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共11篇)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1
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认定】一般以户籍登记地为准,但登记为农业户口的当事人举证证明其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已经在城镇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受害人事发时为农业户口,一审起诉前因正常的原因和正当的途径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可以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当事人提供下列证据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可以认为交通事故受害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地区居住一年以上:
(1)事发前至事故发生时已满一年的暂住证;
(2)城镇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书面证明;
(3)城镇居住地居民委员会出具书面证明且有相应的房屋租赁合同或其他书面证明;
(4)受害人为产权人(包括共有人)的城镇房屋产权证明文件或房屋买卖合同、支付房款证明及在事发前实际入住此房的居住地居民委员会证明材料;
(5)事发前在城镇工作满一年的劳动合同及社保、工资等其他原始证据;
(6)事发前在城镇工作满一年的雇佣证明及工资领取流水账目等原始证据;
(7)事发前在城镇学习满一年的学籍证明或入学通知书及学费缴纳凭证、学校证明。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2
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48元,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城乡居民收入的对比,缩小到2.87:1,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到3以内的目标。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
调查数据显示,受务工工资水平提高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双轮驱动”,今年一季度,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258.6元,同比增长1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11.2%;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10.9元,同比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
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今年首季,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42.7元,同比增长16.9%,拉动现金收入增长9.0个百分点,贡献率56.2%。统计专家分析,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广东省再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部分企业招工难推高工资水平。
同时,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还受益广东“双转移”战略的深入推进。随着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珠三角地区部分制造业逐步转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使得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的机会大增。据测算,一季度外出农民工月均工资达到1924.9元,较上年同期提高15.3%;本地非农务工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本乡地域内务工收入增长18.3%。
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981.9元,同比增长19.2%,拉动现金收入增长5.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5.3%。其中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长18.3%。
城镇居民收入一季度比增14.4%
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4.86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5820.97元,同比增长12.2%,增幅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
受2011年广东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再次提高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等政策促进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长带来的翘尾影响以及个税起征点调高,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人数增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9725.61元,同比增长14.5%。
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农村房屋 篇3
房屋买卖必然涉及宅基地买卖,而宅基地买卖是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行为。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宅基地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不允许转让。目前农村私房房屋中买房人名义上是买房,实际上是买地,在房地一体的格局下,处分房屋的同时也处分了宅基地,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是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
在农村房屋买卖案件中,与本案类似的案例很多,就是城里人买了农村房,房子涨价后原来的房主就想反悔。对于本案,郑立轩退回房子无可争议,因为购买小产权房,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的。然而,并不是郑立轩就只能吃哑巴亏,他可以向李先生另行起诉,以追讨房价上升所带来的损失。
很多购房人都是到了法庭才知道合同竟然无效,但是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也会充分考虑合同无效对双方的实际影响。而且,卖房人也并不是一点风险没有,如果房价下跌,买房子人也可以主张合同无效。只是需要提醒购房者,购买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即使拆迁,购房人也没有拆迁安置权利,需谨慎购买。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4
案例:王某和丈夫都是城镇居民,退休后想到农村居住。适逢老家一村民想将其一栋2层土胚房屋出售,他们看过后非常满意,随即与之签定了《买卖房屋及宅院使用权转让协议》,并另有9位村民见证。王某近日准备前往付款时,有人告诉她该合同无效。对吗?
分析:的确,虽然签定《买卖房屋及宅院使用权转让协议》是他们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但由于农村房屋的买卖涉及宅基地的买卖,而宅基地买卖为现行法律、法规所明确禁止,加之宅基地的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不允许擅自出让、转让,故城市居民与村民签定的此种房屋买卖、宅基地转让合同无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下列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5
发布于:2011-09-13 09:331、什么是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保障农村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采取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保障城镇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哪些好处?
答:①政府组织实施,不从投保人身上获取利益,可信度高; ②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比个人储蓄存款更为合算,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③政府补贴、集体补助全部计入个人账户,花最小代价得到最大利益,使参保人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减轻子女赡养负担;④实行社会化发放,领取方便。
3、我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什么时候启动?
答:我县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4、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我县县户籍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具有我县户籍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5、怎样办理参保手续?
