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2024-07-01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精选9篇)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作者:刘自成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年第06期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在向多领域拓展,向深层次推进。既应该借鉴其他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教育不同于其他事业,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有效性。

第一,加强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认真总结推进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统筹好、谋划好下一阶段的教育改革,科学确定改革的阶段性目标、重点领域、配套政策措施以及路线图和时间表,不“翻烧饼”,不瞎折腾,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第二,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发挥好改革的试点效应,才能扩大改革的效果,回应社会的关切,提振改革的信心。教育改革必然导致原有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先在点上取得突破,获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才有助于减少和消除因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判断而带来的失误以及各种阻力,并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确保改革风险最小化,改革收益最大化。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关键环节,才能抓纲带目,攻克重点,突破难点。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找准改革的穴位。经常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从规律上去找原因,反复发生的问题一定要从体制机制上去找原因。只有充分把握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从着眼于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改革才能实现整体推进。

第四,注重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搞好多方合作、协同推进,才能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主管领导牵头、多部门参加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好、利用好这个平台,建立政策协调机制,按照支持改革、鼓励试点、尊重创新的原则,认真梳理研究各地各校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筹协调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实现政策创新和突破,为改革松绑,为基层添动力,从而保护和激发起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2

六年后、九年后将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每位家长在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时, 心中最自然不过的疑问。

我们的孩子能否在熟练地使用计算机、IPAD, 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同时, 依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母语与汉字保持着真诚的敬畏和喜爱?我们的孩子在具有坚强自立品格的同时, 能否心中依然有着对弱者的同情、对他人的关照?我们的孩子在学会了独善其身的同时, 是否还同时懂得兼济天下?

许多年前,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很简单, 只是希望孩子能走出深山, 接受教育, 只是希望孩子能有书读, 有文化。但是今天, 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观念的提升, 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似乎有了更多的期许, 而随着社会意识文化的多元, 网络时代的到来, 以及文化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 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似乎也有了更多的担忧。

培养一个体质健康、心灵健康的孩子, 培养一个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孩子, 2014, 公众在期待。

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 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 能否具有生动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与丰富的创造力?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教师王殿斌

期待实现“起点上的公平”

教育的公平, 是起点上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 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

需要正视的是, 当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 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均衡, 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有待改变。于是, 这样的情形依然可见:当大城市的孩子已经熟练地在互联网上寻找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时, 山里的孩子还在为能上一节计算机课而感到新鲜兴奋;当优质资源集中校的孩子习惯了与“特级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孩子却只能通过光盘感受名师的风采;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出国游学、学习各种才艺,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在为下一学期的学费节衣缩食;由于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择校”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促进教育公平, 就要让公平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确保“每一个孩子不掉队”。因此, 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 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重视和投入, 以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便成为家家户户、尤其是教育资源薄弱地区人民群众的期盼。

2014, 实现“起点上的公平”, 公众在期待。

促进教育公平, 既要把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 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还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

———网友“人到中年”

期待家长不再为“择校”所累

这样的话, 我们时常听说。

“其实, 在我生孩子之前挺理智的, 也曾下定决心, 一定不能成为择校大军中的一员。可等真有了孩子, 孩子又到了入学的年龄, 却不知为何无法淡定了, 不由自主地被裹挟到择校的洪流中, 从择幼儿园到择小学到择初中, 从择学校到择班级到择老师。”

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 与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现实矛盾, 让择校成为许多家长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尽管教育部门一再表示要给“择校热”降温, 但是面对教育资源的强弱不均、优劣不均, 家长们总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一所“更好一点”的学校。“谁肯把孩子的未来交给一个自己信任不过的学校呢?”

是的, 在教育资源尚不够均衡的今天, “择校”是学生和家长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而给“择校热”降温, 就必须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下力气、做文章。

令人欣喜的是, 在2013年, 我们看到不少地区在探索教育资源优质校带动教育资源薄弱校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 一些地区出台了好政策, 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一些地区通过职称、待遇等政策将金凤凰吸引到教育欠发达学校。一些地区还探索将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特色鲜明的优质校。而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更让我们对2014年不再为“择校”所累充满希望。

等到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均衡的那一天, 家长自然会恢复理性, 不会再盲目选择所谓的“好学校”, 而是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离家近的学校。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沛城镇金沟村读者郭元鹏

期待高考告别“不可承受之重”

2014年, 公众对教育的期待中, 最为迫切的, 当属对于高考的关注。如何让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如何让高考进一步兼顾效率与公平, 如何让高考不再成为孩子一生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是千家万户的共同期待。

