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2024-09-01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精选12篇)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1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扶持政策及金融危机对策

我想讲三个观点。第一, 关于金融危机的启示;第二, 关于中国经济的走向;第三, 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关于金融危机的启示

从次贷危机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使各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摧残, 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不管是贸易领域或投资领域, 都受到了冲击。现在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到达了低谷, 开始从低谷上升和发展, 当然, 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可能是W形, 是两个低谷, 现在刚刚结束第一个低谷。但是主流的看法是低谷已经结束, 现在开始向上发展。饱受金融危机危害的经济界和企业界, 应当从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吸取一些教训。我认为有六个关系的处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具有把资金放大、集中生产要素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如果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 单纯去追求本身的发展, 那一定会形成泡沫, 到一定时候泡沫就会爆破, 其结果是大家受害。因此, 我们要恰当利用虚拟经济可以把资本放大的作用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是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产生之前, 创造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 而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广过程中, 监管不到位, 使得金融资本的流动性产生过剩, 而流动性的过剩最后导致流动性的枯竭。因此, 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一定要加强监管。

三是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举世公认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中国改革的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推广之前, 一定要从沿海到内地, 从城市到农村, 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 选多个点进行试验, 使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暴露, 然后加以修正完善, 再予推广。这个过程少则一二年, 多则十几年。比如, 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进行20年了, 到现在还在逐步完善。而此前金融衍生工具往往是一些学者在实验室里用计算机模型算出来的, 没有经过必要的实践检验就拿到各国和全世界推广应用, 甚至推行衍生工具的公司本身对其数学模式都不完全理解,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是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如果积累过度, 必将引起消费抑制, 造成市场萎缩;但是不考虑生产实际效益, 过多地刺激消费, 其结果也必然会产生泡沫。所以要把这二者的关系处理好, 要时时加以警惕, 既不可以忽视消费, 又不可以过度超前消费。

五是出口和内需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中, 中国主要依靠出口的企业受冲击比较大, 因为美国和欧洲市场下滑比较厉害;而既注意国际市场又注意国内市场的企业, 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因此,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在注意国际市场的同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

六是产品性能和价格的关系。我们有相当多的企业是用低价劳动力、低价能源、低价原材料生产低价产品去占领市场, 这条道路要引起深思, 不能再持续下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能源、资源在整体上讲并不是很富足。如果单纯靠低廉的劳动力、低廉的能源和原材料, 生产低廉的产品去占领市场, 这条路是不能持久的, 必须提高产品创新和开发的意识。

二、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 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 这是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刺激经济的财政、金融和其他措施起到了良好作用。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为7.1%, 现在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说, 今年GDP增长率8%是没有问题的。

对中国经济走势, 我自己的看法是中国经济还会继续维持一个比较高速度的发展。为什么?第一个原因, 中国正处在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 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46%, 而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是78%。从46%到78%, 有30个以上百分点的差距。如果一年提高2个百分点就需要15年。第二个原因, 中国的人均GDP现在只有3000美元, 而发达国家人均GDP最低的门槛是1~2万美元。中国要达到这个最低门槛, 需要翻两番。翻一番大约要7年以上, 翻两番大约要15年, 经济发展不是线性的, 越到后期增长越慢, 翻两番可能要用20年的时间。这2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还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第三个原因, 据专家预测, 中国如果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基础设施、人民住宅等建设方面的钢铁总投入量要在100亿吨左右。到目前为止, 我们的钢铁总投入量不足50亿吨, 即不到一半, 按现在年投入量4亿吨来计算, 达到100亿吨可能要12~13年, 按照经济发展非线性的道理, 可能要15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可以说, 中国在未来15到20年间, 经济还会是处于较快速度发展的阶段。

三、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建设中扮演特殊角色和重要角色。中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随着结构调整, 中国大企业的数目在减少。当前大企业着重着眼于提高竞争力, 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新建的大企业并不多。就业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中国现有就业人口的75%是在中小企业, 每年新增岗位的90%在中小企业。这两个数字——存量75%以上和增量90%以上, 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中国每年要新增1200万城镇人口就业, 这还不包括从农业转移出的劳动力就业, 这1200万个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是靠中小企业提供。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因为就业主要靠中小企业解决。此外, 中小企业占税收总额48%, 占GDP60%。以上几个数字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到底有什么特点?我认为, 中小企业有几个特点和发展优势。第一个特点是小工厂有高科技。工厂小并不意味水平低, 我看过国内外许多小工厂, 工厂虽小, 技术水平很高。第二个特点是小产品有大市场。一个很小的产品可以有很大的市场。11年前江苏的一个村一年就生产7亿支牙刷。牙刷是小商品, 但是有极大的市场。再如咖啡是个单一产品, 但雀巢公司进入了世界500强。第三个特点是小公司可以成长为大集团。几乎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公司、跨国公司都是从小公司一步一步发展来的。第四个特点是小企业大就业。综合起来, 就是中小企业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过去计划经济体系的特点是一个工厂包罗万象, 所有的工艺流程都包括, 但是产品单一。进入市场经济后, 特点是工艺专业化, 产品多元化。中小企业应该向专业性、特色性发展。

当前中小企业的问题是什么?一是结构问题。有的中小企业还在搞生产力过剩、重复建设。比如当前主要原材料如钢、水泥、玻璃、铝、纸、煤化工等, 生产能力已远大于需求。二是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自身精力应该集中在产品性能的改进, 至于战略性的研发投入, 要依靠外部, 依靠科研院所、依靠大专院校、依靠为大企业配套。三是要建立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各地政府和协会都应该重视,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辽宁有很好的工业, 有很强的科技力量, 应该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上做出更大的付出, 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小企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在美国雇员人数少于500人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根据不同行业, 雇员人数的标准还可能有所降低。从1993年到2008年的第三季度, 美国中小企业所雇用的员工为1450万人, 占2250万净新增工作岗位的64%。这说明中小企业对美国经济极为重要, 对其他发达经济体也是如此。

美国中小企业局 (SBA)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三项关键工作:

1.资本准入:负责监督联邦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计划。

2.联邦政府合同:确保联邦政府完成23%联邦合同归中小企业的强制性目标。

3.技术支持:监督多种创业发展项目的网络联系, 例如, 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帮助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SBDC) 项目。

经济复苏项目中和中小企业有关的措施:

1.2008年经济复苏一揽子计划和2009年刺激方案中包含一些提高就业和帮助中小企业的关键措施。

2.解冻信贷条件:旨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以税收优惠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员工、增加购买和经济活动:旨在帮助成长型小企业加快成长。

4.着手解决住宅市场问题:保持房地产股票的流动性和建筑贸易的活跃性。

5.基础建设支出:对公共设施再投资。

促进中小企业贸易:

1.通过多种政府项目帮助中小企业为寻求贸易机会获得资金。

2.通过多种技术支持项目帮助中小企业确定贸易机会。

3.通过多种辅导/帮扶项目帮助中小企业。

健康保险和中小企业:

1.议会的重要议题是改革对中小企业意义重大的健康保险体制。

2.大多数美国人的保险是在私有制保险体系中由其雇主来提供的。

3.税收优惠可以使得雇主较便宜地为雇员提供保险。

4.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承担被要求或强制性要求提供保险的能力。这影响到他们保持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的发展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包括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2%, 其中多数是雇员在5人以下的微型企业。2006年, 中小企业贡献了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值的37%, 就业岗位的57%和出口总额的22%。中小企业占服务行业87%份额, 集中在零售业;占制造业7%份额, 集中在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行业;占农业6%份额, 集中在种植、园艺和渔业。

马来西亚将若干知识密集型工业和经过挑选的服务行业确定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成长点。在制造业领域, 潜力成长点是:1.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 包括草药和传统药品、化妆品、棕榈油产品、木制品和清真食品;2.机械工程产业, 包括精密加工、工艺设计、系统自动化;3.电气电子产业, 包括半导体部件、集成电路、高端印刷电路板;4.金属制品, 包括镀铬铁、特种钢;5.医疗器械;6.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 如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模具设计等。在服务业领域, 潜力成长点是分销、运输和物流、旅游服务、建筑业服务 (海外竞标等) 、无线通讯业、教育培训和专业管理服务。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团于2009年10月2日正式成立, 聚焦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强化财富创造和社会安定服务。公团通过提供有效的企业服务, 协调和协助有活力的、创新的、灵活的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公团的延伸职能和作用有:1.进行整体政策的形成、研究和比较;2.协调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3.担当信息和咨询“一站式介绍中心”;4.担当数据共享秘书处;5.进行多种企业发展项目。

公团是中小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在年度中小企业整体行动计划中协调着多种项目, 2009年174个项目有30.4亿林吉特的财政支持, 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能力建设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建设。公团通过发布中小企业年度报告传播信息, 报告中小企业运营情况, 分享实践经验, 宣传政府各部和机构的最新措施和项目, 介绍中小企业的新机会, 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2009年4月至5月的季度调查显示, 77%受调查者反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影响明显, 2009年一季度加剧。制造业受影响比服务业更大。调查中, 反映需求减少的为36%, 付款延迟为27%, 资金困难27%, 原料成本上升25%, 均摊成本上升24%。在采取的应对措施中, 71%开发新市场, 66%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54%降低生产费用, 49%寻求其它融资渠道, 41%采取裁员手段, 但受调查者中只有25%选择降低投资, 27%降低研发费用。受调查中小企业有77.7%仍在运营, 19%缩减了运营规模, 他们对未来6个月的发展有24%持乐观态度, 19%已看到业务发展的机会。马来西亚采取的25种便利中小企业自救的措施中, 大多数是便利中小企业在危机中融资。预期2009年下半年国内需求将会加强, 劳力市场的情况将会改善, 预计中小企业到2009年底情况有所好转, 2010年经济得到复苏。

