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2024-05-24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精选11篇)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篇1

一、小型企业界定

目前国际上对于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各国都有自己的界定标准。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发展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规定》中从职工人数、销售额、总资产三个方面分别对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中小企业标准进行了划分。其中小型企业标准如表1所示:

二、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问题

1. 业主观念落后, 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创技术创新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所设立的研究机构, 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中小企业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2. 资源投入不足

对于任何类型企业来讲, 创新投入的基本要素就是人、财、物的投入。这三个主要因素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首先, 资金方面。一般而言, 小型企业的总资产都在4000万以下, 这些是包括了不可短时间内变现的资产, 再扣除基本的日常运作费用, 企业单凭自己的资金实力没有足够的钱来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而商业银行一般也不愿参与风险相对较大的投资中。其次, 人才方面。我国的科研人员基本上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分在企业中的科研人员也都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之中, 小企业严重缺乏创新所需的人才。最后, 物资方面。一般技术创新需要组织专门的创新攻关小组并配备尽可能好的设备。但是小企业中大多以迅速获取利益为目的, 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3. 信息收集能力差

要想进行技术创新, 必须有足够的市场信息, 能够充分把握好该领域发展的基本方向, 和发展前沿。才能不走冤枉路, 才能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出较多的价值来。否则, 都是重复已有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没有任何意义。而小企业根本不具有这方面的信息收集能力。相反大企业可能会有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 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由此看, 还没有进行人财物的较量, 但是从创新信息手机上已经决定了小企业创新的艰难。

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 其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既然国家在大的方向是确立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地位, 那么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国家对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的支持和鼓励远远不够。主要还是靠市场来完全运作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在政府的支持方面, 可以采取给予小企业一些税收优惠、鼓励银行放贷等措施。

三、如何促进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 增加经济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之前, 首先必须要对企业现有资金流进行分析, 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对于小企业而言, 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足够的完全自有额外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 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也要积极融资, 对于技术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评价分析, 吸引一些风险投资进入, 或者是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创新。从而做到风险共担, 既降低了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又得到企业所急需的资金。

2.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政府部门可以组建一个由不同行业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鉴定团。对小企业的创新成果, 无论是有实际应用价值还是潜在应用价值, 进行价值的评定。测算出该项技术的价值量, 然后在税收中对于此项创新的价值进行冲减。比如, 可以用创新所带来价值的50%来抵消部分税收。这样可以更大提高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 企业业主加强合作创新意识

小企业本身实力势单力薄, 虽然可以做出一些工艺或者小的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 但对于较大型的技术创新项目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积极地展开合作创新。既可以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 也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尤其是与高校合作, 这也符合国家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各种政策优惠。通过合作创新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更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4. 加大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由于小企业自身的信息收集能力极差, 不能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手机。中介机构在这方面可以很好的发挥起作用, 来满足小企业部分需求。许多中小企业对该行业的最新的研究没有了解, 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来咨询, 从而确立自己企业技术研究、创新的出发点和起点。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其自身的建议。中介服务机构还可以发展为一种信息转换平台, 使其成为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中间转换器。

四、结语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 其影响因素很多,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 本身在企业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同。对策的选择, 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决定, 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摘要:文章主要从业主观念、资金、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型企业在技术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段远鹏.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2009 (2) .

[2]百度.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3]银路.技术创新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篇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一直被人们注意:一方面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部分化合物对人体具有毒性的急性且长期;另一方面,大多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是产生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小型企业家具制造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油性涂料,而油性涂料当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因而研究有机废气的治理及其控制对于指导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型家具行业特征

(一)中小型的木制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一般规模较小

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只有水帘作为简单设备,缺少有机废气污染防治设备。加之大多数家具企业对涂料和有机溶剂的储存、运输没有能够有效管理,原辅材料在工厂内随意堆放,在储存点和运输线上产生的有机废气排放量较大,而且大部分是无组织的随意排放。

(二)家具产品的生产中主要以手工为主,工艺较为落后

有机废气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涂装和胶粘工艺方面。家具生产工艺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选取一种或几种木质材料作为备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料和加工,在组装后进行涂装形成产品;或者是在按照设计要求加工后,先对各个组件进行涂装,再组装成形成产品。因而,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要经历多次喷涂底漆和面漆后再进行干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油漆中大量的有机溶剂挥发出来,形成有机废气,这也就成为了木制家具厂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如果木制品企业没有任何收集治理设施,有机废气会以直接排放或者无组织排放的形式进入环境中,给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一些具有治理设施的企业中主要采用水帘吸收和活性炭吸附作为处理有机废气的手段。水帘吸收主要用于去除漆雾,由于绝大部分漆雾中主要是被水吸收,因而水帘大部分情况下作用和过滤棉很像,仅适用于作为前处理去除漆雾中的树脂,却不能有效去除有机废气;并且水帘吸收中的循环水在过饱和后会丧失脱除作用,这就需要及时更换水帘。而废活性炭作为危险废物还需上交给有资质单位进一步处理,就设施的后期处理成本较高。加上部分企业在安装活性炭吸附设备后不能够按期及时更换活性炭,就使得治理设施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大的作用。

(三)家具行业的激烈竞争,致使企业治理废气的主动性不强

大部分中小企业家具生产具有集聚效应,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大量的模范和抄袭现象,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高,缺少治理有机废气污染的积极性和成本投入,致使环保投入力度不大,污染改善不明显。

二、中小型家具企业废气排放控制方案

家具生产排放的废气主要来源于溶剂的挥发,从源头和产生后入手,相应的有两种方案来控制废气:一是从源头上做好控制,实行清洁生产;二是对已产生的废气开展有效的治理。

(一)实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家具生产中的大量挥发性有机气体

家具生产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涂料中溶剂和辅料中有机成分的挥发,因此对于家具企业而言,最先考虑的选择则是对源头进行控制,即是控制涂装工序的原材料,让企业不断进行涂装工艺的升级改造,优先考虑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水性漆或UV漆替换原有涂装材料,从而减少挥发性有机气体向大气的排放。

