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2024-05-1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精选8篇)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1

深化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的办法

2010-11-15 清华领导力培训

应届毕业生

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它的发展正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都面临许多的难题。如何攻克这些难题、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机遇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

俗语说“船小好掉头”,这是对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的最好概括。中小企业一方面具有填补性功能,适应若干产品市场销路有限的小规模生产,弥补大中型企业的空隙;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无须较大的资金额和技术力量便可开业,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经营项目多,它可涉及制造业、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尤其是大企业经营范围之外的市场空隙,更是中小企业大显身手的场所。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策略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多品种单

一、产量小、加工层次较低,因而能在较短时间内转产,并以量少样多的生产方式,不断开发生产新式样、新款式、新功能的新产品,从而适应变化纷纭的国内、国外市场的需要。

作为企业发展策略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应客观的认清中小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又要正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策略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为一方面有些困难和问题是企业成长和发展之路上必不可免的;另一方面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到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的许多变化为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把握好这种机遇,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中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在政治环境方面,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颁布了一些政策来营造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在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成长点,另一方面社会消费需求的易变性、高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使产品向优质化、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等方向发展,也有力地刺激着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二、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的现状分析

(一)总的现状

(1)产权不清。

我国有几千万户中小企业,凡属国营或集体的资产都有是国家的企业,而它们究竟有哪

些权利却不明确,可是具体生产经营要由企业来进行。产权关系没理顺,财产边界不清,无人承担企业盈亏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经营管理水平低。

一些外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管理差的企业,即便个别效益好的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决策水平低,日常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使用权得许多中小企业对经营管理都缺乏有效而合理的监督约束措施或机制,企业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资产流失严重。

(3)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存在着行业壁垒。

现在许多行业还是以国有或公有作为进入许可标准,例如医药经营业、邮政通迅业在进行行业审批就规定必须是国有企业。许多政策还是以所有制划线,如私营企业不能享有自营进口权等等。这样一方面限制了非国有企业发展策略thldl.org.cn,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二)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存在的通病及诊断

战略管理方面

1、缺乏经营理念,缺乏产业定位

2、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光短视

3、主业位置未稳,追求多元化经营

人事管理方面

1、人才难觅,人才难寻,人才难留

2、不严格遵守劳动法

财务管理方面

中小企业大都资本小、人员少,企业主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他们往往不重视制定利润计划、资金运用计划,不重视会计资料的汇集和分析等。这些现象导致账目不清,企业亏损还不知道。

通过以上对中小企业现状的探讨可以得出:许多中小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乎视了“市场”这个概念,只有在市场经营观念的指导下,根椐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制定一个可行的发展经营战略,才能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深化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的办法

2010-11-15 清华领导力培训

应届毕业生

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它的发展正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三、建立市场营销战略

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尽快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将其塑造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九五”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质量、品牌和市场将成为三个关键。

(一)产品策略

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要,这个产品才有市场潜力。企业应选择有一定需要规模未被竞争者完全控制的,与自身经营能力完全适应的细分市场。其方法是应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根椐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无人占领或竞争较少的市场空隙作为目标市场,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二)品牌策略

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最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在经历了粗放型的初创阶段、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之后,者普遍认识到要占领市场,没有自己的品牌是不行的,在创建名牌过程中,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为自己的产品取一个好的名称。

其二,要及时为企业成功的商标进行注册。

其三,对于企业的品牌,要有一套好的营销推广方案和行动。

(三)市场销售策略

生产点什么,然后再想办法卖出去,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营销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人的智慧,因而好的营销策划已成为重要的课题。通过什么形式把企业的产品特点介绍给消费者,如何沟通产品和顾客的联系,提高产品的销售速度,增加市场购买量也就是要建立一个好的促销手段已成为产品营销的重头戏。

我国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分布广,地域性强,但是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性较差,信息通达度不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小型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只有加强企业间的内在合作,才能保证我国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保持良好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样就可以扩大中小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更加的稳健,安全和健康。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金融支持,金融服务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内外贸易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及缺乏有效金融服务问题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而成为当前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和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对社会的作用及意义

