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物流企业(精选12篇)
小型物流企业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也带动了化工物流业的繁荣。根据化工物流本身的特殊性, 如何抓住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化工物流产业, 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小型化工企业, 在相对较高的经营成本下, 其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受到威胁, 但在化工物流领域却潜力巨大。因此, 科学合理的理顺化工物流各环节的关系, 强化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多种物流管理模式, 降低化工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 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小型化工企业物流业现状[1]
化工物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成品一般量较大, 且常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因此, 化工物流在生产、仓储、运输过程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现状具体如下:
(1) 化工企业管理者重生产、轻物流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物流模式的建立, 管理机构的设立, 流程的设置, 规章制度的要求等方面研究不细, 要求不严。
(2) 物流作业方式原始。很多小型化工企业物流过程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 物流过程中的车况和装卸设备差, 不符合危化品运输要求, 使运输效率和作业质量较低。
(3) 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 数据没有实现共享, 物流数据存在更新慢、不完整、不准确的缺点, 常常无法实现有效的库位管理, 从而使管理者不能准确掌握物料在仓库中的分布状态等重要信息;
(4) 外包业务隐患大。为控制物流成本, 中小化工企业往往选择资质不全、抗风险能力差、缺乏诚信度的小物流企业甚至个体运输户完成外包作业。这些不正规的外包物流作业半径小, 提供的专业服务内容少, 卫生状况堪忧, 安全隐患严重。在物流作业过程中, 诸如液体泄露、粉尘污染、堆放杂乱、空间拥堵等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
(5) 生产物流链布局不合理。小型化工企业小批量多次采购比例高, 自然成本就高。如果生产物流链的布局不合理, 就易于造成能源的浪费。
三、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
1. 物流第三方外包服务模式[2,3]
小型化工企业外包物流服务选择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预选阶段, 即了解外包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需求、期望的绩效水平、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及其公司背景、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从众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选出能较好匹配企业要求的几家候选公司, 进入第二阶段的模型精选。第二阶段中对物流服务供应商做深入分析, 要求其具备安全程度高、服务价格有竞争力、固定资产投入多、服务个性化程度高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点。
小型化工企业选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流程可分为3步:
第一步:供应商资质审核。首先由采购人员进行供应商能力审核, 包括营业执照, 固定资产规模, 服务表现, 增值服务提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然后由安全部门负责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安全审核, 包括各类安全资质, 安全管理流程, 实施经验和紧急事故处理能力等;原则上, 上述2项审核内容为基础考核目标。
第二步:完成供应商的选择。采用招投标方式, 采购人员通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 确定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形式和要求, 业务量预估和其它招投标必要信息;随后制作物流需求建议书, 计划招投标实施时间表, 并报管理层批复;然后设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并完成实际评估。根据评价指标的评估结果, 运用恰当有效的选择方法, 完成供应商的最后选择, 并与被选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签署相关的物流服务合同。
第三步:物流服务合同实施和绩效管理, 具体包括: (1) 双方协商制定出操作标准流程 (SOP) 和绩效考评系统 (KPI) ; (2) 物流供应商准备人力物力, 并积极参与化工企业安排的各项操作前培训; (3) 双方定期对服务绩效考评进行回顾和总结; (4) 投诉或处罚事宜处理等。
2.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集群发展模式[4]
小型化工企业一般存在数量多、物流整体发展层次偏低的特点, 基本没有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工物流模式。因此, 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则是提高小型化工企业物流水平的良好途径。目前, 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传统经营思想, 化工企业物流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物流集群化发展基础弱, 使产业集群区域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少, 配套的物流业务内容简单, 专业化工物流人才匮乏。
3.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园区运营模式[5]
小型化工企业物流园区的出现是化工产业规模化, 集群化发展的产物。化工物流园区为化工产业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 具有监管部门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 有多种物流运营模式可供选择。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将使小型化工企业在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营, 并且产生更大的集体经济效益。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主要考虑以下3方面的因素。
第一, 安全管理。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化工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营时, 通过建立规范详细、符合专业特点的操作规程, 使得管理更有针对性。
第二, 设备设施布局。对于化工物流园区集中式布局模式, 可集中设置危险货物装卸、仓储作业区, 使得危险源相对集中, 便于进行安全管理, 统一购置安全检测、报警、消防、救援等设备, 体现规模化布局优势。
第三, 从业人员素质。物流企业负责化工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营时, 配备有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 由专业人员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储存作业, 可有效地控制作业过程、规范人员操作。
4. 小型化工企业绿色物流模式[6]
在小型化工企业物流过程中, 常常出现非绿色的物流操作模式, 特别是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的非绿色现象比较严重。在运输物流方面, 大部分小型化工企业只注重工厂区域的安全、环保, 一定程度放任了危险品运输无证经营、无证运输、超载超限。此外, 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现代物流技术在化工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应用还很有限。在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 仍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为主。
小型化工企业应该构建绿色的物流模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它是保证安全运输的关键所在;第二, 合理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第三, 把好运输车辆关卡。企业要严把关, 保证运输车辆有较好的技术状况;第四, 建立事故施救信息网络和应急预案;企业应把化学危险品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 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 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 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 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小型化工企业生产物流绿色化措施: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要不断完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 加强领导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环境管理标准及规定。首先, 企业应该建立环境现场管理、三废治理生产过程污染物控制、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检查考核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及规定。还要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使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同国际标准接轨。其次, 要优化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工艺技术、工艺操作以及安全操作三大规程, 使操作规范化, 生产现场达到消除跑、冒、滴、漏的要求, 避免物料、能源资源的流失和造成污染。总之, 企业必须优化其管理体系, 保证与清洁生产的一致性以及保证清洁生产的持续推进。
四、物流模式评价
小型化工企业在构建物流模式的基础上, 同时应该制定出科学的物流评价体系。物流评价体系一般包括物流要素诊断及物流流程诊断两方面。首先, 从物流环节本身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两个方面, 对企业物流运作的现状进行诊断。其次, 应用物流系统理论, 针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各个物流环节进行诊断。
五、结束语
小型化工企业通过对其物流模式的改进, 将使其在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小型化工企业选择构建怎样的物流模式, 也应该因地制宜, 依托其本身环境的有利条件, 实现合理物流模式的构建。
摘要:我国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的水平还非常落后, 根据小型化工企业自身的特点, 完善其物流体系, 是提高小型化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利途径。本文探讨了几种适合于小型化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操作模式, 并指出其物流模式评价的要点, 借此希望对小型化工企业在构建企业物流模式时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物流管理,化工企业,物流模式,物流评价
参考文献
[1]赵洋.中小化工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24) :67.