对新兴企业经营的要求

Domain gap即“领域隔阂”, 其重要性在于认识并跨越鸿沟。在经营理念中需要提出“志向和梦想”, 也要看到和“现状”之间的差异。企业家志向和梦想的差异可以影响到企业行为, 决定企业的发展。“领域隔阂”决定了企业家是止步于典型的小企业, 还是成为持续成长的风险企业。索尼公司的宗旨是“理想的工厂和日本再造”, 本田技研工业的公司基本方针是“放眼全球”。在提出崇高理想的同时, 要意识到“领域隔阂”和采取行动跨越鸿沟的重要性。

有必要把经营理念提升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构成要素是:社会使命、经营愿景、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例如3M公司的“15%规则”, 通过“贩卖私酒”强化经营理念。GE和丰田分别把“GE价值”、“丰田之路”作为人事考核的重要指标。灵活运用经营理念有利于企业的收益。企业文化是控制组织的有效手段, 应创建不依赖于集权化或公式化的自律组织。基于企业文化的“社会化”, 营造组织成员的信赖关系, 成为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轴。

在大阪市的新兴企业灵活运用经营理念的情况可以用5分制来评分。分析评分可以看出行业、企业之间的差异。在公司简介、宣传册上刊登经营理念的, 整体平均分为2.86分, 非制造业平均分高于制造业0.79分, 盈利企业高于亏损企业0.17分;总经理经常讲经营理念的, 整体平均分为4.15分, 制造业高出0.2分, 盈利企业高出0.23分;录用新雇员和雇员培训时灌输经营理念的, 整体4.24分, 非制造业高出0.5分, 盈利企业高出0.63分;按照经营理念做重要决策的, 整体4.28分, 非制造业高出0.52分, 盈利企业高出0.9分;以是否遵守经营理念来评价员工的, 整体4.03分, 非制造业高出0.33分, 盈利企业高出0.49分。

今后经营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是从维持现状的能力转变到创新领导能力, 能有效平衡组织所面对的“二元性”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核心竞争力的75%其实是情商, 根据美国的调查, 取得社会性成功的主要原因中,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 对“知识和资格”的评价从硬性技能变化为软性技能。经营者必须具备学习能力, 能持续激发自己的能力, 直到出成果的实现能力。

韩国中小企业政策

韩国有297万个中小企业, 占企业总数99.9%;雇佣人数1145万名, 占雇员总数87.5%;创造制造业产值3700亿美元, 占制造业总产值49.4%。中小企业是企业生态中的生力军, 构成企业数目的净增长。韩国中小企业的生产呈现恢复趋势, 但雇佣和投资表现欠佳。销售不景气, 但创业和投产率呈现上升趋势。

韩国中小企业厅是综合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政府机构, 成立于1966年, 有11个地方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要通过中小企业相关机构如中小企业中央会等发掘支援课题, 通过中小企业现场恳谈会等渠道收集意见和建议, 再形成政策。由中小企业厅厅长随时向总统汇报中小企业政策, 并在国会定期或临时会议上做工作报告。2008年起总统室设置中小企业秘书, 负责在各单位之间协调中小企业政策。2009年起新设中小企业护民官制度, 负责发掘中小企业政策中不合理的规定。

当前韩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方向是迅速克服经济危机, 集中扩大成长潜力。短期政策重点是:

1.加强流动性, 解决资金障碍。2008年10月政府与金融界共同成立“金融障碍对策班”, 将中小企业根据经营实绩分为4个等级, 实施快车道服务, 并采取扩大信用担保供应、银行贷款延期等措施。

2.创造工作岗位, 促进就业。通过技术创新, 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支持知识创业, 如建立创意商业化中心, 鼓励实验室创业、专家创业。支持创业起步期企业, 通过“分享工作”项目来分享工作岗位。

3.通过公共采购和扩大出口来创造需求。扩大对中小企业产品的采购, 金额从2008年的46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00亿美元;扩大对新技术产品的采购, 从2008年的12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15亿美元;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 培养外向型企业;2009年引入“500-500”项目, 培养500个出口500万美元的企业。组织海外展示会和市场开拓团, 有2500个企业参加。

4.支援小工商业者的经营稳定。扩大对小工商业者的融资, 信用担保资金从2008年5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9亿美元。对低信用、无店铺的小商贩提供9亿美元的信用担保, 实施传统市场商贩小额贷款项目, 改善不利于小工商业者的经营环境, 改善传统市场、商业街的设施、环境, 进行小工商业者的培训, 每年10万名。

5.培养一人创办企业。支援一人企业家, 成立一人企业给予优惠, 扩大公共机构对一人企业产品的采购, 营造一人企业成长的环境, 支持一人技术开发, 创意注册为专利时减免注册费。

未来的中小企业投资重点将是:

1.培养绿色产业中小企业。到2013年完成培养1000个进军绿色产业的中小企业, 设立绿色创业基金等。提高绿色规划能力, 普及1万个中小企业绿色经营诊断, 支持低排放、节能、环保工程。

2.发展风险投资。扩大风险投资业务, 加强投资战略咨询和企业经营诊断, 扩充多种投资来源。

3.扩充技术开发力量。增加公共机构对中小企业研发的投资, 促进民间研发投资, 研发基金将从2009年的1000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800万美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基金将从2009年的2700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7700万美元。

4.振兴青年创业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正在萎缩, 风险CEO中青年层 (20~30岁) 从2000年的53%下降到2008年的14%, 创业中小企业数也从48万个降低到38万个。需要培养富有挑战性和创意性的企业家精神, 宣讲企业案例, 新设青年企业人奖, 组建青年CEO社区, 废止最低资本限制, 允许大学生实验室创业。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2

前言 ………………………………………………………………………………1 1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研究综述 ……………………………………3

1.1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3

1.2比较优势与中小企业 ………………………………………………………4 2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6

2.1中小企业与泉州经济发展 …………………………………………………6

2.1.1泉州中小企业的特点 ………………………………………………………6

2.1.2中小企业在泉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

2.2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成效 ………………………………9

2.2.1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9

2.2.2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成效 ……………………………………11 3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 ……………………………………14

3.1缺乏国际化人才 ……………………………………………………………14

3.2技术创新能力弱 ……………………………………………………………15

3.3缺乏品牌意识 ………………………………………………………………16

3.4出口成本优势受到威胁 ……………………………………………………17

3.5企业融资困难 ………………………………………………………………17

3.6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出口面临考验 ………………………………………18 4促进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策略 ………………………………20

4.1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 …………………………………………20

4.2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国际化品牌 ………………21

4.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宽融资的渠道 ……………………………………22

4.4熟悉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壁垒,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22

4.5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 ……………………………23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信贷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迅速,是当今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部分,它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被融资难所困扰。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不能或部分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企业没有1~3 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这些数字表明,尽管近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但至今效果不明显。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国模式

美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经济大国,但是,其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也离不开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巨大贡献。美国对本国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依靠对金融机构的引导或是政府的直接性资助。

美国政府对国内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性贷款数量很少,政府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其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1)中小企业业主自身的储蓄,占中小企业投资的45%左右;(2)中小企业主从亲朋中借款,占中小企业投资总数的13%左右;(3)从商业银行贷款;(4)金融投资公司,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主导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与商业银行贷款一起约占29%;(5)政府资助,主要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贷款,约占1%;(6)证券融资,这部分资金只占4%左右。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资信比大企业低,商业银行一般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应运而生。它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政府资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向那些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发放直接贷款,但数量很有限。其具体操作是首先为这些中小企业进行担保,以便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但是,如果两家以上竟争机构均拒绝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则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中小企业管理局向受自然灾害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自然灾害贷款,其目的在于使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受灾企业得以重建。(3)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资助。中小企业是美国一支重要的技术创新力量,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创新是在小企业中实现的,小企业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

(二)日本模式

日本历来都有"中小企业之国"的称号,其国内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而且各中小型企业的实力都很强,为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所以,日本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十分关注,为保障中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政府直接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例如,组建了中小型企业的金融公库,努力解决中小型企业在信贷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切不利因素,尽可能促使中小型企业可以顺利地获得其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此外,日本政府还特别加强了对民间资本的相关引导,建立了一些民间的互助组织,主要也是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的。

(三)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发达国家关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相关策略,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首先,政府要积极创建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担保机构,并制定一些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的政策,例如,美国成立的中小企业局,主要就是就负责根据政府出台的某些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来给予其恰当的支持的;其次,国家要建立起一些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机构,例如,德国在战后就成立了复兴贷款的银行,主要针对的服务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再次,政府要积极鼓励银行以外的其他资本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例如,美国建立起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股票市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引导民间的资本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支持。

三、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策略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的困难,如果不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必须在严谨认真和全局的眼光下处理中小企业融资的现象,个人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不到位, 融资渠道狭窄, 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 也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部门一直致力于探讨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各商业银行都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部门,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2、增加信贷投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要。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做好资金调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对投向合理而资金暂时有困难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予以支持。3、调整信贷投向,突出支持重点。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时,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重点支持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能增加就业和能还本付息的中小企业;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和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都存在着障碍。7O%以上的企业将资金短缺列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中小企业仅依靠自有资本的原始积累无法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必须拓展融资渠道,依靠直接、间接融资等方式来解决资金供给小于需求的问题。1、拓宽直接融资的对象,增加企业融入资金。中小企业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增加企业的资金;2、加大担保力度,扩大间接融资的渠道。3、采取融资租赁方式增加企业融资,这种方式适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设备更新改造等长期融资的中小企业。

(三)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融资担保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担保业务不同于保险业务,保险业务可以通过统计学的方法,精确计算出风险损失的概率,从而确定保费以弥补风险损失及经营成本,并进而获得利润。担保企业则不同,由于担保项目的金额各异、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难以确定,造成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无法精确计算出担保费率,因此,担保业务的风险很大。90年代以前,国外也有一些金融机构开展商业性贷款担保,但1992年瑞典一家世界著名的信用担保公司因贷款担保而导致破产震惊了世界,此后各国基本上停止了商业性的贷款担保。

参考文献:

[1] 刘晓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 财会通讯, 2010,(02).

