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地区

2024-12-10

鞍山地区(精选7篇)

鞍山地区 篇1

20世纪80年代,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逐步恶化的趋势, 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生态农业, 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农产品品质下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 鞍山市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较小

农业产业链条较短, 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农业品牌竞争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提升农业产业内涵的手段相对单一;农业基本上还是以内生型为主, 外向度不高,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1.2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鞍山市农业仍以资源型、原料型为主, 农村工业的产品档次依然较低, 生产与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 无序开采、粗放经营衍生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对发展循环经济造成严重阻碍, 在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升级尚未全面完成之前, 制约农业的发展, 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3]。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城市生活污水、垃圾, 农牧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产生的过量营养物质, 不断地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1.3 农产品品质下降

化肥和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和氨基酸的含量, 并使植物的细胞壁机械强度减弱, 从而诱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另外, 农业化学品的超量施用还导致植物收获物中维生素C、有机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降低, 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1.4 农业废弃物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秸秆利用率和农膜回收利用率等都亟待进一步的提高[4]。

2 生态农业建设控制指标

针对鞍山市的实际情况, 确定生态农业建设主要参考指标, 具体见表1。

3 生态农业建设目标

3.1 近期 (2008—2012年)

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为先导的农业产业链条, 到2010年, 各类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达到80个, 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 鼓励发展有机农业。2010年无公害种植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80%, 有机食品比重达到2%, 绿色食品比重达到7%。秸秆综合利用率>80%, 农村畜禽粪便处理率达100%,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280 kg/hm2, 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80%, 农用薄膜回收率>85%, 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30%。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或超过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达到8 000元。

3.2 中期 (2012—2017年)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品结构, 加大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环境整治力度。各类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 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为先导的农业产业链条, 得到进一步延伸与完善。无公害种植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85%, 有计划提高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比重, 加大有机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比重, 2015年有机农产品比重达到5%, 绿色食品比重达到10%。农民人均纯收入12 000元。

3.3 远期 (2017—2022年)

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大幅提高, 基本形成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比重大幅度提高, 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到2020年, 无公害种植面积达到90%, 有机农产品比重达到10%, 绿色食品比重达到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 000元。

4 农业生态工程发展模式

4.1 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在鞍山一些农村地区, 庭院经济是一种重要的农村生产方式。庭院经济是一种在庭院内外进行种植、养殖、加工活动, 获取经济收入的经济模式[6]。庭院经济的特点是“小而全”。对于资本及技术性要求相对较低, 可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并可以发挥一定的资源优势。由于地域环境及资源条件的不同, 庭院经济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模式, 大致包括“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种植—养殖—果树”模式;庭院加工业模式;高新科技模式;农民培训基地模式;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旅游观光模式。各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根据环境和能力, 可以先以一业为主, 逐步加以改进, 也可各种模式互相组合, 充分利用庭院的平面和空间, 增加多级利用, 减少投资, 集约经营, 增加农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以获得最大效益。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流程见图1。

4.2 以加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

采取循环经济模式, 种植业与养殖业、加工业实现规模配套。通过物质循环以及系列深加工, 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率, 提升农产品品质及经济生态效益, 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和良性循环。

鞍山市是全国饲料生产大市, 2007年已经跻身全国饲料工业第三大城市。年产饲料220万t, 辽宁蛋鸡饲料70%出自鞍山, 猪、牛、羊等饲料也占据了全省的35%的市场, 消化吸收了全市玉米的产量。鞍山要利用饲料工业发达的优势, 继续扩大养殖业的规模, 配套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 实现种、养、加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 (图2) 。

4.3 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模式

依托腾鳌黄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占地面积333.33 hm2的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园区 (图3) 。园区建设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以种定养, 以养促种, 种、养、加、游结合, 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型产业循环链, 实现物质能源多级利用, 最终实现园区生产、生态效益最大化。

种植养殖区是园区的主要支撑点和基础, 物质能量循环是核心, 生态种植、清洁养殖、科技支持是灵魂。养殖业共占地26.67 hm2, 养殖奶牛1 000头、猪6 000头、肉鸡60万只和蛋鸡10万只, 日产畜禽粪便60 t。建设4 800 m3沼气池, 日产沼气2 500 m3。种植业占地233.33 hm2, 可消纳所有的沼肥。另外, 建设清洁化有机肥厂1座, 消纳处理园区内外一部分畜禽粪便。建设甜玉米、蔬菜速冻、畜产品等现代农业加工中心, 建设科研、科普、农技和观光旅游多功能服务中心。

该框架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 以沼气为纽带, 联动粮食、蔬菜、果品、养殖等产业的物质能源多极利用, 达到了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农产品的绿色化、有机化,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5 结语

依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 使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 以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实现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 逐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7]。

参考文献

[1]肖晓华.关于秀山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198-200.

