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精选9篇)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科技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及《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为加大对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设立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省创新资金)。
为保证省创新资金的科学管理和规范运作,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制订了《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系。
附件: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设立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省创新资金),并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省创新资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旨在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增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人员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三条
省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省创新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和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的项目。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具有明显带动和示范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的项目可予以支持。
第五条
省创新资金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
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管理机构
第六条
省创新资金来源为省级财政拨款预算安排,并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七条
省科技厅是省创新资金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审议和发布省创新资金支持重点及工作指南、计划安排、立项审批、合同签订、项目监理和验收统计等工作,会同省财政厅制订和完善省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第八条
省财政厅是省创新资金的监管部门,负责按编制省创新资金经费预算,参与审议省创新资金支出重点和工作指南,对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三章
支持对象与方式
第九条
省创新资金资助的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在国家和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注册并经营的中方控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原则上在3000万元以内,注册资金不少于30万元;
2、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并具备应有的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4、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健全的财务制度,资产负债率合理;
5、无不良诚信记录。
第十条
申请省创新资金资助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技术政策,属于我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
2、技术创新性强,技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3、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且项目知识产权明晰、无纠纷;
4、项目产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项目处于研究开发、中试阶段或项目产品有小批量试销;
6、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生物、医药类项目可放宽至3年)。
第十一条
省创新资金项目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30万元,重点项目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二条
申请省创新资金支持的项目,地方必须先期立项支持,单项资助经费不低于申请省拨资金的1/3。优先支持拥有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资助并推荐申报的项目,以及创业投资机构支持的项目。
第四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三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原则上在每年二月底前发布省创新资金项目的申报通知。符合省创新资金资助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按申报通知要求提供相应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须经所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后,上报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
第十四条
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应填写《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推荐表》,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地方是否给予先期立项支持等进行说明,并附计划立项批准文件,加盖公章后推荐上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第十五条
省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1、《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报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上企业会计报表;
4、能说明项目情况的佐证材料(如国家、省科技计划批准文件、技术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意见等);
5、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或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技术转让合同、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
6、与申报项目和企业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的产品,需提供主管机关出具的批准文书复印件)。
第十六条
申报省创新资金的同一企业的同一项目,不得在同一内申报其它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十七条
省创新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如有弄虚作假行为,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将不再受理该企业的项目申请,并将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第五章
立项管理
第十八条
省科技厅依据省创新资金项目申报的条件与要求,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第十九条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省创新资金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
第二十条
省创新资金立项评审工作规范及标准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同制订。
第二十一条
省科技厅根据专家立项评审意见,提出省创新资金建议资助项目,并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立项计划。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立项的省创新资金项目,由省科技厅与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推荐单位签订《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合同》(一式七份),并将合同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依据合同下达项目资金预算。
第六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委托省辖市科技局和财政局负责辖区内省创新资金项目的日常跟踪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
省创新资金项目承担单位按合同规定完成目标任务后,向省辖市科技局提出验收申请,同时提供项目验收材料,具体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77号]执行。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审查全部验收材料,签署初审意见后,将项目验收申请及验收材料报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审核。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或委托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组织项目验收。
省创新资金项目验收工作原则上应在项目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完成。
第二十五条
因客观原因,项目承担单位需对省创新资金项目合同确定的目标、进度等进行调整或项目终止,须按项目原申报程序报经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后,方可执行,具体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93号]执行。经批准撤销或终止的项目,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进行项目经费财务清算,企业须将剩余经费按原渠道归还。
第二十六条
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应定期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告本地省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2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的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发展改革委 (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快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的约束性指标, 根据《节约能源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适当支持和奖励。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们制定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请遵照执行。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3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财政部、国家林业局。
附件: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
2012年12月31日
附件:
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以下简称林业补贴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造林补贴资金、森林抚育补贴资金和林木良种补贴资金。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财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之前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林业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并附上年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总结。国家林业局于每年3月底前向财政部报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总结。
第四条 国家林业局每年根据全国森林质量、营造林生产及林木良种培育任务、资金申请报告和上年度补贴任务完成情况等,于4月底前向财政部提出资金分配建议。
