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下的财政税收

2024-06-20

体制改革下的财政税收(精选12篇)

体制改革下的财政税收 篇1

摘要:金融海啸的到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改革都带来了深远的变化。阐述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影响, 对于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思考以及后续的财政税收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税收,改革措施

0引言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需要在理解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的本质下才能够进行。因此只有深入思考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影响之后, 才能让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更加的合理。

1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以下从影响政策执行效率、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了隐性风险等方面, 对于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1影响政策执行效率

金融危机的存在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了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效率。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形成了极为紧密的联系。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于世界各国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这意味着金融海啸的风波必然也会波及到中国。在2008 年之后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很多的企业遭到打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使得政府开始思考对财政税收的改革。其次, 由于财政税收机制的执行是基于前一段时间的经济情况, 而金融海啸的突然而至必然会影响到市场的实际情况, 因此也就影响到了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效率。

1. 2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的存在还影响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实体经济的发展。21 世纪我国开始以经济大国的姿态积极地融入到世界中去, 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互动与影响。因此当出现机遇的同时, 必然也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其次,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很多领域开始涉及到了我国的实体经济的正常运作, 从而在此基础上导致了我国国内的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库存积压和资金运营紧张等现象。因此, 在此形式下, 必需对我国财政税收进行改革。

1. 3增加了隐性风险

金融危机实际上增加了我国财政体系与税收中的隐性风险与不稳定因素。隐性风险的增加实际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不确定性。在宏观市场经济中, 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会非常直接地影响到改革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这种变更不仅仅具有很强的宏观性, 并且对于市场的安定性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其次, 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并且税收执行的原则是取之于民并且用之于民, 因此这意味着只有将财政收入充分地用到人民的身上,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保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当国家的经济出现隐性危机时, 我国的财政税收部门就可以通过对税收的改革来调控整个经济, 并且也可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 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思考

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带来的思考是多样化的, 以下从税收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财政税务机制作用等方面, 对金融危机给中国财政税收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2. 1税收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 税收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界定。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因此为了能够让企业在面临金融海啸时能够应付自如, 财政税收的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其次, 在处理好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目前, 我国的财政税收主要依靠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这代表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时则我国的财政收入自然也高。与此同时,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我国只有加大税收改革的力度, 并且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真正地保证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 并且让税收增加的同时经济也可以增加, 最终让国家和企业都能达到双赢。

2. 2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

处理好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加流畅的运作。为了能够进一步处理好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 我国政府需要努力地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收入与经济都得到可持续发展。其次, 在判定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时, 我国则需要将更多的相关部门投入、进入到竞争的领域,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让经济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 最终使财政税收转变为公共性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 如果政府将财政税收投入到公共性的领域, 一定会给周围经济带来发展, 最终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 3财政税务机制作用

财政税务机制的作用体现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分析财政税务机制作用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刻地了解到这一机制之所以能够具有良好的经济调控效果, 主要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这意味着在国际经济中税收实际上拥有着不可代的作用。其次, 财政和税收实际上拥有调控经济和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功能。与此同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这意味着传统的国税与地税征管机构分设实际上显得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因此只有加快建立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才能够进一步让财政税务机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以下从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优化现有支付体系、应用现代财政税收理念等方面, 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进行了分析。

3. 1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有关部门在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依据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来对于税收制度进行变更与优化。其次, 还应当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税负结构来促进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纳税主体税外的负担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宏观税负标准。与此同时, 有关部门在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在降低纳税主体的税外负担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宏观税负的水平, 还应当在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步伐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开征物业税, 最终可以有效降低工薪收入的税收中的负担。

3. 2优化现有支付体系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的关键是优化现有的支付体现。我国在优化现有支付体系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认识到建立资金来源可靠的科学支付体系需要更加合理的搭配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及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其次, 我国在优化现有支付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优化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 从而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与此同时, 我国在优化现有支付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努力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 通过建立起公开、合理、科学的资金分配制度来进一步确定科学的测算方法, 最终能够确保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和保障系统安全相关的政策得到全面地执行。

3. 3应用现代财政税收理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离不开现代财政税收理念的合理应用。我国在应用现代财政税收理念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着眼于优化税收征管组织形式,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其次, 我国在应用现代财政税收理念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专业化管事方向, 并且进一步吸收管户制的合理内核, 从而实行双管齐下、互为补充的财政税收制度。与此同时, 我国在应用现代财政税收理念的过程中还应当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有效推进资源和环境税收体系改革的进行与发展。

4 结语

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需要从市场情况、体制运行模式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因此这一改革的进行需要将目标放到让财政税收的职能更加直接的体现与效果更加明确上,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思考[J].中国市场, 2014, 9 (5) :21-23.

[2]李亮亮, 张泽林.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 2015, 9 (15) :145-150.

体制改革下的财政税收 篇2

[ 关键词 ] 财政税收 改革 体制

胡锦涛日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深化我国现有财政体制具体有如下几个建议:

一、财税改革必须由“放权让利”走向“制度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道关卡,因此,改革的第一步务必是“放权让利”。在农村地区应大力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扩大农民劳动积极性,并实行农副产品的竞争定价,使农民真正得实惠,除此之外,还应调整农业税收结构,减少农民在税收方面的负担等等。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应在适当的情况下提高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促进他们在发展经济、组织招商引资、扩大地方生产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地方财政的“承包制”,也就是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和职权,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反之,由于职权和责任过度集中,导致宏观经济调控无法落实,这就限制了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史证明是切实有效的,因此务必长期贯彻执行,不断促进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最终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水平以及前进步伐。

1994年开始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开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分级财政体制的试行经实践检验是与市场经济并行不悖的,应继续大力推广。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加强税制改革,强化职权与利益的分配关系,继续推进分税制,规范政府和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二、财政职能的转换必须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同步进行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在初步划分中央与地方各自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尽管为了使改革顺利推进,不得不保持了地方的既得利益格局,在存量上依然存在包干制的痕迹,但在增量的安排上,则倾向于向新的体制过渡,这标志着财政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 篇3

