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

2024-10-01

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精选12篇)

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 篇1

物流企业文化是指物流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物流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理念, 经过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等的总和。

物流企业管理是指根据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要求,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管理方法, 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 以求用最少的消耗, 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一、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作用

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成为公司员工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1. 物流企业文化体现物流企业的形象和精神。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现代物流企业, 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 从产品质量到管理设施, 从环境建设到产品开发, 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 无不体现着物流企业形象。物流企业的良好形象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和资产, 从现代管理理论看, 物流企业精神反映物流企业群体的理想目标, 显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 代表物流企业的未来和前景, 使物流企业的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的做出贡献, 从深层推动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

2. 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内涵。

有别于周围环境的物流企业自成系统, 其内部各种机制的协调运行离不开企业文化。一方面,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与价值取向, 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 能够提高物流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物流企业员工的满足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重大决策、公司的长远目标、策略以至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 企业文化成为物流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 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 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使个体行为自觉地与他人趋向一致, 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 为实现物流企业目标而努力。

4. 物流企业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具有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结合企业实际, 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本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总之, 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物流企业意识的一种手段, 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 增强物流企业的内聚力, 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它能激励职工奋发进取, 提高士气, 重视职业道德, 形成创业动力。它是一个物流企业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 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它有利于树立物流企业形象, 提高物流企业声誉, 扩大物流企业的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 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 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1.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使物流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物流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 在物流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 通过对物流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 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 最终达到物流企业经营目标, 实现物流企业价值最大化。

2.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 具体表现为物流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等, 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实现物流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品牌, 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 物流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 取得最佳效益。

4.具有良好物流企业文化的物流企业, 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 为物流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 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 为物流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 从而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 最终实现物流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反过来, 一个具有优良经营业绩的物流企业, 会越发认识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舍得花大力气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物流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互促互动和良性循环。而经营效益差的物流企业, 往往认识不到或者没有精力顾及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易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认为物流企业文化的投入得不偿失, 从而限制了物流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愈发难以摆脱困境, 出现了物流企业经营的恶性循环。

总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物流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又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竞争能力。加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助于促使物流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清晰, 有助于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物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重视与培养适当的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虹.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3].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横——当代企业管理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沙因.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魏杰.中国企业文化创新[M].上海发展出版社, 2006

[7].周三多等著.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 篇2

所谓传统物流企业,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业、物资和 粮食等部门传统的仓储、运输及批发贸易企业,经过转轨变 型、改制后设立的物流企业。其主要特点:

传统物流企业运作大多基于职能部门的专业化模式,专

业化分工可以提高单个物流活动效率,但系统总效率不高;传统物流企业的组织机构是等级的层次结构,这种组织机构的

特点是多职能部门、多层次、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大大落后 于经济发展;传统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应用不够,由于 员工素质偏低,许多业务部门仍采用手工操作,极其不适应客 户要求。

概括地讲,传统物流企业只提供简单的位移和被动服务,无统一服务标准,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实行人工控制和 单一环节的管理。

1.2现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物流企业实际上是一种集成的一体化的专门的物流

企业,它崩系统工程的理论、网络通讯手段、系统控制方法、现 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物流工程技术,整合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信息、单证、结算等功能,在商家和用 户之|.日J架起一座门对门无缝连接服务的桥梁。北京工商大学 何明珂教授在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时,从物流系统论的高度提出了现代物流的九个本质特征:物流目标的系统化,物

流要素的集成化,物流组织的网络化,物流接口的无缝化,物

流信息的电子化,物流运作的规范化,物流经营的市场化,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系列化。

一、现代蜘流与仓储业

现代物流与传统仓储不同,传统仓储主要集中于物流职能的仓储业务,其物流活动常常呈

现简单的存储、包装、装卸、保养等活动状态;而现代物流是对遍及供应链的整体物流过程的管

理,其物流活动除了有储存和运输外,还常常提供存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暂漉增值服

务。传统物流是受货主的委托,提供保管服务的被动式经营管理;而现代物流是使物流管理向

供应商和消费者两头延伸,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漉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

漉,再进入消费物流,物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着手中。由此可见,现代物漉是系统化、社会化的物流、同时为保证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过程的紧密衔接,它还必须是信息化的物流。

仓储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地,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l丛供应链的角度看待现

代物漉,仓储可以在时间上协调、缓冲和平街上游和下游闻的供需矛盾;可以在数量、规模、质

量上对物资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在降低物流成本豹同对,满足上游和下游的需要;更可l;l通过

对所产生信息的分析,服务于上游和下游。因此,仓储已成为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关键性

二、我国传统仓储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仓储技术现代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基本需求 根据中国仓储学会2000年3__4月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物流供应状况调查”显示,被调

查的36个物流类型企业拥有的仓库中,简易仓库占20%、普通平房库房占2996,而高层货架

仓库、立体仓库、保温仓库、冷藏冷冻仓库、危险品仓库总共占2496;其仓库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的主要愿因依次为:数量不足、技术装置落后、库房老化。由此可以看出,藐国仓储业仓储技术

现代化程度比较低,用户肘其的意见也比较明显,老式的库房和笨重的吊装设备等已远远不能

满足现代物流所要求的柔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要求,急需予以改进。

现代化要求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由于我国长期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造成仓储业落后的局面。但是,重视对原有仓库的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仓储业技术的现代化,绝不意味着要国家现在就拨出太笔资金去大量建新仓库,更不是都去建现代化的立体仓库,而

主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地区、一千城市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耐原

有仓库进行技术改造,分不同情况改造成适合需要的普通的或专用的商品加工配送中心,在此

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引进国外先进的仓储管理经验与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有效地提高

仓储的储存、加工、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2.现有仓库功能单一,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现有仓库大都是平房库,其功能就是单纯为存芰=商品服务,重在货物的保管和保养,只能

满足用户物流需求的一部分,并且所提供的存贮商品服务也只是局限于一地、一库,不能镧足

现代物流为用户提供全范围覆盖、全过程服务的要求,更谈不上从用户角度出发主动确定仓储网点、制定存货战略、进行存货管理、节约存储费用从而实现仓储业自身的经济目的。

加快实现仓库功能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仓库增加服务功髓、提高服务

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仓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仓库不应该再仅仅是储

存商品的场所.更要成为承担商品分类、挑选、整理、加工、包装、代理销售等职能,还应成为集 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身的商品配送中心、流通中心。现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上

都是把原来的仓库改成商品的流通加工配送中心,我国也可以走这条道路。3.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仓储业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自备仓库问相互封闭以及重复建设 的局面并未被打破,国内每个重要的经济地区都有许多隶属于不同部门的仓储企业,不同地区的

仓储企业也分别隶属于不厨的法人,同时还有大量的隶属并仅服务于某一生产企业的自备仓库 的存在,因此仓储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难以为国民经济提供全方位、社会化的物流服务。

应尽快成立由国家经济领域、物流领域的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权威性物漉协调机构。由该

机构规范、管理和协调仓储企业的各方面工作,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各仓储单位相互封闭 的格局,使各类型的仓库从附属型仓储设施向经营型仓储企业转化,真正面向社会开展平等竞

争,为加快实现仓储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刨造条件。4.仓库业信息化与嘲培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仓储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仍以人工作业为主,有些处于计算机单机应用状态,少部分处于单位内部计算机网络化应用阶段,能够实现D唧N阻接人的信息化与网

络化应用仓储企业更是风毛蘑角。这极不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因此重视信息化工作,加强

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建设,建立仓储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以使仓储企业和用户更清楚地了解 仓库、储存的静态和动态状况,及时掌握了解仓储市场信息,提高仓储的利用辜,加快实现我国

仓储业的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以促进实现各生产企业的“零库存”,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 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的特点

!(!系统化。传统物流往往是从某一企业进行组织和管理,而现代物流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实行系统化综合管理。可以

说,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

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 一体化。现代物流呈现出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一体化趋势。一方面,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使原来完整的生产过程逐步分化为许多个紧密相关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甚至在发达国家某些大型企业内部,不同车

间之间也形成了带有商品交换性质的物资流转,从而使物流逐步渗透到生产过程中去,形成物流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流通加工这一新兴行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则是生产过程渗透到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的经济形式。”# $ 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

