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2024-07-25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共12篇)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1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他们都是重视商品的交易成功率, 而对产品是如何送达各商家和客户的, 大多是业务谈成后再去临时选择物流公司, 忽视了对产品的退货、废弃物回收等的活动。恰恰是对逆向物流的关注度不足,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形象损害和利益损失。因此,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逆向物流发展问题。

一、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内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逆向物流” (Reverse Logeistics) 这个名词最早是由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The Cou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 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 在研究报告中Stock指出了逆向物流对商业和社会的重要性。CLM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 高效和成本经济地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 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其目标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恢复一部分价值。而在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GB/T18354-2006) 中的逆向物流 (Reverse Logistics) 定义为: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 也称为回收物流 (如图1) 。其侧重是的物品的流向方向, 涉及到企业的采购、配送、仓储、生产、营销及财务等各个部门, 在此逆向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属于其逆向物流活动范畴。逆向物流包括废旧物回收物流、退货物流、废旧和废弃物处理物流等。

二、中小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一) 从产品管理角度看

良好的逆向物流不仅可以积累产品数据, 为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也是使产品质量得以改善, 提高质量情况, 消除产品不良隐患。一方面, 企业可以分析产品退货率分布情况, 为产品的生产、库存提供依据, 为产品的设计、改进提供市场反馈信息, 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 企业在退货中暴露出来的品质问题, 将不断透过逆向物流信息传递到管理层, 提高产品潜在事故的透明度, 使管理者能够在事前不断提高品质管理。

(二) 从资源利用角度看

良好的逆向物流可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生产成本。物流的最终目标就是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是“第三利润源”。发展逆向物流,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废旧产品价格低, 来源充足, 对其进行回购加工, 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如电子产品企业可以对回收的产品进行拆解零件或维修, 对可用的零部件直接再利用, 不可再利用的产品包装及报废产品, 如金属、玻璃、橡胶制品和塑料、海绵等有机材料, 通过回收、熔炼使之成为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 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

(三)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良好的逆向物流可减少环境污染。中小企业发展逆向物流, 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资源的稀缺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人们对环境的高度期望和各级政府的环保法规对企业行为的严格管理, 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中小企业开展逆向物流也是为了改善其环境行为, 提升公众形象, 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浪费,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循环使用资源, 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见表1) 。

三、中小企业开展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 中小企业逆向物流意识不强, 重视度不高

我国物流作为一门新兴行业, 发展时间比较短。中小企业往往只是关注正向物流的合理配置、有效运作, 而对逆向物流的发展关注不够。中小企业往往认为一经产品售出, 其所承担的责任就此结束, 逆向物流不但不能为其带来经济效益, 还会对其产品和时间造成浪费, 此外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制定逆向物流管理制度, 造成企业的逆向物流与正常的正向物流业务发生冲突;有的中小企业则认为只要投入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处理好产品的逆向物流, 以至于拖延了产品的退货处理速度, 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 环保意识弱, 资源循环再利用率低

从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 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包装箱、旧家电、旧家具等可回收利用和与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随意乱丢, 污染了环境。有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 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00亿元~350亿元, 每年约有500万吨的废钢铁、20多万吨的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以及大量的废塑料和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同时, 目前我国垃圾累计堆放量达60亿吨, 占用土地5亿平方米, 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三) 缺乏技术和专门人才的支持

对于实施逆向物流,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说实施逆向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 但是任何的利润增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资金投入基础上的。这一笔的投入资金对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都是比较难以实现的。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使得逆向物流的处理方式变得复杂多样, 不同处理方式对企业的技术要求不同,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要掌握各种不同的处理技术, 难度是比较大的。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 在中小企业中, 从事物流的人员多是临时招聘的外行, 真正从事物流管理的内行很少。据统计, 在全国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人员中, 真正系统地学习过物流管理知识的人员占18%, 大专院校及以上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只占5.8%, 其余的人员中, 大都是按管理人员的指示, 机械性地从事搬运、装卸工作, 或者在了解基本的办事流程后就进行体力劳动。这样素质的人员构成, 很难会对物流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能够针对逆向物流管理进行有关政策、企业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

(四) 逆向物流管理不规范

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严格规定其下游企业的退化原则, 对下游企业退货没有限制, 导致企业不能确定退化原因和商品来源, 使之不能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而且, 企业对各个经销商的退换货物缺乏规范要求, 导致有的经销商甚至将不同类别的商品进行混装, 给企业的分拣带来负担, 使得企业需要对这些退货进行人工的检测、判断, 延长处理周期, 由于无法及时处理而导致损失。同时, 由于未能及时处理的退货占用了库存空间, 影响到正常商品的存放, 仓储成本上升。

四、中小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措施

(一) 增强逆向物流认识, 树立逆向物流理念

我国中小企业对逆向物流的认识不够, 没有意识到逆向物流在企业经营和战略上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小企业对逆向物流的认识, 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逆向物流中所含有的潜在价值和利润空间, 采用全新的理念来经营企业, 从逆向物流中实现企业的价值,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政府要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的作用, 将逆向物流发展纳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中, 制订适当的优惠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把逆向物流纳入企业的战略计划中, 重视逆向物流管理, 使之成为企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 逆向物流外包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以及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需要, 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投资进行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 第三方逆向物流 (即逆向物流外包) 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由于专门从事物流业务, 具有专业的物流网络, 先进的物流经验和管理体系, 可以针对特定的企业确定进行哪些逆向物流以及如何进行物流活动, 集中进行退回产品的收集、分类和处理, 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逆向物流系统建设的投资, 缺少专业的从事逆向物流管理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而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具有信息网络丰富、成本低廉和管理水平高等优点, 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完整的逆向物流管理。所以, 由第三物流企业进行逆向物流运作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比如UPS、Fedex等就已经进入逆向物流服务领域。第三方逆向物流必是将来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 借助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 可使中小企业在保证退货通畅、废弃物处理再利用进行的同时, 集中主业, 发展核心竞争力。

(三) 培养逆向物流管理人才

近年来, 我国物流业虽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还十分缺乏, 尤其是缺乏从事逆向物流管理的人才。随着物流业的兴起, 物流管理专业在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开设如雨后春笋。根据前程无忧工作网 (51job.com) 的统计, 目前我国有378所大学、824所高职和2000多所中职开设了物流专业,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可是我国目前大中专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大部分属于操作型人才, 真正属于管理型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的。加强企业、政府与高校的联合, 制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长期规划, 高度重视逆向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逆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 学校要及时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企业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场地和就业机会, 政校企三方合作, 培养出企业、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充实到逆向物流管理的行业中去。

(四)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要使逆向物流在中小企业更好运行,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必不可少。因为逆向物流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涉及的活动范围广, 物品多, 这些回流物品的来源、品种、数量、规格、处理方式等都需要系统管理。企业可以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回流物品的信息, 并加以分类, 对回流物品进行初步处理, 再通过最佳处理方式的选择, 实现从回流物品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并且直接跟踪回流过程及处理成本, 对每次回流物品的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管理者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 为生产销售决策提供依据和改善产品品质。

参考文献

[1]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维国.现代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3) :109-110.

[3]宁斌, 孙慧, 韩以伦.逆向物流——低碳时代物流产业新革命[J].物流科技, 2011 (5) :64-66.

