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居民(精选8篇)
国内居民 篇1
1 影响居民国内旅游的因素
1.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
人民生活水平是决定是否进行国内旅游的重要因素, 旅游者的经济情况或者家庭富裕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是否有能力进行国内旅游和进行旅游消费。根据旅游需求理论,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决定该行动的基础经济条件。但是, 刺激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不仅跟个人有关系, 也跟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宏观反映整个国民的生活状况的进步程度。当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 表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 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进而增加对国内旅游的需求, 最终表现为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多以及国内旅游收入的提高。
1.2 我国一定年龄段人口数变化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
除了经济条件外, 生理条件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其中年龄对旅游需求就有一定的影响。年龄反映出人们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实力。未成年人一般有旅游欲望,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且一般不能独立生活, 并是不旅游的主要群体, 这类人一般是家人外出旅游随同人员, 故无需将他们考虑在影响范围内。65岁以上的老人, 虽然有着很高的储蓄和消费能力以及相当多的空暇时间, 但是由于体力上限制, 即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严重地影响着此范围人的旅游消费欲望。通过分析, 我们得出在15-64岁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很高的消费欲望以及能力, 是国内旅游业的主要面对群体, 所以需要针对此范围人的特点发展旅游业, 促进旅游业的蒸蒸日上, 提高国内旅游收入。
1.3 失业率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居民当中, 城镇居民是旅游的重要群体。而他们的旅游动机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假如社会中大量的人们没有工作或失去工作, 那么一方面会降低城镇居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周围人的心理, 其中既包括在职人员也包括失业者以及亲戚朋友, 而严重的失业率可能会扰乱社会的正常运行。大量失业者的存在, 有消费能力的群体由于心理的影响也会失去旅游的兴趣, 而失去工作的人们由于收入降低, 更减少了外出旅游的可能性。故失业率对旅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政府部门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降低失业率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进而来扩大国内旅游的人数, 增加国内旅游的收入。
2 基于影响我国居民国内旅游的因素建立模型
2.1 建立回归模型
已经分析确定选用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用Y来表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4岁人口总数以及失业率作为解释变量, 分别用AGDP、AGES和LOSTLOB来表示, 对于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其他因素用μ来表示。同时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a+b*AGDPi+c*AGESi+d*LOSTLOBi+μi
其中a、b、c、d为待估参数, μ为随机误差项。选取样本数据,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可以求出a、b、c、d的估计量。
2.2 样本数据的来源
用于经验分析是数据可以由政府机构、组织或个人来收集。本文中所采集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历年统计年鉴, 经过收集、处理, 整理成表1。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 实证分析和检验
3.1 参数估计
根据表1中的数据, 使用软件EViews 5.0, 运用最小二乘法 (OLS) 回归估计参数a、b、c、d的估计值并得到线性模型:
undefinedundefinedi-808.3305*LOSTLOBi
T (-3.211303) (8.946685) (3.212306) (-2.956627)
P值 0.0093 0.0000 0.0144 0.0093
R2=0.989354修正后的R2=0.986160, 具体结果见图1。
3.2 模型经济意义分析
(1) 参数b, 即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系数为正数, 说明国内旅游收入和AGDP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表明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加了, 这必将带来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 进而增加旅游收入。该系数为0.354284, 说明其他两个回归元不变的前提下, AGDP增长1元, 则收入将增加0.354284亿元。
(2) 参数c, 即15-64岁人口数的系数为正数, 说明AGES与国内旅游收入也存在正相关, 当15-64岁的人口数量增多时, 我国的旅游收入也会有向上增长的趋势。系数大小为0.145667, 表明在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失业率不变的前提下, 该年龄段的人口每增加1万人, 旅游收入会增多0.145667亿元。
(3) 参数d, 即失业率的系数为负数, 表明国内旅游收入与失业率存在负相关。当失业率降低时, 旅游收入会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本结论与假设相一致。在AGDP和AGES不变的前提下, 当失业率下降1%时, 国内旅游收入会增加8.083305亿元。
3.3 模型检验
3.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图1, 该模型的R2=0.989354, 修正后的R2=0.986160可决系数很高, F检验值为309.7678, 明显显著。当α=0.05时, 、AGDP、AGES和LOSTLOB系数的t检验都显著, 可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3.3.2 异方差性检验
检验异方差性有几种方法: (1) 图形法; (2) Goldfeld-Quanadt检验; (3) WHITE检验。对于第一种方法, 用肉眼侦查图形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 纯粹是先前的经验或者猜想, 缺乏科学的依据。而Goldfeld-Quanadt检验将样本排序, 删除中间部分, 再对两边的样本建立回归模型, 来比较判断, 由于本文中样本总数为14个, 数量较少, 容易产生很大的误差, 故不适合用本方法。所以最终选用了第三种方法:WHITE检验。
通过使用EViews 5.0软件, 由于本模型中为多元线性函数, 故有交叉乘积项, 选用CROSS TERMS, 经估计出现WHITE检验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 Obs*R-squared=11.59226, P=0.237284, 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 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3.3 自相关性检验
自相关一词可定义为按时间或空间排序的观测值序列的成员之间的相关。在回归中,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假定在干扰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也就是任一次观测的干扰项都不受任何其他观测的干扰项影响。由模型分析结果 (见图3) , P=0.351196, 故不能拒绝原假设, 所以不存在自相关。
通过以上分析, 得出该模型满足经典线性回归的假设条件, 三个解释变量很大程度上对被解释变量进行了拟合。
4 加快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政策建议
(1) 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虽然GDP水平很高, 但是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因为总人口数的平均要相对低得多, 就历年统计的我国基尼系数有明显变大的趋势, 表明我国贫富差距加剧, 大部分人口还处于温饱或低温饱阶段, 因此还有很高的潜在旅游者以及改进的空间。我国应制定政策, 提高我国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减小贫富差距。
(2) 到2007年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32129万, 15-64岁总人口达到96136.4862万人, 是我国旅游的主要消费者,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会对国内旅游有显著的影响, 故在实行计划生育时务必要考虑到防止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或者年轻化, 以免对国内旅游造成冲击。
