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2024-06-22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通用10篇)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摘 要 服务、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社会经济大局,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已成为当前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更好地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 检察职能 服务大局 中小企业

作者简介:徐佳倩,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4-151-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各种涉及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创新和拓展工作思路,切实做好问政于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加强和改进服务企业工作作一探讨。

一、中小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有着投资较省,收效较快,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同时也有着成本较高,资金薄弱,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等先天不足。

中小企业发展中较为典型的法律问题主要有:

1.企业主的法制意识相对薄弱。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中小企业的原有优势慢慢耗尽,逐渐暴露出用工观念不合时宜、产品质量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些企业主为了片面地追求高效益,纵容或指使虚开增值税发票、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污染生态环境、或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问题普遍存在。此外,因中小企业存在资金链紧张、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动荡,常常发生高利贷借贷、以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假合同掩盖融资实质等情况。

2.企业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强。不少企业人员对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挪用资金等行为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这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退还所得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一些技术人员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高,泄露商业机密、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偶有发生。有些企业职工在遇到劳资纠纷的问题时,不愿意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而是采取集体上访等行为,甚至引发恶性伤害案件。

3.企业内部防范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家族管理色彩浓厚,企业管理分工不明,规章制度尚不健全。这种管理模式看似企业主牢牢控制一切,实则百密仍有一疏。正是因为重生产经营管理,轻预防犯罪机制,在中小企业中时有发生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受贿、泄露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不足。中小企业招聘的多为技术性人才、管理性人才,很少有企业招用法务人员,一般只是在发生诉讼时才聘请律师,因此,在生产经营中对潜在的法律危险防范不足。而政府职能部门一般将服务重点放在国营企业、龙头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在保护和服务等方面关注度较小。

二、服务中小企业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要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同时还要预防犯罪,为经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以苏州相城为例,2011年年末时,相城区72%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产品、服务和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提升地方财政税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解困,避免由涉企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引发社会性矛盾发生,是检察机关应履行的职责。

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检察机关需要明确工作原则,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为目的,而不是服务企业私利;要以保护无数劳动者安稳生活为目的,而不是保护个别小团体甚至个别人、个别企业的自身利益。对于自身有活力,发展前景好,改革有空间的企业,检察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可以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提供法律帮助或给予法律方面的“优待”,通过发出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填补制度漏洞,做好犯罪预防,帮助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道;对于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及经济发展环境等涉企案件,则要加大查办力度,从严从快处理。

三、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的主要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遇到的困境,检察机关应立足于其职能,从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多个角度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深入企业,倾听企业法制需求

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服务。一是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开展基层企业走访、企业主座谈等方式,深入聆听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司法诉求,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违章和违规等问题,根据企业需求确立服务方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服务的针对性。二是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立专门与中小企业联系的机构或在职能科室设置窗口,倾听工商联、各商会行会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拓宽与中小企业联系的渠道。

(二)打防并举,涉企案件稳妥处理

一是严惩职务犯罪,给企业创造清正廉洁的法制环境。严肃查处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企业贿赂甚至向企业索贿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为企业发展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二是严查涉企案件,针对企业内部容易发生的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挪用资金等犯罪行为,做到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案后跟踪预防,深化办案效果。三是加强对企业债务纠纷、公司清算、破产等民商事案件的审理与执行的法律监督,深入开展涉企虚假诉讼法律监督,平等保护各方权益主体。四是更加讲求办案艺术,谨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及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和职工的权益,避免发生因执法不当造成负面影响和不应有的损害。

(三)横向沟通,拓宽服务企业渠道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机构。联合工商联、司法部门、知名律所成立基层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针对融资、劳资等较普遍的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小企业发展法律问题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法律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发出预警的困难企业提供有关工伤认定、劳动合同签订以及融资贷款、商业合同签订等民事法律咨询服务。二是建立刑事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打击涉企犯罪的工作合力,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随意处罚、有案不移等行为的监督力度,努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优化服务,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一是对案件多发领域和环节进行研究,总结中小企业发案规律,帮助发案单位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及时开展诉讼风险引导和释法说理工作,积极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对于在提供咨询和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潜在法律问题以及涉及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疏漏和违法违规情况,积极通过情况反映、检察建议、口头沟通等方式及时反馈给企业和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中小企业在储、产、供、销等管理中的漏洞,有效规范市场行为。三是以开展“走进青工”、“送发到企业”等工作形式,充分检察机关法制宣讲专业化优势,结合典型的涉企案例,以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同时加大力度宣传“控告”、“申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企业主及员工的法制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钱铖,薛萍,温悦.当前形势下机关服务企业的时间和探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5).[2]刘海龙.立足检察职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驾护航.当代法学论坛.2010(2).[3]郑建银,梁国武.镇平县人民检察院服务企业发展的几点做法.中国检察官.2010(10).[4]胡锦波.检察机关服务企业的思考.法制博览.2013(5).------------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2

一、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

由于民营经济头戴“私”的帽子,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过去检察机关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往往是“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 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只是个别业主的事, 甚至抱有排斥思维。而谈起检察机关服务企业, 不少检察人员的定位也是局限于服务国有企业。这种情况下, 双方交流沟通较少, 民营企业对检察机关缺乏了解, 遇到问题很少主动向检察机关“求助”。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更新, 检察机关服务民营企业已实现从无到有, 逐步改进的转变。新形势下, 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检察机关必须转变思维定势, 重新审视民营经济在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报告: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1/3, 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检察机关要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 作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摒弃不公正对待民营企业的错误做法, 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同等服务。

