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学微课程

2024-07-29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通用3篇)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 篇1

微课程是指将知识碎片化, 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以简短清晰的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运用为目的的在线课程。在教育信息化过去一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 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及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 “微课程”一词便应运而生, 这是“微时代”的必然产物, 也是符合新一代学生学习需求的便捷方式。微课程的发展对于当代学生的在校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整个社会的大众知识的普及都具有革新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

微课程的最早形式见于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a Grew提出的60s课程。

而微课程这个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在线客服经理David Penrose首次应用的。他指出开发与建设微课程的程序或者步骤应该是:明确该微课程的教学核心定义域目标→制定30s以内的视频概括和内容总结→完成教学视频的录制→规划课后任务→上传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 这样以达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自主选择与自助安排, 即学生可按照自己学习任务在海量资源中按需搜索, 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安排学习时间,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

此外, 从2004年开始的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的微课程视频资源建设, 微课程视频资源的应用与推广远超预期目标。其微课内容覆盖了英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所有课程, 每段视频长度一般在20min左右, 其中课程教学内容10min左右, 剩余部分为教师的随机访谈视频。

在美国, 2008年创办的视频资源库“观看知道学习”, 是基于维基功能按需录制微课视频的, 在学生需求的知识主题以及学生推荐的视频中选择, 然后由教育工作者录制微课视频并进行分类上传。

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外, 我国在微课程建设中, 无论是技术支持还是理论研究都相当滞后。微课的出现于应运最早都是在广东佛山, 而这一地区在微课程的方面的发展也成为当前中国微课程研究的典型案例。微课程即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这一概念最早也是由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的。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短小精悍的课堂知识点教学视频, 围绕该教学知识点的资源单元还包含其他与课堂教学环节类似配套支持资源, 主要有知识点框架设计, 教学思路阐述、教学素材的收集与安排, 可供独立下载的视频中的课件, 课后深化学习的练习与测试以及师生互动, 等等。

王佑镁等在2006年提出微课程即微型学习产生的前提是当代日渐微型化、片段化、社会化、大众化与草根化的传媒技术, 包含的学习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与联通主义, 王佑镁认为微型学习是在海量的知识网络结构中一种关系和节点的重建, 是一个联结的过程。焦建利 (2013) 则侧重于微课程对广大教师专业只是的学习与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上。无论教师录制的是课堂实境微课还是教师单独的知识点的视频都包含了该知识点的教学理念, 教学素材安排以及教学环节设计, 通过微课程资源平台分享后, 教师之间彼此沟通交流, 取长补短, 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2013年梁乐明, 曹俏俏等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分析了微课程, 认为微课程是半结构化的, 并且可以穿插于现实课堂, 同时也可应用于非常规的学习环境。这一理念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下微课程是一种半结构化, 半开放式可独立使用亦可与其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整合的素材。

微课程的出现与迅猛发展是数字时代的必然, 对于当代学生的在校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整个社会的大众知识的普及都具有革新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对于学生的在校学习来说, 微课程不仅仅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 而且也构成了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总而言之, 微课程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 符合90后学生学习的模式, 也成为学生竞相“淘”课的在线资源。不仅如此, 微课程的发展也必定引发新一轮的教育数字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凤佳, 李舒愫, 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08, (3) :94-99.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7) :14.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1-65.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 2013, (4) :13-14.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 2013, (4) :10-12.

[6]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65-73.

[7]王佑镁, 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3) :5 8.

国内中小学微课程 篇2

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学生模糊的或者错误的知识,没有颠覆性的或者彻底的改变,学生依然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

再次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就是有机会也被一些爱表现的个别学生占领,大多中下等学生只能是旁观者。

怎么改变现有的状况呢?

