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2024-06-30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6篇)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篇1

梁湖镇卫生院各项核心制度

目 录

1、《首诊负责制度》„„„„„„„„„„„„„„第1-4页

2、《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第5页

3、《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第6页

4、《会诊、转诊制度》„„„„„„„„„„„„„第7-8页

5、《交、接班制度》„„„„„„„„„„„„„„„第9页

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第10页

7、《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第11-13页

8、《医患沟通告知制度》„„„„„„„„„„„„„第14页

9、《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第15页

10、《查对制度》„„„„„„„„„„„„„„„第16-17页

11、《各业务科室工作制度》„„„„„„„„„„第18-25页

首 诊 负 责 制

所有到本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均应得到有效的就医指导,首诊接诊医师应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不是本科的疾病应认真、及时转诊或请会诊,值班医师应负责护送,以免发生危险。门诊首诊负责制制度

一、首诊科室是指患者来院就诊的第一个科室,该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而应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和各种检查申请单,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二、门诊患者到相关科室就诊,首诊医师应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详细询问病史,精心进行诊治。如首诊医师经诊查患者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他科疾病,应给予认真处理,耐心解释,介绍患者到他科就诊。

三、如遇到诊疗有困难或涉及多学科患者,首诊医师应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及时请上级医师进行指导,必要时邀请他科会诊或报告门诊办公室进行疑难病会诊。

四、首诊医师邀请其他科室会诊时,被邀请科室应安排高年资医师及时参加会诊,将会诊意见当面向首诊科室医师交待,并做病历记录,必要时协助首诊科室进行诊治。

五、病情涉及到两科以上的患者,如需住院治疗,应按照“专病专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院,科室不得拒收患者。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科室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六、各科首诊医师均应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医院整体利益为重,通力协作。严禁在患者及家属面前争执、推诿。

急诊首诊负责制制度

一、首诊科室是指患者就诊的第一个科室,该科室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负责制是指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而应及时到岗、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

二、急诊患者到相关诊室就诊(危重或特殊患者,应先入抢救室救治),对患者基本情况和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危重患者应给予基本抢救处理(如吸氧、开放静脉、吸痰、监护等)。

三、如首诊医师经诊查患者后,判断确实为其他科疾病,亦应按第一条要求书写病历,做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尤其对危重患者抢救,首诊医师必须及时实施抢救措施,之后提请有关科室会诊或申请转科,在与有关科室当面交接患者后方可离开。在患者未正式转科前,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四、凡遇到不能明确诊断或诊断治疗有困难、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先承担诊治责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亲临现场查看患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记录病历,必要时牵头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各科在做出“除本专业外疾病”的结论时均应非常慎重,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五、首诊医师邀请其他科室会诊需先经本科上级医师同意,被邀请科室应安排医师及时到场参加会诊,将会诊意见当面向请会诊科室医师交待,并做病历记录,必要时协助首诊科室进行相关诊治。

六、凡属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抢救者,相关科室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开,各科室所做的相应检查和处理应及时记录。首诊科室在抢救过程中始终负责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起到主要协调作用。

七、如患者病情确需转院治疗,必须经过上级医师诊查患者,同意后方可转院。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在转院途中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时,不得转院。

八、各科医师均应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医院整体利益为重,通力协作。严禁在患者及家属面前争执、推诿。科室就诊及转院流程规范

为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负担,理顺诊疗环节,保持医院秩序稳定,特制订以下科室流程规范。

一、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流程规范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要加强临床和科研协作,密切配合,对需要进行X线、、B超、化验等各项检查的患者,医技科室应优先安排危重患者进行检查,并尽快出具检查报告,做到早检查、早报告;经治医师须及时追踪检查结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医技科室对诊断或报告有疑问者,应加强临床随访,必要时可请临床医师会诊,协助检查及诊断。遇有危急值时按危急值处置规范进行。

二、患者转院流程规范

因限于技术水平、设备条件或患者特殊疾病,诊断困难或不宜在本院继续治疗者时,经治医师写好转诊记录,给患者做好预约转诊,按联系时间转院,转院后一周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诊治结果。遇就诊患者病情较重,即时转院时,经治医师在积极组织救治的同时给予联系120急救,并做好交接,必要时派人陪同到转入上级医院,并向值班医师交待病情;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院,要向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优先诊疗原则

一、原则:对转入患者采取优先诊疗措施时,不能损害其他患者权益,不能加重其他患者的精神负担。

二、程序:采取优先诊疗措施时,应首先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如有必要,应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汇报。

三、对疑难、危重、有可能产生纠纷征兆的、外宾、侨胞、上级领导等、医师认为应优先诊疗等患者可采取优先诊疗措施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在院连续治疗三天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二、由科主任或主治及以上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经治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经治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门诊病历中。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定期应急演练。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经治医师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门急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经治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会诊、转诊制度

一、会诊制度

1、我院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

2、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当面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3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3、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月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4、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并由其指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经治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

5、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二、转诊制度

1、转诊分为三类:

⑴、向上级医院转诊:我院因为设备条件或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诊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向上级医院转诊。

⑵、向下属站转诊:在我院经诊治后病情好转或诊断明确病情较轻,为节省费用或方便病人生活护理向下属卫生服务站转诊。

⑶、双向转诊:如结核病或其他特殊疾病的双向转诊,如转至CDC治疗。

2、转诊程序:

⑴、经治医师接诊病人后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对诊断不清楚或因病情危重我院技术无法治疗的危重病人由经治医师开具电子上转诊单,由社区办主任登记备案后转上级医院。

⑵、经在我院诊治后病情好转及诊断明确的病人,如病人提出需转至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康复治疗的,由经治医师开具下转诊单后直接到相应服务站治疗,无需社区办审批。