[2]李国政.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与对策选择[J].黑龙江农业, 2003 (9) :6-7.

[3]李月.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业发展——鞍山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J].农业经济, 2005 (9) :32-33.

[4]王鲁明, 王军, 徐少才.资源循环型农业理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 :27-30.

[5]张晓东.鞍山市新市区发展战略规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4.

[6]马宝收.中国庭院经济问题观察[J].科学新闻, 2007 (5) :38-40.

[7]黄明坤.加快绿色食品生产, 发展兴安盟生态农业[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5) :19-20.

鞍山地区 篇2

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一县一业”发展,继续扩大海城优质大蒜和南果梨、台安鸭鹅养殖、岫岩食用菌发展规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工业集群化。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支持鞍钢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支持鞍钢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新矿山开发,推动鞍钢早日建成世界级钢铁龙头企业。依托鞍钢继续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精特钢、板材深加工、钢结构、管材深加工、线材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推进服务业集聚化。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稳妥推进海城综合配套改革。切实搞好行政区划调整。深化干部人事、分配制度、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打造重点突出、区划明晰、体制顺畅、机制灵活、产业坚实的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新模式。力争用五年时间把海城打造成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现代化新兴城市。城镇化率达到75%。

有序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推动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八角台新城、玉都新城、腾鳌新城、析木新城、牛庄新市镇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区域—体、生态宣居”的要求,确定新城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不断增强新城新市镇的吸引力。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青山工程。加快推进市区周边以及海城、岫岩等矿山景观生态治理,切实做好“小开荒”清退、超坡地还林、围栏封育工作,实现青山资源合理开发、依法恢复、科学保护的良性循环。实施碧水工程。继续实施辽河生态恢复工程,推动万水河等6条城镇水系景观建设工程,加快推动莲花湖公园等3个水系公园建设,不断改善景观环境。

实施蓝天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重点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区域一体高效热源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推进气化鞍山项目,全面实施机动车气化工程。实施净土工程。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园,做好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市政污泥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全民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大学毕业生、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各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清做实率、个人账户上解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

着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施基础教育强县区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创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区。着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全面加强文化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活动,发展壮大郭明义爱心团队,提炼形成鞍山精神,开展“鞍山人共同的价值观”主题活动,实施科学发展惠民、文明素质提升、平安和谐创建、诚信鞍山构建、文化实力打造、社会环境净化六项工程,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三大创建”和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文明餐桌、文明传播“四大文明行动”。

加强群众性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广场演出活动,选拔推荐群众文化活动领军人物、创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编撰《鞍山文化丛书》,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鞍山地区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大豆新品种辽豆15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2008年进行, 采用清种或间种方式, 在鞍山市海城、岫岩、千山区、台安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种植, 各种植点密度均为15万株/hm2。施肥按当地常规方法进行, 即施磷酸二铵150kg/hm2、硫酸钾150kg/hm2, 3铲3趟。试验点具体种植情况见表1。

1.3 试验方法

1.3.1 选地。

选择不重茬、不迎茬的中等肥力以上土壤种植[2,3,4]。

1.3.2 施肥。

以农家肥为主, 增施N、P、K复合肥, 施优质农家肥30~45t/hm2、磷酸二铵225kg/hm2作底肥, 初花期追施尿素75kg/hm2。

(hm2)

1.3.3 合理密植, 等距穴播。

在肥地保苗12~15万株/hm2;中等肥力田块保苗16.5~18.0万株/hm2, 薄地保苗18.0~19.5万株/hm2。要做到植株在垄上等距均匀分布[5,6]。

1.3.4 田间管理。

防治杂草, 及时铲趟, 防治病虫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性状表现

由表2可知, 辽豆15号在鞍山地区的平均生育期为133d, 完全适宜当地种植。平均株高85.5cm;主茎节数20个;分枝2.1个;单株荚数较多, 为40个;籽粒大, 平均百粒重24.5g;辽豆15号在个别试验点稍有倾斜, 但未达到影响产量的程度, 倒伏程度1级。辽豆15号属晚熟品种, 植株生长繁茂, 茎秆粗壮, 抗倒伏, 较抗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 成熟时落叶性好, 不裂荚, 籽粒黄色, 有光泽, 粒大圆形, 脐无色, 籽粒整齐, 完全粒率高达95.3%, 虫食粒率1.7%, 褐斑粒率0.1%, 紫斑粒率0.4%, 其粗蛋白含量42.07%, 粗脂肪含量20.49%。

