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管改革税收(共12篇)
征管改革税收 篇1
一、我国税收征管的目标和模式
(一) 税收征管目标。
我国税收征管目标是组织财政收入, 实现“两提高, 两降低”。即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管理水平。税收征管改革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细化了部门职能,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征税失误和部门之间因分工不明确而相互扯皮的现象。
(二) 税收征管模式。
我国实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 强化管理”34字管理模式。其中, “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要求税务主管部门和纳税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 税务机关应在优化微笑服务等外在服务的同时, 注重提高征税效率和征管质量, 简化纳税环节, 降低征纳成本, 优化实质性服务, 从而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意识, 减少税收流失率, 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要求各税务机关能够实现税收信息共享, 以计算机网络为税收征管的技术支持, 通过计算机网络强化税收监控, 重点稽查, 为纳税人提供高效, 便捷的服务, 提高税法遵从度;“集中征收”要强调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得税务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够高度集中, 同时要尽可能简化征纳程序和成本, 减少征纳窗口, 实现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 给纳税人带来实质性的便捷服务。要在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办税地点的分布, 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重点稽查”要在保证税收征管效率的基础上加强稽查的针对性, 严守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大对税收信息真假的甄别力度和不如实申报纳税人员的惩处力度, 减少税收管理漏洞;“强化管理”则要避免税务机关因只注重优化服务而丧失税收征管主动权, 淡化管理意识的现象。
2003年进一步对其调整, 强化税源监控, 提出税收征管“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
二、我国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 分工过于细化, 征收效率较低。
税收征管改革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但是过于细化的分工增加了纳税程序, 淡化了内部管理部门相互间的协调衔接, 增加内耗, 一方面助长了那些“试图依法纳税, 但并非总是成功”人员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使得税务机关负担加重, 工作量加大, 使得税收流失率提高的同时征纳效率整体降低。而税收征管改革强调从“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 户与事相分离, 税务主管部门重点转向事务性工作而缺乏“管户”要素, 忽视了对税源等基础性征管工作的管理, 产生征管漏洞。进一步导致税收流失, 征收效率降低。
(二) 征管模式难以落实, 征管效益不高。
当前,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税收征管效益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笔者认为“34字”征管模式强调“纳税申报”既没有以明文强调纳税人应自主自觉进行纳税申报的主体地位, 也没有明确通过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的目标。“以优化服务为基础”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一些税务办公人员和纳税人员对税收法规的了解不到位, 导致无法提供简化纳税流程, 降低纳税成本等实质性服务, 而只是优化了表面的微笑服务, 对提高征税效率的作用不甚明显。“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大大提高了对计算机的依赖性, 各种征纳软件的开发也增加了征纳成本。“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 强化管理”是我国现行征管模式的重要内容, 三者相互制衡, 有序结合, 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某一具体任务来看, 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存在一些棘手的涉税事项涉及众多机构, 相互交叉重叠, 而机构间的职责范围尚未划分明确, 三大职能分工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造成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 推卸责任, 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和有序衔接, 信息传达机制不流畅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在部门之间有效传达, 导致三大职能相互脱节, 造成税收流失, 降低税收征管效率。
“34字”征管模式在强调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 强化管理的同时, 忽略了依法征收, 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复稽查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管模式充分发挥作用。由于“34字”征管模式摒弃了传统的“专管员”制度, 对各地区的税源调查和分析监控缺乏专人管理, 逐渐疏远了与纳税人的有效联系, 造成税务主管部门对纳税主体缺乏了解,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的主动权, 降低了税务主管部门为纳税主体提供优良服务的功能。
(三) 税收征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更需要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不断地顺应形势发展。自税收征管改革实施以来, 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征管体系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在新的经济形势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阶段下, 我们有必要继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税务主管部门在做好“自上而下”税收管理和监控的同时, 各基层税务部门也有必要进行“自下而上”信息反馈和监督,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达机制,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促使税收征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健全。
三、从强化风险管理角度促进税收征管改革
(一) 税收征管改革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我国税收征管改革“两提高, 两降低”的目标, 这些年来我国一直把“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作为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旨在通过优化服务促进税法遵从度的提高。然而, 只是税务部门单方面的以服务提高纳税人满意度是远远不够的。优化服务对于那些“无知性不遵从”纳税群体成效显著, 但对于“自私性不遵从”纳税群体却不能起到根本上的抑制作用。由于我国纳税主体基数大, 纳税人员自身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统一的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难免造成许多征管漏洞, 使得税收流失率提高。此时, 引入“风险管理”在对不同纳税群体“统一分析, 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显得很有必要。
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实行“属地、划片、分户”制度, 税收管理员身处税收一线, 包揽了催报催缴、查账征税、下乡调查、发票管理、信息反馈等税收日常工作。“一人要管好多户”使得税收管理员自身权利加大。随着集团企业和各种合伙制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涉税事项日益复杂, 税收管理员的廉政风险、执法风险也随之提高。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 引入“风险管理”打破传统的“属地、划片、分户”管理制度已成为必然选择。
(二) “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机关和国税工作人员,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 确定税收风险区域, 识别纳税人风险特征, 根据纳税人员风险特征的类型、多少、偏差程度等, 进行风险排序, 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和措施, 对纳税主体税收风险进行防范, 控制和化解, 从而深入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机制, 转变税源管理方式, 提高税法遵从度。河南省国家税务局魏正武提出“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突出特征和核心内容”, 可见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改革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机制, OECD成员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曾从风险控制角度进行税法遵从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指引, 按照遵从风险等级将纳税人划分成“已决定不依法纳税”、“不想纳税, 但如政府予以注意会纳税”、“试图依法纳税, 但并非总是成功”和“愿意并有能力依法纳税”四类, 税务机关有针对性的分别采取“依法惩处, 决不姑息”、“通过查税予以威慑”、“针对性地做好服务, 协助其依法纳税”和“重点服务”, 将征管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税法遵从度。
风险管理从分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三个环节贯穿税收征管改革的始终, 以优化服务为风险提醒, 以分析监控为引导, 以纳税评估为方法, 以税务稽查为手段, 以执法监督为制约, 有针对性的进行征纳管理, 提高征收效益。全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会议曾明确突出, 要努力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对内要“统一分析, 分类应对”, 从横向和纵向上对税务机关强化管理, 对外要“分类分级管理”, 根据不同的纳税主体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质量。
(三) “风险管理”在以后的征管实践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入, 各级税务机关的职责将会不断明确, 而税务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责任范围和工作流程也会逐渐明晰, 风险管理机制从纵向和横向上将会日趋完善。风险管理通过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 对涉税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同时, 要求各税务机关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形成畅通的信息传送机制, 将基层的征纳情况及时、准确的传达到上级机关, 消除税收漏洞, 对违法违规现象及时加以制止、惩处, 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业务系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风险管理应在实践的基础上, 对其基础内容和要求做适当的调整, 使其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推动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程序, 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税源分类的专业化管理,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机制等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国际先进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修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 税收征管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时代挑战, 我国进行税收征管改革也绝不能闭门造车, 而要在对我国国情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
摘要:1997年1月1日,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 成为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新起点。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日趋深入, 在看到税收征管改革历史性进步的同时, 税收征管改革体制的不健全而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不容忽视。本文在反思税收征管实践基础上, 从税收征管目标、征管模式、征管体系等方面对税收征管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 从风险管理角度对做好分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加以研究, 寻找税收征管改革的突破。
关键词: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模式,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炜.对我国税收征管改革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 2011.9.
[2]魏正武.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突出特征和核心内容[J].税收经济研究, 2013.4.
[3]张炳华.关于深化地方税收征管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经论丛, 2012.2.
[4]杨斌, 邱慈孙.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需着力处理的主要关系[J].税务研究, 2010.6.
