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发展瓶颈(共10篇)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1
0 引言
现代化、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将在我国商业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并将推动我国流通领域物流的发展。本文就物流企业发展瓶颈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诣在推进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1 物流企业物流形式的发展
根据实际物流承担方的不同, 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在物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将物流形式分别称为不同方物流。例如, “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第五方物流”等等。
1.1 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 (the Firs t Party Logis tics, 1PL) 是指由物资提供者自己承担向物资需求者送货, 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的过程。
1.2 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 (the Se cond Party Logis tics, 2PL) 是指由物资需求者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 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
1.3 第三方物流
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发展的柔性, 越来越愿意将自己的不熟悉的业务分包给其他社会组织承担。正因为如此, 一些条件较好的, 原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开始拓展自己的传统业务, 进入物流系统, 逐步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我们把这种服务称之谓“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流动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1.4 第四方物流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物流行业中必然会出现凭借对物流信息和知识的拥有从事物流服务的行业, 这就是所谓的“第四方物流” (Forth party Logistics, 4PL) 。现在人们所说的第四方物流, 是指从事物流服务业务的社会组织不需要自己直接具备承担物资物理移动的能力, 而是借助于自己所拥有的信息技术和实现物流的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信息, 并加上对于物流运作胜人一筹的理解, 所开展的物流服务。这种业务与现有的货运代理业务十分相象, 故也可以称为物流代理业务。
1.5 第五方物流的提法
关于“第五方物流” (Fifth party Lo-gis tics, 5PL) 的提法目前还不多, 一般认为, 第五方物流是指从事物流业务培训的一方。
上述所提的多方物流形式将会长期并存, 这正是社会多样化的表现。
2 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我国物流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还不平衡, 主要存在的瓶颈问题如下:
2.1 缺乏严格的行业标准和相应的法规引发物流行业危机
由于物流处于初级运营阶段, 国家监管、行业规定等都未出台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 使得物流行业进入门槛相对很低, 标准化难行缺乏产业应用刺激与推动正在成为约束物流技术标准化进程的一大障碍。要致力于物流企业的信息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收费标准化, 这样才能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2 供应链系统物流模式不健全
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运作的综合物品流通系统, 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 也难以同国际接口。具体表现为:
2.2.1 异地站管理危机
物流行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 从把货物接到手哪一刻起, 直到把货物按时平安交给接货人才真正完成服务。这就需要物流公司包括其异地分公司所有环节人员的通力合作, 共同完成服务。而目前物流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
2.2.2 合作站之间的危机
物流公司货损问题、服务水平问题一般多出现在合作站上。如:物流公司之间服务意识的差别不同;合作站之间的沟通不够;合作站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及时;合作站管理能力问题等等。
2.3 人才缺口大
目前在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其营运中, 专业人才不足。物流初级人才过剩, 中高级人才紧缺。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水平的普遍低下导致了其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观念的落后, 同时这也使得它们吸引不到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加入。在很多的中小物流企业中, 经过正规物流职业培训的人很少。
2.4 企业规模小
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 物流中心还未具有规模效益。目前物流公司以中小物流公司为多。省内专线 (在一个省内开了几条专线直达的) 运输及拥有几个省专线运输的物流企业, 由于资金、人才、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单线双线运输者居多, 很少有企业进行网络运输 (即各分公司之间的交叉运输) ,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资源浪费, 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仓储型和运输型较多, 综合型物流企业较少,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 缺乏本地物流中的品牌企业, 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还处在相对空白的阶段。
2.5 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中, 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 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 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 (包括移动电话) 与传真机, 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 而且出错率高。基础信息缺乏, 数据采集困难, 标准不统一、信息与业务管理脱节, 全面的物流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物流监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物流信息服务业的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滞后。
2.6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
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 绿色物流的理念几乎没有。从长远来看, 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 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 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认识, 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3 针对物流企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对策
针对物流企业发展出现的瓶颈问题, 提出对策如下:
3.1 采用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系统物流模式, 全面优化商业物流管理
建立多种形式的物流模式。一是建立或融入能实现多赢的物流联盟。加强物流业务的合作, 以合资、联营、连锁等多种方式建立或融入物流联盟, 形成一种战略联盟, 以弥补功能单一与不完善的缺陷, 构成物流竞争优势。二是追求专、强、大的规模效益模式。一些仓储物流企业可以只做少数几个品种的物流业务, 不要追求货物品种数量, 而是追求每种货物的绝对数量, 通过规模化的物流服务产生效益。
3.2 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
物流企业员工流失率比较高, 为了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知识拓展及成长的需要, 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针对现阶段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 要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举办讲座等途径,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专业培训更是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办法。要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加强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3.3 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开发适合国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使信息流动加快、及时、准确, 信息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树立为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理念, 打造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共同打造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各项基础建设, 减少重复建设, 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促进信息标准体系的形成。
3.4 促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 也是最为迫切的是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及时淘汰一批落后的标准, 增加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 强化物流作业标准化。
3.5 完善绿色物流的管理
政府应完善绿色物流的管理。如制定政策法规, 可完善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提高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 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 积极传播绿色理念。物流企业应加强绿色物流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 不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颖.当前福建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4) .
[2]刘晖.对物流企业实现绿色物流的思考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 (2) .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2
3.1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
从商业角度看,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一是货款的支付,二是商品的配送。商品的配送则是制约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的物流配送体系原来就落后于发达国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二是要大大加快物流配送的速度,以跟上电子商务时代的节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企业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和用户的订货要求,定时、定点、定量地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新型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3
关键词:物流 瓶颈 发展
一、农村物流市场的现状分析
农村物流市场主要可分为农业领域的物流配送和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农业领域物流配送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及农产品的配送。非农领域的物流配送指农村日用品及工业品的配送。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
二、农村物流的发展瓶颈分析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我国广大农村,除个别较富裕的地方实现了村村通的道路要求,绝大部分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高,物流运输工具难以发挥作用;消息闭塞,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其自然属性对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经营农产品物流风险较大。农村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的农产品就难以运输、加工等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加工增值。
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多地少,耕种分散,又缺乏农村农协等中介组织的参与,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门,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农村物流的对策
就国家层面来看,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农村发展势头良好,税费改革让农民受益很大,但农业税的取消也同时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民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没有资金又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瓶颈制约因素凸现。因此,发挥县乡两级政府的作用,加大农村信用资金的投放力度,设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前提。同时,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加强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引导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重视物流研究与物流技术的开发,积极开展不同地区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就产业层面而言,要积极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培养供应链核心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生产企业+农户”、“批发企业+农户”、“零售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多元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采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
就物流层面的基础——农产品的生产,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以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产权重组,壮大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实力;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谋求绿色、安全卫生、健康的消费。具体表现为:对农产品的需求表现为物理、化学、营养、卫生及消费心理上,不仅对农产品可度量的参数有要求,而且对生产该产品的环境也有严格要求,进而对生产的方式也有要求。对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也要求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这就要求农村积极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使其发挥新时期农村生产组织的纽带和桥梁,积极从事与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中去,按照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即在农业产前向农业生产者统一供应优质种苗、实施统一的操作规程、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农产品的分级处理等方面进行监控。以达到农副产品的绿色健康要求。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入世后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有关行业协会的理论研究综述 [J].中国农村观察,2003,4:45-47.