[2]曹俊峰.M化工企业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案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董迎新, 王云青.化工企业第三方物流外包探讨[J].现代营销, 2011, (5) :148.
[4]刘长军.湖南化工物流集群化发展策略分析[J].物流科技, 2011, 34 (7) :8-10.
[5]蔡运磊.化工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及运营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2.
[6]徐助胜.浅谈化工企业物流绿色化之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07, (18) :102-103.
小型物流企业 篇2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薪酬体制存在的问题——以A公司为例
大纲: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一)薪酬制度不健全
(二)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三)职业发展通道缺乏,结果导致升薪通道单一
(四)薪酬没有“动”起来,薪酬和绩效表现关联性不强
三、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族式物流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
(二)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三)绩效考核的缺失
四、对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二)实施分类分级的薪酬管理
(三)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四)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点
(五)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五、案例研究
(一)A公司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二)A公司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三)A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
(四)A公司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案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1] 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
心.2007.(11).[2] 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3] 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 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5] 藤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0(4).[6] 倪卫华.中国民营企业薪酬决策研究[D].同济大学学位论文,2008(3)
[7] 李福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6).[8] 钟丽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误区及对策[J].山东经济,2007(1).[9] 董伦峰.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8(12)
[10] 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 王璞.新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2] 刘佩莉,高峰,高红玉.国企民营化后的薪酬制度改革发展[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3(2)
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制度;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中小型企业起步晚发展慢,现代化水平整体低于世界,管理较为松散难成规范化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企业发展迅速,但各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整体低于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乱、散、小等不良状况,这对企业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在现代企业竞争体系中,创新型物流管理服务已经成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水平的局限性在物流管理方面较为落后,这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水平,在管理方面难成体系化与规范化,这对企业管理效能的发挥起到了消极影响。
2.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受企业规模和发展限制,对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低于大型企业,这直接导致企业专业人才的缺失。西方企业格外重视专业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人才放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我国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这直接导致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经营和管理知识,在物流业务运行过程中,监管和控制难以达到最优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整个国际市场信息化趋势显著增强,企业专门性物流人才凭借强大的专业素养利用现代工具进行企业物流业务运行,为企业争取最大效益。然而,中小企业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发展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这直接导致中小型企业综合竞争力远远落后。
3.物流管理缺乏科学化,管理效率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小型企业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管理制度没有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具体体现在物流供应链断层、物流成本控制缺失、物流考核制度不健全等。企业物流有着精密的流程,任何环节的缺陷都会对整个物流链造成消极影响,中小企业难以对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物流管理,对物流链的控制难以达到最优水平,企业效益也难以实现最大化。中小型企业对物流全局缺乏整体控制,物流各个结点出现不和谐因素,管理较为松散,进而难以实现预期管理效率,影响企业整体发展。此外,中小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物流管理方面出现混乱局面,这于企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二、完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途径
1.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进程,搭建信息共享化平台。
在中小企业范围内搭建信息共享化平台,实现信息更广范围内的集散,使得信息在企业之间最大限度交换,提升信息利用率,为企业发展注入信息力量。物流信息在企业平台上的共享,能为企业准确认识市场发展打下基础,促进企业间增强合作,同时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对企业物流做出有效的监督,使得客户准确掌握物流动态,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信息的灵活集散和物流信息反馈机制的完善,能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能再第一时间内了解市场的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转变生产策略,调整生产成本,为企业获取最大效益做出不懈努力。企业必须要从全局把握产品动态,通过对市场的不断考察力争获得最为健全的产品信息,在对市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完善产品生产流程以及物流管理,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效益。
2.重视物流管理专门人才的培育。
在当今物流企业发展运行中,对企业发展起着制约性的因素是专业性人才。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因素,是促进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的重视,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建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专门型人才,积极致力于企业发展。企业要积极与世界接轨,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给予人才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同时组织人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下,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成体系的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要还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物流管理者进行实时监督,秉承优胜劣汰的原则对物流管理人员进行深层次的
筛选。
3.规范化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物流成本做出合理控制,根据物流活动范围,对物流费用进行科学合理划分,为企业争取最大化利益。针对企业物流成本要进行专门性管理,整个物流系统应处于全程监督,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第二,中小型企业应以自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合理的物流绩效考核制度。物流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有益于公平公正企业氛围的建立,通过效益以个人业绩的挂钩,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物流成本效益与物流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注入强大力量。
4.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积极进行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
中小型物流企业前景分析 篇4
关键词: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SWOT分析
一、物流行业现状
2000年之后,中国物流服务水平伴随着物流业规模的扩大而快速提升,物流业发展的宏微观环境和社会条件不断改善,给中国物流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与8年前相比翻了3番,年平均增长率为23%;2008年,物流业增值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平均增长率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物流业在作为唯一一个生产性服务业在2009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2016年1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何会长在中国仓储指数发布会上提到,预计2015年年末,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可达220万亿元人民币,大约是5年前的1.7倍,其年均可比增幅约为8.7%;从5年前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7.8%,预计降至2015年的16%以下,运行效率有所提升。2015年,我国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预计将超30万家,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从事物流活动的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也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货物运输量从2011年的3241807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438680万吨。物流企业数量也如火箭般的快速上升。央视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73万家增加到700多万家。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月,我国仅快递物流企业就有8000多家,除中通、申通、圆通、韵达、顺丰等大型快递企业外,其余基本都是中小型快递企业。
中小型物流企业主要从事货物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客户服务、加工处理、包装等服务。根据市场调查,中小型物流企业基本从事单一服务,即使有少数中小型物流企业从事综合服务也会因为成本压力而逐步减少。由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基本从事地方物流活动,市场范围相对较小,经济发达省份同一地区内中小型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且经营业务范围重复,中小型物流企业竞争激烈。此外,由于对缺乏准确有效的市场预测手段和对潜在客户把握准确,再加上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变得日益艰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反映了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当下的经营困境:
1.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服务能力不足。我国超过半数的大型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储运交通类企业转型而来,这些企业依靠转型前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长期自留资金的积累和在转型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扶持逐步发展成我国的“大型”或者“综合”型物流企业。占据中国物流企业半数以上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运输网点不多,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物流网络的范围和物流网点的多少是客户衡量物流企业经营能力高低之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物流客户,尤其是零散客户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很难遍布全国,物流网点基本是以本地或者部分城市市区为主,很难为客户提供大批量、多批次尤其是跨大区域的物流服务,甚至连城市偏远郊区的物流需求都无法满足。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与大型物流竞争时,由于企业规模小,网点少,辐射范围小,无法承接非单一需求的物流活动而处于下风。
2.利润点单一,竞争能力偏低。现代物流活动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单一物流活动,同时也不单单是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活动在国外已经发展到第四方物流阶段。从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出,现代物流活动不仅仅提供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功能还包括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收集,甚至物流决策的综合服务。而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仍然以分段单项物流功能活动为主,至于物流方案设计,虽然有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尝试涉足物流方案设计业务,但是由于市场范围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各种因素,设计出的物流方案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有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主要从事运输、仓储、配送三项业务中的某一项,比如侧重经营运输业务,经营者认为运输业务为公司创造了较高的利润,其实不然,随着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户认为真正的,好的物流公司应该能够提供各种客户可能需要的服务。所以仓储、配送等功能虽不像运输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直接利润多,但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物流活动中在合理的安排仓储与配送的基础上延展和丰富仓储和配送的相关功能,同样也可以给中小型物流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所以片面强调单项物流服务不利于现代物流企业市场拓展。
3.缺少统筹规划、布局各自为政。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在考虑自身利益和条件的基础上,纷纷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购买自己的专属物流设备,这样导致市场供给的过度集中,市场竞争激烈而收益较小。比如现在汽车制造企业在将成品车运往全国各地4s店时基本采用成车运输外招标形式,寻求合适的物流运输企业。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中标,投入了高额成本用于满足招标条件的建设和投标费用。这样,即使中标,由于高成本也不会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企业也不愿意舍弃这一市场,形成了“鸡肋”。反观,在一些客户相对分散,单个客户获利较低或者交通运输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地区,物流业相对落后,物流业则无人问津。比如工厂生产出的农资不能利用社会物流及时配送至农民手中,更不用说那些居住在运输困难,交通欠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居民了。同样,偏远地区农民收获的水果、蔬菜或畜产品等也不能及时运到市场中销售。即便有些物流企业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但由于物流条件较差,经历千辛万苦将农产品运到市场,也会由于物流成本过高,市场售价也会较高,市场中少有问津,利润较少。最终放弃。
4.运营效率低,经营成本高。运输车辆调度是否合理、运行路线是否最佳、车辆的空间是否充分利用是衡量物流企业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小型物流企业缺少管理经验,市场范围窄,在实际业务运作中,经常会出现资源利用率低,物流成本高的现象。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货运车辆的平均空载率为40%,其中17.2%的物流企业空载率达到50%,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其货运车辆空载率远远高于50%;此外由于物流成本的上涨,物流业的利润较之前也有大幅度下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联合统计调查,2013年1前五个月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利润率为5.0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与运输成本相关的油价不断大幅上涨。在新的成本品油定价实施(2013年)之前,成品油价格整体成上升趋势,2013年之后虽略有下降,但上升的趋势没有变化,直至2015年。
其次,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交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严禁车辆超载。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新条例。过去一辆额定载重5吨的货车,实际载货量最高可达15吨,但现在,运输者必须严格按照新规执行,否则会受到法律法规的严厉制裁。物流公司在不能提高载货量的情况下,为确保利益不降低,只能提升单位运价。则对于一些竞争压力大,盈利本来就很少的微利企业是难以接受的,最终会导致停止相关业务。中小型物流企业所面向的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市场。即使中小型物流企业丢失极少量的客户,企业就有可能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倒闭。
5.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效率不高。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关的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尤其高素质、高技能、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更是匮乏。此外,中小型物流企业受制于资金的压力,信息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雇佣大量人工来完成相关作业。这也导致了物流企业经营成本的居高不下。
三、中小型物流企业SWOT分析
对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
通过对表1和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前景是光明的。国家从宏观方面如政治、体制上对物流行业大力扶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消费者购物方式的改变,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都刺激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也面临着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和本国大型物流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从长远来看,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有着光明的前景和曲折的发展道路,机会与威胁并存。
参考文献
[1]徐水波.中小物流企业现状研究和对策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4).
[2]孙芳,王颖,宣扬.中小物流企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商业流通,2012(3).
[3]崔刚.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搜出的市场背景及发展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2).
[4]国子阳.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营销现状及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
[5]肖红,朱艳玲.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分析[J].当代财经,2007.
[6]刘长军.试论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物流发展[J].物流科技,2006.
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篇5
Upon graduation from college,young men and women face the first choice in their career life:to go to a large company or a small one?Although many graduates are attracted by the prestige of large companies,I believe the small one will afford more chances of success and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your ability.
There are two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arge and small enterprises. First,working in the small company you operate primarily through personal contacts;you have more chance to develop your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handle various kinds of personalities. In contrast,in the large company there are established policies and fairly rigid procedures. Even the man at the top is only a cog in a big machine:you needn't make any decision and can't see the effect of your work…… Second,in a small business you are normally exposed to all kinds of experiences and expected to do a great many things without too much help or guidance. Thus,you may acquire much more skills and experience,and develop the ability to handle different,complicated things. But in the large corporation,since you are normally taught one thing and limited to one procedure,you may become the man who knows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小议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的物流管理 篇6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化。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不断创新,挖掘物流领域这一被称为经济活动中最后的“黑暗大陆”,于是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物流管理与物流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物流技术日趋成熟。而在我国,物流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国外企业相比,在物流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家乐福等要么拥有自己完善的物流体系,要么拥有长期的合作伙伴,如果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的企业将经受更大的市场压力。而第三方物流就是为社会化服务的物流公司,它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电子商务和产供销各业对物流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方和需方的物流成本。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在GDP中占的比重的为9%~11%左右,而我国的该项指标为30%,所以潜力很大。而且,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和生产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或战略伙伴关系,改变了传统物流单纯靠资金充当贸易中间商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有利于物资集团长期稳定发展。据统计,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1996年的数字)。美国某机构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包括部分委托),研究今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
二、国内中小型化妆品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前国内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的外部物流管理状况分析