征管改革税收 篇2
为深入贯彻省、市局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会议精神,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根据市局对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部署,市区国税局在认真分析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辖区机构设置、税源结构、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税收征管改革,努力形成“征纳权责明晰、服务职能整合、税源专业管理、风险集约统筹、岗责流程统一、监督制约有效”的税收征管格局,进而达到提高征管质效、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降低执法风险、促进纳税遵从的目的。
二、改革内容
通过优化结构、转变职能,将业务科室、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分局等部门职责进行整合,实现办税服务厅全职能化、业务科室职能“瘦身”、风险管理中心中枢统筹、分局专职风险应对、各岗位分权制约,打造实体化、扁平化、集约化、流程化的税收征管格局。
(一)打造全职能办税服务厅
通过将市区局各业务科室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下移至办税服务厅、各税源管理分局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前移至办
税服务厅的方式,推进办税服务厅由办税服务前台向综合税收服务机构转型,实现税收服务、基础管理各项职责在办税服务厅内集中整合、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作。
在办税服务厅内设立调查核实和涉税审批岗位,赋予其调查核实和审批职能,实现依申请涉税事项受理、核查、审批的一体化办理。纳税人依申请办理的158项涉税事项,除需要市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批的13项涉税事项外,对其他145项涉税事项,只要纳税人提供资料齐全、符合办理条件,均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并审核后当场审批办结。同时赋予办税服务厅部分基础税源管理权限,对未按规定办理依申请涉税事项的纳税人履行催报催缴、欠税追缴、处理处罚等职责。
(二)业务科室职能调整
业务科室职能“瘦身”,将政策法规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防伪税控系统及稽核管理、进出口税收管理、流转税优惠审核、相关资格认定等业务,税政科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审核、所得税核定等业务,征管科的普通发票管理、欠税管理、委托代征管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管理等职责,计统科的税收票证管理等职责下移至办税服务厅,相关业务人员随业务至办税服务厅,加强办税大厅的一体化业务办理能力。
(三)强化风险管理中心中枢作用
市区局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中心,统筹开展风险目标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
序、任务筛选、任务推送、复审复核、跟踪评价和风险管理各环节整体联动工作的协调等工作。
风险管理中心统筹全局风险管理,形成强有力的管理中枢。充分利用各税种和专业管理部位的专项风险分析成果,收集各类涉税信息,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风险分析,研究制定风险防控策略,提出风险应对建议(包括上级部署的专项评估任务),统一提交税收风险联动管理联席会议进行等级排序,确定风险应对任务。风险管理中心同时负责督导、反馈、考核风险应对工作,保证协同联动的有效落实。风险应对实行“一次进户、各税统评”,在同一内,除涉及税收违法案件检查和特殊事项调查外,对同一纳税人不得重复进户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审计。
(四)税源管理分局专职风险应对
除振兴分局(个体分局)外,其他税源管理分局不再从事催报催缴、个体定税等基础税源管理事项,将主要负责税收风险提醒、纳税评估、注销清算、发票检查、漏征漏管清查等风险应对事项,以及税收调查等风险信息采集事项。取消税管员管户,税收管理员“不管企业管风险”,将主要从事税收风险信息采集及风险应对工作。税源管理科继续作为专职评估科,负责市区局重点评估及专项评估。振兴分局将负责市区局所有个体工商户的税源管理工作,实现市中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税收政策执行的公平、一致。
(五)健全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1、风险应对环节分权制约。落实选案、检查(评估)、审理分权制约机制,稽查局除接受上级稽查局统一部署稽查任务、外部协查、举报检查外,其它案源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推送;税源管理科及各税源管理分局作为专职评估机构,所有案源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分析推送。由税收风险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对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结论进行集体审理定案,集体审理至少每半月召集一次,必要时可召开临时审理会,稽查局、各评估单位负责案件的检查(评估)、执行。
2、大厅审批业务分权制衡。办税服务大厅一体化办理业务实行业务受理、核查、审批分权制衡,将涉税业务受理、调查核实、审批岗位分由不同人员担任,调查核实、审批人员应具备执法资格,按规定流程办理,实现分权制衡。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本方案所涉及业务调整、业务办理及流转事项由考核办全程考核,对未按规定期限及工作质量完成的,通报批评并考核扣分;对征管改革措施到位,完成质量好、征管水平明显提高的单位,将通报表彰并予以考核加分。
三、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8月1日—9月15日):根据市局批复进行人员、岗位、业务、流程设定,申请调整金税三期岗位、权限设置。
(二)第二阶段培训阶段(9月16日—9月30日):授课人员备课,对所有业务人员分岗位开展人员培训。
(三)第三阶段全面运行阶段(10月1日开始):机构、人员、系统调整到位,按新业务流程全面运行。
(四)第四阶段总结完善阶段(12月份):各单位总结征管改革运行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区局。市区局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和意见。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把税收征管改革落到实处,市区局成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区局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分管征管工作的局领导负责征管改革常务工作,各科室、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区局征管科,由征管科长任主任,具体协调指导税收征管改革落实,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业务和部门多,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持续改进。为避免发生纳税人多头跑,各岗位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在内部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
取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对外公开办税流程,有必要时可制作流程示意图,放在局机关、办税大厅、分局的显要位置,让纳税人一目了然,不论办什么事都能及时找到相应的部门或个人。
(三)深入调查,持续改进
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 篇3
【关键词】税收遵从;税收遵从成本;税收征管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
从我国目前税收缴纳的情况来看,税收遵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心理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其它成本。心理成本指的是因为纳税这一行为对纳税人在心理产生的影响,使纳税人心理、情绪、精神上产生的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所追寻的是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对利润的再次分配所形成的税收缴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这里的影响主要指的是纳税人产生抵触、不满、焦虑等负面影响。如果纳税人在税收的缴纳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中介机构求助时,纳税人又将需要支付一部分的货币,此时心理成本也就转变为了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先顾问咨询而支付的费用等。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主体纳税行为在对相关纳税义务履行时,需要时间对收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以及纳税报表填写等行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其它成本指的是在纳税环节过程中,内部的机关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少数消极行为,给纳税义务人增加的其它遵从成本。
二、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
(一)现行税收征收模式
我国现行的征管模式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服务,重点稽查”。这种模式,从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为基础,通过税务机关和中介组织的双层服务,使得所有纳税人都能够实现自选申报;通过计算机对纳税申报的集约处理、分析,找出未申报或中止申报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同时将异常申报加以筛选,监控纳税人按期申报;再通过稽查,纠正并处罚不真实的纳税申报,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
(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纳税申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立纳税人纳税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但由于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观念欠缺,以及业务技能方面的差异,偷税、漏税行为较为普遍,加之没有严格的税务登记制度和税源监控办法,使纳税申报在部分地区流于形式。
2.为纳税人服务不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但目前仍有一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存在。例如:纳税程序的繁杂,使得大部分纳税人认为纳税并不是纳税权利下的义务体现,而是义务下国家强制的“权利”要求;再者,对纳税人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原因,进行区别对待,而是“惩罚”居先;且在税务机关内部,部分办事人员对税务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低下,办事效率低,导致纳税义务人纳税行为的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并且税务稽查力度还有待提高,稽查体系还有待完善;稽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较差,稽查工作质量低下。
3.对计算机的期望过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税收征管是实现现代化征管的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效应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计算机在征管方面因为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化方面还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在特殊情况下,会导致税收缴纳工作完全没办法完成。
4.外部环境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实行新模式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从法律环境看,随着经济模式的改变,全球经济体系的行程,我国法制国家的建设,税收法律制度的变更,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未能实现法制经济。导致了现行税收司法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影响税收司法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从信息环境看,有关纳税人的经济信息不能在相关行业内共享,给纳税人规避税收法律提供了机会。
三、税收遵从与税收征管的关系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如果遵从成本内的货币增多,将会使纳税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多,从而降低纳税在经济上的收入,这也就表明了纳税人需要将被打算用于其它方面上的资源用于在纳税事务上的处理上,这势必会降低纳税人的在经济上获取的收入。因此在纳税过程中,税制的复杂程度是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之一,税制越复杂,税务管理环节越多,那么征税的管理费用也就将会变得更高,同时也会使纳税成本增高,很多纳税人因为税制过于复杂转而寻求一定的逃避税收措施来应对。如果税务机关的征管缺乏一致性,也可能使纳税人认为税制是复杂的,存在随机因素。复杂的税制刺激逃税,法律条文过于详细和计算过于烦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税收遵从。因此,纳税者可能会从其它途径入手来适当的规避这一成本的产生,由此可见,较为复杂的管理体制和税制将会大幅度降低纳税者的税收遵从意愿,从而在纳税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遵从行为。由此可见,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有着一定关系。
四、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建议
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成本两者共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税收遵从成本的规模较大,因此对纳税人的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税系统及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税收的成本运行,从而降低税收的遵从成本。
1.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复杂的税制以及税制规定中难懂的税制语言表达,使纳税方和征税方在理解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不仅增加了遵从成本,同时也导致了征管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我国的相关政策放宽了在税务上的政策,减免税制结构成为了我国在税收上的主要发展方向。宽税基的使用不仅可以确保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收人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税种运用同一种税基。税种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避免纳税者在进行纳税过程中进行税种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价格低税收遵从成本,实现对经济扭曲的矫正,从而减少遵从成本,提高纳税者的经济效益。
2.纳税义务人权利义务确立。纳税义务人权利义务确立,首先是确立纳税人在纳税中的主体地位,还纳税权利、义务、责任于纳税人。其次,从法制的角度明确了不按时申报和不如实申报纳税是违法行为,纳税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征纳双方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再次,使缴纳税款成为纳税人的职责,纳税人由过去的被动纳税变为现在的主动纳税。
3.提高税收服务质量。改善税收服务,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是降低遵从成本的根本途径。税收服务中的每一项对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都有着重要用。纳税前为纳税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使纳税者的办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纳税中为纳税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使纳税者准确、快速的完成纳税;税后为纳税者提供投诉监督,确保纳税的合法性。从税务机关的服务来看,有效的税收服务信息,能够帮助纳税者减少收集涉税的货币成本和信息成本;良好的纳税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纳税者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优质的服务可以降低纳税者的货币成本。因此,征管机关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要把为纳税人服务,清除纳税人守法障碍作为提高纳税人意识和促进纳税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手段。
4.规范税务代理机构。税务代理机构在纳税过程中以中介代理机构的形式出现在纳税中,依照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正确的对税种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确保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收益都不会受到损害。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税务代理机构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一种初始发展阶段。在日后的工作中于要对税务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将税务结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从而使税务中介结构变得更加独立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从而更好的纳税服务,努力减少遵从成本中的货币成本。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税在改革上能够实现良好的改革,通过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减少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进而使遵从成本与征管成本之间构成良性发展,使税收制度变得更加稳定,降低纳税者在纳税过程中的遵从成本。
参考文献:
[1]孙玉霞.税收遵从:理论与实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征管改革税收 篇4
一、从税收征管改革到税收治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筹建立法、停滞调整, 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合理分配、法制完善, 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税收现代化目标确定几个阶段。简要回顾税收征管发展历程对于清醒认识当今“互联网+”浪潮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新中国税法的建立及税收征管起步阶段
“一五”时期, 可视为我国税收管理改革的起步阶段, 提出了“保障需要、简化税制、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1950年初政务院发布通令《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 颁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成为当时的基本税法。我国在这一时期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财税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多税种、多次征收的新的复税制, 逐步建立起了新中国的税收征管制度。
从1958年到1978年的二十年间, 我国税收管理改革进入停滞阶段, 非税论的管理工作被人为地弱化, 税制被一味地简单化。1975年修改后的《宪法》取消了1954 年第一部宪法中仅有的“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税收条款, 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完全无税收内容的宪法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2年《宪法》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税收条款“。非税论”思想禁忌被打破, 税收的作用得到人们的重新评价与重视, 税法体系的改革也逐步展开。1986年, 国务院发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 我国税收管理有了独立、统一的行政法规, 此举被视为我国税法建设上的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税收管理开始走上了法治的轨道。1991年, 国家决定正式在全国推广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 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和税务代理的试点工作随之进行。
