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4-07-23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共10篇)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

一、前言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我院的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将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意外事故对人体伤害或环境污染扩大,尽最大努力减轻其危害程度。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在我院范围内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四、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医疗废物未按《北海市侨港卫生院医疗废物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处理而发生的流失、泄漏、扩散和人体伤害。

五、对策与措施

(一)、组织领导,部门配合

当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生科室应及时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及时报告院党政领导,由院党政领导统一部署应急处理工作,协调临床科室、医教科、感染科、保卫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以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处置效果评价,各部门应服从命令,积极配合。

(二)、报告

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及感染科,并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方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要求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意外事故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

(三)、收治暴露人员

当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扩散的医疗废物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收治于相关业务科室,接受科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四)、各部门职责

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事件按程序进行报告,并争取时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处理事故现场,控制事故扩大化。总务后勤务负责提供人力物力和医疗废物技术支持,处理事故现场,配合事故发生科室追回流失的医疗废物;控感办负责提供现场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技术支持;综合住院部、综合门诊部、急诊室等临床科室应做好急救准备;其他部门和科室应服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的指挥调度。

(五)、消毒隔离防护要求

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时,根据医疗废物性质及时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空气、物品和人员隔离,对隔离区域进行空气、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发生人体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虑收住相关业务科室;在应急处理现场时,各类人员应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肤粘膜的保护措施。

(六)、宣传教育

发生意外事故时,在有效范围内进行正面的应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公众情绪,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

六、痕迹管理

各参与意外事故处置的部门科室,应对其所履行职责和工作进行认真记录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2

自2009年我国正式推开基本药物制度以来, 作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实施单位,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为使用基本药物向居民提供服务的主要人员。在新医改政策联动的背景下, 基本药物制度及同期相关政策的实施, 会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运营及诊疗行为产生一定影响[7,8,9,10], 对医疗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进而影响医疗人力的数量及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另外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乡镇卫生院人员薪酬的补偿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11,12], 并影响到人力资源规划、获取甑选、激励薪酬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这也会从薪酬、激励等层面影响到医疗人力的执业态度与积极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节点意义, 因此本研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胜任力等理论为研究指导, 以政策互动为出发点, 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山东省某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 提出维护和提升该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他政策在该市的进一步推行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并可为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框架与方法学的借鉴与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样本及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2012年7月对山东省J市18家卫生院开展的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调研, 由于研究以多政策联合作用为出发点, 故本次调研除了基本药物制度还综合考虑了其他制度对机构的影响, 研究角度较为全面。研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了6县, 每县按照医疗服务水平选2~4家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卫生院2008~2012 (上半年) 年的基本运营信息, 包括基本情况、人力数量与结构、业务收支、诊疗服务开展等;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 使用自设问卷, 对调查时限内在岗的全部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使用自设问卷对18所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21份;与管理者及医生进行关键人物访谈与专题小组讨论, 以深入挖掘其对基本药物制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与改进建议。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胜任力等理论为指导, 通过描述性分析, 从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工作负荷、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和态度4个层面的变动趋势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及相关政策在变化中所起作用。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主要研究医生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等指标值在2008~2012年 (上半年) 的时间序列分布变动;工作负荷是在绝对数量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由于工作数量和工作方式及所造成的人均承担工作量的变动;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影响主要研究制度实施后, 岗位变化对医疗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人力资本要素提出的新的要求以及医疗人力对此要求的回应。态度主要分析制度实施后医疗人力的工作满意度及积极性的变化。对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机构数字表中的人力及服务开展信息进行分析;对岗位能力需求及态度的研究主要通过管理人员和医生的意向调查进行分析;对工作负荷的研究结合上述两方面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 在2008~2012上半年期间, 该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和医生数量无明显变动, 在该市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2010、2011两年中, 人员数量并无明显增多或降低。由图2可知, 50岁以上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副高以上职称者占人员总数比例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比例趋势较平稳, 在2010~2011年间, 并无节点性升高或降低。对于管理者的访谈结果也显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 乡镇卫生院人员并无明显变化趋势, 人员流出与流入较少。由于医疗人力的结构 (学历、职称、年龄) 数据难以获取, 但综合图1、图2及访谈结果, 可推导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 医生的人力结构相对稳定, 其知识、技能、经验的绝对水平无明显变化。

