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2024-07-20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共9篇)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1

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苏卫规(医

政)〔2011〕2号)

发布时间:2011-8-23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苏卫规(医政)〔2011〕2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属有关医院:

为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依法管理,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危害,确保人民健康与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我厅组织制定了《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抄送:省院感质控中心、无锡市医管中心。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依法管理,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危害,确保人民健康与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第二条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各职能部门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医务部门负责监督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护理部门负责监督护理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

行政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和日常管理。感染管理科负责医疗废物的全程监督管理。

各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行政科主任为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直接责任人,护士长具体负责督促所有医务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与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本岗位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履行相应职责。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物业公司负责物业服务的,应当与物业公司明确医疗废物管理责任,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危害。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指定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经营者,不得设置障碍干扰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正常活动。第三章

分类与收集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医疗场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

(一)以下废物应当放入黄色垃圾袋:

棉球、纱布等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物品;

引流袋、各种手套、一次性医疗器械等(不论是否被污染,一律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化疗药瓶。

黄色垃圾袋应当有“警示”标识,凡已放入袋的污物不得再取出。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的3/4时,应当有效封口。

(二)以下废物应当放入利器盒:

各种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种手术刀、手术锯等。

利器盒存放量达到容器的3/4时,即密闭放入黄色垃圾袋。利器盒不得重复使用。

(三)以下废物应当放入塑料桶: 二甲苯等液体。

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应当先消毒处理(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再放入黄色垃圾袋。不具备条件的,可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四)以下废物作为生活废物放入黑色垃圾袋,不必作为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 输液软袋、塑料瓶、安瓿、小药瓶等;

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尿不湿、卫生巾、一次性尿垫等物品。第四章 运送与暂存

第九条 运送人员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第十条 运送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第十一条 运送前应当称重(或记件)并登记。

第十二条

医疗废物运送应当密闭,运送车辆需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第十三条 运送结束,应当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第十四条 医疗废物暂存地应当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第十五条 暂存地专人管理,应当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院外闲杂人员不得接触。

第十六条 暂存地医疗废物应当1~2天运送一次。

第十七条

医疗废物转出时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第十八条

产生和运送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经办人签名进行登记。第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防止医疗废物被盗。第五章 处置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应当交由经环保部门认可的集中处置中心负责处置。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应当每天或隔天交由集中处置机构运送,交接时应当填写危险品转移联单,应当注明重量、种类等。

第二十二条 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地区,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尽量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情况时应当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一)对于发现医疗废物流失的,应当首先确定流失范围及严重程度,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二)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等情况,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泄漏继续发生,同时采用合理的消毒方法对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于出现医疗废物流失等不良事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尽快组织评估,并上报主管部门。

第六章 培训与职业防护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具体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第二十五条 具体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及时更换,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应当有利器伤处理及报告程序。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医疗废物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规定组织实施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规定者,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罚。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卫生厅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 减少、消除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隐患, 我委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4年3月14日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试行)

一、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应当安排至少1名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分娩现场。分娩室应当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的设备和药品。

二、产科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定期培训, 具备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三、新生儿病房 (室) 应当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 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四、产科实行母婴同室, 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住院期间, 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 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 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 严防意外。

五、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六、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如有损坏、丢失, 应当及时补办, 并认真核对, 确认无误。

七、新生儿出入病房 (室) 时, 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 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八、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 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 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九、新生儿病房 (室) 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十、新生儿病房 (室) 应当制定消防应急预案, 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十一、对于无监护人的新生儿, 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公安和民政等部门妥善安置, 并记录安置结果。

十二、对于死胎和死婴, 医疗机构应当与产妇或其他监护人沟通确认, 并加强管理;严禁按医疗废物处理死胎、死婴。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死胎、死婴, 经医疗机构征得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同意后, 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应当在医疗文书上签字并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等妥善处理, 不得交由产妇或其他监护人等自行处理。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3

【关键字】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

1 前言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1年01月04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广东省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以及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行政处罚以外的处罚措施,能弥补行政处罚手段的不足,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具体在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不仅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密切相关,还被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年度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评分依据。因此,大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于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甚至比行政处罚更为看重。然而,《办法》出台至今,尚缺少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某些关键部分规定很模糊,对于卫生监督员的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以下将着重指出《办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模糊点以及给予相应的解决意见,并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2《办法》的几处模糊点

2.1《办法》中提到,在查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10个工作日内制作《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查实”的时间概念没有明确给出。

