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发展(共12篇)
物流企业发展 篇1
摘要:高效运作,科学管理的现代仓储不仅可以加快物资在企业中的流动速度,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还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文章在分析我国现阶段仓储物流企业现状的同时,探讨了传统仓储企业如何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化。
关键词:现代物流,仓储管理,转化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形式也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传统的仓储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理论的出现,使得仓库所扮演的战略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仓储物流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物流重新进行整合,以周转速度快、综合多元化业务形态和较好的客户服务为物流目标,由静态的储存转为动态的储存,注重货物的流转率,尽可能周到地为用户提供包括货运、储存、包装、加工、配送等有形服务和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为社会提供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通过整合化管理、自动化管理、零库存管理等手段加快物品的周转,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仓储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施简陋,设备陈旧
我国目前的仓储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储运企业发展起来的,库区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优势不突出,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技术落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
1.2 观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
我国的仓库数目虽然很多,但是仓库管理水平却不太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仓储管理不够重视。许多仓储企业采用“手中有货,心中不慌”的管理方式,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争取货源上,一旦货物到手,往仓库里一放,就以为是万事大吉。至于如何管理好库存物资,就不太关心。同时我国社会上普遍对仓库工作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仓库不需要知识,也不需要技术,致使仓库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仓储业务面窄,经营方式单一
大多数仓储物流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于物流职能的仓储业务,其物流活动常常呈现简单的存储、包装、装卸、保养等活动状态;而现代物流需要对遍及供应链的整体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其物流活动除了有储存和运输外,还常常提供存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物流增值服务。传统仓储式受货主的委托,提供保管服务的被动式经营管理;而现代仓储物流管理需要向供应商和消费者两头延伸,通过物品包装、仓储、装卸、加工配送等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2 仓储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必然性及经营发展对策
2.1 现代物流企业是仓储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竞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仓储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由单纯存储仓库向物流经营方向转变;由国内企业向国际性企业转变;由单一的服务向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转变,是摆在仓储企业面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现代物流的需求说到底,是由于客户对服务的高层次需求。满足客户这种需求,是仓储企业发展所必然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物流是仓储企业在经营形式上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仓储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性。
2.2 整合现有资源,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仓储型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在物流市场中的定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调整仓库机构的布局和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区域优势,通过增添一定的装卸设备,改善现有设备的落后状况,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效率。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其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大规模数字化定制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在大规模定制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速度,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缩短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这要求企业内部及其供应链伙伴之间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和电子化物流网络系统来保证对其物流的控制。因此,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条形码、仓库个性化管理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用户及相关单位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2.2.1 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高效服务,开展个性化的特色物流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仓储物流提供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的空间与时间的简单转移,不同物流商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充分,难以提高服务收益。因此,现代物流应采取一站式全方位物流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延伸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笔者认为,物流服务包含了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它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全部实物运作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供应商协调、退货处理、资金结算、信息反馈等其他服务。在保证主体服务功能的同时,扩大规模,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从为客户节约物流费用出发,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与客户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能起到既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节省企业运作成本的良好效果。
仓储型物流企业在向现代物流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自身特点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
2.2.2 采用现代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理念,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传统仓储企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仓储物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就要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改变原有储运从业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和年龄偏大的状况,培养一批思路开阔、事业心强,高效精干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同时改变沉旧的管理理念,做到:
(1)以客户满意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客户需求多样化不断升级的结果,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2)以“双赢”为策略,建立合作伙伴。企业运作应强调物流服务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他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的建立,一方面是提供服务给合作伙伴,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客户有稳定的物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企业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可靠的分包方做保证,降低经营风险。
(3)以“零库存”为目标,降低客户经营成本。能否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也就是在于能否减少客户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各项费用,仓储企业在帮助客户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获得合理的利润,也是建立物流仓库之根本。
(4)建立供应链管理概念。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相关的参与者所组成的关系链条。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供应链所有关系进行有效管理来达到实现确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传统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只有在取得订单后才开始参与整个供应过程。当今企业协同化的发展要求供应商必须在设计阶段积极参与。仓库应努力将最终客户和最初供应商都纳入统一业务流程,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分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同时在供应链当中注入知识的价值,从而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收入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现代物流企业提供跨地区、跨国界的服务,以全球的战略思想管理物流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制度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泽,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涛.仓储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6.
[3]江超群,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物流企业发展 篇2
其实有时候从我国的物流现状来说,硬件、运力等硬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真正制约我们发展的还是软条件,尤其是我们的思维模式问题。
我国物流企业的思维误区是相当严重的。我分成下面几点讨论。
(1)面向现状还是面向发展
面向现状还是面向发展。这是我国物流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的理念问题,它将对物流企业进行的运营、管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客户开发方面更是具有相当的影响。客户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结果的追求,它应该是允许失败,而且失败的几率很大。对于面向发展而言,成功与失败都是成果。然而尤其企业的赢利性和近视性,往往是要求当前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的业务开发只重视现实性和可达成性,从来不去培养具有对公司有战略意义的客户,因为开发那类客户的需要投入期过长,谁也没有耐心,唯一的选择就是只作现在能做的。因此,各大物流公司有必要破除这种观念,为了公司的发展和当前利益,必须要协调中间的发展路线,不怕失败,就怕没有总结的失败,我们应该从只重视眼前的转变到重视未来的发展观,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开发过程的管理,开发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控制,使我们的发展观永远保持一种处于合理有序持续的状态。
2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
许多物流企业往往忽视了物流开发和运作的规律,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运作的最终状态上。这种思路导致物流企业仅关注最终结果,忽视物流开发和运作的规律和过程管理,甚至认为加强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多余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物流的全过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
许多物流企业在进行客户开发时,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寄托在拉进来的结果上,但是却没有建立规范化运作流程以作为保证。由于销售人员能力与水平的局限性,运营人员的自私性和狭隘性,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服务的过程和品质。我们经常听到许多物流企业的销售管理者有这样的说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把客户拉进来就行” 。但是这种不负责的态度直接为不良的后果埋下了伏笔。这种思路也使物流企业的销售部门容易忽视运营过程的规律,仅关心客户进来的结果。然而由于销售和运营的冲突性,往往导致销售的结果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因为运作的服务质量保证过程才是真正维护住客户的根本性的原因,然而我们的销售结果永远是“短暂的春天”。所以,我们的物流销售与物流运营整体过程必须要求统一性,而且要加强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保证我们整个过程的优异,从而在品质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保证,才能达到客户预期的要求。
例如:“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已成为许多物流企业开发客户和衡量业务人员的座右铭,使之许多企业在运作中放弃了过程管理控制,把希望寄托在业务人员的“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总之,只关心结果的完成,不关心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所以导致客户开发和运作进度一拖再拖,费用不断追加,目标不断变化,问题不断增加。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是物流企业做好服务目标失控的主要原因。
4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
物流企业成功的另一主要特征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制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以及强大的规模化。“没有训练过的部队如何打仗?没有打过仗的部队如何打胜仗?”,这就是人员素质的基本原理。但是,我们好多的物流企业为了达到超常规的发展,不是从加强企业自身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出发,不愿意做预先的投入,而寄希望于“新机遇”的奇迹出现,把“抓住市场机遇”作为本身发展的希望。这种思路使物流企业容易失去发展的战略目标,忽视项目开发和运作所需的人员、制度、技术储备与积累,从而反过来影响新客户开发的成功率和开发完成后运作的成功率。同时,由于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人员、制度以及技术的积累,即便“新机遇”出现,企业也不具有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不分析企业自身的相对优势,不建立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进行相关的人员、制度、技术积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见放枪,不见结果”。寄希望于机遇,忽视企业的人员、制度、技术储备和积累是物流企业开发客户能力和运作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5面向运作规律还是面向运作进度
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服务的高品质。所谓高品质是指除了服务在功能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外,还有在成本、可靠性、可维护性(统称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指标。这也正是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与国外服务水平的重要差距。根据调研显示,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对服务安全性都有相应的承诺,但是真正做到如何设计却没有考虑到,