高考改革备受关注, 不仅因为高考为社会公平有序流动提供了可能, 还因为高考改革关涉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

2013年, 与高考改革有关的利好消息不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以及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万众瞩目的“异地高考”政策各省方案陆续出台, 2013年高考中, 部分省份和地区已经有了首批受益者。同时, 2013年还将2012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 让身处贫困地区的考生有更多机会进入心仪的高等学府。

2014年, 关于高考, 公众还有着沉甸甸的期待。期待人才选拔的方式更加高效、科学, 期待人才评价的制度更为理性、多元, 也期待着考试选拔制度能更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平……这些年, 有关高考方案的调整一直在进行, 但都还停留在局部的“修修补补”。鉴于高考在整个教育链条中的独特位置, 高考改革显然需要一套更为关照全局、触及根本的总体设计。

———网友“插上梦想的翅膀”

期待教育督导真正督出实效

教育督导, 也被喻为“教育警察”, 这可是个新鲜事物。

2013年底前, 不少学校门口都多了一块小牌子, 上面有照片、姓名、联络方式, 这个小牌子上的人, 就是学校的责任督学, 他将对学校的招生、管理、课程设置、师德建设, 以及学生的减负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督导。打个比喻, 这个人, 就是教育的“片儿警”。

对于这位教育“片儿警”, 不少家长给予了高期待。期待他能成为一座桥梁, 时时了解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期待, 并将心声传递给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期待他能成为一位“质检员”, 以专业的视角和严谨的态度, 审视和评判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对于这位教育“片儿警”, 家长们还期待着, 不要流于形式, 更不要昙花一现。

健康的教育生态, 不应由办教育者来评价教学效果, 而应有独立的第三方来充分发挥督导和评估的作用。2013年, 教育督导制度在我国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014年, 教育督导的健康发展令人期待。

以往评价教育办得好不好, 主动权掌握在主管教育的地方政府手中, 甚至学校手中。教育出了问题, 教育质量不高, 公众无从反映, 地方政府或者学校也不会主动追究自己的责任。因此, 让社会评价,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是教育督导的重要目标, 也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更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家长赵春喜

期待减负不再是教育“乌托邦”

什么时候,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能成为一件真正快乐的事?这是许多家长心中的疑问。疑问的背后, 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不争事实。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身体背着大大的书包, 看着孩子们将头埋进高高的书堆, 看着越来越多的“小眼镜”以及一项项有关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不容乐观的数据,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便成为了每个学生、每个家庭, 甚至整个民族的期盼。

但减负之难, 难在无法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关涉利益主体诸多, 问题纷繁复杂, 牵扯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需要老师、学校、家长、政府乃至全社会为之努力。

破解减负难题, 首先需要从教育内部入手, 向课堂要效率、让老师提水平、让学校强管理。从作业量、上课小时数、考试次数这些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内容管起, 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率, 进而将孩子从课后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同时, 也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通过培育理性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实现让孩子为兴趣而学, 快乐地学。

尽管这一切并非易事, 但我们看到, “小学生减负十条”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已经令人民群众看到了明亮的曙光, 三中全会决定有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阐述也令公众对破解减负难题充满希望。

曾经, 减负被我们视为教育教学的“乌托邦”, 视为不可能到达的“桃花源”。但在2014年, 希望这一梦想能真正实现。

今天, 减负已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 既期待着小学生减负方案的落实, 也深知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我认为,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 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减负才不会只是听起来很美。

———四川省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教师詹梅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3

第一,加强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认真总结推进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统筹好、谋划好下一阶段的教育改革,科学确定改革的阶段性目标、重点领域、配套政策措施以及路线图和时间表,不“翻烧饼”,不瞎折腾,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第二,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发挥好改革的试点效应,才能扩大改革的效果,回应社会的关切,提振改革的信心。教育改革必然导致原有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先在点上取得突破,获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才有助于减少和消除因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判断而带来的失误以及各种阻力,并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确保改革风险最小化,改革收益最大化。

第三,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关键环节,才能抓纲带目,攻克重点,突破难点。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找准改革的穴位。经常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从规律上去找原因,反复发生的问题一定要從体制机制上去找原因。只有充分把握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从着眼于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改革才能实现整体推进。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4

