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2024-10-07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共8篇)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1

2016年公需培训继续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考试答案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错误

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很强的重合性。正确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4、完全市场是不存在的,主要是垄断竞争市场条件。正确

4.社会经济的最重要、最本质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配置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利益,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生产的效益。正确

5、必须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错误

5、计划经济是完全按照社会生产生活的不同主体、以经济运行的自然需要和存在进行分散产权所有。错误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改革任务完成期限是2020年。正确

7、年GDP增长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或穷富的基本标准。错误

8、上海自贸区的全称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错误

9、建设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市场社会。错误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

10、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错误

10、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民事责任。错误 2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是改革的主体。错误

8、、是依附于国家行政职位的工具人。错误

4、完全市场是不存在的,主要是垄断竞争市场条件。正确

5、必须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错误

7、年GDP增长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或穷富的基本标准。错误

9、建设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市场社会。错误

4、国有企业属于社会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错误

5、着重保护合法收入,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错误

7、建设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市场社会。错误

8、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只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错误

9、贫穷是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正确

10、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确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B、城乡二元结构

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C、财政

4、在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中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指标的权重,建立生态环境损害()制度。C.责任终身追究

4、()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C、2015年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B.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即()。C、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6、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C、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出发点和落脚点。

B、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8、所有制的核心是()。B、产权

9、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缺陷的是()。D、多元性

9、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坚持发展.4、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价格机制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A、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B、科学的财税体制

4、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D、企事业单位

8、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决定性作用

9、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加一”,其中的“一”指的是()。D、党的建设制度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B、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 C、维护市场秩序

D、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E、弥补市场失灵

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A、系统性B、整体性C、协同性、3.、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A管理、B劳动、C技术、D知识、E资本

3、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A、以工促农B、以城带乡C、工农互惠D、城乡一体

4、作为建设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4、自然资源属性主要包括()。A、可开发利用性B、整体性C、有限性D、时效性 E、分布区域性

5、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C、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E、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6、建立健全鼓励()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A、原始创新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集成创新

7、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B、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C、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D、深化行政体制改革E、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8、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A、现代市场体系C、开放型经济体系D、宏观调控体系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A、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B、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D、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E、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B、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C、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D、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E、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作为建设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A参与意识、B监督意识、C责任意识、D法律意识

5、在现代世界经济中,了解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只要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GDP占有量、年GDP增长率、外汇储备总额、年国家财政收入)

6、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B深化行政体制改革、C创新行政管理方式、D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E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7、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A现代市场体系、B宏观调控体系、C开放型经济体系

8、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A国家安全委员会、B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9、下列哪种类型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A关系生态安全的项目、B关系国家安全的项目、C涉及战略性资源开发的项目、D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项目、E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

1、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创新所包括的情况主要是指()。A、采用研发新产品,通过开拓市场而创新获得更高利率, B、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更有效提高生产率, C、开辟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D、开发或控制新资源、新原材料或产品新的信息, E、创造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形式

2、在现代世界经济中,了解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的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B、年国家财政收入,C、年GDP增长率,D、年人均GDP占有量, E、外汇储备总额

3、完善以()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A、税收,C、转移支付,D、社会保障

4、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C、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E、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7、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信用机制

8、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A、总体设计,B、统筹协调,C、整体推进,D、督促落实

3、作为建设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A、参与意识,B、监督意识,C、责任意识,D、法律意识

9、下列哪种类型的项目政府不再申批?

A、关系生态安全的项目,B、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项目,C、涉及战略性资源开发的项目,D、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 E、关系国家安全的项目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A、国家安全委员会,D、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4、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劳动,B、知识,C、技术,D、管理,E、资本

8、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

。A、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B、深化行政体制改革,C、切实转变政府职能,D、创新行政管理方式,E、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0、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B、宏观调控体系,C、现代市场体系,D、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2

认清形势, 找准坐标, 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要想在事业发展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首先应该理性深入地具体分析形势, 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明确目标定位。

审时度势, 保持清醒。

大学是社会的学术组织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为了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 高等教育工作者既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又要抬头看路、认清形势。随着“四个全面”国家战略总布局的确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已经明晰。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新常态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寄予了更高期望。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的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今年1月份, 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指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 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科学定位, 明确坐标。

概括来说, 影响学校定位的因素有外部环境要求和内部自身追求两方面。

外部环境要求主要是指上级政策、教育发展形势要求。首先, 我们要眼睛向上看, 要“顶天”。这是高校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比如, 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要以一流为目标, 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 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 强化开放。引入公平竞争, 加大绩效考核,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河南省今年启动实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今后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扶持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作为省级重点师范大学, 我们要围绕这些机遇确立目标定位, 抓住这些机遇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其次, 我们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 要“立地”。要强化主动服务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服务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的“三重”意识, 研究国家、河南省、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从中找到机遇, 准确定位。

内部自身追求主要是指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层次定位。现阶段, 河南师范大学的目标追求就是到2023年, 建校100周年的时候, 把学校建成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这是师大人经过长期探索提出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目标定位。这些年, 我们正是照着这个目标去奋斗, 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我们的目标迈进。学校顺利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目前正努力争取进入省部共建, 这都是我们迈向目标的坚实步伐。近年, 学校的大学排名稳步攀升, 2012年是126名、2013年是122名、2014年是115名、2015年是112名。从全国师范大学排名来看, 2012年是16名, 2013年是16名, 2014年是14名, 2015年是13名, 在河南省排名稳居第3, 这就是我们在全国和全省的位次。根据ESI统计, 化学、物理、工程三个学科在全球研究机构中的排名均进入了前1%, 近十年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前1%的5186所研究机构中的排名为1690位;进入前1%的学科数量在全国10所师范院校排名第6位, 在全省高校排名第2位。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坐标, 思考与我们身份、地位、层次、还有社会各界的期待相匹配、相吻合的事情。

