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论文(精选5篇)
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论文 篇1
摘要: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在税务征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现状, 分析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并针对这些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几点卓有成效的思考和建议。强调了要建立税收征管档案信息系统, 实行科学化的管理税收。
关键词:税收征管,档案,信息,管理
税收征管资料是指国税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 受理纳税人报送和内部形成的, 用以记录和反映纳税人具体纳税行为并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凭证。包括报表、账册、文书、文件、证明等各类资料的总称。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包括税收征管资料归集、整理、移交、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环节。
税收征管档案, 是依法征税的法律依据。建立税收征管档案对于做好征税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是税务机关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是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 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 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成效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 一方面为机关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税收征管整体工作状况, 适时调整政策、策略提供准确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机关单位工作成效。因此,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本单位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现状
(1) 对税收征管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种是思想认识陈旧片面。认为税收征管档案“没什么用”;随着征管软件的广泛应用, 许多资料数据已录入征管软件, 一些相应的征管文书也在征管软件内自动产生, 尤其是全省信息大集中后, 税务部门对税收信息数据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而忽略了税收征管档案工作。使得征管档案的收集仅仅停留在作为税务部门日常工作的层面上。存在着“要不要税收征管档案无所谓”的错误认识。
(2) 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不规范。一是收集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 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和制度。即使建立了制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执行不严格现象, 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 档案服务开发意识差, 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服务的状态。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使税收征管档案的利用价值低, 功能越来越弱化。。二是收集归档的材料不全面、不准确。责任不明确。征管实际中只强调基层分局进行征管资料的收集, 而并没有明确基层分局科室的责任和义务。而科室负责收集的是科室职责范围内某项工作资料, 其责任最大。在管理上不管征管资料重要与否, 基本上是由哪个部门受理或办理的就由哪个部门管理, 没有按征管资料的性质实行分级管理。对征管资料的完整、准确、安全等带来不便。
(3) 税收征管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对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 个别单位没有专用税收征管档案室, 有的单位税收征管档案多、税收征管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 引起税收征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 影响税收征管档案的美观整沽、完整。
(4) 管档人员业务不熟、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差。近几年管档人员工作变动频繁, 新手占的比例比较大, 加之各级管档部门没有组织专业知识培训, 业务不熟, 对税收征管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税收征管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 难以适应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
(5) 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较低。随着办公自动化、税收信息化为核心的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 税收征管档案明显滞后于税收工作的要求, 信息不能共享, 查阅不方便。绝大部分的征管资料都是人工归档, 计算机在征管资料管理上的利用程度比较低, 由于缺乏对税收征管档案资料及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导和应用, 难以达到税收征管档案利用的最佳效果, 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不能适应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对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思考
税收征管档案是做好税收征管档案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借助税收征管档案了解纳税人在纳税期间的经营活动, 把税收征档案管好、用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制订了一系列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 体现了对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档案工作的重视。