答:参保人只需携带户口簿和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至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委会或乡镇劳动保障站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并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办理参保手续。
6、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缴费标准是多少?
答:我县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一年一定,按年缴费,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在新农保的5个档次上加设600-1000元5个档次,共10个档次。
7、每年什么时候缴费?
答:参保人员凭缴费补贴登记卡在每年的12月底以前到指定的金融机构缴费。
8、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是多少?
答:①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财政金额补助;②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缴费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补缴年限不予补贴;③对经县民政、残联认定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和五保、低保中的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县政府为其每年代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
9、哪些人为参保缴费人员?
答: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时未满60周岁的居民都为参保缴费人员。
其中46周岁-59周岁的参保缴费人员,必须从2011年起按年缴费,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补缴年限不享受政府缴费补贴。若不按年缴费,到达领取年龄(60周岁)时,将不能享受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的基础养老金。
其中16周岁-45周岁的人员,也须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到达领取年龄(60周岁)时就能领取养老金;如果缴费不足15年的将将不能享受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的基础养老金。
10、缴费时间长有什么好处?
答:政府鼓励参保人员足额连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超过15年的(不含补缴年限),每增加1年缴费,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0.5元;缴费时间越长,所得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也相应增加。即长缴多得,多缴多得。
11、个人账户是什么?
答:每个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都会有一个记录终身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同期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允许提前支取。
例:2010年个人缴纳100元养老保险费,政府补贴30元,则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30元,利息在2011年体现为2.92元。
12、参保人员死亡,其个人账户如何处置?
答:参保人员死亡的,无论其已经领取了养老金,还是尚未开始领取养老金,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由其法定继承人领回。
13、养老金领取条件是什么?月养老金标准是多少?何时发放?
答:①2011年6月30日止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我县有户籍的老年人,不须缴费,可以按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但新农保要求其同村居住的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城镇居民没有这
一强制要求;②2011年6月30日止未年满60周岁的居民,按年缴费后,自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支付终身。
14、养老金待遇如何计算?
答:月养老金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为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例:张某某,女,1951年7月出生,2011年7月年满60周岁。张某某缴纳2011年一年的养老保险费100元,享受政府补贴30元,其个人账户储存额:100+30=130元。
月养老金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55+130÷139=55.94元
张某某从2011年8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月养老金标准为55.94元,发放终身。
15、如何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
答:符合领取基础养老金条件的,带本人二代身份证、户口簿及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相关证明(城镇居民不须子女缴费证明)到村(社区)填写《双峰县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审批表》或《双峰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审批表》,经本人确认签字、村(社区)签注意见、乡镇(经开新区)劳动保障站初审后,统一上报县农保局核发。
16、养老金到哪里领取?
答: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领取人持卡(折)到指定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直接领取。
17、养老金标准以后还会增长吗?
答:还会增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省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时,我县按规定执行。
18、领取养老金人员为什么每年要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
答: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不受损失,防止骗领养老金问题发生,已领取养老金人员每年要进行领取资格认证,未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领取资格认证的人员,县农保局将于次月暂停支付其养老保险待遇。对多领、冒领的养老金由县农保局责令退回,如不退还,依法提起诉讼,追究相关当事的的法律责任。
19、一个人可以交多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吗?
答:一个人只可参加、享受一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0、参保人年龄的界定以什么标准?
答:所有参保人年龄一律以第二代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为准。
21、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保险以后,还可以再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吗?
答: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在同一缴费时段内不得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2、在外地打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是否能转入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继续缴费? 答:能转入,但具体的操作办法要等统一的政策规定。
23、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要交手续费吗?
答: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不需要缴纳任何其他费用。
24、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除政府有补贴,村集体有补贴吗?
答: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新农保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25、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后可以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吗?
答:可以。参保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出具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证明后,个人缴费部分就可转移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中。
26、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后可以退保吗?