关键词:税收;体制改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40-2

0  引言

财政税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会重点针对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使财政税收体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1.1 在税制转型方面的成就

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面,税收能够将所得税款进行归纳、统一,在坚持公正、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对所得税收缴方法进行改进,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作风,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使企业进行了合理的资源配置。

1.2 在增值税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目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主要标志是建立起了新型流转税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其中增值税、消费税是增值税的有效补充。增值税地出现在很大程度避免了重复征税的现象,促进了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国民GDP的增长,同时也促使我国很多企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2016年国家将营业税作为增值税的有效补充,不仅扩大了增值税的内容,还使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增值税改革的进行。

2  当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政收入的规模偏大

与国际财政税收统计口径不同的是我国财政税收统计口径较小、总体规模较大,这就使得大量的非税收入存在于财政收入在税收收入之外。据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得到了增长,同时也对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使经济发展同居民的收入达到一个平衡点,有必要缩小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

2.2 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

首先,税收体制不健全。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只是对一些基础的税收方向进行了规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分配的税种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导致部分税收流失,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另外,国家在增值税和所得税设置方面也欠缺合理性,影响了财政税收收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央和地方税收界限不明确,之间没有建立明确的税收体制,影响了税收效率。

2.3 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

为了确保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高效进行,除了要完善税收制度外还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一些由于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覆盖的范围小,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地方的预算管理体制没有与中央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衔接起来,导致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同时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制约机制与预算监督机制,使得很多地方的财政预算出现了不透明的现象,导致地方财政出现资金挪用和资金浪费的现象。所以,我国政府要完善财政预算审批制度,加强财政预算监督审核制度,尽量在财政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正常进行。

3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

3.1 优化财政税收结构

为了使我国的财政税收与居民收入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优化财政税收结构,健全财政税收体制,发挥财政税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当前我国财政税收结构不够合理,我们要对税收结构进行适当调节,可以提高财产所得税的征收比重,降低流转税的征收比重,减少一些重复税种,将各个税种的范围和职能明确出来,比如可以适当提升个人所得税的标准,对于一些中低收入的人群要减少他们的负担,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比例。在资源税方面,可以通过拓宽资源税的税收范围及提高税收水平来制约资源的过度浪费等。通过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有效地缩小了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向和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迈进了一步。

3.2 改革现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税收管理体制不健全,分权管理和集权管理模式并存,影响了税收作用的发挥。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税收管理体制,合理处理分权管理与集权管理模式,改变过去轻管理重税收收入的现象。另外还要减少税收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升法律的权威性,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强化税收法律制度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进行。

3.3 健全财政预算的管理体制

财政预算体制是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财政预算体制的推行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预算管理机制,来保证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可以得到科学的、严密的运作。在进行预算监督体制方面,需要政府合理规划短期的预算工作与长期的预算工作,实施复式预算管理体制在健全复式预算管理体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预算管理范围,将经常性财政预算与资本性财政预算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同时要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社会保障预算归纳到预算的管理范围中。为了更好地保障预算体制的实施,要成立预算管理部门与预算监督部门等机构,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的监督管理,建立群众监督体系,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群众提供监督举报途径,包括开通网上监督举报窗口,设立群众举报部门,重视群众监督的作用,要求地方政府将财政预算中非核心、必要的预算内容进行公示,实现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化、公开化以及公共化政府需要做好财政预算的审批工作,对于需要进行财政拨款的项目,要做好相应的审查工作,对于预算项目中涉及的大资金投入项目,要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严格把控财政预算的审核工作。

3.4 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关系

上文提到存在于我国当前财政税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集权管理现象严重,所以,相关部门要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中央政府要做到适度放权,配合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保证地方政府对财政税收收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避免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责任与财政收入不相符现象的出现,确保各项财政税收收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促进财政税收的有效进行。

3.5 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需要健全并完善政府转移支付体制,政府需要将转移支付的结构与比例进行不断的完善,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进行合理的提高,完善增值税与税收返还制度,全面保证政府平稳地进行财政资金的转移与支付。政府在开展财政资金的转移与支付工作时,要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地方的人均特点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案,协调好资金分配的比例。

4  结语

总之,财政税收是一项比较系统且复杂的工作,税收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我国财政税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必须要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解决当前存在于税收体制过程中的不良现状,这就需要不断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优化财政税收结构;改革现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为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思佳.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1:145.

[2] 于秀锦.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6,16:128-129.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篇4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如今,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是非常的优秀, 此时的财政是从人民群众之中得到的, 用到人民群众之中的。虽说当前的经济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不过由于改革活动的高度发展, 之前的财税制度也出现了很多的不利现象, 要切实的结合当前的具体状态和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国外的优秀知识来分析, 不断的完善我们国家的该项体制, 只有这样才可以合乎发展的规定, 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1 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无法有效的开展管控工作

在如今的管控体系之中, 管控工作者受到业务和行政的两项管控活动的干扰, 此时就会发生一些不利现象。关键的体现在对相关活动无法做好管控, 有时候无法落实理念, 不能够将法规条例牢记心中。同时因为如今的管控体系之中不具有综合化的监管机制。此时很多的管控工作者缺少危机意识, 进而就容易引发违规等现象。

1.2 不能够将监督落实到位

因为我们国家积极的开展结构革新活动, 很多区域的财政管控力度受到影响, 非常多的管控组织和工作者被撤销, 此时就使得管控组织不牢固, 工作者的热情太差, 管控不合理。很多区域虽说设置了管控机构, 不过因为资金欠缺, 而且工作者数量不足, 导致活动也无法有效的落实。

1.3 没有实现管控工作的民主意义

如今, 个别区域和组织未有效确保管控活动的民主性。政务公开,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制度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其中, 财务公开, 民主理财就是这一制度的关键内容。具体来讲, 很多区域和机构虽说设置了相关的领导组织, 不过没有经由全民选举, 导致其无法发挥出监督的意义。