(二) 分税制改革推进税收法制建设的完善阶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化,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和改革目标的认识更加明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按照“统一税法, 公平税负, 简化税制, 合理分权, 理顺分配关系, 保障财政收入,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体系”的指导思想, 我国建立了流转税法以实行全面的增值税为核心, 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 合并修改《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法》的新一轮全面改革,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标志着我国税法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有力地保障新实体税法的实施。为适应分税制管理体制要求, 在初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 将全部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地方共享税, 分设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套机构。税务总局提出了“促进征管查相协调, 专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全面强化管理”的治税思路, 税收征收模式由税务人员上门收税转化为纳税人申报纳税, 各级税务机关相继配备大量的计算机设备, 地区性的征管局域网初具规模, 金税工程也开始试运行。2001年《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修订, 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税工作任务, 税收法治建设步入快车道。
(三)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后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对深化税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也为全面推进税收现代化, 更好发挥税收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税收制度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和承载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方面的基本关系。2014年, 中央审议通过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在巩固深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成果基础上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 对下一步税收体制改革和税收现代化建设明确了路径要求。
税收征管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从更深层次、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影响国家治理。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加快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要求也更为迫切。税务总局提出了“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六大体系目标。2015 年9 月,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 税务总局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 (税总发〔2015〕113号) , 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改革创新的勇气、合作共赢的心态, 推进互联网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全联通的智慧税务生态系统。
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及现实挑战
(一) “互联网+”各行业的创新借鉴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 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产生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如“互联网+制造业” (即中国制造2025或工业4.0) 已经开始彻底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生产流程和服务模式, 成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发动机“, 互联网+”引发经济收益和社会变革的新浪潮。
1.“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借鉴。从2013 年以在线理财、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新金融行业, 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选择。从余额宝横空出世不可控的质疑, 到二维码支付安全隐患的担忧, 再到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景不详, 现如今, 互联网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险识别和资金管控能力逐渐受到各界认可。2014年底, 互联网金融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 也促动了传统金融业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015年初, 腾讯作为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式对外营业, 成为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互联网模式大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提高效率的优势愈发明显, 如客户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约束, 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化、程序化交易随心所欲办理银行业务, 为税务部门打造7×24全方位的电子税务局提供借鉴。
2.“互联网+服务业”的创新借鉴“。互联网+通信”诞生的即时通信 (微信) 让传统运营商如临大敌, 几乎人人都在用微信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的方式转变, 造成了传统语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 随之而来的却是数据流量业务收入的大幅攀升, 一忧一喜促进了运营商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同样, 把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交通出行相结合“, 互联网+交通”也产生了“化学效应”。打车软件、网上购买火车和飞机票、出行导航系统等新应用, 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行为效率, 也保护环境减少了排放。与社会力量合作, 开发移动终端, 通过互联网站、手机APP、第三方沟通平台等渠道, 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也开拓了微信办税、智能咨询、移动缴税的思路创新。
3.“互联网+社会事业”的创新借鉴“。互联网+医疗”的典型受益之处就是摆脱了现实中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 通过互联网医疗, 从移动医疗数据端监测自身健康数据, 到网上预约挂号、专家会诊咨询,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艾瑞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从2009 年1.6 亿元, 突增到2014 年的108.8 亿元, 2015 年预计将超170 亿元“。互联网医疗”的案例为税务机关在线预约办税、大企业个性化服务管理等提供经验借鉴。此外, 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的“互联网+教育”, 将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 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 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 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在线学习、课件下载、数字图书馆、互动问答、教学评估等功能, 都为税务系统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建设功能完备、渠道多样的网上税务学堂 (纳税人网络学校和税务干部网络课堂) 提供智力支持。
(二) “互联网+”对税收治理的现实挑战
1.大数据的影响及应对“。人类正从IT时代 (信息时代) 走向DT时代 (数据时代) ”,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一场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发表的观点。自从2012 年3 月美国政府启动“大数据发展研究计划”为标志, 全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善于发掘和利用数据价值的管理思维是大数据的核心与灵魂, 海量化、快速化、多样化、价值化成为“大数据”的典型特征。税务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大数据生产源之一, 必然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大数据也成为税收治理的战略资源。
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最富有洞见也最有争议的观点就是, 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 取而代之的是对相关关系的关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事物的相关关系, 对税收经济发展、纳税人行为等进行更有效地预测。在此背景下, 税收治理现代化必须基于大数据的特点, 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
2.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分析。随着简政放权逐步推进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 纳税人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人盯户”式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既管不好也管不过来,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税收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信息资源孤岛, 难以有效收集整合利用。一方面, 由于征管体制及数据采集标准不完善, 大量涉税信息游离于税务机关的掌控之外, 征纳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 数据分析运用技术滞后, 造成涉税管理低效率和大量僵尸数据的积压。因此, 必须加强税务大数据建设, 挖掘采集存储和深度分析能力, 真正将数据资源变为数据能力, 使税务机关成为大数据红利的获得者。
信息化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征纳双方现实需求。当前纳税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特点非常突出, 传统的办税服务厅及办税模式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电商企业等各类纳税人的胃口, 超越时间、空间、形式等诸多限制, 为纳税人提供如影随形的办税服务新体验和为税务人提供的高效便捷的移动办公新方式, 也急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系统运维能力的提升。
创新意识缺乏, 跨部门协作配合乏力。受1994年分税制影响, 国税、地税由各自为战到主动协作需要一个实践摸索的过程, 从建立联调会议制度、联合税法宣传、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到整合12366纳税服务热线、联合实施涉税中介监管、联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也需要制度逐步完善。税务系统上下的层级束缚, “顶层设计”如何与基层“接地气”有效衔接, 税务系统与其他政府部门 (社会组织) 间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失信违法行为联合惩戒, 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仍需加强。
三“、互联网+税收治理”改革发展方向
(一) 创新思维引领, 重塑税收治理定位
“互联网+税务”深度融合, 需要全面审视税收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以敢破善立的勇气和智慧, 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乘数效应, 实现税收工作全方位转型升级。
1.创新跨界合作, 实现“行业+”“。互联网+传统行业”形成的新型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方式, 也代表着新的经济业态、新的经济税源的产生。税务部门可以创新体制机制, 打破现有的层级壁垒,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跨界合作。除了税务系统国税、地税之间, 上下层级之间资源整合外, 探索跨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及中介机构、与软件公司、电商平台、物流集团等合作, 动态了解纳税人互联网时代交易情况、结算方式、交易规模等数据信息, 有效纳入税收监控范围, 为强化税源管理、税收风险评估、税务稽查选案及税收政策调整做信息支撑。
2.创新交易平台, 实现“三维+”。传统的办税模式是由纳税人登门到办税服务厅排队叫号窗口服务, 发展到自助终端设备查询办税, 到自行登录税务机关网站申报的过程。无论是办税服务厅“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受理”, 还是“同城通办”、银行委托划款, 都会受到地域、时间和形态的限制。实现“三维+”, 目的是为了打破这些限制, 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多样式的纳税服务平台, 将互联网作为行政服务的一种基础设施, 借助电脑、移动智能终端、APP软件等客户端, 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运用, 让纳税人能够像自助购买火车票、缴纳话费、ATM取款一样方便快捷办税, 实现从税务登记管理、税款申报缴纳、电子发票使用、完税证明开据等全方位多功能的电子税务局。
3.创新纳税服务, 实现“人文+”。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义务, 也是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内在要求。实现“互联网+税务”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让纳税人满意。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要求, 实现“人文+”既是要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 也是要提高办税人的幸福感。增强纳税体验, 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税收法规政策库及办税流程模块, 开发简单易学的办税操作系统, 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实现发票查验、无线数据传输、在线咨询辅导、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功能, 让纳税人享受便捷办税的同时, 也让税务人员移动办公成为可能。
(二) 落实行动计划, 推进税收治理进程
1.完善税收立法, 明确政策依据。一是通过法定程序形成《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条例》, 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电子税务登记的新登记业态, 实现新办纳税人登记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降低行政审批门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网络经济发展。二是拓宽发票管理办法范畴, 明确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利用数字证书、二维码等技术, 制定统一的电子发票数据文件规范, 有效降低征纳双方发票审批印制、领购运输、存储缴销等成本, 逐步实现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的变革。三是推进数据开放, 明确第三方涉税信息交换和税务稽查电子取证的合法性。在法律层面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义务、信息内容、违规处罚等, 借助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作用, 建立安全完善的电子税务环境。四是助推产业革命, 与时俱进出台互联网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开发和对接互联网的税收优惠政策,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集团智能化发展;对小型微利网店及“创客”一族实行减免税优惠, 保障民生;对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发展的智慧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实行政策性帮扶。
2.推进职责调整, 强化征管改革。一是落实“三证合一, 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利用政府信息共享平台, 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基础, 简化税务登记信息, 补充税收信用资料, 实现税务征管与社会监督同步。二是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提高纳税遵从。澄清“互联网+”时代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误区, 协调推进“线下”和“线上”的税收遵从, 依托大数据平台, 形成囊括纳税人纳税遵从风险控制、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管理流程和指标体系。三是规范税收执法, 加强电子税务稽查。充分认识税务稽查现代化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 在思维理念、体制机制、法律基础、手段方法和人才队伍等要素方面改造提升,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动态监控、实行随机抽查、轮查及黑名单制度经验, 有效发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履行税收职能的神圣使命。
3.加强信息化建设, 确保网络安全。信息管税是完善税收征管的重要措施, 而信息化技术水平则是确保网络信息真实、规范、安全的重要保障。无论是“金税三期”系统的改革升级, 还是网上申报、移动支付缴税的开发应用, 都需要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更新完善。借“金税三期”优化版全国统一上线的契机, 清理核销原系统中虚欠不实的数据, 完善纳税人财务指标、财产登记等涉税信息, 规范税务机关岗责体系及办税流程设置, 确保基础盘活, 资源可用。同时, 规范对互联网云管理、大数据平台进行漏洞扫描、病毒防护、安全审核、数据备份等安全服务能力的标准化流程, 建立信息调取等级制度、涉税重要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和网络安全定期排查维护制度, 密切同互联网企业、服务运营商的沟通协作, 从国家治理战略高度构建“互联网+税务”环境下信息安全的新格局。
4.开展绩效评估, 完善组织人才建设。一是学习借鉴美国国内收入署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税务系统绩效考核, 修订“互联网+税务”考核指标, 提高税务系统决策力和执行力。二是组建税收情报机构, 建设信息战的“特种部队”统筹风险管理和涉税专案查办, 增强应对“互联网+税务”新情况的判断力和战斗力。三是创新理念机制, 依托税务系统人力资源与借助“外脑”智力支持相结合, 打造“互联网+税务”品牌的影响力和牵动力。
(三) 发挥社会合力, 参与国际税收合作
1.政府主导, 发挥多元治理合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完善发展理念的首要要求, 是实现结构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电子政务云的建立, 政府各部门联合管理、协同分工将成为常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单独列明“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 为整体推进税制改革, 构建成熟、定型的现代税收法律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不是靠税务部门的一枝独秀, 而是要靠政府主导, 部门协作, 市场化运作, 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从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结构调整、创新升级着手, 从打造纳税信用在内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 主动拥抱“互联网+”。
