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2024-08-26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精选9篇)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1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裴长洪谢 谦

2008年07月14日13:26来源:《西安日报》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家族化现象严重,管理不科学。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地采用了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垄断行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一些垄断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尚未完全破除,自然垄断行业呈现出一种“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有效竞争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其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初始投资基本都来自于国有资本,加之民营企

业寻找项目大多存在“短平快”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瓶颈”。

——缺乏核心竞争力,制约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具有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特点,形成了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民营企业创业成功。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更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民营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被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逐渐瓦解。因此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民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家族制企业在其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空间。其次,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旧有观念;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2.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平等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拥有平等参与市场和获取资源的机会。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效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民营企业在继续扩大和加深已进入的市场领域外,加快进入尚未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让民间资本充分流动,使其发展能力、活力和潜力进一步迸发。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实措施,加快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建议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清理和废除不符合《反垄断法》的地方性、部门性法规,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垄断,实现民营企业与国企、外企平等的政策待遇。此外,还要加强对管制者的管制。

3.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民营企业要摆脱创新困境,彻底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寻求有效途径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树立全方位创新观念,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不仅要关注大创新、一鸣惊人的创新,更要注重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伴随着管理的创新,让每一项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科技成果产生真正的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除了解决企业内部动力与机制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鼓励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大多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怕承担创新风险,热衷于技术引进而疏于自主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健全,模仿竞争者的普遍存在,使得创新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创新收益,这直接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搅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博士)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2

种草养猪应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应尽快出台或调整相关政策。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 我国2007年的人均肉类消耗量为54 kg, 其中猪肉所占的比例达64%。养猪业是我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大头, 同时也是畜牧业中粮食耗费最大的行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关联度最高。建议国家对种草养猪与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一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研究, 以便尽快出台种植牧草与种植粮食作物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如牧草良种补贴政策、种植牧草直补政策和牧草种植、收储、加工机械补贴政策。并调整对养猪业的补贴政策, 把种草养猪纳入补贴范围。

种草养猪应纳入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 应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国家要充分认识种草养猪对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消纳猪场粪便污水的作用, 鼓励养猪场通过种草养猪实现农牧结合和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议对新建养猪小区或规模化养猪场, 必须保证配套相应的牧草地, 才能通过环境评估;对原有的养猪小区或规模化养猪场达到该标准后才能给予扶持或奖励。

种草养猪应纳入南方生猪主产省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大力扶持种草养猪和牧草加工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南方农业与环境的持续发展, 建议南方生猪主产省应摒弃种草占用粮田, 影响粮食生产的传统观念, 把种草养猪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综合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纳入南方生猪主产省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建立或完善粮食 (经济作物) +牧草轮作的可持续发展种植体系及配套技术体系, 优质牧草替代部分粮食养猪的的养殖体系及配套技术体系。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一方面积极鼓励养猪小区和规模养猪场实行猪-沼-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牧草专业合作组织和牧草加工龙头企业, 对牧草龙头企业在贷款融资、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使牧草加工业能为饲料工业提供大量的草粉原料, 满足未来养猪业的发展需要。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3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它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租售、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配置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体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最近,上海市嘉定区在促进楼宇经济健康发展有了新的探索与实践,嘉定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摸查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问题,并走访学习了深圳市和本市静安区等楼宇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形成一些具体对策与报告。我们刊登此文,以飨读者,希望在破解上海土地资源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有所借鉴。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为主要载体,引进企业入驻开展商务、办公等活动的一种新型都市经济形态,具有要素集聚、效益明显等诸多优点,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嘉定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街镇的大力推动下,嘉定区楼宇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载体资源不断扩大,综合效益持续提升,楼宇经济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一极。

(一)楼宇体量初具规模

在嘉定新城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近年来区商务楼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体量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6月底,全区已建成各类商务楼宇86幢,建筑面积168.2万平方米;在建商务楼宇42幢,共126.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楼宇46幢,共190.9平方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从楼宇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嘉定老城区、江桥、南翔、安亭、新城等城市化程度较高、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上述区域楼宇面积约占全区总数的70%左右,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梯队发展、中西部逐步崛起态势。

(二)社会贡献逐年增加

随着嘉定区楼宇软硬件设施的持续改善,以及楼宇招商工作的稳步推进,楼宇入驻率持续攀升,楼宇经济综合效益逐年放大。从入驻率看,截至2012年底,全区已建楼宇平均入驻率已达到50%左右,有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商务楼宇如汽车城大厦、蓝天创业广场等,入驻率已超过70%,有力地推动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从经济贡献来看,2012年全区86幢商务楼宇共入驻企业约2400多家,共实现税收12亿元,其中汽车城大厦、希望大厦、蓝天创业大厦等3幢楼宇单栋税收超过1亿元,楼宇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由平面发展向空间发展的新兴力量。

(三)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为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近年来嘉定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嘉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意见》、《嘉定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总部型、商务型企业加快入驻楼宇,对购买或租用区商务楼宇办公的企业给予折扣优惠、开业补贴等支持。同时,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积极搭建楼宇经济招商平台,通过举办嘉定城市招商推进会等形式,积极推介重点商务楼宇和总部经济集聚区,为楼宇经济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二、嘉定区楼宇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考察中也发现,区楼宇经济尚处于起始阶段,与中心城区相比,区商务楼宇在单位产出效益、专业特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楼宇经济贡献度还有待提高

区楼宇平均入驻率不高,除了久友、汽车城大厦等少量楼宇高于70%以外,大部分楼宇入驻率低于50%,甚至有些长期空置。从税收贡献看,区楼宇经济占全区服务业税收的比重仅为6%,单位平方年税收贡献额为713元,约为静安区的1/8,其中年税收超过1亿元的楼宇只有3幢,大部分楼宇年税收贡献低于1000万元,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入驻企业注册在区外。从入驻企业质量看,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高质量的知名企业不多。楼宇平均日租金约为1.5-2元/平方米,仅为中心城区的1/6-1/4左右。