[4]刘涛, 胡列格.回收逆向物流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 2008 (9) :7-8.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2

其实有时候从我国的物流现状来说,硬件、运力等硬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真正制约我们发展的还是软条件,尤其是我们的思维模式问题。

我国物流企业的思维误区是相当严重的。我分成下面几点讨论。

(1)面向现状还是面向发展

面向现状还是面向发展。这是我国物流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的理念问题,它将对物流企业进行的运营、管理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客户开发方面更是具有相当的影响。客户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结果的追求,它应该是允许失败,而且失败的几率很大。对于面向发展而言,成功与失败都是成果。然而尤其企业的赢利性和近视性,往往是要求当前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我们的业务开发只重视现实性和可达成性,从来不去培养具有对公司有战略意义的客户,因为开发那类客户的需要投入期过长,谁也没有耐心,唯一的选择就是只作现在能做的。因此,各大物流公司有必要破除这种观念,为了公司的发展和当前利益,必须要协调中间的发展路线,不怕失败,就怕没有总结的失败,我们应该从只重视眼前的转变到重视未来的发展观,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开发过程的管理,开发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控制,使我们的发展观永远保持一种处于合理有序持续的状态。

2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

许多物流企业往往忽视了物流开发和运作的规律,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运作的最终状态上。这种思路导致物流企业仅关注最终结果,忽视物流开发和运作的规律和过程管理,甚至认为加强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多余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物流的全过程处于自由活动状态。

许多物流企业在进行客户开发时,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寄托在拉进来的结果上,但是却没有建立规范化运作流程以作为保证。由于销售人员能力与水平的局限性,运营人员的自私性和狭隘性,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服务的过程和品质。我们经常听到许多物流企业的销售管理者有这样的说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把客户拉进来就行” 。但是这种不负责的态度直接为不良的后果埋下了伏笔。这种思路也使物流企业的销售部门容易忽视运营过程的规律,仅关心客户进来的结果。然而由于销售和运营的冲突性,往往导致销售的结果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因为运作的服务质量保证过程才是真正维护住客户的根本性的原因,然而我们的销售结果永远是“短暂的春天”。所以,我们的物流销售与物流运营整体过程必须要求统一性,而且要加强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保证我们整个过程的优异,从而在品质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保证,才能达到客户预期的要求。

例如:“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已成为许多物流企业开发客户和衡量业务人员的座右铭,使之许多企业在运作中放弃了过程管理控制,把希望寄托在业务人员的“自由创作”的基础上。总之,只关心结果的完成,不关心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所以导致客户开发和运作进度一拖再拖,费用不断追加,目标不断变化,问题不断增加。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管理是物流企业做好服务目标失控的主要原因。

4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

物流企业成功的另一主要特征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制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以及强大的规模化。“没有训练过的部队如何打仗?没有打过仗的部队如何打胜仗?”,这就是人员素质的基本原理。但是,我们好多的物流企业为了达到超常规的发展,不是从加强企业自身人员素质和产品质量出发,不愿意做预先的投入,而寄希望于“新机遇”的奇迹出现,把“抓住市场机遇”作为本身发展的希望。这种思路使物流企业容易失去发展的战略目标,忽视项目开发和运作所需的人员、制度、技术储备与积累,从而反过来影响新客户开发的成功率和开发完成后运作的成功率。同时,由于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没有人员、制度以及技术的积累,即便“新机遇”出现,企业也不具有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不分析企业自身的相对优势,不建立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进行相关的人员、制度、技术积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见放枪,不见结果”。寄希望于机遇,忽视企业的人员、制度、技术储备和积累是物流企业开发客户能力和运作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5面向运作规律还是面向运作进度

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服务的高品质。所谓高品质是指除了服务在功能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外,还有在成本、可靠性、可维护性(统称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指标。这也正是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与国外服务水平的重要差距。根据调研显示,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对服务安全性都有相应的承诺,但是真正做到如何设计却没有考虑到,

这种高品质对许多保证和提高服务品质的过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系统分析、仿真、测试、验证、综合等,是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品质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有很多的物流企业对这些要求控制不严密)。但是却有许多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是特别关注客户开发和运作进度,不按实际的服务过程规律制定计划,而以市场需求时间为节点,忽视和取消保证服务品质的过程,使服务的品质无法保证。这种低品质的服务不仅大大增大了开发客户成功的风险,同时大大降低了运作成功的几率和企业竞争力。

物流企业以市场需求的时间确定客户开发和运作的进度,导致服务问题很多,品质低下,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追求进度,忽视物流企业本身开发客户和运作的规律是物流企业服务问题多、品质低、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6面向“以人为本”还是面向“以法为本”

物流企业的开发和运作最重要的特征是团队化。由于物流过程涉及的相关细节很多,且要求有很深的程度,必须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必须建立在规范的专业分工、流程分工和协同工作的运作管理体制的法规基础上。这种运作的规律就是这里提到的“以法为本”。但是,许多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不重视建立科学规范化的运作管理体系,不重视企业的团队协作,大事宣传“以人为本”和“体现个人价值”,寄希望于“人治”创造“奇迹”,把整个的运作过程成功寄托在某些“能人”身上。

例如:许多物流企业宣传“寻找人才”,“以人为本”, 往往把运作失败主要原因归结到未找到高水平的人才上。因此寄希望于人才奇迹,忽视制度建设是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低、状态失控,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最后的问题是我们应怎么样进行开发和运作管理呢?这主要要从我国物流企业战略与运作组织结构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1.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我们怎样做物流企业战略呢?第一是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3~5年)和近期发展战略1~2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描述。第二是运作费用需要明晰,包括资源采购费用、运作外包费用、人工费用、培训费用、资金周转率等等。而且,我们什么都想着自己来单独做一些事情,比如买车、盖库、上系统等等,从社会物流的角度出发,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而对于发展应建立于外部资源基础上的思维观念是缺乏的。这个思维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喜欢独立做习题“打好基础”的思维有关。我们似乎不太习惯在别人的基础上作文章。第三,物流发展的进度过快,受众面过宽是决定物流运作成败的最重要因素。国内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重视“小、快、灵”、重视新客户的开发,但对风险较小的“现有服务增加新功能和深度挖掘客户潜力”认同不多,总希望能有一个突破,创造一个卫星,而对现有服务过程的修正和改进愿望不强。但这不是“UPS”初期的发展思路,他们的思路刚好相反。

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归纳起来有四种:战略一,根据本企业当前服务水平情况,延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竞争力。这一战略风险小、竞争力弱。战略二, 根据当前服务发展水平,对先前的服务项目进行升级换代、持续改进。这一战略风险较小、竞争力较弱。战略三,根据本企业当前面对的市场状况,开发其他服务产品,扩大现有市场。这一战略风险较大、竞争力较强。战略四,完全开发新的服务产品,进入新型市场。这一战略风险大、竞争力强。

从战略一到战略四,物流企业应认真思考:我应该定位在哪?我国的物流企业喜欢定在第三、第四,而UPS、FEDEX等物流企业一般都定在第一、第二位,难道他们不知道新产品、新市场的风险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可以跨过进度过快、受众面过宽而造成的风险,然而我们国内的少有能够承担的,大概也就中远、中海、中外运能够承受,所以其他的物流企业还是应该以扎扎实实的物流策略来发展的为好。

2.物流企业运作组织结构:目前我们物流企业的运作组织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呢?

(1)层次分工不明确。运作组织应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分工,比如分成市场营销部、业务拓展部、客户开发部、运作管理部、配送管理部、客户服务部、技术信息部等。但是,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并没有采取一种详细的专业化分公司的模式进行组织架构的运作,完全只是简单的遵循运作3步法,市场销售部、运营管理部、客户服务部,其他的只是简单的后勤管理部门,这种简单粗暴的组织架构使我们的运作过程从来不追求细化,只是要得一个大概。而且在我们的运作组织架构中,所有的东西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客户需求分析到运作目标的目标定义、实施方法、最终结果、测试与验证完全由物流项目组自行完成,而没有第三方的介入,总之,这种运作组织架构给人的感觉就是只站在一方的基础上,不具有客观性,从而给客户开发也带来一定的阻力。

(2)运作流程和阶段划分不清。运作阶段划分是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运作阶段可划分为市场销售阶段、运营管理阶段、客户服务阶段、后勤保障阶段等,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求进行详细的二次划分。但是国内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划分模糊,分工不够。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 篇3

关键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67-0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必须满足电子商务“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要求。同时,中小企业由于在人员管理上要比大企业简单的多,便于调整、管理,便于较快贯彻新的营销观念而不受原有的企业文化束缚,可以较快地以更新的经营观念适应时代的潮流;再加上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现实基础以及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向物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物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1.投资成本高,没有认识到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中小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于物流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但在物流管理的认识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如大企业那样深入,而且不能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安于现状,认为做好物流优化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资金链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不能耗费过多的精力在物流方面,中小企业想要更好地调动管理物流的积极性变得很困难。