(3)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 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 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 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换一种方式说, 相对于潜在GDP, 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 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太高的失业率也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失业人数众多, 致使人心惶惶, 更不会有心思外出旅游;相反降低失业率, 会使国内旅游收入明显增加。所以政府应出台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来引导国民旅游, 增加旅游收入, 进而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君.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国内旅游收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20) .
[2]张运来.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2.
[3]刘媛媛.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D].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5.
国内居民 篇2
格涨幅回落到2.6%
2013-3-5 13:53:12来源:2013年03月05日 09:22:11 新华网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国内居民 篇3
1. 有效的垃圾分类
日本人从小就受周围环境及家长、学校教育的影响, 而且如果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 就会收到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 因此日本人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垃圾分类意识。而且如在东京的涉谷区, 其居民小区每天扔垃圾的种类是固定的, 居民必须按当天环卫集团收的垃圾种类装入专用的垃圾袋中在固定时间段内扔到制定的地点。这种垃圾处理制度也逼迫日本人必须要有分类意识以及正确分类的能力。
2. 完善的垃圾收费制度
目前, 各国的居民垃圾收费标准由定额制度演变为了按量收费。缴费方式样式较多, 由物业收取、由制定管理部门收取、按垃圾袋收费等。如韩国的居民必须去超市购买指定的垃圾袋, 每个垃圾袋的售价就包含了垃圾处理得费用, 即将销售垃圾袋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后期的垃圾转运与处理。这种按照垃圾袋计算费用, 体现了“谁污染, 谁付费”的原则, 想少花钱就得做到垃圾减量或分类。如果不使用指定的垃圾袋将会被罚款, 而且韩国在容易扔垃圾的地方基本都安装了摄像头, 防止居民随意丢弃垃圾。
3. 多样化的垃圾处理技术
目前垃圾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 (再循环利用) 。我国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垃圾处理方式。由于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恶英剧毒物质的排放量较难控制, 且投产会消耗较多的人力、财力, 故这种处理方式现在不是很提倡。不过通过堆肥或再循环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如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是美国主要垃圾处理方式, 美国除主要推进庭院垃圾、餐厨垃圾堆肥发展外, 也重视发展其他垃圾堆肥方式。其庭院垃圾堆肥处理厂以及欧洲大陆大型垃圾堆肥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数量剧增, 处理成效显著。除此之外, 丹麦的垃圾再循环系统也是很完善的。
二、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 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完善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 虽然绝大部分小区居民认为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但超过80%的人因为“怕麻烦”而没有付诸于行动, 而且居民对具体的垃圾分类标准也不太明确, 由此可看出北京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高, 缺乏觉悟。大部分人为了方便就随手扔进垃圾桶, 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2011年11月18日通过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只指出:2012年, 北京全市非居民垃圾将计量收费, 而居民生活垃圾的收费改革方案和计量方式目前仍在研究中, 还尚未出台。
2. 垃圾收费现状
目前北京市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标准为清运费每户每年30元, 处理费每户每月3元。虽然标准不高, 但收缴率却很低, 而且交了的没有鼓励, 不交的也没有惩罚。
3. 垃圾处理方式现状
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有90%采用填埋法。据统计, 北京目前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大型垃圾填埋场约20个, 非正式的或者由其它所有制单位建立的各种垃圾场约3000个。且几乎所有的垃圾处理厂都是政府下的企业, 享受国家补贴, 没什么经济来源。
三、国外经验启示
1. 普及公众教育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部门等机构应该注重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 应从小孩子开始就培养起其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制作宣传手册发放给每户居民一本、在电视等传播媒体上发公益广告、定期举行环保类的讲座、活动等;建立奖惩制度:一定量的垃圾分类排放不收取费用, 超过一定量的垃圾收费采用分类分量阶梯式收费制度, 对垃圾分类做得好、排放量少的居民进行现金、生活用品等奖励 (如广州市云龙苑小区)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以防止居民的违规行为。
2. 建立切实可行的垃圾收费制度
吸收国内外的垃圾收费经验对居民垃圾收费制度进行改善, 建立切实可行的居民垃圾收费制度, 利用价格杠杆效应来减少居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因为毕竟是收费, 所以在实施初期应制定较低的收费标准以提高居民的接收程度, 后期可根据收费情况进行调整。可如韩国般卖垃圾袋, 也可按一定的收费标准与水、电费捆绑在一起由物业来收取。在制定好收费标准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监管力度, 对不按规定排放垃圾的居民进行罚款等, 这样才能保证垃圾收费制度的有效运行。
3. 减量排放及提高垃圾处理技术
无论再好的垃圾处理技术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有的处理方法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 首先必须是通过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收取垃圾处理费等方式尽量减少居民垃圾的排放量,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努力减量排放的基础上, 多学习外国的垃圾处理技术, 引进好的垃圾处理设备, 培养此方面的技术人才, 结合本市生活垃圾特性的研究, 目前应做的是提高填埋技术, 减少污染物, 在此基础上, 逐步建立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厂, 并利用焚烧热量进行发电, 再者需不断进行堆肥处理、再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 争取能将大部分垃圾变废物为资源,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摘要:中国作为城市固废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加强对城市居民垃圾的管理已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先介绍了国外 (如:日本、韩国、欧美、广州) 较为先进、完善的居民垃圾处理模式, 再结合北京居民垃圾现状提出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居民垃圾,处理模式,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外垃圾处理收费的现状和启示.[R]广东省海外价格采集分析中心.2009.5.4.
[2]北京市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施办法 (试行) .京政办发[1999]第68号.
国内居民 篇4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 国外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关于旅游地居民态度和感知的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的感知、居民态度和感知的影响因素、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相关解释理论, 以及以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差异来将居民分类等方面。我国的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研究则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 研究的内容方法都逐渐增多。
