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2024-10-29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精选8篇)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篇1

检察机关保密工作问题汇报

基层检察院是一个重要的涉密单位,有机要、文印、职侦、侦监、公诉、控申、技术、政治处等重要涉密部门和部位,保管有重要的文件资料,一旦出事就不是小事。因此,要把检察保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增强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注意保守国家和检察工作秘密。

一、存在

问题

客观地讲,基层检察保密工作总体形势较好,抓保密工作的力度较大,检察干警队保密工作的认识比较深刻,保密这根”弦”绷得也很紧。但实践中由于

多种原因影响,检察保密工作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给检察保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造成了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件定密不准。该定秘密的未定秘密,不该定秘密的定为了秘密;该低定密级却高定密级,该高定密级而低定密级;定密期限把握不当,要么过长,要么过短;定密以后,保密期过后一直不解密等等。

二是保密意识不强。有的干警对于工作中的哪些事项应该作为秘密,哪些不应该作为秘密认识不足,对于检务公开中”保”与”放”的尺度把握不准,个别干警甚至认为检察工作已无密可保,有密难保,因而思想松弛,常常在不经意中泄露秘密。

三是保密措施不严。一些干警对本职工作之外的秘密缺乏保护意识,如新闻宣传中有的加大对工作成就的宣传或一味追求宣传内容真实而间接泄密等等;局域网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防范、重使用、轻保密的错误倾向而导致失、泄密现象发生。

二、主要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形势变化认识不足。面对快速变化的形势和检察保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基层检察院形势教育抓得不紧不力,保密教育也流于形式,不系统,不经常,导致部分检察干警认识不深刻,适应不及时,保密意识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存在”基层检察院没有什么秘密”、”自己知道的,别人早就知道了,检察院无密可保”、”资料放在柜子里,丢不了”等模糊认识和麻痹思想,从而出现电话中互通涉密内容、餐桌上交换对工作的看法、办公室人走不锁门、办公桌上随意摆放密件、不经领导批准复印密件等”不经意”却极容易发生失泄密问题的现象。

二是对相关知识了解不深。一方

面,基层检察院保密工作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这些人员从事保密工作一般时间不长,没有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对保密知识的了解,主要局限于基础的东西,开展保密工作的方式也较传统,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保密知识和工作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般的保密工作人员对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掌握深度不够,知识面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丰富更新,因此相应地,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开展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就欠缺,从而使基层检察保密工作陷入困境。

三是对保密规律把握不准。保密工作规律性是指那些从根本上影响到保密工作效能发挥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既存在于宏观的领域,比如关于保密工作在整个检察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检察保密工作的性质等;也存在于微观的领域,比如检察保密工作所应当遵循的控制知情范围、控制接触程度等管理原

则。这些基本规律,有的已经被我们所认识,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当前,保密工作正由传统的以依*人的自觉性为主的管理模式向既依*自觉性更依*依法管理的模式转变。新的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保密工作人员对保密规律性的认识没有随之深化,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出现了”不适应”,从而导致了保密方向不明确。

三、对策建议

检察保密工作是检察机关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有效的方式方法很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保密法制教育。意识是行动的指南。要搞好新形势下的检察保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保密意识问题。树立良好的保密意识,重要的是要加强保密法制教育工作。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办培训班、专题辅导、集中教育、图片展览等多种方式,较为系统地开展对检察干警的保密法制教育工作,使检察干警全面了解和掌握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丰富头脑,从而形成强烈的保密意识。

二是提高保密人员素质。形势的发展对保密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高严要求,特别是在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要求保密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传统保密工作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计算机等高科技条件下的保密知识,不仅要懂得保护国家秘密的知识,还要懂得保护其他秘密的知识。从目前基层检察院保密工作人员情况看,政治思想素质比较过硬,对传统保密知识和方法了解得比较熟悉,掌握运用得较好,但对新情况、新知识了12全文查看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篇2

一、案件评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

要做好案件评查工作首先要理解案件评查制度的法理基础和现实依据。案件评查制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合法性与合理性:一是权力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检察权必然要受到监督和制约。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功能, 此种功能具有外向性, 如何针对检察机关对外法律监督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呢?案件评查则是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形式。二是现代司法理念批判性的特征决定了司法活动要在批判和反思中发展。现代司法理念的批判特征不仅要求检察官对案件审理的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作出独立的判断, 而且意味着对司法活动自身也要进行经常性地批判和反思。案件评查正是检察机关自身对检察权行使的自我批判, 其目的不是否定, 而是通过自我评判和反思使得司法活动维持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 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发展。三是司法程序化的内在特征决定案件监督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司法程序化是司法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其核心在于司法权的行使必须依赖严格的程序设置和制度构架, 案件评查制度正是以程序化的评查作为监督依据, 符合现代司法理念要求。案件评查制度的现实依据司法公正是相对的, 绝对的公正永远无法实现, 不能把刑事案件审查与司法公正相对立、相割裂, 案件评查制度正是尝试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制度, 保证有一个公正的起点。