教改[20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紧迫性

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国务院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召开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形成了在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从国家统一实施、地方承担试点和基层自主改革三个层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总体格局。目前,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一些改革已取得明显进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成效开始显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以改革促发展的势头良好,我国教育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职责,涉及多种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调整,靠原来的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难以奏效。教育改革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一些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和全球视野认识改革,用普遍联系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办法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紧迫性、坚定性,在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改革意识,提振教育改革信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贯穿教育工作始终,扎实把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二、准确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完善推进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不失时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按规律办事,不断推动教育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服务大局,更加突出民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增添活力,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整体谋划。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强化顶层设计,以发展出题目,以改革做文章,以稳定为前提,统筹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进一步优化改革整体布局,系统推进改革。

——尊重基层首创。从基层实践创造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选择要求中完善政策,尊重实践,尊重基层,鼓励试验,大胆突破,保护基层改革积极性;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深入实施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扩大改革成效。

——增强政策协调。凝聚改革共识,更加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联系及教育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更加注重上下左右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改革政策措施的相互促进,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有机衔接,更加注重社会各方参与,形成合力,顺利推进改革。

三、进一步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突破口,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

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改革重点;从工作有基础、社会有共识、群众能感知的环节入手,找准突破口;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尽快取得更具标志性、更具显示度的成效。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普通本科与高职教育分类考试。督促各地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完善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加大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施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积极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试点。推进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加强艺术、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和自主招生的监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小学、中学、大学语文和历史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基本建设,完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整合法制教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课标制定、教材使用与考试评价的衔接。

3.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深化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启动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落实试点学院改革指导意见,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鼓励和支持高校结合实际,探索通识

教育新模式。开展地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组织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4.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体系、制度、政策和机制建设。制定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改革试点;选择示范性职业院校与重点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

5.落实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撑措施。研究提出加强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开放大学改革。统筹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建立多种形式中高职衔接的制度。制定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相关制度。

(二)改革办学体制。

1.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出台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出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清理针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政策。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办法。

2.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出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升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动开发课程机制。

3.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减少和严格规范政府对高等学校的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大学章程建设,理顺大学、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规范高校办学行为。2013年所有试点高校都要制定章程。扩大公开选拔大学校长试点。

4.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扩大来华留学规模,落实《留学中国计划》,出台外国留学生招收和管理有关规定,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水平。完善市场选择和淘汰机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支持办好一批高起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推进教育国家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涉外管理方面职权。

(三)改革管理体制。

1.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实施集中连片地区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逐步消除义务教育薄弱校、大班额。着力解决大城市的中小学择校问题,各省(区、市)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国家公布各省(区、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名单和比例。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奖励机制。

2.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健全中央和地方统筹有力、责权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对试点省份,有序下放学校设置、招生计划、学位点评审、学科建设等方面权限。分省制定省级政府加强教育统筹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加大教育统筹的职责,统筹落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职责,统筹落实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职责,统筹编制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确定合理教育支出结构。开展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3.健全教育监测评价机制。研制学生综合评价标准,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办法。启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的监测评估,2013年年底前,各县(市、区)公布辖区内所有学校监测结果。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教育评价作用。推广中小学“绿色评价”,组织开展试点。以质量、创新、贡献为导向,改进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

4.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发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尽快完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全面落实《教育督导条例》,扩大督导范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督导全覆盖,依法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督导。

5.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加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决策程序,规范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建立社会参与和监督高校办学的有效机制,加快形成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

(四)改革保障机制。

1.改革教师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大幅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在村小和教学点长期从教。完善教师评价办法,全面落实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扩大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改革试点。拓宽用人视野,多渠道补充教师。制定吸引政策,扩大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2.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加快研究制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3.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格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形成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整体合力

推进“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必须采取综合改革的办法,统筹兼顾,上下结合,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凝聚共识,减少阻力,增强引力,形成合力。

(一)加强统筹协调。中央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负其责,切实承担起推进教育改革的责任,积极支持教育改革。要采取联合调研、部门会商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建立改革重大政策突破机制。要发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决策咨询,提高决策水平。发挥教育领域学会、协会在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作用。各省(区、市)也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本地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改革领导协调机制。

(二)加大激励引导。加大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改革条件成熟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研究出台改革试点转示范的办法,确立一批改革示范项目,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动态调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及时淘汰一批毫无进展、有名无实甚至发生偏差的项目,补充一批基础好、积极性高且初显成效的项目。通过召开座谈会或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典型做法和经验。把改革试点成效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学校,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

(三)强化检查监督。组织完成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展,定期通报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责任人,确保可衡量、可检查。建立健全重大改革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四)营造良好氛围。全面深入宣传教育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争取各方理解支持,合理引导改革预期,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媒体深度参与宣传报道教育改革的机制。集中力量对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典型经验进行重点宣传。建立教育改革新闻通气和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掌握舆论主动权。建立教育改革新闻会商制度,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提高热点舆情应对能力。