(二)楼宇建设与管理水平总体还偏低

区高端楼宇布局比较分散,且数量不足,甲级写字楼只有寥寥数幢,且主要分布在安亭、江桥等少数区域,没有形成连成片的写字楼集聚区和集聚带,对周边发展带动作用有限。从楼宇管理服务水平看,普遍缺乏专业化的营运团队,楼宇智能化及物业管理水平与中心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从楼宇租售情况看,嘉定区已建楼宇租售比为45:55,出售比例偏大,导致楼宇产权分散、小业主扎推,甚至有些楼宇还混杂着商业、住宅等功能,不利于日后的整体招商和业态控制。

(三)相关工作推进机制还不够健全

从静安的经验来看,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主管部门明确、多个部门协调、所属街镇支持的多方位工作机制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当前,嘉定区推进楼宇经济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在规划引导方面,区级层面对商务楼宇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还缺乏总体谋划,楼宇开发基本还处于自发状态,布局比较分散。在楼宇经济统计、跟踪等方面,各部门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基础信息掌握不全,税收征管存在漏洞,问题不能及时协调化解。此外,在楼宇宣传推介、招商服务等方面,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楼宇经济的新特点、新要求。

(四)政策保障和考核激励还不够到位

相对于工业经济,楼宇经济对政策支持、政府服务的要求更加细致和全面,为此,本市静安、黄埔等区为推进楼宇经济发展,都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意见,并设立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与之相比,嘉定区在楼宇经济政策保障、考核激励等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支持楼宇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特别在引导业主提高楼宇入住率、建设特色楼宇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奖励额度较小。此外,在考核激励方面,目前尚未制定楼宇经济考核办法,没有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五)楼宇周边综合配套还不够完善

由于区楼宇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布局分散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楼宇存在交通、餐饮、娱乐、银行等配套欠缺问题,周边商业办公氛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嘉定新城、南翔等新兴区域,新建楼宇的硬件设施普遍较好,但周边交通、商业等配套还不完善,给项目招商和人气集聚带来诸多困难。老城区虽然商业、生活配套比较好,但楼宇建造时间普遍较早,硬件设施老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有些还存在停车泊位不足、物业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优质企业入驻。

nlc202309012127

三、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作用及潜力测算

(一)楼宇经济是嘉定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楼宇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将对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建设产生巨大推进作用。当前,嘉定正处在深入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对推动区域转型发展有以下几个重大作用。

一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可以进一步加快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有利于聚集人才等优质资源。静安、杭州等地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经验证明,商务楼宇是引进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高端资源的集聚,将进一步增强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优势。

三是有利于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楼宇经济具有知识密集、高产出、高成长等优点,其本质是对土地要素的拓展提升,发展楼宇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可以缓解区域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矛盾。

四是有利于提升区城市发展品质。发展楼宇经济是落实区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高品质的商务楼宇及其配套设施,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二)嘉定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按照现有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嘉定区商务楼宇体量将接近或超过静安区现有商业商务楼宇总面积,未来区楼宇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贡献有待挖掘。

按照嘉定区商务楼宇500万平方米建筑体量测算,到2015年,如区商务楼宇单位平方年税收贡献达到1323元(为静安区2012年商务楼宇单位平方年税收5292元的1/4,基本接近闵行区现阶段楼宇产出水平),则合计产生66亿元税收,较目前规模新增54亿元。此外,在楼宇入驻率和税收落地率这两个关键指标上,每提高楼宇入驻率10个百分点,则新增10亿元税收和3.6亿元年租金收益;每提高税收落地率1个百分点,则新增1亿多元税收,未来区楼宇经济贡献增长空间很大。

四、促进嘉定区楼宇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希望发挥嘉定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产业基础扎实以及新城建设等综合优势,围绕“提升品质、增加贡献、完善服务”要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楼宇经济健康、内涵式发展。

(一)做好规划引导,形成合理布局

围绕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细化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各板块楼宇的基本布局、功能定位等内容,引导全区楼宇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错位竞争,同时注重发挥嘉定独特人文、景观等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嘉定特色的楼宇经济。优先推进嘉定新城中心区、南翔、安亭等重点区域楼宇经济发展,着力聚集科技研发、专业服务、汽车设计、信息技术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发展、配套完善的高端楼宇群,如,在安亭片区大力发展汽车相关产业楼宇,在新城中心区大力发展信息科技、金融服务等产业楼宇。

(二)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同时借鉴静安等地发展楼宇经济经验,制定出台楼宇经济专项政策。如,对带动性强的品牌楼宇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在资金、规划等方面鼓励企业积极改造现有旧楼、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对入驻楼宇的餐饮、中介等配套企业给予一定的开业补贴或房租减免;对提高楼宇出租率、企业注册率明显的,或者单幢楼宇年税收贡献上一定规模的,予以相应奖励和表彰;鼓励各经济小区或区内优质企业自建商务楼宇,推动注册型企业实地办公;优先保障楼宇经济各类人才子女入学、医疗等服务等。

(三)引进知名企业,提高开发水平

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尤其要注重引进万达、新恒基、SOHO中国、新加坡丰树、凯德置业等商务地产知名开发商,着力提高区商务楼宇开发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形成高端楼宇引领发展态势。制定出台相关办法,明确各重点区域内和重点楼宇投资商长期持有物业或确保自持比例,开展自主运营、整体招商,为打造特色楼宇、品牌楼宇打好基础。同时,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园区改造提升,加快盘活存量楼宇、厂房等资源,发展园区型楼宇经济,进一步丰富我区楼宇载体资源。