答: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参保人年老时的养老。参保人员除因故死亡、户籍迁出外县(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情况以外不得在60周岁之前提前支取。
27、为什么说新农保“只收益、零风险”?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6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 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红政发〔2011〕70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现将《红河州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第一条 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云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云政发〔2009〕193号)和《云南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云政发〔2011〕165号),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县市行政区域内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的城乡居民:
(一)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红河州户籍的农村居民(以下简称参保人);
(二)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具有红河州户籍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以下简称参保人)。
可以自愿在户籍地的县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
第三条 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一)从城乡居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个人(家庭)、村集体和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三)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
(四)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五)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同步实施,统一政府补贴、统一缴费模式、统一计发办法、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机构管理。
(六)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实行州级统筹、属地管理。第四条 未满60周岁的参保人应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参保人可将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一次性存入个人养老保险存折。
农村居民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缴费档次; 城镇居民缴费标准设定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等10个档次。
缴费档次由参保人自主选择,按年缴纳,多缴多得。
(一)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待遇年龄超过15年的参保人,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鼓励其在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后继续按年缴纳养老保险费,长缴多得。参保人在缴费期间未实现连续缴费的,可从中断缴费的次年继续缴费,其中断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二)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应按年缴费,对其在年满45周岁到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之间的未缴费年限,可在其年满59周岁当年一次性补缴相应年限的养老保险费,并同时享受政府的缴费补贴,但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
第五条 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农村居民缴费给予补助。第六条 中央、省、州、县市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给予补贴。
(一)参保人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时,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二)参保人按照规定缴费后,可享受省财政给予的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
(三)对城乡重度残疾人,由省财政按最低100元缴费档次标准逐年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
三、四级中、轻度残疾人,按最低100元缴费档次标准逐年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缴纳50元,州、县市财政代缴50元。
(四)符合享受养老补助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由省财政全额支付每人每月55元的养老补助。
(五)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参保人,州、县市财政给予鼓励性缴费补贴:缴费200元的补贴10元;缴费300元的补贴20元;缴费400元的补贴30元;缴费500至1000元的补贴40元。
(六)为鼓励参保人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每增加一年缴费每人每年给予5元的鼓励性缴费补贴。
(七)参保人在领取待遇期间死亡,执行殡葬管理规定的,给予600元的一次性丧葬补助费。
上述
(三)、(五)、(六)、(七)项州县市政府补贴资金由州、县市财政共同承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州、县市财政承担比例为: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弥勒县四个县市州级不承担,县市级承担100%;建水县州级承担20%,县级承担80%;石屏县、泸西县、河口县三个县州级承担30%,县级承担70%;屏边县、金平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五个县州级承担70%,县级承担30%。
参保人当年未按时足额缴费,不能享受当年的财政缴费补贴。
各县市可根据本县市财力情况,在州级统一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对长缴、多缴参保人员适当提高鼓励性补贴标准。
第七条 县市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管理经办机构为参保缴费的参保人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以下内容:
(一)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及其利息;
(二)省、州、县市人民政府给予每人每年的缴费补贴及其利息;
(三)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的资助及其利息;
(四)农村集体补助及其利息。
参保人个人养老保险存折中的养老保险费应按照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档次逐年划入其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储存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八条 参保人在州内跨县市转移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个人账户资金;跨州转移时,可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入新参保地,按照新参保地有关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转入地尚未开展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可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暂存于原参保地,待条件具备时转移。
第九条 年满60周岁时、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参保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城乡居民,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第十条 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已年满55周岁未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重度残疾人,可按月领取养老补助。但未年满60周岁前应按年继续缴费,年满60周岁时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不再享受养老补助。
第十一条 参保人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全额支付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
月领取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额÷139)第十二条 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和个人缴费档次标准。
第十三条 参保人死亡,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除政府缴费补贴外,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政府缴费补贴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参保人在领取待遇期间死亡,执行殡葬管理规定的,其遗属可领取600元的一次性丧葬补助费。
第十四条 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州级统筹、县市管理(统筹管理办法另行规定),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实帐运行,并按照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第十五条 已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其户籍性质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政策衔接:
(一)户籍转变时,未达到新农保领取年龄的,终止新农保关系,同时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关系,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全部划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照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继续参保缴费,享受相应的政府补贴,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届时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二)户籍转变时,已达到新农保领取年龄的,继续享受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同时享受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不再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
第十六条 已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的农村居民,其户籍性质转变为城镇居民的,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政策衔接:
(一)户籍转变时,未满60周岁且尚未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终止老农保关系,同时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全部并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照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继续参保缴费,享受相应的政府补贴,届时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二)户籍转变时,已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继续享受老农保养老金待遇,同时享受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
第十七条 已参加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的农村居民,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政策衔接:
(一)未满60周岁且尚未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照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二)已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继续享受老农保养老金待遇,同时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保险金待遇。
第十八条 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试点县市要加强对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领导,在现有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调整成立本地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要协调配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实施办法,在统筹考虑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协调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市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经州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 试点县市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整合现有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新农保与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做事、有经费办事,逐步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试点县市要不断加强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与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衔接,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实行信息化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并为基层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十一条 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管理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内控、稽核、信息披露等制度,按编制基金收支预决算,自觉接受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并每年在村委会和社区对参保人的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二条 试点县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积极参保。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7
1 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的必要性
1.1 推动了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医疗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 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效运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劳动力和其他的生产要素都要参与市场竞争, 并流动于全国。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推动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 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医疗保障体系。据统计局有关调查显示, 在2010年我国有2.61亿人外出务工, 但2000年人数只有1.44亿人。由此看出, 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并且快速增加。如果将医疗保障制度分割, 比如地区分割, 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阻碍了全国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
1.2 促使社会更加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针对城乡差别制定了相应的福利制度。城市地区实施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 农村实施的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财政补贴城市地区医疗保障制度, 但没有任何资金补贴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来自于村、社集体的筹集。但在1978年改革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导致村集经济被废, 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被废除。这样一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都是自费看病的;同时, 医疗保健的价格不断上涨, 致使农民承担较大的经济负担, 由此导致我国70%的农民由于经济问题无法及时就医治疗。为了缓解这个问题, 我国在2004年开始实施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并且在2007年开始实施覆盖城镇非正式就业者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的本质是人们互相帮助, 预防和抵御疾病。如果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得以统一, 就会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 促使社会更加公平。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城乡医疗保险的合并
当前, 新农合覆盖不合理的人口结构。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 不仅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城镇, 经过高考等考试的农家子弟也流向城镇。这两种人群本来应该为新农合的其他人群做出贡献, 可是他们大部分走向城镇, 致使新农村人群结构不合理。因为参与新农合的大部分是老龄人, 影响了新农合的发展。可是, 社会中的总人口没有改变, 如果不合并城乡医疗保障, 就会阻碍新农合的发展。所以, 有必要实施一体化的城乡医疗保障。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统一
两者的相互统一, 更加有利于定点医疗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同时, 对于参保人员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也更加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从本质上而言, 并无区别, 是一种互助共济性质的医疗保障体制, 都是在互助共济的前提下, 使大病风险得到有效抵御, 而且, 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完美衔接, 促使参保人员在职业流动和身份变动时能够在制度上无缝对接。
2 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的策略
2.1 建立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合并的机构
因为卫生部管理和经办农村合作医疗,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和经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如果将两个部门合并, 必然会有很多问题。为了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 有必要建立一个机构协调两者的合并工作。这个机构主要是规划两种医疗保障制度, 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合并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及时解决发生的各种问题。
2.2 加大投入公共财政
各级政府要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投入。2011年我国补贴给每个新合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平均为200元。但每个地区的筹资情况不同, 而且农村收入也不稳定, 较大程度地缓解居民缴费困难是无法实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针对的是城镇非正式就业的人群, 因为他们的就业岗位是非正式的, 其收入也不是很稳定, 也不能很大程度地缓解缴费困难。所以, 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方面的投入到医疗保障中, 尽量缩小地区筹资差异。
2.3 便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 积极有效地对医疗费用的增长进行控制, 以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第一, 促使医护人员形成服务病人的意识, 避免发生诱导消费的现象, 有效抵制医疗服务中提供大检查开单提成、大处方回扣药品的行为。第二, 正确引导病患到合适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如果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可以治疗患者的疾病, 就引导患者不要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第三, 医护人员要以身作则正确引导病患, 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 合理治疗患者, 尽量减少城乡居民的看病费用。
3 结语
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性, 推动全国统一劳动市场的建立, 促进了全国劳动力的流动, 也缓解了城乡居民的缴费困难, 所以两者的合并是一种必然趋势。
摘要: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工业化, 导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而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阻碍了全国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分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导致重复参保, 增加了城乡居民的缴费压力。因此, 有必要合并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必要性,策略
参考文献
[1]郜宇杰, 李汝德.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7) :144-145.