[2]张敏.行业协会在第三方物流信用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1:25-27.
[3]程赐胜,蔡瑛.加快物流行业协会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发展 [J].交通企业管理,2002,4:56-58.
the Study of Bottleneck and Development on the Rural Logistics
Ma Shouzhong
(Weifang College)
Abstract: Constucting the socialism new village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it includes to produce a development, life wealthy, the country breeze civilization, village permit clean and neat, management democracy etc. a series of request. But produce a development to can not get away from a modern logistic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ly period village modern logistics, having important meaning to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new villege.
Key Words: The thing flows the bottleneck development
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难点与瓶颈 篇4
冷链物流主要表现为五种发展模式。第一,以农副海鲜为主要产品的城配、宅配,包括和原产地一起进行一条龙的冷链服务,这里面当然不包括医药、中央厨房特殊专业性强的冷链物流。第二,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B2B的冷链物流模式。这个B2B也就是我们会有商超的配送以及直营店的配送,这里面也会有冷链因素。第三,以冷链物流为主导的加工企业模式,现在有很多加工企业有自己的冷链团队。第四,以冷链仓储为服务主体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第五,国有物流企业模式,他们的优势是有雄厚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五种发展模式构成了我国的基本运营体系。同时它为构建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冷链物流平台提供了基础。
我们来看看冷链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主要谈6点。
首先是物流成本高,冷链与传统物流来比投资高一些,物流成本相对于普通运输高出40%~60%。第二,全程冷链难以实现,全程冷链包括很多农产品、水果,从农场到批发市场往往很难做到预冷处理,其实从地里出来就应该走冷链系统,这才叫全程。所以目前在第一线损耗很大。第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冷链研发环节很少有人去做,缺乏低温的加工和检测技术。第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这么大的消费体量,而人均冷链面积相对还是很弱的。第五,是行业集中度低,现在国内的冷链物流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致冷链市场难以规范,也意味着更多我们的货源都被市场上零散小的企业和车队吸收掉了。第六,社会认知不足,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对新鲜食材要求不高,也导致他们对冷链没有意识。食品上更关注的是价格贵贱,对于是不是冷链运过来的消费者很少关心。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5
俗话说“人尽其才,物尽其流”。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快捷高效的物流对行业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性。目前,现代物流技术在中国发展缓慢、而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体制下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同样,现代物流技术的运用,是烟草行业终端建设、网建提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物流体系,对烟草行业这个摩天大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发挥的作用是非常之明显。全球著名的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无一例外地借助于卓越的物流管理,取得了令人侧目的市场地位。这也是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体系建设所需要借鉴或认真学习的。
从坐商到行商、从农网到城网、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建设工作一直伴随在烟草行业的终端网络建设左右。在看到物流建设工作发生翻天覆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烟草物流体系建设的不足。那么,制约烟草物流建设的“瓶颈”到底在哪呢?
一、思想认识不够
从本质上来讲,烟草行业的物流体系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我们看到,物流建设步伐不齐,建设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在物流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解放思想,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还在束缚着物流整体前进的步伐。
大部分烟草企业均成立了物流管理部门,但对职能定位模糊、认识不足。物流建设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工程,并不仅仅是卷烟配送,为零售终端搞好服务这么简单,需要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管理能力、运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地增强。
目前,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至于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企业则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虽然已经或正在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但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一直都处于摸索阶段,有的步伐缓慢,影响了行业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转。
有少数企业仍存在着部门间各自为政,即企业内部管理脱节情况,与大物流、大配送的管理理念相距甚远,企业内部的部门间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力度还不够。因此,要建设一个快速高效地物流配送体系,首先要转变思想误区,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
二、物流配送效率偏低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物流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的效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现行的情况下,许多烟草商业企业或工业企业已经认识到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其物流配送中心也在正常运转,但因为行业所处的特殊性,其利用率偏低,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卷烟配送人员存在着为送烟而送烟的思想,信息反馈及其他附属的增值服务几乎是一片空白。
另外,行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原始而简单的配送模式、直接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及多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收银和库存
管理的原始阶段,根本没有将相关数据用于工业企业供应管理、企业的商流分析及对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营销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上。
在库存管理方面有的企业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计划调拨和库存管理上,但由于数据采集自动化问题并没有解决,影响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导致商品周转天数较长、库存商品结构不合理、导向差、资金运转速度较慢的“瓶颈”。
三、资源共享力度不够
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并不能只停留在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方面。而是要和上游的工业企业、下游的零售客户实行资源共享,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网络管理格局和一整套管理流程。企业需要实现从采购到销售整个过程信息流与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商业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要求对信息系统不断升级、不断完善,逐步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物流信息系统;还要与主要供应商、零售客户实现微机联网,开展电子数据交换,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换系统,便于信息共享。
在现行的工作中,虽然许多商业企业已经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信息的利用上,做得还不够好。有许多商业企业还局限于企业的内部局域网,能够在互联网上公布商品信息的很少,信息资源馈乏。在供销信息的分析方面,没有让信息系统充分地发挥作用,有的只是能够调调数据、打打报表,系统设置简单,没有把信息资源很充分地利用起来。
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定单管理、商品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严重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是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烟草行业也不例外。有许多商业企业现在还存在着人工收货、点货,人工装配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实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首先,表现在装载车辆不统一,影响了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随着现代化技术在物流方面的不断运用,统一车型的配送车辆有助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物流配送人员服务标准和流程不规范,影响了终端零售客户满意度。
另外,还有许多的商业企业还存在着代订代送,委托第三方进行卷烟配送的现象。在现实的工作中,这些送货的区域基本上是集中在农村、偏远地区或道路不畅的山区,而这些地区的网建基础还很薄弱。实行委托送货以后,这些第三方的人员为这些零售客户提供的只是送货服务,其目的很单纯,他们也不可能花出额外的时间来对卷烟销售渠道进行维护工作。同时,在委托送货的过程中,有些委托人向服务对象私下收取费用,克扣服务对象的卷烟、卷烟被调包等等。这些现象都会给烟草行业的经营与服务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卷烟商业企业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应该从现实出发,应该从行业的特殊性出发,结合行业在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来探索出一条适合行业自身发展的光明大道。针对行业物流工作的不足,笔者提出几条浅见,旨在于“抛砖引玉”:
一、现代物流,制度先行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指引和制度约束。烟草行业应该利用行业现在高速、良性、健康发展的有利契机,利用现有的基础实施,建成一个便捷、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全国性的物流大系统。应借鉴行业外的成功经验,出台一些物流管理政策和相关制度,促进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署、有落实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这既包括技术性规划,还应有体制性规划,要做到详实、利于操作,不能闭门造车。
其次,要加大对薄弱物流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物流不发达的地区,要加大物流硬件、软件的投入,进行政策性的扶持,不能因为物流投入成本大、收益小而听之任之,影响现代物流整体推进的步伐。
另外,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标准化。积极采用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标准、推行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抓紧制定和实施物流业急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强物流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使烟草行业的物流标准化达到新水平。
二、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体制造成的物流效率低下。
通过现代物流建设,能够提高商业企业内部管理执行能力和卷烟物流配送能力,大幅度降低卷烟流通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和耗损,降低物流成本;牢牢掌握卷烟产品的流通渠道,更容易掌握零售客户的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提升运行效率,从整体上降低烟草行业的流通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起统一的物流岗位职责设置和作业流程,实现了物流的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管理和规范化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全球定位及地理信息系统和线路优化系统。同时,要积极推进按照整盘扫码、托盘运输,积极探索与工业企业物流建设工作的对接办法,尽可能地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作业。