(四)加大招商力度,增加产出贡献

发挥好政府、开发商、业主、中介机构和物业在楼宇招商中的各自作用,建立高效灵活的楼宇招商协作模式。现阶段重点加强各街镇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围绕“引导注册型企业回归、承接中心城区楼宇经济溢出、打造长三角中小企业总部”三个方向,加大楼宇宣传推介力度,持续降低楼宇空置率,不断提升区楼宇经济能级。同时,聚焦南翔、安亭、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形成一批“亿元楼”、“主题楼”等特色楼宇。建立对外推介网络平台,积极与各类中介机构合作,适时在香港、北京等城市组织楼宇经济专场推介招商活动,提高商务楼宇对外知名度,努力引进总部经济类等高层次企业入驻。

(五)提升物业品质,完善周边配套

从提升物业品质入手,着力改善商务楼宇软硬件设施,大力提升楼宇内部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捷化程度,完善楼宇内部配套服务。鼓励投资商积极引进品牌物业管理公司,不断提升楼宇管理服务水平,以优质、高效的物业服务吸引中大型企业入驻。同时,加快建设重点楼宇周边交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改善楼宇配套状况,并参照静安区重视楼宇经济延伸服务经验,推出白领午餐工程、轨道站点往返班车、人才公寓等特色服务,减少入驻企业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商务软环境。

(六)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建立和完善楼宇经济联合推进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全面掌握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和整治乱出租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全区统一的楼宇经济管理平台,加强统计、跟踪等服务,及时掌握入驻企业注册、经营、用工、税收等基本信息,做好租税联动和业态管理。整合经委、税务等部门服务资源,在重点楼宇派驻联络员,为入住企业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在街镇层面,将楼宇经济要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体系,指导和督促基层政府加快发展楼宇经济。

(嘉定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供稿 执笔人:谢东升)

注释:

2012年上海甲级写字楼平均日租金为8.8元/平方米。

截至2012年底,静安区商务楼宇总面积为430万平方,到2015年将增加至510万平方米

关于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篇4

近几年来,我市民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民营企业的税收在市级财政收入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总的来看我市的民营企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服务有待加强。一些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执法部门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还难以和国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税收、土地征用、信息获得等方面仍存在不公。

2、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多数民营企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

3、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和束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发展,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大银行贷到款。

鉴于以上问题,我建议:

1、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一是对待民营企业,可以借鉴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把用地、信贷,减负等方面政策落实到民营企业上来。二是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现象。三是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

2、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机制创新。一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要成立专门班子,采取分类指导,正确引导、逐步推进的方法,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要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5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站在一个较高的历史起点上。然而,资源、环境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展望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对于节省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增值和信息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和研究新时期国内粮食物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一)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特点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着重强调生产上合理布局;二是在合理布局基础上要求科学地规划地制定粮食流向;三是粮食物流的运作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四是加工增值是粮食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具有专业性较强的从业人员。

(二)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

1.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优势。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物流工作的发展,在组织粮食物流上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开放的粮食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粮食物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控因素变得更加复杂,科学组织粮食物流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粮食物流管理的困难越来越大,但政府部门和粮食企业对其的重视并未改变,仍进一步探索在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如何推进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主要表现在:国家大力扶植的粮食品种,有专门的保护价收费;加快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保证优质粮食的生产;加大新建粮仓投资力度并配备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改造粮仓的同时,更好的粮食物流信息的一体化,提高了物流效率;重组粮食资源结构,为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率而摒弃落后的生产力;在粮食深加工得以推广的基础上,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增值粮食加工上也合理利用的资源。

2.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劣势。我国在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粮食物流已经成为了一个垄断的局面,这个局面的弊端在之前比较注重粮食供应和存储安全的短缺经济时期体现得并不明显。但随着粮食经营不断的放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经营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竞争的加剧,这个垄断的粮食物流格局所产生的弊端暴露无遗,这严重制约了现代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和发展。表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制约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思想因素;技术得不到突破;粮食物流硬件设施的落后;关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明显;最重要一点是人才的匮乏。

二、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体制上的问题

1.无明确的发展规划。国家和各级粮食部门应着力制定出一套适用于短期和长期的粮食物流规划。

2.相关扶植政策较少。政府各级部门需调节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废除不利于未来粮食物流发展的各项规定,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出台相关物流建设的优惠政策并及时有效地制定管理办法,循规发展。

3.投资建设金不足。可施行“投资出自哪里、受益归于哪里”的原则,这样可以多项吸引投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的投资,只要建立健全好风险利益相互挂钩的全方位融资机制,就不怕没有资金来源。

4.物流体制有待建设。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推广施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通过众筹、集资等方式满足不同层面的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增值等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要求,引进现代物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功能整合,学习、推广运用现代营销策略,实现系统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5.物流队伍不够专业化。应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培养新型物流专业性人才,引进高级专家,采取“老带新”原则,保证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人才供应。

6.市场监管不严。完善的粮食物流市场指导与监督,更能促进粮食物流的有效流通,为其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运输上的问题

1.散装汽车的运输效率因分散的粮食现货贸易而降低。我国虽然是粮食贸易大国,但交易的粮食现货贸易却很少,而占主导地位的分散贸易大多“各自为政”,各单位缺乏系统化的组织,在调度方面很难协调,因此很多散装汽车出现空返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车辆利用效率,而且增大了粮食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2.微薄的行业利润缺少优惠政策的扶持。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运行的高成本,限制散装汽车发展;另一方面粮食行业的收入微薄,很难吸引外界投资建设。

3.不够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较早的传统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粮食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其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极大降低了散装汽车的运输效率,因此完善我国粮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4.混乱的运输市场影响散装汽车的发展。虽然现在的散装汽车相对比较规范、专业,但是在实际的粮食运输中,私家改装车等一些“非主流”的运输工具扔充斥着粮食物流的市场,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解决,那么粮食的散运亦得不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散装运输车辆和运输市场的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