2. 国内外关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
2.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对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 很多研究涉及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 经济利益是最明显和重要的方面, 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居民对旅游文化和社会影响感知方面, Bwsculides研究发现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提供了多样的社会和文化利益, Brunt提出了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感知在不同的社区是不一样的, Liu研究旅游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也带来了环境的消极影响。之后, 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类型划分更为细致, Gursoy从成本和利益两个角度研究居民感知的新理论模型, 将影响感知划分为经济、社会利益、社会成本、文化利益和文化成本五方面, 这五方面的影响因素存在相互联系和制约。
2.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刘振礼对野三坡的研究发现, 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和文化观念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王宪礼研究了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陆林、宣国富、章锦河、谌永生均从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方面居民的感知和态度方面进行了研究。黄洁研究发现, 旅游发展初期的居民总体对旅游发展以及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影响持较为肯定态度, 绝大多数居民目前没有认识和感知到旅游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郭伟的研究发现, 乌镇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强过负面感知。我国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起步比较晚, 但是对国外相关的研究介绍性和翻译性的论著比较丰富, 研究呈多元化趋势, 实证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3. 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3.1 国外的研究
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 旅游感知影响因素有:旅游中心至家庭远近、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社区归属感或居住时间、社区经济和个人经济的旅游依赖度以及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Belisle研究发现:居住地越邻近旅游区,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越消极。Haralambopoulos研究个人经济对旅游的依赖度时发现, 在旅游部门就业的居民更支持旅游的发展, 居民对旅游业支持态度与其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度呈正相关。在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阶段方面的研究, Akis的研究发现:塞浦路斯处于初始发展时期的旅游地的居民比处于旅游成熟时期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更为积极。Hernandez认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存在差异, 因而影响到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Teye研究表明, 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越倾向于同外来旅游者交流。Kim于2005年研究了韩国首尔居民对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影响感知差异, 分别从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的社会人口统计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年轻人更多地感知到了消极的影响, 女性比男性对影响的感知更为敏感。社区归属感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研究, Lankford研究认为居住时间越长的居民, 社区归属感越强, 对旅游发展持更为消极的态度。Milman发现:东道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增强其文化自豪感, 所以对旅游发展持积极的态度。
3.2 国内的研究
国内学者一般关注的是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对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苏勤的研究考虑到了一些外部的因素, 如:旅游知识的了解程度、出生地、住房距中心旅游地的远近、居住年限、旅游经历等。研究得出对旅游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居民对旅游发展全面公正的认识和评价, 也有助于居民在理解的基础上行使理性的行为, 居住时间较长的人群对所居住的社区有更为强烈的归属感。
4. 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居民聚类分析
4.1 国外的研究
4.2 国内的研究
5. 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可以看出, 由于国外对旅游影响和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研究起步较早, 而且国外学者对此研究领域也十分重视, 所以在深度、广度上都比我国更加先进。国外的研究对我国未来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趋势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开展旅游地对当地社区旅游影响和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研究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前提。研究中, 有以下需要加深和改进:
1) 实证研究时应注意区别各个旅游地不同的生命周期的旅游影响和居民感知, 开展旅游地的纵横对比研究。
2) 对于特殊旅游活动, 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如节事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兴旅游项目。
3) 对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对引导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 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态度有重大的意义。
4) 目前的研究方法多涉及人类学、地理学及管理学等。今后在研究中除了继续应用更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外, 还应用不同的视角, 不同层次开展这些跨学科的研究。数学模型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应更为强化。
参考文献
[1]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2) .
[2]宣国富, 章锦河, 陆林, 杨效忠.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 2002, (6) .
[3]王宪礼, 朴正吉, 黄永炫, 车润贞.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 1999, (2) .
[4]苏勤.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地理研究, 2004, 23 (1) :104-114.
[5]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J].旅游学, 1998, (1) .
[6]Evans T R.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in New Zealand Communities.[D].Masters of Commerce Thesis, University of Otago, Dunedin, 1993.
[7]Akis S, N Peristianis, J Warner.Resident’s 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The Case of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 1996, 17:481-494.
[8]Hernandez S A, J Cohen, H L Garcia.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s An Instant Resort Enclav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755-779.
国内居民 篇5