提升内涵, 科学发展。

认清形势, 找准坐标, 目的还是推动科学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目标定位, 科学发展要做到“六个注重”。一要注重内涵发展。把质量提升作为生命线, 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 紧紧抓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工作, 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二要注重特色发展。立足实际, 不断加强和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树立品牌, 发挥全省教师教育领头羊作用, 更好地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三要注重创新发展。我们要不断创新和超越, 打破束缚、释放活力, 充分发挥各类办学要素的最大效益。四要注重开放发展。只有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才能有更多的活力, 崇尚学术、思想自由的大学追求才能开花结果。只有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 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五要注重协调发展。继续保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优势, 加快文科和应用学科建设, 大力支持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孕育与培养, 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发展, 不断改善校园民生, 让师生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继承, 大胆创新,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为了进一步创造新的增长点、激发新的发展活动, 应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在坚持优势、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持续求变、锐意进取。

弘扬传统, 发挥优势。

师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老校。百年沧桑铸就和孕育了师大厚重而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对于师大精神, 我们在2013年学校建校90年校庆上也做过总结回顾。概括地讲,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面向世界, 前瞻开放;二是家国情怀, 大爱忠诚;三是坚韧执着, 自强不息;四是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五是不事浮华, 求实创新。这都是我们近百年的历史积淀, 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品格, 是我们前进路上不断汲取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

与时俱进, 持续求变。

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 更需要丰富和发展。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理念不管在什么时候, 对于任何一个学校都十分必要。通常, 安排工作思考问题一般有三个层面:一是按部就班, 这个层面是维持。二是研究和抓住上级政策提供的机遇, 这个层面是拓展。三是自加压力, 提高标准, 求新求变, 这个层面是创新。实践证明, 往往后两个层面的工作对学校事业的推动作用更大些。我们必须抢抓机遇, 求新求变上多下点功夫, 不断找到事业新的增长点, 促进事业持续、跨越发展。

凝神聚力, 推动改革。

2015年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厅2015年工作计划中提出, 要打破按人员编制核拨基本经费的传统做法, 建立以学生数量和学校办学质量为主要因素的经费核拨机制。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鼓励高校开展基于云服务、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开展“慕课”、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试点。这些都是深化综合改革的举措。今年, 河南省将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我们学校具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省委、省政府也对我们寄予厚望。面对新形势、新机遇, 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搞好顶层设计, 找准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在今年, 我们即将筹备召开党代会、启动“十三五”规划调研编制、推进教育教学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 就是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举措。希望通过改革, 激发新活力, 取得新成绩。

榜样带动, 示范引领, 全心激发工作热情

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关键还是看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榜样力量和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建设, 做好表率。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和灵魂。中央提出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的党建思想, 着力形成“三严三实”的实践取向。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 把管党治党、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主业。要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 明确党委抓党建的责任清单,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和纪委监督“两个责任”, 建设信念坚定、政治可靠、严守党规、依法执政、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改革创新、敢于担当、能力过硬、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学习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 加强教育培训, 武装我们干部的头脑, 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树立榜样, 发挥作用。

领导干部是事业发展的领头雁, 是群众学习的标杆。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 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做好榜样。首先是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我们领导干部也都要在这几个方面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具体到学校, 我想领导干部要做以下十个方面的模范:做忠诚党、爱师生的模范, 做顾大局、识大体的模范, 做谋大事、能成事的模范, 做眼界宽、境界高的模范, 做懂政策、会管理的模范, 做善继承、敢创新的模范, 做思路清、办法好的模范, 做勤学习、善言行的模范, 做讲规矩、守纪律的模范, 做务实情、求实效的模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标准要求自己, 用我们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高尚的情操去引领和感染广大师生。

营造氛围, 凝聚人心。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3

一、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释放红利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

2011年6月,《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到2012年年底把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201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要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规模化经营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二)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主线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坚持“三底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三个权”的改革基本方针,即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保护好农民“三块地”(农户的承包地、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合法权益,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前提,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动力源泉。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主线是确权赋能,放活增收,保地护权。

确权赋能。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特别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不能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和交易规则亟待健全等问题,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

放活增收。放活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在主体间、城乡间、产业间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价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保地护权。一是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不能破。确认农民集体、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将农民与土地物权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农民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二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健全对被征地的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二、破解难题,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对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确保粮食安全的农业现代化要求保护农业用地,“三化”的冲突点和矛盾点是土地,协调发展的难点是土地。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的农业用地“紧”;人多地少,土地垦殖率高,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土地需求“急”,农村人口大省的农村建设用地“多”。河南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多”的农村建设用地,解决“三化”中土地“紧、缺、急”问题,挖掘土地潜力,激励要素活力,形成发展动力。

(一)以深化土地改革打破“三化”发展的土地约束

在当前背景条件下,农业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农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如何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农民问题是提高收入水平和优化收入结构,“三农”问题简而言之为粮、房和钱的问题。破题思路就是要用好“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解决“三农”问题,打破“三化”中的土地瓶颈。