三、促进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及自身经济运行结构的调整,我们要积极解决当前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粮食物流体系。而促进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需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超前的经营理念。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流通的实际情况,实现粮食物流稳定现代化发展必须做到改造与创新并存。

(一)重新认识粮食物流及其重要性

粮食物流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车链条”。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从节省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到加工增值和信息应用全部是一个整体。而让这一链条科学地运转对促进粮食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把粮食物流看作是一种自然资源,经过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科学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就会最大幅度的提高其效率。在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粮食物流资源方面,对于实体企业而言省时、省力,减少粮食不必要的物流装配,或者通过加工环节使其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贡献出效益。

(二)提高我国粮食物流的技术、管理水平

在明确粮食物流研究的重要性后,我们要寻找发展粮食物流的合理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国外对粮食物流的研究也是愈加高度重视,无论是在粮食储存、运输,还是加工增值方面,有许多有价值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应用。我们应结合国情并借鉴国外粮食物流经验,专设一些专家学者在粮食特设机构、各地高校进行研究,着重对粮食物流技术、物流体系、物流管理进行研究,找出适合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学习、吸收,转化自己的东西。

(三)加大粮食物流硬件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物流效率

物流硬件设施是粮食储存和运输的基础,也是粮食物流效率的关键。在粮食的装运方面应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适当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调整粮食加工环节的整体布局,淘汰落后、高耗能设施,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施,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对于粮食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进行整合再分析,保证各环节相契合,从而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确保粮食物流链条保持最佳状态,保证粮食物流高效快捷的运行。

(四)调整粮食物流结构

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物流结构,粮食物流结构面临着巨大挑战,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所以,保持一定程度上国内范围的粮食物流体系显得更为重要。面临挑战,我国应搞好粮食物流内部结构的调整,构建世界-中国两种结构模式,一是对外,一是对内。在保证两者互不冲突的前提下,加快粮食物流产业的良性运转。

(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6

促进消费升级 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

为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意见》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消费;大幅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和购置补贴政策,对集中式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价格,暂免收取基本电费等。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意见》提出引导发展家用轿车、家用信息设备、耐用消费品等融资租赁和消费信贷;鼓励企业开展网络促销以及参加大型展销会。《意见》明确,对新进入我省投资的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按1%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

助企业节省成本 暂时困难企业可缓交保险费

为帮助企业降低税费、人工、用电等成本,《意见》要求及时全面落实“营改增”和国家支持小微企业、企业改制重组、非货币资产投资等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以及国家降低制度性交易、人工、社会保险费、电力、物流成本等政策,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和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清单制度,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

今年,已按规定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暂时困难企业(“僵尸企业”除外),经批准可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期限暂定6个月,缓缴期满按规定补缴后,允许其继续申请缓缴。

公租房惠及非户籍人口 改善房公积金贷款首付降低

根据《意见》,我省今年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意见》提出,“支持暂时买不起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先租房,对其中难以承受市场化租房、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给予货币化租金补贴。将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实现公租房货币化。支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房源提供者,形成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支持将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

此外,对于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居民家庭,为改善住房条件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将由30%降至20%;贷款偿还期限可延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最长贷款期限为30年。《意见》指出,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对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支持商业银行对进城农民购买商品住房开展贷款业务,对自愿退宅进城农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当地政府可给予一次性购房奖励或其他补助。

今年全省将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00个以上

根据《意见》,今年,我省将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开工建设和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九高铁、高速公路新建及扩容改造、京东方10.5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意见》明确,对、下达投资计划中未开工且短期内不具备开工条件项目,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对及以前下达且尚未执行的投资计划,按规定收回资金调整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此外,今年,省财政还将安排3亿元作为资本金,支持省产业发展基金募集资金,引导重点投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示范项目。

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可享稳定就业岗位补贴

为促进和稳定就业,《意见》提出,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给予稳定就业岗位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对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从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中给予职工安置补贴。

根据《意见》,,对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组织当年毕业生在当地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由当地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对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民办职业中介机构介绍技能型人才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高校毕业生到省内企业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每人120-250元给予就业创业补贴;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转岗培训,给予200-1300元培训补贴;企业新录用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进行上岗前技能培训的,由当地政府给予不低于人均300元补贴;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职工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分别给予相应补贴。

政策资金向创新创业倾斜 2亿元投向个人创业贷款贴息

据悉,20,我省从失业保险省级调剂金中安排2亿元以上,进一步扩大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范围,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贴息额度。鼓励各地在高校院所、开发园区周边等创新资源密集区建设众创空间,统筹科技资金,对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给予10-30万元补助。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7

一、银行外汇资产负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外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能力不足

现阶段, 我国银行只是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而对流动性风险、衍生品风险评估不足。

(二) 贷存比流动性风险非常高

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同存款余额之间的比例叫做贷存比率, 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综合性指标, 这一比率的数值越大则表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流动性风险也就越高。外汇贷款远超过其外汇存款, 多从境内外资银行或境外银行拆借再发放。

(三) 贷款集中度较高

我国航空业、造船业、造纸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大量借用银行外汇贷款。这些行业多为美元需求大户。航空公司属于高杠杆类企业, 其总资产较其净资产非常大, 而且航空公司是典型的人民币收入、美元负债类企业, 受益人民币升值。但若出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或发生如2008年国航、东航参与航油衍生品交易大量亏损, 容易引发贷款偿还危机, 从而导致银行外汇资产质量恶化。

二、促进银行外汇资产负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银行外汇信贷资源为我国扩大对外贸易、企业做大做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在做好积极放贷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值得认真考量。针对银行外汇资产负债面临的主要风险, 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 提高外汇风险计量水平

