标。然后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应用熵和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应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各物流服务商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优的物流服务商,并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结果。

许国兵[8]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为了便于讨论,他把企业的物流模式分为完全自营、企业间物流协作和物流外包。其中又将物流外包模式细分为分项物流外包、组合物流外包和完全物流外包三种模式。接着他比较系统地讨论了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首先是企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的决策流程和决策准则,当企业决定将自己的部分物流业务外包时,在外包模式的选择上,建立了技术性指标、风险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三个指标体系,采用了集成灰色关联与TOPSIS决策方法优点的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方法,在分项物流外包、组合物流外包、完全物流外包和企业间物流协作这4种模式之间作出选择。

谢天帅[9]针对企业物流外包能否提高外包企业经济效益这个问题,通过建立模型,比较企业物流外包前后的利润水平,提出一个判别物流外包能否增加企业利润的准则。该准则表明,并非只要服务商成本低于外包企业,外包企业就能通过物流外包提高利润水平,而是存在一个阈值,该阈值由外包企业的生产、销售、自营物流成本等因素综合决定,只有将物流业务外包给成本低于该阈值的服务商,才能提高外包企业的利润水平。

2.2 以往研究的不足

在张静波[6]的文章中,从企业是否存在物流外包的需求到企业应该将哪些物流业务外包,都给出了相应的决策因素和决策流程,但只是针对某一企业做出的,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李电生[7]则是把物流服务商的报价和信誉加入到评价服务商的指标当中,给出了一种新的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方法。谢天帅[9]通过建立模型研究,提出了影响企业物流外包的综合因素。许国兵[8]虽然将物流外包模式进行了详细分类,并且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物流外包模式选择方法,但却缺乏企业自身物流能力的分析。

3 企业物流模式的综合决策方案

笔者在总结前面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这些成果在物流模式决策上的优点,弥补其中的一些不足,给出了下面一个综合的物流外包决策模型(如图1),希望能给企业的物流模式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图1中,各种决策的指标解释如下:

3.1 物流能力分析指标

3.1.1 顾客导向指标

(1)关键顾客服务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识别核心顾客,为他们提供特殊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关键顾客满意度的能力。这些核心顾客是企业收益的主要贡献者。

(2)顾客需求响应率:主要反映的是当需求产生时,企业按照顾客所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规格以及方式等向顾客交付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

(3)灵活性: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处理异常的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企业的物流能力直接关系到在始料不及的环境下如何妥善处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整体物流能力取决于在适当满足关键顾客的需求时所拥有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1.2 信息导向指标

(1)信息共享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业使用条形码、射频、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相关技术与顾客和供应商分享库存、运输、需求量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在软件上与顾客和供应商的相互兼容性。

(2)数据处理能力: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及时、快速、有效地收集、整理、检索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2 战略性因素指标

(1)不可模仿性: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物流运作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和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物流作业经验和技能。

(2)增值性: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物流系统提供的物流,通过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创造时间空间效应,促进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3)动态性:主要反映的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物流作业的具体实现方式。

3.3 其它因素指标

3.3.1 技术性指标

主要从技术上衡量各模式的优劣:

(1)快速性:指物流运输过程的迅速程度;

(2)安全性: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正常抵达目的地;

(3)舒适性:指物流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程度;

(4)灵活性:运载工具对物流线路的非依赖程度及采取紧急措施的可能性。

3.3.2 风险性指标

从风险管理能力角度,分析采用何种物流外包模式,包括:

(1)供应商管理风险: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能力及其和供应商合作程度等;

(2)产品/要素市场风险:企业对要素市场风险的分析及其控制能力;

(3)外包可靠性:物流外包以后的可靠程度如何。

3.3.3 经济性指标

从经济、成本等角度分析选择何种物流外包模式,包括:

(1)物流管理成本:不同的物流外包模式,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小;

(2)物流交易成本:同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交易成本;

(3)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外包后的人力资源投入状况;

(4)顾客服务成本:外包后客户服务的成本状况。

4 总结

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决策时,可以参考上面给出的综合决策模型。当然不同的企业情况会有所不同,决策指标可能会有所差异。本文没有给出具体的决策算法,但按上面的决策流程给出决策因素的各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或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就会容易得出企业合适的物流模式。

摘要:关于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有两个重要问题: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应该将一些物流业务外包;当企业决定将自己的一些物流业务外包后,如何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物流外包模式。文章概述了这两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的企业物流模式决策方案。

关键词:物流模式,物流外包,交易费用,AHP

参考文献

[1]Ulli Arnold.New 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A Combin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2000(6):23-29.

[2]Ronald H.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M].Prentice-Hall Intemational.Inc.4th,1999:62-84.

[3]Quinn J.B,Hilmer F.B.Strategic outsourcing[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9,35(4):43-55.

[4]田宇,龚国华.第三方物流决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0(1):33-35.

[5]黄群,陈晓剑.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的演进[J].华东经济管理,2002(5):51-54.

[6]王淑云.物流外包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张静波.物流外包决策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李电生,刘凯,赵闯.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6):40-42.

[9]许国兵.企业物流外包管理决策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上一篇:国外中学课程改革下一篇:飞机典型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