教育部

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感想 篇5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其中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句话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我们将着眼点聚焦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改革重点;从工作有基础、社会有共识、群众能感知的环节入手,找准突破口;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上真抓实干,尽快取得更具标志性、更具显示度的教育改革的新成效。

比如,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亟需加强推进力度与进度。诸如普通本科与高职教育的分类考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等等,亟需我们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民众期待的成功之路。再比如,如何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加强对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以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是一个亟需我们探索和破解的课题和难题。当前与未来,我国正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必然要以中国教育的升级版为基石。

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看,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阶段。诸如,深化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推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支持高校结合实际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开展地方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等。对此,我们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更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清醒地认识和果敢地担当起“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这个重任。另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形成整体合力。尤其是推进“深水区”教育改革,则更须采取综合改革的办法。

《决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完善教育体制的决心。从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始,我国的教育改革就始终坚定不移的进行着。江泽民也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胡锦涛指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都在朝着纵深推进。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

教育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教育改革必然在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之中。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和谐发展,按照《决定》关于“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新部署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仅破除了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某些体制障碍,也促进了教育体系自身完善,并且能与其他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也提高,人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生存型消费转换成发展型消费。人民对物质的需求转向对精神的追求,对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人们希望通过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要落实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就必须将《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条条明确的规定,转化为扎实、具体和可见成效的改革实践。比如,高教改革如何尽快下决心扭转现行的评价体制机制,不过分地追求指标、量化的东西,而是要让高校教师们能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下扎实地做学问,多出一些精品性、创造性的东西。如何按照《决定》指明的方向,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再设重点班。从而能真正和彻底地解决择校难的问题,让孩子们都得以“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如何“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同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综合评价体系多元录取机制”,这确实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契机。人们都对此抱有期待,期望着看到这一政策普遍落实后,在不久的将来,青少年一代和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能持续地提升。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6

中共绵阳市委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

4年10月8日

 市教体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助推整改落实

 游仙区建华乡即知即改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市教体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助推整改落实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教体局着力招生考试、人才培养和均衡教育,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公平、推发展、惠民生,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

深化招生考试改革促公平。严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执行就近免试入学、划片招生刚性要求,禁止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和招收择校生;禁止普通高中学校组织初中学生到本校参观或到生源学校、学生家庭进行招生宣传;禁止随意扩大宣传渠道、宣

— 1 — 传虚假内容;禁止招生请吃或送钱送物。由局纪委牵头,局监察室、基教科具体负责,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学校招生工作进行督察,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将违规情况与年度评先表彰挂钩。取消市级“三好生”和“优干生”录取加分政策,强化教育机会公平。以免试或特招方式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的学校,由省级以上示范普通高中扩展到一般普通高中,为艺体特长生提供更多机会。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来绵投资者子女在我市参加中考,有效保障其就学。将中考体育在升学考试中的分值由去年的50分增加到今年的65分,更加注重学生身体素质考核。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公费生招生计划均衡定向分配的比例由去年的50%提高到今年的52%,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将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择校生比例由去年每校招生的20%降低到今年每校招生的10%,从源头上防止“择校热”。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强素质。大力建设乡镇留守儿童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实现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开展学校少年宫“划档分类、晋位升级”和“学校少年宫成果网上展播”活动,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强化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改进美育教育,大力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校园十佳歌手赛、艺术人才赛、艺术作品展和素质教育成果展等,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市艺术比赛和活动。启动艺 — 2 — 术教育改革,实施全市学生艺术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知、创造和发展。从加快学校章程建设、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及健全学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等18个方面全面推进“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活动,持续深化“六五”普法工作。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从课程计划、教师业务、在校时间、作业量、补课、教辅使用和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等10个方面,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参与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负”办法,构建“全面发展、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体系。

深化教育均衡发展添活力。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31所,着力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合理配臵教师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相关县市区做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国家和省督导检查工作,帮助涪城、游仙和江油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实施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民校”、“名校+乡校”、“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在集团内率先实现师资合理流动和师资

— 3 — 配备基本均衡,以强扶弱,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切实化解“择校热”。启动实施绵阳中学与北川中学、南山学与平武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与梓潼中学的深度合作与帮扶工作,建立市本级优质教育资源帮扶教育薄弱县市区发展机制,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发展,全市学生在优质普通高中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提升群众教育幸福指数。