(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必须提高各级各部门对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切实加强对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意识。建立税收征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和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业务工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2) 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机制。通过修改和完善税收征管档案日常工作规章制度, 统一税收征管档案工作标准。制度主要约束征管对象和执行者。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建立奖惩机制。确保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推进。
(3) 加强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从事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 掌握如何收集、鉴别归档材料、整理、装订税收征管档案的技术, 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 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责任心。要求遵守章程, 规范操作。熟悉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 按照管理章程操作。对原有税收征管档案进行重新规范整理。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水平。
(4) 建立税收征管档案信息系统,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构建信息化税收征管体系需要我们从创新征管资料管理入手,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 实行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电子化采集和管理, 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反复利用、信息共享的目标, 为信息管税开辟一条新道路。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形成、管理和保存一直伴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是掌握税源动态、制订税收计划的基本依据。税收管理员通过对企业征管档案资料的分析, 可准确地掌握税源的变化, 掌握企业产、供、销和经营业务的变化, 掌握企业产品品种结构和成本的变化, 并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市场供求状况, 预测税收升降趋势, 合理编制各个时期的税收计划。一份征管档案的形成, 必然贯穿于整个征管过程, 我们称之为征管工作流。以征管工作流为主线, 以档案管理为基本需求, 开发集税收征管业务与税收征管文档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通过短信和桌面系统提示实现征管任务的有序推送。税务工作人员通过系统, 以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完成各项工作, 做到规范化执法、标准化服务, 系统还保存了纳税人业务办理各环节业务时提供全部材料的电子版本, 通过系统更可方便定位找出原实物, 使用征管工作有“理”有“据”, 最大限度的减少征管工作风险。
①开发以征管档案为基础的征管工作软件。对税收征管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 建立数字税收征管档案和多媒体税收征管档案, 并实行联网, 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征管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按照业务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 开发征管工作软件, 以实现对征管档案资料的电子化管理。以流程为导向, 结合电子化特性, 简并涉税事项、业务流程, 规范报送资料简化表单证书, 针对资料流转程序, 建立统一的采集、编制、发布、归档制度。依托征管软件, 通过电子扫描、电子数据传输等技术手段将纸质资料形成影像文件在各环节流转, 真正实现无纸化流转审批。各级税务人员可根据工作事项及管理要求提取, 使用及共享资料, 真正体现了征管档案资料的价值。
②为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水平, 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税收征管档案信息, 研究建立两个系统:检索系统和利用系统。同时, 运行税收征管档案原件管理系统, 使查档人员利用计算机在不接触税收征管档案的前提下查阅税收征管档案原件, 不仅可以提高查阅税收征管档案的速度, 同时也有利于税收征管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管理税收征管档案和税收征管档案信息, 必须建立适合税收工作特点、开发统一的税收征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也可把它设计为税收征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从而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科学化, 提高税收征管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为税收工作提供保障和服务。
(5) 寻找外援, 加强税收征管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可以采用会议指导和现场操作指导的方式让税收征管档案专家指导工作, 这样更容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更好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保证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工作更有成效。
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论文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征管资料的管理,加强税收基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结合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征管资料档案是指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和记录征纳行为的各种表、证、单和磁盘等不同形式的文字和数据资料,以及专门案卷所需的其他资料。
第三条 征管资料档案应按纳税人分户或职能单位分类建立与管理。基层征收单位(征收分局或税务所)必须建立纳税人分户征管资料档案。
第四条 根据征管资料档案来源与用途划分管理职责,对征管资料档案实行分级集中管理,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认真收集,严格审核,及时传递处理,维护各项征管资料的真实、安全和完整。