2.2 产量表现

由表3可知, 辽豆15号在各地的的产量均较高, 较当地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4个试验点平均单产为3 156.4kg/hm2, 超过3 000kg/hm2。其中, 在海城的单产最高为3 336.0kg/hm2, 较大众品种的2 925.0kg/hm2的单产水平增加产量441kg/hm2, 增幅达到15.1%, 其次, 千山区和台安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3.4%、13.3%, 岫岩增产10.4%。台安县2008年由于遇到伏旱天气, 因此辽豆15号单产受到一定影响, 但与当地大众品种相比产量还是较高, 可见其抗旱能力较强。

注:对照为当地种植的大众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1) 辽豆15号适宜在鞍山地区种植, 其适应性、抗性表现较好。与当地大众品种相比, 产量较高, 2008年产量试验平均单产在3 000kg/hm2以上。同时, 该品种外观商品性好, 质优价高, 深受农户和加工企业的欢迎。

(2) 辽豆15号产量高, 农艺性状稳定, 建议在我国西北地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北) 及辽宁省除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徐彬彬, 徐应建.不同播期对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5号栽培的影响[J].农技服务, 2009, 26 (3) :37.

[2]王德生.大粒高产优质大豆良种——辽豆15号[J].农业科技通迅, 2005 (7) :46.

[3]张丽, 宋书宏, 吕桂兰, 等.大豆新品种辽豆15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J].大豆通报, 2003 (6) :13.

[4]徐彬彬, 徐应建.不同播期对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5号栽培的影响[J].农机服务, 2009 (3) :37.

[5]刘晓峰.黑大豆栽培技术的探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6) :39.

鞍山地区 篇4

关键词: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作为参与农业建设的主体,占全国总人口总数50.32%的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是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农村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横向比较起来,农村体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农村体育基础建设薄弱、资金短缺、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的严重不足[1]。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公共事业,把公共健身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提供基本的、便利的健身条件,使广大农民能享受到基础的体育服务[1]。本文着重研究辽宁省鞍山地区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为更加全面地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鞍山地区下属的行政区——海城、台安、岫岩,随机抽取30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搜索公共信息、期刊网检索期刊文章的方式收集资料,并走访市县体育局、区域的群众体育部门,收集相关数据,为本研究提供研究的事实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群众体育管理者了解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发放《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调查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97.4%。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鞍山地区健身设施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努力,鞍山地区群众健身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鞍山市基本实现了300个社区健身路径全覆盖、850个行政村村村有体育健身场地、乒乓球设施全覆盖、所有公园均成为体育健身公园的目标,群众体育健身场地面积已达61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健身场地1.7平方米,在辽宁省位列第一[2]。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开始,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鞍山为玉佛山公园改建和新建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健身场地53块,投资近500万元。共安装器材234件,形成了国际大酒店北侧棋牌区、乒乓球活动区及上山道路两侧器材健身区等6大特色体育健身功能区域。如今,每日登玉佛山健身的市民达5万余人,玉佛山健身长廊已经成为鞍山市民健身锻炼和休闲娱乐最重要的理想场所。

2.2 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情况调查

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指出,2013-2015年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除了要完善全域覆盖、设施配套、网络健全、服务普惠,重点还要加强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质量。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主体、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五级文化设施载体和网络建设[3]。到2015年,实现一市三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一县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一乡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一广场的目标[2]。

早在2010年底,鞍山地区就已经实现了农村行政村室外健身场地设施、乒乓球和篮球设施全覆盖。2014年,鞍山市利用体彩公益金300万元采购1000余件健身器材,向省里争取价值150余万元器材,投放到七个县(市)区及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并在玉佛山和二一九公园、永乐公园、孟泰公园新增一批室外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活动场地和器材,满足群众健身需求[4]。同时,投入资金200万元,在各地区新建15个笼式足球场,大大地缓解了鞍山地区足球训练场地不足的状况。

2.3 鞍山地区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认识情况调查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以村为实施主体,在行政村内建设体育场地为要务,把基础的体育服务网络铺设到广大的农村去。并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最终搭建起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从而带动农村体育健身组织的建设,丰富农村的体育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的体育人口明显增加。

表2显示,在海城、台安、岫岩随机调查的农民中,78.2%的农民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了解,15.2%的农民是完全了解,只有6.6%的农民是完全不了解。说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了近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鞍山地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覆盖,也为当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在硬件条件上给予了保障。

2.4 鞍山地区依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活动的情况

鞍山地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覆盖,使得农民在农闲时的文体活动明显增多,乒乓球台前、篮球场上、体育广场上,农民体育爱好者天天有。一些村委会还利用节假日,举办村与村之间的乒乓球赛、篮球联赛等,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至2015年已经举办了九届农村万人篮球系列赛活动。