⑶、结核病等特殊疾病按规定转诊至CDC,无需审批手续。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本院中心与皂湖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中心值班人员为一名医师(士)、一名药剂师(士)和一名护师(士),皂湖站值班人员为一名医师(乡村医生)和一名护师(药剂师)。原则上行政领导24小时电话总值班。

一、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二、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遇有需经治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经治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

三、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诊治。

四、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告知经治医师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五、药房人员和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工作,因本院药房值班人员涉及财务方面,每天必须做好财务上的交接。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由医务科主持,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院长和业务副院长必须到场。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经治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病例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

一、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二、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三、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四、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五、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六、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七、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

八、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九、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十、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十一、门(急)诊病历内容包括门(急)诊病历首页(门(急)诊手册封面)、病历记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十二、门(急)诊病历首页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门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十三、门(急)诊病历记录分为初诊病历记录和复诊病历记录。初诊病历记录书写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意见和医师签名等。

复诊病历记录书写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科别、主诉、病史、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处理意见和医师签名等。

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十四、门(急)诊病历记录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

十五、急诊留观记录是急诊患者因病情需要留院观察期间的记录,重点记录观察期间病情变化和诊疗措施,记录简明扼要,并注明 12 患者去向。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书写抢救记录。门(急)诊抢救记录书写内容及要求按照住院病历抢救记录书写内容及要求执行。

十六、门(急)诊病历实行病员负责保管制度,医师应明确告知病员自行保管门诊病历及注意事项。

医患沟通告知制度

一、医院医务科是实施医患沟通的领导机构,负责全院实施医患沟通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二、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医护人员要主动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三、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就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疾病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收费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提出的问题,争取患者和家属对诊疗过程密切配合。

四、在诊疗中,医务人员要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充分的综合评估,科学预测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诊疗转归的详细沟通,使其对疾病发展有所了解。

五、落实各种告知、谈话、签字、登记制度。

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一、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二、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三、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告知义务。

四、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邀请上级专家进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

五、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六、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查 对 制 度

一、门诊科室及护理组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就诊卡。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就诊卡、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二、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三、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四、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

1、检查时,查对姓名、年龄、部位、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姓名。

五、针灸科

1、各种治疗时,查对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后,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和有无断针。

六、预防接种

1、预检分诊时,查儿童姓名、性别、现住史、接种疫苗名称、儿童既往史及现病史、2、电脑登记时,查儿童姓名、性别、现住史、接种疫苗名称、下次预约时间及疫苗名称。

3、接种疫苗时,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姓名、性别、剂量、时间、用法、疫苗名称、下次预约时间及疫苗名称、提醒家长留观半小时。

业务科室工作制度

一、门诊工作制度

1.对病人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问题,简化手续,缩短候诊时间。对危重病人要立即组织抢救,急诊病人优先就诊,一般病人按挂号顺序就诊。

2.医师对就诊病人要尽快做出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时治疗。并尽量做到复诊病人由初诊医师连续诊疗。凡疑难病人三次门诊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或会诊。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卫生、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4.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6.对候诊人员积极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工作。

二、急诊室工作制度

1.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疑难、危重病人应立即请上级医师会诊。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病房或转院。对立即需行手术的病人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2.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和消毒。

3.急诊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4.急诊病人由急诊医师和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要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5.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领导亲临指挥。凡涉及法律和民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注射室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工作,禁止一次性注射器具重复使用。2.凡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3.对病人热情、体贴,注射时做到细致、准确,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如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5.准备抢救药品器材,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四、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清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病员完毕后,要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五、检验科工作制度

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急诊检验单上注明“急”字。

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出报告。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

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后发出报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二十四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

5.保证检验质量,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

6.建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保证检验质量。7.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8.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做好防护工作。

六、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病人随到随诊。2.摄片由医师和放射技师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殊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中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边检查。

4.X线照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以保证归还。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6.上、下班应及时接通和阻断电源,确保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步骤。X线机应定期保养和检修。

7.建立科室登记制度。登记薄内容应有编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申请理由及检查项目、检查结果。

七、B超室工作制度

1.B超是功能性辅助检查科室之一,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了解B超机的构造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熟练操作。2. B超检查工作人员应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依法开展超声服务。3. 需作B超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生填写检查申请单,检查前熟读申请单,了解病员是否按要求做好了准备。危重病人检查时应有人护送到床边检查,发现有传染病者应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格消毒仪器和用器。

4.态度和蔼可亲,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病人合作,提高B超辅助检查的参考价值,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问题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共同研究解决。

5.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6.B超检查时要做好登记各种原始资料,报告结果,登记本应归档保存,以备查核。

7. 操作认真、细致,努力钻研辅助诊断业务,不断提高B超检查的技术水平。

8.爱护设备,保持B超室的整洁,离开机器时应切断电源,认真执行医疗设备,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注意安全,定期保养维修,并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测。

八、清创、换药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管理制度,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

2.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天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生理盐水等)不能超过24小时。

3.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两次。

4.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九、药房工作制度

1.药房制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保管、发药,非指定人员严禁 21 入内。

2.认真阅读处方,严格掌握配伍禁忌,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3.毒、麻、限剧药品设立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处方消耗与库存相符。

4.深入科室,了解需要,征求意见,主动供应。5.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过期。6.加强生物制剂的保管、发放。7.严格执行国家药价政策。8.保持药房整洁、卫生、衣帽整齐。

十、药库工作制度

1.药库设库存登记卡,按进货发票和调拨单等及时登记,做到帐物相符。

2.药库应按照药品、器械的性质分类存放,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线、有效期等,防止药品过期失效、虫蛀、霉烂变质、器材生锈等。

3.深入科室,介绍库存情况和新药宣传,半年盘存一次。4.对库房应加强安全措施,注意药品包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药库不得凭处方直接发放药品(紧急情况除外),必须凭正式清领单方能发出,发出药品、器械后应及时登记帐卡。