居民消费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居民消费特点和消费发展的趋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各类消费的变动规律。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因此,当前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1 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1 经济因素
首先,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最基本的因素。居民要进行消费就要对其消费的商品有相应的支付能力。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的实现便形成了居民消费结构。其次,收入水平一定时,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小就直接取决于其价格。当价格总水平降低(提高)时,相等数量的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的数量就会增加(减少)或数量不变而质量提高(下降),从而引起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所处的层级有决定性影响,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出现的各种新兴产业会引起消费结构中的生存型消费、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的比重改变。
1.2 社会因素
1.2.1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城乡结构、年龄结构和人口的产业结构。人口的城乡结构,即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用城镇人口比重来描述,其越高则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越高,从而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层级越高。人口的产业结构,即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关系。它是由三次产业所决定的,并随之变化而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若其发展水平较高,则能吸纳较多的劳动力,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者收入大幅增加,可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层级奠定物质基础。人口的年龄结构,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于少年儿童、青壮年、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较大,这必然使得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有所不同。
1.2.2 消费习惯
消费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消费行为和风格。它受消费者社会地位、职业、收入水平、年龄等方面的影响,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和渐进性,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结构。
1.2.3 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消费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活动,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活动决定着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选择。其影响过程是,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会产生消费某种商品的欲望,这种消费欲望可导致消费行为的发生,从而形成一定的居民消费结构。
1.3 文化因素
文化既是消费的客体,同时又对消费者的行为、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任何一种现实的居民消费结构,总是凝结着某种文化。反之,任何一种现实的居民消费结构背后总能折射出某种文化的影子。[2]
1.4 环境因素
大自然是人类消费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环境保护的程度决定消费品是否能够可持续的供应;自然环境好坏决定着消费的质量高低。另外,人们的消费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社会风气好、社会秩序好、购买环境好,就会大大提高居民的消费量。如果社会风气不好,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就缺少安全感、舒适感,就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增加,制约消费结构的升级。
1.5 制度因素
1.5.1 经济制度
(1)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它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决策是由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社会和政府等共同参与的,这样可以从内在机制上避免劳动力价格过低的问题,使工资的市场定价能够趋于合理化。从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防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以提高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总需求、改善消费结构。
(2)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健康发展的条件,其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调节不同群体的居民收入水平,可减少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人们减少储蓄,增加即期消费。
1.5.2 政治与法律制度
政治与法律制度主要是为居民消费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保障消费者权益等。这对扩大消费需求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1.5.3 国家的方针与政策
不同的方针、政策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可能是制约或是促进。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我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特别是为了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比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这些政策对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结构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 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2.1 经济保障
2.1.1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3]
首先要逐步调整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比例,尽量使经济发展的财富更多地分配到居民手里。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三要继续推进工业化,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四要加强收入方面的立法,使工资增长速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一致,以保障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五要运用税收政策使收入分配在调节过程中真正实现税负合理和公平。
2.1.2 调整产业结构,使之适应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3]
首先,对处于成长期的产业要给予扶持,同时对一部分衰退产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高其科技含量、增加服务品种、改善服务水平;开拓新型服务产业,以增加消费吸引力。第三,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投资方向,尽快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另外,加快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增加文化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提高其档次和质量。
2.2 城市化建设
首先,要加大制度变革的力量,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乡村工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第三,集中农村土地资源,使农民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第四,加强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时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服务,为其发展奠定基本的物质条件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建设,改变投资建设主体单一化的局面。[3]