第五条 征管档案资料包括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务文书、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与诉讼和纳税义务人、非纳税义务人报送或提供的与税收征管有关的资料、信息等。
第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都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管理征管资料,建立征管资料档案。
第二章 征管资料的主要种类
第七条 征管资料按其反映的内容及产生的环节不同分为:
(一)税务登记类。包括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停复业处理,注销税务登记,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税种登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年审,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非正常户处理,税务登记违法(章)处理等各环节的文书、报表和数据资料。
(二)发票管理类。包括发票的印制、购领、使用、缴销各种事项的登记台帐,申请审批文书表格,发票违章(法)案件资料和处理文书以及发票稽核检查及交叉传递文书。
(三)税务文书类。包括办理税收返还、退库、缓缴、减免审批,核定应纳税额,固定业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以及企业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的通知书,申请审批表、清单、证明单等资料。
(四)纳税申报类。包括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各项报表,征收机关对逾期未申报和逾期未纳税户进行催报、催缴的文书资料以及纳税申报违章处理资料。
(五)税款征收类。包括各项税款、滞纳金、罚款的征收、退还凭据、通知单,税款应征、减免、征收、入库、欠缴和提退等项业务文书和核算资料。
(六)税务稽查类。包括税务稽查选案、立案、稽查、审理、执行各个环节的文书,纳税人涉税违法(章)案件材料,实施税收保全、强制措施的通知书、凭据等资料。
(七)行政复议与诉讼类。包括纳税人提起行政复议、赔偿的申请书、附报材料及行政诉状副本,国税机关受理行政复议、赔偿案件的调查材料及相应的处理决定书,国税机关向法院提交的答辩状、上诉状、强制执行申请书等文书资料。
(八)其它类。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其他外部信息资料,以及与税收征管业务有关的其他资料。
上述分类情况及编号参见附件《征管资料分类目录》。
第八条 税收征管资料的种类和具体项目(表、证、单、书)按国家税法和政策规定确定,税法和政策规定作出修改调整的,按新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征管资料的采集和录入
第九条 各类征管资料的采集和录入由负责具体税收业务和征管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按税法和税收政策规定取得、制作、录入、归集征管资料,保证各种表、证、单、书和原始资料准确齐全、录入及时。
第十条 征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及时、完整、准确,以原始资料为依据,特殊情况下不能取得原始资料的,应当复印或抄录原始资料。对复印或抄录的资料,经办人员应签名备注。
第十一条 省、地、市局各业务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处理的涉及税收征管业务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对下级国税机关及相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提供资料服务。
第十二条 根据机构设置和业务分工情况,各县市分局及其工作部门按下列职责采集、录入征管资料。职能分工不一致的,由县市分局明确职责。
(一)综合业务部门负责直接办理的税务登记类、税务文书类、发票管理类、行政诉讼类征管资料的采集和录入,全面正确反映本部门管理的税收征管业务工作情况,负责向其他职能部门反馈信息。
(二)征收部门负责纳税申报类、其他类征管资料的审理、采集和录入,负责向计财和稽查部门提供纳税人申报征收情况。
(三)计财部门负责税款征收类征管资料的采集和录入,对征收部门采集、录入的应征(应退)税款、减免税款、已缴税款、提退税款等信息进行税收会计核算,开具票据,并负责反馈给征收部门。
(四)稽查部门根据征收部门、计财部门及其他方面所提供的有关信息,采集和录入稽查工作实施中的税务稽查类资料。
(五)基层征收分局、办税服务厅负责自行办理的各项税收征管业务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并按照工作要求和职责范围,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馈税收征收管理情况。
第十三条 以计算机磁盘和其他电子设备采集录入的征管资料,应当与文字资料核对一致,重要的资料应打印纸质资料或在磁介质上备份。
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征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第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及业务职能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整理、归集税收征管资料,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为税收征管工作奠定基础。
第十五条 征管资料的归档一般分为3类,即:纳税人分户纳税资料档案、专门案卷资料档案和职能部门征管台帐、文书等资料档案。
第十六条 征管资料的整理归档按照事责一致的原则,由具体经办、采集资料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负责。纳税人分户纳税资料应在纳税期结束后整理归档。税务稽查资料和涉税案件材料,应在案件结束后整理归档,具体办法另行制定。行政复议、应诉、赔偿处理材料,按《湖南省国家税务局税务行政案件档案管理办法》处理。
第十七条 各级国税机关及其业务工作部门整理归档的征管资料,应当按会计分类立卷,每年3月底以前,将上的征管资料装订成册,制成档案。
第五章 征管档案的保管和查阅
第十八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根据《档案法》和本办法的要求管理征管档案,建立档案保管、查阅制度,充分利用征管档案资料为税收工作服务。
第十九条 征管档案的保管按照征管业务工作管理的范围实行分级负责,统一管理。
县以上国税机关业务部门归集的征管档案,除属于单位文件档案管理的内容外,自行负责管理。
县局机关、城市分局以及征收分局、办税服务厅当年的征管档案原则上应于次年3月份以前,由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按要求组卷、编目、装订后移送档案室统一保管。因库房等其他客观原因档案室暂时无法保管的,报经地、市局批准后,也可由征管业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明确专人负责征管档案的保管、查阅工作。建立符合防火、防盗、防潮、防蛀等条件的征管档案保管室,配备必要的柜架,对不同内容、类别的征管档案按编号顺序存放、保管。
第二十一条 征管档案资料保存期限按照《征管法》规定为10年,保存期满的档案需销毁的,由档案管理部门会同监察部门清点、造册,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到指定地点统一销毁。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