目前国内有超过3000家的化妆品生产销售企业,在这众多的化妆品生产销售企业中占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销售网络及销售能力不同,选择的目标市场亦不相同,但都会面临着同一问题,产品通过怎样的物流渠道进入到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的手中。
相对于其他普通产品而言,化妆品这一产品还存在着其特有的特点,即相对体积较小,价值高,且易碎品多,损坏后无法修复。由于化妆品产品本身存在上述产品特点,而就目前中国整个物流发展不发达的现状来看,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其外部物流管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难度。
就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国内中小型化妆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的销售额及营运额不大,且产品需到达的区域非常分散,故目前多数通过铁路和公路货运途径进行流通。由于没有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统一运送,故大部分的公司在此运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遇到以下的问题:
1)产品运输中会产生产品破损,数量的部分短少及货损后的保险理赔问题,由于大多数货运公司无专业的化妆品运输经验,故经常会导致对产品的运输及转运过程不能加以特别处理,经常会导致货损及少货现象,而在出现了以上情况时,往往对货损及货物短少的责任难以认定,故出现扯皮、推诿责任,从而导致理赔困难。
2)产品运输会产生到货时间不确定的问题,往往不能按时到货而无法查询。
3)有些偏远地区通过陆运的方式运输则时间太长,而通过空运及其他运输方式则费用太大,使企业无法承担。
故对中小型化妆品企业而言,为解决以上问题,第一需要寻找到专业的物流公司为自己提供服务。第二需在企业内部对自己的物流方向进行整合。根据自身企业销售网络的特点及目前可利用的物流公司的资源,化零为整地将自身企业的物流线进行整合后尽量集中在几条大的物流线上,这样不仅同时减少了对物流过程的管理和跟进,同时也增加了对物流公司的谈判条件,可以选择到更好的物流公司及争取到更优惠的条件。第三可采取寻求专业的保险公司对企业产品的运输过程提供整体的保险业务,将通过物流公司的间接投保转为企业的直接投保,这样就减少了中间环节,更利于理赔。目前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保险险种的创新,现在已有保险公司可以直接从事该方面的业务,且理赔的程序已相当简化。
2.目前国内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状况分析
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由于自身的产品和生产特点,致使其在内部物流管理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就化妆品本身的生产特点来说,化妆品是属于一个更新换代快、季节性相对较强的产品类型,而产品的包装和原料在化妆品的整个成本架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有很多化妆品企业在经营了一定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经营的怪圈,那就是在销售额越做越大的同时,库存也越来越大,而对整个企业来说利润却远远没有增加那么多,换句话说就是赚的钱全部变成了积压在仓库的包装和原料。
所以要解决好内部物流管理就必须加强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管理,而销售预测的重要性则在整个管理中占据尤其重要的位置。由于市场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而销售预测也是随着市场的实际情况需进行不断的调整,所以需将销售、采购和生产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联系起来,同时对企业的销售数据进行完整、系统的分析,真正使采购和生产计划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各中小型企业应发挥自身企业的特点,以中小型企业特有的柔性来组织生产,在更好地适应市场销售的同时将库存做到最小,最大地减少资金的积压,形成良性的循环。
综上所述,对中小型化妆品企业来说,挖掘企业的物流管理方面的潜力,将此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小型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篇7
1.1 小型零售企业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商业规模结构呈现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一种趋势就是, 一些商业企业的规模呈小型化发展。表现为“全民经商热”, 企业下岗人员增加导致从事个体商业人员的增加, 以及一些竞争中无力生存的企业解体后采取分散经营的方式等等。近20多年来, 尽管我国的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但众多势均力敌的中小型零售业仍构成我国商业的竞争主体。由于小型商业企业的创建几乎不存在政府管制或不准进入的情况, 私人资本进入较早, 经营方法容易被模仿, 造成了我国个体商业的快速发展。
从硬性指标上来看,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应符合如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 或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下。其中, 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以上, 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综上所述, 小型零售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一种独资性的企业组织形式, 这些企业主一般在区域型或地区型集聚中的某特定商业设施内, 以租赁店铺的方式进行经营。这些企业在行业中位于从属地位, 多扮演市场追随者或补缺者的角色。这类小型零售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财产 (除店铺外) 归业主个人所有;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由业主一人负责;并享有全部经营所得, 同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1.2 超市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通常指接受、处理客户的订单信息, 对供货商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储藏, 根据客户需要, 对订货进行拣选, 加工, 包装, 组配, 最终进行送货的机构。
超市作为零售企业, 每天对物流配送的需求量巨大, 它要求有众多品类, 大批量, 达到规模经济的订单向各供应商发出, 并及时关注货柜商品销售、补货情况, 同时要关注在运货品的所在位置及状态, 对入库商品进行分拣, 加工、组配或者再包装。在销售营业店面做这些操作显然不合适, 而一般超市的仓储空间也不适合做分拣、加工、组配等工作。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 拥有专业的场地及设施、设备, 将供应商发来的货品分拣、储藏, 根据超市门店的订货需求, 再对货品拣选, 包装, 配载并按时送达, 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由此而来。
1.3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概述
(1) 接收订单。客户和业务部门商定好后给配送中心下达订单, 配送中心接收订单准备处理。
(2) 订单处理。在接收订单后, 业务部门要查询当前时间的库存状况、装卸货能力、包装能力、配送负荷等情况, 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化配送操作。当配送中心受到约束而无法按客户要求交货时, 业务部门还需进行协调。由于配送中心不随货收款, 因此在订单处理时, 需要查核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
(3) 采购订货。接收订单后, 查看了现有库存, 配送中心需向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订购或要货。采购部门统计出商品需求数量并查询供货厂商交易条件, 确定订货经济订购批量提出采购单。
(4) 入库进货。根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进行入库作业调度操作。在商品入库时, 进行入库资料查核和质量检验。可按一定方式指定卸货及托盘堆放。对于退回商品的入库还需经过质检、分类处理然后登记入库。商品入库后有两种作业方式, 一种方式为商品入库上架, 等候出库需求时再出货。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出库或置于暂时存放的地点。
(5) 库存管理。包括仓库区管理及库存控制。仓库区管理包括商品在仓库区域内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区域分布等规划和仓储区货位的调整及变动;商品进出仓库的控制;商品所需搬运工具、搬运方式的确定;包装容器使用与包装容器保管维修等。
(6) 分拣理货。为了满足中小型零售超市对商品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需求, 配送中心必须有效分拣货物, 按计划理货。在出库日, 当库存数满足出货需求量时, 即可根据需求数量打印出库拣货单及各项拣货指示, 进行拣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工具选用及人员调派。
(7) 流通加工。是最直接提高商品附加值的一项作业, 不过它不是所有配送中心普遍具有的功能。流通加工作业包括商品的分类、过磅、拆箱重包装、贴标签及商品组合包装。
(8) 出货集货。完成商品拣取及流通加工作业后, 就可以进行商品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包括根据客户订单为客户打印出货单据, 制定出货调度, 打印出货批次报表、出货商品所需地址标签及出货核对表。由调度人员决定集货方式、选用集货工具、调派集货作业人员, 并决定运输车辆大小与数量。
(9) 装车配送。包括商品装车并进行实际配送, 完成这些作业需要事先规划配送区域, 安排配送路线, 按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顺序, 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及配送途中意外状况的处理。
(10) 制作账单。商品出库后销售部门可根据出货数据制作应收账单, 并将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
2 小型零售物流配送的发展问题
小型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仍处于起步阶段, 距离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物流配送体系还相当遥远,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流运营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有些商店企业配送中心的建立, 是从传统的仓库改建而成, 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较低, 缺乏现代物流的仓储、分拣设备。许多百货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落后, 造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不畅, 企业无法进行电子商务运作和数据源信息的收集, 交流和处理货物, 对货物的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影响。
2.2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在中国的一些零售企业, 物流费用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 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成本就占40%货物的成本。尽管一些小型连锁经营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 但统一配送率很低, 平均只有30%~60%, 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双赤字”的局面:一方面, 由于不能利用配送中心集中配送, 连锁店物流成本不仅没有减少, 但仍然很高, 使企业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配送中心不能满负荷运行, 固定成本摊销期限延长, 经营十分困难。中国销售前十名的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8%, 而国外零售企业的总平均毛利率20.56%, 毛利率的巨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 是由于我国零售企业物流成本高造成的。
2.3 未能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
在我国许多零售企业仍采用各分店自行设立仓库的旧模式。这不仅造成层层设库、库存量高、保管手段落后等现象, 而且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资料表明, 我国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由此可见, 在零售业物流乃至整个物流领域,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不论在资金、技术还是在知识和观念上都有着较大差距。物流管理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小型零售企业的发展。
3 完善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水平的策略
3.1 致力于推行即时配送, 提高零售业供应保证能力