2.2《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此处是理解为“不管有多少个不良执业行为,只要每一个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无论最后累计记分是否超过2分,都可以当场记分”,还是理解为“最后累计记分2分(含)以下的,才可以当场记分”,还有待明确。

2.3卫生监督员将制作好的《通知书》送达医疗机构,由谁签收,《办法》无明确规定。

3 解决意见

根据《办法》的制定精神,以及深圳市卫生监督员执行的具体情况,以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供大家参考应用。

3.1对于当场记分的情况,“查实”的时间即为当天;对于非当场记分的情况,一般会伴随行政处罚,这里,“查实”的时间应规定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时间。

3.2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对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固综合考虑,当场记分的条件,应该是:当场可以查实不良执业行为,且医疗机构该次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在2分(含)以下的。累计超过2分的,应当进行领导审批程序,不能当场记分。

3.3《通知书》的签收人,是得到医疗机构相关授权委托的人。签收人要填写好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签章,相关授权才能成立。

4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办法》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逐渐显露出滞后性,以及与当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不相匹配,下面将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1前面已经提到,《办法》作为一个试行的管理办法,而且实施已超过两年,相关部门亟需出台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解决模糊点、争议点,尽可能地统一各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操作流程,更好地监管、规范执法人员的具体操作。

4.2《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有待商榷,例如: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一次才记2分,而另一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却记4分。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和任用超执业范围人员同属严重违法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两者的处罚相当。再例如:前面说到,医疗机构“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以外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记4分,而“使用一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一次却记12分。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明确注明“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可见两者是等同的。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还有待修改,使之趋于更加合理、公正。

4.3《办法》虽然规定了五种记分分值以及四十六种具体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但是对于卫生监督员的日常执法应用来说显然不够,目前仍然有很多不良执业行为没有被收录进去。例如“使用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医师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的调剂工作”等,均没纳入到《办法》中。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征求意见,适当增加不良执业行为的种类,使之与现阶段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相匹配。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4

西卫【2 01 1)】 64 号

关于印发《西华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

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豫卫[2010]3号)文件精神,制订《西华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三月十日

西华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试 行)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充分凋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履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1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考核原则

(一)坚持突出公益性。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体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开考核程序、内容、标准,考核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考核结果要客观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情况,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

(三)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对其工作人员的两级考核体系,坚持对考核结果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将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待遇的重要依据。

三、考核内容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内容

1、乡镇卫生院的考核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主要考核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医疗费用、规范用药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执行情况。

(2)公共卫生服务:主要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应急处理、卫生监督等工作情况。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4)人事财务管理情况。包括岗位设置与人员结构,财务制度与管理、经费开支与使用等情况。

(5)院内建设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设备使用,内部管理。

(6)群众评价与监督。

详见《西华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标准》

2、村卫生室的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村卫生室实施情况,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合理用药、药房规范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和群众满意度等内容。详见《西华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标准》。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和居民(或职工)满意度。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情况确定岗位分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社会效益好的岗位应确定较高的分配系数,合理拉开分配系数的档次。

四、考核程序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程序

依据《西华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标准》,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对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包括绩效分

值)报县相关部门备查。

对于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依据《西华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标准》,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组织进行集中考核。并报县相关部门备查。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程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待遇挂钩。乡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组织考核。

五、考核方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方法

1、查阅资料。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处方、病历等相关文件和医疗文书。

2、现场检查。查看其内部设置、医疗设备、服务流程和美化、绿化、环境卫生等就医环境。

3、调查访谈。走访患者及辖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的满意度。

4、召开座谈会。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考核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法对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进行量化评分。通过走访患者、辖区居民及本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的满意度。

六、考核结果运用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运用

1、考核结果。考核实行百分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分值90-10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考核得分比,比例为实际得分除以80。

2、考核结果运用

(1)作为财政补助的依据

乡镇卫生院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分好中差三个档次,区别对待。

(2)奖励先进,惩戒后进

对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余的政府补助,应奖励考核合格且得分位列县前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用于改善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条件,同时,对此机构及其负责人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不合格且得分位列全县最后二至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连续3次考核均位列全县最后二至三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去负责人职务。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运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引进的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

和长期扎根农村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考核优秀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时可给予倾斜。

七、工作要求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5

【文件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卫基层发〔2014〕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中医药局: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4年6月3日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明确村卫生室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行政村设置的卫生室(所、站)。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村卫生室人员,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含乡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和护士等人员。