十一、挂号工作制度

1.门诊病员应先挂号后诊病(危重抢救例外)。

2.挂号室分科挂号(预约后挂号优先),开诊前半小时应挂号。3.挂号室工作人员态度要和蔼,初诊病历要填齐首页上端各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住址、就诊日期。4.同时就诊两个科室或转科病员,须重新挂号,会诊例外。5.挂号诊病当日一次有效,继续就诊应重新挂号。

十二、妇产科工作制度

1.热情接待门诊病员,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病情。2.做好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传。3.做好产妇住院分娩转诊工作,确保母婴健康。4.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5.坚守工作岗位,经常巡视产房。6.衣帽整齐,保持科室清洁卫生。

十三、中医科工作制度

1.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2.中医科患者的诊断、治疗以中医治疗方法为主。

3.中医科的医疗工作必须以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并积极采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认真及时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并详细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4.加强门诊工作,坚持中医医师职称医师上门诊,积极开展门诊的中西医结合业务。

5.中医科除完成本科医疗工作外,还承担全科中医会诊,并承担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6.根据中医特色加强门诊建设,认真执行医院各项制度。7.做好科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一旦发现传染患者,立即采取隔离等相关措施,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十四、针灸科医生工作制度

1.负责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诊断明确、严格掌握针灸推拿理疗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治疗前给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的反应,以求病员配合。

3.治疗前应洗手,剪短指甲、避免擦伤病员皮肤,推拿治疗时压力均匀,并以病情需要和部位决定压力大小,一般均按先轻后重,再轻的步骤进行,不得使蛮力。

4.严格无菌操作,针具一人一用,或使用一次性针具防止交又感染。凡留针时术者不得离开岗位,并注意观察病人变化,防止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不适应迅速处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针灸推拿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5.注意各种理疗治疗量,保证治疗效果,严防差错事故。6. 做好针灸、推拿、理疗等各项治疗的登记统计工作。7. 认真钻研业务、熟悉人体解剖部位和生理、病理知识,提高中医理论知识和推拿手法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十五、出诊及家庭病床(输液)管理制度

1.按行政区域划分承担本辖区内的居民出诊诊疗、家庭治疗、护理及建立家庭病床(针对签约对象)的工作。

2.承担社区家庭出诊的工作,公布热线电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保证患者的出诊的需求。

3.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电话呼叫记录单或出诊记录单,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诊时间、接诊医师姓名及执行医师或护师签字。

4.应统一使用签约病历(健康服务手册),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初步诊断与处理以及相关内容。

5.需要家庭输液者,必须在第一次出诊前与患者签定家庭输液协议书,由社区护师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输液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6.严禁在患者家中使用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品,对容易发生或曾经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品(含中药制剂),应建议患者在中心、站 24 内使用。

7.出诊护师在进行家庭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操作完毕后要观察15分钟方可离开。离开前要向有关人员交待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使其做到:听清、记住、并能照做。8.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家床的建床条件为:卧床病人、高龄老人患慢性病需要连续治疗;去中心或站有困难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家庭病床只能在本人定点的中心内设定。

9.家庭病床建立后,应由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师书写健康服务手册病历。

10.出诊及家庭服务的收费和用药应严格执行《浙江省基本用药目录与收费标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统一窗口收费,不得私自收费。11.出诊及其它各项家庭诊疗服务,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符合医疗护理安全、有违反医疗护理常规的出诊服务要求,医护人员有权拒绝。但是必须耐心地向其说明拒绝的理由。

本核心制度于2017年1月1日修订,本院以前发布的相关制度如有与之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上虞区梁湖镇卫生院

2017年1月1日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篇2

自2009年我国正式推开基本药物制度以来, 作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实施单位,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为使用基本药物向居民提供服务的主要人员。在新医改政策联动的背景下, 基本药物制度及同期相关政策的实施, 会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运营及诊疗行为产生一定影响[7,8,9,10], 对医疗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进而影响医疗人力的数量及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另外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乡镇卫生院人员薪酬的补偿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11,12], 并影响到人力资源规划、获取甑选、激励薪酬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这也会从薪酬、激励等层面影响到医疗人力的执业态度与积极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节点意义, 因此本研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胜任力等理论为研究指导, 以政策互动为出发点, 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山东省某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 提出维护和提升该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他政策在该市的进一步推行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并可为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框架与方法学的借鉴与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样本及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2012年7月对山东省J市18家卫生院开展的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调研, 由于研究以多政策联合作用为出发点, 故本次调研除了基本药物制度还综合考虑了其他制度对机构的影响, 研究角度较为全面。研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了6县, 每县按照医疗服务水平选2~4家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卫生院2008~2012 (上半年) 年的基本运营信息, 包括基本情况、人力数量与结构、业务收支、诊疗服务开展等;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 使用自设问卷, 对调查时限内在岗的全部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使用自设问卷对18所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21份;与管理者及医生进行关键人物访谈与专题小组讨论, 以深入挖掘其对基本药物制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与改进建议。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胜任力等理论为指导, 通过描述性分析, 从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工作负荷、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和态度4个层面的变动趋势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及相关政策在变化中所起作用。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主要研究医生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等指标值在2008~2012年 (上半年) 的时间序列分布变动;工作负荷是在绝对数量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由于工作数量和工作方式及所造成的人均承担工作量的变动;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影响主要研究制度实施后, 岗位变化对医疗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人力资本要素提出的新的要求以及医疗人力对此要求的回应。态度主要分析制度实施后医疗人力的工作满意度及积极性的变化。对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机构数字表中的人力及服务开展信息进行分析;对岗位能力需求及态度的研究主要通过管理人员和医生的意向调查进行分析;对工作负荷的研究结合上述两方面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 在2008~2012上半年期间, 该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和医生数量无明显变动, 在该市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2010、2011两年中, 人员数量并无明显增多或降低。由图2可知, 50岁以上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副高以上职称者占人员总数比例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比例趋势较平稳, 在2010~2011年间, 并无节点性升高或降低。对于管理者的访谈结果也显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 乡镇卫生院人员并无明显变化趋势, 人员流出与流入较少。由于医疗人力的结构 (学历、职称、年龄) 数据难以获取, 但综合图1、图2及访谈结果, 可推导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 医生的人力结构相对稳定, 其知识、技能、经验的绝对水平无明显变化。