第五条 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国家林业局的资金分配建议、资金申请报告、上年度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确定林业补贴资金分配方案,并按照预算级次下达资金。
第六条 林业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抵扣各种债务和税金等。
林业补贴资金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汽车购置、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设备购置支出等。
第七条 林业补贴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林业补贴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预决算管理。
第三章 造林补贴资金
第九条 造林补贴资金是指对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和更新,面积不小于1亩的农民、林业职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造林主体给予的补贴资金。
第十条 造林补贴资金包括造林直接补贴和间接费用补贴。
(一)造林直接补贴是指对造林主体造林所需费用的补贴。补贴标准为:
人工造林。乔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亩补助200元,灌木林每亩补助120元(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山西等省区灌木林每亩补助20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林木每亩补助100元、新造竹林每亩补助100元。
迹地人工更新每亩补助100元。
造林直接补贴应全部落实到造林主体。享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营造的乔木林,造林后10年内不准主伐。
(二)间接费用补贴是指对享受造林补贴的县、局、场林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林业部门)组织开展造林补贴有关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所需费用的补贴。
第十一条 造林补贴资金中的直接补贴由中央财政分两次下达,间接费用补贴由中央财政一次性下达。
(一)造林主体完成当年造林任务后向县级林业部门提出造林成活率验收申请,县级林业部门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合同、检查验收技术规定等组织检查,达到规定要求的,中央财政下达直接补贴的70%。
(二)造林主体完成造林任务3年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依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经批复的造林作业设计等,开展造林保存状况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中央财政下达余下30%的直接补贴。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造林补贴资金比照上述办法下达。
第四章 森林抚育补贴资金
第十二条 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是指对承担森林抚育任务的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林业职工和农民给予的补贴。
第十三条 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内的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标准为平均每亩120元。
第十四条 森林抚育对象为幼龄林和中龄林。其中天保工程区森林抚育对象为国有林,非天保工程区森林抚育对象为国有林以及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不纳入森林抚育范围。
第十五条 森林抚育补贴资金用于森林抚育有关费用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
(一)直接支出主要用于间伐、修枝、除草、割灌、清理运输采伐剩余物、修建简易作业道路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等。
(二)间接支出主要用于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
第十六条 中央财政一次性下达各省森林抚育补贴资金。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分两次下达森林抚育补贴资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复承担单位森林抚育方案后,省级财政部门下达70%的补贴资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核查验收后,省级财政部门再下达30%的补贴资金。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比照上述办法下达。
第五章 林木良种补贴资金
第十七条 林木良种补贴资金是指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补贴和林木良种苗木培育的补贴。
第十八条 林木良种补贴的对象和标准如下:
(一)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补贴对象是根据《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林场发[2011]138号)确定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标准为:种子园、种质资源库每亩补贴600元,采穗圃每亩补贴300元,母树林、试验林每亩补贴100元。
(二)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补贴对象是国有育苗单位使用林木良种,采用组织培养、轻型基质、无纺布和穴盘容器育苗,幼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良种苗木。补贴标准:除有特殊要求的良种苗木外,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2元。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树种苗木的补贴标准。
第十九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补贴用于良种培育、采集、处理、检验、贮藏等方面的人工费、材料费、简易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以及调查设计、技术支撑、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费用和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用于对因使用良种、采用先进技术培育良种苗木所增加成本的补贴。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林业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以及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抄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0]546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4
苏财农[2008]252号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财农[2008]236号),为加强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将《江苏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江苏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二○○八年十一月十日
附件:
江苏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8]236号)和相关财政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我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和省财政配套安排的用于支持各地优势主导产业和安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使用中央和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建设项目。
第四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农林、水产、农机、水利等有关农口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实施。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组织项目申报及批复等;各有关农口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主导产业划分、编制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等。项目的审核、监督、检查及绩效考评工作,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要以现代农业主产发展资金为载体。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平台,将相关支农资金逐步加以整合,统筹使用,同时创新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资金投入。
第二章资金扶持重点
第六条资金扶持的原则:
1、特色规模,集中连片。以县(市、区)为单位,重点围绕当地l一2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集中财力,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在项目实施上要求统一布局,综合实施,区域推进。对同一地区同一主导产业连续扶持一般不超过三年。
2、资金整合,集中扶持。根据中央财政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作为今后财政部门资金整合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分解到部门、不划分行业,各地要以此为平台,逐步整合相关支农资金,发挥合力,集中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3、创新机制,引导投入。各地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三资”投入农业,推动工商企业、农民能人、合作组织投资加盟,带动农民投身现代农业生产,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第七条资金扶持的对象:
1、对农户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有组织的农户等。
第八条资金扶持的重点环节:
l、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耕地质量改善,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机具等物资装备,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支持推进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按照生态、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要求,支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3、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新品种繁育、品种优化改良、新技术引进以及节水节肥、先进耕作、健康养殖、病虫害防治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强化农民科技培训;
4、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加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群体。各地要根据本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针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选择
一、两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支持,不能面面俱到,不得用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建设用于仅供参观的“示范园”等“形象工程”。
第九条资金扶持的标准:
1、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带动或由地方政府组织推动,以农户为主体新建或扩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可采取对农户直接补贴的形式,对于发展优质稻麦产业的,省补资金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50%给予补助;对于发展粮食以外优势特色产业的,省以上财政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1/3给予补助;
2、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通过上地流转、旨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而新建、扩建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省财政将给予不超过新增投入10%的资金补助。
