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精选6篇)
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篇1
深化税制改革 服务发展大局来源: 《求是》 期号: 2013/24 作者: 王 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深化税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更好发挥税收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深化税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行税制基本框架是1994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构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税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完善,对实现政府财力增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积极深化税制改革,将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科学完备的物质和制度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其中税制是否科学完善、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直接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税制改革,不仅关乎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改革,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财政实力,规范政府与市场主体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税制仍不完全适应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要求。主要是:一些行业还没有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一些消费品还没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调节消费和促进资源节约等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资源税改革有待深化,环境税制缺失,不能完全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近年来的税制改革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税收制度安排。
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相比,现行税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税收调节机制尚不完善;直接税比重偏低,影响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待增强;财产税制不健全,对财富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迫切需要积极深化税制改革,缓解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融入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现行税制不完全适应促进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主要是:税制建设的国际化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税制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拓展,维护我国税收权益和保护跨境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任务十分繁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措施尚不完善,难以适应不断扩大开放的新形势。要继续完善税收制度,增创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二、准确把握深化税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税制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精准把握要义。
保持“两个稳定”。《决定》中有两句话很重要,一是稳定税负,二是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这是税制改革的基调。稳定税负,就是要在总体上保持现有税负水平,并根据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对税负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这既有利于保证必要的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有效履行职能、增加人民福祉的需要,又在总体上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稳定市场预期,不断激发创新和创造活力。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既可以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关系,又不会影响地方财力,有利于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落实税收法定。这是税制改革的原则,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关于税收法定的要求,将掀开税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新篇章。具体说来:一是完善立法。税制改革要于法有据,使深化税制改革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需要立法的要积极推动立法,需要制定条例的要制定条例,需要修法或修改条例的要抓紧推动修改。一些重要改革措施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要不断提升立法层次,推动将一些税收法规规章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等级。二是规范优惠。《决定》提出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法治化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将从根本上解决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过多过滥问题,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统一,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根据《决定》要求,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正税清费。《决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在房地产税、资源税改革中也涉及费改税问题。推进正税清费,将带有税收性质的收费改为税,不仅使其更规范,而且符合税收法定原则。正税要以清费为基础,费不清则税难立。在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改革过程中,都要大力推进费改税,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行为。
优化税制结构。这是税制改革的要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大间接税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税收具有的调控经济职能,决定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决定》要求,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特别是明年要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实施,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更好地发挥其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二是要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根据我国现行税制中间接税比重过高的状况,要按照《决定》要求,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制,伴随经济发展相应提高直接税比重,并完善税收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三是要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财力。完善地方税体系对于形成地方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决定》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调节财富分配,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加快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拓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促进建设美丽中国。
支持全面改革。这是税制改革的责任。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税收制度是支持各领域改革的重要工具。《决定》提出要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税
制改革支持各方面改革的精神。在《决定》全面实施过程中,还会不断提出这方面的新要求。要按照《决定》精神,加强税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衔接和配合,在不断深化税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支持各项重点改革。
三、全力推进深化税制改革部署的落地生效
税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协作,也需要税务部门全力投入其中。要积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改革方案制定科学完善,改革任务落实取得成效。
统一思想认识。税制改革已到“深水区”,牵涉面广,不可避免涉及利益的调整,难度很大。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到与中央同心同德,按中央要求矢志笃行。要秉持公心、正确面对,勇于突破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束缚。要坚定信心,全力打赢深化税制改革的攻坚战。精心设计方案。税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精心设计税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分项、分步实施方案,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和评估论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注重统筹协调,切实增强科学性、现代性、操作性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坚持顶层设计,从整体上谋篇布局,又要尊重群众首创,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最大程度聚合改革的正能量。要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推动我国税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我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竞争力、话语权、影响力。
完善征管体制。税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要靠有效的征管作保障。《决定》指出,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这是保障税制改革顺利实施、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的客观要求,主要任务是完善国税、地税征管职责划分办法,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同时必须积极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打造税收征管模式升级版。《决定》提出,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为从根本上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可靠保障。要按照《决定》要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基础,以推进税收管理平台建设和国税、地税间及其与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为抓手,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变革与创新,使税收征管工作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要推进《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的生效、执行,加强国际间税收情报交换和信息共享,提升跨境税源管理水平,优化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强化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提升税收征管国际化水平,保障国家税收权益。