游仙区建华乡即知即改解决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游仙区建华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即知即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用水、出行和环境整治等问题。

复兴水利畅民饮。针对群众反映的武引沟渠及田间渠系淤塞、自来水时有时无等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插花扶贫等项目,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沟渠7.4公里,近700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通过“一事一议”、乡村两级按比例给予补助等方式,投入10万元清理疏通沟渠2条、共4.5公里。对因业主或企业施工作业造成的沟渠淤塞和塘堰损坏,由乡政府牵头,业主出资,所在村组织修复和清淤。持续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在 — 4 — 小枧增设水压加压站,全乡三分之一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

健全路网便民行。针对群众反映的需硬化的断头路多、路网不健全问题,采取移民后续项目、青川失地移民项目、扶贫民生项目和“一事一议”等方式,投入资金近600万元,新硬化社道1.1公里、断头路1公里,扩宽平整道路3公里,整治生产道路25条9.4公里,打通乡镇干道仙建路与建小路的骨干村道,彻底解决偏远的高屋村、极乐村等村群众出行难问题。截至目前,乡全境100%的骨干村道、75.4%的骨干社道、60%以上的入户路得到硬化,公交车线路覆盖全乡3个进出主干道,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生态打底优民境。针对场镇后街河道和赵家河污染严重问题,争取污水处理项目和场镇基础设施后续建设项目,加快场镇后街河道清理、排污管网和化粪池建设进度,已投入资金30万元在场镇后街新建排污管道600米、整治河道700米,解决了场镇污水乱排放及上下游河道脏乱差问题。协调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规范境内企业生产行为,督促恒力通公司及时处臵因违法排污导致的赵家河污染,完成河道清理约4.5公里,还河道沿线群众清洁水源。通过国债沼气项目、国际农发沼气等项目,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大力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全乡新建沼气池750口,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安装了天然气,95%以上的居民用上了沼气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持续优化。

— 5 — 落实政策惠民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面落实上级惠民政策要求,公开比选、严格审批,重点抓好粮食直补综补、计生奖扶、低保五保等惠民保民政策的及时足额兑付。今年以来,兑现粮食直补综补132.8万,发放低保13.22万元、医疗救助2万元、临时救助1.5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7.2万元,帮扶贫困学生34人次2.38万元,帮助13名下岗困难群众重新就业,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调兴产业促民富。针对群众反映的产业发展多而不精、带动群众致富成效不显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城南新区后花园为目标,突出农林园艺产业主题,做大做强园林苗木培育、巨菌草种植和核桃种植等产业,成功创建建章农业“国家菌草(绵阳)示范基地”。加强招商引资,择优选取实力强、信誉佳的业主,新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1个,新培育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1个。着力加强土地林地流转的监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督促企业与群众签订土地林地流转合同,规范业主经营行为,并新改造低效林地783亩。目前已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农字企业引领、专合组织带动”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下访摸排解民忧。结合“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由乡党委班子成员带队,逐村(社区)走访调研,并向村(居)民发放“民情联系卡”,群众有问题可直接与干部联系。对走访中收集到的特飞公司基地隐患治理不彻底问题,— 6 — 督促业主采取硬化排水沟渠、种植护坡植被等方式,解决雨水季节易滑坡问题。对原锦坤公司拒付群众土地承包租金问题,协调区政法委采取强制手段,追讨欠款12.1万元,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对石垭村6、7、9组电压不稳和电线老化问题,将其纳入沉抗电管站低压电网改造项目,投入30余万元完成低压电网改造2017米,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组织各村(社区)引导村(居)民修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节俭办红白事,树立文明新风。

报:省委第六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送: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发:各县市区委,各园区党工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党的关系在市委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党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7

会上,线联平主任首先介绍了2015年北京市教育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2015年,北京市在整体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实验、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北京市将围绕科学谋划“十三五”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持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支撑领域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推动首都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唐立军主任向特约教育督导员们详细介绍了2015年北京市教育督导工作取得的成绩及2016年的工作思路。2015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立足教育督导重点任务,突出教育督导的前瞻性、有效性、服务性,在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推进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各项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为促进首都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教育督导改革与创新。完善调整市督导室机构职能,增加3个处室、12个编制,加强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力量。研制了《关于深化北京市教育督导改革的意见》,全面设计全市教育督导改革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圆满完成多项国家级教育评估和质量监测工作,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全市16个区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做好国家级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县评估认定和全国推进现场会筹备工作。顺利完成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国家督导办对北京市学校安全督导检查接待工作。