[2]原露露.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20) .

[3]李勋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改善的策略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8) .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4

1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困境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 忽视了国际市场供求的变化, 没有做好国际市场预测和调查, 造成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当前, 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贸易保护政策有所增多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企业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国家是美国, 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 经济受到了巨大打击, 而美国的经济萎靡就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对外出口, 造成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 中国的贸易顺差程度也随之降低。实际上, 除了中国以外, 日本、欧洲及许多新兴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减少了进口的需求量。从国内已经倒闭的中小企业来看, 占绝大多数的是玩具行业的企业和服装纺织出口类的企业。经过系统分析我们得知, 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容易陷入倒闭破产状态。但是, 出口增速下滑以及中小出口企业纷纷倒闭的原因不仅仅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内人民币不断的升值、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落后、经济结构搭建的不合理也可以作为影响增速下滑以及中小出口企业纷纷倒闭的原因。倒闭的出口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私营企业。对其他企业来讲,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1.2 境外企业发展成本上升

由于境外企业所在环境经济增长缓慢, 境外企业业绩也不理想。所在环境信贷关系紧张, 导致了企业经营流动的资金量减少,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所在国实施一些资本项目管制政策, 境外企业和境内企业之间的资金交流就会中断, 中小企业就会受到对外资金流的限制。

1.3 国际贸易安全性以及信誉降低

面临的国际贸易安全性降低, 主要是国际金融风险, 国际贸易受国内外利率变动和汇率变动影响, 若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用外币计价的话, 汇率变动就会引起交易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这就是可能的汇率风险。在国际信用方面, 主要指国外需要进口的客户信用风险,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设置相关的法律保护机制来抵抗国际信用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危害。如果国内中小企业在调查国外的客户资信工作时不够仔细, 而选择了一些资信并不好的客户进行合作, 在出现客户违约情况时, 就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2 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及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 必须意识到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发展趋势, 在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时做到取长补短, 积极开拓思路, 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2.1 优化改革对外产业结构

中小企业要牢牢抓住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时机, 不断地吸收并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使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为企业的产业升级开拓道路, 使自己的产品具有高的附加值, 在已有出口产品数量的基础上, 在实施技术上开发新的品种, 努力使产品变的有特色, 有高竞争力, 提高出口中高端产品的比例, 依靠可以大力发展出口产品。金融危机让欧洲国家受到了比美国更为严重的打击, 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得出美国的制造业规模远远大于欧洲国家。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可以成为一个国际经济稳定的有力保障。不管服务业怎样发展, 都不能取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 切不可丢弃制造业, 要牢牢抓住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在中小企业中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贸易模式。

2.2 提升中小企业品牌意识

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 品牌战略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 根据国内外消费者目前的需求情况和背景文化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客观地分析出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发扬自己产品的长处, 改进自己产品的短处, 客观地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品牌战略, 注重运用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 使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特色。对自己的品牌不断进行创新, 从不断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 达到延长品牌在整个竞争过程中生命周期的目的。国际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如果一个企业有个很好的品牌, 就可以凭借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响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个有力地位, 这就直接带动了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档次和价格。而网络品牌可以引导客户进入自己企业相关网站, 使自己的影响力在网络上大大提升。网络品牌就成了一个中小企业重要的宣传武器。由于网络上所有商务信息过于广泛, 所以对于国外商家来说,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品牌进行选择。对外贸易企业中能否树立起一个好的网络品牌就成了出口产品关键的一步。

2.3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 社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 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工作都涉及网络。对于企业发展来说, 网络传输信息带来极大便利。随着各种网上贸易形式的开展, 很多企业正在寻求全新开拓市场的方式, 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 更多的企业优先考虑利用网络寻求合作伙伴, 以网络营销路径占有市场份额。对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 一方面, 以适合的方式选择客户与合作伙伴, 定期观察对方发展状况、信誉水平等;另一方面, 加快自身网站建设, 加大公司产品、品牌、信息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企业及时了解本企业的发展状况, 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2.4 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扶持

在中小企业寻求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 对已有的落后设备进行改造, 来实现更好效率的企业发展。因此, 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有力支持, 尤其在资金方面。但是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金融部门害怕承担金融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提出的资金要求都不敢应对, 政府和其他的部门在协调力度方面做得还有所欠缺, 造成中小企业在资金融资方面举步维艰。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发展, 国际需要尽快建立一个由各地地方政府和中介部门组成的对中小企业经营起支持作用的合理体系。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制定更改了与国贸规则不一致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红头文件, 它使国内的法律法规和国际上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进行了配套, 但是法律法规的修正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2.5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小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若想推进技术发展, 应不断投入科研项目, 通过提升产品优势, 推进产品深加工, 增加科技含量, 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整合优势产品, 将低级产品淘汰, 实现利益最大化, 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同时认识到, 知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技术人员的智力支持, 中小企业应加强对人才的重视, 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在企业范围内营造学习型、知识共享的浓郁文化氛围, 以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力。

2.6 积极探索市场盲点

所谓市场盲点, 就是市场中的空白点, 还没有被别人占据的地点。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 要善于挖掘市场中存在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的产品。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不断下降, 许多市场上的商品都是供应量大于需求量, 许多的企业都在寻找市场上没有被开发的商机。中小企业应该在挖掘市场盲点后, 重新整合市场资源, 来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这一点上做强中小企业。总体要求就是坚持细分化、简单化以及体系化。细分化指中小企业先根据市场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对全部的市场产品进行不同消费群体的细致划分, 它有利于中小企业发现新的机会, 制定出最优的营销方案和战略, 也成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追逐中的有力武器。比如生产对外服装的中小企业, 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后, 需求量大大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还去加大生产产量就是走向破产的道路。正确的做法是先尝试细分市场, 对市场上新的商机进行把握。

3 结语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 虽然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了低潮, 但世界经济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周期性的, 在危机过后必然会慢慢复苏、走向繁荣。金融危机的发生, 对经济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这对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来讲, 是个很大的冲击, 但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 中小企业在发展国际贸易过程中, 应以市场潮流为出发点,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意识到由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 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坚定信心、创新发展, 建立合适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只有这样, 我国中小企业才能在危机的不利因素下生存发展,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摘要:一直以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小企业如何步入国际贸易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面临的实际困境, 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发展思路及路径, 以实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困境,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钟永生.企业发展的途径[N].新财经, 2008.

[2]陈乃醒, 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07.

[3]高永富.国际金融危机与“买美国货”款[J].国际商务研究, 2009.

[4]刘辛元.解析中小企业新的发展契机与路径依赖[J].生产力研究, 2008.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策略探讨 篇5

于 我 国 国 际 货 运 代 理 企 业 发 展 策 略 探 讨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应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可采取如下具体可行的发展策略:实行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提高服务附加值,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完善个性化物流服务功能;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规模经营 服务附加值 信息系统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国际货代市场上十分缺乏一批拥有广泛经营网络、信息技术先进、营销能力突出、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大部分的货代企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小”、“少”、“弱”、“散”。“小”表现在经营规模小,资产规模小;“少”是服务功能少,专业人才少;“弱”是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这一切,要求我们的国际货代业生存和发展的定位应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下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对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探索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之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实行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对于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而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是合理配置其现有资源、推动其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例如中国货代业的龙头老大---中外运集团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自1988 年以来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组战略,使集团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回升,“1+1>2”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战略联盟则是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应以骨干企业为中心,通过参股、控股、全球范围的兼并、收购、联营等方式加强货运代理企业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团优势,或者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良好的强强合作关系,大量引进合作项目,形成全球性货运代理公司的联营体,建立全球的营销网络,开展全球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对于小规模的、管理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中小货运代理公司,政府应引导它们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代理、海运订舱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等经营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和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战略联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

经理层年薪、职工内部持股、竞聘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

二、提高服务附加值,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完善个性化物流服务功能

其一,实行以提高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我国的国际货代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仓储优势,结合劳动力成本低的便利条件,大力开发以基本的流通服务和劳务附加值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力求与国际接轨,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抢占物流的第一市场。这一方面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国际物流经营者的分包商,为提高全方位的物流打基础。

其二,实行以培育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国际货运代理是介于货主和承运人之间的服务中介,其产品是“运输服务”和“与运输密切相关的其他服务”,是一个与“客户满意”密切相关的行业。“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点和服务的衡量标准之一。及时、正确地了解客户需求能为我们的经营提供明确的方向。客户对运输和物流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为这些客户提供包括运输、仓储、商务附加服务在内“量体裁衣”式的灵活物流服务,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货代主业,还可以增加附加收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需求,我们都应该去满足。满足客户需求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双方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公司经营的经济效益也不可以得以保证。为此,有必要对客户需求实行“客户需求分级管理”,即对客户需求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制定客户需求满足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详尽的市场调查,通过对有针对性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确定目标,提出多种方案,从可盈利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选择。方案一旦确定,还要制定清晰的、详尽的工作程序和阶段性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公司的相关部门。