认真抓好实施。要逐项明确落实税制改革的责任,有计划、分步骤、稳中求进推改革。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不停顿地把税制改革推向前进,同时及时化解实施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改革干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要加强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做好税制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重大认识和热点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篇2
一、充分认识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税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要求的税收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是我国财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过此次改革及随后的调整和完善,到20世纪末,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这为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完善税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
(一)税制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直接税和间接税比重失衡,不利于政府有效实施“逆周期”的宏观调控 ;“营改增”还没有全行业推行,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消费品还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调节消费和促进资源节约等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资源税改革有待深化,促进环境保护的税制尚未建立,不能完全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二)税制设计不完善,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制,容易导致不同类别收入的税负不同,无法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原则,未考虑家庭人口结构和支出结构的费用扣除标准,也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 ;财产税制不健全,房地产开发、交易、保有等环节税费繁杂,税种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公平税负。
( 三 ) 地方税体 系建设相 对滞后,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地方税体系中缺乏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影响且长期稳定的主体税种,无法满足地方财政收入需要 ;偏远落后地区收入来源不稳定,名目繁多的政府基金、政府收费应运而生,“寅吃卯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利于营造和谐征纳环境 ;税收管理权限较为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综上所述,现行税收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进行整体性、适应性的改革。
二、准确把握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总体部署
新一轮税制改革总的方向是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推进依法治税,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一)优化税制结构
在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下,优化税制结构,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必要条件。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完善税制改革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将本轮改革的重点锁定在六大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
1. 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2012年1月1日起, 营改增“1+6”率先在上海 进行试点。2012年9月1日起, 上海试点相继扩大到北京、江苏、安徽、广东(含深圳)、福建(含厦门)、天津、浙江(含宁波)。2013年8月1日起,上述试点再加上广播影视行业,即“1+7”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营改增实施范围,拟在今年下半年,将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进一步支持小微服务企业发展,“十二五”末期基本完成营改增。剩下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将在2015年基本完成营改增。此外,还将适时优化税率 , 实行彻底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并完成增值税立法。
2. 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消费税改革方向。消费税改革首先要调整征税范围,将部分“两高”产品及高档奢侈品纳入征收范围 ;减征或停征一些已进入大众消费的产品(如取消普通化妆品消费税);调整和完善进口环节消费税、关税政策,吸引海外消费回流。二是调整征收环节。由生产环节征收改为消费环节征收。使消费税调节作用显性化,有利于以销定产、抑制产能过剩和搞重复投资。对于石油、卷烟等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和管控资源,仍维持生产环节征收,或改在批发环节征收 ;三是优化税率结构,切实发挥好调节作用。
3.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总的方向是 :对工薪、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等劳动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对其他资本性、财产性所得实行分类征收 ;适时增加个人赡养老人和未成年子女、投保商业养老保险等专项扣除项目 ;适当调整级次、级距和税率 ;尽快推广个人非现金结算、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报告制度等。
4.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总的方向是 :在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对城乡个人住房和工商业房地产统筹考虑税收与收费等因素,合理设置建设、交易、保有环节税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地产税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房地产税改革要加强调研,立法先行,适时推进。
5. 加快资源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加快资源税改革,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其改革方向,一是对主要资源品种要逐步实行从价计征改革,相应清理取消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我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已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也将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二是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水流、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
6. 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按照重在调控、清费立税、循序渐进、合理负担、便利征管的原则,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新设二氧化碳税目,进一步发挥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地方税体系
1. 弥补营改增后地方收入缺口。营改增后, 营业税作为地 方主体税种已经消失了, 以2012年数据为基数,静态测算,地方收入缺口约1万亿元。地方收入的缺口可以通过调整部分税种税收收入分成办法来解决。如消费税,大多数品目放到零售环节征收,便于地方管理,可改造成共享税。
2. 建立地方主体税种。改革和完善地方税管理体制,积极构建由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
3. 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如税率在一定区间内的调整权、税目调整权等。
(三)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 原则是税制 改革的原则,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说来 :一是完善立法。要不断提升立法层次,提高法律效力等级。一些重要的、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改革措施,要按法律程序进行 ;需要修法或修改条例的,要抓紧推动修改。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紧修订《税收征管法》,促进依法治税。二是规范税收优惠。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要根据这一要求积极开展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工作,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维护市场统一。
三、真抓实干推进改革
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执行力。有了整体部署,税制改革并不能马上得以有效实施,还需要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有力的执行措施。作为基层的税务机关,应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助力改革顺利推进。
(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加大税制改革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基层执法者和广大纳税人能够深刻认识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意义,能够准确把握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保证基层执法者在制定具体措施和执法时不跑偏、不走样。同时,争取纳税人的支持和理解,凝聚全社会支持改革的共识和力量。
(二)认真筹备,平稳过渡
“营改增”等重要税收制度的改革,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进,要坚持减轻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 人负担、确保平稳过渡的原则,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在改革推进前期,要认真筹备,积极准备综合征管软件、电子申报、防伪税控等系统的修改、测试、联调以及升级工作,按时完成各类征管信息的采集、录入及核定等工作。要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把握改革的最新动态,认真研究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抓好落实,努力推进
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将任务逐项 分解落实, 有计划、分 步骤、扎扎实 实地推进 税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征管体制,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堵塞税收漏洞,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完善信息共享渠道,构建国税、地税及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积极探索,建言献策