二、当前案件评查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评查人员的临时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评查的质量。

由于每一次案件评查时的评查人员均是从各业务部门临时抽调。使个别评查人员在案件评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案件评查标准, 存在临时观点, 怕得罪人, 评查敷衍了事, 对评查的案件确实存在问题, 也不敢提出来, 或该问题应扣较多的分, 即少扣分, 影响了案件的评查质量。

(二) 案件的评查表设置不科学。

评查表的设置过于笼统, 部分评查项目偏大, 不利于准确地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一是评查表单一, 没有体现不同程序的特点。如:刑、民、自侦案件的区别, 起诉程序、不起诉程序与简易程序的不同特点的区别。二是评查表的评查项目偏大, 没有细化, 使评查出的问题过于笼统。

(三) 评查结果未建立个人案件评查档案, 没有与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

由于每次评查的案件中都能够发现部分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而发现问题后办案人员并没有对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不能从案件评查中根本纠正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问题每次评查都存在, 再者从人事管理的角度看, 没有办案件评查与个人评先评优挂钩, 不利于对办案人员的量化管理与考核。

(四) 未能设立评查人评查不当的制约机制。

评查案件的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 促使办案人员依法及时公正地办理案件。因此, 要求案件的评查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对案件进行评查。但由于未能设立评查人评查不当的制约机制, 对故意隐瞒错案不报的评查人追究评查不当的责任, 导致有的评查人员对案件评查责任心不强, 案件评查应付了事, 不能有效地保证案件评查的质量。

三、如何做好案件评查工作

(一) 建立健全专门的案件评查机构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办公室设置以来, 由于检察系统工作人员的紧缺, 导致案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挂靠于其他科室, 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 对工作开展的常态化、规范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要想使案件评查工作真正发挥实效, 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工作机构, 并至少配备二至三名品行良好、业务精通的资深检察官专门对案件管理和评查工作负责。对本院所办理的案件从实体、程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评判, 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深度和广度, 形成规范化、长期化的评查工作流程和机制。同时, 要对评查人员提供必要学习培训机会, 确保他们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业务知识, 提高专业素养, 为评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 设置合理的案件评查标准和方法一是突出质量评查的灵活性

案件管理部门对案件质量负有监督职责, 但不宜过度介入办案过程, 干扰办案人独立行使检察权, 因此一般是对已审结的案件进行检查和评议, 是一种事后监督。为便于监督管理, 突出质量评查的灵活性, 除固定的大规模全案评查外, 可以灵活、随时抽查社会影响较为重大的已审结案件, 也可以只针对单一诉讼环节已审结的案件开展质量评查, 例如已审结的审查逮捕案件, 而非得等法院判决之后再进行。

二是细化评查细则和标准。制定的案件评查标准不但要具有针对性, 同时还应全面周密、包括检察执法的全过程;既要符合法律规定, 又要有可操作性;既包含实体, 又要兼顾程序。只有细化各项评查内容和项目, 才能使评查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全面。应将评查分为程序操作、实体处理、文书卷宗三个部分, 每部分下分为若干项, 并逐项评分。

三是构建“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评查”为一体的质量评查机制。即受理案件时对移送法律文书、卷宗严格审查, 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办案期限、羁押期限等程序性问题进行监督, 案件办结后对全案进行质量评查。将案件办理的整个流程均纳入监督范围, 规范执法办案程序, 全方位、立体式对案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促进检察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三) 建立的“案件评查征询外部意见机制”

检察机关可以主动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及群众代表, 通过召开意见听取会、公开示证、发放调查表、走访等方式, 征询他们对案件办理的意见, 对各方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执法是否规范、廉洁同步进行调查, 并及时反馈给承办部门, 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四) 建立科学的案件评查奖惩机制

一是明确质量问题, 区分差错责任。对于案件在程序、实体、法律文书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按照差错程度的不同进行责任划分, 并根据《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 由案件承办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承担与其差错相适应的责任。比如, 程序性或法律文书等方面的差错责任, 除执行检委会或者领导意见导致的之外, 应由案件承办人承担;法律文书在校对、排版等方面的差错, 打印人员承担主要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申辩制度, 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对评查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并给办案人员或相关责任人员以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案件承办人员需进行自查并提交书面报告, 对被判无罪、涉检上访或被投诉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案件质量是否有差错及责任归属提出申辩意见。之后, 评查人员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和综合分析, 及时纠正错误, 并不断总结经验,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三是从惩罚性案件质量评查向激励性案件质量评查转变。惩戒虽然也是督促案件承办人提高办案质量的一种方式, 但需知案件质量评查不同于错案追究, 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监督管理, 提高案件质量, 而不是为了追究错案责任。因此,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 也应注重评选优秀案件, 对优秀案件予以肯定和表扬, 以激励检察干警的办案积极性。