三、构建信息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越来越被现代物流所广泛采用。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要提高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构建起大范围、大规模的物流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要建立起如此大规模的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一方面需要国家局的大力支持,最好由国家局统一牵头进行软件开发和模块设置,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把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在目前现实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市县之间的资源共享有的地方还没有实现,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对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商业企业要加强物流信息商品化、数据库化、代码化的研究,力争扫码到户,规范货源管理;加强物流信息处理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的研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物流信息传递标准化的研究,规范物流操作程序及物流配送流程的规范化;加强物流信息存储系列化、规范化的研究,做到库存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构建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同时,要积极采用电子数据交换、多元化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逐步构筑覆盖全省甚至是全国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要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积极采用运输及配送实时跟踪的GPS定位系统,要现实对对供应、销售、储运等环节的物流活动实行计算机管理,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及零售客户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
四、优化配送资源
制约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卷烟配送的力度还不够。卷烟商业企业的配送触角还没有伸到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物流配送线路设置的还不科学、合理,重复劳动的现象还存在。
要建立一个高速、高效地现代物流体系,首先,要对物流配送线路进行科学设置,特别是对一些配送大车辆无法深入的地区,要有效进行物流的对接,在利用好物流资源的同时,要达到降本增效。
其次,要打破区域的框框科学划分配送线路,现有的物流配送线路,几乎都是以县或乡为单位进行物流配送线路的划分。这样的划分,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带来了一种多跑路、线路利用率不高这一结果。因此,要使现代物流高效运转,就要打破这个区域的框框,在大市范围内,打破区域进行配送线路的设置工作,从而达到现代物流高速、高效运转的目的。
从网建的雏形到现行网建的全面提升,中国烟草基本上完成了“建网、管网”从初级到中级时期,现已经上升到“用网”这一高级时段。在现行的工作中,商业企业的物流发展虽比过去有所进步,但与先进的跨国集团相比差距甚远。烟草行业的高级决策层要及时制定物流管理政的政策和相关制度,促进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从而达到形成全国一盘棋、全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6
据统计,2011年泉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70.89亿元,比上年增加19.8%,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和软硬件建设的增强带动了物流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泉州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为发挥以港兴市、港城联动效应,实现泉州现代化工贸城市建设和海西建设的重任提供了强劲地动力。然而限于资金、人才、技术、地理、经济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泉州物流企业整体上大大滞后于中国四大物流圈各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推动泉州地区经济发展重要角色的中小物流企业,其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分析泉州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泉州经济发展的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日益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位,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两大主导产业都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催生了像泉州港源物流公司、泉州化建物流有限公司、天宇物流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但是泉州现代物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泉州的300多家物流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且多数是转型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和个体运输企业。这些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从事运输、仓储、送货和包装等劳动损耗大、附加值不高的物流服务,而在配送、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第三方物流以及物流的统筹规划和精细化组织较少,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需要提供的与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相配套的硬件和软件明显不足。
2.2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限于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泉州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多、小、散、弱、慢”等特征。
2.2.1 规模小,功能单一
虽然泉州市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了5个物流园区,6个物流基地,9个物流中心和6个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但是市场所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并没有完全形成,整个市场仍以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为主体。目前,泉州市从事物流服务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转型的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从原有工商企业剥离的储运部门、以从事货运为主的个体经营者。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尚未形成网络化的经营组织,服务项目和方式单一。它们多数仍以从事局部或分段、附加值低、功能单一的物流服务为主(如运输、仓储、轻加工),较少能够提供综合的,高层次的物流增值服务(如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因而缺乏竞争力,极易受到大型物流企业的排挤甚至淘汰。
2.2.2 经营主体分散,布局不合理
由于货源的不稳定和消费市场的分散,许多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开辟渠道,纷纷选择了顾客集中或货源稳定的地区,建立自己的物流据点和物流网络,而在客户和货源少或分散的地区较少涉足,造成了物流企业极为分散且分布不合理的困境,既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同时又导致供需市场的不平衡。
2.2.3 物流设施设备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
由于泉州市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是转型的传统运输和仓储业以及个体经营者,其物流设备简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设施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据统计,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企业的比例不到1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的信息系统的功能也仅限在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客户关系管理和财务管理管理方面,普遍缺乏相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在物流技术(如RFID、GPS)使用方面,投入更少,货物跟踪系统也未得到普遍应用,其日常的通讯与业务联系基本上还停留在仅仅依靠电话和传真机的传统方式,不仅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2.4 运作效率低,经营成本高
据统计,泉州市16%的中小物流企业的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50%,36%的中小物流企业的仓库利用率为85%,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另外,随着这几年油价不断上涨以及国家对运输车辆超载行为的严格管控,导致了运输成本的直接提升,也造成了企业业务量的大幅缩水。
2.2.5 企业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
中小企业的所有者是集体或私人,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手段主要依靠经验,水平落后,特别是私营小型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更没有质量保障体系。在现有的从业人员方面,从管理人员到业务操作人员一般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地物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观念落后,操作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
2.2.6 服务质量低,企业形象差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普遍忽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时间、速度、安全、多样化、信息化等各个方面无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甚至在满足客户需求和处理纠纷方面也得不到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如在仓储加工方面难以保质保鲜,在装卸运输方面难以做到安全、及时,在节能环保方面难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等。这些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
3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及原因分析
3.1 观念滞后,创新意识薄弱
泉州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在观念和意识上仍较滞后,表现在:一是不重视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真正内涵;二是很多企业还局限于“物品流通”观念,以至于把现有的运输和仓储等同于物流,仍旧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理念。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发展缺乏规划,投资不足,重复建设严重,服务功能单一,企业管理和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是影响中小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因。
3.2 发展战略不明确,自身定位模糊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和自身定位上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极少中小物流企业有完整的战略规划,即使有也缺乏科学性和统筹性,甚至脱离实际,而造成操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差;二是泉州市8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明确的战略规划,资源浪费严重,执行效率低;三是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根本就没有发展战略,只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在战略规划上的弊端是束缚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
中小物流企业虽然管理灵活,经营成本不高,但其发展同样受到资金的制约。和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样,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银行贷款、自有资金、社会融资、企业合作联营。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贷款往往较为谨慎和严格,贷款效果差;企业合作联营虽然是较好的融资方式,但由于观念和管理上的问题,泉州中小企业却很少能够成功;而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社会融资却十分有限。所以,融资方式单一、不稳定,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在扩大规模,投入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和提高产品服务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成为了制约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最主要的瓶颈。
3.4 现代化水平低,核心竞争力弱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现代物流技术(包括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的落后。首先,由于观念和战略意识薄弱,泉州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经营规章和管理制度)和外部管理制度(如客户关系管理管理),导致其管理制度松散、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网络散,服务质量差;第二是受制于资金短缺和企业发展定位模糊的原因,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物流信息水平落后。虽然泉州中小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如土地、仓库、运力等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物流设施设备的专业化、标准化、大型化、易操作性和适用性等方面以及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上仍较落后;第三是普遍缺乏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物流操作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在信息管理、配送和营销等方面更为薄弱。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在用人方面往往忽视专业才人的重要性,因而在选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物流人才紧缺。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陈旧的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的人才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5 准入门槛低,物流市场混杂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协会的限制,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使得中小物流企业鱼龙混杂,资质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物流市场秩序混乱,妨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公平竞争,严重影响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影响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 泉州市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更新物流观念,制定发展战略
