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24-11-16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共8篇)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篇1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鞍山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指中小企业,是指在鞍山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的符合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划分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第三条 市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市、县(市、区)主管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对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发展中小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第四条 县(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扶持重点,完善本地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五条 市统计部门应当会同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准确反映中小企业发展运行状况。

第六条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强化政府行政协调服务机构的协调、组织、实施功能,支持引导、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与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七条 中小企业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小企业应当严格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中小企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有权拒绝和有权举报、控告。第八条 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歧视,不得附加不平等的交易条件。

第九条

中小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社会保障、资源环保、质量、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管理,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条 中小企业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诚实守信原则,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章 资金支持

第十一条 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应当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用于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视财政增长逐年增加。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或者以其他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无偿使用原则。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开拓市场、管理(创新)咨询、法律法规宣传、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等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配套等方面服务。每年应从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列支部分资金直接用于中小企业培训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将人才开发经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予以税前扣除;逐年增加对产业型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支持。

第十三条 各类商业银行、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信贷政策,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创新信贷方式,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来鞍开展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建立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档案库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

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当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

鼓励依法设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第十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指导、监督,推动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信用担保风险控制机制。支持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第十六条 对中小企业以资产抵押办理银行贷款,登记部门应当公示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时限,降低登记成本,积极推进标准化、电子化快捷服务,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

中小企业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免收登记费用。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应当在预算中安排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县(市)区级财政安排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市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章 创业扶持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的政策措施,引导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环保节能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初创的、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要加强创业辅导,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技术创新、风险防范、企业诊断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为创办中小企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种免费咨询和信息服务。

第十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中小企业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经营。除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许可经营或限制经营品种外,企业经营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工商部门应按企业申请核定。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可以超出总公司经营范围,对其中涉及经营条件、经营资格需办理前置审批的,可由分公司办理。经营多种行业、规模较大、不会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且不与其他企业名称相同的,企业名称可不反映行业特点。

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经营领域,中小企业都可以进入并依法从事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加以限制。

第二十条 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企业未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将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首次出资不得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0%。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意外,对申报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额。若干自然人每人出资一元以上资金即可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对由政府相关部门立项,符合登记条件、尚未取得前置审批而暂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可核发带有“筹建”字样的营业执照,待取得有关行政许可和专项审批后核准其经营资格。

第二十一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安排必要的中小企业建设用地,采取利用原有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厂房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和经营场所。同时对初创的中小企业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放宽注册资本登记等方面予以支持。允许通过土地整理、置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办法解决初创中小企业建设用地。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策划、技术支持、融资担保、商务代理等服务功能,扶持、引导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进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聚集发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利用现有开发区、产业园区资源,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创园区。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场地和楼宇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根据孵化器内成功创办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资金补助。

鼓励自然人或者企业法人依法以工业产权或者非专利技术投资参与创办中小企业。允许以管理才能、技术专长等人力资本作价入股,其出资比例由全体股东协议确定。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创办新企业的,对其出资所占注册资本比例可不做限制。第二十三条 实行试营业制度。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老弱病残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需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可申请试营业,免费核发有效期未6个月的营业执照;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换发正式营业执照。试营业期间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小额贷款,贷款额度最高5万元.对不设固定地点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跨区经营时,不需要重新办理工商登记。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退役士兵等创办中小企业的人员提供工商、财税、融资、人才档案、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社会保险灯方面的咨询和便利措施,免费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对创办的中小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或者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农村进城打工人员及大专院校毕业生。

第二十五条 对于进入省中小企业厅组织评选的“千户成长型企业”的鞍山入围企业,市财政将择优给予资金扶持,每户企业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二十六条

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予以资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研发和质量技术检测等社会化技术服务,使中小企业形成孵化、中试、研发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专利产品,打造新名牌。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鞍山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博士、硕士科研实验基地;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向中小企业开放试验室等科研场所,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中小企业建立的各类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在建设资金、建设用地、人才引进和科技项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第二十八条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制定知识产权规划,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利用与保护。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知识产权的投入,积极申请、保护、实施专利和商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小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小企业应当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创建著名品牌、驰名商标,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中小企业获得驰名商标、国家和省名牌称号、专利奖项的产品和项目,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专精特新”产品开发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二十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项目配套,通过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和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内外大企业的产业链或者采购系统。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可享受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三十条 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根据本市产业发展重点,每年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品拓展市场。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农产品运销、促进城乡贸易、搞活商品流通。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市政府给予相关支持。