摘要:案件评查是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 保证案件质量, 提高办案公信力的措施。当前通过案件评查来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是非常必要的。案件评查最重要的现实依据在于现代司法的价值目标与现行的司法体制、司法权力的运作机制现状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与张力。

关键词:案件评查,检察机关,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翟洪江.对检察机关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14 (31) .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篇3

一、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权力来源于并服务于权利,检察权也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在检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检察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应当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

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执法为民根本宗旨的根本要求。检察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法为民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我国检察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法律属性的有机统一。执法办案要走群众路线,推行检务公开,确保检察职权正确行使。

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践行检察工作主题的根本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必须理性分析千差万别的个案情况,在法律范围内,赋予公平正义更加真实的社会意义。以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处理好每一件案件,让检察工作成为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过程,增强公民与社会对检察执法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二、准确把握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人民群众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新期待。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不仅要求能够依法打击犯罪,切实保障公民人身安全,而且期待能够切实保障公民财产安全;不仅要求切实保障公民经济权益,而且期待切实保障公民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保障公民免遭现实侵害,而且期待保障公民免遭潜在威胁;不仅要求加大打击犯罪力度,而且期待能够从源头上有效防范犯罪;不仅要求确保安居乐业,而且期待促进社会和谐。

人民群众对维护公平正义提出了新期待。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做到公正处理、平等对待,而且期待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公开透明;不仅要求司法工作实现实体公正,而且期待实现程序公正;不仅要求对检察工作享有知情权,而且期待对检察工作享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要求案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而且期待案件的处理结果能够令人口服心服;不仅要求对案件依法作出公正的处理,而且期待从根源上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检察机关及时依法纠错,而且期待维护判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新期待。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检察机关有效管理,而且期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仅要求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而且期待文明执法、便民亲民;不仅要求服务大局、保证社会稳定,而且期待充分尊重人权、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仅要求常规化管理,而且期待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增强群众观念,打牢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根基。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必须持续深入地进行群众观念教育,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要把为群众解忧愁、护权益当做自己的法定义务。

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着力解决好群众诉求。检察机关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开展检察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毒品、赌博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危害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做到除恶务尽。二要着力维护民利,增强群众认同感。要高度重视、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民主权利。依法及时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特别是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就业就学、移民补偿、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中的职务犯罪,保障和促进各项富民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依法及时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破坏选举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依法及时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坚决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犯罪案件。三要着力维护民权,增强群众公正感。要进一步加大诉讼监督力度,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篇4

今年5月,中央政法委决定、高检院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省院于6月9日召开了全省检察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市委于6月10日召开了全市政法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活动动员会。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的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会议的精神,动员全市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干警积极投身到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中来。刚才,德喜同志宣读了专项整改活动工作方案,请各基层院、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重点强调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于这项活动,要不要搞的问题不需要讨论,因为这是上级的要求。但是能不能搞好,见到实效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要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高检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我认为,提高认识,就要认真地解决三个方面的思想问题:

(一)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专项整改的重大意义。姜伟检察长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对检察机关来讲不是一般性的工作和泛泛的号召,而是关系检察工作长远大计的核心问题和本质要求,不是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而是必须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抓好的刚性要求。怎样理解?我认为有四条:第一,“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三个代表”在检察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要求有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就是公正执法;检察机关贯彻“三个代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第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司法不公正、法治的权威将无法维系,人权将难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第三,“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落实科学执法观的最终落脚点。强化监督力度,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靠什么?靠公正,公正是法律的灵魂。公正是靠什么来保证,靠规范;有规范才有公正。所以,把握了“公正、规范”就抓住了执法活动的根本规律。第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检察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战略性的整改措施。对于检察机关的共产党员来说,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规范执法和公正执法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摆出来的各种问题,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不符合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要求。所以,整改就是围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这个中心来整改。

(二)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的现实针对性。现实针对性是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合理性、必要性的现实基础。就是说我们的工作中是否存在执法不够规范、不够公正的问题,问题摆大那里,就说明开展这次活动是完全必要的。姜伟检察长在讲话中,深入地分析了全省检察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具体的表现我们在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集中地反映在办案质量上,根源是执法的不规范、不公正。

