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公平与税制改革

2024-09-19

论税收公平与税制改革(共2篇)

论税收公平与税制改革 篇1

四、依公平原则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构想

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依据税收公平原则,按照“转变模式、调整税率、规范扣除、强化征管”的思路,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进行全面性改革,提高其公平性,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实现社会公平目标。

(一)转变税制模式,消除“先天性”公平缺失

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综合税制模式、分类税制模式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又称混合税制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综合税制模式最具有公平税负的优势,但对相关征管条件和配套措施的要求很高;分类税制模式的公平性最差,但对征管约束条件相对宽松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能较好地兼具前两者的优点,既能在较大程度上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又能适应税收征管和配套约束条件不是很完备的税收环境。目前,除少数发达国家采用综合所得税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从现实国情看,经过十几年的个人所得税实践,我国很多公民的纳税观念得到明显增强,税收征管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银行存款、房地产、汽车等实名登记制基本建立,个人(特别是高收入群体)收入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因此,当前我国应尽快为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创造征管条件。实际上,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已提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一改革目标。主要建议是:(1)对个人取得的普遍性、经常性所得实行综合征收办法,即将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各种经常性所得,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租赁和财产转让所得等进行加总,减去法定减免额和其他扣除项目金额,就其余额按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2)对个人取得的一次性、偶然性所得实行分类征收办法,即将个人的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继续实行分类征收办法。

(二)调整税率结构,实现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税率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是实现个人所得税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重要环节。从国外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按照“降低税率、简化税制、扩大税基”的原则进行税制改革,主要内容就是降低税率,减少累进档次。在对个人的综合所得进行课税时,各国采用的累进税率档次一般不超过6级,多数国家采用4级税率;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一般在35%至50%之间(如表3)。

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税负水平状况及改革的政策目标,建议改革后的个人综合课征所得采用5%一40%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如表4)。与现行工薪所得累进税率相比,改革后的综合所得累进税率有四个主要变化: (1)将原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简化为5%~40%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减少了4个税率档次,降低了最高边际税率,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2)将原适用5%低税率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6000元大幅提高至24000元,壮大了适用5%低税率的低收入群体。(3)大幅度降低了中等收入群体所得额在60000元至10元之间的税负水平(即由原边际税率20%降低至10%),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人。(4)适当降低了所得额在120万元以上部分的最高边际税率(即由原45%降低至40%),这有利于调动最高收入群体进一步发展生产和扩大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总之,改革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和税负水平更趋公平合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同时,税率结构大大简化,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

对于实行分类课征的各项所得,建议继续实行20%的比例税率。但是,为鼓励勤劳致富,抑制少数社会成员想“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对偶然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应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建议是:对偶然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依照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所以,偶然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3级超额累进税率(如表5),基本上是与改革后综合所得税率表(见表4)的第3至第5级税率相对应。这样,偶然所得与各类勤劳所得之间的税负趋于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

(三)规范费用扣除项目,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目前我国采用“一刀切”的费用扣除制度,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根本无法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在转变税制模式后,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地设计费用扣除项目与扣除标准。主要思路如下:(1)对于个人综合课征所得项目,其费用扣除应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成本费用扣除项目,即纳税人为获取收入而必须支付的直接有关的成本费用。各类所得项目的成本费用扣除方法如表6所示。第二类为生计费用扣除项目,即纳税人用于维持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各种费用。为操作简便且又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建议目前只考虑五种生计扣除,即基础扣除、配偶扣除、抚养扣除、特殊扣除和附加扣除,如表7所示。同时,为保证税收公平,建议全国实行统一的生计费用扣除标准。在税制运行一定时期后,视情况是否增加个人保险支出、医疗支出、家庭教育支出等费用扣除项目,以及基础扣除费用是否引进税收指数化方案等。(2)对于个人分类课征所得项目,其费用扣除标准可继续按现行税法规定执行。

(四)强化税收征管,实现税收管理公平

1 完善征管制度,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纳税并重的征管方式

进一步完善包括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自行申报纳税等征管制度,明确代扣代缴单位的主要负责 人、财务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的义务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提高征管制度的法律层次,增强其权威性,使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纳税落到实处。同时,为保证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顺利实施,不断增强公民自行申报纳税意识,减少国家税收流失,除应继续重视代扣代缴的征管方式外,还应重视和加强对个人自行申报纳税的管理,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纳税并重的征管办法。具体说,对于个人综合课征所得项目,采取每月(或每次)按预扣率预扣预缴、年终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管办法;对于个人分类课征所得项目,采取每次按税率代扣代缴和年终自行申报的征管办法。

2 尽快建立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税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征管手段,尽快建立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这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的关键环节。 (1)加快建立健全所有个人,特别是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群体的纳税档案建设步伐,强化纳税人税务登记号管理。可借鉴国外经验,以居民身份证号码或个人纳税编码为标识,按照“全国统一,一人一号”的原则,归集所有个人的基础信息、收入及纳税信息。税务机关根据所掌握的涉税信息,定期对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扣缴申报情况和个人自行纳税申报的情况进行交叉稽核、分析评估。(2)尽快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为税务机关掌握个人财产和收入信息创造有利条件。(3)加快税务部门与海关、银行、工商、出入境管理、公检法等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4)通过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个人信用卡或支票结算制度,强化现金管理,从资金流上掌握税源变动情况。(5)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减少偷逃税现象。

3 建立个人诚信纳税档案,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

在大力做好税法宣传的基础上,应建立个人诚信纳税档案。这既可为税收监控提供重要信息,又可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应加强税务部门与工商、银行、公检法等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加大对偷逃税行为以及不依法代扣代缴单位和个人的稽查与处罚力度,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意识,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社会风气。

