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精选12篇)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1
科技租赁是指对企业应用研究、测试、开发产品等所需的各种科研设备开展租赁业务, 通常用于研究测试的通用设备如电子测试测量仪器、IT类服务器等采取经营性租赁的方式。与传统企业相比,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设备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是促进企业采用租赁方式避免技术折旧的基础。
一、相关研究
最近国内关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租赁的研究越来越多, 他们主要集中在融资租赁上。陈建中博士介绍了融资租赁的理论及其创新业务。杨波通过分析印刷企业案例论述融资租赁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陈丽芹等对融资租赁方式与采用贷款购置方式进行现值法比较, 发现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中更优越。企业在成长期的成长阶段会选择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创立期和成长期企业融资面临短缺和流动性风险, 成长期后期还会面临控制权分散的问题, 而科技租赁的使用, 能够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租赁是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债务难题的办法。科技租赁的核心是提供科学仪器设备租赁服务, 包括租赁的各种形式, 具有更新科技设备、市场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意义。
科技租赁运用市场化机制, 租赁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使用科学仪器设备的成本。科学仪器设备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 但却无法有效的排他, 属于准公共产品, 使用科学仪器设备存在集体消费拥挤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增加使用者消费该产品产生成本, 按照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 应该向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者收取费用。非排他意味着科学仪器设备使用者期望他人承担成本, 自己“免费搭车”, 理性的消费者不愿在市场上购买该产品, 市场无法自发提供这种产品。适应科学仪器设备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需要通过第三方来调节, 建立一个“科学仪器设备池塘”。通过建立科学仪器设备调剂中心, 从而方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使用科学仪器设备。科技租赁的理念是通过资产的使用而不是拥有资产来创造价值。当科技型企业需要添置新的科学仪器设备时, 就可以优先考虑不使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购买设备, 而是委托出租方根据科研的要求代为购买, 然后以租赁的方式租回使用, 通过设备租赁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 同时也开辟了设备维护的经费来源新渠道。
二、少量的启动资金寻求科技租赁的融资支持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 启动资金少, 可以调动的资源有限, 急需科技金融的支持。科技租赁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扩大科技活动融资渠道, 实现科技型企业融资行为的意义上, 体现出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科技和金融结合, 要牢牢抓住资源配置这个杠杆, 引导全社会建立一种既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 又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机制。如表1, 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有各种局限。科技租赁无需质押, 方便灵活, 无疑成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
三、技术更新快、设备折旧迅速的条件要求科技租赁的获得设备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研发、专业较强。因此他们对科技设备要求的比较严格, 既要不断加强技术革新、设备升级又需要特殊规格的专业设备。在工业企业中, 设备及其配件所占用的资金往往占到企业全部资金的50%—60%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设备占用企业资金更多, 简单的经营租赁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要求。由于技术更新快, 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金, 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 及时进行技术更新, 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融资租赁“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 也可能不转移。”一般意义上, 经营租赁是除融资租赁的其它租赁的统称。科技租赁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租赁形式, 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形式。
四、企业财务安全和规避风险需要科技租赁的方式
科技租赁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有重要意义。租赁和债务相互替代, 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来说, 科技租赁方式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改造有积极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 租赁不影响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比率,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保障财务安全和规避风险。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技术改造, 速度太慢, 占用资金过多, 如果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 仅需支付较少的租金便能超前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他们就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经营租赁方式能使企业随时更换急用但并不想拥用的资产, 特别是工艺水平高、升级换代快的设备。技术进步的加速效应, 使得高新技术设备的无形消耗越来越大, 经营租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规避设备无形耗损风险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促进企业不断跟踪先进技术, 加快更新改造的节奏。科技租赁在匹配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的同时, 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 即通过先进设备的租赁和技术、产品线的升级换代这些硬技术的进步有效降低固定成本。固定资产租赁的成本与购买和处置等成本相比较也相对较低。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国内首家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立和运作, 通过“科技租赁”等创新模式为科技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科研仪器设备包括电子测试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科学仪器设备、专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引擎以及通用设备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网络设备等产品的中短期综合使用服务。企业通过科技租赁方式来解决科研条件的项目, 通过鼓励科技租赁, 提高区内企业科研设备使用效率, 降低研发成本, 减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
科技租赁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研设备使用、规避设备更新风险、改善现金流、规避利率和通胀风险和融资融物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科技租赁的不同方式, 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应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配合使用。同时在科技租赁形式方面, 应该大胆创新管理机制, 可以尝试像企业一样制定合理的定价, 也可以尝试由第三方担任中介负责科技资产的做法。科技租赁以后发展当然不局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我国科研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科技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 虽然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对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提出了明确要求, 但有偿使用理念的存在, 使众多科研仪器设备被部分意义上“私有化”, 而科技租赁也许可以很好地解决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问题。大量的科技资源通过科技租赁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2
导语:第六届投资北京洽谈会日前在京举办。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参会并与毕马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北京市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平台项目,致力解决北京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4年12月9日,第六届投资北京洽谈会在京举办。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参会并与毕马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北京市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平台项目,致力解决北京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91金融(91jinrong.com)成立于2011年9月1日,先后获得经纬创投、田溯宁旗下宽带资本、海通证券直投子公司海通开元三轮投资,成为首家获得大型金融机构投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过三年多的创新与发展,91金融的平台已累计服务金融产品消费者超过两百万人,创造了接近1000亿元的交易量,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运营中心,业务遍及全国87个重点城市,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最大的创新金融服务公司之一。
91金融目前与全国300家以上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包括百度、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海通证券、渣打银行、阳光保险、大地保险等。每天申请购买各类金融产品消费者超过1万人,每天成交超过2000笔,每天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行业专责团队,对各行各业和国内情况都有深入了解,在中国占有庞大的市场份额,客户均为业界翘楚和大规模的企业。毕马威咨询拥有大量企业客户资源,且知悉其投、融资及并购等金融业务需求。
91金融与毕马威的本次合作旨在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条龙财税、金融等全方位服务,由91金融投资1.5亿人民币,毕马威助力企业征信评估,达到客户资源与业务的充分互补与衔接。本届投资北京洽谈会围绕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促进社会与民间资本在京投资“高精尖”项目,来自央企,大型民企,跨国公司,股权投资机构,行业产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上市公司,外国和外省市驻京商会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投资者500多人出席了洽谈会。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3
[摘 要]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因规模偏小等原因,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创新能力、创新投入、科技创新团队结构等方面的不足,且面临着不利的科技成果转化内外部环境,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少、科技信息获取手段落后等困境。为解除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困境,一方面,在研究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层次关系模型,为企业有效组织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云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和科技依托作用,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2-0062-04
近年来,在蓝色经济区建设、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背景下,青岛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笔者一直跟踪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动态。经过一轮金融危机洗礼,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应对风浪的能力不断加强,规模扩张,产值增加,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利税提高,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其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集群化分工明显。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各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仍有很大差距。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抑制经济衰退、维持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体制顺利转轨的重要保障。为便于研究和比较,我们以青岛市261家中小微企业作为有效调查样本,以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从企业外部创新驱动、内部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源创新驱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
尽管青岛市不同区(市)不同企业的状况各不相同,科技创新能力强弱不同,但其面临的创新困境是有共性的。
(一)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
一般而言,事物的稳定性和创新性是成反比的,稳定性越强创新性越弱。但中小微企业的稳定性和创新性却恰恰成正比例关系。青岛市中小微企业人数少、规模小、资金少、创新投入明显不足、要素整合能力差,创新的物质基础不牢固,创新能力不强(见图1)。
(二)创新投入不足
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创新投入普遍不足,其科技创新投入只占其经营收入的0.38%(见图2、图3)。与国家提出的到“十二五”末把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75%提高到2.2%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从定向融资、重点扶持等角度,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三)缺少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
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普遍存在工程技术人员少、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少、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低、创新管理人员少、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见图4、图5)。同时,调查发现,企业人员学历层次结构与企业对研发重视程度、研发投入、在研项目数量、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等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体现了创新团队在中小微企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的现状不仅限制了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的科技成果转移和承接。
(四)面临着不利的科技成果转化内外部环境
融资难、融资贵,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承载能力差,缺乏成熟的技术成果转让机制,法律、法规不配套,创新支持配套政策不到位等是中小微企业创新乏力的外部因素(见图6)。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科技创新队伍结构不合理,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缺失,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能力不足等是构成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障碍的内部因素(见图7)。