2.合作博弈, 扩大国际税收影响。美国著名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中指出:在新经济当中, 价值创造不再来自以前的垄断和稀缺, 而是随着网络不断增长, 通过普及、丰富产生。当前, 跨国税源的争夺日益剧烈, 利润侵蚀和税基转移 (BEPS) 成为关注热点, 美国通过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 (FATCA) 已将国内税收的触角延伸到海外, 跨境电子商务的盛行也引发传统的国内税收与国际税收征税范围关系的重新界定。因此, 在“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日益融合的国际竞争中, 要正视市场各方主体的博弈与合作, 借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有益经验, 健全中国特色国际逃避税防控体系, 增强在国际税收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升税收治理国际化水平,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税收环境。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 对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新业态的创新动力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冲击下, 税收征管改革也被赋予了时代性,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 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梳理回顾税收征管改革到税收治理的发展历程入手, 阐述“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创新借鉴, 客观分析对税收治理的现实挑战, 重点就“互联网+税收治理”的改革方向分别从创新思维引领、落实行动计划、发挥社会合力三方面进行探索剖析, 助推税收发展的转型升级。
税收征管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随着敖汉旗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总额也相应的快速提高,税收在调节各乡县的经济结构中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各乡县税收的实际情况,敖汉旗也相应的对税收征管做出了一系列的征管改革。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的同时,也促进了敖汉旗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是改革的相对滞后以及改革力度较小,敖汉旗的税收征管体制还有一定缺陷。我于2012年7月27日对敖汉旗的税收征管改革方面做了系列的调查,就改革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赤峰市敖汉旗税收征管的主要特点
(一)税收征管现代化
为了加强税源管理的过程监督,强化税收管理员管理职责和工作效率,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和持续考核机制,敖汉旗地税局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中税源管理部门职责的变动情况,设计和使用了电子版的《税情日记》。
(二)税收征管专业化
敖汉旗借助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宣传税法。利用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平台,向前来申报的企业宣传税收法律知识,发放税收宣传知识手册,现场解答纳税人提出的网上申报、网络发票等涉税问题,让纳税人享受申报之余还能解决税收难题,起到一专多能的作用。
(三)税收征管管理科学化
敖汉旗开辟绿色通道。在办税服务厅设置绿色通道,向新办企业发放《税收业务办理流程手册》、《网上申报问答》等宣传资料,安排专人辅导解决新办企业纳税人涉税问题。
(四)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实施征管机构改革
敖汉旗按照赤峰市地税局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赤峰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敖汉旗地方税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敖汉旗地税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成立了以旗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敖汉旗地税局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结合敖汉地税实际,制订了敖汉旗地税局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在11名符合竞岗条件的副股级干部中有9名同志自愿报名,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充分酝酿、党组集体决定、报经市局批准”等程序,5名副股级干部被选拔提任为正股级干部。
在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中,敖汉旗地税局党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规定的原则、程序和任职资格条件选任干部,认真执行干部任免报批备案制度。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规定不走样,遵守纪律不放松,确保上级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将一批新选任的工作扎实、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相应的科所长岗位,为干部的成长拓宽了空间。机构改革后,敖汉旗地税局各科室及派出机构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干部队伍风貌焕发,工作激情和工作热情凸显,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敖汉旗地税局的机构改革工作组织有力,程序严谨,阳光作业,公开行政,工作开展顺畅,职工赞同,市局满意。
(五)敖汉旗积极开展税收业务知识全员培训
为进一步规范、提高税务行政执法水平,促进税务人员依法行政,提高税务机关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全局各项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对税务人员实行定期培训,保证税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敖汉旗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坚持以实事求是、重点考核为主线,坚持人机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采集来源的准确性、实效性、真实性,通过
重点考核,反应和衡量各单位的总体工作质量,切实做好组织收入、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工作,推动全局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政策法规股负责组织实施考核,落实追究等具体事项,对重点执法项目按季汇总,并进行通报奖惩戒,切实做到目标责任明确,奖惩依据充分。
(六)敖汉旗税收收入状况
截止3月,敖汉旗国税局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2309万元,同比增收1097万元。其中:增值税入库1461万元,消费税入库134万元,企业所得税入库497万元,个人利息所得税入库23万元,车辆购置税入库194万元。
截止5月,敖汉旗国税局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6414万元,同比增收3835万元,增长了148.70%。其中:增值税入库4454万元,消费税入库340万元,企业所得税入库1237万元,个人利息所得税入库37万元,车辆购置税入库346万元。
截止8月,敖汉旗国税局共组织入库税收收入12488万元,同比增收7503万元,增长了150.51%。其中:增值税入库8539万元,消费税入库565万元,企业所得税入库2819万元,个人利息所得税入库49万元,车辆购置税入库516万元。
二、敖汉旗税收征管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纳税申报管理上的问题
建立纳税人“自核自缴”的申报制度是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敖汉旗纳税申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教育的落后导致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淡薄以及业务技能方面水平较低,出现了纳税申报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零申报、负申报、偷税漏税现像等;二是内部纳税申报制度不尽完善,手续繁杂,环节较多,对纳税人监控不力。
(二)为纳税人服务上存在的问题
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离不开良好的税收专业服务机制。但目前,这一服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一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较低,高高在上;二是税收宣传手段单一,社会效果不明显;三纳税人办税环节多、手续繁等问题比较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税收征管的透明度低
虽然近年敖汉旗税收部门办公透明度有所提高,但是真正有意义信息的透明度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政府门户网站所展示的大多数仅仅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信息,并没有多少有用的信息量,尚未达到广大公民的期待效果。
(四)税收结构有所欠缺
近年以来敖汉旗税收总收入总额大幅度提高,但是仅增值税一项就占了税收总额的70%,而企业所得税占20%左右,税收结构不合理。而车辆购置税增长也较快,表明敖汉旗汽车消费快速增长。
(五)纳税程序繁琐
近年来敖汉旗税收部门纳税程序有所简化,办公效率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多年的体制问题,办公人员冗余,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不必要的繁琐程序仍旧在影响着纳税部门的办公效率。
三、敖汉旗纳税征管的发展方向
(一)敖汉旗以构建和谐征那关系为目标,以树立纳税服务“始于需求、基于满意、终于遵从”的理念为纳税征管方向。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二)积极推进互联网在纳税之中的特殊作用,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为全面实现网上申报纳税奠定良好基础。
(三)实行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体制,完善现行征管模式,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实行专业化管理。主动与世界水准接轨。
(四)继续加强税收征管的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明确税务执法体系,建立税收征管新秩序。
五、对敖汉旗纳税征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税收宣传,敖汉旗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之一,所以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公民知识水平低,纳税意思比较淡薄。结合敖汉旗的以上主要特点,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纳税干部们应该加大纳税宣传力度,一是税收宣传与纳税服务相结合,二是税收宣传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三是税收宣传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增强我旗居民的纳税意识,使公民真正的意识到纳税的重要性,成为合格的纳税人。
(二)优化纳税环境,加强对纳税干部素质的培养,强化纳税干部的服务观念,打造“学习型组织、创新型队伍、服务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务实型团队”,使税务文化建设真正融入的税收工作和每个税务干部职工之中,实现执法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星级化。实行定期的考核制度,增强税收干部的税收知识,保持与我国的税收政策相一致,确保纳税干部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健全税收服务体系,为征管改革的全面深化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三)优化纳税征管运行机制,简化纳税程序,明晰征纳双方职责,并据此调整模式行为。
(四)提高纳税的透明度,保证公民的税款知情权。
(五)健全纳税征管的监督体制,公民监督是保证政府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的一项有效措施。建立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监督体制。建立业务监督机制,实施赏罚制度,增强纳税干部的竞争意识。
1认真做好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的管理
(六)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
2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主要所得项目的征收管理;○3扎实开展高收入者个人所得和监控;○
税纳税评估和专项检查。
(七)进一步改革我旗的税收结构,建立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纳税结构,限制车辆购置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快速增长。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7日
完成时间:2012年8月5日
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税收效率 税收征管 税制
税收效率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税收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社会从可用资源的利用中获得最大效益;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要使微观经济效益提高,也要使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从税务行政的角度说,税收要求讲求效率,税收制度须简便,征纳双方的费用要节省;等等。也就是说,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方面。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旨在考查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标准在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数字。也就是,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本文主要考查我国的税收征管效率。
1. 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现状
1.1税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征税费用,目前国内尚没有权威、完整、系统的统计资料,只有少数学者和地区曾进行过该方面的调查。张相海认为,从我国的征税费用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情况看,1994 年税制改革前为3.12%,1996 年达到4.73%。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城市税收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税收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了GDP 的增长,但大城市征税费用也在大幅增长。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成本率大体维持在5%~8%之间,大城市税收征管成本率在全国范围内又处在较高的位置。
1.2税收征管质量偏低
根据我国税务机关的有关资料反映,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每年查年的税收犯罪案件都在逐年递增,在1995年查处的税收犯罪案件甚至达到10259起; 我国每年由于各种偷税、漏税、逃税、越权减免税收等行为而导致大量税源流失,仅在1999年的1月到11月,税收征管机关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税收征管,查补入库税款高达390亿元;通过强化税源管理工作,抽样对全国347.7万户普通发票进行专项检查,查补税款9.8亿元。从加强税收征管的角度看,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在不断提高,但从侧面反映出在税收征管质量方面,我国还存在效率低下问题。
1.3税制方面的不合理
1.3.1税制不稳定。由于处在转型期,我国现阶段的税制变化较大,稳定性较差。这种不稳定性一方面可能具有积极作用,因为这可能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较快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税制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1.3.2税制复杂。各种税收法规、条例、实施细则、批文等依然名目繁多,简化税制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种复杂的税制表面看是针对各种情况作了精细化考虑,但带来了税收效率低下、扭曲市场经济的竞争行为、“逆向调整”和易变难懂等问题。在我国税务代理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税制的复杂化还增加了税款核定、征收、稽查等税收征管方面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纳税难度和税务诉讼方面的案件。
1.3.3税制不合理。我国税率设计不合理,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多的不合理。其次,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种类繁杂。不仅每一税种的暂行条例规定有税收优惠,而且在实施细则还有更详细的税收优惠,还有很多临时性的税收优惠,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中,地方政府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要求当地税务机关甚或自己超越管理权限,特批某些纳税人特别优惠的税收待遇。
1.3.4税制可实施性较差。如我国选择流转税为主体税种,在流转税中又选择增值税为主体税种,这是科学合理而且符合我国实际的,但增值税对经济的良好效应是建立在增值税制度的规范化基础上,而我国增值税采用扣税法,即进项税金凭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增值税税额进行抵扣。我国因增值税范围偏窄、税率偏多、计算机管理起步较晚等原因而使得增值税开征的配套条件不完善,从而使得短期征收成本大大提高。
2. 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方法
2.1推进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短期看,信息化管理需要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投入大量信息化设备,造成短期费用的上升。但从长期看,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问题,降低费用。实施信息化管税,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风险排序,将优势管理资源集中于重点纳税人;能够将管理和检查任务直接下达基层,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避免信息失真和传递失效;能够使基层摆脱繁重的案头分析评估工作。
2.2推进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我国传统的税务管理组织结构造成纵向层次过多,横向部门安排不灵活,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并会影响整个行政管理的运营,从而降低行政效率。近年来,由于机构和人员急剧增长和经费标准不断提高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征税费用的快速上升,税收征管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推进税务部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正是降低税务部门行政费用的有效路径。
2.3推进专业化的管理方式
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低下和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税收征管机构职能重疊和人员冗余现象较为明显,可以采取按照职能设置模式来对税收征管进行机构设置。可以采用专业化管理。这是让有限的管理资源产生更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分规模管理。二是分行业管理。将纳税人按行业性质、行业特点、风险类别等进行分类,三是分级次管理。
2.4税制体制的改革
首先,渐进式的增量改革。税制改革的实质是资源在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配。这意味着税制调整会使一些利益集团的状况得到改善,同时会使另一些利益集团受到损害。为了减少改革阻力,税制改革宜采取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方式。因此,我国目前应采取渐进性的税制改革,通过对现行税制的逐步的、增量的调整与完善,建立起最大限度地符合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条件、符合最大多数人们利益选择的税制。
其次,简化税制。尽量简化税制,使税收法律法规简单明了,易懂易于操作。再次,提升税法的效力级次和稳定性。法律形式的税制与其他形式的税收法律规范相比式更规范、更权威、更有效。
最后,提升税法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税制设计要与税收管理相适应配合,没有相应的管理变革,税制变化不会产生预期效果。一个理论上可行的税制往往由于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有限,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产生负效应。世界银行也曾提出过有效政府的观点,即应让政府的职能与其能力相适应,而不是片面追求某种理想化模式。良好的税制设计既能实现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又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税收合作,对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国家福利水平有决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乔,龚志坚.对我国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J].当代财经,2010,12.