部分由专门的物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这种物流中心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大量节约物流费用和社会流

动资金,实现资金流动的合理化。因而,物流中心正是物流社会化的一种体现。"# % 信息网络化。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

术。物流的信息化可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现代物流在

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借助于储存和运输等系统、各种物流设施,共同完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物流覆

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1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及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1.1我国仓储业的现状随着我们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物流业

也跟着进入了现代化。目前我国的仓储业也有了较大的规模,而且形 成了各种专业的门类齐全的仓储分工,在数量上已完全能满足我国 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

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 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 全过程。现代物流不仅要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 且还要考虑到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 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 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 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在当今电 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

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2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

传统的仓储业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仓储成本远远超出了

现代物流控制的指标,从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在珠三角物流业中,天霖国际物流集团在向现代物流转型是一个典范。2.1天霖国际物流集团转型的起源天霖国际物流集团是第三

方物流公司,是从事进出口快递,空海运为主的一家国际货代公司。1997年是在深圳皇岗口岸广深高速公路桥下的一个小房间,公司当

时只有个人,只有过境中转业务。当时在装卸搬运、公司制度、人员管 理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仓储设施设备落后。仓库只能靠一两个门面支撑,全部实 行人工操作,导致货物破损、丢失现象严重。

2.1.2公司体制不完善。天霖仓储在计划体制下,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实现市场整合,在人员考评、激励、待遇等方面还做不到与市 场接轨,难以形成高效的反应机制。

2.1.3人力资源不足。在计划经济下运行多年,员工观念落后,普遍年龄较大,受教育能力偏低(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占7.5%)这一 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系统的物流知识缺乏、市场意识及服务观念淡 薄,导致作业效率低下,运作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严重。

2.1.4信息化管理欠缺。传统仓储用着传统的运作模式,信息技 术的重要性尚未足够重视。普遍存在对信息获取、处理、运行能力不 强不问题。

2.1.5市场难以开拓。天霖开拓能力不够,在其业务部门人员配 置上,在市场开发、广告宣传等方面力量薄弱,许多客户都是通过熟 人介绍,并不是通过市场获取,过分依赖于少数大客户。2.2天霖国际物流集团转型的战略天霖国际物流为了适应社

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现代化的需求,对自身存在的以上不足提供了向 现代物流转型的策略,并对以上方面做了调整。

2.2.1改善了仓储运输设施。投入了大量叉车托盘等设备机械

化、自动化代替之前的纯人工操作,加快了公司的运作效率,减少了工作误差。在仓储管理中购买了X光机和辑私犬,还用有了全天候

监控系统,防止违禁品进入,管理仓库货物避免偷窃行为的产生,降 低了以外的风险。在天霖一般都是快递货物,所以仓库只是起到一个 暂时储存的作用,货物运转速度极快。

2.2.2网络信息化。有完善的IT体系,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FW8 快递操作系统,为公司各分公司各部门协同运作提供全面支持。Fi一nance8快递财务系统,可以支持公司财务运作、分析和决算。巴枪扫

描和FW2系统可以清楚知道仓库货物的状况。有没装车等记录,在汽 车或航班运转,货物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可以在网站立刻显示。2.2.3增加了人力资源力度。公司在大力拓展业务,因此增添了

加工配送、货代、报关等服务。在广东省已开发了很多卫星站点。员工 也随之增加,学历至少是高中以上。这样一来公司员工文化素养,物 流专业知识,市场竞争意识都有所上升。

2.2.4公司体制日益健全。制定了合理的行政方针。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利润反馈争取最大利润,以便反馈员工:汰弱留强,公司分 明等。增加了竞争体制,促使员工提高警惕,积极上进。公司还制定绩 效考核,奖罚分明。3转型后企业的发展

3.1天霖转型后的业务发展天霖从事国际货代,也是另一种形式 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实行门到门的快递配送的服务。是现主要拥有 九大业务:国际快件、FWG专线、国内至香港快件、香港至国内快件、国际空海运、普货及多元报关服务等。公司转型后业务增加了,然而员 工也随着增多。根据业务需求天霖的制度也在不停的修改和落实。天霖物流因为业务的拓展已在全国建立了十二个物流联盟区

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卫星站点,方便各区域客户上门交货。公司是从卫星站点开始实施门到门服务。且主打产品是出口,能成为四大

家的独家代理,这是天霖很好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天霖物流集团还研 制了只属于自己的国际通道(FWG),无论是价格还是时效都会吸引 客户。进口是辅助性的业务,由于天霖物流集团在香港也有公司,所 以暂时只做香港进口。公司的清关能力较强,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 比其他公司要有优势。尽管进口高货值的价格会比较高一点。3.2天霖收货出货的作业流程天霖物流拥有庞大的物流体系,在作业流程中体现出了精确性和准时性。

3.2.1业务员至客户处揽收货物,客户可以是直接的工厂,也可 以是公司的同行物流或快递公司。

3.2.2货物通过天霖自己的车队转运到区域分拨中心(深圳总 部),进行快速卸车电子过磅称重,确定其重量。

3.2.3查验部通过×光机,辑私犬等多元化查验,对物品进行全面 考核。如有违禁品,公司会拒收,包装不合理的公司会进行二次包装。3.2.4货物通过查验输送到中心操作部进行货物分类国际件,香港件等都会通过理货员精确的分类放置相应的理货区。财会部会 凭货物交货资料进行开单,确定快递等费用。

3.2.5财会部开完单后,单证部录入报关资料,然后进行贴单,安排操作人员分类装车。录入的资料需存档记录。

3.2.6天霖外务部根据货物所走的渠道截止时间及报关资料齐全 的情况下发车至机场快件中心、皇岗口岸,报关员进行报关及保检3.2_7通过海关清关后,天霖直通车(ABCD类)发至香港分拨

中心。香港件则及时配送,国际件送至四大家代理。国际空运及时安 排机场空运仓。

312.8货物抵达及完成派送后,POD签收单反馈发货人。

在天霖作业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注意事项都已拟订成本,实际

操作中员工都会按规定来进行操作,如易碎、易腐烂等物品公司会贴 上特殊标记免于装卸搬运时货物受损。

一、传统仓储的地位 1.传统仓储的内涵。我国传统的仓储业,也称储运业,主要包括商业仓储业、物资仓储 业、外贸仓储业、军队仓储业和近年新兴的乡 镇仓储业五大系统.这五大系统都是以仓储管 理为主要业务,同时包括少量的汽车运输业

务,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提货、送货、运输、托 运代理等服务。

2.我国仓储业的重要性。我国物流业从起 步至今。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三个发展阶段。1993年.我国经济 界开始把物流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 加大力度提高对仓储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使其 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物流的活动开始按 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也更多地和信息 技术结合使用,其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同时,物流活动也开始体现出其真正的本质内

容——服务。而仓储业作为物流业重要的一 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住更是不言而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篇3

会上,徐文英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的整体形势,并对行业明年的质量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强质量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纺织强国四大目标之一的品牌建设中,质量保障更是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搞好品牌建设的基础,没有这项保障,创建品牌是空话。”

徐文英表示,明年纺织行业的质量工作将继续围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深入推广卓越绩效模式企业的先进经验,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质量品牌工作,为纺织强国的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

孙淮滨指出,自金融危机以来,行业面临着深度的调整期,企业也面临着市场上的多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是行业和企业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沙南生在发言中肯定了纺织行业在质量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纺织行业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他指出,在当前纺织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的产品研发、发展模式以及品牌创新等系列工作都与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行业质量工作中,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质量工作,要从满足多元化需求角度去研究质量工作,并要建立起相应的质量危机应对体系。

会上,杨东辉宣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表彰决定,决定授予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提花车间常日班“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授予浙江洁丽雅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授予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等11家企业“全国纺织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奖”。

此外,另有95个小组荣获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6个班组荣获“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 20个班组荣获“质量信得过班组”,22家企业荣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 17位个人荣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16位个人荣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5個质量管理小组荣获“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 10个质量管理小组荣获二等奖,15个质量管理小组荣获三等奖。