2.经营诚信度低,管理难控制。

经营诚信度在一些中小企业的缺失,物流管理中尤为重要的原料的采购,要和供应商形成合作运行的管理方式,它不但要求有稳定的宏观环境的保障,还要求企业良好的诚信行为和正确的合作理念"而中小企业在中国社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极大的阻碍了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合作的道路,也会导致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中小企业中难以建立。

3.规章制度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低。

“不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中小企业的前身大多是家族企业,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降低了企业运作效率,物流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物流投入成本低直接影响到物流的服务水平及专业化管理,难以避免客户对服务不周的抱怨,从而影响企业形象。

4.人才缺失,管理水平低。

相关的物流管理人才的缺失,管理水平比较低,在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在中小企业中的不够普及,基本没有信息化建设,员工计算机操作能力差,这必将成为中小企业通往物流信息化系统管理的道路上的路障。中小企业在规模较小,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很难做到将物流管理职能的专门化, 各个部门都分配到不同的管理职能,由于缺乏统筹管理,信息交流匾乏, 不能减少企业整体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领域。而由于受到自身公司实力和规模的限制,相对于大公司对于人才的追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在各个方面上面都不具优势。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建议

1.提高物流专业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

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物流技术提高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出现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国际化趋势,对传统物流观念、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物流运作方式、物料采购、客户服务、运输以及存货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如何选择适合其发展的物流配送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专注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保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各个企业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物流业务外包,以求节约和高效,对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到物流经营日益复杂。因此要选择专业物流服务商为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成本。

3.规范制度,提高专业水平。

中小企业应构建公司企业文化,规范公司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电子商务的不同形态对应着不同的物流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物流管理技术EDI,RFID,GPS等提高营销和服务水平;中小企业应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增值服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4.中小企业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问题成为了限制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物流需要兼备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级人才。因此各地要以国家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校企合作,以教育基地为依托,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展电子商务定期人才培训及岗位能力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扶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加强对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服务。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日前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到2015年,使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意见》提出,引导网络零售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消费体验,支持网络零售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物流战略与管理和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无论是在数量上、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丰富人们生活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持续发展使中小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韦琦.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1):34-36.

[2]徐金宝,解芳.《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3]孙宝文,王天梅.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4]申月.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营销方式及其营销误区探析[J].价格月刊.2014(06):35-37.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问题分析 篇4

关键词:物流,问题,分析,建议

0 引言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物流企业都依靠其自身的资金优势和有效的信息优势等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自己的企业,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各个企业也都在进行物流管理方面的改革,但是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并没有注意到物流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尽管导致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企业有较大的场地以及车辆,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断被搬来搬去,造成整个的流通不顺畅,在这个过程中也占用了很大一笔资金,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

我们通常所讲的物流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从生产产品的最初原材料一直到生产出所要的产品的一系列过程的总和。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协调企业、市场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的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一个有效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企业的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增加利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都较小,内部的管理体系也比较简单,因此,在当今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一个不利地位,其物流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众多问题,本部分就此进行分析。

1.1 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中物流管理的相关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物流管理的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企业意识到了物流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对物流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的片面性,对物流的这个概念的理论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管理者就将储存运输等同于物流,而没有注意到物流水平的提高可以给企业带来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由于管理者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上,只会关注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而忽略了对物流体系的建立。而对物流管理水平认识的偏差会造成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业绩水平。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生成过程以及销售渠道三者之间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必然也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加大。

1.2 从管理体系的规范角度来分析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缺乏有关物流体系建立的一个规划。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资本存量问题或者资金等问题,在对工厂进行规划的时候只是强调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但是很少考虑到以后的原材料的运入、搬动、运出和存储等等方面,造成了物流格局出现众多问题,进而给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中小企业的物流体系中是将产品的运输、产品的存储、产品的包装以及销售等各个职能都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之间,而各个部门之间并没有进行一个统一的规划管理,必然造成职能上的越位与缺失。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国的中小企业中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物流管理部门的只占到30%左右,这种物流管理部门设立的缺失不仅使得中小企业内部物流链形成受阻,而且也使得企业与外部物流链的链接存在问题。

1.3 从物流管理的相关资源角度分析

首先,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现代化设施较少,信息处理技术与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甚至还存在纸和笔的形式,还有一些使用的是计算机,但是也仅仅只是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有些采用了其他一些高级的系统,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造成了先进的系统与落后的人才之间的脱节。随着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其他一些较高级的物流信息技术也相继出现,例如电子数据库互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等,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由于企业人才以及其他一些限制存在很多实现上的困难。

1.4 从人才的角度考虑

由于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再加上相关的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物流人才相对比较缺乏,而中小企业资金水平相对来说较低,更加难以雇佣到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这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的作用。

2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我们在文章第一部分对我国中小企业中物流管理水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描述,那么在本部分我们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1 管理者需要全面提升对物流的认识

中小企业必要树立起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思想,放弃过去只是重视与经济效益紧密相关的物流管理。企业要对物流管理进行统一规划,设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而且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没有明显优势的业务外包给一些专业性的公司进行操作,而企业只注重自己有优势的业务,使得外包与内保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2 在建厂之初就需要对整个厂房空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

仅要空间上的合理利用,而且还要注意到其他一些后续生产、存储、运输等方面的方便性在过去的中小企业中物流体系呈现出分散的组织结构特点,必然会造成不同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物流目标之间的不一致,进而导致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不高。所以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以及业务量也会不断的变大,为了达到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物流体系的有效衔接,需要对以往物流组织结构进行转变,从而实现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物流体系的一体化,进而将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储存以及运输等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企业的内部形成合理有效的物流体系机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重点关注其核心业务,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在生产、销售等等环节之间的即供应链之间的一个竞争,通过这种竞争能够增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企业应该将本身不擅长的一些业务外包给其他一些此项业务水平较强的企业。

2.3 为了能够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物流

管理体系,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现代化信息水平,我们都知道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物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整个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供求、库存等等信息,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信息系统,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转。

2.4 我们在前文中指出,我国物流相关高级人才较少,而中小企

业中的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加大物流人才的大力培养,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人才的培养模式要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中小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并在借鉴大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给予管理者阶层一些培训的机会,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苏菊宁,赵小惠.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3,(12).

[3]田宇虚.拟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商贸经济,2001,(2).

[4]张国庆,叶民强,刘龙青.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7,(03).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篇5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邓云才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燃料和辅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钢材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物料和半成品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组成,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供应链。

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成本很大的比重。钢铁企业的物流量大,如果全国年产钢3.0亿吨,那么,输入和输出各种原、燃料、辅料、成品钢材和固体废弃物等的物流量是13.5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4.5吨),企业内部物流量是33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11吨),人们曾将其称之为“钢铁大游行”。这里的物流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一.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流的发展,而且整体水平不高。

1.在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的只是少数几家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

2.钢铁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从运输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的运输手段较单一,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另外,企业内部运输方式较少,铁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大;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

3.钢铁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

企业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4.钢铁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部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钢铁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6.钢铁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7.传统钢铁企业多数是按计划进行生产等活动,不重视订单管理的作用,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即加大了库存量而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据资料显示,在英国,各种物流开支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在美国,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最高可达32%;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多在50%以上。现代企业的生产要求从按订单生产出发,选用准时化生产或生产资源计划或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实施准时化采购和配送,将采购、生产、销售三者协调起来,达成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横向的双赢物流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钢铁企业物流只有与社会物流同步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受

到现代物流的魅力。总体而言,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钢铁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分享增值服务的利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车间(厂)之间的关系,使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钢铁企业要与社会资源整合。经济全球化把物流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这样,现代企业的物流就能延伸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在内的各个关联主体。企业产成品中,除了涉及核心技术的产品是自己生产的之外,其他大多数原、燃料和辅料、中间产品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企业这种少库存或零库存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经过整合的虚拟物流资源减少了企业自身的基建成本,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物流费用。