泉州中小物流企业虽然在人力成本、业务流程、路线规划、资金风险等方面具有较为灵活的优势,但同时也承受着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其低层次的竞争能力不断受到大型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其存在亟须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压力。因此中小物流企业亟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物流与企业利润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科学的制定企业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例如实施企业联盟发展战略,通过联合、合资、合作、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资金重组、联合供应,共赢互利的发展模式,从而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
4.2 强化品牌意识,培养核心竞争力
泉州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者,要创立和培育品牌意识,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实行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经营模式,不断细分市场和拓展业务范围,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或者找准市场切入口,围绕主营业务,采取集中化的经营模式,创新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其对特定目标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企业信誉,降低成本,争夺市场份额。
4.3 创新管理模式,重视人才战略
泉州中小物流企业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重操作轻管理、重市场促销而忽视物流管理的观念,明确管理思路,完善规章和管理制度,建立现代物流物流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高效运作,增加效益。同时改变用人观念,把人才作为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把创造企业利润和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价值融合起来。
4.4 提升物流技术装备,加强物流信息建设
泉州中小物流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现代物流设备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如发展专用运输车辆、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并通过建设和推广互联网和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物流配送过程的管理和决策,以及建立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对流。
4.5 发挥政府职能,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政府应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如在土地政策上给予优惠。其次,可以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第二,尽快建立物流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增强市场监督和预测职能,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有序发展。第三,提高公共平台建设投入,如交通运输体系(车站、港口、机场、线路网)、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科研机构等。第四,制定优惠政策,适当放开限制,吸引人才,并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设才人才培训基地,培育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专业化人才。
5 结束语
随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不断发展,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必将是泉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而作为泉州物流市场主力军的中小企业物流,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从根源出发,深入剖析其在体制、结构、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人才战略等内部因素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效能,共同努力,为泉州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安宁.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3]李瑞彩,陆艳飞,郝国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
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瓶颈与对策 篇7
一、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 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 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因此,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战略的理念, 强调了系统的观念, 要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充分体现绿色形象, 是一种物流管理的趋势。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扬州发展绿色物流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绿色物流将为扬州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近几年, 扬州市经济持续增长, 主要体现在扬州的几大支柱产业上:汽车、船舶、电线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和玩具等方面。再加上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光电设备, 这三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的兴起。物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物流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严峻问题, 如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和环境容量超过极限等。这表明扬州的经济仍未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 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 也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 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循环系统。
2. 绿色物流是实施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
扬州市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第四届中国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的主题是: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及途径。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物流将更加受到青睐。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 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在此背景下, 制造业物流的共同配送、整合运输、专业第三方物流运作等模式将日益重视, 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等得到加快发展。作为资源节约化利用的有效方式, 物流外包也将得到加快发展。
3. 绿色物流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1) 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据分析, 产品从投产到出售, 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 几乎90%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中。绿色物流一方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 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系统。显而易见, 绿色物流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能极大地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 (2) 绿色物流也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或者核心专长, 是企
●闫秀峰田跃袁亮
业拥有的能为客户带来特殊效用并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服务产品的竞争, 实质上是能力的竞争, 即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美誉度能力的竞争。在目前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发展绿色物流不仅仅是一个新的领域, 更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3) 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目前, 我国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 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 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 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 要尽快提高认识, 更新思想, 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 谁就能赢得顾客, 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4. 绿色物流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 全力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营造生态良好、环境宜人、优居乐居、平安法治的生产生活环境, 让广大市民安居乐业。物流是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中介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是物流实现了消费者在最小购物成本和购物时间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物质需求, 但是物流活动所涉及的一系列环节, 如运输、加工、包装和储存等由于处理不当会给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 从而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
二、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瓶颈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 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扬州市领导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绿色物流, 但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等方面均存在着不足, 严重制约了扬州市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观念陈旧。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领导和政府的认可, 对于绿色物流扬州市的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也已经发生转变, 绿色物流的思想已经确立。扬州从积极发展低碳产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保护涵养生态、鼓励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 探索寻求契合扬州城市特色的绿色路径, 发展低碳经济。但是, 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 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 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 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 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 要尽快提高认识, 更新思想, 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 发展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不配套。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 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 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 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 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 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 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 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扬州市尽管制定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鼓励国内外企业、个人投资于物流业,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对于发展绿色物流有关优惠政策还没有出。
3. 物流技术落后, 运输效率低, 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物流装备水平较低,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 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扬州市内目前还没有航空运输, 因此对外运输以公路为主, 水路和铁路为辅。公路运输货运车辆其实载率都很低, 运输货车的效率低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落后, 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 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总之, 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 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 绿色物流就更无从谈起。