(二)加强过程控制

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涂装过程的全程控制管理,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原材料损失和浪费,导致过多无用有机废气的产生;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改进和研发新的生产工艺,既要注重产品质量,又要注意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在不断改造生产线的过程中,提升生产工艺。

(三)强化尾端治理,实现废气的达标排放

油漆家具的漆雾是家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最为重要的污染来源,漆雾主要由颗粒污染物及挥发的有机废气为主要污染物。对于漆雾等颗粒污染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喷淋、水膜、冲击等处理办法,但这些方法的效率比较低。常用的水帘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部分颗粒污染物,改善作业环境,但对于气态污染物缺乏没有治理效果的体现,而且会带来二次水污染。有机废气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冷凝法、燃烧法、吸附法和吸收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具有净化效率较高,处理彻底等优点。但是这类方法包含再生、回收系统,需要较大的投资大、工艺流程比较长、系统占地较大、运行维护工作量巨大。因而,根据有机溶剂能与大部分油类互溶的特质,采用吸收法工艺具有明显投资方面、运作方面的优势。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篇3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信息化;创新模式

一、引言

中小型企業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实现资金的科学性控制和利用,节约企业的成本。信息化模式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适合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模式也较多,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但是新的创新模式也随之出现。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1.概念

通常简称企业财务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整合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一体,形成现代财务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并进而建立开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财务管理可以集成企业所有财务数据信息,为预估、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财务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特点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实现了人力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信息系统将这所有都纳入进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资金流和物流的随时跟踪。

第二,财务管理流程更加集中、标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为了获得更高的适用性,必须梳理业务,形成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优化、固化了财务管理的流程。

第三,推动财务组织管理弹性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多以垂直式为主,信息化之后,实现了财务管理的横向化和网络化,加强了财务管理的横向联系,减少了交流沟通的障碍。

第四,扩大了可协调的财务资源,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反映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资金的流动状况,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模式发展

1.基于ASP的财务信息化协同模式

该模式也叫托管式软件服务模式,是指企业不直接产生财务信息,由ASP(应用提供服务商)负责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提供财务信息的一种信息化模式。该模式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其特点是高度的资源共享、标准化和国际化,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网络水平低,收费高,所以推广度不高。

2.基于传统SaaS的财务信息化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租赁服务的财务信息化模式。该模式的安装、维护和升级工作都是由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来完成,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安全性受到质疑而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3.基于云计算的财务信息化模式

云计算是新技术条件下财务外包和财务内包相结合的一种信息化创新模式,主要包含了两个模式,分别是SaaS和PaaS(平台即服务)。该财务信息化模式比较新,主要依靠云计算技术,但是由于使用习惯和风险问题,发展也遭遇到了瓶颈。

四、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

1.定义

所谓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是指中小型企业在互联网平台和专业软件服务机构的协助下,自助构建适合个性化需求的财务信息化软件。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的成熟得益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十分适合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2.特点

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是使用门槛低,适合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只需要具备网络访问能力,就可以通过该自助模式实现远程的数据访问业务处理等,从而减少了中小型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投资。

第二是运行成本较低,成熟的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系统的建设、数据维护、安全保障等工作都是交给第三方服务商来完成,不需要中小型企业直接出力,因此减少了运行和管理的支出。

第三是高度的个性化,在信息系统的模块构成的安排上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在数据传递和业务处理的流程上也可以进行自主的设计。

第四是高度的灵活性,中小型企业在财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整程序,实现和外部管理之间的完美衔接。

3.推广

企业财务信息化协同自助模式的出现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并且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出现时间并不是很久,所以还没有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所以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保障该系统的推广工作,具体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第一,法律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对于网络环境中财务管理相关的概念的界定还存在模糊空间,对于信息安全的法律界定仍然是一片空白,除此以外,也没有设置独立的、专门的处理该类型业务的部门。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法律上逐步完善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方面的界定。

第二,技术层面,虽然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某些技术性问题还是没有能够解决,中小型企业的具体需求还有部分得不到满足,某些系统功能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市场检验。所以技术方面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完善。

第三,信誉层面,由于是新型的信息系统和模式,使用的中小型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存在顾虑,对此表示怀疑,所以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需要树立该信息系统的信誉,可以采取试用策略来鼓励一些中小型企业加入,在取得信任和满意后再采取收费制。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优势就在于需要的成本低,服务质量高,个性化程度高,十分适合中小型企业。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系统协同自助模式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在未来也必然会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敖志平.基于信息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王昊.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创新[J].企业研究,2012,6:76.

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创新 篇4

小型微型企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011年7月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在不同的行业中, 以营业收入, 从业人员指标划分出, 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比如,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 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 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小微企业, 是我国经济社会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2009年底, 全国工商登记企业有1030万户, 其中99%的企业人数少于300人, 加上尚未纳入官方统计口径的超过3000万的个体工商户, 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简称“小微企业”) 。这些最基本的经济单位虽然看似微不足道, 但它们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50%, 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成为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之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二五”时期, 我们要稳定就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建和谐社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都必须重视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问题, 发挥小型微型企业的作用。因为, 重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不仅关乎百姓幸福与民生, 关乎普通百姓的就业与养家, 也关乎普通劳动者的发展与致富梦想。大企业可以强国, 小企业可以富民。小型微型企业是创新者的聪明才智和创业者价值实现的载体。小型微型企业是中小企业的摇篮。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型企业或公司就是由微型企业发展而来, 比如, 微软、惠普都是成功的典范。

小型微型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 占企业总量的99%以上, 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影响因素分析

创业和创新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核心。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落实对小微企业的创业和创新的方面, 也就是小型企业成立、生存和发展问题。没有创业活动, 不仅创新无法完成, 经济也不会有活力和竞争力;没有创业活动, 经济发展就很难有后续的动力。没有创新的创业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 没有创业精神也同样不可能有重大的创新产生。美国硅谷是把创新和创业联系在一起的典范。硅谷人热衷于创新, 同时有着高度的创业精神, 在这样的浓厚氛围和独特的创业环境中, 硅谷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创新的出现和创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他们都依赖于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催生创新与创业的沃土, 因而对创新和创业环境进行研究和建设对促进创新和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