3.钢铁企业要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企业的资源、生产、销售分布在全球市场上,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企业实现其物流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物流信息系统增强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使企业与上下游节点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获取并处理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提高对消费企业需求的反应速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MRP、WMS(仓库管理系统)、BCP(条码印制系统)和RF(无线终端识别系统)等。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了流转、结算、库存等成本。

4.钢铁企业物流外包与部分功能的社会化。在工业化高度集中的今天,企业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存得一席之地。而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因此,企业将资源集中到主营的核心业务,将辅助性的物流功能部分或全部外包不失为一种战略性的选择。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是由仓储、运输等多个功能要素整合而成的。企业经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之后,不仅可以满足本企业物流的需要,还可以将剩余生产力转向物流市场,从事社会化分拨物流,获取更丰厚的“第三利润源”。

5.钢铁企业要跨行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大型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跨行业结盟,打造最优供应链”,宝钢集团和东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宝钢为东风集团提供汽车板剪切加工配送,以逐步实现东风汽车板采购的零库存。还与中船集团缔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由宝钢集团上海浦钢公司向中船集团提供船用钢板20万吨,约占中船船板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内陆钢铁企业纷纷与各大接卸铁矿石的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6.钢铁企业要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半成品生产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反映,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钢铁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体制。钢铁企业内部属于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有:

——采购:采购方式,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等;

——仓储设施:仓库和堆场数量与地点的决策,仓库和堆场的类型与设备的选择;

——库存管理:库存数量的决策,库存物品保管;

——物料处理:散状物料的卸车、分堆、混匀处理,废钢铁料的拣选、打包、切割处理,产成品包装材料选择与包装设计等;

——运输:运输方式的决策,运输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等,包

括采购运输、销售运输和企业内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运输;

——信息管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供应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原、燃料和辅料供应计划。这

些业务大多数早已客观存在,只是分属于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运输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现在需要对这些业务重组,统一到物流部门实行系统管理。在物流重组中,要求企业对从原、燃料和辅料进厂、中间过程存储、到最终产品出厂交给用户的物流全过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为此,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行使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并对供应链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问题;发展对策

现代物流从实质上讲就是第三方物流,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必须要首先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衡量物流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实际却是十分落后和缓慢的,综合物流企业只占整个物流企业数的2.9%,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60-80%的比重比起来远远落后,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极低的。这与越来越多的企业物流外包的物流需求发展也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1.第三方物流

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的定义,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其含义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它提供的是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也就是“顾客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而不是传统储运的“我们能为顾客提供什么服务”。

2.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第三方物流可以分为综合物流(如综合物流公司)和功能性物流(如运输物流公司、仓储物流公司)。一般来讲综合物流才是第三方物流,而运输物流、仓储物流仍是传统的物流,只提供仓储、运输等单一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这种区别的关键不在于由谁来承担物流服务,而是以什么方式提供物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运输、仓储只是第三方物流的组成部分,而第三方物流则根据供需双方需求提供多功能的物流服务,其服务范围包括运输、仓储、物资配送、EDI信息交换,以及订货履行、自动补货、包装、进出口代理等,涉及企业整个供应链;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注重的是信息化、科技化,其最大附加值是基于信息和知识,而不是靠提供低价值的一般性服务。因此,不能把一个纯粹的仓储、运输公司称之为第三方物流公司。

3.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集中核心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产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核心业务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就是企业物流外包的原因,在国外,物流外包企业占80%。

(2)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使企业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从而减少了运营物流的成本;还可以减少直接从事物流的人员,削减工资支出;可以降低存货水平,削减存储成本;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渠道,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费用。

(3)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能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等也可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保证企业为顾客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4)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构筑供应链体系。企业自营物流,要面临投资的风险。如果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那么企业就将投资风险转嫁给了物流公司,从而可以规避投资风险。第三方物流还可以通过一体化供应体系的建立,加强对上下游供应商的控制,构筑一体化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市场控制力。

(5)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拓展市场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通过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形成一种战略伙伴联盟,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完备的设施、训练有素的员工和先进的运送网络,帮助自己改进服务,宣传品牌,扩大影响。实力强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内外都有良好的运输和分销网络,这样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拓展自己在国内、国际的市场。

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因而,第三方物流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达到25%,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左右,只占物流市场的2.1%。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物流观念落后,市场需求不足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为第三方物流的所占比例仅分别为19%和18%。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需求的匮乏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的调查,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公路运输企业户均运营车辆仅4.43辆,2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全国只有174家,企业小而散乱的现象十分突出。由于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差,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为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

3.技术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周转慢、效率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要

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仍比较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效率低、效益差。信息系统不健全,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现代物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程度较低,致使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受限、运作成本大,配送速度慢、安全性差,极大地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服务,物流增值很少。

设备陈旧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

此外,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也成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第三方物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化地发展现代物流,避免物流业的浪费和“二次革命”

要规范化地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市场准入制,避免“类物流”企业进入。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发展现代物流的行业规范及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物流企业的分类管理,控制规模小、技术单一、服务功能差的“类物流”企业涌入,避免物流市场无序竞争,避免物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物流企业的“二次革命”。

2.按照物流流程进行传统物流企业改造,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1)传统物流企业应积极向第三方物流转化。传统物流企业不应是简单地增加一、两个功能,而是要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物流流程再造,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促使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积极开展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再造,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性和复杂性以及企业对核心竞争力和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生产企业可以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与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物流流程再造和供应链一体化,逐步把物流系统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扩大物流外包或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

(3)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再造,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商贸流通企业,要利用商贸流通渠道优势和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基础条件,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物流模式,实现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3.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技术基础,是第三方物流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今后要加大信息化投入,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广运用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快速反应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使物流配送朝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适应性和服务效率。

电子商务是未来贸易发展的趋势,也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物流网、贸易网、结算网、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使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的发展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增强新的动力。

4.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

作为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这种方式即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物流一体化和第四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正逢其时,对于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这是最佳的发展方向。

5.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壮大企业规模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是能提供综合服务功能的各类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规模效益。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急需规模化发展。

要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积极开展物流企业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发展信息化、大型化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打造我国自己的物流品牌,提高国内第三方物流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与国外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参考资料:

[1] 樊宏,吴海民.新编物流管理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347-349.

[2] 宋之苓.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2-15.

[3]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EB/OL].http://www.jctrans.com/2007-1-29

[4] 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EB/OL].?http://www.jctrans.com/2007-3-7.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7

关键词:现代物流,仓储管理,转化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形式也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传统的仓储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理论的出现,使得仓库所扮演的战略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仓储物流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物流重新进行整合,以周转速度快、综合多元化业务形态和较好的客户服务为物流目标,由静态的储存转为动态的储存,注重货物的流转率,尽可能周到地为用户提供包括货运、储存、包装、加工、配送等有形服务和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为社会提供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通过整合化管理、自动化管理、零库存管理等手段加快物品的周转,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仓储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施简陋,设备陈旧

我国目前的仓储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储运企业发展起来的,库区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优势不突出,库场设施设备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技术落后,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人工作业的基础上。

1.2 观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

我国的仓库数目虽然很多,但是仓库管理水平却不太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仓储管理不够重视。许多仓储企业采用“手中有货,心中不慌”的管理方式,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争取货源上,一旦货物到手,往仓库里一放,就以为是万事大吉。至于如何管理好库存物资,就不太关心。同时我国社会上普遍对仓库工作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仓库不需要知识,也不需要技术,致使仓库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仓储业务面窄,经营方式单一

大多数仓储物流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于物流职能的仓储业务,其物流活动常常呈现简单的存储、包装、装卸、保养等活动状态;而现代物流需要对遍及供应链的整体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其物流活动除了有储存和运输外,还常常提供存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物流增值服务。传统仓储式受货主的委托,提供保管服务的被动式经营管理;而现代仓储物流管理需要向供应商和消费者两头延伸,通过物品包装、仓储、装卸、加工配送等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2 仓储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的必然性及经营发展对策

2.1 现代物流企业是仓储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竞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仓储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由单纯存储仓库向物流经营方向转变;由国内企业向国际性企业转变;由单一的服务向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转变,是摆在仓储企业面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现代物流的需求说到底,是由于客户对服务的高层次需求。满足客户这种需求,是仓储企业发展所必然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物流是仓储企业在经营形式上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仓储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性。

