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科技企业

2024-05-13

中小型科技企业(精选12篇)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1

5月16日, “上海市科技金融专员聘任仪式暨工作动员大会”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举行。会上, 科技金融专员的亮相成为上海建立全市性科技金融工作队伍的第一步。

科技金融专员队伍的建立对未来开展上海全市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金融需求调研、新政策与新产品的推广、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具体工作做好了准备。

有别于传统以培训为主的服务方式, 科技金融专员突出服务零距离。以企业需求为立足点, 在日常工作与企业的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将科技金融方面的信息直接传达给企业负责人, 极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科技中小企业创业者能在提出需求的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员, 而不用再盲目地急病乱投医, 通过科技金融专员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企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科技金融产品, 科技金融政策和产品的服务效率与公共价值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 科技金融专员的建设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探索了一个新的方式。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2

■∑∑~~(^o^)/《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投稿邮箱:chinaqikan8@126.com(来稿请注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投稿)

■∑∑~~(^o^)/工作QQ: 1585617365联系人:鲍编辑

■∑∑~~(^o^)/咨询热线: 0531-62321053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http://●★☆●★☆●★☆●★☆●

■∑∑~~(^o^)/《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投稿邮箱:chinaqikan8@126.com(来稿请注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投稿)

■∑∑~~(^o^)/工作QQ: 1585617365联系人:鲍编辑

■∑∑~~(^o^)/咨询热线: 0531-62321053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中小型企业;管理模式

如今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等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表明,目前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管理能力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这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模式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研究出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是所有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在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指从事高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或较大规模运用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1)资产总额、营业收入、雇员人数等指标不超过中小企业的标准;(2)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主导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3)职工人员上要求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百分比高于10%,经费上要求每年用于产品研究的经费高于营业收入的5%;(4)企业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及服务业务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现有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特征:一是企业超常规发展,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二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是其突出的特点;三是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四是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已发展成为首要资产;五是与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更高的重要性;六是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没有正确认识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管理上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思想,但改善后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受到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以及其所处特殊的发展环境的限制,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管理本身的重要性,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着一定欠缺,这就导致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的作用。对部分管理者来说,他们不能真正明白和理解什么是管理模式,所以就不能加强对管理模式的重视。

(二)管理模式选择盲目

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了解不够。在企业的管理上,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管理模式做不到学以致用,往往就按照先进管理模式进行大量地照搬照抄。没弄清楚其适用范围,只想着为企业创造相同的成效,可结果总是不能如人愿。二是对企业自身的条件没有准确的判断。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对企业发展阶段、管理要素等企业实际进行深入分析和准确认识,盲目引进所谓的先进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与实际不符出现问题后,不懂得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三)单一的管理模式

目前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模式仍然较为单一,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居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其主要特征是团队成员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内部组织结构较简单,管理层次少,企业运营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和灵活性比较高。但当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要素不能处在最佳的匹配状态时,家族式管理模式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可能还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四)管理模式有效性不够

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中,管理比较随意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者意见就是企业的决策和命令,企业中没有一个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决策体系,主要凭借一些成功的经验。企业对员工的奖惩决定取决于管理者的情绪,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很难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随意性的管理,影响企业形成自己的一个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更不用说管理模式了。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策略建议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永远有效的管理方式,所以管理模式的优劣不能简单的予以评价。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特征和使用范围,所以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采用能够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样地,选择的企业管理模式应与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管理企业,企业才能够实现健康的发展。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

对一些经济实力较弱、条件颇为简陋,而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往往还没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但其创始人通常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技能,家族式管理模式是这种企业管理的最佳模式。家族式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征:要求员工对领导人绝对的服从,创始人会在企业中采用各种方式来塑造领袖的形象,保证顺利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在选择这种管理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保持灵活性,找准定位。企业要合理控制业务规模,充分利用自身灵活性高的优势,同时管理者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自己的才能,深入仔细地分析市场行情,找准“立足点”,运用市场补缺发展战略,争取做到把企业“做精、做专、做深”。二是逐步建立管理体系。当且企业能够成功地维持生存后,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最基础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着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

(二)标准化管理模式

企业步入成长阶段以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都将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资本问题,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这阶段要实现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拓宽融资的渠道,借助社会资本实现跨越发展,因此,本阶段企业的发展趋势是资本化、制度化、标准化。因此,中小企业成长期最佳的管理模式是标准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模式有以下特征: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企业职工的行为均呈现出规范化,一切事务普遍标准化和制度化,总体来说,企业管理是在制度体系下有条不紊地运行。在选择标准化管理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提高企业执行力。二是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管理上,实行全部职业化管理,在人员上,引进高端的专业管理人才,尽量放开权利,让每个人才都能施展才能。三是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竞争战略,提出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四是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科学决策机制,并且严格执行,保证制度不随意更改,做到企业稳定、活力和效率三方面的平衡。

(三)文化导向的管理模式

进入了成熟期,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存在发展的过程,对处在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只有加强对文化建设重视才能走得更长远。这个时期,企业各方面发展的比较均衡,主要是通过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文化导向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从而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选择文化导向的管理模式时,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同的企业具有不一样的企业文化,这样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存在,但是这些各异的企业文化都遵循一个“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建立高绩效企业文化。一个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激励职工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做事的激情,让每个员工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为企业发展贡献的力量。三是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让他们在企业里实现自身价值。

(四)创新为主的管理模式

成熟期后期是一个企业生命周期的结束点。企业要想在生命周期即将走完的过程中,抓住生存的机会,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仅依靠企业内部的管理要素是微乎其微,必须进行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新的生命力。创新为主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企业中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守旧的观念是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重视创新型人才,加强建设创新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弘扬个人与企业共进退的文化氛围;战略管理方面,企业面临着战略的重大调整,一方面企业可以继续保持以专业化的核心,同时增加和开发原有产品的新功能的竞争战略,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选择退出夕阳产业,在新的业务上谋求发展领域的战略。选择创新为主的管理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企业在这个发展阶段主要是以创新和变革为主,倡导创新精神,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鼓励职工创新,激发员工创新能力,来建设企业制度和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体系的作用,引导和激励职工工作。二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要重新进行评估,根据市场定位的改变来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通过采取并购或联合的方式,来寻找企业增长的机会,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萌.中小企业成长期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4,(10).

[2]王建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4,(9).