(五)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少,专利少,创新产品少,科技信息获取手段落后、能力偏低
中小微企业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之又少,为数不多的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居多,发明专利比例较低(见表1)。在信息获取方面,中小微企业普遍没有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固定的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从市场获取信息也存在着明显的时滞。
二、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要素和对策分析
本研究问卷调查了青岛市规模化中小微企业的主管科技研发的经理、技术总监等主要技术负责人,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技术创新的主导地位不够突出,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客观条件欠佳。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层次关系模型(见图8)。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结果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形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全面评价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有效组织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青岛市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在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能力,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中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新颖化水平,提升中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和要求。尽管如此,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其人员素质、创新能力、经费投入等诸方面还难以满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需要,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为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中小微企业不仅要利用好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好机遇,更要利用好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我们认为,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来解决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解除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困境。该平台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云平台”。在平台内部,将克服单位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之弊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工作特点和内容却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各主体间借助云平台,获得对方大量的基础数据,特别是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掌握着企业的大量基础信息,可以方便地诊断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平台使信息获取更加快捷,工作互动更加频繁,相互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协作,真正实现各主体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发挥各单元的能动作用,又发挥系统的整合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落实国家创新战略的主体(见图9)。
(一)发挥政府在创新平台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成立以政府牵头、行业企业参与的多元筹资的“创客”基金或政府主导的“政府种子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200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微企业促进法》对成立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基金作了详细规定,但从十几年的施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加之该法是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基层中小微企业往往难以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优惠。《青岛市“十二五”中小微企业成长规划》《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也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作了详尽规定。这些办法、政策往往考虑“阳春白雪”多,顾及“下里巴人”少,“马太效益”明显。为了真正解决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驱动问题,必须根据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成立多元筹资的“青岛市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创客基金”或成立“青岛市政府种子基金”,助力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二是通过税收减免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不是面上的减免而是点上的减免,是定向减免,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所需费用的税费减免。三是加强立法,通过法律强化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扶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步伐。
(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科技依托
以促进中小微企业科技进步为目标,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针对性极强的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一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中小微企业行业中心,加强行业信息收集和全方位技术指导;开展对中小微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理论培训,提高企业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建立行业企业产品检测中心或测试中心,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定向设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科技驱动的专业研究机构。一方面承接中小微企业提出的专项课题和技术革新任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将非定向研究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移,提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率,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引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长远发展,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
(三)中小微企业在协同创新平台中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中小微企业要夯实基础,练好内功。抢抓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良好机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完善企业治理体系、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结构,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创新氛围。二是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要走优势嫁接、错位发展的道路。在“双创”环境中,中小微企业既有自身不足,也有其明显优势。与大企业相比,其体量小、适应快、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科技投入产出比高等优势突出。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中小微企业要借力使力,与大企业形成技术、产品互补,避开大企业传统优势领域,进军大企业不愿涉及的创新领域,形成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模式,达成小猪“搭便车”的优势格局。正因为优势嫁接、错位发展,才可能形成大小企业各得其所、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薛永玲,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0(4):34-35.
山东社科院课题组.山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理论学习,2007(1):27-29.
孙健,等.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J].山东经济,2001(1):72-74.
李忠林.山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东岳论丛,2007(1):176-179.
庞坤.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难点及对策[J].非公有制经济论坛,2012(1):53-58.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4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 明确提出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同时,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创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因此, 通过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相互融合, 推进广大中小微科技型健康发展, 成为当前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育与壮大科技型企业, 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力度, 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还面临许多困难, 随着经济增长的回落, 生产成本增加, 总体效益下降, 国际国内市场萎缩, 尤其是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许多企业贷不到款, 贷到款的贷款费用很高, 因此国家各个层面在经济转型时期, 更加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更加关注现在困难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加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力度, 强化对其政策的科学设计与制度化建设。
二、科技金融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制约要素
(一)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自身特殊性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虽然智力资源丰富, 专业化集中度高, 但固定实物资产少, 缺乏资金以及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 贷款的额度相对较小, 很多企业是科研人员, 往往缺乏管理和市场经验, 一旦技术有误或者方向有误, 企业可能就会解体, 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企业存活率较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这些特点导致其融资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 由于缺少抵押物和信用记录, 导致金融机构对还款的不确定性增加, 造成融资渠道不畅, 只有小部分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 资本市场融资可能性降低, 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的利息高。其次,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往往出现短贷长用的现象, 银行逾期垫资比例高, 对银行, 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储蓄和借出业务具有较强影响。因此, 银行往往审慎对待此类贷款。三是由于科技市场的自然淘汰和技术更新频率很高。选择项目的恰当性、发展计划的合理性、市场的开拓能力有限性等技术、市场和新型行业的发展导致的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
首先, 由于目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国内市场增速等因素影响导致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市场规模不足, 盈利水平下降, 景气指数回落, 因此,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意愿受到影响。其次, 政府政策支持与配套服务不足, 由于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成本高、效益不确定、工作量大等固化认识, 导致对其相应的法律体系、税收、信息交流、财务审计、管理咨询、金融政策等社会服务体系落后于需求, 而是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企业, 大多政策都是为其量身定制。第三是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不足, 不能适应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备,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尚不成熟。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很多担保机构在资金规模、担保时限、担保能力上存在欠缺, 风险过于集中从而束缚了其代偿能力, 相应的制度改革、监督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内外环境的制约, 导致大量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资金主要靠内部积累以及代价很高的民间借贷, 融资渠道受限, 直接融资比例非常低, 使得大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受到资金问题困扰的融资难企业, 因此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 真正激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活力。