通过即时配送, 以做到不同的供应要随时随到。即时分配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重要的保障手段。当然, 即时配送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要求高, 只有企业有一定的实力才可以实现。但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在发展制定物流战略时, 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应实现即时交货为目标, 即使暂时不能实现, 也可以使零售业努力加快配送速度, 提高配送效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中国零售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系统, 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到达, 确保企业在低库存, 成本低, 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作, 为零售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培育物流配送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配送系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方法和技术人员已无法满足新兴技术的使用需要, 所以一方面社会应该培养大批物流配送需要专业人才, 特别是培养物流配送的发展现在迫切需要的人才和具有丰富的专业水平的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要舍得投入, 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其次, 物流配送企业加强员工的“服务”理念的宣传和培训。牢固树立“提供服务”的意识是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保证。
3.3 制定物流战略, 实施集约化配送模式
我国的零售企业必须认识到物流战略不仅是物流配送部门或者仅是配送中心的事情, 而是企业决策层根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做出战略决策。零售配送服务的选择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建立配送中心, 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或大部分由其配送中心配送, 适合拥有多个商店, 规模比较大的具有较强的购买力的公司, 二是一种常见的共同配送系统, 即由具体的生产或批发商投资建设设计专为某一个零售商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 该零售商在参与指导配送中心管理, 并且投资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 为实施“小批量, 多品种”的配送。无论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都是集约化配送的最有效的方式。
4 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生产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更多的零售企业意识到物流配送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未来消费品市场的高速发展中使我国的零售企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的零售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的合理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准确的到达, 保证企业在低库存、低成本, 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营, 为零售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型连锁超市销售物流配送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分析了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配送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更好配送方式的对策。
关键词:小型零售企业,配送中心,配送管理
参考文献
[1]邹丹, 陈智高.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的分析及选择[J].当代经济, 2008 (6) .
[2]朱坤萍.关于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的问题探析[J].经济与管理, 2005 (11) .
[3]郑光财.连锁企业物流管理[J].物流科技, 2010 (10) .
[4]赵志江, 侯金柱, 于淑娟.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模式的合理选择[J].商业时代, 2004 (23) .
[5]李元旭, 田宇.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服务[J].市场周刊 (财经论坛) , 2011 (1) .
[6]李建.连锁企业配送模式的选择[J].物流科技, 2009 (2) .
[7]孙宏岭.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效率与效益[J].生产力研究, 2009 (4) .
[8]周玉梅.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4) .
[9]李晓超, 申风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J].物流技术, 2005 (1) .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创新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小型物流,企业,创新
1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我国物流产业属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市场潜力巨大。然而,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公司实力、经营理念、战略定位、物流设施、管理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国外物流企业的大举入侵以及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竞争的挤压, 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原有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在这种条件下中小型物流企业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 因此, 培养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2 创新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对此, 许多专家学者、企业家都有共识。我国创新研究的权威浙江大学许庆瑞院士认为: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 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 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认为, “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
普华永道英国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掌握创新的公司比同类公司发展更为迅速, 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分析了7个国家的399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后, 普华永道发现最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和最缺乏创新性的公司之间存在巨大的增长缺口。最具创新性的公司, 股东总收益高于一般水平 (大于年度股东总收益的37%) , 而且过去5年之内推向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的营业额超过总营业额的75%。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寻求差异化、获得比较优势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由于创新成果在短期内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 易于获得领先地位, 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 创新无疑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中小型物流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 激发企业潜能, 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3 中小型物流企业创新内容
企业创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不同的学者根据角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有学者根据创新的程度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也有学者根据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的五种情况把企业创新的内容至少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组织创新。国际知名的创新专家罗伯特·塔克将企业创新内容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战略创新。根据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特征, 我们认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 思想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领域, 它对于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 我们才能走多远。企业同样如此, 从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看, 泰勒提出的管理科学的思想,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 日本公司开展的“零缺陷”运动, 张瑞敏提出的休克鱼理论等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对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 重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思想观念方面进行创新:
(1) 作为服务业,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充分认识到“客户的满意是自己的利润”, 加强同客户的长期合作。物流企业的价值在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协助其更好地完成价值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 其利润来源主要依靠自身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优势, 为客户实现的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加。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应该将自身价值与客户紧密联系起来, 树立“双赢”、“多赢”的经营理念, 保持与客户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摒弃那种将客户视为对手的“零和博弈”式思想。
(2) 应该树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理念。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简单的几个功能性服务的汇总, 而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客户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直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 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 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对于资源不足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实现物流企业间的优势互补, 加强与本地和周边地区优秀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 通过相互协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实现大家的互利共赢和协调发展。
3.2 组织创新
组织结构是描述一个组织的框架体系。组织创新意味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 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加以变革, 并对组织内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加以重新构置, 形成新的结构和新的人际关系, 并使组织的功能得到发展, 其内涵在于组织从形式到内容、结构到制度的全面更新。组织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根本, 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同样如此。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外部边界虚拟化。
价值链理论认为, 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实际来自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企业必须分析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 专注于培养核心竞争力并保持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长期努力所积累的各种知识、能力的整合所表现出来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因此, 企业有必要使其外部边界虚拟化, 从而更好地利用或吸收外部资源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常采用的外部虚拟形式有业务外包、战略联盟等形式。物流企业作为虚拟企业网络中的一员, 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自己的核心业务。