[3]王千.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中小型科技企业系统复杂性分析 篇4

一、复杂性科学理论

复杂性科学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 是以复杂性和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方向是宏观领域的复杂性及其演化问题, 涉及众多学科, 利用微分方程与形式逻辑等研究工具, 使用了整体论、系统论、还原论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成为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复杂性科学研究下的系统多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层次性和开放性等表现, 这也是判定复杂系统的标准。

复杂系统除了具有上述复杂性的表现之外, 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非线性:非线性是复杂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复杂系统的非线性是指系统整体不能以各子系统的简单线性加总来表示。这种非线性不仅存在于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 而且存在于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2)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复杂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包括部分子系统结构与参数的不确定性, 子系统间耦合作用的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的不确定性等。复杂系统中的子系统, 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高维性, 具有这一特性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加了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3) 相互依赖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子系统的变化, 同时也受到其他子系统变化的影响, 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 在这种相互的作用中不断促进系统整体的发展。 (4) 相互约束性。约束性是系统复杂性的表现之一。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相互制约的。这就使得复杂系统中的跨层次变化受到系统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制约。 (5) 组织有序性。组织有序性既是复杂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 也是其存在的内部依据。复杂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 这种组织是一种复杂性的有序, 是建立在复杂性基础之上的。 (6) 动态性:复杂系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演化的, 这种动态性不仅表现在系统整体的变化, 而且表现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不断变化。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复杂性

中小型科技企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 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综合体。在中小型科技企业内部, 技术、生产、销售等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互动系统;而从它与所处的知识经济社会环境的沟通与交流而言, 中小型科技企业与知识经济社会的耦合作用使其在外界环境、系统要素、系统结构、运作机制和功能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比传统企业更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1) 系统要素方面的复杂性。与传统企业不同,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系统要素主要包含诸如高新技术、研发投入资金、厂房设备、人力资源、产品、组织管理等要素。高新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的战略主导, 其他要素都要以高新技术为指导来进行组合;企业对部门 (科技研发部门) 更加重视, 技术人员在企业的人员需求中占主要部分, 是企业产品更新的主要力量;企业的组织管理向人性化方面发展, 管理行为更加复杂, 自组织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由于企业发展对研发资金的较大的依赖性, 风险投资者常常介入企业管理, 更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2) 系统结构方面的复杂性。中小型科技企业在系统结构方面日益向扁平化、虚拟化发展。在企业内部, 电子网络成为企业员工之间、员工与外界、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系统各要素之间、各要素及子系统与外界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 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子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进一步加强。这种非线性作用使得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知识、资金等交流加快, 系统结构更加扁平化、柔性化, 系统的边界日益模糊化, 系统的虚拟化也日趋明显。企业系统已成为一个结构时刻演化着的动态系统。

(3) 外界环境方面的复杂性。中小型科技企业系统是开放性的, 因此, 其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干扰, 面临着更高的生存风险。高新技术具有高度探索性和创新性, 更新快, 生命周期短, 其研发过程充满曲折和不确定性;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及市场信息,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到所需信息的收集。

(4) 目的方面的复杂性。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 需要与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销售机构等各种不同机构合作。这些机构在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都是以自身的盈利目的为前提的, 目的的不同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各机构的目的较一致, 与企业之间沟通协调、功能互补, 那么就可以使围绕企业生成的商业网络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反之, 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5) 规模方面的复杂性。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其规模往往是不确定的。企业中生产活动的活跃程度、要素之间空间距离的大小、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都决定了系统规模的复杂性。网络的变革通过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从而减少了企业中要素和部门之间的空间距离,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的空间, 减少空间结构的层次。但另一方面, 企业为了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环境, 扩张其边界, 以获取有利自身发展的资源。

(6) 人员方面的复杂性。人员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中的基本要素, 同时由于自身的性质, 人员也是组织中最为复杂的要素。在中小型科技企业运行的各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给整个系统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 人群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制度偏好等这些文化心理特征表现出比资本、人力资源、技术要素更为强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系统结构、系统要素、外界环境、目的、规模和人员等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未知性和复杂性, 这些因素联合起来构成了企业系统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我们用复杂性科学来分析企业系统内部子系统和外部要素对企业的影响, 为其发展创造完善的成长环境和机制奠定基础, 从而实现可持续、长寿命发展。

摘要:复杂性科学由于其非线性、动态的分析方法, 使其在经济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的系统因素众多, 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可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本文从复杂性科学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复杂性的概念, 复杂系统的特点以及复杂性科学的表现, 分析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系统要素、系统结构、外部环境的方面的复杂性, 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复杂性科学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管理[J].南昌大学学报2000 (3)

[2]戴汝为.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A].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C].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2

[3]李景平, 刘军海.复杂科学的研究对象:非线性复杂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 (7) :60-65

[4]苗东升.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1, 9 (4)

[5]吴国林.中小企业网络的方法论意义:基于复杂系统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11)

[6]徐晔.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内生机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 (6)

[7]杨淑娥、韩志丽.复杂性科学观下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与成长指数设计[J]经济管理, 2006 (6)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查报告) 篇5

自查报告

我公司于2016年3月5日对公司2015年云南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账务核算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公司于2014年7月28日申报《云南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2015年1月8日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证书,认定编号:ZXR2015010260,并于2015年11月2日获得项目奖励资金50000元(大写:伍万元整)。公司项目资金单独核算,项目资金按照项目规定,用于公司科技金费费用投入。

综上所述,经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查结果,账务符合项目规定。

我们将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财务核算,实行科学管理,认真学习,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努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6日

云南省初创期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补助项目《景东县老仓天泽茶庄园茶叶新工艺研发项目》

自查报告

我公司于2016年3月7日对公司2015年景东县老仓天泽茶庄园茶叶新工艺研发项目的账务核算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公司于2015年3月7日申报《景东县老仓天泽茶庄园茶叶新工艺研发项目》,并于2016年01月27日获得项目资金100000元(大写:壹拾万元整)。公司项目资金单独核算,项目资金按照项目规定,用于公司科研人员劳务费用投入40000元,建设标准检验室60000元。项目总投资990.16万元,本次获得补助资金100000元。

综上所述,经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查结果,账务符合项目规定。

我们将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财务核算,实行科学管理,认真学习,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努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

普洱天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7日

景东鸿发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项目

自查报告

我合作社于2016年3月8日对合作社2014年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项目的账务核算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合作社于2014年申报《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项目》,2014年取得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牌匾,并于2014年年底获得项目奖励资金50000元(大写:伍万元整)。合作社项目资金单独核算,项目资金按照项目规定,用于公司科技方面投入,其中土壤培肥投入32000元,科技示范大棚配件投入24744.5元,多出部分由合作社自筹资金结算。

综上所述,经景东鸿发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查结果,账务符合项目规定。

我们将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财务核算,实行科学管理,认真学习,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努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

景东鸿发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6

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我国创业板的上市条例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已几易其稿,尽管还没有最终审定,但是其核心内容已基本定位。目前我国制定的创业板上市条例可谓是集世界二板市场之大成。根据2000年8月下旬中国证监会报送的《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修改稿)》(以下简称《上市条例》),我们可以看出,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规则较好地体现了“上市条件宽松,市场运作透明”的指导原则,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创业板将实行“两个结合”:即适当降低上市标准和严格公司管治相结合,严格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与降低公司负担相结合。(2)创业板将实施股份全流通,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3)在放宽涨跌幅限制的同时,会对投资者入市标准如资金量等作出规定,在每笔交易单位上也会有独特要求。(4)将引入保荐人制度。

可见,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是一个前瞻性市场,以高增长型公司为目标,注重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2)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盈利能力不太稳定,使得创业板市场的运行风险远远高于主板市场;(3)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再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区分,所有股份将实行全部流通,因此创业板市场的资本营运会比主板市场更加活跃;(4)市场参与者必须自律,实行自我规范、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其责任和义务;(5)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断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实行“买者风险自负”的原则;(6)适合于具有一定风险容量(即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入市,机构投资者占有较大比重,这与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主体结构形成鲜明的比照;(7)严格市场监管标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完善风险监控机制;(8)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促使其充分地披露信息,增加信息披露的频度和透明度,以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9)实行严格的公司管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上市公司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以减少或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10)大力推行保荐人制度,强化保荐人的职责,提高保荐人的整体素质,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范和化解市场运行风险,以维护一个公平、高效、透明、有序的市场秩序。