4.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管理水平低, 物流造成的污染严重。
近年来, 扬州市的物流业发展思路已逐步理清, 中长期规划基本敲定, 扶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物流业市场渐显活跃, 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成长, 物流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正在开启。但是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管理水平低, 物流造成的污染严重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运输是物流活动中主要、最基本的活动, 也是物流作业造成污染的主要方面。仓储过程、流通加工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在扬州也有明显存在现象。包装过程中非绿色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扬州市的杭集镇, 是一次性旅游用品的生产基地。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的生产及包装, 带来了严重的材料浪费和污染。
国际社会认为, 在21世纪中, 有必要通过改善物流管理、采用环保型物流技术等途径, 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物流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过低, 物流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结构不合理, 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物流企业中管理者素质较低, 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7.5%, 大大低于其他行业;企业内部管理粗放, 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应用, 不少管理者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
三、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大力推行绿色物流的理念。
绿色经济要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基本国策, 开展全社会的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教育, 为实施绿色物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企业经营者要改变“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观念, 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企业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 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在物流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 消费者也应关注绿色物流理念。对于消费者来说, 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绿色物流管理, 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2. 政府制定相关绿色物流的政策和法规。
政府要做发展绿色物流基础条件的创造者, 也要成为运行秩序的维持着。因此, 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 在绿色浪潮兴起之初, 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 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在我国, 关于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 企业目光只是盯着常规物流这一块,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驱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为此, 政府要从建设低碳经济的理念出发, 加快绿色物流相关政策和法规, 推进绿色物流标准化建设, 将企业绿色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 提高物流业绿色水平和接轨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3. 企业应加强绿色物流管理。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能为社会范围的环境管理和生态管理提供解决途径, 包括废气物问题、污染问题、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问题等。企业要加强对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仓储过程的绿色管理, 加大对各个过程造成环境污染的监控。绿色运输是绿色物流的首要内容, 发展第三方物流, 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 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开展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采取多式联合运输方式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 扬州市市域内部河流纵横, 既有沿长江和沿大运河的航道, 又有通往乡镇的水运体系, 整个水运交通网络体系比较发达。扬州市长江沿线由三个港口:扬州港、仪征港和江都港。内河港口码头数量较多, 沿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有高邮港、宝应港。扬州应大力提倡低碳水运理念, 发展“智能水运”, 走高效环保、技术创新的“低碳”之路。加强包装过程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简化的、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流通过程中实施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在流通加工过程中, 一要专业化集中加工, 二要加工废料集中处理。
4. 提高企业物流技术水平。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 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 物流政策的制定和遵循, 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首先, 企业要加强物流的信息技术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网络技术的发展, 通过电子商务, 使物流渠道由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扁平型”, 有效地缩短了采购周期, 节约了大量流通成本。因此, 发展绿色物流, 需要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加强EDI、GP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其次, 企业要注重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绿色包装技术的应用。提高全方位技术水平来发展绿色物流。
5.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有利于企业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 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 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扬州发展物流业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扬州市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 发展绿色物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和分析了扬州发展绿色物流的瓶颈, 并根据扬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在发展绿色物流观念、政策和法规、绿色物流管理、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出如何促进扬州绿色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物流,低碳经济,瓶颈,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晖.对物流企业实现绿色物流的思考与对策[J].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7 (2)
[2].周宁武.绿色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科技信息, 2007 (3)
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 篇8
关键词:低碳物流,低碳技术,绿色物流
在全球各国提倡环保以及综合性世界环境会议召开的背景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的主要标志是“节能、降耗、可持续”,低碳物流即是指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强调每个环节的环境保护性,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实现低碳化和高效化。低碳物流相比传统物流,更关注主体经济目标,同时也侧重于资源优化、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和总投入持续增长,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物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规模的发展速度,小规模、分散发展、恶性竞争、低水平管理、技术落后等依然存在,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没有明显改变。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提倡低碳经济,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国内外对物流业中引入低碳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但是低碳物流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 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物流(Low-carbon Logistics)在学术界也被称为“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实现资源优化、效率提高和稳定发展,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要求在物流配送的各阶段均能进行低碳节能,例如在收货、包装、运输、仓管、装卸过程中保持高效率、节能化管理[1]。低碳物流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也离不开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新技术运用到物流业的运行中,或者开发新能源,或者提高交通工具的运载效率,实现信息共享,科学规划,最大程度的降低耗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多赢发展局面。低碳物流并非企业自身就能实现,而是需要政府引导,宏观调控,全社会监督,企业自觉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低碳物流构成体系如图1所示。
2 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瓶颈
2.1 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较薄弱
2.1.1 我国环境污染成本分析
运用成果参照法对披露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由于环境损害而造成的成本浪费很严重,如表1所示,空气污染占据总污染成本的比重非常大,不但恶化了人类生活环境,增加了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成本,同时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推进[2]。
2.1.2 我国的绿色GDP现状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飞速发展,GDP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我国持续了40多年,外延式扩张使得环境破坏成为经济发展的垫脚石。据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统计,1992年,我国GDP中有近5%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1995年我国GDP中有4%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国在当年环境成本大约为2199亿元。2004年,我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成本占3.05%,总值为5118亿元,2014年,我国环境直接成本占GDP比重为5%,预计到2020年,我国GDP中会有2%~11%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因此,实现绿色的GDP增长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3]。
2.2 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很高
一直以来,我国的物流总费用明显高于国外发达国家,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也高于发达国家,即便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
2014年,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6%,美国占比为8.5%,远低于我国物流成本。印度和巴西均为发展中国家,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分别为13%和11.6%,明显低于中国。2014年,中国全社会物流费用10.6万亿元,在国家大力提倡低碳物流的大背景下,与2013年相比增长7%。这一增速没有降低。详细分析内部结构发现,我国物流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为运输费用,在2014年占物流总费用的52.8%,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34.9%,管理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12.3%,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运输费用依然是低碳物流发展的关键。
2.3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依然过高
交通运输中的高能源消耗是环境中含碳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权威数据显示,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相当高,全社会每年物流业中的碳排放量为2800兆吨,在所有行业中物流业碳排放量排名第五,占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13%,占人类所有活动中碳排放量的5.5%,这一比例非常大,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过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4]。