执法活动中发生的这些问题决非偶然,除少量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没有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执法不规范,办案简单粗糙,案件质量不高,经不起法律检验,经不起证据检验,最终造成错案,给检察机关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最终损害党的执政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党委不会满意,人民群众更不会满意,检察机关的公信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专项整改活动,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没有理由不抓好,更没有理由说东道西,甚至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只有从执法行为入手,紧紧围绕执法办案,认真查找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切实解决案件质量不高的问题,检察工作才能不断健康发展。

(三)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专项整改是一场新的考验。全市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进一步澄清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要克服厌烦思想。使大家认识到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教育和队伍整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阶段性活动,而是以规范执法行为为主题的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整顿、规范和提高,是涉及检察工作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不仅现在要抓,今后也要持久地抓。二是要克服松劲思想。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成果推动专项整改活动的开展,做到领导力度不减,工作劲头不减,落实力度不减。三是要克服临时思想。要树立长期观念,把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落实到每个干警的日常执法行动上,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四是要克服应付思想。切实端正态度,绝不能把专项整改活动作为哪一个部门和哪几个人的事,甚至搞“几个人,几支笔,抄抄写写一台戏”,而是当作党组班子的首要职责,全员参与,人人负责。五是要克服消极思想。要打消怕挨整、怕承担责任的顾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各级领导和广大干警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以对检察工作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专项整改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不仅要立足于突出问题的解决,更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执法素质,通过整章建制,建立健全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只有抓住这个核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推进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四个贯此文来源于本网网:wmjy.net彻始终”:

(一)要把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始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强大思想武器,指明了执法工作的方向,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要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检察工作的主题和总体要求,明确执法方向,自觉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执法实践的始终,全面履行检察职责,维护公平正义。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思想上的内动力,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大力整顿执法作风,认真克服冷冲硬横的特权思想,纠正随意粗糙的工作作风,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案件质量,用优良的工作业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把树立科学的执法观念贯彻始终。离开科学执法观念的指导,执法行为就会发生偏差,执法不公正问题的发生就在所难免。要把科学执法观的培养贯彻专项整改活动的始终,坚持长期性,增强针对性,与广大干警的思想实际和执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警逐渐树立科学的执法观、合理的监督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人权意识,使科学的执法观念成为广大干警的必备素质,为规范执法行为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和观念保证。当前要认真开展“公正执法大讨论”活动,组织广大干警围绕“专项整改活动为什么要开展?怎样才能搞好?”、“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执法观?怎样才能树立‘三观’和‘五个意识’?”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警进一步领会上级精神,明确开展专项整改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具体标准,澄清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使思想与上级部署相统一,行动与上级部署相一致,目标与上级部署上吻合,推动专项整改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三)要把查摆和整改贯彻始终。这次专项整改活动自始至终就是一个查找和整改问题的过程,查摆的深度和整改的力度决定着专项整顿活动的成效。要以有深度、有广度、高质量的查摆为基础,坚持开门找、上级点、自己摆、群众帮、互相查等方式方法,对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梳理,明确整改方向;要对以来的涉检上访案件逐个过筛,实行责任倒查;要对20以来的干警违法违纪案件逐案逐人进行分析,剖析根源和危害。要实事求是,真查真摆,做到不怕揭短、不怕亮丑。整改工作要始终以省院确的四个方面20条具体问题为着眼点,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为落脚点,既不能跑偏跑粗、也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要一以贯之,扭住这些重点问题不放手,把整改贯彻始终,围绕整改抓学习,围绕整改搞查摆。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报上级院备案。整改要有针对性,属于思想问题的就解决思想问题,属于制度问题的就解决制度问题,属于案件质量问题的就解决案件质量问题。能立即整改的不能拖延,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解决或条件尚不具备的,要认真制定整改计划,创造条件逐渐整改,使整改深入彻底,成果明显有效。还要按照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整改推进的原则,系统推进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研究总结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办案流程,使检察机关的执法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从根本上制约和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问题的发生。

(四)要把提高干警素质贯彻始终。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突出了人这一最根本的因素,不是单纯就业务抓业务,也不是就队伍抓队伍,而是抓业务促队伍,通过规范化执法行为促进干警执法能力的提高。反过来,执法行为能否真正得到规范,最终取决于广大干警的法律素质和岗位技能。素质不高、岗位技能不熟的干警无论如何也办不出高质量的案件。规范执法行为,首先就要在执法能力上抓提高。因此要把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作为提高素质、强化技能、重塑形象的重要载体,坚持把培训提高贯彻始终,向教育培训要战斗力,要规范化,要针对不同岗位的执法工作实际,抓紧制定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岗位培训和练兵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干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实际能力和本领。