1.4 规范化转移支付有待加强

通过分析很多的具体状况我们得知, 国家机构间的该项资金运转是导致活动部护理, 运作时间过久, 使用性不高, 违规现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国家政府关键的掌管收入, 而所在区域的机构负责其实际的使用方面的管控工作。国家经由分税体系的落实, 切实的提升了财政收入的中央集中比例, 使得纳税机构的违规活动变少, 提升了支付水平, 确保了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序。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构成我国转移支付的三大部分。其中, 还有非常多的不利现象要靠着我们来完善。首先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的资金比例在转移支付总量中所占比例过高, 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带有明显的有利于地方的倾向, 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的比例很小, 它主要能够反映地方财务均等平衡的状况, 经济发达地区的税收返额度高是正常的, 但是比例过于悬殊就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 税收返还额度在成一定的比例增加, 也使某些经济现对落后的地方社会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第二, 在将支付转移的时候, 没有综合化的监管体系, 此时就使得支付时期发生一些不利现象, 比如贪污等问题。此时导致的财务现象因为多集中在设计等机构之中, 此时其核查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所以在转移的时候要从根源之中对其掌控。

1.5 无法处理好胡乱收费的问题

最近一些时间之中, 我们国家的该项税收改革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零三年的时候, 去除了很多不当的收费, 切实的鼓励了群众的活动积极性, 不过由于还是存在一些胡乱收费的问题, 此时导致改革的成就受到影响, 其中关键的一个缘由就是因为当前的革新活动发展到了攻坚时期, 很多区域的公务员组织太过庞大, 一些机构为了确保收入, 就将费用分摊到群众身上。此种问题时常的出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区域之中。稳定的税收来源受到抑制的同时, 应当在财政监管加大力度, 不允许县级以下政府的财政支出向官僚本位主义倾斜。应当想尽办法使得不在位的公务员不成为财政的负担, 要不然的话, 胡乱收费的问题不但无法被处理好, 还会愈发的严重。不但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还会引发很多社会方面的不利现象, 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2 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建议

2.1 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设置并且不断的发展该项体制, 不但是我们国家基础形势的发展规定, 同时还是经由革新工作整治当前管控活动中的不利现象的关键措施。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 目的在于调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依据当前情况, 应当适当加强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 强化政府财政同一支出的平衡;加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支出, 加强统筹管理, 减少财务问题, 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的压力, 配合行政改革中人员精简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应对区域机构的支出能力加以约束。不但要给与他们适当的权限, 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管控, 确保革新工作能够顺畅有序的开展。

2.2 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要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搭配, 形成资金来源稳定可靠, 资金分配方法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央、省 (市) 两级两类转移支付体系。首先是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 适当整合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 妥善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其次是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增值税分享制度, 从而稳定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最后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 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 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从基数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与转移支付水平。

2.3 财税改革要在制度上实现创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是制约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深化的羁绊。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劳动热情被充分激发, 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下调, 给农业生产降低的生产成本, 在免除农业税等税收项目外, 在水手结构上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正式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 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通过适当的途径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合作扩大生产是有效手段。在财政税收体系中, 合理的采用“合同制”, 也是完善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一大创新, 不仅仅加强了地方财政税收的自主权, 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施加有力的宏观调控。不论在什么时代, 人们都会关注体制方面的改革工作, 积极的落实制度革新工作, 能够显著的带动经济的进步, 带动社会的发展。确保中央和区域的机构之间有效的协调是创新工作的关键着重点。

2.4 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针对税务机构来将, 明确国税与地税间的关联, 确保其彼此有效的协调, 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 除了极少数省份外, 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试点国税与地税合署办公。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 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 双方要共同探讨, 合力解决问题, 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3 结束语

关于完善招商财政税收体制的思考 篇5

2)财政税收政策应在“无知之幕”下设立。这就要求人们应当站在“无知之幕”的背后,严肃思考和讨论社会政治秩序的基本规则,在“无知之幕”背后,立约者在决定以什么原则作为规范社会基本结构的依据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社会地位,智力,体力,所得,财富,心理倾向,甚至于不知道自己特有的价值理想,立约者选择的唯一依据是一般共同的知识。任何人都不可能利用物质,智力或者信息的优势通过特定的社会建制为自己捞好处,又必须防范他人对自身的可能侵害。

2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利弊解析

在不发达地区没有政策优惠就不能吸引外资似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优惠政策上除了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土地出让价格优惠,减免各项行政性、事业性、经营性收费外,税收优惠就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核心内容。一些地方为了能迅速快捷地把商招进来、把资引进来,是筑金巢引凤蝶,把土地增值税、不动产销售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留成部分等构成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税种进行最大限度的让利,即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如某地,给予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优惠政策是:已经通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场地平整的土地,开发商购地成本约为每平方米300元人民币(每亩约为人民币20万元)、开发商的建造成本每平方米约为500元(已含物价上涨因素)、但其售出房价却在每平方米,2800元左右,即开发商每平方米可获毛利近元(剔除非正常开支),而他们缴纳的部分税收前几年几乎是如数返还(中央、省级税收收入除外),如此高额的投资回报率怎能不叫投资商趋之若鹜。暂且不说引进的企业是否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当地农民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企业投资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等,仅就税收这块就是虚增财力,没给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任何实惠。