三、科技金融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积极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 制定扶植政策, 升级服务体系。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 制定单列计划, 实行单独管理, 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引导成立专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的金融租赁机构, 由金融租赁机构帮助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解决设备和资金问题, 通过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拓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政府与交易市场之间在企业挂牌与股权融资、地方金融机头托管、债券融资等方面进行磋商。引导成立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积极推动活跃的“民营银行”, 将社会闲散资金和民营资本引入到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体系中, 探索小银行服务小企业的科技金融模式。为增加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引导保险体系建设, 利用保险公司的进入降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等, 防范信用风险。利用政府行政资源, 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科技要素, 引导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吸收、承接和转化高新科技成果等。第二, 带动金融机构向科技产业聚集区集中。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往往倾向于向特定区域集中, 这种集中性的特点使得配套的科技金融也应该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密集的区域转移和集中, 深入到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密集的区域, 在聚集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经营网点, 政府应该配套建设专门的服务机构和队伍。搭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推广和应用平台, 使金融服务回归科技实体;第三, 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兼顾经济与社会政策双维制支持。制定包括专项引导资金、科技奖励、风险补偿、财政补助、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合作成长基金等在内的科技优惠政策, 变选择性、临时性政策支持为普惠制和长期化的政策支持, 扩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产品采购力度。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赋予土地、税收、审批等有限权限, 降低市场进入的门槛。推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孵化器、创业园等创业基地的建设, 实行对其资金运行动态监测的反馈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服务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研究计划与研究课题, 利用其科技创新的资源和平台, 增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支撑和发展后劲, 鼓励创新人才自主创业, 从而增强科技金融进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信心等。第四, 制定优惠政策搭建相关的协作平台。例如, 对应用性较广的大型科学仪器, 可以采取政府贴补、税收优惠等方式, 引进社会资本和相关的企业共同搭建相应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 实现大型仪器的共享, 减少企业的固定投入, 在提高设备使用率的同时, 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还可以投入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最后,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宣传推广, 将相关的科技、财税、经济、工信、商务等部门的相关政策进行整理汇集, 开发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建立科技服务终端, 利用其信息覆盖和发送即时的特点, 第一时间将各类相关信息推送到相关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使其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 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与建设性的服务
第一, 制定量身定做的信贷政策, 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应认识到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持有与市场发展迅速中的优势, 在审批程序、风险补偿、考核方法与资源配置上制定专属的政策。主要体现在, 审批程序上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绿色通道, 减少反担保的程序, 为其提供主动授信, 设计整体融资解决方案。第二, 打造量身定做的创新型科技金融产品, 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为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 金融机构应着手建立专门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专营机构, 比如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中心等, 放大分布网点。成立专业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信贷业务培训师团队, 培训专业服务人员, 在信用贷款、质押贷款等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 将银行信贷流程进行分解, 对分解的包括营销推广、业务办理、审批、放款、后期管理等程序配备专门的营销推广经理、信贷经理、风险控制管理人等, 从而提高运行效率。着力进行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信贷产品创新, 尤其要注意识别该类企业的核心资产。在质押担保方式上, 尝试以股权、知识产权、版权、商标权、发明专利权质押, 设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贷产品。细分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供应链, 针对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 设计供应链融资产品, 为企业提供包括托收保付、信保票据买断融资、厂商银储等在内的融资组合, 平衡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供应链。在还款方式上, 考虑其担保物的缺失问题, 设立放款专用账户, 根据其现实需求放款。在融资的组合方式上, 进行投资与保险结合、保险与贷款结合、投资与贷款结合、投保贷结合等不同组合方式, 发挥各自所长, 用投资收益弥补贷款和担保的风险性。在提高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信用等级上, 发挥保险信用增肌的作用, 借助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补偿机制,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进行风险管理咨询, 投保商业保险, 缓解企业信用不足的弊端, 增强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增加银行向其授信的机会。
(三) 广泛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合作平台
政府的相关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和银行开展战略合作, 通过协议合作的方式, 共同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搭建融资授信平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资助、认定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银行优先进行信贷, 双方可以在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上找到连接点。银行和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上可以协调同步进行, 在信息收集、审批、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可以在化解风险方面实现合作共赢等。总之,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实现小企业与银行大资金实现对接, 有利于分散的民间资本、闲散资金等小资本服务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这个大群体。
中小微企业工作总结 篇5
为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 展的金融政策,今年我行突出信贷重点,继续加大对小企业 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规范小企业信贷服务,完善小企业授 信“六项机制”与“四单管理”和风险管控助工作,助推了 小微企业发展。截至 20XX 年 5 月末,我行支持小企业 78 家,累计投放小企业贷款 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 31 亿元,占我行贷款总额 37%,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量 亿元,贷款增幅为 %,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远高于我行全部贷 款平均增速。信贷支持领域遍及农业、林业、畜牧、加工、流通、农机制造等多个行业。
(一)设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我行全市共有 12 家县级分支机构,全部开展了对小企 业的金融支持。市分行客户服务部是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 职能部门,部门内设 2 人专职负责对辖内分支机构小企业金 融服务的营销、指导、调查、管理工作。
(二)提供的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和项目 根据上级行有关文件,我行开办的小企业贷款的业务范 围主要集中在粮油收购、粮油加工、林木、园艺、中药材、蔬菜、畜牧等领域,按信贷品种分为:小企业粮油购销信贷 业务、农业小企业信贷业务、小企业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信 贷业务、小企业中长期项目贷款业务,按贷款用途分为流动 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
(三)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度目标 20XX 年在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我行把 “抢抓机遇 能快则快,控制风险该慢则慢,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科学 谋划,稳健经营”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小企业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我行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实 现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制约我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的难点 我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受到国务院的严 格界定,所有贷款品种全部由农发行总行根据银监会批复开2 办,作为下级机构目前无权针对赤峰地区实际融资需求创新 研发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1、做好小企业粮油购销信贷业务 作好小企业粮油收购信贷支持工作始终是我行各年度 的工作重点。一是全力保障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适时开辟 “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流程,保证粮油储备计划的顺利实 施。二是审慎支持粮油市场化收购。坚持“保收购、保优质 企业、不保劣质企业”的原则,重点支持战略性客户和参与 宏观调控的优质骨干企业入市收购,突出粮食流通领域的主 渠道作用。
2、做好农业小企业信贷业务 我行在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中,立足地区实际,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把有 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农业小企业,属于地方农牧业 产业化推进项目组成部分,符合区域农牧业规划,地方特色 支柱产业作为农发行的重点支持客户,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将信贷风险防控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在客户营销与维护上,采取按需支持的原则,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客户总体质量不 断提升,实现了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3、做好小型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业务3 小型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我行的信贷支持重点,而这部分企业多为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地域产 业结构调整及推进地区农牧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辐射和带 动作用,具有抗风险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等特点。我行通过 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业、饲草 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农业种植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带动地方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4、做好小企业中长期项目贷款业务 中长期贷款业务对解决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对 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XX 年以来,我行积极配合当地农 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围绕重点实施项目开展合作,以新农村建设贷款业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小企业中长期政策 性信贷业务。
支持领域涉及到土地整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住房改造等多个方面。
1、创新担保措施。我行针对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等特点,大力推行经营者个人资产抵(质)押、担保公 司保证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动产浮动抵押方式。
2、创新营销方式。在 20XX 粮食年度我们从工作的预见 性和主动性入手,坚持做到市场信息早搜集、国家政策早解 读、信贷支持早部署、资金供应早准备的工作原则,积极与 市政府、市粮食局协调沟通,联合出台了 8 万吨市级地方储4 备粮储备计划和 20 万吨市级临时地方储备粮收储计划,累 计发放市级地储粮贷款 亿元,收储粮食 亿斤。在 此同时,积极支持中央储备粮轮换预备粮源收购,累计发放 中储轮换贷款 1 亿元,收储玉米 亿斤。通过以上政策性 信贷支持,有效确保了中央和地方各项储备计划顺利实施,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的情况。
3、创新工作机制。针对小企业资金需求“快、频、急” 的特点,我行按照自治区分行全区分支行行长会议精神立足 “早”、突出“好”、力求“快”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办贷 效率,努力强化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坚持早立项,做到储备 客户营销优先。建立小企业项目营销储备库,每年年初及时 对拟重点支持的项目、品种、行业等进行统计入库,动态管 理。对符合信贷条件的,迅速组织营销;对暂不具备营销条 件的,入库精心培育。二是制定下发了《信贷事项调查审查 审批各环节办贷流程时限》流程图,规范了业务操作时限。三是建立调查评估平台,提高办贷效率。我行 20XX 年成立 了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平台,将全市各旗(县)区 10 名信贷 业务骨干选入调查评估中心,在全市范围内集中调配使用,极大地解决了办贷时限长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四是坚持早 调查,做到续贷客户营销优先。我行按照上级行流动资金续 贷项目无缝衔接的工作要求和自治区分行客户处的预工作 安排,下发给各支行商业性续贷客户受理上报时间表,要求5 支行尽早与续贷客户进行沟通,确保 20XX 年信贷资金供应 做到“无缝衔接”。五是坚持贷款“早审批早见效”。为了加 快贷款审批速度,我行优先安排小企业贷款项目优先上贷审 会,建立起小企业客户贷款的“绿色通道”。
4、创新服务手段
我行为小企业客户在信贷产品服务、柜台服务、结算服务、贷后跟踪服务、中间业务服务等方面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服务,采取单一营销服务与组合营销服 务相结合的方式,将营销服务拓展到市场调研、营销组织、公共关系、技术分析、售后服务等诸多领域和环节,全力打 造服务三农的“金字品牌”。一是营业柜台和窗口,实行“四 统一”,即对外形象的统一、服务设施的统一、物品放置的 统一、服务规范的统一。二是客户服务业务流程实现“一站 式、一条龙”服务。三是对黄金客户、优质客户、大客户,成立金融服务小组,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实行专项服务。四 是针对某些工作忙、路途远无暇往返银行的客户,采取预约 服务、上门服务等便企措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 务。五是改进服务方式,实现绿色通道、无缝对接服务。
1、加强风险监测制度。我行全面落实贷后尽职管理规 定,强化贷款动态跟踪监测,及时排除风险隐患。要求客户 经理定期深入企业分析物资流、现金流变化,监督企业销售 货款及时回笼归行,掌握企业的发展态势,认真开展贷款运6 行情况检查和评价,确保贷款有足额的第一还款来源,有效 稀释了信贷风险。
2、实行不良贷款容忍度管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 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办法》的文件要求县 级支行的行长或主持工作副行长辖内不良贷款的不超过 300 万元,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占月均贷款余额比例上升不超过 1 个百分点。
由于多数小微企业规模 较小、实物资产较少、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工艺简单,缺乏 市场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而且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 健全,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很难纳入银行信贷业务支持范围。建议小微企业要继续推进管理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 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企 业运营效率与质量,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增强,增强企业 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