据统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生产总值占GDP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约70%的创新来自中小企业,约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80%以上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所以, 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净资产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 据统计,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1万元,小型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比大型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占用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二是从就业人数的绝对额上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 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重要影响和作用,对缓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经营灵活、高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税务和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较短,同时,因为高科技产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与成本,且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中小企业为了在同行获得更大的优势,就不得不改进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这就使得其中的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较其他企业意识强、行动快,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增加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

3.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运营能力差。当前中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融资,而且融资渠道少、成本高、难度大;大部分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基本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2.抗风险能力弱。资本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根本,也是担保债务和承担亏损的财力保证,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而且内部管理基础薄弱,产品比较单一,市场风险较大,企业的市场风险很容易转变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不能支付的风险很大,略有不慎导致亏损,重者甚至可能带来破产的厄运。

二、中小企业的需求及金融服务现状

1.融资平台较少。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演变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大问题,部分企业在资金紧张时主要依靠民间借贷,大幅度提高了融资成本。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60%,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74%,但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由大中型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利用,这样的不公平现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来说十分不利。

2.商业银行体制政策不理想。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基层经营行仅有营销功能而无融资投放决策权,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其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更大。

3.担保缺乏,贷款难上加难。中小企业贷款难、寻找担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由于部分民营担保机构自身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信誉下降,连累整体民营担保机构受到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使得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受到较大制约,造成中小企业贷款因此而一直发展缓慢。

三、加快金融创新服务步伐

(一)围绕客户、市场、产品拓展创新

1.大力拓展园区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都形成了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其市级、区级不同类型的经济园区,园区经济特别是基于产业集聚的园区经济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级政府已将促进园区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对于银行金融创新来说,将园区的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充分利用园区这一空间载体是商业银行实践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最终达到发展壮大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信贷服务的目的。

2.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品种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小企业网贷通、小企业经营物业贷款、小企业过渡期贷款,到代理小企业设备租赁、融资租赁、联营模式下大型百货商场内的小企业零售商融资,中小企业产品在不断地扩大、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全面综合运用中小企业产品,利用不同组合创新贷款方式,加快小企业业务创新式发展,培育小企业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可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特点实施差别化经营体系,县、城区行发挥中小企业商业集聚、物业利用率高、业态使用广的优势创新业务。

3.充分挖掘上下游客户。应借助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融资发展中小企业,挖掘发展基础,一方面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为大客户大集团提供产品、服务,集团公司对这些企业的产品、资质有自己的准入要求,质量、信誉、付款方式有保障,采用供应链融资占用集团公司的授信,有利于中小企业客户的拓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同时可拓展他行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并在对办理融资过程中使融资的产品与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并通过不断深入挖掘,加快银企对接,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4.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期,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将区域经济打造成一个科技型、创新型、消费型及现代物流集散的城市。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端的中小企业客户,在科技革命的今天,若能抓住机遇,响应各级政府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号召,加大对创新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同时,会促进自身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持续长期高效地向前发展。

(二)实施营销方式创新

1.公私联动共谋发展。目前,在资金面相对短缺的环境下,银行内部公私业务、部门联动要更加紧密,无论是客户代发工资的捆绑,还是对企业股东、高管理财的跟踪营销以及贵金属营销联动,中小企业客户都是不可或缺的对象。应该说在中小企业客户中,相当部分股东、企业主拥有一定财富, 在发展个人业务过程中,将其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客户。

2.温情营销广建人脉。民营及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其产业经济同时面临转型的需求,各级政府正在根据区域的资源及产业特点分布情况,对企业及各类市场的分布进行调整,形成各区域内占地少、产出高、低碳环保型的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商业银行利用网点优势对接并发挥作用,网点内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园区周边地区,熟悉了解园区情况,为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提供了机遇,应采用温情营销方式,利用乡亲近邻亲友等人脉关系,大力拓展各类中小企业。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3