征管资料分类目录
一、税务登记类
分类编号 名 称
DJ001 税务登记表(适用于内资企业)
DJ002 税务登记表(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
DJ003 税务登记表(适用于企业分支机构)
DJ004 税务登记表(适用于外国企业)
DJ005 税务登记表(适用于个体工商户)
DJ006 纳税人税种登记表
DJ007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
DJ008 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登记表
DJ009 税务变更登记表
DJ010 停歇(复)业申请审批表
DJ011 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
DJ012 纳税人迁移通知书
DJ012-1 纳税人档案资料移交清单
DJ013 非正常户认定书
DJ014 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审批表
DJ015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检申请审批表
DJ016 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审批表
二、发票管理类
FP001 发票领购申请审批表
FP002 发票领、用、存月报表
FP003 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
FP004 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
FP005 发票缴销登记表
FP006 发票挂失声明申请审批表
FP007 发票核销审批表
FP008 普通发票印制申请审批表
FP009 发票保证金收据
FP010 发票保证金退款凭证
FP011 发票注销、购领及票款结报表
FP012 发票交叉传递卡
FP013 发票违章处理通知
FP014 发票质量情况报告表
FP015 发票检查原始记录
三、税务文书类
JM001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JM002 高新技术减免申请审批表
JM003 内资企业减免税申请审批表
JM004 1993年12月31日前工商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增加季度表
JM005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再投资退税申请申批表
JM006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申请表
JM007 减免(退)税批准通知书
JM008 湖南省国家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税前扣除审批通知
JM009 企业所得税减免到期通知书
JM010 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审批表
JM011 企业财产损失计税扣除审批表
JM012 准予免税购进出口卷烟证明
JM013 出口卷烟免税证明
HD001 企业纳税定额申请核定表(适用财务不健全企业)
HD002 年(季度)纳税营业额申报核定表(适用个体工商户)
HD003 纳税户营业情况典型调查表
HD004 纳税人变更纳税定额申请审批表
HD005 核定定额调整通知书
HD006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纳税方式申请审批表
HD007 外国常驻代表机构纳税方式核定通知书
HD008 合作银行管理部门管理费决算审批表
HD008-1 合作银行管理部门管理费预算审批表
WS001 邮寄申报申请审批表
WS002 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
WS003 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
WS004 固定工商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
WS005 企业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
WS006 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领用存明细表
WS007 税务文书传递卡
WS008 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
WS009 税务文书领取通知单
四、纳税申报类
SB001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SB002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
SB003 消费税纳税申报表、消费税纳税申报表附表
SB004 金融保险营业税纳税申报表
SB005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SB006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季度所得税申报表
SB007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SB008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
SB009 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SB009-1 个人所得税月份申报表
SB010 申报(缴款)错误更正通知书
五、税款征收类
JK001 税收缴款书(通用)
JK002 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
JK003 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
JK004 税收(汇总专用)缴款书
JK005 通用税收完税证
JK006 税收定额完税证
JK007 税收罚款收据
JK008 税收收入退还书
JK009 小额税额退税凭证
JK010 纳税保证金收据
JK011 催缴税款通知书
JK012 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JK013 扣缴税款通知书
JK014 限期改正通知书
JK015 应纳税款核定书
JK016 预缴税款通知书
JK017 代扣代收税款凭证
六、税务稽查类
BQ001 提供纳税担保通知书
BQ002 纳税人纳税担保财产清单
BQ003 纳税担保书
BQ004 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
BQ005 解除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
BQ006 查封(扣押)证
BQ007 查封商品、货物、财产清单
BQ008 扣押商品、货物、财产专用收据
BQ009 解除查封(扣押)通知书
BQ010 阻止出境通知书
BQ011 解除阻止出境通知书
BQ012 扣缴税款通知书
BQ013 拍卖(查封、扣押)货物申请审批表
BQ014 拍卖商品、货物、财产决定书
BQ015 拍卖商品货物财产清单
BQ016 税务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JC001 立案审批表
JC002 税务稽查通知书
JC003 询问通知书
JC004 询问(调查)笔录
JC005 调取帐簿资料通知书
JC006 调取帐簿资料清单
JC007 提取证据专用收据
JC008 税务检查专用证明