2013年辽宁省承办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全省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以大连全国足球城、丹东全国毽球城和阜新全国篮球城为契机,辽宁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创建体育名城评价标准和办法》,要求省内每个城市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城市体育名片。乒乓球是鞍山的全民体育运动,下从几岁的小朋友,上至几十岁的大爷大妈,都能拿起拍子打上几轮。十几年来,鞍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乒乓球后备人才,向国家队输送的乒乓球运动员也多次夺得世界冠军。在辽宁省政府的倡导下,鞍山乒乓球城的知名度也大幅度提升,至2015年千台万人乒乓球系列赛已举办了十届,很好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岫岩县结合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已发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单项体育协会15个,健身操、健身秧歌、腰鼓等特色团队上百个。并围绕传统节日、公众假期,结合满族民间特色体育运动,将满族民间特色体育运动作为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的重点,无论是全县的大型运动会,还是中小学及农民运动会,都要设置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双飞舞、珍珠球、赛威呼等,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

利用宣传标语、墙报、宣传画、报刊栏、广播电视等农民群众能接触到的媒体途径,宣传普及体育健身的科学常识,明确体育健身与体力劳动的区别,使农民真正认识到体育健身的增强体质、健体强身、消除亚健康、辅助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等作用,并通过体育健身中的交流与沟通、体育竞赛中的宣泄与愉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保证了心理的健康。这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保证了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健身锻炼中,使体育健身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从而最终建立起“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3.2 切实建立起“农民健身工程”的日常管理规章与维护工作

农民健身工程建成了,要保证有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规章和维护程序。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霜寒暑的侵蚀,室外的健身器材必然会出现老化和损坏,这就要保障有专人进行日常的检修与维护,防止因器材老化、部件松动,造成伤害事故。还要有规范的管理条例,保证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工程的合理使用,不要让篮球场变成晒谷场。

3.3 培养农村体育健身带头人

农村的体育专门人才极其匮乏,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村屯中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村屯中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严重不足。简单点来说,要组织一场篮球赛或乒乓球赛,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比赛组织与编排能力,比赛的裁判能力,是无法完成一场篮球赛或乒乓球赛的。所以要培养农村的体育骨干,使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还要具备基本的体育竞赛组织知识,起到基层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和组织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意见的通知[Z]http://www.gov.cn/gzdt/2006-03/20/content_231408.htm.

[2]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13]4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

[3]吕明生.鞍山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2):91-97.

鞍山地区 篇5

1 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指考察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外部威胁或挑战(Threat)等,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的一种切实有效方法。通过SWOT分析,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对该区域的物流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行评价;(2)对该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评价;(3)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措施。

2 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

2.1 马鞍山地区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东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安徽与长江三角洲的结合部、长江三角洲沿江产业带的西端。全市总面积1 686平方公里,南与当涂县、芜湖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巢湖和县相望,北、东两面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毗邻,具有临江近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也十分便利,由长江水路东到上海440公里,西达武汉685公里,陆路北距南京市区45公里,南离芜湖47公里,东至大型国际机场—南京禄口机场35公里。

马鞍山市是一个以钢铁、电力、建材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是皖江城镇带的重要工业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也是皖江城镇带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整个皖江经济带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

2.2 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

2.2.1 优越的区位优势

作为工业之城、港口之城和安徽“东向”战略的门户、皖江“龙头”的马鞍山,是南京核心都市圈和“马芜铜”经济带的重要成员。紧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基础雄厚,是我国对外开放度、综合竞争力和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毗邻的南京市,集交通枢纽、港口群、现代化公路、铁路运输体系、空港为一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雄厚。可以说马鞍山市具有承接南京等长三角城市辐射的优越的条件和优势。

2.2.2 工业经济发达,物流潜力巨大

马鞍山市作为一个以钢铁、电力、建材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厚重,尤以马钢、山鹰、华菱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马鞍山市现有4个工业园区,园区内制造型企业的大力发展为现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马鞍山市将“全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这一任务的实现必然带来加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待加工成品等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空间。

2.2.3 运输网络日趋完善,水运优势较为突出

马鞍山市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芜申运河的建成通航、宁宜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以及机场高速等的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马鞍山市的交通情况,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发达的网络支撑。

此外马鞍山市的水运优势也比较突出,有作为国家一类港口的马鞍山港,其特点主要是通过能力大、运输成本低,适宜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等产品的运输,像马钢、长江钢铁和电厂等大型企业都选择沿江建厂,就是利用水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马鞍山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2.2.4 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在扩大