3完善财税体制,促进招商引资发展

3.1实行科学决策,谋求互利双赢

首先要实行科学决策,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即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优,要对本地区招商引资的数量、规模、涉及领域、行业比例等制定总体规划,对每一个具体的引进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要把招商引资对税收优惠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可行性分析,谨慎抉择优惠对象和优惠方式,以免影响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助长纳税人对优惠政策的过分依赖,最终造成产业结构失调,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财政负担加重,经济不能良性发展等;其次要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招商引资实行税收优惠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既要让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利润,又要使招商者的当地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所以在保证对招商引资单位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条款,对那些巧立名目、故意钻政策空子,瞒税不报,偷逃税的单位要给予严厉的经济、行政制裁,对责任人还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再次要实行规范操作,确保可用财政收入真实反映。当前,有些地方的财政收入从文字报表上都非常之大,但实际可用财力却并非如此,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招商引资单位的税收减免是实行先征收入库、后全额奖励返还,这种纯粹玩文字游戏的做法,只会增加财政收入的数字,而实际可用财力却不能正确反映,同时还会影响财政支出的如期实现。为了避免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发生,国库部门要加强监督、坚持原则,要按照正常的退库程序办理,绝不能允许财政部门采取拨款方式将退库减免的税收支拨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财政收支数字的准确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品牌经济是带动一方经济迅速发展的生力军。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都应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所以,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所具备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一特点,对有利于本地龙头产业发展的单位可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采取税收减免、降低起征点、优惠退税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方式,以减轻税收负担,加速其资金积累,并提高政府税收减免的透明度,广招阔引,促进这些产业、行业迅速发展,以形成自己的板块经济,达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一些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辅助型行业,政府可采取免征额、税收免抵等优惠方式适度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对根据市场需要需转产转型的企业,政府可采取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给予适当牵引。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打造地方特色经济切不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和开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都至关重要,一定要加强对招资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审慎行事,积极运用税收优惠这一调节手段,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3.3以人为本求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保障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其实,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早就非常注重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中央也曾多次强调各地要保持科学的发展观,要重视自然、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地应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应责无旁贷地保护好当地的生态平衡,对污染严重的招商引资企业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长远利益,决不能实行税收优惠,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空间。税收优惠是政府出于一定的目的,将一部分应收的税款通过法律规定无偿让渡给纳税人的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政府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对某些纳税人实行的一种财政援助。可见,只有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这一政策正确、适度、有效地加以运用,才能达到互利互惠,真正实现双赢。

4结语

地方政府对税收杠杆利用的非理性来招商引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只有完善我国的招商财政税收政策,才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平衡、求得招商引资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玉庆,郑玉清,郑飞.地方税收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研究与探讨[J].商业会计(上半月),2008,(1):43-45.

[2]李新.地方税收体制改革:基于调节我国产业结构的视角[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4):23-36.

[3]董大为.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1):47-49.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创新;体制改革

一、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财政税收属于我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支持作用。财政税收属于国家职能之一,改革创新财政税收体制不但可以优化社会各种资源的配置,合理调节收人分配,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及完善,而且可以推动产业经济的有效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的持续发展。另外,财政税收体制的健全程度对于其自身职能能否良好发挥功效有着重大影响。面对当前国际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必须要进行积极创新与改革。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创新与改革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其创新和改革的策略作出分析与研究。

二、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的作用

(一)推动税收结构性调整的作用

税改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可以推动税收结构性调整。结构性减税虽然在短时间内会造成税收减收,却也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更会增宽应纳税税基,财政收入届时将会得到反哺。但同时也会在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化分工协作、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其改革进程。

(二)有利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财政税收制度对于政府的决策与政策的实施具有直接影响,与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亦存在密切关联。新形势下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和改革,将能够对当前的支付方式进行改变。我国传统的国库支出方式比较分散,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将其集中。由此将能够提升财务收支的透明度,促使政府提高财务活动效率,优化自身的财政考核。

(三)有利于完善预算制度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均需要通过预算予以支撑,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改善现阶段的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预算体制合理性。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当中的收支平衡,促使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必须要加强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使其能够予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支持,继而在完善预算制度的情况下,提升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三、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体制不完善

财政税收体制的不完善性,对财政税收改革创新的有效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给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财政税收体系不健全。我国的财政税收当中包含了多样化的税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税种均有技术与科技的支持和创新,并且缺少能够稳定调解社会收入分配,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税种[1]。该种情况使得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能够良好发挥其资金支撑作用,反而会出现损失,影响政府的财政预算与支出。第二,分税制度未进行彻底改革。分税制属于财政税收制度创新与改革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其在创新与改革当中并不彻底,出现了财政收入过度流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济自主权受限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对于财政收人划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没有考虑部分重要资本创造所获得的收人,导致财政收人具体分配结构缺乏合理性,大多数都在顶层,逐渐往下就会越来越少。第四,忽略了现阶段财政税收体制提到的集中税收中部分税种所产生的作用,没有对部分税种进行有效设计,如所得税等。这些税种一般和资源的分配以及调节、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存在紧密的联系,如不加重视,就会对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影响,同时影响国家对当前社会发展所给予的实际财政支撑度。

(二)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我国的财政税收基本上依靠分税制进行实施,可以说,分税制的实施对于地方经济的之间的差异平衡具有重要积极影响。但是,纳税个人以及单位根据分税制基本上会进行转移支付,此时,便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贪污、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缺少规范性。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运行当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账目不清、财务漏损等问题,使得转移支付存在不合理性,影响了财政税收制度中分税制平衡地方经济差异功能的实现。

(三)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财政税收管理当中,预算管理应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我国的财政税收创新与改革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预算管理体制却仍旧存在一定缺陷。由于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覆盖的范围比较小,地方政府进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后[2]。加之财政税收体制创新与改革当中,并没有设置比较严格的监督与审批机制,通常情况下预算审核以及审批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过程,没有发挥实质作用,导致相关预算管理机制不能获得人们的信赖。财政预算管理更加不透明,难以体现科学、合理、公正的特点,因而并不利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四、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策略

(一)完善财政税收体制

对于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完善,首先必须要根据我国财政税收的基本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通过先进的科技与技术手段,创新能够有效调解社会收入分配并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税种。对该类税种进行完善与实施,使其能够对财政税收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对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等予以积极的财政支撑。除此以外,我国更要重视彻底改革分税制,健全分级、分权的财政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合理分配中央以及政府的财政税收,保证各个地方的经济建设均稳步发展。