JC009 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JC010 税务稽查底稿
JC011 税务稽查结论
JC012 税务稽查报告
JC013 审理报告
JC014 税务处理决定书
JC015 税务案件移送书
JC016 执行报告
JC017 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JC018 税务稽查初审意见书
七、行政复议与诉讼类
FY001 复议申请书
FY002 受理复议通知书
FY003 不予受理裁决书
FY004 答辩书
FY005 限期补正通知书
FY006 停止复议通知书
FY007 复议决定书
FY008 停止执行税收具体行政行为通知书
FY009 强制执行申请书
FY010 强制执行决定书
FY011 送达回证
FY012 答辩状
FY013 证据保全申请书
FY014 延期开庭申请书
FY015 强制执行申请书
FY016 行政上诉状
FY017 申诉书
FY018 赔偿申请书
FY019 赔偿申请书审查表
FY020 不予受理通知书
FY021 限期补正通知书
FY022 受理通知书
FY023 赔偿决定书
FY024 追偿责任人员通知书
FY025 共同赔偿追偿通知书
八、其它类
(一)财务报表
CB001 资产负债表
CB002 损益表
CB003 利润分配表
CB004 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CB005 财务状况变动表
CB006 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
CB007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二)财务分析
(三)其它报表
TB001 金银饰品购销存月报表(表1)(表2)
TB002 部分应税消费品经济指标月(季)报表
TB003 应税消费品税收及经营情况明细台帐
TB004 主要材料购进耗用及主要应税消费品单位成本明细台帐
(四)其它外部信息资料
附件:关于查核、暂停支付、扣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金融机构存款的通知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查核、暂停支付、扣缴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金融机构存款的通知
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证税务机关严格执法,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商业银行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暂停支付和扣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税务机关查核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问题
税务机关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帐户许可证明,有权查核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帐户;但查核纳税人的储蓄存款时,必须经有关银行县(市)支行或者市分行所属区办事处核对,指定所属储蓄所提供资料。
二、关于暂停支付纳税人存款问题
税务机关需要对纳税人实施暂停支付的税收保全措施时,必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向纳税人的开户金融机构送达“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金融机构接到“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后应当暂停支付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金额的存款。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责令其缴纳应纳税款的限期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向其开户金融机构送达“解除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撤销暂停支付的税收保全措施。
三、关于扣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款问题
金融机构在收到税务机关“扣缴税款通知书”后,如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不足以同时支付税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应先扣缴税款,后扣收贷款。
税务机关通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金融机构扣缴税款时,应当依法送达“扣缴税款通知书”,并附送纳税人逾期未执行的“催缴税款通知书(留存联复印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扣缴。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金融机构在“扣缴税款通知书”限定的扣缴税款期限内无法实现扣缴税款的,应当书面通知税务机关,并说明理由,以便税务机关采取其他强制执行措施。
四、关于各单位协调与配合问题
两家以上的执法机关对同一存款要求金融机构协助执行时,金融机构应根据最先收取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
在协助执行时,如因协助执行通知同时到达或其他情况导致有关执法机关对金融机构应协助执行哪一个机关的协助执行通知产生争议,由争议的机关协商解决或者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金融机构协助执行的程序和手续不合法的,有关金融机构有权拒绝协助执行。出现争议应当由双方上级单位协商解决。税务机关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金融机构无故拒绝协助税务机关执行暂停支付、扣缴税款或者查核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储蓄)帐户,以及为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存款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税收价格论指导下的海关税收征管 篇3