第十条资金扶持的方式。对直接承担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日的单位和农户个人,可以采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先建后补等多种投入引导手段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无偿投入。补助原则上以货币补贴为主,鼓励通过一折通发放,对采用实物补贴的,原则上应通过县(市、区)级统一采购或招投标。对发展优质稻麦产业中“五有五统一”服务的,也可以采用专业化服务形式对农民进行补贴。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按以下程序申报:
l、每年年初,省财政厅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控制指标,会同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省级农口主管部门制定当扶持的重点产业,划定产业实施区域,确定项目资金控制指标,并下发项目申报指南。
2、各市、县财政部门根据省下发的项目申报指南和资金控制指标,结合当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实际,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按照“看得见、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要求编制项目申报材料。各县(市)直接报省;市辖区由市审核后汇总报省。
第十二条申报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应符合以下条
件:
1、必须符合地方农业产业规划,属于县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体现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品种、技术、生产方式等方面具有先进性;
3、具备一定规模和产业基础,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
4、产业链完备,营销、加工能力较强,重视品牌创建,注重安全、高效、环保;
5、有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所带动,坚持市场化开发建设原则,市场主体与基地农户形成产、供、销利益关系,切实带动基地农户增收。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单位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乡镇政府等。实施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与基地农户实行订单生产,并能带动相当数量的农户;二是对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指导等服务,并能提供种子、饲料、肥料等支持;三是对基地农户的产品应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
第十四条申报项目需报送以下材料:
1、正式申报文件及《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一式二份,分别报省财政厅(1份)和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1份);
2、《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实施)情况表》(汇
总)。表中的项目建设内容要尽可能填写详细,统一用Excel格式编制;
3、企业、合作组织营业执照,与基地农户约定单、收购合同、合作协议、农户档案、参股证明、供种合同、技术服务协议等;
4、采用实物补贴的,必须在标准文本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中注明补助标准和数量;
5、征用农民土地进行规模化种养殖或工厂化生产的项目,需提供有关土地流转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配合。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组织作用,要与农林、水产等农口部门密切配合,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切实调动农口部门的积极性,共同组织好项目的实施。
第十六条细化项目实施方案。省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要按批复要求细化项目实施方案。要按“有指标、能考核”的要求,细化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细化建设内容和资金预算,资金要重点用于生产性支出,与现代农业生产无关的支出要坚决剔除。细化的实施方案由市、县(市)级财政部门会同相关农口部门审核,并报省备案,作为项目实施、报账、检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第十七条提高项目实施质量。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钱、制度管事、制度管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抓住项目实施的关键节点,推行专家评审制、GPS定点定位制、政府集中采购制、公示制、预算审查制、项目监理制、竣工验收制、项目档案管理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进度,提高项目质量。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市、县(市)财政部门会同相关农口部门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规范项目运作机制。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机制。对企业的补助、奖励要与企业消化本地农产品、扩大基地规模、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挂钩;对农户的补贴要明确标准和补贴方式,切实落实到户到人,防止挤占挪用;对工厂化育苗中心,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等企业生产经营性项目,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区域的明显位置设置项目标识牌,标识牌应注明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时间、项目负责人等。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并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为平台,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整合存量、位化增量”的要求,有进有退、突出重点,对管理分散、用途相近、支持环节交叉的专项资金要予以合并或取消,要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二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百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依据《江苏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苏财农[2002]14号),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报账单位统一在县(市、区)财政局。项目资金要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房屋、购置车辆、通讯器材以及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各地不得在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中提取管理工作经费。
第二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市、区)财政局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情况进行报账。项目验收前,按项目资金90%实施报账,余下的10%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报账。
第二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本级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对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资金的,一经查实,应立即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中央财政将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制度,省级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立项的优势主导产业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各地在项目实施完毕并组织验收后,要及时将项目实施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省财政厅及相关农口部门。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绩效考评。对项目实施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管理规范的市、县(市),省财政将给予表扬,并在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对没有完成项目实施任务,滞留、截留、挪用或者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责任部门,省财政将责令整改,并取消其下项目资金申报资格,对有关市、县(市)将扣减下省级补助资金指标。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实施)情况表(汇总)
填报单位:财政局(盖章)
一、基本情况合计****产业****产业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支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亩)
新增效益(万元)
补助农户数量(人)
补助农户金额(万元)
是否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制度建设情况(好\中\差)
与农口部门配合情况(好\中\差)
二、投入情况
(一)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省以上财政投入资金
地方整合其他财政资金
1、其他渠道省以上财政资金
其中:
1、2、...2.省辖市财政资金
其中:l、2、...3.县、市(含乡、镇)财政资金
其中:
1、2、...(二)社会投入情况
金融信贷资金****产业备注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5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财政部、科学技术部
【文号】财教〔2005〕140号
【颁布时间】2005.08.29
【实施时间】2005.08.29
为规范和加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科技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地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和《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共同研究制定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5年试点县和项目的遴选工作请各地按照《办法》规定的要求于2005年9月20日前将有关申报材料上报科技部、财政部,并同时报送电子版(相关文件可登录科技部网站查询下载)。受科技部、财政部委托,上报材料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受理,报送材料邮箱:68529275@163.com。材料邮寄地址:北京2143信箱2分箱农村中心星火处,邮编:100045。
附件: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县乡财政实力,科技部、财政部决定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为规范和加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和《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为推动地方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设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
第三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一次性申报立项和批复预算,在考核的基础上分年度拨付资金。
第四条专项资金按照以下原则管理和使用:
(一)分级管理、地方为主。专项行动由中央、省(区、市,下同)、地(市,下同)、县(市,下同)分级管理,以省为主,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集成相关科技资源,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投入。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根据各地区域特色和地方科技工作基础,进行整体设计,统一部署,按照进度安排,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县及科技项目,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三)财政引导、奖补结合。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资金的前期引导和后期奖励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实施专项行动的积极性,加大对专项行动的资金投入。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本办法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与专项行动无关的开支。同时,要建立对专项行动立项、实施、验收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专项资金开支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应当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