多数企业可供抵押 的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不动产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评估值偏高等情况,特别是以粮油购销为主的企业,受其所 处行业特点影响,自有自产较少,担保能力较弱。而目前由 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担保费用过高,使企业融资成本 上升,企业负担过重。建议地方政府鼓励担保公司为小微企7 业提供贷款担保,降低担保费率。对执行政策较好的专业担 保机构给予一定财政补贴,鼓励担保机构提高小型微型企业 担保业务规模。
中小微企业债务之困 篇6
用一个字来总结2011年的经济事件,债,一定是概括力相当强的汉字。欧洲债务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全世界,多个欧盟国家因为债务问题面临破产,中国地方债务也轰轰烈烈,专家担心2012年地方政府将迎来第一次还债高峰期,政府偿还压力凸显。
2012年伊始,中国债券市场就颇不平静,目前接连发生的08鞍钢MINI“到期后未能及时兑付事件”,以及中关村“中小企业集合发起人违约事件”,使得中国式债务危机即将爆发等传言在坊间流传。经过2011年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洗礼,众多老板跑路的现象所凸显的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不容乐观,还表明了企业债务问题已经拖垮了很多中小企业。
通过我们采访、观察发现,中小微企业的债务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多变,很多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例如债务重组、融资渠道、资产分离、扩张积累等完全不适用于中小企业,首先它们的问题没有达到债务重组的可能,融资也非常困难,并且很多是家族企业,没有融资和吸纳股东的打算,而最简单的欠债还钱也已不再是简单的合同违约。
欠债还钱,本应是天经地义,但到了企业实际当中,“杨白劳”和“黄世仁”的角色互换已不鲜见,甚至中小企业在面临债务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生存,而不是债务问题根本的解决,简单地说,只要能顾得住成本,很多企业选择无限期延后要账的步伐,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勉强应对。
大部分企业年底核算都在每年的11、12月开始进行,债务问题也都由这几个月开始集中显现,而同时,这时也是洽谈下一年合作计划的月份,债务问题和合作协议将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月中间,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能够有稳定的客户关系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如果因为债务问题丢失客户,其实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既要维持客户,又要将欠款要回,是需要智慧和方式的。但他们往往选择委曲求全,宁可再拖上几个月,生意明年还是要做。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7
1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各发展阶段人才需求现状
黑龙江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优化经济产业形式等方面具有十分优秀表现,受其资源、人才、政策、发展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 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根据企业成长阶段可以分为初始成长期、高速发展成熟期、和缓慢发展衰退期。
1.1 初始成长期
在初始成长期,如何将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是企业面对的最大经济难题,如何使自身条件满足地方政策扶持要求是企业面对的最大技术难题。 企业刚开始成长,需要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特别是与政府沟通以及与其他企业沟通过程中,在合同的拟制、企业全面财务管理、人员初期评聘上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参与,以提高企业初期的运作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科技转换为生产力上。 在初始成长期,企业要利用政府提供的产业环境、税收优惠政策和为社会服务的机会。 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为企业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1.2 高速发展成熟期
在高速发展成熟期,企业的发展难点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外部难点是企业产品与市场的拓展;内部难点是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这两个难点中,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产品拓展有一定的制约影响作用。 企业在这一阶段需要完善人才激励奖励机制建设,积极为企业人才队伍补充新的血液,加大专业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没有优秀的人才队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就无从谈起。
1.3 缓慢发展衰退期
在缓慢发展衰退期,企业遇到发展瓶颈。 中小微企业最难的在于坚持,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完善企业制度;需要建立专家库,为创新科技提供资源保障;需要深化企业文化,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能否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 就在于能否创新科学技术,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以及是否建立了优秀的企业人才队伍。
2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
2.1 在物质层面
创新型人才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物质方面的保证也是推动他们创新行为的一种强大的动力。 任何人才在发挥其创新能力之前,都需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 薪酬、福利等物质层面的需求是把人才留住的第一步骤,也是能否吸引人才的关键一步。 同样,如果一个企业对已有员工的投入与回报存在不公平现象,同样也会使员工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产生不公平感,并且逐渐出现工作消极的情绪。 黑龙江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而高素质人才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作为保障,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2.2 在个人成长需求层面
无论哪个方面的人才,都有对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水平的需要,而创新型人才对这方面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科技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跟踪所在领域的最前沿,才能进行科研与创新,解决所在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
2.3 在尊重与参与的层面
各企业, 各层面创新型人才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需要参与到企业的各层面。 各企业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强烈一些。
3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出现的问题
3.1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激励政策落实困难
黑龙江省虽然对中小微企业的认定出台了相关办法,至于有关于企业评聘人员真实性、企业科技成果评议、匿名评审等方面的落实情况,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 政府激励政策往往流于形式,对刺激中小微企业发展效果有限。
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整体发展环境较优秀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是一些靠关系、找亲戚进入企业工作的人才比较多,占用企业资源却达不到企业需要的工作水准,对资源本就不充裕的中小微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种种情况体现了政策落实困难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造成了安全隐患。
3.2 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理解不够透彻
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过度偏向科学技术专业上,往往忽视了对管理型人才和企业财会、人力资源等方面人才的队伍建设,造成了企业运转失效,浪费企业资源的现象发生。 针对企业各类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不够充分,简单讲人才评定体现在工资上,一些个别企业甚至从未考虑对工资进行浮动管理,企业员工做多做少都拿一样的待遇,这也为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3 企业对人才激励的方式单一,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企业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简单停留在物质奖励层面,过分强调利益导向,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缺少团队拓展活动,员工工作仅是为了拿到更多的工资,精神文化建设不足,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使用不当等现象,很难长期留住优秀人才,对人才的管理、使用都形成了威胁,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企业凝聚力不强,影响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4 缺乏对创新型人才的长效考评激励机制
管理学家指出,企业采用奖金重赏员工常会带来无法控制的副作用,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只讲竞争不讲协作,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要建立并完善企业创新性人才的长效考评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人才输出,保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队形,避免因人力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现象出现。 鼓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建立严格、稳定、多元的人才队伍评价体系,让员工自觉具有企业使命感。
4针对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改善的对策
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改善按人才类型可以有这样几个方向: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再深造培养;个性化工作改革;创新性奖励等。 具体阐述如下。
4.1 绩效考核
改变企业过去单纯用物质奖励的局面,规定工作量,推行企业绩效考核政策。 收入和福利仍然是人才的刚性需求,不可去掉,但可以改变形式,绩效考核就是兼顾工作效果和人才刚性需求的平衡方法。
建立企业各类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实现职位专利分成的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性人才的发展,设立技术创新激励基金,定期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4.2 企业文化建设
以满足人才刚性需求为基础,丰富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一个良好、宽松、愉悦、公平的企业工作氛围,通过改善企业奖励政策形成员工良好工作关系;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增强企业核心凝聚力,树立企业文化典型模范,为其他员工起到示范带领作用;通过荣誉奖励,鼓励调动企业员工自觉创新工作的工作热情。 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加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加员工的企业自豪感、自家员工的自我尊重意识,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内在潜能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4.3 人才再深造培养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注意对员工再深造的培养。 在保障员工工作条件的同时,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再深造培养。 所谓再深造培养既包含学历上的深造,也包含能力上的深造,学习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技能,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既可以帮助员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增进员工与企业感情,又有助于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
4.4 个性化工作改革
各企业应积极组织和帮助创新型人才具有挑战性的个人目标和职业远景,为创新型的人才提供不断挑战自我的工作目标,制订目标激励计划并实施。 实施目标管理计划,并处理好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让其相容,让创新型人才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高,更有成就感,这对各企业创新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会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 据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理论可知,在一个集体中要使一个人尽全力的去工作,就要给他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他成长、锻炼与发展的机会。
4.5 创新性奖励
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创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的。 一是科技创新项目的承担单位提取部分知识产权或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所获取的利润,奖励参与创新的科技人才;二是科技创新项目承担单位转让创新成果时提取部分净收入奖励参与创新的科技人才;三是对于采用股份制形式的项目承担单位,参与创新的科技人才可以按国家规定折算股份份额或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四是鼓励非企业创新课题组成员与生产单位联合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分享利润。
4.6 实施多元化激励相结合模式。
这种组合模式包括实施EVA管理系统, 实行谈判工资制及股票期权激励。
实施EVA管理系统。 EVA即经济增加值, EVA管理系统核心是EVA与薪酬挂钩,使创新型人才与管理者、股东一样的关于企业成败。 EVA的激励是把增加值的一部分回报给创新型人才,而且不封顶。
实行谈判工资制。 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谈判工资制度,根据创新型人才的技术、成果、态度、技能等因素,并参考当地物价情况、经济发展程度、企业效益利润以及劳动力市场上同类人才的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确定报酬,承认创新型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
股票期权激励。 股票期权不仅有利于创新型员工按企业的目标行事,防止短期化行为,而且有利于激励创新型员工不断创新,同时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创新型员工的流失,形成富有团队精神的人才队伍。
4.7 实行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福利政策
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较其他地区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建立专门的政策对相关领域各类型人才加以引进。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政策,带动相应产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加强人才激励制度的改革和落实,保障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优秀的企业人才队伍,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要关注企业员工内在和外在、物质与精神的多方追求,完善企业管理正规化、标准化建设。 只要坚持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建设,相信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能力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梁菊.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张叶荣.中小民营企业激励体系的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3]李凯旭,李玉红,杨柳.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5(11).