2.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工作负荷变化趋势

本课题其他研究结果显示, 在2010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合等相关政策的联动作用, 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量有了一定提升, 尤其是住院业务量有了显著增加, 在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无相应变动的情景下, 个人工作负荷加大。如图3、图4所示, 2010年后, 医生人均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工作量皆有增加 (2012年数据为在上半年基础上通过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推断) 。在意向性调查中, 21名乡镇卫生院管理者中有18名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业务量有所提升, 其中有7人认为提升明显;有17人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住院业务量有所提升, 有9人认为提升明显。在调查的197名医生中, 有74.9%的医生认为门诊业务量上升, 其中30.8%认为提升明显;79.3的医生认为住院业务量有所上升, 其中33.5%的医生认为提升明显。与此同时, 医疗人力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在医疗人力绝对数量无变动的趋势下, 可以认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人均工作负荷上升, 人力数量相对工作量要求呈现下降趋势。人均负荷的上升, 会对人力的健康及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人力相对数量的下降, 对于部分乡镇卫生院, 医疗人力的补充是必然的要求, 但访谈结果显示,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时候, 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管理及工资发放方式有了明显变化, 由于受编制影响,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引进受到一定限制, 这也是今后政策运行过程中,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岗位需求变化及其对医疗人力影响分析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改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 对医生的用药行为也有一定影响[7]。另外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开展, 也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医疗人力岗位需求发生变动, 这也对医生固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岗位要求形成一定挑战, 在197名调查医生中, 有40.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范围。业务范围的改变势必意味着知识与技能的调整以及原有经验的不适用, 有30%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自主权, 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调整与适应才可以适应基本药物制度;有39.6%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诊疗习惯。培训是调整和改善知识、技能及经验变化的有效途径。在调查医生中, 有91.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其中60.6%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如表1所示, 有29.4%的医生认为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 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是自己最需要的内容, 在各类需要培训项目中居于首位, 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居于第2位。较强的培训需求也体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医生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医生对此变化的回应。当前相关机构基本药物培训的效果较为理想, 有64%的医生认为培训效果较好, 55%的医生认为培训的最好方式是课堂讲授。

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发现,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医疗人力的岗位需求发生了一定调整与变化, 部分医疗人力对此变化有不适应现象, 医疗人力的知识、技能、经验出现暂时性的相对下降, 尤其在部分诊疗业务开展程度较高的乡镇卫生院。如某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在访谈过程中提出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制约了卫生院某些服务项目的开展, 从而使相应人员闲置, 并出现人员流失迁移现象。而此种现象并非偶然, 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 需要加强卫生人力的进一步规划与培训, 从而改善这种现象。

2.4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工作态度影响分析

工作态度是影响人力资本的较为重要、也较为可控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等角度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人力的工作态度变化进行分析。在影响人力工作态度的因素中, 收入总量与收入分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表2所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平均收入为1628元, 实施后月平均收入为2124元, 实施后比实施前增长了496元, 但距离医生的期望收入还有不小差距。在收入差距方面, 实施前月收入的标准差为920元, 实施后的标准差为766元, 收入的差距变小。文件阅读和定性访谈的结果显示, 此种差距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补偿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主要靠经营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 职工工作量与收入的联系较为明显, 而实施后工资为财政拨款, 尽管各机构都实施了绩效工资制, 但是绩效考核后, 收入差距并不明显。由于现实收入距离期望收入的差距较大以及收入的相对平均, 调查医生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较低, 对工资表示满意的仅占29.6%, 对绩效考核表示满意的占43.2%, 可见两者满意度皆不高。

调查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满意度度与认可度较高, 有76.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有82.6%的调查对象对基本药物制度持赞成态度, 可以认为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还是支持的。由于对政策的支持及整体收入的上升, 尽管存在对当前收入不满意及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但医生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较高, 有83.1%的医生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增加, 愿意接诊更多的病人, 有73.4%的医生对工作表示满意。在管理者调查中, 有15人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升。经访谈发现, 这与补偿方式稳定性增加、工资总体水准提升及服务方式转变有较大关系。工作积极性与满意度等态度资本的增加从总体上提升了医疗人力资本, 但如何提升医生收入满意度则是在政策运行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访谈过程中也发现, 个别制度实施前高收入医生由于收入和工作开展问题, 工作积极性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 有6.5%的医生存在离职倾向, 需妥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 当前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方向发生分化, 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方向转为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这也会影响到部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3 讨论与建议

自2010年开始, 该市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1年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以及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实施, 对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医疗服务的总量及对医疗人力的岗位要求,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其主要变化与应对策略如下。

3.1 医疗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基本无变化, 但工作负荷有所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 在该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前后几年中,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和医疗人力的绝对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但由于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的影响, 对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和住院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尤其是住院量出现较大增长, 而医院管理者与医生的意向调查与访谈结果也显示医生的工作量出现增长趋势, 而且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还要承担一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 医疗人力工作负荷有所提升, 医疗人力与工作量比较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医疗人力的相对下降需要有关部门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 及时补充卫生人力, 但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的实施,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身份管理体制发生较大变化, 医生属于事业编制, 工资由财政部门核发, 相关管理部门编制管理较为严格。在此情况下如何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增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 准确测评业务量的变化, 科学核定机构编制, 并赋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用人自主权;乡镇卫生院也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注重内部挖潜, 从而适应工作量变化对医疗人力的影响。

3.2 医疗人力结构基本无变化, 但存在一定的职业人力资本贬值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 2008~2012年, 50岁以上、副高以上、本科以上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中的比例基本无变化, 绝对结构较为稳定。但基本药物制度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 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也对医生的工作方式与习惯造成影响, 一些医生出现不适应现象, 如部分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卫生院的业务范围和自己的诊疗自主权与习惯。由此可见, 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实施造成的岗位需求变化会造成部分医生的暂时不适应, 从而出现职业人力资本贬值。职业人力资本贬值属于一种应激性现象,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6], 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实施对医生知识、技能、经验所造成的影响, 采取课堂培训等针对性方式, 加强培训效果, 从而使其尽快适应其工作的变化。对于部分原先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卫生院, 其原先开设的一部分技术水平较高的业务, 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已很难开展, 对于从事这部分业务的医生, 相关部门可做好规划, 整合到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执业, 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卫生人力资源。