关键词:纪检监察;“三转”;策略

作为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提出的重要部署内容,“三转”工作的深化任务已经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企业面临着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以此促进企业得到合理有序的健康发展。

一、纪检监察“三转”的科学内涵

纪检监察工作的“三转”就是转职能、转方式与转作风。全面科学把握科学内涵与要求是“三转”工作落实的前提条件。“三转”中的核心是转职能,做到对党的章程与相关法律规定的严格履行,集中抓牢党风建设,加强廉政与反腐工作,还要在针对企业经营活动,对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进行转确定位,使纪检部门的监察与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而“三转”的关键是转方式,应该做到对传统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摒弃,加强对监督方法的改进工作,使监督机制与流程得到积极的完善与优化,合理积极的对监督行为进行规范,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另外也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从而使监督职责得到积极的履行。“三转”的保障是转作风。加强对自身廉洁清政的职责,认识到“实干兴企”的重要性,从而才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到踏实工作,严于律己,公正严明,并且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更好地履行监察监督的职责,做到秉公守纪,依法办事[1]。

二、目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工作方式简单,工作效率较低

当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着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受到以往工作经验与方式的影响,针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与情况不能有效找准切入点。首先,在反腐教育工作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造成实效性不强;其次,制度建设方面对职能部门的依赖性太强,而且一些源头性与根本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职能部门的监督有待加强,不能有效完善管理工作上的问题;另外,对过程控制监督的过分重视,监督力量不够统一,不能有效促进依法监督工作效率的提升[2]。

(二)监察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在大部分的企业单位中,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检察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强,具有审计、财会以及法律等知识能力的人员较少,因此就不能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适应执法办案的需求;另外,由于纪检监察工作具有一定的职业压力,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与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有效加强自身的积极性。但是当前监察干部的办案积极性不够高,因此对检查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

(三)职能泛化现象严重

目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内容也得到了扩大,但是这也造成监察工作本身的职能发挥受到了影响,一些违法乱纪案件的处理力度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主业工作效率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工作职能的发展。

三、企业纪检监察深化“三转”策略分析

(一)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范围,促进执纪监督能力的加强

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应该在对上级与本单位相关制度履行的基础上,参观、观察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从而有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加强对监督过程的重视,以此尽快做到处理隐患与问题的工作;其次,还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完善,犯罪案件应该由司法机关处理。最后,使得企业监察部门的严明执法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二)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监察形象

首先,应该加强对高素质纪检监察人员的选拔,提高选拔标准,将思想道德、管理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纳入到选拔标准;其次,还要努力培养纪检监察人员的政治意识与观念等,从而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用高标准与纪律来要求自己;然后,还应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并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培养检察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升监察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最后,应该积极树立“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基层、贴近职工与贴近家庭。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与能力,加强自身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各种有意义主题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作风建设,使人们感受到监察部门的良好形象[3]。

(三)转变监察方式,创新方法,合力推进纪检工作的发展

首先,可以对案件查办方式进行转变,加强信访直查力度。可以借助“上下结合、内部联合、分片协作以及外部协调”的模式,加强联合审计、财务以及人事部门一起进行办案;其次,还要加强对监督方式的改进。应该将一线工作模式转变为信访办案,而且关于监察的重点方面应该是具体监督以往重点业务内容。监督方式上可以借助专项检查、专项治理等方式,而且重视明查暗访、责任审计以及巡视监督等的作用。而在监督结果方面,要及时向被检查单位进行反馈,监督其将问题与漏洞等进行解决;最后,应该对问责方式进行积极改进。应该采取合理、科学的问责方式,如纪律处分、公开通报以及组织处理、典型曝光等形式,尤其是关于一案双查的制度加强制定进度,并积极进行完善,促进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强,从而使责任倒逼机制得以形成,以此营造良好的监察氛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好“三转”的深化工作,就能够切实把握工作重点,在科学工作方法的指导下,树立自身优秀的工作作风。因此,作为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加强严明纪律的建设,努力针对组织与纪律上问题重点对待,才能更好地贯彻上级的各项制度与精神,才能合理惩治腐败贪污行为,从而在企业中构建一种打击腐败的常态化机制,以此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身提供积极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小英.解析纪检监察执行当中的问题弊端[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10):96-97.