二、加强沟通, 增进双方了解

民营企业与检察机关的双向了解和沟通是现如今检察机关发挥服务职能的首要工作, 只有了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检察机关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如何加强交流、沟通, 广德县人民检察院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加强宣传, 增进相互了解。今年来, 广德县检察院不断加强宣传力度, 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渠道报道检察工作, 增进检务公开;此外, 还编印《举报宣传手册》、《民事行政检察宣传服务手册》、《控告申诉指南》等一系列宣传资料, 利用“举报宣传周”、法制宣传等途径向群众和企业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受案方式;今年, 该院开展首次“检察开放日”活动, 邀请企业家走进检察机关, 了解检察业务, 实现“零距离”的沟通交流。二是走访企业, 聆听企业心声。该院在广德县所有乡镇和开发区设立检察联络室并派驻检察官, 将检察触角延伸农村地区, 派驻检察官的足迹以遍布各乡镇百余家大中型企业。今年8月, 广德县检察院联系广德县浙江商会和江苏商会, 与10余名民营企业家展开座谈, 征询企业家的需求, 受到民营企业家的热烈欢迎;三是设立服务窗口, 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2009年以来, 广德县检察院逐步与县内多家大型民营企业建立联系, 先后在广信集团、和威集团、森泰集团等当地大型企业设立“法律服务站”, 建立服务档案, 积极协调解决经济、劳资纠纷, 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去年, 广德县森泰集团与杭州某高校教师产生专利权纠纷, 该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了解这一情况后, 检察干警多次赴杭州进行协调, 成功化解矛盾。

三、严打犯罪, 营造法制环境

曾有企业家说:“到中部地区投资兴业, 不怕基础设施薄弱, 就怕社会治安差, 让我们对人身、财务安全不放心。”由此可见, 只有在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健全的法治环境下, 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促进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检察机关应立足自身职能, 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首要位置, 严厉打击危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 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广德县检察院联系公安、法院等部门, 把打击矛头指向破坏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黑恶势力犯罪;妥善处理因经济纠纷引发的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盗窃等刑事案件;积极查办涉及民营企业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案件。办案过程中注意妥善处理好涉企案件, 严格区分涉及民营企业的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 对民营企业的重要岗位人员, 坚持“慎捕、慎诉”, 在维护企业信誉、企业形象和不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 依法办案, 科学办案。

四、强化监督, 确保司法公正

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 检察机关必须将法律监督作为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来抓, 努力开拓法律监督的途径、方式和效果, 依法监督侦查机关应立案而不立、不应立案而立案、非法采取强制措施、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物和违法插手企业经济纠纷等违法行为。对涉及企业的民事案件错误裁判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当执行行为, 充分运用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等手段进行监督, 切实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针对少数执法部门违法执法、蛮横执法和违反程序执法的现象, 加大监督力度, 发现侵害民营经济权益的, 及时向执法单位发出检察建议,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 应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监督他人的同时, 检察机关还需强化内部监督。办理涉企犯罪时要严肃办案纪律、严守法律规定, 文明办案, 公正执法。为杜绝“人情案”、“关系案”, 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广德县人民检察院出台相关规定:严禁检察人员越权办案、违法办案;严禁干警向企业吃拿卡要, 在企业兼职;严禁接受企业赞助、接受宴请等。严肃查处检察人员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五、惩防并举, 创造最优政务环境

民营经济的发展, 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认可, 还需要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乔治.华盛顿曾经说过:“严格的执法是廉政最坚固的支柱。”对此, 检察机关要结合自身职能, 依法及时处理民营企业的举报、控告案件, 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向民营企业索贿受贿以及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坚决克服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 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权力,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不干预企业的正当经营权, 为民营企业公平有序竞争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在办理涉企职务犯罪案件时, 注意办案方法, 改进侦查手段, 谨慎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 办案过程主动听取涉案企业的意见和要求, 根据案件需要向企业反馈案件进展。结合办案大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 深入调研, 剖析发案原因, 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内部犯罪的高发、易发环节“把脉诊治”, 及时消除隐患。一是开展法制宣传。发放法制宣传材料, 展示法制宣传资料、典型案例宣传片, 引导职工和企业树立法律意识, 培养、指引民营企业和职工知法、守法;二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上法制课, 结合办理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为企业管理人员敲警钟, 做好行贿犯罪的预防工作;三是协助企业完善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套廉政制度, 健全财务、采购、供销等经营环节。及时地发现和纠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违章和违规等问题, 不定期回访、检查落实情况, 为企业发展当好法律参谋。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阐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民营企业在增加社会资本、吸纳社会就业、促进产业调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作者立足检察职能, 根据广德县人民检察院服务民营经济的探索, 思考基层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检察机关,民营企业,服务

注释

1党的十八大报告.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李怀志, 王理想.浅析检察机关如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J].法制与社会, 2010 (25) .

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篇3

关键词:服务企业;意义;对策

一、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首要职责是服务企业发展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的是经济,只有经济得到了提升,企业才能够长足稳定的发展下去。而对于社会经济来说,企业的发展是其发展的重要引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察机关在企业发展中,承担着保护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企业发展的首要职责。

在积极倡导构建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基础。而经济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1]。崇商重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大中小型企业都涌现出来,它们的发展和壮大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国家专门为此设立的检察机关这时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贯彻执行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一切的法律活动均是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建设。这些都是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首要职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是发挥职能的本身需要

个体私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其地位肯定不能与国家公有制经济相提并论,甚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也是采用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企业只是个人的事情,与国家既然没有关系,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它身上呢。但是由近年来各类企业的大力发展及其它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检察机关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协助和监督的作用。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快速发展,利用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增长[2]。检察机关必须把好关,履行好检察职能,做到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要求。检察机关应该平等的对待企业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切实有效的履行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基本职能,发挥其职能的本身需要。