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篇3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代领导人是如何一以贯之、星火相传地把教育的战略地位不断地推向更高台阶的,并且贯穿始终的就是“三个面向”。虽然对于1983年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所提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次序,人们不见得完全清楚,但教育系统目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邓小平同志所提的“三个面向”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事业发展首先要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然后再去面向世界,因为改革开放需要我们同世界进行交流;最后要面向未来,只有我们能够看到今天、想到明天才能够做出深谋远虑的选择。
此外,几代领导集体对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通常都是基于对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针对性的论述。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和重要文件中,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忽视教育,教育始终被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这说明中国现代化是需要人才、需要教育、需要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智力支撑的。离开了这一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会缺乏可持续的基础,以下谈一谈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教育战略部署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论述和部署,实际上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奠定了方向。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旨,对教育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作用做出整体性要求。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以说,十八大报告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像治疗疑难杂症的方略大全。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非得要啃的硬骨头,非得要迈过的槛,有些体制机制障碍留存已久,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还有一些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这两类矛盾、问题和困难交织起来成为教育事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所以,我们攻坚克难正逢其时,到2020年仅剩6年时间,可以说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才能为未来的前进道路打牢基础。
第三,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文件第一次对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六根支柱,即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做出完整的表述。学习应该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可以说,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不在于教育质量多么优质、不在于教育条件多好多差,而在于获得教育机会时,是否有一种能够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这是非常要紧的。对那些处境不利的群体,都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其所需要的学业,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有用的教育。这是十八大报告给予重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今天所培训的“种子教师”为什么在各个方面都显得非常重要呢?这就相当于要实现一个施工蓝图,就需要将蓝图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施工方案,这一环节是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而最后要将这一施工蓝图建造成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物还是需要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无数的劳动者来共同完成。所以,“种子教师”实际上就担负着细化施工蓝图的责任,并在蓝图实现过程中起到监督、保护、引导的重要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教育质量都与其教师的质量相联系。任何一个教育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最终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是依赖于教师。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二、中国教育应当置身
并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全局
习总书记在就任伊始就明确表态,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方针、工作重点、战略思路,都是朝着怎么能够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首先是学有所教,从小孩子到成年人都有这样一个迫切愿望,就是怎么能够很好地去满足、去适应。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梦”最后要归结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不是一个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号召、一面飘摇的旗帜,而是要真把一个一个的施工方案细化成执行方案并且不断循序渐进推展下去。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发展其实也都是这个层面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马上就要画上一个分号。之所以说“分号”,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教育行动都是分阶段进行的。例如,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在2015年会划上第二个阶段的分号,下面介绍一下全民教育的各种提法。
?誗有质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2003年百国教育部长共识:关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誗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ll),UNESCO2008年世界教育大会:尊重学生的需求、能力、特点、预期的多样性,消除一切形式歧视。
?誗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世界银行系列报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誗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2007年报告:强调抢占国际人才竞争制高点。
?誗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近十年来政策分析报告: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标志,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作为支撑。
所谓“Post Education for All”,即后全民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后全民教育时代的政策选择问题。有多少个政策选择可以供我们参考呢?首先,如果经济相对欠发达,公共财力相对不足,老百姓的学习需求在旺盛程度上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优先打造可持续发展教育?这在十年前就形成了共识。当然,面向全民的教育就会比刚才说的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条件略好的地区可以朝着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来做。在这一方面,北京地区近几年做的不错,特别是最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破解公办学校择校难题的举措。接下来是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这是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以及一些培训机构都在做的一个方面,能否保证赖以谋生的基本技能实现全覆盖,北京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错。再接下来是打造更强的全民教育。发达国家在实现全民教育的基础上,力争打造更强的全民教育,他们有强大的财力作为支撑。最后一点是全民终身教育,或者叫做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
以上的教育发展梯度需要强大的公共财政作为支撑,没有强大的公共财政我们就少了很多选择,但是在很多地方即使是有了强大的公共财政,但却没有很好的将其用于推展后全民教育的政策选择上。所以,联合国提出“教育第一”这一理念,要求全球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全球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竞争的马拉松中,都要秉持“教育第一”的理念。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提出了三个“努力”,即“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讲话中强调全民教育,这使全民教育由原来的政府层面关注,变成国家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而这一承诺首先是对教育提供者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打造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需要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一起来努力,为打造一个更大的教育资源学习平台奋斗,这是第一个“努力”。
第二个和第三个“努力”联结在一起,体现了总书记不忘把孩子的期盼放在心间,所以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机会,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两个“努力”针对的是学习需求方,即谁需要教育、谁需要学习,其包含的意思是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应该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加有用。这是从习总书记三个“努力”当中透射出来的意思。回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的教育如果能够更有质量、更有用的话,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也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该置身于并且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这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没有提及可持续发展教育,但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地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绝没有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畴远大于生态文明教育,并且带有更持久的效力。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
对思考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 我们可从四个宏观层面,来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第十二部分第42条的精神实质。