第四条 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各地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正常运转。

第五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指导各地制订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并负责全国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机构设置规划与建设、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业务、药械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对村卫生室的规范管理。第二章 功能任务

第七条 村卫生室承担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

(一)承担、参与或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参与或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布置的其他公共卫生任务。第九条 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一)疾病的初步诊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以及康复指导、护理服务;

(二)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服务;

(三)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人的转诊;

(四)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基本医疗服务。

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小伤口处置外,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得提供以下服务:

(一)手术、住院和分娩服务;

(二)与其功能不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三)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医疗服务。

第十条 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卫生计生政策和知识宣传,信息收集上报,协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和筹资等工作。

第十一条 村卫生室应当提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及计生药具药品服务。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审批

第十二条 村卫生室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服务人口、地理交通条件等因素,方便群众就医;

(三)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四)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第十三条 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

第十四条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村卫生室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等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 村卫生室登记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和中医科(民族医学科)。村卫生室原则上不得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十六条 村卫生室的命名原则是:乡镇名+行政村名+卫生室(所、站)。如一个行政村设立多个村卫生室,可在村卫生室前增加识别名。村卫生室不得使用或加挂其他类别医疗机构的名称。第十七条 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规模不低于60平方米,服务人口多的应当适当调增建筑面积。村卫生室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开展静脉给药服务项目的增设观察室,根据需要设立值班室,鼓励有条件的设立康复室。村卫生室不得设置手术室、制剂室、产房和住院病床。

第十八条 村卫生室设备配置要按照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根据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予以配备。

第十九条 村卫生室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的相关规定定期向登记机关申请校验。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 根据辖区服务人口、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低于1名的比例配备村卫生室人员。具体标准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

第二十一条 在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第二十二条 政府举办的村卫生室要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聘用职业道德好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医师到村卫生室执业。第二十三条 建立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制度。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制订村卫生室人员培训规划。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保证村卫生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免费岗位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两周,培训内容应当与村卫生室日常工作相适应。

第二十四条 鼓励在岗村卫生室人员接受医学学历继续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 探索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地方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从本地选拔综合素质好、具有培养潜质的青年后备人员到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也可选拔、招聘符合条件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直接接受毕业后培训,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后到村卫生室执业。第二十六条 村卫生室人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十七条 村卫生室要有明显禁烟标识,室内禁止吸烟。服务标识规范、醒目,就医环境美化、绿化、整洁、温馨。村卫生室人员着装规范,主动、热情、周到、文明服务。

第二十八条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定期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相应的财政补助资金发放、人员奖惩和村卫生室人员执业再注册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 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村卫生室人员考核工作的开展,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逐步建立村卫生室人员的到龄退出和考核不合格退出机制。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三十条 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人员岗位责任、定期在岗培训、门诊登记、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食源性疾病或疑似病例信息报告、医疗废物管理、医源性感染管理、免疫规划工作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妇幼保健工作管理以及财务、药品、档案、信息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十二条 村卫生室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按规定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得超范围执业。鼓励村卫生室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防治疾病。第三十三条 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内的村卫生室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验收记录。

第三十四条 村卫生室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并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提供静脉给药服务:

(一)具备独立的静脉给药观察室及观察床;

(二)配备常用的抢救药品、设备及供氧设施;

(三)具备静脉药品配置的条件;

(四)开展静脉给药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应当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

(五)开展抗菌药物静脉给药业务的,应当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为预防接种单位的村卫生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村卫生室人员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三)自觉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的督导、人员培训和对冷链设备使用管理的指导。

第三十六条 建立健全例会制度,乡镇卫生院每月至少组织辖区内村卫生室人员召开一次例会,包括以下内容:

(一)村卫生室人员汇报本村卫生室上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情况,报送相关信息报表,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二)乡镇卫生院汇总各村卫生室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反映的问题予以协调解决,必要时向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开展业务和卫生政策等方面的培训;

(四)乡镇卫生院传达有关卫生政策,并部署当月工作。

第三十七条 村卫生室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第三十八条 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支持村卫生室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进行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等工作。

第三十九条 村卫生室与村计生专干、乡镇卫生院、乡镇计生办之间要及时通报人口出生、妊娠、避孕等个案信息。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四十条 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村卫生室应当做好医疗业务收支记录以及资产登记等工作。第四十一条 在不增加农村居民个人负担的基础上,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合理制订村卫生室的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标准和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 村卫生室要主动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并将药品品种和购销价格在村卫生室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三条 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村卫生室补偿经费和建设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任何部门以任何名义向村卫生室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