[4]李志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5).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8
中小微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这一类别的企业通常由少数人或一个人提供资金组成,其公司的营业额与雇用的员工数量都不大,因此,多半采用经营者直接管理的经营模式,受到了较少的外界干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主体是科技人员,创办者为科技人员,从事的是研制、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高新的产品是它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总的来说,就是以科学技术的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就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够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好的经营及发展,并使其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
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经济的发展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句话说:“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已远远不够了,应当改成“一个国家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政治上的独立”。世界上有很多的国家已经独立,人们可以看出,只有在技术上真正的独立,才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真正独立。如果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现象,依旧在技术上依附他人,就很难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真正的独立。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完全实现技术上的真正独立。近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快速发展,而且发展状况还不错。当一个企业或者产业具备了国际竞争力,那就说明他们有了自己研发的新技术。
1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协调使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能力,这是一种用于提升企业现有技术创新能力、潜力的方式。现存的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 个二级指标,即投入能力的创新、转化能力的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创新。
1.1 创新投入能力指标
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资源质量和数量,就是投入能力的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投资,即财力和人力。从财力投入方面看,非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都属于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投入。企业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力度体现在研发投入的增长率上;而在培训员工技术水平和引进新专职技术人员方面的投入,则属于人力投入。这都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人员素质的一种能力体现。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利用分析能力的影响。因此,需要考察企业在创新时的信息资源配置的投入,也就是平台构建指标的信息化水平。
1.2 管理能力的创新指标
企业进行组织管理、计划规整、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就是管理能力的创新,主要可以分成协调组织能力、战略的创新以及机制的创新3 个方面。提高外部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提高理解内部技术的能力,并进行创新,就是战略能力的创新。怎样规划合适的方案,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就是机制的创新。企业的研发、制造、运营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否良好,就是协调和组织能力的体现。
1.3 转化能力的创新指标
为企业制造更大的价值是创新技术的最终目的,所以,当一个产品通过创新的技术进行生产时,它的经济收益以及效果的转化率对技术创新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创新驱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在众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中得以应用,但是其效果却并不明显。通过了解与分析,笔者发现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运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创新投入能力指标方面的问题
融资能力是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能力指标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于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来讲,开展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活动。一项技术研发成果想要转化成产品或者服务需要经过很多层考察、筛选和实验。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是目前我国很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立时间比较短,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比较差,造成了他们融资难的问题。
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基本为零,造成了企业的技术、工艺及相关的设施比较落后,再加上这些中小微企业管控制度比较落后,造成了企业研发和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企业竞争力下降,最后导致企业创新能力降低。资金不足,使老旧的设备不能够更换,很难满足研发工作的需求,这也直接造成了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发展缓慢。
2.2 管理能力创新指标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
管理能力创新指标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是企业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研发部门是企业中进行创新活动的主体,衡量企业现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研发部门的开发与研究能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规模比较小,研发能力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合作意识,所以在产品的研发中缺乏科学的保证,在研发新产品过程中面临了重重的困难。此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之间,以及其与高校、政府部门缺乏合作,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3 转化能力创新指标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化能力创新指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完整、缺乏保障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一些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像融资服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诸多平台。由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系统不够完善,并且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缺乏法律支持,各项资源的分配有待优化,使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面临了极大的困难,缺乏相应的担保机制以及信用保证机制。
3 改进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各种投入就是创新资源投入,包括物力、财力与人力等各方面的投入,这些既是需要着重保护的有限重要资源,也是需要流动的商品。制订正确的战略规划,可以促进创新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企业通过有限的资源,去获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3.1 建立中小微企业创新合作机制
目前,世界的发展潮流已经变成了合作与交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合作更应该普遍存在于企业、政府和高校之间,它们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应该得到加强。在自主创新方面,单个的中小企业会出现不少的缺点,比如:较大的创新风险等问题,这就要求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3.1.1 中小微企业互相合作
在创新方面,同行的中微企业不应该单独作战,而是要抱团取暖,互相学习。因为在技术方面,同行的企业比较容易互补,比较容易实现技术之间的融合。
为了使竞争力得到提高,企业可以采取双方或多方合作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一些大型的创新项目中投入较多的资金,也可以通过联合引进攻关和组建技术联合体的创新模式,进行合作。
3.1.2 中小企微业与政府进行合作
政府在建设大型的创新项目时,经常会邀请一些高校以及企业参加。首先,政府应与中小微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进行合作;其次,对于一些大型的创新项目,尤其是政府创办的,中小微企业也应积极参加。这样可以培养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提升,保证它们在市场中,不会处于劣势局面。
3.1.3 中小微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的合作
相比于中小微企业,大专院校拥有更多的高科技方面的人才。而他们之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合作:①建立联合开发基地。例如:海尔和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建立了联合开发基地,使海尔在多方面实现了创新;②企业可以利用高校,来培养自己需要的各类型人才。
3.2 构建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要具有创新转化能力,就需要有完善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就目前来说,中小微企业主要依赖于各类基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通过政策的指示,来建立各个类型的创新机构。此外,政府应不断完善法规与法律体系,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系统。监管中小微企业的各个工作部门,尤其是国家和各级省政府机关,应尽快建立一个档案,记载中小微企业的信用,并使信息等到共享和公开。中小企业要保持诚实经营,加强建设信用评估机制。如果需要对一些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家和商业银行进行招商,并让它们参股,可以通过各级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授权出资或者出资,从而组成一个国家和省级的担保公司,并且具有市场化和股份制,为一些企业,尤其是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
3.3 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体系和融资渠道
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融资股权、融资项目、境外上市等方法,直接进行融资。国家和各级省政府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基金的建立,增强了对中小微企业在开始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后期的投入和扶持,为企业的创新,减少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在税收方面,当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时,可以采取税收返还制度;在财政方面,当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者资金赞助,从而支持它们的创新活动。
4 结语
在新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在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目标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来说,依靠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依靠管理能力提升组织活力、依靠转化能力提升价值空间是改进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根本途径,也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付腾.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湖北大学,2014.