[2]薛李明.新形势下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深度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36-37.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4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我们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来的一些规章制度、薪酬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亟待改革与完善。转变观念,首先要“换脑筋”,要抛弃传统发展的惯性思维,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深化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完善,我们才会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要按照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八月中旬我们在商学院举办的“深化改革与企业发展战略总裁研修班”上,强调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对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不适应或制约盐百发展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是我们达成的共识,也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要尽快为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发展制定战略、描绘蓝图。

先行者应再次先行,排头兵要再次冲锋。深化改革的试点工作正在集团各分公司逐步展开。深化改革,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改革就是要推陈出新,得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因为,传统利益格局导致不愿改;不具备相关能力不会改;受组织架构约束不能改;薪酬制度拦路难以改;奖惩制度不到位没法改;考核机制不完善、男工战略不兑现不真改;最难办的还是认识不到位不想改。所有这些观念,必须扭转。

“不想改”理由很多,说到底就是思想观念原地踏步。一是看不到目前企业发展的困境,长期类似大锅饭的薪酬制度难以为继;深化改革能力不足、仅仅依靠部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也难以为继。二是习惯了坐享其成,宁愿守着原有的一亩三分地,怕“改”会有风险,怕丢掉眼前的既得利益。尤其是个别领导怕影响到自己利益与“宝座”,仍愿意用老办法管企业,更情愿带着员工走老路。

看不到困境,是心中没有全局观念、目光短浅;怕这怕那,是没有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所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是集团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重新调整的潮流所向。守是守不住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谁能率先走在深化改革的前列,谁就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坚定的支持者和忠实的“传道者”,在新常态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拓宽渠道,丰富载体,致力于引导员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思想的正能量始终是工会组织坚定不渝的优良品格。

工会自2013年成立不到三年,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目标,认真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强化自身建设,积极配合党支部、行政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员工的聪明才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全面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方针,积极开展有利于构造公司和谐劳动关系的各种活动,促进民主管理、服务工作大局、维护员工权益,为构建和谐公司做出积极的努力。

都说经营企业其实就是经营人心,企业就是一个家,每位员工都是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工会不断探索新思路、注重实效性,于2015年底开展职工小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会工作水平,服务公司工作大局。我们以建设维权型、学习型、服务型和贡献型“职工小家”为目标,积极反映员工意愿,维护好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尽心尽力地为员工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使员工对小家真正有可依可靠的归宿感,人人都把职工小家看作家庭之外的又一温馨和谐的“小家庭”,做到“人人献出一份爱”,让小家充满温暖。

一、探索新思路,丰富小家内容。小家建设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设施投入、改善环境是小家建设的实质内容。因此,必须探索新思路,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不断提升建家水平。在硬件建设上,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可以发动职工自己动手,自制文体娱乐器械和设施。同时争取行政对小家建设的投入。在软件建设上,做到活动有章法、有安排、事后有总结、定期有检查,使小家建设展现新形象。

公司员工基地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特别是没有为员工提供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工会为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加强沟通与交流,根据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阅览室、舞蹈室、桌球室、乒乓球室和影音室。

1、阅览室的建立

随着公司文化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为了给员工改善业余时间学习条件,期刊资料阅览室已成为职工小家的必需,工会通过采购和发动员工捐书活动收集了一批图书,并配套好附属设施,安排专人编号归类,以满足员工的文化学习需求。

2、舞蹈室的建立

公司于2015年7月成立舞蹈队,为公司产品升级做出了重大贡献,分工会为满足舞蹈队员的排练需求,也为了满足员工进行瑜伽、形体和健身的锻炼需求,建立了舞蹈室,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全面提高员工身体素质。