[2]赵发范.关于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财政监督, 2012 (34) :62-64.
[3]孙晓锦.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6) :452-454.
[4]孙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提升的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1) :88-91.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8
一、调整的时间和标准
从2013年1月起,广西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在中央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元,达到每人每月75元。
二、资金来源
自治区统一提高的月基础养老金标准20元,由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即自治区与设区市按6 ∶ 4比例承担,自治区与县按8 ∶ 2比例承担。中央规定的月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55元,继续由中央财政承担。各设区市、县在中央和自治区规定标准上自行提高标准的部分,由各设区市、县财政负担。
三、组织实施
(一)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修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参数,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信息数据进行核查,认真做好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的准备工作,并于2013年5月底前按新标准发放并补发1-4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确保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确保2013年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提高所需补助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今后年度,各级财政把本级财政承担的基础养老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9
斗江镇人民政府(2012年 月 日)
斗江镇共辖9个村1个社区,人口2.3万人,其中符合参保条件的11448人, 60周岁以上老人2942人。自2011年8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社局的直接指导下,我们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简称新农保)。截止目前,全镇实际参保10074人,收缴2011年保险费金额70万元,参保率达88.1%,养老金存折发放达100%,收缴2012年保险费8万元,取得显著成效。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全县新农保前期工作会召开后,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迅速作出新农保工作的前期部署安排,制定出相应工作方案,于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镇社保中心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协调与督促各村新农保工作开展,充实了工作人员队伍。同时,各村组建新农保工作小组,由村(居)委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和一些党员骨干组成。镇、村两级工作机构的成立,为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上下联动,宣传到位
新农保是一个新鲜事物,群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为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我镇在成立工作小组后,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下下联动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真正使政策好处、参保程序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一是召开各类会议宣传。召开了由全体机关干部、镇直单位主要领导和全体村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并要求各村召开好党员大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大造工作氛围。二是张贴标语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全镇10个村(社区)共拉过街、过路横幅2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2000余条,发放县人社局下发的宣传手册近5000份,扩大了宣传工作的覆盖面。三是出动宣传车造声势。出动宣传车8次,大力宣传了新农保工作的政策、意义和任务。在宣传工作中重点做好与群众算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帐,算社保养老与养儿防老观念帐,算社保养老与存钱养老理财帐,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解决新农保工作启动难的问题。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建立新农保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一是与各村(社区)签订了责任状,及时将任务分解,把新农保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村(社区)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凡是完成新农保保费收缴任务的该项可获满分,超出任务数一个百分点的加0.1分,低于任务数的减0.1分。通过绩效考核,极大地激发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明确了包村挂点领导负责,包村干部具体抓本村新农保工作,形成由挂点 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干负责组织,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镇社保中心负责全镇新农保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信用社、派出所、民政、财政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由于责任落实到位,镇村两级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有效地推动了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超前谋划,创新举措
在新农保工作中,收缴保险费是一个难点工作。我们通过多措并举,超额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任务。一是认真做好参保信息采集工作。在新农保动员会召开之前,我镇组织村组干部对全镇参保人员进行了一次的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做到直实、准确、全面,为保险费收缴打牢了基础;二是开展攻坚克难活动。2011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我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新农保保险费收缴突击攻坚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积极鼓励村干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发动60周岁以上的“直接受益人”动员其子女参保,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四是通过到各村开展新农保养老金存折发放仪式,当场将符合发放条件的存折进行发放,扩大了新农保工作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保险费收缴工作的开展。五是结合“农事村办”,开展便民服务。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填表登记,为参保农民复印身份证和户口簿。公安部门及时为参保群众换发二代身份证,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户籍证明。做到农民参保不出村。
城镇居民收入区域差距 篇10
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对全国31省(区、市)城镇居民调查显示,多数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反映居民收入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为0.32,与2001年基本持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水平保持平稳,目前呈现以下四大区域走势特征:
(1)东、中、西部收入差距缩小——2002年东、中、西部人均收入分别为9186元、6334元和6517元,三者之比为1.45:1:1.03,比上年的1.50:1:1.06明显减小。