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调研和调查监测,聚焦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例如,调研各区县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情况,形成《北京市区县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情况专项督导调研报告》;成立“北京市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导调研工作组”,分别对东城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四个区进行督导调研,形成《北京市区县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情况专项督导报告》等。

全面完成教育督导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开展督政工作。例如,对北京市16个区县政府和燕山地区办事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综合督导,形成《2014年对区县政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的报告》;完成16个区县和燕山地区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导检查,形成《全市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导检查报告》等。

加强教育督导基础建设,提升教育督导工作专业化水平。继续加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督导等方面重点课题研究;加快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推进建立北京市教育督导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深入了解兄弟省市在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组织好第十届督学换届工作,开发督学培训课程,完善督学培训体系,促进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发展等。

201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按照“加强统筹,创新推动,把握重点,全面履职,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聚焦教育监督监管、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建设、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提升教育督导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8

20XX年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以来,XX司法行政系统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构建职责清晰、机制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狱执法责任体系,不断提高监狱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实现监狱执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一、落细落实执法政治责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监狱执法效能。深刻认识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彰显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压实执法政治责任。一是坚决扛起政治建设责任。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建成“习近平法治思想XX省监狱系统现场教学基地”,组织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引领全系统自觉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政治担当。二是坚决扛起政治监督责任。出台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细则,通过考核评议、谈心谈话、审计监督等方式,切实强化对监狱“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巡察体制机制,按照“一次一授权”原则组建巡察组,全面审视监狱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执法管理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三是坚决扛起政治把关责任。健全监狱工作请示报告制度,严防监狱执法领域风险。

二、落细落实执法办案责任,提升监狱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聚焦执法办案这一关键,以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压实责任,提高执法办案质效。一是以标准化建设明确执法办案权责。依法再造刑罚执行流程,出台减刑假释择优呈报、财产性判项执行认定等执法工作标准,完善罪犯计分考核循证机制,明确民警在计分考核和减假暂案件办理中的权责。二是以专业化队伍保障执法办案责任履行。建立资格准入、集中办案、交叉审案的刑务新机制,试行“刑务师”制度,建立由助理刑务资格到初级、中级、高级刑务资格的等级晋升机制,以梯队发展形式提升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以数字化改革强化执法办案责任落实。推进实体化办案中心与数字化办案平台、制(取)证室融合发展,形成综合执法办案体系,实现减假暂线上办案、网上留痕、云上监督。全面应用一体化协同办案系统,实现政法各部门间减假暂案件办理数字化流转。建成“XX监狱数据驾驶舱”,通过数据定期分析执法办案质效。

三、落细落实执法监督责任,推动监狱执法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健全执法制约监督机制,压实各级责任,以公开促公正,以监督促规范。一是健全“四规范一公开”机制。规范罪犯减假暂案件办理,落实“四级会审”“三榜公示”制度,依托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实现狱务全面公开,全过程接受监督。二是健全案件评查通报机制。定期组织人员对减假暂案件进行全面评查和“双随机一公开”交叉检查,精准发现执法办案突出问题,及时通报,跟踪整改。三是健全执法评议考核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明察暗访、召开评议会等方式,客观评价监狱执法办案质效,并将其纳入监狱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四是健全执法过程责任追究机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机制,对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实行相关人员和部门“一案双问责”。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策略步骤 篇9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几代领导人是如何一以贯之、星火相传地把教育的战略地位不断地推向更高台阶的,并且贯穿始终的就是“三个面向”。虽然对于1983年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所提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次序,人们不见得完全清楚,但教育系统目前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邓小平同志所提的“三个面向”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事业发展首先要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然后再去面向世界,因为改革开放需要我们同世界进行交流;最后要面向未来,只有我们能够看到今天、想到明天才能够做出深谋远虑的选择。

此外,几代领导集体对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通常都是基于对教育事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针对性的论述。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和重要文件中,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忽视教育,教育始终被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这说明中国现代化是需要人才、需要教育、需要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智力支撑的。离开了这一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会缺乏可持续的基础,以下谈一谈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教育战略部署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明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论述和部署,实际上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奠定了方向。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旨,对教育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作用做出整体性要求。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以说,十八大报告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像治疗疑难杂症的方略大全。全面深化改革包含了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非得要啃的硬骨头,非得要迈过的槛,有些体制机制障碍留存已久,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还有一些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这两类矛盾、问题和困难交织起来成为教育事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所以,我们攻坚克难正逢其时,到2020年仅剩6年时间,可以说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才能为未来的前进道路打牢基础。