(二)规范财政税收转移支付

规范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属于支付体系的创新与改革工作。针对该方面工作,必须要将重点放置于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建立转移支付过程监督体系两个方面。首先,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方面,必须要对各个地方经济的实际水平,以及与其他地方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作出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方经济均衡发展状态进行评估[3]。其次,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监督管理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均应该建设并且成立专门的职权监督管理部门,对纳税的个人或者单位的转移支付,以及政府的财务税收明显等均要作出严格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健全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健全,在此方面必须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通过有效的、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对财政税收进行一体化、合理性的监督与管理。此外,中央应该授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权力,促使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经济自主权,便于地方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更加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工作开展情况,必须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以避免出现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

(四)正确处理经济与财政关系

现阶段,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在市场经济竞争领域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介入,例如对辖区内部分企业的发展予以财政补贴,或者通过投资进行干预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企业自主发展状态产生了影响,更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资金支出,使财政税收的公共财政管理目标发生扭曲。面对该种情况,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要能够正确处理经济与财务的关系,可以予以管辖区域内企业发展一定政策优惠,但是必须介入有度,保证企业发展具有自主权。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重点为企业营造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经济与财政之间能够良好互动,由此促使财政税收能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中央以及各地方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建设更需要具有完备的财政税收体制予以支持。财税体制改革创新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推动经济转型、促进节能环保、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应有序全面推进,并与货币政策等协调发力,防止改革措施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支撑。此时,必须要重视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便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状态。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工作,在进行财政税收体制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完善财政税收体制,规范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和健全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内容,由此方能够不断提高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支持力度,保证我国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均衡,国家社会经济良好发展。也才能顺利完成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早日建立起现代财政制度,也才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赵丰.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考[J].北方经贸,2014,11(05):100-101.

[2]郭丽梅.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11):14.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7

一、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入的规模偏大

由于对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我国的财政收入在总体规模上要大于国际水平,与国际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相比,我国的统计口径偏小,这样就造成大量的非税收入存在于财政收入在税收收入之外,因而形成了财政收入覆盖范围广,规模偏大的局面,整体上来看,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发展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大规模的财政收入对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削减财政收入规模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二)财政税收的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财政收入结构中,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所占比例不够协调,其中,税收收入的结构更是不尽合理,依据正常的税收原理来看,所得税和财产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力量,理应在当前的税收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而营业税、增值税等流转税作为筹措资金的主要手段,其比重应小于前者,但是,就目前的财政收入状况来看,我国税收收入的比例结构却恰恰相反,这样,税收在改善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就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再加上重复征税及税种功能模糊等问题,财政税收体制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三)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在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涵盖范围过小和体制不够健全,前者造成的后果是财政资金非法挪用现象严重,后者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预算体制中没有全面包含年度预算和长期预算,难以服务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另外,地方政府的预算体制改革严重落后于税收体制改革,预算制度难以完全融入政府财政收支工作,同时,监管机制的缺失也影响了预算体制的全面性,对于预算体制的改革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财政税收制度在国家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适应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扭转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落后的局面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增强了政府财政税收的稳定性,改变了政府财政收支不均衡的现状,便于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增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政府职能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能够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进而促进经济体制优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全面而长远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策略

(一)优化财政税收结构

合理的财政税收结构是健全财政体制,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的重要支撑,为此,面对我国财政税收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适当降低流转税的征收比重,提高财产税和所得税的征收比重,精简重复税种,明确不同税种的功能和征收范围,例如,在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中,为了减小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应当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在资源税方面,可以通过拓宽资源税的税收范围及提省税负水平来制约资源的过度浪费等,这些针对财政税收结构的改革措施适应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对于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的改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各项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对合理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支持国家的各项经济建设,但是,就目前的财政支出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此,有必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就目前的经济局势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应该加大财政支出对于服务型的公共行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重点工程的支出力度,例如,农村教育机构的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发挥财政税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三)加强预算体制改革

预算体制是合理分配财政税收的基本手段,为了实现财政税收的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健全的预算体制是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针对于预算体制现存的问题,加强预算体制改革需要成立独立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方面,适应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增加财政税收的中长期预算,拓展预算的覆盖范围,使预算涵盖全部财政税收,在预算管理方面,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加强对预算合理性的审查和监督,确保预算体制的建立对于财政税收的合理使用发挥积极作用。

(四)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关系

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关系的平衡有利于各自充分发挥对于财政税收的支配力度,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各级地方政府缺少对于财政税收支配的自主权,急需得到中央的适度放权,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应当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划分,以平衡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分配,缓解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中央对地方政府财政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是不可缺少的,财政税收收入的增加与监督的有效性相结合,才能保证地方政府对财政税收收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避免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责任与财政收入不相符现象的出现,确保各项财政税收收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四、结语

在国家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是国家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经济建设的全面繁荣有赖于财政税收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顺应于时代发展趋势,经济建设局势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对于财政税收体制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和高要求,尽管就目前的改革现状来看,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也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恒久发展,继续不断地深化财政税收体制势在必行。

摘要:财政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证,作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为国民经济的恒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是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执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社会发展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伴随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顺应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继续发挥和加强财政税收的作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力度是势在必行的。文章将在分析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认识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进而积极思考和探索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勇.关于我国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1(08).

[2]崔绍光.关于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4(18).

[3]任瑞莲.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8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启之年,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 改革的难度在增加。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 是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 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体制保障。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 加快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

二、现有财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政府财政职能尚未转换到位, 公共财政体制仍处于建立过程之中。各级政府尤其是多数地方政府仍将发展经济、开辟财源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 把公共服务作为第二位职责。不少地方政府直接筹划和投资竞争性项目, 而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长期不足, 缺口很大, 越是基层财政上述表现越突出, 矛盾也越尖锐。财政还没有从它“越位”的领域完全退出, “缺位”的领域进入不足。

第二, 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还未完全理顺, “分税制”体制不健全, 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正在建立的过程中, 财政对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调节能力还很有限, 过去十年间分税制的几次调整以财力向上集中为主。

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 能够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资金十分有限, 地区间、城乡间的收入及公共服务的差距不仅没能缩小, 反而有所扩大。