2.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工作负荷变化趋势

本课题其他研究结果显示, 在2010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合等相关政策的联动作用, 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量有了一定提升, 尤其是住院业务量有了显著增加, 在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无相应变动的情景下, 个人工作负荷加大。如图3、图4所示, 2010年后, 医生人均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工作量皆有增加 (2012年数据为在上半年基础上通过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推断) 。在意向性调查中, 21名乡镇卫生院管理者中有18名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业务量有所提升, 其中有7人认为提升明显;有17人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住院业务量有所提升, 有9人认为提升明显。在调查的197名医生中, 有74.9%的医生认为门诊业务量上升, 其中30.8%认为提升明显;79.3的医生认为住院业务量有所上升, 其中33.5%的医生认为提升明显。与此同时, 医疗人力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在医疗人力绝对数量无变动的趋势下, 可以认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人均工作负荷上升, 人力数量相对工作量要求呈现下降趋势。人均负荷的上升, 会对人力的健康及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人力相对数量的下降, 对于部分乡镇卫生院, 医疗人力的补充是必然的要求, 但访谈结果显示,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时候, 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管理及工资发放方式有了明显变化, 由于受编制影响,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引进受到一定限制, 这也是今后政策运行过程中,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岗位需求变化及其对医疗人力影响分析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改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 对医生的用药行为也有一定影响[7]。另外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开展, 也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医疗人力岗位需求发生变动, 这也对医生固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岗位要求形成一定挑战, 在197名调查医生中, 有40.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范围。业务范围的改变势必意味着知识与技能的调整以及原有经验的不适用, 有30%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自主权, 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调整与适应才可以适应基本药物制度;有39.6%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诊疗习惯。培训是调整和改善知识、技能及经验变化的有效途径。在调查医生中, 有91.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其中60.6%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如表1所示, 有29.4%的医生认为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 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是自己最需要的内容, 在各类需要培训项目中居于首位, 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居于第2位。较强的培训需求也体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医生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医生对此变化的回应。当前相关机构基本药物培训的效果较为理想, 有64%的医生认为培训效果较好, 55%的医生认为培训的最好方式是课堂讲授。

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发现,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医疗人力的岗位需求发生了一定调整与变化, 部分医疗人力对此变化有不适应现象, 医疗人力的知识、技能、经验出现暂时性的相对下降, 尤其在部分诊疗业务开展程度较高的乡镇卫生院。如某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在访谈过程中提出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制约了卫生院某些服务项目的开展, 从而使相应人员闲置, 并出现人员流失迁移现象。而此种现象并非偶然, 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 需要加强卫生人力的进一步规划与培训, 从而改善这种现象。

2.4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工作态度影响分析

工作态度是影响人力资本的较为重要、也较为可控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等角度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人力的工作态度变化进行分析。在影响人力工作态度的因素中, 收入总量与收入分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表2所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平均收入为1628元, 实施后月平均收入为2124元, 实施后比实施前增长了496元, 但距离医生的期望收入还有不小差距。在收入差距方面, 实施前月收入的标准差为920元, 实施后的标准差为766元, 收入的差距变小。文件阅读和定性访谈的结果显示, 此种差距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补偿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主要靠经营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 职工工作量与收入的联系较为明显, 而实施后工资为财政拨款, 尽管各机构都实施了绩效工资制, 但是绩效考核后, 收入差距并不明显。由于现实收入距离期望收入的差距较大以及收入的相对平均, 调查医生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较低, 对工资表示满意的仅占29.6%, 对绩效考核表示满意的占43.2%, 可见两者满意度皆不高。

调查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满意度度与认可度较高, 有76.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有82.6%的调查对象对基本药物制度持赞成态度, 可以认为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还是支持的。由于对政策的支持及整体收入的上升, 尽管存在对当前收入不满意及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但医生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较高, 有83.1%的医生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增加, 愿意接诊更多的病人, 有73.4%的医生对工作表示满意。在管理者调查中, 有15人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升。经访谈发现, 这与补偿方式稳定性增加、工资总体水准提升及服务方式转变有较大关系。工作积极性与满意度等态度资本的增加从总体上提升了医疗人力资本, 但如何提升医生收入满意度则是在政策运行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访谈过程中也发现, 个别制度实施前高收入医生由于收入和工作开展问题, 工作积极性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 有6.5%的医生存在离职倾向, 需妥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 当前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方向发生分化, 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方向转为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这也会影响到部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3 讨论与建议

自2010年开始, 该市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1年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以及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实施, 对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医疗服务的总量及对医疗人力的岗位要求,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其主要变化与应对策略如下。

3.1 医疗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基本无变化, 但工作负荷有所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 在该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前后几年中,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和医疗人力的绝对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但由于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的影响, 对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和住院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尤其是住院量出现较大增长, 而医院管理者与医生的意向调查与访谈结果也显示医生的工作量出现增长趋势, 而且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还要承担一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 医疗人力工作负荷有所提升, 医疗人力与工作量比较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医疗人力的相对下降需要有关部门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 及时补充卫生人力, 但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的实施,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身份管理体制发生较大变化, 医生属于事业编制, 工资由财政部门核发, 相关管理部门编制管理较为严格。在此情况下如何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增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 准确测评业务量的变化, 科学核定机构编制, 并赋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用人自主权;乡镇卫生院也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注重内部挖潜, 从而适应工作量变化对医疗人力的影响。