第三十一条 保护中小企业自主品牌,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创建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小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著名商标称号的,市政府给予相应奖励。第三十二条 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对能够制定行业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扶持。

第三十三条 鼓励和促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在本市建立健全安全电子认证体系、在线支付体系及设立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产品销路,降低营销成本。

第三十四条 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应当及时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采购信息,为中小企业获得采购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和订购制度。并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

第三十五条 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小企业应当积极争取通过开展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第六章 社会服务 第三十七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非国有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和政府奖励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应当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库,推动各类人才的交流。鼓励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测评与推荐中心,促进中小企业职业经营者队伍的发展。

第三十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中小企业工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政府行政协调服务机构、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商业性服务机构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制定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考核与评定机制,鼓励其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考核和评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列入政府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优先支持名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交流、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资金融通、法律援助、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人员培训、产权交易等服务。政府主办或者资助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当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基地的示范作用,依托大中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培训网络。鼓励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各类培训,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中小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第四十条 各级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应引导协助中小企业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会等行业自律性社会组织,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服务活动,及时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中小企业的建议和要求,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化制度,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及技术应用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市场营销和售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融资信息、技术推广、人才交流等专项信息服务,发布企业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的网络平台。

第四十二条

支持中小企业建立网站,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改善经营管理,开展网上交易,推动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及时公布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发布企业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的网络平台。第四十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整合利用法律服务资源,推动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建设,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

第七章 权益保护

第四十四条 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中心,完善受理举报制度,公开程序和方式,依法查处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四十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开展中小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提供赞助或者资助、订购报刊或者图书、参加社会团体或者学术研讨会、购买指定商品或者接受指定服务。除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外,不得强制对中小企业开展培训、考核、评比、达标、升级等活动。依法开展考核、评比、达标、升级的,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企业负担监督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六条 中小企业因配合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或者其他市政建设项目使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协助解决资金、建设用地等问题;需要拆迁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第四十七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有关事项,给中小企业造成损失的;

(二)截留、挪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扶持资金的;

(三)其他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各县(市)区可以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的实施办法。

第四十九条 市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负责对该《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检查。

第五十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篇2

一、精心组织, 认真抓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

贯彻实施好《条例》, 首先必须学习好、宣传好《条例》。我们将把《条例》宣传贯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成立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方案, 周密部署, 精心安排, 落实责任, 确保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载体, 采用标语牌、宣传栏、专题讲座、现场咨询等多种宣传方式, 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建设单位一线, 广泛宣传《条例》, 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条例》, 为贯彻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根据《条例》要求, 结合随州市城乡规划工作的实际, 加快做好配套政策制度的修改完善和制定工作。要对随州市现行城乡规划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进行全面清理, 废止或修改与《条例》相抵触或者不相适应的规定。同时, 深化、细化《条例》有关规定, 抓紧制定有关实施性规定, 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行为。

二、以《条例》实施为契机, 努力推进城乡规划工作

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一是按照省住建厅要求, 今年9月底前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二是完善各类专项规划, 同时加强各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提高控规覆盖率, 近期完成城南新区市委片区、城东新区、城北片区控规编制。四是结合城市建设需要,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景观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地块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五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汉东历史文化街区、东护城河、历史建筑和擂鼓墩古文化遗迹区保护规划编制。同时, 按照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 进一步做好全市各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严格依法行政。一要按照《条例》规定, 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出台《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关于加强随州市城区容积率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经营性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通知》等。二要严格把关, 加强规划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 确保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有效衔接。