(2) 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通常也被称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企业再造革命, 被喻为是“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 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管理革命。所谓企业流程再造, 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 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行方式, 也就是说“从头改变, 重新设计”。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摒弃已有的管理方法、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 以工作流程为中心, 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从而实现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的目标。
(3) 技术创新。
技术问题是制约我国中小型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度比较低, 在很多情况下, 仍只限于日常事务管理, 对于物流中的重要决策问题, 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 还处于半人工决策状态, 整体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储存技术、流通加工技术等也都比较落后。为此, 我们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首先必须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创新。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 是物流现代化极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创新是在企业原有的流程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电子化的订单及订单处理系统 (即子订单模式) , 通过这个系统彻底解决了客户电子订单的取得和相应的订单分配处理;第二, 电子化的即时订单追踪系统 (即订单追踪模式) , 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客户订单货物情况的全程追踪, 这部分真正体现企业物流信息的全面电子化, 集中了全部物流专业企业的物流服务, 是专业物流企业的工作平台, 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平台;第三, 电子化的即时分析系统 (指即时分析体系) , 通过这个系统, 客户和物流企业均可以随时地统计分析属于自己的物流信息, 同时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 以求利润的最大化。
4 服务内容的创新
中小型物流企业要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性服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创新服务内容有:
4.1 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传统物流服务是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实现物品空间与时间转移, 是许多物流服务商都能提供的基本服务, 难以体现不同服务商之间的差异, 也不容易提高服务收益。一体化物流服务则应根据客户需求, 在各项功能的基本服务基础上延伸出增值服务, 以个性化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运输的延伸服务主要有运输方式与承运人选择、运输路线与计划安排, 仓储的延伸服务主要有集货、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贴标签、退货处理, 配送的增值服务主要有JIT 工位配送、配送物品的安装、调试、维修等销售支持。如中邮物流按照神龙公司生产计划将配件运送到仓储中心并保持合理库存, 然后根据客户下达的当日生产计划, 按规定的时间与零配件规格, 将物品配送到生产线上, 就是典型的配送增值服务。
4.2 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
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 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 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 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 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为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因此, 在开发一体化物流项目时, 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 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客户服务等, 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4.3 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
物流管理的基础是物流信息, 是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 因而一体化物流服务必须在提供实物流服务的同时, 提供信息流服务, 否则还是物流功能承担者, 而不是物流管理者。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 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 (KPI) 监测、管理报告等内容。比如中邮物流为手机客户提供手机串号信息监控, 使客户能及时掌握区域销售情况, 有效进行销售区划管理, 就是信息服务的增值作用。一体化物流服务商要与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就要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 实现实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同运作, 因而为客户提供代收货款、垫付货款等资金流服务, 是物流市场竞争的最新焦点。
参考文献
[1]许庆瑞, 郭斌, 等.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组合创新[J].管理工程学报, 2000 (12) :1.9.
中小型化工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篇9
中小型化工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现状
就中小型化工物流企业而言也有他们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南京健业物流有限公司的运营模式看中小型化工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的基本状况, 在此基础上总结化工物流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南京健业物流有限公司坐落在南京工业园内, 是一家专业从事运输、仓储、货物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化工物流公司, 属民营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基于经营模式的重要性的考虑, 南京健业物流有限公司采取了与自己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运营模式。它以合同的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 避免了设备的闲置。以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中心, 将园区内特定的化工产品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 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目前该公司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经营模式体现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 中小型化工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虽然一种运营模式能适用于多个企业, 也有很多的企业采取同样的运营模式, 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 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 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 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 依托现有资源, 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 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南京三圣化工物流有限工贸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 以顾客需求为依据采取具有特色的物流运营模式,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仅降低了总成本, 而且使企业的物流优化已从单一的职能优化转向系统的整体优化。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 他们正使物流供应、产品销售和生产制造同步, 形成一体化管理。作为具有物流供应链管理与全方位物流服务功能的公司, 他们始终将客户的需要作为提供服务的目标, 并通过资源整合加IT技术来提高服务品质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南京三圣化工物流有限工贸公司在物流服务中所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咨询:用科学、经济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跨省市快运:建立全国物流网络, 承接各类物资的整车、零担运输业务, 确保快速、准时、安全、高效、低耗完成客户所交予的物流运作内容。
仓储服务:设立大型仓库和堆场, 为客户提供各类物资的保管、存储和中转配送服务。同时还可提供物品整理、包装等配套服务。
多式联运:对大批量、长距离的货物可组织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方式的联合运输, 实行门到门全程跟踪运输服务。在确保安全、及时的条件下, 尽可能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各类增值服务:因为物流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 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 因而公司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制定各个项目的服务与操作流程。同时, 一项独特的物流服务能给客户带来高效、可靠的物流支持, 而且使客户在市场中具有特别的, 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公司目前部署整合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流程优化为起点, 以为大型生产商提供自动生产线补货为核心的, 以仓储与运输综合资源优化和控制管理为基础的、仓储、运输及采购补货功能于一体的高度智能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解决方案, 服务于具有多地分布式采购及销售渠道的大型生产企业, 优化其原材料采购端至成品销售供应链组成, 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 缩短与世界上先进的电子物流供应链运作的差距。
从以上物流服务案例可以看出, 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经营模式, 可以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 帮助客户把资源集中在公司的核心能力, 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使其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 降低运营风险, 以确保及时、准确、连续的市场供应;同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有助于客户降低成品库存成本;使物流信息及时、连续、无瓶颈;最终达到双赢合作。
发展趋势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 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 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 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 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 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 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 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化工物流企业有待于向物流服务延伸模式发展。
专业化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 在化工行业领域内, 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 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 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 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 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化工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 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 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 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 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 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 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 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 大幅减少投资, 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 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 (包括服务商标) 、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 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 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 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 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 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 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人才培养对策 篇10