2.3 模式转变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形成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消费观。其次,引导企业低碳生产与消费,发展绿色产品,将其作为消费品的主要组成部分。鼓励和帮助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积极开发和探索可替代、可回收的原材料,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进而带动低碳化的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第三,要对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的鼓励和引导。使消费者不断改变消费需求,能够接受消费低碳化,实现消费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向高层次发展。
2.4 政策引导
财政政策方面,首先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扶持低收入阶层。其次,可以制定合理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稳定农业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非农产业收入。货币政策方面,可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简化贷款担保手续,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开发新型消费金融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信贷支持。同时政府应尽快清理并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
2.5 制度规范
2.5.1 改善消费环境,降低消费结构升级的成本
首先,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确保企业正当、公平竞争。其次,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第四,加快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和网上交易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促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第五,建立诚信社会。它是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础,更是扩大市场、赢得消费者信赖的重要条件。通过净化消费环境,来提振消费信心、降低消费结构升级的成本。
2.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支撑消费结构的升级
一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二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适当提高国家所属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将其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3]三要建立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的联动机制,根据物价变动的幅度和趋势来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标准。四要建立并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根据缴费的不同实行差别化的保障水平。五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使社会保障在基本制度、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操作。
2.6 消费教育
国民消费教育的目的就是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培育现代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消费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质量;用科学知识指导消费,同时做到不破环境,避免因过度消费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消费。
参考文献
[1]吴瑾.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及其优化升级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0(4):36-39.
[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国内居民 篇6
旅游消费在全球发展很快, 已成为各国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 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 国内生产总值日益增加, 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来越高, 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 立足于开发国内旅游市场, 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内旅游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 国内旅游逐渐在中国的旅游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旅游产业也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4年的2.189%上升为2004年的3.45%, 说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拉动国内需求的新机遇。在中国的旅游消费中, 主要消费群体为城镇居民, 研究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状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模型建立
本文主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一种经济预测方法, 即把经济理论、数学公式和概率统计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用以发现和总结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数学规律, 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和进行政策规划。计量经济模型就是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建立起来的模型, 对于单一方程, 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这里:Y是因变量;X1, X2, ……是自变量;a0, a1, ……是相应的经济计量参数。
本文结合中国1995—2011年的实际旅游消费情况, 试图建立一个回归模型来探讨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样本期选取1995—2011年,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2版。
如果用Y表示人均旅游消费, X1、X2分别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a为常数, b、c表示回归系数, μ为扰动项, 我们可以假设一般模型为:
由下页表1可以看出:2003年的人均旅游消费明显低于2002年, 这主要是由于2003年的“非典”使人们减少了外出旅游的机会。因此, 为了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先剔除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 将1995—2011年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 主要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和OLS方法, 具体的回归分析结果 (见下页表1、图1) :
从下页表1和图1可知, 在置信度为99%时R2=0.846425, 调整后的R2=0.820829, 这说明模型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尚可。同时, t值也通过检验, 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三、关于模型的经济解释及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人均旅游消费与价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当价格上升或者下降时, 人均旅游消费会相应地减少或者增加。而国内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人均旅游消费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从式 (3) 中我们看出, 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 其中近1.97%部分用于消费。由此看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 一般会有2%左右的部分用于旅游消费。这说明中国城镇居民还没有将旅游消费看作是日常消费的固定组成部分, 旅游消费倾向不明显。
因此, 为了刺激国内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和培养他们的旅游消费观念, 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地降低旅游景点门票的价格,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带动周边旅游产品的消费,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刺激旅游消费。
