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2024-08-1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通用8篇)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民生乃至整个社会环境都很重要,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还在进程中,有待完善。本文从原则、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越来越重要,他们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具有大企业无法代替的作用。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他们数量大、就业容量广阔,这些,都使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切实保障和微观基础。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还在行程中,很不完善。因此,如何在财税政策建设层面上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政策层面上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原则

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必须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国家发展规划两者的特点,实现二者的互补。自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政府制定发布多个文件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积极发展。所以,制定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应当充分遵循国务院几个纲领性文件的精神。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经济内涵来说,国民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要求建立在经济速度增长和经济质量提高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以国家为主体的财力分配的需要,又不至于损坏未来需要,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有利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改善民生是中小企业发展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民生的改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的。

2、公平原则。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就是公平问题。大企业之所以对比中小企业有优势,是因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微观经济主体方面,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长期存在不公平。财税是一种经济杠杆,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作用。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横向公平是指政策和制度规定应对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不同公司类型企业也应一视同仁;纵向公平,是指应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考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盈利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别税率等。

3、促进产业升级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产业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亟待升级调整。因而我国现阶段利用财税手段扶持中小企业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包括:(1)、结合产业调整方向,对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存进第三产业的升级。(2)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确定财税政策扶持的重点,对待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就业型等中小企业,以及贫困地区的特色中小企业应是我国财税扶持的重点。

4、便于征管的原则。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服务层面,方便,是纳税主体与客体的共同要求。而方便快捷的征管体系的建立,对减轻中小企业的纳税负担,提升整个税收水平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站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角度,我国近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应着眼于:

1、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鼓励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如通过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企业创新基金,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通过市场手段将科研部门、大学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以适当优惠的价格销售给中小企业;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开发中心等。

2、把补贴政策与促进就业政策结合起来。

自2009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依然存在,而这其中,就业问题因其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政府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制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时,应该把促进就业政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长期的中小企业招募员工(尤其是失业、下岗工人)的财政补贴机制。(2)、对雇佣残疾人、智障人士等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3)、在制定财政补贴政策时要兼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用人公平。

3、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由于资金有限、技术限制、以及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中小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建立起为他们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而在我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中,一直以直接的财政补贴

为主。因此,政府有必要担负起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责任。将每年下发的部分财政补贴用在构建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而在服务内容方面应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和管理培训服务;二是市场拓展服务、商品供求、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商情信息的免费提供;三是政策援助服务,各种专项政策的及时传递、咨询,无偿或低价的法律援助,企业的创业辅导等。

4、运用财政手段支持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发展资金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缺乏资金支持又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短期支撑与长期发展。因此,为中小企业建立一个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经营、还贷特点的金融体系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支持金融的发展也是改革内容的一大亮点。那么,政府应抓住这个机会,运用财政手段支持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形成。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转变思想,从政策层面使银行体系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2)、把财政资金切实用在中小企业标准的甄别建立,以及研究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上;(3)建立创新机制,鼓励金融系统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而金融业通过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能共享中小企业的发展成果。

5、政府采购制度的制定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非常庞大,而长期以来,政府采购却对大企业情有独钟,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这一市场中,那么对其发展将及其有利,同时政府再在政策层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给予生产支持,那么中小企业与政府在政府采购上将互惠互利。对此,我们应当立足于国情,合理借鉴国外做法,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政策倾斜,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1、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体原则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的重要的作用及其发展劣势,本着量能课税的原则,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创业,帮助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中小企业创造和谐的税收环境。本着这样的思想原则,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税收体制改革,给予中小企业更大幅度的优惠,借助优惠的税收政策,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提高小规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税收征管,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自身水平;引导企业合理扩大规模,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深化所得税进一步改革,充分发挥其规范经济功能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给予了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尤其降低小微企业的征收率为20%,从根本上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小微企业门槛较高,加之所得税严格征收严格的管理方式使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低。逐步提高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体制中的地位,规范税企所得税征纳方式,从税基、税率、征税税额等方面都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同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深入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其特殊的征收管理方式,注意所得税适用性,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只能,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支持。

3、完善现行增值税制,降低中小企业税负

(1).降低中小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率。中小企业基本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在我国现行增值税政策中,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虽然低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17%,但中小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只能根据销售情况按照征收率征收,实际税负甚至有可能高于一般纳税人,在实际生产过程过,往往利润率较低,税收负担很重,国家对这类中小企业,尤其无建账能力,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的小微企业应进一步调低增值税征收率,减轻其税收负担,并积极引导,合理规范,将其逐步引入到正常的纳税轨道上。