2.2 整合现有资源,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仓储型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在物流市场中的定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调整仓库机构的布局和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区域优势,通过增添一定的装卸设备,改善现有设备的落后状况,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效率。

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其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大规模数字化定制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在大规模定制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速度,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缩短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这要求企业内部及其供应链伙伴之间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和电子化物流网络系统来保证对其物流的控制。因此,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条形码、仓库个性化管理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用户及相关单位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2.2.1 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高效服务,开展个性化的特色物流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仓储物流提供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的空间与时间的简单转移,不同物流商之间的差异体现不充分,难以提高服务收益。因此,现代物流应采取一站式全方位物流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在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延伸增值服务,以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笔者认为,物流服务包含了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它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全部实物运作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供应商协调、退货处理、资金结算、信息反馈等其他服务。在保证主体服务功能的同时,扩大规模,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从为客户节约物流费用出发,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与客户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能起到既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节省企业运作成本的良好效果。

仓储型物流企业在向现代物流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自身特点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

2.2.2 采用现代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理念,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传统仓储企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仓储物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就要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改变原有储运从业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和年龄偏大的状况,培养一批思路开阔、事业心强,高效精干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同时改变沉旧的管理理念,做到:

(1)以客户满意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客户需求多样化不断升级的结果,仓储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2)以“双赢”为策略,建立合作伙伴。企业运作应强调物流服务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他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的建立,一方面是提供服务给合作伙伴,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客户有稳定的物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企业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可靠的分包方做保证,降低经营风险。

(3)以“零库存”为目标,降低客户经营成本。能否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也就是在于能否减少客户资金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各项费用,仓储企业在帮助客户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获得合理的利润,也是建立物流仓库之根本。

(4)建立供应链管理概念。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相关的参与者所组成的关系链条。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供应链所有关系进行有效管理来达到实现确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传统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只有在取得订单后才开始参与整个供应过程。当今企业协同化的发展要求供应商必须在设计阶段积极参与。仓库应努力将最终客户和最初供应商都纳入统一业务流程,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分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同时在供应链当中注入知识的价值,从而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收入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现代物流企业提供跨地区、跨国界的服务,以全球的战略思想管理物流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制度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优质服务。

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泽,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涛.仓储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6.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一、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1.跨国多领域合作。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分工细化, 大量制造企业把更多资源用于增强其核心业务, 而将一般业务进行外包, 并要求物流为其提供一体化全流程的综合服务。特别是在运输方面实现海陆空等物流运输的一体化, 为生产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提高了效益。

2.规模全球化。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规模化与规模效益, 建立跨国集团, 业务服务全球化, 便于使用现代化设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低成本运营, 竞争力强等。

3.网络现代化。

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现代化﹑信息网络通畅高效化、优质经营服务的网络全球化, 为企业构筑了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 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和保证。

4.物流设备自动化。

物流设备大型化、智能化, 特别是高层自动化立体仓库, 功能齐全现代化程度高, 为大型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5.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

物流跨国公司都有丰富的企业文化贯穿, 较高的服务质量和标准, 先进的信息网络传输系统, 能提供全天候、完整、令顾客满意的服务。

6.发育成熟的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 从企业、社会、政府协同一致, 只要是符合市场需要, 都会责无旁贷的达成共识, 共同去努力做好与完成。

7.承担的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今天世界各国走向成功的的公司, 都有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与道德观,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要履行企业道德与社会的责任, 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相关。在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为社会做些什么?世界500强企业几乎每个公司都对社会有捐赠行为, 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尊重员工的利益。

二、我国企业与社会物流亟待提高

1.社会物流与环境。

1) 基础薄弱。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仅仅十余年, 物流的整体水平低和不成熟, 流通费用高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一倍之多。由于缺乏社会、政府的协同支持, 企业在定单处理、运输、仓储、信息传输、进出口、等全流程的服务、以及终端零售等全部过程中, 成本消耗过高, 特别是时间成本较高。企业与社会资源整合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2) 管理体制上的障碍。改革30多年来, 条块分割的问题今天仍然存在, 由于各自的利益与职责所在, 导致不能协调企业与整个社会的物流发展, 其原因是物流还是按照不同隶属部门管理, 使全社会的物流被分割开来, 影响和制约了全社会的物流发展。3)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物流属于增值服务企业, 本身经济效益低、运营成本较高, 仅仅靠提高服务水平来维持发展是难以做到的, 特别是国家对物流发展上的税负较重,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上述问题影响我企业与社会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小企业物流的现状。

1) 中小企业现代物流功能单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物流依靠机械化运作, 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应用了现代化的技术, 物流现代化已见雏形, 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 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多年来依靠自身发展, 但在物流上还属薄弱环节, 整个流程时间长和成本过高, 管理水平低, 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发展的需要。3) 技术水平低。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与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企业, 但物流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是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 而在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经营水平低, 管理粗放, 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控制管理规程, 很难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4) 弱小散差。企业物流发展处于自我发展阶段, 一般没有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约束, 完全是放任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 缺乏统筹规划管理, 多数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特别是应用现代技术应用和管理手段方面落后, 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和分散, 发展的时间短, 物流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社会政策上、我国流通费用居高不下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因素所造成的。企业有限的物流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 改变现状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并购重组来改进企业物流流程, 对企业与社会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1.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1) 改革体制上的障碍与条块分割局面。困扰我国改革的难点与瓶颈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与条块分割, 物流多年来一直由各个部门分别管理, 由于涉及主管部门各自的利益与权限问题一直未能协调好, 就不能解决物流发展的难点。特别是建立高效通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就必须将企业、社会所有资源共同来规划设计、运作管理、统一指挥与调控。政府应改变观念、破除国有、民营企业的界限之分, 为社会发展大胆突破理论与政策界限, 探索出应对全球发展新模式。保证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与发展。2) 统筹规划设计企业与社会物流, 协同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已经将我们推向了国际市场的前端, 不进则退, 企业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整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过程, 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企业之间的整合、政府与社会各部门的优化整合、国际之间生产链、服务链、市场链等进行很好的整合, 通过企业、社会、政府共同来齐抓共管, 才能快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3) 树立全球化企业集约与物流集群发展的格局。企业集约化的过程, 是资本、制造业、技术和人力资本等四大要素的国际化优化配置的结果。中国企业要想成功的走向世界, 不仅需要需要资源高效的整合, 也需要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的物流服务的整合,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一定要突破地域、行业的局限性, 以全国甚至全球为着眼点。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 规避风险。在具体战略的选择上, 首先应该以本地域为主要拓展市场, 获得本地竞争优势, 再辐射全国, 并放眼全球。4) 建立企业与社会高效、通畅的物流体系。①普及应用现代化技术。加快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 保证物流高效通畅的运行。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近200座物流中心, 有近500座高层自动化立体仓库, 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还远远不够, 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资金上的投入, 在加快物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与设备的建设的同时, 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 普及物流技术、实施分工合作、流程业务外包、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②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转移。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空间和技术有限, 需要社会专业物流提供服务, 在今后的物流发展设计上, 应由社会承接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 为其配送、信息传输、仓储、运输、包装、加工、废弃物回收与处理等。③实现资源共享, 为客户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 提升市场竞争能力。5) 政策支持与完善社会服务。①财政政策上和税负上支持是促进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 是使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②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的物流依赖于社会, 社会的服务功能与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 在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自身应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我们企业现在所面对的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十分成熟, 我们的中小企业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就必须严阵以待。1) 首先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把企业的定位与起点, 按着国际化管理水平去运作, 执行国际标准、遵守国际惯例、打造企业自有品牌, 生产和创造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2) 宣传和贯彻企业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肩负起企业与社会的责任, 树立良好的企业道德与价值观, 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树立企业在世界各国中的良好形象。3) 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主要体现在生产流程的全过程中管理, 再者是与社会物流的对接过程, 企业外向物流今后逐渐要转移到社会物流来承接, 做好衔接工作非常重要。要注意企业各自利益关系的处理、建立永久的合作伙伴关系, 特别是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促进企业物流的发展。4) 注重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与社会的责任。物流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产的废弃物、加工的剩余物、排放的气体与液体, 都与环境生态相关,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 针对物流的全流程, 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本着对企业自身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研究物流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决定物流的发展好坏, 取决于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先进技术决定胜负。我国在发展物流技术上, 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装备自己, 同时也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 创造自主的技术核心, 争取主动权。目前我国物流的现代化总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从经济上的投入, 匹配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增进国际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特别是高尖端人才的引进, 对于研发物流技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物流快速发展。