这种高品质对许多保证和提高服务品质的过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系统分析、仿真、测试、验证、综合等,是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品质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有很多的物流企业对这些要求控制不严密)。但是却有许多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是特别关注客户开发和运作进度,不按实际的服务过程规律制定计划,而以市场需求时间为节点,忽视和取消保证服务品质的过程,使服务的品质无法保证。这种低品质的服务不仅大大增大了开发客户成功的风险,同时大大降低了运作成功的几率和企业竞争力。
物流企业以市场需求的时间确定客户开发和运作的进度,导致服务问题很多,品质低下,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追求进度,忽视物流企业本身开发客户和运作的规律是物流企业服务问题多、品质低、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6面向“以人为本”还是面向“以法为本”
物流企业的开发和运作最重要的特征是团队化。由于物流过程涉及的相关细节很多,且要求有很深的程度,必须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必须建立在规范的专业分工、流程分工和协同工作的运作管理体制的法规基础上。这种运作的规律就是这里提到的“以法为本”。但是,许多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不重视建立科学规范化的运作管理体系,不重视企业的团队协作,大事宣传“以人为本”和“体现个人价值”,寄希望于“人治”创造“奇迹”,把整个的运作过程成功寄托在某些“能人”身上。
例如:许多物流企业宣传“寻找人才”,“以人为本”, 往往把运作失败主要原因归结到未找到高水平的人才上。因此寄希望于人才奇迹,忽视制度建设是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低、状态失控,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最后的问题是我们应怎么样进行开发和运作管理呢?这主要要从我国物流企业战略与运作组织结构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1.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我们怎样做物流企业战略呢?第一是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3~5年)和近期发展战略1~2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描述。第二是运作费用需要明晰,包括资源采购费用、运作外包费用、人工费用、培训费用、资金周转率等等。而且,我们什么都想着自己来单独做一些事情,比如买车、盖库、上系统等等,从社会物流的角度出发,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而对于发展应建立于外部资源基础上的思维观念是缺乏的。这个思维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喜欢独立做习题“打好基础”的思维有关。我们似乎不太习惯在别人的基础上作文章。第三,物流发展的进度过快,受众面过宽是决定物流运作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国内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重视“小、快、灵”、重视新客户的开发,但对风险较小的“现有服务增加新功能和深度挖掘客户潜力”认同不多,总希望能有一个突破,创造一个卫星,而对现有服务过程的修正和改进愿望不强。但这不是“UPS”初期的发展思路,他们的思路刚好相反。
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归纳起来有四种:战略一,根据本企业当前服务水平情况,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竞争力。这一战略风险小、竞争力弱。战略二, 根据当前服务发展水平,对先前的服务项目进行升级换代、持续改进。这一战略风险较小、竞争力较弱。战略三,根据本企业当前面对的市场状况,开发其他服务产品,扩大现有市场。这一战略风险较大、竞争力较强。战略四,完全开发新的服务产品,进入新型市场。这一战略风险大、竞争力强。
从战略一到战略四,物流企业应认真思考:我应该定位在哪?我国的物流企业喜欢定在第三、第四,而UPS、FEDEX等物流企业一般都定在第一、第二位,难道他们不知道新产品、新市场的风险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可以跨过进度过快、受众面过宽而造成的风险,然而我们国内的少有能够承担的,大概也就中远、中海、中外运能够承受,所以其他的物流企业还是应该以扎扎实实的物流策略来发展的为好。
2.物流企业运作组织结构:目前我们物流企业的运作组织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呢?
(1)层次分工不明确。运作组织应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分工,比如分成市场营销部、业务拓展部、客户开发部、运作管理部、配送管理部、客户服务部、技术信息部等。但是,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采取一种详细的专业化分公司的模式进行组织架构的运作,完全只是简单的遵循运作3步法,市场销售部、运营管理部、客户服务部,其他的只是简单的后勤管理部门,这种简单粗暴的组织架构使我们的运作过程从来不追求细化,只是要得一个大概。而且在我们的运作组织架构中,所有的东西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客户需求分析到运作目标的目标定义、实施方法、最终结果、测试与验证完全由物流项目组自行完成,而没有第三方的介入,总之,这种运作组织架构给人的感觉就是只站在一方的基础上,不具有客观性,从而给客户开发也带来一定的阻力。
(2)运作流程和阶段划分不清。运作阶段划分是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运作阶段可划分为市场销售阶段、运营管理阶段、客户服务阶段、后勤保障阶段等,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求进行详细的二次划分。但是国内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划分模糊,分工不够。
物流企业发展 篇3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问题;发展对策
现代物流从实质上讲就是第三方物流,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要首先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衡量物流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实际却是十分落后和缓慢的,综合物流企业只占整个物流企业数的2.9%,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60-80%的比重比起来远远落后,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极低的。这与越来越多的企业物流外包的物流需求发展也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1.第三方物流
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的定义,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其含义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它提供的是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也就是“顾客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而不是传统储运的“我们能为顾客提供什么服务”。
2.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第三方物流可以分为综合物流(如综合物流公司)和功能性物流(如运输物流公司、仓储物流公司)。一般来讲综合物流才是第三方物流,而运输物流、仓储物流仍是传统的物流,只提供仓储、运输等单一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这种区别的关键不在于由谁来承担物流服务,而是以什么方式提供物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运输、仓储只是第三方物流的组成部分,而第三方物流则根据供需双方需求提供多功能的物流服务,其服务范围包括运输、仓储、物资配送、EDI信息交换,以及订货履行、自动补货、包装、进出口代理等,涉及企业整个供应链;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注重的是信息化、科技化,其最大附加值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而不是靠提供低价值的一般性服务。因此,不能把一个纯粹的仓储、运输公司称之为第三方物流公司。
3.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集中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产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核心业务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就是企业物流外包的原因,在国外,物流外包企业占80%。
(2)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使企业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从而减少了运营物流的成本;还可以减少直接从事物流的人员,削减工资支出;可以降低存货水平,削减存储成本;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渠道,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费用。
(3)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能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等也可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保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4)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构筑供应链体系。企业自营物流,要面临投资的风险。如果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那么企业就将投资风险转嫁给了物流公司,从而可以规避投资风险。第三方物流还可以通过一体化供应体系的建立,加强对上下游供应商的控制,构筑一体化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市场控制力。
(5)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拓展市场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通过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形成一种战略伙伴联盟,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完备的设施、训练有素的员工和先进的运送网络,帮助自己改进服务,宣传品牌,扩大影响。实力强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内外都有良好的运输和分销网络,这样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拓展自己在国内、国际的市场。
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因而,第三方物流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达到25%,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左右,只占物流市场的2.1%。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物流观念落后,市场需求不足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为第三方物流的所占比例仅分别为19%和18%。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需求的匮乏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的调查,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公路运输企业户均运营车辆仅4.43辆,2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全国只有174家,企业小而散乱的现象十分突出。由于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
3.技术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周转慢、效率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要
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仍比较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效率低、效益差。信息系统不健全,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现代物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程度较低,致使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受限、运作成本大,配送速度慢、安全性差,极大地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服务,物流增值很少。
设备陈旧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
此外,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也成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第三方物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化地发展现代物流,避免物流业的浪费和“二次革命”
要规范化地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市场准入制,避免“类物流”企业进入。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发展现代物流的行业规范及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物流企业的分类管理,控制规模小、技术单一、服务功能差的“类物流”企业涌入,避免物流市场无序竞争,避免物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物流企业的“二次革命”。
2.按照物流流程进行传统物流企业改造,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1)传统物流企业应积极向第三方物流转化。传统物流企业不应是简单地增加一、两个功能,而是要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物流流程再造,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促使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积极开展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再造,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性和复杂性以及企业对核心竞争力和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生产企业可以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与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物流流程再造和供应链一体化,逐步把物流系统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扩大物流外包或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
(3)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再造,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商贸流通企业,要利用商贸流通渠道优势和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基础条件,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物流模式,实现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3.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技术基础,是第三方物流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今后要加大信息化投入,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广运用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快速反应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使物流配送朝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适应性和服务效率。
电子商务是未来贸易发展的趋势,也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物流网、贸易网、结算网、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使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的发展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增强新的动力。
4.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
作为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这种方式即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物流一体化和第四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正逢其时,对于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这是最佳的发展方向。
5.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壮大企业规模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是能提供综合服务功能的各类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规模效益。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急需规模化发展。
要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积极开展物流企业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发展信息化、大型化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打造我国自己的物流品牌,提高国内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与国外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参考资料:
[1] 樊宏,吴海民.新编物流管理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347-349.