第一 制定学习目标要小而准。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都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单元目标、学情而定,如低年级这节课就是识记生字,那就集中火力识字,其余的都可以省略。中年级就是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就结合教材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它、了解它并会运用它。

第二 教学流程科学而有艺术性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遵循由易到难,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新奇的境界,让他们“挑一挑能摘到桃子”。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或者高效的。

第三 教学形式由师生变成“师生”“生生”的关系。既要重视老师的教,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合作在班级授课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不能一对一的进行的教学活动,小组可以充当监督、反馈、纠错、互助等任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促进了学习,增进了友谊,激发了灵感,培养了合作意识。

第四 强化实践的机会。现在大多课堂都是纸上谈兵,看似举手一片,呼声不断,实际真正能学懂得寥寥无几,随声附和的居多。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增加实践的机会。“好记性还不如烂笔头呢”“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促进思考,提升水平。

小学语文的微课程关注学习的对象——学生。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与成长。

小学语文微课程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真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

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探讨 篇3

关键词:语文;小学;微课程;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23-01

我国的微课程起步比较晚,直到新世界初,才有相关的文章发表出来,但是整体来说,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于研究微课程还处于一种理念上,对于微课程的作用以及开发都很淡薄,同时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微课程的具体定义也不清晰。随着微课程越来越流行,许多人开始重视起来,对微课程的利用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实用化,一些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程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也因此激发了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把自身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这以领域中。

一、微课程具有的优势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更多的是通过“两平三通模式”实现的,即以优质资源实现班班通、宽带连接实现校校通、网络学习实现人人通、建设教育管理平台以及建设教育资源平台为基础,教师利用远程或者面授的形式把资源示范、知识讲授、反馈指导、操作练习、学习评价等具体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这些教学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突破了传统形式下的教学模式,课程单一、反馈不及时、互动不频繁等缺陷被逐一攻破,不仅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使得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革,间接的加快我国教育系统朝着信息化道路发展的步伐,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发展了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程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1、使用微课程教学,小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空间,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减少了小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让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明显的帮助。

2、微课程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这对培养小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有着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可以系统的帮助小学生学习,克服以往考虑问题不全面、思维碎片化的思维模式,全方面的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同时微课程与相关教学目标相配合,让小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也得到加强。

4、微课程不再局限于小范围内的学习,能够有效的突出语文课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使得小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课程中的精髓部分,极大的减少了小学生花在课本中的学习时间,能够让小学生有更多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休息时间,劳逸结合,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5、因材施教,微课程具有多方面的教学条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更加具有人性化和多样化,突破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微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路线

1、依据主题,自行设计微课程

教师如果具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往往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懂得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由四个内容组成: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文章读写知识,小学的语文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单独思考能力等各种人类通用能力。如何有效的设计一个好的微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要点。

2、编织美好的课堂生活

其实微课程独特的魅力不在于微课程的表现形式而在于小学生的课程生活,微课程跳出了以往僵硬的学习模式,在微课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探讨,都在学习,共同进步,师生间相处的十分愉悦,所以对于活动的组织者,微课程老师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老师编织好了自己的角色,下面的学生才会跟着老师愉快的步子前进,语文微课程一般会有固定的学习课堂,而教师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去适应和喜欢上这个课程,这种情况使得微课程有时候看起来更像一种仪式,而对于充满好奇的小学生来说,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小学生喜欢上微课程教学。

3、与实际生活联系,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的微课程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视,所以如何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微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生活是所有人的启蒙老师,所以应该注意在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时刻的注意把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那样小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学习乐趣,小学生有了对自身生活更多的体验,他们才会更加学习独立思考,学习观察,所以生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用。

3.结束语

微课程的各个设计环节不是独立的,也并不是一种串联的关系,一个好的微课程需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程的意义重大,微课程不仅使得语文教学不再单一和枯燥,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和体会中国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更大,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就越高。

参考文献:

[1] 王 蓓.钱克英.一种生态化的型式?-微型课程的现实意义考察[J].学校管理,2010(6):18-19

上一篇:多年冻土地区地基论文下一篇:颈动脉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