3.2 医疗人力结构基本无变化, 但存在一定的职业人力资本贬值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 2008~2012年, 50岁以上、副高以上、本科以上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中的比例基本无变化, 绝对结构较为稳定。但基本药物制度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 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也对医生的工作方式与习惯造成影响, 一些医生出现不适应现象, 如部分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卫生院的业务范围和自己的诊疗自主权与习惯。由此可见, 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实施造成的岗位需求变化会造成部分医生的暂时不适应, 从而出现职业人力资本贬值。职业人力资本贬值属于一种应激性现象,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6], 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实施对医生知识、技能、经验所造成的影响, 采取课堂培训等针对性方式, 加强培训效果, 从而使其尽快适应其工作的变化。对于部分原先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卫生院, 其原先开设的一部分技术水平较高的业务, 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已很难开展, 对于从事这部分业务的医生, 相关部门可做好规划, 整合到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执业, 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卫生人力资源。

3.3 医疗人力对薪酬满意度较低, 但态度型人力资本有所提升

由于财政补贴、医生工资发放机制的变化以及新农合, 基本药物等政策变化造成的医院业务量增加。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生工资收入普通提高, 但与医生期望值差距仍然较大, 而同时工资出现“平均化”趋势, 工资差距变小造成医生对绩效工资制和工资的满意度较低。但受补偿方式稳定性增加、工资总体水准提升及服务方式转变影响, 医生总体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提高, 医生的态度性资本有所上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但个别医生由于收入降低及业务开展受限, 工作积极性降低, 存在离职倾向。当前, 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方向发生分化, 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方向转为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这将会影响到部分医生工作状态并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因此, 相关部门应做好区域内医疗人力的整体规划, 妥善安置部分在乡镇卫生院业务难以开展的医生, 并进一步落实绩效工资制, 真正体现个人服务数量、质量与收入相挂钩。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现实情况, 对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流程进行设计与再造, 尤其是在薪酬与激励层面。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共同努力, 真正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

摘要: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相对与绝对变化趋势, 从而为维护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机构数据与医生、管理者意向的描述性分析, 从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工作负荷、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和态度4个层面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无变化, 但工作负荷上升, 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人力资本贬值, 态度型人力资本有所提高。结论:管理部门与乡镇卫生院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加大培训力度, 落实好人岗匹配, 进一步提升医疗人力资源水平。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桂刚, 李士雪, 宁博.山东省深化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5 (18) :346-347.

[2]宋吉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 2010, 26 (1) :60-62.

[3]罗哲.人力资源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6-7.

[4]Schltz.T.W.Investmetent in Human Capital[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4:1-10.

[5]朱必祥.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50-52.

[6]黄维德, 郗静.人力资本贬值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32 (12) :17-18.

[7]姚岚, 姚强, 许愿.基本药物制度对4省市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状态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 2013, 29 (5) :339-342.

[8]尹爱田, 李新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1.

[9]李新泰, 王文华, 尹爱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3.

[10]尹口, 陈定湾.基本药物制度对某乡镇卫生院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 2012, 28 (6) :471-742.

[11]于风华, 孟庆跃, 王健, 等.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补偿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1) :43-44.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篇3

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手术分级、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技术准入、分级护理制度等核心制度

⑴ 诊负责制:首诊科室在接待危重、急诊病人应根据病情进行病史询问和必要的处置,病情需要时应请相关科室会诊,根据会诊情况作进一步处置。

⑵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住院医师每天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天1次,副高以上医师每周≥2次,新住院病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48小时要进行查房,查房时应注重查房质量。⑶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入院3天未确诊全科讨论,全科讨论仍未确诊的及时组织全院会诊,讨论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

⑷ 会诊制度:急会诊10分钟内到位,抢救病例随请随到,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注意会诊的必要性和会诊质量。会诊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

⑸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要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参与,必要时应报告科主任,重大抢救应上报医院有关部门。讨论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⑹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应根据《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针对不同专科手术特点,明确不同职称医师作为术者主持施行不同等级手术,跨等级手术有上级医师上台指导。

⑺ 术前病例讨论和大手术上报审批制度:II类及以上手术均应在术前组织讨论,II-III类手术由治疗组讨论,IV类手术全科组织讨论,疑难、高危、特殊手术、致残手术、新开展的手术须报医务科审批。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其应对措施、术后处理等,讨论内容记录于病历中。

⑻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患者死亡后应于1周内组织讨论,进行尸检和有病理检查者可待结果报告后再讨论(讨论记录在病历中)。

⑼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值班者应具备执业资格,二线班实行坐班制,值班医师值班期内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的情况随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上。急危重病人严格执行床旁交班制度,手术病人、新入院病人和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均应进行书面交班,书写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⑽ 查对制度:制定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查对制度。包括:临床诊疗、手术、护理、药学、检验、病理、放射等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⑾ ⑾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真实客观,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充分,检查治疗方案合理。书写清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要有重点、有分析、完整地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讨论等意见,不得弄虚作假。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要及时检查修改。住院医师三年内、硕士生二年、博士生一年至少写住院病历60份。首次病程必须由本院医师完成。⑿ 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标识清楚、明确,护理措施到位。

⒀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执行临床输血管理规范,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签(代签名现象视为未审签)。

⒁ 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并严格落实。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工作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①首诊科室及医师应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②诊断为非本科疾病的,属普通病人要按医院有关程序介绍到相应科室就诊,需要请其他科室会诊的,被邀会诊科室的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书写会诊意见,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属急危重抢救病人的,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同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并及时请其他科室会诊;被邀会诊科室的医师须在10分钟到位并积极参与抢救,并及时向所在科室上级医师报告,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③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④属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⑤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同时由病人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⑥属需要抢救的急、危、重症病人,在病人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二线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病人,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⑦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2、三级查房制度