例如, 2012年及近几年, 南京市相继取消各大旅游景点的门票, 同时大力打造周边的文化旅游配套产品设施, 使旅游收入大大增加, 刺激了景点的消费, 这点值得学习借鉴。
应用此模型分析国内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 可以分析各种因素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为规划旅游未来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还可以对未来的消费进行预测, 但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模型和旅游消费本身的特性, 因为中国国内旅游兴起是在近几年的事情, 所以旅游消费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又由于模型本身是动态的, 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内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一定是相同的, 因此该模型只能有效地预测近几年情况, 如果预测更长时期的数据, 应该选取距预测值相近几年的数据重新建模。
参考文献
[1]许春晓.中国旅游消费研究进展及其主攻方向[J].经济问题探索, 1999, (2) .
[2]李云鹏.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6) .
[3]谷慧敏, 伍春来.中国收入分配结构演变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J].旅游学刊, 2003, (2) .
[4]颜绍梅.中国旅游消费的特征与促成机制[J].云南社会科学, 2001, (S1) .
国内居民 篇7
旅游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 人们只有获得了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之后, 才会产生旅游的强烈愿望并付诸实施。国内旅游收入受旅游人数、人均旅游花费、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也直接决定了旅游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 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对旅游收入的构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双休日制度, 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 人们的休闲时间相应增加, 从此国内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就显示出中国国内强劲的内生性消费需求。因此本文根据1995—2011年旅游消费和可支配收入数据的变化情况, 截取1995—201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能更明显地反映中国国内旅游业特别是中国现代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二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取了我国199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 衡量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 (COST) 与可支配收入 (IN-COME) 增长的关系。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以1995为基期 (1995=100) , 使用CPI指数对数据进行平减, 剔除了价格因素的影响。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 减小数据波动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对数据做取自然对数化的处理, 分别得到ln COST、ln INCOME。 (本文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整理得到)
三实证分析
1.时间趋势图。使用Eviews7.2统计分析软件, 对ln IN-COME和ln COST两个时间序列做时间趋势图, 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两个序列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并且两个序列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这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若要证明两个序列确实存在协整关系, 首先要分别对两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确定两个序列的单整阶数, 若两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了。
2.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是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有ADF检验法、PP检验法、ERS检验法、KPAA检验法。在这里采用最常用的ADF检验来对ln INCOME和ln COST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多次试验, 得出如下表1的检验结果, 序列ln IN-COME和ln COST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 一阶差分后的△ln INCOME和△ln COST是平稳的, 即非平稳时间序列ln IN-COME和ln COST都是一阶单整的。
3.E-G协整检验。由上述的平稳性检验可知, 非平稳时间序列ln INCOME和ln COST都是一阶单整的, 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JJ检验, 另一种是E—G两步法。本文采用的是E—G两步法。
(1) 第一步首先要对一阶单整序列ln INCOME和lnCOST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建立回归模型, ln COST=α+βln INCOME, 进而得到残差序列。回归结果如下表2所示。
(2) 第二步就是要检验上述回归方程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同样对上述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依然选择ADF检验, 得到的残差序列的检验结果如下表3。
根据协整检验临界值表, 计算出来的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712436, 而ADF统计量的值为-4.337891, 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回归方程的设定比较合理, 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 ln INCOME和ln COST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4.异方差检验。进行模型的异方差性检验, 这里对回归模型做white检验, 结果如下表4。
由上述结果可知,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5.自相关性检验。
进行模型的序列自相关性检验, 这里对回归模型做LM检验, 结果如下表5、表6。
由上述结果可知,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模型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性。
6.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如表7所示。
根据最终估计结果可知,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模型可以表述为: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可以促进国内旅游花费。长期均衡关系表明,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 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将提高0.327805%。
由上述结论可知, 我国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 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提高居民的出游动机, 从而增加国内旅游人数, 进而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可以通过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加福利水平、减税及提高工资来实现。另一方面, 完善假期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给予居民更多的假期安排, 也可以促进旅游消费的增长。此外, 还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 更好地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叶银丹.国内旅游收入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企业导报, 2012 (4)
[2]李炜, 徐灿林.关于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 2014 (6)
[3]苏发金.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 2012 (10) :92—93
国内居民 篇8