[2] 宋之苓.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2-15.
[3]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EB/OL].http://www.jctrans.com/2007-1-29
[4] 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http://www.jctrans.com/2007-3-7.
物流企业发展 篇4
冷链物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大,冷链产品的需求量也必然不断上升,这给予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子、医药、轻工、化工等行业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但当前我国的食品物流安全仍然是物流企业的软肋。食品变质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剧食品安全纠纷的发生频率。另外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冷库资源和冷藏车资源相对紧缺,易腐食品大多都是通过普通物流运输,使用冷藏运输的相对较少。我国食品消费量近两年呈现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十年内冷冻车的使用量将会逐步上升。
二、当前物流企业中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监管机制匮乏
监管机制缺失是造成行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对于易腐食品和药品的加工运输最后拿到消费者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密切联系,减少食品药品在运输中的时间。大多消费者认为只要保证食品药品在运输过程中控制冷库温度,就能够确保食品药品不出现腐败变质等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单纯的控制运输温度并不能延长食品药品的保质期。另外一些食品药品供应商使用自带物流运输食品药品过程中,并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运输,也是造成食品药品变质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缺乏相关的行业监管机制,即使物流企业或者产品供应商不能使用合格的冷藏设施也不能及时的排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一些供应商即便知道应该使用冷藏运输,为了减少成本宁愿冒险违规运输,缺乏行业监管机制是导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过程中需要常抓不懈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运作成本高昂
物流企业在发展冷链物流的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发展障碍,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冷链物流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设备的耗费相对较大,冷链物流对于冷冻技术和储存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是造成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发展冷链物流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因素是导致物流公司对冷链物流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以易腐食品运输为例,一些运输销售企业并不是不知道冷冻运输能够保证食品品质和口感的减损,而是考虑到使用冷冻运输的方式会大大增加物质成本,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食品药品的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导致一些生产企业冒险使用普通运输的重要原因。
(三)融资障碍影响发展规模
对于绝大多数的私营物流企业而言,发展冷链物流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融资难的问题,虽然一些地区的冷藏车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对于冷藏运输的需求,但是一些物流企业不敢冒险发展冷链物流领域内的业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有效解决融资难题,融资难已经成为发展冷链物流业务的重要障碍。另外对于多数的物流企业而言,冷链物流运输属于新的服务内容,在该领域内的运作流程和运作模式并没有很多的可以参考借鉴的模式,因此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重要障碍。冷链物流是以保证品质为目的,而不是以完成运输为目的。因此保持低温环境需要有完成的供应链系统,但是保持完整的低温供应链系统对于技术要求和设备要求普遍较高,发展冷链物流所需要耗费的成本是普通物流成本的4倍。
三、完善物流企业中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
(一)提供政策支持解决融资困难
解决融资难问题是确保物流企业能够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保证。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确保冷链物流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中国人民银行也可以给发展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减少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初期成本,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可以采用新的质押模式,仓单质押就属于一种可以尝试适用的新型的服务项目。这种融资方式不仅给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资金,帮助物流企业扩展新型业务,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减少了我国物流企业冷链服务水平和国外冷链服务企业之间的差距。另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对农副业产品冷链物流给予必要优惠政策,扶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
(二)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其中较大的障碍在于没有形成行业标准。造成供应链之间缺乏配套的沟通协调机制,难以及时准确地传递市场动态,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强制性的行业标准是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应该制定关于冷链物流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只有出台强制性的法规才能够规制物流行业发展。
(三)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降低运作成本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所经营的冷链物流业务不存在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是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缺乏整体上的规划协调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运营成本的浪费。由于冷链物流的终极目的是保证运输商品的质量,在低温运输的过程中,不能确保低温处于持续不间断的状态,就会造成断链的情况发生,除了政府应该致力于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外,行业协会也应该在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
参考文献
[1]宁晓丽.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20):68-69.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篇5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邓云才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燃料和辅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钢材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物料和半成品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组成,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供应链。
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成本很大的比重。钢铁企业的物流量大,如果全国年产钢3.0亿吨,那么,输入和输出各种原、燃料、辅料、成品钢材和固体废弃物等的物流量是13.5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4.5吨),企业内部物流量是33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11吨),人们曾将其称之为“钢铁大游行”。这里的物流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一.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流的发展,而且整体水平不高。
1.在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的只是少数几家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
2.钢铁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从运输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的运输手段较单一,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另外,企业内部运输方式较少,铁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大;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
3.钢铁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
企业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4.钢铁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部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钢铁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6.钢铁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7.传统钢铁企业多数是按计划进行生产等活动,不重视订单管理的作用,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即加大了库存量而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据资料显示,在英国,各种物流开支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在美国,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最高可达32%;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多在50%以上。现代企业的生产要求从按订单生产出发,选用准时化生产或生产资源计划或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实施准时化采购和配送,将采购、生产、销售三者协调起来,达成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横向的双赢物流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钢铁企业物流只有与社会物流同步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受
到现代物流的魅力。总体而言,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钢铁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分享增值服务的利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车间(厂)之间的关系,使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钢铁企业要与社会资源整合。经济全球化把物流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这样,现代企业的物流就能延伸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在内的各个关联主体。企业产成品中,除了涉及核心技术的产品是自己生产的之外,其他大多数原、燃料和辅料、中间产品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企业这种少库存或零库存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经过整合的虚拟物流资源减少了企业自身的基建成本,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物流费用。
3.钢铁企业要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企业的资源、生产、销售分布在全球市场上,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企业实现其物流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物流信息系统增强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使企业与上下游节点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获取并处理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提高对消费企业需求的反应速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MRP、WMS(仓库管理系统)、BCP(条码印制系统)和RF(无线终端识别系统)等。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了流转、结算、库存等成本。
4.钢铁企业物流外包与部分功能的社会化。在工业化高度集中的今天,企业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存得一席之地。而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因此,企业将资源集中到主营的核心业务,将辅助性的物流功能部分或全部外包不失为一种战略性的选择。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是由仓储、运输等多个功能要素整合而成的。企业经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之后,不仅可以满足本企业物流的需要,还可以将剩余生产力转向物流市场,从事社会化分拨物流,获取更丰厚的“第三利润源”。
5.钢铁企业要跨行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大型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跨行业结盟,打造最优供应链”,宝钢集团和东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宝钢为东风集团提供汽车板剪切加工配送,以逐步实现东风汽车板采购的零库存。还与中船集团缔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由宝钢集团上海浦钢公司向中船集团提供船用钢板20万吨,约占中船船板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内陆钢铁企业纷纷与各大接卸铁矿石的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6.钢铁企业要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半成品生产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反映,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钢铁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体制。钢铁企业内部属于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有:
——采购:采购方式,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等;
——仓储设施:仓库和堆场数量与地点的决策,仓库和堆场的类型与设备的选择;
——库存管理:库存数量的决策,库存物品保管;
——物料处理:散状物料的卸车、分堆、混匀处理,废钢铁料的拣选、打包、切割处理,产成品包装材料选择与包装设计等;
——运输:运输方式的决策,运输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等,包
括采购运输、销售运输和企业内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运输;
——信息管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供应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原、燃料和辅料供应计划。这