3、桌球室的建立

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公司员工有很大一部分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经常在业余时间三五成群去桌球室一展球技,桌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是适合于各文化层次的既富有消遣娱乐性又具有知识、技术性的球类活动。工会响应群众号召,为群众办实事,依靠行政支持建立了桌球室,桌球室的建立可以打造公司文化艺术氛围,以球会友,陶冶情操,分工会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桌球比赛活动,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广大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乒乓球室的建立

乒乓球运动设备比较简单,运动量可大可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非常适合我们的员工。为缓解员工工作压力,丰富员工业余活动,增强员工团结精神和社交能力,工会建立了乒乓球室,并定期开展比赛活动,将该项活动作为常态化活动,增加活动开展频率,保持员工运动状态,为员工强身健体夯实基础。

5、影音室的建立

公司一线员工常年在基地生活,当地没有电影院等娱乐设施,年轻人多成为“低头族”,既损伤脊椎又伤害视力,为避免低头族危害,工会建立影音室,购置智能电视机,既可以收看在线电视也可以搜索网络电影,经济实惠,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此不再“低头族”。

二、注重实效性,贴近员工生活

建小家只有贴近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形成有效平台,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1、注重小家的民主作用,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职工小家必须深化民主管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不断拓宽渠道,加强日常民主管理,加强透明度,实行公开制度。

2、注重小家的课堂作用,提升员工素质。努力把小家办成员工学习的课堂,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充分利用形式新、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教育方法,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并利用公司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弘扬爱岗敬业、爱集体、爱企业的高尚品德;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阅览室中购置政治、业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报刊杂志,适时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类似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棋牌赛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激发小家活力,推进文化育人见实效。

3、注重小家的帮扶作用,推进送温暖工作的落实。开展扶贫帮困、关注弱势群体是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职工小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对困难员工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做到员工有困难必访,建立健全帮扶资金管理制度,为特殊困难员工解决燃眉之急。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6

省粮食局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省农发行

(二○○七年三月十六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大胆探索,强力推进,切实做好减员分流工作,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过程中仍存在着分流人员再就业困难、产权制度改革不够规范、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改革难度大等问题。

为了巩固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果,认真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转换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粮财〔2006〕123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严格落实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把推进改革和创造就业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各地要按规定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就业再就业规划,并制定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搞好职业培训,提高转岗转业能力,为分流职工创造良好的再就业条件。在改革中既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又要鼓励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创办新的经济实体,安置分流人员。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网点和仓房,拓展经营网络,增加就业岗位。巩固保持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人员再就业6万人的成果。

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组织结构创新

(一)通过重组整合和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粮食流通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省实际,以现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根据区域经济辐射能力、合理经济流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粮食供应功能,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原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战略性整合重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区域布局和组织结构。在产粮大县,主要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因地制宜组建股份制粮食购销企业。在非产粮大县以及粮食供应困难的山区、水库移民区,可保留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对承担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产权制度。对改制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仍然偏多的地方,要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改革力度,逐年减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符合上市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二)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真实反映国有资本的运行状况,维护国家所有者的权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各地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对国家投资和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不得随意处置或改变用途。要认真做好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清查和债务核实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业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根据有利于宏观调控的实际需要,由政府授权部门对改制为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行使出资人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管的有效形式。

三、政企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一)正确处理粮食宏观调控下的政企关系,实现政企分开。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脱钩,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和《河南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00号)等法规、政策,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不参与粮食经营,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不向企业摊派任何费用。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形成多种市场主体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规范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当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时,可委托指定具备资质的粮食经营企业承担相关政策性业务,政府按确定的标准给予补贴。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带头服从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规范化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和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制度。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董事会和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一人兼任。

(三)改革企业内部用工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并实行任期制和定期考核制。按照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双挂钩的有效激励工资分配制度。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