其三,实行以专业化服务为目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擅长的业务,是企业品牌、主业、实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资源优势的体现。而专业化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要想实现服务的专业化,选择就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推崇的理念是,如果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这又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这种活动也不至于失去客户,那么,就可以把它外包给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公司去做。也就是说,首先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专业的公司。

业务外包这一概念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的是服务的代理活动,业务内容比较广泛。较低层次的活动有订舱、包舱、租船、仓储、集装箱拼箱拆箱、编制单证、签发提单、报关、报验等,较高层次的活动有各种物流方案的设计,例如仓储方案的设计、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设计等。这些活动不可能由一个货代公司进行。因此,将部分业务外包是不可避免的。

三、开发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强化国际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国际网络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除了用于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外,还要能与国外代理商、分支机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其他物流合作伙伴等各个环节联网,并考虑通关中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数据交换传递,成网络平台运作。有充分掌握有关的信息,货运代理企业才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计算、控制、协调和管理,才能使提供的服务更高效。

其次,合理选择和布局物流网点;缩短通道,提高通道可见性;减化供应链,减少环节,用经济学“控制论”的方法提高供应链这一战略管理,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佳、效益高、创汇优的物流总体目标。

最后,重新整合现有物质技术硬件,使现有资源适应物流运作的需要。同时,利用现有仓库、码头、车队和船队与其他物流公司合作,作为他们的物流基地,甚至以合约形式承包他们物流系统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操作,如内河支线运输、陆路集散运输、货物装卸和采购、运输、储存、包装、分拔、配送等,逐步把国际货代业拓展、延伸至第三方物流企业,使企业与时俱进,不断有发展和扬升的空间。

国际货运代理所承担的责任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国际货运代理本身的过失。国际货运代理未能履行代理义务,或在使

用自有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出现事故的情况下,无权向任何人追索。

另一种是分包人的过失。在 “背对背”签约的情况下,责任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分包人的行为或遗漏,而国际货运代理没有任何过错。此时,从理论上讲国际货运代理有充分的追索权,但复杂的实际情况却使其无法全部甚至部分地从责任人处得到补偿,如:海运(或陆运)承运人破产。

还有一种是保险责任不合理。在“不同情况的保险”责任下,单证不是“背对背”的,而是规定了不同的责任限制,从而使分包人或责任小于国际货运代理或免责。

上述三种情况所涉及的风险,国际货运代理都可以通过投保责任险,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保险的赔偿。

国际货运代理按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应承担的法津责任进行投保。根据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标准交易条件确定的国际货运代理责任范围,国际货运代理可以选择有限责任投保,也可以选择完全责任投保。但有的国家的法院对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标准交易条件中有关责任的规定不予认定,所以,国际货运代理进行完全法律责任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货运代理的最高责任保险

在某些欧洲国家,一种被称为 SVS 和 AREX 的特种国际货运代理责任保险体制被广泛采用。在这种体制下,对于超过确定范围以外的责任,国际货运代理必须为客户提供“最高”保险,即向货物保险人支付一笔额外的保险费用。这种体制尽管对国际货运代理及客户都有利,但目前仅在欧洲流行。

国际货运代理的集体保险制度

在某些国家,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设立了集体保险制度,向其会员组织提供责任保险。这种集体保险制度既有利也有弊。其优点是使该协会能够代表其成员协商而得到一个有利的保险费率;并使该协会避免要求其成员进行一个标准的、最小限度的保险,并依此标准进行规范的文档记录。这种制度的缺点是,一旦推行一个标准的保险费率,就等于高效率的国际货运代理对其低效率的同行进行补贴,从而影响其改进风险管理、索赔控制的积极性;同时使其成员失去协会的内部信息,而该信息可能为竞争者所利用。

国际货运代理主要通过四种渠道投保其责任险:

一是所有西方国家和某些东方国家的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办理国际货运代理

责任险;二是,伦敦的劳埃德保险公司,通过辛迪加体制,每个公司均承担一个分保险,虽然该公司相当专业,但市场仍分为海事与非海事,并且只能通过其保险经纪人获得保险;三是,互保协会也可以投保责任险。这是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运输经纪人,为满足其特殊需要而组成的集体性机构。另外一种是,通过保险经纪人(其自身并不能提供保险),可为国际货运代理选择可承保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并能代表国际货运代理与保险人进行谈判,还可提供损失预防、风险管理、索赔程度等方面的咨询,并根据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标准交易条件来解决国际货运代理的经济、货运、保险及法律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寿兰,国际货物运输[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郝聚民,第三方物流[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 任建标,战略运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论中国企业国际营销之发展策略 篇6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然而中国企业由于起步较晚,在营销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营销理念落后、品牌意识薄弱、竞争力不强等。本文经过调研指出中国企业要立足国际竞争环境的策略及解决方案,如改变公司管理理念、提高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等,并对其如何发展自我的品牌做出了展望,目的在于创新发展国内企业品牌,吸引更多的外资在国内的投入。

关键词:国际营销业;营销;障碍

一、前言

国际营销是指企业在国家边境以外的国际市场进行的市场经营活动,这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经济国际和内部的经济、文化整合、市场研究、市场细分、营销等方面需要进行策略确定及实施(徐华,2012)。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当的营销战略和战术,以确定合适的位置投放市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实现企业最大利润。中国加入WTO后,更直接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角逐,国际营销已经日益成为各大公司必要的措施,而国际营销的研究目前在我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一大环境下,研究我国营销现状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国际营销中组织与团队发展趋势

(一)加快营销观念升级

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的主导,若想改变企业发展方向和速度,必定要从老的观念中走出来。传统的营销观念以销售量为中心,不注重产品质量、品牌打造以及对消费者的后期服务(徐士高,2010)。近年来随着西方营销观念传入中国,我国企业慢慢将发展中心转向多元化的品牌经营中,高销量的产品、独树一帜的品牌效应、贴近消费者的后期服务和良好的企业信誉产品信誉都是当今企业应该追求的。同时作为企业营销第一线的销售人员,不仅要积累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提高本身的素质,与企业在市场中的精神面貌相符合。

现代国际营销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具体营销方案。国际众多知名品牌在制定营销计划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对于产品销量的预测,而是对产品问世后消费者的体验,是否实用、是否适用于大多数人群等问题都是他们所考虑的,我们应该向一些成功地西方跨国公司借鉴,将营销中心的重点转向消费者,研究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心理,以产品能够达到消费者的满意度为准则,逐步将企业营销策略转型成为新型的国际营销理念。

(二)加强人才培养

在当今市场的竞争中,已经不是一个人同一个人的竞争,是整个企业团队的竞争,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有高度灵活的大脑,发达健壮的四肢,健康的器官等等,而众多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是优秀团队的一块块拼图,我国一些企业也借鉴了国外很多跨国公司招贤纳士的方式,在本身品牌魅力的同时,甚至政府也参与到高精尖人才的争夺中。培养人才和吸纳人才,首先应该形成稳定的获取人才的途径,可以企业内部培养,也可以高校选拔,这是保持企业人才不断的前提。然后就是对人才的培养,玉石不经过雕刻不会成为最后光华夺目的珍品,人才也相同,在基本知识培训的同时更应该参加到企业的具体运营中去,可以先从核心产品入手,了解企业核心产品的特性,熟悉企业,然后去了解当今市场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分析,甚至可以去国外市场中进行具体调研,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肯定周期会很长,这样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而且前期投入也会很大。另一方面就是术业有专攻,需要企业领导发现每个人的特性,以在营销活动中因材施教。更多地让培训者参与到第一线的营销当中肯定是有益的,这样会让他们更快地深入到理念中去,更好地融入企业。

三、提升品牌意识的管理策略

在众多新闻报道中,品牌被他国注册,节日被他国注册,习俗被他国注册,无一不使国民感到唏嘘不已,然而发人深省的是,这些纠纷其实早就可以避免,只是我国的保护意识一直不够高而已。从抢注时间不难看出,随着国际营销摩擦的不断加剧,国际营销都整的复杂性、长期性将无法避免。品牌的形成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几百年的努力才能够树立在消费者心中,品牌是企业间竞争的第一道火线,是消费者最直观最浅显的比较方式。我国在品牌树立和管理方面意识较早的海尔集团,在高质量的前提下,坚守自己的品牌,最后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可。现阶段我国企业急需增强品牌意识,将对品牌的树立和保护提升到发展命脉这一高度,要知道一个知名的品牌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品牌的维系不只是靠产品和营销策略,是在企业营销观念中日复一日中维护,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就不能产生品牌的联动反应。例如,宝洁公司为自己的每种产品制定了不同的品牌概念,明确了该产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庞大而有繁琐的工作,佩服宝洁公司品牌管理团队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正是这样完善的品牌战略管理的平台,才使宝洁公司有条不紊地稳定发展。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决策者分析品牌新的机会,更好地趋利避害,以一个理智的想法去分析当前市场。品牌战略管理平台日后势必成为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部门,对公司发展、决策举足轻重的部门(闫玉华,2009)。