第三, 现行地方税制体系不完善, 地方税制结构不合理, 不能满足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间分配关系的需要, 不能满足税收调节作用发挥的需要。地方税无论是税种的收入规模还是其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都比较小, 且地方税收入受中央税收政策调整变化的影响较大, 缺乏稳定性, 地方政府对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依赖程度较高。

第四, 财政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发挥不够。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累进税率, 具有在经济高涨时自动增税、经济衰退时自动减税, 对经济周期“削峰填谷”的功能。在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中, 流转税所占的比重高达60%左右, 而所得税的比重只有20%左右, 个人所得税只占10%左右, 个人所得税比重过低, 以及个人所得税制度、财产税制度的不完善使税收制度发挥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受到局限。

三、深化我国现有财政税收体制的构想

第一,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按照公共性、市场化和引导性原则, 明确政府支出范围,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要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 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向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政府资金要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而投向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

第二, 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进一步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 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 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的支出责任, 由中央政府承担;地区性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 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公共服务的支出, 要分清主次责任, 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减少财政管理层次, 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对一般乡镇实行“乡财县管”方式;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合理确定对各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

第三, 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筹集财政收入, 分配财政支出执行地方政府职能, 而地方财政收入体系应依托较为独立的地方税体系来确保。建立独立的地方税体系, 就要科学的划分地方主体税种、辅助税种。根据我国的税收经济实际, 并结合国外的经验, 需在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时, 对营业税应本着“局部调整, 扩大税源”的思路, 仍维持其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提高财产税在地方税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 运用财税手段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制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有效手段, 运行有效的个税制度, 拓宽税基, 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 使法定扣除标准与纳税人实际生活负担相接近, 同时可以考虑家庭人员的不同构成以及基本生活需求的实际情况, 增加专项扣除, 使其更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纳税人;统一累进税率, 减少税率级次降低名义税率。在税收征收管理上要提高征管水平, 建立严格的双向申报和交叉稽核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和财产申报制度。逐步完善财产税, 调整收入分配存量。可以对不同财产如土地、房屋、车辆以及一些其他特定类型的财产课征财产税。规范、完善土地增值税和契税, 对存量房产开征物业税。在财产转让环节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 调整收入存量的转移。对高收入者征收遗产税, 同时为防止财产所有人在生前将其财产无偿转移给继承人而偷逃税款, 应配合征收赠予税。

参考文献

[1]、贾康, 赵全厚.中国经济改革30年[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恩胡.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2) .

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9

1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具体成就

1.1 在税制转型方面的成就

在改革所得税方面, 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制度进行高度的统一, 在原有所得税办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充分展示了税收原则的公正、公平, 为企业提供了良性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促进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快速发展, 有利于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1.2 在增值税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国已经建立起新型流转税制度, 该制度主要是以增值税为制度主体, 以营业税与消费税作为补充。增值税的建立是我国计划经济税制向市场经济税制进行转型的重要体现, 促使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与国民GDP实现稳步增长,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结构转型。同时2016年营业税将作为增值税进行推广, 扩大了增值税的主体内容, 营业税在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不再只是起到补充的作用。

2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2.1 税收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的税收体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税收体制还不够健全, 一些税种还没有纳入到税收体制当中来, 包括以环境与资源为代表的税种、一些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税种、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税种, 这些税种在税收体制外, 对我国财政预算与支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财政收入损失严重的情况, 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缺少资金保障, 以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分税制改革工作没有做到位, 分税制改革存在着中央财政权利与地方财政权利分配的不均衡、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不均衡问题, 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缺乏自主的财政体制,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配主要向中央进行集中,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不仅制约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 同时地方政府还承受着一定的债务压力, 最终使分税制改革的实施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2 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

财政税收改革制度实施以来, 在税收体制的改革方面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方面率先做出实质性改革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促进了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工作的发展, 但是在财政预算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落实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预算管理体制在管理的范围方面覆盖较小, 存在着管理缺陷问题, 而地方政府推行预算管理体制工作的力度不够, 导致没有紧随中央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工作的脚步, 也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制约机制与预算监督机制, 有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到透明的财政预算管理, 在地方的财政管理工作中, 依然存在着资金挪用以及资金浪费的现象, 这些现象大部分是由于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的财政预算审批制度, 同时还缺乏严格的监督审核制度, 在开展地方财政工作前, 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计划年度财政预算。

2.3 缺乏合理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在分税制度的基础上, 实行财政转移支付, 其主要是指由中央将财政收入进行集中, 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财政支出, 用来协调地方经济发展不均的问题。转移支付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财力、实行体制互补。转移支付工作中存在着资金利用率较低、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规范制度, 中央向地方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时, 由于资金流转的周期长与流转的环节多, 极易出现资金截留与漏损的情况, 使资金严重缩水, 滋生严重的腐败现象。除此之外, 转移支付的类型与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 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而税收返还与体制互补所占的比重较大, 这样的转移支付制度结构, 很难实现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性与公共性。

3 深化改革财政税收体制的具体办法

3.1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利

深化改革财政税收工作, 有利于不断创新发展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根据财政税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权利协调不平衡问题, 需要充分结合我国财政税收发展的现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基础上, 有效地协调中央财政权与地方财政权利。在进行财政权利的协调工作时, 需要合理分配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 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 降低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 为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一部分压力。在深化政府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时, 以财政支出责任与事权为切入点, 加大改革的力度, 做好协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利工作, 及时解决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财政权利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进行权利的分配时, 需要不断地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强从上至下进行的财政支出分配工作, 完善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资金跟踪管理制度, 保证财政资金下放的过程中, 不会出现私自进行挪用以及滥用的行为。将财政支出的责任明确落实到各级政府, 充分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资金支出的比重,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中央财政权利的下放, 可以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 充分发展当地的经济, 完善地方政府的公共设施建设, 但与此同时需要中央加强监管地方财政的力度, 做好约束地方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 加大对地方财政工作的管理, 使其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工作。