会上,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斌向与会代表分享了获得全国质量奖的先进经验。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洁丽雅股份有限公司、临沂绿因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也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上的举措和经验。

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 篇4

在当今新经济时代, 个性化需求和供应链管理模式刺激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国家邮政局关于快递发展最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1]

这些数据表明, 我国物流量总体不断攀升, 营业总额也迅速增长, 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快递大国, 但并非物流强国。由于国有物流企业多数存在规模小、技术欠缺、网络不健全、资金不足等缺点, 以及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 使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

物流企业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经营的物流企业组织, 在某个时期内出于对整体市场的预期和企业自身经营目标、经营风险的考虑, 为达到共创市场、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等战略目标, 通过签订协议、契约等方式结成的, 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联盟能够在物流设备、技术、信息、管理、仓储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 降低成本, 提高运作效率, 从而使物流业朝着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降低单一的风险。[2]同时, 联盟可增加物流企业的流动资金, 利用雄厚的资金, 采购更多硬件和软件设施、培训员工等, 还可扩大更多的客户量, 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企业联盟需要较低的运输成本、标准化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企业联盟视角看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1.运输成本较高

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实现企业联盟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3]我国一些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企业演化而来, 缺乏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整个运作流程深层次的理解还不够, 更缺乏长远规划的意识, 对双赢的认识不足;一些相对成熟的大型物流企业, 也只是通过财务报表反映物流总的费用, 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不利于企业对物流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存在工作程序繁琐、运输路线不合理、运输量不确定, 造成企业车辆闲置或运力不足等现象,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

2.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落后的基础设施会造成人力、时间、效率等方面的损失。[3]同时, 落后的、非标准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企业间信息的传递, 达不到企业联盟的目的。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仍采用陈旧、低效率的物流设备和大量的人力。即使少数大型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软件设施, 然而, 各项设施的结构并不合理, 或者设施之间没有紧密对接, 不能发挥物流设施应有的效率。

3.标准化程度不高

采用统一的标准, 使企业间更好的对接和信息共享, 如托盘的标准化、运输设备的标准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化等。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发布各类物流标准超过800项。[4]然而, 国内物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采用不同的标准, 如欧美标准、日韩标准或自己制定标准, 这一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利益, 但却严重阻碍了企业间的对接;缺少专业的、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 无法实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和三流信息的准确、实时传递。

4.政府扶持政策力度小

政府的相关政策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政府的扶持可以减少企业部分费用。如我国的公路收费普遍较高, 存在收费站较多、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 公路收费一般占企业运输成本的20%或更高。[5]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随意建设物流园区, 而不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去建设, 一些合作企业需要另建园区;物流相关法律不健全, 没有完整成套的物流法律体系, 当联盟企业间产生纠纷时, 没有可参考的案例或者确切的法律法规。

5.物流专业人才稀缺

上世纪80年代, 我国才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国家和企业对物流概念开始有了清楚的认识, 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也较少, 或者开设时间不长, 缺乏教育经验, 造成了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稀缺;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片面、实战能力不强、素质偏低, 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合作时, 对物流各个环节不能进行优化管理、信息处理, 以及联盟企业间合作业务的管理。

实现物流企业联盟的对策

1.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1) 转变企业的管理观念, 向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对企业内部和联盟企业间整个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 如装卸、运输、分拣、流通加工等, 可利用I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思想对每个环节的每个工作步骤进行改善, 减少不必要的步骤, 提高工作效率。

(2) 采用运筹学的网络优化原理。主要是对运输路线进行合理设计, 使路线最短、成本最低并且高服务质量的运输。

(3) 合理利用运输空间, 减少空载或空间剩余。在保障物品安全的前提下, 按物品的大小对其进行包装, 减少占有空间。根据货物的多少采用不同的车型, 尽可能采用燃气或电力车, 既省钱又符合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在设计运输路线时, 要考虑回程时的空载或车箱空间利用低等问题。可采用Uber运行模式, 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货车或其他企业闲置的货车,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 调动附近的车辆完成配送, 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 降低运输费用和运输量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2.改善基础设施, 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

(1) 加强联盟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增强创新能力。根据自身情况, 积极研发符合本联盟企业运行的标准化、自动化立体仓库和分拣设备 (如京东“亚洲一号”, 自动分拣能力为1.6万件/小时) 等机械设备。

(2) 构建联盟企业间互联网体系。安装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使各部门或企业之间的联系便捷、实时、高效。

3.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

(1) 加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实现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集成化、资源的整合、信息交换;标准化的信息平台, 可让联盟企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透明, 有利于联盟控制中心提高物流管理和控制水平, 降低物流成本, 增强联盟的稳定性。[6]

(2) 完善联盟企业间的物流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体系包括:仓储、运输、搬运、装卸等设备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实现物流运行过程的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服务标准化。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 国家应降低收费标准或不收费。在物流成本构成中, 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较大, 而公路收费又是运输费用高低的核心因素。因此, 国家应降低收费标准或不收费 (国家已对蔬菜的运输取消收费) 、规范管理行为和划清各部门间的界限, 防止“都管或都不管”现象的发生。

(2) 地方政府应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 在合适的位置建设大小合理的园区, 并且在各园区之间构建互联网, 加强园区之间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设备、仓库的合理利用。联盟企业可以以此园区作为合作企业间物流的中转站, 减少建设费用和保管费用。

(3) 国家应完善物流相关法律制度。制定一套物流专用的法律, 明确各项规章制度, 减少企业间的纠纷, 使合作更加顺畅、更加愉快。

5.加强人才培养

(1) 企业要对各个岗位的人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轮训, 使工作人员更快地掌握与时俱进的知识技能, 提高业务能力。

(2) 企业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积极培养物流人才以弥补人才缺口, 为企业创造新的活力。[7]要定期让学生去企业实践, 找出自身的不足, 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弥补不足, 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 增强我国与物流发达国家的交流, 如定期召开会议, 学习和借鉴成功物流企业 (如UPS、德邦物流等) 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

在新经济时代, 个性化的需求和产品周期的缩短, 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柔性和响应速度,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柔性和响应速度需要物流的支持, 这就促进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爆发式的发展, 物流企业的基础薄弱、各种基础设施和设备尚未完善、缺乏专业人才, 与国际物流企业相比竞争能力低, 这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企业联盟,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企业联盟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新模式, 使工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运作, 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康斯坦丁.中国快递的五毛时代[J].记者观察, 2015 (2) :62-63.

[2]周瑾.基于物流联盟的物流新业态发展初探[J].北方经贸, 2015 (2) :20-21, 23.

[3]杨亚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J].赤子 (上中旬) , 2015 (3) :152.

[4]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 :1-5.

[5]曹萍.关于中国物流成本持续高位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4) :419.

[6]李宏.基于现代物流服务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4 (11) :28-29.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 篇5

做质量管理的人都知道,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和灵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激励竞争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振兴与否都与质量的保证息息相关,只有过硬的质量,完善的质量文化,才能赢得客户满意,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不败之地。当今所有客户需求都是“物美价廉”和“物有所值”,以客户需求为己任,顾客的认可是关键,也就是必须适应市场,适应顾客需求。

那么,如何进行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是我们这些质量人所遇到的关键问题,更是质量人的核心工作,要想提升产品质量。首先得提升员工品质意识及整体素质,树立企业的质量文化。朱容基曾经说过:“质量本身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们必须树立全民的质量意识,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才能把质量工作做好。”创新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就必须全员参与,让所有员工的血液中都流淌着保证质量的血液,逐步养成控制产品质量的习惯;进而形成独有的企业质量文化。

大家都知道品质控制思想是:预防第一,争取将不良品消灭在萌芽状态。产品质量的好坏的关键都在于过程管理和系统上,平时一些偶然因素虽然存在,但是对产品质量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产品质量控制从原来的终端把关阶段,已转变为过程控制阶段。把控制关口向前移,关注过程质量指标的考核,才是现时质量控制的关键。很多案例与事实证明,对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越重视,对过程中的质量指标控制的越严、越细,后续产品质量控制上越有利,最终产品的质量也会越好,因此必须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才能让整个质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否则将无法生产出稳定的产品,稳定的产品质量。“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