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由于创业板是一个典型的高成长性市场,因此创业板市场的定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业板市场是为新经济服务的市场。1990年以来,美国以计算机、英特网、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群体迅速崛起,已经引发了整个西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的改变。在新经济的带动下,整个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美国二战后时间最长的景气周期,创造了美国经济“双低一高”的神话。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何以能发展如此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美国NASDAQ市场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NASDAQ市场为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动力源,为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一大批新兴企业、高科技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展现出中国新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据统计,我国现有新兴企业超过7万家,经科技部和省市科技部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2万余家。此外,全国已建立100多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30多个大学科技园、2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500多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批成长性企业正源源不断地涌现,成为促进我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然而,随着这批新兴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需要提供与其相适应的经济金融环境,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发展动力,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证券市场还不能满足他们迅速成长的需要。因此,设立创业板市场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设立创业板市场,就是要为我国新经济创造一个生长和发展的宽松环境,就是要为这批新兴创业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动力,提供比商业银行和传统主板市场更加灵活、便捷和有效的融资制度安排。总而言之,创业板市场就是要为代表着新生产力的新经济提供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需要注意的是,新经济也是经济,创业板市场也是市场,它们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只有把握其发展规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加以运作,才能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对新经济的服务作用。

其次,创业板市场是注重上市公司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创业板市场是以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和高质量为核心的,这在业内已成为共识。NASDAQ之所以获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有一批类似于微软、思科、英特尔这样成长性强、质量高的优秀企业,而不完全在于低门槛的诱惑。如果不顾质量而一味追求上市数量,只会加速市场的死亡。例如英国USM市场的关闭值得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因此,能否成功地吸引那些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质地好的企业到创业板市场上市就成为我国创业板能否持续发展、保持永久生命力的关键。那种认为创业板门槛低、谁都可以来试一把的观念是行不通的。我们决不能放弃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放弃质量而去争规模、争速度、争份额,也决不能因门槛降低而放松监管。我们应当坚持“原装上市”,提防“包装上市”,打击“伪装上市”。

再次,创业板市场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新机制的市场。创业板将使创业的理念风行;将造就一大批知识经济的神话;创业一旦与创业板实现对接,将会焕发出令人惊异的力量。由于创业板的主体是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创业板的启动将会催生出无数创业者,促使无数高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一批新经济的弄潮儿将在创业板提供的市场氛围中迅速成长壮大。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大批象微软、思科和美国在线这样的超高速成长、超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必将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出现。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问题探析 篇7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管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从外部来看,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科技创新难度越来越大,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内部来看, 人员素质和层次不断提升, 员工需求趋于多样化, 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针对自身特点和具体实际, 采取有效措施, 着力解决好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1. 体量小、机构精干。

通常说来,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一般都具有高附加值, 员工数量相对较少, 体量一般都不大。而且, 根源于体量小,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管理部门职能较为集中, 管理层级较为简单, 机构比较精干。

2. 人员层次和素质相对较高。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大多从事高技术含量产品生产、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工作, 对人员的学历、专业要求较高。近年来, 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员工入门门槛基本上都定在硕士研究生, 部分甚至招收博士研究生。这样, 与一般企业相比, 高科技企业的人员层次和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这会产生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 员工知识层次高, 工作效率和效果较好, 也便于沟通;但是另外一方面,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 知识层次高的员工其自我需求也较为高端和复杂, 不仅仅关注薪酬水平。这会使员工的管理变得较为复杂。

3. 劳动成果多为知识产权等无形产品。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从事的大多是高尖端技术或产品的开发等创新性劳动。这些劳动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专利、标准、论文、专著等无形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必须通过推广应用或者孵化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或者产品。这就为员工工作效果的评判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员工潜在就业机会多。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人员本身层次高, 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和科研创新中的实践锻炼, 能够迅速成长为领域内的骨干或者专家, 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员工具有较多的选择机会, 只要在单位稍有不顺心, 或者在某些方面感觉到不满意, 马上就跳槽到其他相关单位。通常来说, 越是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员工, 在同行业内的竞争单位获得就业机会就越大。这会降低员工的忠诚度, 为员工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 管理难度较大。

正是根源于人员高素质、产品无形化、潜在就业机会多,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管理上的难度较大。既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营造好氛围, 让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行事, 又要以人为本, 让员工感觉到心理上的舒适与放松, 要努力寻求其中的平衡是个难度较大的事情。同时, 还要建立好运行机制和工作环境, 让员工既能充分感觉到公正公平, 有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因此,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便变得较为复杂, 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需要处理好的管理问题

正是因为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点, 在经营管理和日常运行上,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便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1. 塑造符合实际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是组织内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对一个单位来说, 塑造既符合实际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能够很好地增强凝聚力, 激发员工荣誉感和归宿感。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 首先要塑造创新文化。信息化时代, 产品和技术日新月异,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在内部营造创新文化, 崇尚创新, 鼓励创新, 包括科研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组织和制度创新等。其次是塑造团队文化。对高科技企业来说, 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往往很难由一个人完成, 需要组织协调一个庞大的团队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塑造团队文化, 身处其中的员工都只是一个零件, 只有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才能发挥作用, 顺利完成任务。再者, 需要塑造以人为本的文化。高科技企业员工普遍学历高、素质高, 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要求, 注重成就感, 崇尚精神上的自由。这就需要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 关心、尊重、理解员工, 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挖掘潜能, 让员工从心底里愿意为企业奋斗和付出。最后, 要塑造特色文化。各个企业情况各异, 要根据自身特点, 经过实践的摸索、总结和凝练, 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并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精神指南。

2. 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相对于自身纵向比较, 员工更加关注与其他员工的横向比较。最难以容忍的是能力不如自己的员工升职了, 贡献不如自己的奖金比自己高。概括起来讲, 也就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对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 要建立客观严格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一定要明确, 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 便于实际操作和保证客观性;参与评价考核对象的人员要来自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 避免考核的片面性;考核过程要透明, 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考核结果尽可能公示, 接受员工质询。其次, 要建立一个与考核机制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员工, 不但要在精神层面给予肯定和表扬, 还要在奖金分配、学习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确保那些踏踏实实工作、业绩优异的优秀员工能够脱颖而出。同时, 还需要建立一定的退出和惩罚机制, 对于几次考核都排最后的员工, 可以考虑辞退或者是降薪。总之, 一定要建立合适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让身处其中的员工能体会到, 努力工作总是会得到肯定, 浑水摸鱼总是会受到惩罚, 从而杜绝那种混日子、得过且过的现象。

3. 营造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和实现自我发展的环境。

通常来说, 对于高科技企业员工来说, 由于自身学历和知识层次较高, 个人需求就不仅仅是金钱层面的, 更加看重的是工作氛围和环境, 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首先, 应该建立宽松的创新环境。高科技企业产品和技术淘汰率特别高, 更新换代特别快, 因此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时, 谁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因此, 企业要建立相关制度, 允许研发人员的尝试和失败, 保护其创新积极性, 为其水平和能力发挥提供一个宽松的平台。其次, 应该建立平等和尊重的氛围。与传统企业相比, 高科技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员工之间地位的平等和彼此的互相尊重。在工作中, 要允许下级发表意见, 若彼此有不同意见, 可以进行探讨甚至争论, 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而不是发号施令和强制执行。再者, 需要针对员工特长和特点, 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对高科技企业员工来说, 可以预见的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比丰厚的薪酬更为吸引人。通常来说, 高科技企业员工知识层次高, 可选择的就业机会也多, 因而忠诚度相对较差。只有对员工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让其充分体会到, 只要在企业好好工作, 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才能提升其忠诚度, 使其安心工作。