马鞍山市现有大大小小物流企业近百家,虽然多数规模不大,为小型物流企业,但发展势头较好。其中以一些依托大企业做配套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像为马钢、华菱、山鹰、圣戈班、回转支承等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主的长运集团、港口集团、联运公司、快捷物流等,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3 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内部劣势分析

2.3.1 交通运输等级较低,综合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

马鞍山市交通运输比较便捷,但不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其站、港等级均较低。比如公路方面,货运车辆超载现象严重,很多公路都在超负荷运行,一些改建拓宽的公路亦迅速饱和,公路网的通行能力与交通流量的发展很不适应。加之市内干线公路多为不封闭道路,公路的街道化、混合化致使运输质量下降,交通拥挤日趋严重,这些都制约了公路运输优势的发挥。

此外,虽然该地区综合运输体系已初步完成,但从整体来看,在运输基础设施上体现为布局无序、发展空间狭小,在运输方式上表现为自然分工状态,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统一协调,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3.2 市场需求率较低

马鞍山市当前的物流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长期以来企业普遍的“大而全”、“小而全”,从仓储到运输等诸多环节“万事不求人”的物流管理理念仍占主导。特别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传统企业(如马钢)产运储一体化,不愿将物流外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一些高效的专业性的物流服务的发展。

2.3.3 专业化物流企业良莠不齐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是该市物流业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仅承担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的功能性物流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数量多,业务领域或范围又相对集中于主要的几家大企业,从而造成了企业之间为了拓展业务、扩大货运量而竞相压价,恶意竞争,造成了该地区物流市场秩序的混乱,反过来就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长期看对当地整个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2.3.4 物流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深化

目前该市物流发展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物流管理体制仍然是多元管理方式。例如铁路、公路、水运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各自在搞线路和节点建设规划,缺乏有效衔接,给当地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3.5 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无法共享

目前从整个马鞍山市物流业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综合性的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由于物流信息闭塞,资源无法共享,导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2.3.6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许多企业,甚至是一些物流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物流人才缺乏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据调查,马鞍山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为稀缺,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2.4 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外部机遇分析

2.4.1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有利带动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从马鞍山所处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来看,上海与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腹地,长三角的战略发展需要将其经济腹地扩展到安徽、江西部分地区。而在安徽省内城市中,马鞍山是最具备与长三角对接条件的城市之一。

首先马鞍山作为以长江为纽带的皖江城镇带中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次中心城市,也是皖江城镇带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可以说无论就经济综合实力还是发展水平马鞍山都属于安徽省的前列,其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人均指标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与长三角地区虽有差异但悬殊不大。其次由于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东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安徽与长江三角洲的结合部、长江三角洲沿江产业带的西端,与长三角一衣带水,人员交往密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马鞍山与长三角间的通道建设不断加快,将明显加快皖江地区与长三角的资金、人才、信息交流,使得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将更加便捷。

2.4.2 国际和国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于世界经济的减速以及跨国公司利润的大幅度滑坡,使得很多大公司开始寻找成本更低的制造基地,表现为当前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马鞍山地区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物流产业是否完善和配套也是构成一个地区能否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马鞍山的物流业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外部机遇。

2.5 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外部挑战分析

2.5.1 区位的劣势

马鞍山区位优势的背面就是区位劣势,长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周边城市如南京市、上海市巨大的领先差距,无疑对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融入长江三角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强化,走出自己的特色,就很容易被同化甚至消失。

2.5.2 区域竞争激烈,压力增大

马鞍山市区域范围狭长,腹地纵深幅度较小,由于夹于芜湖、南京之间,经济多受挤压,物流辐射范围相对较小。虽然是皖江城镇带中的重要城市,但并没有被安徽省列为物流规划中的重点,随着合肥、芜湖、安庆等地区物流园区的相继建设完成,它们在发展政策、经济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势必对马鞍山市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难以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除了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合肥、芜湖、铜陵等地物流业的发展走在马鞍山市的前列,省外周边还有具有国家一级物流节点的南京市、上海市和具有国家二级物流节点苏州、无锡市,这些周边城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对马鞍山地区在区域物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面临极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3 马鞍山市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结合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以及SWOT综合分析的结果,针对马鞍山市物流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中的不足与劣势,有如下建议:

(1)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树立全民物流意识。通过举办讲座、物流培训、实地调查研究和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有关部门,乃至对普通民众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的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要着力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加强政策的引导,特别是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物流市场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应给予重点关注,为当地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开放、有序的宏观环境。