用承包地解决农业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用好承包地,就是要放活农民承包经营权,在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规范并扩大土地流转,培育家庭农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进行现代化粮食生产,有效解决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种粮收益低等问题,保护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用宅基地解决农村问题,保证农民建房需求。“空心村”问题由来已久,新住宅需求难以满足,历史原因导致宅基地闲置和超标准占用。农家院大房多,村内道路、照明、供水、排水、供电、网线和环卫等设施和服务缺乏。规划缺失、无规乱建、人口转移、收入分化和管理不到位,使农村建设新问题层出不穷。现阶段正处于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农村治理方式转变的转型期,正值农民住房由砖瓦房变楼房的更新换代高发期,抓住机遇,解决利用粗放、退出不畅等问题,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释放农村建设用地,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让农民均等化享受公共服务。

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保障农民资产性收入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既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机会,也为农村土地要素升值提供了市场。地随人走,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土地要减少,不能减少农业用地,特别保护耕地,只有减少建设用地。所以要用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

(二)以市场机制破解“三化”协调发展难题

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确权为土地市场化流转提供了条件。河南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化”协调发展难题的方法,是用市场机制解决人口、土地和产业的城乡合理布局和比例关系问题,完成人地分离,人随业定,地随人走,业地结合的过程。

人地分离。通过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流转及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村转移人口以市场交易方式,实现既得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宅基地使用权益,离开农村和土地,用承包地支持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用劳动和退出的建设用地支持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人随业定。农村人口转移的前提和条件是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条件和空间,也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才能让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民才能变为市民。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不再是过去务农打工“两栖”兼业农民,而是转变为新型职业化的专业农民。

地随人走。通过城乡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解决农村人口发生城乡转移和产业转移后的人地结合问题,让农村经营性建设用与农村人口同步转移,农村土地要素得到市场回报而升值,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同时,满足建设用地需求。

地业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和要素集聚,为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开拓高效利用途径和升值市场空间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挖潜,除供给工业和城市之外,还会通过复垦增加农业用地面积,扩大农业土地规模,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三、克服困难,推进河南省土地制度改革

在人多地少省情和“三化”协调发展目标下,河南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矛盾和问题突出,困难和挑战的难度高,但是也更需要,更重要,更迫切。河南省经济社会选择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要求,农民和土地分得开,农村土地流得动,农民土地权益要维护。农民依法拥有的土地产权有权利交易,有条件交易,有意愿交易,即有权利、有平台、有利益。

妥善处理好农村土地遗留问题,确权到户,让人地分得开。人民公社体制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后遗症,以及推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和农民土地权益问题较多,既成为深化土地改革的难点,又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时机,此举工作到位,依法合情合理解决遗留问题,确权到户。产权明晰后,让农民的产权可交易,可兑现,可退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针对出现的非农化和非粮化影响粮食生产问题,政府应通过划定粮区粮田,严格管制用途,对地补贴,确保经营规模扩大,种粮面积不减少。

政府和市场分清职责,建立平台,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土地流得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政府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让农民作为权利主体和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发展决策和要素市场交易。建设交易和服务平台,划定交易主体和客体,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为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流转交易提供服务的平台,保障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六项权能。现阶段通过市场流转交易的农村产权包括承包到户的和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等,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具有明显的资产使用权租赁市场的特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既要发挥信息传递、价格发现、交易中介的基本功能,又要注意发挥贴近“三农”,为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流转交易产权提供便利和制度保障的特殊功能。适应交易主体、目的和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集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为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4

一、单选题(52 题)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A、根本 B、基础 C、制度保障 D、内在要求

答案: B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党 B、国家 C、政府 D、社会

答案: B

3、审判权、检察权要“去行政化”,确保()行使司法权。A、公平B、合法 C、合理 D、独立

答案: D

4、()归于地方事权。A、区域性公共服务 B、统一市场管理 C、国家安全 D、外交

答案: A

5、一些西方学者认为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长期实行()的扩张性政策的恶果。A、凯恩斯主义 B、罗斯福主义 C、罗斯福新政 D、亚当?斯密主义

答案: A

6、我国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合理,特别是()不合理。A、市场机制 B、金融机制 C、监管体制 D、财税体制

答案: D

7、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A、根本 B、基础 C、制度保障 D、内在要求

答案: D

8、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答案: A

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A、建立和完善 B、建立和发展 C、完善和发展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C

10、()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德治 B、法治 C、人治 D、党治

答案: B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宏 观调控体系。A、初步 B、完全 C、基本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A

12、由于()时代的到来,中国信访工作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A、网络化和信息化 B、改革开放 C、风险 D、法治

答案: A

13、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其中新提出的政府职能是()。A、宏观调控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E、环境保护

答案: D

14、党的()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念。A、十一届 B、十二届 C、十四届 D、十六届

答案: B

15、下列属于政府定价领域的选项的是()A、建筑材料类 B、运输工具类 C、日化用品类 D、资源类 答案: D

16、新时期的全面改革则要以妥善处理()关系的体制改革为核心。A、政府与市场 B、政府与社会 C、市场与社会 D、市场与环境

答案: A

17、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失败,鼓励探索。A、宽容 B、严肃处理 C、毫不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A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A、根本 B、基础 C、制度保障 D、内在要求

答案: A

19、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A、依法 B、独立 C、公正 D、公平

答案: A

20、坚持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打破涉法涉诉案件信访的恶性循环。A、增强司法公正性 B、提高司法的权威性 C、增强司法独立性D、健全司法运行体制

答案: B

21、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A、发展期和浅水区 B、攻坚期和深水区 C、攻坚期和浅水区 D、发展期和深水区

答案: B

2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A、引导类 B、救济类 C、应急类 D、竞争性领域

答案: D

23、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诞生于哪个国家?()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C

24、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为全面推进改革创造一个()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A、良好宽松的 B、严肃严谨 C、紧张严肃 D、严肃良好