(2)省、区、市间的收入差距缩小——调查表明,居民收入最高的与收入最低的省市人均收入之比,从2001年的2.45:1(上海:河南)下降到2002年的2.23:1(上海:贵州)。位居前五位省(市)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与名列后五位省(区)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之比从上年的2.03:1下降到1.92:1。
(3)大中城市间的收入差距缩小——2002年35个大中城市的收入增长明显,年人均收入为942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19元。位居前五位城市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与名列后五位城市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之比从上年的2.37:1下降到2.19:1。前十位省区市居民收入高在何处
分析左上表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城镇居民收入走高的原因,首先是政策性因素。表现在2001年国家两次大幅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工资的翘尾影响,及部分省(区、市)上年底实行双薪,由原来的四项基础工资这一范围扩大为应发工资总额范围,这部分收入有相当部分单位跨年度兑现,使国有职工收入大幅增长,此其一;其二是部分效益好的企业参照公务员加薪标准提高职工工资标准,使集体职工收入和其他职工收入亦大幅增长。另外部分地区加大了社会保障的力度,不同程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也促进了居民的收入增加。
其次是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城镇居民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均有相当部分企业效益改观,加快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从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这四大类收入构成看,拉动十省(区、市)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工薪收入构成中,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和国有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收入最高,离退休就业者和国有职工收入增幅最大。收入中有69.2%来自工薪收入,25.6%来自转移性收入,而在转移性收入中,有76.8%是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是仅次于工薪收入的第二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云南和广西两个西部省(区)跻身于收入排名前10位,表明这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加快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先看广西,2002年全面实施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整体经济形势是“九五”以来最好的年份。2002年居民收入增长走高,一是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增资政策的影响,同时部分市县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兑现了生活补贴和发放补贴。此外,部分企业实行改制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生产、经营明显好转,经济效益回升,企业职工也增加了工资;二是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明显提高。2002年人均离退休金为1075.0元,同比增长39.7%,增幅居各项收入渠道之首;三是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广开就业门路,鼓励发展联营、私营和个体经济,为下岗、待业和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机会,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54.6元,同比增长34.9%。再看云南,尽管2002年GDP增长率排位并不靠前,但全省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户的比重,由上年的10%上升到20%。有20%的城镇高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4040.72元,比上年增长23.5%,高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高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构成是: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占85.2%,比全省平均水平的73.1%高12.1个百分点,表明高收入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单位职工的工薪收入。东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从左上表排名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前十位的省(区、市)中有三个仍在全国平均线7703元以下。再看200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前10位省(区、市)的GDP,是全国GDP总值的51%,前7个省(市)的GDP则占全国GDP总值的近40%。这说明我国的地域差异还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地区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 篇11
一、浙江省城镇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的样本数据主要选取1995-2012年共18年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是从《浙江统计年鉴》 (1995-2013) 上获得。浙江省农村城镇化率X0以及消费构成: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X1 (食品) 、衣着X2、居住X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X4、交通和通讯X5、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X6、医疗保健X7、其他商品和服务X8的结构变化趋势见图1。
随着改革开放、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逐步改革, 城镇化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4.5%提高到2012年的63.2%。从消费结构来看, 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 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总需求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在不断增长, 由1995年的2378元提高到2012年的10208元, 年均增长率为8.95%。第一, 食品、居住支出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大, 并与城镇化率基本呈反向变化的趋势。1995-2012年, 全省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 总体维持在37.7%-50.4%的水平, 并随着城镇化水平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1995年的50.4%下降为2012年的37.7%, 这符合经济学的恩格尔定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在生活消费中的份额会越来越低;居住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总体维持在15.6%-21.4%的水平运行, 其比重从1995年的18.6%下降为2012年的17.3%, 基本维持在18%左右。第二,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消费比重不大, 并呈缓慢下降趋势。1995-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在4.5%-6.2%之间, 下降幅度较小。第三, 衣着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在1995-2004年呈缓慢下降趋势, 总体水平在5.5%-7.1%之间, 从2004-2012年呈缓慢上升趋势, 总体水平在5.9%-7.1%之间。第四, 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995-2012年交通和通讯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维持在3.2%-14.3%的水平, 年均增长率为18.9%, 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速9.95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维持在5.3%-13.6%的水平, 年均增长率为12.1%, 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速3.15个百分点。第五, 医疗保健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不高, 但增速很快, 1995-2012年全省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在4.3%-8.8%之间, 总体呈上升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12.3%, 增速高于总消费增速3.35个百分比。
