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2024-10-10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共12篇)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篇1

伴随着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的逐步推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日趋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检察事务的工作效率, 但其安全性和互联性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如何在检察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可控性、完整性、可用性, 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 在检察机关设计建设涉密网络时, 必须严格按照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规范执行, 建立起安全可靠实用的防护网络, 从而从技术层面防止检察机关信息泄露, 让网络技术在检察机关中发挥更大作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产生的数据信息不受到偶然或者恶意的一些原因造成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的破坏、泄露、更改、删除, 保障系统可靠正常运行。

计算机信息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说是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密码学、信息安全、应用数学、信息论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2检察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

检察院网络信息系统在检察业务中所要处理的信息都涉及到保密和限制信息, 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安全策略和实施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网络保密管理: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实体, 一般采用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对信息划分访问权限设置层级, 网络系统根据身份权限控制对不同信息密级的访问。此外建立网络保密安全体系, 切实加强信息化保密建设, 提高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 广泛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水平, 防止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泄密也很重要。在检察机关统一的应用平台上集中处理所有涉及的数据处理问题。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建立长期有效便捷的安全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所涉及的安全问题, 建立长期制度防范安全隐患。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手册, 明确检察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要求,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范。有效划分已有网络, 严格隔离外网内网, 划分安全域和子网, 建设可信化程度高的网络环境。集成网络各环节, 整合防火墙、入侵检验防护、审计审查、杀毒软件等技术环节, 构造起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保障物理安全管理:对于传输介质及网络设备进行保护和管理, 制定机房和网络硬件相关标准和制度。保障物理安全就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器、传输介质、交换机等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认为损坏、自然破坏, 因此制定对设备的安全性指标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尤为重要。

3检察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检察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病毒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繁多的网络病毒威胁着计算机系统。它们导致网络效率低下, 数据和程序被破坏。检察机关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 事务多, 应用复杂, 用户权限安全性高, 对访问机密信息, 篡改数据等病毒程序防范问题要求高。

网络系统漏洞问题:网络系统大多注重对来自外面侵入的防护而对于内部针对网络设施和系统应用服务的攻击关注较少, 这样很可能造成网络服务不可用、数据篡改泄密。网络软件自身的缺陷也造成一些恶意人员通过“后门”窃取涉密信息, 造成后果不堪设想。

设备安全问题:设备安全是指存储介质或者通信、系统介质层面上对信息安全的防护, 如通信线路、光纤、局域网造成破坏造成的网络故障和泄密问题。

4检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解决途径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多次发文要求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明确内外网物理隔离, 如需信息交互必须采用涉密设备等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网络信息保护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并严格落实。制定检察网络操作安全制度、设备安全制度、机房巡查制度、安全操作制度、密钥安全制度等。

加强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防护:网络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核心, 也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

(1) 网络权限控制:网络权限控制是指用户被赋予一定权限, 从而能在网络中执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它不仅限制了访问系统资源的用户, 也能随时对非法侵入进行拦截。针对检察局域网进行合理的安全边界划分, 对不同的网络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针对用户口令的识别和账号的检查也能提高网络安全。

(2) 网络服务器安全:网络服务器可以允许一系列网络交换、数据通信服务, 用户通过服务器可以共享网络资源。通过检察网络服务器可以实现对涉密软件客户端的安装和卸载, 也可以监控整个网络的安全运行。网络服务器的安全设置包括用户口令设置, 防止非法用户对重要数据的修改、删除等操作, 限制非授权访问。

(3) 网络防火墙保护:网络防火墙是要隔在网络内部、外部之间的一个安全控制软件, 它可以实现对访问的监控和服务的审计控制。通过防火墙可以实现网络监控防止外部入侵, 从而保护网络不受攻击。目前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防火墙、双穴主机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等。

(4) 外部入侵检测监控:虽然防火墙可以抵挡绝大部分网络威胁但是对于内部的攻击却无能为力。因此动态监控网络数据, 遇到入侵时及时作出相应响应显得十分重要。检察网络入侵检测可以对非法网络访问起到预警和拒绝作用, 从而保护信息网络的安全。

(5) 网络信息加密保护:对数据加密可以保护检察内网的信息安全。

(6) 网络病毒软件防护:使用网络防病毒软件, 统一对病毒库升级, 实现对检察内网的保护。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检察机关信息化发展对网络安全的需求, 必须从各方面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以网络安全为课题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桂小林.网络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08) .

[2]何小虎.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3) .

[3]周波.网络安全工程的实践与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06) .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篇2

2008/1/8 9:19:00

来源:信息化建设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核心提示:一是始终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的由检察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了调研工作,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多次进行符合工作实际的需求调研,及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全新动力,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移植于检察工作之中,难以避免经历曲折上升的轨迹。在这一类似生物演进的过程中,涉及到观念趋同、管理策略和探索实践等一系列和谐融入问题。笔者亲历杭州市西湖区的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过程,深感基层检查机关如何驾驭好信息化这一股新生力量,形成工作中正和共赢的格局,诸多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西湖区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践

自2003年来,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的信息化工作立足为办案服务,不断强化科技强检效能建设,先后开通了西湖检察因特网站,开设网上密码举报,加强检察功能宣传;对全院的网页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实现信息共享与办公自动化;强化办案管理系统,分布实施业务科室的全流转;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完成看守所特审室建设、本院特审室数字化改造、三级网联网工程、与区政府实现联网、及本院局域网与监所检察室联网等项目,使全院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开展科技强诉工作,支持多媒体庭审共40余次,制作案件办理标准化模块和证据保全等工作,促进公诉效率提高;不断强化干警科技素质,使45岁以下计算机二级证书取得率达到100%。这些举措使全院的科技强检效能不断提高,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6年4月,在西湖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检察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该院制定了《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2006-2008年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规划书》,就未来三年该院大楼网络信息、办公自动化应用、刑事检察业务应用和侦查指挥应用等系统的十余个建设项目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规划。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施工,各项目正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取得良好功效。部分项目如标准化信息中心、庭审业务综合应用系统、多功能文印中心受到上级检察院的好评,吸引了包括安徽省检察院在内等的多个兄弟单位前来参观交流。

分析西湖检察院今天的信息化建设成绩,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是始终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的由检察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了调研工作,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多次进行符合工作实际的需求调研,及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依据;院领导现场办公,及时做好各科室间的协调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可预测的问题;院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信息技术,改变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明确各部门应用责任、召开信息化应用演示会等方式,强化干警的信息化应用意识,逐步推广信息化应用。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提高应用效益,必须加强对各类要素的有效整合和系统集成。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检察业务中可以向社会公开的资料在网上公开,利用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直接的电子检务工作方式。其次是运用市场机制、依托科技企业,大胆开放与协作,本地化开发的各类软件。再次是加大科技人才的建设力度。西湖检察院在大胆引进人才的同时,在全院挑选有志向从事科技工作的检察干部到技术部门工作,增强了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内在活力。三是强化培训,全员参与。为使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西湖检察院全员参与专业知识培训,打了一场信息化建设的“人民战争”:一是针对全体干警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现状,专门组织全体干警分批、分期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将计算机专业人员定期送到信息化建设搞的好的单位学习、交流,以点带面。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检验干警们的学习效果,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如在局域网上建立论坛,为干警提供广阔的业务、思想交流空间;利用“检察长信箱”,从网上征求广大干警的意见和建议;检察长利用多媒体讲党课,讲解“目标量化考核责任制”,向人大代表、特约监督员汇报工作,从多方面激发检察干警的学习兴趣,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现代化工作气息。

当前检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西湖检察院实施检察信息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是认识不一致。科技强检是强调通过加强检察机关的科技进步,特别是检察信息现代化建设,为提高检察工作的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是新世纪发展检察事业的一项重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但是,有些人只是将信息化简单理解为“拉根网线、配台电脑、用套软件”,希望借助一套信息化系统,全面解决组织机构中的问题,忽略了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二、经费保障难。有些检察院经多方争取,基础设备和技术装备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所投入的经费渠道主要靠特别政策的倾斜,如临时追加财政拨款,争取上级的补助等非常渠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靠勒紧裤带,从“牙缝”里挤、从“车轮”下省出的钱来实现的。一旦这些特殊倾斜政策取消,将会直接影响正常的建设进程。

三、办案的科技含量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高科技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而目前有很多地方谈到的“科技强检”,大多只是在办公设备和办案流程的框框里打转,真正用于侦查犯罪和审理案件的高科技设备并不多,侦查技术设备的改善等方面做得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办案大多是传统的一张纸,一支笔的原始办案方式,对于那些不断增长的智能化、隐蔽性高的犯罪案件的查处,就显得无能为力,无从下手。