(2).2009年国家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过度,固定资产可抵扣,中小企业应抓住此次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时机,利用好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例如加速折旧、投资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放宽费用列支、再投资退税等政策,降低税收负担,减少税收成本。

(3).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国家税收部门应向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积极提供对口性或上门性辅导,引导中小企业纳税人规范账务制度,按时合法纳税。

4、健全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和谐的纳税环境

国家税务主管部门应完善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进征收方式,保证税收征收环节的严密性,倡导定期定额征收的中小企业改为查账征收的征收方式,以规范纳税人建立合理会计账务制度。同时税务部门要根据实地核查,务实求实的原则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5、变费为税,建立全面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中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生产经营方式为主,雇佣了大量工人和职员,在职职工甚至是离退休人员众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能保证,而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混乱、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费用的收缴缺乏力度。国家应支持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运用合理有效的税收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再调节,通过税收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更加合理有效。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取的各种社会保障性收费改为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障税,并在具体征收环节进一步完善,通过稳定税收的形式,形成健全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2

(一) 关于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是一种发挥财政分配机制作用的强有力的作用, 我国目前在服务业上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制度, 不仅是中央在贯彻执行, 而且地方也很重视对服务业的财政补贴, 在一些行业中, 我国推出了很多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 我国制定了企业亏损补贴的制度, 在服务业发展中, 很多企业由于在这样强烈的竞争环境当中, 无法获利, 从而导致企业根本没有原动力, 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在财税上进行一定的补贴, 使得有些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 甚至起死回生。国家还在很多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都建立了财政补贴的政策, 比如在一些新兴的行业, 由于发展的时间很短, 例如专业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等这些发展历程短, 自身的能力比较弱, 资金欠缺的行业都分别制定出了补贴的具体数目, 从而推动了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

财政奖励政策:财政奖励政策是一种有效地鼓励服务业中的各行业积极创新、积极发展的一种财政政策, 通过奖励激励着服务业的发展。

财政投资政策:我国财政投资政策主要是通过拨出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 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 通过财政上将资金注入, 促使我国服务业中的行业有一定量的资金能够使自己的企业或者各种项目能够运转, 从而使其不断地拓宽自己的道路, 加大投资财政投资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来说非常的重要。

(二) 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减税政策:减税政策的本质即是减少了税收。减税政策主要是国家对税收的减少, 也就是调整了税率, 使税率下降。例如:在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中, 企业应当交税的税率为25%, 而当企业申请到高兴技术产业的时候税率就会下降为15%, 如果能够拿到重点软件的资质的时候, 企业的税率就会下降到10%, 这就激发企业本身向更高水平的企业进行发展, 而且又使得税收减少了, 盈利增多, 企业发展的势头就会更好, 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而免税政策是指按照税法的规定, 免除应该缴纳的税款。

免税政策;免税就是在特定行业实行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不征收销项税额, 同时进项税额不可抵扣转出。在我国的服务业中, 有些行业是能够得到免税政策的支持, 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 具体的免税政策, 例如: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进行免税, 这样就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的发展, 免税政策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税收政策环境, 让它们的压力变小, 从而能够拉动服务业的增长。

二、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改革

(一) 加强财政支持的力度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由于有很多新兴行业的兴起, 这些新兴行业是服务业的薄弱环节, 所以需要财政的支持使这些新兴的技术和新兴的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服务业的产业链不够完整的问题, 也是需要财政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 促使服务业形成一条完整有序的产业链;政策资金的不够会导致服务业出现很多的不足和漏洞, 影响服务业的发展, 既然我国要加大对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就应该不惜余力的加大对服务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 与时俱进出台财政政策

针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时间非常关键。所以说在服务业发展中避免不了出现很多的问题, 比如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地下降, 然而针对这一些现实问题, 我国在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的时候时间比较滞后, 有些问题是积重难返的, 所以这些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必须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 才能够避免这些服务业发展上的问题得不到快速解决的这一困境。

(三) 增加税收优惠形式

从税收优惠的环节看, 我国现代服务业税收优惠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年度避免, 缺少提取准备金、投资抵免等针对投资、研发过程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单一的税收优惠形式导致了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能动力下降, 这样便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应该调整税收优惠的形式, 制定出多种优惠政策, 从而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四) 完善税制结构