:

[1]新华社调研小分队,中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N],经济参考报,-05-10。

孙尚清,商务国际惯例总览(财政税收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382。

王擎,张曙光:个税改革没有体现公平只是增加政府收入[M],中华工商时报,-10-28。

岳树民,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中的公平问题[J],涉外税务,,(7):10-13。

徐蓉,个人所得税法应充分体现税收公乎——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科版),2005,(4):171-174。

杨卫华,实现公平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标[EB/OL],中国税务学会网,-08-17。

董洪,基于税收公平原则探讨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J],现代商业,,(14):144-145。

刘春明,基于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探析[J],特区经济,2010,(4):136-137。

崔治文,杜延军,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社会公平考量[J],财政研究,2005,(12):11-13。

[10]高凤勤,论基于分配正义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J]、地方财政研究,2010,(6):18-22。

[11]高萍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J],税务研究,.(2)。

[12]周全林,论“三层次”税收公平观与中国税收公平机制重塑[J],当代财经,2008,(12):38-46

论税收公平与税制改革 篇2

关键词:公平效率;税制改革;公平优先

1.引言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发挥税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和促进作用,是一个存在很大分歧的难题。在中国深化税制改革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能够完善中国的税制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公平是基本的税收原则。国外学者对此比较统一的定义为:税收公平,是指纳税人之间在税收的负担上应公正、平等,即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水平相均衡。税收效率是指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然而,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是矛盾统一的: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但是,在具体税种的设计上,二者又是相互矛盾的,往往难以兼顾。

2.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基本理论

税收公平包括:一是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二是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不产生影响,从而使税收额外负担最小,额外收益最大。

而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公平原则强调的是税收负担,而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尽量避免对经济产生干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会产生贫富差距,从而破坏公平原则。但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方面来看,公平原则是实现税收效率原则的前提。只有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平原则为前提,才能谈及效率问题。如果不以一定的公平为前提,政府征税就不会为纳税人接受,进而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扭曲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当然也就无法提高效率。从另一方面看,效率原则为公平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动力。效率的提高可以保障公平更好地实现。盲目的平均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在整个经济都很活跃的时候,公平程度才会向前迈进一步。

3.我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平均主义下的税制改革,在建国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一时期,我国的税制改革都以“简化税制”为原则,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只是为了追求分配结果的绝对均等。因而,税制几经变革,走的都是片面简化之路,其结果是税种越来越少,税收的作用范围也越米越小,税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经济杠杆的作用。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时的税制改革,1978年底,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政府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摒弃了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观,主张拉开收入差距,促进效率的提高,并逐步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阶段。根据政府公平效率观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步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制改革主要包括1978年一1993年的税制重建和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会议明确提出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强调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国的税收收入和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都有很大的提高。然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使税收制度在公平方面缺失严重,难以真正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无法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更与目前和谐社会目标的不相符。

4.税制改革的核心是公平

4.1原因分析

收入差距过大,首先,必然使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仇富”现象严重,贫富两大阶层的矛盾日益激化,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使得整个社会对金钱的期望和依赖增加,“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蔓延,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社会风气败坏。再者,容易引起社会有效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已刻不容缓。而税收作为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针对当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必然要求税制改革以公平为核心为准则,加强税收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完善其对低收入者的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公平的调节作用,以缓和因贫富悬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使我国的税收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4.2税种改革实现公平

对于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存在很多的偷漏税现象,所以需要高效率的征管措施来贯彻设计良好地税收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在税收上“查漏补缺”,还可以抑制腐败。根据推算,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中来源不明收入约为6.2亿万亿元,占GDP约为12%的比重。这些收入既不是劳动报酬,也不是按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取的收入。如果能将这些收入纳入到税收征管范围之内,财政收入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基于此,有以下两条可视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措施。一是大力推行非货币支付。在现代网络普及的情况下,推行非货币支付将使得收入由隐形变为显性。二是推行税收征管系统和银行系统的对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自动识别非常规的收入,并敦促个人积极的缴纳税款。

对于房产税,目前,我国房产税改革问题正处在研究之中。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税是主要发达国家基层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现代社会的房产税主要是按照房产价值普遍征收。在英美国家,房产税的税率是基层通过公共选择的方法按照“以支定收”的办法确定。这种按照房产价值为计税依据的房产税征收方式使得房产税成为矫正纳税人获取公共服务与付出扭曲现象的重要机制。显然,该税是实现经济公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可以进行征收房产税来实现税收的公平。

对于消费税,消费税改革也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期的重要话题。从消费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来看,消费税具有公平的原则,因为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另外,对一般商品课征一般增值税的前提下,对奢侈品加征一道消费税,这就符合公平的原则。

就消费税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可以考虑:一,在税收征管技术提高和奢侈品合理界定的前提下,逐步将某些实物奢侈品和服务纳入课征范围之内。这些实物奢侈品如私人飞机、名贵红酒、名包、名贵眼镜等。二,将营业税应税项目中的某些奢侈性消费纳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之内,或者对其按照较高的营业税税率课税。这些行为如桑拿、五星级酒店服务和美容服务等。

5.总结

总之,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下,中国税制改革应当也必须突出公平二字,将公平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从而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公平的税制。(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铸,《对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兼顾的思考》,《辽宁财税》,2000年第12期.

[2]韦敏,《论税收的公平原则》,《税务探讨》,2002年第2期.

上一篇:四年级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下一篇:任职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