比如:

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 篇6

一、企业绿色物流的兴起

人类对环境的普遍关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在全球范围出现了严重的原材料短缺,这种短缺情况迫使人们再用和回收产品。之后,随着人们对经济活动给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便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构建环境共生型物流系统以最大程度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资源的短缺和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促使了绿色物流的产生。近年来,由于政府对环境行为的严格规制、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公众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等原因使得现代企业物流中的环境行为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速了企业绿色物流的兴起。

二、绿色物流体系

企业物流包括企业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全部活动,它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构成。绿色物流就是在闭环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藏、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绿色物流可以分为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绿色销售物流以及绿色逆向物流,其中把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销售物流统称为绿色正向物流。

因此,绿色物流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与环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三、企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选择,它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而且对整个社会发展有利,能够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这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适应国家法律的要求等几个方面。

四、企业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

(一)绿色正向物流体系

对绿色供应商的选择,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严格规制,并且供应商的成本绩效和运行状况对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绿色供应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环境指标,即要对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进行考察。

企业正向物流中产生废弃物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过程中未能形成合格产品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料,如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件,钢铁厂产生的钢渣,机械厂的切削加工形成的切屑等等;另一个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被捆包的物品解捆后产生的废弃的木箱、编织袋、纸箱、捆绳等。由于垃圾堆场的日益减少,因此厂商寻找减少废弃物料的方法就显得越发重要。

绿色物流建设应该起自于产品设计阶段,以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术提高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在推动绿色物流建设上发挥先锋作用。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度的包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也正符合绿色包装的理念。

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于物流管理的始终。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其次是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噪声污染;第三是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漏等事故。企业如果没有采取绿色运输,将会加大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影响企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象。

(二)逆向物流体系

逆向物流是指物料流从消费者向生产企业流动的物流。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体系结构分为回收旧产品、旧产品运输、检查与处置、回收产品的修理或复原、再循环产品的销售五个环节。

诚信——企业的生命线 篇7

(一) 诚信的定义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可以把诚信作为一种经营理念来渗透到企业的每一环节, 在对待客户、维系交易等方面以诚信把关, 树立“诚信经营、用户至上”的指导思想。诚信是一种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总的来说,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公平竞争的基础、诚信是企业的社会宣言。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 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严格履行。

(二) 诚信与企业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生存条件, 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 离不开企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对企业来说, 诚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通行证。

企业的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信誉, 在生意往来中处于有利地位, 成为扩大交往、促进合作、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2.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

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 对于企业而言, 诚信是一块金字招牌, 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线。只有实现诚信基础上的客户认同感, 企业才能长期受益。

3. 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商场如战场, 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信誉战。谁赢得了优良的市场信誉, 谁就能更好地争取客户, 进而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

4. 诚信是企业自我创造、建立、形成的强大的无形资产。

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它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开发、品牌塑造、客户资源运用、融资、理财等多个领域, 比有形资产更加可贵。在西方有“信誉就是金钱”的理念, 中国有“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的信条, 可见诚信是企业潜在价值最大的无形资产。

二、企业诚信的现状及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企业缺少诚信给我国经济造成损失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为逃避债务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1800亿元, 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55亿元, 产品质量低劣、制造假货、售卖假货所造成的损失不下于2000亿元;由于种种债务和现款交易所增加的财务安排的费用需要2000亿元。近年我国的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量的三成, 合同中的履行合约比率只有五成, 换句话说, 每两份合约便有一份失约;合计起来, 我国每年因不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0~20个百分点, 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我国每年的财政收入37%, 其后果不但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还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企业缺少诚信引发企业危机

前GE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先生曾在他的一部著作中写道:“任何一家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都必须认真面对诚信二字。”诚信缺失现象的蔓延, 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回顾过去几年, 企业因诚信问题而导致倒闭或者信誉严重受创的事件不断涌现, 如: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因财务做假最终没能逃出倒闭的命运。还有在中国爆发的令人震惊的银广夏事件等。所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前车可鉴,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市场规则日益规范的今天, 企业缺少诚信必然引发企业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 企业缺少诚信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而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

1.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信用秩序混乱的内在原因。

2. 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是信用秩序混乱的外在原因。

3. 社会信用的法制体系不健全, 致使信用危机得不到有效扭转。

三、推进企业诚信文化体系的建设

“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难存”。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石, 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企业的诚信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 它包括了各种经营活动的诚信文化, 企业应全方位地按照诚信文化的内容体系, 来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 构建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诚信文化, 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

(一) 理念诚信文化

理念诚信文化就是要构建一种诚信经营理念, 就是要自觉地遵守诚信的原则, 完全以诚信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这种诚信理念, 并不是要企业为了自身的私利而迫于无奈地执行诚信理念, 而是要企业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信条。也就是说, 诚信理念不是指企业因为外在力量而被迫地执行诚信原则, 而是指企业非常主动地遵守诚信的原则。应该说, 诚信理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的极其重要的理念。没有诚信理念,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很难有效进行的, 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所以, 要让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全体员工都懂得, 以诚信为本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 是应恪守的原则;没有诚信, 企业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二) 经营诚信文化

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要在社会中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在企业内部树立诚信精神, 倡导诚信观念, 加强诚信教育, 普及诚信知识, 使每个人都充分了解诚信的价值, 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恪守信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守信用, 要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 因为企业信誉是企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 是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二是要诚实经营。在经营活动中以诚实为原则, 不搞欺诈, 不生产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 不欺骗消费者。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 把企业诚信放在企业利润之前, 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三) 企业家诚信文化

成功的企业家认为, 企业员工在认为自己的领导是具有诚实性的并且是非常值得信赖的领导时, 就会以自己的企业为荣, 并把自己看作是这个企业的员工。所以, 不论任何企业, 其诚信文化的建设, 关键在于领导者和领导班子, 因为他们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据中国企业调查系统的调查表明:96%的调查对象认为, 企业诚信问题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相关。企业领导者的遵纪守法、诚实经营, 可以带好一班人, 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可以给企业员工产生榜样的力量。如果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诚实经营, 追名逐利, 就会把企业引上邪路, 比如美国的安然、安达信, 中国的银广厦、兰田股份等, 都是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勾结起来做假账、搞诈骗, 最终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由此可见, 企业家是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和诚信文化形成的中坚力量;反过来, 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诚信文化的加强, 也是企业家成名的土壤。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 关于企业经营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 居于首位的选择是“诚实守信”, 比第二位的爱岗敬业多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数企业经营者已将诚实守信视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四) 管理诚信文化

我们经常对经济效益滑坡, 由盛变衰, 甚至破产倒闭的企业进行原因分析时, 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该企业“管理不善”。其实这句话折射出来的是企业领导人的“不善管理”、“不诚管理”。把员工当成会说话的机器来对待和使用, 这样的企业必定是一盘散沙, 人心不稳, 缺乏战斗力, 更无竞争力, 企业哪有不垮之理?应强调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第一要素, 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员工, 以诚留人、以情爱人, 员工就会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和精神, 整个企业就会有很强的团队精神, 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企业必将会长盛不衰。

(五) 营销诚信文化

营销文化是企业在营销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制度规章等, 它所体现的是对消费者的尊重, 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 在今后的营销文化建设中将不再只是把“营销”和“文化”进行外在形式的“嫁接”, 而是在营销实践中致力于贯彻诚信的理念, 致力于向消费者展示企业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与行为, 做到货真价实, 按照自己的承诺, 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最终使消费者放心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这样做, 才是对营销文化本质的回归———构建营销诚信文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载体, 承担着“经国济民”的社会责任, 而诚信是企业肩负的诸多社会责任的基石。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 诚信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它可以提升企业品牌, 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一些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在诚信度较高的地区, 如上海、江苏、北京等地, 其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外资引进等水平较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诚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据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 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诚信文化的建设, 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开始有所好转, 但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拖欠 (贷款、货款、税款) 、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所以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 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 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时, 还要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 严格执行诚实有赏、欺诈受罚的制度, 使诚信蔚然成风。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诚信文化体系, 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摘要: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的成败, 信用至关重要, 守信则昌, 失信则亡。诚信具体到企业, 则要通过实现产品质量承诺、推行服务承诺、塑造企业文化等来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诚信经营带来的“诚信黑洞”将给企业生存带来危机。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 诚信经营以及建设企业诚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轻诺寡信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