[2]陈战波,朱喜安.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
[3]梁尔昂.中小企业成长的财务基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9
1科技金融专项资金项目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科技与金融结合方法不断创新、快速发展。宁夏此项工作起步较晚, 2012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并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进行了转发。《意见》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优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税收服务环境, 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 鼓励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13项政策措施。同年, 宁夏科技厅设立科技金融专项, 并与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宁夏科技金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金融专项被纳入财政预算, 每年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列支。至2012年底, 自治区科技厅和财政厅已筹集近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金融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费用和担保费用补助等, 对6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4.6亿多元银行贷款给予了利息补助。
科技金融专项资金资助方式流程如下图1所示。 (1) 自治区科技厅下发征集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通知; (2) 企业填报融资需求征集表, 申报融资项目; (3) 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和筛选; (4) 审查通过后的企业列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库; (5) 自治区科技厅向金融机构推荐贷款企业; (6) 科技厅联合合作银行、担保机构等对企业进行项目调查。调查报告提交由科技专家参加的联合审贷委员会; (7) 由委员会通过会议审议批准; (8) 由银行、担保机构与贷款企业签订贷款、担保、质押贷款合同; (9) 根据贷款合同, 自治区科技厅提出支持企业名单和资金额度, 并会商区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补助计划; (10) 企业获得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贷款中介费补贴。
2科技金融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科技金融专项实施一年来, 科技金融结合的绩效如何?金融专项资金的投入与科技活动产出的关系是否合理?专项设立是否真正地引导和撬动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为了全面掌握这些信息, 2013年6-10月, 自治区科技厅决定从64个科技金融专项资金项目 (以下简称科技金融项目) 中抽取15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自治区科技厅委托宁夏科技咨询评估中心组织开展此次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承担项目的都是中小微民营 (或私营) 企业, 这些企业员工数由420余人至20余人不等;企业总资产由35863万元至395万元不等;上年度研发投入由1100万元至30万元不等。评估中心通过制定并应用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15个项目的综合绩效, 其中绩效评价等级为“优”的2项, 等级为“良”的12项, 等级为“差”的1项。总体实施绩效情况获得较好评价。
一是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带动金融机构和企业投入作用巨大。15个项目分别从金融机构贷款260万元-4900万元不等, 总额达20070万元;企业自筹从20万元-6000万元不等, 共计22025万元;获得专项资金利息补助7万元-40万元不等, 共计342万元。专项资金与贷款之比达到了1:59, 与企业自筹资金之比达到了1:64。多数企业内控制度较严格, 能够合理合规使用信贷资金, 按时偿还金融贷款, 与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
二是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显著。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明确, 提高了企业开展创新团队建设和自主开发项目技术的积极性, 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明显, 形成了新工艺, 开发了新产品, 改善了产品性能, 增加了产品品种。15个项目转化应用的主要技术, 10项来源于自主开发, 3项来源于从区外引进, 1项来源于引进区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1项来源于与国外、区外合作开发。表明多数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 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或有稳定的技术来源和合作方, 保证了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同时为企业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科技金融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各项目获得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和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利息补助, 更新扩建了厂房, 改善了生产环境, 购置或改造了生产设备, 建设了新的生产线, 提高了装备水平, 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转化具有较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 开发了一批具有较好性能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增加了企业产品销售, 显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经初步统计各项目2012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共计83530万元, 销售利润共计9786万元。
从绩效评价结果来看, 科技金融专项的设立, 确实为中小微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所需资金问题, 有效发挥了金融支持科技进步的作用。
3几点建议
3.1将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纳入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评估机构的常规工作, 建立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实践表明绩效评价工作是科技管理部门实际介入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强化科技管理部门作用的重要抓手。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能够督促企业提高项目实施绩效, 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建议将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纳入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评估机构的常规工作, 持续性开展并建立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将企业执行项目的绩效情况作为今后是否继续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的参考依据。
3.2建立风险资金池, 扩大融资规模
科技金融专项的设立, 确实为我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所需资金问题。但是仍有一些轻资产、无抵押类型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建议发挥财政、银行、担保公司之间的协同作用, 联合建立风险池资金, 降低融资门槛, 发挥资金倍数效应, 使很多受制于担保条件无法获取银行贷款的企业进入了银行贷款扶持的范围。
3.3加强对企业研发能力的重点审核和专业评估, 把好项目推荐入库关
个别项目由于企业研发能力较弱, 提出项目申请时对自身实际研发能力与实现项目目标要求的差距估计不足, 实施时无法按照预定计划开发出项目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所以评价等级为“差”。建议科技部门、金融机构和专业担保机构加强对企业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的重点审核和专业评估, 把好项目推荐入库关, 把有效的保障资金注入到最需要的企业, 实现科技金融项目更好的绩效。
3.4加强对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的培训和宣传
我区首次开展科技金融项目绩效评价, 各相关企业对绩效评价的形式、内容和要求都十分生疏, 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材料不符合基本要求、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因此今后要加强对被评价企业的培训和宣传。
参考文献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10
中国华融的成功转动与跨越式发展
中国华融是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设立, 对口承接处置中国工商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经过13年的成功运作, 中国华融已经全面完成7200亿元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 并成功实现“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商业化转型。2009年以来, 依托我国经济的高速成长, 中国华融以创新为引领, 经营业绩连续3年大幅翻番, 2009年实现利润比2008年增长103%, 2010年实现利润比2009年增长146%, 2011年实现利润比2010年增长148%, 3年合计从市场上拿到了近80亿元的利润, 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态势。目前, 中国华融集团总资产已超过2100亿元, 2011年一年实现利润就超过50亿元, 已初步建设成为国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华融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各地, 搭建了以总部为主体, 全国32家办事处、10家平台子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 对外提供资产管理、银行、证券、租赁、信托、投资、房地产、基金、期货、PE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2012年年初, 国务院和财政部已正式批准中国华融进行股份制改革。改制完成后, 中国华融将稳步推进增资扩股, 适时引进海内外优秀的战略投资者, 择机完成IPO实现境内外整体公开上市。按照大股东财政部的要求, 将着力把中国华融打造成为“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强、投资回报好、协同效应高”的现代金融企业, 努力实现公司国际化、综合化、新的跨越式发展。
从“政策性资产处置机构”到“综合金融服务商”, 中国华融能够成功转型, 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以创新为引领, 推进产融结合, 切实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创新是中国华融转型发展的核心灵魂, 产融结合是我国华融高速增长的重要依托, 服务于包括科技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 已为中国华融打开了最广阔的市场空间。2009年以来, 中国华融按照“做强主业, 做大利润, 做响品牌,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理念, 践行科学发展, 推动了“八大创新”: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业务平台、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文化和创新队伍建设;按照“五年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 坚守风险底线, 推动中国华融集团面貌发生了“六大深刻变化”:思想观念大转变, 盈利能力大提高, 业务平台大扩展, 大客户战略大成效, 品牌声誉大提升, 内部管理、风险管控和队伍建设大增强;按照创建“有尊严、有价值、有内涵、有实力、有责任”的“五有”现代金融企业发展愿景, 践行央企社会责任, 切实发挥了中国华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十大独特作用”:支持国有银行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脱困、托管危机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支持绿色经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民生工程、支持“三农”发展、支持居民投资消费理财增殖。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结合, 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面, 中国华融2009年以来积极响应党中央“科技强国”号召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 稳步推进产融结合, 在行业选择、资金投放、产品创新、金融服务上, 对科技型企业给予重点关注, 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科技型企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综合优势
众所周知, 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当前,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 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 也面对严峻挑战。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警醒我们, 没有核心技术, 就不可能创造出刚性需求, 也不可能获取超额利润, 更不可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伟大企业和百年老店。在5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 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100年 (2049年) 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 为我国科技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也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特别是支持自有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产业发展, 制定了新的行动指南。