4. 选择合适的管理风格和运行模式。

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 因为处于成才期, 组织机构相对简单, 人员规模较小, 企业的管理风格对整个企业的运行具有较强影响。到底是选择创新开拓型, 还是稳妥保守型, 还是团结协作型, 还是科学管理型,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来进行选择, 适合自身发展的、能够得到大多数员工认同的管理风格才是好的管理风格。对大多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 由于处于创业初期, 未来的发展态势并不明朗, 企业对员工的有形吸引力不高。因此应当采取以家庭协作型为主的管理风格, 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家庭般的氛围、加强组织的无形吸引力上;同时, 由于企业整体经验的缺乏, 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采取灵活自主的开拓行为, 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以探索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运行模式选择上, 一是充分授权。高科技企业员工素质较高, 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要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和自主空间,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感觉到“这就是我的事”, 从而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二是采用目标管理法。对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知识层次较高的员工, 应采用员工自主的宽松的管理模式, 即不需要过多地关注工作过程, 而是交代工作目标和能够调动的资源, 具体工作方法和过程由员工自行决定。这样员工更有兴趣去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 更加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三是实行项目管理。无论是市场开拓, 还是产品研发, 项目管理制都是高科技企业较为合适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任务组建不同的项目团队, 选拔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担任项目管理者, 充分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 发挥团队整体优势。实践证明, 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比一般的松散组织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5. 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期, 无论是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是内部经营风险都较大, 但本身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因此, 需要在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首先, 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企业来说, 制度是全体员工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使一切行为都有章可循, 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经营管理的干预和影响, 大大降低随意性和领导意志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其次是建立内部监管机制。正是因为建立中小型企业在运行模式上采用充分授权, 内部监管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这种严格的监管, 可以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黑洞”, 避免权力带来的腐败和低效。另外, 加强内部监管的重要方法是建立畅通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了规范严谨的制度, 强化了执行的监督力度, 似乎内部控制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但是, 如果没有通畅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 内部监管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仍然不会乐观。由于信息不对称, 内部监管实施的上下游环节的衔接之间有一定的壁垒, 监管措施便无从严格实施。因此,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内部需要建立正式、通畅的沟通和信息反馈渠道,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率。

三、小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 这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员工队伍、管理架构、运行模式等方面与传统企业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作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者, 需要正视这些特点, 处理好上述管理问题,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切实提高管理运行效率, 从而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茂臣.刍议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创新[J].甘肃农业, 2005 (1)

[2]郝字光, 孙海涛.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3)

[3]高鑫.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问题的探析[J].经营管理, 2006 (12)

[4]李自如.现代企业管理学[M].四川: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5]汪博兴.内部风险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 2003 (7)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8

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是以其高技术、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 成为当前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因此促进科学型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既是科学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然而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量尚有不足, 很多的措施和方法也优待完善, 因此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第一, 中小型企业的自身角度可以分析出, 它们在基础的管理办法上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融资体系来确定企业的融资事宜, 此外, 这些企业的风控意识不强, 财务的管理水平也较低。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如何扩大规模、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其次, 从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来看,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高, 从而难以在银行得到充足的贷款, 限制其发展。下面就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例, 提出几点具体的风险体系, 再综合考虑, 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现状及风险成因

1.融资方式缺乏创新, 难以获得满意的融资效果

现阶段某省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比较传统, 融资方式缺乏创新, 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效果。此外, 政府对民间的金融存在一定的控制, 金融机构在贷款问题上, 也对中小企业有诸多要求, 从而使得中下企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2.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存在问题

首先, 中小型科技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渠道上, 不能经过常规的渠道, 它们大部分的融资都以自筹为主, 主要原因是, 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给予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头寸存在局限性, 此外贷款的条件相对也较为严苛。在这样的形式下, 中小型企业想要从正规渠道上获得间接的融资的难度相对较大。

自主筹资通常的方式, 就是通过民间的借贷来满足公司相关资金的赤字问题。而借贷一方要求的利率是远高于法定利率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压力, 也增加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其次, 中小企业目前还不完全具备利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证券证券市场以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来直接进行融资。虽然, 2000 年以来, 在政府的号召下, 中小型企业迎来了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契机, 但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观念依旧没有完全的转变过来, 从而令中小型企业的各种正常的资本行为包括上市、以转让股权或者借贷的方式的融资都不能按照常规的模式进行, 或程序繁琐, 或难度极大。其中具体的原因有:

政府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 倾向国有的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难以取得上市资格。中小企业, 生存环境的压力过大, 企业经营成本较高。

3.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融资风险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引发的。从以下几点分析:

企业规模上, 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规模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不具有优势。因此他分摊到每单位贷款的融资成本相对偏高。在贷款风险方面, 中小企业顾名思义, 其生产经营的规模偏中、小型, 生产的技术水平也较低于大型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科技值较低, 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具有短期化趋, 因此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风险。

例如, 某家银行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发放一定数量的贷款, 再向中小型科技企业发放贷款, 这样的情况下, 一家大型企业的贷款需求肯定是高过小型企业很多, 而且大型企业申请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 而且国有大企业的发展一般十分稳定, 因此, 在与中小型企业发放同等贷款的情况下, 银行在大企业所得到的报酬一定高过中小企业。因此银行想要获得同等的利益, 自然是要在小企业申请贷款过程中层层把关, 逼迫中小企业订购相对较多的业务来扩大收益。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贷款交易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 中小企业容易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 破坏其与银行之间信用的长远发展, 从而进一步导致中小企业在金融系统的信用评价整体不高, 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贷款。这也是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劣势。

目前, 社会上的多数经营不良事件以及产品劣质事件多数都是在中小企业中发生的, 有的企业负债累累, 有些企业领导甚至出现逃跑的情况, 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 从而打击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 使得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出现巨大的风险。

这时候唯有改变固有的融资模式, 并使得融资体系更加合理完善, 才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体系的具体措施

要使我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 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改变。首先是政府方面是否可以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的经济政策有所优惠, 其次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体系是否有一个有效健全的方法, 最后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度需要一个是否得到提高或者改善。

具体方法如下:

1.政府政策支持

首先, 相关的政府领导机构, 要认清社会形式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 紧密结合党的思想精神, 因地制宜的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 扶助相关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安排专项的机构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统一的管理, 设立专项的奖励基金, 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酌情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减免或者放宽税收政策。规范银行的贷款制度, 设立中小型企业的专项贷款程序, 制定有政府指导下合适当地各类银行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价和对应的信用等级划分准则, 并将其确立为当地唯一的官方认定标准。

其次, 当地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的补贴资金, 用以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成立科技庁, 并安排专业的科技人士, 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及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 并对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为中小型企业设立培训班等一系列的培训费用申请制度, 允许达到标准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领导或员工进入高学府甚至出国深造。