2.3.1 长途运输的效率低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也是成本最大的环节,占总物流费用的50%以上。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运输业在我国石油消耗中排第二,占比为35%左右,企业的货物运输、产品运输、客运等占相当大一部分[5]。长途运输中,能源利用率比较低,就单辆汽车的能源消耗来说,中国每年为2.3吨,美国为1.8吨,欧盟为1.5吨,日本为1.1吨。另外,在长途运输中,运输工具的利用效率较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空载率较高,重复运输、无效运输等现象严重。研究分析表明:相同重量和里数的物流运输中,公路运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强度是铁路运输的10倍之多,同时运输成本也比铁路运输多10倍,更远高于水路运输,但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物流配送方式仍采用了公路运输,并且依赖指数每年都在增加。
2.3.2 城市运输能耗大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交通工具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尤其是消耗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城市消费群体的逐渐增加,城市物流配送数量也开始增多,但大都是以小规模的物流配送为主,许多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备,降低了配送效率,加之城市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加剧了城市拥堵现象。就我国现有的物流车辆而言,在货物装配、货物运输方面由于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导致物流成本上升,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发展。
3 我国低碳物流发展问题的根源
3.1 宏观方面的原因分析
3.1.1 低碳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低碳经济是我国近年来提出来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就我国而言,初期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我国长期采取粗放式经济模式,对于低碳经济如何发展,我国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由于低碳经济发展较晚,在我国并没有进行大范围推广,导致我国民众对于低碳经济不甚了解。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处于空白,没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各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严重滞后,许多法律法规陈旧,无法与当今经济发展相匹配,导致低碳经济仍停留在表面上[6]。
3.1.2 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导致商品需要长距离、大规模运输
决定物流成本的最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我国处于重化工阶段,与美国相比,我们一二三产业比重中一二产业占比较大,有形的产品运输量大[7]。
由此可见,我国一二产业综合约占50%,与美国相比,依然比较高。制造业产品与服务产品相比,在物流成本方面最大的区别在于单位运输的体积和单位运输成本都比较大,同时,附加值却相对较低。同时,我国的产业并没有以产业园区的方式存在,分布相对散乱,各地区的发展虽然利用了当地的优势,但是仅利用了部分优势,像能源的分布优势并没有进行充分利用,导致许多企业的能源需要通过物流的长途运输,在额外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从我国工业产品的内部结构来看,低附加值的基础性工业产品又占据绝大部分,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却较少,比如,我国主要使用的物资以粗钢、煤炭、基础性设备等为主,这些产品运输最主要的特点是重量大、体积大,运输过程中耗能大。
3.1.3 运输结构不合理和协同性不够
通过与国外对比分析,以货车为例,美国日均行驶路程在1000公里,而我国仅有300公里,主要原因是我国货运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货源,而且经常产生空载现象,导致我国的货运效率低下。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建设,全国铁路网覆盖率越来越高,但是我国依旧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公路运输相比铁路、水路运输费用都要高许多,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对于公路运输的依赖性过高。以重庆为例,虽然属于内陆地区,但是距离长江较近,完全可以利用水运优势进行运输,但重庆的公路运输在总运输中占比高达86%,水运和铁运分别占到11.7%和2.3%,没有充分运用水路这一优势资源。另外,我国的公路、铁路、水路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输网,存在衔接不畅等问题,无疑降低了运输效率。就全球而言,海铁联运的占比约20%,美国相对较高,达到40%,但是我国仅在2%,港口货运主要是公路运输,远远达不到全球标准。
3.2 微观方面的原因分析
3.2.1 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物流业由于规模较小,物流企业的管理相对较差,许多企业存在诸多管理漏洞。据统计,我国现有722万家物流企业,共有1112万辆载重汽车,许多经营规模较小的个体物流企业公路运输占到40%。物流信息化方面,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仅仅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记账、出入库等基本的应用,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优势,对于货物的运输配送路线选择、库存优化等方面依旧采用原始的处理方式,导致经常出现货物无法及时运出,空载率较高的现象。以上海为例,虽然物流业发展较快,但通过对2013年的数据统计发现,运输空载率高达37%,不及欧美的三分之一。以此可以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物流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2.2 物流企业竞争激烈形成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8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不科学,服务同质化明显,因此,竞争较为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得物流企业低价格服务,低价格带来低收益,导致企业不愿去加强技术的改进与信息化的提高,低收益粗放经营的物流企业无能力在技术与信息化管理方面投资,也就形成了低收益与竞争力低的恶性循环。
4 相关对策建议
4.1 宏观建议
4.1.1 完善低碳物流的政策环境
我国最早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后又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规划》,提出多项环保标准并加大了对超载车辆的治理,但是政府部门的法规建设方面忽视了在宏观和源头方面对低碳物流的引导。
首先,政府作为物流发展的领头羊,要让物流企业充分认识到低碳物流发展的优势,要在政策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支撑,让物流企业主动走低碳物流之路,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引导企业形成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物流体系,改变现有的粗放式发展现状。第一,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强化低碳物流发展,为物流企业的改革提供保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以鼓励和处罚并用的方式减少物流运输污染物排放;第二,对物流运输设备进行升级,采用低碳环保的物流运输设备,加强海陆空运输网络建设,对不同的货物采取不同的物流运输方式,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第三,加强物流运输管理,制定标准化模式,保证物流运输各环节都能够有效开展,不仅提高环节效率,还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8]。
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加强物流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定合理的评定方法,减少物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通过制定排放标准,可以对物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控制,企业要自觉改善各环节的运输流程,加强与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合作,从而实现货物运输的有效性。另外,就消费者而言,通过标准的制定,可以让消费者能够主动接受限制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对于提高大众的低碳发展意识提供有效的支撑,从而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
4.1.2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布局
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最根本对策,具体来说,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调整三产业比重,降低低附加值工业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同时积极推动高科技产品的投资和生产,加快新产业的替代作用,加强信息业、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二,加快产业链整合。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调整产业布局的最好时机,我国政府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实现绿色开采,绿色生产,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延长地区产业链条。
4.1.3 由政府主导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物流节点衔接
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实现海陆空运输的有效衔接,保证物流业各流程、各运输设施能够充分运用,实现运输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物流的低碳发展。第一,加强物流管理更新,让物流业更加市场化,减少政府干预,加大物流业自由发展力度,促进城乡物流联合,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提升物流效率;第二,加强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互通性,通过完善中转站,减少物流空载率;第三,加强港口附近铁路建设,实现货物出港即转铁路运输,减少中间运输环节,降低运输成本;第四,改进设备功能,缩减耗费时间,提升物流效益;第五,加强各大运输方式的联合,构建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实现物流运输效益最大化[9]。
4.1.4 注重低碳技术研发,建立低碳物流技术体系
发展低碳物流,技术创新与突破是关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制定低碳物流发展规划,制定低碳物流能耗标准;其次,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中心,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低碳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吸收、集成和创新低碳物流技术,在低碳物流仓储、流通加工、冷库等环节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最后,建立完善的低碳物流技术体系,支持全社会低碳物流发展,注重物流各个环节的节能减排,包括新清洁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物流可持续发展体系等各环节。
4.2 微观对策
互联网的诞生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凭借互联网这一优势,实现互联网物流,完善互联网物流产业,加强物流需求信息管理。
4.2.1 加快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
加快物流企业整合优化,对于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管理较差的物流公司进行重组合并,让物流业更加规范,更加具有产业特性,从而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特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收购、合资、战略联盟、托管、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同类企业,进行业务单位的选择性交换,另外,物流企业也可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上游企业可以获得可靠的客户源,下游企业也可以获得长期高效的服务。
4.2.2 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充分运用网络力量,实现物流业的网络化运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互通,充分调动社会运输工具,优化货物配送路线,通过提高运输装备来提高物流的运输效率。另外,通过更新运输工具,也可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低碳物流的目的。
4.2.3 加强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10]
物流业加强与制造业的合作,使之能够做到与制造业经济的共同发展,能够为制造业在原材料购入和产品销售环节降低成本,也能为制造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持与商贸企业的联系,促进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多元化、综合化建设,实现物流企业高效发展。做好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有效合作,充分运用互联网消费方式,提高货物运输量。另外,可以通过与邮政企业的合作,把物流业务扩展到农村,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建设。
5 结束语
虽然物流业近些年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越是经济效益高的时期,对环境的破坏越大,人们也最容易忘记环境效益。低碳物流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破除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完善低碳物流发展的行业政策和标准,另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企业方面要加快技术的运用与加强信息的共享与合作,努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人力资源和行业竞争力。总之,实现低碳物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
参考文献
[1]李一凡,李娜.低碳物流的几点思考[J].物流科技,2011(1):51-53.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1tz/t20120113_456506.htm,2011-10-29.