第四十四条 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保证村卫生室人员的合理待遇:

(一)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明确应当由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考核后按其实际工作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

(二)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

(三)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各地要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村卫生室人员给予定额补偿,补助水平与对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具体补偿政策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制订;

(四)鼓励各地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村卫生室人员的补助水平。上述经费应当在每年年初预拨一定比例,绩效考核合格后结算。

第四十五条 各地应当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配套设施等方面对村卫生室建设给予支持。由政府或集体建设的村卫生室,建设用地应当由当地政府无偿划拨,村卫生室建成后由村委会或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管理。

第四十六条 支持村卫生室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规定领取养老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多种方式适当提高村卫生室人员养老待遇。

第四十七条 各地要将完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村卫生室人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九条 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五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6

各市、县财政局、卫生局:

为了加强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维护农民合作医疗的合法权益,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卫生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给自治区财政厅、卫生厅。

二○○四年六月十六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财务行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维护农民合作医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经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以下简称为“基金”)属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主要用于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医疗费用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

第四条 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做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使用的规范和安全。

第五条 为保证基金的按时、足额收缴和支付,征收单位和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按规定要求缴费农民提供缴费情况、用工考勤情况和有关医疗费用的原始资料以及数据。

第六条 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社保专户”)管理,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二章 基金预算

第七条 基金预算是经办机构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按规定程序审批的基金财务收支计划。

第八条 基金预算的编制。终了前,经办机构应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编制要求,根据本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基金收支预测,编制下基金预算草案。

第九条 基金预算的审批。经办机构编制的基金预算草案,由卫生部门审核汇总并报财政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及时向卫生部门批复执行,并报上级财政和卫生部门备案。

第十条 基金预算的执行。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同级财政和卫生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财政和卫生部门应逐级汇总上报预算执行情况,并加强基金监控,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基金安全正常运行。第十一条 基金预算的调整。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经办机构要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由卫生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核,经

同级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及时向卫生部门批复执行,并报上级财政和卫生部门备案。

第三章 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 基金按国家规定自愿、按时、足额筹集。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收缴、截留和减免。

第十三条 基金收入包括:农民缴费收入、集体扶持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农民缴费收入是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收入。

集体扶持收入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收入(包括上级或本级财政部门补助的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社会捐赠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

第十四条 基金收入主要用于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个人缴费的一部分建立家庭账户,由个人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个人缴费划入家庭账户的具体比例,由各县(市)合理确定。

第十五条 征收单位可设短期收入过渡户,经办机构设收入户,短期收入过渡户和收入户资金按规定划转后无余额。

短期收入过渡户和收入户的开设由同级财政和卫生部门在共同认定的具有合法资质、管理规范、信誉良好、服务优良的金融机构设立。

征收单位设立的短期收入过渡户,主要用于暂存农民个人缴费收入、集体扶持收入;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并于每月旬末(上旬、中旬、下旬)将资金全部划入县级经办机构收入户。该账户除向县级经办机构划转资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

经办机构设立的收入户,主要用于暂存由征收单位划入的资金收入;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并于每月月末将资金全部划入财政社保专户。该账户除向财政社保专户划转资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

第十六条 社会、集体等组织捐赠的药品、器械等物资能及时兑现的,必须兑现入基金收入;不能及时兑现的捐赠物资,必须单独建立账册,登记管理。

第十七条 经办机构收取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应及时缴入财政社保专户。缴存时,须填制银行进账单或划款凭证(一式多联),并填写收入项目和具体金额。各有关部门或机构凭该凭证记账。未按规定执行的,县(市、区)财政部门委托开户银行于月末将全部收入划入财政社保专户。

第四章 基金支付

第十八条 基金支出管理的原则是“以收定支、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第十九条 基金要根据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范围,按照自治区、试点县(市)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开支标准。

第二十条 基金支出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其他支出。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是指按规定支付给农村合作医疗对象的门诊、住院、大病补偿等医疗费用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非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性质的支出。包括每年一次对农民常规体检的费用和临时借款支付的利息费用等。

支出户的开设由同级财政和卫生部门在共同认定的具有合法资质、管理规范、信誉良好、服务优良的金融机构设立。支出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财政社保专户拨入的基金;暂存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费用及该账户的利息收入;支付基金支出款项;划拨该账户资金利息收入到财政社保专户。支出户除接收财政社保专户划转基金及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入业务。