四、决策不定,权责不明。目前检察系统对负责领导信息化建设的机构模式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实际上是落在了技术部门的肩上。但由于专职技术部门在各院大都还未成立,且其过去技术的主要职能是司法鉴定等检察鉴定性工作,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职能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明确,因此,检察信息化在决策层面上缺乏权威性支持,这也是信息化建设中执行难问题的根源所在。

五、人员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人员职务职级制度并不能够适应检察信息化形势的发展。在其他部门,各大行政机关早已完成了作为信息化建设主力的信息技术人员行政职级、技术职级并行发展的“双轨制度”,而检查系统还未能实践。仅从近两年政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就可以清楚看到:不论是网上审计工作(审计署)、网上税收工作(税务局)、网上追捕工作(公安局),网上人员管理(公安局),网上违章查询(交通管理局),还是在其内部的管理与运作,其先期投入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不仅更有效地服务了人民群众,提高了这些部门在社会中的形象,而且也促进了工作的效率。相比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检察信息化发展确实已显落后。

当前检察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

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和避免这些现象,保证检察信息化之路愈走愈宽,愈走愈强,首先澄清模糊认识,明确应用是检察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设备绝不等于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信息共享是检察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当前,检查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在于:

一、正确定位,充分把握检察技术工作方向。检察技术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业务工作,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发现、提取、固定各种证据,以揭露犯罪、证明犯罪、制服犯罪。对涉案技术性证据审查、评断是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民检察院离不开对证据的审查、鉴别和运用,包括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专门性技术证据的审查。如果没有这些手段,或者这些手段很弱,便很难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

二、保障技改经费的投入。检察信息化工作中的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维护和修理也同样需要很多经费。这一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检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尽快制订科学的经费来源渠道,保障检察机关技改经费的投入,以确保检察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三、搞好规划,制订不同的等级和技术设备量化标准,加快建设步伐。在搞好科技强检基础工作建设的同时,上级检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强检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和督促做好科技强检工作的力度。上级检察机关根据下级院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以及人员多少,做出相应规划,制订不同的等级和技术设备量化标准,以及不同的时间段,要求各检察院对号入座,按等级、标准和时间开展工作,加快步伐。

四、针对领导组织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检察信息化发展中对信息化领导组织结构应有明确定位:即本着立足于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检察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信息化的发展;严格根据客观实际,深入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问题。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之构建 篇3

摘 要:根据高检院《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目前各级检察院高度重视,纷纷试点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积极推进案件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使这项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机遇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现状;挑战;构建要素

新世纪,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将先进的信息科技应用于检察工作之中,更是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的重任。本文结合检察办案实际,就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构建作初步探讨。

一、信息科技发展为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注入了新鲜活力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主要以手工操作、纸质登记方式进行。其弊端在于:①缺乏统一管理。案件自受案、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判决直至结案,均由业务部门独立登记,分散管理,以致经常出现各部门案件统计数据不一的现象。②流程监控缺失。因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以致难以全面掌控某个案件流转及办案进度。③质量管理受制。由于案件质量主要通过承办人汇报,主诉检察官、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的审核来控制,以致比较注重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缺乏对案件质量的事前预测和事中矫正,难以实现质量的动态实时管理。④办案信息滞后。必须通过各部门每月办案报表汇总,才能了解整体办案信息。

综上,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上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既直接影响领导对办案动态信息的及时把握和准确决策,也制约了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检院关于“全面实施科技强检战略”尤显重要,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亦势在必行。

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其挑战

所谓案件管理信息化,即是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案件流程监控、办案预警、质量考核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

根据高检院《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目前各级检察院高度重视,纷纷试点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积极推进案件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使这项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机遇期。现行案件管理信息化的运作方式主要是:

(1)实行网上统一受理案件、登记和分流,对违反法定程序、办案流程的案件可以做到提前预警,使办案全过程透明化,实现了对办案全程的动态监督。

(2)全面监督各诉讼阶段,对案件在立案、批捕、起诉、出庭支持公诉等不同阶段的法律文书及案卷归档等办案工作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实体审查和程序审查,掌控辦案质量与程序规范,更好地畅通各个环节的转承衔接。

(3)完备信息统计功能,可随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制作全面及分类反映案件特征及办案情况的报表。

案件管理信息化不仅颠覆了过去手工操作、纸质登记的运作模式,也弥补了传统的案件管理缺陷,实现了“实体管理”向“实体、程序管理兼顾”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有效加强了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促进了执法办案规范化,提升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二是应用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办案离不开法律文书的制作及各环节的审批程序,而案件流程管理则须始终贯串于办案全过程,即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对这些工作节点进行必要监控以引导和规范办案活动。

三是信息资源还有待于实现共享。完整的刑事案件流程应当起始于立案、止于法院判决。因此,加强案件在公安、法院以及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沟通与链接,成为案件管理信息化的必需。现行通讯软件虽可以配合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检察机关内部实现案件领取通知、期限提示、案件情况讨论等功能,并与承办人的手机绑定,以保证信息的送达,但因案件信息资源只限于检察系统内部,以至还不能实现公检法三机关之间以及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完全共享,并难以令人充分感受到案件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

三、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之构建要素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科学构建应包含以下主要要素:

1.领导支持要素

案件管理信息化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完善,首先需要各级领导从检察事业整体发展的大局上进行资源协调和战略部署,并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倾力支持。高检院已计划开发全国统一的案件管理系统,我们则必须在数据格式的通用性方面为今后数据的转移和导入做好充分准备。随着案件管理机构职能的加强和管理规模的逐步增大,在其人员配置上宜作长远考虑和谋划。

2.质量标准要素

标准化是案件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制定案件质量管理程序和规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统一标准可循;明确并细化办案中每一道程序的运行主体及其职责、权限,力求将抽象的案件管理要求转化为易于实行的数据化或量化标准。

3.技术服务要素

既要积极依靠检察机关技术部门来保障案件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应用与协调,又要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中专业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优势,采用运营维护外包服务方式,由具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专业公司组成维护团队,对案件管理服务器进行现场维护,并提供包括节假日在内的每天24小时服务,确保案件管理系统的整体稳定运行。

4.人员培训要素

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人。在推进案件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一要注重观念转变。要在加强检察信息化发展趋势宣传教育的同时,以案件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为实例,有效提升检察干部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二要增强应用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要合理分配理论授课与实务操作比重,充分利用实际测试环境,提高检察干部动手操作和技巧应用能力,有力促进案件管理信息化的有序升级,推进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

5.信息共享要素

要破除案件信息资源部门所有观念,努力推进案件备案审查、个案指导、上报审批以及线索流转与评估、案件协查等工作环节的网络化建设,实现检察机关内部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院之间以及公检法三机关之间三个层面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增强监督制约。如在目前自侦案件批捕权上提一级过程中,通过案卷的电子扫描并向上级院提前发送电子文档,就可缓解因批捕时间紧张而致监督可能不够细致的矛盾。

6.功能拓展要素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篇4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检察机关部门人员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切实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下文章就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二、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检察机关只具备协调职能,不具备大范围的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在社会信息的收集方面存在渠道狭窄、可调取的信息量较少等问题。这一业务职能的限制导致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第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要实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求检察机关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帮助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1]。但是我国检察机关在这些方面均存在严重的不足,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导致信息化水平严重不足;第三,专业人才缺乏。要实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要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同时也要熟悉检察机关办事的流程以及相关的事项。虽然目前我国检察机关中也有不少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在软件开发能力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检察机关必须要依靠软件公司的帮忙。但是软件公司人员对检察机关方面的信息和能力了解不到位,因此也容易使给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出现众多问题。因此,要真正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需要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建立网络办案流程

要实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首要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性的信息应用平台。所谓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指的是检察机关应该要通过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完善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尤其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检察机关职务犯罪处理信息应用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使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均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此外,建立完善的信息应用平台还能够规范检察机关人员的行为和工作,这对于明确个人的责任、方便信息查询等有着积极的作用[2]。同时,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还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网上设计完善的办案流程和体系,科学、合理地建立网络办案程序,节省办案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提高办案的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广泛收集有效信息

检察机关作为协调部门,其在犯罪侦查中能够获取的资料和信息十分有限。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于,检察机关可以利用网络特征进行信息共享。因此,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在慎重考虑之后,能够结合当前的形势做出具体的判断,在特定的时间内打破部门信息交流壁垒,允许与检察机关部门人员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以便让检察机关能够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加快破案的速度[3]。为了鼓励各部门的相互合作,政府还可以制定激励机制,倡导各部门将有关信息提供给检察机关部门。

(三)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是影响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必须要求检察机关要加强对人员素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帮助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例如,检察机关可以在高校招聘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或者让本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或者进修,提高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检察机关只具备协调职能,不具备大范围的社会管理职能;第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第三,专业人才缺乏。要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必须要求建立网络办案流程,广泛收集有效信息并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手段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犯罪侦查。但是,从当前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水平还严重不足,需要引起特别注意。本文就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连福.探析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信息化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11,04:22-26.