l985年中央作出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27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 在金融界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 科技金融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已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条比较成功的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路子, 金融业为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 中央果断作出大力发展国内实体经济的战略决策;而今天, 在稳增长再次被放到各项工作首要位置的全新形势下,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 金融业在支持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 也在寻求新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投向和途径, 而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较强发展后劲的高新科技企业, 必将成为金融机构选择的重点市场领域。在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下, 科技依靠金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金融依靠科技谋求可持续发展, 共同成长、共赢未来的天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成为必然。
“科技金融结合, 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产融结合过程。金融机构既要按照金融业务的基本规范严控金融风险, 又要考虑科技产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还要不断适应科技产业发展对金融服务快速变化的新需求。科技企业一般都要经历—个从小到大、从“种子阶段、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到衰退阶段”的完整生命周期。其生命的不同阶段, 需要包括风险投资、债务融资、发行上市和兼并重组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 而无论是商业银行, 还是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一业态的金融机构, 均无法独立完成这些服务功能。作为致力于提供全面综合金融服务的事实上的金融控股集团, 以中国华融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将完美地契合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 并应责无旁贷地履行央企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支持中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进而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升级、推动宏观经济增长。为此, 中国华融将以创新为引领, 大力推进产融结合, 积极采取“五项举措”, 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金融优势:
第一, 坚持“听党的话, 跟政府走, 按市场规律办事”, 不断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 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中国华融坚持“听党的话, 跟政府走, 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经营理念, 已先后与包括北京、天津等4个直辖市在内的18家省级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创造了政企合作共赢的许多经典案例: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出资参与组建OTC市场, 与湖南省政府合作成立华融湘江银行, 与重庆市政府合作成立华融渝富基金, 与海南省政府合作成立华融期货等等。下一步, 中国华融将全力支持、大力参与天津市金融市场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 为改善中小微科技企业投融资环境贡献力量。
第二,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准确把握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着力点。按照中央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明确的政策导向, 中国华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着力点, 重点放在以下领域和环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调结构、促转型中鼓励发展的产业, 如以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等;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相关的创新科技产业, 如以高品质、健康、环保为主的消费品创新领域企业等。
第三, 紧贴科技企业需求, 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资金融服务。在融资方面, 中国华融将提供资金支持, 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推动企业提升产能、加强研发和营销、扩张市场份额, 巩固提升行业地位, 整体性提高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投资方面, 将优化企业股权结构, 提出个性化管理方案, 改善企业治理, 为企业输送专业的财务、法律和管理资源,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我们将着眼长远, 做一些战略性股权投资类项目, 充分利用天津市政府“十二五”期间力推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机会, 开展资产整合及股权投资类投行业务, 主动与PE、VC结盟, 参与产业重组并购等交易。
第四,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 发挥多牌照金融服务功能, 打好业务“组合拳”, 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国华融将综合运用旗下投行、PE、银行、融资租赁、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平台, 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从VC、PE、辅导、承销、IPO到资产管理、重组、并购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金融服务, 帮助企业实现实质性价值增长。我们将提供典型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服务, 以扩大科技型企业资本、资金、资产增殖。我们还将大力拓展重组并购市场, 把中国华融商业模式向“早期投资+管理服务+业务整合+资本运作”模式全面升级, 覆盖产融结合运作全过程。
第五, 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坚守风险底线, 增强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力度。中国华融改制完成后, 将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随着未来货币政策调整放宽, 大力提高产品定价能力, 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 让利于企业, 巩固提升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共谋发展。我们将加大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推广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 加大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大的小微企业发展, 支持其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加大支持高新科技创业园区建设, 积极支持对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 对创业园区内资信好的科技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积极研究金融支持高新技术出口的新形式、新方法、新产品和新服务, 探索合作引进外资参与风险投资,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结束语
中小微企业融资两难 篇11
从财政所要服务的对象——企业角度来说,中国99%以上是中小微企业;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来看,直接相关联的是就业,中小微企业提供整个社会就业岗位的80%—90%、甚至更高;从走创新型国家道路来说,必须鼓励从草根层面、企业层面做创新活动,我们国家发明专利的70%—80%来自中小微企业。
我们还要看到,经济增长,中小微企业的贡献要占到60%—70%,在某些区域甚至更高;政府税收的50%—60%来自中小微企业。
去年底,我国明确宣布小微企业的简易征税办法:起征点从最高5000元提高到最高2万元。这个政策信号非常明显和强烈。
然而,虽然看起来优惠可观,但具体到各家小微企业,每一家得到的实惠其实非常有限,常常也就几十块、几百块钱、至多千把块钱。
但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比如减税了,但是税外的负担变化如何?在某些地方,这边强调结构性减税、那边强调财政收入的压力,还要刮地皮,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税外负担加重的现象。还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等,有些地方甚至有政府的权利环节变相索贿的情况……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是不是需要一个政策性融资机制?这个机制怎么样可持续进行,是无可回避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难点在于大型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从规避风险和业务成本控制的角度,天然地把业务重心放到大企业上来,不会真的、可持续地支持小微企业。因此,对策上必须注重政策性融资机制的打造和财政的可持续支持。
英美日的财政预算里都有透明安排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署或者特定的财政投融资机构,通过贴息、信用担保和其他的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
但在中国的探索中,出现了明显的两难。全国近万家地方政府背景的、地方予以注资开办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本意就是要支持自己辖区内的中小微企业。但这些信用担保机构启动以后,往往发现要坚持所应支持的对象,资本金会萎缩,通常情况下得不到规范的后续支持。
因此,我们必须如实地、正面地讨论在中国怎么构建政策性融资或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问题,这个体系应该以财政为后盾,形成一种有财政来源、在预算里透明安排的、规范运作的政策性资金力量,打造出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式放大的一套可持续的机制。
这种机制需要把握两个核心要素:
在运行中必须风险共担。很多地方还做不到风险共担,一旦财政资金介入,就变成了无底洞,发生“道德风险”。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中要强调规范、越来越要向公众说清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风险共担是必要的制度要素。
其二,支持对象的规范遴选机制。必须在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中选出具体的支持对象,不可能同时都支持。可最大限度避免设租寻租行为的政策融资机制的正确合理构建,对于其可持续性是非常关键的。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篇12
1 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概述
1.1 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涵义
本文研究的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是面向广西中小微企业作为其孵化对象, 利用体系的网络资源, 为孵化对象进行创新活动提供条件。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系统资源包括企业孵化器、政府、入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其他孵化器和相关具有创新资源的机构等之间的相互内外在有序的联系和交互作用, 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系统。
1.2 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活动内容
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围绕着资源的流动而展开的, 活动的发生过程也就是资源的流动过程。根据资源的类型, 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发生的主要活动包括技术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物质流动、资金流动等。资源流动起到了连接不同主体、调节生产和创新活动的作用, 可以说是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内部的血液循环系统。
1.2.1 技术流动
技术流动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流动, 实质上是一种技术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 可以消除技术输出方和技术接受方之间的技术势差, 可以提升社会生产力和技术能力, 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中技术流动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企业之间的技术流动; (2) 企业与孵化器之间的技术流动; (3)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流动; (4) 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技术流动; (5) 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流动; (6) 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流动; (7) 技术的社会传播; (8) 与体系外部的技术流动。
1.2.2 信息流动
信息的流动是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信息的流动速度越快, 成本越低, 体系的运行效率越高, 各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越强。信息流动有很多渠道, 例如行业协会、技术市场、商会等正式渠道, 也有私人交流等非正式渠道。通过信息流动, 可以加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流, 拉近彼此的距离, 建立彼此的信任。从信息流动的手段来看, 电话、信件、传真、网络等方式共存。从信息的类型来看, 主要有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人员信息、政策信息等。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内的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竞争对手、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 可以更好地洞察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变革等各种信息。
1.2.3 人员流动
人才是创新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 携带专业技能、经验和知识的人才的有效流动为创新活动注入了活力。人员流动实质上是一种隐性知识的流动。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内部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有利于知识溢出。人员流动是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内部要素互动的重要形式, 人员的流动为各行为主体带来了新的思想、知识和技能, 从而促进了基础知识的更新和增强, 能够尽快适应外部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人员流动驱动了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1.2.4 物质流动