尽管国家开始实施营改增过后, 在优化税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比如我国仍然在针对一些非消费品和一些普通的消费品进行税款的征收, 如汽车轮胎、护发品, 从而延缓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然而还有我国的流转税所占的比例过大, 而所得税的比例过小, 仅占税收收入的20%左右, 这也就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的税制结构的不完善, 导致服务业的一些行业税收负担重, 而另外一些行业税收负担小, 从而更加导致了服务业的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就应该充分的优化税制结构, 做到真正的让税收政策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五) 加强财税政策的落实力度

我国颁发和制定有关的财政政策时, 总的目标都是想要将财税政策落实到实处, 但是如今我国财税政策的落实的力度有欠缺, 没有真正的全部贯彻落实, 要想把财税政策完全落实到实处需要集聚中央和地方服务业中的各行各业的力量, 所以中央和地方都需要努力地将制定好的财税政策贯彻和落实到服务业中去, 这样才能使得我国服务业得到财税政策的支持, 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取得一定的成效, 提升服务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

摘要:财税政策是一种政府对于市场调控的手段, 服务业要想发展好, 不仅要依靠市场的无形之手, 更要利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 所以财税政策在促进和发展服务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制定、完善和实施。本文首先对财税政策的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有关财税政策能够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财税政策

参考文献

[1]陈婉菲.营业税改增值税税制改革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张欣月.“营改增”对试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针对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3 (15) :36-37.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3

关键词:财税政策;民营经济;借鉴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特殊的国内和国外环境,现实要求民营经济需要再次实现突破。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是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财税政策体系上制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而借鉴美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美国有专门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也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即“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SBA经国会授权拨款,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形式有三种:一是直接贷款,由SBA直接拨付,但比重很小;二是协调贷款,由地方发展公司、金融机构协会提供;三是担保贷款,由 SBA向放款机构担保,逾期不还,由SBA负责归还所欠部分的90%。美国在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做法比较灵活经常调整税法。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法”对以往的税法作了修订,其中涉及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率下调了25%。规定雇员在25人以下的企业,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缴纳,而不是按公司所得税税率纳税。把资本收益税的最高税率从28%降至20%,后又对创新型小企业减至14%,刺激资本流向中小企业。在1993~1994年度向小企业提供120亿美元的税额减免,通过“1997年纳税人免税法”,在10年内为小企业提供几十亿美元的税额减免,并减少资本收益税。凡新购买的设备,若法定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者,其购入价格的10%可直接抵扣当年的应付税款;若法定使用年限为3年者,抵免额为购入价格的6%。小型企业的应纳税款如果少于2500美元,这部分应纳税款可百分之百用于投资抵免。

美国还将政府采购制度用于中小企业,给予中小企业一定量的采购定单,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SBA参与合同招标,选出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合同项目搁置一边,留待小企业投资或者将一个单一合同分成多个小合同,确保小企业有参加投资的机会。如果招标对方对小企业实现合同的能力或信用有怀疑,SBA可出具证明,表明该企业有完成合同要求的能力。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1912亿美元的定货合同中,有32.9%是与小企业签定的。

二、现阶段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中小企业税收政策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并未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只是在所得税和流转税等方面有一些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或3~10万元的微利企业,分别减按18%和27%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乡镇企业的所得税可按应纳税额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小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对符合规定的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企业,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一定比例的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在我国境内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达40%的,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当年设备购置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减免:对独立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只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按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的中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减免流转税、所得税和地方税;对全国试点范围的非盈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可以由地方政府确定,对其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问题逐渐凸现出来。首先先政策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从上述列举的措施来看,大多侧重于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却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政策的制定既没有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也没有考虑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而竞争能力的提高恰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应该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其次是政策措施零散,政策形式不规范。从内容上看,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虽然不少,但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另外,这些政策大多以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出现,法律层次低,缺乏有效的保证。再次是政策手段单一,优惠力度小。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仅限于所得税等方面,并且只提供了税率式、税额式两种减免税方法.没有利用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做法。此外,缺乏降低投资风险、引导人才流向等方面的政策。

三、完善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1、实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要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大财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融通援助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等方面予以考虑。

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但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困难重重,风险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更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彬虑制定并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建立重要技术的研究开发费补助金制度。如对一般项目政府补助 l/2的经费;对环保节能项目、有利于产品出口型项目、能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项目,可以考虑将财政补贴提高到经费的3/4;对中小企业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技术开发费用,由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补贴。二是尝试设立阶段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用于支持風险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并对处于基础应用阶段的构思、技术和自由技术的开发进行补助。三是对科技人员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财政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对于接纳科技人才的中小企业,财政要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对于科技型企业招收下岗人员就业的,可实行按招收下岗职工人数,将下岗职工救济费(1年或2年)一次性拨付给该企业使用的政策,同时,允许这些企业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等。