1. 法律政策环境

政策与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现存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因素和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限制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律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和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创新投入、政府采购、财税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

2. 市场环境

市场既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市场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创。创新需要一个公平、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和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

3.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主要表现为资源的可获得性, 包括资金的可获得性、人才的可获得性、科技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物质资源的可获得性或可利用性等。

4. 服务环境

服务环境主要因素包括科研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各类咨询机构的作用等。

5.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文化类型和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容忍失败的社会氛围、消费者购买正版产品的意愿等。

(二) 创业环境的影响因素

创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系统, 由创业文化、政策、经济和技术等要素构成, 是多层面的有机整体。构筑良好的创业环境需要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系统支撑。如果缺乏合适的创业环境为支撑, 创业活动就很难开展。创业环境由若干环境因素构成, 对此分析有许多流派, 我们采用“GEM2005中国报告”中的九大因素分析方法。

创业环境包括9个要素:

1. 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 其基本含义是指新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在获得金融资源上的可得性, 包括金融支持的质量和可利用程度以及政府财政部门对创业的支持。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申请政府资助, 如国家、省市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各类产业发展计划和基金;二是创业基金;三是整合社会投融资资源, 包括风险投资、个人借贷等。

2.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政府通过市场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对市场机会产生重要影响, 尤其是经济转型国家,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引导一种承担适度风险、追求利润的创业文化。比如, 如果创建新企业需要办理的手续和花费的时间、费用很多, 创业机会成本增加, 创业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

3. 政府项目支持

政府项目指的是各级政府对于新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可以提供的直接项目。政府项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资金和政策项目, 例如我国政府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对科技企业或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二是组织项目, 例如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提供资源交易的平台等, 也可以设计专门的创业引导项目, 例如面向妇女及青少年的引导项目等。

4. 教育与培训

教育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创业者将潜在的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

5. 研究开发转移

研究与开发转移指的是城市研究和开发在多大程度上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以及研发是否可以为新创立的小型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所用。

6. 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

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指商业、会计和其他法律服务和机构对于新创企业、小型企业或者成长中的企业的影响。同时也考察来自一般资源的信息可获取性, 包括互联网、期刊、报纸, 有关国内和国际经济状况、创业流程, 如何撰写商业计划和辨识市场需求等方面。

7. 市场开放程度

市场开放程度指商业贸易规定的稳定程度, 市场开放程度首先体现在市场的变化。正是在市场的变化中孕育着创业的机会, 大的市场变化往往蕴含着大的创业机会。其次是面对市场机会, 创业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是否存在行业进入壁垒, 是否存在成熟公司设置的不公平壁垒妨碍了新创企业的进入, 归根到底就是是否存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8. 有形基础设施

有形基础设施状况指可利用的有形资源的质量和获得的难易度。创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各项基础设施是否能为新创企业提供良好支持;二是新创企业获得基础设施服务的费用负担;三是新创企业获得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性。

9. 文化与社会规范

文化和社会规范指现存的社会和文化规范是否鼓励个人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导致人们以新的运管模式经营商业或者经济活动, 也包含人们对于创业的一般态度, 对待失败、风险和财富创造的态度和这种态度对创业活动发展的影响者个人评价的倾向。

德国政府的技术支援政策

德国的中小企业技术支援政策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基础上, 不是从保护弱者的角度, 而是从提高中小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角度制定和实施的。所以,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小企业技术支援政策就成为重要经济政策之一。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德国政府在向知识型社会转化和通过提高技术竞争力成为超一流发达国家的总目标下, 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援。

(一) 德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德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私人企业自发的技术创新热情极高。全部研发投资中的2/3是由私人企业投入的, 成为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力量。这是因为, 德国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 而是直接面对国际市场;靠的不是低成本的价格竞争力, 而是靠技术和质量的非价格竞争力。

尽管如此, 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的支援政策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国政府负担的研发费用大约为40%, 其中, 联邦政府负担约20%, 17个州政府负担其余20%。可见, 地方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低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构筑的地区创新体系 (RIS)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资金支持

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资金支援是通过经济技术部 (BMWi) 和教育研究部 (BMBF) 进行的。在R&D支援方面, 德国的经济技术部和教育研究部有分工, 前者主要负责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能源技术开发, 后者主要负责基础科学研究和中长期产业应用技术开发。

由于州政府对该地区企业的强弱点和具体政策需求更为了解, 其支援政策更有针对性。州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在促进创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

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创新

(一) 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要分解出:小型微利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及小型科技型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本质区别在于小型微型企业还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对这两类企业扶持的方法和内容不同, 微利企业是解决就业, 实现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而小型微型或小型科技企业是要扶持科技成长性的企业, 更多地考虑创新和技术进步。这两种企业类型对环境的需要也不同, 要突出对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有针对地优惠措施。

(二) 从德国的经验看, 地方政府在对中小企业技术扶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密集地出台国家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制定相关政策, 使中央的政策落实到位, 强化和放大国家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三) 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要建立长效机制

面多小型微型企业出现的问题, 我们的政策具有应对性, 问题远比措施多。而德国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是长期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如, 将扶持资金落实到每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而不是应对危机和困境的临时措施;地方政府的R&D投资中, 有一定比例投入到小微企业。

(四) 增强企业能动性

以目前的情况看, 对中小企业分析研究政策扶持比较注重外部环境的优化和调整, 而对企业内部环境改变缺乏能动性。要提升小型微型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品牌培育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

(五) 建立一个包容失败的机制

创业就有失败, 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失败的风险更高, 毫无疑问创业失败伴随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对创业失败要有充分的准备。建立有关失败企业或倒闭企业的档案, 分门别类整理企业不成功的原因, 供其他企业参考;对暂时不能运作的企业, 可以将其工商注册的各种里信息保留起来, 待条件具备随时启用, 等等。

参考文献

[1] .多部委加紧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第一财经日报, 2011.08.02.