银行要准确计算外汇风险, 提高外汇风险计量水平。因为不计量外汇风险, 就无法管理风险, 也根本做不到有效管理。一是准确计算外汇敞口头寸, 包括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单币种敞口头寸和总敞口头寸。二是积极监控和管理银行贷款客户的外汇风险, 避免负债企业的外汇风险和损失转变为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损失。

(二) 加强流动性管理, 降低贷款集中度

外汇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主要在贷款集中度方面, 建议一是应着力开拓和培育新的优质客户, 调整对公客户结构, 降低贷款集中程度, 分散资产流动性风险, 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开展银团贷款, 通过银团贷款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集中程度, 分散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 加强信用贷款风险管理, 降低信用贷款比例

虽然银行多根据自己的信贷评级对优质客户发放信用贷款, 但在现阶段市场环境多变情况下, 今日评级较高的企业可能不久就陷入支付危机。为加强风险管理, 建议各银行一是应逐步降低信用贷款比例;二是应要求已发放的信用贷款提供质押抵押物, 或提高信用贷款利率, 提高风险补偿。

(四) 加强信贷质量管理, 重点关注“关注类贷款”, 防止变为不良贷款

贷款由正常类贷款变为“关注类贷款”, 离不良贷款仅一步之遥。“关注类贷款”多因偿债能力发生不利变化, 如盈利能力变化, 本金利息逾期90天内, 或改制, 或改变贷款用途等多种原因。银行应及时对所有正常类贷款进行贷后跟踪管理, 发现客户偿债能力下降应及时将其标记为“关注类贷款”, 并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 积极拜见客户, 关注其经营状况, 促其尽早还款。

(五) 防范汇率风险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渐次展开, 欧元兑美元及美元、欧元等外币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虽然外汇资产负债表习惯性以美元折算, 但国内商业银行所有外汇资产负债最终都将折算为人民币, 因此银行应最终防范所有外汇资产兑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而不仅仅是外币兑美元的汇率风险, 加强汇率的预测和管理, 将汇率风险敞口降低到最低。

(六) 提高价格管理水平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后, 银行需相应调整对客户及市场交易对手报价的定价、报价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 提高价格管理水平。银行机构应当在同业竞争中和向客户营销时, 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分析合理进行外汇交易报价, 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七) 加强外汇风险审计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8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重庆市荣昌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川渝接壤处,属川中盆地低谷丘陵地带,以浅丘地形为主,平均海拔380 m,幅员面积1 079 km?,耕地面积4.06万hm?,其中田2.87万hm?。人口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电能充足,通讯成网,县城21 km?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软硬环境条件优越。生猪、陶器、折扇、夏布、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闻名中外。国内一流畜牧科研院校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良种仔猪产销基地,畜牧、科技、饲料、兽药、专业市场辐射西南,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加紧建设,“农、牧、工、贸”实力强县正在形成[1]。重庆荣昌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近1.6亿元,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业循环园区和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以及10个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渝西桑园鸡生态养殖园区、荣昌万亩麻竹种植示范园区、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荣昌万亩银杏种植园区、铜鼓生态蛋鸡养殖园区、盘龙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区、清流河肉牛养殖园区、荣昌台湾农业园区、渝西万头生态奶牛养殖园区、观胜肉兔养殖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打响了荣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地企共赢。基于此,根据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问题,为全面建设完善的县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荣昌县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品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基础、惠民生、强产业、抓园区、重科技、严执法为抓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但在看到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贸产品市场建设和建立健全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市场档次更高,更具规模,更加完善,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主导,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建立起与国内外大市场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相衔接独特经营模式。

通过模型分析,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中可以得出,我国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受到农业技 术、资金、人才、设备指标、产品品牌、价格影响能力以及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的影响;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市场交易主体规模及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服务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能力等的基本要素中,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影响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心所在,从而佐证了上述模型研究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

5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贸产品投入本身发挥着公益功能,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应视为公共农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根据农业市场实际情况,所有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农业机械设备等基础不可能都由政府投资,除政府必要的投入外,还应需要发挥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企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是,为了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农产品市场公益功能的发挥,政府必须购买调控功能,应该大力支持农贸产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用地、用水、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全社会农产品正常的供给秩序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降低风险[5]。

5.2 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以及合理开发与用市场交易平台

发挥荣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品牌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推动“菜蓝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吴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盘龙生姜基地、安富大棚蔬菜基地”等初具规模企业领头发展优势发挥带头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和生产商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在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上,要注意“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的原则,促进各参与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荣昌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农业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代理商、分销商做市场,共同投入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农产品交易资源信息共享,建立集农户、组织和商家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使农户和商户对市场网络的掌控运用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集约化经营。

5.3 建立健全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加工技术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结,促进采购与销售枢纽的有效联通,降低运输损耗,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6]。

5.4 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

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增强其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政府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引导农业经济和农贸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贸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市场发展朝向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农贸产品向批发市场发展,建立规范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经营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发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县域经济[J].农业与技,2013(8).

[2]曾伟球.南宁市改造和建设农贸超市的若干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谯龙,黄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2014(14).

[4]马增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及定位[J].中国市场,2010(17).

[5]袁微,汪凯.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6).