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支持, 具体的方法有;政府部门督促当地强化和完善相关各类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平台的建设, 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并根据其实际需要予以补充, 支持并建立汇聚各类专业机构的信息服务平台, 并根据具体需要提供对应的网络服务支持, 全面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反之提供帮助。

最后, 政府要积极的做好桥梁工作, 为中小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所等各类学府之间建立桥梁, 帮助企业对于人才的定向培养, 促进企业的发展。 提供合适中小型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服务, 制定并实施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吸引人才的政策, 并针对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或专业培训等, 以此来改善中小型企业的社会发展环境。

2.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体系的创新

(1) 确立科学的融资结构

中小型企业通过合理科学的债权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 所产生的资金结构, 就是所谓的融资结构。 例如, 某一个中小型的科技企业需要进行债权融资, 那么一个合理可续的决策方案就应当对融资需求的具体情况、 债务到期是否能够按照约定还本息、企业当前既有的资本结构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否则就会脱离自身实际情况, 导致融资不当。

合理的融资结构分为, 来源结构、期限结构和投向结构。 就拿资金来源结构来说,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能否稳定以及对应资金是否安全, 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企业所获得资金融资的渠道以及选择融资所采用的方式是否合理而恰当。

假设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采用债权融资, 那么相应的银行或者合法的民间贷款等相关的金融结构在审核企业贷款时, 会根据该企业的规模、收入情况、信用等级来权衡企业是否具有还情贷款的能力, 然后才会确定是否给予相应的融资支持, 同时也会根据相关的规定, 调整贷款利息。 采用民间贷款一般都会在中小企业急需用钱的情况下或者银行对企业的评估不符合借款的情况下发生, 这样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的缓解企业的资金问题, 但代价是企业不得不承担高额的利息成本, 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对象的时候, 必须要综合的考虑资金来源问题, 再对其中的利弊得失进行比较, 才能做出最为恰当的选择。

(2) 确定自身的条件合理负债

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进行资本融资时, 要根据市场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不可盲目负债, 甚至担负起企业无法承担的债务。 合理的负债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数量适度, 第二是时间合适。

数量适度需要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当前现状综合的进行评估, 首先, 计算拟投入投资经营项目的资本量与企业固有资本中能够自由支配部分是否存在差额, 从而确定存在资金供需缺口再判断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其所能承担融资规模的能力。

时间事宜, 一方面是要考虑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 是否能够及时的得到融资补充, 衡量资金在供给与需求的期限结构是否有冲突, 提高融资效率。 确定企业规模在偿还融资资金上所需的时间, 保证企业不会出现在期限内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

三、结束语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文从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展开论述, 分析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问题, 从而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构建合适中小型科技企业乃至所有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的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因此,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小型企业目前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壮大对于社会经济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企业融资风险较大的问题, 一直令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满足, 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体系的研究, 来寻求防范这类融资风险的有效方法, 从而为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风险体系提供相对完善和有效的策略和方案。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晓庆.日本韩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2]刘根节.开放式创新范式多视角研究—模式比较、福利分析、风险防范、案例研究[D].南开大学, 2013.

[3]张会荣.中小型科技企业自组织成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9

那么, 人才哪里来?不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老总认为是买来的, 或者是“挖”来的。他们不懂得人才是培养和锻炼出来的。他们总爱带着很高的期望值去衡量员工, 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管理员工, 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步入“挖人-裁员-再挖人-再裁员”的怪圈。

人才在成长过程中,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习。不仅学习理论知识, 更要学习实践经验。人力资源培训为人才快速成长为岗位上的能手或业界精英提供了推动力。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做人力资源培训策划时常会发生下列这些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一、人才资源培训对象的倾向性

企业迫于时间、人力、财力等多种因素考虑, 培训计划倒向某些重要岗位。长此以往, 最终导致“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的格局。这种格局不利于弱势岗位人才的成长, 使他们不断强化自己在企业中不重要的心理, 而失去工作积极性。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往往侧重于关键技术培训与质量管理培训, 而一些支撑性或辅助性岗位的员工很少得到培训的机会, 这势必影响企业精英人才队伍的多元化要求。

二、人力资源培训时间安排的仓促性

企业在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时, 瞻前顾后, 把时间安排的很短暂, 导致培训专家要煞费苦心凝练语句, 而听培训的员工总觉得意犹未尽。此外, 有的企业还爱把培训放在员工下班时间进行, 弄得大家怨声载道。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员工每天日常的劳动节奏就快, 许多员工还一人身兼数个岗位, 在人力资源培训策划时应该体恤员工身体与生活状况, 不要加重其工作及思想负担。这里问题的关键是企业没把培训时间视为工作时间, 总是不情愿地挤出点时间来开展培训, 这种思维将大大削弱培训的最终效果。

三、人力资源培训主体的外行性

很多企业在搞培训时, 总爱把大量时间留给领导。结果好端端的一堂业务培训课变成了领导训示会议。还有的企业请来的培训师都是某某名牌大学的教授, 在讲演时天南地北, 从古到今, 从世界到中国, 神侃一通, 虽然听者觉得津津有味, 但作为业务培训来言, 收效甚微。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做培训计划时, 没有充分考虑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导致让外行人去指导内行人的业务工作, 使得培训效果走了味。

四、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随意性

许多企业培训的目的如同救火, 培训计划多为临时敲定, 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就试图通过培训来补缺口。这种培训安排的随意性, 不仅对公司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而且让员工疲于奔命, 只关注短期危机的解决, 无暇顾及自身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高管总是感慨自己人少事多, 危机四伏。他们希望员工快速成长, 希望通过人力资源培训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这些高管不端正思想, 立足经营战略, 那么必然导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变得无的放矢, 变成就事论事的工作讨论或部署会议。

那么, 如何改进我们的人力资源策划呢?

首先, 策划时要倾听员工意见。要相信广大职工对培训是支持的, 每个人对自己存在的业务能力不足都有清楚的认识, 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在提升业务能力上受益。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 员工就是上帝。本着这个原则开展工作, 培训计划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其次, 策划时要紧密围绕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指针和经营理念, 人力资源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统一思想, 锻炼一支高素质的能始终坚定贯彻与执行企业经营战略的人才队伍。

第三, 策划时要留足充分的时间, 使员工不留遗憾。组织者既要善于与培训师沟通协商, 又要向培训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和合理意见。此外, 不易在全员范围内搞车轮大战式的密集培训, 也不易让员工加班参加培训。人力资源培训是长久性的工作, 重在可持续性, 所以时间安排要适度。

第四, 要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大师或业务能手做主讲人。我们可以请领导围绕培训主题讲讲自己的心得感言, 但决不可喧宾夺主。

第五, 培训的方式要尽可能的多样。授课时鼓励做PPT投影, 鼓励培训师带实物动手操作演示, 鼓励培训师与员工现场交流互动等。

第六, 设计有效的培训预算。成功预算应该具有以下原则:“ (1) 速度。现在培训预算可以基于网络工具或一些培训管理系统来替代以前一直使用的报表; (2) 准确性。只有尽可能在预算程序中包罗更多的人, 才能最有效把握公司业务规划以及真正培训需求。 (3) 合作。培训主管部门要争取和发动从领导到广大员工的参与与有效合作。”