答案: A

25、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A、道德教化 B、严厉惩处 C、社会奖励 D、群众谴责

答案: A

2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这个最大实际。A、贫穷和落后 B、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繁荣和富强 D、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答案: B

27、我国的市场体系()健全。A、非常 B、非常不 C、相对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B

28、服务市场不包括()A、教育市场 B、旅游市场 C、要素市场 D、文化市场

答案: C

28、“自由心证”在我国社会制度下的实施,会严重影响司法()。A、依法 B、独立 C、公正 D、公平答案分析: 无

答案: C

29、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A、让司法更加权威 B、让司法更加高效 C、让司法更加公平D、加快改革步伐

答案: C 30、严格按照法律和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国务院部门的领导职数是一正()。A、四到六副 B、三到五副 C、两到四副 D、一到三副

答案: C

31、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中,()改革是主线。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答案: B

32、党的()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十一届 B、十二届 C、十四届 D、十六届

答案: A

33、《决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和新的战略任务是()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答案: B

34、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原则不变。A、司法公正 B、司法权威 C、司法高效 D、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答案: D

35、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方法论,即()。A、顶层设计 B、摸着石头过河 C、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C

36、()要求行政机关对其所实施的社会管理行为负责。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权责统一 D、诚实守信

答案: C

37、()要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政机关做到言必行、行必果。A、合理行政 B、高效便利 C、诚实守信 D、程序正当

答案: C

38、依法行政的主体是()。A、党 B、国家 C、政府 D、社会

答案: C

39、党的()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A、十一届 B、十二届 C、十四届 D、十六届

答案: D

40、()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只有公有制经济 B、只有非公有制经济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C

41、在 2013 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A、平安中国 B、道德中国 C、德治中国D、和谐中国

答案: A

42、()是所有制的核心。A、知识 B、经济 C、政治 D、产权

答案: D

43、要想真正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保 持()A、平衡 B、中立 C、客观 D、理智

答案: B

44、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A、提高司法权威 B、使司法更加公正 C、维护人民权益 D、维护司法机关权益

答案: C

45、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A、立法 B、执法 C、行政 D、司法 答案: C

47、在()方面统计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A、居民养老保险统计 B、居民收入统计 C、宅基地统计 D、城乡建设统计

答案: B

48、()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 律要求。A、合理行政 B、高效便利 C、程序正当 D、合法行政

答案: D

49、()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A、资本 B、经济 C、金融D、财政

答案: D 50、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要合理行使,以确保()行使审判权、检察权。A、公正 B、合法 C、合理 D、公平

答案: A

51、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提供了重要经验。A、全面深化改革 B、部分深化改革 C、深化意识形态改革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A

52、我国的改革还有很多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的不合理与不完善。A、市场 B、政府 C、体制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 C

二、多选题(32 题)

1、司法体制改革有(),中国司法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亟需通过机制来解决。A、持续性 B、时代性 C、紧迫性 D、渐进性

答案: BC

2、政府的角色应当包括保安员()。A、裁判员 B、监管员 C、指导员 D、主导员

答案: ABC

3、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 B、土地 C、劳动力 D、技术 E、管理

答案: ABCDE

4、()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A、依法治国 B、依法行政C、依法执政 D、法治社会

答案: ABCD

5、现在对财政的认识包括()和()两个方面。A、财 B、税收 C、政 D、支出 E、盈余

答案: AC

6、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几方面入手。A、搞活土地财政 B、体制机制改革 C、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D、农村社区化 E、农民“上楼”

答案: BCD

7、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就要形成相应的()。A、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 B、责任机制 C、生态补偿机制 D、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 ABCD

8、有效需求不足,包括()。A、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 B、边际消费将递减 C、投资收益递减 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答案: BCD

9、法治中国包含()。A、法治国家 B、法治社会 C、法治政府 D、法治企业

答案: ABC

10、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健全表现为()等问题。A、资本市场不健全 B、金融市场不健全 C、劳动市场不健全 D、城乡土地市场割裂

答案: ABCD

11、虽然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最大结构性问题。A、不协调B、不平衡 C、不可持续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案: ABCD

12、改革要从()开始。A、加大宣传 B、广泛动员 C、解放思想 D、建设制度 答案: ABC

13、中国政府要向()转变。A、有限政府 B、阳光政府 C、服务型政府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案: ABCD

1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A、优化资源配置 B、维护市场统一 C、提高生产效率 D、促进社会公平E、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答案: ABDE

14、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答案: ABCD

15、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问题一直存在。A、越位 B、正位 C、错位 D、缺位

答案: ACD

16、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A、让权力有效运行 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 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 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答案: ABCD

17、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A、公平性不够 B、开放性不够 C、参与度不够 D、主体客体不够 E、透明度不够

答案: ABE

18、全面深化的改革包括()等的改革。A、经济体制 B、政治体制 C、社会体制 D、生态体制

答案: ABCD

19、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A、加大改进的力度 B、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 C、对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出全面的部署 D、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E、管理的权利和责任的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答案: ABDE

20、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的主要措施有()A、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机制 B、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 C、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 D、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E、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答案: ABCDE

21、确保审判权、检察权独立行使,要()。A、“去行政化” B、有效行使权力 C、“去地方化” D、财政制度改革

答案: ACD

22、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A、国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B、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 C、独立的司法体系 D、反腐败机制 E、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 答案: ABCDE

2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A、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社会主义政治强国 D、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案: BD

24、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就是要建立资本()的相应制度A、土地 B、技术 C、劳动 D、知识产权