[2] 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163-166.
[3] 龚志坚.我国税收征纳交易费用的制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征管改革税收 篇7
关键词:税源专业化管理,江西九江,深化征管改革,改革试点过程
在2011年12月27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 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了“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完善运行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的征管改革方向, 江西省、九江市地方税务局都将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并下发了相关工作意见。九江县地方税务局按照上级总体部署, 从今年3月份起开展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试点工作, 下面笔者结合该局试点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改革试点前的税源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2年底九江县地税局共管辖纳税户2337户, 其中个体户1563户, 企 (事) 业单位774户;共组织税收收入为60306万元, 其中交通运输业803万元, 占1.33%, 房地产业15241万元, 占25.27%, 建筑业26583万元, 占44.08%。共有4个管理分局, 1个征收站, 税收管理员33名, 按照属地原则划分征管范围。
由于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 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纳税服务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 离不开良好的税收专业服务。但目前, 这一服务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一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 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税收宣传手段单一, 社会效果不明显, 需要探索更加符合纳税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税收宣传途径和办法。三是管事制实施后, 纳税人办税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税务部门内部各项办税程序、操作规程要进一步简化、规范、完善, 真正把“文明办税, 优质服务”的落脚点体现在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上。
2.分局管理范围大而全、广而粗, 与专业化及精细化要求不符。分局管辖范围按属地原则划分, 涉及各种行业、各类规模税源, 对不同行业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几乎相同的管理方式, 忽视和弱化了专业化和精细化, 容易出现“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全”的现象。
3.税收执法权过度集中, 税收管理员的执法和廉政风险较大。“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传统方式使税收管理员包揽了管户的所有管理环节, 缺少监督制约, 极易产生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
4.管理员岗位工作职能繁杂, 重点难点税源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上级布置的工作都需要税收管理员去落实, 税收管理员往往被大量事务性工作、突击性工作牵制了大量精力, 难于做好税源监控分析、纳税评估等重点难点税源管理工作。
5.缺少完善的风险监控机构, 近年来税源管理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逐渐加大, 而作为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税收风险管理模式, 其目的就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 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 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 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 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 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二、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1. 整合征收服务机构, 优化征收服务职能。
将原征管股的纳税服务职能与办税服务厅职能合并, 设置九江县地方税务局征收服务分局, 同时按照具体税源专业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布局需要设立新合、港口两个征收服务点, 接受九江县征收服务分局业务指导。在全县范围内征收服务工作实行“统一政策、属地管理”。征收服务分局除履行原办税服务厅规定职能外, 还承担部分依申请的涉税审批事项的统一受理、逾期申报缴纳提醒、初次纳税鉴定、各类涉税项目登记、部分低等风险任务应对、在纳税服务环节涉税数据采集、核实、录入和涉及的简易处罚等职能。
2.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进行了税源分类。
该局在对全县税源行业结构分析调研的基础上, 按照纳税人“行业+规模”原则, 对基层分局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 在科学划分职责职能的基础上, 将原来的属地管理模式改变为税源专业管理模式, 变更原有的五个管理分局名称, 设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分局, 并明确划分了各自的管理范围。
3. 组建风险监控分局, 强化风险监控职能。
风险管理分局根据九江县税源结构特点、税源管理现状和税源变化趋势拟定全县税收风险战略规划和风险计划审定, 各 (股) 室风险计划的汇总下达, 风险归集、风险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推送、风险应对结果评价, 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导, 参与风险指标和风险识别模型的建设和维护等职能, 同时还承担纳税评估职能
4. 科学设置相关岗位。
对征收服务分局, 强化纳税服务职能, 根据不同事项划分为四大类 (综合组、业务组、征收组、会统组) ;对税源管理分局改变“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传统方式, 变“管户制”为“管事制”, 按照不同的业务工作事项划分为三大类 (综合事项管理组、基础事项管理组、风险事项管理组) ;对风险监控分局, 根据不同事项划分为三大类 (综合管理组、风险分析识别组、风险推送组) 。
5. 整合优质人才资源, 实行团组管理。
结合干部交流轮岗工作, 综合考虑行业税源特点、管理人员数量和素质以及工作需要等因素, 合理配置了相应人员。并实行“管理到组, 事项到岗”的团组管理, 形成人员的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特长。
6. 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考核机制。
制定了各个部门岗位工作职责规范及考核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分工, 细化工作责任。
三、改革试点工作产生的初步影响
1. 提升了纳税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征收服务分局的设立进一步整合了纳税服务职能以及其他涉税事项, 优化征税主体, 明确服务主体。税务部门征税的对象是纳税人, 服务对象也是纳税人。进一步强化了税务人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同时, 重点简化办税手续、环节, 建立科学、规范的办税程序, 营造良好有序的办税环境。通过快捷、准确、规范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和税务事宜办理等服务工作, 加深征纳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情感交流, 增强了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满意度。
2. 提高了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通过对税源行业结构分析, 对税源进行了科学分类, 打破属地管理传统模式, 分局按行业税源划分征管职责, 由分户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 能够根据同行业纳税人特点, 摸索行业税源管理规律, 促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3.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进一步提高了防控执法风险的能力。通过建立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管理流程, 主要包括制定风险规划、风险信息采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等环节。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高的纳税人和领域, 对不同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 高等风险推送稽查局处理, 中等风险由风险监控分局处理, 低等风险由征收服务分局处理, 有力地提高了风险管控能力。
四、改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1. 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深化征管改革的前提。从当前情况看, 要突出强化以下四种观念:一是要强化改革观念。充分认识深化征管改革对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防止税款流失、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重要作用, 消除对深化征管改革的等待观望思想、畏难发愁情绪, 进一步提高推进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强化依法治税观念。改变传统的保姆式的管理方式, 按新的征管模式履行职责, 按章办事, 依法征收, 体现执法公正。三是要强化服务观念。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 深化纳税人对征管改革的理解,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配合的支持。四是要强化全局观念。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建议市局举办全市地税系统有关征管改革知识视频讲座, 邀请相关专家授课, 使系统上下对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的认识基本统一, 及时从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 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要求, 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2. 税务干部素质与改革后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不适应。
目前税务干部平均年龄日益增大, “三师”及会计师人员比例偏小, 税收监控分析、纳税评估等方面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建议经常性开展针对性培训, 重点要在提高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 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 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和特殊业务的研究和交流, 提高纳税评估预警分析能力, 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类别齐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3. 当前征管信息系统和改革后新的管理模式不相融合。
目前我们使用的征管信息系统是2005年上线运行的, 是按照“管户制”设计, 每个管户要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员岗位, 并且管理员只对自己的管户才有系统操作权限。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管事制”, 是按事设岗, 简单地说就是要将当前系统中的1个税收管理岗按照业务事项划分为相对应的个专业化管理岗位, 并且要求每个专业化管理岗位对所有管户都有系统操作权限。所以税源专业化管理岗位设置及操作权限无法在当前征管信息系统实现。建议江西省地税局对当前征管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完善, 以适应征管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征管改革税收 篇8
一、茂名市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现状
房地产包括增量房地产与存量房地产两大类, 增量房地产就是新建商品房, 存量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手房。一般来说, 房地产市场可分为三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及三级市场。房地产第一级市场, 又可被称增量住房市场, 是指新建房屋产权的在市场上第一次转让, 例如:新建商品房的出售、租赁等, 主体是开发房地产的企业, 购置者有个人消费需求的, 也有从事房屋租赁服务的个人和中介机构。房地产第二级市场就是二手房市场, 是现有的房屋通过出租、出售或者置换等多种产权形式变更的市场。第二级市场买卖双方具有不确定性, 交易主体几乎涵盖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个人, 价格也是在市场中销售逐渐形成的, 是房地产通过市场进行重新的调整和配置。二级市场的交易是小批量的、较分散的, 交易的房产也是旧产品, 就更加突出了房地产经纪人的媒介作用。第三级市场是指公房使用权交易的市场, 拥有公房的使用权的人, 可以自由的出租、转让和出售公有住房的使用权, 三级市场相对一级、二级较简单。在房地产市场上, 存量房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 在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税种类也较多, 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具普遍性和典型性。因此, 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质量的提升, 对地区整体税收工作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 存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征管难度较大,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征税群体特殊。存量房交易纳税征税群体90%以上是自然人, 而且大多数交易双方是中、低收入阶层, 他们的税法知识贫乏, 缴纳的存量房交易税是一次性的。受利益的驱动, 有些人不惜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这就要求税收征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税法知识, 还要作广泛的税法宣传。
(2) 税源分布零散。存量房交易征税的对象不集中, 容易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一年中, 存量房交易都存在淡季和旺季交易期, 而且税基不大, 征管难度却很大, 税收较不稳定。
(3) 涉及税种较多。在存量房交易所征收税种中, 可能涉及的税收有:在购买土地时有耕地占用税、契税;在房产开发环节时有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在交易环节中有营业税、印花税、契税、城镇土地增值税;涉及其他税种有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
(4) 税费计算繁杂。有些税费不是简单的由应缴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得出, 计算相对复杂, 如:土地增值税, 在实际征收土地增值税计算中, 应税收入比较容易确定, 但扣除项目繁杂。在扣除大项目中 (土地取得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和房地产开发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税金和其他扣除项目等) 又可分成若干个可扣除的小项目, 使土地增值税计征繁琐, 且征收阻力较大, 征收效果不佳。
(5) 征管体系复杂。在存量房交易中所征收的税款, 它既不是以单一的税种征税, 也不是用单一的方法核算, 而是由一套较为复杂的税收体系构成。征收中, 不同的税种税收优惠大多不一样, 有的项目需要征税, 有的项目则可以免税。而且, 在税收优惠政策中, 免征税条件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如:房产面积、受交易形式、取得产权证的年限等等, 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 同时也对征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征收存量房地产交易税中, 涉及到诸多税务专业之外的知识, 如:在计算扣除项目时, 会涉及到建筑工程专业知识;转移价格的确定时, 会用专用计算机软件来确定;可能还会用到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征管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综合能力。