一、西方税收价格论的借鉴意义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 税收是私人经济部门为消费公共产品而向公共经济部门支付的价格。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认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税收的缴纳存在类似市场式的等价交换, 即私人经济部门向公共经济部门缴纳税收, 而公共经济部门则应向私人经济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征税人向公众课税的同时, 还应履行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公众在尽义务依法纳税的同时, 也应拥有要求、监督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利。但是长期以来, 征税在社会公众看来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 是政府依据法律对公众私人财产的强制征收, 这就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上演逃税、避税、偷税、抗税的行为。实际上, 按照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 税收实质上是有偿性、自愿性的, 纳税人缴纳税款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的公共产品。征收税款表面上的强制性导致纳税人忽视了税收收入筹集与公共产品提供之间的对应关系, 忽视了私人经济部门与公共经济部门之间事实上存在的, 但被税收无偿性形式特征所遮掩的“交换关系”。当纳税人了解清楚这一层交换关系之后, 作为理性的经纪人, 纳税人会进一步将因缴纳税收而遭受的损失与消费公共产品而得到的收益加以对比, 如果损失大于收益, 那么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自然会产生逃税的动机。这种动机的强弱取决于损失大于收益的差额。差额越大、动机越强;差额越小, 动机越弱。至于逃税的动机是否真能导致逃税的行为, 则受税收征管水平和惩罚力度大小的制约。在逃税动机一定的情况下, 税收征管水平越高、惩罚力度越大, 则真正出现逃税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为了减少逃税现象, 防止税收收入流失, 政府的公共经济部门一方面应加强税收征管的制度建设, 采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另一方面则应该从降低逃税动机方面入手。前者是从客观的制度上加以完善, 防范税收的流失;后者则是从主观的意识上予以明示, 保证税收的源头。因此, 公共部门应该首先从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入手, 实现税收形式上无偿和实质上有偿的统一, 从而有效弱化逃税的动机达到防止税收流失。虽然纳税人之间的偏好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满足所有纳税人的偏好是不现实的, 但是却不能因此而放弃提供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在履行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之后, 再进一步从制度上堵塞税款流失的漏洞, 从而进一步确保税款的应收尽收。如此下来, 既能体现公共部门在税收征管上的权利, 又体现了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义务, 从而达到税收征管上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税收价格论指导下的新型海关税收征管模式
(一) 新型海关税收征管模式的内涵
1、以守法便利为目的的纳税人管理。在海关企业通关分类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企业信息库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对纳税企业实现差别式的通关管理模式, 让守法自律企业得到更多的通关便利, 让不法企业面临更多的审查和不便。最终形成守法企业享受通关便利, 通关便利促进企业更加诚信守法的良性循环。同时, 促进监管对象由货物向纳税人的转变, 改变以往监管工作中的盲目性, 通过风险评判, 以信息化、自动化推动通关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的转变。税收管理是海关履行国家税收职能的具体表现。长期以来, 作为海关四大业务职能之一的征税一直处于管而不治的阶段。海关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部门, 在关税管理中只设立了单一的主管机构-关税部门, 而欠缺其他部门的配合。而关税治理的理念则在于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引入更为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从而使得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关税治理需要的不仅是海关内部各业务部门的协同管理, 更需要海关与其他公共部门、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共同参与。
(二) 新型海关税收征管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是强化政策研究。由海关成立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 从体制上解决海关战略规划和统筹不足的问题, 强化与海关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研究, 建立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所属政策研究机构的专门沟通联络渠道, 建立海关的政策参与机制和政策分析机制, 及时掌握国家的重大政策动向, 提供海关的政策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
二是整合现有业务职能, 各部门统一思想、协调配合。修订企业分类管理制度的标准和参数, 建立企业信息库和信用评级制度, 提高纳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尽快建立以纳税人为管理单元、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依托、以稽查或稽核联动为保障的新型监管体系, 构建海关与企业之间新型伙伴关系。
三是推进区域协作。由海关结合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突破以直属海关为行政管理单元的限制, 在税收量大、业务联系程度高的关区之间, 实行区域管理。同时, 建立区域海关协调管理机制和派出机构与外脑机构之间的行政支持机制, 通过行政程序的正式授权, 进一步发挥派出机构和外脑机制的作用。
四是完善沟通渠道。参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海关的做法, 建立专门的信息统筹处置机制, 完善海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 理顺目前海关风险管理、情报、价格与稽查、加贸和口岸查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置渠道。同时, 完善海关与外界的沟通机制, 就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问题进行直接沟通, 争取企业对海关政策的理解与认同, 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五是改进监督考核。建议总署在进一步整合海关各职能部门开发的业务监控系统的基础上, 完善税收工作的监督机制, 建立区域性综合业务监控管理平台和建立统一的海关监督考核系统, 实现相关业务数据的自动共享, 减轻基层海关人员的系统操作录入负担。同时, 进一步完善税收考核和奖励机制, 适当减少考核指标, 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戚鲁.努力构建服务型税务[J].中国税务, 2003 (6) .
[2]韦坚, 韦宁卫, 蒙强..构建服务型税收征管体系[J].改革与战略, 2006 (3) .
[3]卢勋.对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6 (l) .
[4]张馨.税收价格论:理念更新与现实意义[J].税务研究, 2001 (6) .