[3]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共和国201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30221_402874525.htm,2013-02-22.
[4]王丽萍,王兵兵.节能减排背景下河南省物流企业碳排放特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4):452-454.
[5]李创,昝东亮.基于LMDI分解法的我国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5):518-521.
[6]相震.杭州低碳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9):160-161.
[7]朱海英,彭勇,王晓峰.谈物流配送中的节能减排环节[J].交通标准化,2010(19):146-149.
[8]钟新周.发展低碳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1):51-52.
[9]李创,昝东亮.我国物流运输业碳排放测量及分解模型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10):1197-1199.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9
关键词:港口物流,物流产业集群,瓶颈,对策
物流行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在社会发展及百姓日常生活中,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港口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然成为推动沿海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大小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越大, 越能拉动腹地经济的增长。面对“互联网+”的发展环境, 港口城市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港口产业集群, 对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率先提出了这一概念, 之后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 对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不同的表述, 有的学者将产业集群称之为新产业区、新产业空间等。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是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新兴起的概念, 它是指一系列从事港口相关服务的相互独立企业, 采用几乎相同的竞争战略, 聚集在同一港口区域, 以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的联合竞争优势, 具有产业覆盖面广、发展潜力巨大的特征。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港口物流业依托于港口, 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这些与港口装卸有着密切关系的业务相继在港口周围开展起来, 为了对抗集群外部的竞争, 港口物流企业走向了联合发展, 实现了技术互补和信息共享, 从而提高了物流效率;其次有利于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集群内的企业地理位置接近, 在业务上联系紧密, 这就使得某一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革新, 并取得成就, 集群内的企业就会快速获取该企业技术和管理革新的内容, 随之进行学习和效仿, 将这转化为生产效率, 从而实现企业的升级和更新;最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由于空间上的物流企业大规模集中, 使得集群内的资源和信息实现了共通共享, 使产业集群物流服务表现出多层次、多元化、集中化的特性, 满足了用户对于物流服务不同档次的需求, 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
2 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总体状况分析
2.1 某港口发展状况分析
某港口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 现有港池5个, 生产性泊位28个, 主营业务为水泥、油品、焦炭运输, 拥有的5万吨级液化泊位1个, 2万吨级成品油泊位2个, 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2个, 专用焦炭堆存场地25万平方米, 可靠泊4万吨级船舶的专业化散装水泥泊位2个。近年来该港的货物吞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年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 2012年完成吞吐量2.84亿吨, 2015年全年的吞吐量为3.61亿吨, 同比增长2.2%, 该港明确提出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 力争完成全年货物吞吐量6亿吨, 其中集装箱280万标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港口建设, 最大限度挖掘该港口的发展潜力, 提升该港的整体实力。
2.2 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瓶颈
2.2.1 基础设施不健全
物流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运输、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没有基础设施, 物流活动就不可能实现空间和时间的价值, 就不能实现点对点的移动。对于港口物流产业来说, 航道就是港口的生命线, 航道建设是港口建设的根本, 航道的等级高低决定了码头等级的高低, 从而决定了港口开发建设的规模。当前市场上运输矿石、原油等大宗货物的轮船大多数都是20万吨级, 而该港口的万吨泊位数量明显不足, 不能满足装卸作业的需要, 部分远洋货物只能改成小船分批运输, 造成货物综合物流成本增加。
2.2.2 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较低
现代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展还不成熟。该港口的物流服务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规模和实力较小, 优势企业特别是大品牌物流企业偏少。多数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 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 水运和空运在商业物流中所占比例极小。
2.2.3 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港口物流的信息化是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港口已有的信息平台大多是由物流企业自主投资构建的, 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 诸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流采购管理及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的普及率较低, 只有少数的企业将这些物流管理软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货代企业与海关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接口, 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 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2.2.4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实践证明, 物流工作人员的物流知识与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 高素质的物流工作人员有着扎实的物流知识、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从而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而素质不高的物流工作人员由于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欠缺, 无法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从而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客源, 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物流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对落后, 尽管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和课程, 但教学观念滞后, 侧重于传授物流理论知识, 而对物流实践操作课程重视度不够, 导致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无法满足物流企业的需求。同时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培训员工的概念, 导致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无法正确使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目前我国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知识和人才的缺乏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3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建议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针对该地区的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政府要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 借鉴其他地区的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经验, 编制科学合理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设立海洋港口发展产业基金, 布局物流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促进物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供应链集成和产业融合, 大力发展物流金融, 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着力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实施精细化管理, 协调解决港口物流企业敏感性需要, 加快重点公路项目建设, 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同时, 推动民航、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方式有效衔接, 组织实施多式联运, 着力构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建立物流产业集群的网络体系。紧紧围绕降成本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物流龙头企业, 积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加快整合, 全面推进智慧物流发展, 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 完善末端配送体系, 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
3.2 整合资源, 实现港口与腹地经济相结合
坚持“区港联动”, 完善地区规划。集装箱业务是衡量港口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此要开通国内外贸班轮航线, 完善运输网络, 发展集装箱业务, 培育壮大集装箱运输市场, 建设集装箱区域性枢纽港。进一步加大港口开发建设, 规划建设重点港口项目, 加快深水航道工程建设, 全面提升港口能级, 完善港口规划体系, 提升港口吞吐、集疏运、物流集聚、服务、揽货、大通关等6大能力, 积极发展配送、保税物流等业务, 提高附加值, 增强竞争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开发该地区公共码头及配套集装箱服务区、保税仓储物流项目, 加快港口物流中心工程建设, 发挥港口比较优势, 通过海铁联运, 拓展腹地经济辐射面, 通过与内陆口岸及枢纽城市共建内陆港、物流产业园, 不断拓展综合性服务产业链, 打通海铁联运的关节点, 实现双向互通, 与大中型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努力实现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扩大物流合作范围、丰富物流服务内容、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从而为企业经营发展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出贡献。
3.3 构建规范的物流信息体系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 物流产业也迎来了信息化变革高潮, 信息化能够使物流网络节点间无缝对接, 提高政府的监管水平, 提高货物通关和物流处理效率, 为此要构建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平台建设当中,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集中仓储基地和流通追溯体系, 以提升行业组织化、现代化、规模化程度。打造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为物流企业提供全流程的物流管理及货运导航业务解决方案, 将诸如货船信息、货物位置、运输路线、客户来源等问题进行资源整合, 通过软件、硬件、系统平台的一体化连接来切实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在物流管理和货运途中的现实问题, 实现物流通路的优化。全面释放平台作用, 促进全区跨境电商贸易、与进出口贸易紧密相关的生产加工产业等, 迅速发展壮大, 实现高水平双向开放。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技术, 鼓励企业采用一体化的物流综合管理系统。
3.4 提高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 在电子商务及产业机构升级的推动下, 物流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急迫, 需要在人力结构上进行调整, 为此, 港口企业可和高校联合办学, 共同构建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在高校内建设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实训室, 进一步发挥学院和企业的优势, 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和平台,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校企合作中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 建立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和造就适应港口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 推动该区域的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物流企业要大胆起用新人, 聘任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组建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4 结语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是港口和物流产业结合的必然趋势,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体现着港口城市的经济综合状况, 为此, 政府部门及港口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的状况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 对港口物流产业集群进行宏观调控, 以提升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然, 荆莉娜.辽宁港口及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 2012 (08) .