3.2 健全财政预算的管理体制

财政预算体制是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在财政预算体制的推行中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预算管理机制, 来保证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可以得到科学的、严密的运作。在进行预算监督体制方面, 需要政府合理规划短期的预算工作与长期的预算工作, 实施复式预算管理体制。在健全复式预算管理体制方面, 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预算管理范围, 将经常性财政预算与资本性财政预算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中, 同时要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社会保障预算归纳到预算的管理范围中。为了更好地保障预算体制的实施, 要成立预算管理部门与预算监督部门等机构。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的监督管理, 建立群众监督体系, 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为群众提供监督举报途径, 包括开通网上监督举报窗口, 设立群众举报部门, 重视群众监督的作用。要求地方政府将财政预算中非核心、必要的预算内容进行公示, 实现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化、公开化以及公共化。政府需要做好财政预算的审批工作, 对于需要进行财政拨款的项目, 要做好相应的审查工作, 对于预算项目中涉及的大资金投入项目, 要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 严格把控财政预算的审核工作。

3.3 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需要健全并完善政府转移支付体制, 政府需要将转移支付的结构与比例进行不断的完善, 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据中央财政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进行合理的提高, 完善增值税与税收返还制度, 全面保证政府平稳地进行财政资金的转移与支付。政府在开展财政资金的转移与支付工作时, 要根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地方的人均特点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方案, 协调好资金分配的比例。

3.4 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财政税收体制,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还需要不断地深化财政税收改革, 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在对财政税收进行管理时, 需要将分权管理与集权管理税收工作进行落实, 完善税收的管理体制, 彻底改变重税收轻管理的现象。充分利用法律与制度进行管理与约束,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形成规范化的税收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扣除标准, 将累进税率进行统一, 建立双向的申报与交叉稽核的税收征管制度。在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 还需要不断提高地方税种的地位。利用相关的财政管理法律法规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进行精简与完善, 加强对乡镇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需要合理地利用地方政府下放的财政权利, 给予地方政府在进行建设投资工作中一定的自主融资权利与地方财政权利。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防止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问题。针对已经出现的债务问题, 可以采取分类处理的办法与分流处理的积极措施,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执行与管理制度。

个人所得税可以有效缓解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财政税收是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上进行制定并完善的, 为了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 需要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 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推行综合申报与分类扣除结合的办法, 减少工薪阶层的赋税。增加资源税与环境税收等税种, 完善财政税收体制, 促进社会实现税收公平。

地方政府还需要根据相关的财政税收的政策法规规范纳税人与相关的财政税收职能部门, 做好依法纳税的宣传工作,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加强对税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提高税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依法纳税是每位纳税人的基本义务, 在进行纳税的同时其还享受相关部门的服务, 由此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对税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使其提供优质的税务服务。

4 结语

我国已经建立并完善财政税收体制, 也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化改革。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需要及时改善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做了简单地介绍, 并针对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税收体制、预算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并根据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意在为深化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廖玮.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4) .

[2]胡忠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9) .

[3]崔绍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14 (18) .

[4]赵霞.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1) .

[5]刘丽.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赤子 (中旬) , 2013 (07) .

[6]张思佳.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01) .

[7]李俊.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4) .

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共建设的过程中, 财政税收为其提供重要的保证。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健全的财政税收体制是重要的保障。 就如今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形势来看,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为促使经济发展与财政税收体制保持相互协调的步调,就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状况,针对财政税收体制中相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革财政税收体制,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可见,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

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 首先,缺乏健全的体系。 在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分配的税种并未纳入到税收体制中。 这些应当加入到税收体制中而没有加入的税种致使财政流失,影响财政收支平衡。 与此同时在增值税和所得税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合理的现象, 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其次,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均衡,影响中央调控[1]。在分税制改革中,唯有中央与省之间建立了比较规范的税制体制,下面的基层单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体制。

1.2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预算管理是财政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财政税收改革的过程中,预算管理范围过于狭窄。 同时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呈现明显滞后的情况。 在没有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的情况下,内部约束与制衡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致使资金挪用现象非常严重, 同时在缺乏中长期预算或者是周期预算的情况下,不能对财政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因而也就促使预算审核和审批失去应有的作用。

1.3 地方财政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地方财政部门在职能划分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不明确的现象,导致在处理税收体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很难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 造成地方财政本身不平衡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家宏观调控效率降低。 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将部分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机构与相关人员合并,致使财政管理人员有钻利益空子的机会,财政税收管理不规范,很难做到有效的财政税收管理与控制。 其实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财政管理人才方面的缺乏。

2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 财政税收体制方面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财政宏观调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结构的优化。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需要深化财政税收改革。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改革现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但是我国并未建立相对完善与稳定的财政税收体制[2]。在税收体制管理的过程中, 分权管理与集权管理模式仍旧对税收管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 在深化财政税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过去的税收管理体制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管理的现象。 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在财政税收改革实行的过程中,将法律的权威性提升上来,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促使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2.2 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实行中,通过建立事权相宜的体制,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各级政府的责任进行明确规范,建立健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机制,对省级以下的财政管理,可以通过财权与事权相宜的原则[3]。 面对全国基础性服务收入不均衡的现象, 可以交由中央政府进行调控。 但是针对区域性公共服务不均衡的情况,则完全交由当地政府来完成。 但是针对跨区域的公共服务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则需要根据主次责任来区分不同政府之间的责任。

2.3 改革预算体制

在财政税收中,应当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管理系统。 结合中央中长期预算和地方中长期预算, 促使两者能够对国家预算管理进行协调。 将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的范围不断扩大,以此来形成复式预算体系。 建设国家复式预算体系、社会保障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将所有的财政性收入都纳入到预算中。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进而形成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深化财政税收改革。 通过财政税收改革来规范国家财政税收管理,促使财政管理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汤鹏主.财政税收、投资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4).

[2]陈淑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12).