二、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对策

1.抛弃成见,转变思想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检察机关习惯采用不予理睬的方式处理,这样就会让企业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法律的维护。所以要摒弃这种陈旧的观念,改变过去一贯采用的冷漠态度,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企业发展服务当中。其次,从片面理解转变为充分运用法律职能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曾经,只要一提到法律监督,第一印象就是打击和查案,没有正确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是社会法制的最终目标,检察机关应该充分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严厉打击有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其正常有序的发展[3]。最后,打击和防范并举。从过去的只是单纯的打击违法行为转变为打击和防范共同进行的新观念。打击只是一时的有效,治标不治本,只有把打击和防范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检察机关应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法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工作,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及时发现掌握有碍于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积极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通过打击和预防的结合,使检察机关和企业间能够相互了解,提高了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监管职能,促进企业经济飞速发展。

2.检察机关坚决依法服务企业发展

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任何事情都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的既定程序执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有超越法律的行为发生,不管他是何种身份,何种职位,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检察机关为企业发展服务时,也使按照法律来执行的。检察机关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适合于企业发展需要,公平、公正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对有害于企业发展、危害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等犯罪行为要坚决严厉的打击,为企业改革和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反腐工作一直是中国都在进行的工作,但是仍然是屡教不改。国有企业中经常发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事件。针对这些案件,检察机关必须认真负责,严格依法办案,有效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防止权力所带来的腐败和滥用问题。对于企业中侵吞、挪用公款、收受贿赂等案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的要加大监察力度,杜绝这些犯罪案件的发生。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不滥用职权,不徇私枉法,不收受贿赂等,坚持依法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检察机关在对企业发挥其监管职能是,一定要做到文明执法,要在维护企业声誉和不影响其正常生产运营的前提对企业发展进行监管。查案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案件情况,斟酌查案进度,切不可因为查案影响企业生产运营或重大改革的执行,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稳定。

三、结语

法律能促进国家的安定和谐,能预防危害社会发展的行为,能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使得人们对于非公有制存在一些偏见,促使检察机关在处理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大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不到法律保障,抑制了它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过去的观念,发挥热情投入到服务企业发展当中。坚决依法惩办企业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给企业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法治环镜。

参考文献:

[1]李朝阳.试论检察機关领导体制及其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

[2]曾腾.检察机关的专门活动原则探究——以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为契入点[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

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篇4

1、全体检察干警必须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观念,全面正确履行检察职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承担提起公诉、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法律职责,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全体检察干警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主义法律在农村的统一、正确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法治力量。

2、全体检察干警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围绕农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大熟悉农村情况,对农村法律政策掌握好的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形成较为固定的办案组,提高对涉及农村稳定的刑事案件的办理质量,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依法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尤其对黑恶势力犯罪、暴力犯罪、侵财犯罪以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依法从快批准逮捕或起诉,决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要把保护农村改革和发展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法打击盗窃农业生产设施、破坏农村电力、电信设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以及非法侵占他人耕地、牲畜、农业生产资料等危害农业生产的刑事犯罪,保护农村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

4、正确把握刑事政策,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对农村中由亲属、朋友、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坚持以教育挽救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对依法不应逮捕、不应起诉的嫌疑人,及时作出不予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情节较重的,也要与社会上的恶性犯罪区别对待,在处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互助的亲属、邻里关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5、加大对“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特别是严肃查办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救灾、扶贫、移民、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等工作中出现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必须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惩治,决不手软。坚决查处玩忽职守造成农村国有资产流失,破坏农村耕地、林地、水资源,以及滥用职权增加农民负担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激发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6、加大侵犯农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在乡(镇)、村民主选举中发生的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破坏选举的行为,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同时,要结合办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转变执法理念,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集体企业负责人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坚决查办,及时作出批准逮捕、起诉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有贡献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和集体企业负责人职务犯罪,情节较轻的,在法定范围内尽可能适用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

8、切实保护农村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运用检察职能,依法打击侵害集体企业负责人和私营企业主人身安全、经济利益的犯罪,依法打击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犯罪,并结合办案帮助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9、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查处或不该立案而被立案查处的涉及“三农”的案件,要及时通过立案监督进行纠正,对涉及“三农”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不公的,要依法提出抗诉或向法院发检察建议予以纠正,并跟踪监督到位。

10、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农村治安防范机制,减少治安隐患,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治安情况的调查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的基础工作,把六合区建设成南京市最安全地区。

11、通过开展“检校共建”、送法进校园、模拟法庭、“平安学校”建设、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切实规范未成年犯罪案件办理方式,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实施宽严相济、惩教并重的刑事政策,帮助失足青少年重新走上生活轨道,保护未成年合法权益。

12、结合办理案件,深入研究并积极开展犯罪预防工作,针对影响农村治安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发检

察建议,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犯罪隐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中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认真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公共权力的运作程序,强化人民群众对农村基层组织公职人员的监督。

13、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推动和监督司法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即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剥夺

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和裁定假释的罪犯)的监督考察,通过开展法制宣传、上法制课、召集矫正对象旁听庭审等形成,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认真接受监督考察,切实降低再犯罪率。

14、充分发挥民行监督职能,认真办理农村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围绕农村征地拆迁等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矛盾,做好当事人的法律宣传工作,协助农村基层组织和地方政府做好矛盾纠份的化解工作,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增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积极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15、认真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栏、赠送法制宣传书籍、开展法律咨询、上法制课、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以及在报纸、广播、电视中开辟法制专栏等多种形式,将检务公开到村、社区,在村民中广泛传播现代法治理念,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的法治观念,形成符合法治发展要求的村规民约。

16、进一步加强与农民的联系,通过设立联系点和信息联络员的形式,建立与村民密切联系的渠道,方便群众的控告、举报,通过信息联络员提供的信息,妥善解决信访案件,及时化解涉及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矛盾纠份;信访接待中,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处境、意愿,对有实际困难的,在职责范围内尽力为其解决,突出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