答案: ABCD

25、当今我国人民的需求包括()。A、物质需求 B、精神需求 C、文化需求 D、法制需求

答案: ABCD

26、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A、公安局 B、政府 C、法院 D、检察院

答案: ACD

27、关于党的建设,我们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各级干部想干事()的体制与机制。A、敢干事 B、干成事 C、不犯事 D、不出事

答案: ABCD

28、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 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 D、限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案: AB

29、推进全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分布在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A、政治建设 B、社会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建设

答案: ABCD 30、()使得市场作用大打折扣。A、政府的宏观调控 B、政府干预过多 C、政府行为的随意性 D、政府的管理

答案: BC

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作用的问题十分普遍。A、压制 B、辅助C、遏制 D、阻碍

答案: ACD

三、判断题(48 题)

1、我们过去强调改革,并已经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 B

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平衡发展的最大的制度障碍。

答案: A

3、财政的新定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相悖的。

答案: B

4、建立一个相对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制度既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答案: B

5、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五大类。

答案: B

6、在地方层面,山东最先有了“法治山东”的提法。

答案: B

7、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答案: B

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答案: A

9、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

答案: B

10、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助于促进收支科目全面规范、有章可循。

答案: A

11、房产税是降房价,调贫富的有效手段。

答案: B

1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 A

13、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A

14、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我们需要加大投入。

答案: A

15、中国法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

答案: A

16、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答案: B

17、在特殊情况下,耕地也可以用于开发建设。

答案: B

1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 A 19、2004 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 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答案: A

19、我国的户籍制度从 1958 年开始实行后就形成乡镇户籍和城市户籍。答案: B 21、2013 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

答案: A

22、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答案: A

23、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我们知道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答案: A 24、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推进体制创新。

答案: A

24、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法治政府由行政机关自身目标变成 了全党目标。

答案: A

26、我国的建设用地市场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

答案: A

27、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答案: A

28、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的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文化职能。答案: B

29、农村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和不平等的城乡发展机制没有关系。

答案: B

30、我们只有提升开放层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解决在发展中的市场的不 足。

答案: A

31、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答案: A

32、我们要重视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A

32、自主经营、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

答案: A

33、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 A

34、传统观点上的中国社会的三大构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A

35、坚持系统治理最重要的是要优化治理格局。

答案: A

36、我国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已经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答案: B

37、到 2015 年,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

答案: B

38、越来越简单的社会建设任务要求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答案: B

39、常态性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冲突性。

答案: B 40、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贯穿全面改革的主线。答案: A

41、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有利于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答案: A

42、全面改革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当做全面改革的火车头。

答案: B

43、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形成的,在市场价格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答案: A

44、改革开放 35 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5、答案: A 46、4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正的基本方式。

答案: A

47、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答案: A

48、我们应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士

2.在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中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指标的权重,建 立生态环境损害()制度。

A.离任审计

B.责任终身追究

C.利益补偿

D.考核

3.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指()。

A.改革创新

B、继承传统

C、稳中求进

D、共同发展

4.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地区人民心理不平衡

B、城乡社区发展不平衡

C、各地区城市社区发展不平衡

D、社区内部组织发展不平衡 5.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相结合。

A.扶志、扶智

B、扶志、扶治

C、扶智、扶治

D、扶志、扶质

6.改革开放后监督体制改革力度较大,直接表现为()。

A.监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增多

B、监督机构减少,人员编制减少

C、监督机构减少,人员编制增多

D、监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减少

7.北部湾海域边境的勘划非常成功,是海洋领域的划界典范。这一问题的解决是由哪两个国家主导的?()

A.中国和越南

B、日本和中国

C、印尼和越南

D.澳大利亚和中国

8.“好篱笆造就好邻居”,“修建篱笆”指的是哪种行为?()

A.断绝贸易往来

B、签订划定领土条约

C、相互学习语言

D、与相邻国家共享资源

9.下列不属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是()。(X)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同步富裕

10.监察委员会除了监督、调查、处置三项职责之外,尚应有()职责。

A.预防

B、制定相关法律

C、制定规章制度

D、司法审判

1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公布与我国的南海断续线发生巨大的冲突,冲突是()

A.没有把南海四大群岛划入进去

B、海洋权益跟中国南海公布断续线权益有重叠

C、不承认断续线

D、不承认中国海洋权益

12.关于城市带动农村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靠小城镇来带动农村发展

B.主要靠县城来带动农村发展

C.县城带动农村发展,地级市或中心城市配合

D.三级政府都有支持农村的责任,三类城市都有带动农村的功能。

1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坚持改革

B.坚持发展

C.坚持创新 D.坚持开放

14.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和深水区

A.困难期

B.矛盾期

C.攻坚期

D.敏感期

15.党内监督的开山之作是()。

A.《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

B、《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D、《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 16.服务市场不包括()A.教育市场

B.旅游市场

C.要素市场

D.文化市场

17.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

A.上移

B、向基层下移

C、向社会组织迁移

D、分散化

18.在()方面统计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A.居民养老保险统计

B.居民收入统计

C.宅基地统计

D.城乡建设统计

19.秦朝时设立三公,其中御史大夫分管的是()。

A.行政

B、监督

C、军事

D、内务

20.关于党委和纪委的关系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系统垂直领导为主,容易达到党内高度集中统一的目的

B、强调党委领导,会出现对地方党委主要领导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C、强调党委领导,很难达到党内高度集中统一的目的

D、强调系统垂直领导为主,会出现对地方党委主要领导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21.所有制的核心是()。

A.产权

B.产权保护制度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合法权益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注意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A.初步

B.完全 C.基本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23.依法执政的主体是()。(X)