三、注重实效,狠抓落实

这次专项整改活动既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深化,也是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战略性举措,更关系到为期三年的规范执法行为活动能否起好步、开好局。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中心任务,是各级院党组的首要职责,是“一把手”工程,党组和“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项整改活动的成效。因此要把专项整改活动纳入院党组的重要日程,“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负总责,为党组班子和广大干警作出表率。要确定一名领导同志,拿出主要精力具体抓,负专责。党组一班人形成合力集体抓,落实“一岗双责”。要建立精干高效、上下对应的办事机构,负责专项整改活动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整改等具体工作。办事机构要做到“四专”,即专门班子、专门人员、专门职责、专心工作。抽调的人员政治上要强,业务上要通,工作上要到位,使专项整改活动真正推得开、搞得活、落得靠、见实效。对专项整改活动领导不力,突出问题解决不好,涉检上访多发问题没有明显改观的地方和部门,年终考核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要按照高检院和省院的总体部署,精心制定总体工作方案,详细编制每个阶段工作推进计划并抓好贯彻落实。要层层落实责任,明确任务,谁的问题谁领,谁的责任谁负,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使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形成并坚持党组统一领导、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办事机构牵头抓总、重点部门积极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要坚持一段一部署、一段一检查、一段一验收、一段一总结,围绕总体部署分段推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动专项整改活动逐步深入。

(三)强力推进,不断深入。当前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教育整顿活动,涵盖了检察工作的主要业务和方方面面的工作。既有对现实突出问题的整改任务,又肩负着探索总结执法规范化建设思路的长期使命,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我们虽然有做好工作的良好基础,但缺乏开展这项活动的专门经验。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执法一线,深入到具体的案件中,围绕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指导专项整改活动深入有效开展。要从检察工作的长远大计出发,不断总结规范执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摸索总结配套的长效机制,推进检察改革工作积极稳妥进行,不断推动执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广大干警是执法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做好专项整改活动。二是要加强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抓典型是重要的领导方法,典型抓得好,就能以点带面,盘活全局。要培养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用典型的辐射示范作用指导专项整改活动。要确定示范院,加强培养,使其在专项整改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能趟出路子,做出榜样,以其示范作用带动全省检察机关专项整改活动的全面健康开展。市院的班子成员还要从基层检察院中确定专项整改活动联系点,经常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要重视其他方面典型的培养,不断总结推广有益的经验,指导推进各地的整改工作。三是要加强宣传工作。要重视并做好舆论工作,对专项整改活动进行必要的宣传,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要集中宣传组织推动的情况,集中宣传执法规范、执法公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集中宣传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集中宣传检察机关经过专项整改后的新气象。同时,也要选择因办案不规范而导致的涉检上访案件特别是冤案错案,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作风、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广泛开展警示教育。

同志们,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全市检察机关和广大干警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不断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开创全市检察工作新局面而做出新的努力。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篇5

关于贯彻落实XXX在XXX参观汇报

会议精神情况的报告

XXX月XXX日,参观汇报会在XXX召开。XXX在会上做了关于XXXXXX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的精彩报告。

XXX月XXX日,我院召开了全院干警大会,将会议精神学习传达提纲印发各科(室),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要求全院干警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检察工作方针和检察院工作思路,按照“多办案、办好案”的要求,切实抓好办案工作,号召全院干警要以会议精神为指导,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服务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检察工作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在继续强调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建设的同时,全面发挥维护国家安全、化解矛盾纠纷、打击预防犯罪、管理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的职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部工作的重要目标,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的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增强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树立主动维护稳定的观念,加强调研分析,结合XXX工作实际,与公安机关、人民法

院密切配合,以常态打击与专项斗争相结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执行从轻、减轻、不起诉、缓刑、社区矫正等规定,依法制裁民事经济活动中的欺诈行为;认真处理涉法上访问题,并做好耐心的事理解释、心理疏导和法治引导工作。检察机关在履行批捕、起诉、控告申诉和法制宣讲等职能中,都要牢固树立打击为了服务、打击不忘服务的工作理念,都要为服务创建和谐XXX工作有所作为。

二、服务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平、公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检察机关服务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检察工作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就是要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主要抓好打击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集中查办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活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要积极参加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打击金融诈骗、偷税漏税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积极支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依法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

二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命财产安全,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检察机关既要通过履行法定职责打击这类违法

犯罪现象,又要通过办理案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管理规定,健全工作机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让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最大化,真正感受到发展环境的宽松和安全。

三是完善与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推动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依法查处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移民补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出现的侵吞、截取、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改革发展成果。让国家政策、措施承诺规范、有序地执行和兑现,树立地方较好较高的社会信用度,为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更大更强的项目营造好环境。

三、服务创建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良好的政治秩序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根本保障。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抓好查处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监督职责履行。

(一)从法律上查处职务犯罪。一是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营造公平、规范、有序、廉洁的政务环境。二是加大对侵犯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保障外来投资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增强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三是加大对外来投资者涉讼民事、行政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保障其合法权益。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的监督属于事后监督,其监督程序较复杂、漫长,而外来投资企业通常涉讼的领域多在工程承包纠纷、民工劳动合同纠纷、招标