[2]薛亮.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建设初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53-54.

检察机关参与平安建设的思考 篇5

检察机关参与平安建设的思考

作者:梁昌全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梁昌全(1974-),男,汉族,湖北监利人,刑事司法专业法学学士学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摘要】2013年,“平安中国”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提出,第一次明确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来追求,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主题、社会治理的新课题、民众关注的新议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的神圣职责。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是检察机关必须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检察机关;平安建设

2013年1月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指出,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5月31日,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社会和谐稳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充满安全感幸福感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小康社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平安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的福祉,平安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的神圣职责。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是检察机关必须思考的课题。

本文拟简要阐述平安建设的内涵、起源、目标任务等,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就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谈谈笔者浅显的看法。

一、平安建设的内涵、起源发展、目标任务等

(一)平安建设的基本内涵

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二)平安建设的起源、发展

1990年,江苏省扬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1999年3月,公安部在江苏省建湖县召开公路巡逻民警队建设座谈会,部署在102、107国道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2000年,各地公安机关在巩固102、107国道创建平安大道成果的基础上,以104、312国道(总里程7186公里)和高速公路(共计1.6万公里)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

2003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从当年起到2005年底,在全省范围开展“建设平安江苏、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在2003年中央综治委“南昌会议”推出平安建设的经验后,平安建设在全国城镇乡村迅速展开。

2005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意见》阐述了平安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平安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强调平安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在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重点开展好平安县(市、区)活动,进而开展建设平安市(地)、平安省(区、市)活动,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是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使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防止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发生。四是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努力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五是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

二、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平安建设

(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积极妥善处理来信来访

检察机关要让人民群众有理有处讲,有冤有处申,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必须做到百分之百接待,百分之百受理,百分之百答复,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及时处理集体上访,妥善处理上访老户。要充分利用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要注重发现可能造成突发性事件的苗头,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加大办理控申案件力度

对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案件,经审查认为确有错误的,应立案复查,依法提起抗诉。要将息诉工作贯穿于办理申诉案件的始终,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坚持能调则调、先调后抗,和谐执法、柔性办案,注重通过调解实现息诉,最大限度促使当事人双方和谐结案,及时妥善化解进入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

3.依法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检察机关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后续工作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解决。其次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既要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真正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既要坚持疏导方针,又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不能违背政策乱开口子,还要明确指出一些行为的违法性。最重要的是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群体突发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1.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检察机关要针对当地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打击的重点,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适时联合法院、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两抢一盗”、命案攻坚、扫黑除恶、破坏投资环境等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涉枪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等,对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检察机关要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立足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全面把握、区别对待、严格依法、注重效果的原则,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较小的初犯、偶犯、过失犯、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因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引发的,犯罪嫌疑人真诚悔过、赔偿损失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轻微犯罪案件,依法决定不批捕或不起诉,以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3.依托办案化解矛盾

检察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和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在依法办案的基础上,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加强释法说理和教育引导,注意办案方式方法,将执法办案与解决矛盾冲突、协调利益关系相结合,克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及时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等工作,达到消除怨气、解决纷争、握手言欢的效果,努力使执法办案的过程变成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三)依法严厉查办渎职侵权职务犯罪,积极预防重大安全事故

1.依法查办渎职侵权犯罪

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重点查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重点查办违法强制征用土地、违法强制拆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渎职侵权犯罪;重点查办违法批准和放任非法开采、破坏性开采,放任非法违法生产,导致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渎职犯罪。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职

务犯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给予严惩,决不姑息迁就,该逮捕的坚决逮捕,该判刑的坚决判刑。

2.积极预防重大安全事故

检察机关要增加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公布重大责任事故背后渎职犯罪的查处情况,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公布反渎职侵权典型案例,提高公众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认知度。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教育、建议、纠正、警示和惩治并重的法律监督体系,使检察机关在介入重大事故调查,查处渎职犯罪过程中能得到党委政府及各行政部门的广泛认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事故预警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

1.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法律监督职能,切实发挥执法办案在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以监督促管理,切实把功夫下在监督上,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结合办案,认真分析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漏洞和制度缺陷,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2.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集中整治,促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重点整治和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强化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积极参与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配合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管理工作。认真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工作方式,成立社区矫正检察官办公室,加强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

4.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帮教

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引入法律关怀的暖流,以挽救和教育为主,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要采取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办案方式,积极推行亲情会见、分案起诉、诉前引导、案后帮教等帮扶措施。大力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选派优秀检察官担任法制副校长,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要进一步协助公安机关整顿学校周边秩序,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要完善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理念

检察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广义上讲,它是指检察官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准则、精神风范等一系列抽象的精神成果。简单地说,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检察实践中创造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的总和。”?譹?訛检察文化不是凭空产生自发形成的,它是检察人员在长期的执法活动中,由其特有的价值观、执法理念、行为规范等性质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个性文化,是检察机关区别于其他机关的重要标志。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检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也应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检察文化的价值功能

检察文化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功能。先进的检察文化在检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上起着一个导向作用。他们总是跟随着检察机关倡导的价值观念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和作出自己的行为决策。即每个成员实现自身价值与检察系统自身价值的融合统一,引导检察群体为实现检察院共同发展目标而自觉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二)约束功能。检察文化建设倡导的群体共同意识在人的价值观念中内化,使其在精神理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进而约束干警的行为。

(三)激励功能。检察文化可以发挥每个人潜在的或者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检察工作有促进作用的驱动力,使其懂得他所在的组织及本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进而产生职业尊荣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以高昂的士气,自觉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勤奋工作。

(四)辐射功能。检察文化的辐射功能,就是通过检察群体的各种执法活动和真实感人的事迹,反映出检察文化倡导的整体价值观念、文化特点和内涵,展示出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从检察文化的各个方面看我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的路径

检察文化都包括哪些呢?

(一)娱乐文化活动

在这方面,深圳福田区检察院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先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王建中是福田区建院以来的第六任检察长,对于有些人认为的“开展文化活动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工作”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建设投入后的收益将是无形和长期的。开展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干警们健康而富有情趣和品位的生活方式,对培养干警的进取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于形成单位良好的外部形象也将大有裨益。”而且,王建中还说:“如果大家八小时以外都搞些健康的文体活动,干警‘出事’的几率自然就小,队伍也就好带了。”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该院组织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近百场,在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中获得70余个奖项。该院的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围棋、游泳、演讲、文艺表演水平在区里甚至市里都实力强劲,多项比赛获得冠军。

严格地讲,这些活动仅仅能称之为机关文化活动,还不能构成检察文化的全部,但它又是检察文化建设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构成了检察文化可以触摸和观察的物质基础。

来宾市检察机关的领导对八小时以外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比较重视,比如市院建立了自己的活动室,干警在下班以后可以在里面打桌球、乒乓球,还开辟了一块场地作为篮球场,成立了自己的篮球队、气排球队可是,比起福田区检察院的文化 建设,还有很大差距:

第一,缺乏系统的组织。文化娱乐活动虽说主要用于自娱自乐,但是,如果有专业的指点与水平更高的对手,更能激发干警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然而,除了篮球队和气排球队拉出去比赛过之后,很少对外进行这些方面的交流,主要是因为缺乏组织。

第二,活动形式单一。除了自治区检察院组织的一些篮球比赛、气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外,本市很少组织文化活动,近两年来,有了摄影比賽,书法比赛,但形式仍然单一。

健康积极的文化娱乐生活,对于提高干警素质、增强干警体质、促进检察机关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来宾市检察机关一定要进一步改变观念,重视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学习文化活动

在这方面,福田区检察院的文化建设仍然是我们的榜样:

福田区检察院坚持不懈地开展“学历教育”,帮助多人通过业余进修达到学历升级。目前,该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占92%,比1999年的43%提高了一倍多;以培养“学者型”检察官为目的大兴理论研究之风,量化科室和个人的调研任务,实行成果奖励制度,近四年该院干警共撰写了调研文章321篇,半数以上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不定期举办青年文化论坛、主题演讲、读书征文活动等,议题涉及方方面面,使干警提高理论修养,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诸如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来宾市检察机关也比较重视学习活动,注重提升干警的整体学历水平。如2003年至2007年,全市两级院共有20多名干警的文凭由专科升为本科。据统计,截至2007年8月,全市两级院共有307名干警,其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凭的干警190名,占全体干警的61.9%,高于2005年时全区40%的水平。但应该看到,比起其他福田区检察院,还存在很大差距:

1.重办案,轻调研,理论学习氛围不够浓。这两年,来宾市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从整体上来说,很多干警还缺乏积极性。2008年,来宾市在理论调研上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经济上的奖励,行政提拔上的限制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一部分人的创造力,这说明来宾市检察机关在理论调研上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是,一定要注重引导、培养与激励。

2.缺乏组织。很多干警都愿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演讲能力、辩论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但是,由于平时缺少相关的组织活动,参加单位外的活动又在时间和经费上得不到支持,因此,制约了广大干警在这方面的提高。而在一些先进地区的检察院,辩论会、演讲比赛经常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征文活动也促使广大干警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来宾市检察机关要在以上方面下工夫,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从而提升文化层次,提高文化修养。

(三)理念文化培养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检察理念的精髓。在依法治国的旗帜下,根据我国检察职能的特点,检察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公正意识。公正意味着公正无私且不怀偏见,对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观点给予同等的关注。例如,在审查案件时,既要审查证明嫌疑人有罪的材料,又要审查证明嫌疑人无罪的材料。检察机关不仅自己在执法活动中坚持公正意识,而且,要监督其他司法机关在诉讼活动中公正执法。文明办案。实现公平与正义,必须消除社会存在的各种不公正因素。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是防止司法不公的法律屏障。对司法不公加强监督,及时纠正,正是检察机关的职责。廉洁是公正的内在要求,公正与腐败是不相容的,检察机关坚决反对在履行法律职能过程中介入个人利益,更不得利用司法权力获得个人的好处。

第二,监督意识。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充分体现了这一检察理念。根据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为此,检察机关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监督来展开,比如职权配置,我国检察系统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立了控告申诉科、反贪局、反渎职侵权局、侦查监督科、公诉科、民行科,这些部门有些是为了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有些是为了监督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有些是为了监督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而这些监督活动从整体上来说,又都是在监督法律的实施,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第三,独立意识。作为监督者,要做到不偏不倚,才能达到公平公正,而要做到公平公正,必须要有独立的地位,独立的意识。根据现行法律,“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事实上,由于检察机关在人事上、财政上依赖于地方政府,其不可能不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在现实中,大量的“人情案”“关系案”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仍然应该看到,法治是在一点点进步的,虽然检察机关整体上还不独立,但是,主诉检察官制度的推行,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的推广,都在强调检察官自身的独立,提高检察官依法独立处理案件的自主权。

第三,民主意识。民主意识要求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的时候,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被害人的陈述,尤其要重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民主意识强调检察机关应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培养检察人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意识,保证检察职权的正确行使。

第四,程序意识。有学者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程序是看得见的公正。实践已经证明,违反程序,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不好。只有规范执法行为,才能促进执法公正。程序意识首先强调严格、规范执法,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其次,程序意识要求执法的统一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次,程序意识主张检务公开,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公开包括向社会公开,也包括向当事人公开。一定要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最后,程序意识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固定、保全、审查、运用证据。

第五,效益意识。“服务大局”是效益意识的核心。检察机关应该走出“机械执法,孤立办案”的误区,充分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一致性,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实际需要,把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人民、促进和谐作为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根本途径。

(四)制度文化建设

检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检察组织和检察机关的管理体制及其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以及办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制度文化建设,是因为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特点,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国家社会各个方面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在制度上保障检察机关和和检察人员的独立法律地位,减少对检察机关执法工作的不必要牵制。可以说,拥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检察机关和检察官是增强检察机关“国家性”、增强其执法行为中立性和客观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现代执法观念得以贯彻的必要前提之一。

另一方面,应当对执法机关和和执法人员实施制约机制。实施制约机制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监督和对不良执法行为的处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但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以及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可以不受监督。为了保障执法观念的實际贯彻,必须抵制执法中的不良行为。对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监督可以采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复查等多种方法。实践中,有的检察机关由纪检监察部门有选择地派员介入具体执法工作,对执法人员的廉洁自律和执法违纪情况进行同步监督,或者在执法完毕之后由纪检检察人员对其进行复查。这些措施都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不过,不管采用何种监督措施,都应该在保障检察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的多元化,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而不只局限于检察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

[注释]

?譹?訛刘佑生:《在竞争中发展检察文化》,载于刘佑生、严正华、王松苗:《基层建设与检察文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刘强.检察文化散论.中国检察官.2008,(5).

2.陈剑虹.检察文化的价值功能与实现路径.人民检察,2008,(4).

3.何家弘,刘为军.论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更新.中国检察——检察理念与法律监督(第七卷).2004-12(1).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篇7

一、严以修身, 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排在第一位, 检察干警更应先修自身, 才能从根本上领会公正的社会价值意义、文明执法的方式方法、规范执法的法律思维。在检察文化活动过程中, 更要强化理论学习, 用理论知识与先进思想学习作为从检之本,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孟建柱书记和曹建明检察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司法工作规范、检察纪律规定, 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业务能力。将学习深入到领悟, 转而融会贯通的将精神运用到检察工作之中。

二、严以用权, 加大检察工作内部监督

应按照“五个过硬”要求, 全面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 确保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通过建章立制、设置人民监督员等方式, 将公平、文明、规范执法作为检察干警考核标准,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检察核心价值观, 从思想意识根本铲除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等消极执法情绪。加强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对个人权益进行有效保障。

三、严以律己, 廉洁从检

在公正、文明、规范执法队伍建设的同时, 应引导检察干警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敬畏法纪, 守住底线, 不越红线, 形成风清气正、拒腐不沾、洁身自好的良好风气。全面落实党章、《廉政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干部人事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 从严规范干警司法行为, 从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从根本上杜绝腐化思想滋生, 以持续性地保证公正、文明、规范性地执法。在检察文化活动中, 认识到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举措并行以将警示教育的成效最大化。

四、谋事要实, 将各项专项活动落实到位

近年来, 为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检察系统应运而生多项整治专项活动, 从思想建设到执法能力全覆盖于检察工作始终, 检察文化建设应把握活动契机, 将活动视为较好地整治作风的载体, 以加大正风肃纪力度, 坚决杜绝走过程、走形式行为, 将专项活动的内容落到实处, 并且在后续工作中时常保持活动效果, 通过着力解决检察队伍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公平、文明、规范执法。

五、创业要实, 真抓实干履职到位

通过提倡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着力解决能力不强、效率低下、协作不力、办事拖拉等检察工作问题, 引导检察干警立足岗位职责, 从完成任务需要出发, 进一步提升司法办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综合能力、攻坚克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 全面提升机关各层次的执行力和工作效能。在检察文化活动过程中, 可以采用更多干警参与的形式, 同时应经常走出单位, 走进社区, 走近群众, 倾听身边的声音, 解疑身边的困惑, 切实做到将检察工作与群众需求相契合。对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认真找准干警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突出问题, 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以解决。结合检察实际, 牢固树立“能力席位”、“责权对等”的意识, 既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又要爱护大局、团结协作, 自觉维护个人和集体的荣誉与形象, 加快形成“担当责任、善做善成”的执行文化。

六、做人要实, 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做人要实”更是检察文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内容, 因为“做人要实”不仅是一种作风要求, 更是一项社会价值标准, 是为人之根本。以坚持忠诚老实, 一切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价值观建设内容, 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促进团结和谐, 与人为善、虚怀若谷, 做到正气正派, 看待事情、处理问题出以公心、主持公道, 对错误言行和歪风邪气该抓的决不手软、该管的决不回避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文明规范执法。在检察文化价值观建设中, 始终贯穿“三严三实”精神, 坚持落实精神内容, 以务实地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检察队伍。

摘要:检察队伍是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机关, 是反腐倡廉队伍的中流砥柱, 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检察价值观是指引检察队伍良性发展的根本精神作用力, 因此其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应与时俱进的丰富内容, 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队伍基本要求基础上,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作风建设要求, 以此促进新时期检察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三严三实”,检察价值观,检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汉明.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02) .