第一个层面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我在这一方面重要的一点体会就是要学会打组合拳,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把坚持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融会贯通,并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来因材施教。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是亿万家庭切身利益所在。这种有用之材并不是大众所认为的专门人才,或者专业技术人才,我认为只要他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谋生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立脚点,就是有用之材。立德树人导向应该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来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二个层面是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这里从扶贫救弱入手,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水平。通过多措施并举来应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破解择校难题、实现标本兼治、对减负做出明确的要求。这样,2020年前,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发展差距就有望进一步缩小。如果这些教育差距没有缩小,那么将会启动相应的问责机制。
第三个层面是举世瞩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能不能以考试招生制度为龙头优化教育改革体系?高考大家都非常关注,实际上这次中央文件恰恰从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入手,对初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对中职和高职以及普通高校的考试制度、门类等进行了部署。所谓招考分离、学生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等必须在2020年前完成。必须让老百姓对于孩子处于哪个阶梯、往上有哪些通道等都一目了然,并且这些通道对于不同家庭、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学习潜力的孩子来说都有上升的空间。
第四个层面是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即以章程为龙头,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力争到明年年底,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规定,广泛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概念,并且通过一校一章程完善公立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这实际上也是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只有学校确立了良好的治理结构,政府如何管学,学校如何办学,社会如何评学,管、办、评的分离才会更加清晰。并且,未来的社会化督导、监测等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的进步都有赖于实现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进步和完善。
通过制度激励,让民办教育获得健康发展也是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之一。目前,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更好的教育、更加公平的教育、更加有用的教育,是渗透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核心精神。
教育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在新形势下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大家所熟悉的所谓教育现代化,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发展前景或者目标。教育现代化是从工业革命到知识社会,随着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欠发达国家不断追赶发达国家,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教育变革、革新、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都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教育现代化才能稳步推进。这里特别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教育治理体系、治理现代化,另一个是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离开这“两个支撑”,教育现代化就很难实现。所以,这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凝聚共识,共同推进的。
关于如果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不是能再进一步划分的问题,世界银行是在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之间划一道线。政府财力充足,其对公共服务的干预就是付费,直接提供监管,而非公共服务基本上由市场化机制来运作,政府实施监管职能。这是一种粗线条的划分方法。近年来,很多专家提出公共服务“三分法”,即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以及非公共服务。从历届党和国家会议文件可以看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上完全成为了我国公共政策的重要基石。这块基石确定了,其他就是非公共服务,完全依靠政府监督下的市场运作实现。当然,这里说的“服务”千万不要误解为教育,而是包含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三类服务当中所占据的空间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每类服务当中获得的施展空间也是不同的。在基本公共服务当中附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更多的应该是整合了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发挥着对不同学习需求者均传输更强认同感的功能。但是在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当中怎么附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
全球的合法政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福利型政府。例如,北欧、西欧、南欧以及中东、拉美地区的产油国。在这些国家,政府免费提供从幼儿园至大学的教育服务。第二类是放任型政府。放任型政府的出现多数是由于战乱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无奈之举。这些国家民不聊生、财力不足,当然无法提供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当然也有一类的放任型政府是在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下故意为之的做法,但这种政府的治理方式难以持久。最后一种是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多次强调并要全力打造的政府类型。人民对于以上三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预期也是不同的。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提供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并且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承担了近乎无限的责任,对非基本公共服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主要承担监管责任。但如果放松对非公共服务的监管,人民群众也会不满意。比如,家教服务市场乱象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政府应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该“尽力而为”,在其他领域当中应是“量力而行”。也就是说政府不要推卸应该负的责任,但同时也不能把胃口吊的太高。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问题上,本世纪前十年政府在“尽力而为”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但提“量力而行”比较少。我们看到,总书记在最近几次讲话当中都谈到了要对教育、民生、医疗卫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其意思是政府对于该负责的领域要负责到位,而政府暂时因为基本国情所限还不能完全负责到位的领域,则应该对人民说清楚、讲明白。
所以,按照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今后的公共服务运行和公共资源配置应该有两个清单浮出水面。第一个是政府的权力清单,依法行政,即正面清单。第二个清单是给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社会组织的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当中,政府必须做、必须管的事项不能推卸责任;而在负面清单中,要把不允许企事业单位做的事情罗列清楚。正好比一个镜子的实像和虚像,划分出了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当中政府应该肩负的责任和政府可以不必直接负的责任。对于企事业单位,也明确了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
对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为公益一类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承担的份额比较大。作为公益二类的,有可能承担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也有可能承担一些非基本公共服务。对属于非公共服务的,则要按照盈利和非盈利的方式区分监管。所以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当中,我们要不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解决好三个问题:政府怎么依法管学、办学?学校怎么形成好的治理结构?社会怎么能够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对于各学校而言,就是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在今后要确立各自的学校章程。
筑牢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希望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能够让学校更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更好地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断地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健全上迈出新的步伐。
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篇4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届教代会暨工代会上的工会工作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杨景昆
(2005年7月1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首届“双代会”,这是继去年胜利召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现在,我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会,向大会做工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合校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学校工会组建五年来,在学校党委和陕西省教育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行政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在凝聚人心、促进学校实质性融合、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关心教职工生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和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学校稳定工作大局