些业务大多数早已客观存在,只是分属于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运输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现在需要对这些业务重组,统一到物流部门实行系统管理。在物流重组中,要求企业对从原、燃料和辅料进厂、中间过程存储、到最终产品出厂交给用户的物流全过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为此,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行使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并对供应链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
中小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代物流;思考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然性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50%以上,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这说明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其经济总量对物流的需求很大。而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长期在20%左右徘徊,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出近一倍,说明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是低的,特别是物流成本太高。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高贡献率并不能说明中小企业运行的高效率,由于中小企业目前仍然是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加上缺乏规模效益与科技含量,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大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是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中小企业自营物流存在先天不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营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这种自营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目前我国面临着极大的物流人才缺口,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差,再加之中小企业普遍对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从而更加无法吸引到物流人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样对企业物流很重视,我国的情况正与之相反。
中小企业物流的外部环境后天乏力。中小企业物流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以“分包”方式为主,“外包”干线发运、市内配送和仓储、包装业务,“外包”家数在2~10家,有的甚至达到10家以上,企业物流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因而也就很难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上离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中小企业难以在当前物流环境下从市场上获取满意的物流服务。
以上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物流的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物流方式,中小企业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物流方案与对策。
三、中小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积极创造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有利环境。首先,大力改革现行的行业部门管理体制,打破分割状况,实行政府对企业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控制,大力扶持企业物流发展,建立社会化中小企业物流服务体系。其次,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和规范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加大力度培育我国物流市场需求和物流市场的发展。最后,逐步开放我国物流市场,加快我国物流与国际化运行的接轨,大力拓展物流发展的空间。
高度重视物流战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事实上,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外的最大的成本项目,而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在10%左右,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物流成本。中小企业本身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都不及大企业,但中小企业在产品价格上和对市场需求反应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通过物流管理更能在节省产品成本方面发挥自己优势。
学习和应用供应链思想,整合和优化中小企业物流系统。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比较完整的供应链。这样使企业尽量减少“中间层次”,而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节省开支,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同时利用第三物流提供的储运、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输送及流转系统,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降低库存、简化手续和提高保障程度。
与其它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的中小企业签定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这些中小企业同处商业行业,水平一体化物流管理可使同一行业中多个中小企业在物流方面合作,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由于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中小企业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而且降低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互联网出现使得小公司不需要EDI也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物流公司的服务。客户可以利用物流公司的网站进行存货控制。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连接客户的数据系统及仓库管理系统,让管理层能在网上及时监管及规划存货的流转及补充。因此,网上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让管理层能有效率地管理其供应链资料,充分掌握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转状况。
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引.中小企业如何优化物流管理[J].河北企业,2006, 11:20-22.
[2]律德启.中小企业突围九种思想误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2:29-31.
Thinking about Modern Logistics of SMEs
Li Qing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Xiangf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SMEs must suit their structure to circumstances, place importance on logistics strategy management. SMEs also can use supply chain to reconstruct and optimize their system of log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constitute logistics alliance each other. Finally, SMEs aught to carry actively out logistics of EC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我国石油企业物流发展问题 篇7
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现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企业构成了我国主要的石油经济体系, 三大石油企业200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 316.36亿美元、1, 105.20亿美元、160.38亿美元, 在全球500强公司中分别名列第17位、第24位、第469位。但是,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在经济总量、资源占有、赢利能力、经济规模、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受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公益金与成品油倒挂 (由于进口及国际油价的变动导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 等因素的影响三大石油公司利润比上年下降了31.3%。石油企业物流就是石油石化产品 (含天然气) 从勘探、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到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发生的采购、仓储、运输等的物流活动。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就是对上述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及协调。
二、我国石油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的物流还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特征, 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储运, 远没有赶上全国物流发展的态势。 (表1)
三、解决方法
1、针对石油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树立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 切实开展实施; (2) 摈弃重视显性成本, 忽视隐性成本的落后思想, 将石油物流整个过程当成一个系统, 不追逐单个元素的成本最优而是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加快自身的物流业发展步伐, 构建以石油石化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3) 加快物流的硬件、软件建设; (4) 制订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构建供应管理库存物流运作模式, 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强化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5) 树立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思想, 立足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包物流业务, 逐步放开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更多地采取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实现资源的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2、针对物流落后基础设施的意见。
(1) 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机遇, 将第三利润源切实建立起来。当前金融危机使石油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这个消停期整装待发, 将是有潜力企业首要做的事;经国务院会议研究决议, 物流业已成功进入了国家十大振兴产业, 这个良好的政治大背景, 可谓现在对物流的建设将会是石油企业未来保持自身经济实力的关键时刻。一切都没定型, 一切都可以从开始塑造, 塑造的好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我国石油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加大投资替换、提高物流基础设施, 建立起我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 (2) 石油企业应将竞争对手当作合作伙伴, 针对外来威胁, 为了共同利益加强合作, 构建整体的国内石油物流体系, 消除“大而全”、“小而全”, “诸侯割据, 自成体系”的局面, 建立联合采购、运输、配送、仓储基础设施和联合信息系统, 强调各系统资源的整合, 发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集合效应, 各企业对库存物资和自有车辆可以进行有效的调剂与调配, 从而形成互补, 减少物资的库存和运能的浪费; (3) 将我国较为丰富的石油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之产生“拳头”效能, 并发挥整体优势, 形成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实力, 共同抵御外部竞争的冲击, 为切实实施“做出去”战略提供可能。
3、针对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
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起到了内部沟通联系、引导协调、管理控制、缩短物流管道、辅助决策分析、支持战略计划和价值增值的作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要求BPR (企业流程重组) 向BT (企业转型) 发展, MRP (物料需求计划) 向价值链管理的发展, DSS (决策支持系统) 向VO-M2IDS (面向虚拟组织的人机智能化决策系统) 发展, 结合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在物流设施选址、物流路径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UML建模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销售时点系统 (POS) ,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及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 从而实现石油企业的单证格式化、报文标准化、处理自动化、软件结构化、运作规范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4、针对物流人才问题。
(1) 国家应颁布相关政策, 鼓励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以及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提高; (2) 企业应该与高校联手合作, 投资于相关高校与其一起培养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级物流人才; (3) 企业当前拥有的物流相关人才应根据自身需要将经验的积累与在职教育培训相结合,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国有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 将真正的有能力的物流相关人才引入企业, 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前景展望
可以想像在这个非常时期, 如果以石油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能够得到好的规划和发展, 收益和受益将是巨大的。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为经济恢复提供良好的后劲力量。现在结合国家振兴政策的引导,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重大贡献;物流产业发展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优化配置物流领域中的各种资源, 改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对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昊清一.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有关政策建议[U].商贸经济, 2003.