加强县级税收征管的对策探讨 篇4
(一) 税收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县级财政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 很多税收计划并没有科学依据, 在预算外还存在很多预算外收费项目, 不存在很强的用税意识。不仅如此, 现有的银行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同时银行与税务部门工作缺乏协调性。与此同时, 县政府还干预地方税收执法, 严重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 严重干扰了税收执法。不仅如此, 国税局和地税局、财政局与国地税缺乏有效的沟通, 导致税务机关执法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当前县级税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公民缺乏较强的纳税意识, 过于注重人治, 而忽视了法治的重要性, 这些传统观念都会影响税务征管目标的实现。
(二) 税收监管乏力
当前县级税源监管弱化, 税收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当前县级税务机构设置与税源状况缺乏适应性, 同时工作流转环节过多, 很多县级税收机关不仅要承担税务登记管理以及发票管理等工作, 而且还要进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以及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承担纳税评估、税款催缴等业务职责, 此外, 报送上级下达的数据、报表以及资料, 正是因为这样, 导致县级税收机关监控管理不到位, 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税收监管。另外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税源管理方式, 长期实行粗放的税源监控, 长期以来清管理, 轻视责任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 税务代开票制度不完善
首先, 当前的税务代开票的对象、范围以及金额虽然都没有违背税法有关规定, 但是缺乏规范化, 同时基层征管人员对代开票制度有待提高, 使得税收征收
工作容易出现漏洞。其次, 对于开票申请人的证明材料, 审核力度有待加强, 也没有要求申请人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 很多税务机关进行税收代开票并没有进行严格审批, 也没有规定单笔开票金额的最大值。最后, 对于代开发票的所有环节, 缺乏有效的监管, 也没有对代开票对象和范围进行严格复核, 特别是流动性较强的企业, 在对其代开票缺乏有效的检查和监管, 各方责任也不够明确。另外, 对于代开票程序, 也没有进行监督审查, 更没有对代开票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严格限制。
(四) 征管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在整个税收征管的所有环节中, 征管人员自身素质高低会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整个税收征管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当前不少税收征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 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时缺乏规范化, 不仅如此, 税务机关也没有定期组织相关教育培训, 导致税收征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 管理水平也一直停滞不前, 因此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时往往很容易出现问题。第二, 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 对有突出贡献的监管人员未能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工作不积极的人员, 也没有对其惩罚, 长此以往, 容易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其工作责任感的提升。第三, 很多税收征管人员忽视了税收征管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 容易出现纳税人与税务代码不相符合的情况, 使得纳税登记、申报、缴纳资料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二、加强县级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 优化税收征管环境
一方面, 县级税务机关应该建议上级部门加快税收管理体制完善, 避免单纯的数量递增式考核, 逐渐向更加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考核转变, 实施税收征管综合质量考评模式。在制定税收考核指标时, 应当结合本县经济发展实际状况, 同时还应当合理确定上级及本级税收考核指标, 为税务部门依法治税提供制度保障, 避免税收入库进度人为操控以及违规转引税款等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 应当积极拓宽税源。在当下这种税收征管模式下, 我们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税收收入总量增减变化及其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上, 同时还应对当地经济水平、政策以及征管对税收收入带来的影响, 为当地政府提供帮助,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地方优势产业, 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避免因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的财税收入不稳定的不利局面, 实现税收收入的持续性增长, 也即达到了优化税收征管环境的目标。
(二) 不断加大对税源的监管力度
一是对纳税人实行“一户式”管理。通过为纳税人建立动态和静态税源分户档案强化户籍管理。首先需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主要调查清楚实有经营户数、应纳税的户数、各户应纳税款以及是否适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同时还要做好税源划分工作, 比如说固定税源和流动性税源等的划分,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进行必要的分析, 以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有效监控提供方便。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税源管理责任制。在当前的税收管理模式下, 在进行税源管理时仍然是以税款征收人员和税收管理人员为主要监管力量, 同时负责税收稽查工作的人员为辅助力量, 通过彼此加强合作、密切配合, 在做好“管护”工作的同时做好“管事”工作, 以防止税款征收漏管问题的出现。
三是要加强对税源户的稽查。首先, 应该及时进行观念转变, 增强稽查的意识, 将管税和管票结合到一起, 同时还应对纳税人的发票使用加强监督, 从而为稽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监控依据。其次, 对连续三个月没有进行纳税申报、信誉度不高的纳税人应该进行重点稽查。最后, 对于漏征和漏管户, 应当列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一经查实, 在责令其限期内补足税款的同时还要根据漏税额大小处以适当的罚款, 对于触犯刑法的纳税人, 还要将其移送至司法机关, 追究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 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做法在法律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四是建立健全税源管理部门协调机制。依托有利的计算机网络优势, 在现有的税收管控体系下, 可以通过与税源管理相关部门联网, 以实现对税源户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 还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司法机关等的协调与配合, 对监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明确, 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个部门甚至某个人身上。另外, 还要注意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对于存在偷逃税行为的行为人或者存在无证经营情节的, 应当通过媒体网站进行曝光增加其违规成本, 还要发动广大群众, 对存在以上情节的纳税户进行举报, 以利于税务机关漏征、漏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 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税务机关代开票制度
首先, 在结合县级等基层税收征管的实际, 在不违背税法规定的前提下, 进一步规范代开票的对象、范围以及金额大小, 使基层征管人员对于代开票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 这样在代开票实务工作中就可以有效降低征收漏洞的可能性, 其次, 对于开票申请人所提交的证明材料, 应当加强审核, 并要求申请人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 并明确告知对方, 如果证明材料不真实, 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同时对于各级代开票的审批权限, 应当做适当限制, 可以规定一个单笔开票金额的最大值, 以防止职权滥用。最后, 在代开发票的所有环节还要强化监管, 做好代开票对象及范围的复核工作, 尤其是流动性比较强的企业, 在为其代开票时, 更应该加大对其检查和监管的力度, 从而明确各方责任。还要就代开票程序做好监督审查, 对代开票的自由裁量权, 必须加以严格限制。
(四) 不断提高征管人员队伍建设水平