A.党

B.国家

C.政府

D.社会

24.()要求行政机关对其所实施的社会管理行为负责。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权责统一

D.诚实守信

25.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行使国家权力。

A.人民代表大会

B、基层党委

C、工会组织

D、城镇居民自治组织

26.审判权、检察权要“去行政化”,确保()行使司法权。

A.公平

B.合法

C.合理

D.独立 27.()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A.社会统治

B.社会管理

C.社会治理

D.社会管制

28.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要合理行使,以确保()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A.公正

B.合法

C.合理

D.公平

2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X)A.党

B.国家

C.政府

D.社会

30.()意味着最高权力.(X)

A.公权

B、私权

C、人权

D、主权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1.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B、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C、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D、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我们党在释放社会创造活力方面,提出来要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全面贯彻“四个尊重”,包括()。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3.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地方有()。

A.上海市

B北京市

C山西省

D浙江省

4.反腐倡廉建设的两把“利剑”是指()。

A.监督

B、审计

C暗访

D巡视

5.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三、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1.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

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B、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

C、维护市场秩序

D、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E、弥补市场失灵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声明》,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包括()

A、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B、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C、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D、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E、以上都是

3.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是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作为中国的领土主权空间诉求,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A、完整性

B、统一性

C、普遍性

D、不可分割性

E、安全性

4.在推进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围绕()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和完善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E、政府领导

5.影响中国经济繁荣与安全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包括()

A、中国实力崛起

B、海湾贸易扩展

C、外交关系变化

D、增加外交智慧

E、古代文化积累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坚持系统治理最重要的是要优化治理格局。

对 错

2.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

3.我们要重视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我们过去强调改革,并已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十分匹配。

错 6.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

7.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

8.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9.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

10.保持廉洁只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6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努力实现“中国梦”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材料二: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q-g"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督促评估。【知识链接】

七年级(下)教材

1冲国的城市改革和开放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序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九年级教材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在三十多年间创造的巨大财富,不仅使13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而且为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借鉴。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设问角度提示】

1.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请你谈谈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答: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②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③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④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⑤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2.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②是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3.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这是为什么?

答: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开放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4.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5.请你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答:①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②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6.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E怎么做?

答: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护党的各项改革措施;④树立平等、开放、竞争、参与的国际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⑤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漫画中的“改革号”要顺利到达我们的目标.需要坚持的方向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资本主义道路

C.一国两制道路

D.私有化道路

2.改革号扬帆起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分别应该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3.2014年11月9日,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 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有

()

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②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一些体制机制还有失公正、缺乏活力③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2014年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会议确定,在继续实施好现有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同时,重点推出以下新政策:一是加大进一步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小微企业降门槛、除障碍。二是加大税收支持。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从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对小微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类项目.进口自用且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免征关税。

(1)小微企业一般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茅式?(2)对小微企业新政的出台表明我国对小微企业持什么态度?(3)减税新政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5.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完善负面清单,并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至此,全国自由贸易区由目前的上海扩充到东部4个地区。

(1)全国自由贸易区扩容,说明了我国进一步坚持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国策?(2)全国自由贸易区扩容有什么重要意义?

(3)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6.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摘要一: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1)邓小平被誉为我国什么的总设计师?

(2)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讲话摘要二:此时此刻,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说过的这段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3)习近平为什么要告诫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的这句话?

【热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1.A 2.D 3.D

二、4.(1)非公有制经济。(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作用。

5.(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2)它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做好准备;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树立平等、开放、创新的意识。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7

一、铁路运输企业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必须性

(一)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 管理跨度大, 运输生产过程复杂, 完成一个铁路运输产品———吨公里或人公里, 需要由不同运输站段共同协作完成。其站段间财务收支、实物占用、人力资源分配等, 需要用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系统方法来规划和协调, 以实现铁路运输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能把多个企业和单位的所有财务收支、资源占用等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进行控制, 可以统驭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企业发展规划为导向, 集计划、控制、激励和评价为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预算管理过程。随着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 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 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 是借贷还是内部筹集都需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统筹安排, 确保各项有限的资源合理使用。

(三)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保证

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就是要求铁路企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内部流程实施再造, 促进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基础管理工作, 促使铁路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行为。从而, 有利于明确铁路局实现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责任, 明确铁路局、站段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中各自权责, 调动铁路局、站段两级管理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面预算管理过程中, 虽然取得显著成效,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是:

(一) 深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 特别是2011年“7.23”甬温线重大交通事故后, “安全责任大如天, 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安全管理理念得到了空前加强, 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领导者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生产上, 只要是影响安全的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确保。安全问题对铁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干部升迁具有决定性影响, 这样就导致相当一部分站段领导从思想上形成重安全生产轻经营管理的意识, 造成其在铁路推行和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领导者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必将带来员工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制度约束不严、考核激励落实不到位, 使员工养成了有新不用旧、有好不用次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二)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行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多数站段没有成立专门预算机构, 即使有配备专职预算人员, 也往往身兼数职,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业务、了解生产流程、掌握生产耗费, 预算知识、业务技能亦明显不专。而多数企业将预算管理交由财务部门实施,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性和权威性。

(三)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亟须提高

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编制程序采取“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即:运输站段按照铁道部、铁路局预算编制的精神和要求, 结合本单位当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自身所掌握预计变化因素等, 提报下年预算建议, 经铁路局修改平衡后上报铁道部。铁道部根据年度确定的经营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后下达。铁路局将铁道部下达预算进行细化分解下达到各运输站段。站段根据铁路局下达控制数编制当年执行预算并上报批准备案后实施。这种预算编制流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各预算主体的目标不统一。铁道部预算编制是以战略规划为导向, 以年度盈亏为目标, 以收定支, 下达当年预算的。基层站段是以完成工作量为依据, 测算当年收支预算的, 预算目标带有短期行为。