检察机关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研究 篇8

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 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 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数据中心建设目标是对全国检察机关各业务条线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存储和备份, 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各个业务子系统数据的实时交换和互用共享。

本文目的在说明如何建设一个检察机关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主要研究了数据中心的选址及基础设施规划问题。

1 数据中心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 大数据这一新兴的IT行业词汇已经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数据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而也为用户如何利用大数据带来了难题。如何将海量数据“再加工”, 从中快速分析摄取“有意义”的数据信息, 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建立数据中心, 成为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解决办法。在全球, IBM已拥有400多个数据中心。这样庞大的数据中心建设规模, 充分表现出了IBM在大数据方面的重视程度及完善力度。而谷歌在2013年4月到6月3个月的时间内就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投入了超过16亿美元。现在检察机关由于案件存储资源的丰富, 例如证据视频、音频等, 建立数据中心的需求也极为迫切。

2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软硬件系统建设、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等内容, 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2.1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按照有关标准, 科学规划数据库结构、资源库分类, 科学设计通信、电源、温控、线缆、安全监控、存储备份、智能控制及其他环境保障系统, 为数据中心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2.2 软硬件系统建设

2.2.1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集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管理及检索应用等多环节的系统。检察机关数据库系统主要对本级和下级种类繁多、格式复杂、数据量庞大的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管理, 并实现对下、对外的数据服务和信息共享。

2.2.2 主机系统

采用高可用性集群解决方案, 多台主机共享一套存储设备存储办公和业务数据, 主机之间通过物理连接形成一定的相互联系, 并与相应的集群软件协同工作。

2.2.3 云计算平台

当前“云计算”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构建一种符合云计算规范的“检务云”应用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利用“桌面云”等技术, 可以提高数据中心计算与服务的先进性, 支撑后续不断更新的应用系统进行查询和更新。“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数据中心虚拟架构的建设, 有利于增加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增加中央决策系统的控制力。

2.3 数据应用系统建设

2.3.1 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多种输入方式, 及时有效地从各部门获取完整数据, 保证数据及时有效地传输到前端进行发布和服务。

2.3.2 数据共享平台

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共享需要对各地各级检察机关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 整合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统一各种异构数据, 解决异构数据对电子检务造成的“数据孤岛”问题, 实现数据共享。

2.3.3 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用于解决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 并保证交换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关系数据之间的格式转换, 建立松耦合、扩展性强的适合电子检务需要的数据交换平台, 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内外网数据交换。

2.3.4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为检察业务应用平台提供结构化数据环境, 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为检察机关决策支持系统提供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反应历史变化的后台支持。通过建立面向不同专业、区域和案件的主题域, 设计数据仓库拓扑模型, 进行数据结构、元数据、数据字典和数据规则的设计, 建立一个长期动态可用的检察机关数据仓库。

2.4 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2.4.1 存储备份系统

建立磁盘阵列、磁带库或光盘库, 通过存储设备网络访问存储子系统, 提高访问速度和安全性, 最大程度减少数据传输对网络带宽和主机资源的占用。同时, 采用基于磁盘和磁带的双备份策略, 确保系统因各种原因失效时, 备份系统可以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4.2 灾备恢复系统

建立数据级、应用级、业务级等面向不同需求的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建立远程或异地的灾难备份和恢复中心, 负责在灾难发生后继续支持检察办公和业务系统运行。

3 数据中心选址

数据中心选址是数据中心规划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3.1 遵循“绿色IT”理念建设现代数据中心

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下, 数据中心也正面临着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严峻挑战, 构建节能型的绿色数据中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目前, 检察机关在建设数据中心时, 应按照“绿色IT”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既节省资源成本、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 也体现了检察机关重视社会责任, 以下将在节能方面介绍建设绿色数据中心的可行方式。

3.2 数据中心冷缺系统

当前, 面临数据中心机房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的情况, 如果仍按传统冷却技术进行规划设计, 不但会带来极高的成本和电力消耗, 而且还会造成某些区域的热点无法得到有效冷却。冷却系统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 选取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水冷却系统是关键, 当前主流的大型数据中心冷缺系统有:

3.2.1 水侧自然冷数据中心

从附近的运河抽取用水, 并采用蒸发冷却系统的方式。具体来说, 即利用运河的冷水来带走热量, 自己修建水处理厂, 再将处理后的运河水给数据中心提供冷量, 只采用冷却塔来散热, 无chiller (冷水机组) , 实现了100%水侧自然冷机房。

3.2.2 空气侧自然冷数据中心

采用直接蒸发制冷技术、定制个热回收单元, 实现了100%的空气检测自然冷却。具体来说, 从室外取自然空气送入到混风室跟机房内回风混合, 经过滤和加湿等环节, 用AHU风扇送到直接蒸发盘管进行冷却, 最后通过送风管道进入机房。进入机房的冷空气经IT设备加热后, 采用热通道封闭方案隔离热气流, 部分参与回风, 部分则直接排放到室外。直接蒸发制冷技术在夏天用于调峰, 比如在高温天气冷却室外热空气, 也可以在干燥的冬天用于机房湿度调节。

3.2.3 海水直接冷却数据中心

和海水底建立水下通道, 并采用模块化制冷单元和闭式的内循环冷冻水 (淡水) 对开式的外循环冷却水 (海水) 的热交换器传热, 然后将升温后的海水送到室外的温度调节房, 这个房间的主要作用是将送出的热水和进入的新鲜海水进行混合。在回到海中之前, 会用更多的海水来冷却它。以便使水排出到海湾的时候, 能尽可能与湾内海水温度接近, 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以上三种方式中采用海水来散热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 如需要做热仿真, 包括各个季节海水的不同温度、水垢带来的影响, 以及海水对管路的腐蚀性等;海水冷却中的过滤难题;大型海水冷却泵的水击损坏;海水中的生物, 例如水母会直接导致管道、交换器的毁坏等。空气侧自然冷数据中心则由于国内许多地区工业污染严重, 空气质量差, 导致需要额外的空气净化成本。综上所述, 选取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水冷却系统, 要求中心建设需要有充足的水源, 但海水散热方案并不适合我们, 因为海水冷却首先要拥有一座岛屿, 因此中心的选址要紧邻大型湖泊或运河等河流。下图是比利时的Google水侧自然冷数据中心, 当地的部长也称赞Google说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3.3 数据中心电力供应

数据中心电力规划需求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要为其供电并提供保护的关键负载容量。

关键负载是指构成IT应用架构的所有IT硬件组件:除了服务器、路由器、计算机、存储设备、通信设备外, 还包括安全系统、消防和监控系统设备等。上述设备都有铭牌功率标识, 但该功率需求是指该产品在最坏情况下的功率消耗数值,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该值远远高于预期的运行功率水平。据一些电源制造商的研究显示, 大多数IT设备标识的铭牌额定值至少超出实际运行负载33%。因此, 需要选取具有充足的电力资源, 能够满足建设高耗能的地址建设大型数据备份中心。

3.4 数据中心容灾备份

从防范不同类型风险角度出发, 同城灾备中心选址需要考虑供电局分布、运营商环网情况、城市功能区、交通情况以及周边环境要求等因素, 即同城灾备中心在电力接入、通信线路接入、消防排水等市政配套设施必须与生产中心完全分隔。同时, 为了达到同城灾备快速响应和运行管理便利的目的, 两中心之间最好有快速进行人员、物质转移的交通通道。在此基础上, 应综合考虑地价成本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合理的生产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选址。但鉴于一些地区出现暴雨、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多, 数据中心选址时务必在所选区域的相对高处。

超大型数据中心, 特别是以灾备等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为主的超大型数据中心, 优先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的一类地区建设, 也可在气候适宜、能源充足的二类地区建设。

灾备中心选址的7大要素按重要性排序为自然地理条件、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成本因素、政策环境、高科技人才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环境。

按照上述7大要素评估现有灾备中心选址城市和区域, 我们会发现以下问题:选址特大型城市会直接导致成本显著提高, 但若选在部分中小型城市, 其关键设备配件供应和人力资源又可能成为瓶颈, 尤其在灾难发生时该风险将显著加大;若灾备中心选址区域本身就面临较高的自然灾害风险, 则灾备系统将受到较大影响;若配套设施条件不足, 将导致投入增加, 关联成本的上升;周边环境的恶化也有可能导致设备可用性降低, 并可能危及整体运维安全。