(一)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或购买专利,进行消化吸收、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技术的适用性改进和集成创新等发生的费用。
(二)技术示范应用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开展技术示范所需购买或改造小型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以及租用示范场地等发生的费用。
(三)科技服务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科技人员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四)培训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所发生的资料费、讲课费、场所租用费、学员食宿补助等费用。
第七条各省和试点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和管理。
第三章申报与审批
第八条专项资金的申报内容包括试点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格式见附1)和项目预算。各省要将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同时上报。
当年新增试点县的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于当年3月底前申报。
第九条实施方案的申报和批复
(一)根据各省专项行动方案,申报专项行动的县应当由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由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逐级上报到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实施方案应包括实施周期内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等。
(二)申报县应围绕本地有突出优势的特色产业,优选一个项目进行申报。专项行动实施周期根据科技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周期一般为两年。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布局情况,也可以由省统筹组织若干个县围绕一个区域支柱产业的不同环节和内容进行申报。
(三)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申报县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确定上报的试点县,完善实施方案,正式行文并附省基本情况表(见附2),各县实施方案(一式六份)报送科技部、财政部。
(四)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申报县的实施方案论证后进行批复。
第十条项目预算的申请和批复
(一)项目预算申请由省级财政部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报的试点县实施方案,填写专项资金申请表和项目预算支出表(见附3),正式行文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专项资金具体开支范围报送详细的测算依据、标准、说明等。
(二)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对各省提出的专项资金申请进行审核,并批复。
(三)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结合省里安排的资金,统一下达到试点县。
(四)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分两批拨付专项资金。项目执行第一年拨付项目总预算的70%。对于项目第一年执行效果好的,在第二年继续拨付其余30%资金;对于第一年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则停止拨付。
第十一条经批准的项目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省级财政部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的执行情况提出项目预算调整建议,并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省、地、县各级科技、财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集成资源,落实资金,严格按照省专项行动总体方案和批准的试点县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省级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投入,保障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专项行动的实施实行动态管理,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科技部、财政部报告年度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地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对专项行动实施进行指导。
第十六条试点县要充分发挥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推进专项行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批复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各相关单位具体落实,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执行情况和重大事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因客观原因必须中止的,试点县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清查处理,项目结余资金归还原渠道,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并将处理结果报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五章绩效考评与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专项行动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对项目立项、执行、效果、资金管理等进行绩效考评。中央财政将对开展工作积极、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省以项目补助的形式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仍然用于试点效果突出的县继续实施专项行动,也可以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效果显著的农户、企业和相关单位给予奖励,以鼓励和引导农民和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品种。
第十九条省及省以下各级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立项、执行和验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项目完成后,试点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1个月内向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科技部、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条科技部、财政部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对专项行动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整体评价。
对未经批准变更项目和任务,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未落实承诺经费等行为的试点县,科技部、财政部将视其情节轻重采取追回拨款、终止项目、取消试点县资格等措施。如省未履行职责,造成项目不能顺利实施,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将调减对所在省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地方政府安排的用于实施专项行动的资金,可纳入本办法统一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6
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沪国资委评价[2010]111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出资企业:
为规范市国资委出资企业的资金运行秩序,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现将《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并及时反馈执行中有关情况。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见
为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规范资金运作,加强资金风险控制,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出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加强集团资金管理,有利于集团宏观掌握和控制资金筹措、运用及综合平衡,防范财务风险,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前,在财务监管和审计工作中发现出资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出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集团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管控能力,确保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
二、明确加强资金管理的工作重点和原则
对资金实施科学有效的集中管理是加强出资企业资金管理的工作重点。只有建立良好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才能增强资金保障能力,降低资金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资金集中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应以资金预算管理为抓手,以资金管理信息化为载体,以资金内控制度为保障,以监督与评价为手段,做到“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出资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出资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规定,做到合法合规。
(二)安全流动性原则。出资企业应保持集团合理的资金存量,加强现金流量和资金链的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动和安全营运。
(三)成本效益性原则。出资企业应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探索和创新集团资金管理的有效模式
出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做到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市国资委鼓励出资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资金集中管理有效模式。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或资金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出资企业可以先从资金管理集中入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账户开户要求、统一筹资安排、统一支付流程、统一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出资企业探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如采用内部结算中心、现金池或财务公司等方式。
出资企业可以对照以下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经营方式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1、对于经营业务单
一、管理层级少的出资企业,可以采用内部结算中心模式,实现资金的全面集中管理;
2、对于经营业务单
一、业务量较大、管理层级多、业务经营区域广的出资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池模式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3、对于大型、特大型的处于成熟期的出资企业,可以采用集团财务公司模式;