第二十一条 经办机构要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基金预算及月度收支计划,按月填写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用款申请书,并注明支出项目,加盖本单位用款专用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和用款手续的,财政部

门有权责成经办机构予以纠正。财政部门对用款申请审核无误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基金从财政社保专户拨付到支出户。具体时间由各地自定。

第五章 基金结余

第二十二条 基金结余是指基金收支相抵后的期末余额。

第二十三条 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卫生部门商定的、保证医疗费足额支付的费用外,经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也可以转存银行定期存款。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

第二十四条 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解决:

(一)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的存款;

(二)结余存款仍不足以保证支付需求的,可转让或提前变现用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

第六章 财政社保专户

第二十五条 财政社保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只能各开设一个账户。

第二十六条 财政社保专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经办机构转入的农民缴费收入、集体扶持收入;接收经办机构收入户暂存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接收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兑付的本息收入、该账户资金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支出户转入的利息收入等;接收财政补助收入;根据经办机构的用款计划,向支出户拨付基金;购买国家债券。

第二十七条 财政社保专户发生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财政社保专户,支出户的利息收入从支出户定期转入财政社保专户。财政部门凭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记账,同时,财政部门要出具财政社保专户缴拨凭证,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二十八条 财政补助收入由国库直接划入财政社保专户。

财政部门凭国库出具的拨款单记账,同时,财政部门要出具财政社保专户缴拨凭证,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根据卫生部门提出的意见,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经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及时将基金按规定用于购买国家债券或转存银行定期存款。

财政部门凭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记账,同时,财政部门要出具财政社保专户缴拨凭证,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七章 资产与负债

第三十条 资产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现金、银行存款(含收入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支出户存款、债券投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和存货等。

征收单位和经办机构要严格遵守国务院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并认真做好现金的收付保管、押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经办机构应及时办理基金存储手续,按月与开户银行对账,同时,要做到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定期相互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款相符。

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应视同货币资金,由财政部门委托开户银行代为妥善保管,确保账实相符。

各项应收款、暂付款项应定期清理,及时收回。

第三十一条 负债是指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借入款项和暂收款项,借入款项和暂收款项应定期清理,及时偿付。因债权人等特殊原因无法偿付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并入基金的其他收入。

第八章 基金决算

第三十二条 终了,经办机构应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要求编制基金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和分析基金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经办机构可以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增加基金当年结余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实际收缴率等有关财务分析指标。

编制基金财务报告必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三十三条 经办机构编制的基金财务报告应在规定期限内经卫生部门审核并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同级政府批准,批准后的基金财务报告为基金决算。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审核汇总本级决算和下一级决算。经办机构的基金财务报告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以纠正。

第九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五条 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卫生、财政和审计等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社保专户的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

第三十七条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逾期不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或不按规定办理农村合作医疗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经经办机构两次以书面催款仍不缴纳的,由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取消其农村合作医疗资格,并报县级财政和卫生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 下列行为属于违纪或违法行为:

1.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基金;

2.擅自增提、减免农村合作医疗缴费;

3.不按时、按规定标准支付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的有关款项;

4.未按时将资金收入存入财政社保专户;

5.未按时、足额将财政社保专户基金拨付到支出户;

6.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有第三十八条所列行为的,应区别情况限期纠正,并作账务处理。

1.及时追回基金;

2.及时退还多提、补足减免的基金;

3.及时按规定足额支付或追回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有关款项;

4.及时缴存财政社保专户;

5.及时足额将财政社保专户基金拨付到支出户;

6.国家法律、法规及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处理办法。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7

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6〕12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推动建立多学科联合的卒中诊疗管理模式,提高卒中诊疗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同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卒中救治管理工作,按照当地人口、医疗需求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资源布局情况,优化卒中诊疗资源配置,鼓励相关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满足当地卒中诊疗需求。

二、各地要采取措施推动卒中疾病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加强医院卒中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疗机构、护理院等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保障卒中患者及时救治、及时康复。

三、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对卒中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1月17日

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卒中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院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一、二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从事卒中相关诊疗工作的人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及其他医疗卫生技术资格。

4.具备满足重症卒中患者救治标准的重症监护病房。

5.具有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

3.建立健全保证卒中救治质量和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4.依据卒中有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各类卒中病种的救治技术规范,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并落实定期考核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及科研工作。