[2]李上康.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现代化的发展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2 (03) .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 篇10
关键词:冷链物流,瓶颈分析,破颈探讨
冷链物流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重要内容,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相对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主, 以生产流通为连接。以保证冷链物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此过程中, 将人工制冷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其中, 做好低温加工、运送以及储存工作。所以说, 在冷链物流进行的过程中, 应该将相关的环节进行紧密地结合, 无论是在设备管理还是规模上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 促进冷藏链的高效进行。
1 冷链物流的特征和原则
1.1 冷链物流特征
第一, 物流对象的特殊性。对于有冷链物流来说, 其和其他的物流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特殊性相对比较突出。物流链中包含的内容也相对比较复杂, 除了初级农产品之外还有加工食品, 不仅如此还有特殊的商品在其中, 包括例如药品等等。可见, 物流的对象比较特别, 但是和人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 几乎包含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 运作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属于容易腐烂或者是变质的现象, 在冷链物流运作的过程中, 应该以低温环境为主。同时对于物流对象的采集以及预冷、加工以及运输等环节来看。物流的供应链也比较复杂。所以说, 从整体上看, 冷链物流的运作能力就应该相对较高, 而且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 作业点的协调性。作为专业程度相对较高的物流来说, 冷链物流作业所涉及到的领域范围比较广, 而且基础作业对于相关的硬件和配套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从物流的节点上看, 其协调性比较突出。另外, 还应该保证冷链物流对象的自身重量。
1.2 冷链物流遵循的原则
冷链物流商品重量和相关的温度、时间以及运输的条件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究竟是人们常说“3T”原则。另外, 不同的品种以及不同的物品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也不同, 所以说, 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来说, 冷链物流中的商品需要对产地以及加工信息等因素进行明确, 所以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走来进行冷链物流的运作。无论是从物品的采集、加工、贮藏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上看, 都应该遵守相应的原则。
2 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分析
2.1 冷链物流意识淡薄
从现如今市场环境中可以看出, 虽然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水平都在明显上升, 但是商品的价格还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 对于消费者而言, 对冷链物流的认识程度还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对于企业而言, 成分费用是必须要考虑到其中的重要内容。另外, 对于冷链物流运作中的各个环节中可以看出, 做好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是相对比较重要的, 另外, 还应该促进冷链物流的高效发展。但是, 现如今人们的意识还相对比较淡薄, 所以说应该从这一方面入手, 对瓶颈问题进行分析。
2.2 支撑保证体系缺位
从保证体系上看, 冷链物流在运作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进行高效改善。尤其是在制度方面, 在对冷链物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 国内外的冷链物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且, 我国在相关体系的建立中可以看出, 物流的保障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也达不到标准, 所以, 还应该进行高效改进和完善。
2.3 硬件设施先天不足
冷链物流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对物流的运作中要时刻保持着低温的环境。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技术水平以及所花费的相关成本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 在冷链物流的设计、冷库的相关规模和配套的设备的使用上都体现出明显的缺陷作用。
2.4 配套技术亟待提升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在我国冷链物流专用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制冷工艺发展滞后, 冷链运输车辆和温湿度控制设施缺乏规范, 预冷技术、速冻技术与冷库自动化技术参差不齐。同时, 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在冷链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水平较低,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未得到广泛应用。
3 冷链物流发展破颈探讨
3.1 培育冷链物流意识
冷链物流的价值实现取决于消费市场, 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知是冷链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者, 而企业是冷链物流价值的实现者, 企业的冷链意识培育有助于加强冷链物流规范运作的实现。所以, 政府可以加大冷链物流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 提高消费者与企业对冷链物流理念的认同, 提升冷链企业员工的冷链意识和重视程度, 从而营造良好的冷链物流认知环境, 为冷链物流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2 构建冷链物流支撑保障体系
首先, 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相关法律制度, 从政策上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其次, 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通力合作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建立冷链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形成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最后, 与国际物流接轨建立冷链物流标准, 需着力制定冷链系统标准、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以及冷链物流操作标准, 以实现连续运作、彼此衔接的动态的冷链物流系统。
3.3 发展冷链物流硬件基础设施
一方面, 国家在逐步新建现代化冷藏库和冷链物流中心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技术改造升级、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参与建设等方式壮大基础设施。另一方面, 在充分掌握我国现有冷链物流现状的前提下, 加快研发与配备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设备, 提升我国冷链运输设备整体水平。
3.4 提升冷链物流技术水平
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是促进冷链物流高效运作的保障, 提升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可以为冷链物流升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集成物联网、通讯、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构建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平台, 充分运用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数据记录跟踪技术等新型手段对冷链产品进行实时监督与动态监控, 实现冷链物流作业与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
4 结论
国家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冷链物流专业, 教授专业的化学、物理、电学等专业性强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加强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冷链物流的高效发展。同时, 鼓励科研院所、物流企业等主体开展冷链物流科技创新, 大力探索与发展冷链物流技术, 从整体上提升冷链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1, 25 (1) :24-28.
[2]梁飞.我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物流科技, 2012 (5) :17-19.
[3]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管理观察, 2013 (14) :36-38.
[4]张松.我国冷链物流现状问题分析[J].管理观察, 2013 (18) :58-60.
【物流企业发展瓶颈】推荐阅读:
物流企业发展10-28
铁路物流发展的瓶颈与对策06-27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07-04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07-25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物流瓶颈五大挑战09-23
企业物流人才发展战略06-26
企业发展瓶颈09-25
物流特点及瓶颈分析10-08
破解国际物流之瓶颈11-13
物流仓储企业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