[2] .国务院出台29条措施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信息时报, 2012.04.27.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创新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工业产业化格局的形成,需要从创新发展中来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上总体不足。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工业产品设计创新集群建设,为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广大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再造思路。

一、当前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主要问题

随着设计理念及设计管理国际化趋势的推进,当前多数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落后,影响创新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工业产品设计师乐于仿造,追求形式变化而缺乏创新力度更新,对自我产品设计产权保护意识不够,缺乏品牌意识,无法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科学决策。二是设计师资及开发能力欠缺,特别是缺乏设计团队,各类产品设计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设计水平陷入低层次恶意竞争局面。三是缺乏对产品设计品牌及知名度建设,尤其是忽视产品设计营销传播,如缺乏整体性设计规划、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分析、缺乏目标市场的挖掘,缺乏营销方式的创新,对产品设计传播过度、力度不足等。

二、产业集群导向下对工业设计创新机制的影响

产业集群是基于特定区域,围绕产业共同性、互补性来实现企业、公司、科研机构、支撑体系的地域化聚集,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化对于实现工业产品设计产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服务载体。由于工业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规模性和组织性,隶属于工业生产性服务体系中,其核心是基于文化和创意,融合设计资源、设计教育、设计创意、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因此,从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创新机制构建上,立足产业集群,从高度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竞合关系搭建上来实现集群化发展,整合工业设计公司、企业、高校及企业相关链企业,从人才、资金、市场、信息、营销等方面形成创新型综合体,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产业集群的载体与组织优势,将工业设计创新作为系统化、群体化活动,实现集群内高度集中、集群外完善支撑体现,克服中小企业在工业设计创新上的人、财、物等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创新的有效组织方式。二是实现对集群内各类专业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如通过分工与协作来提升设计资源配置集聚效用;通过集体学习机制形成互动式、开放式创新机制;通过集群化来降低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成本;通过集群化实现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的快速转移和协同发展。

三、基于产业集群来搭建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新模式

(一)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导向作用。从工业设计市场发展到设计产业成熟度研究,政府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创新观念交流及产业化运作模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政产学研新模式的构建。其具体措施有几点:一是结合地域实际打造特色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聚集区,营造设计创新特色,实现工业设计各主体的相对集中;二是围绕政府导向来完善工业产品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尤其是构建设计资源数据库,从工业设计人才、工业设计设施及教育培养体系上来搭建;三是积极协同工业产品设计创新力量,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特别是借鉴国外设计产业成功经验,推进设计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是立足区域工业基础,创建中小企业设计产业孵化基地,搭建工业设计咨询、融资等服务平台。

(三)依托市场来驱动产业技巧创新模式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在打造自身产品设计品牌与影响力上,必然需要从设计咨询与服务、品牌形象设计、品牌营销和传播等领域,依托设计产业集群优势,在政府的导向下,积极融入市场,特别是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从保护知识产权、规范设计市场良性发展上,发挥市场在产业集群中的积极推动力,促进集群化、规模化、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基于ERP的小型企业关键技术 篇6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简称ERP) 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而作为管理工具, 它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是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可对供应链中的相关环节有效地进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技术正经历着一个漫长的完善过程。ERP具体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订货点法阶段 (OP, Order Point) 、物料需求计划阶段 (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阶段 (MRPⅡ,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2 系统架构

当前的ERP的系统架构有C/S架构和B/S架构等方式, 下面简要描述他们的工作方式。

2.1 C/S架构

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是客户机/服务器C/S (Client/Server) 模型, 在C/S模型中, 应用程序被分割成两部分, 即将应用程序分割成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两层结构。在90年代两层C/S架构成为主流系统, 它的优点是: (1) 通过系统地划分客户与服务之间的层次而提高了在应用中的计算效率; (2) 缓解了主机繁重的运行负担; (3) 可以在快速应用开发工具RAD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下进行开发, 能够高效的开发小规模的应用程序, 提高生产效率。

但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应用程序的复杂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两层C/S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服务器直接连接所有的客户, 负担重, 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都不高, 这就要求新的结构的出现。

2.2 B/S架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广泛使用, B/S (Browser/Server) 体系架构也随之成为Intranet发展的必然产物, 将Internet技术应用于某个组织内部, 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体系, 采用TCP/IP通信协议, 利用Internet的Web模型作为标准平台, 同时建立防火墙将内部网与Internet隔开。B/S架构下客户端只需安装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软件和浏览器即可, HTTP协议为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解决了C/S架构中升级困难、难以维护、不能满足远程服务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B/S架构具有以下优点: (1) 用户界面风格统一, 使用简单; (2) 框架结构稳定, 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 开放分布式体系。用户使用不同的运行平台组成异构型的计算资源; (4) 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可以不用部署, 升级方便。

B/S架构的发展可使开发人员能按需要选择各种软件和工具来实现不同的应用和服务。

2.3 ERP功能的结构

从已有的产品资料及企业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ERP软件一般包括3大部分:生产控制 (计划、制造) 、物流管理 (采购、库存、分销管理) 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这3部分自身就是集成体, 它们之间有相应接口, 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对企业进行管理。

3 ERP中的关键技术

根据上述介绍, 显然B/S架构方式优点较多, 针对ERP的特点, 目前实施ERP软件开发一般都采用中间件技术、软件总线技术、异构数据库技术及安全机制等, 以下对这几种主要技术给予简要描述。

3.1 中间件技术

传统的C/S构架, 即胖客户端。是将数据统一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 而有关的业务逻辑都在客户端实现, 这种两层结构的模式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与Intranet/Internet的发展, 将被3层体系架构取代。3层架构将业务逻辑与服务器存储过程合并在一起组成应用层, 提高了计算能力, 使其更加灵活。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上安装中间件, 而在用户端只需处理图形用户界面 (GUI) , 采用有交互功能的浏览器形成瘦客户端的工作方式。

中间件可以保障在平台异构的情况下应用信息的可靠传递以及达到构件间互连互通, 同时可以实现企业应用的完整集成。客户与服务器均安装相应的中间件, 其目的是保证客户端的应用与对服务器的各种服务, 忽略服务器端的差异, 实现了分布式系统, 使所有应用的数据与应用的操作透明化, 用户不需关心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的交互, 所有的应用由程序接口 (API) 完成。其工作模式如图1所示:

3.2 软件总线技术

软件总线技术是一种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灵活的企业信息系统, 是多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具有不同类型的软件功能的一组虚拟数据信息传输线。软件总线依靠通用的标准接口为数据提供虚拟的信息传输。

软件总线的组成是各种软件构件库中的软件集成块和软件分离元件, 取出所需的软件构件组装成新的集成软件系统, 并安装到软件总线上。

软件总线技术的系统模型和其他模型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构件独立, 不需要特定的系统环境; (2) 网络透明, 对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都具有透明性; (3) 异构互联, 系统以统一的方式对不同模型的系统请求服务进行处理; (4) 提高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系统可以集成不同的构件组成不同的系统适应不同的软硬件环境。基于软件总线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3.3 异构数据库

数据库是ERP系统的核心, 但是因为各个企业业务和功能的归属不同, 内部数据库不同, 就会存在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的差异。为了解决不同核心技术构件的信息系统, 在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数据交流和部门协同问题, 就要考虑异构数据库。基于数据库中间件提供的标准应用程序接口, 从而允许数据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通信。

为了解决与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通信的问题, ODBC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为应用程序连接数据库定义了一个抽象术语“数据源”, 它是一个开放式的标准接口, ODBC将“数据源”映射到适合的驱动器、网络软件、服务器名称与地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为了实现两个数据库之间的通信, 必须定义两个数据源:源数据库的数据源及目标数据库的数据源。使用ODBC连接不同的数据源, 它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图如图3所示:

3.4 安全机制

对于ERP系统所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为企业内部服务器禁止企业外部网络对其的恶意攻击, 另一个方面就是禁止企业内部部门的超权限的访问, 即只能在各自赋予的权限内进行操作。

对于第一个方面, 通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监听、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系统以及防火墙等再配合网管人员认真负责地对ERP系统进行维护为网络安全与合法使用提供安全保证。

对于内部部门的超权限访问, 通常ERP系统为不同的部门分配不同的权限, 不同操作权限的部门只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可以使用多级、多元的做法达到目的。所谓多级就是超级用户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级别, 使用相应的操作权限;多元是同样级别的用户拥有不同的访问方式, 如有些用户只可访问, 有些用户可访问可修改, 即添加, 修改, 删除等操作。

4 结束语

企业资源计划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 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

本文对ERP发展历史进行了概括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在当前的ERP系统中, C/S (客户机/服务器) 架构、面向对象、中间件技术、软总线技术、异构数据库技术以及Intranet/Internet等成为其核心。ERP的应用对国内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及运作有着重要作用, 并可提高自身竞争力。

摘要:介绍了ERP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其主要技术, 并分别介绍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中的中间件技术、软总线技术、异构数据库和安全机制在其中的特点, 并总结了ERP对企业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作用。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中间件,软件总线,异构数据库,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Davenport T H.Mission Critical;Realizing the promise of enter-prise system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2000.

[2]黄健强.基于Web的分布式MIS的软件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 1999 (6) .

[3]Yell D C, Chou D C, Chang J.A synergic analysis for web-base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J].Computer standards&Inter-face, 2002, (6) .

[4]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出版社, 2004.

[5][美]Shari Lawrence Pfleeger.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M].史丹, 史争印, 唐忆,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6]Plasil F, Visnovsky S.Behavior Protocol for Software Components[M].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2.28 (11) .

[7]王志坚, 费玉奎, 姜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8][美]Scott Hamilton, Maximizing Your ERP System:A Practical Guide for Managers[M].简学,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9]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论中小型企业的营销创新之路 篇7

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 也被简称作中小企, 是指在经营规模上较小的企业, 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此类企业通常是由单一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 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业主直接管理, 较少受外界干涉, 中小企业甚至可以小至仅有夫妻两人理店之小公司。中小企业的概念来自1980年代末期的“small business”概念, 当年美国的经济开始下滑, 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却逆向起飞。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

现如今, 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有实力来最严重的危机时刻, 这种危机有的是外在因素例如是经济危机, 国际供需不平衡导致的, 而更多地是因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转型引发的中小企业生存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薄弱, 抗风险能力底, 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成长中受挫, 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观念, 无法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 因此如何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去的胜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 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 因而投资较省, 建设周期短, 收效较快

我国的中小企业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规模小灵活持久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能够灵活多变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此外由于规模小有着很高的经营决策圈有着高度的权力集中, 凡是中小企业都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因而能够是决策者很快的对市场做出反应, 从而及时调整战略战术, 应对各种敌对势力的挑战, 从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双全统一经营模式, 从而减少了雇佣他人进行销售也减少了监督成本, 经营所赚的钱统统归经营者自己所有而且效率超级的高, 不像那些大的企业运转起来十分的困难而且有些人事上的变动会使得经营出现严重危机。因此我们要对中小企业充满信心。

(二)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 能发挥“小而专”, “小而活”的优势

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中小企业这一特点呢?好比说一个大型的企业它的涉猎面往往很广泛, 有的设计房地产或者涉及金融或者涉及旅游等等方面, 因而它无法面面俱到的把每一块都做到最好而中小企业就完全的不同, 由于他规模小不想大型企业那么面面俱到因而能够很好地专注于某一个方面进行一心一意的钻因而在某一方面能够做到最好, 爱一行钻一行, 能够一心一意的做好某一方面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得到支持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 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 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 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 这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 经营范的围的广泛性, 行业齐全, 点多面广;成本较高, 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现如今网络销售已经成为市场的一大主体, 实体店与虚拟店之间的博弈已经精入道了白热化的阶段, 从阿里巴巴收购案的成功到淘宝的大众化, 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成交额使得网络营销成为当今的主体, 但是每一个成功的产业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为什么这么多的网络营销会得以成功, 分析其原因我想一个很好地营销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关键, 因此本文从网络营销错略入手重点分析其策略的形成以及原因, 从而为其他产业的营销提供借鉴。