人力资源培训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员工成长进步的方式。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有一定的人才优势, 如果采取正确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必将会企业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时, 伴随着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 企业也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大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大企业不同, 它们的技术创新活动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

1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

1.1 经营方式灵活, 技术创新成功率高

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中, 企业的创立者往往就是技术拥有者, 对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判断能力, 能当机立断抓住创新的有利时机, 根据市场需要, 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转化效率。另一方面, 中小企业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单一化程度往往高于大企业, 技术创新环节涉及面较少, 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一旦实施技术创新, 成功率比较高[1]。

1.2 决策机制灵活, 创新效率高

中小企业规模小, 组织结构简单紧凑, 管理层次少, 能与市场保持直接而紧密的接触, 决策过程简单而富有效率, 创新方向往往撇开投资多、见效慢、规模大的基础性创新, 更重视应用型技术创新。在大型企业需要几年来完成的创新, 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可能仅需几个月的时间。发达国家有关资料表明,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从每单位销售额中所能获得的专利成果大约为大企业的两倍。在国外大企业中, 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全部员工的比例为4.05%, 在中小企业中这一比例为6.41%, 欧盟国家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单位投入所创造的新产品是大企业的3.5倍。

1.3 技术创新意识强, 承担风险能力大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分散性行业之中, 由于进入屏障低, 竞争者众多, 竞争压力大,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高,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识更强。 在承担风险方面, 中小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项目一般较小, 投资额不大, 开发时间短, 能很快地将产品投放市场[2]。在市场上退出,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 由于市场份额较小, 在需求发生变化时, 中小企业能及时、低成本地撤出市场。

1.4 充分利用人力资本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人员少, 往往一人身兼数职, 专业化程度高, 更能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另外, 中小企业历史一般较短, 社会负担小, 参加统筹后基本无退休、养老、医疗等问题, 无需背上发展的包袱。

2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劣势分析

2.1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不够

我国尚未形成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框架。与发达国家相比, 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相比, 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 既没有中小企业基本法, 也缺少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各种中小企业的特别法。而且, 现在有些政策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 在总体上还没有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当资金有限时, 各级政府首先支持大型企业, 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成长, 这也成为中小企业对我国重大科技成果贡献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2.2 技术创新资金匮乏

国际上一般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 占2%的可以维持, 占5%的方有一定竞争力。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不长, 规模较小, 企业的自有资本偏小, 技术创新活动的高投入性决定了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其技术创新以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因此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 资信程度较差, 在筹资借贷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由于融资渠道不畅, 融资体系不完善, 使企业资金匮乏, 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广东、辽宁、湖北和云南四省组织实施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问卷调查”, 有66.9%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最大问题。

2.3 技术创新人才短缺

创新人才的匮乏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从我国科技力量的分布情况来看, 有2/3以上的科技开发力量在企业之外, 剩余部分也主要分布于少数大型企业集团中, 绝大部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都存在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相对于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弱, 更难吸引技术创新人才。

2.4 缺乏技术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 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 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 或某类资源缺乏。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我国中介机构数量少, 专业化水平低, 彼此独立, 协同程度低, 且行为不规范, 服务功能单一。此外, 中小企业之间协作联系薄弱, 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 中小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高, 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3 技术创新三种基本模式分析

技术创新模式是对技术创新运行过程的特征进行概括, 主要反映一个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选择标准, 使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得以不断展开和解决的过程。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 采取的创新模式必须根据市场情况、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抉择。依照企业技术获得的不同方式,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有三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 (如表1) 。

3.1 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 也称领先创新, 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探索, 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 完成技术的商品化, 获取商业利润, 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所开发的产品在行业中一般处于较领先地位, 其所需的核心技术力量来源于企业自身技术的积累和突破。

自主创新作为率先创新, 具有一系列优点:一是有利于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的发展, 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二是在一些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往往能引致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带动一批新产品的诞生, 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创新企业更早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四是自主创新产品初期都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 有利于企业较早建立原料供应网络和牢固的销售渠道, 获得超额利润。

自主创新模式也有自身的缺点:一是高投入高风险, 自主创新不仅需要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 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 且成功率相对较低。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左右, 在应用研究中有50%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 30%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二是时间长, 不确定性大, 市场开发收益较易被跟随者无偿占有;三是在一些法律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地方, 自主创新成果有可能面临被侵犯的危险, 搭便车现象难以避免。

3.2 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 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并以其为基础进行改进的做法。模仿创新是各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创新行为, 纵观世界各国, 当今市场领袖大多并非原来的率先创新者, 而更多的恰恰是模仿创新者。模仿创新并非简单抄袭, 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投入一定研发资源, 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 特别是工艺和市场化研究开发。

模仿创新往往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 其在产品成本和性能上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成功率更高, 耗时更短。模仿创新模式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 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 当新的自主创新高潮到来时, 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另外, 模仿创新往往还会受到率先创新者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的制约, 有时还面临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 如专利保护制度就被率先创新者利用作为阻碍模仿创新的手段。

3.3 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技术领域, 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为主。由于全球技术创新的加快和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日益突出, 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进行攻关越来越困难。因此, 利用外部力量和创新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已成为技术创新日益重要的趋势。合作创新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的组合, 缩短创新周期, 分摊创新成本, 分散创新风险, 局限性在于企业不能独占创新成果, 获取绝对垄断优势。

4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成长过程中, 其规模实力、拥有资源数量和运用资源的能力都会发生不同变化,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层次和深度也应随之相应变化, 采取相应的技术创新模式, 从而取得最佳的创新效果。

4.1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指从企业诞生开始, 经过不断努力发展壮大直至最后衰退消亡的整个过程, 阶段特征如表2所示[3]。

4.2 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基于对以上各种创新模式及企业生命周期的比较分析, 本文认为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可结合自身技术创新的优势和劣势,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参照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 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可采用以下战略选择 (如图1) :

4.2.1 企业初创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在这一时期, 企业规模小, 创新能力较弱, 表现为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承受创新失败风险的能力较弱, 一般处于新进入者的劣势状态, 在市场中没有发言权, 也没有树立起企业形象和知名度, 在市场内外都没有得到认可。并且由于技术创新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 向企业外部寻求创新合作者有较大难度, 难以进行合作创新。企业内部拥有的创新资源贫乏, 能够从外部得到的支持 (如银行贷款、创新风险投资等) 非常有限, 自主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这一阶段,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当面向市场需求, 选择以模仿创新为主, 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在二次创新上下功夫, 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2.2 企业成长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这一时期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技术、资金及其它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力, 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有一定能力吸引投资者和合作者的注意, 因此应当在模仿创新和以模仿创新为基础的二次创新基础上, 重点工作放在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新产品开发上[4]。同时利用积累的资源和实力,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合作创新战略。一方面, 可以充分利用合作者的资源, 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 通过风险共担也降低了创新失败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 企业也应注重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加快企业成长速度, 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4.2.3 企业成熟期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在行业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良好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企业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 从外部吸引人才也较容易, 大的市场份额使企业拥有很强的资金能力, 高知名度和企业形象也使企业从外部获得支持相对容易, 所有这些都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5]。企业应抓住机会, 不失时机地开展自主创新, 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来引导市场, 而不是像初创期和成长期那样靠市场需求来推动技术创新, 这样不仅可以较早占领新产品和原材料供应市场, 抢先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更能够进一步树立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和发言权, 为以后的发展壮大创下良好基础。

4.2.4 企业衰退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企业进入衰退期往往是因其他竞争者的新产品抢占了市场或者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企业原来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这时的高科技企业仍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应尽快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技术升级换代或者全新技术的开发上, 采用模仿创新模式跟随市场新领导企业, 或在仍能找到合作伙伴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创新, 尽快开发出新产品, 挽回失去的优势和市场, 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及劣势, 对技术创新的三种基本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探讨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一般性策略。事实上, 企业的生命周期并不是绝对的, 企业在同一个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策略对不同产品、不同技术采用不同的创新模式, 甚至一项技术的不同环节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创新模式, 几种创新模式的不同组合往往可能带来更大的产出效益, 这也是本文作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丁蕊.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劣势之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 (3) :71-72.