因此, 选址距离大城市近且交通便利的中小城市最好。

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划

检察机关大数据中心的主要负责维持检察机关的信息系统运行, 提供信息服务。由于国内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基本成熟, 在相对较好的二线宜居城市建设检察机关大数据中心的条件日趋成熟, 如数据中心选址于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的中小城市, 还可以结合检察机关对于业务集中化和规模化的实际需求, 将需要大量人工处理的客服中心和集中作业中心的建设一并考虑, 以减少相应的管理运维成本。另外地, 由于数据中心设备密集, 水冷等设备的重量很高, 所以对应选择地质结构稳定, 土壤承重力较高的地方建设数据中心。总之, 制定检察机关大数据中心建设规划与设计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新建超大型数据中心, 重点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给等要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划包括:

4.1 数据中心建筑面积等规划

生产数据中心的机房面积、机柜容量、电力供应、机房制冷散热等普遍存在资源紧张情况, 为了满足进一步发展所需, 提升灾备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应前瞻5~10年内来自于用户对服务器、软件系统的规划与需求。如确定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按照1∶1进行配置, 则在确定建设灾备中心的规模规划时, 可先由信息技术部门将现有各项生产应用所使用设备机型体积、设备使用率、电力和制冷需求进行逐一列表, 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未来业务量增长情况进行相应规模预估, 再将其单项结果求和, 就可以获得现有业务品种在未来发展所需的设备数量 (建议不考虑计算能力升级的因素) , 然后根据现有生产数据中心的单位密度情况, 得出实际所需的机房使用面积。

4.2 数据中心通信布线规划

数据中心依靠通信和布线系统对外提供服务, 在进行通信规划时, 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均拥有两路以上完全隔离的入户光缆管道, 再经不同方向的桥架进入数据中心通信机房位置。在提供接入的运营商的局端, 同一家运营商也从不同局向提供双路物理光缆。此外,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经运营商除了要在所在城市的通信网络接入并提供具备冗余切换功能的光端机外, 还建议采用运营商的城市长途节点直接数据中心的组网方式。

4.3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规划

检察机关数据中心的运营具有保密性、开放性、网络化的特点, 必然会存在着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 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容灾备份系统建设、IT应用服务建设, 要将数据大集中后的数据安全, 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威胁, 除技术和产品外, 安全服务是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5 结束语

数据中心建设是一门多专业、多学科、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工程, 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位。检察机关虽然处于快速扩张的高速发展期, 有能力也迫切需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但先进技术并不等价于高价技术, 通过对规划理念、实施方法、技术方案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设备采购及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研究和实施, 就一定能设计出技术领先、成本低廉、绿色节能的建设方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检察机关的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成检察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本文将从建设内容、中心选址、基础设施规划三个方面探讨检察机关大数据中心方案的建设研究, 分析了管理、技术相关关键点、难点, 给出了相应设计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中心建设,检察信息化,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R].2009

[2]柯汉民.深入推进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平台建设[J].检察技术与信息化, 2013 (1)

[3]Baliga, J.;Ayre, R.W.A.;Hinton, K.;Tuc-ker, R.S.;, Green Cloud Computing:Balancing Energy in Process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99, no.1, pp.149-167, Jan.2011

[4]Ahmadi, M.R.;Maleki, D.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rver virtualization in data center applications[C], 2010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lecommunications (IST) , vol., no., pp.638-644, 4-6 Dec.2010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接入千家万户, 渗透到各个行业, 网络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网络的不断普及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网络虽然具有空间虚拟、跨地域性、开放和交互性特点, 但是网络社会的特点也导致其在虚拟社会建设方面出现以下短板:

一是虚拟性和开放性为网络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使犯罪行为更为隐蔽, 加大了侦破难度和治理难度, 同时侦破手段的滞后也导致网络犯罪行为频出, 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网络黑客等犹如得到了沃土, 在网络空间中飞速发展;二是高度的交互性使网络信息迅速传播、热点新闻层出不穷, 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们很难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网络言论流于情绪的宣泄, 人们偏激、狭隘的思维代替了理性、全面的思考。网络偏激言论甚至影响到了现实生活, 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政府和司法部门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三是管理自治性和监管手段的滞后使网络社会缺乏统一的行为秩序规则, 人们的网络行为较为随意, 各种蹭网、盗号横行, 破解、盗版大受热捧。据最新消息, 手游厂商宝开出产的新游戏采取了免费下载、道具收费的方式运行, 引来了一片声讨, 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 也是因为之前出产的游戏甫一上市便遭人破解, 游戏厂商损失极大。应当说, 建立统一的网络行为规则, 平衡网络活动各方利益, 已经成为网络社会治理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检察机关参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定位及价值

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是加强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网络社会中有几种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 检察机关要正确履职, 在此方面发力, 加强网络社会的治理。比如网络盗窃行为,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高度技术性, 兼之普通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网络盗窃等侵财行为频繁发生, 更有甚者有人专门在网上出售盗窃他人帐号密码的技术方法, 以及用此方法盗取的他人财产。此种出售犯罪方法、盗取帐号、洗钱等一系列的犯罪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上下游兼具、跨地域的犯罪锁链, 严重危害人民的财产安全。打击关系民生利益的重大犯罪本身就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 检察机关要与公安机关、法院开展合作, 研究打击方法, 联合出击, 治理网络盗窃。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其职责职能, 一方面联合公安机关、法院打击网络诽谤等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预防、监督职能, 通过涉检舆情、法制宣传等引导、规范人们的网络言论和网络行为, 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推动互联网逐步建立统一、文明的行为规则。

检察是实现网络社会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治, 虚拟社会管理的创新同样需要法治保障。现代法治的要义是限制权力的恣意与扩张, 平衡各方权利和利益。检察机关通过引导侦查、提起公诉等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制裁, 通过打击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网络盗窃犯罪等保障普通网民的财产安全, 通过引导舆情、宣传法制、网络行为安全提醒、制裁网络诽谤等建立起统一的网络行为规则。

三、检察机关参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当前网络社会的治理重点一是网络侵权制裁, 如网络盗窃、网络知识产权等侵犯财产权的犯罪和通过诽谤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二是网络赌博与网络色情治理;三是网络谣言治理与网络舆情引导, 由于这几方面的工作具有共性, 因此下面就以检察机关的角度, 从实务研究、引导侦查、准确及时取证、涉检舆情引导和法制宣传等方面详加论述。

(一) 关注及重视新生法律问题

互联网是新生事物, 虽然以往的传统犯罪形式在网络中都有所体现, 尤其是侵犯财产的犯罪, 然而正是因为采用了网络这一犯罪新工具, 网络犯罪呈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犯罪的新特点。就犯罪对象而言, 网络虚拟财产如他人虚拟帐号及装备是否属于财产罪的犯罪对象, 虚拟帐号及装备本质上其实是储存于计算机服务器中的二进制数字, 然而其经过被害人的劳动付出或金钱付出, 已经具有了财物的属性, 甚至有些就是被害人直接用金钱换来的, 这种网络虚拟财产能否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至今学理仍有争议。就管辖而言, 由于互联网的特性, 一个犯罪行为往往是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组织的, 往往其犯罪行为在多个地方, 而犯罪结果也在多个地方, 如何确定网络犯罪的管辖地需要检察机关在司法实务研究中予以认定和把握。目前网络犯罪已经泛滥, 然而司法机关的侦查、制裁力度不够, 侦破手段滞后, 导致犯罪行为屡禁不绝, 因此, 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及关注网络犯罪中诸如此类的新生法律问题, 实现对于网络犯罪的准确打击和有效制裁。

(二) 加强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准确、及时提取电子证据

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过程中, 检察机关要与公安机关达成侦检一体合力工作的协议, 通过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的方式合法准确地取证。

网络犯罪的引导取证, 重要的就是对于电子证据的现场勘查、分析数据、固定证据。现场勘查是取证的第一步, 目的是冻结目标计算机系统, 避免发生任何的改变、数据破坏或病毒感染, 同时必须保证“证据连续性”, 即在证据被正式提交给法庭时, 必须能够说明在证据从最初的获取状态到在法庭上出再状态之间的任何变化。分析数据是第二步, 这是计算机取证的核心和关键, 要分析计算机的类型、采用的操作系统, 是否为多操作系统或有隐藏的分区;有无远程控制、木马程序等, 分析在磁盘的特殊区域有中发现的所有相关数据, 对于已被删除文件采用数据分析技术予以恢复;对于在网络上进行上传下载数据的实时犯罪行为, 要引入动态取证技术, 即将计算机取证结合到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工具和网络体系结构中, 进行动态分析;最终要结合全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 将该计算机犯罪证据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相互联系。固定证据是第三步, 要将所分析的证据采用打印、拷贝等手段予以固定, 对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全部分析进行分析给出分析结论, 主要包括:系统的整体情况, 发现的文件结构、数据、和作者信息, 信息有无隐藏、删除、保护、加密企图, 其他信息情况。最后, 提交结果要标明提取时间、地点、机器、提取人及见证人。通过以上一系列取证程序和手段, 公检机关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取证明网络犯罪的相关证据, 从而实现对网络犯罪的有效打击。