对新入院病人,危重、疑难及重大手术病人,三级查房应有分析讨论意见,治疗方案更改应有分析记录。

①经治医师查房:观察一般状态,询问病情、查体、观察用药的疗效,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增减药物;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诊治的难点所在,上级医师查房重点请教的问题;向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危重患者要向夜班医师交待清楚。每天对所管患者进行例行的晨间、午后查房各1次。对急、危、重患者、新入院和术后患者,随时查房,发现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节假日、双休日经治医师必须做巡视性查房。夜间值班,经治医师对病区所有患者巡视,掌握危重患病情,随时采取紧急措施,疑难病例请上级医师会诊。将查房获得的信息、结合自己的分析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②主治医师查房: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系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对新人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确定新方案;检查病历,纠正下级医师病史采集的错误与不足;对下级医师进行‚三基‛训练,查体操作等予以正确的示范;决定患者出、转院问题,决定手术方案等;结合病例,介绍有关疾病诊治的新进展。新入院患者,主治医师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首次查房。主治医师每周至少带医疗组查房2次。节假日、双休日主治医师必须做巡视性查房。查房时,经治医师要携带病历、必要的检诊工具。查房后,经治医师于当日按指示完成医嘱的更改和执行,查房记录于12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于查房后24小时内检查经治医师对指示的执行情况和记录完成情况。

⑶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抽查病案、医嘱、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开展三谈三讲(谈讲国际、国内、校内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意见);还可接受科室主任委托主持全科查房(详见会诊实施细则中的全科会诊)。对分管医疗组患者每周至少查房1次,固定时间,按时进行,对急危重患者,可随时查房。查房前,经治医师整理病历,病程记录最少记录到查房前1天,各种检查结果臵于病历中。查房时,经治医师要携带病历、必要的检诊工具,床头汇报病历,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对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认真记录。查房后,上级医师决定的医嘱,下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一般当日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上级医师医嘱时,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原因。查房记录于12小时内完成。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于查房后24小时内审核经治医师对指示的执行情况和记录完成情况,并逐级加盖印章,以明确责任。

⑷科主任查房:科主任行政管理性查房,每周1次。应按相应的技术职称级别和分组进行相应级别医师的医疗查房。主持或委派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每周1次的全科疑难病例会诊,即全科查房。

4、分级护理制度

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特级、一、二、三、级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做出标志,并实施相应护理。

①特级护理 依据: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各种严重外伤,如大面积烧伤。护理要求:设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急救药品器材、各种急救用物、无菌物品。随时准备抢救;制定护理计划,设特护记录,根据医嘱或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治疗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的安全;进行健康宣教。②一级护理 依据: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极度衰弱者;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病人及早生婴儿。护理要求: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必要时制定计划和做好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基础护理,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根据病情更换体位,擦浴、洗头等,预防并发症;进行健康宣教。

③二级护理 依据:凡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先兆子痫等。护理要求:根据病情适当地做室内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进行健康宣教。

④三级护理 依据:能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的病人;各种疾病及手术后恢复期;轻症慢性病病人,正常孕妇或产妇等。护理要求: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自理,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根据病情适当参加一些室内、外活动;每日巡视病人2—3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健康宣教。

5、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会诊应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形式及时报告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疗管理部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7、手术分级制度 医院应设立由院领导、医疗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医院手术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手术权限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医院应根据外科手术技术操作常规确定出手术级别,建立手术准入管理、执业医师手术授权管理及手术分类细则。并且对重大、疑难、毁容致残、特殊身份病人等特殊手术建立起相应审批和申报程序,各类探查性(如:腹部、腹部等)手术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师承担。各级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的范围与类别。至少每三年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

8、查对制度

医、护、药、技等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临床科室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手术室 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以及所带的病历资料;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药 房 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血 库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检验科 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病理科 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医学影像科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理疗科及针灸室 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供应室 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 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 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9、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河北省病历书写表格样表》、《河北省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细则》要求,建立住院病历书写质量院、科两级考核制度。临床科室每月对本科病历书写进行考核评价;医院每季对各科住院病历书写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反馈。

10、交接班制度 医师交接班: 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重危病员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每日晨,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重点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护士交接班:病房应建立日夜交班簿和医院用品损坏、遗失簿。交班人必须将病员总数、出入院、死亡、转科、手术和病危人数;新病员的诊断、病行护理工作。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病员记录,重点巡视危重病员和新病员病情、治疗、护理、主要医嘱和执行情况;送留各种检验标本数目;常用毒剧药品、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与用品是否损坏或遗失等情况,记入交班簿,向接班人交待清楚后再下班。晨间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病员和新病员病情诊断以及与护理有关的事项。早晚交班时,日夜班护士应详细阅读交班簿,了解病员动态,然后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陪同日夜班重点巡视病员作床前交班。交班者应给下一班作好必需用品的准备,以减少接班人的忙乱。

药房、检验、超声、医学影像等科室:应根据情况设有值班人员,并努力完成在班时间内所有工作,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做好交接记录。

1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履行告知程序,完善输血前检查,申请单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核(代签名现象视为未审签)。

12、会诊制度

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一般患者科室间会诊应在24小时内完成,院内急会诊时间小于10分钟。

医院应有完善的科间、科内、急诊会诊、院内会诊、院外会诊和科内、院内、院外集体会诊制度和工作流程以及外出会诊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

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急诊会诊:由首诊医师或值班医师提出申请,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13、术前讨论制度