4、对于行业跨度大、管理层级多、下属产业集团外部监督要求高、独立性相对较强的特大型出资企业,也可以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即在各个产业集团采用适用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各个产业集团内的资金首先做到相对集中;而后在出资企业层面通过构建虚拟的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对下属单位资金的监控及管理,实现资金管理的集中。
四、运用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运行的预见性和可控性
出资企业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细化资金预算安排,高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一)规范资金预算编制与审核。出资企业应以企业经营计划作为资金预算编制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和月度资金计划;出资企业总体资金预算方案应经集团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核。
(二)严格资金预算,逐步建立刚性控制机制。根据资金预算和月度资金计划筹集、使用资金;未列入预算或改变预算内容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实施,如必须实施应补报有关审核程序。
(三)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出资企业应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对资金预算执行的重大差异进行检查分析,强化资金预算执行的监督力。
五、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作合法性和规范性
出资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明确资金内部控制流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资金内控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付款审批权限、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外汇管理、信贷管理、监督检查及工作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出资企业应强化对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各项资金业务应在授权范围内操作,任何岗位和个人不得超越操作权限;严格执行以基本户为主的开户制度,禁止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处于监管之下。出资企业如发生重大资金支付或融资行为,按照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工作的通知》(沪国资委统[2007]161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重要工具。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应将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实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反映资金的运行状况和风险。
出资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依托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推进,并成为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全面涵盖企业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各环节,实现对资金的全范围、全流程的监督与控制,保证资金安全、及时、有效的运行。
七、加强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评价,促进资金管理动态化和长效化
出资企业财务、内审等部门应当开展资金管理的监督及评价工作,对所属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重大资金决策程序的合规性、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管理模式的效果及资金风险防范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应及时听取和分析企业资金管理的情况报告,针对资金管理中反映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市国资委将在财务预决算、快报监测、决算审计和不良资产管理等财务监管工作中,加强对出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并依托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有效引导和督促出资企业加强资金管控,完善资金风险控制,促进资金营运效益的提高。
市国资委将组织出资企业开展资金管理相关的培训和座谈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企业资金管理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出资企业提高整体资金管理水平。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7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 (陕政发[2013]4号) 精神, 全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使用效益, 我们制定了《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
2013年6月27日
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精神,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第三条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保证重点原则。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要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优先保证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所需资金, 重点安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且切实可行的项目。
(二) 早编细编原则。将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编制工作提前到预算编制环节, 细化到具体项目, 提早做好项目储备, 编制项目预算。
(三) 项目管理原则。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 通过推进项目库建设, 科学论证, 合理排序, 努力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 整合使用原则。要逐步淡化专项资金“基数”的概念,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统筹安排, 形成合力, 集中财力办大事,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聚集效应和整体效益。
(五) 绩效管理原则。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时要同时编制项目绩效目标, 加强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 构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机制,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省级财政部门 (以下简称财政部门) 的主要职责:
(一)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分配使用的审批程序, 完善审批流程和工作机制;
(二) 拟定专项资金年度收支计划, 确定专项资金安排规模;
(三) 负责专项资金财政项目库 (以下简称财政项目库) 管理, 对省级业务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主管部门) 以及市县财政部门申报的项目, 按程序纳入财政项目库;
(四) 组织和指导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按规定程序审核、报批、批复、调整专项资金预算;
(五) 监督专项资金预算执行, 组织和指导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六) 职能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省级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 主管部门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责任主体, 负责建立健全归口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二) 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提出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的重点、方向和绩效目标, 发布项目征集指南;
(三) 负责专项资金部门项目库 (以下简称部门项目库) 管理, 做好项目的征集、初审、报批、排序等工作, 申报纳入财政项目库;
(四) 制定年度专项资金项目收支计划, 并按要求编制专项资金支出预算;
(五) 对本部门直接使用的专项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六) 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绩效目标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管理, 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 按规定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八) 职能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六条专项资金年度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支出总额;
(二) 资金来源:公共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事业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上年结转资金等;
(三) 支出项目信息:包括支出预算科目、支出级次、项目属性 (民生类、“三农”类、经济建设类、社会事业类、其他类等) 等。
(四) 绩效目标。
(五) 属于政府采购的项目, 需编制政府采购项目支出计划。
第七条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程序:
(一) 每年6月份, 财政部门向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布置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
(二) 7月份, 各主管部门 (或会同财政部门) , 根据中省有关政策和事业发展规划, 提出下年度归口管理专项资金安排的重点、方向和绩效目标, 发布项目征集指南或文件。
(三) 8-10月, 项目单位 (市县) 按相关要求申报项目和项目绩效目标。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项目的评审、论证、报批等工作, 并将符合条件项目纳入部门项目库, 按照确保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择优排序。
(四) 10月底前, 主管部门将评审后的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建议提交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 纳入专项资金财政项目库, 作为下一年度的项目储备。纳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 可按当年专项资金规模的120%掌握。
(五) 11-12月, 财政部门根据申报项目审核排序情况和中省有关政策规定, 结合省级财力, 对纳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进行汇总、平衡, 在编制下年度省级预算盘子时, 研究提出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 报经省政府审批同意后, 纳入下一年度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六) 次年1-2月, 省级财政预算草案报经省人代会审议批准后, 财政部门确定各专项资金本年度财政预算总额。主管部门依此编制各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第八条财政部门依据项目计划下达资金预算, 其中安排用于省本级预算单位使用的, 编入部门预算, 随同省级部门预算一并批复;安排用于补助市县或非省级预算单位的, 由财政业务部门会同各主管部门, 于5月底前批复下达到市县或项目单位。
第九条当年新增安排的专项资金, 原则上应在省级部门预算批复前, 细化至具体项目, 并纳入财政项目库;确有困难的, 应于当年5月底前细化至具体项目, 并批复下达到市县或项目单位。
第十条省委、省政府已明确规定具体实施项目或财政部门按因素法直接分配的专项资金, 由财政部门直接纳入财政项目库, 并批复下达预算。
第四章预算分配