3.3 医疗人力对薪酬满意度较低, 但态度型人力资本有所提升

由于财政补贴、医生工资发放机制的变化以及新农合, 基本药物等政策变化造成的医院业务量增加。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生工资收入普通提高, 但与医生期望值差距仍然较大, 而同时工资出现“平均化”趋势, 工资差距变小造成医生对绩效工资制和工资的满意度较低。但受补偿方式稳定性增加、工资总体水准提升及服务方式转变影响, 医生总体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提高, 医生的态度性资本有所上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但个别医生由于收入降低及业务开展受限, 工作积极性降低, 存在离职倾向。当前, 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方向发生分化, 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方向转为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这将会影响到部分医生工作状态并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因此, 相关部门应做好区域内医疗人力的整体规划, 妥善安置部分在乡镇卫生院业务难以开展的医生, 并进一步落实绩效工资制, 真正体现个人服务数量、质量与收入相挂钩。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现实情况, 对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流程进行设计与再造, 尤其是在薪酬与激励层面。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共同努力, 真正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

摘要: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相对与绝对变化趋势, 从而为维护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机构数据与医生、管理者意向的描述性分析, 从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工作负荷、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和态度4个层面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无变化, 但工作负荷上升, 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人力资本贬值, 态度型人力资本有所提高。结论:管理部门与乡镇卫生院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加大培训力度, 落实好人岗匹配, 进一步提升医疗人力资源水平。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桂刚, 李士雪, 宁博.山东省深化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5 (18) :346-347.

[2]宋吉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 2010, 26 (1) :60-62.

[3]罗哲.人力资源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6-7.

[4]Schltz.T.W.Investmetent in Human Capital[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4:1-10.

[5]朱必祥.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50-52.

[6]黄维德, 郗静.人力资本贬值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32 (12) :17-18.

[7]姚岚, 姚强, 许愿.基本药物制度对4省市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状态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 2013, 29 (5) :339-342.

[8]尹爱田, 李新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1.

[9]李新泰, 王文华, 尹爱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3.

[10]尹口, 陈定湾.基本药物制度对某乡镇卫生院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 2012, 28 (6) :471-742.

[11]于风华, 孟庆跃, 王健, 等.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补偿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1) :43-44.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400

我院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拥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医疗废物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然而,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2009年1月开始我院领导与院感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对照标准,查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对策,层层落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概念区分不清:医院废物与医疗废物概念混淆,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与一些医院的实习生。不知道医院废物是属于无危害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工作中常常发现感染性废物中混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中混有损伤性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如输液袋外包装,药物包装盒等医疗垃圾属于非感染性垃圾,都混入黄色垃圾袋内。

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患者使用过沾有血液的中单、棉签、棉球及医务人员的口罩与帽子等混入生活垃圾容器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混入治疗室的黄色医疗垃圾筒内。

医院废物暂存库房管理不到位:库房无专人管理,位置安排不合理,面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照明设施,没有水龙头及地下排污水条件,没有防鼠、防蚊、防盗等设施,也没有各种消毒、洗手等必备设施与条件。

制度制定不够全面: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缺少重视,制度制定不够健全,管理与检查的力度不够。

缺少培训:医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和办法学习培训不到位,各科处理医疗废物及管理暂存库房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是医院从农村招进来,年龄偏大,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流程不清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个别勤杂工把一些医疗废物如橡胶手套等私自出卖。

职业防护不够重视:各科废物处理人员与暂存库房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收集医疗废物与处理医疗废物时没有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医院发放的防护用品不足,如洗手液、胶鞋等。

管理对策

领导重视:医院加大投入,与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签定合同,使用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所要求的各种包装容器,如防刺破的带盖利器盒,各种型号的黄色废物袋,黄色脚踏医疗废物桶、黄色医疗废物周转箱等,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管理制度:要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防护措施、各种警示标识及监督考核等,各部門负责人与专职人员要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工作制度的落实。

暂存库房的设置:库房位置应远离医院医疗区与生活区。应有严密防鼠、防蚊、防盗设施,地基保证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排污水管道通畅。具备良好照明设施和通风条件,每天用紫外线灯管对暂存库房进行空气消毒。库房内废物按医疗废物五大类分别放入周转箱内,相应位置设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交接记录要齐全,签名要完整。

加强学习与培训:对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在工作中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正确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等现象的发生。

加强废物运送人员的防护:医院为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围裙、胶鞋和一次性眼罩等。

严格目标责任制:与临床各科签定医疗废物管理目标责任书,指定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不定期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4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等相关文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修订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一、由医院办公室、临床科室负责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二、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中,由清洁人员定时收集,院内用密封容器按固定线路进行运送,不能污染环境。集中收集后的生活垃圾应请环保部门及时运走,如无法及时运走的生活垃圾,必须置密封容器中存放。

三、治疗室内的废物筒应加盖或置存放柜内,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利器盒等。未被污染的废弃物(如药品外包装、盐水瓶、青霉素瓶等)可以当作生活垃圾处置。敷料、棉签等放置黄色垃圾袋、玻璃安瓿、玻璃器皿、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等置于套有黄色垃圾袋的锐器盒中,小心处理以免损伤。放射性废物置红色垃圾袋中。

四、临床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置黄色垃圾袋中,当装满3/4时扎紧袋口后放入专用医疗废物暂存容器中,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应防渗漏,外表面粘贴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的标签。科室内的医院废物暂存地应粘贴医疗废物标志。