国际知名品牌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品牌的定位说简单些就是品牌的特点,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也是企业想在消费者潜意识里留下的企业形象。像蒙牛避开伊利,七喜避开可口和百事,不得不说这是管理者的睿智,一个小公司避免了和同行业巨头的直接竞争,这就是一个优秀品牌定位的选择。定位就像方向,企业能走多远就取决于你选定的方向,目前我国企业还有很多品牌定位模糊,在市场中苦苦挣扎,其实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确立好企业的方向,积极投放市场,坚定地走下去。

全世界的产品品牌有很多,而消费者认可的却少之又少。有很多品牌在某个时间段红极一时,众所周知,但是由于后期管理不当,很快就消失在消费者记忆中。淘宝上的每个店长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己店的评价,因为在没见过实物之前大家都喜欢看看其他人对产品的评价怎么样,如果出现了一个差评,那么对该淘宝店,甚至同品牌商品都一个巨大的影响,任何一点负面消息都会被放大,所以对品牌的管理是需要时刻关注的(李琪,2009)。现代企业在最初打品牌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应该制定最少未来两年的品牌建设规划,这样依托于品牌的核心产品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曝光,达到一定曝光度的时候,也就是产品大卖的时候,同时品牌知名度也就更高,那么也一定要及时改进营销战略,不妨将企业的规划放得更远。

四、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

(一)提高企业技术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我国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发展的一直不好。在国家大力发展技术的大环境下,企业自身也应该及时对核心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技术工种的熟练度、新老衔接、生产流程简化等等,都是现代企业应该专攻的课题。首先可以通过跨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来实现跨行业的高度对接,因为有很多技术在不同行业都是互通的,各企业各取所需,同行业内自然有了其他企业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在技术优势明显的同时,产品特色也就随之而来,因为本企业的核心产品可以做到同行业所不能,满足更广阔的消费群体。在技术对接的同时要形成老技术的革新,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产品永远保持以一个最新潮、最实用的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二)提高产品质量

在质量问题频发的当代中国,我国对于质量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年质检总局都会对各行各业的产品进行质量抽查,以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质检总局的报告也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风向标。在安全第一的现在,无论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还是生活用品安全等等,时时刻刻牵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如果想要品牌在市场中经得起考验,那么产品的质量一定不能含糊,售前在消费者群体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产品的使用、构成等方面写名,让消费者放心,售后更是应该完善服务体系(杨军,2010),在出了问题时不逃避,加强产品售出后的跟踪服务,在消费者有问题是及时解决,这对品牌的树立和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缓慢,处于摸索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结合国家发展现状,由政府统一调配,这样才能更加规范,然后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经济贸易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使企业能再第一时间了解到国际市场变化,也帮助政府部门在可控范围内给予企业最大的支持,最后就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一套贴近国际发展现状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规有利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规范化和安全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企业如何开展国际营销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企业国际营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总得来说,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营销观念上的落后,缺乏品牌意识,核心技术发展过慢等方面。国外成功的理论和经验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和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探寻切合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方法,以利于我国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琪.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现存问题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2] 徐士高.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

[3] 徐华.浅析文化差异对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2.

[4] 闫玉华.我国企业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9.

国际盛会全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篇7

大会的召开适逢社会各界积极学习、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36号文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会高度重视,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郑斯林、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政高、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李英杰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李毅中部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建立信心、把握机遇,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他指出, 随着中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渐趋明朗, 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在国家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带动下, 出现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李毅中部长强调国务院36号文件是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依据,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 充分发挥文件的政策效应, 是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要帮助中小企业和有关方面全面了解文件内容, 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他说:“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了牵头负责指导协调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责, 肩负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扶持等方面的任务, 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细化和落实文件明确的各项工作分工, 全面贯彻落实文件规定的16项工作。”李毅中部长表示, 相信本次大会将会产生丰硕的成果, 凝聚更多的共识, 为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 提供相互的借鉴和有益的帮助。

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会长郑斯林做了主旨发言。他阐述了对国际金融危机启示、中国经济走向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见解。他认为, 小企业有高科技, 小产品有大市场, 小公司可以成长为大集团, 小企业创造大就业。

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小企业委员会首席政策顾问蒂姆·特莱特里、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机构执行副总裁伯罕·彬·西迪克等5位国外中小企业机构代表重点介绍了本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供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最新国际信息, 为国内中小企业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学习实践经验提供了机会。

在中小企业厅局长论坛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做主旨发言, 对中小企业政策、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以及下一步落实政策的考虑点做了解读。他强调, 36号文件的内容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贯彻落实36号文件的分工方案共有16项任务, 由工信部牵头的有8项, 参与牵头负责的4项, 配合其他部门的4项。中小企业司深感责任重大, 一定全力以赴, 加强沟通、协调、配合, 使工作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26个省 (区) 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厅局长论坛, 12位代表介绍了工作经验。大家积极交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统一了对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突出问题的认识, 在工作思路上达成了共识。论坛一致通过的《全国中小企业厅局长沈阳倡议书》, 对论坛成果迅速转化为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的具体行动, 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论坛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郑昕做主旨发言, 上海市小企业 (生产力促进) 服务中心主任张立民、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官员理查德·高克等多位国内外代表发言, 全国30个省 (区) 市服务机构负责人、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服务建设论坛。随后举行的全国服务体系建设内部座谈会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主任袁普主持, 郑昕副司长和韦向群、刘怡处长认真倾听了11位服务机构代表的自由发言, 大家互动交流, 畅所欲言。论坛和座谈会交流了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经验, 研讨服务工作内容、运作模式、发展思路、配置手段、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 取得了积极成果。

三个论坛场场爆满, 气氛专注而热烈。国内30个省 (区) 市和青岛、宁波等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辽宁省14个市的代表们来自政府、服务机构、企业和学术机构, 体现出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强烈关切。论坛内容从整体上反映了当今全球和全国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实践和经验, 代表着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趋势和水平。大会组委会编写的《部分省市中小企业生存报告》,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得到重视和好评。

除三个论坛外, 大会同时举办了大小企业配套对接会、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对接会及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展览会。这两项对接活动是大会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工作, 也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司重点推进的工作。

大小企业配套对接会旨在促进大小企业的合作,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拉动作用,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31家大企业和4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会议, 发布协作配套项目1142个。沈阳华晨汽车等6家大企业与20多家小企业在对接会上签订了协作配套项目合同, 签约金额6亿元。

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项目对接会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国45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323家中小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 发布1572个产学研对接项目。78家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意向, 10家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10个合作项目合同, 签约金额1.17亿元。

中小企业新产品和技术展览会设有陶瓷博览交易会、美容美发化妆洗涤用品博览会和食品展览会等展区。展出面积6万平米, 展位1297个, 参展商1474家, 其中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地区企业达到15%。观众40万人次, 交易及签约额达19.3亿元。

大会得到商务部支持, 美、日、韩、马、俄等国家的多家机构参与协办, 并得到全国各省 (区) 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服务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探讨 篇8

1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现状

1.1 机遇

改革开放中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这次转型涉及了很多重大政策调整, 这其中包括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起到巨大的导向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据2009年统计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总额占到了全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 这表明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1)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提供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方便地从国外进口优质的和稀缺的生产要素, 这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中的进口贸易;第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提供了便利, 对于一些国内市场供给过剩的产品可以通过出口贸易销往国际市场;第三, 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视野, 使中小企业进入到全球的经济环境中去, 融入到全球生产体系里, 参与国际生产分工,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2) 中国加入WTO。

中国加入WTO也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增加的很多机遇, 首先, 中国加入WTO将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其次, WTO要求生产要素能够在成员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 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就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再次,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以后, 可以享受比发达国家更大的权利, 这位为我国中小企业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积极有利的国际环境, 使我国中小企业在与国际企业竞争中在一些政策方面上占有一定优势。

1.2 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在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他们带来了来自国外跨国企业的巨大挑战。为我国中小企业在面临这种挑战时, 明显还准备不足, 存在以下问题:

(1) 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不大, 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与国际跨国大企业的对抗中常常处于下风。通常我们用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 产品的价格、品牌、质量等能直接影响一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另外, 成本、技术、管理等是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间接影响因素。

首先,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 在国际竞争中, 难于形成规模经济;其次,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 出口的产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都集中于轻工业、纺织品等。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 中小企业缺乏技术, 与我国科技比较落后, 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是必要的;最后,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品种单一、档次低, 缺乏名牌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找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著名商标。

(2) 难于开拓国际市场。

要开拓一个新的国际市场, 需要具备跨国经营知识的优秀人才, 企业要开拓新市场必须对这个市场做全方面的调查, 如果准备不足就贸然进入, 很可能使企业泥足深陷。同样, 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时候, 企业还需要专业的翻译、懂国际惯例的会计人员、营销人员等众多的优秀的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很少有同时具备这些人才的, 因此, 要想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难上加难。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后, 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 还要在国内市场在面临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这样, 如果我国中小企业既无法成功开拓国际市场, 又无法在原有的国内市场上抵挡住跨国公司的强力冲击, 那么这些企业将面临着破产倒闭。

(3) 缺乏国际贸易经验。

我国中小企业涉及对外贸易的时间较短, 对于一些对外贸易问题的国际处理管理还不太熟悉。最典型的例子是“反倾销调查”,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不熟悉国际贸易争端的一些解决技巧和程序, 不敢应对国外提出的“反倾销调查”。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 许多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到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对国际贸易业务规则和争端程序不熟, 不敢面对这种挑衅, 不敢站出来澄清事实, 其实很多情况并不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向国外市场倾销, 而是国外某些利益团体为了自身利益而胡乱做出的申述。