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融通援助力度。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先天性问题,也是各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具体措施如下:(1)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优惠政策。财政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以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为主,即提高企业的内部积累;在放宽对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的基础上,降低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降低企业税负;尽快出台对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不含以利润作为注入资金)的税收优惠措施,通过低优惠税率来引导企业注资。(2)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其资金来源一是财政拨付;二是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的收入;三是从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提取。(3)加强财政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我国目前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主要是政策性资金,但对于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应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运作,并一律纳入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各地政府在实行政府采购中要确保中小企业占有一定份额。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产品及零配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中小企业的产品。逐步降低中小企业自营进出口的条件,鼓励其参与国际竞争与对外合作。

2、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税收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首先应遵守国民待遇原则的规定,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税收待遇,保证中小企业能够实现机会均等的竞争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借鉴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逐步建立起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完整的税收政策体系,积极改革、完善现行税制,实施税收鼓励,优化税收服务,大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空间。

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制度。首先,调整和完善增值税。其一,尽快推行增值税转型,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可在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实行,刺激其进行投资扩张的欲望。其二,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企业不分大小,只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财务制度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遵守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没有偷税行为,都可按一般纳税人对待。其三,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增值税的征收率。其次,改革所得税政策。一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宜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设置含有低税率的多档税率,体现对中小企业的照顾。二是取消区域性税收优惠,继续保留有关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高新技术等优惠政策;允許中小企业加速折旧,并在所得税前扣除;对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转增资本再投资,按一定比例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或者将再投资数额的一定比例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三是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允许按实际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对当年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超过上年实际支出的部分,给予其投资额20%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对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援助费、研究开发费,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四是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并将股东应得份额并入股东个人所得中计算个人所得税,避免重复课税。五是将目前对福利企业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待业人员的优惠政策扩大到对所有中小企业,只要安置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就可给予减免征收所得税的照顾。

简化纳税程序,优化税收服务。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处理复杂会计报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目前我国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两个税种不分企业规模大小,都按同一纳税期限、纳税程序进行管理,无形中增加了规模小、账簿不规范的中小企业报税、缴税的成本和难度。如果按企业的经营规模、就业人数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设定一定的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中小企业采取按半年或一年缴纳的方式,不但可简化这些企业的纳税手续,也有利于他们的经营发展。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小企业成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25-26.

[2]马来东.完善稳定税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税务研究,2002,(11):39-4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4

〔内容提要〕软件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和高成长、高附加值、高带动等特点,软件产业只有依托大型软件园区,才能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软件园区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情况,对比分析了沈阳市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沈阳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软件集聚财税政策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国内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化环境、资本环境、基础设施、人才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只有依托大型软件园区,才能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的溢出效应,使观念、技术、信息及相关产业要素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从而使软件企业降低成本、刺激创新和提高效率,形成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大型软件园区已成为重要的软件产业聚集地。

一、国内主要城市软件园区发展概况

,随着《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发布,上海、北京、大连、西安、无锡等地软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十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及商务服务、生活配套服务,促进软件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同时,以科学的规划、恰当的运营机制使软件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软件产业规模大幅增长。

上海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浦东软件园、上海西南软件园、复旦软件园、长宁信息园、东部软件园等几个园区。园区不仅为软件企业创造了优良的软硬件环境,而且在建立专业化创新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力地推进了软件企业的聚集。浦东软件园于开始建设,目前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自20开园以来,浦东软件园入驻企业、就业人数、产值规模及上缴税收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经营总收入达198亿元,软件出口3.8亿美元,上缴税收14亿元。上海浦东软件园园区企业现已拥有近千种软件产品与服务,包括芯片设计、金融信息、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企业管理、电子政务等各个方面,软件园区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十分明显。

北京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关村、上地等多家园区。其中,中关村软件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龙头软件园,是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区。中关村软件园目前聚集了汉王科技、启明星辰、中核能源、曙光信息等200多家企业,从业软件工程师达2.4万人。同时,中关村软件园还聚集了一批国家级研发中心,20知识产权超过2300项。

此外,一批国际级研发中心,如IBM全球八大研究院之一、IBM第五大研发中心、IBM亚洲最大信息系统中心、Oracle亚太研发中心等也在软件园内聚集。预计未来5年,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全面建成后总占地面积将扩大到2.6平方公里,容纳企业约400左右家,吸纳8-10万高端人才就业,实现产业规模和出口翻两番。