(三) 加强涉检舆情引导和法制宣传

涉检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具有突发性、盲从性和负面性, 源于某些涉法事件的网络舆论经过媒体或网站论坛报道反映后, 会引起网民强烈关注与热烈讨论, 有些网民尚能理性看待, 有些则借机发泄并夸大对社会某一阴暗面的不满情绪, 进而煽动更多的负有偏激观点的网民参与和附和。因此, 检察机关要做好此项工作的研判和应对, 及时关注, 深入分析舆情形成原因, 如果当事人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则要仔细查找根源, 及时协调解决, 对检察干警在办案时出现的瑕疵要诚恳承认, 争取当事人谅解;如果是由于当事人本身对法律不理解或者是公检法机关相互之间对法律理解的不一致, 则要耐心解释, 进行释法说理;同时, 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为网民熟知的新途径与网民进行沟通。

在宣传方式和途径上, 首先要建设好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 通过这两个平台建立稳定而直接的联系沟通渠道;其次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法制宣传队伍, 同时各地检察机关相互之间、公检法机关相互之间都要开展学习和交流, 共同提升法宣工作技巧;再次要采取多种形式, 如法规宣传、案例解读、接受采访、回应热点等方式加强宣传, 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最后在开展法制宣传的时候也要注意理性、平和的态度, 做到文明、规范宣传, 不能带有情绪化的、偏激的言论。

总之, 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 网络社会的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需要政府、技术服务、司法等多个机构的合力, 检察机关要切实发挥其法律监督职责职能, 积极应对新技术、新时代带来的新课题, 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国民法治素养的提升, 实现中国法治社会的梦想。

参考文献

[1].石京学、罗欣.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综述[J].人民检察, 2012.12

[2].许永俊.多维视角下的检察权[M].法律出版社2007.12

[3].于志刚.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4.

[4].阴建峰、张勇.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对传统刑法的影响[J].法学杂志, 2009.7

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与执法公信力 篇10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信力,队伍建设

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是检察机关通过公正严格文明执法, 全面履行职责, 赢得党、国家和人民群众信任的能力。

1 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建设, 不仅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撑部分, 提升检察公信力,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是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是实现检察职能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唯一法律监督机关, 这一宪法定位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国家性、公权性和法律监督属性, 检察机关的司法活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化身。

二是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是检察机关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增长明显。检察工作必须始终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信任, 是维护检察公信力的最佳体现。

三是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 是实现司法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既要求我们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又要求我们加强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及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保障民生民利。

检察机关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才能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2 当前检察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题问

提升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公平、高效行使检察权, 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多年来, 检察机关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难发现, 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 与党和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期待相比, 检察队伍建设还有很多不适应。一是有的对队伍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认识不清, 甚至盲目乐观, 总是把自己的长处有意无意放大, 而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得不够清楚。二是少数检察人员素质不高、作风不正、执法不公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 极少数干警拈轻怕重, 对布置的工作推三阻四, 这山望着那山高, 在一个地方工作一两年、两三年, 就强烈要求调整工作岗位, 不调整就消极怠工;三是队伍整体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些地方人才流失严重。四是检察官断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五是检察队伍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现有的检察人员管理体制没有体现工作专业特性, 人员分类权责不清、目标不定、利益不均, 专业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

3 强化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方面要强化业务能力素质, 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平。

业务素质教育是检察队伍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队伍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通过加强培训提升专业能力。近年来, 年轻干警逐年增加, 检察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同志学有活力, 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之所在, 但是由于缺少复杂环境的历练, 接触社会层面较窄, 对于案件的掌握, 往往比较教条化, 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检察机关担负着带领这些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 教会这些大学生认识社会, 激励这些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任。积极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 深入推进正规化分类培训。

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 激发队伍活力。完备的法律和制度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执行, 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坚持“一岗双责”制, 强化一般干警的责任制, 严格考核标准, 坚决兑现奖罚, 推行末位检讨或淘汰制。使干警在工作、生活以及业余时间均做到有纪可约, 有章可循, 促进队伍管理的廉洁化、规范化, 建立了一种能上能下、择优汰劣的用人机制和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优化干部结构,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激发整体活力。

三是提高服务, 以执法为民树立公信力。“执法为民”是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思想基础和核心所在。要在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好“执法为民”的信念, 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法的目的和归宿, 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认同。

四是要重视作风建设, 提升检察队伍形象。要大力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靠实践检验,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 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 采取领导包案等办法, 化解涉检信访积案。在各级干部中真正形成干正事、务正业、走正道的良好风气。

另一方面要强化基层队伍建设, 促进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据统计, 88%的检察院、91%的案件、72%的检察人员在基层, 检察队伍主体和业务重心在基层。如何打造一支“政治强, 品德高, 业务精, 作风硬, 纪律严”的检察官队伍, 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检察机关必须考虑的问题, 更是每一个基层检察院应该考虑的问题, 就此方面而言笔者认为:

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基层检察院承担了检察机关大部分工作量, 但是干警的行政级别很低, 干警成长的环境有限, 制约了干警工作的动力。如何发挥干警的能力, 挖掘干警的潜力, 是每一个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必须考虑的问题。“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要明确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只有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方能打造出有位、有为、有理、有节、有素养、有亲和力的基层领导集体, 才能打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有较高法律素养、符合检察官法规定条件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三是建立探索和创新队伍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用制度规范行为, 做到有章可循, 在建立和出台新制度时, 要深入实际考虑工作, 充分调查研究, 认真进行酝酿, 力求制度具有长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以廉洁执法树立公信力。廉洁执法是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基本底线。检察机关要把加强检察内部监督放在与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 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 监督就延伸到哪里。由于基层检察人员是检察院执法公信力的主要载体, 执法公信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担履行检察职能的检察人员社会形象, 检察机关应该围绕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以“培养良知、不越底线”为重点, 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只有切实增强执法信誉度、社会认可度和人民满意度, 才能全面提高基层检察执法公信力。

4 结语

论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检察机关;廉政;廉政文化

近几年来,各级基层检察院都重视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了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检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检察廉政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检察廉政文化是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主题,在法律监督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以“公正执法、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融合了检察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信念、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执法意识、管理理论、价值取向、实践创新等内容的总和。其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针对性。顾名思义,检察廉政文化是与检察机关、与检察人员息息相关的一种廉政文化,检察机关必须培育积极向上的履职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形中成的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懲恶扬善等优秀司法文化传统,同时又应当具有保障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品质。

(2)系统性。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过程,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它包括了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载体文化,也包括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等各种无形的载体文化。检察机关的物质文化是有形的实物形态存在的文化,如检察办公大楼正面外墙挂有国徽装点肃穆与宏伟,办公设备的现代化,办案装备等以物质环境形式直观反映检察机关建设成就和廉政文化的品质,展示着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为民”的形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绩效考核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措施,则从制度上保证了检察机关依法公正行使检察权和检察人员的廉洁性。

(3)多样性。文化的一切表现形式都可以成为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并随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手段打造廉政网络文化,丰富廉政文化教育的表现形式,拓展廉政文化学习的平台。

检察廉政文化来源于检察实践,并对指导检察工作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深入研究治本之策,切实加大预防力度,把腐败发生的机率控制在最小的程度,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使党员干部做到自重、自省,不犯或少犯错误。

(2)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打造清廉高效的检察队伍。检察机关通过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廉政专题讲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创作评选廉政文化作品、参加廉政文艺表演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强化检察干警的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廉洁从检、执法为民的坚定信念。

(3)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检察形象。检察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建立是通过每位检察人员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每一次和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良好的检察廉政文化熏陶,对于提升检察人员自我形象,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和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而言,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院廉政文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盲目”的状态,对“检察廉政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抓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检察廉政文化要怎么做?”等问题上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基层检察院认为检察机关要大力抓自侦、批捕、起诉等业务工作,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以致在工作中存在着走过场、跟形式的被动局面,阻碍了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