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深化“阳光规划”。城乡规划一经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确需调整的, 必须严格按照《条例》规定执行。对涉及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必须事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 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一是加强规划批后监管。严格规划批后放、验线和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制度, 落实全程监督, 确保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二是健全违法建设查处联动机制。以市政府的名义, 成立由城乡规划、城管执法、公安、法院、检察院、城区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的违法建设查处领导小组, 明确职责, 定期安排和研究相关事宜, 切实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三是建立开发企业诚信档案制度。建立诚信动态监管系统, 确保及时、有效地查处房地产开发领域违反规划、擅自调整容积率的违法建设行为。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一是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根据《条例》规定, 完善职能, 健全制度, 充实人员, 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的作用。二是健全规划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县、乡 (镇) 规划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针对规划行业的敏感性, 深入落实“十个全覆盖”, 找准风险点, 完善政务公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 规范职工言行;加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教育活动, 确保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篇3

一、目前本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規及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劳动标准豁免制度

据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计,2013年全市从业人员5人及以下的参保企业有30.7万户,占全部参保企业总数的70%,其社保缴纳金额占全部企业社保缴纳总额的3.6%。根据市工商联的调研,受访对象普遍表示人力资源成本占企业成本50%以上,除去员工的基本薪酬,企业要为每名员工承担基本薪酬40-50%左右的社保支出,且数额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很多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压力。所谓劳动标准豁免制度,即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允许它们在某些情形下可以不用遵从某些劳动标准。

(二)有关税费法律规定不完善

1、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与其他政策的认定标准衔接存在问题。小微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型微利企业的概念界定来源于《企业所得税法》第28条 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2条。小微企业所涵盖的范围要大于小型微利企业,不仅包括一般性企业,还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且在运用具体指标判断企业类型时,小型微利企业除了运用一般性指标(如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外,还包括应纳税所得额指标,以突出优惠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考察。这就导致部分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界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将享受不到税基减半、税率较低的优惠。

2、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地存在不足。小微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较多,享受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必须是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账务健全、财务核算规范,能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小型微型企业多是家庭式经营、夫妻经营等方式,购销环节难以索取发票,内部管理不规范、账务不健全,这就要求对小微企业采取灵活的税收管理措施。

3、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现激励性不够。目前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形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直接优惠,即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决定税率大小而给予优惠,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后奖励”而非“事前激励”。据上海市地税局统计,2013年全市年纳税额低于1万元的企业有46.5万户,占纳税企业户数的47%,而其纳税总额仅占本市税收总额的0.11%。

(三)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准入的法定条件不足

1、出资形式有限。《公司法》并没有肯定人力资本作为出资的形式,但人力资本出资对小微企业的创设,特别是对一些高精特尖行业,若能以人力资本作为出资方式之一,将会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创业。

2、一人公司法定设立条件需要放宽。《公司法》将“一人公司”纳入其调整范围,给投资者提供了又一种小微企业形态选择。但是,《公司法》从财务、法人人格否认等方面,对一人公司作出严格规制。如要求每一会计年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依法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对确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采取举证责任倒置。这些制度仍对小微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条件,超出投资者的实际履行能力。

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出台后,国家首次提出微型企业类型及划分标准,这就需要从法律制度上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微型企业反馈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有更加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微型企业的合法权益予以保障。我们建议:

(一)给予小微企业明确的法律人格与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小微企业“不公平”竞争

小微企业进行市场交易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取得法律上的市场主体资格,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作为维护本市中小企业法律权益的基本规范,建议对《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第2条进行补充,尽快将符合微型企业划型标准的企业纳入本条例的调整范围,并对其主体资格作出明确界定。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应为其提供特殊性的扶持政策和灵活性的管理措施,推动小微企业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确保其公平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机会。

(二)构建劳动标准豁免制度,实行分层化用工政策

鉴于劳动标准问题涉及到劳动监察部门、社保部门及司法部门等部门职权及职责,建议可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讨,以《审判指导意见》的形式对劳动标准豁免制度作出规定。即可以不违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强行法的规定,又可以让小微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法律指导,也使相关行政机关在行使具体行政职权时有据可依。

建议对《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第12条进行补充,增加关于社会保险金豁免的条款,对年营业收入低于50万元或从业人员少于5人的微型企业,其员工的社会保险金由市财政和区县财政按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全额补贴。将现行的创业扶持政策中的社保补贴变为针对企业类型的社保补贴。