(四)加强与省外粮食企业的联合和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扶持省外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食品工业企业到我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县建立原料和加工基地,逐步形成生产基地化、原料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加工本地化,以此带动我省产粮农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与省外主销区粮食企业的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对于省外主销区的国有粮食企业在我省建设粮食仓库、加工厂等设施,市、县(市、区)政府要在用地指标、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支持产销区国有粮食企业之间开展购销协作,提供快捷的跨省结算服务。

(五)加强粮食企业统计、财务和仓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把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进管理,以管理进一步巩固企业改革发展成果。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改进统计方法,改善统计手段,保证统计经费,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核算,依法筹集资金,有效运营资产,降低成本费用,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仓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快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升粮食仓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粮食损耗,保证库存粮食安全。

四、认真做好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改革工作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外的各类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主要指国有粮食企业中的城镇粮食供应店、面粉厂、油厂、饲料厂、食品加工厂、粮

机制造、宾馆餐饮等)的改革工作,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按照国有企业改革统一部署进行。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资金问题。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各地可根据情况,将企业改制中资产变现资金在市、县级粮食部门中调剂使用。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国有资本原则上退出,可采取整体转制、股份合作、拍卖、租赁承包、破产等多种形式,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要严格按照程序,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并按规定依法审批后实施。要按照“一企一策、因企制宜、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原则进行。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改革工作两年内完成,2007年年底完成改革的60%,2008年年底全部完成改革任务。改制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承受能力,理顺劳动关系,做好职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职工债务清偿工作,加强对改制企业落实职工安置方案的监督检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粮食非购销企业情况复杂,改革难度大,各地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企业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五、提高粮油加工业水平,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要转变观念,创新模式,着力提高粮油加工业水平,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按照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上下游配套、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突出专业面粉、工业化主食、速冻方便食品、饼干烘焙食品四个重点,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现粮食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在产粮大市和产粮大县,要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重点催生、培育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效益好且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龙头粮食加工企业,创立名牌产品。要以资本运营为纽带,以现有国有粮食企业的基础设施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整合资产、资金、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组建大型粮食产业化企业集团,到2010年底全省争取达到60家。要树立新的经营理念,注重品牌信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积极向国际市场扩张,到境外寻求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打造我省的跨国粮食食品加工集团。符合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粮食企业集群示范基地,以优质粮食产业为重点,以较强的集散能力和辐射面带动周边粮油产业,推动粮食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二)积极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户和农村经纪人、集体组织的有机结合,在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科技+种植基地”、“公司+协会+农户”等现有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新型的组织运行方式,完善相互间的利益关系。积极探索在粮食购销、加工和实施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参与二次分配的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利益共享。

(三)实施“退城进郊”战略,推动城区粮食仓储、加工企业向更适合粮食物流和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地区转移。大中城市的粮食企业要抓住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发展时机,在区域规划上做文章,搞好整体搬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扩大粮食产业化规模,为企业发展壮大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载体和平台。要面向市场,集中发挥科技、信息、人才优势与组织协调作用,利用优惠政策、激励与合作机制,实行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运作,提升企业竞争力。

六、开辟市场,提升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开辟农村市场,建设新型的农村服务体系。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挥粮食系统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活跃和服务农村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开辟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土地、房产、人才、经营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粮油服务社等农村服务组织。探索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粮食流通机制。

(二)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业,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要面向市场,转换机制,积极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委托收购”、“联合收购”、“上门收购”等,实行主动服务、全程服务,方便群众售粮。大胆探索并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粮食企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口岸设立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其引导生产、稳定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

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利用我省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入现代物流理念,聚集和整合粮食物流市场资源,着力构筑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体系“三大平台”。着力积极构建大型、复合型粮食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实现河南粮食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努力把河南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以郑州现代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依托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优化粮食物流结点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市场,培育大型粮食物流集团,增强其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并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物流体系。