第十一条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 要淡化“基数”概念, 打破专项资金的项目界限, 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统筹安排, 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第十二条确定专项资金项目时,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重点考虑以下条件:
(一) 是否符合中省有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出台政策或确定的重点工作, 优先予以保证。
(二) 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完成项目申报、审核、论证、报批。对申报及时, 论证充分的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三) 是否纳入项目库。对没有纳入项目库的, 如无特殊原因, 一律不予安排。第十三条用于补助市县的专项资金, 要逐步扩大按“因素法”切块下达市县的范围, 推进项目审批权限下移, 由市县根据资金使用方向和要求, 结合实际, 落实项目, 安排使用。市县要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上报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用于补助市县的专项资金, 要逐步扩大按“因素法”切块下达市县的范围, 推进项目审批权限下移, 由市县根据资金使用方向和要求, 结合实际, 落实项目, 安排使用。市县要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上报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待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或实行“以奖代补”的项目, 可根据预算安排情况, 当年预拨一定比例的资金;需在次年清算兑付的资金, 纳入下年度项目库, 列入下年度支出预算;对不符合奖补条件的, 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及时收回预拨资金。
第十五条专项资金实行滚动预算管理。对纳入项目库当年未安排的项目, 确需在以后年度安排的, 纳入下年度项目库统筹考虑。
第五章预算执行与调整
第十六条除中省有特殊规定外, 专项资金原则上必须在每年5月底前下达预算, 逾期未下达的, 安排下年度该专项资金预算时, 予以扣减;截至9月底仍未下达且无正当理由的, 收回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连续两年逾期下达且无正当理由的, 报请省政府批准撤销该专项资金。
第十七条年初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确定后, 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另有规定外, 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再追加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八条年度预算执行中, 各部门新增专项资金需求, 原则上在编制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时统筹考虑。确需当年解决的, 应先通过当年预留资金解决;确实无法调剂的, 由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财政部门审核提出意见后, 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九条年度预算执行中, 经省政府批准新增安排的专项资金, 应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和程序, 纳入项目库管理。
第二十条主管部门和市县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 按照批准的专项资金使用项目计划和内容组织实施, 未经批准, 不得变更项目内容或者调整预算。确需变更项目内容或调整预算的, 应当按项目和资金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原审批部门, 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二十一条年度预算执行中, 如遇突发事件或省委、省政府新出台涉及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 经报省政府批准同意, 财政部门可统筹安排使用和调度各项专项资金, 并会同主管部门对年初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计划进行调整。调整后, 原确定项目中当年无法安排的, 可顺延至以后年度优先实施。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原则上要直接拨付到市县或实施单位, 除中省有专门规定的资金外, 不得通过财政专户拨付。
第二十三条实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对支出进度快的部门, 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支出进度较慢的部门, 予以通报批评, 并限期整改。
第六章预算绩效管理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编制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时, 要设立绩效目标。项目单位 (或市县) 在申报项目时要按要求编报具体的绩效目标。
第二十五条推进专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评价,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预算金额较大或重点项目, 提前进行评价, 为预算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对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或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 财政部门可暂停拨付资金, 限期整改, 整改效果不明显的, 经报省政府批准, 停止项目实施, 调整用于其他支出;对使用绩效好的项目, 优先予以支持, 对使用绩效差的项目, 削减或取消下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二十六条继续落实预算分配与执行结果“挂钩”机制, 对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和采购资金, 由财政部门收回, 调剂用于其他支出。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等有特殊要求的专项资金可暂不执行本办法。
第二十八条中央财政补助的专项资金以及省本级依法征收的各类基金、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 一并纳入本办法管理。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省政府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各市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 结合实际, 制定本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8
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规范土地储备管理行为,加强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反映。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2018年1月17日
附件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储备行为,加强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收支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需的资金。
第四条土地储备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并实行预决算管理。
第二章土地储备资金来源
第五条土地储备资金来源于下列渠道:
(一)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给土地储备机构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等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二)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
(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的土地储备资金;
(四)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财政资金。
第六条财政部门根据土地储备的需要以及预算安排,及时下达用于土地储备的各项资金。
第七条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为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由财政部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由土地储备机构专项用于土地储备,具体资金拨付、使用、预决算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的规定。
第三章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
第八条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具体包括:
(一)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依法需要支付的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有关的其他费用。
(二)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后进行必要的前期土地开发费用。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仅限于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三)按照财政部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的规定需要偿还的土地储备存量贷款本金和利息支出。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土地储备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土地储备工作中发生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价评估以及管护中围栏、围墙等建设等支出。
第九条土地储备机构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以及土地开发费用支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土地储备相关资金管理
第十条土地储备机构所需的日常经费,应当与土地储备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混用。
第十一条土地储备机构在持有储备土地期间,临时利用土地取得的零星收入(不含供应储备土地取得的全部土地出让收入,以下简称土地储备零星收入),包括下列范围:
(一)出租储备土地取得的收入;
(二)临时利用储备土地取得的收入;
(三)储备土地的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残值变卖收入;
(四)其他收入。
第十二条土地储备零星收入全部缴入同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三条土地储备零星收入缴入同级国库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类“非税收入”07款“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99项“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科目。土地储备零星收入实行国库集中收缴,缴入同级国库的具体方式,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规定执行。
第五章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预决算及绩效管理
第十四条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参照本土地储备计划,按宗地或项目编制下一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项目预算草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其中:属于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应当按照规定分别编制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
第十五条同级财政部门应当及时批复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项目预算。
第十六条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执行,并根据土地收购储备的工作进度,提出用款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项目预算确需调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预算调剂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每年终了,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向主管部门报送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项目决算草案,并详细提供宗地或项目支出情况,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项目决算草案的审核,也可委托具有良好信誉、执业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实施。