(三)推进税费制度改革,研究结构性减税政策

减免小微企业税收,明确微型企业纳税人的税收优惠主体地位,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进而激发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对政府税收影响有限。建议对《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第38条的规定进行修订:财政、税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等,依法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对微型企业,自营利年份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后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降低市场准入条件,扩大市场准入空间

结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上海“十二五”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和临港十条的相关规定及实施经验,建议将上述两个文件中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定,吸纳到《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确定“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原则,适度放宽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准入的法定条件,完善当前实施的公司资本制度,使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

1、适度放宽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准入的法定条件。放开小微企业在场所、名称及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在不构成社会公共安全危害或直接构成对市民生活影响的情况下,允许投资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农村宅基地房屋等作为注册住所。拓宽企业名称登记范围,在不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及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内容的情况下,允许小微企业使用体现各自行业和服务特点的企业名称,满足小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扩展经营范围的表述,对小微企业经营范围核定上,不拘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的规定,凡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可以准允小微企业使用。

2、丰富公司资本的出资形式。鉴于人力资本出资不仅有利于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公司带来丰厚的转让收益和为公司带来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应将人力资本列入公司特别是科技公司的出资形式,以激发股东的投资热情,以扩大股东的出资形式。

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全文 篇4

(5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依法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企业。

第三条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当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为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并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企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产业指导目录等方式,确定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对全省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

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企业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

第六条 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第七条 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中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国家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质量技术、财政税收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资金支持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主要用于下列扶持中小企业的事项:

(一)创业辅导、咨询、服务和培训;

(二)建立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支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四)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和国际合作交流;

(五)支持集群发展、实施品牌战略、与大企业协作和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六)国家扶持资金的配套;

(七)其他事项。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中小企业申请国债贴息资金、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其他专项资金和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融资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的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和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鼓励融资租赁和典当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

鼓励民间资本和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企业。

第十条 金融机构应当完善对中小企业授信制度,扩大信用担保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服务。

鼓励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法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

第十一条 省、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完善风险资本的进出机制,为中小企业结构调整、资产流动、产权交易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环保、质监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档案和失信惩戒等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其有关内容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工业经济、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享有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担保机构准入、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制度,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

第三章 创业扶持

第十五条 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中小企业均可以平等进入。

鼓励中小企业投资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投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投资金融服务领域;参与山区、边疆、贫困地区和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推进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支持创办各类中小企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给予优先支持。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中小企业进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应当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全省中小企业进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厂房等改造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第十八条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兴办中小企业。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或者区域性、行业性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专项资金,应当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

第二十条 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

第二十一条 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专利化,专利产品标准化;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申报国内外专利或者申请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指导、服务和资金支持。

第二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经认定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技术创新资金支持。

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大企业(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十三条 中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收优惠。

第二十四条 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费用支出,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创造条件,扶持成长型、科技型、生物资源开发型、农特产品加工型、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开拓省外和国际市场。

第二十六条 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实行首购和订购制度。

第二十七条 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商品交易中心和行业性产品购销中心。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考察、招商、商品展销等活动提供便利。

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多种贸易形式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对外投资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小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设备、原材料以及零部件依法享受出口退税及相关政策支持。

第二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环保等部门应当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鼓励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中小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著名商标称号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六章 社会服务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传递、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法律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政府资助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当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服务。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以及财政、税务、工商、科技、国土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及时公布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市场需求等信息,为中小企业用地、环境保护、工商、财税、融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安、教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在户籍和档案管理、子女入托入学、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员工平等待遇并提供相关服务。

第七章 权益保障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公示收费项目、标准、范围和依据。除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向中小企业新增收费项目。

向中小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应当执行收费登记卡制度,并出具省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不按照规定收费的,中小企业有权拒绝。

第三十四条 有关部门在办理企业年检、年度复核、年度审验时,应当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办理相关手续,不得重复对中小企业进行检查和检验、检疫,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企业年检、年度复核、年度审验事项,中小企业有权拒绝。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中小企业加入协会、提供赞助、订购报刊杂志、购买产品或者接受有偿服务;不得强制要求中小企业参加评比考核等活动;不得对中小企业同一项目重复评估、审计;不得强制中小企业到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有偿服务;不得侵犯中小企业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用工自主权。