五、废弃后的注射器与输液器的针头等利器、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注射器与输血器等应放入利器盒内,定时由保洁公司的专职人员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点,减少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六、清洁人员收医疗废物时,应记录,临床科室签名认可。科室收集总量应与运出医院的总量进行核对,以免流失。

七、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口罩、帽子、鞋套、中单、尿布、便盆等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病原体的培养基、菌种等高危废弃物,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剂消毒后,再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九、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垃圾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各类废物不得取出。包装物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污染,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十一、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如不慎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中,那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十二、医疗废物由医院专人、定时、固定线路、密封容器进行收集、运送,不能污染环境。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十三、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负责登记各部门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袋数),并请该部门人员确认。医疗废物装箱时,箱外要标明袋数,并加以登记。

十四、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防护,如工作衣、手套等。应及时清运,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指定暂存地。

十五、医院集中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必须上锁,避免流失。

十六、垃圾房应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外墙粘贴有明显的医疗废弃物警示标识、“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和医疗垃圾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储存容器应绝对密闭,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有上下水、洗手等设施。

十七、废弃的麻醉、精神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十八、任何人不得将医疗废物自行外运、外卖,医疗废物每天由广州市无害化处置中心回收、焚烧,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十九、发生医疗废物处理事故后,按照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处置,在24小时内上报县卫生局和环保局;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可能传染病传播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我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定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3、制定针对不同工种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日常工作落实情况。

5、管理医疗废物档案资料。

6、分析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并组织解决。临床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以下工作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三)医疗废物院内运输管理规定

一、运送人员每天下午4时30分从各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从高楼层到低楼层的路线从楼梯走道送至垃圾贮存间,并锁好门窗。

二、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垃圾贮存房。

三、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四、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五、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六、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ppm/L)对运送工具(推车及容器)进行擦拭或浸泡,运用医疗废物的专用车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四)医疗废物集中存放场所管理规定

一、在一楼垃圾专用房间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有严密的封闭措施,加盖、上锁,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二、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三、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四、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ppm/L)对垃圾房的墙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喷洒防蚊蝇、防蟑螂药物。

五、设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交接工作要求

一、运送人员收集各科医疗废物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科室实行登记记录。禁止工作人员及清洁工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三、运送人员将医疗废物交于指定的垃圾处理公司时应进行交接点数,详细记录重量、袋数、时间并双方签名。

四、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六)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要求

一、为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胶鞋等,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并上报院感科。

三、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进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七)医疗废物管理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一、立即报告院办。

二、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三、组织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四、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的区域和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五、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六、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百色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百卫医发xxx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于xxxx在以xx院长为首的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对全院的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运送,储存,处置进行了自查自纠,并及时发现问题,现总结如下:

1、组织制度的建设。有较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有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但未设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责任分工不明确,负责日常医疗废物的监管及交接记录不完整。

2、硬件的配备。经检查有密闭的收集容器,护士站和防疫科的利器盒没有做到一天一换。

3、分类收集。未能够重点区分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医疗废物(经查二楼输液大厅化验室抽血区使用过的医用棉签直接放在纸箱里,四楼化验室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废物直接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未使用能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利器盒盛装)医疗废物没有注明类别,数量,时间;交接登记本上没有签名,还有就是医疗废物的盛装过满。

4、职业防护。有符合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的必备的防护用品,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理念。

5、人员管理及培训。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对有关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院内感染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能够定期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6、暂存地管理。院内各个科室能够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及路线及时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存地,但对于运送箱不能及时进行清理和消毒,且没有记录。有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暂存间未设置警示标识和防鼠、防渗漏、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7、能够按照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要求,将医疗废物交与有资质的如百色飞龙公司进行集中处置,并签署了委托处置协议书,建立和规范了医疗废物的转移连单,有记录,有资料。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院内做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1、设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主体与个人的职责任务。

2、针对科室做好利器盒一天一换工作。

3、重点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并要求专人专管定期检查。

4、开会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疗废物分类的熟悉度。

5、做好医疗废物收集的交接班登记。

6、针对医疗废物暂存间已经设置警示标识。

7、医疗收集运送工具定期进行清洗及消毒,并定人专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不断的检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院的医疗废物安全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xxx卫生院

村卫生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6

1、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管理。

2、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选址合理,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

3、按相关规定分类收集、暂存,专人负责及时登记、销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医疗废物不得取出。

4、医务人员出诊后,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与生活垃圾混放。

5、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的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6、收集医疗废物的容器或收集袋要有统一标识,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防刺、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

7、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遗撒,污染环境。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

8、医疗废物如有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应按相应规范紧急采取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中心有关部门。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乡镇卫生院在中国农村三级预防保健体系中居于中枢地位,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 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稀缺,因此提高中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已有研究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文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与评价中国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问题[1]-[5]。但对于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影响因素的全国性探讨却并不多见,只有少数研究以局部区域为视角进行了影响因素的研究。赵天( 2014) 使用基于三个省内18个县的各级医疗机构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基层医生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6]。郎颖与孟庆跃( 2014) 使用2002年至2012年宁夏县级综合医院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Tobit回归方法,考察了宁夏地区农村医疗机构的技术效率以及政府卫生投入对于效率的影响情况[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2003年至2012年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效率的影响因素, 从而为提高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2效率测算方法与指标数据选取