2、茂名市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收收入基本情况
(1) 存量房交易数量小。从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情况看, 存量房交易量一般是新增商品房交易量的4—5倍;从广东省 (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情况看, 存量房交易量与新增商品房交易量的比例较大, 已经超过了新增量房地产交易量;茂名市2012年存量房交易量与总房地产交易量的比例还较小。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看, 未来存量房交易量占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份额将不断提高, 与之相关的各项税收在房地产税收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其税收征管工作也将越来越重要。
(2) 存量房交易税收入不大。茂名市茂南区2011—2012年存量房交易面积分别为431017平方米、273445平方米;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总额分别为6136万元、6157万元, 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总额的比例约为1—2%。
(3) 采用了计算机信息批量评估系统。存量房交易过程中, 计税依据比较难确定, 一方面, 纳税人为了尽量少交税, 另一方面, 税收征管人员有多种征收方式, 一方想少缴税, 一方想多征税, 这样就会出现征纳双方的矛盾, 增加税收执法过程风险。应用房地产信息, 利用软件批量评估系统, 核定计税价格, 不仅比较接近真实交易价格, 而且公平、公正、公开, 也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规范税收执法, 降低执法风险等效果。同时, 由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批量评估计税价格, 减轻了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 也节约了征税成本。
(4) 近两年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从表1可以看出, 2012年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中, 营业税收入为2347万元, 占总收入的38.12%;契税收入为1583万元, 占总收入的25.71%, 两项目收入占总收入的68.83%, 是存量房交易税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图1可以看出, 2011—2012年各类税收收入的变化幅度不大, 总收入也趋于平稳。2012年存量房交易面积为比上年减少了157572平方米, 税收收入增加了21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茂名地处粤西不发达地区, 地方税源不足, 投资于地方税收征管方面的资金与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很大, 对地方税收征管理的制约作用明显。作为存量房交易税来说, 存量房交易税的征管, 既需要较高技术、较高水平征管人员, 又需要相关设备、计算机信息批量评估计税价格软件等多方投入, 茂南区地方税务局, 在人力、财力方面投入明显不够。
二、影响茂名市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的因素分析
存量房交易环节之所以存在偷、逃税行为,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税务征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打击惩治不力的因素, 也有纳税人缴税意识薄弱, 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不高的因素, 除人为因素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部门职能相对独立, 缺乏沟通与合作
存量房税收征管具有较强特殊性, 存量房税收的征收和管理, 不仅是地方税务局的工作, 还需要国家税务局、地方财政局、土地资源管理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管控, 信息共享, 共同完成征税工作。但是, 茂名市茂南区地方各部门之间, 仍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壁垒。各部门之间受本部门利益和业务管辖范畴的制约, 没有与税收征管部门深度合作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滞后, 没有形成信息共享
地税机关征税, 使用自己独立的税收征管系统;房管交易部门管理房产, 使用自己的房产管理系统。虽然两个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很多是相同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这方面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没有形成资源共享, 无法做到信息对接, 更无通过网络连通。这样, 势必造成税收征管部门对相关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充分。还有的地税机关和房管部门, 仍采手工报表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传递信息, 导致相关涉税信息不能及时得到了解和掌握, 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
3、征管基础条件较差, 信息采集不完整
在对存量房税收征管中, 没有建立完整的房地产信息登记系统, 对部分纳税人所交易的房产, 较难界定是否是家庭唯一住房。例如, 纳税人出售自用五年以上房产, 在申请免征个人所得税时, 税收管理部门对是否为“唯一住房”的认定, 仍停留在纳税人“保证”的层面上, 缺乏硬性的征管条例和措施。对纳税人的隐性住房更加无法掌握。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税收征收管理的力度, 从而导致部分税款流失。
4、交易价格不实, 造成税收流失
在目前存量房交易中, 部分存量房在协议上记载的成交价格, 与实际交易价格偏离, 价格偏小易造成税收流失, 使用软件评估技术之后, 有时候人为操作因素, 也使评估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5、纳税人的遵从度不高, 纳税意识不强
部分纳税人依法积极性不高, 存在最好能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思想。一方面, 目前的税收征管方式, 发现纳税人偷漏税行为机率很低, 即便发现, 处罚也不够严厉, 纳税人的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 税收征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
6、房地产中介机构管理混乱, 人为操纵纳税
在存量房交易市场中, 二手房中介机构是搞活市场的媒介, 但实际上, 有些中介机构就是纳税人的“顾问”。
7、现行房地产税制构成不合理, 存在明显缺陷
就二手房而言, 在流转税环节, 税种多、税负重, 在保有环节, 税种少, 税负轻。由于流转环节的税费重, 势必增加增量房的开发成本, 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 提高了消费者购房的门槛, 势必造成大量商品房的积压和闲置, 制约了房地产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而二手房保有环节税负种类过少, 成本低, 鼓励了存量房的保有, 等待二手房价格的上涨来获取利益。
三、完善茂名市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要从以几方面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 加强对存量房地产交易税的征税与管理。
1、大力推行一体化, 强化征管, 实现信息共享
(1) 以网络为依托, 通过现代科技提高信息利用率, 大力提高征管水平。利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 加快相关部门间的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 优化业务操作流程, 整合各种信息资源, 简化办事环节, 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努力实现存量房税收征管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2) 提高信息共享质量。把重点放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对税务数据分析水平质量上, 特别是在数据共享和税务信息分析方面,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管理效能,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
2、明确税费项目范畴, 严格监管,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中, 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 不仅包括土地出让、土地的转让、房地产的开发、房地产的建设, 而且包括存量房地产的计税依据、优惠政策等等因素。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 对提高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有很大帮助。
(1) 土地出让与使用中简化税费种类, 合并收取。国家拥有土地所有权, 按规定收取土地出让金;国家又有对土地征收税权利, 又按规定征收土地使用税、有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所有收入统一管理, 全部上缴国家财政。笔者认为:为了简化税制, 可以将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成征收。这样可以简化房地产交易税的征管工作, 减少政府官员在土地买卖上的腐败行为, 可以清理乱收费情况。
(2) 彻底清理、规范收费项目。针对现行我国房地产行业收费项目较多的实际情况, 应加以清理规范,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没有法律根据的收费项目应予以坚决取消;有法律依据, 确实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 要合并到税收项目中, 由税务部门统一收取。
(3) 加强对各项收费款项的监管。征管机关对各项收费要严格按照相关预算管理规定处理, 首先, 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 将所有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各级政府不得随意使用预算资金, 也不得得先清算, 后上缴。其次,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 将所有收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待财政再下拨给使用单位后方要使用。支出时也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安排支出。第三, 严格执法, 防止存量房交易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孳生。最后, 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有效监督存量房交易过程中各项收费。
3、规范房产计税基础, 建立数据库, 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评估标准房价时选用市场比较法。当前, 存量住宅基础房产交易较频繁, 有充足的市场交易案例, 具备选用市场比较法的有利条件。应用评估系统来测算交易房产的评估价格, 一般来说, 根据目前市场相同或者像类似的价格进行对比, 通过课税房产, 与对应标准房价格的比较, 再应用修正体系确定相应的修正系数, 对标准房价进行某些修正, 来测算课税房产的市场价格。首先, 控制区域的划分一般以各因素和条件基本一致的一个小区为一个划分单位, 因而, 在设立评估平台修正体系中就不再考虑区域因素的影响。其次, 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 一般有以下十种:建筑物的结构;楼层总高度;建成完工的年代;所在的楼层;房屋的使用面积;内部装修的状况;建筑物的朝向;室内采光情况;楼与楼间的距离;供气的状况。最后, 测试评估平台的可操作性, 可以先综合选定建成年代、楼层高度、房屋面积、采光朝向四个因素形成影响因素体系, 再收集试点小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再把同区域、同类型的房屋交易样点资料进行详细的对比, 测算出四个房屋价格影响因素的修正幅度, 形成因素修正体系。
(1) 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存量房的价格信息。税务人员应该对自己辖区内各地段、各时期房地产的交易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房产市场的价格的变化情况, 准确分析把握各种因素可能给房产交易价格带来的不同影响。
(2) 通过各专业咨询机构、房地产评估价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 利用多渠道收集不同地段的、不同结构的、不同性质的房地产交易基本参考价格, 制定各个种类、各个地段房地产交易基本计税价格, 并建立详细的数据库管理。
(3) 利用相关模型或者指标对存量房价格进行调整, 结合房屋所在区域、楼层、朝向、使用年限等因素, 设计价格修正系数表, 以此为依据计算出每套房屋的最低计税价格, 再与交易价格比较, 选择价格高者为计税依据。
4、减少交易中涉税种类, 调整税负,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由于存量房交易征收税种较多, 税收体系组成复杂, 纳税人有可能涉及的税收有11种之多。其中有的税种征税金额小, 有的税种部分重复征税, 为了提高存量房交易征税效率, 笔者建议如下。
(1) 取消印花税。目前税收征管中契税与印花税存在部分重复缴纳现象, 纳契税是法律有明确规定在取得房产证时必需缴纳的, 其作用主要是确认房产转移书据的法律效力, 近年来税收收入规模增长较大, 而且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较长, 人民的认可度也较高;印花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 因缴纳印花税后成为合法凭证, 收入规模相对较小, 调节作用有限, 因此建议保留契税, 取消印花税。
(2) 取消土地增值税。理论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其行业利润率会趋于平均, 土地增值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实际征收工作中, 土地增值税计征较繁琐、征税难度很大, 效果也理想。建议将土地增值税取消, 计入所得征收所得税。同时为了抑制投机, 将房产增值部分实现随持有房产年限的增加而税率递减的所得税政策。
(3) 适当增加存量房地产持有环节税负。除居民的一般基本住房免税或享有低税率外, 超过基本住房标准的投资性房地产, 可实行较高的持有税税率, 使投资者的税收成本增加, 达到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度膨胀的目的。
5、利用纳什均衡博弈理论, 治理逃税, 加强税务的稽查力度
根据博弈理论, 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博弈是一个纳什均衡。税务机关一般是靠纳税人凭诚信自觉纳税, 为了防止纳税人逃税, 税务机关只在较小的范围对小部分的纳税人进行稽查。这样, 纳税人就会在逃税与税务机关的稽查之间进行博弈。因此, 对税务机关而言, 治理逃税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惩罚和提高稽查力度。存量房交易税收的征管由于种种原因, 征收过程复杂、所涉税种多, 容易出现偷税、漏税情况。充分利用纳什均衡博弈理论, 加强税务的稽查力度, 当逃税预期收益小于零时, 就不会有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6、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制度,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税务机关要将管理重心适当前移, 重视宣传, 积极引导, 充分利用纳税人的遵从意愿, 按照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要求, 建立风险管理机构、设立风险管理岗位, 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 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正确引导纳税人自我纠正, 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的发生, 避免存量房交易纳税人声誉受到损害, 将税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提高税法执行的透明度。