学校工会一建立,就以抓教职工思想融合为切入点,通过突出维 护职能,将统一教职工思想认识,保持教职工思想稳定,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力,维护学校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积极配合学校党委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几年来,配合学校党委,组织教职工和工会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研究下发了学校工会《关于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实施意见》,编印下发《“三个代表”学习材料》2000余册,对教职工和工会干部进行辅导学习。2000年校工会被省教工委评为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突出维护职能,努力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学校稳定工作大局。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也是工会团结广大教职工,增强凝聚力的关键。几年来,工会在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的同时,努力维护教职工的实际利益,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工会都能及时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或提出建议和意见。合校初期,针对教职工反映较多的一些问题,如聘任工作、交通问题以及职工住房、医疗等方面政策不一致、差距大等问题,及时调研形成书面报告,向学校有关方面反映或建议,使问题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决。近几年针对教职工反映较多的小区物业管理收费、太阳能维修使用、煤棚拆除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还与学校附中、规划办等部门共同开展了“如何办好附中”专题调研活动,在职工中开展 问卷调查,组织召开了三个层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为学校加强附中管理和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2002年针对反映西林校区25—30住宅楼工程质量、农科院校区建设燃气锅炉房的安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大量协调沟通工作,上门走访教职工200余户,组织召开情况通报会、征求意见会、协调会十余次,使这些问题最终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针对教职工电视收视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由杨凌网络公司、教职工住户代表等有关方面参加的政策咨询会、价格听证会,经过协调沟通,妥善解决了电视收费和管理等问题。2004年,积极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妥善协调处理了涉及遗属、劳模特殊困难、职工医疗费方面的问题。学校布局调整和学院搬迁工作任务艰巨,工会领导和工会干部分头深入到有关学院、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
(二)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办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工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形式。几年来,工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教代会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认真组织召开了两次临时教职工代表大会。2001年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临时教职工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讨论审议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五”计划及2015年发展建设规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津贴发放暂行办法》。为开好这次会议,校工会组织各部门工会负责同 #志和教职工代表50余人赴西安交大等4所高校,就校内津贴发放办法进行了调研和讨论,收集修改意见61条。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提交了调研报告,为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2005年元月召开了学校第二次临时教职工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以校务公开为中心议题,通过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对学校2004年各项主要工作进展情况、财务运行情况、物资设备采购招标情况、校庆经费开支及捐赠情况等教职工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向教职工代表进行了通报,听取教职工意见,接受教职工监督。
——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全面推开。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教代会制度的延伸和发展。2004年,学校党委研究下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办法》及召开二级教代会的通知,对规范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各二级单位党政工领导的共同努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有了新的突破。截止目前,全校24个应召开二级教代会的部门中,有22个建立了二级教代会制度,教职工普遍反映良好,这对强化学校基层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工作也得到省教育工会的充分肯定。
——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2000年,工会配合学校党委制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务公开实施办法》,2004年,学校党委研究下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全面推进校务、院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提出了落实校务、院务公开的具体措施,规范了校务、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使校务、院务公开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去年年底,各二级单位在召开二级教代会期间,积极推行院务公开,不少单位将教职工普遍关心的学院发展规划、经费收入及使用情况、收益分配原则及岗位津贴发放办法等重要问题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欢迎和支持。2005年1月,学校召开了以校务公开为中心议题的临时教代会。近两年,学校在人事管理、干部聘任、职称评聘、财务管理、基建项目招标、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方面,通过校园网、校报、公告栏、校情通报以及教代会、二级教代会等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校务、院务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三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年来,校工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和“三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积极开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三育人”活动。几年来,校工会坚持每年都举办“欢迎新教工”座谈会,采取多种形式对新教工进行师德教育。如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教学名师骨干、科研骨干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作专题报告或经验介绍,组织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扶眉战役纪念馆等。2002年开展了师德建设问卷调查。2003年和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共同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了师德建设有奖征文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征文13篇。2002年、2003年,先后两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陕西省高校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获三等奖。2004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有3个课件荣获陕西省教育工会优秀课件奖。
——积极开展评先树模活动,发挥各种先进的示范引导作用。几年来,先后组织推荐评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女职工双学双比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名;陕西省劳模2名、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名、省三八红旗手1名、省三八红旗集体1个、省“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1名、省创新能手3名、省创新示范岗1个、省五好文明家庭4户;杨凌示范区劳模2名、精神文明先进个人6名、“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0名,巾帼文明示范岗2个。同时,组织评选表彰学校师德标兵10名、“三育人”先进个人16名、“巾帼建功”先进个人45名、创新能手3名、创新示范岗6个、五好文明家庭21户,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还通过举办院士、劳模事迹展览,利用报刊、杂志、校园网等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大力弘扬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四)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五年来,校工会先后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2000年,举办了喜迎千禧年“世纪曙光”教职工文艺晚会。组织400名教授、博士合唱团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杨凌的演出和第七届“农高会”综艺晚会演出,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2001年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与宣传部、团委共同举办了庆祝建党80周年“鲜红的旗帜”教职工歌咏比赛。2002 年举办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创建一流新大学”教职工庆元旦文艺晚会。2003年和2004年,工会与团委联合举办了 “迎校庆”、“庆元旦”、“庆校庆”师生文艺晚会,在南北校区演出达6场次,为学校建校70周年暨合校5周年庆祝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喜庆氛围。几年中,先后组织举办了4次教职工书画摄影展,尤其是“庆校庆教职工书画摄影展”,参展作品达150余件。工会还多次组织教职工参加省上和杨凌示范区的文艺演出活动,先后4次获一等奖。
几年来,校工会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校性的文体比赛活动。年年组织教职工开展冬季晨练长跑健身、暑期文化园等活动,每年配合体育部开好全校师生田径运动会,教职工累计参加8300人次,获奖1880人次。多次举办全校性教职工篮球比赛、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桥牌比赛、拔河比赛、越野赛等一系列文体比赛活动。还积极在教职工中推广中华健身秧歌舞,举办了专项培训班,培养了30多名指导教师,在全校7个校区掀起了教职工跳健身秧歌的热潮,有效地促进了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校工会还积极指导和支持各种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先后组织成立了教职工书画摄影协会、桥牌协会、象棋协会等教职工文体活动组织,并给予经费支持。同时,从2003年开始,校工会把教职工上缴的会费,全部按各部门工会的会员人数下拨各部门工会,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工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了使广大教职工更好地开展健身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2004年,校工会筹措经费,在西农校区、农科院校区、西林校区安装了户外健身器材,还先后3次承办陕西省西西片高校的体育比赛活动,我校运动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五)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把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职工身边,这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校工会在关心群众生活,“送温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积极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校工会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贫困教职工档案,校院两级工会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救济补助特困、贫困教职工和残疾困难教职工,五年累计补助630多人次;对因病因伤住院治疗的教职工和去世教职工的家属凡是工会知道的都坚持前去看望慰问,五年来,先后看望慰问的教职工累计达450多人次;坚持每年五