第十九条土地储备机构从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的支出,按照支出性质,分别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212类“城乡社区支出”08款“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01项“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和02项“土地开发支出”等相关科目。同时,分别填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10类“资本性支出”09款“土地补偿”、10款“安置补助”、11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12款“拆迁补偿”,以及310类“资本性支出”05款“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科目。
第二十条土地储备机构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支出,按照支出性质,分别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212类“城乡社区支出”10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01项“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和02项“土地开发支出”科目。同时,分别填列支出经济分类310类“资本性支出”09款“土地补偿”、10款“安置补助”、11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12款“拆迁补偿”,以及310类“资本性支出”05款“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科目。
第二十一条土地储备机构日常经费预决算管理,按照《预算法》和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按照财政部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土地储备机构所在地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对土地储备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按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做好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部门安排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项目预算的依据。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各级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储备资金使用情况、土地储备零星收入缴入国库情况以及土地储备机构执行会计核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的监督检查,确保土地储备资金专款专用,督促土地储备机构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储备零星收入,努力提高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效率。
第二十五条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规定,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各级财政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储备资金审批、分配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2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9
烟政办发〔2011〕20号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烟台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二○一一年三月三日 烟台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保障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正常使用,维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资金。
本办法所称住宅共用部位,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单幢住宅内业主或者单幢住宅内业主及与之结构相连的非住宅业主共有的部位,主要包括:住宅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
梯间、走廊通道等。
本办法所称共用设施设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住宅业主或者住宅业主及有关非住宅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主要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停车场所、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第四条维修资金管理遵照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第五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维修资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各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维修资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为本市市区商品住宅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市区商品住宅维修资金的交
存、使用、管理及监督。
第二章 交存
第六条下列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存维修资金:
(一)住宅,但一个业主所有且与其它物业不具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除外。
(二)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或者住宅小区外与单幢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
第七条商品住宅、非住宅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维修资金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8%。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维修资金的数额,由市、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情况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八条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第九条未成立业主大会或业主大会决定委托政府代为管理的商品住宅、非住宅维修资金,由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代为统一管理。
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委托当地的商业银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维修资金专户。
开立维修资金专户应当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设账,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未划定物业管理区域的,以幢为单位设账,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核算到户。
第十条新建商品住宅、非住宅的首期维修资金由开发建设单位代交代收。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按规定标准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足额交存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专户。业主应当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时,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至代交的开发建设单位。开发建设单位在代交维修资金时,应当将该物业区域物业服务企业的相关信息报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备案。第十一条未按本办法规定交存首期维修资金的,开发建设单
位不得将房屋交付购买人。
第十二条业主交存维修资金后,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应当出具由省级财政机构统一监制的维修资金专用票据。第十三条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大会相关信息应当报维修 资金管理机构备案。符合下列要求的,业主所交存的维修资金可划转业主大会管理:
(一)业主大会申请管理维修资金应当经物业管理区域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
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二)建立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和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系
统。
(三)与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签定资金管理风险责任书,并接受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的监督和财务审计。
第十四条业主大会申请划转维修资金,应当在维修资金管理机构指定的范围内选择确定账目管理单位,并报维
修资金管理机构备案。
账目管理单位应当在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确定的专户管理银行开立维修资金专户,并接受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的监督。第十五条业主大会开立维修资金专户后,到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申请资金划转。
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经审查合格,通知专户管理银行将该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账面余额划转至业主大会设立的维修资金账户,并将有关账目等移交业主委员会。第十六条本办法实施前,商品住宅已经出售但未建立维修资金的,应当补建;业主分户账面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的30%时,应当及时续交。
(一)成立业主大会的,由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组织协调相关业主。
(二)未成立业主大会但实施物业管理的,由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协调相关业主。
(三)未成立业主大会也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协调相关业主。
第十七条申请房屋所有权登记时,应当在合同中载明维修资金交存事项。出让人未缴存首期维修资金或分户账上资金余额低于首期交存额30%的,须足额交存后方能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第三章 使用
第十八条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它用。第十九条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方便快捷、公开透明、受益
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
第二十条维修资金账面金额低于首期交存金额的30%时,续
交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一条物业管理区域及区域内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按照下列规定分摊:
(一)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全体业主按所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二)单幢房屋整体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该房屋全体业主按所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单幢房屋涉及一个单元的,由该单元内的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元的,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元内的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第二十二条住宅之间或者住宅与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第二十三条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涉及尚未售出的商品住宅、非住宅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尚未售出商品住宅、非住宅的建筑面积,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未交存维修资金或者维修资金续交不足,发生应分摊维修费用的,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