[6]宣亚南,易福金.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实地考察,对重庆荣昌县域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刻理解,从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特色农贸产品经营模式的思路探讨,运用AHP层次分析数学模型找出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并提出合理化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重庆市荣昌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川渝接壤处,属川中盆地低谷丘陵地带,以浅丘地形为主,平均海拔380 m,幅员面积1 079 km?,耕地面积4.06万hm?,其中田2.87万hm?。人口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电能充足,通讯成网,县城21 km?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软硬环境条件优越。生猪、陶器、折扇、夏布、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闻名中外。国内一流畜牧科研院校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良种仔猪产销基地,畜牧、科技、饲料、兽药、专业市场辐射西南,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加紧建设,“农、牧、工、贸”实力强县正在形成[1]。重庆荣昌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近1.6亿元,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业循环园区和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以及10个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渝西桑园鸡生态养殖园区、荣昌万亩麻竹种植示范园区、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荣昌万亩银杏种植园区、铜鼓生态蛋鸡养殖园区、盘龙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区、清流河肉牛养殖园区、荣昌台湾农业园区、渝西万头生态奶牛养殖园区、观胜肉兔养殖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打响了荣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地企共赢。基于此,根据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问题,为全面建设完善的县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荣昌县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品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基础、惠民生、强产业、抓园区、重科技、严执法为抓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但在看到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贸产品市场建设和建立健全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市场档次更高,更具规模,更加完善,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主导,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建立起与国内外大市场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相衔接独特经营模式。

通过模型分析,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中可以得出,我国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受到农业技 术、资金、人才、设备指标、产品品牌、价格影响能力以及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的影响;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市场交易主体规模及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服务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能力等的基本要素中,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影响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心所在,从而佐证了上述模型研究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

5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贸产品投入本身发挥着公益功能,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应视为公共农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根据农业市场实际情况,所有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农业机械设备等基础不可能都由政府投资,除政府必要的投入外,还应需要发挥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企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是,为了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农产品市场公益功能的发挥,政府必须购买调控功能,应该大力支持农贸产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用地、用水、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全社会农产品正常的供给秩序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降低风险[5]。

5.2 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以及合理开发与用市场交易平台

发挥荣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品牌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推动“菜蓝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吴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盘龙生姜基地、安富大棚蔬菜基地”等初具规模企业领头发展优势发挥带头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和生产商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在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上,要注意“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的原则,促进各参与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荣昌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农业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代理商、分销商做市场,共同投入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农产品交易资源信息共享,建立集农户、组织和商家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使农户和商户对市场网络的掌控运用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集约化经营。

5.3 建立健全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加工技术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结,促进采购与销售枢纽的有效联通,降低运输损耗,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6]。

5.4 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

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增强其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政府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引导农业经济和农贸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贸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市场发展朝向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农贸产品向批发市场发展,建立规范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经营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发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县域经济[J].农业与技,2013(8).

[2]曾伟球.南宁市改造和建设农贸超市的若干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谯龙,黄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2014(14).

[4]马增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及定位[J].中国市场,2010(17).

[5]袁微,汪凯.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6).

[6]宣亚南,易福金.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实地考察,对重庆荣昌县域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刻理解,从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特色农贸产品经营模式的思路探讨,运用AHP层次分析数学模型找出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并提出合理化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重庆市荣昌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川渝接壤处,属川中盆地低谷丘陵地带,以浅丘地形为主,平均海拔380 m,幅员面积1 079 km?,耕地面积4.06万hm?,其中田2.87万hm?。人口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电能充足,通讯成网,县城21 km?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软硬环境条件优越。生猪、陶器、折扇、夏布、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闻名中外。国内一流畜牧科研院校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良种仔猪产销基地,畜牧、科技、饲料、兽药、专业市场辐射西南,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加紧建设,“农、牧、工、贸”实力强县正在形成[1]。重庆荣昌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近1.6亿元,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业循环园区和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以及10个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渝西桑园鸡生态养殖园区、荣昌万亩麻竹种植示范园区、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荣昌万亩银杏种植园区、铜鼓生态蛋鸡养殖园区、盘龙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区、清流河肉牛养殖园区、荣昌台湾农业园区、渝西万头生态奶牛养殖园区、观胜肉兔养殖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打响了荣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地企共赢。基于此,根据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问题,为全面建设完善的县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荣昌县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品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基础、惠民生、强产业、抓园区、重科技、严执法为抓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但在看到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贸产品市场建设和建立健全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市场档次更高,更具规模,更加完善,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主导,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建立起与国内外大市场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相衔接独特经营模式。

通过模型分析,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中可以得出,我国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受到农业技 术、资金、人才、设备指标、产品品牌、价格影响能力以及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的影响;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市场交易主体规模及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服务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能力等的基本要素中,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影响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心所在,从而佐证了上述模型研究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

5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贸产品投入本身发挥着公益功能,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应视为公共农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根据农业市场实际情况,所有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农业机械设备等基础不可能都由政府投资,除政府必要的投入外,还应需要发挥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企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是,为了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农产品市场公益功能的发挥,政府必须购买调控功能,应该大力支持农贸产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用地、用水、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全社会农产品正常的供给秩序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降低风险[5]。

5.2 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以及合理开发与用市场交易平台

发挥荣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品牌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推动“菜蓝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吴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盘龙生姜基地、安富大棚蔬菜基地”等初具规模企业领头发展优势发挥带头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和生产商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在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上,要注意“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的原则,促进各参与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荣昌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农业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代理商、分销商做市场,共同投入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农产品交易资源信息共享,建立集农户、组织和商家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使农户和商户对市场网络的掌控运用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集约化经营。

5.3 建立健全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加工技术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结,促进采购与销售枢纽的有效联通,降低运输损耗,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6]。

5.4 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

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增强其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政府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引导农业经济和农贸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贸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市场发展朝向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农贸产品向批发市场发展,建立规范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经营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发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县域经济[J].农业与技,2013(8).

[2]曾伟球.南宁市改造和建设农贸超市的若干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谯龙,黄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2014(14).

[4]马增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及定位[J].中国市场,2010(17).

[5]袁微,汪凯.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6).