大连将软件企业重点引向大连软件产业带。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集聚效应,壮大了软件园的实力,使全市软件产业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大连软件园一期占地面积约8.9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00多家,包括世界500强40家。大连软件园在国内首创“官助民办”园区开发体制,即政府负责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推进,而软件基地开发、招商引资、商务配套和对软件企业的专业化管理由独立公司按照市场原则运作。

目前,大连高新区又在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启动十大特色软件园建设,形成大连特有的“软件园集群”,为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西安软件园是西安高新区规模化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是目前国内四个拥有国家软件“双基地”的园区之一。西安软件园聚集了西安90%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自9月开园以来,产业发展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速,每年新增企业过百家,新增就业人员1-2万人,已在软件开发、软件应用、信息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集群。

无锡重点引导全市的软件企业向高新区的无锡(国家)软件园集中,目前,已聚集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近600家,软件收入占全市软件总收入的70%。无锡(国家)软件园建立了公共技术孵化、投融资服务、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外包促进和综合服务六大服务平台,努力打造“花园、校园、家园、乐园”式园区,形成办公孵化和生活、商务、休闲区域共存的局面。

此外,成都、济南、南京、广州等城市,也都结合软件产业特点,通过依托软件园区促进软件产业集聚发展。

二、沈阳软件产业发展情况及问题

20,沈阳规模以上软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3亿元,位列副省级城市第八。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60亿元,出口创汇4.3亿美元,实现利润31.6亿元,实现增加值5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拉动GDP增长0.32个百分点。

截至年,软件注册企业余家,认定软件企业431家,登记软件产品1179个,通过国际CM M I认证企业19家,共有软件从业人员12万人。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千万元以上企业104家,10亿元以上企业9家。

近年来,尽管沈阳软件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相比上海、北京、大连、西安等软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亟待提高

目前沈阳登记软件园22个,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软件园数量较多,但过于分散,除沈阳国际软件园(公共开放式软件园)和东大软件园(自用软件园)之外,其他软件园规模普遍偏小,不仅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而且各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造成恶性竞争。

此外,作为产业主导区的浑南新区虽然集中了一些软件园和骨干企业,但产业集聚效应依然没有很好体现,产业关联程度不高。

(二)园区服务体系不完善

沈阳各软件园服务体系建设参差不齐,有的软件园只能提供一些基础服务,如餐饮、物业等,有的软件园连基础服务都无法提供,稍好的软件园在提供餐饮、通勤、物业等基础服务外,还能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对接等产业发展服务,但无法为入园企业提供软件产品技术评测服务和风险投资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而国内其他园区服务体系相当完善,如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斥资1.35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三库四平台”,即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软件质量管理平台、开发试验平台、测试平台、软件工具库、开放源码库和软件构件库,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产业联盟与合作、技术支撑、孵化服务、金融投资服务等全方位产业服务。

(三)大型软件企业数量不足

无锡引进IBM、微软、NEC、NIIT、海辉、中软、大展、浪潮等几十家全球500强或世界服务外包100强企业。

大连软件园有软银、Genpact、IBM、H P、埃森哲、松下、索尼、日立、NTT等40家世界500强企业。2009年,沈阳仅东软、先锋、东大自动化、天久、新松机器人五家企业入选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截至2009年,本地上市软件企业仅9家,入驻的.世界500强软件企业仅11家。沈阳大型软件企业数量明显不足。

(四)中高端人才少

沈阳在软件人才储备上虽然有一定比较优势,但中高端人才缺少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高端人才不但缺少,而且外流现象比较严重。2009年,全市软件研发人员5.6万人,仅占软件从业人员的46.7%,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7600余人,仅占研发人员总数的14%。

三、实施优惠财税政策,促进沈阳软件园区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沈阳软件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特点,借鉴先进城市发展软件产业经验,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财税激励政策,引导整合现有软件园区,集中资源和要素打造若干一流软件园,以园区为载体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软件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软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沈阳软件产业集聚发展。

(一)鼓励企业投资创建软件产业园区可参照大连等市做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民办官助”等形式创建开放式软件园区,软件园规划区域内所产生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返还软件园,用于软件园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政策性亏损补偿。建立软件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软件产业园区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软件产业化项目建设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参照先进地区做法,对园区内入驻企业房屋租金适当减免,租金由政府补贴。对软件园内新办的软件开发企业在一定年度内将上缴的流转税地方留成部分每年按一定比例返还企业。