总的来说, 在城镇化进程中, 农村居民的各项生活消费支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图1得出的结论显示, 食品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 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 基本比较稳定, 其他支出比重在慢慢上升。从上诉分析可以看出, 八大消费项目中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交通和通讯支出, 其次是医疗保障、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二、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定量分析系统内各因素之间或系统之间随时间或空间的相对变化, 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在系统发展过程中, 关联度的排序可以分析出哪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子, 哪些是次要影响因子。关联度越大表明该因素对主变量的影响度越大。它是对系统发展过程的量化分析。一般认为, 当关联度系数处于0-0.35时, 指标的关联度弱;处于0.35-0.65之间时, 关联度为中;处于0.65-0.8时, 关联度较强;大于0.85时关联度最强。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可以较贴近地量化城镇化水平对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等8项消费性支出的影响, 反映出城镇化水平与生活消费支出的内在关系, 测算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主导因素和发展方向, 从而分析这些经济现象的基本态势, 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本文选取《浙江统计年鉴》1995-2013年期间城镇化率以及农村居民8项消费支出比重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二) 灰色关联分析。
第一步:确定参考序列和分析序列:本文选取城镇化率X0为参考序列, 记为:
选取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所占总消费的比重为比较序列, 记为:
其中i=1, 2, 3, ……, 8, Xi (i=1, 2, 3, ……, 8) 分别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序列。
第二步:初始化原始数据序列:由于所选变量初始数据计量单位不同, 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于是对各个变量进行初值化处理, 即分别用同一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各个原始数据, 得到的新序列为初始化序列。初值化的具体方法为:
式中xi (t) 为i因素t年的原始数据。
第三步:求参考序列X0 (t) 和相关序列Xi (t) 的绝对差:
根据公式 (3) (4) 得出最大值□max=2.182707, 最小值□min=0。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关联系数是考虑数列曲线间几何形状的差别, 用曲线之间差值的大小作为衡量关联系数的依据, 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k为介于[0, 1]区间上的灰数, k越小分辨能力越大, 其作用是削弱最大绝对差因过大而失真的影响, 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k一般取0.5。本文中, k=0.5。
第五步:计算灰色关联度
关联系数的数很多, 信息过于分散, 不便于比较, 为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 求平均值便是这种信息集中处理的一种方法。
用公式M为每个变量序列的样本数 (6)
根据公式 (5) (6) 得出如下结论: (见表1)
第六步:结论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指出:在灰关联分析中, 关联度的大小反映因子的重要程度的大小。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如下: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衣着>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交通和通讯。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 本文将服务性消费分为三类: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乐型消费。根据上述结论, 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与城镇化率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发展型消费>生存型消费>享乐型消费。
从上述排序结果来开, 近十几年来, 在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中, 受城镇化率影响最大的前两位是发展性消费需求, 分别是医疗保健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两者呈极强和较强的关联性。随着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推广、药品市场的逐步规范、农村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加强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医疗保健消费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从1995-2012年, 其平均增长率为12.3%, 增速高于总消费增速3.35个百分比。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年均增长率为12.1%, 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速3.15个百分点, 说明农村居民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教育、文化等精神文化的提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反映发展性消费需求的医疗保健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 表明浙江农村居民在追求物质满足、实现生存型消费的同时, 更倾向于追求更高层次的自身保健与精神生活的充实, 农村居民的消费正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性消费逐步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型消费转变。
排在第三到第五名的是生存性消费支出, 分别是居住、衣着、食品支出, 它们与城镇化率呈较强关联。根据一般的消费规律, 低级消费阶段的人们用于吃穿住的比重较高, 随着收入的提高, 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居住支出排名第三, 说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 城镇人口增加以及收入的增加, 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 消费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此外, 房价的不断上升也是推动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近几年, 农村居民在这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很大满足, 消费增速也就逐渐慢下来了, 比重基本维持在18%左右。农村居民更加注重住房品质的提高, 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拉动农村内需。衣着排名第四, 说明农村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与生活品质, 衣着的数量、款式、档次也随之提高。食品 (恩格尔系数) 排名第五, 并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依照国际的恩格尔系数标准, 该系数在70%以上为饥寒, 50%以上属于贫困, 50%-59%属于温饱, 40%-50%属于小康, 30%-40%为富裕, 30%以下为很富裕, 本文数据说明浙江农村居民已脱离1995年的贫困状态达到2012年的富裕水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排名第六到第八位的是享乐型消费支出, 分别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其他商品和服务以及交通和通讯。