(四) 它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小型化与智能化

从阿里巴巴收购案的成功到淘宝的大众化, 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成交额使得网络营销成为当今的主体, 但是每一个成功的产业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为什么这么多的网络营销会得以成功, 分析其原因我想一个很好地营销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关键,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

三、走创新之路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 篇8

(一)分立型企业物流经管模式

通常情况下,我国中小型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部,中小型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主要是在企业的销售部门、 采购部门进行分散管理,每个部门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其各自的责任与工作职能。 这种分散式的经管模式,导致物流信息无法精准有效的在相关部门之间顺利传递, 最终将会给企业利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传统的外协经管模式

传统模式中的物流经管环节包括两个方面, 即仓储管理方面和运输管理方面,这主要的原因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仓储运输资金投入在物流中占大部分。 企业在经管过程中,通过租用公共仓库或者向外界租用运输车队,以此来有效地填充中小型企业在物流资源中的空缺与不足,上述这种物流经管模式就是传统的外协模式。

(三)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核心业务中

在传统的企业物流经管过程中, 中小型企业会将所有的业务包揽下来,但如果要将所有的业务全部完成,会耗费诸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中小型企业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将其他的业务对外外包,这种经管模式在市场经济中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模式中创新的主要方式

(一)中小型企业将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再创造

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 从传统的分割经管模式到现代化的一体化经管模式, 需要将其内部业务进行再创造。 通过这个操作流程,能够有效地促使中小型企业设计出一套高效性, 且能够全面满足客户需求的最具有优越性的物流经管流程, 将企业内部不必要的业务进行缩减,促使企业内部物流能够有效相连,全面地形成一个集合, 进一步提升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的高效性、资金成本、服务等方面的指标。

(二)中小型企业将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全面整合

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 将其内部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进。 在此基础上,需要创建一套与时代和新流程发展性协调的内部组织结构, 进而有效保障新流程能够在该组织架构上全面的运作。 在具体经管过程中,将跟物流相关的订单、服务、采购、运送货等部门进行全面有效地整合,创建出一套与时代发展、新流程运作相适应的一体化物流经管系统, 对中小型企业物流经管模式进行有效地调整与完善。

三、 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的创新模式选择

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 需要依照其自身的特征与时代发展的特性, 选取适当可行的物流经管创新模式,进而有效地节省企业物流的资金投入、增强物流管理的高效性与服务质量, 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目标与核心竞争力。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的创新模式选择中, 需要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 借鉴国外成熟的经管模式, 提出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物流经管理念与管理模式。

(一)在传统经管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节省企业的业务运输成本

在中小型企业物流业务经管过程中, 需要将企业内部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在内部资源、资金成本、专业型人才、技术水平、信息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约束与不足, 进而造成中小型企业提供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对方未能够立即接受。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物流经管过程中, 将核心内容设置在仓储环节与运输管理两大方面,对于企业内部订单管理、库存量的补充、内部物流信息的规划等方面未能够有效的实现。 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业务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小型企业在实际经管过程中,在传统经管模式的基础上, 有效节省企业的业务运输成本。 也就是说,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主要将一部分的业务(即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将注意力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全面有效地对企业物流进行高效管理。

(二)采取高效精准的物流经管模式

高效精准的物流精准模式其主要作用是, 企业对采购、生产、配送等环节进行及时的操作与管理,有效避免存在不必要的存货, 确保企业中的物流管理系统在实际操作运行过程中是持续不断的, 无需在系统的中间环节进行结点的设置。 高效精准的企业物流经管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参考整体设计规划。 若具体操作环节存在一定的差错或应急事件, 将会给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内部的应急策略, 确保物流信息能够顺利地在企业各个部门中进行有效的传递。

(三)中小型企业采取精益化的物流经管模式

精益化的物流经管模式其主要作用是, 通过精益化思想与理念, 全面有效地对企业当前所进行的物流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与整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从客户的视角,对整个物流在运作过程中的生产、供应、配送等方面活动进行合理地分析与改进, 尽全力满足客户合理需求, 有效提高企业的物流经管效率, 节省一定的资金投入。 通常情况下, 在对中小型企业精益化物流经管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活动图与实体结构图的方式进行全面操作与实现的。 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全面性地探究,对内部资金浪费状况进行明确, 将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运输流程进行全面改进与优化,将企业内部不必要的物流活动进行消除,将整个物流链进行连接,通过上述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企业的物流服务与操作质量,进而节约企业的运输成本。

(四)中小型企业物流服务导向的运作经管模式

创建中小型企业物流服务导向运作经管模式, 首先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需要明确物流服务的基本目标。 企业进行物流服务经管的主要作用是, 通过合理化的成本投入实现高性能、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企业在物流经管过程中,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全面考虑,依据市场环境不断地对物流经管模式进行调整与完善, 积极主动地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进而确定企业物流服务的基本目标,创建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物流经管信息系统。 进而有效地进行订货、采购、生产、产品配送等服务,达到高质量、优质化的物流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需要深入地对物流服务与管理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 促使企业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制定最佳的物流服务策略。

四、结论

中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传统的物流经管模式无法确保企业能够长远稳定的运营。 因此,当前中小型企业需要在物流经管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创新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的将企业物流向一体化形式进行转变, 为企业节省一定的时间、精力与资金,通过优质化的资源配置、数据信息共享、大量的技术扩散,全面促使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取整个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 在市场经济中稳定的运营与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经管模式主要有分立型企业物流经管模式、传统的外协经管模式和部分业务外包模式。中小型企业应通过将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再创造以及全面整合内部组织结构等方式创新物流经管模式。中小型企业创新模式选择,需要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借鉴国外成熟的经管模式。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物流经管理念与管理模式:在传统经管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节省企业的业务运输成本;采取高效精准的物流经管模式;物流服务导向的运作经管模式。