17、加强与农村人大代表的联系,建立与人大代表联系的制度,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向人大代表汇报检察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提出并由人大交办、督办的案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组织人大代表观摩指导重大案件的出庭公诉活动,增进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了解。

18、认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继续抓好与扶贫点新篁镇叶营村的联系工作,为该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施对叶营村五户困难村民的资助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19、积极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鼓励干警关心和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失学儿童,以及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子女入学,积极与校方联系协调,减免部分学杂费用,为他们重返校园提供帮助。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5

工作总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离不开检察机关的积极参与。我们就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如何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新时期检察工作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把检察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从检察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探讨。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检察工作新的内涵。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检察机关要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检察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不仅表现在国家政治体制、司法体制和各种诉讼程序中,而且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

权,担负着打击犯罪,惩治腐败,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理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执法为民的宗旨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涉农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实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服务大局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检察机关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检察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中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检察机关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通过创建清廉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要结合农村治安环境,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1、以维护农村稳定为着力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两抢一盗”以及“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以民主法制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安全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积极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经济犯罪案件,如发生在农村土地承包、征用、拍卖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案件;贪污、挪用农村和农业经济建设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案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导致农民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营造廉洁高效的政

务环境。三是坚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对基层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发生。四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确立捕、诉、防综合整治的工作体系,坚决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2、以促进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司法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作用,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加强与涉农工作部门的联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领域的犯罪,确保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利益。二是正确运用批捕、起诉等手段,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协调配合,稳、准、狠地打击各种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坚决制止和打击

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犯罪行为,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对危害群众安全的多发性重点刑事犯罪案件的打击态势,切实做到“惩治一人,震慑一片,教育一方”。三是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对该立案而未立案或不该立案而立案的涉农案件,要及时通过立案监督进行纠正,对涉农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不公的,要依法提出抗诉或通过其它法律程序予以纠正,积极拓宽监督渠道,保证每起案件跟踪监督到位。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6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战略部署及《通知》要求,组织机关干部走进企业,围绕构建市“211555”产业格局,切实做强实体经济、强化创新驱动、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化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提振发展信心,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打造一批支柱产业和领军企业,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在“放管服”改革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依法办理各类涉企案件,解决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信贷、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不平等限制,解决企业在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

(二)支持企业项目建设。着力帮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前期审批手续办理,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融资保障、用工用地、招标采购、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涉法诉讼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落地、投产达效。

(三)推动企业降本减负。落实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动企业降低融资、用电、物流、用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解决企业在煤、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推动和限期解决工业园区企业项目建设涉及的规划、土地、环保、消防等历史遗留的节点问题,集中精力帮助企业解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做好国家和我省各项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机制性、普遍性问题,研究制定和规范改进配套政策,营造良好惠企利企制度环境和氛围。

(六)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引导推进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广精益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七)助力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对接国内外先进企业开展投资合作和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深化与浙江企业对口合作机制,促进企业市场化投资合作,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任务分工

以行业类别划分六大类,由各牵头单位负责,继续执行原县级领导包保双停企业、领导包保重点项目企业、领导包保重点产业等工作方案,在原责任人不变基础上,县政府将选派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助企干部约60人参与助企行动,增加包保企业范围。以规上工业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商贸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企业为主,兼顾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重点企业。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助企人员名单,采取定人、定责、定时限方式实施精准对接服务,确保每户重点企业均安排助企干部。

(一)规上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由工信局牵头,配合单位:审计局、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

(二)商贸企业由商务局牵头,配合单位:卫健委、市场监管局。

(三)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由科技局牵头,配合部门:政数局、水利局、应急局。

(四)现代农业企业由农业农村局牵头。

(五)服务业企业、重点项目企业、重点产业由发改委牵头。

(六)建筑业企业由住建局牵头,配合部门: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交通局。

四、成立服务功能组及工作职责

成立“助企行动”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成员由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局,下设1个综合协调组,5个服务功能组。开展助企服务行动,定期将工作汇总情况上报市助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综合协调组。由工信局牵头,负责梳理汇总上报的企业问题,分类分发到各职责牵头部门,并调度推动各牵头部门协调解决涉企问题;

负责相关文件、总结汇报的起草;

负责协调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做好宣传报道。

(二)企业融资服务组。由金融办牵头,协调税务局、财政局、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等,负责协调解决企业投融资和投资合作方面的问题。

(三)企业项目服务组。由发改委牵头,协调工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协调解决企业注册、立项、规划、用地、建设、技改等方面问题。

(四)营商环境服务组。由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局牵头,协调司法局、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等部门,负责协调对有关部门及干部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投诉举报、纪律和组织处理、涉黑涉恶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问题调查处理等方面问题。

(五)法律事务服务组。由司法局牵头,协调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负责协调解决企业法律纠纷、法律咨询等方面问题。

(六)要素保障服务组。由工信局牵头,协调人社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局、住建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金融办、发改委、城管执法局等部门,负责协调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水、电、气、热及管网维护、交通运输、环境保障、引进人才等服务保障方面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助企行动时间从2019年9月开始,至2020年12月底结束。

(二)各牵头部门要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委派专人负责助企业行动具体工作情况的调度,及时向综合协调组反馈企业问题。县助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汇总工作情况,并上报上级助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各服务功能组接到企业问题后,两周之内给予反馈。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各服务功能组反馈综合协调组,报请县领导小组解决,领导小组解决不了的报上级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四)各相关部门选派人员包括本机关工作人员,要求选派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参与助企行动,反映企业困难时要清楚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问题不能解决的症结,要定期到企业调研帮扶,不搞花架子、走过场,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7