(2)继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铁路、水路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其中尤以水路在货运总量中占有的份额最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在继续发挥背靠黄金水道长江的优势基础上,针对目前该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建立以水运为主,铁路、公路和水运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的货物运输体系。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重点开发包括马鞍山港在内的沿江5个港口,作为马鞍山市进出口商品重要的运输通道,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马鞍山港将会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集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的复合型的物流节点。因此建议要把握港口优势与机遇,在目前已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港口建设,利用港口资源依托沿江黄金水道,重点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设备、钢铁等物流业。

(3)马鞍山市作为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在整个地区经济中占有绝对的支柱地位,因此作为当地物流产业其首要的、重要的服务对象也应该是当地的制造型企业(尤以马钢为代表)。针对目前该市除了几家围绕钢铁这个产业链从事生产或服务的企业外,还未真正形成钢铁批发、加工和配售的专业性市场,而国内其他一些大的钢铁公司如宝钢、南钢、济钢等都以纷纷在本地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作为马鞍山市也应该尽快建立一个以马钢为中心的钢铁物流基地,抢占钢铁物流制高点,以吸引更多的钢铁物流服务企业进入,努力发展成为马鞍山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范围内的一个综合的钢铁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

(4)通过部分重点产业的物流项目确保、带动马鞍山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对长三角物流网络、南京都市圈物流网络的有益补充,建议马鞍山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可以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发展特色物流,以避免在补充的同时被同化,保证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确立一个以钢铁物流为核心,绿色食品加工为有意补充的物流发展战略。

(5)针对目前马鞍山市物流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建议在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扶持、鼓励、引导一些中小型企业努力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靠拢,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引进外资的形式,适时减少外商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开放的限制,鼓励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信息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批集仓储、装卸、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

(6)继续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信息、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同样也包括政策制度、技术、人才等不断优化与提高。进一步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能力,通过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落实,积极引导、鼓励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要:从马鞍山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入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物流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针对目前该地区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就如何加快该地区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马鞍山,物流业,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永强.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6-41.

[2]陈庆傲.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0(447):79.

[3]张存禄,黄培清.营造制造中心的物流环境[J].国际商务研究,2002(5):39-42.

鞍山地区 篇6

关键词:含碳酸盐磁铁矿,可磨度,解离度,反浮选

前言

鞍山地区铁矿石为贫铁矿石, 矿物成分比较简单, 主要为石英、磁铁矿、假像赤铁矿, 其次为镜铁矿、褐铁矿、绿泥石、菱铁矿、黄铁矿等等。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为主, 另有交代假像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及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或条纹状构造为主, 另有块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

通过对矿石进行物相分析, 结合矿石矿物成分, 将矿石划分为含碳酸盐铁矿、含硅酸盐铁矿、高亚铁矿和半氧化矿四种矿石类型, 其中含碳酸盐铁矿石由于矿石中含有较高的菱铁矿, 矿石选别工艺流程的选择对精矿质量及金属回收率影响较大, 因此对含碳酸铁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 对选矿生产具有的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矿石性质

矿石试验样是由地表、探槽及钻孔样中含碳酸盐铁矿石的小样组合而成, 重量为100kg, 将试验样破碎至2~0mm, 对矿石做物相分析, 其结果见表1。

从物相分析结果看, 矿石中碳酸铁含量为5.45%, 硅酸铁含量为1.25%, 亚铁含量为12.30%, 磁性铁含量为16.50%, 矿石中磁性矿含量较高, 为含碳酸盐贫铁矿石。

2 矿石相对可磨度测定

将含碳酸盐铁矿石破碎至2mm以下, 做矿石的相对可磨度测定, 与矿山生产矿石相对可磨度进行比较, 磨矿时间与其相对应的-200目粒度含量关系结果见表2。

从矿石相对可磨度测定结果看, 含碳酸盐铁矿石磨矿的难易程度与矿山生产矿石相近。

3 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

将含碳酸盐铁矿石, 分别磨成-200目含量为84%、96%的二种样品, 做产品粒度分析及铁矿物与脉石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 结果见表3、4。

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结果表明:粒度-200目含量为84%时, 铁矿物单体解离度为79.26%, 脉石矿物单体解离度为70.98%;含量96%时, 铁矿物单体解离度为87.95%, 脉石矿物单体解离度为78.46%, 随着矿石粒度的变细, 铁矿物与脉石矿物单体解离度均逐渐增加, 粒度越细, 矿物单体解离度越高。

4 磁选管试验

矿石中磁性铁含量为16.50%, 属磁性铁矿物含量较高的碳酸盐铁矿石。选择磁场强度为96KA/m, 对矿石分别做了三种不同粒度的磁选管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5。