2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策略

2.1 簇群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内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然而,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上的劣势, 我国中小企业需要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上探索一种新的思路。簇群战略是可取的, 簇群战略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 具有稳定、持续而强劲的竞争优势。在我国浙江, 采用这种战略的企业很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簇群战略能够使群内企业获得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 如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等, 以及非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的获得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克服自身规模条件的限制, 使我国民营企业同样具备竞争优势, 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2.2 开拓对外贸易路径

当下是信息时代,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淘宝、京东、易趣等购物网站已经成为重要的网络销售平台, 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对外贸易时可以考虑拓展电子商务这一条路径。电子商务并不是说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进驻网络销售平台, 当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销售平台, 其实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使潜在的消费者了解到企业生产的产品, 从而产生购买的意向, 然后成为企业的顾客。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很是容易实现的, 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广告, 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在网络上提供企业的名称、生产的产品及联系方式等。我国中小企业选择电子商务这一条对外贸易路径来打开国际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企业应当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来开拓对外贸易的新路径。

2.3 重视创新性产品的开发

从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到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 都在强调创新型产品的开发。我国一直被喻为世界的加工厂, 那是因为我国劳动人口密集, 能够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国外提供技术, 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劳力, 加工环节利润微薄, 苹果公司每年有大量产品在我国中小企业完成组装, 而加工商只能获得十分微小的利润。所以说,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中小企业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创新型产品, 形成自主品牌。

2.4 注重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

前面提到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活动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 包括翻译人才、懂国际惯例的会计人员、营销人员等。在这一问题上, 企业可以采用外来引进或者自主培养, 通过提高对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来吸引众多的外部人才进入到企业中来, 或者是通过完善内部升迁机制, 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为其提供脱岗培训的机会, 使其学成归来为企业效力。

总之, 在以簇群战略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我国中小企业还应该注重引进跨国经营的管理人才, 注重打造自身品牌, 注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 通过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外交手段, 也可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帮助。这里, 要强调的是,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不能纯粹为了发展对外贸易而对外贸易, 要注重对外贸易的效益和质量, 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强调对外贸易对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通过降低价格或是以大量简单、技术含量低的初级加工产品出口是不可取的。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在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他们带来了来自国外跨国企业的巨大挑战。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急需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来改变现状。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目前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存在的问题, 然后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上应采取的一些策略, 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之路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策略

参考文献

[1]夏冰.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2]王兆宇.论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产业簇群战略[D].长沙:湖南大学, 2005.

[3]辜晓康.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如何走出发展困境[J].中国商贸, 2011, 50011:225-226.

[4]姜亚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制度影响与主体结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1.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摩擦

中国是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 经常遭遇的保护措施有: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限额和制度标准等。贸易保护措施具体形式表现在:一是反补贴、反倾销单独立案调查;二是项目的合并调查、特保调查、知识产权诉讼等, 目前已经朝着长效化发展;三是调查的范围扩大, 扩大到所有企业甚至行业, 并从低端产品扩大到高端产品;四是调查案件集中爆发, 某一个产品可能同时遭遇多国调查。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对原产自我国的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使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走得越来越艰难。究其原因, 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一) 发达国家经济低迷, 导致贸易摩擦增多

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前景黯淡的情况下, 一些国家为扶持、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 防范国际市场萎缩而导致的贸易转移, 纷纷出台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滥用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 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 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不公平竞争手段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如部分国家提高进口关税, 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措施,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还有的国家在刺激本国经济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 用来保护本国的利益。中国作为加工制造业大国, 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 无疑成为了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二) 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输出间接导致发达国家失业率提高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不断的向发达国家输出、转移, 给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造成很大冲击。使本来就存在的工资增长乏力、失业率过高、社会福利支出增加等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失业率高企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社会不安定因素也随之增加。

(三) 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的因素不断推陈出新

2010年国际ISO标准化委员会出台的ISO26000标准, 主要对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行实践、消费者问题、社会发展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该标准的推出对发达国家十分有利, 发达国家就此机会将国际贸易摩擦扩大到更多的领域。该标准涉及中国企业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制度、环境生态责任、实施低碳经济与碳关税等问题。另外, 新能源作为后危机时代提振全球经济的战略产业, 各国布局刚刚起步, 2010年10月18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启动了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但美国国内在包括清洁能源在内的能源补贴项目却高达2 300余项。以上说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全方位遏制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崛起。

(四) 贸易保护主义由单一的货物贸易扩展到所有领域

近年来, 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已接近30%, 涉及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发达国家对服务行业的贸易保护行为日趋严厉, 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各国竞相对尖端技术领域采取保护措施, 如计算机、光纤通讯、航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等, 以此来争夺未来市场空间。

二、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战略准备不足

(一) 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给中国企业带来压力

当前,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错综复杂, 使我国的外贸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 特别是各国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互相交织, 使中国企业难以预测国际市场发展的真实动向。首先美国由于受高失业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缓慢, 无力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却致力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保障本国经济的复苏。一些国家在原有优势不复存在的情况下, 开始将战略重点转向新能源与制造业。发达国家依靠技术领先优势, 开始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环境壁垒, 以及玩弄汇率变化, 借以改变国际贸易失衡的被动局面。加上中国企业对国外技术与市场的依存度非常高, 特别是对专利、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 产品又主要销往欧美国家和地区, 这些贸易保护措施都将对中国企业构成威胁, 使贸易摩擦更加剧烈。

(二) 中国企业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上, 应对贸易摩擦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处于国际中低端市场, 尽管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总量处在领先位置, 但无论是在国际高端市场的占有份额, 还是整体竞争能力、盈利水平, 都不具领先优势。一旦遭遇诸多的壁垒性贸易摩擦, 就使中国企业处于劣势。中国企业因基础薄弱, 缺少创新, 资金和技术都不能与跨国公司抗衡。中国企业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上受诸多因素制约, 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不具规模、缺少人才、资金与技术, 总体抵御风险能力差。在国内外市场低端产品趋于饱和、企业处在高成本的运营时代, 要同时解决产品研发设计, 核心技术与核心人才等难点问题, 才能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 中国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战略缺少防范措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 中国企业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 尽管在总量上给人们一种安慰, 但在整体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1.信息不对称。如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时, 因缺乏对整个诉讼情况详细的了解, 无法获得国外的相关信息, 应诉不力, 无法实施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等。2.企业之间的盲目价格战。中国企业为了自身发展, 在参与市场竞争时, 盲目地自相压价和拼杀, 结果给外国公司创造了反倾销的机会, 而我国缺乏很好的协调管理机制, 没有相关的责任部门出面干预和管理, 只能接受国外的调查与制裁。3.企业整体实力弱, 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往往是只身闯天下, 缺少完整的防范措施与外部支持体系, 所有问题和风险基本上都由企业自身来承担。

三、中国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应采取的对策

(一) 中国企业要建立国际化发展战略, 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挑战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要素, 主要依靠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文化优势、人才技术优势等。中国企业目前几乎都不具备上述优势, 要想在当前的复杂环境下取胜, 就必须树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将国际贸易摩擦的持久战进行到底。当前中国企业的任务是:继续发挥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 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 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优势互补, 通过结盟抱团出击, 走向国际市场并参与国际竞争。同时需要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为企业献计献策, 提供支持与服务, 保证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 注重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创新, 改变低端产品的生产格局,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 要提升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 中国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区域内, 企业要想克服不利因素, 就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工夫, 通过人才引进和购买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 尽快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其次, 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管理。在低碳时代到来之际, 产品要以环保, 绿色、无公害为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规避贸易摩擦的很多障碍, 使企业减少损失。再次, 要提高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在不断的提高过程中, 要打造自主品牌的国际品牌, 增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中国企业只有具备了国际市场的领先优势, 才可以摆脱贸易摩擦的困扰。

(三) 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国际贸易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贸易摩擦风险预警

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整体实力之间的较量。借鉴国外经验, 我国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参与国际贸易、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提供支持和帮助。国际贸易环节错综复杂、国际市场的争夺战愈演愈烈, 直接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 我国政府应在国际贸易摩擦的持久战中, 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通过建立国际贸易摩擦专业研究机构, 对国际标准制度、配额限制、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 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种贸易摩擦方面的信息, 对国际市场的各类风险进行预警等。同时, 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 完善产品的检验程序, 确认成本, 避免遭遇反倾销调查。

(四) 为企业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咨询服务机构

由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联合组建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摩擦咨询的服务机构, 发挥各协会组织和驻外机构的作用, 收集政策变化、标准推出等市场信息, 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 使企业做到早有准备。对于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 企业没有能力捕捉、解读, 只有专门机构才能有效地为企业提供咨询与帮助, 发现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的动因, 提前做好国外利益攸关方的解释和争取工作, 提前启动介入, 做出准确的判断, 提出预警等, 引导企业从容应对贸易摩擦。

(五) 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基金和政策性保险机制

政府可以为企业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应对专项基金, 帮助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 解决应诉和申诉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另外, 政府可以协调社会保险部门共同开发适合我国企业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政策性保险险种, 如反倾销险、反补贴险、TBT险、知识产权保险等, 增强中国企业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与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希, 王洪江.商务部:对美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政策301调查表遗憾[N].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6日电.