第三,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文件第一次对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六根支柱,即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做出完整的表述。学习应该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可以说,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不在于教育质量多么优质、不在于教育条件多好多差,而在于获得教育机会时,是否有一种能够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这是非常要紧的。对那些处境不利的群体,都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其所需要的学业,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有用的教育。这是十八大报告给予重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今天所培训的“种子教师”为什么在各个方面都显得非常重要呢?这就相当于要实现一个施工蓝图,就需要将蓝图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施工方案,这一环节是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而最后要将这一施工蓝图建造成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物还是需要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无数的劳动者来共同完成。所以,“种子教师”实际上就担负着细化施工蓝图的责任,并在蓝图实现过程中起到监督、保护、引导的重要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教育质量都与其教师的质量相联系。任何一个教育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最终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是依赖于教师。所以,对于教师的培训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二、中国教育应当置身

并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全局

习总书记在就任伊始就明确表态,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方针、工作重点、战略思路,都是朝着怎么能够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首先是学有所教,从小孩子到成年人都有这样一个迫切愿望,就是怎么能够很好地去满足、去适应。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梦”最后要归结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不是一个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号召、一面飘摇的旗帜,而是要真把一个一个的施工方案细化成执行方案并且不断循序渐进推展下去。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发展其实也都是这个层面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马上就要画上一个分号。之所以说“分号”,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教育行动都是分阶段进行的。例如,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在2015年会划上第二个阶段的分号,下面介绍一下全民教育的各种提法。

?誗有质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2003年百国教育部长共识:关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誗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ll),UNESCO2008年世界教育大会:尊重学生的需求、能力、特点、预期的多样性,消除一切形式歧视。

?誗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世界银行系列报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誗更强的全民教育(Str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2007年报告:强调抢占国际人才竞争制高点。

?誗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OECD近十年来政策分析报告: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标志,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作为支撑。

所谓“Post Education for All”,即后全民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后全民教育时代的政策选择问题。有多少个政策选择可以供我们参考呢?首先,如果经济相对欠发达,公共财力相对不足,老百姓的学习需求在旺盛程度上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优先打造可持续发展教育?这在十年前就形成了共识。当然,面向全民的教育就会比刚才说的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条件略好的地区可以朝着面向全民的全纳教育来做。在这一方面,北京地区近几年做的不错,特别是最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破解公办学校择校难题的举措。接下来是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这是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以及一些培训机构都在做的一个方面,能否保证赖以谋生的基本技能实现全覆盖,北京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错。再接下来是打造更强的全民教育。发达国家在实现全民教育的基础上,力争打造更强的全民教育,他们有强大的财力作为支撑。最后一点是全民终身教育,或者叫做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

以上的教育发展梯度需要强大的公共财政作为支撑,没有强大的公共财政我们就少了很多选择,但是在很多地方即使是有了强大的公共财政,但却没有很好的将其用于推展后全民教育的政策选择上。所以,联合国提出“教育第一”这一理念,要求全球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全球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竞争的马拉松中,都要秉持“教育第一”的理念。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提出了三个“努力”,即“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讲话中强调全民教育,这使全民教育由原来的政府层面关注,变成国家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而这一承诺首先是对教育提供者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打造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需要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一起来努力,为打造一个更大的教育资源学习平台奋斗,这是第一个“努力”。

第二个和第三个“努力”联结在一起,体现了总书记不忘把孩子的期盼放在心间,所以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机会,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两个“努力”针对的是学习需求方,即谁需要教育、谁需要学习,其包含的意思是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应该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加有用。这是从习总书记三个“努力”当中透射出来的意思。回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的教育如果能够更有质量、更有用的话,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也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该置身于并且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这也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没有提及可持续发展教育,但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地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绝没有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畴远大于生态文明教育,并且带有更持久的效力。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

对思考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 我们可从四个宏观层面,来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第十二部分第42条的精神实质。

第一个层面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我在这一方面重要的一点体会就是要学会打组合拳,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把坚持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融会贯通,并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来因材施教。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是亿万家庭切身利益所在。这种有用之材并不是大众所认为的专门人才,或者专业技术人才,我认为只要他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谋生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立脚点,就是有用之材。立德树人导向应该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来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二个层面是以促进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这里从扶贫救弱入手,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水平。通过多措施并举来应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破解择校难题、实现标本兼治、对减负做出明确的要求。这样,2020年前,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发展差距就有望进一步缩小。如果这些教育差距没有缩小,那么将会启动相应的问责机制。