三种粒度磁选管精矿品位分别为:61.57%、63.80%、65.12%, 随着粒度的变细, 精矿品位逐渐升高, 三种粒度的精矿产率均在25%左右, 但尾矿品位较高, 在20%~21%之间, 金属流失较大。可见, 含碳酸盐铁矿石经过磁选可获得部分合格精矿, 但尾矿品位较高, 金属流失严重。

5 磁选-粗精矿再磨磁选试验

因为本区含碳酸盐铁矿石中磁性铁矿物含量较高, 故选择磁选-粗精矿再磨磁选工艺流程做选矿试验, 将原矿磨至-200目84%粒度时, 采用实验室用Φ400×300mm弱磁场磁选机选别, 磁场强度为96KA/m, 磁选试验结果见表6。

原矿经过一段磁选, 精矿品位为61.272%, 产率28.74%, 尾矿品位为19.31%, 产率71.26%。将磁选粗精矿粒度83.01% (-200目) 磨至-200目90%, 再经一段磁选机选别, 磁选精矿品位达66.52%, 产率88.00%, 尾矿品位19.47%, 从两段磁选选别工艺数流程看, 精矿质量较好, 但产率较低, 金属流失较大。

6 弱磁-强磁-反浮选试验

通过磁选试验结果分析, 含碳酸盐铁矿采用单一磁选方法选别, 尾矿中金属流失较大, 为此对矿石做不同粒度的弱磁-强磁-反浮选试验。三种不同粒度弱磁-强磁选试验结果见表7。

从不同粒度的弱磁-强磁选试验结果看, 随着磨矿粒度的增加, 混磁精矿品位有所提高, 产率逐渐下降, 粒度含量在84%时, 混磁精矿品位最低, 只有38.91%, 产率75.90%, 这主要是由于粒度粗时, 铁矿物单体解离度相对较低, 部分连生矿物进入精矿当中, 使混磁精矿品位偏低, 三种粒度混磁精矿品位、产率分别为:38.91%、42.42%、42.71%和75.90%、67.22%、66.25%。对其做了浮选闭路试验, 结果见表8。

从闭路浮选试验结果看出, 碳酸盐铁矿石粒度磨至96% (-220目) 时, 浮选精矿品位为64.55%, 浮尾品位20.43%, 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碳酸铁进入精矿中使精矿品位偏低, 进入尾矿中造成尾矿品位偏高, 因此原矿粒度含量96% (-220目) 时的弱磁-强磁-反浮选工艺流程是鞍山地区含碳酸盐铁矿石选矿工艺的最佳选择。

结语:

鞍山地区含碳酸盐铁矿石磁性铁含量较高, 从三种不同粒度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结果看, 当-200目含量96%时, 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最高, 矿石经过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 可获得品位64.55%, 产率33.46%的精矿, 金属回收率为68.85%, 尾矿品位14.69%, 对鞍山地区含碳酸盐铁矿石而言, 该选矿指标较理想。

参考文献

鞍山地区 篇7

1 地区民营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指标评价法;另一类是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鉴于企业竞争力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更常用的是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本文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影响地区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 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3个城市的民营经济竞争力, 本文设计了评价地区民营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1.1 反映地区经济规模实力的竞争力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反映地区民营企业群体的规模实力以及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状况, 评价指标既反映地区民营企业的绝对规模, 也反映其相对规模。企业规模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1.2 反映经营运作能力的竞争力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反映资源配置水平以及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和效果, 反映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它是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体现。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经营能力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企业获利的多少。

1.3 反映发展成长能力的竞争力指标

成长能力主要反映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 民营经济是否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 直接决定了其竞争力的水平。

1.4 技术开发实力

技术作为企业竞争的法宝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力反映该地区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

表1是地区民营经济竞争力各个方面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区民营经济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采用降维的思想, 从大量的自变量中寻找出适合解释变量的公共变量, 属于一个公共变量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高, 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低。其出发点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下面的数学模型来表示:X=A×F+a×ε, 式中, X= (x1, x2, …, xp) T为P个原有变量;F为m个公共因子变量;m≤p;A为p×m阶因子载荷矩阵, 其中aij表示第i个原有变量和第j个公共因子变量的相关系数, aij越大说明公共因子和原有变量越强, ε为特殊子, 表示了原有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部分。因子分析法中有多种确定公共因子变量的方法, 本研究用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公共因子。对3个城市19个指标利用SPSS 16.0进行因子分析, 其具体步骤如下:

2.1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目的是要消除不同变量之间量级和量纲上的影响, 使各个指标具有可比性, 并有利于综合因子的解释能力。