2.1测算方法

Tone( 2002)[8]提出了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即Super-SBM模型。该模型具有传统SBM模型效率值随投入产出松弛水平变化而严格单调递减的特性,具有较好的测算精度与准确度。同时,该模型还可以有效解决效率测算过程中多个决策单元效率同时为1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效率的排序与评价。在规模报酬可变( VRS) 条件下Super SBM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所示。其中,s表示投入与产出的松弛量,λ 表示权重,δ 表示目标函数,x与y分别代表投入与产出。

2.2数据指标选取

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测算方面,本文使用中国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分析的决策单元,由于数据缺失问题,研究不包含北京市与上海市。基于代表性与可得性的考虑,结合相关已有研究的普遍做法,本文选取如下所示的投入产出变量: ( 1) 投入数据,主要包括: 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床位数; ( 2) 产出数据, 主要包括: 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年均诊疗人次数,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年均入院人数,以及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

从研究的目的性与数据完整性出发,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时间跨度为2003年至2012年,数据来源为历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根据上述投入产出变量与数据的选取,本文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uper-SBM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得到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由于版面所限,本文只列出部分年份的效率测算结果,这里只列出部分年份的效率测算结果( 表1) 与各年份效率均值( 图1) 和各地区效率均值( 图2) 。

首先,考察各年份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率均值的总体变化趋势。从图1可知,2003年,各地区效率均值为0. 707,随后效率均值逐渐上升,至2008年达到0. 806的水平, 随后在2009年效率均值有所下降,为0. 793的水平,从2010年开始,效率均值再次开始上升,从2010年的0. 817上升至2012年0. 840的水平。但总体而言,比较2003年与2012年的水平, 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率均值总体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

进一步考察各省市区的效率分布情况。根据图2中所显示的各地区2003年至2012年效率均值排序的情况可知,平均而言,效率均值排名列前五位的地区包括: 西藏,宁夏,四川,浙江与青海等,效率均值排名列后五位的地区分别为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与吉林等。

结合表1可知,从2003年至2012年,大量省份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处于非效率状态。2003年效率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西藏,福建,宁夏,广东与四川等,而排名列在后五位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山西与吉林等。2012年效率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西藏,浙江,宁夏,四川与青海等,而排名列在后五位的地区分别为黑龙江,陕西,山西,内蒙古与吉林等。

从效率变化角度看,2012年比2003年出现效率下降的地区分别为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江西,广东,西藏等。整体而言,相当部分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处于卫生服务的非效率状态且地区效率差异明显。

3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对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测算的结果可知,2003年至2012年,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均值总体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同时,相当部分地区处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非效率状态且地区效率差异明显。这显然不利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需要从影响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因素入手,寻找一条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发展之路。

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整理与总结,本文认为可能影响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因素应主要包括: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医师比重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分别选取了相应的数据指标加以反映。

其中,( 1)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 rurmedexp) ,其指标为各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 2) 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ruredu) ,其指标根据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进行加权计算,其中,小学受教育年限取6年,初中取9年,高中与中专取12年,大专及以上取16年。( 3) 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 medma- nag) ,其指标为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数量占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比重; ( 4) 医师比重( medpract) ,其指标为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执业助理医师( 含执业医师) 数量占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比重。

上述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等。由于本文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效率,因此无需使用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在此基础上,为研究上述各因素对于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情况,本文尝试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为检验模型设定的稳健性,将影响因素逐步加入回归之中。由于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方法,所得结果显示在表2中。

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0.1、0.05和0.01的置信水平。

由回归结果可知,随着各影响因素不断加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医师比重等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显著性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其中回归结果( IV) 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各因素的影响情况:

首先,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系数为3. 03175,显著为正。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个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程度以及对于医疗服务的认可程度,这一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

其次,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系数为0. 19287, 显著为正,表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一些实证研究已经证明, 个体教育程度的提升不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其子女的健康水平。毛毅与冯根福( 201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效应,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状况总体上有正相关影响[9]。陈安平( 201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小孩的健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小孩年龄的增加,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有助于小孩健康水平的提高[10]。实际上,个体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相应的保健知识,同时,接受医疗服务的效果就越理想。因此,医疗服务对象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就会越高。

最后,卫生管理人员比重与医师比重的系数分别为2. 12349与1. 24501,均显著为正; 这一回归结果表明,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人员比重的提高,以及医师比重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这一结果也说明,应当努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与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实现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

4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2003年至2012年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市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医师比重等因素对于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影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同时,相当部分地区处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非效率状态,地区效率差异明显。( 2) 反映农村居民个体特征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以及反映乡村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结构特征的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与医师比重等因素均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8

1、中心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相关科室指定专人(兼职)人员负责收集和处理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相关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登记表。登记核对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3、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使用后立即毁形。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消毒后统一由石家庄市焚化站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5、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医疗废物外,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6、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运送的专用工具、容器要防渗漏、防遗撒、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容器有警示标识。

7、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8、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在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9、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实验室的废物处置按《实验室废物处理操作规程》执行。

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篇9

今年,在汤口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卫生局的悉心指导下,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医德医风,提升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卫生院文化建设,促进医患和谐,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卫生院科学发展,促进了汤口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现将汤口镇卫生院今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行政管理

(一)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政策宣传

院内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组负责人和卫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镇村医疗机构医改具体工作事项的贯彻执行和稳步推进。