对于园区内从事软件研发和管理的人员,按其上缴的个人所得税额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设立从事软件服务业分支机构,可按其实际开办费用支出情况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到软件园设立研发中心,凡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设立投资引导资金,吸引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管理团队建立商业性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对软件企业创新创业及融资提供风险担保。企业对其自行研究、开发的软件申请专利、版权或著作权,其申请费用由财政予以适当补贴。

(三)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给予适当补贴面向软件企业的共性需求,通过政策倾斜促进园区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鼓励服务平台企业化运作,提升服务平台运营效率。对于企业投资创建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的软件技术平台及成果转化服务等公共平台,其建设中用于购置设备的支出,按实际设备购置费用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每年实际运营费用给予一定补贴,用于公共服务平台及配套建设服务。

(四)设立软件人才专项资金

落实好国家、省相关人才政策的同时,可设立软件人才专项资金。鼓励园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高端人才队伍,为高端人才在住房、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全面营造创业、乐业、安居的优良环境,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对经国家认定的培训和教育机构为园区内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可给予定向资助,对园区内的软件企业培训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一定的资助。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5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116023)

摘 要: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财税等相关政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动力。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从财政税收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性出发,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财税政策 财政补贴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12—0101—0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 %。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

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

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

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

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参考文献: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6

津财税政[2012]12号 2012.4.16

各区县财政局、地税系统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及我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现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汇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

附件: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财税政策汇编

一、财政政策

(一)设立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采用贷款贴息或无偿资助方式,专门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其他扶持项目。(津政发[2007]36号)

(二)为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用于支持提高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开拓能力、物流配送和经营辐射能力等项目。(财建[2009]229号)

(三)各区县人民政府和滨海新区相关功能区管委会筹集的资金,作为扶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天使资金”,以无偿资助形式为主,对提出申请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额度一般在10万元至60万元的支持;对进入成长期和壮大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申请政府周转基金资助,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符合资助条件的,一般可获得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支持,重大项目可获得高于500万元的支持,周转基金采取无息借用方式,2至3年后归还。(津政发[2010]33号)

(四)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注册,依法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或依法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企业法人,上海关统计进出口额在4500万美元以下的,给予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电子商务、境外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企业培训、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等支持。(财企[2010]87号、津财建二[2010]18号)

(五)从2012年起3年内,对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本地企业,初始融资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津党办发[2012]10号)

(六)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与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对接。从2012年起3年内,对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本市中小企业项目的,由财政部门按项目退出或获得收益后形成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给予80%的奖励。(津党办发[2012]10号)

(七)落实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补助。建立完善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多层次担保服务体系,落实有关补助政策。从2012年起3年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向我市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的贷款,以及融资租赁、专业保理和保险机构向我市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的融资租赁额、保理额、融资保险额,由市财政按当年年末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部分给予奖励,每增加1亿元奖励30万元。从2012年起3年内,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为我市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或再担保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津党办发[2012]10号)

(八)对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认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收费项目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

费;海关部门收取的海关监管手续费;商务部门收取的装船证费、手工制品证书费、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质检部门收取的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费、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贸促会收取的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ATA单证册收费;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土地登记费;新闻出版部门收取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农业部门收取的农机监理费(含牌证工本费、安全技术检验费、驾驶许可考试费等)、新兽药审批费、《进口兽药许可证》审批费和已生产兽药品种注册登记费;林业部门收取的林权证工本费;旅游部门收取的星级标牌(含星级证书)工本费、A级旅游景区标牌(含证书)工本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牌(含证书)工本费;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收取的清真食品认证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设立的管理费、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财综[2011]104号)

(九)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范围内的印刷、小规模室内装修项目,以及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范围以外、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的服务类项目,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实施采购。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实施采购的项目,采购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要求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实施采购。(津财采[2012]15号)

(十)各市级预算单位在编报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时,应统筹安排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严格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为中小企业预留市场份额。本系统、本部门政府采购项目总额的30%以上应授予中小企业,其中,授予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应不低于60%。各区县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本地区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为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确保本地区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授予中小企业。(津财采[2012]15号)

(十一)对于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文件或者谈判文件、询价文件中作出规定,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6%-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具体扣除比例由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确定。(财库[2011]181号)

(十二)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小型、微型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采购活动。联合协议中约定,小型、微型企业的协议合同金额占到联合体协议合同总金额30%以上的,可给予联合体2%-3%的价格扣除。(财库[2011]181号)

(十三)《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已正式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财会[2011]20号)