(三)适应农民消费新观念,积极开展农村粮食连锁经营。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以服务农民生活为重点,努力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扩大粮食经营服务网络。继续发展和完善面向农民的粮食代购、代销、代储存、代加工和兑换业务,扩大经营范围,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发展标准化农业,不断加强粮油食品安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以品牌效应拓宽市场。

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着重解决粮食领域和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粮库技术改造、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农村粮食产后减损、产后安全保障、粮食质量快速检测、现代粮食物流及粮食流通信息技术等,促进企业新产品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中有关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八、做好财务挂账、企业信贷和税收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做好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的确认及剥离划转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经审计认定的政策性财务挂账要抓紧剥离到县级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管账责任,保证账务清晰;财政部门要及时向农业发展银行结算和拨付政策性挂账利息。对经清理审计认定的企业经营性亏损挂账,按照债务随资产走和防止逃避银行债务的原则,结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行有效管理,制定分年消化和处置计划,逐步归还农业发展银行借款或依法处置。

(二)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积极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所需信贷资金,要按计划保证供应;对粮食企业受政府委托收购粮食以及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粮食所需的信贷资金,在落实收购粮食的费用、利息和可能出现的价差亏损补贴来源的前提下,应及时足额发放。按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积极支持各类具有收购资质的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和转化企业、工商联营企业及其他粮食企业、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市场建设等贷款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产业发

展,搞活粮食流通。国有粮食企业要搞好企业诚信建设,提高信用等级,积极争取并利用好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支持,掌握商品粮源,促进粮食购销。积极探索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三)落实好粮食企业税收政策。在粮食企业增值税政策调整以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按现行政策执行。对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纳税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粮食企业在正常经营期间支付给分流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按国家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深化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7

一、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打造优质团队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传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与时代的经济需求相适应。新的企业内部管理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以人为本的领导方针指导下,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更具人性化。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时,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企业标准,这是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对策的基础,员工没有真正地得到公司的重视与关注就不会产生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执行行为标准,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规定,企业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考试等方式来增强员工的自觉性与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团队的质量。

其次,对于重大问题的处理措施,都应经过企业决策才可以进行,避免因企业某个人的独断专权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型损失。因此,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决策性。

最后,还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环境。提高企业的产权制度建设,保证其具有明晰的产权和权责,提高管理的科学程度,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深化管理。

(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度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最为影响其发展的就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支撑主体,只有在企业员工能够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时候,企业的发展才会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就物质方面来讲,可以以奖金或绩效评价、奖励晋升机会等方式促使员工为企业付出更多的劳动力。就精神方面来讲,企业在员工入职之后,应向员工说明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同时还可以告诉员工企业的晋升模式,以鼓励的口吻加强员工对自身前程的向往,让员工更为清楚地认知到自己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进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度的目的。

二、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工作

(一)规范资金管理

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作为企业运作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规范资金管理了。资金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为广泛的工作,其在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里有着重要的主导意义,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首先必须使其规范化,其次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然后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的预警机制建设,为公司高级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

应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的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制定合理的企业定额,然后将其交由市场中的竞争运作机制进行选择。通过对资金的预算,合理划分各个定额的子目。目前,由于很多施工工程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不适于建立较为系统的企业定额,因此,可以在相关资金管理机构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借用通用定额,来适当修改和调整定价,并加强对典型工程各项成本的分析,明确自身企业和市场中通用定额两者之间的差别,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经营指标过程控制

围绕增收节支目标,量入为出,压缩各项支出,有效地保证收支平衡。在经营过程中强化会计管理,每月定时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沟通费用收支情况,对费用接近预警点的单位或部门,及时提出警告,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有效掌握和控制各项费用的合理使用。

三、强化成本管理

(一)严细管理标准

一是加强严细化管理、意识教育,在员工队伍中树立“严细”意识,培养符合严细化管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和体现;二是强化过程管理,使每一项工作从起步之初就踏上严细化管理的步伐,形成现场管理的“日清、日结、日考核”管理方法;三是加强严细化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措施不到位、工作死角现象,及时指导解决。

(二)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

各基层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及措施,以班组为中心细化分解经营指标,自上而下明确责权利,切实将成本控制落实到位,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做到成本到岗位,费用到人头。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控制预算外支出。要认真落实每月经济分析会制度,确定各环节的控制点和预警点,提高成本费用运行的安全性。加强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按月度、季度、年度对费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及时奖惩,确保年度预算完成。

四、结束语

本文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化进行了探讨,在管理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是深化管理的基本前提。为了突出深化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保杰.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煤炭技术, 2008 (02) .