[2]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 2006 (7) :145-147.

[3]韩晶晶, 张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06 (6) :27-29.

[4]张铁山, 等.高技术企业技术扩散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9) :202-204.

科技中小企业创业的行业选择方法 篇11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其将要涉足的行业,即创业中的行业选择,是企业创建活动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本文试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业选择方面做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探讨,在以后的报告中,我们也将试图对具体的创业机会表达我们的评估与判断,以期为读者,特别是科技创业者提供参考。

一、 科技创业中行业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创业是指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创立新的事业,并获得商业上成功的过程。狭义的创业概念是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企业。创业者是活跃在企业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经营者,就是创业的主体。

创业机会是创业者通过把资源创造性的结合起来,迎合市场需求,并传递价值的可能性。对创业者来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为新创企业正确和及时地识别和选择创业机会的能力。创业机会需要感知,机会感知包括感知机会瞬间和评价、分析感知机会两个逻辑阶段,是一个逐渐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发创业的决策,并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的过程。感知机会到创业行为发生的过程中,企业家会以机会的潜在收益和创业机会成本等纬度来评价创业机会、做出创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决定进入某一行业或者说在某一行业进行创业,是创业活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一个环节。准确及时地选择进入行业对新创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确定在某一行业开展经营活动,才能开始企业创建的其他活动。

在以往的创业活动中,尽管创业的诱因有很多,但通常最主要的是科技人员拥有了高技术项目成果,希望得到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商业化。为此,项目所处的行业也必然成为了创业者要进入的行业,而很少考虑到进入的行业是否适合创业者和新创企业。为此,有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存和发展受到了影响,这是与其在创业开始是所进入的行业不适合有着较大的关系。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的行业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行业是一个关系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创业前必须要谨慎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科技创业中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的创业中,行业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应选择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产业类型、结构以及产业链条的发展方向。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就把握住了行业选择的主动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的行业选择,应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应该符合国家、省、市政府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政策。

2、 应选择符合具有较大吸引力的行业。

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商业价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选择的行业应该是至少具有潜在的较高盈利水平和商业价值的行业。行业的市场前景应良好,并有望成为新兴产业的行业。

3.应选择具有进入成本较低的行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的投入要素主要表现为科技人员智力和技能要素的投入,并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果创业成本过高,尤其是所选择的行业需要以较高的成本进入,则会使得新创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高,造成新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这样的行选择则不可取。

4.选择具有技术创新性和市场前景好的项目。

科技创业的最大特征是科技人员拥有科技成果实现商业价值。创业者所拥有的技术项目应该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性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同时,技术创新性和难模仿性,对于新的或潜在的行业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相对减少了市场上的竞争者。

5.选择创业者具有资源优势的行业。

创业者与行业相关的资源应该包括,创业者在此行业拥有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及相应的行业人脉优势。还应该包括与所选择的行业相适应的资源,比如,研发方式、营销方式等等。创业者具有了这些与行业相关的资源,才能够在行业内的创业活动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否则,“隔行如隔山”,如果要进入的一个创业者自身不熟悉的行业,创业的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三、科技创业中行业选择的方法

如上所述,行业选择是创业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创业者应该正确把握好行业选择的机会,在适合自身创业的行业内进行创业。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对创业中的行业选择的准确性和适时性进行分析。

1、 行业选择的定性分析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科技创业中的行业选择进行分析:

(1)行业特征性的分析

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适合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应该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

首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是行业选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判断行业进入的价值和时机。只有符合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次,对行业的规模与差异性分析。

行业的规模是否适合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在经济理论认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其最佳规模,在此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据此我们可推出,中小企业选择产业进入时要首选最佳规模较小的产业;而对于最佳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小企业宜选择市场范围较小的行业或市场进入,如市场需求较分散,此时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中小企业才有机会与同行业的大企业抗衡。

行业的差异性特点是否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适合采取差异化的战略,行业选择细分化,服务人群特殊化,产品和服务上个性化,形成企业的特殊企业文化。在可竞争性行业中选择差异化产品,与大企业的经营项目错开。从不完全市场论的角度来看了中小企业,可以发现,“产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现在的经济理论认为由于产品差别也会使小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因素,得以与大企业共存。

第三,行业所处在的产业链的位置是否适合中小企业。通常,产业链的主要位置是由大型企业所占据,中小企业往往只能在处于上游和下游的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行业选择也应如此,占领一些大型企业不愿意做或者是做不了的市场和产品的位置,特别应该注重利用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选择在产业链中独特的位置。

第四,行业的生命周期是否适合中小企业。通常,每一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即行业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行业选择时应选择有力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为进入时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的行业选择以新兴和朝阳行业,生命周期为初创期或成长期为宜,特别是注意要选择有可能成为新兴产业的行业。

(2)行业获利性分析

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商业价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中的行业选择必须要考虑到所选择的行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行业的商业价值分析:

首先,是否具有较高的行业平均盈利水平。通常对于新兴和朝阳的高科技行业来说,会有较高附加值的产生,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会较一般行业高。

其次。是否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及良好的市场成长性。所选择的行业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容量,或者是有一定的潜在的市场容量,有良好的市场的成长性。行业的细分度越大,其需求越多样化,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就会更明确,更具有特色。

(3)行业进入性分析

第一,行业进入成本。对新创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新创企业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的新创企业的盈利水平,影响其的生存和发展。合适的利润是行业进入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第二,行业进入壁垒。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主要是行业的技术壁垒。行业技术壁垒会提高行业进入的门槛,使得潜在行业进入者行业进入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中的选择行业,一方面要避免有较高技术壁垒存在的行业,另一方面要求自身的技术产品应有较大的技术创新性,对其他潜在的行业进入者造成一定的技术壁垒,以减少行业竞争者。

第三,行业的集中度及竞争对手。了解行业内的企业结构及相互依存关系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有利于新创企业决定是否进入该行业及进入该行业后的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第四,政府的行业政策。选择政府支持的行业,有利于新创企业的发展。

(4)创业者的资源分析

创业者和新创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否与选择的行业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创业者和新创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所选择的行业的越直接关联,资源网络越完善,选择行业的理由也就越充分。

2.行业选择的定量方法

我们将大致影响行业选择的一些因素列为下表:

我们设定对行业选择影响的一些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John C.Burch在研究创业活动中提出了几种创业机会评价方法。我们将其中应用在对行业选择上:

(1) 标准打分矩阵法。

通过设定对选择行业有重要影响因素,由专家或根据统计数据对每一个因素进行等级打分,如,最好(3分),好(2分),一般(1分)求出对于每一因素对不用行业选择进行比较,选择得分较高的行业。