[6]宣亚南,易福金.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篇9

促进我国非赢利组织健康发展

朱忠发

(江汉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 非赢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当前正受到国外政府的广泛重视。本文归纳了国外政府发展非赢利组织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当前中国非赢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发展措施。

[关键词] 政府

非赢利组织

发展

一、国外非赢利组织发展的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赢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在其非赢利组织的发展中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政府普遍重视非赢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并与之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

非赢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结构的重要主体之一, 国外政府充分认识到与非赢利组织合作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并以法律或协议的形式明确与非赢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如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非赢利组织的合作并视之为重要的合作伙伴。1998年11月,英国政府签署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协议——《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充分肯定非赢利组织在英国社会的巨大作用,并强调政府与非赢利组织在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与合作关系。在德国,有六大协会已经与政府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关系,政府有义务就主要的社会发展问题同它们协商,这样,非赢利组织就可以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政府的沟通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这种合伙伴关系的建立,既可以保障非赢利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又能促进政府与其分工定位,良好合作。

(二)国外政府普遍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非赢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国际上对非赢利组织管理的法律框架有不同的模式。如英国,1601年出台的《慈善法》和《救济法》,是世界上较早的专门规范非赢利组织和非赢利行为的法规。在美国,政府对非赢利组织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特别是联邦税法的优惠上。联邦税法规定:对于从事宗教、慈善、科学、文化,包括推进公共福利、为弱势群体服务、社会服务、环保、公民权利、儿童福利等等方面的非赢利组织可以免缴所得税,而且向这些组织捐赠的个人或企业等可从其所交的所得税中根据情况得到一定的抵扣。除了联邦税法以外,美国各州对非赢利组织还自设了一些优惠税种。除此以外,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统一规定非赢利组织的活动,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已经渗透在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之中。另外,有些国家针对非赢利组织设有专门的基本法律,用以促进这类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其活动,如日本的《非赢利组织法》,南非的《特定非赢利活动促进法》,德国的《结社法》,匈牙利的《公益组织法》,捷克的《公益法人法》等等,侧重点各不一样,但均明确规定了非赢利组织的法人地位,以确保非赢利组织的自主性、自治性。

(三)国外政府普遍注重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非赢利组织多渠道筹集资金 国外非赢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民间捐赠、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民间捐赠,包括来自个人、基金会和企业的捐款,这是非赢利组织独特的收入来源,也是它们与公共部门及私人营利机构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民间捐赠比例最高的是美国,占到19%,英、德、法、日分别仅占12%、4%、7%、1%。服务收费是非赢利组织获得资金的极其重要来源。在美、意、日等国,来自会费、收费活动和商业经营的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在一半以上,构成了非赢利组织总收入的最大部分。政府补贴,包括直接拨款、合约和补偿。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非赢利组织最大的一个资金来源就是政府补贴和拨款。如德国非赢利组织收入的68%来自政府,法国则占到60%。在美国,政府除了给非赢利组织以直接的资助外,还通过所得税豁免、私人和企业非赢利捐款的减税等对非赢利组织提供间接资助。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非赢利组织有能力实现其救助的功能、民主参与及民主管理的功能、科学文化的创新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及弥补政府与市场失灵的功能。

(四)国外政府重视为非赢利组织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从管理体制看,各国的法律结构不同,对非赢利组织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管理机构也不尽相同,但一般趋向采用过程控制的原则以及在法治背景下的制度约束和社会规范。在美国,对非赢利组织的管理以税收为重点,管理的法律框架亦以税法为基础。非赢利组织需要向联邦税务局报告财务情况,同时通过公开和透明的机制对其开展活动和运作的全过程实行社会监督。日本对非赢利组织的管理职责分散在许多部门中,经济企划厅负责一般非赢利组织的登记注册,文部省、厚生省则负责学校、医院等专业性非赢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对不同类型的非赢利组织依据特殊的法规规范。英国的慈善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对非赢利组织实行综合管理的机构,它是英国政府的一个特设机构,不隶属于任何其它机构,也独立于任何党派和政治权力而存在,直接向法院而不是政府部门负责,由它统一负责非赢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并对年营业额大于1万英镑的非赢利组织进行审查监督。除了法律监督以外,国外政府重视对非赢利组织实行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机制,对非赢利组织实行社会监督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对非赢利组织“公共责任”的追问。社会监督虽然是一种非正式监督机制,但它使每一个对该组织关心或有疑问的人都可以对它进行检查、监督,一旦被发现问题,则会受到严格的处罚,相当于给了非赢利组织一个强烈的自律机制。所以其操作成本低,社会效益好,起到正式监督机制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目前中国非赢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逐渐从一些社会公益领域的退出,中国的非赢利组织逐渐发展壮大,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的非赢利组织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国家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这些都成为阻碍其自身发展的障碍。

(一)中国各级政府对非赢利组织的发展普遍重视不足

我国目前对非赢利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机关没有对非赢利组织的发展进行总体考虑和统一规划,也没有权威的国家级非赢利组织的主管和协调部门,对非赢利组织的管理和宏观调控还比较薄弱,致使非赢利组织的发展往往处于无序状态。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非赢利组织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我国目前现有的非赢利组织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和大中城市中,而在广大的内地和乡镇,非赢利组织力量比较弱小。

(二)国家关于非赢利组织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影响非赢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国家出台的关于非赢利组织的法规有: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1989年10月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10月国务院在对原有条例作了大幅度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发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8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非赢利组织的专门法案《公益事业捐赠法》出台。尽管这些法规的出台,一方面促进了非赢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同国外相比,同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的非赢利组织无论是在登记管理,公益捐赠免税,组织员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政策还是欠缺的。许多民间组织由于无法找到挂靠的单位而无法被纳入到非赢利组织范围内,而这些组织恰恰很多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但政府长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管,势必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赢利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长期处于社会监管之外,不利于我国非赢利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三)我国非赢利组织自身的发展能力不强