住院患者(门诊小手术、急诊手术可酌情区别对待)手术前(尤其是大、难、新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讨论内容:认证手术指征,确定手术方案,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技术困难及防范处理措施,提出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等,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普通手术:在手术组内医师间进行,由本组主任(副主任)医师决定即可。

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须经医务科审批、备案。应由科主任或相关医疗组负责医师主持术前讨论,手术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及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制定手术方案、术后观察注意事项、护理要求等,力求将术前准备进行得充分周到。讨论情况应由手术组医师详实记录在《术前讨论记录单》。

1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讨论时限: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字,然后保留于病历中。凡死亡病例,医师均应询问死亡患者的家属是否同意尸检,如不同意尸检,死者亲属应在病历首页‚是否同意尸检‛栏内进行签字。

参加人员:一般死亡病例,由本组带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本组全体医师参加,也可邀请其他组医师自愿参加;疑难病例或有纠纷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科室所有医师和有关的医技、护理人员参加,特殊情况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讨论内容:讨论死亡原因、病理报告、死亡诊断和治疗抢救是否适当、应吸取的经验教训。讨论内容简要记载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登记本》。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篇4

首诊负责很重要,会诊、抢救不能忘。

注解:首诊负责制度、会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报告,二管理,三查、分级和讨论。

注解:一报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管理:病历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查: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分级: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三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值班、交班要遵守,准入、审核要把关。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现状 篇5

自2012年11月始近半年来,市卫生局安排卫生系统后背干部下乡到基层卫生院挂职锻炼,在挂职期间,通过查看资料,与医务人员交流及寻访当地群众等方式,对挂职乡镇卫生医疗服务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谭镇卫生院近年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要求,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转变服务方向,落实国家防病为主的政策。卫生院由国家、省市财拨款重建,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的办公楼,配备X光机、B超、心电、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医院设置内科、外科、妇科、产科、中医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等科室,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基本药物507种。实行网上统一采购,由销售公司统一配送,并实行零差价销售,使当地居民得到实惠。由于药品比药房、诊所便宜很多,居民更愿意到卫生院就诊。日门诊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达到日均100人次左右。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卫生院由以往的盈利性医疗机构转变为公益性非盈利医疗机构。主要服务由既往诊疗转变为医疗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当地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免费体检、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对重点人群如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日常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遍实施使当地居民诊疗花费大幅下降,新农合门诊按40%,住院按80%报销医疗费,极大的减轻居民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根本上满足了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存在问题

1、医院人才短缺,医疗专业人员严重断层。大谭医院编制50人,实际在编48人,其中医生13人,实际上班只有7人,年龄大都40岁以上。一方面,没有年轻的医生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乡镇医院无法提供事业编制,相应的福利较低。相对城镇,乡镇卫生院低出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医院周边房价极高,交通不变等等因素,无法吸引年轻医生来院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业务能力较强的医生大多会选择到更大更好的市级或私营医院工作。留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大多住在当地,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各种条件制约无法离开的人员。人才的短缺限制了医院的发展,限制了医疗服务水平,亦造成了患者的流失。

2、医院经费不足、运行捉襟见肘。目前卫生院由财政拨付工资款项,占工资总额的60%。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虽然改变以往医药养医的情况,但目前就卫生院的业务水平和开展的诊疗项目来看,基本上没有创收能力。而财政拨款又不及时,医院随时可能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目前勉强维持是因为在编的48人中,仅有30人实际上班开支,有些卫生院因为上级拨款不及时甚至采取拖欠药款的方式来维持卫生院的运行。这样一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多干工作也不能增加收入,个别医务人员中出现向外院转患者来收取回扣,让患者到自己家治疗赚钱的情况,这在私营医院的不正当竞争中愈演愈烈。

3、基本药物种类较少、配送不及时。目前基本药物制度要求网上集中采购,虽然目录中有500多种药品,但与既往相比仅占1/4左右。卫生院采购药品不能选很多家配送企业,选择的几家企业不能满足医院的用药需求,有些价格便宜、利润低廉的药物药企不愿经营,而上级又规定不允许线下采购。卫生院在药品缺货的情况下只能违规操作,药品质量难以保证。配送企业一般每周送药一到两次,有时也会拖延。医院单次采购药品的数量又受上级限制库存量的要求以及资金周转等影响,有时会出现药物库存不足甚至断药的情况。

4、乡村医生的人员危机。乡镇医生是以往遗留下的问题,学历低、基础水平差、年龄结构偏大,目前大谭镇的8个行政村中,有27名乡村医生。其中仅几人有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大多只持有乡镇医生证上岗。这些人中大多超过50岁,60岁以上的占一多半,乡村医生没有年轻的医学生来从事,而又面临年龄危机,几年后将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些人大多数也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超龄工作的风险日益体现。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主要的业务除门诊诊疗外,大多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日常随访和管理,健康体检等。这些业务人力物力耗费较大,医院仅有7名医生实际在岗,服务的是全镇27324人,一名医生服务近4000居民,其难度可想而知,按时随访根本无法做到。重点人群及65岁以上人口要求每年免费体检,财政的补贴根本无法满足试剂、材料、人员这些开销。卫生院可能采取不做或少做检查、多报人数的方法来获取资金。

三、建议

就以上几点问题,相关部门应着力改变现状,使卫生院能够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广大居民。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资金投入并有效监管。财政拨款应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应加大预防、公共卫生服务、办公经费的资金投入,是卫生院能够正常运营。适当减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限制,在卫生院完成相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下,应允许其合理使用国家下拨资金,用于卫生院的建设、设备引进以及用于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补贴。加强资金管理的监察力度,保证资金用途合理合法。

争取上级各种有利项目资金,如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国家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残联都有相应项目经费,相关部门应积极为卫生院争取。