在整个税收征管的所有环节中, 都活跃着征管人员的身影, 因此, 征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税收征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能否顺利完成税款征收目标, 所以就需要提高征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但是有一点, 单靠提高个别征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是远远不够, 应该不断提高征管人员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具体而言, 其一, 应该不断增强征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不断提高其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教育培训或者邀请专家讲座的形式, 加上网络教育课程等有效措施让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从而更好的胜任税收征管工作。其二, 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对征管工作有突出贡献的监管人员, 应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而对于工作不积极的, 缺乏工作责任感的人员, 则应对其进行惩罚, 以促进其工作责任感提升。其三, 要求每一位征管人员必须重视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 一定要按照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确保纳税人与税务代码相符合, 这样可以确保纳税登记、申报以及缴纳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三、结语
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探索 篇5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 剖析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目前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
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 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 淡化了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 税源不明, 监控不力, 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 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一些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 因而职责不明确, 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 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 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 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 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 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 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 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 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 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 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 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 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 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 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 同样存在监控不力, 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 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 费不缴不行, 而税款可缓, 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 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执法难的问题, 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 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 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二) 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
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 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 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 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 信息传递不通畅, 影响收入的完整性, 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 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 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三) 管理监督不到位
取消税务专管员后, 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地理解为取消专管员, 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 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一是注重了集中征收, 优化服务, 片面强调以查代管, 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二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 各自为政, 多头指挥, 不通信息, 相互扯皮, 互相推诿, 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二、当前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 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 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 只有打牢这个基础, 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 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 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 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 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 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 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 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 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 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二是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 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 把职责明确到人, 落实到户。三是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 (十率) 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 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 只要搞好分类管理, 其他各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
(二) 完善税收征管的考核
分类管理实行后, 其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 还要通过考核才能证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奖惩分明, 是推动分类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动力。因此, 各单位应根据《税收征收分类管理办法》和《税收征收分类管理质量考核办法》, 结合本单位实际, 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即建立监督和考核机构,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考核办法、制度及量化标准, 保证管理落到实处, 保证征管质量和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三) 提高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管理办法11-05
税收征管效率10-16
税收征管问题10-18
征管改革税收09-21
税收征管体系09-26
税收征管关系11-04
税收征管保障07-30
区个体的税收征管情况汇报07-06
加强河沙行业税收征管的思考10-23
现代税收征管体系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