7、利用纳税人权利意识, 监督管理,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 关系到广大纳税人的利益。存量房交易纳税人大部分为自然人, 对税法的了解相对较少。税收机关要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并且利用纳税人监督税收作用,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首先, 要普及基本的涉税知识及相关法律常识, 使纳税人在处理基本的涉税事项时能够依法正确进行;其次, 要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税务代理制度, 税务代理机关的存在不但降低了征税成本, 而且起着双重监管的作用, 作为税收征纳主体的第三方, 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征税机关起到了监督作用;最后, 成立纳税人协会, 为纳税人提供一个用来相互交流的平台, 纳税人协会与纳税人个体相比, 显然具有更强维权能力, 也为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因此, 存量房交易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实现不但要纳税人个人的努力, 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维权能力提高了, 才能保障实现纳税人权利, 才能有效监督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 从而提高存量房交易税收管理水平。
8、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服务, 提升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
存量房交易纳税人大多数为自然人, 对税法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少, 这就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做为税收征管人员, 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还要根据“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分析引起纳税人不满意的原因, 查找认知差距、标准差距、执行差距、宣传差距, 从多方面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纳税服务。在实际征税过程中尽量缩小这四方面的差距, 实现“基于纳税人满意”的目标, 提高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 达到提高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质量的目的。
总之, 做好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前期的准备工作, 可以大大减少税收征收的工作量, 减少征纳双方的矛盾, 有效提升存量房交易地方税收征管水平。
摘要:近年来存量房交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关交易税的监管成为征收机关的工作重点。本文从茂名市茂南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的现状入手, 分析制约存量房交易税的各种因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浅析 篇9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带来了很大冲击,如何强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尚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来强化电子税收征管。
一、电子商务的特点及其税收征管现状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
同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特点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交易主体虚拟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贸易活动,匿名交易使网络交易的双方可能无法获知对方的一些基本信息;二是交易过程数字化。电子商务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有形产品与无形资产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账簿和凭证等也以数字信息形式存在,传统的实物交易和服务被转换成数据;三是交易范围全球化。电子交易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其活动范围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四是交易规则自由化。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事物,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许多方面还需要规范,包括税收征管在内的许多规则需要做出规定和调整。
目前,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已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一些国际性组织已就电子商务税务政策形成了框架协议并确立一些原则,少数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法规,在税收实践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仅有10余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很快,交易量逐年递增,交易额已达几千亿。相对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来说,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已不再适应电子商务条件下税收管理的发展需要。如何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已经成为税务部门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
二、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涉及到一系列税收法律问题。目前,我国在税制设计上还未对电子商务做出明确规定,存在不小的漏洞。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作为税务部门执法依照的综合性最强、适应性最广的一部基本法律。由于当时立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其中一些章节,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和税务检查等,是针对传统商业模式制定的,基本上未对电子商务这一后发交易模式做任何具体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加上电子商务专门法律的缺乏,使得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处于法律盲区之中。所以,针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补充已刻不容缓。
2. 传统征管模式已经落伍。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征管模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税务登记面临困难。有形贸易的税务登记方法不再适用于电子商务,如何进行税务登记还没有明确规定。尽管我国已经开始要求网上商店必须进行实名制工商登记,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依然很多。这使得税务机关无法确定纳税人的经营情况。
二是税收征管基础变得模糊。电子商务模式下,交易的方式采用无纸化。买卖双方的所有合同、销售凭证、账簿等都以电子形式存在,交易实体是无形的,而且这种网上凭据的数字化又可能随时被修改而不会留下痕迹,这就使税收征管失去了可靠的基础。
三是税收征管的属地原则受到冲击。传统模式下,税务登记是以纳税人的常设机构来确定经营所得来源地的,纳税人需要向管辖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申报纳税并接受管理。电子商务中,商家的贸易活动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营业场所。电子商务的“无址化”,使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
3. 税务机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我们税收工作遇到了许多难题,专业人才的缺乏首当其冲。因为电子商务横跨信息、通信、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加上交易记录和企业财务的“无纸化”使得计征依据有了很大的改变,税务人员也面临着观念转变和知识结构转型的双重任务。目前,处在征收第一线的基层税务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势在必行。
三、强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对策和建议
1. 补充、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要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培育、扶持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产业的目的,补充、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对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实施细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订,出台相应的法律解释,解决电子商务税务登记、税收征管管辖、电子化单据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关于电子商务税务法律制度的立法经验,遵循国际惯例,并与WTO规则接轨,制定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律。
2. 转变税收征管方式。
一是规范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我国开展网络商店实名制进行工商登记后,税务机关要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信息,突出电子商务的特点,将互联网上的网址、电子邮件地址等纳入税务登记的内容,对从事电子商务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全面的税务登记工作,尝试建立电子税务登记证,并将所有信息纳入网络税务平台之中。
二是制定电子征税管理系统。要在“三金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加大税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开发电子商务税收监控征管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鉴定、监控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鉴别认证电子票据和账簿,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
三是明确税收管辖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在尊重国际税收惯例的基础上,按照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重新调整电子商务税收管辖权;要突破传统以机构所在地划分税收管辖权的观念,把收入来源地作为判定常设机构和划分税收管辖权标准。
3. 培养专业税收征管队伍。
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 篇10
1 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 是指在国际互联网 (Internet) 上进行的商务活动, 即利用互联网技术而形成的新的商业交易模式, 其主要功能不仅包括网上电子广告、定货、付款、货物和服务递交等电子交易内容, 而且包括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生产调度、物资调配等电子商业内容。电子商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电子化和网络化, 极大的提高了商业交易效率, 降低了商业交易成本。电子商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其雏形是电子数据交换 (EDI) 和电子资金传递 (EFT) 。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 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和应用, 一种崭新的商务形式——以Internet为应用平台的电子商务, 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贸易方式而风靡全球, 它必将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与活力的贸易载体。
与传统的贸易相比, 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交易虚拟化
从事网络贸易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 无须当面进行, 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完成, 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电子商务的“虚拟化”带来一定好处, 作为进行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不用担心店址的好坏影响销售, 不需要雇佣大量的员工, 无需过多的仓库, 而且作为厂家也可以将货物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上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均从中受益。
1.2 交易成本低廉化
网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的成本而言是较低的;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 无须中介, 减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产品介绍、宣传, 节省大量广告支出;电子商务使得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销售成为可能, 从而使库存成本为零。
1.3 交易快捷化
电子商务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 而且无须人员干预, 加快了交易速度。电子商务实现“无纸贸易”、“无纸办公”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节省了时间。
1.4 交易效率高
由于互联网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 是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从而使各种交易在最短的时间便能完成, 依靠计算机自动处理, 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及货物托运等过程均无须人员干预, 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完成。
1.5 交易透明化
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使各种信息彼此核对, 有效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
2 现行税收征管方式应对电子商务所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贸易, 增加了税收;另一方面又对税收制度及其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的税收征管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子商务对税收征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会计记账凭证基础受到冲击, 税务审计难度加大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记账凭证逐渐被电子票据、电子账册、电子报表所代替, 而保留在计算机内的电子凭证容易被不留痕迹的修改而且可以被多重密码保护, 使得税务部门征管稽查的难度加大。此外随着在线交易的发展, 传统的发票管理制度将不再适应电子交易流程。同时, 由于难以取得合法的发票凭证, 用户如何记账、如何列支费用也成为一个征管问题。在目前难以实行以票控税、以票扣税的条件下, 要求我们根据在线交易的特点调整发票管理规程。
2.2 网上交易性质难以分辨, 征管难度加大
在传统贸易中, 商品、劳务、特许权很容易区分。然而, 对于数字产品的在线交易, 税务机关较难掌握交易的具体信息, 因此对交易性质及适用税种、税率难以确认。例如, 一个用户要购买50本同样的书, 可以通过从网上下载的方式购买一本数字化的原版书, 并取得复制另外49本的权利。这一交易性质是商品销售还是特许权转让就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此外我们虽然可以通过银行控管电子商务的资金流, 但却难以认定交易的性质是商品还是劳务, 是何种商品或劳务, 从而加大了征管难度。
2.3 纳税人经营场所流动性、隐蔽性较大, 容易造成漏征漏管
在现行税收征管制度下 (代扣代缴除外) , 通常要知道纳税人的经营场所或住所, 才能对其依法征税。在电子商务条件下, 纳税人通过个人服务器在网上从事商务活动, 不需要固定的经营场所, 服务器很容易移动, 交易地点难以确定, 税务机关难以从地域上进行控管, 因而纳税人可能不办理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 容易产生漏征漏管, 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2.4 课税环节减少, 增大了税收流失的风险
传统交易下, 商业中介如代理人、批发商、零售商, 包括长设机构等有规范的税务登记和固定营业地点, 课税相对容易。在电子商务交易中, 产品或劳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直接交易, 在课税环节减少的情况下, 消费难以从批发商、零售商等中介环节取得税收;而买卖双方均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税务机关难以控管, 可能导致大量税收流失。