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 篇9

目前,中小型企业普遍具有融资难的问题,贷款仅占我国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与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健全市场化融资机制,促进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改善。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目前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存在着观念陈旧、专门机构缺失、融资品种单一、金融营销动力不足、过度夸大风险等问题,再加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以及自身存在企业信用过低等先天不足,融资难的问题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这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在健全市场化融资机制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信贷支持体系,以纠正这种市场失效。张维迎在“首届投资银行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投资项目预期和实际有关的成本收益状况银行无法得到可靠的信息;二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信息不对称;三是中小型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不对称。

2.中小型企业在化解融资难上自身缺陷仍旧存在。受企业规模小,持续经营时间相对较短的影响,中小型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和高经营风险的特性。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加大了中小型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基础薄弱,无法满足我国目前中小型企业融资和金融服务的需要。

3.法律配套政策缺位,使中小型企业融资雪上加霜。我国没有从法律上确认中小型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中小型企业需要国家专门立法来保障其利益,确定扶持中小型企业的方面和领域,同时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型企业提供法律依据。目前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2]

二、化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机制创新

1.建立政策性的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完善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由政府出资或直接控制的政策性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为缺乏资金但有市场的中小型企业获得商业性融资,从而缓解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紧张。信用担保制度是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但要有针对性,注意区分不同规模的企业。如日本建立的“国民金融公库”的贷款对象是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金融公库”则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中的较大企业。我国要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建立财政资金补偿制度或者通过资本金增值扩大资金规模,完善资金补偿机制;还要建立起再担保、再保险和逐级担保体系。[3]

2.以中小型企业板上市为契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股权结构。2004年5月获准设立的中小型企业板块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虽然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符合该板块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比例较低,不能成为广大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中小型企业板的启动推动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促进中小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提升。

股票市场融资渠道扩大了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上市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性融资来降低企业的债务比率,特别是长期债务比率,从而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4]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开始。中小型企业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弱化了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大股东的超强控制和内部人控制同时并存且相互重叠,使得大股东以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来追求其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得到加强。因此必须首先从优化股权结构入手,来解决中小型企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5]

3.塑造中小型企业诚信形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身的诚信形象。中小型企业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凝聚力,为其健康发展、成功上市打下基础。因此中小型企业应该在产品设计、服务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倾力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中小型企业群体的竞争弱势,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扶持,为中小型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优质服务。如深圳市成立中小型企业服务中心,构建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创业扶持、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北京市启动中小型企业金融支持工程,为入围企业提供信用评估、贷款担保等方面的便捷服务,目前已有237家中小型企业由担保公司担保获得了近13亿元的银行贷款;安徽省计划实施“1355工程”,即从2005年起,重点扶持100户优势中小型企业,实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30个产业集群、50个创业基地。[6]

4.巩固内源性融资方式,扩大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外源性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发布的《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在目前中小型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中,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占比48.41%,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规模占比38.89%,其他形式筹资占比不足13%,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仅占2.38%,说明我国中小型企业多把内源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而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外源性融资运用得极少。陆正飞、高强(2003)对其选择的样本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约3/4样本企业偏好股权融资。[7]黄少安、张岗(2001)分析认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8]

谢兰培、李江波(2004)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西方七国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以及特殊的股权结构。而从已经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来看,它们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例偏小,资产负债比率偏低,尤其是长期负债比例极小,股权融资偏好明显。[9]

5.充分发挥民间金融体系强大的融资功能,为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充足的“蓄水池”。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民间融资不仅能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还可以减轻中小型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民间借贷手续简便灵活的特点适应了社会的需要。随着宏观紧缩政策的实施,民间金融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活跃力量,据调查测算,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民间融资在发展中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4个新特点:一是融资活动半公开化;二是融资行为渐趋理性,据江西省抽样调查显示,民间融资的偿债率在95%以上;三是生产性融资比重高,据抽样调查,浙江省温州地区约为93.3%;四是利率水平明显上升。[10]

国家应创新融资机制,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投入,取消限制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不合理规定,切实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郭斌、刘曼路(2002)通过对温州地区的实证分析指出,中小型企业对民间金融的需求量大,民间金融体系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存在长期互动关系。[11]

6.积极利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融资平台,多元化再融资配股方式,提高融资的效率。创业板是主板市场的一个有效的补充,是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和新兴行业的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创业板的门槛相对主板较低,能涵盖更多的中小型企业。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得了国务院批准,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

配股相对增发新股其融资成本较低,不易分散控制权且证券法规对配股的条件要求也相对较低。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后长期业绩下滑比大公司严重,原因与本国当时的证券市场以及公司治理特点有关,但一定程度上也与中小公司规模性较小、成长性较高和市场竞争较激烈等特性有关。我国中小型企业上市公司首先应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以实力赢得投资者的信赖。[12]

传统的评价融资效率高低的方法一般都是基于最优化原理和最满意原理,如模糊评价以及层次分析方法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一种目标决策方法,从最有利于决策单元的角度进行评价,注重对每一个决策单元的优化,能够指出有关指标的调整方向。魏权龄(1989)、岳明(1990)等是国内最早采用DEA方法研究生产效率的学者,刘力昌(2004)等采用DEA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效率进行了整体评价。[13]

如何运作一家小型物流企业 篇10

我从2001年开始自己做小物流企业,到现在总算在这一行业存活下来,每年还能有10万左右的盈利。做小物流企业,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操作的规范性——做得比他专业,控制成本——做得比他省钱,服务优质——做得让他省心。

不熟不做

2001年,我利用房屋抵押贷了10万块钱,买了两部二手车,请了几个工人,成立了自己的小型物流公司。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先利用自己辞职前积累的化妆品物流市场中的资源,发展一批客户(事实上我的第一笔单正是来自于自己的老东家——一家知名化妆品生产商的物流外包项目),然后再慢慢去开拓新客户——最开始还是我以前在化妆品行业时认识的各公司的小头头们介绍的,这些客户所提供项目带来的利润维系着我的公司整整两年。直到2003年,我依靠两年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操作经验和赢得的口碑,才慢慢有了新客户。

事实上,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之道只能进行“一对一营销”,就是找一家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公司,集中自己的全部优势为它服务,并且随时根据它的需要而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因为以前在这行业里边呆了几年,我清楚的知道这些客户自己建仓库做物流之所以成本太高,是因为物流部门一般都是独立在公司外运作,效率低下,而且公司领导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所以,当我把外包方案拿给他们领导看时,他考虑了两天,同意了。