目前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设备投入多数仅限于运营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信息手段,环境非常简陋。由于技术含量低,员工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基层员工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企业高度关注。
1)基层物流从业人员学历低,工资低,流失率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业中,物流从业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高中及中专学历则占了50%以上,初中文化以下达29%。基层物流从业人员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加提成,工资普遍较低。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价格竞争导致企业成本控制,整个物流行业基层员工工资提升空间较小。由于技术含量低,只要有企业开出的报酬高于现在企业,基层员工就可随时跳槽。
2)基层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企业关怀少。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从业人员基本分布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装卸、搬运、运输、分拣、派送等操作环节,环境简陋,工具简单,多为露天或半露天作业。在低价格竞争阶段,企业盲目的扩大规模,通过控制成本创造利润,因此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其利润的源泉。作为“苦力”的基层员工几乎接触不到企业文化,感受不到企业关怀。另外在笔者调研的一家中型销售行业的物流公司,该公司为几千家零售商提供仓储配送服务,日配送量1 000 t。基层岗位的分拣工、搬运装卸工人、空箱回收工人多数是普通劳务工人,通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他们几乎每天需要站立8 h完成货物的拣选,有时夜间还要加班。
3)基层物流从业人员企业培训和晋升机会少,无职业规划,服务意识差。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尤其是小型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缺乏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基层物流从业人员无法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企业的忠诚度低。这种情况下,员工缺少主人翁的态度,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和错货率高,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低,人才流失率高,给企业带来了间接的经济损失。
2 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人才需求分析
1)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转型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结构变化。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兼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对人员技能、沟通、服务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等管理方面进行优化。原先简单的人力资源机构及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结构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务关系,人员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制度,分工明确,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劳动关系[1]。
笔者实习的综合第三物流公司,以报关行起家,后又开展了仓储、码头、运输等业务。企业业务涵盖广,运营及管理成本高。转型后,其仓库、码头等大量使用劳务工人完成低端物流业务实施了外包。该公司的仓库总面积为3万m2,仓储面积1.8万m2。转型前人力资源管理粗放,人员多,成本高。转型后其基层工作人员只有4个商务人员(客服)、4个仓管员、8个叉车司机,若干个外包工人。企业基层员工分为正式人员、合同人员和外包劳务人员,按照岗位分为管理岗和技术岗。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基本适应了企业的运营发展。
2)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转型下的基层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变化。物流企业在客户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应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持续降低运营成本。为有效准确地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采用横向式的扁平化管理,重视员工价值实现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的培养[2]。
基层物流从业人员为管理型和技术操作型。企业基层物流从业人员不再是普通机械工人,知识结构要升级。其知识结构包括:物流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核心能力包括: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物流规划设计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3 中小型物流企业基层人才培养对策
企业转型,人力资源规划是重要的问题,企业需要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真正为企业服务。物流服务质量包括四个层次,物的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企业走精细化路线、高端服务,必须真正提高四个层次的质量,而作为一线基层人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以差异化的服务赢得市场,需培养企业所需的基层从业人员。
1)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意味着要遵照人性的基本规律,理顺并确立基层物流从业人员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将基层员工的发展视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首先要解决基层员工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社会保障等问题。其次要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员工除了得到物质保障外,还要在精神上、心理上树立一种乐观、积极地生活态度。以人为本,融洽感情,凝聚人心,员工价值观认同有归属感,对企业的忠诚度高,流失率自然就会降低。
2)培训教育,重视职业规划。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充分发挥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企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区对于实习员工的培训教育走在前端,培训周期长达5个月,员工在各个岗位学习中可全面认识企业。企业的教育培训一般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高成本的培训教育,带来的是实习员工的行为改变,对工作标准和企业的认同。
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使企业和员工双赢。转型背景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包括员工技术资格的提升、职务晋升、学历提高。除此之外,职业发展还包括工作轮换等赋予更多责任等其他多种职业发展方式。
3)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深化与职业学校的合作。目前企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基层物流从业人员的技能性人才,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企业可制定本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与职业学校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培养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并加强对学生的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知识提前传达给学生,从而缩短生产和教学的距离,配置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况红.对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37-42.
小型物流企业 篇11
【关键词】中小型连锁超市 物流配送 问题 优化对策
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在激烈的零售市场竞争环境下,各企业开始从战略层面上去看待自身的物流,寻找新的出路,即企业竞争的焦点已慢慢转到物流配送上,企业通过物流来打竞争之战的时期已然悄悄来临。因此,当前连锁企业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怎样在企业物流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一套优化的物流配送方案,提高配送体系的整体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收益。
一、中小型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问题分析
(一)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模式有待改进
与大型超市相比,中小型连锁超市没有过多的实力建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限于简单的集中存储、分拣配货等功能,配送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连锁超市配送的需求,而且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企业资源。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很多第三方配送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若通过开立更多的门店来实现规模扩大,而另一方面其供应商运输能力却适应不了开立门店发展的需求。
(二)统一采购比例低,配送成本高
中小型连锁超市统一采购比例很低,不到50%,各门店自行采购,很难达到统一进货,难以发挥配送中心的作用,有的除了连锁超市店名和商标标示统一以外,还存在个人独立经营。因为统一配送低下,便导致企业很多的运力被浪费,车辆装载率低且回车空驶率高,并且人员也都处于闲置状态,从而企业总物流成本也会提高,企业的效益随之降低。
(三)配送设施及物流信息技术落后,配送效率低
考虑成本,中小型连锁超市建立配送中心并没有按照物流配送管理的需要对配送中心进行规范建设与配套设施添置,配送中心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相当低,并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便宜,配送中心的相关业务只有极少量有简单工具可以使用,人工操作居多,导致了配送过程中的物耗加大,运作效率大大降低。物流信息技术手段也比较缺乏和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无法在网上进行配送调度与库存管理,也无法将配送中心的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等等。
(四)物流配送规模和配送范围小
中小型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目前很多只负责企业内部门店小范围配送,未建立共同配送中心。当门店配送需求比较少的时候,配送中心所有资源闲置,而当门店商品销售增加,配送旺季时,常常会造成配送不及时。
(五)人员素质不一,操作不规范
超市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相对比较滞后,一是因为有限的员工培训给予员工的培养方向和针对性不强,外加很多配送员工的待遇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发展前景渺茫,使得即使受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本科、大专甚至中专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真正从事物流配送工作,最后整个企业专业管理及操作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
二、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问题优化对策
(一)加强超市物流配送模式优化
根据矩阵图决策法原理将连锁超市分成四个区域,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状态也会改变,即矩阵图具有动态变动性。因此,应针不同阶段超市所处每个区域的情况分析,决定采用何种配送模式。
(二)改善连锁超市采购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对物流成本把关的关键,是对成本产生的源头,就是所说的采购成本进行把关。我们身边成功的那些连锁企业没有一个不是对采购环节就开始把关物流成本的,以沃尔玛为借鉴,最重要的采购源头控制成本的措施是建立集中采购。
(三)加快物流信息技术与设施设备的建设