企业的生命线——资金管理 篇8

一、目前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困扰

目前一些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的困扰, 具有共性,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如何及时掌握集团及下属企业的现金流量、流向与存量; (2) 如何发挥集团资金的规模效益, 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3) 如何减少企业内部交易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资金流动; (4) 如何维持现金流动的均衡性, 防止支付危机; (5) 如何减少资金结算的在途时间; (6) 如何有效控制下属企业资金的体外循环; (7) 如何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 (8) 如何提供有效的资金分析报告, 为筹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9) 如何规避企业融资、担保、对外投资的风险。

要解决这些困扰, 最根本的对策就是要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二、资金管理发展历程

企业资金管理经历了从分散的资金管理到集中的资金管理的发展过程 (见图1) 。最初企业是由财务部来完成资金管理的工作, 总体来说只是现金管理, 谈不上资金的集中, 属于分散管理阶段。接下来是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阶段, 许多企业会在财务部下设立资金科, 专门进行资金管理, 但管理能力较弱。最后是真正的集中管理阶段, 即企业出现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现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模式有五种模式:

(一) 统收统支

指集团下属成员单位的所有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集团总部的资金部门或财务部门, 下属成员单位不单独设立账号, 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 收支通过不同的两个账户进行, 由集团统一上收资金, 再由集团统一下拨费用, 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集团层面。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一些中小型企业还在使用这种模式。

(二) 预算驱动拨付

这种方式是资金与预算系统相结合, 如果属于当年预算已经批复的项目, 就不用在资金系统中再次批复, 直接按时按量下拨到成员单位账户即可。这种方法使下属单位有一定的资金自由支配权, 使成员单位经营的灵活性得到了放开。这种模式比统收统支要灵活, 适用的范围更广一些, 但主要也还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应用。

(三) 内部银行

是在企业内部设立银行, 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与外部银行一致, 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后来由于受到央行有关金融管理规定的约束, 这种模式流行一段时间后即自行消亡。

(四) 结算中心

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专门机构, 旨在办理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集团设立提交各种资金控制指令, 如:批量扣收指令、批量扣收指令查询、扣收指令授权、提交逐笔支付指令、提交批量支付指令、支付指令授权、查询逐笔支付指令、查询批量支付指令、查询跨系统支付指令等。

结算中心案例:永煤集团

资金结算业务是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直接面向成员单位服务的主要业务, 是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业务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 资金结算管理系统是集中式业务系统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当前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业务工作的重点是“满足集团资金管理需要”, 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手段, 如何实时掌握业务信息, 防范和及时化解各种风险。资金结算业务是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业务的基础和核心, 也是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业务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如何依托商业银行资金结算网络, 建立各个分公司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统一结算业务平台, 使资金集中、数据集中、结算业务通过网络处理更加顺畅、迅速,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是系统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财务公司多年的资金结算业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模式的选择与公司采用集权还是分权的管理策略有关, 与社会技术环境变化有关、与银行网银水平有关、与行业特点和本集团资金运行规律有关。永煤集团财务公司作为服务于集团企业的独立金融实体, 应不断满足成员单位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资金结算中心业务的开展, 需要有强大的系统作支撑。资金结算管理系统应体现集中管理的特点, 建立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灵活、高效、安全的资金调度体系, 保证资金畅通, 降低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率;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债务集中的资金管理建立有效灵活的内部结算体系;有效控制风险, 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统一。永煤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系统的主要业务包括:

●为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网络金融服务。

●提供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不同种类的负债产品, 并支持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

●准确计息、结息, 支持分段计息、利率变动, 为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变革做好准备。

●依托银行提供多种结算支付手段, 更好地满足成员单位对金融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

●满足企业资金结算的需要, 实现企业资金结算零在途,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利用率。

●满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 监测企业资金使用情况, 有效防范资金流失, 加强内部资金统一管理、实现资金的有偿占用。

●充分利用银行的网银系统, 建立财务公司、银行、企业的资金直联渠道, 实现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资金结算低成本的有效延伸, 增强永煤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资金结算的主动性, 与商业银行建立接口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把商业银行资金的收款信息实时传递到业务运营及管理系统, 把业务运营及管理系统经过审批的付款直接传送到银行的网银系统, 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按照财务公司一体化经营管理的需要, 统一管理和监控贷款业务, 为内部融资中心提供及时的资金信息, 建立灵活、高效、安全的资金调度体系, 统一财务核算体系等。

●进行业务分析和风险预警控制, 辅助领导决策。

(五) 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起源于西方, 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通过申请由人民银行或银监会批准, 财务公司可以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而设立存在。他的设计目的是担负着集团的理财使命, 也就把握着企业的“血脉”。1716年, 法国通用银行 (后改名为皇家银行) , 是世界上最早的财务公司, 也是财务公司的雏形。英美等国家之后也相继创办了财务公司, 其英文名称为“Finance Company”。

财务公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所指的财务公司是区别于银行之外, 也可以完成信贷业务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又称“准银行”。狭义的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附属财务公司, 为了支持集团企业的发展, 起到资金管控的重要作用。许多国外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 如通用电气、西门子、摩托罗拉等。

我国许多企业集团也相继设立了财务公司, 但国内财务公司与国际财务公司相比, 存在着如下主要区别:

1. 资金来源:

国内财务公司是以成员单位存款为主, 资本金、银行短期融资为辅, 个别发行债券;国际财务公司是以资本市场发债、商业票据为主。

2. 监管:

国内财务公司受到中国银监会的严格监管;而国际财务公司作为不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 不受监管。

3. 营业范围:

国内财务公司经营品种受到严格限定, 只限于国内;国际财务公司经营品种无限制, 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经营。

财务公司案例:西门子财务公司

西门子财务公司成立于1997年, 2007财年实现息税前利润3.29亿欧元, 占集团总量的6.45%。资产总额89亿欧元, 占集团总量的9.73%。西门子财务公司已成为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代集团管理的资产有600亿欧元 (表外) , 占集团全部资产的60%以上。并在集团全球性融资安排中发挥核心作用。西门子财务公司 (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 Ltd., SFS) 无论规模、服务还是理念、技术上都是国际财务公司中的佼佼者。西门子财务公司实施的集团下属企业银行账户集中管理和资金汇集管理是全球独有的。在全球设三个区域管理机构, 开立2 500个账户, 涉及25种货币, 24小时资金不落地运营。目前SFS总部及其全球分支机构共有1 800名雇员, 其中, 在欧洲总部超过1 300人, 在北美地区有200多人, 在亚太、南美地区, 也有超过200人的队伍。

SFS有明确的金融战略和功能定位 (如图2所示) 。西门子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定位是:集团金融服务中心、盈利中心、集团金融风险控制中心。按照这种定位, 西门子财务公司把职能划分为两方面:

一是向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与安排。

二是以满足集团成员企业需求为导向, 向其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咨询与金融支持, 包括资金管理、项目融资、应收账款管理、资产管理等。

四、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最佳实践——某大型企业资金管理方案

某集团公司现有全资、控股、参股单位60余个, 随着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发现对一些子分公司资金管理失控, 集团对于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 集团希望成立财务公司以实现企业更高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型企业。

集团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集团内有许多成员单位, 他们的资金流量不均衡, 有的企业资金缺乏, 有的企业资金充足, 各企业资金盈、缺不平衡。

●集团内如果各个成员单位账户中都留存一些资金, 而这些分散的、沉淀的、闲散的资金由于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 会导致大量闲置资金无法在集团内进行有效的配置, 造成利息支出数额巨大。闲置资金从单个账户看来数额并不太大, 但从整体看就是一笔可观的资金, 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 集团拟成立财务公司, 并建立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职能。筹备组组织人员对用友、浪潮、软通等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对比, 并前往南航财务公司、大唐电力财务公司和中海油财务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为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启用的产品模块包括:总账系统、固定资产、IUFO、资金结算、远程结算、网上银行、银企直联、资金计划、票据管理、资金计息、信贷管理、授信管理等。