一、春节慰问两院院士、全国和省部级劳模,把学校的关怀、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中间;还坚持每年看望慰问工会离退休的老职工和各部门工会的兼职工会干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还积极宣传动员广大教职工参加职工安康互助保险、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险等,合校以来先后有4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互助保险;坚持每年组织劳模和教职工开展暑期休养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710多人。
——关心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女教职工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校现有女教职工1630名,女教职工队伍占全校教 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通过组织广大女教职工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女教职工的“四自”意识,如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健康美容烹饪知识讲座、健美操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评选表彰“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创新示范岗、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女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和2005年为女教职工进行了两次妇科专项体检。
——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为灾区募捐“献爱心”活动。五年来,工会先后五次组织动员广大师生为安康、渭南等受灾地区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共捐赠现金186032.80元,衣物、被褥等74174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会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工作,及时将救灾物资运送受灾地区,受到灾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六)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抓好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合校时,七个校区共有工会专职干部职员27人,部门工会58个。合校后,通过两次公开招聘,配齐了校工会干部和工作人员,建立完善了管理机构。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法建立了26个部门工会组织,为全面开展基层工会工作奠定了基础。2004年学校进行机构调整和院处级领导班子换届,校工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及时研究下发了《关于部门工会设置调整和部门工会干部配备的实施意见》,各单位按文件要求,及时选拔调整到位了部门工会领导班子,建立和完善 了基层工会管理体系,确保了工会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2003年校工会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为每个部门工会配备一套办公桌椅,一部电话,协调解决一间办公室。同时为各部门工会购置配备了乒乓球台等活动器材。
——抓好工会干部学习与培训工作。几年来,认真组织工会干部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先后举办了工会基本知识、教代会、《工会法》等学习培训班,五次组织工会干部到西安及省外兄弟院校考察、学习、交流,还编印下发了《工会干部学习材料》、《新(工会法)学习材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材料》、《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学习简报》、《教代会工会工作学习材料》等多种学习辅导材料10000余册。坚持每年召开工会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会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搞好工会工作的自觉性和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提高了工会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抓好工会的制度建设。先后制订完善了工会机构职责、岗位职责、工会领导班子廉洁自律制度、工会财务管理办法、工会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工会暑期休养、教职工福利品、晨练纪念品等物资采购招标小组。2004年,工会又将教职工暑期休养、晨练纪念品和年终职工福利油的采购等全部通过学校物资设备采购招标领导小组,以招标或议标形式确定。还先后研究制定了《部门工会工作量化考核及奖励办法》以及其他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工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2004年,建立开通了工会网站,推动了 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行政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校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充分肯定。校工会三次被陕西省教育工会评为高校先进基层工会或考核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校工会向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全体专兼职工会干部、广大教职工以及关心支持工会工作的有关部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是工会工作的基本准则,努力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学校稳定大局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是创新工会工作的根本出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主要反映在教代会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工作还需规范、提高,各部门工会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工会活动的覆盖面还需拓宽,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几年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全面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因此,今后几年校工会总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工会自身建设,团结动员全校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就工会工作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心、服务教职工群众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各级工会组织的第一职责,把教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作为指导工会工作的第一信号,把教职工的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会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履行表达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把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工会要注意研究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维权”的新内容、新机制、新方式和新途径,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一是要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把维护工作做在决策之前,要积极参与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方案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充分反映教职工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为教职工代好言、参好政;二是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正确认识大家的共同利益是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广大教职工自己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受益者,建设好学校才是全校教职工最根本和最大的利益所在。广大教职工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学校改革和建设的前列,支持、参与和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三是要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关注广大教 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教职工的利益诉求,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实事;四是要关心学校内部的特困贫困教职工,大力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最终把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做贡献上来。
(二)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我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基本特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要在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的职权,提高教代会质量。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教代会制度,但还不完善,教代会的四项职权落实的还不够全面,教代会的制度建设还需加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工会作为教代会日常办事机构的重要作用和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继续努力,不断总结教代会工作的经验,增强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代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校院两级民主管理网络。我校全面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已经迈开了新的步伐,出现了良好局面。因此,各级工会要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加强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实现教代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向基层延伸和拓展,在全校形成校院两级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网络。
——认真做好本届教代会的提案落实工作。本届教代会收到了许多代表提案,这是广大教职工和教代会代表关心学校发展的具体表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提案办理的程序,严肃对待,认真办理,逐一答复提案人。校工会和提案工作委员会要进行全程监督,保证件件提案有着落。
——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工作。要把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拓宽校务院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进一步健全校务、院务公开的监督机制。工会要做好校务公开的协调运作、监督与信息反馈工作,确保校务、院务公开的操作规范,内容真实、全面、有效,真正使广大教职工具有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资源。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工会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宣传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广泛宣传先进集体、人物的模范感人事迹,营造人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要开展以“树师表形象、创优良教风、带良好校风”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标兵”,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典范,强化教师依法执教、以德修身、以身立教的观念和意识。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育人的属性,因此,学校工会要继续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激励全校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勤奋努力工作。