(2) Baty的选择因素法。

通过对设定的影响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判断。在行业选择中,如果只符合不到一半的因素,这个行业选择则不可取。如果符合超过一半以上的因素,这个行业选择的机会就会加大。

(3) Hanan Potentionmeter法。

通过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预先设计好权值,得到特定的行业选择的评价指标。对于每个因素,可选取从-2到+2不同等级的分值,然后对所有因素的分值总和得到总分,应选择总分最高的行业。

中小型科技企业 篇12

一、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理论

(一) 中小型科技企业概念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定义为:以科技人员为主体, 由科技人员进行相关创办工作, 主要对具备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 将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从事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以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 以市场为导向, 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 创新是中小型科技企的为使命以及生存手段。

(二) 中小型科技企业特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 具有其他企业未曾具有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

第一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性非常强。

第二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投入较高。

第三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高风险, 高收益。

第四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需求周期长。

(三) 中小企科技企业的融资理论

中小型科技企业整体上在融资上都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以及需求周期长的特点, 而且中小型企业在不同的生命成长周期对于融资有着不同的需求, 故而其进行融资借鉴的相关资本结构理论有如下几个:

第一个,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MM理论。该理论主张, 对于经营风险一致, 但是资本结构有差异的两个企业, 在不对企业的所得税进行相关考虑的前提之下, 公司所值的市场价值和公司的资本结构之间不存在关系。

第二个,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权衡理论。权衡理论主要是指对于企业财务困境成本以及债务抵税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权衡, 以此确定出最适合企业的资本结构。

第三个,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优序融资理论。在该理论中, 会假设企业管理者完全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 企业的投资者却只是通过管理者的部分对外决策来了解公司具体的真实情况。即其假设为投资者对公司情况的了解取决于管理者对外传递的相关信息。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

以下在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现状描述将结合淮安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现状在共性的基础之上给予具体的阐释。

(一)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普遍存在

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想发展壮大, 成长为大公司, 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资金不足导致其科技成果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的程度低下, 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严重不足。淮安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融资难这个问题。

(二)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其融资渠道的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点, 国内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时更多的来源于财政拨款或者是资金自筹, 筹措资金渠道单一, 导致资金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根据江苏省某高校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 其中资金自筹占到63%及以上比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36%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将存留收集作为补充资金, 其融资渠道极其单一, 严重制约了淮安市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二点, 国内的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各大融资机构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初期和初创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求门槛过高。导致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多的局限于银行贷款。具体到淮安市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市场表现为, 政府扶持资金以及扶持政策更多的向实力显著或者处于发展成熟壮大时期的企业甚至干脆是大企业倾斜, 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显得力不从心。

(三) 银行融资评估系统不健全

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需要向银行大量筹措资金。但是银行出于评估技术专业性不足和安全性考虑, 接受的抵押品仍局限于有形资产, 对动产和知识产权的质押限制较多, 而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的投入往往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其物化抵押品十分缺乏, 这极大地降低了其直接向银行融资的成功率。尽管目前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总体规模有所增长, 但由于一般为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非常少, 使得科技型企业在高科技开发立项上受到限制, 甚至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也难以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淮安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向银行进行贷款融资常常遇见此类问题, 导致中小型科技企业向银行融资能力不足,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甚至影响到淮安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四) 金融体系创新能力不足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目前国内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较弱, 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低, 缺乏系统性的科技金融实践经验。与此同时, 国内科技与金融体制的发展现状也放大了金融科技的风险性。相对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国内整体上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这使得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处于不利的外部风险环境里。淮安市虽然有了相关科技金融服务银行机构的成立, 但是目前还处于发展探索的阶段, 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专家的大力引导和指导工作。

三、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体系建构及风险防范

(一) 融资体系的定义

本文认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项资金筹措以及资金运用活动均属于融资体系的范畴, 其由融资主体、融资方式以及金融产品, 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单位和政府机构等等。

(二)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体系的特点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建立在企业自身的基础之上, 依照相关金融制度成立的相关融资系统, 主要用于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以下, 将结合淮安市的具体情况阐释相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特点以及作用。淮安市大部分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创业期或者是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发展, 面临着资金不足、研发时间久、固定资产少、经营风险高的情况, 故而淮安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构架也是相对高风险的。而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面临着资信差、规模小、从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贷款较难的问题, 从而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故而政策性较强是目前国内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的显著特征之一。

(三) 影响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体系的风险因素

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系统的风险因素将从以下四点进行具体阐述, 同时以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系统作为风险因素研究的对象。

1、宏观融资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宏观融资环境均对淮安市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涉及到政府部门以及银行机构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战略的变化、市场环境的稳定以及市场发展需求的变化等等综合性因素均会作用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构建。故而对于决策部门来说, 积极稳健的发展战略制定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建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2、行业的影响。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是检验生产价值和意义的最有效说服力。相较之下对于市场需求急缺的相关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行业来说其相关融资体系的建构动力要相对较大, 其得到的相关扶持力度也会比较多。在淮安市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中, “4+2”优势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以及新材料等创新产业发展在政策上就获得了相对较大力的支持。具体表现为2014年6月18日, 江苏省淮安市首家专门从事科技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江苏银行淮安科技支行正式揭牌开业, 部分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也将相继成立。

3、企业内部管理。一个企业内部经营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 甚至从各个方面作用于外部人员对企业的印象。

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规划标准的管理流程、透明公开的财务信息建设等等各方面, 都有助于相关的融资体系对该中小企科技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 从而有助于该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反之, 一个管理涣散、财务不清的企业很难说服任何一个融资方对其进行投资, 从而加重了企业发展难度的难度。故而, 可以看出, 企业内部的管理环境直接作用其自身的融资工作。在淮安市的各个中小型科技企业之中, 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立足于科技创新的中小型企业对于管理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加之发展前期的融资问题, 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更加忽略, 从而致使很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入了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以及融资困难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 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体系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自身特点、其融资特点以及影响其融资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进行综合, 可以得知目前国内的中小型科技在融资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 其财务状况的公开性以及透明度没有上市公司做的到位。其亟需建立相关的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其中之一的益处就是促使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从而减少相关损失, 其中另一个益处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准确客观的判断依据。

本文主要从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这两个角度来构建中小企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1、定量分析。企业的融资风险直接作用与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各个企业中财务状况一般由财务报表显示, 故而淮安市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定量分析主要建立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之上, 根据选取出的各项指标, 制定出警戒线, 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淮安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风险预警定量分析指标如下图1所示。

2、定性分析。除了定量分析之外, 本文还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采取了定性分析, 淮安市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风险预警定性分析指标具体考察因素如下图2所示:

四、优化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创新能力, 改善融资环境

企业融资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组成, 内部环境由企业负责, 务必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以提高融资实力;外部环境则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二) 提高发展科技金融机构的力度

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性, 决定了传统的银行融资工具、信用评价体系不再适用。因此, 要提高发展科技金融机构的力度, 在展科技金融机构之上, 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 加大政府扶持, 并建立科学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三) 加强中小企科技企业内部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结构;重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相关人才引进以及培训提升工作等等。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同时, 增加企业的发展实力的。

上一篇:账外资金下一篇:阅读对历史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