投标纠纷等方面。鉴于此,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必须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变,及时了解纠纷的起因和发展态势,通过检法两家的工作协调来及时化解矛盾,通过建议和协调工作来寻求争议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入司法救济程序的可能,节约司法资源。同时,对已进入司法救济程序的民行案件依法进行检察监督,既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维护法院判决的司法权威。

(二)从法律上预防职务犯罪。检察机关专门成立有职务犯罪预防机构,从事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当前,预防工作要积极推动建立有关单位参加,检察机关主导,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要着眼于保护干部和服务发展,着重探索和建立四个方面的制度机制:一是职务犯罪风险评估制度,对那些职务犯罪易发高发领域和行业,对那些群众满意度不高、反映强烈的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要结合举报材料、工作效果等因素进行是否可能有职务犯罪的风险评估;二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协作制度。建立检察机关与相关行政机关的线索移送与协查制度、信息交流与情况通报制度、预防宣传教育和监督制度、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合力;三是检察建议警示制度。对管理制度明显缺位、管理松散、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单位或有职务犯罪苗头的单位和职务犯罪频发的单位,检察机关向其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整改并回复,同时向主管部门或领导通报情况,以示警示。

(三)从法律上监督职责履行。对公职人员履行职责进

行法律监督。这实际上是职务犯罪窗口前移的问题。要根据有关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力运行程序、履职到位情况、工作成效和群众反映等情况,分别采用建议、警示、纠正、查处的监督方式实施监督,最大限度地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

检察机关个人工作总结 篇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坚持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推进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进一步深化,靖宇县检察院党组开展了“面向农村、走近农民、关心农业“走访活动。并于9月14日-18日,检查机关人员分别对***、***、***、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活动,与基层同志开展座谈会。就检察机

关与“三农”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此次走访活动,我们检察人员加深了对三农问题上的认识,同时和群众拉近了距离,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此总结如下:

一、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检察机关从法律监督的高度,为他们提供利益保护

立足自身业务,寻找与农民的接触点,使法律监督具体化,拓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新空间。这是广大农民所迫切需要检察机关为他们做的实事。如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的事时有发生,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加大打击力度,使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再受侵害。涉农案件检察机关应予以观注,带有普遍性的案件,可以追踪监督其处理的全过程。

二、保护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检察机关进一步优化法冶环境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是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检察机关可以延伸法律监督服务的空间,与外地检察机关相协调,通过大的检察体系来维护农民工在外的合法权益,优化他们发展经济的法冶环境,为他们增收提供法律保障。

三、帮助农民快速提高法律水平,检察机关有拓展工作的空间。

农村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存在着差距,农民个体的法律水平参差不齐,在依法治乡(镇)和农民知法、守法上都迫切需要法律知识的进一步普及提高。希望检察机关结合检务公开,加大宣传普法力度,真正把法带到农民中间去。

四、解析农村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农村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热点、焦点、焦点问题,如:税改后税额降低,反而加大了征收工作的难度;农民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市场农业;如何在农产品销售环节上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优化各地经济发展环境,有效打击已有抬头或正在萌芽的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现象;山林、宅基地纠纷、交通事故、移民搬迁等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潜在因素应如何对待等诸多问题。我们检察机关会有所选择地解析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基层党委、政府和农民提

检察机关工作汇报 篇7

根据现代刑事司法非刑罚化和刑罚执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作为非监禁刑的一种行刑方式,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适用形式和适用比例必将呈现扩大的态势。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以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都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和规范,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 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实行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

在西方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起步较晚,还没有正式统一的法律法规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规范。但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行使检察监督权是符合宪法及法律精神的。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有违法情况时,应通知执行机关予以纠正。”《通知》第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地进行。”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检察机关享有对刑罚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权力,具体包括对监禁刑的监督和对非监禁刑的监督。其中,对非监禁刑的监督就是指对监外执行活动的监督,即对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等措施实施的监督,包括非监禁刑或监禁刑替代措施的适用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决定和批准机关是否按法定程序作出,执行机关是否对生效裁判和决定的内容依法实施等,并对发现的违法情况通过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予以纠正。

2 现阶段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实行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制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法,也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实践中,主要依据《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通知》等的原则性规定,致使在实际工作中,监外执行检察监督缺乏可操作性。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检察机关有权对刑罚执行进行监督,但具体对社区矫正这种执行方式,检察机关依据什么进行监督,如何对社区矫正进行监督,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2)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机关,导致实际操作中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纷繁复杂,使检察监督更加困难。我国《刑法》规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监外执行……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缓刑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管制、剥夺政治权力……由公安机关执行”,若罪犯在假释中违反规定,由“公安机关提请法院审核裁定”。可见,在未实施社区矫正以前,公安机关是非监禁刑的执行机关。在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践中,则是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真正承担起社区矫正任务的是各地区司法局下设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而公安机关则是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这种刑罚执行主体多元化的状况,导致了检察机关监督对象的不明确,不利于刑罚执行权的有效行使,也影响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展开。