2、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加大医改宣传力度。

利用汤口镇召开人代会期间对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卫生院、村卫生室干部职工进村入户,为推进基层医改建言献策;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从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巩固基层医改实施成效。

3、按时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和职工大会及各类专题业务培训会议,组织汤口镇医疗卫生从业人员集中学习、互相交流,掌握医改政策新动态新知识,坚决贯彻执行医改政策。

4、今年4月举办医改观摩会,展现我镇医改成效,构建交流平台;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医疗志愿者服务汇报交流会议,汇报我镇卫生下乡和医疗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展现基层医务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结合医改文件精神,对辖区内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行即时结报和非即时结报全程办理;按照区卫生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力推进新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农合社保慢病大病申报及补偿申报,使医改补助范围全覆盖,真正体现关注民情、惠及民生的医改精神。严格执行村医退出及养老保障规定,按照政策要求落实返聘反馈。

(三)规范执行国家药品零差率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

1、卫生院、卫生室全部按规定比例配备基药和省补药品,完善药品日常管理和采购配送及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卫生室药品由卫生室统一配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2、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安徽省新增药品目录下发到卫生院各科室和4所一体化村卫生室,加强基药培训学习。督导检查36次,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日常诊疗行为。

3、按照区药监局、区卫生局工作要求,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强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率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院内处方点评、院内自查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督查,推广2013版处方集培训、运用,逐步增强卫生院、村卫生室临床用药安全,自2010年以来无一例药品事故纠纷发生,进一步改善了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还惠于民。

4、结合院务公开,实行长期、中期、短期公开信息相结合积极宣传国家药品零差率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

(四)加强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建设

1、我院在职在编人员20人,专业技术人员18人,工勤人员1人,管理岗1人。学历:专科学历17人,中专3人;职称:主治医师3人、医师5人、检验师1人、医士1人,主管护师1人(同时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护师5人、护士2人,所有在编在岗人员均具有对应的执业资格和职称。我镇村卫生室在岗村医7人(返聘1人),都具有乡村医生资格证,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人,执业护士1人,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总体素质尚可。

2、卫生院坚决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先后同XX市人民医院、五三二医院、XX市中医院、XX区人民医院、XX区中医院、黄山首康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关系,已为卫生院的人次培养、职业交流、业务素质提升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协作平台。

3、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从无缺席情况发生;并派程慧珠同志参加今全科医生学习,加强临床全科人才培养。

4、利用职工大会乡村医生例会契机,经常性抓院内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急救演练,并把培训学习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本开展各类业务培训22次,并邀请市医院急诊科专家参与培训。

(五)行政党建综合聚亮点

强化责任制管理,创平安医院、文明单位

1、落实各类责任状

年初卫生院与院内科组负责人、卫生室负责人签订了一体化均等化管理、综治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书,并层层抓落实。明确各级安全责任节点,量化细节举措,不务虚、唯求实。

2、完善卫生院各项应急预案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合理、便捷高效。

3、比服务、促和谐

重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前期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医患纠纷,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

4、落实防范措施

积极配合区卫生局、镇安委办、消防部门对卫生院的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建立院内每月自查、对村卫生室督查及安全生产月报零报制,重点检查诊疗规范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用药安全、x光室、消毒间、财务室、药库药房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管理到位情况,确保消防设施完备有效。

5、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制定节假日医疗急救卫生保障实施方案,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同市区医院、黄山风景区急救中心、各村卫生室和镇直、驻镇各单位互联互通,确立卫生保障、应急救护联动机制,担负起保障山上山下及邻接部分乡镇的医疗救护卫生保障的责任,确保一方平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班子能力建设

今年,确立了“以人为本,不务虚、唯求实”的强化院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线,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为基点,以推进医改、保障就医、服务民生、建立新形势下的和谐医患关系为基本面的点—线—面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团队协作,初步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信息公开化、服务多元化的目标。

2、加强党支部能力建设

以“窗口服务行业标准”为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组织开展七一系列活动、医疗志愿服务活动等,喜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职工思想道德学习

对卫生院领导班子、村卫生室负责人和管人、财、物的科室和个人经常进行教育学习,做到警钟长鸣,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和职业犯罪,并从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敬业奉献、感恩立德等多方面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学习。

4、建立健全医疗志愿者服务各项制度,结合卫生下乡服务,拓展志愿服务内涵,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改善了医患关系。全年涌现出:江淮医疗志愿者优秀候选团体、健康卫士候选人、XX区首届道德模范、黄山好人等等先进事迹。

5、实行院内行政管理量化分解,并将作风整治专项行动贯穿全年,逐步提升管理效能、服务效能,继续加大行风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三项通报三个督查”机制暨(指纹考勤通报、月度处方点评通报、首诊测血压通报、乡村一体化服务督查、综治平安建设安全生产自查督查)推行四项服务承诺制度,实行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年涌现出:雪中紧急救护(黄山日报已发布)、生命接力、轮椅行保障等等先进事迹。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按照区卫生局工作要求,在辖区内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医改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具体实施步骤

1、制定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2、划分区域,团队协作、专人负责,各村卫生室协同;建立问责制。

3、继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驻村医生责任制。

4、为各村卫生室配置专业医疗设备和器械。

5、多渠道、多种形式,广覆盖城乡居民,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6、每月召开例会,团队医生、乡村医生之间相互交流、总结提高。