4.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与低碳时代的挑战。

中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发展探究 篇9

关键词:战略联盟,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整合模式

在我国现行物流系统中, 物流企业的表现形式以中小企业为主, 根据统计, 在我国所有物流企业中, 有90% 以上的企业为中小企业。中小物流企业存在自身无法摆脱的局限性, 如技术较薄弱, 整体规模小, 管理能力较差, 业务量低, 资金和资源状况都不宽余, 在业务运作中, 运作能力也迟迟无法提升等。针对这种情况, 想要有效改善中小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不利竞争地位, 企业联盟是一个不二选择。联盟合作致力于使每一个企业承接不同地域范围的业务, 并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达成共用物流, 降低各方面成本, 并减少不正当竞争。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物流联盟运作的研究, 是有其内在必要性的。

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运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小物流企业, 为固定资产1000 万元以下、年营业额数百万至数千万、企业员工500 人以下企业。相比之下, 同在物流市场中与之竞争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 虽然在数量层面所占比重不多, 但其牢牢掌握大部分的物流业务订单。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市场中生存发展壮大, 必须形成联盟以提高各方面竞争能力, 实现持续性发展。

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运作现状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运作, 现状并不十分乐观,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规模限制客户服务水平。

2、整体性较弱, 布点难以形成网络。

3、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效率较低。

4、难以吸引人才, 管理能力缺失。

这些联盟运作现状, 都是由联盟内部中小企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除此之外,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连盟发展时间不长, 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适应联盟模式, 于是就形成了表面联盟, 实质却还是各自为政的现状。再加上联盟理论还不完善, 实践起来就会产生许多固有的或突发的地问题。

三、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盲目性。由于中小物流企业在形成联盟之前, 惯于着眼短期利益, 没有整体性经验, 因此形成联盟之后, 在对联盟目标的设立、运行的决策、绩效的制定等方面, 都存在一定盲目性。

第二, 核心竞争力的缺失。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 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更注重如何在竞争市场中生存, 而不是长期发展, 这就决定了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方面, 联盟中的各企业都不够重视, 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 这将是一个重要约束。

第三, 管理水平有限, 忽视企业文化构建。在我国现有的中小物流企业连盟中, 通常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尤其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 呈现出极度缺失的状况, 这并不利于后期联盟的深度合作和发展。

四、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整合模式研究

1、联盟的组织形式

联盟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从不同的角度, 可以探讨出多种联盟组织形式, 本文主要从物流组织整合内涵和联盟组建方式进行讨论。

(1) 物流组织整合内涵

资源理论认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类型的资源中具有优势, 即使是同一类资源在不同企业也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物流整合能力其实是指通过供应链完成对多种资源的高效计划、统筹、协调及控制, 从而达到单一企业无法或很难达到的合力, 完成综合效应的提高。而物流组织整合的内涵变体现了不同利益的成员间通过组织或联盟的形式, 完成业务合作、流通重组与供应链结构优化等深层次整合, 这反映了组织成员的合作博弈与多赢目标。

(2) 联盟组建方式

联盟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 分别是股权式联盟与契约式联盟。

1股权式联盟。指国外的物流公司进入国内市场时, 与国内物流企业共同出资, 建立合资企业, 以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国内物流企业出于某种战略考虑, 各出一部分资金组合合资企业。

2契约式联盟。指当物流企业联盟内各成员的核心业务比较雷同, 合作伙伴又不愿意独立的合资公司来实现规模扩张或范围延伸时, 为了实现更加灵活的市场运作而产生的联盟形式。

2、联盟的伙伴选择方法

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后期的效益与发展状况, 与其选择的联盟伙伴是直接相关的, 因此在选择联盟伙伴的时候, 必须依照严谨的里路程步骤。

(1) 根据联盟目标, 确定联盟伙伴筛选范围;

(2) 通过定性分析, 完成初步筛选, 尽可能缩小范围;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其对待选伙伴进行量化评价;

(4) 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检测, 确保其复合联盟目标;

(5) 根据第四项评价结果, 确定联盟伙伴;若此时无符合的伙伴, 便扩大范围后重新选择, 或者修改筛选目标和原则, 直至最终伙伴被选出。

3、联盟成员关系管理

首先, 建立联盟伙伴间的信任关系。无论是任何一种联盟形式, 信任都是推动联盟发展和成功的核心因素, 只有联盟成员彼此信任, 无间合作, 联盟才能得以生存壮大。具体来讲, 物流联盟内部的充分信任关系, 可以帮助减少物流联盟中的不确定因素, 使得交易和业务配合都变得简单易行, 同时也有助于削减交易成本, 提升联盟配合潜力。

在构建联盟间伙伴信任关系中, 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和沟通机制是格外重要的, 着重于构建这一体系将极大地推动伙伴间的信任;除此之外, 共同的企业文化构建也将贡献于长期关系的培养。总的来讲, 信任关系需要以稳定的联盟为前提, 同时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其次,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联盟伙伴参与联盟, 均是基于利益因素, 为了赚取利润或降低成本, 如果在利益分配方面, 无法给予联盟伙伴合理对等的分配, 联盟关系将迅速土崩瓦解。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准则, 使得各伙伴都能得到自身合理利润, 并且加上相应的激励机制, 便可促进联盟伙伴更好的凝聚, 从而达到多赢效果。

再次, 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帮助联盟伙伴达成协同运作的基础, 其致力于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来提升联盟的整体绩效, 避免联盟伙伴之间, 由于信息沟通的不顺畅性而引起的误解甚至矛盾, 因此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来管理联盟伙伴关系, 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共享, 是至关重要的。

4、发展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对策

第一, 树立短期目标, 确定长期规划。当下的中小物流企业, 很多问题都是由目标不明确, 发展目光短浅而引起的。因此, 中小物流企业在形成联盟、发展联盟的过程当中, 首先应该确立基于共同利益的长短期目标, 一方面在阶段性发展上有短期目标引领, 另一方面在长远发展上有长期规划参照, 只有这样, 才能使联盟合作呈现条理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化。

第二, 突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行业环境建设, 解决融资难题。在物流行业中, 可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加强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性及资源性投入, 建设更完善的基础设施, 从而在交通运输、仓储管理、物流节点等多方面基于物流行业更便利和安全的基本。同时筹划相关的法律条款以帮助物流行业内部的协作和平衡。在融资方面, 也可通过设立相应的保证金及行业基金会来支持中小物流企业资金解决方案。政府行为及宏观调控方面的提升, 将突出造福于资金资源缺乏, 又无明显政策倾斜的中小物流企业, 给予其相应竞争优势, 促进中小物流企业连盟的长期发展。

第三, 构建信息平台系统, 保证联盟信息传递对等性。为了达成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内部成员的有效信息沟通, 避免信息传递的虚假性、滞后性、和不对称性, 构建联盟统一标准的信息平台系统是当务之急。只有确保信息流动的高速快捷和对等, 联盟成员伙伴之间才能有交流沟通的基础, 进而才能有深入合作的前提。因此各中小物流企业连盟在真正开始业务运营之前, 首先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系统来确保有效信息的传递。

第四,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重视人才资源引进和培养。中小物流企业连盟的发展, 离不开济济人才。如果只靠单一资源和基金的投入, 而忽略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整个联盟将在创新性和技术性等方面产生致命短板, 这会极度阻碍整个联盟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发展。然而中小物流企业, 本身对人才的吸引能力较低, 因此联盟首先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转变观念, 给予优秀人才充分的发挥空间和上升空间, 其次在绩效体系中给予优秀人才更为科学合理的激励, 同时在薪酬、奖金、福利等方面加强完善。最后, 人才引进后, 还需通过员工培训, 确保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促使整个联盟的人力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Byme, J.The Virtual Corporation, Business Week[J].February 8, 1993.