我国非赢利组织在管理、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观念上,管理上还是运作方式上都带有很严重的官僚色彩,通常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在运作,因而,无法发挥非赢利组织应有的作用。表现在管理上,现有的许多非赢利组织挂靠于政府机关,受其管理和监督;表现在人员构成上,其成员和领导一部分来自于政府部门,另一部分组织成员主要来自于志愿者,而志愿者们缺乏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培训,致使组织缺乏专业性的人才,此外,志愿者们大都兼职,凭借一时热情工作,无法发挥工作积极性,这使得非赢利组织的活动效率低下;表现在资金来源上,现有的许多非赢利组织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中国的非赢利组织筹资渠道和能力都极其有限,加之管理上不规范,缺乏透明度,因而无法获得公众的信任,人们不确定个人捐款是否用于公益事业上,因此导致我国绝大部分非赢利组织长期处于资金缺乏和无法正常开展活动的尴尬境地。

(四)我国非赢利组织自身缺乏强烈的服务理念,导致其影响力不够

非赢利组织的生命力在于组织的使命得到公众的认可,如学术团体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工会旨在维护工人利益,消费者组织就是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组建的。特别是一些公益服务组织,其会员、成员从事服务时,通常是义务的、无偿的、自觉的。当前我国许多非赢利组织并不是基于强烈的服务理念而成立,组织成员也不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加入,多数只是将其作为赚钱或谋生的手段。也有的借非赢利之名,谋取个人利益,甚至挪用慈善捐款,如2001年末,《南方周末》刊登的 “中国妈妈”胡曼莉以“两江妈妈联谊会”身份,用慈善的名义不断为自己谋取私利,挪用慈善捐款为自己购买豪宅,送女儿出国留学,最终被告上法庭。这一案例反映出中国的非赢利组织正面临着服务理念危机的问题。

三、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非赢利组织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非赢利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

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健全非赢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非赢利组织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修改已颁布的关于非赢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我国非赢利组织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尽快出台关于非赢利组织在登记管理、公益捐赠、免税、组织员工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制定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赢利组织法》,从而为我国在非赢利组织的发展方面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非赢利组织的管理体制

国外非盈利组织一般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自身活动的组织,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一般不受政府控制,有自己的董事会,独立地完成组织的使命。目前我国对非盈利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登记管理机关对要登记的组织实行严格的审核,普遍存在门槛高和限制多等特点。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对非赢利组织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背离。为了促进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政府一方面要放松登记管理方面的限制,简化登记程序,使许多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民间组织尽快加入非赢利组织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应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专业化的监督机构对非赢利组织进行宏观管理,而微观管理交给非赢利组织自身,提高其自治能力,进而给我国非赢利组织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理顺政府与非赢利组织之间的关系,提高非赢利组织自身的自治能力

在国外,非盈利组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是一支很重要的社会力量。理顺同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非赢利组织同政府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应该意识到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失灵”必然存在,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许多政府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非赢利组织来完成,因而不应该限制非赢利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非赢利组织自身要认识到只有强化了其自主能力,才能获得与政府处于平等的沟通交流的资格,才有社会公信力,才有更强的生存发展空间。所以,非赢利组织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其自主能力,实现非政府性,非赢利性。

(四)完善非赢利组织的监督机制,提高自身公信力

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管内容多样化,监管程序规范化,对非赢利组织健康快速地发展有重要意义。非赢利组织的监督机制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来自于非赢利组织自身的自律,通过建立非赢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将非赢利组织运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所提供服务状况,筹资进展,财务与投资报告,治理结构变动,年度重大事项等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出资人,政府,受益人及其他利害相关者予以公开;其次,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规范非赢利组织的行为;最后,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允许和鼓励公民、特别是捐赠人对非赢利组织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情况和财务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培育一批专业评估机构,对非赢利组织的活动进行评估,政府按照评估的结果,确定资助对象和标准,培养专业化的社会监督机构,使非赢利组织的管理,活动,财务等状况达到公开透明,从而达到提高非赢利组织自身公信力的目的,以此树立社会形象,赢得社会信任和支持。

(五)从内部和外部挖掘潜力,拓宽非赢利组织的筹资渠道

国外经验表明,非赢利组织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雄厚的资金是其坚强的后盾。国外非赢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民间捐赠、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目前,中国的非赢利组织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因为中国的非赢利组织还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而政府拨款是十分有限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非赢利组织可以尝试着和企业合作,实现相互的互利双赢。一方面,非赢利组织获得了资金支持,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慈善行为提高其在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带动企业的效益。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王老吉企业为灾区捐助了一个亿,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正面影响,民众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爱心和责任,甚至还议论说:“要将王老吉喝成中国的可口可乐”。另外,非赢利组织本身要扩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社会民众参与到其中来,从而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此外,非赢利组织还可以建立同国际间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外资金的援助。当然,非赢利部门的筹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公民的志愿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公民才愿意捐资给非赢利组织,因此,我国要加快非赢利部门发展,最终还是依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公民意识的完善。非赢利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等于不可以营利,以我国的情况来看,应大力开展医疗、教育等事业的适当有偿服务,将其产生的利润,作为非赢利组织筹措资金的一部分,为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使命而服务。另外,政府应对非赢利组织的经营活动免税,以促进其发展。最后,非赢利部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资助,非赢利部门的自治性不应成为政府减少或拒绝资助的理由。

参考文献:

[1]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6,(29).[2]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Using the Western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ZHU Zhong-fa(Th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of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56,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foreign governmen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western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oints out its current main problems in the china.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raw from the western experience i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Key words: government.Non-Profi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朱忠发,男(1968.3一),武汉大学法学硕士,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邮编:430056 电话:***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沌口开发区江汉大学政法学院

上一篇:基础工程技术求职简历下一篇:工程中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