第三十六条 中小企业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七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 篇5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4号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1年8月3日通过,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支持与鼓励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第四章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私营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康发展,保障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私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的私营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形式的私营企业。

第三条 私营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市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发展首都经济的重要力量,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产业引导,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五条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守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公平竞争,接受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宣传,努力创造有利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首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支持与鼓励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私营个体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协调解决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第八条 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以及其他符合首都经济发展规划的产业。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资国家、本市鼓励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项目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待遇。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并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取法律、法规、政策、城乡建设规划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信息提供方便。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在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设置针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事项。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市场、商贸街和经济开发区时,应当统筹安排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提供信用信息。

第十三条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第十四条 以本级财政预算编列的资金为主要担保资金来源的担保机构,应当为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可以组织设立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的服务机构,政府给予扶持。

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企业或者组织可以共同出资设立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服务。

第十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为其提供人才服务。

人事、劳动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和职业技能鉴定。

第十六条 鼓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和失业人员开办私营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经核准开办的,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优惠政策。第十七条 鼓励兴办劳动密集型私营企业,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社区服务。私营企业安置本市城镇失业人员达到国家规定比例的,享受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安置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的,享受福利企业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鼓励私营企业生产出口创汇产品,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或者到境外开办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私营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其申办自营进出口权。

第十九条 鼓励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造。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支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采用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享受本市相关优惠待遇,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前已办理的各项专项审批手续和生产经营许可证不因所有制变更而取消。第二十条 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继承和发展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产品和服务,开发、培育名牌产品,争创驰名商标。

第二十一条 鼓励外地私营企业和公民在本市投资开办私营企业。长期在本市经营并有较大贡献的私营企业的负责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其配偶和一名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本市常住户口,不受进京指标的限制。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私营个体经济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和监督管理,保护守法经营者,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违法行为,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得干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四条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财产,依法享有的名称专用权、专利、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五条 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使用外汇、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政府计划项目、科技奖励、取得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以及引进人才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待遇。

个体工商户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可以享受与私营企业同等的待遇,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取得的生产经营场所受法律保护。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房屋,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拆迁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费、罚款、摊派。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权拒绝不合法的收费、罚款;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向其摊派人力、物力、财力;有权拒绝强行要求赞助、捐款、集资;有权拒绝非法有偿服务或者搭售商品、订购书籍报刊等侵权行为。

第二十八条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向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反映;

(二)向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投诉;

(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四)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提出的投诉事项,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投诉事项,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负有责任的部门移送,并通知投诉人。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反映的问题,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三十条 私营企业应当尊重职工依法组建和参加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的权利,依法为本企业工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三十一条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守税收、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十二条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法定的休息、休假权利,保障女工、未成年工受特殊保护的法定权利。不得雇佣童工。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加强劳动保护,保障生产安全。对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职工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十三条 私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为职工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第四章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

第三十四条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是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应当依照章程开展活动,组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会员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培育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第三十五条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应当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会员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会员与人民政府的联系沟通工作,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社会监督。第三十六条 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应当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会员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可以帮助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在法律、法规之外设置针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前置审批事项的,其行政行为无效,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违法向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费、罚款、摊派的,由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退还已收取的款物;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的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其投资者、经营者、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应当享有的权益未能享有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害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第四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侵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实施本条例需要制定规章或者具体办法的,市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制定。

鞍山市基金管理条例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规范收支行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障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批准实施基金收支行为的单位,必须遵守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基金是指收费管理部门或执收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或受赠的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是基金的管理部门。其所属的收费管理部门行使下列管理监督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基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负责对执收单位立项的上报、审核管理;

(三)负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

(四)负责对基金的票据管理;

(五)负责对执收单位的`收支行为的监督、检查。

(六)负责对县(市)、区收费管理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章项目管理

第五条凡需要设立基金项目的,须报收费管理部门审核,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未经国家批准,不得擅自设立各种基金。

第六条基金管理实行基金征收委托书制度,委托书由鞍山市财政部门或收费管理部门发放。在国家、省领取委托书的执收单位需到市财政部门或收费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执收部门必须按照《基金征收委托书》规定的标准、范围征收基金,不得擅自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