该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 采用资金管理软件, 实现了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

财务公司主要发挥的作用如下:

●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内部信贷使母公司资金成本最优, 同时对于闲置资金进行投资, 达到优化集团资源配置、改进现金流的目的。

●集团利用财务公司的金融业务, 有助于提高金融相关服务的效率, 降低相关成本, 服务集团主业发展。

●集团的整体资金量大, 可以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大客户, 得到优质的服务。

●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 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

资金管理软件主要发挥的作用如下:

●让集团公司实时了解集团资金流的整体流向, 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设置监督预警指标。

●使集团可以集中统筹安排资金活动, 尽量减少个别成员单位的贷款利息, 提高整个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使资金业务流程得到优化, 增加集团整体的融资能力, 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降到合理范围。

该集团财务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经验如下:

●实现账户统一集中管理。集中合作银行, 减少开户数量, 集团与各银行总行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实现银行账户网络化管理。把信贷业务统一集中到3~5家银行, 把资金统一集中到2~3家银行。

●以收支两条线模式, 实现资金的自动归集。通过收入账户的零余额管理和支出户的定额备用金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沉淀, 集中闲余资金, 实现资金的自动归集。

●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功能, 将资金的管理周期缩短到天, 加速资金的流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聚沙成塔, 集中力量办大事。集团内部企业资金需求不平衡, 有的企业可能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或有着获利能力很强的项目, 但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由他们自己单打独斗, 慢慢积累, 难以快速发展。集团集中了更多的资金后, 有了更大的调剂能力, 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 集团会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比如:重大科研项目投入、重要设备更新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等) 给予更多、更及时的资金支持, 并且不受期限和额度的限制。

刍议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9

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一, 强化以人为中心。文化应以人为载体, 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 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

第二, 表里一致, 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 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 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防止搞形式主义, 言行不一。

第三, 注重个异性。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 而且被顾客所公认, 才能在物流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 才有竞争的优势。

第四, 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 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 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 称文化战略。

第五,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 它应该是在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 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 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 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

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 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领导者都是从传统企业发展起来的, 并且是靠传统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 领导者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管理的需要, 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 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 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二, 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即人, 人为企业之本”。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在物流企业内部体现为全面理解人, 尊重员工的人格, 重视员工的价值, 发挥员工的才智;在物流企业外部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 全心全意服务于客户。 (1) 营造尊重个人的文化氛围。在物流企业走向电子网络化的过程中, 企业内部的交流沟通方式有了改变, 领导和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距离缩短了, 这就物流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尊重个人的精神。尊重员工有利于物流企业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留住人才和造就人才。 (2) 加强培训, 提升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人才, 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 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物流技术管理人才。因此,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 执行流程制度化。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 对其规划属于公司整体战略部署, 麦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 成为了竞争战略的经典名著,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做好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 公司战略虽然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考虑的问题, 但实际工作中忽略了战略的实施。“战略靠执行、执行靠制度、制度靠流程”, 在公司战略确定以后, 应该把每—个环节都应以制度文件规范下来, 从而形成上下贯通, 纵横交错的制度网络。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节点, 每一个节点上都有一个熟悉各种规程和制度要求的员工。只有当一个企业从生产到生活、从质量到环保都能以文件的形式把格式制化, 把奖惩制度化, 战略才可能有效执行。物流企业不同于生产企业的流水化生产, 各个物流环节的衔接, 很大一部分依靠员工的执行能力。制度化为员工工作提供了坐标, 企业文化体现在所有员工的活动细节中。

第四, 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在如今的物流行业, 企业数量众多, 良莠不齐。品牌是物流企业向客户展示实力的最有力工具, 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而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正是孕育在物流企业文化中。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响当当的物流企业品牌。首先, 品牌的创立应当与物流企业识别系统 (CIS) 的历程同步。导入CIS系统是创建品牌的必由之路。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之中, 必须形成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相适应的物流企业理念、服务理念、经济理念, 必须设计突出物流企业特色的各种标识, 必须统一物流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其次, 抓好物流企业服务品牌推广工作。 (1) 要利用各种传媒来宣传企业品牌; (2) 依靠提高员工素质来保护品牌; (3) 要以搞活物流企业机制来促进品牌; (4) 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效率, 扩大企业效益。

摘要:物流企业文化, 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 由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在纷繁的市场环境中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 使企业焕发恒久的生机。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并提出了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物流企业,建设,原则

参考文献

[1]乔昕: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得与失.中国商贸, 2009, (7) :212-213

企业生存的生命线——绿色经营 篇10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回顾这30年的历程, 我们在唏嘘历史之余, 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在经历30年快速成长、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的同时, 我们的环境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排污、耗能国。随着接连不断地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被曝光、被披露, 现实严酷地摆在我们面前, 它严厉地警示我们: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实力及全球责任不匹配!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严重考验是——中国企业如何健康成长, 不仅要赢得市场、利润, 更要赢得尊重!

今天, 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迫使我们的企业必须转变原有的生产模式, 把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 从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补充中获得盈利。自20世纪90年代初,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 绿色经营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没有绿色经营能力的企业 (或者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不可能真正立足乃至取胜的, 因此, 企业绿色经营产生的直接背景是我们所面临的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而这一恶化,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对此, 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绿色经营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经营不仅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 而且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新的重要来源。

可喜的是, 随着绿色环保和生态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 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 各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追究, 也迫使企业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环境保护责任。对企业经营来说, 注重环保, 崇尚绿色经营, 不再只是支出、投入和与企业利润相对立的经济负担, 而是新的财富源泉。例如, 对纸张的重复利用, 即通过对复印和打印纸的双面使用, 使得纸张的费用下降;甚至, 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复印机和打印机能够去掉纸张上的墨迹, 从而使同一张纸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 这些节约资源的措施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采用绿色经营模式, 已经成为企业增加盈利、获得成长的必然选择。

实行绿色经营, 改善企业形象, 使企业获得隐性收益, 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意味着市场占有率, 意味着产品能够卖得较好的售价;而一些污染企业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企业, 形象就会受到损害, 甚至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生存。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 政府也加大了治理污染的工作力度, 舆论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强。实行绿色经营就能够减少企业经营中受到的行政制裁和舆论指责, 减少企业经营的社会成本以及污染罚没成本, 消除利润的侵蚀因素。

在全球关注“环保”的国际环境下, 众多企业给自己贴上“绿色”的标签, 尤其是各大涉及能源、化工的企业, 都把节能当成第一要义。中国政府更是将“环保”提到了最优先考虑的大事一级。我们不仅承办了“绿色奥运”, 也提出了“节能型”的社会目标。“绿色”现成为中国都市大众和主流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 成为今天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审视, 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经营方式不断调整、树立“全方位设计”的整体观念的过程。那么, 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节约资源是重要的一项环节。绿色经营所要求的节约资源, 不只是某一道工序、某个零配件上的节约, 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节约和效率提高。采用封闭式生产模式, 对原材料循环利用, 或者延伸原材料开发深度, 把上一生产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道生产环节的原材料进行加工,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节约资源, 创造新的收益。这种整体的节约, 既不会使企业增加环保的开支, 又节约了资源, 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例如, 榨糖厂利用蔗渣造纸, 钢铁厂利用废渣提取稀有金属或生产建筑材料等, 都是很成功的例子。如果对我国的污染大户造纸厂的废水进行再提取加工, 循环利用水资源, 既可以减少污染, 又可以获得新的产品收益, 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防止污染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废料、有害物质或能源的使用不安全, 缺乏效率或没有效能时, 就会转变成环境中的一种污染。在企业内部, 资源利用的无效率, 通常表现在物料使用不安全或是制成品管理太差, 导致没有必要的浪费或储存;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埋藏着很多隐性成本, 比如经销商或客户任意抛弃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随意处置等。这些行为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产品成本。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经营, 首先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面对日益扩大的绿色市场, 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赢得市场, 赢得消费者。为此, 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经营观念, 定位于绿色市场, 投入适当的人力、财力、物力, 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率先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 将比使用传统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企业获得先动优势。因为一国在绿色经济发展的初期, 往往会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等一系列手段来激励市场主体的行为朝着有利环保的方向发展。先行的企业会享有这些优惠政策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 还需要有一个有利于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 包括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法制环境是指约束企业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的立法和司法环境;政策环境是指引导企业推进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 主要是以经济利益约束和诱导企业的环境行为;而社会环境, 指的是社会各界, 主要是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 以及对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的约束、监督和配合。

总之, 绿色经营是新的企业经营盈利模式, 它不只是简单地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经营环节上实施节能环保措施, 而是全新的经营理念、盈利理念和企业运营模式, 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实施绿色经营模式, 需要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作出相应的变革, 并根据绿色经营的要求, 制定全新的战略目标、运行模式、分配体制等, 逐步完成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绿色经营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建中, 吴彦艳;绿色管理的理论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企业的财富生命 篇11

制度保证持续发展

三株何在?很多当初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直至今天,中国大多数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没有取得持续的发展。要享受成长的快乐和成长的成就,同时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持续地成长和持续地发展。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企业成长并不难,健康的成长才是极其困难的。一个企业发展并不难,最困难的是如何持续地发展。

我们从中国大量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持久的现象中怎样破解当中的问题呢?这应该是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应该讨论的重要问题。到底中国企业缺什么?