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地区如果享乐型消费比重过大, 并不能说明社会在进步, 因为享乐型消费往往伴随着“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的滋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本文的结论说明浙江省农村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购买家庭设备等的消费支出在增加但并没有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贪图享乐。交通和通讯排名最末, 呈中等关联, 但交通通讯在1995-2011的年均增长率为18.9%, 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速9.95个百分点, 是8大类消费支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指标, 已超出城镇化率关联影响的范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 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城镇工作、生活, 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观念的影响、收入的提升……这些因素都促使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使用交通工具以及现代通讯工具和高科技产品, 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已逐渐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存型消费是消费的较低层次, 享乐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都高于生存型消费, 都是消费的较高层次, 但值得注意的是, 发展型消费并不是享乐型消费的更高层次, 它与享乐型消费是在同一阶段共同发展的。一个社会只有发展型消费与享乐型消费共同提高与发展才能实现居民的健康消费状态。从本文的结论来看, 目前浙江的消费构架是发展型消费>生存型消费>享乐型消费, 还没有处于最优状态, 还有进一步优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三、促进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制度改革, 打造良好消费基础。
首先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开放式的户籍管理制度, 继续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 淡化户籍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使进城的农民和真正的市民一样, 享受相同的福利待遇;其次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户籍制度的改革就需要土地制度也要作出相应改革, 否则户籍制度的改革就会失去意义。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土地、户籍、财政三者联动发展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打破城乡壁垒, 突破发展瓶颈, 更好推进城镇化建设;再次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尤其要逐步健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减少农村家庭公共服务消费支出比例, 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 增强其经济安全感和消费信心, 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从而有效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二)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改善消费环境。
城镇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也对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如物质生活方面包括交通、建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医疗卫生、通讯、网络、物流、电力等;景观方面包括居住区的绿化和景观、农民房屋改造等;文化教育方面包括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商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资金来源方面除了财政资金, 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多渠道筹措资金, 因地制宜, 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释放农民消费潜力,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三) 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农村居民素质。
1.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首先要建立城乡教师的交流制度,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型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以及农民子女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让更多的农民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其次, 要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 “学用结合, 按需施教”, 将文化教育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 建设学习型城镇, 通过提高农民整体的素质从而实现农村居民数量优势向资源优势的转变, 推进城镇化建设。
2. 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 指定相关政策, 引导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 使农村居民学法、知法、守法, 提高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此外, 要尽可能的提供更多培训和就业对接的平台, 为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便利。
(四) 转变思想观念, 适度发展信贷消费。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信贷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产物, 目前已在国外得到普遍采用。通过消费信贷, 消费者可以预支远期收入, 满足即期对住房、汽车、旅游、家庭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从而使得消费结构得到提升, 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有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 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要发展农村居民消费信贷,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 这应该通过一些媒体的宣传让农村居民意识到消费信贷并非一种恶习, 而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其次要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加快信用担保机制建设, 发展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 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 尽快建立与消费信贷业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风险防范机制, 简化手续、放宽条件, 扩大消费信贷服务范围, 开发多种消费信贷品种,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
[2]刘义荣,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拉动消费增长的持久动力[J], 消费经济, 2005 (4) :31-35
[3]胡日东, 苏木志芳,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5) :58-65
[4]何恬, 河北省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经济纵横, 2012 (11) :166
[5]林勇, 贾友会, 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 2013 (3) :55-56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推荐阅读:
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仪式致辞05-18
西部农村居民06-29
农村老年居民06-30
新农村居民09-05
农村居民理财10-02
农村居民收入10-28
农村居民消费率07-14
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问题05-09
农村居民点整治06-10
农村居民储蓄率07-07