关键词:检察机关 践行 “五大发展”理念 司法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思想深刻、意义深远,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检察事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检察机关应自觉将新的发展理念作为重要遵循,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检察事业发展进步。

一、坚持创新发展

1.深入推进各项检察改革。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遵循检察规律,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并全面完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提起公益诉讼改革、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基层院内部整合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

2.探索推进检察工作机制创新。要扎实推进诉讼监督四化建设,[1]通过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探索开展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司法监督等方式,加强对侦查、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积极稳妥加大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力度,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法律监督效果。

3.加大检察信息化建设力度。牢固树立向科技要战斗力的理念,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手段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各项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积极适应“互联网+”战略部署,探索完善“互联网+检务”工作模式,把信息网络技术作为深化检务公开、加强司法管理、提升司法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支撑。稳步推进互联网与检察工作适度融合,在合适范围内和确保安全保密的条件下,扩大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在检察领域的应用范围,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职务犯罪侦查、公诉等检察业务工作之中,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

二、坚持协调发展

1.检律关系要协调。一要健全完善保障律师依法行使执业权利的相关机制,针对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提出意见等权利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法律规定,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更好地保障和促进律师依法执业。二要加强检察机关与律师的沟通、交流、协商、协作,进一步拓宽律师与检察干警之间的交流渠道,共同做好释法说理、息诉罢访工作。三要建立违法违规及犯罪问题处理机制,加强与律师协会、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依法惩戒律师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律师涉嫌犯罪案件的管辖及办案程序,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2.考核评价要协调。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考评体系。适应员额制改革的要求,要实行分层、分类考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的工作职责界限不清、职权特征模糊的问题,改变考核标准的行政化倾向。二要建立现代管理学理念的绩效考评模式。要将现代管理学中的绩效管理概念引入到检察机关考评机制改革中,并根据实际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业务、队伍、事务等各项工作分门别类予以量化、细化,制定各项检察工作评价标准,作为考评的标尺和准绳。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要允许撤案率在一定幅度内浮动变化,要取消对不捕率、不诉率的严格限定,要科学界定错案标准,要肯定无罪判有罪、量刑畸重的判决的抗诉效果。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考核,形成各级院、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各项诉讼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形成检察业务、检察队伍、检务保障和信息化建设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上下一体要协调。检察机关要按照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的要求,实行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要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领导关系,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支持下级;要加强各地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协作,互通情况,加强沟通,相互支持与配合;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职能作用与优势,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要促进全国检察机关结成运转高效、关系协调、规范有序的统一整体,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整体效能。

三、坚持绿色发展

1.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聚焦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污染等热点,检察机关要增强打击力度,保障 “蓝天碧水”。检察机关要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刑事犯罪,严肃查办、积极预防环保、土地、矿产、林业等行政执法环节的职务犯罪,依法严惩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步伐,认真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入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现象发生。

2.积极探索修复性司法。检察机关要坚持以司法办案促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贯彻“修复性司法理念”,以毁林犯罪案件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补植复绿”机制,创新办理环境案件新模式,对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补种恢复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减轻从轻处理,努力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挽救一个家庭。

3.探索推进检察机关主导的环境公益诉讼。针对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侵权频发、司法救济不力等问题,检察机关要从生态环境领域入手,选择环境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突破口。要建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既要与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相适应,也要坚持民事法律关系的私法属性和法律监督机关的本质属性,同时还要兼顾考虑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配置等现实可能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考虑到流域治理对环境检察机构专门化提出的挑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深化检察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形成跨行政区划的环境检察司法体系。

4.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机制。检察机关要建立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衔接机制。要紧紧围绕民行检察工作中发现的环保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同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部门协调,推动环境保护执法的创新发展。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督促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使环境犯罪案件顺利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检察机关还要同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衔接机制,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形成合力,防止环境领域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问题的出现。检察机关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个案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尤其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增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整体工作合力,增强打击环境犯罪案件的力度。

四、坚持开放发展

1.储备人才。面对开放发展的新要求,检察机关急需培养一批懂法律、懂外语、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新常态下,检察机关要加大学习培训的力度,组织干警学习领会开放发展战略,了解开放发展的深远意义,清理不符合开放发展的思想障碍,熟悉开放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基本原则,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作好应对的思想准备。要经常组织干警学习国际法知识,学习市场经济新知识,学习外语,特别是要加强对证券、期货、金融、贸易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现有人员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要注重从高校、律师中选聘人才,通过人才的传帮带,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以增强保障发展战略实施的能力。

2.更新业务。开放发展战略的实施,检察机关的业务范围会发生变化,自侦职务犯罪案件的主体身份界定难度将会加大,刑事检察将要面对一些新型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与起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也将面对涉外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识别认定、管辖、举证和证据的使用等问题。在具体业务工作中,要更加重视通过执法办案促进开放发展,既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案,维护法律权威,又要围绕先行先试工作部署,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凡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生存发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外来客商投资兴业、加快自贸区、试验区建设的行为,都要鼓励、引导和支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氛围。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开放发展重要产业和企业的案件,坚持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改进方式方法,掌握好办案时机,依法慎重使用查封账户、扣押款物等措施,坚决防止因执法不当妨害开放发展。

3.精准打击。一要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商业贿赂、制假售假等经济型犯罪,坚决打击欺行霸市、串通围标、强迫交易等破坏公平竞争的犯罪,依法稳妥处理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等涉众型案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要继续开展对虚假诉讼的专项监督活动,重点监督纠正小额投资贷款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居间造假”,涉案人员众多的“规模性造假”,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三要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为非法经营、强迫交易、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充当“保护伞”的各类渎职犯罪。四要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全面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筑牢廉洁准入门槛。通过检察机关职能的有效发挥,让客商来的开心,干的舒心,留的放心。