二十几年前我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在安徽凤阳和四川,就是这块地,就是这头牛,就是这个老农民,承包以前打的粮食不够吃,年年饿死人,三年的自然灾害饿死将近两千万人;还是这块地,还是这头牛,还是这个老农民,承包以后,当年打的粮食够吃了,还能卖余粮。这是为什么?老农民、牛、地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没有变,春种秋收的运作规则也没有变,什么变了?制度变了。

20年前最强大的是国有企业,我们在座的民营企业家就是从国有企业出来的。老牛就是从那儿出来的,他在那个企业是一条虫,出来了他就是一条龙了。国营企业的垮掉和今天中国的成长不是简单的人的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民营企业要想取得持续发展,一定要考虑自己持久的体制创新。

有福共享

我们的成长型企业,当成长百分之几百上千的时候,这个企业是最危险的。企业要面临几个转型,第一你的企业要从小型化的管理转向大型管理,大型化的管理是间接管理,必须有一套生存的体系;第二,企业快速成长的时候,内部要进行重新调整。为什么民营企业做不大?当管理问题和营销问题双重困扰高速成长的企业的时候,只能让它死亡。我有这样的经历,深感此情。

中国人要创造的是一种根植于我们土地上的制度,制度创新是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企业的制度是两部分组成的,一块叫激励制度,解决生产财产分配的困扰。没有钱大家可以共同出,有了钱大家怎样共享?蒙牛的成功最关键的是牛根生占的股份是5%,蒙牛今天上市会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百万富翁,这就是共享机制。有一个好的激励制度,企业一定能发展吗?不是。当人们的诚信很高的时候也可能出现败局。大跃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整个民族的激情很高,因为管理不科学,最后产生了文革十年的巨大破坏,导致了三年自然灾害。所以财富分配制度合理了以后还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业发展了,挣钱了,这些财富如何用股份制的方式在企业增长的时候,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关心度能够随之增长,在企业增长的时候使企业的老板从十个人变成一百个一千个。这就是民营企业在解决财富分配上的巨大使命。这次三中全会明确讲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态以股份为主,这是一种极其伟大的历史性的任务。

看我们的蒙牛,老牛他不是剥削者,也不是资本拥有者,他是一个劳动者,占有5%不应该吗?这会直接调动他和他团队的所有人的积极性。现在老牛考虑的是一百万人如何致富的问题,这样的共产党员再多出十万个一百万个,何愁民族不富,何愁民族不强?

这次三中全会给我们正了名,我们都是跟大家一样值得尊重的人。我们只要这一条。对于成长积极性来说,我们更大的挑战还是财富到手如何合理地分配财富。我们没有贷款,就是靠自身的积累和技术发展起来的,挣钱容易,花钱难,花不好钱,投资失误,把钱放到个人的腰包里,职工不跟你干。WTO之后,最可怕的不是国外企业带着资金、技术、管理进来,而是国外的企业带着知识经济共同占有企业股份制经济的这种制度进来。我们民营企业一山不容二虎的制度和国外企业碰面的时候,我们是必败的。

第二点就要求社会化的利益分配制度。我们已经完成了社会化生产的这种资本和资产的运营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地完成利益的社会化过程。而在利益的社会化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失掉的是股份的百分比,得到的是更大的财富和社会对我们的尊重。

我想,当你只有一百块钱的时候,你要考虑明天吃饭怎么办;当你拥有100万和500万,有差别吗?我们每个人资产的拥有量和消费的空档已经摆在这里了。我一个月要给员工发七八百万工资,我是在给自己做吗?不管怎么想已经不给自己做了。还不如把心态变过来,我就是为社会做,我接受社会对我的索要,使资本运营资本化,必须使利益分配的逻辑关系制度化,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否则企业会分裂。我相信很多的企业会走三株的路,但是很多的企业会改变利益的分配制度,使我们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分享健康长远发展的甜蜜。

信息的力量

成长企业发展之后,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层次多了,会产生官僚主义。如何解决管理层次增多,又不使官僚主义蔓延,这是我们所有成长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回忆慧聪,慧聪四五年之后就进入高成长过程的痛苦的徘徊时期,是管理的问题。慧聪就形成了复杂的管理,这时信息的沟通非常重要。你要支持总经理去干,总经理的权利很大,不被监督一定会产生腐败。这种腐败一旦产生是极其可怕的。

当一个公司做大的时候,产生腐败的根源是权利不被监督,慧聪通过建立“慧聪墙”的监督方式,使这种权利得到制约。数字化生存的基本道理就在于信息对称。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知识型企业对企业管理基本的逻辑和基本观念。我们现在大量的民营企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爱这个企业,如果仅仅因为饥饿的话,另一家企业多给我5块钱我就会走。我爱这个企业是因为很多钱不能代表的东西,这个企业的管理就变化了。领导力有三个,一个是权利,你不干就开除你;第二是物质的制约,不干就不给你发工资奖金;第三是道德的领导力。当一个企业用第三种来管理的时候,这个企业就能无往不胜。企业在中小时期主要是靠权利和物质利益来制约;当企业快速成长,面临的是企业道德文化成长的速度,这时借助互联网,借助现代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就成为最好的方法。

我们希望企业健康地成长,带来的是百年老店中华品牌向将来的延伸,企业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要跟成长的速度相符。

企业物流企业的生命线 篇12

2012年7月27日第十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暨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业供需洽谈会在湖北襄阳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和国内企业、科研院校的代表, 以“创新服务, 融合发展”为主题, 探讨目前形势下, 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如何创新物流服务, 加快融合发展。

经过多年的改革, 为何众多国有物资企业 (以下简称物资企业) 经济效益不佳, 仍步履维艰, 负重前行。与当前蓬勃发展的物流企业呈现彼消此长的明显反差。本文拟就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

1物资企业与物流企业的本质区别

物资企业与物流企业既有相近相似之处, 更有本质差异。二者的相同点是均属第三产业的流通服务业, 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从事流通服务的市场主体。二者均通过流通服务, 实现物资、物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质量服务。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

1) 从服务对象看, 物资企业的“物”是指工业品生产资料;物流企业的“物”是指物品, 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退货和废弃物等, 二者含义不同。物资企业连结工业品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 从生产企业购进物资销售给消费者, 在这个流通过程中从事各种流通活动, 把销售服务作为主要对象。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涵盖面则要宽得多, 除销售物流外, 还包括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物流, 以及外部的退货物流和废弃物回收物流, 也即以物品流通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为对象。

2) 从企业功能看, 物资企业从事一手购进、一手销售的营销活动, 主体功能单一。虽然也配合销售实施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和信息等服务, 但均系从属并服务于销售的辅助功能, 且彼此分割, 忽视成本核算。物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实施有机结合, 集成系统, 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进行一体化管理, 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满足用户日益多样性、个性化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关注“效益背反”, 追求整体最佳状态。