承担。
第二十四条商品住宅、非住宅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需要使用维修资金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物业服务企业根据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及查勘结果,提出维修和更新、改造计划建议,制定维修和更新、改造方案。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提出计划建议,并在维修资金管理机构指导下,委托相关单位制定维修和更新、改造方案。
(二)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使用建议并公示。
(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业主持有关材料向商品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申请维修资金列支。
(四)申请预支维修资金的,经商品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办理预支手续,预支金额不超过核定预算金额的30%。
(五)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业主组织实施维修和更新、改造方案。
(六)维修工程项目竣工后,资金使用单位凭维修工程决算书、业主反馈意见表、维修费用分摊明细表、资金续交方案等,到商品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办理余款划拨手续。
第二十五条商品住宅、非住宅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后,需要使用维修资金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物业服务企业提出使用方案,使用方案应当包括拟维修和更新、改造的项目、费用预算、分摊方案、列支范围、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以及其它需临时使用维修资金情况的处置办法等。
(二)业主大会依法通过使用方案。
(三)物业服务企业持有关材料向业主委员会提出列支维修资金。
(四)使用方案经业主委员会审核同意,报商品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审批;如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使用方案的,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
(五)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实施使用方案。
(六)商品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向专户管理银
行发出划转维修资金的通知。
(七)专户管理银行将所需维
修资金划转至维修单位。
第二十六条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对
住
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的,按照以下规定列支维修资金:
(一)商品房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的规定办理。
(二)商品房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后,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第七项的规定办理。
发生前款情况后,未按规定实施维修和更新、改造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组织代修,维修费用从相关业主维修资金分户账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单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施工企业,并与中标的施工企业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第二十八条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聘请专业监理、鉴定单位对维修和更新、改造工程实施质量监理及鉴定,费用计入维修和更新、改造成本。第二十九条 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费用计入维修和更新、改造成本。
第三十条下列费用不得从维修资金中列支:
(一)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
(二)依法应当由相关单位承担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
(三)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因人为损坏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所需的修复费用。
(四)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费用。第三十一条在保证维修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维修资金用于购买国债。利用维修资金购买国债,应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商业银行柜台市场购买一级市场新发行的国债,并持有到期。
利用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应当经业主大会同意;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禁止利用维修资金从事国债回购、委托理财业务或者将购买 的国债用于质押、抵押等担保行为。第三十二条下列资金应当转入维修资金滚存使用:
(一)维修资金的存储利息。
(二)利用维修资金购买国债的增值收益。
(三)利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
备进行经营的,业主所得
收益,但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四)住宅共用设施设备报废后回收的残值。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房屋所有权转让时,该房屋维修资金分户账中结余的资金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应当向房屋产权登记机构提交由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出具的维修资金帐户资金证明。
受让人应当持维修资金过户的协议、房屋权属证书、身份证等到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办理分户账更名手续。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民委员会)应持相关手续到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办理备案变更手续,并接受账目审计:
(一)物业管理区域发生变动的。
(二)物业服务企业发生变更的。
(三)业主委员会换届或成员发生变化的。第三十五条房屋灭失的,房屋分户账中结余的维
修资金应
当返还业主。第三十六条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及业主委员会应当每年至少与专户管理银行核对维修资金账目一次,并向业主公布
下列情况:
(一)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的总额。
(二)发生列支的项目、费用和分摊情况。
(三)业主分户账中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增值收益和结存 的金额。
(四)其它有关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情况。业主对公布的情况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复核。第三十七条专户管理银行应当每年至少向维修资金管
理
机构及业主委员会发送一次维修资金对账单。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及业主委员会对资金账户变化情况有异议的,可以要求专户管理银行进行复核。专户管理银行应当建立资金查询制度,接受业主对其分户账中维修资金使用、增值收益和账面余额的查询。
第三十八条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九条 维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当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维修资金收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第四十条 维修资金专用票据的购领、使用、保存、核销管理,应当按照财政部及省、市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开发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将房屋交付买受人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 3万元以下罚款。
开发建设单位未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 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维修资金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维修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金额2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挪用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除按前款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
维修资金行政主管部门挪用维修资金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维修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维修资金管理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业主大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维修资金专用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维修资金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它好处,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在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凡单独依法登记权属的车库(包括专用车库和共用车库内的车位)等其它非住宅物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专项维修资金。
第四十七条 用于销售的新建独立非住宅物业,参照本
办法建立专项维修资金。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实施前已交纳的物业管理公共资金同时变更为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
第四十九条 售后公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另行
规定。
第五十条 各县市政府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
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 2011年 5月 1日起施行。1998年 9月 23日下发的《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物业管理公共资金管理使用暂行规定的通知》(烟政办发〔1998〕92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城乡建设住宅维修资金△办法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中央、省属驻烟有关单位。
【关于印发《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苏州市科技支行风险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09-10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05-29
成交投244(关于印发集团《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1-26
关于印发《河南科技大学财务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1-11
财教〔2015〕463 号关于印发《特殊教育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07-09
关于印发《郑州市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09-23
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