降低配送成本一直是连锁超市企业运营的目标和动力,但是企业不能一味地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而压缩一切支出。扩大物流信息技术建设和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之后,物流服务水平也会跟着提升,而且从数值上看,变化的就是企业产品的销售增加额要远多于成本的增长数额。我们目前需在物流水平和物流消耗之间找到那样一个产销平衡点,争取在充分应对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力降低物流的配送消耗,或者在物流配送成本的既定前提下努力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
(四)优化配送中心选址,扩大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
依据规模效益理论,扩大物流服务的客户范围,配送中心的业务数量就会增加不少,那么配送成本降低,收益会有明显的改善。
(五)重视企业物流人才培养
人才是配送中心各种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超市需要建立人才选拔标准,因人制宜,各展所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自身的特长和作用,并且建立培训基地定期对员工进行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传授和讲解。对企业专业物流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应是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其中可通过与高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招聘或者订单培养以及相关在线培训,招收物流专业高学历人才。还可以采取国内培养与国外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现有人才培训,同时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从总体上提高员工专业知识与素质,以满足超市发展的实际需要。
小型物流企业 篇12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流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2 月, 物流业被宣布列入我国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是以上利好政策在实际中并没有快速拉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目前, 尤其是我国小型物流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并没有摆脱小、弱、散的痼疾, 因此对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鉴于此, 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基础上, 对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进行研究, 分析出当前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的物流活动, 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调研内容的分析
课题的问卷调查于2010年3—5月期间陆续进行。对200余家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通过发放问卷、实际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下面笔者在所收集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展开分析。
2.1 小型物流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1) 机会
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动脉的十字交会点, 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日前, 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条件都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 社会物流总额快速增长, 物流业规模扩大。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 我国GDP全年增长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 2010年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13.8%。
此外, 某些大中型物流企业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小型物流企业, 加之市场上仍有许多大中型物流企业存在难以辐射到的地域, 需要较为灵活的小型物流企业来完成,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小型物流业的发展。
(2) 威胁
与沿海地区相比, 中部六省地方政府虽然为物流企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 但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整个行业内还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 导致小型物流业经营秩序较乱。
此外, 小型物流企业由于所需设施设备较少, 投资不大, 导致入行门槛低, 各企业之间疯狂抢夺货源和路线, 竞争激烈。各地货代市场又各自为政, 只求数量, 不求服务质量, 货物出厂后不断重新装卸, 造成货损货差。而且小型物流企业间争相压价、相互拆台的事件频频发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私有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小农意识、短期利益主义严重, 无法向现代化的物流发展理念转变。
2.2 小型物流企业内部状况
(1) 优势
小型物流企业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经营灵活, 服务项目不多, 在资金配置、项目分设、人员安排方面都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企业往往具有个性化和柔性化的特点, 这种需求特点能较为容易地发挥小型物流企业灵活性的优势, 给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企业多属运输型企业, 基本上采取直接付款的方式, 因此积压资金较少, 资金流动性好, 利用率高。
小型物流企业多集中在货物集散中心, 交通便利。且企业往往专注某一特定领域, 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从而可以把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各个环节做到位。小型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推出相应的服务, 容易树立专业形象, 进而赢得客户信赖。
(2) 劣势
大部分小型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运输网点不多、运营成本偏高的问题, 加之企业的经营管理多是领导做主, 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 导致企业规模效益很难实现。而且货物需求与供应受季节波动性较大, 对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有较大影响。
小型物流企业固定资产少, 抗风险能力低, 货物的完好性缺乏保证, 从而无法实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一旦发生货损货差, 很难实现对货物的赔付。加之企业中, 大多没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 基本是靠人力装卸搬运, 造成成本过高, 限制了企业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套的专业化信息管理系统, 通信工具只局限于电话, 信息多采用纸质记录, 从而导致物流信息时效性差。
3 调查数据的处理
笔者在所得到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调研内容的分析得出了小型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下面运用评价矩阵方法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数据处理和战略分析。
3.1 外部因素评价
运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EFEM) 方法, 综合评价所调查的小型物流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威胁。首先列出外部环境中所涉及的因素并赋予每个因素一定的权重和评分值, 将每个因素的权重与相应的评分值相乘, 得到各因素的加权值。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值加总, 进而得到小型物流企业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的综合加权平均值。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数据分析图, 如图1所示。
无论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所包含的关键机会与威胁数量有多少, 一个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总加权分数最高为4.0, 最低为1.0, 平均加权分数为2.5。总加权分数高于2.5的, 表示企业能够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做出最佳的反应。低于2.5的, 表示企业无法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遇, 也无法回避外部环境中的威胁。据此可得出关键因素矩阵, 如表1所示。
3.2 内部因素评价
运用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IFEM) 方法, 对所调查的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相类似, 得到小型物流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的总加权值和加权平均值。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数据分析图, 如图2所示。
无论IFEM包含了多少因素, 总加权分值的范围都是从最低的1到最高的10, 平均分为5.5。总加权分值大大低于5.5的企业, 内部状况相对处于劣势;而分值大大高于5.5的企业, 其内部状况则相对处于优势。据此得出关键因素矩阵, 如表2所示。
3.3 战略分析
通过对小型物流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分析, 总结出了小型物流企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 进而构造出相应的战略分析雷达图, 如图3所示。
由上图显示结果可知, 应该运用ST战略来制定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4 基于ST战略的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的调查内容分析, 笔者得到了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由于武汉市属于全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城市, 据此可以影射出全国小型物流企业目前的基本情况。由上述调查数据处理的结果, 笔者运用ST 战略, 提出了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4.1 向集约化、专线化发展
目前的小型物流企业需要调整现有的经营方式, 着力于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 建立良好的信誉。同时企业要在经营思路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由原有的零散化向集约化、专线化发展, 并在集约化、专线化方面做细、做精、做强。
4.2 发展物流企业战略同盟
发展战略同盟, 实行集约化经营物流联盟。以自身为核心, 将众多的小型物流企业以契约方式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 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益。
部分规模较小, 设施不齐全的小型物流企业还可以以合作或联盟的方式依托较专业的大中型物流企业, 拓展自身业务, 完善企业发展。
4.3 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小型物流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运用较科学的管理方法, 组织企业的日常业务, 使企业运行更加效率化。企业还需引进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物流专业技能的人才来规范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企业要在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操作方面加大投入, 建设自己物流作业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和增值服务设施, 降低物流成本, 以提高物流效益。
5 结论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小型物流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规避风险,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此外, 由于我国的小型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自身的改革与探索之外, 还希望政府部门提供大力的支持,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市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现状及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状况展开调研, 全面分析小型物流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具备的优劣势、面对的机遇及挑战, 旨在帮助我国小型物流企业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冲击之时, 提出有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武汉,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红岩.战略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