(四)搞好教职工文体活动创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持久发展
根据学校实际工作情况和教职工的需求,创建校工会举办全校性文体活动,各种教工文体协会举办兴趣、爱好型文体活动,各部门工会举办特色型文体活动的新机制。在现有教职工文体协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教职工文体协会,最终实现学校教职工文体活动的层次化、多样化、普及化,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持久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工会是联系教职工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完成工会所肩负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首先,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工会干部的头脑。要继续认真组织工会干部学习《工会法》和工会工作的有关 知识,充分认识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自觉树立使广大教职工满意的新形象。
第二,要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护,规范行为。依法治会是工会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各级工会干部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模范遵守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要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规范自身的行为。
第三,要进一步开展创建模范教职工之家活动,把建家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发动群众搞好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工会的活力在基层,校工会将为各部门工会开展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
第四,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要搞好调查研究,经常了解广大教职工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要什么,加强工作的针对性。要以部门工会为主体,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工作,使活动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教职工的实际需要。要培养造就一支热心工会工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
通过新一届教代会和工会委员会几年的努力工作,力争使学校教代会和工会的工作与学校的地位和作用相适应,与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速度相适应,与广大教职工不断变化和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相适应。
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篇5
听取抗旱防汛、粮食生产形势汇报并部署秋季农业重点工作
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抗旱防汛、粮食生产形势汇报并部署秋季农业重点工作,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讨论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会议指出,入汛以来,我国南方较大范围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近日松花江又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部署,各方奋勇抗灾,保障民生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会议强调,我国地域辽阔,当前部分地区抗旱防汛任务依然繁重,又值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不可放松。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抗灾救灾措施,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及时调拨抗旱物资,加强供水保障,千方百计解决旱区群众饮水困难,保障基本生活。重点做好松花江等流域防汛工作,加强台风防御,及时发布气象监测信息,排查处置险情隐患,确保江河安澜、人民安宁。二是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安排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灾区及时改种补种,大力推进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统防统治。加快农业灾害保险理赔进度。做好应对夏秋冬连旱的准备,力夺全年粮食丰收。三是落实早稻收购政策,适时启动东北地区秋粮收购政策,做到应收尽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及早谋划秋冬种,支持主产区开展机械深松整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各地要全力保证“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努力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
践行“三严三实” 服务发展大局 篇6
同志们:
根据县委“三严三实”活动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这一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前段时间,省市县委相继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都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讲解和阐述。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是践行“三严三实”,服务发展大局。
党中央部署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处级以上干部、领导班子当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高点,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领会“三严三实”精神实质,提高运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把握改革大局的能力,在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按照“三严三实”进行对照检查,在改革发展的大文章中保持政治定力,挖掘发展潜力,激发改革动力,自觉服从服务国家改革大局,争当改革促进派。
一、深刻认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建设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我省目前的腐败情势,客观上是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造成的长期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提供了各种各样权力寻租的可能。加之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造成了政治生态上的枝枝蔓蔓、拉拉扯扯,模糊暧昧。其实,山西污痕政治生态的形成,更重要的主观原因,还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总开关”出了问题,丢掉了信仰,忘记了宗旨,淡漠了人民。是一些党员干部极端个人主义和极度的私欲膨胀,酿成了如此沉痛和深刻的教训。
总书记曾郑重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然而,在这个考场上,我们眼下的成绩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公仆意识丧失,对权力缺乏敬畏之心,把权力当成自己谋私的手段,忘记了党的教诲、组织的培养、人民的嘱托。眼前惨痛的教训说明,正是这种一点一滴的“不自觉”,最终管涌堤毁,身败名裂,家破人散;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不检点”,致使干部队伍蒙羞,群众利益遭害;正是个别“害群之马”的寡廉鲜耻,让山西的形象受损,发展受挫。
首先,必须全力支持保持对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完全统一到中央对山西问题的认识上来,统一到省委对于反腐败斗争的安排部署上来,认真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入总结反思腐败案件多发高发的原因,深刻剖析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有刮骨疗毒、浴火重生的政治勇气。直面身边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决有力地惩治腐败。不躲闪,不回避,不退让。要勇于责任担当,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把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到底。
第三,要自觉匡正选人用人之风。如何用好人、怎样用“好人”,是考验各级党委选人用人的重大命题,也是事业勃兴的关键所在。“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不仅关系到干部的个人前途,更关系到政治生态的清正廉明。要把“严”字落实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对干部从严考核、从严选用、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既要解决“乱作为”的问题,又要解决“不作为”问题,做到干净干事、为官有为。
第四是要严密打造制度的铁笼。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政治生态的问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的同时,结合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出台一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查找漏洞,建章立制,真正使领导干部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解放思想、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人才需求。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的“姊妹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中徐徐展开。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触碰到更深层次的关系和利益调整,结果皆大欢喜的改革越来越少,不能再指望改革会让所有的人高兴,未来在改革中触动一部分人利益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需要“黑得下脸、铁得了心”的利益调整,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推不转、落不实、改不动、责任空转的问题,成为改革的“推拉门”“稻草人”。这就需要干部有“三严三实”中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为大局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同时,改革本身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破”的决心,还包含着重整、创新、构建等工作,缺少经验。作为改革的执行者,能不能把改革的方法论学透吃透、用透;能不能形成全面吃透精神、准确落实举措、引导并推动改革的力量;能不能面对改革触发的新变化、新问题,审时度势随时修正,这都需要干部有“三严三实”中立行立改、破解难题的能力。5月,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将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中央全面治党、党要管党的重要体现,也是怎么管干部、用干部、选干部的一把“尺子”。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而根本的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总书记说,“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近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改内容的说明中表示,有关修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党纪严于国法。