[2]彼得·诺兰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漫长而复杂[M].中国发展观察2010.04.12.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10

1.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的SWOT综合分析

1.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内在优势 (Strength)

(1) 快速灵活的决策优势。

中小企业规模小, 组织结构简单, 管理层次环节少, 使其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迅速反应, 制定、调整和修订经营决策并能立即贯彻执行。

(2) 企业经营成本优势。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协调方面, 比大企业更具成本优势。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使得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获取资源的价格优势明显。

(3) 产品定位优势。

中小企业虽然无法靠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 但它与市场的距离小, 针对性强, 可以集中精力为选定的目标顾客群服务, 突出自己的特色, 将业务做专做精, 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4) 开发和转化适用新技术的优势。

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也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这些成为其开发和引进新技术并迅速转化为新产品的动力。

1.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潜在劣势 (Weakness)

(1)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投资规模小, 技术装备差, 资金能力也很薄弱, 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先天不足, 经不起挫折。

(2) 中小企业的组织程度较弱。

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程度低, 决策科学性不强;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 难以长期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 缺乏训练有素的科技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涉外经营人才。企业管理者不具备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不能做出正确的外销决策。

(3) 中小企业整体实力不足。

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雷同, 缺乏品牌意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产品结构上的“三多三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1.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机遇 (Opportunity)

(1) 经济全球化给中小企业创造了难得发展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促进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 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加快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和先进技术、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另外也为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在资本、技术、品牌、渠道、特别是在高科技项目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中小企业在国际营销方面已具有一定经验和能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实践经验并不输于大型企业。甚至在某些行业上很早就参与了国际营销的竞争, 建立了很成熟的客户关系和业务链条。这都为下一步扩大营销的广度和深度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

(3) 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和世界经济变局为我国中小企业带了巨大商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延续至今, 已使整个世界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 各国中小企业现在经营大多困难, 但机遇与危机共存, 危机使欧美企业从中东、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中退出, 给我国的中小企业进入有关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4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潜在危机 (Threat)

巨大的市场压力也给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进入国际市场, 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者, 还要面对各种规模的外国竞争者, 竞争对手的数量增多。而且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存在, 也阻碍了其对国际市场的开拓。

2.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与实施

2.1战略规划

中小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步骤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进入国际市场阶段, 此阶段可采用步步为营的战略。第二阶段是目的为夺取市场份额而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的阶段, 可综合利用三种战略来夺取目标市场份额, 它们是:成本领先战略、市场集中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2.2进入国际市场阶段战略——步步为营

中小企业在确立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时, 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企业的目标、机会与能力。决定要进入国际市场后, 要考虑的就是国外目标市场的选择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2.2.1国外目标市场的选择

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首先要看目标市场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其次是对市场环境的分析, 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因素均要考虑;第三是要考虑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和适应性, 这点对于初入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2.2.2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方式

当中小企业确定了要进入的国外市场后, 接下来就要选择采取何种途径进入该市场。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多种, 从出口、技术转让、合资或独资到在当地生产等。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 应根据产品特性、市场情况、风险程度和企业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

2.3拓展国际市场阶段战略

2.3.1成本领先战略

例如, 格兰仕集团1991年进入微波炉行业, 如今格兰仕占有国内60%的市场份额, 欧洲35%的市场份额。由于微波炉这一产品的技术壁垒不高, 格兰仕赢取优势靠的是建立“成本壁垒”。格兰仕的成功取决于三条:一是规模化优势。其年产1200万台的产量使得其单位产品总成本实现了行业最低。二是上游资源的打造。格兰仕能以绝对优势的产量, 第一品牌的光环迫使供应商以超低价格供货, 建立起了有形和无形控制力极强的完整产业链条。三是以超低价格控制终端市场, 并通过“价格战”“清理门户”。 如当其生产规模达到125万台时, 格兰仕把出厂价格定在规模8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 这样, 80万台以下的企业生产越多, 亏损越多;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 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下。世界80多家跨国企业与格兰仕建立了供需关系, 格兰仕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广告费, 就将自己的产品轻松打进欧美市场。

2.3.2市场集中战略

不少成功的中小企业, 都是把自己有限的资源与能力集中在某个细分市场上, 精于某个产品或产品域, 力争做到“小而精、小而专”。

2.3.3差异化战略

为了保持产品的独特性, 避免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 企业可以通过突出诸如服务、可靠性和商誉等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特色, 达到差异化的目的。

(1) 创新战略

一是产品创新, 包括增加品种范围、扩展产品线、改进产品质量等。二是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转产快、批量少、管理层次少、决策迅速等特点更适应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行业经营。三是市场创新.在原有市场上挖潜在需求, 通过增加产品新功能、新用途赢得顾客;用新产品开发新的市场, 即混合型创新。

(2) 特色战略

一是地理区域特色——中小企业可在服务、维修等方面满足大企业所不及的当地顾客的需求。二是文化特色——通过唤起消费者的某种文化意识的特殊需求来锁定目标市场, 形成特色优势。

3.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若干建议

3.1大市场营销战略

在大市场营销的10 Ps当中, 特别强调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的运用。公共关系在经济生活空前复杂、信息转播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 业已成为企业处理与政府、公众、社会、集团关系方面的一种新型力量。如果说政治权利是一种“推动”策略, 那么公共关系则是一种“牵引”策略。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相互配合成为大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

在大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 首先应搞清楚目标市场的权力结构、文化环境特征、市场壁垒因素, 以及目标市场上企业的反对者、同盟者和中立集团。可供选择的总体战略可以是:将企业的支持者组成一个联合团体, 把中立者转变为同盟者并向反对者提供补偿使他们转变为中立态度;利用本国政府的力量去打开另一个国家的市场, 促使政府同某国订立贸易协议以打开该国市场。

3.2协作联营战略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力有限, 所以在许多方面不具有优势, 但是如果采用协作联营战略, 组成企业集团或与大企业合作, 便可以形成一定的联合优势。中小企业的人、财、物及可利用资源相对匾乏, 无力单独与大企业开展正面竞争, 但中小企业也有各自的优势。可以通过协议, 开展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 优势互补、联弱成强, 形成集团力量, 形成相对优势, 增强同大企业竞争的能力, 求得共同发展。由于联盟集团能发挥组合效应、规模效应、放大效应及整体效应, 因此可以集诸企业的分力形成合力, 形成拳头。

3.3市场填补战略

实行此战略, 首先要善于发现国际市场上的空当与间隙。这种寻找市场间隙的方法对于中小企业特别实用。因为, 一般说来, 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对较为薄弱, 开发与市场上新产品相关的产品, 不仅适合中小企业的实力, 而且随着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普及, 将会相应地带动其相关产品的销售。善于发现国际市场上的空当与间隙, 是许多中小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高招。

其次, 寻找适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特殊市场。寻找特殊市场是指中小企业利用自己规模小、经营机动灵活的特点, 进入那些市场容量小而大企业不愿意或不便进入的行业进行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寻找特殊市场, 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从而也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威.解读格兰仕的核心竞争力[J].中外管理导报, 2001, (11) .

[2]白永秀, 徐鸿.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声誉管理[J].经济管理, 2001, (16) .

[3]吴跃进.基于市场国际化的中小企业营销战略——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J].经济问题, 2004, (7) .

[4]李德溥.现代国际营销之思考[J].经济师, 2002, (9) .

[5]魏菲.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3, (13) .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11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走出了国门,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制造”依然带有低质形象。中国企业必须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价值链高端位置,已经成为产业、政府、学术等社会各界的共识。

近日,64岁的柳传志重出江湖。全球金融危机下,这位老将的归位让人们思索联想国际化道路的曲折,也让人思索他曾说过的那句话: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强国,跟中国有没有国际性的企业非常有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走出了国门,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制造”依然带有低质形象。中国企业必须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价值链高端位置,已经成为产业、政府、学术等社会各界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加快中国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被列入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并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标。据悉,国内共有12所知名大学的研究团队竞标该课题。经过同行专家评审和答辩等遴选程序,最终确定由知名品牌专家、中山大学中国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王海忠教授主持该项目,担任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作为合作单位参加该重大课题。“加快中国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会于2009年1月10日在广州召开。来自教育部、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山东大学以及暨南大学等单位的政府官员、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本刊总编辑顾环字先生作为同行评议专家应邀出席。与会官员、专家就如何加快中国企业发展国际知名品牌,从多个视角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何为国际知名品牌?

要加快中国企业发展国际知名品牌,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品牌才是“国际知名品牌”。课题首席专家中山大学王海忠教授指出,迄今中国企业还大多停留在加工贸易(或OEM)或自有品牌出口的层次,以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从事品牌营销活动的还不是很普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创品牌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这就导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停留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也使中国企业缺少全球竞争力。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应该是在全球市场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取得高市场份额的品牌;它是全球同行中的强势品牌(globl strorgbrand)或领袖品牌(global brandleadership)。因此,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同行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它制定全球竞争的产业标准或规则。清华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赵平教授认为,应该建立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跟踪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进程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国际知名品牌正是少数已经在国际市场有较大显著度的中国企业(如联想、华为、海尔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而中国品牌理论界希望为中国企业的这一重大进程提供战略指南。

“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顾环字总编辑在开题报告会上指出,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国际知名品牌战略对于国家是十万火急的需求,高质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可为政府决策与企业战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创国际知名品牌的关键战略

如何创国际知名品牌?首先,需要弄清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现状。少数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发展国际性知名品牌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该对中国企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归纳梳理。另外,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所处的形势,与1990年左右日韩企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所遇到的问题极为相似。总结归纳并借鉴日韩企业发展国际知名品牌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知名营销学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指出,中国企业发展国际知名品牌时,应搞清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一般进程,以及我们所处的现状,还要注意中国品牌的原产国形象对中国企业创国际性知名品牌的影响。