(3)检察机关的监督手段单一、非强制性和介入机制缺位,影响了检察监督的效果。检察机关对于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采取提出检察建议或发出违法通知书的办法来纠正,但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没有强制力,所以执行机关很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对此,法律又没有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导致监外执行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威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4)检察监督的观念陈旧,对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保障不足。社区矫正的实施容易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和社会控制网络的扩张。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一方面通过对矫正对象一定人身自由及政治权利的剥夺或限制,保证社区矫正中刑罚的惩罚性,实现特殊预防;另一方面没有准确把握社区矫正的非监禁性,没有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引入社区矫正监督领域。当前,由于重刑观念或无明确法律依据,或人员配备、经验不足等原因,检察机关未能及时对侵犯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现象进行监督纠正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3 完善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实行法律监督的措施

(1)制定专门的法律,完备社区矫正监督法律体系,加强对检察监督权力的保障。制定一部统一的《社区矫正法》,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检察机关行使社区矫正监督权的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检察机关的监督流程、监督对象、监督手段等,同时赋予检察机关监督的权威性,在被监督对象没有限期纠正违法行为或及时将纠正情况反馈给检察机关时,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违法处置权,比如罚款、限期整改或者直接由检察机关强制执行等。

(2)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明确检察机关的监督对象。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但在当前执行主体多元化、责任分配不清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监管不力的情况,很难划分责任,追究更无从下手。因此,应该成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局或者社区矫正委员会,以保证检察监督的顺利进行。

(3)提高检察人员的职业素质,打造社区矫正的专业监督队伍。注重检察人员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的提高,充实业务骨干,改善年龄结构,以“工作流程”的方式规范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明确社区矫正检察人员职责权利,建立健全监督岗位责任制。加强社区矫正监督的组织建设,条件成熟时,设立社区矫正派驻检察机构,实行常驻或巡查社区矫正检察机制。

(4)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首先要严格审核非监禁刑的适用条件,严把入口关,防止不符合条件者进入社区矫正程序。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确定的,即依法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予监外执行等五种罪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被判处缓刑或予以假释等刑罚的,检察机关应当予以纠正,把好社区矫正的入口关。防止非监禁刑的不正确适用和过度使用,防止社区矫正被滥用为权利寻租的工具,避免社区矫正中腐败现象的滋生。其次要加强矫正中的监督,防止矫正流于形式。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每个衔接环节都要进行监督,对刑罚变更执行实行同步监督,将监禁刑变更为非监禁刑的情形作为检察机关监督的重点。最后还要加强矫正后监督,防止违法解除矫正。矫正对象被解除管制、恢复政治权利、假释期满、缓刑期满之日,应由地区矫正机构向矫正对象居住地群众公开宣布。检察机关应检查并防止提前宣布、逾期宣布、不宣布以及不向矫正对象发放期满证明书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5)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推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现代化。合理利用高科技成果解决检察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检察机关加强检察人员信息技术培训,推广网络化办公。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执行信息网络中心,并完善相应的责任制,促使社区矫正各参与机关及时录入社区矫正信息和变更执行信息,保证信息网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检察机关对其享有当然的法律监督权。并且, 这种监督应该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始终, 包括入口的监督、矫正中的监督和出口的监督。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应当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分工负责, 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 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刑罚依法执行, 依法维护社区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 防止其重新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恩慈.论社区矫正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 2004, (4) .

[2]吴蓓, 张平.论我国社会矫正检察监督的问题与对策[EB/OL].法制网.

[3]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J].法学, 2005, (9) .

[4]黄从中.浅谈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问题[J].安徽检察官.

[5]余庭发.关于中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EB/OL].西部法制网.

[6]马会海.浅议社区矫正中的检察监督[J].天津检察, 2010, (3) .