[2]余世明.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篇8
1 更新物流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 物流业应该属于服务行业。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改变过去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思想, 改变过去只重视市场促销而忽视物流管理的状况, 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 建立现代物流管理模式, 重视供应链管理, 从服务角度出发, 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原则, 开展适合于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新的服务模式, 甚至实现客户定制物流服务。
中小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企业一般会首先寻求实现物流服务的一致性, 然后再提高交付速度。物流的作业表现一般通过能否适应通常和异常的顾客需求中是否灵活以及故障的恢复来考察。服务可靠性涉及到物流的可获得性和作业效率的精确衡量。只有全面的衡量才有可能确定总的物流作业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服务目标。
综合运用各种运作驱动的方法, 把物流运作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和决策。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 加速物流运作的方法, 达到准确预测、尽量减小库存, 甚至实现零库存, 大大减小资金的成本,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从而达到减小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2 树立全面人才观, 注重人才培养
我国物流人才相对匮乏, 相关的教育、培训、理论都处于落后状态。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经过正规物流职业培训的都不足5人, 企业员工的学历普遍偏低, 主要是初高中毕业, 其次有较少的职高、大专学历, 即使是在效益相对较好的中小物流企业中, 高层治理职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也非常少, 这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中小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迅速提升品牌形象, 赢取更多市场份额, 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必须在物流供应链思想指导下, 加强与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社团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加快培育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认识物流政策法规、把握现代物运营理技术的物流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 加强技术骨干的培养, , 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在经验和技巧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积极参加物流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3 提升管理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流管理成本的核算一般是根据行业以及历史情况确定一个固定比例, 乘以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计算得出。企业需要对物流成本的构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具有对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进行分析和动态成本计算的能力。要掌握使自己的物流能力与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艺术, 对顾客的承诺是形成物流战略的核心。
企业物流成本是仅次于原材料成本的最大的成本项目, 而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 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物流成本, 并且大大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因此, 中小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 去考虑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物流活动的有机结合, 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在节省产品成本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从而有效地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使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 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 使企业物流从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 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降低成本:
(1) 建章立制。建立完善企业核算制度和方法, 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建立与之相吻合的成本考核制度, 加强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监督。
(2) 加强供应链管理。整合优化供应链的过程管理, 提高供应链活动的效率, 以降低物流成本。
(3) 责权结合。建立物流责任管理制度, 不同部门的物流负责人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把领导责任和物流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4) 物流合理化。推行综合性的专业配送, 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和改进, 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4 加快物流现代化, 提高服务质量
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成果, 使企业物流从操作技术、设施设备、配送工具, 从流程控制、信息处理到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全过程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中小企业必须充分发展现代化产品制造技术和市场分销系统, 不断导入和融合现代物流的新思想、新技术, 实现产品制造分销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功能统一和高效互动, 最终达到适应并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物流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 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实现“零库存”。因此, 信息掌握得越充分、越准确, 就越可能减少库存。中小物流企业必须寻求一个既节约资金又方便快捷的途径实现信息化。当前, 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和信息, 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及功能的共享,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不失为一个良策。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物流MIS, 实现业务的及时监控反馈, 确保最好的服务效果, 也能真正让客户更放心和满意。
物流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要以专业化为条件, 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整合, 提供一整套物流的增值服务。要在各中心城市之间建成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建立高效能的机场和港口, 发展集装箱运输, 建立立体仓库等等, 发展代理、配送连锁经营等新的物流方式和经营方式, 发展集约型的配送制, 推进连锁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
5 创新管理模式, 降低经营风险
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物流企业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只重视市场促销而忽视物流管理的状况, 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把物流运作建成一个以满足经营需要为目标的供应链体系, 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优化配置方式, 实现物流功能一体化和物流配送市场化, 不断提高物流效益, 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科学系统, 有效的物流采购管理操作平台。强化管理, 明确职责, 规范业务, 降低成本, 高效运作, 增加收益, 形成企业独有的物流采购优势, 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持久发展提供动力。
与其他物流企业结盟, 优化运作体系, 协作经营。在已有的物流资源难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时, 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 通过资源互补、合理运作、共享利益, 不断优化物流运作流程, 实现物流经营的顺利进行。
中小物流企业要引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建立动态物流安全管控检测与分析, 建立物流风险评价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异常报警系统, 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财务收支管理方面, 要防范经营风险, 增加财务收入, 节约财务支出, 实现经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要对新型物流风险发生有充分的准备, 增强物流安全与弹性, 制订应变措施和应对风险的工作流程, 建立健全风险应变机制, 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企业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
总之,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运用战略眼光, 增强服务意识, 狠抓创新管理, 加快物流现代化, 确保企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摘要: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势介入, 使物流业显示出强劲的动力, 但随着竞争日益加剧, 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旨在分析加快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策略, 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策略,更新观念,创新管理,物流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之泰,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探讨新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J], China Ocean Shipping Monthly, 2001, (3) .
[2]杨伟文, 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6) .
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浅析 篇9
关键词:福建,民营物流,发展,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物流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邻, 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随着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福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给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拒统计, 福建物流企业有数千家, 当中民营企业占大多数。这几年, 随着物流市场的扩大化, 国外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分饼的行动中来。面对国有物流企业与国外大中型物流企业的两面夹击, 福建民营物流企业该何去何从呢?
一、福建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整体辐射效应为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主要指台湾海峡西岸, 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 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 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 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 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海西经济联系网覆盖闽粤赣浙20个城市, 分别为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龙岩、浙江的温州、丽水, 衢州, 广东的梅州、汕头、潮州、揭阳, 江西的鹰潭、上饶、赣州、抚州市。从2006年全国“两会”把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去, 这为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与台经贸和各项交流项目的不断扩大, 福建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地区, 截至2009年底, 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9743个, 实际利用台资492.8亿美元。其中在闽落户的台资投资项目共计10091项, 累计吸引台资216.36亿美元, 占比43.9%。两岸贸易的蓬勃发展, 使得物流需求显直线上升形式, 这位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 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 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北面、西面和南面分别与长乐市、福清市和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重点推进六大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区、国际旅游发展区、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港区、科技文化产业区、城市发展区。
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有利于加强全方位招商引资、建立新的产业链条区域、加强两岸商贸合作区, 使其形式“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 提升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度, 使之成为拓展海西沿海城市话格局的新增长点, 为其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2. 福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福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构建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绿色和谐的海西高速公路网;铁路已形成4条进出省通道, 加快建设快速干线铁路。温福铁路通车、福厦、龙厦、厦深、向莆等快速铁路的建设。依托福州港务集团、湄洲湾港口开发公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三大主体, 分别加大力度, 开发福州、湄洲湾、厦门三大港, 打通港口集疏运通道, 改善港口和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机场建设取得新进展, 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和条件的不断推进, 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在发展上具备了强有力的基础做支持。