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享受精神上的消费, 出门旅游便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因此便带动了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当前, 在我国的旅游消费中, 主要消费主体是城镇居民, 是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对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
纵观近几年来国内相关文献, 对旅游消费的研究大都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从需求的角度研究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等因素对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第二, 从供给的角度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状况、节假日时间等因素对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例如, 蒋蓉华、周久贺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比较了1994~2000年和2001~2008年两个期间的计算结果, 认为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年平均工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李云鹏创建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TEEM模型, 除一样考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正相关关系外, 还验证了国内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价格的关系。[3]李雪薇的《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则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生产总值以及虚拟变量闲暇时间等角度出发, 研究了其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 得出了相关结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旅游消费倾向不明显, 需要增强居民在旅游消费支出方面的意识。[4]彭程甸、成凤明以人均消费水平代替收入水平, 建立了人均消费水平、公路里程、休假天数、国内旅游收入的VAR模型, 认为收入水平对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力度不大[5]。而滕丽等对中国39个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做了聚类分析, 并结合收入、旅游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区域旅游供给强度和交通条件4个因素, 对各个类型的城市居民旅游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6]
随着旅游消费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休闲方式, 居民选择旅游的方式便有越来越多选择, 报名旅行社便是其中火热的一种, 同时也拉动了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那么旅游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国内文献鲜少有研究关于旅游水平和旅行社个数、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本文主要研究旅行社、旅游产品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 利用Eviews软件采取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二、理论模型
(一) 影响因素的选取
首先, 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会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 旅游的消费水平也就会越高。其次, 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也会影响旅游消费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的消费重心不断从物质消费转移到享受型消费。旅游便是享受型消费的典型代表。当居民加强对旅游消费的消费意识时, 旅游消费水平便会提高。然后, 城镇居民选择外出的旅游消费方式可能会是报旅行社团, 旅行社团的供给条件、服务水平以及近几年火热的“导游回购”现象都会对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 由于大多数游客外出旅游会购买不少的当地旅游产品, 因此旅游产品的价格会对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产生影响和效应。旅游产品价格越高, 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越低。
(二) 统计指标的选取与模型建立
本文将利用城镇居民国内人均旅游花费来代表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 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习惯的统计指标则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来表示, 恩格尔系数指的是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支出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越高, 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也会更倾向于精神消费。旅行社方面的供给利用了我国的旅行社数。由于我国旅游产品种类丰富, 价格不同, 没有直接的统计指标反映旅游产品价格, 是以本文将采取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旅游产品价格的统计指标。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作为被解释变量Y,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旅行社个数分别为解释变量X1, X2, X3和X4, 并对它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 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由于没有1994年以前和2012年以后的相关数据, 本文利用的是从中国统计局网站下载的1994~2012年这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将基于以上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 分别为解释变量X1, X2, X3.X4的参数, εii为随机扰动项。
(二) 模型参数的估计
根据1994~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初建的回归模型, 利用Eview s软件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回归分析, 初步估计模型的参数, 获得的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分析以上结果可知:1.解释变量X1、X4的参数符号正, X2、X3的参数符号为负, 与经济意义和实际理论分析相符合;2.可决系数为0.9385, 可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209, 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 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旅行社数在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解释水平高达93.85%;3.F统计量为53.4242, 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 估计的回归方程从整体上来说是很显著的;4.t检验结果则表明, 在显著性水平同为0.05的情况下, 解释变量均不能单独通过, 说明单个的解释变量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显然, 与预期情况完全不相同。通过以上几点, 我们需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
(三)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1. 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法检验模型的多重共线性。[7]根据求得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间以及各个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发现X1与X4, X2与X4之间的相关系均大于0.8, 又因为模型的可决系数高而t统计值低, 可以判定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究其原因, 一方面可能样本数据只有19个, 不能充分说明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本身就存在呈反比例的关系。利用剔除变量法以及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程度, 决定留下解释变量X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X4旅行社数, 剔除其他两个解释变量, 再次利用OLS估计修正后模型的参数, 得到新的回归方程:Y=1080.9480-5.7637X3+0.0172X4