5.由专人负责,加强卒中患者的随访、健康宣教,加强相关诊疗信息的登记、统计与分析。

(三)建设要求。

1.医院布局合理,开辟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卒中宣传专栏和明显提示标识,配备满足卒中患者救治需求的设备、设施。

2.急诊应成立包括急诊医师、神经科医师和介入、检验及影像科医师等在内的卒中急救小组,做到24小时/7天在岗。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脑血管病专病急诊室。

3.卒中救治小组由具备资质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负责(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小组成员由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医师,及掌握颈动脉彩超、TCD、TCCD(TCCS)、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超声科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等组成。

4.卒中救治团队专业人员反应快速,业务熟练,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诊断、评估、救治及转运上级卒中中心等,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

5.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和协作关系,建立与院外急救体系对接和接受上级医院会诊、远程卒中救治及患者转诊的机制和制度。

6.建立符合标准的卒中病例信息登记、统计分析、随访系统及数据库。

(四)工作要求。

1.实施卒中急性期规范化救治,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对于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及时接诊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并开展救治。

2.按照适应证选择溶栓等治疗。

3.执行规范化的卒中一、二级预防。

4.开展早期卒中康复治疗。

5.能够开展脑卒中基本病因学及常见相关危险因素检查。

6.保证全天候开展心电图、胸片检查。

7.保证全天候开展颅脑CT平扫。

8.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卒中量表进行评估。

9.对卒中患者采取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10.对卒中患者常规进行液体和营养状况评估,不能正常进食但胃肠条件允许的患者能够早期进行鼻饲,并进行有效监测。

11.门诊医生能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控5项简易措施:规范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肥胖;戒烟限酒;掌握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定期体检。

12.制定社区卒中健康教育与预防计划,开展本区域内的群众健康宣教工作。组织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进行卒中防治培训工作。

二、三级医院卒中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介入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与卒中诊疗相关的诊疗科目。

3.开设符合设置标准的脑血管病诊疗病区。

4.设置符合标准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或床位,开设床位10张以上。

5.开设卒中专科门诊,能够开展规范的卒中筛查、高危人群干预及随诊。

6.开设卒中康复门诊或病房,或与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7.建立脑卒中健康宣教、专业技术培训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

8.卒中中心要按照病历书写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专科特点,开展病历信息化建设;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诊疗数据、随访数据等信息统计、分析系统,以规范卒中诊疗,加强临床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医院主管业务领导为主任,以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卒中诊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师、护士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3.按照卒中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各类卒中病种救治预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建立专人负责的卒中病例管理、随访管理的相关制度。

5.设置专人负责的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

(三)建设要求。

1.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建立急诊值班(24小时/7天)制度。脑血管病急诊值班负责人应由经过卒中专业培训的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医师担任。

2.配置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3.具有卒中单元多学科协作小组,能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锻炼及综合物理治疗等。

4.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小组;与本地区急救中心及有关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对于转诊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及时接收、有效处置。

5.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手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动静脉畸形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等。

6.具备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条件和技术能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认知及心理疗法等技术项目及治疗设备。具备营养障碍管理医师。

7.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8.根据脑卒中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路径,制定本中心脑卒中诊疗流程,并定期审核及修订。

(四)服务要求。

1.规范卒中诊疗,提高符合适应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静脉溶栓率,降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康复医学科早期介入,及时对患者进行基本功能评定,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3.能够24小时提供医学影像检查诊断服务,对卒中患者实施CT或MRI优先检查;可开展CT和MRI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检查。

4.能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24小时/7天)和血管功能评估。

5.能够采用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疗科等专科技术手段治疗或预防各种类型卒中: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6.能够向各级医院双向转诊患者及提供远程会诊,实现卒中信息数据网络直报。

附录:医院卒中中心诊疗流程及质控指标

附录

医院卒中中心诊疗流程及质控指标

一、主要诊疗流程

1.接诊诊疗服务

1.1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命体征评估;

1.2实施头部影像学检查、血生化等辅助检查;

1.3相应时间窗内应用r-tPA或尿激酶;知情告知;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介入、开颅手术等治疗。

2.入院后诊疗

2.1抗血小板治疗;

2.2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2.3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2.4早期康复评估及治疗;

2.5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2.6早期吞咽功能评价;

2.7健康宣教(戒烟等)。

2.8血压评估与管理;

2.9血糖评估与管理;