[2]Malone, Mand Dravidow.Virtual Corporationl[J].Forties, Deeember7, 1992.

[3]贺盛瑜, 郭晓林.物流联盟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4]包国宪.虛拟企业与战略联盟案例点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10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物流金融是一种新型物流服务产品,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面向物流活动的全程,通过发展和提供多种物流金融产品及服务,为金融机构、融资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使多方的合作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运输仓储配送等传统物流业务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竞争不断加剧,这就迫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并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将服务范围从单一的物流服务向物流金融服务方面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2.研究意义。在国外,物流金融业务已开展多年,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业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也比较完善;但在国内,物流金融业务仍处在发展期,相关的行业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等都不完善,这极大地阻碍了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融合物流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一优势必将带领物流业取得迅猛发展,同时也会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二、中小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模式分析

(一)物流金融业务介绍。按照在生产经营周期中发生的阶段来分可以分为三种。

1.预付款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通常发生在借款企业采购阶段,借款企业在进行采购业务过程中,物流企业根据对借款企业产品销售前景的预测,对订单数量的了解以及对采购合同的审核结果,替借款企业垫付给供应商货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2.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通常发生在借款企业生产制造、销售阶段,主要有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融资两种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指,借款企业将货物储存于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物流企业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价值向借款企业提供贷款,物流企业作为中间人和担保人代理监管货物的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则是银行、借款企业、物流企业三方签订合作协议,以借款企业持有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模式[1]。

3.基于应收账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通常发生在销售回款周期阶段,如果下游厂商或经销商拖欠货款,上游企业就会出现资金缺口,此时物流企业可与银行合作,以应收账款为担保物向借款企业提供贷款[4]。

三、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基本要求

(一)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监管水平。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中介,代替银行对融资企业实施贷前和贷后的质押货物管理。因此,无论从银行控制风险的角度,还是从融资企业保证货物安全的角度,物流金融业务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2]。

(二)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技术。物流金融业务存在很大的操作风险,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物流技术和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对质押货物实施全程精准的监控和处理,并按照银行和融资企业的要求快速准确地处理货物。

(三)专业的物流和金融人才。物流金融业务是金融与物流结合而成的一项创新业务,有了专业的人才储备,物流企业就能帮助银行甄选出合格的融资企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物流金融服务的质量,也能大大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水平。

(四)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与客户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作为重要参与方,其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关系是否稳定也可以从侧面来反映出物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服务的质量。

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建议

(一)正确选择合作银行,整合客户资源。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一般都要低于大型的物流企业,但是其本身已经具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能力。因为无法完全取得银行信任,所以与大型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中小物流企业将合作范围转移到中小银行上。

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一方面要求企业对客户的情况了解全面,与客户信息共享程度高;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只有很好地整合客户资源,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二)与银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小物流企业想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就必须与银行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有利于与银行建立信任,提高信用度,中小物流企业还可以与银行合作一起研究开展新的物流金融业务;另外中小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双方进行更全面的信息共享,便于物流企业为融资企业量身打造方案。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的长期合作也有利于提高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效率,提高业务质量,共同防范物流金融业务风险。

(三)提高自身实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因为中小物流企业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必须具有一定规模,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以小物流企业必须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加强管理,保证企业的运力充足,在已有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提升,以便实时掌握车辆和货物信息;企业还应该大力引进物流金融方面的人才,物流金融方面的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在发展业务时少走弯路,也更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性。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快速反应的机制。市场在不断变化,质押物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中小物流企业在选择合适的质押物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和快速反应机制,严密监控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物流金融业务方案;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预测市场动向。

五、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解决方案

(一)物流系统运行中的风险。在我国目前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中,常见的业务模式都是基于存货的质押贷款融资。与银行基于企业信用等级所开展的贷款业务模式不同,质押贷款的业务模式的核心在于对于质押的货物的控制和监管,物流金融业务中间环节繁多,物流企业在操作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风险[5]。因此,在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一定要正确地规划行车路线,选择运输工具;加强员工的管理,规范操作,及时维护和更新设备;加强对仓库的监管,尽可能地降低货物损坏和灭失的风险。

(二)管理风险。中小物流企业因为规模以及发展时间的限制,企业内部都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管机制缺失或不完善、内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所以业务操作不当、管理疏漏是普遍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会给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中小物流企业应该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达到最优,加强员工培训,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以规避这些管理方面的风险。

(三)法律制度以及政策方面的风险。物流金融业务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业务,物流行业中对该项业务极少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在法律方面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当质押货品在各个业务主体之间流转时很容易产生无法解决的质押货物所有权的纠纷。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在拟定物流金融业务服务合同时,必须严格参照已有的政府政策和适用的法律条款,与客户和银行做好协调,严格划分质押货品的物权,避免法律纠纷。另外,中小物流企业可以相互合作,制定一些基本的物流金融业务规范,与其他大型物流企业一起推动物流金融业务行业制度和规范的制定。

六、结语

目前,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开展逐渐步入正轨,物流金融业务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物流金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帮助银行开展新的金融业务,降低融资门槛,帮助企业将货物转化为可用的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物流金融不仅是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一个很好的跳板,而且是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更能帮助物流企业稳定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虽然物流金融前景广阔,但是中小物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发展物流金融相关的业务,合理规避风险。

摘要:现如今,国内许多企业都面临严峻的融资难题,物流金融业务正逐渐被银行和政府重视。我国金融机构众多、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中小物流企业众多,但对物流金融业务涉及较少。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研究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与融资需求,探索中小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模式,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冬,王文岗.浅谈物流金融服务与物流企业未来竞争力[J].时代金融,2009,10:84~86

[2]赵圣.中小企业物流金融发展研究——基于杭州下沙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调研[D].浙江工商大学,2013

[3]师鹏霞.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

[4]张长森.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1:38~40

[5]汪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8

[6]李仕进.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5

[7]赵燕,王洁.物流金融服务中的风险与控制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1,1

[8]陈典,陈静稚.重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消费相关性实证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9]赖新锋.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10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11

关键词 中小型物流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对策

一、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早在2009年物流行业就被评为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列,但近几年的发展,除了顺丰、韵达、圆通、申通等几家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已颇具规模之外,在《物流企业管理》一书中便指出,我国大型物流公司的发展必将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在我国各地仍然存在的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物流公司则由于受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布局散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不明、意识薄弱。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其服务的对象是发货主与收获方,从接货到中转再到把货物送至收货人手中,这一系列的过程便可以看做是物流企业提供的产品。而就中小物流企业而言,由于一线员工受教育水平有限,再加上部分领导的思想局限性,便导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一个很好很明确的认识,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收货-发货这样一个循序往返的体力工作,而没有树立换位思考“服务”的理念。这也体现了目前中小型物流公司整体服务意识的薄弱,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单单存在于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在一些颇具规模的大型物流企业的一线员工当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中小型物流公司的员工对一些小的发货商态度怠慢,甚至是爱理不理,而部分中转线的员工更是不爱惜货物,在中转站内随意丢弃,至于重摔货物也是常见的事情。究其原因还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给自己进行很好的定位,也没有真正理解服务业的本质。

整体运作原始化,信息传递简单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上,因为私人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本来信息化产业发展就比较薄弱,所以这就导致了直到现在一些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仍没有很好的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来进行运作,再者加上中小型企业领导者受教育的局限性,就导致了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自以为开设了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运营。但是在现实的运营当中又从来不依靠自己开设的网站,久而久之,网站便变成了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自欺欺人的工具。同时,我国信息化产业对物流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尚不成熟,未能搭建完善而合理的物流体系操作平台。从业人员个人文化素质本来就较低,再加上信息操作化水平的限制就导致了整个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仍旧处于低端的原始状态。