即使这样,我的公司在成立没多久还是遇到了麻烦。以前做企业内部物流时,只存在一个和公司其他部门沟通的问题,因为有领导协调,出现问题马上就能解决,而现在人家把物流业务整体打包给了你,再有问题你找他,他就把合同递给你看——自己解决。还好,我跟这个行业的很多领导关系都不错,人家同意协助他在合同后再补签一个合作流程。不然,光违约金就能让我破产了。

选址以综合条件为重

我当初在仓库选址时,看到价码低廉,很兴奋地在合同上签了字。到后来,发现那个仓库周边作业面积严重不足,人家客户的送货车经常要在公路上排队等好几个小时,才能进入仓库装卸货物,严重地影响作业效率。更要命的是,这个仓库到高速公路之间那一段路经常堵车,公司刚开业两个月,就接到客户10宗投诉。

再换仓库时,我学聪明了,把几个待选仓库的交通、价格、作业面积配套设施,以及与客户仓库的距离都列出来分别做了个分析,然后才定下来现在的仓库,虽然价格比以前高了点,但各方面的条件却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客户方面的抱怨随之也烟消云散。

作业程序化、标准化

我很多同行被迫关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专业,仓库经常丢失、损坏客户的货物,或者野蛮装卸……到后来就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吸引客户,甚至抢别人的客户。我觉得那是死路一条:“通过降低价格要取得竞争力现在是国内企业的通病,但这个价格总得有个底线,那就是不能降低服务质量。”“优质服务”在我的企业里是有标准的——一整套我的公司在五年运营中得到的物流操作程序、客户服务系统。

在仓库里,你基本上得让员工做到熟悉客户每一个型号的商品的属性,多长啊,多重啊,放在仓库什么地方,对运输和储存有什么特殊标准啊什么的。然后,从客户那边发过来指令开始,到完成他指令的任务为止,每一个步骤,在公司的操作规章里,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最基本的服务,因为有时候,你想到的甚至应该比客户还要多。 我会定期和客戶公司的对接部门开个联谊会——一来沟通感情,二来就是了解客户的需要和他们的现状,然后他们回来再组织员工有针对性的改进物流操作程序,力求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策划方案和口碑带来新客户

物流这东西,你说自己再好人家也不信。 我的作法是为目标客户送去提前做好的方案,客户内部做物流成本是多少,你把项目承包给我成本又是多少。这样最有说服力。每一次与目标客户的谈判过程中,不管有没有成功的把握,我都会要求员工收集目标客户的资料,然后做个外包的方案,在谈判时交给对方,并随时修改。就算不成,也表明自己的诚意,再退一步,下一次做同类企业的策划,不就有资料了吗?

创新是中小型饲料企业的生存之基 篇11

对于中、小型饲料企业来说, 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只有开拓创新, 才能换道超越, 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1 制度创新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 中、小型饲料企业普遍缺乏熟悉饲料法律法规、懂管理、善营销、熟练掌握饲料和养殖专业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特别是缺乏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强的人才, 有的企业即使有, 也留不住。究其原因, 一是这些人不认同企业的制度、文化和发展理念, 二是这些人在企业无用武之地, 不能完全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在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 创新发展理念, 建立健全一套让人才个个都有归属感、使命感, 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制度和文化。

2 管理创新

一是实现扁平式管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人员少, 管理层级少, 能够自主决策、自主创新、对环境改变能够快速应对的优势, 实现决策、管理、执行三层结构制, 使企业决策快速落到实处。二是实现目标管理。对每个岗位、每个环节设置目标责任制, 做到分工明确, 权责清晰, 日清日结, 使企业得到高效运转。三是实现成本管理。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倒逼企业对原料、配方、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使企业的人、才、物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达到利润合理化。

3 技术创新

产品差异化是中、小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味模仿、盲目跟风, 带来产品同质化, 只能使企业间恶性竞争。因此, 饲料企业可以根据养殖户的需求, 结合自身优势, 利用原料的全数据分析等手段, 开发无抗饲料、生物饲料、安全饲料等功能性饲料, 研制特种养殖饲料, 或专攻一类饲料等, 也可为养殖户量身定制饲料。另外, 企业可以通过设备改造, 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 如将人工添加采用自动化, 将打包实现机械化, 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人为出错机率, 保证生产质量, 而且, 能节省人工成本, 减轻人员管理负担。

4 经营模式创新

一是用“直销”取代“经销”, 减少中间环节。二是延伸产业链条, 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三是实行产业联盟。饲料企业与养殖场 (户) 共同设计饲料产品, 回收或共同销售畜禽产品, 既可提高饲料企业的饲料商品化率, 又可避免养殖企业自配料由于配方思路和生产技术落后而造成的饲料原料资源的浪费和形成环境安全隐患, 使饲料原料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 实现双赢。饲料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平台, 实现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联盟合作, 既减少了采购、销售费用, 保证了原料品质, 又避免了同行间恶性竞争。四是实现资金融合和行业合并。与养殖场 (户) 互为参股或为养殖场 (户) 提供资金担保服务。规模、资产相当、经营理念相似、产品不同的饲料企业可以联合或合并, 实行人、才、物的整合。五是实现差异化精品战略。未来10年, 是绿色发展, 差异化肉、鱼、蛋品牌创建的黄金期, 消费者对放心、安全、健康的肉、蛋、奶的需求不断增加, 给安全饲料、无抗饲料、绿色饲料的生产带来了机遇。

2017年, 洪涝灾害、主要原料价格剧烈波动、养殖业调整转型升级加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企业率先发起价格战、促销战等多种因素叠加, 使本来生存困难的中、小型饲料企业又经历了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因循守旧, 固步自封的企业又倒闭了一片。中、小型饲料企业只有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 才能生存和保持健康发展。

摘要:饲料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 中、小型饲料企业生存困难。中、小型饲料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

上一篇:方差—协方差估计法下一篇:项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