二、税收政策

(一)流转税

1.增值税

(1)自2011年11月1日起,销售货物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5000元调整为月销售额20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000元调整为月销售额20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每次(日)销售额200元调整为每次(日)销售额500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5号、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1]5号)

(2)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二)除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国务院令第53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

2.营业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我市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月营业额由5000元调整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日)营业额由100元调整为500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5号、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17号)

(2)客运出租汽车纳税人按照单车核定税额的方法缴纳税款。单车单人运营,排气量在1.6升及以下的,每月税额为80元;排气量1.6升以上的,每月税额

为90元。单车双人运营,排气量在1.6升及以下的,每月税额为112元;排气量1.6升以上的,每月税额为126元。前款所述单车,是指核定载客人数在9人及9人以下的客运出租汽车。(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18号)

(3)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号)第三条规定的“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15年12月31日。(财税[2011]101号)

(4)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工信部联企业[2009]114号)

(二)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

(1)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税[2011]117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继续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财税

[2011]104号)

2.个人所得税

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3500元/月)。个体户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财税[2011]62号)

(三)财产和行为税

1.印花税

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财税[2011]105号)

(四)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1.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国发[2009]36号)

2.对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的技术类服务平台纳入现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对其在2015年12月31日前,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国内产品性能尚不能满足需要的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财关税[2011]71号)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7

(一) 乳制品产值持续增长

单位:亿元、吨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 从乳制品产值、乳类产量 (尤其是牛奶产量) 、牛奶人均占有量以及乳制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方面来看, 黑龙江的乳品企业不断发展, 乳业在整个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乳业的产业化发展也使其成为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产业。乳品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乳业的产值, 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为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乳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单位:亿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湖北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振兴之路:黑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内蒙古统计年鉴》、《振兴之路:黑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三氯氰胺”问题的出现, 对黑龙江的乳品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鉴于黑龙江的乳品品牌在事件发生时有95%以上的抽检产品达到了国家的检测标准, 因此“绿色乳业”品牌已经深得全国消费者的青睐, 乳品销量也呈现不断上涨趋势。全省的乳品产值总体不断上升、销量大幅度增长, 使得整体竞争力有所提升。

从乳制品及牛奶产量上看, 由于“三氯氰胺”事件的影响, 在2009年同全国的走势趋于一致, 产量有所下滑, 但是2010年有所恢复。

从乳制品的产值上看, 黑龙江省奶产品产值仅次于内蒙古, 居全国第二位;从增长速度来看, 不仅绝对增长数还是相对增长数均已超过内蒙古, 与国内乳业第一大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二、黑龙江省乳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乳品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财务报告、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

近年来, 黑龙江省政府实施了打造乳业龙头企业的政策, 加速了省内乳制品大型生产企业的发展, 也打造了像完达山乳业、飞鹤乳业、雀巢乳业等一系列龙头企业。2011年, 飞鹤乳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929亿美元, 完达山乳业的营业收入为42.8亿元, 与2010年相比较均增长较快, 但是同全国的几大乳制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黑龙江省拥有生产原乳和乳制品的天然地理优势, 乳业发展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从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数量上来看, 黑龙江省的乳品生产企业在全国占绝对优势, 但是乳制品企业的规模却不大。黑龙江省的乳品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落后于国内的大型生产企业, 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二) 乳品企业发展中忽视品牌效应

根据商品质量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的不同, 商品在经济学中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鉴于乳制品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即在没有检测仪器帮助的情况下, 即使消费者食用以后也很难辨别乳制品的质量, 因此乳制品属于商品中的“信任品”, 即消费者只能基于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做出选择。而大多数的乳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忽视了乳制品的这一特点, 广告等的宣传投入不足, 与市场上的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品牌相比较, 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 竞争力不足。

(三) 乳制品生产技术较低且产品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传统的乳制品加工工业大省, 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乳制品的生产加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大品牌、大规模的乳制品加工企业还是有限。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 由于资金不足、管理落后等原因使得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引进和推广。乳制品也以牛乳生产的液态奶、低温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普通奶粉为主, 与市场上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缺乏竞争力。