第八条执收单位办理《基金征收委托书》时,必须持国家法律、法规或财政部有关文件,向收费管理部门填报《基金征收委托书申请表》,由收费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篇7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引领下, 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 把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江苏人多地少, 经济发达, 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制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地方法规很有必要。

2008年11月28日,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将墙改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实施以法律调节墙体材料的生产与消费。重点从保护土地资源, 节约能源, 循环再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调整墙材产业结构, 支持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和废弃物资源以及优势资源开发生产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禁止破坏耕地的粘土砖生产和使用, 促进了全省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条例》对墙体材料的生产使用作了明确规定。鼓励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等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以及江河淤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全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粘土实心砖, 城镇范围内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 其中框架 (含框剪、剪力墙、筒体等) 结构的建筑工程, 还禁止使用粘土空心砖。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近年来,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 在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指导下, 南通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的各项方针政策,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禁实”力度, 使粘土实心砖继续得到控制, 新型墙体材料总量呈上升趋势。南通市墙改节能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区域内河网发达, 江河淤泥沉积量大、分布面广的现状, 提出将江河淤泥作为本地区优势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因地制宜地发展淤泥烧结墙体材料, 对保护资源, 节约能源, 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淤泥烧结制品已成为南通市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之一。《条例》的出台, 将进一步促进南通市新型墙体材料, 特别是淤泥烧结制品的发展。

但是,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在国家产业政策与建筑市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下, 砖瓦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 又面临着挑战。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 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缓解资源不足,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砖瓦行业尽管是利用工业废弃物最多的行业, 但毕竟又是一个以窑炉生产, 以烧结为主的工业生产部门, 加之砖瓦产品的产量巨大, 因此能源和资源消耗总量不可小视。此外, 大多数砖瓦企业规模小, 砖坯采用自然干燥, 坯场占地面积大,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和现代化建筑技术的提高, 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住宅功能不断完善, 必然对墙体材料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墙体材料产品已不仅仅是满足于作为房屋建筑的围护结构, 而且要求具有居住舒适、方便安全、环保耐久特性。同时还要讲究房屋制造整体效率和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砖瓦行业要加快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实现砖瓦产品向节能型转型, 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 以适应当前节能减排、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是砖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现状与差距

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 滨江临海, 淤泥储量丰富。长江在南通境内有163 km的岸线, 水域面积达642 km2。它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水利资源和航运条件, 而且, 上游滚滚江水携带而来的大量泥沙淤积在区内沿江浅滩, 仅市区天生港水道, 年平均淤积量达100万m3。另外, 由于潮汐作用, 有大量的泥沙流入内河。南通地段的长江淤泥是在水流相对缓慢的环境下沉淀下来的一种软土, 土质纯、杂质少, 是一种极好的制砖原料。南通境内的内河面积710 km2, 四级以上河道近2 900条, 总长2万km, 此外, 还有大量的泯沟, 在区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网, 由于区内土质疏松, 水土流失严重, 河道易于淤积, 导致河道行洪排涝不畅, 供水、抗旱能力下降, 航运萎缩, 水质污染, 水环境日趋恶化, 需要周期性的清淤, 以保持水道畅通。据南通市水利部门1998~2000年河道测查统计, 全市内河河道淤积土方量1.34亿m3。近年来, 南通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 把制砖用土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 鼓励砖瓦企业向长江、内河要原料, 不仅河道得以疏通、恢复, 并提高了引排能力, 减少了污染, 保护了环境, 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砖、粮”争地的矛盾。

南通市在“十五”规划期间, 以淤泥烧结制品,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隔墙条板为主导产品的新型墙体材料, 在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 全市新墙材占墙材比例达到85%以上, 其中利用江河淤泥, 、工农业废弃物, 共生产淤泥烧结制品87亿块 (折标砖) , 合计利用淤泥1393万m3, 利用固体废弃物845万t, 节约土地14 376亩 (以每亩挖深2 m计) , 节约标煤54万t, 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