2.10血脂评估与管理;

2.11血管功能评估。

3.出院前诊疗

3.1出院时抗栓治疗;

3.2出院时卒中合并症患者的相应用药;

3.3膳食平衡原则及个体化康复指导;

3.4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卒中发作预警,用药依从性等宣教;

3.5出院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

4.出院后随访

二、主要质控指标

1.卒中患者抵达急诊接受NIHSS评分的比例。

2.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3.在抵达医院60分钟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

4.在发病6h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到达急诊至开始做多模式头颅CT/CTA或MRI/MRA的时间。完成头颅CT<25分钟的比例;

5.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血管内治疗的时间。

6.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36h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7.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36h内发生明显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

8.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治疗后90天mRS记录的患者比例。

9.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

10.接受CEA或CAS治疗的患者在30天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

11.SAH、ICH、AVM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

12.48小时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SAH患者从就诊到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术治疗的平均时间。

13.AVM导致的卒中患者在30天内行外科或血管内治疗的比例。

14.卒中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比例及死亡率。

15.卒中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及死亡率。

16.与华法林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率;INR升高(INR>1.4)患者从入院到给予促凝血治疗后INR达标的平均时间。

17.各类型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SAH或TIA患者入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比例。

英文注释:

TCD

Transcranial Doppler 经颅多普勒。一维多普勒超声,用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TCCD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Doppler/TCCS Transcranial Color Coded Sonography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用于颅内动脉血流成像及血流动力学检测。TCCD与TCCS为相同的检查技术不同的英文缩写表达。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MRA Magnetic Resonance Agiography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S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磁共振波谱分析。

NIHS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卒中量表”)。

r-tPA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

CEA Carotid Endarterectomy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运重建的外科治疗方法。

CAS Carotid Artery Stent 颈动脉支架。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运重建的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珠网膜下腔出血。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导致的蛛网膜下内的出血。

ICH Intracranial Hematoma

颅内血肿。

AVM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脑动静脉畸形。

IN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 国际化标准比值。凝血四项检查中的一项对照标准。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8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住院管理违规问题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市)卫生局:

为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加强新农合住院管理,确保新农合基金合理支出,市卫生局制定了《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管理违规问题认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卫生局 二○○九年五月四日

主题词

卫生

新农合管理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

哈尔滨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9年5月12日印发

(共印25份)

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住院管理违规问题认定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住院管理,防止和查处各类违规行为,确保新农合统筹基金合理支出,维护参合农民的权益,根据《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哈尔滨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考核办法》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市新农合工作情况,制定本认定标准。

一、违规行为种类

(一)挂床住院。

(二)叠床住院。

(三)分解住院。

(四)虚假病历。

(五)挂名住院。

(六)冒名顶替住院。

(七)过度医疗。

(八)被投诉、被举报、被曝光经查属实的。

(九)其它违规行为。

二、认定标准

(一)挂床住院。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参合农民不在医院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视为挂床住院。

1、病床单元无洗漱用品及其它生活用品的。

2、病历中无出院医嘱记载的。

3、同室病友确认患者离院的。

4、医护人员确认患者离院的。

5、未履行正式请假手续的。

批准手续为:有经治医生、护士长、科主任批准签字,当班医护有交班记录,并限定请假时间(4小时以内)。

6、其它属于挂床住院行为的。

(二)叠床住院。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即视为叠床住院。

1、一床设有多人床头卡的。

2、住院参合农民一览表中显示一床多人的。

3、床历记录一床多人的。

4、其它属于叠床住院的行为。

(三)分解住院。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即视为分解住院。

1、参合农民住在同一所医院,因转科治疗重新办理出入院手续的。

2、参合农民住在同一所医院的同一科室,因非同一疾病连续或短暂间隔重新办理出入院手续的。

3、参合农民病情不符合出院标准,而让其转为自费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转为新农合结算的。