五、坚持共享发展

1.维护民利。要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深入开展坚决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重点查办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和农村“两委”人员,在“三农”项目、资金申报、审批、发放等环节实施的职务犯罪,优先查办犯罪金额巨大、损失严重的,涉及面广、危害利益众多的,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三类案件。检察机关要围绕脱贫攻坚工程,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依法查处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要围绕惠民政策落实、转移支付、棚户区改造、教育就业等社会建设,加大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力度。检察机关要围绕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着力查办征地拆迁、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的贪贿犯罪;依法严肃查办司法和行政执法不公背后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积极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保障民生。检察机关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重点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杀人、强奸、绑架、故意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涉毒犯罪,制售伪劣商品、药品、食品等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犯罪。要深入开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多发态势。要积极参与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依法惩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刑事犯罪,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玩忽职守、受贿等职务犯罪。要加强与公安、法院的配合,形成合力,始终保持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狠下力气解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运用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要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对与案件有关的群众诉求,主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依法解决,落实法律援助、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

3.维护民权。要积极探索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检察监督,按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适时开展行政强制性措施监督、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监督工作,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提示、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正确履职。要坚决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要切实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顽症,着力解决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

4.排除民忧。检察机关要认真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化解民生矛盾,排除民生忧患。要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注意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处纠纷。检察机关要依托“文明接待窗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下访巡访,联合接访,检察长接待日等制度,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要坚持首办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要以“检察服务站”、“检察官联络室”为平台,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受理案件为主动化解矛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注释:

[1]郭清君、周泽春、漆青梦:《湖北人大肯定诉讼监督“四化”建设》,载《检察日报》2014年2月10日。

浅谈新形势下检察机关作风建设 篇8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自身的作风如何,关系到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关系到公正执法,关系到党的形象。因此,检察机关全面把握和实践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努力抓好自身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的钢铁队伍,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加强检察队伍的作风建设。一是要联系群众。检察队伍的作风建设,根本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要公正执法。检察队伍作为司法队伍,就是要严格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事实,做到铁面无私,敢于碰硬,秉公执法,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强权所惧,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累。三是要求真务实。这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也是司法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四是要令行禁止。要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坏作风。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贯彻落实以及上级检察机关检令的畅通。五是要廉洁从检。要坚持为检清廉、两袖清风,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不越权办案、违法创收。要虚心接受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是要紧密围绕公正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评价检察的根本标准。要加强以宗旨教育和公正执法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检察人员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消除特权思想,打牢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根基。

二是要抓住实施检察改革的机遇,创新激励机制,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步提供长效动力。随着检察改革的全面推开,建设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调动检察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执法水平,推进队伍建设,已成为检察改革的重要原则。

三是要强化外部监督,广纳善言,推进检察事业健康发展。要把自觉接受监督当作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要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深化检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民主和公开程度,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任的全过程,逐步建立起群众参与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从有利于培养专家型检察队伍专门人才出发,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门性,以各类人才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队伍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五是要不断加强检察机关形象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持党对检察的绝对领导,自觉把检察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重要、重大案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服务中心,靠出色的业绩赢得党委的重视与关心。坚持人民检察为人民,积极运用检察职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积极开展检察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检察成果和检察干警的先进事迹,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是建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细化各项学习计划,使中心组、支部党员的理论学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全院干警中兴起政治业务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推动检察信息调研。第三,长期坚持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四,根据检察特点,制定检察机关内部“五好”科室评比制度。从学习制度、业务制度和检察信息等各方面细化、量化评分标准,年终进行综合评分、评优。

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作风管理机制。要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岗位的职责要求,来确定各个岗位的目标,细化标准;要建立健全程序和规则,使业务程序化、规范化;要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对干部的实绩进行量化考评,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执行制度的有效机制,检察作风建设不仅依赖制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落实,否则制度将是一纸空文。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建立教育培训激励制度,加大对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解决检察人员学习培训的学费问题,对自学考试、参加成人教育等取得法律本科以上学历的,要予以适当的奖励,对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要予以重奖。

四是建立强化外部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机制。对应公开的执法活动,明确规定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和责任人,增强检察透明度。通过多种形式推行检

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检察机关及其职能,把检察机关及干警的执法活动,自觉置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防止职权滥用,促进公正执法。二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实行外部监督社会化,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认真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三是建立开门纳谏机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察,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推动检察发展的动力。

《浅谈新形势下检察机关作风建设》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谈新形势下检察机关作风建设。Rx9

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检察机关及其职能,把检察机关及干警的执法活动,自觉置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防止职权滥用,促进公正执法。二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实行外部监督社会化,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认真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三是建立开门纳谏机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察,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推动检察发展的动力。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9