7、开展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例筛查。

8、规范慢性病管理,定期随访,重点询问病情,检测血压、物理检查、鉴别并发症、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提高知晓率和控制率。

9、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推广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咨询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民基本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10、安排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到卫生院免费参加健康体检工作。

11、加大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病人登记管理、随访及康复指导工作。

12、加强运行管理措施:全面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

13、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新增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录入工作。

14、实现双向转诊,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资源共享的互惠合作关系,确保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并及时填写记录,做好资料及时归档工作。

15、加强卫生监督检查督导工作。

16、作为试点乡镇,我院在山岔、芳村、岗村扎实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止10月31日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7、积极协助镇政府扎实开展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初步实效。

三、基本医疗

今我院基本医疗总体概况:

1、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与医疗急救保障情况。今年业务收入完成132.81万元,其中药品50.91万元,医疗收入73.56万元。住院病人108人次,门诊病人26742人次,救护车出诊195车次,其中保障17车次,保障救治658人次,岗村卫生室出车80余次,救治约90余人。本地约571人次,外地约177人次,车祸外伤约261人次。今年卫生院不良反应报告39人次,卫生室9人。

2、卫生院全年开展了多项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全年根据卫生下乡实施方案共组织大型义诊4次,分别在汤口敬老院、山岔黄狮谠、岗村里山村和芳村鸭坑开展。通过义诊扩大了卫生院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义诊中免费送医送药上门服务解决了一部分腿脚不便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并且发现了一部分慢性病人,同时加大了卫生民生工程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和知晓率。

3、完成多项重大活动保障任务。诸如节假日景区景点保障、4月份中国黄山万人登山活动、7月份全国劳模游汤口、12月份中国黄山登山节、12月份爱我中华—轮椅行活动及学校运动会等活动的保障任务。举办方送锦旗一面,表示对医院工作的肯定。

4、开展知识讲座普及医疗急救和健康知识。通过在翡翠谷开展大型医疗急救培训、山岔敬老院老年人防病知识讲座、岗村糖尿病知识讲座和芳村高血压知识讲座等多项活动,将常见疾病知识惠及普通群众,增强自我防病意识。

5、业务及医疗安全方面。为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了邀请市医院进行急救培训,院内心电图常识、手外伤和院内急救技能等知识讲座,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早会、职工会等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及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医疗安全纠纷防范等专题培训,逐步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由于自身服务水平有限和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卫生院在6月份发生了一起医疗纠纷事件,经多方协调果断处置,控制了负面影响,未对我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来冲击。

6、医德医风方面。全年未发生一起因服务态度投诉事件,未发生因收受回扣红包而举报事件。全院干部职工能立足岗位、团结协作,积极为群众服务。3月份的生命接力中的患者赠送锦旗,11月份的轮椅行主办方赠送锦旗,就是对卫生院医德医风的高度肯定。

汤口镇卫生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人民满意卫生院”的基层卫生服务导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以及“大练兵、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动,始终将“四个争创”指导思想和“抓业务、强管理、带班子、凝人心、聚合力”的工作原则贯穿于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应急能力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卫生院领导班子本着“极心无二虑,尽公不某私”和“求真、务实、创新”的积极态度,针对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策略,针对汤口镇医疗服务人口多元化的趋势,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急救、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确立为卫生院的工作重心,以区、镇基本公共卫生开展为契机,规范汤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和积极开展驻村医师及公共卫生团队服务,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整合镇内医疗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将镇域内2万常住居民(含农村、城镇、外地务工长期驻镇人员)和年均达330万以上的流动人口(游客)的综合医疗服务进行归类,对镇域内的疾病谱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如何能使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取得实效,真正增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支援工作成效显著是亟待考虑的问题,文章将对支援前后各环节进行探讨,为项目成功开展提供建议。

1 分析受援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包括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村卫生室及县医院的竞争以及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的等等,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尽人意。仅以青岛市乡镇卫生院为例:1/3卫生院有或略有盈余,1/3勉强维持目前状况,1/3连续多年亏损,资不抵债。超过半数乡镇卫生院多年没有增加设备投入,人才老化、外流现象严重,卫生院发展的新陈代谢机制毁损严重,朝不保夕,没有发展后劲[1]。卫生支农选择的多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的乡镇卫生院,不管是作为受援乡镇卫生院还是支援医院,应该对受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情况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其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急需的帮助。

除了对受援医院现状、问题的分析,双方还应深入学习新的医改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宏观改革目标和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文件。当前来讲,新医改给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覆盖、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落实都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支援项目的开展需要与国家或地方的改革政策相结合,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前景,正确预测和判断受援乡镇卫生院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做好铺垫工作,也为有目的、有成效支农打好基础。

2 制定支农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目标

2.1 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的确定

服务量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医疗机构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服务量,这是医疗机构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乡镇卫生院的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就需要受援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能逐步增加服务的数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局面是乡镇卫生院为生存“重医轻防”,防保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地区农村居民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在于:首先,农村健康教育普及率严重不足,农民对常见病、慢性病、卫生保健常识缺乏基本了解;其次,农村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近期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主要方向,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除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农村的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其中以乡镇卫生院为主。

2009年10月,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列举10个类别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及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这些服务内容的提供依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双方一定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受援期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将工作重心转向疾病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具体体现在,推动乡镇卫生院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学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农村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分步开展,优先为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档案,通过几年时间实现规范建立全体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首先,分步实施目标需要结合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受援乡镇卫生院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和可使用资金数量共同分析制定。其次,受援医院在健康教育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划,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并结合重点服务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明确每年、每季度以什么形式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再次,受援乡镇卫生院对预防接种建证率、某种疫苗接种率在受援期间指标达标率制定目标。