(2)内容形式单调,参与性不高。许多基层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陈旧,一提到廉政文化,活动形式就是上廉政教育课、举办廉政书画展、学习廉政典型人物等单调的活动,多表现为口号式的宣传、宣讲,或简单满足于参加上级组织的廉政文化活动,针对本单位主动开展活动较少,干警互动性不足,参与性不高,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3)机制不健全。一些基层检察院没有真正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人员、物质、经费等保障机制未得到很好落实,缺乏激励和考评机制,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基层检察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基本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基层检察机关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全面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检察廉政文化建设。检察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对建设活动做出安排和部署,让每一位干警都积极参与其中,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要加强廉政理念文化教育,强化干警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检察人员思想素质,树立公正、高效、文明、平等的现代司法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使检察人员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检察权,有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同时不断提高司法廉洁意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培养高尚的情趣,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2)要把加强检察廉政文化建设与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检察人员思想品德的塑造,不仅要灌输廉政知识,更要培养廉政信念,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廉洁从检,自觉把廉政理念运用到办案的每个环节,坚持廉洁执法。坚持以廉政文化建设促进机关作风整改,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案件当事人、开展自查、面向社会开门查摆问题等形式,强化干警廉洁勤政意识和纪律作风观念,切实改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3)要建立健全检察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保障检察廉政文化建设长期、持续发展。要建立廉政风险评估、防控机制,健全防控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的有效措施,提高干警廉政风险整体防控能力。通过制度化管理,让检察廉政文化建设发展不断规范化,并指导检察实践活动。如制定《执法违法行为及错案责任追究办法》和《案件质量评估办法》,建立干警执法档案,为细化办案流程,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出台《量刑规范化建议》、《刑事和解报备审查制度》、《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制度》、《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规范化管理制度》、《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推行五及时制度》。

(4)要注重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贴近检察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如通过开展“检察开放日”、向机关、单位、群众赠阅检察书刊杂志,向干部、群众发送廉政短信,深入社区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加大检察工作和检察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

廉政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检察机关要大力加强基层检察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庆行,高飞.廉政文化建设的法治化解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2]刘伟.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廉政文化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王安琦,李路,刘天喜.关于廉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J].理论导刊,2007年11期

检察机关信息网络建设论文 篇12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呈现了高发态势。此类案件类型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型案件, 例如经济垄断, 侵犯众多消费者知情权等;二是环境污染型案件, 侵犯不特定群体的健康权;三是行政机关的不正确履职导致的侵犯公共权益的案件, 例如行政性垄断、国有资产的非正常减少、行政行为侵权等。

随着检察改革的推进, 检察官责任制、员额制、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成为了此次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检察制度改革, 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也将进行整合。检察机关的主要业务应划分为刑事检察、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综合业务四个方面。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 (检察官助理、司法警察、书记员、技术人员) 、司法行政人员。本文以公益诉讼的属性与特征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检察改革后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机制, 进而提出了笔者的构想。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结合我国当下检察改革的实际, 提出了公益诉讼办案队伍建设的构想。由于公益诉讼的本着维护公共利益及民事、经济法律正确实施的宗旨, 笔者认为公益诉讼权是民事检察权的延伸, 但并不等同于民事行政检察权, 因为公益诉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法律监督, 而公权力介入则意味着国家加强经济活动的监管, 行政机关及其做出的行政行为譹) 的约束。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业务, 应当设立专门承担这种诉讼活动的内设机构, 此内设机构是独立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而检察机关也应当设置专门的公益诉讼部门与办案组, 确保国家对公益诉讼的资源与智力上的倾斜。

二、公益诉讼办案人员的产生

笔者认为, 公益诉讼部门办案组人员构成可以参照检察官遴选, 而又不完全照搬检察官的产生机制。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的来源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内部选拔机制。本院未被选任进入检察官序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助理检察官或书记员可以参加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考试成为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二是公开遴选机制。鼓励通过司法考试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工作经验譺) 的政法干警通过遴选考试加入公益诉讼检察官队伍。三是社会招考机制。允许符合检察官任职条件的民商法、行政法律师、法学家通过笔试、面试, 担任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

通过检察官任职考试的人员, 在试用期满合格后, 由本院党组提名, 经同级人大任命取得检察官资格。如果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符合其他业务部门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可以实行内部人员流动, 担任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遴选产生, 实行严格的分类招录制度。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应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与公务员考试, 试用期满合格后任命为检察官助理。针对书记员的招录, 应当要求其具有相应的速录能力或资格, 可在书记员招录的面试环节中应当增加速录能力考试。

三、公益诉讼办案组

(一) 办案组人员组成

公益诉讼办案人员包括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三类。笔者建议, 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一般由15至20人组成, 包括正副负责人各1人, 内勤1至2人, 下辖3个办案组, 分别为“消费者公益诉讼办案组”、“行政公益诉讼办案组”、“环境公益诉讼办案组”, 每个办案组由4至6人组成, 检察官1人, 检察官助理2至3人, 书记员2至3人, 司法警察1人。办案组人员及人数的具体安排视承办案件的复杂程度, 由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决定。

(二) 办案组人员分工

检察官的职能是在决定立案之后统筹调查工作的开展, 调查方案应同负责人共同制定,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对本人承办的案件终身负责。在案件调查终结后代表检察机关出庭参与公益诉讼。

检察官助理与书记员属于司法辅助人员序列, 接受检察官的业务指导, 具体负责实施调查活动, 执行调查方案以及其他程序性业务。调查工作结束后负责制作《XX公益诉讼案件呈请初查报告书》、《XX公益诉讼案件初查结论》、《XX公益诉讼案件呈请立案报告书》、《XX公益诉讼案件审查起诉报告书》等法律文书。调查活动结束后与检察官助理共同制作案件卷宗。在诉讼活动中, 书记员负责协同检察官助理记录案件的《询问笔录》、《庭审笔录》, 内勤可由书记员担任, 负责日常行政性以及事务性工作。司法警察负责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在调查取证环节中的人身安全, 也可以参与调查取证工作。

(三) 办案人员的待遇与职级晋升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实行按期晋升的制度, 连续取得“称职”评价满4年即可晋升, 如果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1年晋升。检察官助理及书记员的级别分为5级, 也是实行按期晋升制度。工作满5年、符合条件的检察官助理可以参加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遴选考试。在待遇方面,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可以略高于同级别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 增加专项办案津贴。具体标准由各省一级检察院会同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视本地区经济情况制定;公益诉讼办案组的书记员待遇与职级晋升同其他部门书记员基本一致。

四、结语

公益诉讼制度历史悠久, 在发展历史上要早于检察制度。公益诉讼是普通共同诉讼, 是实现请求权的诉讼, 而不是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也不是变更或终止某种法律关系。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或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在公益诉讼中, 检察机关的介入只是充当“社会公共代理人”的角色, 并不是公益诉讼的当事人。所以,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不完全是在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 主要是在维护社会公共的利益。

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的有关制度, 是响应国家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都是这一举措的反映。公益诉讼不同于民事行政检察, 前者着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后者以法律的正确实施为宗旨。检察权介入公益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护公益与法律正确实施, 体现了法的秩序与正义的价值。公益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 这种诉讼较为特殊, 不仅仅是维护个体利益, 也有社会公共的利益, 公益诉讼重在自由的价值, 是民事行政检察权的延伸。公益诉讼是一项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活动的业务, 在公益诉讼过程中, 办案人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确定权益受到损害群体的范围以及具体的程度, 给社会造成的影响,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工作, 具有一定的难度、较一般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工作量较大。笔者认为, 公益诉讼权的正确运行, 需要专业的法律职业者进行操作。这就亟需构建公益诉讼官制度, 这不仅能够解决检察权与公益诉讼权的矛盾, 也有助于实现一些专工民商法与行政法的检察干警人尽其才,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笔者提出建立一套独立的公益诉讼办案机制。一是建立独立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公益诉讼部门, 受检察机关党组的直接领导。二是建立公益诉讼办案程序, 经过“案件受理-线索初查-立案-调查取证-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诉讼监督”的程序, 诉讼监督贯穿于公益诉讼的始终。线索初查、立案、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诉讼监督等程序的启动由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 案件调查取证的策略、方案由检察官决定, 由检察官助理负责实施。检察官与检察助理负责出庭参诉, 案件的记录或其他事务性工作由书记员负责执行。

摘要:公益诉讼制度历史悠久, 在发展历史上要早于检察制度。公益诉讼是普通共同诉讼, 是实现请求权的诉讼, 而不是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也不是变更或终止某种法律关系。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或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检察机关被赋予了公益诉讼权能, 因而公益诉讼业务也应当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独立业务, 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活动应由专门人员承担, 文章从公益诉讼与司法改革的两个角度出发, 浅谈公益诉讼办案队伍的构建。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队伍,构建

参考文献

[1]贺海仁.公益诉讼[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年2月.

[2]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72.

[4]史彤彪,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7.

上一篇:耐热树脂下一篇:获取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