3. 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促进了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变
目前, 以Fed Ex、UPS、TNT、DHL这四大跨国物流企业巨头静静盯住中国这个市场。跨国物流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业务能力强, 突出特点是业务附加值高, 能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这些大型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促进福建民营物流企业改变其原有方式, 提高其服务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 只有转变起经营方式才能在优胜劣汰中站稳脚跟。
4. 福建省政策扶持为福建民营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近几年, 福建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在其规划中, 明确指出保障物流用地、确保物流通畅、拓宽融资渠道。一直以来, 福建民营物流企业面临着用地困难、车辆流通过程中收费过高、资金周转困难。政府的优惠政策给相关物流企业吃了定心丸, 让他们能够向规模量化、产业质化、服务优化转变。
二、当前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发展受限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物流专业人才奇缺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业跨越性的发展随之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的物流人才及其人才储备。虽然各高校紧跟社会变化设置物流专业, 但在客观上只是杯水车薪, 初级的物流人才缺乏实践性, 中高级人才发展有限, 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物流人才实践性、理论性、创新性的培养成为发展物流教育的一大难题。物流人才职业发展的提高、实现机械化, 薪酬的配比性成为企业储备物流人才所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2. 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起步晚, 普遍存在规模小、运输布点少、运营成本偏高、固定资产少, 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首先在民营物流企业中, 大多数企业没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 基本靠人力装卸搬运, 这样造成成本过高, 企业本身现金流就有限, 在没有配套的专业化管理下, 导致服务质量差, 形成付出多收益少的局面。而要改变其现状就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二是现资金来源最主要是向银行进行贷款, 由于国家对银行贷款考核严格并且随着这几年利率的不断攀升, 给自身基础就薄弱的民营物流企业增加了融资的困难。福建省众多物流企业希望在融资上能给他们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三是民营物流企业未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在循环上不能做到良性运转。
3. 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 物流信息技术普及率偏低
首先, 福建省民营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低, 无法形成物流一体化和现代化。“散、小、弱、差”是福建省民营物流企业突出的弱点, 民营物流企业在组建过程中, 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屈指可数。除了少数知名的企业外, 大部分企业服务能力和品质都偏低, 导致顾客反馈差, 使得民营物流企业在市场上口碑下降, 无形中与国际物流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 造成恶性循环。使得近几年国际物流企业进军福建市场时, 出现收购民营物流企业现象, 轻松占据本有的市场份额, 使得本国的竞争力下降。二是物理信息化较弱, 其中存在大量问题, 如观念、管理、标准化问题等。观念问题:认为建立信息化是浪费资金, 是赶“时髦”, 除非万不得已, 不会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问题:民营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 业务流程不清晰, 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在对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上没能形成整体性。福建省很多民营物流企业, 没有配备配套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 与外界进行沟通的工具还是停留在初期的电话、传真上, 使得物流服务效率低下, 准确率不好, 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凭证。标准化: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标准化会降低生产效率, 多头管理导致物流行业标准化矛盾突出, 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信息格式不统一, 接口不统一, 阻碍了物流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4. 民营物流企业价格竞争激烈
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明白进行物流外包能给其带来空间利润, 使得自己能够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大量业务的进入使得物流企业的市场活跃起来, 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员增多, 品种也多样, 从单一的运输到报关、代收费等增值业务的扩展。民营物流企业想在市场这块肥餐中分得一份羹, 各民营物流企业用降低成本来迅速占领这个市场, 降低成本带来了服务低下, 破坏了市场本有的竞争机制。市场占有率固然重要, 但牺牲服务质量来提高占有率是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福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对策
1. 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 人才需求量骤增, 而福建在物流人才上缺口重大。首先, 福建省需要引进一批物流专业的中高级人才, 满足物流企业中综合能力人才缺乏的现象。二是在福建省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 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由于物流专业在实训环节投入巨大, 使得很多高校更愿意投入成本低、收益高的专业, 使得物流专业的开展受阻, 政府应加大在其模块教育的投入。三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形成“产、学、研”机制, 培养实操能力强、适应力高、能吃苦的物流从业人才, 而非在教育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在温室中培养花朵, 应与企业联合办学, 并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岗前培训。
2. 创造良好的内外部金融环境, 加大对民营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 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 加速周转和增值, 在内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应参与物资购销合同的审核;资产的分配、使用应严格按照资金计划继续, 并且进行严格的各项资金审核制度;资金回笼, 财务人员必须自始至终进行监控, 避免产生坏账。建立资金定额管理;搞好资金筹划, 提高资金使用率。二是进一步强化物流产业的地位, 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中, 并为其提供体制、政策和法规保障。政府应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作为国家、省扶持物流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 配套资金应按财政体系分级负担, 支持物流项目的建设, 给民营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合同, 对于合格企业应放宽贷款额度, 加速民营物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 提高专业度, 物流信息化
首先, 建立起标准化、国际化服务理念, 加快自有传统模式的转型步伐, 同时改变其人海战术, 投入自动化设备, 达到节约成本, 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应提升民营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让民营物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物流专业化和信息化对效率提高的好处, 并且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去。三是对于民营物流企业来说, 应优化其管理模式, 建立起健全的、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 并根据具体自身情况进行优化。对福建民营物流企业来说, 物流的信息化的建立需要企业自身立足长远, 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坚持走信息化道路, 构建属于自己特色的物理信息系统。并且加强与政府部门、信息化设计商的沟通和协调。
4. 建立公平健全的价格竞争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物流的需求显井喷式发展, 服务业竞争激烈, 市场必须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下, 抑制价格战、垄断现象的出现。民营物流企业间的低价竞争路线会随着各种成本的上涨, 进入两难境界, 民营物流企业应走差异话路线, 走好自己特色的服务。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个指导价格, 企业可以上下浮动, 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 用良好的机制来规范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小晶:《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物流企业发展 篇10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有物流行业税负较重的说法, 甚至个别学者认为高税负是物流行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认为, 这种说法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物流行业的总体税负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处于较低水平, 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减税, 更多地在于从宏观层面上尽快消除中国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不相兼容性对物流业的消极影响。
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现状
很多学者认为物流行业税负重的一个主要依据是物流行业的重复纳税问题。在营业税制下物流业确实存在着重复纳税现象。如某运输企业A是自开票纳税人, 承接了某项的货运业务, 有1000万元的运输收入, 在向货主结算运费时开票, 则需缴营业税30万元,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自己承运, 需组织以B为代表的其他运力共同参与。如果B获得运输收入为8 0 0万元, 那么当B开票向A结算时又要缴纳按3%计算的2 4万元或按5%计算的40万元的营业税。在这种情况下A就这一单的运输业务, 实际只获得了200万元收入, 却缴纳了以1000万元营业收入为基数的营业税。这种现象在联托运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仓储租赁业务、代收代缴费用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因为一票货运业务往往需数家运输公司参与才能完成。
理论数据可能是这样的, 但对物流企业来说重复纳税的感受并没有那么严重。就其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采取了抑制重复纳税的措施。一方面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税务总局陆续联合批准了一大批试点物流企业, 将这些物流企业的最初按照营业额全额征收调整为将承揽的运输业务或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 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国税发 (2005) 208号];还针对特殊企业出台了分包运输和联运业务的营业税纳税的具体规定;另一方面2012年初我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本次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 应该说物流行业由营业税改增值税能够消除重复征税, 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税负。其次是营业税属地方税范畴, 各地方政府为扶持本地的物流业发展, 阻止本地税费资源外流,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扶持政策。再次是企业采取各种避税措施;据了解, 就绍兴市区而言, 每年的物流费用在64亿元左右, 但实际在本地财税开票的只有8亿左右, 流失的竟达八分之七。
如上所述, 物流行业重复纳税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但只要在制度层面加以调整, 重复纳税现象就会弱化或者消失。因此我们认为从物流业存在重复纳税的现象并不能得出物流行业税负重的结论, 应对物流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才能做出理性判断。
评价某个行业税收负担水平的常用方法是计算社会平均的税收负担水平和这某个行业的税收负担水平, 然后进行将这两个水平做出比较, 从而得出该行业税收负担水平高低的结论。如果我们用中国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的统计数据的合计数来代表中国物流业的相关数据, 并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2004年、2005年和2006年、2007年相关数据计算比较;那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并未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结论。依据国家税收收入和GDP数据计算社会平均的税收负担水平分别是16.9%、16.79%、17.97%和19.82%;而同时期物流行业上交国家的税金与该行业增加值的比率分别为7.2%、7.39%、7.66%和12.9%。依据国家税收收入和企业利润数据来计算的社会平均税负水平分别是136.9%、122.5%、114.8%和100%;而同时期的物流业上交税金与该行业利润的比率分别为1 2 6.4%、6 6.9%、8 3.3%和64.8%。依据国家税收收入和社会营业收入数据计算的社会的平均税负水平分别是8.4%、8.2%、8.6%和9%;而同时期的物流业上交国家的税金与该行业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4.5%、4.2%和4.9%、5.9%。从上述几组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即个别学者提出的中国物流业税负较重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
我们认为物流企业税负没有超过其他行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物流业适用了较低的营业税率。行业税率是行业税负水平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应该说国家在设定税率时已经考虑到了物流业可能发生的重复纳税的情况, 中国物流交通运输服务执行的是3%的税率, 仓储及其他服务执行的是5%的税率。这样相对较低的税率设计就已经决定了中国物流业的综合税负不可能超过中国社会的平均税负水平。同时由于本文前面所分析的物流业并未全面发生重复纳税现象, 这就使得物流业相对税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成为可能。