2、医疗管理部门应根据卫生院现状及需求优先解决医务人员不足的情况,招聘年轻医务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给予政策倾斜。在进修培训待遇方面给予支持,以提高其业务能力。积极开展院级合作,由市级医院安排专家定期出诊、会诊、讲课,以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3、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教工作,使居民能够了解国家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积极配合卫生院的工作,使建档、体检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医疗管理部门应于各乡镇政府沟通,由政府部门协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比卫生院单独工作效率更高。比如炮台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就是个好的例子。

乡镇卫生院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篇6

乡镇卫生院在中国农村三级预防保健体系中居于中枢地位,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 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稀缺,因此提高中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已有研究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文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与评价中国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问题[1]-[5]。但对于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影响因素的全国性探讨却并不多见,只有少数研究以局部区域为视角进行了影响因素的研究。赵天( 2014) 使用基于三个省内18个县的各级医疗机构调研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基层医生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6]。郎颖与孟庆跃( 2014) 使用2002年至2012年宁夏县级综合医院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Tobit回归方法,考察了宁夏地区农村医疗机构的技术效率以及政府卫生投入对于效率的影响情况[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2003年至2012年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效率的影响因素, 从而为提高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2效率测算方法与指标数据选取

2.1测算方法

Tone( 2002)[8]提出了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即Super-SBM模型。该模型具有传统SBM模型效率值随投入产出松弛水平变化而严格单调递减的特性,具有较好的测算精度与准确度。同时,该模型还可以有效解决效率测算过程中多个决策单元效率同时为1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效率的排序与评价。在规模报酬可变( VRS) 条件下Super SBM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所示。其中,s表示投入与产出的松弛量,λ 表示权重,δ 表示目标函数,x与y分别代表投入与产出。

2.2数据指标选取

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测算方面,本文使用中国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分析的决策单元,由于数据缺失问题,研究不包含北京市与上海市。基于代表性与可得性的考虑,结合相关已有研究的普遍做法,本文选取如下所示的投入产出变量: ( 1) 投入数据,主要包括: 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床位数; ( 2) 产出数据, 主要包括: 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年均诊疗人次数,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年均入院人数,以及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

从研究的目的性与数据完整性出发,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时间跨度为2003年至2012年,数据来源为历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根据上述投入产出变量与数据的选取,本文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uper-SBM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得到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由于版面所限,本文只列出部分年份的效率测算结果,这里只列出部分年份的效率测算结果( 表1) 与各年份效率均值( 图1) 和各地区效率均值( 图2) 。

首先,考察各年份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率均值的总体变化趋势。从图1可知,2003年,各地区效率均值为0. 707,随后效率均值逐渐上升,至2008年达到0. 806的水平, 随后在2009年效率均值有所下降,为0. 793的水平,从2010年开始,效率均值再次开始上升,从2010年的0. 817上升至2012年0. 840的水平。但总体而言,比较2003年与2012年的水平, 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率均值总体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

进一步考察各省市区的效率分布情况。根据图2中所显示的各地区2003年至2012年效率均值排序的情况可知,平均而言,效率均值排名列前五位的地区包括: 西藏,宁夏,四川,浙江与青海等,效率均值排名列后五位的地区分别为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与吉林等。

结合表1可知,从2003年至2012年,大量省份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处于非效率状态。2003年效率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西藏,福建,宁夏,广东与四川等,而排名列在后五位的地区分别为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山西与吉林等。2012年效率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西藏,浙江,宁夏,四川与青海等,而排名列在后五位的地区分别为黑龙江,陕西,山西,内蒙古与吉林等。

从效率变化角度看,2012年比2003年出现效率下降的地区分别为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江西,广东,西藏等。整体而言,相当部分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处于卫生服务的非效率状态且地区效率差异明显。

3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对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测算的结果可知,2003年至2012年,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均值总体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同时,相当部分地区处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非效率状态且地区效率差异明显。这显然不利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因此,需要从影响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因素入手,寻找一条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发展之路。

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整理与总结,本文认为可能影响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因素应主要包括: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医师比重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分别选取了相应的数据指标加以反映。

其中,( 1)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 rurmedexp) ,其指标为各地区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 2) 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ruredu) ,其指标根据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进行加权计算,其中,小学受教育年限取6年,初中取9年,高中与中专取12年,大专及以上取16年。( 3) 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 medma- nag) ,其指标为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数量占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比重; ( 4) 医师比重( medpract) ,其指标为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执业助理医师( 含执业医师) 数量占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比重。

上述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等。由于本文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效率,因此无需使用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在此基础上,为研究上述各因素对于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情况,本文尝试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为检验模型设定的稳健性,将影响因素逐步加入回归之中。由于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方法,所得结果显示在表2中。

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0.1、0.05和0.01的置信水平。

由回归结果可知,随着各影响因素不断加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医师比重等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显著性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其中回归结果( IV) 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各因素的影响情况:

首先,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系数为3. 03175,显著为正。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个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程度以及对于医疗服务的认可程度,这一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

其次,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系数为0. 19287, 显著为正,表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一些实证研究已经证明, 个体教育程度的提升不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其子女的健康水平。毛毅与冯根福( 201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效应,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状况总体上有正相关影响[9]。陈安平( 201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小孩的健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小孩年龄的增加,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有助于小孩健康水平的提高[10]。实际上,个体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相应的保健知识,同时,接受医疗服务的效果就越理想。因此,医疗服务对象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就会越高。

最后,卫生管理人员比重与医师比重的系数分别为2. 12349与1. 24501,均显著为正; 这一回归结果表明,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人员比重的提高,以及医师比重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效率。这一结果也说明,应当努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与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实现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

4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2003年至2012年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市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医师比重等因素对于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影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 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同时,相当部分地区处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非效率状态,地区效率差异明显。( 2) 反映农村居民个体特征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以及反映乡村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结构特征的卫生管理人员人员比重与医师比重等因素均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上一篇: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下一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