一、强化机关党员干

部的中心意识,营造搞建设、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中心意识看,总体应当说是强的,但也存在一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一原则不是那么自觉、坚决的问题。因此,机关党建工作要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就必须进一步抓好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使大家真正做到“围着中心转、盯着发展忙”。一要强化服从服务于大局的意识。充分认识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工作的中心,努力推进发展是大局,我们所有的工作包括党的自身建设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中心、服从服务于这一大局。离开经济建设中心,偏离发展的大局,既会影响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可能做好其他工作。二要强化与业务工作结合的意识。围绕中心抓党建,把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同研究部署,一同检查抓落实,一同总结评比表彰,是使机关党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善于把机关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及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三要强化讲求工作实效的意识。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最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团结带领机关广大干部、群众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促进发展。我们做决策、抓工作,一定要考虑和讲求工作的实效,多做有利于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发展的工作,少做或不做那些对工作任务完成和发展不起作用的事,在机关形成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推进机关各项事业的改革,适应不断发展形势的需要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与时俱进、永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哪个部门、单位坚持了改革,工作就发展、就进步,否则,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机关党建工作要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就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在努力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机关各项事业的改革。一要改革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仍在妨碍着经济的发展。如“官本位”、“枪打出头鸟”、“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宁可分开死、也不合着活”等。机关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有关改革政策的教育,尤其是组织一些思想大解放方面的讨论,摈弃那些妨碍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二要改革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间较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之中,一些机关部门、单位习惯于抱着传统的做法和规定不放,对经济建设上的事,不论是否权限范围,凡事都要插上一手,甚至瞎指挥;想问题、做工作,不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靠会议、文电和搞各种花样翻新的检查评比;还有一些规定明明不合理,如一些地方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各种土地税费照样得缴纳等。机关党组织应积极协助和支持行政领导,推进机关工作包括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改革,建立有限权力政府,减少会议、文电和各种评比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规定等,适应发展的需要。三要改革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从目前情况看,影响发展的体制方面,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宽、过细;审批、审核项目过多、过滥;一些可在社会公开的事务没有公开等。因此,机关党组织要积极协助行政领导抓好本部门、本单位职能的转变,精减直接管理经济的部门、单位,给企业多服务、少干预;一些能取消审批、审核的项目坚决取消,不能取消的简化程序;搞好政务公开,包括党务工作自身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的质量。

浅谈检察机关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篇10

矿产资源概况

方城县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全国最大的世界级特大型金红石矿床独领风骚。全县现已发现34个矿种,探明储量的10种。矿产地120余处,现有采矿企业95家,选矿厂3家,石子和石材加工企业30余家。白云岩储量3亿吨,滑石储量8000万吨,萤石储量1000万吨,这些均为全国大型矿床之一。从矿产企业生产证书来看,目前拥有省级开采证书的10家,市级4家,县级39家。存在不少废弃坑口,依法打击无证开采矿点的任务还十分严峻。

礦山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监督管理不到位。矿山管理涉及国土、公安、林业、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国土部门是矿山的主管部门,所在地政府负监管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技术、人员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较大,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作为负监管责任的乡镇政府,往往认为自己不是执法主体,无执法权,有责无权,疏于监管。同时,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往往局限于自己所管辖范围。这样,就形成了管理矿山的部门看似众多,但力量不集中,形不成合力,甚至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探代采、违法占地等违法无序采矿现象屡有发生,存在安全隐患。目前虽经检察机关牵头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不可懈怠马虎。

矿山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一是一些矿产品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不高,如坡头砂,易于开采,往往一台挖掘机、一辆运输车就可生产,去治理时,闻风而停,治理队伍撤离后,又乘虚而上,打“游击战”。二是受利益驱使,矿山企业千方百计找靠山、打招呼,用尽手段软磨硬抗,甚至铤而走险。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在招商引资初期,由于盲目招商,引进的一些矿山企业证照不全,规模较小,开采无序,与群众的矛盾较多,留下了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也使得矿山管理难度增大。四是管理技术滞后。如井下作业是否越界开采、坑道是否达标等问题,县乡没有充足的技术力量进行日常性的踏查和鉴定,使得有些问题和矛盾短期内得不到解决。五是极个别职能单位为了部门利益,收取费用而放任矿山无序开采,这使得矿山管理难上加难。例如,去年土地卫片执法督查中,有10处疑似违法矿点被整治到位。今年卫片执法督查中又发现6处疑似违法矿点,其中独树1个,四里店3个,拐河2个,目前正在严厉打击整治。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山生态,应包含山、水、林、空气质量、灰尘、噪音、道路、群众饮水、出行、住房等。过去,开矿者对这些大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钱赚足了,一走了之,留下的是满目疮痍,乌烟瘴气,水浑路断。有的山被挖空,矿山矿渣堆得漫山遍野;有的大量树木被毁,水被污染,青山秀水变成了秃山浊水;有的刚修的省道、县道、乡道被轧损,出行难的问题再次重现;有的灰尘弥漫,本来朗朗晴日,却变得灰白一片等等。如杨集乡七十二潭景区、七峰山景区,本来是方城的名片,但因景区附近石子厂众多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税收与开采量不成比例。矿山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国家明确规定了各类矿山的税收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应收尽收。主要原因:一是准确计量难度大,很多数据往往都是估量。二是矿山企业不积极配合,很难提供真实账目。三是有些大税种征缴困难。如矿山买卖中的几个税种征缴,由于买卖双方暗箱操作,从各种文本上找不到买卖的事实,逃避缴收。四是执法不到位,怕找麻烦等问题,使得矿山的税收大打折扣。

对策建议

矿山既是资源,更是财富。对于矿山的开采,既不能一味的禁采,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有计划、有规划,做到依法有序开采。检察机关发挥自身职能,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又是打击犯罪的题中之义,应重点把好几个“关口”:

把好“制度关”。首先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制度上完善,办法上具体。检察机关要结合办案与举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帮助建立健全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安委会定期例会、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禁止乱收费等制度和综合整治办法、矿山管理实施办法、开工复工审批办法等,逐步从制度上规范各个管理、监管单位的职能和行为,形成“人人有责任、天天有人管、矿矿有人看”的工作格局,保证矿山从入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管控之中。在检察机关内部也要树立生态经济的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保护矿山资源、服务矿山经济的相关内部制度,用制度化的手段建好服务生态矿山经济的篱笆。

把好“准入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招商引资已进入到理性化阶段,不是任何投资者都可入驻,而是有选择性,矿山经营更是如此。检察机关要协助相关审批部门做好进入企业的资质审查,实现信息共享,从投资规模、合法性上对矿山企业的入驻设置门槛。坚持做到:没有成立正式公司的不能入驻;污染严重的不能入驻;纳税信誉低的不能入驻;没有经法定程序获得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不得入驻。凡有行贿记录与偷税犯罪记录的企业一律不得入围参与矿山开发,凡是采石、碎石、坡头选沙等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一律杜绝入驻等等。这样既保证投资的规模,又保证其合法性,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政策,引进大型企业入驻,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淘汰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小矿山,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