物流业减税与促进物流行业发展问题
面对如何能够快速提高中国物流业的投资回报率问题, 中国理论界有一种减税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用样本期间的有关数据来描述, 其基本含义是:如果样本期间物流企业的总资产分别为32606、36198、39230、47940亿万元, 那么样本期间中国物流业的减税程度就应当是472.78、495.91、678.68、723.89亿万元。我们不敢苟同减税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某类企业经营的结果全部由其他纳税人来为其买单, 显然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不仅容易降低社会经济效率, 而且可能降低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国家对某个行业的税收政策是影响社会投资人对这个行业投资测算的重要因素, 如果这个因素是不确定的, 那么必然会增加对这个行业投资决策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更加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国物流行业投资报酬率较低的成因是其他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来自税负过高;如果单纯利用税收杠杆来解决问题, 必然会掩盖其他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许会发生与其目的相反的结果, 使中国物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混乱。
物流企业发展 篇11
一、发达国家“逆向物流”发展经验与态势
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统计信息,2011年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预计可达1.8万亿美元,今后30年内,这一数字有望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有5.6万家相关企业,从业人员130万左右,年产值2360亿美元;日本的从业人员达1400万,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总体而言,国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起步早,逆向物流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一)国际企业纷纷强化逆向物流竞争战略
目前,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已将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如诺基亚公司在墨尔本设立了一个亚太地区逆向物流中心,同时在周边各国的首都或地区中心设有25个“客户关怀中心”;Sun Microsystems拥有国际零部件翻修中心,来自亚洲或拉丁美洲的零件经过翻新,可以达到最新设计的要求;惠普和爱普生则生产可重复填充利用的打印机墨粉盒;伊士曼、柯达制造再生循环照相机……与此同时,专门从事逆向物流中某一环或几环工作的公司也应运而生。美国的Genco公司利用自身的逆向物流网络帮助制造商和零售商设立“返品处理中心”,并设立相当规模的再生工厂,把可整修后重新销售的返品进行整修、包装后重新融入正向物流销售;Sims金属处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废旧金属和电子废料再生企业,专门从事废旧金属和电子废料的购买,加工和销售……
(二)美国废旧汽车回收利用领先全球
废旧汽车构成中约有70%是金属,属可再生资源,其余的30%是塑料、纤维、木质、橡胶、玻璃、陶瓷等,这些材料由于处臵费用过高或再生材料的品质不及原材料,绝大部分被填埋而给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美国由于年报废汽车量大,已基本形成了汽车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体系。目前,美国有15000多家废旧汽车拆解公司,20000多家汽车部件再制造公司,它们能够将有再利用价值的发动机、电机和其他零件拆卸翻新,重新出售。在美国,95%的废旧汽车得以回收,每辆回收车上被再利用的零部件重量超过该车总重量的大约75%,废旧汽车回收已成为一项年获利达数十亿美元的崭新行业。
(三)日本废钢铁资源循环利用国际先进
日本工业发达,废钢铁资源循环利用管理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十年来日本废钢回收总量中,65%~74%的社会废钢是由“废钢收集点”回收的,这样的收集点约有1.8万个。废钢收集后经分类,除去可直接供给钢厂的,其余送“废钢加工处理业”的加工厂进行加工。这样的加工处理厂约有1300处,属于日本铁源协会会员的约有902处,约占69.4%。日本钢铁再循环协会数据显示,日本在1992年以后成为废钢的净出口国,2010年出口647万吨废钢,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废钢出口国。中国则是日本废钢的第二大买家,占日本出口量的42%。
(四) 欧洲电子废弃物处理水平享誉世界
以德国为例,据德国废物管理及再生利用协会(BVSE)介绍,目前德国每年的电子废弃物约为2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5%,其中电子废弃物的60%~70%由市政当局公共废物管理机构收集,30%由私人公司收集。德国电子废弃物收集系统由4500个公共废物管理机构设立的收集点,30000个商业收集点,以及l000个生产商提供的收集点组成。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主要有Pro Return体系、ENE(欧洲生态网)、废物管理公司体系和ERP(欧洲再生利用平台)。处理工厂的技术水平很高,基本上依靠自动化机械设备和系统,处理过程中不产生废水,针对处理中产生的少数废气则设计有专门的废气处理系统,确保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目前,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均采用与此类似的技术和工艺。
二、我国企业推进“逆向物流”总体状况及不足
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有5000多家,回收加工厂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40多万人,虽然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较强产业规模(如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逆向物流总体发展依然存在较大劣势和不足。
(一)企业“逆向物流”发展意识薄弱
总体而言,我国企业大多关注正向物流的合理配臵、有效运作,对逆向物流的发展缺乏足够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回收责任意识淡薄,认为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缺乏逆向物流活动复杂性认识,不重视逆向物流管理,认为只要投入很少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处理产品的逆向物流。企业对逆向物流的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废旧资源浪费严重,利用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可回收利用而没有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高达300多亿元,每年大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没有被有效、无害地回收利用。
(二)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有相当数量的汽车已进入“老年期”。然而,有关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却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首先,回收拆解企业数量少,废旧汽车回收率低。我国目前正规的拆车企业约有1000多家,其中60%~70%的企业年拆解回收量不到100辆。由于回收拆解企业处理能力小,报废汽车倒买倒卖的现象严重,大量应该报废的机动车流入二手车市场或贫困地区。其次,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废旧汽车回收的环保要求低,对拆解场地基本没有要求,不易处理的材料如塑料、橡胶、废油等随意堆放、倾倒、燃烧,对于无价值的废弃物仍采用掩埋的方式,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再次,从业人员素质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汽车回收行业从业人员中,企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微乎其微。
(三)废钢逆向循环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废钢需求市场,废钢消费包括炼钢、翻砂、铸造、轻工、小五金、农具等多个领域,其中主要以炼钢消耗为主。近年来,我国废钢供给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自产废钢和社会采购废钢资源供给也逐年增长,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平均废钢单耗水平仍然较低,若该指标能够达到世界400千克/吨钢~450千克/吨钢水平,则我国的废钢铁年消耗量预计将超过年2亿吨的需求量,因而废钢循环利用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四)电子废弃物二次处理水平落后
我国电子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且近年来急剧增加,然而,我国至今尚无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生产线。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在市场力量推动下,自发形成了庞大的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生产网络。拆解处理商户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主要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利用简单的拆解工具,对电子废弃物产品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类、拆解、处理,对无价值的部分(多为有毒有害物质)则不作处理和处臵。因此,这一生产网络存在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与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二次无害化循环利用理想目标存在很大距离。
三、我国企业加快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措施
(一) 提升对实施逆向物流的战略性认识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家电废弃高峰期,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的年均报废量达到500-600万台,而且未来还将持续增长。汽车报废行业亦是如此,据相关部门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以6%的报废率计算,报废量至少为900万辆;作为汽车工业最大的原材料,中国废旧钢铁的生产更是急剧增加,国内对于高质量的废旧钢铁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同样刺激有能力的企业进入逆向物流领域。逆向物流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是否予以高度重视和战略支持。客观而言,由于逆向物流也需要经过运输、加工、库存和配送等环节,与企业传统正向物流环节有交叉冲突之处,故多数企业只注重管理物流的正向部分,而对逆向部分的投入与革新却很有限,当两者发生对立时,往往会放弃逆向物流。在这一问题上企业领导者若不能从战略高度提升新的认识,转变观念,很可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丧失巨大发展机遇。
(二)高度重视供应链协同
逆向物流作为企业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多项环节,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成一体。发展逆向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上多环节合作与调配,换言之,必须从供应链整体价值增值范围来构建统一的逆向物流系统。协同是为了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物流业务流程能够服从于企业总目标,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周期的计划和运营体系的凝和效应。如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及财务间的协同;战略,战术,执行层次的协同等。顺畅的工作流,信息流,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动态的流程优化是实现企业供应链协同的有力保障。此外,还必须统一规划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考虑双向流动。例如,为了更好地实现整个船舶逆向物流供应链的协同,船舶生产企业要与相关零部件生产及再制造、报废船舶回收拆解及材料再生企业密切合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协力攻关,共同提高船舶产品及相关材料回收再利用率。
(三)构建信息系统支撑平台
逆向物流涉及领域广,产品物品多,回流的数量、品种、规格、处理方法等需要系统管理。此外在逆向物流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统一规划考虑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双向流动,这客观上要求高效能的信息化系统作为基础设施保障。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大型企业,如施乐公司、通用汽车等都曾经通过大力加强投入,引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了由退货等造成的资源损失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理想的信息系统应该强化价值链的整体功能,包括:信息流的集中协调;全物流管理-整合所有的运输,订单和制造系统;物流计划和仓库运作的序列变化;共享商务单元和国界之间的运输资源;推动购买的杠杆作用和商业原件的标准化;内部信息转化和接受新的商业流程;改善供求双方关系以支持对电子数据交换进行投资等。
(四)加强系统化大型回收中心建设
回收中心具有强大的分类、库存调节功能,具有大规模运输的优势,从而帮助企业通过逆向物流管理得到收益。大型回收中心的建设可以将进入逆向流通的产品集中到处理中心,利用其专用设备以及专业人员使处理过程更加高效。同时,大型回收中心的设立还有利于回收中心技术的进步,发挥规模经济对逆流物品进行专业化加工处理,有效缓解企业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等问题。在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企业建立回收中心可采用三种形式:一是企业通过权衡自身的投入与产出比、技术水平、逆向物流的需求量等自行建设回收中心,为本企业服务;二是一些物流突出保障型企业如大型连锁超市,依靠企业经济实力及政府的扶持和财政投入,建立同类产品的回收中心,为本行业服务;三是同一地域的同一行业的企业,通过共同参股的形式建立回收中心。
(五)发展第三方物流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进行逆向物流系统的投资,缺乏从事逆向物流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经验,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逆向物流运作具有明显优势。作为第三方逆向物流(即逆向物流外包)企业,由于专门从事物流业务,因而专业化作业能力强,质量高。相较企业内部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仓储、配送、运输等服务,并根据客户需要,对退货产品进行高效抢救、处理。引入第三方物流可以使生产企业集中主业,发展核心竞争力,降低产品回收成本。
第三方物流因其所具有的专业化、规模化等优势在分组担企业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再造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推进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加独特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Fleischmann M、Bloemhof Ruwaard JM、Dekker R, et al.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103. No.1. pp.1-17. 1997.