深化成本管理 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篇8

【关键词】成本管理;发展质量

一、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危机意识

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煤炭企业的经营形势也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销售困难、价格回落、资金紧张,目前,总体价格比上年初下降40%以上,企业经营形势非常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在优化生产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上做文章,更需要在细化管理、内部挖潜、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二、深化预算管理,构建内部市场

全面预算管理是改善经营、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需要协同各种业务活动和管理方案,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均能统筹规划、协调行动,需要有效的聚集各项经济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使之形成强有力的、有序的集合,从内容上分析预算既是由采购、生产、销售、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企业的整体“作战方案”,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管理,是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控制标准,是各责任层次工作成绩和经营成果的考评标杆,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整合企业管理的最佳工具、是深化细化成本管理的有力手段。

三、进行全程控制、实行动态管理

成本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事事人人,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成本管理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把手工程,成本管理必须贯彻全面性原则,从巷道及工作面设计、设备选型、物资采购、井下生产、煤炭销售、设备修理、基建施工、废旧物资回收复用等各个环节抓起,从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各种资金形态抓起,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各项资产管理抓起,从矿级领导、中层干部、工段班组和每一名员工抓起,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形成上下结合、统分结合、条块结合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大到生产耗费的材料费、人工费、电费、机器设备,小到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都要有标准、有控制、有考核,不仅控制生产成本,还要控制安全成本、质量成本、研发成本、地测成本,努力实现对成本费用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要将成本费用指标切实控制在计划和定额之内,还必须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动态掌握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要在开好矿经营调度分析会、预算平衡会、生产系统经营分析会的同时,逐步建立区队、车间层面的生产经营分析会制度,对偏离预算的各项支出,要说明情况、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要将信息化建设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信息传输系统,以增强掌控能力、实现适时控制和动态管理。

四、突出管理重点、强化监督考核

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各项费用发生的数额相差悬殊、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可控性不同、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成本控制手段和方法时,要区别对待、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不可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薄弱环节

如避峰就谷、修旧利废、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自修比例等,要尽可能发挥设备及材料的原有效能,避免不经科学论证随意报废改制的现象,这些方面以往许多企业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只要认真去抓,很快就可以见效,眼下迫切需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

2.例外事项

如对外技术合作、勘查测绘、环节改造等偶发性事项,当下高等院校产业化趋势明显,部分教授专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极力与企业联系项目,导致技术研究项目过多过滥,相当一部分没有实际效果,为了证书上项目、为了关系上项目、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上项目的现象不容小视,近几年此类费用有大幅增加之势。对这部分费用要重点着眼于前期审查控制,要对其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效益性、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对其成本进行考量,价款谈判必须在监督之下进行,大额支出应由有关领导集体决策。另外,要对合作项目进行后续审计,进行效果评价,实行问责制,以增强有关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避免盲目引进给企业造成损失。

3.不断探索节支降耗的新途径、新方法

技术创新是成本控制的不竭源泉,成本管理不能单靠管、卡、压,只有把成本控制、技术革新和环节改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材料替代研究、优化采掘设计、改进支护方式、选用高效设备等,使各项投入做到合理有效,成本管理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企业要根据煤层厚度适时调整采高、设备增加变频及无功补偿装置、更换高效风机、做好采掘衔接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同时基层单位至少要确定一个增收节支项目,明确责任人、具体实施步骤、活动目标、完成时限,以推动增收节支活动向纵深发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大学班长自我鉴定下一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