把好“证照关”。这是关乎矿山管理成效的最重要一关。按照有关规定,凡是证照不全而生产的都属违法行为,检察机关要监督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对每一个开工的矿山企业必须首先查验其各类证照,对于证照不全的严禁开工,待手续完善后才能投入生产。在证照审查中,探矿证、采矿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基本的证照缺一不可,而且每种证照都有其适用范围,防止以探代采、以采代建。同时,坚持不定期对证照进行查验,防止证照过期生产。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厉打击。同时,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实行举报有奖制度,积极营造群防群管的社会氛围。

nlc202309021124

把好“监管关”。一要采取落实监管责任制。结合“一村四警”活动,要求各包村责任人要定期对本辖区矿山检查并做好报告。二是建立动态巡查机制,根据不同时段的工作要求和重点,经常组织配合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综合巡查,其中对矿山的巡查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巡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采取措施。三是开展联合执法。检察机关要强化牵头作用,联合国土、安监、环保、林业、工商、电业等部门共同建立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联动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定期对各矿山进行综合执法,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形成力量集中、统一行动、齐抓共管、及时有效的管理局面。四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要坚定依法打击的决心,及时向有关县领导汇报,得到相关部门支持,增强对非法采矿的打击力和震慑力。五要深挖非法采矿后面的职务犯罪,严查行政监管中贪腐渎职行为,净化矿山监管体系。

把好“生态关”。矿山开采是一项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活动,一旦管理不好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难于恢复。检察机关要明晰责任,科学谋划,把建设生态矿山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要开展调研服务决策。要抓紧开展矿山环境调查与评价,摸清盘子,了解现状,将收集到的群众实际问题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拿出矿山环境保护意见,提交党委政府参考。二要坚持开发中保护原则。向环保局、国土局等发出检察建议, 要求矿厂规划先行,在开工前必须拿出占地、修路、堆料、厂房等规划,要求做到占地合法,道路宽阔平整,料场平坦安全。另外,要着重绿化,在道路两侧等矿区能绿化的地方要绿化,企业撤走时,必须恢复绿化。三要加强舆论宣传力度。组织办案人员深入县辖区矿点数量多的乡镇,积极在矿区与周边农村进行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放宣传材料,用鲜活的案例警示人们,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把好“税收关”。打击偷税漏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一要与税务部门建立联系协作机制。联合国税局、地税局积极开展矿山税收专项治理活动,指定专人跟踪清缴进度,对清缴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依法提供法律帮助。同时要严肃查处矿山税款征收过程中的职务犯罪,在税务部门公布检察机关监督电话,对税务执法进行社会监督。二是建议乡镇政府成立协税办,抽调人员配合税务部门,征缴资源税,追缴契税、销售不动产税,把好一线关口。对那些不积极配合、不及时纳税、偷税漏税的,指派专人全程录相,现场丈量,确保足额予以征收。此外,不少矿山经营者在进行矿山买卖交易时为逃避纳税,暗地交易,实为买卖,形式却是入股。对此,要下工夫固定证据,予以追缴。三要严打偷税漏税。对于偷税漏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企业,要严肃追求其刑事责任并列入开发黑名单,绝不姑息。

几点思考

方城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比较集中。如何发挥好这些资源优势,保障矿产资源的有效和长期供给,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树立依法治矿、有序开采的理念。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无论是各级管理者,或者投资开采者,国家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政策约束。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才能管得住,管得好,使矿山企业有序合法运行,杜绝以探代采、以采代建、越界开采、无证偷采、私挖乱采、违法占地等行为的发生,形成合法有序开采的局面。同时还要做到法律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合法矿山企业一视同仁,服务到位,监管同步,不分厚此薄彼;对于非法矿山企业也要一视同仁,依法整治,绝不能对甲严厉制裁,对乙轻描淡写。

强化打击滥采、保护生态的决心。如何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生态”战略思想,是我们发展矿山经济应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开采矿山会对生态造成不同程度地破坏和影响。在此方面,我们以往有着十分沉重的教训。所以,发展矿山经济,首先考虑就是生态问题,而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对那些破坏生态严重的矿山企业,坚决拦在门外,不予准入,不予支持,不予发展;对那些合法矿山企业,也要引导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对那些既是非法又破坏生态的矿山,坚决依法关停,坚决予以打击,确保做到不以牺牲生态而获取利益。

下定拒绝顶风说情、不怕威胁的勇气。由于存在暴利,使得矿山管理存在极大难度。特别是非法矿山,大都有所谓的“背景”,一但对其采取措施,相关执法部门的上级领导或者親戚好友便会说情拉拢,一旦无效,便会通过短信、匿名信等方式相威胁。面对这些,相关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必须顶得住说情,站得稳脚跟,深明肩上的责任,清楚服务的对象。要向那些说情的领导、亲朋,讲明利害,晓之以理,绝大多数会理解和支持。对于那些威胁者,轻者不理不睬,重者由政法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采取多策并举、优势互补的手段。要坚持“疏导、堵漏、治理”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合法有序科学开采。“疏导”就是疏导投资者依法开采,服从管理,对于无证或证照不齐的,又有投资积极性的,要引导他们先完善手续,合法后按批准的规划开采;“堵漏”就是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完善相关制度,如准入制度,规定哪些情况可以准入,哪些不能,哪些可以开采,哪些不能开采等等。“治理”就是依法对非法、违法矿山进行治理,一定要下大决心,下大工夫,做到治理及时化、制度化、常态化。

(王东旭,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上一篇:2022年3月党日活动记录下一篇: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