3) 从服务目的看, 物资企业服务的目的是在搞好供应、扩大销售中谋求购销差价、取得利润。在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 尤其是在物资价格暴涨取得高额利润的情况下, 往往忽略或不计成本。物流企业的服务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 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周到的物流服务, 包括提供货物运输、储存、包装、加工、配送等有形服务, 以及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 这是物资企业难以企及的。物流企业为社会提供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 并在物流各功能、要素实现增值服务, 降低成本, 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从管理体制看, 物资企业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产物, 由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以计划分配调拨为主的物资管理制度和流通体系。其特点是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分离开来, 生产资料又限定为工业品生产资料, 即把农业生产资料分离开来, 以计划分配调拨取代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在这种体制下, 物资企业作为物资部门组织生产资料的基层单位, 既承担企业物资部门的职能, 又担负着物资经营业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优胜劣退, 物资企业大多成为弱势企业。物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完善, 探索出一套物品的物流管理经验, 尤其是在物流中运用现代科技,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流通领域的新态势表明, 现代物流企业是物资企业的发展方向, 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势在必行。

2物资企业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 物资企业的生产资料主业经营逐年萎缩, 市场占有率连年大幅下降。整体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明显削弱, 给转型带来了困难。同时, 在流通领域还存在着物资企业转型的许多制约因素。

1) 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影响仍然存在。

一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物资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企业创新意识仍然不强, 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 在市场竞争中开拓进取办法不多, 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二是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尚未形成, 多头管理和相互划分导致流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流通不畅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三是生产资料市场发育不完善, 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程度低, 市场管理的法规不健全, 政出多门和不平等竞争的现象较为普遍, 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不少市场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 割裂着市场的统一性。

2) 企业背负的历史包袱沉重。

一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捉襟见肘, 退休职工多, 需上交国家大量资金。二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方针导致物资企业目前一方面人浮于事, 且部分员工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懂业务、会管理、善开拓、能创新的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三是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重生产、轻流通, 以及改革开放后物资企业上缴国家利税多, 国家对物资企业投资少, 造成物资企业流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技术装备水平低下, 影响流通效率的提高, 致使物资周转慢、库存大、占用资金多, 经济效益差。

3) 流通服务方式单一,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服务方式和手段简易。物资企业大多仅能分段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送货等流通服务。二是企业组织规模和经济实力大多偏小, 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萎缩不振, 市场份额缩减, 由物资流通的“主渠道”变成了“支渠道”。三是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服务质量总体不高。不少物资企业经营粗放, 管理混乱, 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难以为用户提供适时、适量、适质、齐备、便捷的规范化服务。四是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滞后。由于全国物资系统没能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 虽然不少物资企业配备了电脑等装备, 但难以提供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 指导决策和营销, 现代化设备成了“花架子”。

4) 改制改组未完全到位, 企业机制不适应。

一是大型物资部门虽然成建制改为物资集团总公司或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 仍是产权模糊、权责不清, 沿袭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二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物资企业虽然普遍地开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 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 从整体上来看, 现有些物资企业的机制转换还是初步的, 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 经济效益低。虽然物资企业效益不太好, 但高层领导却拿着高额年薪, 分配没向一线职工倾斜, 职工队伍不稳, 有的人才外流, 企业凝聚力明显下降。三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 出现不少“三拍” (即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拍屁股走人) 工程项目, 资金有投无回;有的用企业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 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有的“官位”升上去, 公司跨下来, 或提前退休了事, 或易公司当“官”;有的盲目为外单位甚至个体、私营企业提供银行贷款的经济担保, 造成经济损失。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收受贿赂、挥霍浪费。对企业业务骨干管理乏力, “体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 使企业雪上加霜。

5) 政策环境不宽松, 市场竞争不公平。

一是在税收政策上, 由于税制改革, 物资企业由过去按进销差额的10%缴纳营业税改为按进销差价的17%缴纳增值税, 税负加重。而对个体、私营流通企业采用包税制, 税率仅为物资企业的15%, 使物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在财会制度改革上, 国家大幅提高折旧率, 企业成本大增。三是在投资政策上, 多年来国家对流通行业的投资少, 对物资企业的投资更少。四是在金融政策上, 物资企业贷款难, 常使自有流动资金紧缺的物资企业束手无策。

3物资企业转型的对策思考

在近年物资企业状况不佳的情况下, 仍有部分物资企业通过深化改革, 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具有向物流企业转型的优势和物资基础。这部分物资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 创造条件, 发展物流, 逐步转型为物流企业, 将是可行的。

1) 转型首先需要有精通物流业务、会管理、善开拓、能创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由有志于现代物流事业、年富力强,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班子, 由他们物色一批职工, 每年新招收的物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从业务熟悉的几个品牌、品种如钢材、水泥等入手, 开展代理制, 逐步实行代理、配送、加工等有机结合, 以全新的企业、诚信形象和优质的物流服务赢得市场, 打出品牌和知名度。

2) 转变传统观念, 树立物流理念。物资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 提高物资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 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物资企业, 只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 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 才能向物流企业转型, 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物资企业要解放思想, 树立变市场条块分割为全国市场一体化, 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割为商品市场一体化, 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割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观念。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 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 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3) 深化企业改革, 实现制度创新。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因此, 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 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 走先改制、后转型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物流企业路子。但从现状看, 物资企业应该逐步退出。由于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相关政策也未完全到位, 因而为平稳过渡, 避免震荡, 保持社会安定, 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制方式包括资产置换、重组再生、兼并联合、整体或部分买断等, 使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职工参股、控股或全部职工股的多元产权主体, 国有资本实现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经营上实行承包、租赁、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多种方式。同时, 结合转换企业机制, 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业优势的基础上, 向相关领域延伸, 发展现代物流。

4) 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开展现代物流业务。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从现状看, 我国许多物资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用地、仓储设施、运输装卸手段和加工配送能力等物流资源, 具有相当的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这些物流资源, 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进行整合, 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是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物流企业为方向,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业务创新为主线, 以整合物流功能、要素为重点, 以降低流通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为中心, 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物资经营企业可以选择物资为主业的集中经营战略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多样化经营战略;物资储运企业可以选择物资储存为主业的运输集中经营战略或以储为主、储贸结合的多样化经营战略等。不论企业实施何种经营战略, 都应对企业内部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和一体化, 形成企业物流。在此基础上, 发展工物、物物联合, 对企业外部物资资源整合与合作, 与生产企业和其他物资企业开发社会化物流, 并合作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

5) 强强联合, 打造大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股份公司, 重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现在国际跨国物流公司纷纷以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抢滩中国市场, 国内电子商务平台, 如阿里巴巴, 也开始业务向下, 自己办物流、快递公司, 物流、快递公司也向上开办电子商务。势单力薄的物资企业很难与之抗衡, 需要打造大型物流企业, 利用本土优势与之竞争, 并积极创造条件, 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提高企业的水平, 既有竞争又可融合, 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物资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 而物流企业则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打造大型物流企业, 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物资企业, 一开始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因此, 应选择规模大、资金足、管理严、班子正、队伍强、效益好的物资企业, 按照自愿互利原则, 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联合, 吸纳国有、集体、民间资本和引进外资, 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经验, 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物流资源,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型物流企业应充分重视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当前要重点抓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稳步建设。在不断满足实际需要中发展, 在需求和技术进步中逐步提高, 形成物流信息平台, 提高物流营运水平, 为实现集约化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 推行现代物流服务方式, 加快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大型物资企业集团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牵头组织、逐步推行。一是组织集团直属企业及部分其他小型物资企业建立连锁经营网点, 使目前分散、分割的物资流通网点逐步形成分层次的、具有相当实力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二是科学地选择在一些经济发达、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 建设和改造一批物流配送、加工中心, 建成配送、加工网络系统。三是改进物资运输方式, 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推广集装箱、托盘和汽车门对门运输先进方式, 实现运输、包装的标准化。

7) 积极参加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相关配套工程的物资设备采购、中转、运输、储存、管理的招投标, 如大型电站、高铁、高速公路、城市高架、市政建设等。合理报价, 努力跟标, 争取多中标, 中大标, 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带动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 多交一批朋友, 为公司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机遇。

4结语

上一篇:新闻结构下一篇:加工误差机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