2.2 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或协方差矩阵)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各测评指标间的相关情况, 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筛选测评指标。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可看出大多数变量的相关系数较高, 因此可作因子分析。变量相关系数表略。

2.3 确定公共因子

公共因子对数据的解释能力可以采用累计方差贡献率来确定, 由SPSS软件输出结果可以看出 (表2) , 前3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 其余都十分接近于零, 结合碎石图 (略) , 当提取前3个公共因子时, 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 当提取前3个因子以后的公共因子时, 特征值的变化基本趋于平缓且几乎为零。因此,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 并且考虑累计方差贡献率, 选取3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几乎达到100%。说明这3个主因子几乎代表了所有信息, 能够充分反映3个城市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情况。

2.4 根据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对主成分的命名

我们采用方差极大斜交旋转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使得每个因子负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 以排除噪声干扰, 得到斜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一个值代表原有变量与每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 则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越强。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容易看出, 第一主成分因子包括X1, X2, X3, X4, X5;第二主成分因子包括X7, X9, X12, X13, X14, X17, X19;第三主成分因子包括X6, X8, X10, X11, X15, X16, X18。因此可以归结为: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规模实力, 第二主成分因子为发展能力, 第三主成分因子为经营运作能力。

2.5 主成分相关性检验

对主成分进行相关性检验, 如表3所示, 主成分相关系数不大, 说明对主成分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子评分以各因子的解释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各地区的综合测评得分, 可以构造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式中, F为各地区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综合分值;wi为公因子i的解释方差贡献率, 它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 在此作为公因子i解释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权重;Fi为各地区民营企业在各公因子上的负载, ε为3个公因子所不能解释的部分, 由于3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方差贡献率已几乎达到100%, 所以ε可以忽略不计。模型演变为:

根据SPSS运算的结果, 按照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矩阵中的数据以及表2中各因子的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重, 把与每个观测量对应的3个因子得分代入上述模型, 计算出3个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3个因子的得分以及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并按照综合得分的大小对各地区进行排序, 其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3 结果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从3个城市的民营经济综合能力来看, 沈阳排在第一, 大连位居第二, 但是两个城市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相差不大。鞍山位列第三。但是各项二级指标有强有弱:沈阳的民营经济虽然综合实力最强, 但是其规模发展能力不及大连, 其优势体现在经营运作能力上;大连则在规模及发展能力上较强, 鞍山在各方面的能力均落后于沈阳和大连。

第一因子体现了民营经济规模实力, 在这方面大连得分最高;第二因子是发展能力, 仍然是大连占据优势, 位列第一;这些都体现了大连民营经济较强的发展势头及未来较好的发展趋势。大连地区新兴产业较多, 产业层次较高, 说明其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时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 依靠独有的港口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的投资;与此同时, 近些年来大连市政府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的打造上都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并制定了优惠政策, 使大连的民营经济可以立足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和前几年打造的软件及信息产业高地, 紧盯国际最前沿的产业发展趋势, 迅速地向先进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过渡。这些为大连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第三因子是经营运作能力, 沈阳在这方面得分最高, 沈阳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著称, 其民营经济也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 显示出沈阳民营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营运经验, 其经营质量更胜一筹。

综合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大连借助沿海城市的贸易优势及辽宁省对于沿海开放城市的各项优惠措施, 在民营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沈阳应当利用其省会城市的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要以制造业为中心, 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发展第三产业, 将产业链条延长, 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科技创新将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鞍山的民营经济因为延续的是沈阳的发展模式, 因此更应当向其他城市学习, 以政府为主导从各个方面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摘要:辽宁省的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和鞍山3个城市,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3个城市的民营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地区民营经济综合能力来看, 沈阳排在第一, 大连位居第二, 但是两个城市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相差不大;鞍山位列第三。各项二级竞争力指标有强有弱:沈阳地区的民营经济虽然综合实力最强, 但是其规模实力和发展能力不及大连, 其优势体现在经营运作能力上;大连则在规模实力及发展能力上较强, 鞍山则在各方面的能力上落后于沈阳和大连。因此, 大连的民营经济应当从经营能力方面进行提高;沈阳应当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实力和发展能力;鞍山应当积极向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以提高其竞争力。

关键词:沈阳,鞍山,大连,民营经济,竞争力,评价,对策

参考文献

[1]岳朝龙, 孙翠平.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评价[J].技术经济, 2006 (9) :13-16.

[2]熊焰.湖北省地区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 2009, 27 (3) :46-50.

[3]陈晓雪, 陈荣平, 等.常、苏、锡、通民营经济竞争力评价及预测[J].江苏社会科学, 2009 (2) :219-226.

上一篇:美术特长生教学思考下一篇:舞美设计内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