目前, 南通市砖瓦行业 (轮窑) 共有300多家企业, 分散在各县 (市) 、区乡镇, 除南通长扬建材厂采用人工干燥加轮窑焙烧工艺外, 其他企业均采用自然干燥加轮窑的生产工艺。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在2000万块/年~3 000万块/年 (折普通砖) , 占地面积在80亩左右。近年来, 因发展淤泥制砖, 虽然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和革新, 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例如, 为了加速淤泥的脱水、干燥, 添置了挖掘机、推土机, 翻斗运输车等设备;配料系统由人工配料改为机械配料, 提高了计量准确性;原料处理上增加了相应的处理设备和工序, 强化了物料的混合和搅拌, 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均匀程度;成型工艺采用50/45型以上真空挤出机, 提高了砖坯密实度和外观质量等。但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制砖工艺相比, 南通市砖瓦行业显得非常分散, 企业生产规模小, 生产方式简单、工艺技术落后, 经营管理粗放,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高, 劳动生产率低, 大多数企业产品品种单一, 只能生产淤泥普通砖、圆孔多孔砖、单排大孔空心砖, 而且, 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因此, 墙体材料革新、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不能停留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搞简单的产品替代, 而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墙材装备技术的开发, 坚持发展技术先进适用、品种多样、质量优良、能够全面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促进建筑业的现代化发展的新墙材产品。

3 策略与措施

南通市砖瓦工业发展到今天, 特别是随着建筑业的现代化和墙体材料革新的要求, 必须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扶持、培育和建立起一批有较大生产规模, 技术装备先进的, 产品多样化、系列化配套, 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大型综合集团企业, 通过这些企业的开发, 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南通市砖瓦工业向现代化迈进, 为此建议:

———继续开展“禁实”工作, 加大淘汰和关闭“小土窑”、“黑砖窑”, 为新墙材发展创造市场环境。截至2007年, 全市已累计关闭小土窑、小轮窑2 000多座, 关闭简易轮窑20多座。2008年, 南通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市政府关于整治关闭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的通知》 (通政发[2008]70号、针对南通市仍有近60家非法粘土砖瓦生产企业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不全或全无, 但仍在从事非法生产的情况,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 多部门联动, 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整治关闭。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防止非法生产企业死灰复燃。

———按照《条例》有关规定,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导向, 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 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初审认定工作;修订新墙材认定条件, 提高烧结类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例如:生产原料必须以江河淤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不得掺和农田土或置换土 (废弃资源的界定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 ;申请认定的产品应能满足建筑业发展需要和建筑节能要求, 推荐使用矩形孔条孔多孔砖, 多排孔空心砖、空心砌块和装饰砖。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应遵循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砖瓦工业实际水平, 首先从原材料处理和成型工艺入手, 进一步提高装备技术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对原有的干燥、烧结工艺暂不做大的改动, 然后有计划的逐步调整工艺结构, 发展人工干燥替代自然干燥, 节能型隧道窑替代轮窑。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档次和满足建筑市场需求为推动力, 促进南通市砖瓦工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财政资金扶持、培育一批 (各县市确定1~2家) 淤泥资源储备丰富, 基础条件较好, 有创新意识的企业, 投资建设生产规模在8 000万块/年 (折普通砖) 以上, 采用电子配料系统, 人工干燥, 节能型大中型断面隧道窑生产线, 用国内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落后工艺, 搞好提升南通市砖瓦的产业结构的示范工程, 使其成为行业的领军力量。

———据资料介绍,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砖瓦市场已接近饱和, 而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又缺少竞争力,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扩大, 国际品牌与知名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我们应借此机会利用外资引进1~2家国外先进生产线, 生产规模在1亿块/年 (折普通砖) 以上。以世界先进的制砖生产设备和工艺以及高水平的管理模式为示范, 推动全行业技术水平, 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给“示范工程”企业营造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承担“示范工程”的企业, 在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品档次和推广应用过程中, 必然会增加资金投入, 承担风险和困难,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遵循《条例》中有关规定, 发挥投资、税费、价格等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鼓励和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编制设计规范, 施工技术规程、标准图集和验收标准, 以建筑应用为龙头, 鼓励设计部门, 建筑单位积极使用高档次、高质量、高品质的建筑材料, 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开拓市场, 并依法查处违法设计、施工、监理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 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监督, 防止质量不合格或低劣产品进入建筑工地。总之, 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开拓性、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都很强, 需要各有关部门协调, 配套地开展工作。通过整体联动, 齐抓共管, 才能保证新墙材产品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现行政策导向, 为国内砖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影响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已全面爆发, 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逐步发展, 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这也是一次更大的挑战。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经济走势, 我们广大企业不应该消极等待, 而应逆势而上, 积极应对, 狠练内功, 变压力为动力, 化挑战为机遇, 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努力推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要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 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结构升级, 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 实现降本增效, 赢得市场, 增强竞争力, 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在当今世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已形成发展潮流的过程中, 在国家强调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 促进新墙材的发展, 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摘要: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及现行政策导向, 为促进新墙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淤泥是南通市的优势资源, 因地制宜地发展淤泥烧结制品, 对保护资源, 节约能源, 保护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制砖工艺相比, 存在差距。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鞍山市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8