2.5 税源分布发生变化, 国内税源分配可能面临争议
目前, 我国对网上交易的征税地点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为了实际操作方便, 都以售货方或劳务提供方所在地为征税地点这样造成税源向生产地或劳务提供地集中, 从而加剧了税源的不均衡分布。例如发达地区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其他地区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 其纳税地点在发达地区, 其他省市难以向过去中间环节取得收入。这样必然导致税源分布向发达地区集中, 使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2.6 服务器设立地点可以任意选择, 国际避税问题加剧
互联网交易是通过网络在服务器上实现的, 而服务器的设立只需移动一台电子计算机, 一个调制解调器和申请一种联网方式即可, 这种便捷的方式大大促进了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功能一体化, 公司的职能可以以更便捷的网上交易的形式分散到各国的子公司。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意图也容易实现。此外跨国公司可以在避税地设立服务器, 将网上交易的提供地或接受地转至该地从而规避某些税收。因此,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 传统的转移定价调整方法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3 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相关法律制度
3.1.1 完善税收实体法律制度
法治社会要求依法治税, 为了使电子商务有法可依, 更好地解决这种新的交易方式给税收带来的问题, 应该在现行税法中增加有关电子商务税收的规范性条款。在不对电子商务增加新的税种的情况下, 完善现行税收实体法, 重点修改与电子商务关系重大的流转税法和所得税法。
3.1.2 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其他法律
完善金融和商贸立法, 修订我国现行的《票据法》, 或制定相应的《电子资金划拨法》, 规范电子货币的流通过程和国际金融结算的规程, 为电子支付系统提供相应的法律保证, 以保证电子商务中支付和结算顺利进行。
完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立法, 以保障网络安全和商务安全, 从而防止网上金融风险和金融诈骗、金融黑客等网络犯罪的发生。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
完善《会计法》等相关法律, 针对电子商务的隐匿化、数字化等特点, 会导致计税依据难以确定的问题, 可在立法中考虑从控管网上数字化发票入手, 完善《会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 明确数字化发票作为记账核算及纳税申报凭证的法律效力。
3.2 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征管系统
3.2.1 建立专门的网络商贸税务登记制度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形态将发生很大变化, 出现虚拟的网上企业, 这就要求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在办理商贸网络交易手续前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专门的税务登记, 填写《电子商务纳税登记表》, 并提供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电子银行帐号等网络商务交易的有关材料, 特别是计算机超级密码的钥匙备份。税务机关要严格审核, 逐一登记, 并建立严密安全的企业密钥管理办法, 保证密钥的正确使用。
3.2.2 启用电子发票, 完善网上申报制度
电子商务发票, 是以一连串电子记录方式表现的纸质发票的电子映像, 电子发票的启用不仅可以极大的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而且会给整个税收征管带来质的飞跃。税务机关应对企业申领发票的有关项目进行预先填写, 以防电子发票被转移使用;并且必须对电子发票添加防伪标识, 使企业开具完毕的发票只能以“只读”的方式打开阅读, 而不能以“读写”方式进行修改;另外企业填写完毕的发票必须经过税务机关备份后才能传递给交易方进行正常交易。
3.2.3 加快征管软件开发, 搭建网络税务平台
电子商务征税的技术性要求很强, 必须专门组织技术力量集中攻关来研制开发的智能征税软件。建立网络税务平台可以将有形的征管空间有效拓展至无形的网络世界, 网络税务登记、网络税务申报、税款缴纳以及网络税收宣传等网络税收征管功能才有可能实现。特别是建立综合性的网络税务认证中心, 是网络税收征管的中心任务。有了这个综合性的认证中心, 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号、发票真实性、是否按期申报、是否偷逃税收等一切涉税情况进行实时的在线核查, 从而避免税收征管的盲目性。
3.2.4 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构筑信息共享网络
立足金税工程, 加紧税务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建设, 迅速增加税务系统“信息高速公路”总里程, 抓紧形成覆盖全国税务系统的计算机广域网。加强与财政、金融、外汇、外贸、统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海关、公安等部门或行业的协调配合, 共同研究电子商务运行规则及应对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法律法规, 并通过建立定期情报交换机制和纵横交错的管理信息网络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共享, 使税源监控更为严格。
3.3 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协调, 防范电子商务国际避税
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概念和空间限制, 表现出全球性特征。要防止网上跨国贸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 一方面我国要关注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税收对策;另一方面应加强同外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 在税收的立法、征管、稽查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协调一致。运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互换税收情报和相互协助监控, 不断加强税收信息交流, 才能深入了解纳税人信息, 使税收征管稽查有充分的依据。
3.4 强化现有税务机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税收;税收政策
一、电子商务和税收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二、电子商务导致税收流失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税收流失会直接导致我国税收总额的减少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总体下滑,由于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必然会使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国家在电子商务征税这方面研究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也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其次,电子商务的免税政策会使采用电子商务这一贸易形式的企业相对于同行业的传统企业有更大的优势,这会直接导致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这不是有市场因素所引起的,一些传统企业会选择转型从而可能会引发泡沫效应或直接由于电子商务的冲击而倒闭。最后,传统企业由于在价格方面存在劣势,为了与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势必会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进一步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的泛滥。而电子商务企业也会由于只注重贸易形式的创新而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研究停滞不前。
三、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纳税人难以确定,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主要是通过核查纳税人的工商登记、记账凭证和纳税人居住地等信息。而在电子商务领域中,通过第三方平台或其他途径来经营的企业或个人,在不进行税务登记就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商务交易活动。因此,对于这些企业和个人的纳税义务,税务部门就不能运用传统的方式对其确定。第二,课税对象难以确定。在确定了课税主体之后,接着要对电子商务征税过程中的课税对象加以确定。课税对象是征税的依据,是区别税种、判断税种的主要根据。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绝大多数的传统商品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而原来需要对其征收增值税的一些商品,比如书籍、期刊杂志、影像制品等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时就无法根据现行的增值税法或营业税法判断是否需要对其征税,应该征何种税。第三,税率难以确定,发展中国家的主体税种为流转税,即对商品交易和服务征收的税额高于所得税,因此,对电子商务征税倾向高税率。这便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很可能因为本国税率偏高而把交易地点、服务器等转移到其他税率偏低的国家,而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其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比较低。这样无疑会造成本国税收的流失。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货币流量的不可见性增加了税务检查难度、稽征管理带来的难题、国家间税收管辖权存在冲突等。
四、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对策
(一)坚持税收公平、效率、国家税收主权原则
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制度的建设必须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它应保证纳税人的实际纳税符合他们应该承担的合理份额,要求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一样的纳税人应缴纳相同的税额。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制的设计应使税收产生的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电子商务税收体系的建设应遵循税收效率原则是指对其征税所付出的成本应小于其产生的效益。所以,电子商务征税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采用电子化的手段尽可能的提高征税效率,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采用网上电子登记、申报、网上稽查、网上纳税等改进税收行政征收效率从而整体降低纳税成本。坚持国家主权原则是指在制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家主权问题、国家利益问题,不能盲目的追随或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
(二)完善现行税法
在建立电子商务税收体系之前,我国对传统行业的税收征管体系早已建立并且日臻完善。而电子商务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新的商务,它只是较传统行业在交易手段和方式上有所改进,所以现行的税收法律对电子商务仍然可用,只是要做一些修订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实体税法也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应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且适当对其进行修订,比如对电子商务最具挑战的流转税法,应该考虑从《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实施细则等法规方面进行修订、补充,对《营业税暂行条例》的完善等。在修定电子商务实体法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用以调整电子商务税收征收与管理过程中社会关系。
(三)建立电子征税体系
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有着不同的技术特征和交易特性,税务机关应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税务登记制度。比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到税务机关进行相应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对于有自己独立服务器、域名等的企业,应提交其企业名称、IP地址、管理负责人等信息。其次要完善电子纳税申报方式,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高效性、互联网的便捷性完善纳税申报方式。再者,要实施有效的电子商务税收稽查方式,传统的税收稽查方式已不能作用于电子商务,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税收征管法中应对税务机关的权力予以明确,授予其对电子商务企业数据信息检查的权力,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数据交换的监督;应该以银行资金结算为中心,建立一套能够监督企业交易情况的稽查系统,并与在企业端进行的检查进行核对,防止个别企业的弄虚作假;需要税务机关研发制作税务稽查相关方面的软件,能够追踪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处理企业为逃税避税所加密的数据等重要难题。(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勇.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初探[J].商业经济,2010(05):107-109.
[2]刘丰榕.探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税收流失问题[J].电子商务,2012(03):109-110.
征管改革税收 篇12
摘要:<正>凤城局把税费排查作为完善征管的重要手段,坚持认真研究、精细谋划、明确目标、精准发力。在排查工作中,瞄准四“点”,提升税收征管质量:一是抬高起点。为确保排查质量,凤城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在事前对象选择上,坚持点多、面广,提高排查的覆盖面;在事中操作上,坚持税费查全、情况查细、底细查清;在事后成果利用上,
凤城局把税费排查作为完善征管的重要手段,坚持认真研究、精细谋划、明确目标、精准发力。在排查工作中,瞄准四“点”,提升税收征管质量:一是抬高起点。为确保排查质量,凤城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在事前对象选择上,坚持点多、面广,提高排查的覆盖面;在事中操作上,坚持税费查全、情况查细、底细查清;在事后成果利用上,根据排查情况及时更新“三期”系统征税基础信息,做到“账”实相符,为日后税费征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二是突出重点。针对当前税费征管实际,对排查对象进行详细梳理,把征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行业和税费种作为排查重点,予以力量倾斜,着力查深、查细、查透。在涉税方面,把建筑行业以及企业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列为排查工作重点;在涉费方面,重点排查经营正常而缴费不足的欠费企业。做到排查有主次,工作有重点。三是找准痛点。分析找出企业漏税(费)、欠税(费)的症结所在,找准痛点,对症下药。对建筑行业着力在是否按工程进度同步纳税及是否及时足额开具发票上下功夫;土地使用税重点在承租土地实际纳税人是否正确和计税土地面积是否准确方面做文章;房产税方面重点在地价是否应该合并征税、合并价值计算是否准确以及征税时间是否有误上仔细斟酌;社保费重点排查缴费基数是否准确,实发工资总额计算有无漏项等。对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排查,不仅使税费排查能有的放矢,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而且也有力确保了排查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力破难点。计税土地面积不实是税收征管中的常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为切实核准土地面积,凤城局借助土地部门提供的宗地信息逐地块核实比对,查遗补漏,对尚未取得土地权证并且面积又明显不实的,利用第三方测绘结果予以确认。对清欠难问题,采取文书执法、约谈法人、案件移送等形式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查出税费能同步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