4、定点医疗机构让不符合出院标准的参合农民重新办理出 入院或假出入院。

5、参合农民出院后,在15日内非急诊因同一种疾病又入同一所医院住院。

6、其它属于分解住院的行为。

(四)虚假病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视为虚假病历。

1、病程记录及医嘱与病情不符。

2、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为同一笔体。

3、伪造病历内容。

4、其它属于虚假病历的行为。

(五)挂名住院。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即属于挂名住院。

1、有入院记录,无病历。

2、有结算记录,无病历。

3、有病历记录,无实人住院。

4、有加床记录,无床无人。

5、其它属于挂名住院的行为。

(六)冒名顶替住院。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即视为冒名顶替住院。

1、非参合农民使用他人新农合医疗证住院。

2、伪造新农合医疗证住院。

3、医护人员参与构成冒名顶替住院的行为。

4、其它冒名顶替住院的行为。

(七)过度医疗。

1、不具备住院指征的住院治疗;有意拖延出院时间。

2、不合理或超常规剂量使用药品;为牟取私利有意使用昂贵药品。

3、不合理或超常规量使用一次性耗材;为牟取私利有意使用昂贵一次性耗材。

4、不该做的与本次住院疾病无关的辅助检查;大型设备诊查能够一次确诊,却重复使用其它大型设备诊查同种疾病;为牟取私利有意做费用高的辅助检查。

5、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手术治疗,频繁或超时进行同一种处置(静点、肌注药物,抢救,血气分析、抽取积液等特殊操作除外)。

(八)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监督人员可随时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调查。

1、医务人员推诿或误导、诱导参合农民入院,被投诉、举报或被媒体曝光的。

2、医务人员曲解新农合政策,不及时解决问题,并把矛盾上交的。

3、定点医疗机构上传数据与实际发生的数据不符多报冒领、重复收费、违反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多收费、将不能报销的项目变通为能报销的项目上传。医务人员与他人串通骗取新农合基金的,经办机构已将不应补偿的给予了补偿。

4、定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搭车”用药,“搭车”诊查,忽视慢病确诊、转诊患者、器官移植、安装心脏起搏器、安放 血管内支架等各种审批程序;使用新农合基金补偿费用规定范围以外的药品、检查、治疗手段等种类项目,而事先未告知参合农民及家属并取得签字同意的。

5、定点医疗机构因其它严重违规行为被投诉、举报或被媒体曝光的。

三、处理标准

(一)对符合本认定标准所列违规种类的定点医疗机构,由新农合管理机构监督人员填写《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情况反馈单》,并送达定点医疗机构,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签收并于3日内给予回复,逾其不回复即视为认同。

(二)对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依据我市新农合有关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资格。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篇9

【发布文号】汕府〔2005〕19号 【发布日期】2005-02-05 【生效日期】2005-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印发《汕头市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汕府〔2005〕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汕头市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二月五日

汕头市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列入《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三条第三条 本市市区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市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范围,负责本市市区内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区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的具体管理工作。

其它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市特种废弃物处理中心特许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特许经营单位)在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后,具体负责市区内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委托特许经营单位集中处置。

第六条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委托特许经营单位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应与特许经营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委托处置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环境保护责任。

特许经营单位在委托处置协议签订后三日内,应将协议副本报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第七条 特许经营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第八条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对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和暂时贮存。

第九条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每次转移医疗废物前,与特许经营单位办理交运手续,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

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应于每月10日前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第十条 特许经营单位应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定的经营方式、废物类别、经营规模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特许经营单位应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环保、卫生标准和规范贮存、处置医疗废物。

特许经营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废物运输管理规定,使用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特许经营单位应保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正常运转。

特许经营单位应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方案,与临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应急处置委托协议,并将应急处置方案和委托协议副本报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特许经营单位确需临时停止集中处置设施正常运转的,应报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情况紧急的,可先自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影响医疗废物正常处置的,应在法定处置期限内将医疗废物转移到受委托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特许经营单位应按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并分别于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将前半年的检测、评价结果向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特许经营单位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保存登记资料,并于每年1月10日前,将本单位上一医疗废物登记资料分别报卫生、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特许经营单位在保证市区内医疗废物正常处置的情况下,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接收潮州市和揭阳市医疗废物的委托处置业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特许经营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向医疗卫生机构按月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特许经营单位收集处置医疗废物的合法经营活动依法享受有关税费优惠。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对特许经营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疾病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特许经营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材料及时进行审查、审核,并定期交换监督检查结果。发现特许经营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存在隐患时,应按各自职责,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特许经营单位发现医疗卫生机构交付处理的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重量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进行调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依法查处。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特许经营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对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等工作,应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将医疗废物自行处置。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实施处罚,并将处罚决定书通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上款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限期改正期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给予医疗卫生机构一至六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责令改正期限届满仍不改正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特许经营单位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特许经营单位、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市市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的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小挖掘机租赁合同简易下一篇:2022年第一季度安全维稳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