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拥有包括实验室、大型通用仪器、通用测试平台等在内的技术服务平台, 企业可以租用这些仪器设备。由于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掌握了较多入孵企业的信息, 在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引导和帮助下, 从事相关研发的企业也可以共享实验室、研发设备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良好的科研条件,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 获取所需的实验设备。此外, 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网络资源, 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源。这些途径都可以实现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物质的流动。
1.2.5 资金流动
企业在创新的过程, 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的资金主要有以下种来源: (1) 政府的专项创新资金, 资金从政府流向企业; (2) 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贷款, 资金从银行类金融机构流向企业; (3)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风险投资、基金等对企业进行的投资, 资金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流向企业。此外, 还存在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资金帮助等其他形式。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协同创新时, 资金又以科研经费的形式从企业流向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等。资金的流动贯穿着整个创新过程的始终。
2 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
2.1 实施孵化网络建设工程, 集聚创新创业服务资源
围绕企业“种子期—初创期—高成长期”需求, 以企业孵化为核心, 以孵化器为基础, 对接加速器、产业园, 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 形成以孵化机构为节点, 涵盖研发试验、科技金融、科技中介、创业导师等要素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孵化服务网络。
2.2 实施孵化模式创新工程, 构建孵化机构多元化发展格局
依托孵化机构的自身优势, 发挥资源整合能力, 创新发展模式, 探索特色发展, 提高孵化机构的市场化水平和发展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鼓励孵化机构探索特色发展模式; (2) 鼓励孵化机构探索“孵化+创投”的发展模式; (3) 支持创新型孵化器快速发展; (4) 鼓励孵化机构连锁化发展; (5) 加强各类孵化机构的协同合作。
2.3 实施产业孵育工程, 提升孵化机构产业培育水平
围绕全区产业整体布局, 支持孵化机构聚焦优势专业领域, 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专业化水平, 提高原创产业培育能力, 增强对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孵化机构的布局; (2) 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3) 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渠道; (4) 引导孵化机构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 (5)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孵育基地建设。
2.4 实施国际化发展工程,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 加强与国际孵化器组织的合作交流, 提升本市孵化机构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进孵化机构国际化发展; (2) 加快引进一批区外先进孵化机构; (3) 支持孵化机构与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开展合作; (4) 鼓励孵化机构大力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3 完善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对这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孵化需要多方面因素作支撑体系, 而这些支撑体系间的作用也是相辅相成而构成的系统, 具体表现为如图1所示:
3.1 基础性综合网络建设
广西各市区内交通、通讯、网络、产业基础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能力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否, 直接影响到该孵化体系内各孵化组织的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内孵化组织之间可以共享其构成必备的基础性综合网络建设:孵化场地和物理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技术设备平台。
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机制不完善, 能力较弱, 缺乏活力, 提供孵化场地和物理空间也是激活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内驱力最基本的功能。鉴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网络覆盖面广、建设和完善周期长、投资速率回收慢, 借助原有的科技创新试点来实现广西区域内合理的地域范围内共用孵化场地和工作空间的共享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结合各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资源优势 (如桂西资源富集区) 和已有战略政策性优势 (如北部湾经济区) 及大力推进的重大发展项目 (如西江黄金水道) , 凭借着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孵化器, 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来加大科技创新动力。
3.2 虚拟科技创新孵化网络建设
虚拟科技创新孵化网络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打破原有的单一孵化器孵化过程, 将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作为单元纳入孵化过程模型中, 发挥在孵中小微企业和孵化器的桥梁作用, 承担孵化责任,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 经过其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而形成的非线性新型孵化组织网络结构体系。
针对广西产业结构分布特点和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构建模式, 将广西中小微企业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建设分为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为: (1) “中心-卫星”模式。 (2) “平等主体”模式; (3) “核心-中介”模式。
3.3 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主要表现为内部资源共享体系和外部资源共享体系。内部资源共享体系是将现阶段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要素集约式、分享式充分利用, 完善产业链条, 主要体现为项目源优势互补和管理优势互补两方面。
外部资源共享是从广西各市区内孵化组织在实现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所面临外部投资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对市场所带来的不景气提供活力, 对内部存在的道德风险加以防范, 促进科技创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广西中小微企业产业化发展及孵化体系的完善, 其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表现在资金优势互补和政策优势互补两方面。
3.4 信息交流体系建设
信息交流体系建设是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之间交流的桥梁和载体, 促进各孵化组织内部和组织团体之间协同合作的基础, 为此, 将现代信息化交流体系和传统信息化交流体系相结合, 即为“线上”和“线下”信息化交流体系。“线上”信息交流体系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 大数据的推广和普及, 创建独立不同科技创新型产业网站, 开办不同形式的孵化体系论坛, 面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网络营销发展咨询, 将企业信息尽可能的反馈到网页, 使得信息与公共人群对称。同时, 对于这些在孵中小微企业实现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初期, 邀请相关专家建立一定规模的专家库, 为这类孵化型企业进行不同规模的发展提供辅助性指导, 收集阶段性评估结果作为企业未来发展信息来参考。
“线下”信息化交流体系是指传统式信息化交流体系, 主要是通过广西中小微企业之间定期创立企业发展沙龙或企业间联谊会, 中高层领导间定期设立不同层次的研讨会, 加强各项目和技术类型的中小微企业就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进行信息交流, 逐步建立金融支持咨询试点, 提供贷款渠道信息, 使得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进行投融资与之形成战略联盟, 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孵化器投资评估标准、考核制度和反馈制度从而推动整体发展。
3.5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由于广西中小微企业在构建科技创新型孵化体系时, 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孵化服务, 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孵化体系构成单元的组织应当充分利用“城内”资源, 借助于相应的业务中介服务, 这些中介服务可按创办地区主体性质、服务功能以及经营性质划分。
3.6 人才培训体系建设
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是指根据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需求, 针对孵化服务的需要, 展开人才培训服务。人才培训服务体系既提供广西各地区中小微企业创建和管理人员培训平台, 也提供其人员流动的平台;该体系的建设也将逐步实现专业化、国际化, 最终实现在全区范围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高素质的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也是广西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孵化过程中形成的关键, 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带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环境, 这是广西中小微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要拥有最根本的基础, 也是对高新科技创新产业进行孵化的重要支撑;建立高水平的资本运作系统是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发展根本保证, 由于创新型的科技产业本身的特点, 导致了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投资也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
3.7 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是在广西各市区不同类型市场和等级组织以外, 介于市场和企业内部等级组织之间的一种新的系统模式。广西中小微企业创新体系主要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活动, 受到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的协助进行新创中小微企业活动, 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广西中小微企业的立业之本。在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组织集群内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支持体系尤为重要。广西中小微企业孵化组织集群为科技创新型孵化提供最新的产品、技术和用户信息, 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促进孵化组织集群内的资源优化和战略联盟, 并通过信息的辐射吸引高新技术投资者和用户。
3.8 技术交易体系建设
技术交易体系建设是以具有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的专业特色技术平台而进行交易, 其平台设计将根据广西科技创新孵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及产业集群的需要,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仿效发达城市国际工控技术交易中心的形式, 力争在主要的中小微产业集群分别设立类似的国际性技术交易中心。
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现为在广西各市区建立技术研究国家中心, 国家提供资助, 负责成果转化和价值转换, 并将公立机构与工业企业联合起来, 目的是增强广西各市区公立研究实验室与工业企业的合作;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要构建核心技术支撑力量, 能为创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摘要:文章对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进行了概述, 提出了广西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内涵, 指出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的任务以及完善广西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广西
参考文献
[1]刘恩惠.构建小微企业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 2012.
[2]李刚, 张玉臣, 陈德棉.孵化器支撑环境研究[J].科学与科学管理技术, 2001, (6) :23-25.
[3]贾楠.集群中小企业创新孵化网络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辽宁:连理工大学, 2013.
[4]王光磊.科技企业的二次孵化体系构建及运作模式研究[D].辽宁:连理工大学, 2008.
[5]谢雅丽.加快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 :191.
[6]韦小华.改革开放30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 (8) :10-13.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推荐阅读: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08-28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05-18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07-08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10-12
中小型科技企业05-13
突破中小科技企业瓶颈08-28
武清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06-20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管理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