三、促进黑龙江省乳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对策

(一) 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政策

针对省内乳制品企业数量众多, 但是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的现实, 政府应该引导乳品企业实行兼并重组, 扩大生产企业的规模, 通过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兼并重组企业人员的安置实行财政补贴, 对企业重组资产利得实行所得税减免, 安置就业人员实行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等财税政策促进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 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一政策, 一方面, 可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基础和特点, 对乳制品生产进行专业分工, 促进乳制品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可培育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促进区域内乳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 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黑龙江省乳品品牌影响力较小导致乳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黑龙江省的乳制品企业从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营业成果的数据上看, 与国内大型企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 政府应该发挥调控作用, 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化战略,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补贴对已有品牌的企业进行政策性宣传, 对企业的广告等宣传投入提高所得税前的扣除比例, 提高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创立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提高省内企业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 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创新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自主创新。因此, 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发挥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的优势, 加大“产、学、研”结合, 提高黑龙江省乳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1.对科研人员提高免征额, 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吸引乳业科研和技术人员, 增加乳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储备。

2.对于创新乳制品品种和引进先进生产、质量检测技术的符合条件的生产性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对创新型企业用于产品技术开发的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对企业引进的先进生产机器设备实施加速折旧, 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制定具有地方自主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减免符合条件的企业的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乳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铖, 张云华.我国乳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中国经济时报, 2012, (5) .

[2]周晓梅, 陈莉萍.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345-367.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篇8

摘 要 财税政策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国政府在引导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财税政策一直作为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财税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财税政策的有效性不断得以提高。国家财税通过集中分配一定量的资金,培养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对相关政策手段、财税经济杠杆的灵活运用,达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经济发展 调节杠杆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筹集财政收入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使其日臻完善。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政策和体制因素还在不断变化,税收政策也在调整转换之中。实践证明,税收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功不可没,只是我国在扩大需求中运用税收政策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必要的,财税政策无疑是理想的政策手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应严格将政府的介入限制在公共财政的范围内,只针对“市场失灵”的部分进行调节,实现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完美结合,共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财税政策实施的现状进行审视,旨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探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构建。

一、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

所谓结构性减税,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减税不是见者有份,更不能搞平均主义,必须有选择、有侧重点;二是减税是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优化税制结构肯定包括增税因素。因此,减税和增税二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联系的。当前,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策略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有企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设备落后,技改能力差。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属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占20%,属于应当淘汰的占55%--60%,陈旧但仍在使用的占20%--50%。而我国现行 “生产型”增值税,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和严重。

2、鼓励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战略过程中需购置的大型节能设备,经申请可以给予财政支持。扩大税前扣除比例,企业技术改造引进的节能设备、测试仪器仪表等给予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的减免。发挥国债贴息政策在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中的作用,将节能项目列入技术改造内容,享受投资贷款贴息的优惠。鼓励企业投资节能项目,对能够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节能项目投资实行加速折旧。

3、实现彻底退税,扩大外贸出口。真正意义上的出口退税应该是出口销项免税,按购入额计算退税,从合理退税方法考虑,应将依据外销额计算退税改为依据购入额计算退税。建议将报关出口的货物全部实行零税率;对生产性自营出口企业,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免抵退”政策,纠正各地普遍存在的“先征后退”的变通做法;适当扩大“以产顶进”的范围,除钢材外,可再选择一部分需要支持的工业品,如成套机械设备、仪器仪表、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品等,纳入“以产顶进”范围给予出口退税。

二、调整现行税收政策,带动经济稳步增长

1、健全个人所得税制,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合理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标。就目前我国的经济现状来看,个人所得税应重视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减轻一般收入阶层的税负,以利于刺激消费。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并实行累进税率;

2、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对现有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鼓励开发干净型能源、新能源和生物能源,降低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是促进循环经济的重要着眼点。对新能源的研发给予财政贴息或低息贷款,所用设施给予加速折旧,对新能源和再生资源项目的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税前全额扣除企业的新能源研发支出,对企业研发人员的工资也给予税前全额扣除,取代按计税工资扣除的政策。

3、开征燃油税,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我国应尽早建立、健全以燃油税为核心、车辆购置税和道路使用税为补充的汽车消费税收制度,以规范燃油税、车辆购置税和道路使用税取代现行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提高汽车消费税负担的透明度,从而使广大消费者能够放心大胆地购车。这是全面启动汽车消费市场,并使之尽快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关键。考虑到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可以将燃油税等汽车消费税作为共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完善“绿色税收”分配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因此,要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分配“绿色税收”收入。可以将资源税划为中央、地方共享收入,由国税部门负责征收;将环境税划为地方政府收入,由地税机关负责征收。在环境保护税收入分成方面,地方可掌握75%左右,其余25%上交中央,由中央在各地区之间调剂使用,以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环保事业和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样,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绿色税收”作为专项财政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新,李昌峰.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抉择.理论学刊.2003(1):19-22.

[2]周玉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4(2):37-39.

上一篇:爱读书名言名句下一篇: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