李稻葵:财政税收体制需要调整 篇1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数的年代。而在这样不确定的时代里,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

首先,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和体制需要创新思维。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合未来5—10年中国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当今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基本格局是总需求不足,而生产能力,无论是现有生产能力还是潜在生产能力却相对过剩。

比如当前这一轮物价上涨,和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那段时间的物价上涨或者通货膨胀完全不同。任何领域只要价格出现了迅速上涨,投资者的热情会很快的跟进,从而产生生产能力。现在物价上涨,最基本的机制就是成本在上升,成本上升一方面源于国内,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

另一方面是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一旦欧美经济进一步恢复,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发展,美国两次宽松货币政策逐步深入到经济运行领域,原油价格就会重新回到,甚至会超过2007和2008年的水平。因此,我们的基本着力点应该放在供给方,通过政府减税等各种各样的政策推动体制改革,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财政税收体制需要调整

货币政策也需要调整,不仅仅是由于物价上涨问题,更重要是为了长期的金融稳定。目前,中国的货币存量已经超过欧元和美元的货币存量总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十万亿美元。因此,由于增长率已经基本稳定,货币政策需要一个渐进式逐步调整过程,从适当宽松调整到稳健甚至于谨慎的新的宏观管理格局。

与此同时,财政体制调整也需要特别呼吁。当今中国经济几乎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到现在的财政体制。当今的财政体制经过了长达16年的中国经济的沧海剧变,今天不见得是最适合的了。当今房地产问题、消费不足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追根到财政体制改革。因此,应该以创新的思维彻底的系统的来改造现有的财政税收体制。

个人所得税体制改革也必须推出。当今个人所得税体制不仅没有帮助人们改善收入分配,反而是恶化了。当今个人所得税体制本质是工资税。劳动工资收税,资本投入、资本所得反而基本上不交税,这样的体制在全世界各地都是极其少见的,其结果是压抑了个人劳动所得的增长速度,减少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整个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也需要创新思维,这么多年的改革使得市场的力量已经深入人心。现代市场经济不再是亚当斯密时代的小作坊,简单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已经离我们远去。现代市场经济要正常、合理、平稳运行需要政府拿出相当的精力和财力来解决这些最基本的社会矛盾。但是,当今的现代市场经济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矛盾,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跟市场的融合之道。以当前民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问题为例,其要害不是价格能不能降,而是如何引入政府力量,创新管理体制,实现市场与政府的高度融合、相辅相成,才能让现代市场经济走的更好。

最后,公众参与社会政治决策也需要创新思维。互联网、包括手机用户在内的3-4亿网民,有着非常高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但是,公众的参与也需要秩序和原则。如果没有秩序,就会使得一部分人的自由占用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以合理有序的方式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

(本文节选自作者在“第十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标题为编者所加)

对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探究 篇12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取得的成就

财政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自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来, 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政支出方面

主要是改进了财政支出制度, 改革了政府采购制度和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在政府采购制度上, 实行由政府集中采购。在一些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支出等方面, 由政府进行评估, 统一支出, 加大了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另一方面, 加强财政税收绩效管理, 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评估, 与绩效相挂钩。

(二) 预算管理方面

主要是加强了预算监管。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单一账户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增强了预算监管力度。同时还奖励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

(三) 实现税制转型

1. 对所得税进行改革。对原有的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设立的所得税的办法进行改进, 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

2. 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补充的新型流转税制度。

3. 完善分税制度。

中央和地方在税收上实行分税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进行限定, 规范了政府财政行为, 改变以往财政完全由中央一手管理、分配的局面。

二、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制度存在的不足

当前, 虽然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以上的成就, 但是财政税收体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调控需要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政税收体制方面

财政税收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国有资产税收问题, 一些国有资产非税种收入并非在国家财政税收范围之类;二是, 税种不健全, 一些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税种如资源和环境税没有纳入财政税收体系, 不利于调控资源分配;三是分税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 在中央和地方税收范围、种类和税收水平上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各级地方财力分配不均, 收支划分不平衡, 不利于宏观调控。

(二) 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方面

主要是各地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不适应, 地区间的财政状况不平衡, 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划分过于僵硬, 无法应付复杂多变的财政事物, 经常出现政府财力与职能不相匹配的情况。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期特性, 不能同时平衡纵向财政和横向财政。

(三) 财政监督方面

在财政工作中, 由于各种利益因素和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出现一些如虚假保账目、篡改财务数据、虚报支出项目和数目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 在财政监督方面, 监督和执法力度不够, 缺少部门有效监督和民主监督。

三、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两节对财政税收体制的分析和探讨, 为了完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使国家掌握财政税收体制的大体方向和动态,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改进。

(一) 完善税收体制和税负结构

要想完善税收体制, 改善税负结构, 就需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改革, 主要进行以下两方向的努力:

1. 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税收体制, 完善国家税收收入范围, 完善税收支出制度以及税收转移支付制度。

2. 完善现有的税负结构。

税负结构必须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且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第一, 要提高直接税在国家税收收入中的比例, 逐步改变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第二, 要减轻纳税人税外负担, 调整宏观的税负水平;第三, 要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 实行综合申报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二) 健全中央地方的分级税收体制

中央地方分权分级税收体制应该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能够统筹兼顾, 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关系, 使得税收在上下级及地方间能够达到平衡。首先, 中央要赋予地方财政实权;其次, 要在保障中央财政收入稳步上升的前提下, 促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合理划分;最后, 中央或省级政府要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减少支出责任。

(三) 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要想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就要取消那些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改革预算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另外, 还需要修订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 通过建立综合所得税制度和征管制度, 并改革各项税收项目。此外, 还要将国家中长期预算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 建立二者相协调的新型复式国家预算体系和管理体系。扩大包括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在内的国家复式预算范围, 健全复式预算体系。

总之, 财政税收制度是国民经济的根本, 在原有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 将财政税收放在较为恰当的位置,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才会对它的整体发展方向有较为明确的掌握, 才会改善好相关的制度, 才能使我国的财政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提供良好的保障。

摘要:财政税收政策是调控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是保证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 要不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 改进财政税收体制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因素, 加强税收体制建设, 完善分权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监管。

关键词:财政税收,支出,监督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歌发展下一篇:商场智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