2.信息不对称。基层站段了解生产了解消耗, 对生产细节性支出较清楚, 但对宏观变化因素难以把握, 在提报下年预算时, 仅是以上年历史资料为参考, 出于本身利益考虑, 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参与预算编制的机会, 蓄意将预算标准放松, 使预算编制变成了“数字游戏”, 脱离实际, 失去建议预算作用。相反, 铁道部利用政策与对宏观信息的掌握, 将其确定预算目标强行下达, 不恰当的预算目标也失去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3.预算管理与生产环节的互动上存在滞后。第一, 上级业务部门在安排任务先于预算部门或安排无预算项目。如:安全整治项目、提高工艺质量标准项目等, 形成站段超前支出或无预算支出。第二, 预算与生产脱节。站段在编制预算时, 部门间配合沟通不够紧密, 往往是由财务部门或一个预算管理人员独立完成。第三, 实物预算与财务预算指标不一致。如:机车燃油单耗指标, 存在实物定额与费用定额不统一等,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四) 预算执行的刚性需要提高

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执行。因预算先天不足, 执行过程难度极大。具体表现为:

1.预算指标难以合理分解, 铁道部在下达运输支出预算的同时, 明确刚性项目支出, 如:工资、大修、折旧等项目预算随预算下达而明确;铁路局在铁道部的基础上细分, 进一步确定有关预算项目;最后由站段细分剩余部分。站段可控部分的预算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2.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多。近年来铁路迅速发展, 不可控因素增多, 加大了预算执行控制难度, 使部分站段无法根据预算有效控制实际收支。

3.上级的公正性与下级需求性之间的博弈, 降低了预算的公平公正性。使基层单位缺乏控制成本节约支出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站段总是将困难的一面反映出来, 并通过“既成事实”来取得上级认可, 对于“预算松弛”采取支出打足不留余地, 往往会导致年终突击花钱的情况发生, 造成巨大的浪费。

(五) 预算调整缺乏动态

铁路运输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会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 如发生重大运输组织调整、能源价格变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 都需根据变化情况对年初预算进行调整。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在预算调整过程中还存在:

1.预算调整不及时。大多数是在年度决算时增加清算, 导致站段因变动增支预算资金得不到保障。

2.预算调整未作深入分析。上级是以补偿性对预算进行调整, 没有对影响预算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实际核定, 造成下级单位经常利用预算调整机会夸大事实虚报增支数额。

3.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站段要面对生产与市场的变化, 在上级调整预算未落实前, 必须确保生产连续性, 就会形成“先斩后奏”越权审批调整预算, 造成预算调整的随意性, 失去了预算刚性和权威性。

(六) 预算分析流于形式。

1.分析活动开展不正常, 特别是安全生产任务重或收支较小或预算差异较少的站段。

2.分析流于形式, 只是数据通报, 报表数据, 没有从市场、生产组织、实际消耗等方面去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 更谈不上向生产要效益。

3.分析强调客观的多, 更多是将原因归纳为工作量增加、价格上涨、外部环境影响等方面, 没有真正从内部从主观管理方面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

4.改进措施没有实际可操作性, 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求。

(七) 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预算考核与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最后环节, 如果没有考核评价, 预算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控制力, 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现行铁路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预算考核评价机制, 但还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为:

1.考核指标单一, 实行盈亏一票否决, 没有将其他诸如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非财务指标等纳入考核, 这样就会促成站段在年终结算时, 通过各种方法对成本进行调节, 造成当年成本不真实的预算管理短期行为。

2.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在考核具体站段和责任人时, 往往会掺杂个人情感, 下不了手, 被考核单位也过度强调客观原因, 使考核责任很难落到具体人。同时, 考核缺乏常态化, 更多是被动的走过场。

三、改进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组织、提高认识是前提

作为一项强化经营管理的制度安排,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各级组织层面, 需要有完整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需要铁路局、站段上下统一思想认识, 密切配合。为此应做到: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构, 配置专业预算管理人员, 制定和完善预算管理办法, 确保预算管理机构和人员相对独立性。

2.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学习, 提高全员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只有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知、了解和掌握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的有效开展, 才能塑造长期、规范、健康的预算管理氛围。

3.加强对关键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升站段领导、中层管理者、预算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知识, 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有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

(二) 科学编制、及时调整是基础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 预算编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铁路企业在预算编制时, 应做到:

1.必须依据铁路运输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 充分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现有的经营条件, 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合理性。

2.在预算编制工作中, 应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落实预算编制责任, 强化预算编制过程对标、检查与信息沟通制度, 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3.强化上级与下级、财务与业务间合作沟通, 使企业有更多的部门与更多的人员能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来, 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精度。

4.注重静态与动态、年度与月度、刚性与柔性有机结合。预算文件一经形成原则上不得随意修改, 但预算难免存在偏差, 为此, 可以建立相应层面授权制度对预算例外事项进行调整。可以在单位内部相关项目间调剂, 也可以在铁路局范围内单位间调整, 并可以在年度内月度间调整, 体现出短期的、主观的为刚性控制, 长期的、客观的为柔性约束。

(三) 规范执行、跟踪分析是关键

预算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构成企业经营目标最基本单位的总和, 需要落实到企业每个生产岗位和每个员工肩上。在预算编制下达后, 应做到:

1.积极组织不同层级、全体员工对预算文件的学习和了解, 使其熟知相关预算内容, 明确预算目标与努力方向, 做到胸中有数。

2.要做好日常控制工作, 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预算收支管理, 确保过程规范。

3.要做好车间 (部门) 班组核算工作, 充分利用既有的信息平台, 进行收支核算, 让员工及时了解本部门本车间和本班组的预算执行情况。

4.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 对异常情况要有及时反馈制度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5.定期开展预算检查分析, 通过查消耗、查实物、核对相关台账资料, 发现问题;通过生产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 从不同侧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 查找存在问题, 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四) 明确权责、严格考评是保证

预算考核与评价, 是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铁路运输企业根据预算管理目标, 应做到:

1.建立涵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预算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将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及预算结果全过程纳入考核评价中, 确保预算管理每一个环节有标准、有措施、有考评。

2.明确考评目标, 在以财务指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基础上, 辅助于其他非财务指标, 并将指标覆盖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和各岗位环节, 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3.落实责任, 明确考核主体, 体现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和岗位负责的原则, 确保预算所涉及到的范畴“一切皆有激励, 一切皆有考核”。

4.严格考核兑现, 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管理者、员工利益挂钩, 奖惩分明, 从而使管理者、员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深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渐进的工作, 需要体制配合、机制保障、上层领导推动, 更需要全体铁路员工的广泛参与, 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深入员工思想意识之中, 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有效地运用到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形成全面反映、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企业管理行为, 使之为铁路运输企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现状分析, 发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在执行中存在七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本职工作岗位, 提出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 铁路企业深化全面预算应从完善组织、提高认识, 科学编制、及时调整, 规范执行、跟踪分析, 明确权责、严格考评等四个方面进行, 以不断适应铁路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陷,对策

参考文献

[1]袁细寿.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1, (2) :51-54.

[2]白闽晋.简析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6) :142-144.

[3]杨先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铁道财会, 2010, (Z2) .

[4]刘萍, 王圣会, 刘仰忠.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 (6) :15-17.

[5]殷雨.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解决的问题[J].铁道财会, 2005, (3) :15-17.

[6]徐遥正.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铁路, 2004, (6) :50-53.

[7]揭卫琴.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 (3) :25-27.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 考试 篇8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意义重大。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这为我们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目前,中铁一局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深化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奋力开创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坚持理念创新

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

理念创新是以新视角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就是为了破解新形势下的发展动力问题。因此,做好创新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进行创新、在思想上重视创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紧密结合企业深化改革、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开展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认真抓好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坚持用全会精神引领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培训研讨、交流体会等有效形式,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维正确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发扬驰而不息的精神,切实增强推动改革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全会精神为动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破除阻碍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理念创新,保持改革韧性,破解发展难题,确保企业各项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改革的新突破推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制度创新

把握科学管理的重点

科学有效的制度是企业管理要素有序配置、系统运行和谐高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只有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破除管理障碍,才能更好地释放管理效能,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战略管控力度不够、效益为先导向不明、整体管理效率低下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现有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求新求变的改革精神和争创一流的竞争勇气,积极投身到企业深化改革的创新大潮中。一要依据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围绕企业自身实际,认真做好《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明确企业的战略任务来明晰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标;二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各类制度办法进行总结提炼和实践检验,从制度层面探索各层级适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经营机制转换和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三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重点在战略管控、分类考核、激励约束、作业层建设、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等方面下工夫、做文章,形成管理有序、运转高效、过程可控的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企业的科学化发展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的能力

专业技术创新是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以增强专业优势和拳头产品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注重超前技术研发,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针对高、精、尖技术的发展趋势,紧盯行业科技创新前沿,明确创新方向,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工法,特别注重在BIM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复杂软弱地质隧道防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复杂结构桥梁施工关键技术、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为企业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方式创造良好条件。要以“专家型职工学习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铁成班组”“铁成业校”为平台,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小改小革以及“创新标兵”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积极解决科研成果与现场作业的转换配套问题,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持续的科技创新生产力,为企业化解现场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占领优势市场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载体创新

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是激发党员干劲、增强党组织活力、推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创新载体、体现特色、注重实效为原则,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启动、推进、总结“三部曲”要求,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高扬党旗”“党员先锋工程”“五好项目部”“党员身边无事故”“精细管理、党员先行”“三争一保”“亮身份、转作风、保目标”等各具特色的党建主题活动,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载体,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使活动真正释放活力、增添动力,让鲜艳的党旗在中铁一局工地上高高飘扬。要根据开展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的总体部署,以蒙华项目为抓手和载体,扎实推进项目管理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通过实验先行、以点带面、样板引路,创建各工程类别的项目管理示范线,最终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通过筑强堡垒、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中的政治优势,既要大力总结和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形成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又要激励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出成果,以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成果,促进项目管理目标全面实现。

坚持文化创新

凝聚推动发展的力量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只有建设使员工真心信服、有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创新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加强“企业荣誉感、发展紧迫感、改革使命感”教育,传承“开路先锋精神”“西延精神”“大秦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沪杭精神”等优秀文化基因,使“在建筑领域为人类创造更丰富的价值”“向社会奉献建筑精品”的企业愿景和宗旨转化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要紧跟时代要求,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及时总结管理实践中优秀的文化成果,把在开拓奋进中展现的精神风貌、在攻坚克难中体现的意志品格、在创新超越中展示的豪迈情怀、在项目管理中凸显的团队作风,通过提炼、升华,形成新鲜的文化血液,为企业文化注入新内涵,建设更富有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的现代企业文化。要继续大力实践“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诚信文化、责任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规范行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有力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上一篇:口语考试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色彩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