团队管理水平低下,服务流程亟待规范。目前在我国所有的中小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家族式产业。包括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内,这些家族式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在一起,彼此不分不离。就导致了企业管理的运作效率。这可以说是团队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伴随着管理水平的低下,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这一点在上文已有提出,这里不再赘述。

业内人才缺乏,储备力量不足。在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一线员工被当做单纯的苦力劳动者看待,所以未能得到针对服务行业来说的等价报酬。而同时中小型物流企业自身由于成本、领导者水平的限制也未能对员工进行良好的从业培训。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型物流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对物流的一些基本理论及运营模式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识,也会给他们的自我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误区。同时就企业来讲,只愿意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投资培养储备人才干部,这样也导致中小型物流行业在其自身内部的管理层面产生青黄不接的局面。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会因为知识水平的有限而导致创新能力不强,对行业的发展没有自己的清晰认识,也不能对市场的走向进行良好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

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上现状分析的结论,基于以上现状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来谈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

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整体运作原始化,信息传递简单化。二是业内人才缺乏,储备力量不足。因为这两个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是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来进行的。第一点,政府和企业要做到政企联合,完善制度。因为物流业可以说是一个集各种资源于一身而发展的行业。比如物流业的发展要占土地盖中转仓库,要利用一切的优势交通资源等。而这些资源几乎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这就必要要以国家为主导来扶持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当以国家政府为主导时,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保证中小型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前期可以稳健有序的发展。第二点,政府和企业要做到政企合资,加大投入。其实这里所说的合资,并不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与企业的合资经营。而是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新的经济政策。降低银行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放贷的门槛,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有充裕的流动资金来进行自身的完善发展。

从企业自身情况的层面来看,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做到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刻苦探索树立意识。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小型物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里我想把海底捞火锅拿出来做事例,我们都知道海底捞火锅就是从四川简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锅店经过短短十来年的发展变成了今天中国餐饮界的巨头,为什么全国成千上万家火锅店而唯有海底捞走到了这一步。靠的就是领导者及所有一线员工的服务意识。相信对于海底捞的服务大家都有所耳闻,这里就不具体罗列。但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服务意识对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二,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人才问题。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先决条件。企业要想合理完善的发展没有人才是不行的。而目前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么是没有人才,要么是有人才留不住。可见,在中小型物流企业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积极与政府合作投资,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可以加强自身的团队培养教育,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定期的开展教育培训,已达到以人才来管理企业的目的。第三,企业主要摒弃原有的家族管理模式,把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与管理权一分为二,要做到任人唯贤,而不能管理层全部都是自己的家人亲戚。只有这样才会提高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的效率。这里我想以山西晋商票号的发展模式为事例说明,晋商票号之所以发展迅速乃至于做到汇通天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格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所有权拥有者被称为东家,管理权拥有者被称为掌柜。掌柜每年年末向东家汇报一年的盈亏情况,而在这一年的时间之内东家则不能插手掌柜对票号的管理权,也不能对掌柜的决策进行更改。这种规章既便是放到现在也很难被人理解,但正是靠着这种不被人理解的规章制度才大大提高了晋商的办事效率,实现了晋商汇通天下的梦想。第四,中小型物流管理公司要做到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这一点也是尤其重要的,因为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在市场上展示自己的形象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企业以一种肩负社会责任感的形象出现是,势必会让自己的员工有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工作,努力奉献的热情。

以上通过对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的分析,分别列举了一些对策。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善的事情。中小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已经起步数年,但要变得完善,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祝愿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自我完善发展的道路上会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 篇12

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缺乏认识。管理者主要精力放在保证按时交货和产品质量上,对物料消耗、占用等造成生产成本攀升等,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忽视了物流管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甚至不知道物流是什么,也就更不知道物流对企业的作用了。

1.2中小企业自营物流不能满足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部中部蓝皮书———《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显示:中部6省对外开放程度总体上不高,平均开放度不及全国的20%,其中河南开放程度最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切靠自己的思想尤其突出,缺少经济发展进程中必要的协作。反映在物流上就是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装卸设施现象比较普遍。但中小企业生产量小且不稳定,物流很难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增加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物流设备的利用率低,物流成本较高,最终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自建物流还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往往事与愿违。

物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又是企业本身必须从事的重要活动。企业的物流活动可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宝库”、“第三个利润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活动。然而,中部地区由于受外部环境、经济和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过程中,中部各省应抢抓机遇,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物流,实现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1.1 中小企业管理者物流理念落后

近几年,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现出下降趋势,GDP增长率远低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其中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其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也明显低于以上地区。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层面分析,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物流理念落后,意识不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重要根源。中小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物流管理常表现出不重视,对搞好物流管理降低生产运作成

1.3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性、集中度不强,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不明显等,阻碍了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从连续近三年中国物流企业百强统计名单中发现:中部6省入围的物流企业只有15家,进入前20名的仅有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1家;享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湖北武汉,也仅有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1家进入百强物流企业名单,所占份额相对偏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部6省(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晚、成长慢,从事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物流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的作用

2.1 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推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决于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域要素流动与货物和服务活动产生的外部作用。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有利于形成区域经济战略联盟,区域间的服务、货物、劳动、资本、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交换更加频繁和快捷,对物流的需求加大,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的增加,进而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2 带动中部区域产业积聚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产业整体价值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聚已经离不开物流业的集聚。从这个意义上说,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条件。武汉“8+1”城市圈通过加快城市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带动城市圈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农产品加工及盐、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市产业带,仙桃、潜江、天门市产业聚集带,孝感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城际———省级———国际”三级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多层次、多方式衔接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建成,将会极大地推动湘江生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和西部丘陵山区零次产业带的快速发展。

2.3 提升中部区域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受原来所在地市场封闭的制约和当地政策的保护,企业规模、劳动生产率等普遍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中部崛起的战略高度统筹发展物流,形成跨区域联动的物流圈(群),能大力推动中部地区产业的集聚,进而带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力,即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产生、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产业集群的这种竞争力则来自于其竞争优势;另外,在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地理集中、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从中部整体规划物流,实施物流流程再造,可以实现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外部物流规模化,大大降低采购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物流的策略

3.1 从战略高度统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

自从2006年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纷纷斥巨资打造物流园区、建物流基地。如拥有中外物流企业700多家,形成10公里物流长廊,年交易额近百亿元的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通过验收;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投入使用;江西到2011年在现有6条多式联运通道基础上,将新开赣州、抚州、鹰潭、新余———九江城西港水运口岸通道等5条多式联运通道,新建13个口岸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重点发展南昌、赣北等5大物流区域,着力把南昌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深圳宝供物流在合肥签约投资2.5亿元,建设物流中心;多种运输方式“联姻”,河南建设中部立体物流,等等。可见,中部6省在发展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基地(中心)等方面积极性高,但均显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中部6省各大城市应该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运输、仓储、包装、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立体的物流体系,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2 加大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由于物流信息不畅,资源不能共享,很难形成便捷和通畅的多式联运综合解决方案,我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总量的18.6%,比发达国家高出近一倍。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大力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对接联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基于网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传统的运输企业购置许多各式各样的车辆,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区、分属不同所有者的车辆通过网络系统汇合起来,使之成为“虚拟车场”。以此类推,将分散的物流资源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建成若干个物流资源及工具整合版块,那么物流服务半径、效率和货物集散空间就充分放大了。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由各级政府牵头合作,搭建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满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提高物流配送规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3 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第三方物流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历史,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资金短缺。若中小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这些投入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中小企业选择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以支付服务费用的形式获得服务,不仅可以享用到先进的物流技术,还减少自建物流设施的投资,也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费用,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从而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也降低了自建物流系统的投资风险。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就可以集中有限财力发展核心业务,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中部各省应从政策导向、资金等方面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推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能推动中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中部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剖析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战略高度整合资源统筹发展中部地区物流,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物流策略。

关键词: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物流,策略

参考文献

[1]甘筱青,等.我国中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6):22-27.

[2]魏然.我国中部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物流技术,2008(9):1-3.

上一篇:减振实验下一篇:线路工作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