第三个层面是举世瞩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能不能以考试招生制度为龙头优化教育改革体系?高考大家都非常关注,实际上这次中央文件恰恰从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入手,对初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对中职和高职以及普通高校的考试制度、门类等进行了部署。所谓招考分离、学生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等必须在2020年前完成。必须让老百姓对于孩子处于哪个阶梯、往上有哪些通道等都一目了然,并且这些通道对于不同家庭、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学习潜力的孩子来说都有上升的空间。

第四个层面是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即以章程为龙头,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力争到明年年底,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行依法治校的规定,广泛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概念,并且通过一校一章程完善公立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这实际上也是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只有学校确立了良好的治理结构,政府如何管学,学校如何办学,社会如何评学,管、办、评的分离才会更加清晰。并且,未来的社会化督导、监测等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的进步都有赖于实现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进步和完善。

通过制度激励,让民办教育获得健康发展也是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之一。目前,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更好的教育、更加公平的教育、更加有用的教育,是渗透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核心精神。

教育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在新形势下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大家所熟悉的所谓教育现代化,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发展前景或者目标。教育现代化是从工业革命到知识社会,随着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欠发达国家不断追赶发达国家,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教育变革、革新、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都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教育现代化才能稳步推进。这里特别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教育治理体系、治理现代化,另一个是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离开这“两个支撑”,教育现代化就很难实现。所以,这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凝聚共识,共同推进的。

关于如果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不是能再进一步划分的问题,世界银行是在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之间划一道线。政府财力充足,其对公共服务的干预就是付费,直接提供监管,而非公共服务基本上由市场化机制来运作,政府实施监管职能。这是一种粗线条的划分方法。近年来,很多专家提出公共服务“三分法”,即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以及非公共服务。从历届党和国家会议文件可以看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上完全成为了我国公共政策的重要基石。这块基石确定了,其他就是非公共服务,完全依靠政府监督下的市场运作实现。当然,这里说的“服务”千万不要误解为教育,而是包含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三类服务当中所占据的空间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每类服务当中获得的施展空间也是不同的。在基本公共服务当中附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更多的应该是整合了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发挥着对不同学习需求者均传输更强认同感的功能。但是在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当中怎么附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

全球的合法政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福利型政府。例如,北欧、西欧、南欧以及中东、拉美地区的产油国。在这些国家,政府免费提供从幼儿园至大学的教育服务。第二类是放任型政府。放任型政府的出现多数是由于战乱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无奈之举。这些国家民不聊生、财力不足,当然无法提供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当然也有一类的放任型政府是在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下故意为之的做法,但这种政府的治理方式难以持久。最后一种是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多次强调并要全力打造的政府类型。人民对于以上三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预期也是不同的。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提供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并且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承担了近乎无限的责任,对非基本公共服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主要承担监管责任。但如果放松对非公共服务的监管,人民群众也会不满意。比如,家教服务市场乱象横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政府应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该“尽力而为”,在其他领域当中应是“量力而行”。也就是说政府不要推卸应该负的责任,但同时也不能把胃口吊的太高。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问题上,本世纪前十年政府在“尽力而为”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但提“量力而行”比较少。我们看到,总书记在最近几次讲话当中都谈到了要对教育、民生、医疗卫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其意思是政府对于该负责的领域要负责到位,而政府暂时因为基本国情所限还不能完全负责到位的领域,则应该对人民说清楚、讲明白。

所以,按照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今后的公共服务运行和公共资源配置应该有两个清单浮出水面。第一个是政府的权力清单,依法行政,即正面清单。第二个清单是给企事业单位,包括学校、社会组织的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当中,政府必须做、必须管的事项不能推卸责任;而在负面清单中,要把不允许企事业单位做的事情罗列清楚。正好比一个镜子的实像和虚像,划分出了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当中政府应该肩负的责任和政府可以不必直接负的责任。对于企事业单位,也明确了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

对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为公益一类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承担的份额比较大。作为公益二类的,有可能承担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也有可能承担一些非基本公共服务。对属于非公共服务的,则要按照盈利和非盈利的方式区分监管。所以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当中,我们要不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关系。解决好三个问题:政府怎么依法管学、办学?学校怎么形成好的治理结构?社会怎么能够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对于各学校而言,就是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在今后要确立各自的学校章程。

筑牢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个长远的工程。希望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能够让学校更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更好地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断地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健全上迈出新的步伐。

上一篇:天友牛奶调查报告下一篇:云桌产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