(1998年8月28日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25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4月30日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2010年5月28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批准、2010年6月16日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公布的《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1次修正;根据2012年2月9日鞍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批准的《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2次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地热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资源,充分发挥地热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及治理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地热水资源是指25°c以上的地下水。第四条 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资源应当在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实效,实行总量控制,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热水资源的义务和检举、控告破坏地热水资源行为的权力。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热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所辖区域内地热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组织对地热水资源的综合考察及科学研究和调查评价;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资源的综合规划,规定地热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并报市政府批准;

(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热水的长期供求计划、限制开采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对热水实行统一调配;

(五)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地热水资源费;

(六)负责地热水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及污水排放的管理工作;

(七)负责地热水的动态观测;

(八)协调和处理地热水的水事纠纷;

(九)负责新建、更新改造地热水工程的审核;

(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第七条 建立地热水资源保护区。以各基点井为中心,半径3公里范围内为地热水资源保护区。汤岗子保护区以汤岗子理疗医院T4井为中心基点;千山倪家台保护区以千山温泉职工疗养院N2井为中心基点;东四方台西荒地保护区以X6井为中心基点;前营乡仙人嘴村保护区以X1井为中心基点;哈达碑沟汤村保护区以G1井为中心基点;台安唐家村保护区以TT1井为中心基点。新发现并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区,应当及时建立地热水资源保护区。

第八条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地热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限制开采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地热水观测系统,加强对地热水的水量、水位、水温、水质的监测。在保护区内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技术档案,并按季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有关资料。

第十条 凡新建、更新改造地热水工程,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辖区向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初步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工程竣工后,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第十一条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应当严格控制开采,保持采补平衡。兴建水工程或其它建设项目,导致地热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温降低、水质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或者予以补偿。在地热水资源保护区内,不得修建危害地热水资源的设施或者从事污染地热水资源的活动。

第十二条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凡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证,取得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取水。取水许可的申请内容及审批程序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每年10月末以前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用水计划。

第十四条 对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地热水资源费。地热水资源费的征收,按有关规定办理。地热水资源费上缴市财政,作为地热水资源管理的专项资金。

第十五条 地热水资源费的使用,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财务计划,报市财政部门审批。地热水资源费主要用于下列支出:

(一)地热水资源保护;

(二)地热水资源的水源工程建设;

(三)地热水资源基础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四)地热水资源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取水设施的维修和管护,防止地热水资源跑、冒、滴、漏;应当在取水设施上安装计量设备,暂无计量设备的,按该设施最大能力计量。

第十七条 超计划用水的,对其超用部分按累进加价的办法征收地热水资源费。超计划用水量5%至10%的、10%以上至15%的、15%以上的,按地热水资源费标准分别增加1、3、5倍收费,超过20%以上的禁止用水。第十八条 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地热水资源费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依法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地热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查封其水源工程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在保护区内,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排除妨碍或者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一)兴建的各类工程,对地热水水源有不利影响或者污染的;

(二)破坏地热水工程设施的;

(三)擅自打地热水井或者增大开采量的;

(四)浪费和非正常使用地热水资源的;

(五)拒绝现场检查或者提供假资料的;

(六)其它危害地热水资源的行为。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取水、排水给他人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拒绝、阻碍地热水资源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按规定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由处罚机关负责收缴,上缴市财政部门。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专用收据。

第二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上一篇:乡村的夏夜优秀作文下一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