2.2 适宜技术的开展和现有技术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另一个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也正是多年来卫生支农的中心目标,也就是卫生技术支农。新医改要求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实际上是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基层,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乡镇卫生院,相对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更接近居民;而相对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具备更加充足的一般诊疗服务资源。卫生部《关于落实2010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要求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网中的骨干作用,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之间重点探索建立双向转诊的长效机制,明确转诊程序,简化转诊手续,鼓励农村居民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增加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业务量,乡镇卫生院发展就要以农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为导向[3]。适宜技术的开展是提高基本医疗门诊量的途径之一,选取居民有较大需求,以前又未开展的适宜在乡镇卫生院开展的基本医疗技术项目,借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逐步开展。另外,改善和提高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吸引当地居民基本医疗首选乡镇卫生院是增加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另一途径。卫生支农很重要的目标其实就是传统的技术支农,也就是适宜技术开展和现有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双方应就这两方面达成目标,支农期间有选择的选取相应诊疗技术项目作为支农的重点任务。通常选择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包括门诊、急救、产科、检验、感染性疾病等;当然,诊疗技术项目的选择除了前面这些在基层机构最常见的医疗服务项目,还应结合当地的疾病模式和就医模式来确定当地特需的技术项目,比如血吸虫疫源地的血吸虫病诊疗技术。在卫生支农过程中,支农医院和支农人员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规范管理等多种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队伍,使乡镇卫生院能够切实承担起维护农民健康的责任。

2.3 完善卫生行政管理职能

乡镇卫生院的职能还包括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即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本地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对村级卫生组织以及个体诊所进行卫生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乡镇卫生院就是乡镇这一级政府的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保健站,承担了众多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并不单纯是政府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涉及计划、基本卫生信息统计、监督管理,卫生服务指导与管理四大方面[5]。也就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把当地年度公共卫生计划落实到具体乡、村;负责乡、村的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及时、全面反映卫生状况;除此以外,乡镇卫生院还需要对村卫生室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提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规范行其医行为。受援乡镇卫生院应该充分认识其应当行使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结合实际分析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是否需要支援医院提供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支援工作。

3 共同促进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的完成

3.1 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充分沟通,达成一致目标

二级以上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双方在签订支援协议前需要充分沟通,就支援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以及支援期间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达成共识。对公共卫生服务、临床医疗服务进行量化,明确任务达成过程中支援医院和支援人员需要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教育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等。

3.2 对支援人员的选择

3.2.1 在支援政策基础上进行倡导和自愿报名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办法》指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选派政治素质高、医德医风好、专业技术精、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支援工作。各地建立起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以江苏省为例,2006年《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要求在晋升主治、副主任医师前须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其中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不管是政策要求的选派还是晋升的需要都是半强制性的确定支援人员,均会存在支援人员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势必影响支援工作的热情。由于支援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出现许多支援队员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去从事支援工作。

从另一方面来讲,支援工作其实也是给支援队员一个新的环境和机会,基层卫生机构会带给支援队员带来更大的升展空间,磨练出管理的能力,甚至可以把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城市医师通过对口支援可以加深对基层的认识,真正感触到农民群众就医困难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增强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支援政策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倡导、宣传,提倡自愿报名,改变支农工作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在让医务人员在了解支援政策、了解支援医院和支援任务与目标的基础上来选择从事支援工作。不仅仅是为支农而支农,为晋升而支农,而是在实现受援乡镇卫生院组织目标的同时,提供给支援医院医务人员一个不同的发展平台和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促进支援队员的个人发展进步。

3.2.2 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

另一方面,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也很重要,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目标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乡镇卫生院缺乏的不仅是临床医技人员,同样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医院管理人才和中医药人才等。因此,支援人员主要应该包含这几类专业人员,结合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类人员,帮助乡镇卫生院实现其发展目标。在支援医院中挑选出真正有管理才能的、有抱负的、有技能的,包括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有服务基层愿望的人员作为支援队员。

3.2.3 支援人员及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良好的互动机制的建立

支援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为实现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支援人员与受援卫生院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支援人员与其在受援医院的同事形成帮扶关系,双方明确支援期间的总工作目标及各阶段的细分目标,具体体现在双方就工作目标的细分和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善,必要时能及时通过培训和带队教学的方式提高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遇到双方暂时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请示支援医院给予相应支持和帮助,不仅借助支援人员同时借助支援医院。

3.2.4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对支农工作绩效的考核,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卫生支农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对卫生支农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进行公正、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支农目标提供保障。绩效考评对象主要是支援医院、受援医院、派驻医务人员,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重点考评支援医务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用于对支援人员的奖惩和晋升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军绩,李传荣.青岛市农村卫生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2):37-38.

[2]熊巨洋,张亮,冯占春等.“标准服务量”在乡镇卫生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4:220-222.

[3]张增智,傅茂笋,毛天训.试论乡镇卫生院突破发展困局的思路和途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8:460-462.

[4]刘斯斯.寻根乡镇卫生院改革[J].中国投资,2010,6:64-65.

上一篇:网络课程教学中心方案下一篇:高考答题技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