[2] Dowlatshahi S. Developing a theory of reverse logistics[J]. Interfaces?.Vol.30.No.3. pp. 143-155.2000.
[3] 孙秋菊. 逆向物流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 2006(9).
物流企业发展 篇12
关键词:电力,物流,趋势
一、现代物流业的崛起和特点
新的市场需求,深刻地改变了传统运输业的经营方式,集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业,应运而生并呈高速发展态势。现代物流业是一种新的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它需要运输业不仅提供产品的空间位移,同时提供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货物配送和信息交流,从而达到产品增值的目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全球化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第三利润的源泉”。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
1、现代物流是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商品流实现的使用价值、信息流实现流通主体的信息传递、资金流完成的商品交换,经过物流的位移过程,以快节奏的商品流、先进的信息流和低成本占用的资金流而达到三流统一,以创造更科学、更合理、更节约的生产消费的衔接。
2、物流配送和企业生产领域逐渐分离。
大生产和大流通是相对应发展起来的,全球经济出现的许多新兴市场带来了世界性物流增长,专业化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正从“门到门”运输发展为“货架到货架”、“生产流程到流程”的运输,大流通方式取得的最低成本和整体性超值服务已渐渐取代了企业内部的运输系统,生产企业不再自行组织运输,物流配送和企业生产领域分离是现代社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和公共物流业的悄然兴起,无疑是这种趋势的代表。
3、现代物流是多种运输方式的集合。
现代物流把传统运输方式互相独立的陆、铁、海、空各个运输手段,以及运输环节中的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从而使客户获得最佳的运输路线、最短的运输时间、最高的运输效率、最安全的运输保障和最低的运输成本,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物流是在运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是通过一定时间内物流的空间位移来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在“位移”这一特征上,运输与物流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现代物流追求的并不只是货物实质上的移动,而是各类运输功能的整合,物流要素之间的统一,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1、经营方式不同。
传统运输方式向客户提供的只是单项或几项运输服务,经营的范围相对狭窄,而现代物流不仅仅向客户提供货物空间的位移,更将各种便利寓于全方位服务之中,并通过介入客户的经营,保证企业供应链的有效运行,因此深受广大货主的青睐。
2、对仓储的认知不同。
现代物流定义上的仓储与传统运输业定义上的仓储有较大的认知区别,后者希望储存的物资越多、时间越长越好;而前者则希望储存的越少、时间越短越好。这种“零库存"的经营目标,并非是以降低运输仓储的服务价格为代价,而是通过高品质的运输配送、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去努力实现客户的“零库存’’,这一变化,导致现代仓储在现代物流的系统中,由一个单纯的、被动的存取物资的仓库堆场,变成一个综合的、能动的加工、配送、分拨物资的调度中心。
3、管理方式不同。
现代物流的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而传统运输的管理以运输为核心。现代物流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对物流客体的各类信息 (如货物名称、数量、质量、集装箱编号、运输路线、运输单位、装卸地点、收发货人等) ,实施远程、实时、全天候管理,同时也控制了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物流费用。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国际互联网、卫星导航定位等,这个管理系统还把物流商和所有相关企事业单位,如生产商、销售商、配送、保险、车站、代理、银行、保险、海关、商检、边防等部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对各类物流信息实行资源共享,为物流过程中各方所需的商务、决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现代物流对电力物流企业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各运输业无不在调整经营思路,谋划新的经营战略。而现代物流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使传统运输业的经营观念、思维方式、揽货方式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显然,传统运输业如不及时进行思路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顺应运输方式变革的潮流,必然会被无情的市场淘汰。
随着世界经济和物流实践的迅速发展,我国入世后,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和物流公司,纷纷看好我国的物流市场,他们以极敏感的商业嗅觉,在我国的主要经济区域、特别是沿海城市“抢滩登陆”,设立商业机构,建设物流空间系统。我国政府重视发展中国物流产业,在全国主要商品生产地与交通枢纽地及主要城市建设10个大型物流中心、50个区域性配送中心。交通部也规划在公路、铁路、水陆干线交汇处的重要交通网络节点上,建设类似物流中心功能的站场。国家有关部门还在研究制定现代的政策、法规,以全面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我们已踏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物流的出现既是对交通运输业的挑战,又是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对电力物流企业走向更宽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发展层次,是至关重要的。
要抓住机遇,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变经营方式。实现电力物资配送运输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变,是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全方位的转变,电力物资配送服务必须从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分段服务,向生产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程的物流服务转变,服务价格也必须向更加弹性的、多样化、组合的公开价格策略转变。以差异性服务,跳出“服务雷同、低价竞争”的怪圈,创造新的利润源。
其次是构筑以运输、仓储为基本要素的物流配送与分拨调度中心。这种综合运输服务,应当运用“一票到底”多式联运模式,服务层次从“门到门”提升到“架到架”,以最佳方式、最短运距、最少时间完成运送程序,使物流的效率与效益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再次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尽快建立电力物流企业的营销网、信息网、配送网,当然,网络化并不是一定要全部自己来完成,而是通过对现有运输资源的整合 (如铁路、公路、船公司及相关货代、船代、口岸单位等) ,来完善自己的网络,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就不能再走“小而全”的经营思路,而必须依赖于联盟与合作,包括与同行业之间的联盟与合作。目前发展现代物流要从思想上拆除行业壁垒,探求各种联营、联合的可能,避免恶性竞争。
【物流企业发展】推荐阅读: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10-15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07-04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07-25
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研究12-03
企业物流人才发展战略06-26
物流仓储企业07-18
物流企业运作05-16
国有物流企业05-16
汽车物流企业06-05
小型物流企业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