[7]杨殿升, 张金桑.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检察机关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初探 篇8

关键词:检察机关;党建;队伍建设

近年来,南安市检察院以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为重点,针对该院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深入调查研究,2011年,提出创新机关党建工作,以党小组为单位联系服务基层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制约和影响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因素

1、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不够。部分领导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抓实检察业务工作,放虚党建工作;大多数检察人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务虚思维、惯性思维,甚至把安排到机关党委工作或是负责党建工作认为是“没前途”、“抬不起头”;有些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创新党建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2、党建工作对检察人员的制约力度不够。党建工作没有形成日常抓、抓日常的工作机制,较多是在年终时对单位进行考核,对党员干部个人来说没有压力,而考核标准比较虚,材料准备成了关键,与日常工作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党建工作被看作是机关党委、党支部成员的工作。

3、党建工作融入检察工作的载体缺乏。检察事业改革以来,创新工作提上日程,而部分党务工作者的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停留在政治学习、缴纳党费和七一党员活动日,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大大减弱。

二、新形势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办法和途径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要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学习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在广大检察干警中牢牢树立起党的宗旨意识,使广大干警自觉将党建工作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进一步注重宣传。要把党建工作和检察工作、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全,加强党建工作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知晓度。该院集中一个月开展“公正司法为人民”集中宣传活动,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及检察工作实际,依托团支部,以青年干警为主体开展多项宣传活动,如下基层开展学雷鋒慰问困难户、法律咨询等活动,激发了干警立足本职,忠诚履职,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进一步统筹资源。以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以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先进基层检察院等为载体,统筹党建工作资源,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加强协作共建。该院充分利用“南安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平台,组建青年干警警示教育讲解团,从党的反腐历程、党纪国法、光辉典范、典型案例等多角度引导和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反腐拒变能力。通过讲解,使广大青年干警也得到自我教育。

四是进一步改革创新。要以新的理念探索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以党建服务质量、强化行动落实为突破口,提供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人文关怀。如该院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在南安检察网上设立专栏,集中发布近年来该院在深化检察改革、执法为民以及平安创建等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精心打造覆盖范围广、服务功能强的党建工作新平台。

三、创新党建项目,扎实推进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

该院现有检察干警117人,党员107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91.45%。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院以党小组为基本服务组织,以检察官党员干警为基本服务骨干,划分26个服务基层党小组,分别挂钩该市26个乡镇,实行定人、定点、定期联系制度,将检察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去,创新开展服务企业二次创业、社区矫正、法制宣传、检调对接合力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等党组织服务基层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确实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一是大力服务企业二次创业,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和上级院部署的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精神,制定《南安市检察院党组织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实施意见》,26个党小组分别联系和深入乡镇企业十余次,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协商协调、排忧解困等工作,了解企业的涉法需求和工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问题,在检调对接工作和检察环节中给予帮扶,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制度及管理漏洞,发出检察建议12份,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和解决涉法问题。形成调研材料《反映民营企业现阶段经营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最高检领导专门作出批示。

二是延伸检察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26个党小组在运作实践联系和服务基层工作的模式中,及时掌握社情民意、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涉检情况动态、农业农村农民诉求等。该院陈凤华检察长亲自带领第一党小组深入康美镇,专程走访三户挂钩困难农户,分别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支持助学帮扶资金共2.7万元,帮助其家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等。各党小组在开展检调对接工作中,着眼社会矛盾化解,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托乡镇司法所、镇村组、人民调解组织等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组织,形成公调、检调、诉调、访调和纪调的互动推进,共同促成当事人就案件中的民事责任和解息诉,截至日前,已对46件案件59人进行调解,成功调处33件39人。

三是社区矫正帮教维权并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各党小组牢固树立和谐、理性、和平的执法理念,强化对社区矫正罪犯的法律监督,探索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执行和监督的工作体系。各党小组在工作实践中,社区矫正和帮教维权并举,形成“一案两报三帐四接触五帮教六维权”的123456管理模式,党小组通过与各检调对接单位互动,共同做好矫正对象的帮教和维权工作,防止其重新犯罪;同时,各党小组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和谈话谈心活动,及时掌握矫正人员的合理诉求,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今年来,该院党员干警共参与监督社区矫正对象652人,其中缓刑492人,剥夺政治权利64人,假释73人,暂予监外执行23人;对执行管理不依法、不规范、不严格等现象加强监督管理,共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27份、检察建议书18份,均得到纠正和落实。

四是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升队伍综合素质。该院45名优秀党员青年干警自发组成15个宣讲小组,结合实际编写法制宣讲教案45份,足迹遍布全市26个乡镇、19所中小学、3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法制宣传进村进校进企业,突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讲、法律咨询、心理辅导,提供热线电话、QQ、电子邮箱等信息,已开展法制宣讲26场、发放联系卡560张,开展网上及现场法律咨询130多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2万多人;深入公安、税务、银行、移动公司和民营企业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讲31场,社区矫正对象专题讲座2场,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观我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52次;深入该市五台山、罗山两大国有林场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受到全市各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学生、教师、群众、服刑人员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何宗义.当前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6).

[2]尹晋华.推进检察队伍建设健康发展[J].人民检察.2007(1).

上一篇:诗意唯美的励志语录下一篇:9月份开学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