其次,有效的品牌联盟有助于加快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的进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创建品牌时,会遇到不同于国内的市场环境,我们缺少物流、分销和零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若仅凭自身力量,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将耗时耗力。课题组认为,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实施品牌联盟是必不可少的、相对快捷的战略选择。海尔品牌在美国市场与林肯轿车联合促销,大大提升了海尔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李宁在雅典奥运会上赞助运动队,以及与美国NBA联合,也大大提升了李宁的国际知名度。选择什么样的联盟对象、如何在联盟中提高自身的议价力、如何通过联盟扩大自主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联盟时间要多长等等都值得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

再次,品牌并购是中国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完全靠自身力量扩张到海外市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品牌并购则能加速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联想在此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TCL却遭受挫折。更多的中国品牌在海外并购时,遭受到以危害当地国家安全为由的阻碍(如海尔并购美国白色家电品牌美泰等)。山东大学王兴元教授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也许是中国品牌并购海外知名品牌的一个好时机,但中国企业海外品牌并购时,也须注意以下关键问题:如何规避当地的民族情绪,排除阻挠,成功并购;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并购对象;并购后如何进行品牌重置,如联想在并购IBM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品牌后,成功推出自主品牌IdeaPad,两个品牌并行发展。这些都有待中国学术界提供理论指导。

发展国际知名品牌迫切需要政府支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创建国际性知名品牌不只是企业的事,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在提升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树立、推介和提升中国品牌的形象,成为政府商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中,政府或产业中介出面引导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开展良性竞争,避免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相互恶意竞争,非常有利于维护中国品牌的形象。其二,政府在引导中国品牌的新闻舆论导向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其三,中国品牌要屹立世界之林,需要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司副司长张东刚认为,中国文化输出为中国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长期支撑,而政府在此方面的宏观规划和引导非常关键。他建议,加强对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创国际知名品牌之间关系的研究。此外,政府还应在国际知名品牌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重要保障,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保护本国知名品牌建立了详尽的法律保护体系,如商标保护、反垄断等等,加快立法,有利于中国知名品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 篇12

乡镇中小企业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经济支柱力量之一, 它的发展前景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和谐局面。但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一些行业国内市场出现了饱和, 乡镇中小企业在国内发展越来越难。因此, 研究我国乡镇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困境

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薛求知、朱吉庆 (2007) 对我国现状做出了实证研究, 结果说明按照购买力平价修正指标2003年中国人均GNP达到4980美元, 超过了4750美元, 应进入第四阶段, 即资本流出开始大于资本流入, 对外投资净额为正数。然而, 中国对外投资的实际情况却显示中国仍处于对外投资的第二阶段, 这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偏低, 而这种困境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国乡镇中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问题。这些原因中既有内部因素, 也有外部环境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乡镇中小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有融资渠道困难、缺乏宏观战略指导及缺乏相应的技术、市场、咨询、培训、信息等社会支持体系。而这些外部环境的缺失正是来源于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内部自身因素, 其主要包括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家素质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严重信息不足和难以逾越国际化发展的语言、法规、市场等环境障碍, 缺乏国际化经营的长期战略, 技术水平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等。[2]内部因素导致外部环境的不利, 而不利的外部环境又进一步导致了内部因素的混乱, 形成恶性循环。

二、湖北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案例研究

所谓产业集群是某产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某地, 进而吸引一些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 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经济群体。这种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 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 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 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促使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1.湖北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概况

湖北仙桃彭场镇无纺布集群是一个典型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低成本集群, 是一个以无纺布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为主业的产业集群, 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仅年出口集装箱标柜就有6000个以上, 占全国无纺布制品出口总额40%以上, 仅2007年1~5月份出口创汇就达5600万美元, 成为国内无纺布制品出口第一镇。近年来, 仙桃彭场镇吸引各方投资10亿元, 先后更新了15条非织造布生产线。如今的彭场小镇, 已经有148家无纺布制品相关企业, 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常常有来自各国的外商前来洽谈订货。

2.彭场的发展历程

彭场无纺布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 1992年以前, 彭场镇只有十几家乡镇企业, 主要从事棉、麻、草、塑等传统的编织产业, 经济效益较低。为适应国外市场缺乏非织造布的鞋套的需要, 彭场第一家非织造布厂成立, 加工非织造布鞋套出口, 第一年就实现了300万元的销售额。2001年, 彭场第一家非织造布厂与美国阿尔法公司合资成立新发公司, 公司5次扩大规模, 现有厂房面积5.8万平方米, 设备2800多台, 无纺布生产线6条, 职工3000多人, 拥有固定资产1亿多元。在新发公司的带动下, 当初公司创业的一批员工纷纷自立门户, 彭场镇的非织造布产业迅速扩张。

彭场无纺布集群发展初期, 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无纺布生产企业不断成立, 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如印染、包装、运输行业的繁荣, 企业、银行、中介、咨询、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相互合作、协同发展, 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并逐渐发展为产业集群, 促使当地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当时企业生产的都是相同的产品, 如医用防护用品、家具包装用品等, 企业对创新与合作的要求并不明显。

随着市场的膨胀和较低的进入壁垒, 大量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 彭场无纺布集群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只有创新才能避免被市场竞争淘汰, 才能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 当地政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积极筹建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主动与当地的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联系, 积极利用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 促使企业之间紧密协作, 共同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 联合开发新产品, 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如军用防护用品、航空航天用品、土建用品、床上用品等, 并开始涉足新式服装和时尚箱包等高档消费领域, 由此进入产品多元化阶段, 获得集群的多样化效应。

彭场无纺布的主动创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客户, 越来越多的订单纷至沓来, 彭场镇逐步融入无纺布产业的全球价值链, 进入全球贸易和分工体系。因此, 溢出效应和多样化效应的相继形成, 促使彭场镇实现了从生产要素导向的低成本集群到创新导向的创新集群的产业升级, 提升了其整体竞争能力。从低成本集群到创新集群的升级, 不仅打造出了“彭场无纺布”这个区域品牌, 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 而且培育了吸引财富的本地经济环境, 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美国二发公司、南非中央卫材集团、芬兰阿根斯公司、香港隆盛集团、福建兴泰集团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来彭场投资办厂, 他们看中的就是彭场无纺布集群完善的配套体系和活跃的创新环境。

如今, 彭场无纺布加工业集群是一个典型的客户主导型价值链集群, 它主要在国外订单的基础上从事无纺布材料的生产和初加工, 经自营出口或出口代理商将产品出口至国外, 由国外经销商承担终端销售。在这个过程中, 彭场无纺布集群定位于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端, 为国外客户大量提供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在为国外客户提供大量贴牌生产的基础上, 彭场镇在很短的时间内嵌入了无纺布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并迅速积累了技术、资本、生产和对外贸易的经验。随着产品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彭场镇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自行设计研发新的无纺布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最初由几家大公司领头, 然后在集群内推广, 后来则集资筹建基于本地集群的公共研发中心, 着重解决产品的功能性升级问题, 并且开始注意到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彭场镇的无纺布产品与国内外同行相比, 不仅具有成本优势, 而且逐渐具有了技术和性能优势, 竞争优势日益明显。

三、彭场产业集群案例对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1.产业集群是乡镇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和单个的企业相比, 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创新效应、知识益出效应、品牌效应、核心企业拉拔效应等。

首先, 由于集群内企业布局集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优势明显, 这样, 集群内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成本和配套成本都会降低, 获得外部规模效应。

其次, 有利于形成区域性品牌及企业创新。区域性品牌是一个拥有强劲竞争优势产品生产区位的象征, 彭场产业集群正为我们说明了这样一种优势。同时, 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 企业集群能够使得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 大大加快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再次, 企业集群发展实现信息、公共资源以及服务机构等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企业的互补性促进了相关企业在市场、技术、信息等的共同利用。此外, 企业集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乡镇中小企业资金积累的不足, 通过创建企业集群, 可以实现集群内企业间的低成本融资, 拓宽资金渠道, 这也有利于整个产业资本的积累, 在较短时间内增强产业规模上的竞争力。

最后, 企业集群有利于乡镇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企业集群利用其产业规模, 可以帮助单个乡镇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下, 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手段, 通过建立产业网站, 带动集群企业, 拓展国际市场, 逐步形成自主控制的跨国生产和经营网络。同时, 由于产业集中化程度高, 集群区域内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价格、质量和交货期上施加相当大的影响, 有着很强的谈判能力。

2.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初期可以采用贴牌生产等初级形式

对于没有实力进行国际化、缺乏国际化管理经验和资金的加工型中小企业而言, 首先以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不仅可以积累国际化经验, 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 改善工艺流程, 而且还能获得聚集国际物质资本的机会, 为以后的独立壮大打基础。[3]

3.诱发性因素决定了政府支持的重要性

从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我们可以看出, 政府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政府的引导, 彭场的集群发展才获得了赖以生存外部环境优势, 如有效的信息网络、技术研发中心及融资渠道等。政府及其行业有关管理部门应该给予乡镇中小企业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或者更加优惠的政策, 引导与支持金融部门对乡镇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为各类乡镇中小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融资环境, 通过有效的方法, 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放贷时的“逆向选择”倾向。

摘要: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理论出发, 将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和企业集群联系起来, 通过对湖北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 论述如何提升乡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以期为我国大量的乡镇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一个全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 冯德连, 邵海艳.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流派、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J].改革, 2005, (05) .

(2) 李卫宁, 罗旋.集群视角下的企业国际化探讨[J].商业时代, 2007, (25) .

上一篇:航运信息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