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抓全党的纪律,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二是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看,领导班子建设是这一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是党的建设的“牛鼻子”。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抓手就是“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保持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为抓手,努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二、深刻把握“三严三实”的精神内涵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这个重要要求在思想和实践层面,从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6个角度,修身、为官、干事三个方面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谋事理念、工作方法等作出了系统精辟概括,阐明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体现了党中央对从严治党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确定了领导干部的从政标杆,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明确了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抓住了做人、做事、从政的根本,划出了为官律己的红线,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它是改进作风的现实呼唤,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深度关切,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树起了标杆,也为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保障发展改革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严三实”内涵丰富、辩证统一。“严”是内在要求,指向主观世界改造;“实”是行为取向,指向客观世界改造。修身保持本色,立德、立志、立行。为官迎接大考,规矩为官、公正为官、坦荡为官。干事彰显担当,想干事有激情,能干事有能力,干成事有正确的政绩观。在修身方面,一是要立德;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要持续锻炼党性,原原本本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加强学习哲学、学习历史、学习辩证法;四是要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在为政方面,一是要善于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二是要依法行政。在干事情方面,一是要彰显担当,二是要树立良好的政绩观。
三、深刻认识“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在学习和实践中克服“不严不实”。
“三严三实”的反面就是不严不实,不严不实主要有10种具体表现: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滥用职权,胡作非为;谋事不实,随心所欲;创业不实,花拳绣腿;做人不实,口是心非;个人主义,团团伙伙;文恬武嬉,玩风盛行;假公济私,搞特殊化;为官不为,得过且过。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要逐条对照这10种表现,在专题生活会上认真查摆、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整改。克服“不严不实”,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坚决反对“四害”。总书记强调指出:严肃党内生活,坚决克服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这“四个主义”可谓党内政治生活的“四害”,不克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难以提高;不剔除,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难以营造。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上绷紧纪律这根弦,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谨防自由主义思想的滋生蔓延,让党纪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不让纪律执行“挂空挡”。
(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人民日报》刊登的《斩断形式主义的“大尾巴”》文章指出:不断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斩断形式主义“大尾巴”的利器。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真正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
(三)准确把握“严”和“实”两个着力点。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做到严实结合、融为一体。要对照“严”和“实”的要求,着力查找思想和作风上“不严不实”的问题。在“不严”方面,要深入查摆“思想松”“法纪松”“作风松”的问题;在“不实”方面,要深入查摆“对组织假”“对事业假”“对群众假”的问题,对准靶子、找准穴位,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要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
四、抓好“三严三实”教育要强化监督
(一)要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就得做好党委负主体责任,这就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主体责任“淡”、落实措施“空”、监督主体“难”、责任追究“软”等问题。作为第一责任人,党组必须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切实做到明责、履责、督责、问责。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制度建设,久久为功,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住人、管住权、治好吏,关键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制定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和作风建设考评办法,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不断改进作风,使作风建设要求落地生根。提高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红线,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三)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坚决按清单办事,该做的要坚决做到,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含糊、不越线、不变通,以行动为无声的命令,以身教为执行的榜样,推动作风建设的正能量一级一级传递下去,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良好的行为标杆,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社会风气革新净化。清单好列,落实要严。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在参加民主生活会时,要将贯彻执行责任清单情况作为党性分析和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考核评价办法,统筹工作考核,强化结果运用,确保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四)要把解决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主要就是做到“四个结合”,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作风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深挖思想根源;将解决共性问题与解决个性问题结合起来,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存在的个性问题;将解决眼前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建立解决“不严不实”问题的机制;将解决上面问题与解决下面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上下联动、协同用力,勇于承担、主动作为。
具体到我们政协部门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积极配合服务我县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铲除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和条件,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和保障我县科学发展。
1、建推进改革之言。严格落实和完善中央和省、市、县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本着事关全局、牵涉面广、关联性强、急用先改、堵漏补缺的原则,注重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土地、交通、工程建设、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和行政审批、资源配置、政府采购、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上议政建言,服务重大改革举措推出,有效遏制权力寻租空间,优化发展环境。
2、谋经济建设之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推进“三大战略”,在落实“六大发展”的举措上用力。协调服务好县委提出的坚持廉洁发展,规范各级干部的行为,守住自身、守住底线;坚持转型发展,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铁路物流三大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两大农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坚持创新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性难题,重视引进高科技人才为我所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太行红山、黎侯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淘汰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安全发展,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平安黎城;坚持统筹发展,加快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推进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等经济建设项目,为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良言,谋良策。
3、务民生改善之实。坚持民生优先,围绕“一城三镇二十村”空间布局,全力服务古黎特色、产业带动、公益配套三大重点,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一体化协调发展进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环境集约化等重点工作。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
4、助维护稳定之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积极推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等方面深入调研,建言献策。着力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公共安全工作方面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推荐阅读:
深化政务信息工作服务财政改革发展07-04
科学发展观与税制改革论文06-17
全面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稿)07-08
税制改革10-17
税制改革效应10-27
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10-14
市深化改革发展建议05-25
房产税制的改革08-12
分税制改革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