分析以上数据得知, 1.旅行社的参数为正, 说明陈镇居民的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与旅行社数呈正向关系,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参数为负, 说明城镇CPI越高, 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越低, 符合经济意义和实际理论;2.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370, 可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291, 表明新模型拟合的非常好, 模型的解释程度高达93.70%;3.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 F检验与t检验均可以通过, 说明该回归方程从整体上来说是显著的, 解释变量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旅行社数对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影响亦是明显的。
2. 异方差性检验与修正。
本文利用White检验法来检验新模型是否具有异方差性。[8]利用Eviews软件得到的伴随概率p值为0.6117远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 说明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 因此不需要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异方差修正。
3. 自相关性检验。
本文采取BG检验法检验修正后模型的自相关性。[9]利用Eviews软件得到的伴随概率p值为0.110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 说明修正后的模型也没有自相关性, 因此, 也不需要进行自相关性修正。
4. 滞后变量。
考虑到解释变量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旅行社数的前几期数值可能会对当期的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有影响, 决定采用阿尔蒙法研究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效应。利用Eviews软件, 根据得到的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3、X4相关系数的直方图, 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不仅与当期的旅行社数密切相关, 还与前四期的旅行社数有关系, 然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滞后期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并无影响。利用Eview s软件得到滞后模型, 经检验, 发现解释变量X3以及经阿尔蒙法转换后的解释变量PDL01、PDL02、PDL03均不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改变滞后期期数以对滞后模型进行修正, 发现旅行社数滞后期期数为三期时, 可以通过各项检验, 且拟合优度很好, 得到的还原后的滞后模型为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 该模型拟合优度很好,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 F检验与t检验都可以通过, 说明该模型的解释程度高达96.53%, 回归方程整体显著, 当期以及前三期的旅行社数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影响均是显著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实证分析结论
根据最终得到的滞后模型,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 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花费支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第二,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近二十年来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 尽管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并不能说明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费水平有了提高;
第三, 解释变量X3的回归系数为-8.8815, 这说明当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变动1单位, 被解释变量Y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将平均减少8.8815单位;
第四, 从解释变量X4的短期乘数、延期乘数以及长期乘数等数据, 可以表明旅行社数当期增加1单位时, 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将同期增加0.0740单位;当旅行社数前一期增加1单位时,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本期将会减少0.0556单位;当旅行社数本期增加一单位时,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将会在滞后一期减少0.0603单位, 会在滞后两期减少增加0.0601单位;当旅行社数增加一单位时, 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将会累计增加0.0182单位。
(二) 政策建议
1. 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提高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虽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不是很合理, 一部分居民仍旧将消费重心放在物质消费上, 比如说食物消费支出、衣服消费支出等;还有一部分居民虽然不用担心衣食住行问题, 但是他们的消费重心主要是孩子的教育费用支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但是却对旅游消费水平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 我国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使之更加合理化, 同时还能带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 努力增强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意识。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有关政府及旅游业部门需要正确引导我国旅游者的潜在消费需求, 可以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宣传, 为居民外出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从而达到鼓励居民外出旅游的目的。[10]
3. 努力改善我国旅游产品的价格体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收入水平的增长,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 物价水平不断上涨, 使得居民在消费时无形中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 从而降低了居民对高价格的旅游产品的消费。因此, 相关旅游部门可以适当地降低旅游产品的价格比如说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 制定合理的旅游消费体系, 用来激发居民的旅游消费意识。[11]
4. 努力改善我国旅行社的供给环境和条件。
从上述结论中能够看出, 旅行社数的增加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这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会选择报旅行社团的方式外出旅游。因此, 旅行社提供的环境和条件越舒适, 越符合旅游者的要求,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同时, 旅行社也应当注意对外口碑的好坏。近几年, “旅游者购物导游收取回扣”现象的接连曝光使得旅游者对旅行社望而却步。在我国政府逐步完善《旅游法》的同时, 旅行社也应当要注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类似情况, 对旅行社的名誉和口碑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而且对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参考文献
[1][11]李雪薇.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21) :7-11.
[2][3][4][5][6][10]唐文萍, 刘云松.国内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 2012 (18) :1-3.
[7]庞皓.计量经济学 (第三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94.
[8]庞皓.计量经济学 (第三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14.
【国内居民】推荐阅读:
国内城市居民饮用水现状分析11-27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05-28
老年居民10-16
居民体检10-17
居民环境10-18
居民体育05-09
居民自治05-12
居民变化05-27
居民就业06-03
居民类型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